中国艺术史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身份、立场与观念:早期汉学家福开森的艺术史论研究

摘要:本文以早期汉学家约翰·卡尔文·福开森(John Calvin Ferguson,1866-1945)及其中国艺术史论研究作为研究对象。从三个层面展开论述:首先,尽可能穷尽式地收集与福开森相关的文献资料,缕析福开森在中西艺术与文化交流过程中的多重身份,作为理解其立场与观念的背景;其次,以《皇家亚洲文会北华支会会刊》(Journal of the North China Branch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36卷)、《中国科学与美术杂志》(China Journal of Science&Art)(38卷)中所收录的福开森美学类文集为中心材料,梳理其看待中国艺术的基本观点,以及与西方的中国艺术史论研究之间的分歧;最后,结合福开森的身份及其在汉学研究中的选择、行为和态度,梳理其向西方阐释中国文化与艺术的立场和观念,并探析其“中国中心”艺术观对于海内外中国艺术史研究的影响和意义。本文的路径与方法:注重文献的积累与整理,以报刊中百余篇原始文献为基础梳理福开森的中国艺术观;关注中西文化与艺术交流领域内的已有研究、学术动态,以及相关学科之成果,开阔跨学科的研究视野;通过文献资料,将福开森及其艺术观还原至历史语境之中,探析其学术影响和意义。希望通过本文达到的目标:梳理福开森的生平经历和复杂身份及其在华的艺术参与情况,并拟编写《福开森(1866-1945)年谱简编》;整理《亚洲文会》、《中国杂志》中所收录的福开森文集,拟编写《福开森(1866-1945)著述目录》,并对其部分中国艺术研究文选进行首次翻译;从身份、立场与观念的角度,梳理福开森的艺术史论研究,并将其“中国中心”艺术观放置于海内外中国艺术史研究的背景中,以探析其学术价值。

关键词:福开森;汉学;异质文化;中国艺术;中西文化交流;比较美学

学科专业:文艺学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选题

一 选题意义

二 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

一 关于福开森的研究

二 关于福氏研究的再研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多重身份的中西艺术文化研究者

第一节 自诩“中国通”的福大人

第二节 中西艺术交流的中间人

一 艺术品交易与海外中国艺术观的建构

二 书画鉴定、文物收藏与学术研究

第三节 业余汉学家:挑战西方普遍的审美观念

第二章 中国艺术的物质性

第一节 绘画的媒材与技法

一 纸绢笔墨:设色与留白的呼应

二 题跋和印章:书者与观者的纽带

第二节 中国艺术的表象与内在

一 书与画:作为情感表达方式的笔法

二 摹仿与复制:同一题材的重复诠释

第三节 散点透视与绘画的观众

一 空间语言:线性透视与图像真实

二 观看:开放的构图与自由的精神

第三章 分歧与重构:反思中国美术史的叙事形状

第一节 画史观:文人身份的审美话语权

一 流派:知识分子的权力游戏

二 画史:上层文人的审美导向

第二节 美的本质:艺术的思想基础

第三节 审美意象:中国艺术的文化表征

一 思想:儒释道的中国艺术

二 象征:形式的可能性涵义

第四章 “中国中心”观与西方中国艺术史观的关系

第一节 启蒙时期的“中国热”:从异域猎奇到学术研究

一 想象:欧洲趣味的中国艺术

二 异质:乌托邦属性的的异托邦

三 交流:平等的对话与研究

第二节 独立于“亚洲美术”的“中国美术”

一 混乱的黄金时代:东亚艺术收藏

二 权威的转移:中国美术的独立性

第五章 福开森及其艺术观的学术影响与意义

第一节 中国洋人:多重文化语境的无意识投射

第二节 审美互鉴:“中国性”何为

一 对内:打破异域文化的视阈局限

二 向外:确立“中国”的立场与标准

第三节 比较美学:交融与汇通的多元视野

一 理解“中国”:摒弃偏见与权威

二 跨文化对话:作为文本证据的汉文献

三 起点而非终点:海内外中国艺术史研究的再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福开森(1866-1945)年谱简编

附录B:福开森(1866-1945)著述目录

一 专著

二 期刊

三 《皇家亚洲文会北华支会会刊》文集

四 《中国科学美术杂志》文集

附录 C:福开森(1866-1945)中国艺术研究文选

致谢

上一篇:会计监管与会计监督论文提纲下一篇:城市危机管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