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2024-06-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考研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精选6篇)

考研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篇1

2.主题:艺术作品的主题,是透过题材所暗示出来的思想内涵,是作者的主观情思与题材本身的客观意义在契合中发生出的具有某种社会意义的思想;也就是作者对题材从中提炼出的明确的思想。主题是构成艺术作品内容的可信和灵魂,是作者思想意义的集中体现,具有明确性与集中性的特点。艺术作品的主题可以是政治性的、哲学性的、伦理性的、宗教性的、生活情趣的。

3.艺术流派:是指思想倾向、审美观念、艺术趣味、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的一些艺术家所组成的艺术流派。他们既要有明确的艺术主张,还要有具体的创作实践、艺术成果和成就显著的代表人物。4.艺术构思:是艺术家在既定的艺术心理定式和创作目的的指导下,围绕着从生活的暗示中初步形成的主题意向,运用艺术思维对于此有关的生活素材进行加工、提炼和组合,从而在头脑中孕育出一个完美而独特的艺术意象。其实质是艺术家对社会现象的一种审美认知活动。艺术构思是艺术创作的中心环节,上承观察和体验生活,下接意向物化,是将生活表象和艺术家的思想感情高度融合的典型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想象和情感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5.意象物化:意象物化是指艺术家运用艺术语言,将构思成熟的艺术意象变现为专供审美和鉴赏的艺术形象的艺术作品,其是指是一种审美表现活动。这是艺术创作过程的最后完成阶段。

6.题材:是艺术作品内容的主要构成因素,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上的题材,是指艺术作品中所表现、描绘的生活、情感的范围和性质,也称取材范围,如绘画中的人物题材、花鸟题材等。狭义的题材,指的是构成了已被规定了的作品内容的基本的材料,也就是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生活形态和情感形态,如在小说、电影中所具体描绘的时间、人物和故事

7.艺术潮流:在中外艺术一定的历史阶段内,由一批思想倾向、艺术主张(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等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所形成的艺术流派。艺术流派的形成,有的是自觉的,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和共同宣言,有自己的创作队伍和代表艺术家,如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等;有的是不自觉形成的,仅仅因为创作风格类型的相近或相似而结合在一起,如威尼斯画派;故事被后人总归为特定的流派,如意识流文学等。

8.艺术美:是指经过艺术创造实践,把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美加以概括和提炼,集中地表现在艺术作品中的美。艺术美是艺术创造的人类审美活动的结晶,是实现生活的典型概括,因此比现实生活中的美更集中,更典型。艺术美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不仅要反映社会和自然的美,而且要显示艺术家自我心灵的美。艺术源于生活,但不等于生活,它是艺术家的独特创造,是具有一定社会内容的情感形象

9.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艺术的观察过程中,艺术的观察生活、表现生活时所持的基本态度以及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浪漫主义创作方法是贯穿艺术史的两大主流,其他还有古典主义、自然主义、现代主义等创作方法 10.典型化:是构思典型或具有典型性的艺术意象的过程和方法。它是艺术家吧不够典型的生活材料,按照文艺以个别表现一般的规律。经过艺术的加工改造,构思出具有典型性的艺术意象的过程。他的主要方法和途径有:

1、选取生活中某一具有典型意义的人或事作为骨干材料,从而在此基础上加以虚构、概括,和理想化。

2、撷取各种人于一身,或撷取各种事于一物。

3、构思是运用幻想、虚构、夸张的方法创造生活中没有的,完全属于幻想、虚构的艺术意象。

中美史 1.元四家:a、“元四家”即元代中晚期画家黄公望、吴镇、倪瓒和王蒙。b、他们均为浙江一带文人,擅长水墨山水,又兼工竹石。c、生活与元末社会**之际,都有不得意的遭遇,艺术上直接或间接地受赵孟頫的影响,以绘画作品鲜明地表现他们的心境和生活情趣。d、艺术观和画风对明代浙江地区文人画 有着巨大的影响。

2.风俗画:中国传统绘画中,边乡城市经济发展和城乡生活的作品,及风俗画。风俗画在宋代有独特发展,且题材相当广泛,市民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如货郎、婴戏、仕女、车马、街市、城郭、耕织、盘车以及村牧、村医、村学、粮运等。画家们熟悉市民群众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并在深入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生动具体的描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普通大众的生活、思想、情感和审美风尚,代表了社会中相当数量的市井百姓们的精神要求和审美要求,代表了人物画发展的新成就。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南宋李 的《货郎图》堪称典范。3.畅神论:畅神论是刘宋时期有名高世宗炳提出的。即认为自然山水形象能给人精神的愉悦和美的享受。宗炳认为:圣人以神法道、山水以形媚道。画家眷恋山川,自然山川的“万趣”应于目而会于心。若能用笔巧妙地表现出来,“类之成巧”则观画时“目亦同应,心亦俱会”。当此“应会神感”之时圣人之道与山川万趣融合心中,互相印证发生,精神畅快愉悦。他丰富了中国绘画的理论体系,畅神论在当时是具有开创性的,对后世的山水画产生了持续的影响

4.文人画:是封建时期士大夫创作的鲜明反映他们生活理想和审美趣味的具有独特形式的绘画。有别于民间绘画和院体画。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交流和互相的影响,其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文人画作为一种艺术流派是在北宋后期,苏轼第一次使用了“文人画”这个概念并奠定了文人画的理论基础。5.扬州画派:清朝雍正到乾隆年间活动在扬州地区的著名画派。因为这个画派的主要成员有金农、郑燮、黄慎、李鳝、罗聘、李方膺、汪士慎、高翔等八人,所以有人称“扬州八家”。又因为这些画家大胆地突破了当时以“四王”为代表的所谓的“正统派”上崇摹古、一味追求笔墨形式的桎梏,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敢于创新,所有人称之为“扬州八怪”。

6.外师造化,中得心源:a、唐画家张璪的创作观点。b、“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所强调的即在于通过摹写自然山水来传达人物的主观情怀。c、“外师造化”,即艺术家应学习自然,使万物形象进入胸怀。“中得心源”,即对进入胸怀的万物形象进行加工,创造出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审美意向 7.明四家:又称“吴门四家”。指明中期生活在苏州的四位文人画家沈周、文征明、唐寅和仇英。四人都属于诗、书、画三绝的文人名士,淡于仕进,以诗文书画自娱。秉承元人尚意趣、精笔墨、饶士气的绘画传统,其山水花鸟具有宁静典雅、蕴藉风流的艺术风格,进而体现自得其乐的精神生活。四人中沈周、文征明都擅长画山水,上承北京山水画的传统;唐寅和仇英都曾师于周臣,吸取两宋李成、范宽、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诸家之长,运用了元人水墨写意的笔墨,融合变化,形成了劲秀潇洒的风格。唐寅山水、人物都擅长;仇英以工笔人物、青绿山水见称 8.米点山水:又称“米氏山水”、“米家山水”。由北宋画家米芾所创,其子米友仁加以继承和发展。米芾借鉴了董源的山水画法,又根据对江南山水的亲身感受,以墨水挥洒点染表现言语掩映树木,借笔作画不求工细。米友仁画山水亦草草而成,自题为“墨戏”,以落茄表现江南山川景色,不求修饰,崇尚天真,表现了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开创了文人画的新局面。对水墨山水发展影响很大,是北宋中期山水画变革的主要形式之一。米芾山水画真迹已不存,米友仁有《潇湘奇观图》 9.意在笔先:亦有“意在笔前”、“意存笔前”。指艺术家在下笔前须先有充分地审美思维活动和立意。传唐王王维所作《画学秘诀》 :“凡画山水,意在笔先”。清方薰将“意”与风格相联系,认为“意”具有奇、高、远、深等特点,因此作品应具有相应的风格。

中国美术史复习名词解释 金兴版 篇2

名词解释

美术 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形象,以反映客观世界和表达对客观世界的感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美术又称之为„造型艺术‟、„空间艺术‟。彩陶 它距今已有七千年的历史,是新石器时代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

指在橙红色的器壁上用赤铁矿与氧化锰颜料绘制图案,烧成呈黑色或褐色,具有热烈明快的格调的陶器。绘有抽象几何图案的占多数。黄河流域文化遗址已有表现人群体和人与动物混杂的,还有大量水波纹。

岩画 描绘或摩刻在崖壁石块上的图画。我国世界上最早记录岩石画的国家,密集程度十分高,气势恢宏。主要内容有传授知识的记事图画,表达宗教情感的神灵崇拜图像,寄托生活理想的生殖崇拜绘画,宣泄娱乐情绪的舞蹈图画。

饕餮纹 是青铜器上最具特色的装饰纹样。它是一些被夸张了的或者幻想中的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饕餮纹凶猛庄严,结构严谨,制作精巧,境界神秘,是青铜器装饰图案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代表了青铜器装饰图案的最高水平。金文 青铜铭文即金文,作为中国书法艺术史第一个里程碑,具有永久的历史价值。多见于西周,主要用途就是祭祀典礼、征伐记功、赏赐锡命、书约剂的、训告臣下、称扬先祖。书体庄重严谨,结构平时稳定,行距,间距错落有致。

画像石(砖)是指汉代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阙、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装饰绘画性雕刻。内容有表现墓主生产活动的场景的,有表现墓主官宦经历和身份车马出行的,有表现墓主人享乐生活的场景,有宣扬儒家伦理道德,强调人身依附关系的,还有表现神话故事的,在天人感应理论的影响下产生的神物,还有表现天相类的场景的。

迁想妙得 西晋顾恺之的绘画理论主张。接触到了形象思维的特点,是指作者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想象,把胸中所得到的变为艺术形象,其中不仅人物、动物是有生命的。

吴带当风 吴道子是盛唐最杰出的画家。他在宗教画上成就突出。他用笔技法上,他创造交一种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的“莼菜条”式的描法,加强了物象的份量感和立体感,所画人物、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故有“吴带当风”之称。

外事造化,中得心源 出自唐朝的画家张璪,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不朽名句。简单的说,「造化」是指大自然,「心源」指的是内心的感悟。意指画家应以大自然为师,再结合内心的感悟,然后才可创作出好的作品。这八个字概括了客观现象——艺术意象——艺术形象的全过程。这就是说,艺术必须来自现实美,必须以现实美为源泉。但是,这种现实美在成为艺术美之前,必须先经过画家主观情思的熔铸与再造。必须是客观现实的形神与画家主观的情思有机统一了的东西。作品所反映的客观现实必然带有画家主观情思的烙印。

米点山水 即用线与墨相结合的破墨山水.施用色彩也仅限于色墨结合的淡色晕染.此外,尚有传统的重色青绿山水画.由于北宋中期出现的„文人墨戏‟之风的影响,到微宗时期又有一个新的山水画派异军突起,即所谓“米点山水‟.首创人米芾,米点山水开创了水墨写意山水之先河,拓展了山水画的空间。他改变传统山水画以线条刻画形象的模式,而代之以水墨渲染,为表现江南烟雨空濛之最提供了模范。南宋四家 指中国画史上得南宋画院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李唐(1066—1150),字晞古擅画山水,变荆浩、范宽之法,用峭劲的笔墨,写出山川雄峻的气势。晚年去繁就简,创“大斧劈”皴,所画石质坚硬,立体感强。他画的山水画对南宋画院有极大的影响,是南宋山水新画风的标志。兼工人物,初似李公麟,后衣褶变为方折劲硬,并以画牛著称。在南宋一代传流很广,对后世影响很大。

刘松年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入为御前画院学生,画学李唐,画风笔精墨妙,山水画风格继承董源、巨然,清丽严谨,着色妍丽典雅,常画西湖,多写茂林修竹,山明水秀之西湖胜景;因题材多园林小景,人称“小景山水。兼精人物,所画人物神情生动,衣褶清劲,精妙入微。

马远 他画树石等用郑虔的淡彩法,又颇类于巨然。下笔严正,用雄奇简红的笔法,水墨苍劲的大斧劈皴,以坚实、爽朗有力的浅染来描写江南雄伟壮丽的山川。兼画人物、花鸟,作人物有轩昂闲雅之气,与同时的夏,号称“马夏”。他善作平视或仰视的构图,用焦墨作树石,石皆方硬,危崖峭壁,水色交融。夏圭夏圭,宋代杰出画家。字禹玉,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南宋画院待诏。早年工人物画,后来以山水画著称。他与马远同时,号称“马夏”。虽然与马远同属水墨苍劲一派,但却喜用秃笔,下笔较重,因而更加老苍雄放。用墨善于调节水分,因取得更为淋漓滋润的效果。在山石的皴法上, 常先用水笔淡墨扫染,然后趁湿用浓墨皴,造成水墨浑融的特殊效果,被称作拖泥带水皴。

徐黄异体 黄筌绘宫中异卉珍禽,所作花鸟妙在赋色,用笔极新细,以色彩多次渲染,细致而华丽。人称“黄家富贵”。后人将其视为工笔重彩花鸟的创始者。徐熙画以墨笔为之,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神气迥出,殊有生动之意。人称“徐熙野逸。后人将其视为写意花鸟画的的先锋。二人社会地位不同,环境与生活习惯不同,志向不同,审美情趣也不同。各自形成独特的绘画风格。后人称之为“徐黄异体”。在花鸟画中徐黄二大派,也是二大典范,对后世影响极大。

马一角 山水画家马远、夏圭更是因为构图多截取一角或片断的不全之景,画面中留下大块的空白,而被人称为“马一角”和“夏半边”。

夏半边 夏圭(夏半边),一作夏珪,宋代杰出画家。夏圭,工山水人物,尤善山水,取法李唐,用秃笔带水作大劈斧皴、称为“拖泥带水皴”,简劲苍老而墨气明润,树叶有夹笔,阁后不用界尺,随手为之。景中人物点缀而成,多作“半边”、“一角”之景,构图别具一格,有“夏半边”之称。与马远并称“马夏”。

院体画 中国唐代就有画院,南唐画院逐渐完备,徽宗宣和年间,绘画被正式列入国家科举,下题取士,所出试题多以古人诗词为子,构思巧妙者为优,录取后,进入皇家美术学院,进行系统的专业训练和儒家电机的学习。在封建社会,这是空前绝后的,影响深远。就绘画而言,画院对强调两点,一是要求形象逼真,二有寓意、构思新颖。出自院画作家的作品,反应了最高统制者的审美标准,谓之“院体画”

文人画 文人画是绘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文人画一次在明代董其昌正式使用,苏轼时期称之为士人画,历史记载,东汉末年就有文人从事绘画活动,致南北朝,从是绘画的的文人更多,连地王也跻身绘画的行列。唐代文人画家活跃在上层,成为画坛主角,到宋代,由于商品经济的的进一步发展,市场繁荣,书画作为商品公开在市场上销售,产生了以卖画为生的画工,与此同时,北宋画院也发展到新的高度,成为国家科举的一部份,画院也好,画工也好,他们的行动都要听命于主顾。苏轼为代表的一批文人画家,官场上不自由,他们要求通过书画活动,自由抒发情怀,这就形成了不同于皇家画院的和画工的艺术主张,北宋末年,画坛上形成三支独立的绘画大军,彼此竞争又相互影响。此后,文人画不断壮大,元以后成为画坛主流,这不能不归功于文人画运动。

元四家 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是元代最具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世称元四家。黄公望 字子久,号太痴,山水主要取法于董源、具然,但淘汰其繁皴,趋于简淡,瘦其形体,而倾向于劲秀,不受形式的局限从而形成自己的艺术风貌。晚年作品追求神采、气韵,将诗、书、画融为一体,不重形似,笔法简练精到,笔意深远苍茫,峰峦浑厚,气势雄秀。

王蒙 元朝画家。字叔明,号黄鹤山樵、香光居士,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外祖父赵孟頫。王蒙能诗文,工书法。尤擅画山水,得外祖赵孟頫法,以董源、巨然为宗而自成面目。写景稠密,布局多重山复水,善用解索皴和渴墨苔点,表现林峦郁茂苍茫的气氛。吸收各家之长融会贯通自成一家,改变董、巨的圆润的重按轻拖的,笔道直拉而下的披麻皴为笔锋旋转如篆书的解锁效,加强了米笔墨的形式美感,山水之外,兼能人物。所作对明、清山水画影响甚大。与其他三家比明显的区别是三家贵简,王画贵繁。

倪瓒

其山水师法董源、荆浩、关仝、李成,加以发展,画法疏简,格调天真幽淡。作品多画太湖一带山水,构图平远,景物极简,多作疏林坡岸,浅水遥岑。用笔变中锋为侧锋,折带皴画山石,枯笔干墨,淡雅松秀,意境荒寒空寂,风格萧散超逸,简中寓繁,小中见大,外落寞而内蕴激情。他也善画墨竹,风格“遒逸”,瘦劲开张。倪瓒论画主张抒发主观感情,认为绘画应表现作者“胸中逸气”,不求形似。

吴镇

吴镇,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吴镇师承方面,于董源、巨然所得最多。其实董源、巨然并不是文人画家,但由于他们生活在江南,表现江南山川,创造了平淡天真、苍茫浑厚的山水画风,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山川之气韵,这种气韵正是宋代以后文人画家所梦寐以求的。吴门四家

指中国画史上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四位明代画家。四人中沈周、文征明都擅长画山水;唐寅山水、人物都很擅长,他们南宋院体为法;仇英以人工笔人物、青绿山水见称。四人各有所长,先后齐名。但除沈周、文征明有师承关系外,唐寅、仇英各有内格。因此“吴门四家”(“明四家”)只是明代四位成就很高四位不同风格的大家,两并非一个画派之称。有时候简称“吴门”。

沈周(1427~1509)明代杰出书画家。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在绘画方法上,沈周早年承受家学,兼师杜琼。后来博取众长,出入于宋元各家,主要继承董源、巨然以及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吴镇的水墨浅绛体系。又参以南宋李、刘、马、夏劲健的笔墨,融会贯通,刚柔并用,形成粗笔水墨的新风格,自成一家沈周的绘画,技艺全面,功力浑朴,在师法宋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造,发展了文人水墨写意山水、花鸟画的表现技法,成为吴门画派的领袖。

文徵明 文徵明的绘画兼善山水、兰竹、人物、花卉诸科,尤精山水。早年师事沈周,后致力于赵孟頫、王蒙、吴镇三家,自成一格。画风呈粗、细两种面貌。粗笔源自沈周、吴镇,兼取赵孟頫古木竹石法,笔墨苍劲淋漓,又带干笔皴擦和书法飞白,于粗简中见层次和韵味;细笔取法赵孟頫、王蒙,布景繁密,较少空间纵深,造型规整,时见棱角和变形,用笔细密,稍带生涩,于精熟中见稚拙。设色多青绿重彩,间施浅绛,于鲜丽中见清雅。这路细笔山水属本色画,具装饰性、抒情味、稚拙感、利家气诸特征,也奠定了“吴派”的基本特色。唐寅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随周臣学画,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多为仕女及历史故事,师承唐代传统,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除绘画外,唐寅亦工书法,取法赵孟頫,书风奇峭俊秀。

仇英 擅长画人物、山水、花鸟、楼阁界画,尤长于临摹。他功力精湛,以临仿唐宋名家稿本为多画法主要师承赵伯驹和南宋“院体”画,青绿山水 和人物故事画,形象精确,工细雅秀,色彩鲜艳,含蓄蕴藉,色调淡雅清丽,融入了文人画所崇尚的主题和笔墨情趣。仇英擅人物画,尤工仕女,重视对历史题材的刻画和描绘,吸收南宋马和之及元人技法,笔力刚健,特擅临摹,粉图黄纸,落笔乱真。至于发翠豪金,综丹缕素,精丽绝逸,无愧古人,尤善于用粗细不同的笔法表现不同的对象,或圆转流畅,或顿挫劲利,既长设色,又善白描。人物造型准确,概括力强,形象秀美,线条流畅,有别于时流的板刻习气,直趋宋人室,对后来的尤求、禹之鼎以及清宫仕女画都有很大影响,成为时代仕女美的典范,后人评其工笔仕女,刻画细腻,神采飞动,精丽艳逸,为明代之杰出者。

八大山人 清初“四大名僧”之一,名朱耷。朱耷(约1626年—约1705年)明末清初画家,明朝宗室。号八大山人,又号雪个、个山、入屋、驴屋等,入清后改名道朗,字良月,号破云樵者,汉族,南昌(今属江西)人。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绘画以大笔水墨写意著称,并善于泼墨,尤以花鸟画称美于世。在创作上取法自然,笔墨简炼,大气磅礴,独具新意,创造了高旷纵横的风格。

扬州八怪 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或称扬州画派。八人为:罗聘、李方膺、李鱓、金农、黄慎、郑燮、高翔、汪士慎

罗聘 清代画家。字遯夫,号两峰,别号花之寺僧、金牛山人、衣运道人、蓼州渔父,汉族,祖籍安徽歙县,其先辈迁居江苏甘泉(今扬州)

李方 清代诗画家。字虬仲,号晴江,别号秋池、抑园、白衣山人,乳名龙角。通州(今江苏南通)人,工诗文书画,擅梅、兰、竹、菊、松、鱼等,注重师法传统和师法造化,能自成一格,其画笔法苍劲老厚,剪裁简洁,不拘形似,活泼生动。

李鱓李鱓,中国清代著名画家,字宗扬,号复堂,别号懊道人、墨磨人,扬州八怪之一,其宫廷工笔画造诣颇深,中年始画风变化,转入粗笔写意,大胆泼辣,挥洒自如,感情充沛,富有气势。其作品对晚清花鸟画有较大的影响。

金农 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所画人物造型奇古夸张,笔法古拙简练,形象鲜明突出;山水构图别致,随意挥写点染,简朴疏秀 ;其梅、竹用笔奇拙,凝练厚重。

黄慎尚作花卉册。慎工草书,法怀素。画人物,多取神仙故事为题材,初学上官周,后用狂草笔法作画。笔姿放纵,气象雄伟,深入古法,亦偶有笔过伤韵者。间作山水、花鸟,得荒率之致。所画多历史人物、佛道、樵夫渔父,早年工细,后参以怀素草书笔法,所作人物用笔犷,顿挫转折,纵横排奡,气象雄伟。花鸟笔法洗练,形象概括,画风泼辣;山水境界开阔,注重诗意的表达。

郑燮郑板桥,原名郑燮(xiè),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郑板桥画竹独特,画石亦如此。郑板桥还有很多以兰花为主题的画,也表现了一些新的内容,借题画诗发挥,寓意对各种各样事物的看法。

高翔他的山水画取法弘仁和石涛,所画的园林小景,大多是从写生中来。金农、汪士慎诗集上的小像,就是高翔的手笔,线描简练,神态逼真。“扬州八怪”之一。

考研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篇3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考研经验总结

各位考研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才思的一名学员,现在已经顺利拿到录取通知书,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个专业的笔记,方便大家准备考研,希望给大家一定的帮助。中国画学院 录取原则: 1、01—15研究方向专业前三名,外语、政治和总分达到国家分数线(34分,34分,325分);美术史论:专业第一名≥59分,专业第二名≥65分,专业第三名≥70分。2、16研究方向专业第一名,外语、政治和总分达到国家分数线(34分,34分,325分);美术史论≥85分。

3、破格录取:各研究方向专业第一名,总分达到国家分数线,外语单科降10分。造型学院

录取原则:

1、各研究方向专业前两名,外语、政治和总分达到国家分数线(34分,34分,325分);

美术史论:专业第一名≥54分,专业第二名≥60分。

2、破格录取:各研究方向专业第一名,总分达到国家分数线,外语单科降10分。

少数民族骨干计划

录取原则:

1、中国画学院:汉语≥64分,面试≥130分。

2、造型学院:①油画系:汉语≥53分,美术史论≥56分,面试≥130分;

才思教育网址:

②雕塑系:汉语≥64分,面试≥127分;

③壁画系:汉语≥62分,美术史论≥50分,面试≥135分; ④基础部:汉语≥69分,美术史论≥60分,面试≥120分。

3、人文学院:汉语≥79分,成绩总分≥342分。

4、设计学院:汉语≥60分,专业课单科成绩≥80分(100分制)。

5、建筑学院:汉语≥70分,专业课单科成绩≥120分(150分制)。

6、城市设计学院:汉语≥60分,专业课单科成绩≥110分(150分制)。港、澳、台、华侨

录取原则:美术史论≥45分。外籍学生

录取原则:

1、造型学院:专业课单科成绩≥80分(150分制)。

2、人文学院:专业课单科成绩≥90分(150分制)。

3、城市设计学院:专业总成绩≥323分(150分制)。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与古希腊艺术相比,古代罗马艺术有哪些特点?

1)与希腊艺术相比,古罗马艺术没有希腊艺术那样的浪漫主义色彩和幻想成分,而具有写实和叙事性的特征。

(2)罗马艺术不像希腊艺术那样单纯,它的渊源复杂,既受了希腊艺术的影响,也吸收了西亚等地区艺术的影响。

(3)希腊艺术主要用于敬神,围绕神庙和祭祀、纪念活动进行创作,带有理想化 2

才思教育网址: 的色彩。罗马人的艺术则大多是以给帝王歌功颂德、满足罗马贵族奢侈的生活需要为目的的。

(4)希腊人创造了世界最伟大的雕塑艺术。希腊雕塑强调的是共性和民族精神,而罗马人要求的是个性特征鲜明的肖像。罗马艺术家不仅追求外形的逼真,而且注重人物个性的刻画。

(5)在建筑方面,罗马人取得了独特的成就。他们在技术和结构上都比希腊的建筑艺术有所进步,在建筑类型上也比希腊更丰富。

2、简述巴洛克艺术的主要特点..(1)首先是它的豪华的特色。巴洛克艺术虽是为宗教服务的,有强烈的宗教特色,同时又有浓厚的享乐主义色彩。

(2)它是一种激情的艺术,它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非常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

(3)极力强调运动,运动和变化可以说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

(4)非常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5)综合性,巴洛克艺术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例如在建筑上重视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综合。

3、为什么说17、18世纪的意大利美术在意大利美术史甚至欧洲美术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17、18世纪的意大利美术共有三个主要流派:意大利学院派艺术、巴洛克艺术、和以卡拉瓦乔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艺术。这一时期的意大利美术在于历史转折 3

才思教育网址:

期,对意大利甚至整个欧洲艺术都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承前是指继承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的某些传统,如学院派主张绘画的标准是米开朗基罗的人体、拉斐尔的素描、格累乔的典雅与风韵等;启后是指它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它的多姿多彩,对后来的欧洲美术有着深刻的影响。如学院派艺术影响了古典主义艺术的发展;巴洛克艺术影响了罗可可艺术和浪漫主义艺术;而卡拉瓦乔的艺术,不仅在当时影响了欧洲各国的现实主义艺术,还对18世纪的市民艺术、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4、简述荷兰风格派的创作主张和主要艺术成就.(1)荷兰风格派是1917年在荷兰出现的几何抽象主义画派,以《风格》杂志为中心,因此得名。风格派拒绝使用任何的具象元素,主张用纯粹抽象的几何图形来表现纯粹的精神。在抽象化和单纯化的口号下,风格派提倡数学精神。其主要画家有杜斯伯格和蒙德里安。蒙德里安创作的《红与黑》、《百老汇爵士乐》是这一画派较有影响的作品。

考研复习发力阶段:(7 7 月 月 1 1 日0-10 月 月 1 1 日)发力原因:

才思教育咨询师认为,这个阶段时间比较充裕,没有学校里的繁 杂事情影响,可以安心的投入复习。抓住这个阶段,就成功了一半。重点任务:

以英语、数学这些需要长期练习的科目为主。尤其是英语,在不放松单词等基本知识积累 的同时,“以真题为纲”进行复习,把每一套真题彻彻底底的分析明白,真 4

才思教育网址:

真正正把握住出题人每一道题的出题意图。

专业课复习要有计划的进行,这一阶段要开始有计划的进行知识点的记忆。争取完成第一轮的复习。达到的效果是,对每个知识点做到能够基本记住。

第三阶段:坚持(0 10 月 月 1 1 日2-12 月 月 1 1 坚持原因:

这是一个考验毅力的阶段,无数前人的血泪经验告诉我们,谁坚持到了最后,谁就能够成功。经过长达三个月的紧张准备,精力和体力都耗费很大,但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加上周围的同学开始找工作,很多的机会都可能分散考研的经历和时间。这个时候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毅力不坚定,三心二意,是考研的大忌。很多人没有成功,就是因为机会和诱惑太多了。

重要任务:

考研总结道路交通名词解释 篇4

一.车辆基本知识

车辆自重———汽车完全装备好的重量,又称空车重量。车辆载重———汽车最大总重量与整车装备重量之差。滚动阻力———车轮在路面上滚动所产生的阻力。滚动阻力系数—单位车重所产生的滚动阻力。

空气阻力———汽车在行驶中迎风面空气受阻所引起的阻力。坡度阻力———汽车爬坡时作用于汽车上的阻力。

惯性阻力———汽车变速行驶时,需要克服其变速豫东所产生的惯性力和惯性力矩。道路阻力系数(路面摩擦系数)——滚动阻力系数与道路坡度的代数和。

动力因数———汽车单位重量的有效牵引力,也是能够克服道路阻力和惯性阻力的能力。汽车爬坡能力(升坡能力)——以汽车满载时I档在良好路面上的最大爬坡能力imax来表示。

二.道路基本知识

交汇交通流——行驶在不同车道上的两股或多股交通流交汇运动的状态。合流——两条分离的车道交通合并为一条车道的一种流向; 分流——有一条车道的交通流分成两个分离车道上的车流流向。

交织——行驶方向相同的两股或多股交通流,沿着相当长的路段,通过驾驶改换车道使交通流彼此穿插对方路径进行的交叉运行。交通流特性三大参数——交通量(流量)、速度、密度。

交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或某一断面的车辆数量或行人数量。

道路服务水平——交通流中车辆运行的以及驾驶员和乘客或行人感受的质量量度,主要以道路上的运行速度和交通量与可能通行能力之比来综合反映。道路通行能力——正常的气候和交通条件下,道路上某一路段或交叉口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最大车辆数或行人数量。随道路等级、线形、路况、交通管理与交通状况的不同而变化。基本通行能力——道路组成部分在道路、交通、控制和气候环境均处于理想条件下,该组成部分一条车道或一车行道的的均匀段或某一断面上,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车辆或行人的最大数量,也称理论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已知道路的一组成部分在实际或预测的道路、交通、控制和气候环境下,该组成部分一条车道或一车行道对上述诸条件有代表性的均匀段或某一横断面上,不论服务水平如何,单位时间内所能通过的车辆或行人的最大数量。设计通行能力——设计中的道路的组成部分在预测的道路、交通、控制、和气候环境条件下,该组成部分一条车道或一车行道对上述诸条件有代表性的均匀段或某一横断面上,在所选用的设计 1

道路交通名词解释

服务水平下,单位时间内能通过车辆或行人的最大数量。

车流量——单位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车辆数,且常指来往两个方向的车辆数。当量交通量——为计算交通量,将各种车种在一定道路条件下的时间和空间占有率进行换算,从而得出各种车辆间的换算系数,将各种车辆换算为单一车种,称为当量交通量。设计交通量——作为道路规划和设计依据的交通量。一般取一年的第30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交通量。平均日交通量

小时交通量——一小时内通过观测点的车辆数

高峰小时交通量——是指一天内的车流高峰期间连续60min的最大交通量。

设计交通量——一般取一年的第30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交通量。即将一年中8760小时的交通量按大小次序排列,从大到小序号的第30位的那个小时交通量 时段交通量(流率)——对不足一小时的时间间隔内观测到的交通量换算成为一小时的车辆数称为当量小时流率。地点车速-----它是车辆通过某一地点断面时的瞬时车速,用作道路交通管理和规划设计时参考用。行驶车速------驶过某一区间距离与所需时间(不包括停车时间)求得的车速,用于评价该路段的线形顺适性和通行能力分析,也可以进行道路使用者的成本效益分析 行程车速------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之比。

设计车速——道路几何设计所依据的车速,称为计算行车速度,也称设计车速。它是指在气候良好,交通密度低的条件下,一般驾驶员在路段上能保持安全,舒适行驶的最大速度。车流密度———某一瞬时内一条车道的单位长度上分布的车辆数。车头间距——在同向行驶的车流中,前后相邻两辆车的车头之间的距离。

车头时距——在同向行驶的车流中,前后相邻两辆车驶过道路某一断面的时间间隔。道路饱和度——表示道路上车辆的充盈程度,指道路上的车流量与其可能通行能力之比。

绿波交通——在城市主干路上,若纵横两个方向行驶的车辆都较快又多,这是就要用信号灯管理交通,借着红绿灯的不同相位,将纵横两个方向的车流在时空上错开通过。这时道路网上各个流向的车流就被七成一段段,间断式的向前行驶。最理想的是使他们在到达交叉口时,横向的车流最好驶过交叉口。这是道路上的车流大都能在绿灯中通过,使道路发挥最大的效能。公交行驶速度 公交运送速度 公交运营速度

道路交通名词解释

三.平曲线

道路线形——道路路幅中心线的立体形状。道路平面线形——道路中线在平面上的投影形状。横向力系数——单位车重的横向力。

超高横坡度——为了减少车辆在弯道外侧行驶产生过大的横向力,需要把弯道外侧横坡做成与内侧同向的单向横坡,称为超高横坡度。超高缓和段——为了使道路从直线段的双坡面顺利转换到具有超高的单坡面,需要一个渐变的过渡段,称为超高缓和段。缓和曲线的作用——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循道行驶;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超高横坡度逐渐变化;增加线形美观。复曲线——不同半径的两同向曲线直接相连、组合而成的曲线。

行车视距——为了行车安全,在道路设计中应当保证驾驶人员在一定距离范围内能随时看到前方道路上出现的障碍物,或迎面驶来的车辆,以便及时采取刹车制动措施,或绕过障碍物。这个必不可少的距离称为行车视距。停车视距——同一车道上,车辆突然遇到前方障碍物,而必须及时采取制动停车,所需要的安全距离,包括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安全距离。会车视距——对向行驶的车辆在同一道路上相遇,又来不及错让时,必须采取制动刹车所需要的最短安全距离。横径距——道路曲线最内侧的车道中心线行车轨迹与安全视距两端点连线所构成的曲线内侧空间界限的距离。通常小汽车驾驶员的视线高度为1.1~1.2m。

四.竖曲线

竖曲线——在纵断面设计线的变坡点处,为保证行车安全、缓和纵坡折线而设的曲线称为竖曲线。道路纵坡——道路中心线(纵向)坡度。

最大纵坡——考虑车辆升坡能力。为了保证一定的设计行车速度,道路纵坡不能过大。根据动力因数分析,上较大的纵坡,必然要降低车速,增加车流密度。最小纵坡——能适应路面上雨水排除,和防止并不致造成雨水排泄管道淤塞所必需的最小纵向坡度值。凸曲线的目的——缓和纵坡转折线,保证汽车的行驶视距。凹曲线的目的——缓和行车时的颠簸与振动。

合成纵坡(合成坡度)——在有超高的平曲线上,路线纵向坡度与超高横向坡度所组成的矢量和。合成纵坡在规定范围内可以保证汽车在小半径弯道路段上安全而不降速行驶。锯齿形边沟——当道路纵坡小于0.3%时,为利于路面雨水的排除,将位于街沟附近的路面横坡在一定宽度内变化,提高街沟的纵坡,使其大于0.3%~0.5%,从而形成锯齿形边沟。

道路交通名词解释

五.道路横断面

道路横断面——沿道路宽度方向,垂直于道路中心线所作的竖向剖面。城市道路横断面由车行道、人行道、绿带和道路附属设施用地等组成。道路红线——道路交通用地、道路绿化用地与其他城市用地的分界线。

基本通行能力——在道路,交通,气候,环境均处于理想条件下,由技术性能相同的一种标准车辆,以最小的车头间隔连续行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一条车道或者道路断面的最大车辆数。(也称理论通行时间)可能通行能力——在通常道路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一条车道或者某一断面的最大可能车辆数。设计通行能力——道路交通的运行状态保持在某一设计的服务水平时,道路上某一路段的通行能力。路肩———在城市郊区道路上采用边沟排水时,在车行道路面外侧至路基边缘所保留的带状用地称为路肩。边沟——在郊区道路或者山区的居住区内的道路常用边沟排水。路缘石——路面边缘与横断面内其他组成部分的相接处的边缘石。

分车带——在多幅路横断面内,沿道路纵向设置带状分割车流的设施称为分车带。路拱——对于双向行驶的车行道,路面常做成中间高两侧地的拱形。

六.线形综合

道路定线——在红线设计或初步设计的基础上,结合细部地形、地质条件以及现状城市建设条件,综合考虑平、纵、横三方面的合理安排,确定道路的平面、竖向线形及其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并绘制平、纵断面设计图。道路网规划——在总体规划阶段,根据城市自然地形地貌,用地功能分区和布局,初步确定干路的大致走向,平面主要转折点,干路交叉口的位置或方位坐标,并明确道路的功能性质,路幅宽度。红线设计——主要是根据道路网规划已大致确定的路线走向与道路性质,路幅,进一步确定道路走向,位置,主要控制标高,横断面组合布置以及主要交叉口和广场的平面安排等问题。展线——减缓纵坡,延长起、终点间路线长度的设计定线。

回头曲线——当公路需要展线以争取高程,而又受地形限制不能继续前进而须折返展线时,在转角定点的外侧设置转角一般大于180°的平曲线,称为回头曲线。主导纵坡——道路中心线结合实际自然地面起伏所得土方填挖工作量最少的平均自然纵坡度。七.交叉口

分岔点——交叉口内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向不同方向分开行驶的地点,称为分岔点。交汇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小的角度向同一方向汇合行驶的地点,称为交汇点。冲突点——来自不同形式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或接近90°)相互交叉的交会点,称为冲突点。视距三角形——由交叉口最不利的冲突点,即最靠右侧的直行机动车与右侧横向道路上最靠中心线驶入的机动车在交叉口相遇的冲突点起,向后各退一个停车视距,将这两个视点和冲突点相连,构

道路交通名词解释

成的三角形称为视距三角形。在视距三角形范围内,有阻碍视线的障碍物应予以清除,以保证通视。

渠化交通——在交叉口合理的布置交通岛、交通标志、标线等,把不同行驶方向和车速的车辆分别规定在有明确的轨迹线的车道内行驶,使司机和行人很容易互相看清自己和对方的行动去向,避免车辆行驶时相互侵占车道,干扰行车线路,从而减少车辆之间以及车辆与行人之间碰撞的可能,提高交通安全性及通行能力。这种交通方式称为渠化交通。周期长——绿灯信号显示两次之间(一周期)所需要的时间。绿信比——在一个周期内显示的绿灯时间与周期长之比。

相位差——一般用于线控制或面控制,表示相邻两个交叉路口同一方向或同一相的绿灯起始时间之差。点控制——由手工控制改为单点定周期自动控制信号,根据流量大小和交通特点,事先确定合理的信号周期和各向绿灯时间,逐步做到各相位变化规律符合路口流量。线控制——在一条主干线上根据流量大小、交叉口的间距、车辆行驶速度,定出信号周期、相位及时段转换。面控制——设在交通繁忙的中心区,把该区交叉口的控制系统连接起来,组成自动适应网络交通系统控制。绿波交通——在一系列交叉口上,安装一套具有一定周期的自动控制的联动信号,使主干道上的车流依次到达前方各交叉口时,均会遇上绿灯。交通导向岛——为指示和规定右、左转交通方向设置的岛。交通分隔岛——为把同向或对向交分开而设置的岛。交通安全岛——为行人提供躲避车辆的场所而设置的岛。交叉口通行能力——各进口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车辆数之和。

交织角——检验车辆在环道上交织行驶时的安全情况,它以右转车道外缘1.5m和中心岛缘石外1.5m的两条切线的交角来表示。交织长度——在环形交叉口,进出环的两辆车在环道上互换一条车道,完成一次交织。在这个交织时间内,车辆行驶的长度称为交织长度。分离式立交——相交道路空间分隔,彼此间无匝道连接的立体交叉形式。匝道——保证高架道路与城市路网联系并按一定间隔设置的坡道。

八.路面

路面构成——面层、基层、垫层。影响土路基刚度的主要因素——水。

改善措施——加强路基路面排水;压实土基;换土;石灰稳定。沥青路面常见病害——泛油;推移;松散和坑槽;凹陷和车辙;裂缝。维修——罩面;翻新与再生。

道路交通名词解释

水泥路面常见病害——断裂;拱起和碎裂;错台和唧泥。维修——加强;翻新;罩面加厚。

九.城市桥梁

低水位——在枯水季节的最低水位 高水位——洪峰季节河流中的最高水位

设计洪水位——在桥梁设计中按规定的设计洪水频率计算所得的高水位。

净跨径——对于梁式桥是设计洪水位上相邻两个桥墩(或桥台)之间的净距。对于拱式桥是每孔拱跨两个拱脚截面最低点之间的水平距离。总跨径——是多孔桥梁中各孔净径跨的总和。反映泄洪能力。

计算跨径——对于具有支座的桥梁,是指桥跨结构相邻两个支座中心之间的距离。桥梁全长——桥梁两端两个桥台的侧墙或八字墙后端点之间的距离。桥梁高度——桥面与低水位之间的高差

桥下净空高度——设计洪水位或计算通航水位(或桥下行车路面)至桥跨结构最下缘之间的距离。建筑高度——桥上行车路面(或轨顶)标高至桥跨结构最下缘之间的距离。净失高——从拱顶截面下缘至相邻两拱脚截面下缘最低点之间连线的垂直距离。计算矢高——从拱顶截面形心至相邻两拱脚截面形心之连线的垂直距离。矢跨比——拱桥中拱圈的计算矢高与计算跨径之比。反映拱桥受力特性。涵洞——用来宣泄堤下水流的构造物。

通航净空——桥孔中垂直于流水方向所规定的空间界限,任何结构构件或航运设施不的伸入其中。

十.对外交通

1、铁路

道岔——用于线路的连接,使机车能够从一条线路顺利驶往另一条线路,大都位于车站区。渡线——为了使机车车辆能够从一股道进入另一股道,在他们之间所设的连接线路。

梯线——当连接三条以上的平行股道时,一般是把各道岔一次排在一条公共连接线上,这条公共连接线称为梯线。中间站——主要任务是办理列车的通过、会让和越行。同时,它还办理少量的客、货运作业。

区段站——在机车牵引区段的分界点设置的车站。主要任务是为邻接的铁路区段供应及整备机车或更换机车乘务组,办理通过车流的技术作业。编组站——办理大量货物列车的解体、编组作业的专业技术站。除办理通过列车外,主要办理大量改编车

道路交通名词解释

流,解体和编组各种直达、直通、区段、沿零摘挂以及小运转列车。

客运站——专门办理旅客运输业务的车站,由站前广场、站房以及战场客运设备等三部分组成。根据机车正线走路分为通过式、尽端式和混合式。货运站——专门办理接发货物列车、货物装卸作业以及货物联运或换装作业的车站。按其与枢纽内铁路线衔接的不同,一般有通过式、尽头式和混合式。铁路枢纽——位于几条铁路干线汇合的地点,由各种专业车站和有关线路联系组成的,在同一指挥下协同作业的铁路运输技术设备的有机整体。

2、公路

货物流通中心——集储存保管、集散转运、流通加工、商品配送、信息传递、代购代销、连带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要求根据划分的物资配送区,合理布局。

3、港口

河港——建设在具有河流水文特征的水体沿岸的港口。海港——在自然地理条件和水文气象方面具有海洋性质的港口。

港口主要有水域、陆域组成。码头岸线是水域和陆域交接的地域,是港口生产活动的中心。港口陆域——货物装卸、储存和疏运三部分。

港口作业区——港区货物装卸和运输的场所。布置各种港口设备。港口装卸工艺——对在港的货物进行装卸和搬运的操作方式。

4、机场

净空障碍物限制面——根据飞机的使用特性和助航设备的性能,对机场及其附近一定范围,规定几种称为净空障碍物限制的平面、斜面,用以限制机场周围及其附近的山、高地、铁塔、架空线、建筑物等的高度。飞行区——供飞机在地面上运行的部分,一般布置有飞机的起落跑道、滑行道、停机坪(包括等待起飞机坪)、迫降带、飞机维修机库和机坪等。航站区——供旅客和货物办理手续和上下飞机的部分,一般布置有航站楼、机场地面交通设施、指挥飞机飞行和技术保养的设施。城市航站楼——在市中心建设的航站设施,它把机场航站楼的部分功能转移至市中心,在市中心办理除边防、安检之外的一切登机手续并接受旅客托运行李。飞机活动区——包括飞机起飞和降落的航站区空域、供飞机在地面上运行的飞行区。地面工作区——包括航站楼、机场地面交通设施、出入机场交通设施。

十一.交通调查

运行速度——经过某两点之间的时间速度。地点速度——汽车在某点的通过速度。

道路交通名词解释

停车泊位周转率——一个泊位在单位时间内停放的车辆数,它是一个泊位上每辆车停放时间的倒数,可以反映泊位的利用率。

十二.出行特征

出行——通常是指人、货物或车辆从一地向另一地移动,所完成的一次有目的的行程。

居民出行特征——主要包括出行次数、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出行时耗、出行时辰分布、出行的空间分布以及出行距离分布等。居民流动强度——居民平均出行次数。

居民乘车流动强度——居民平均使用公交的出行次数。出行空间分布——各交通区之间出行发生、吸引量分布状况。期望线——连接交通出发小区与交通到达小区的直线。出行距离——从出发起点到终点实际走过的距离。

等距线——等距线上任意一点到所指定的中心,所走的距离相等。交通时间——公交出行时耗。

交通结构——城市居民出行中所采用的各种出行方式的比例构成。

步行范围——居民出门到某一地点,如果步行与乘车所花的时间相等,则在这段时间内所到达的距离范围,称为步行范围。自行车活动范围——居民出门到某一地点,如果骑车与乘车所花的时间相等,则在这段时间内所到达的距离范围,称为自行车活动范围。客运量——每日(年)运送乘客的数量(人次)客运周转量——客运量与平均运距的乘积。

城市交通需求预测——包括交通生成、交通分布、方式划分、交通分配四阶段。

交通分布(出行分布)——又称OD交通量,调查区域内各交通小区之间的人、车出行次数。方式划分——把总的交通量分配给各种交通方式。

交通分配——将所预测的各交通小区间的不同交通方式的交通量分配到具体的交通网上。

十三.公共交通

BRT——Bus Rapid Transit,巴士快速公交系统。利用改良型的公交车辆运营在公交专用道上,在道路时空分配上给予适当的优先权,兼具轨道交通容量大、速度快和常规交通方便灵活特性的一种新型公共交通方式。平均行驶速度——路线长度/车辆在路线上各站之间行驶时间之和。

运送速度——路线长度/车辆在路线上各站之间行驶时间与各站上停靠时间之和。

道路交通名词解释

运营速度——2倍路线长度/车辆在来回路线上各站之间行驶时间、各站上停靠时间与两端始末站停留时间之和。一辆车的生产率——一辆车在单位时间内所能完成的客运周转量。运载能力——在单位时间内,沿路线一定方向所能运载的乘客数。

公交线路网密度——在有公共交通服务的单位面积城市用地上,有公共交通线路的道路中心线长度。非直线系数——线路实际长度与线路空间距离之比。重复系数——公交线路总长度与公交线网总长度之比。

换乘系数——居民出行一次,到达目的地所需换乘次数的平均值。站点通行能力——站点单位时间(通常以小时计)能够停靠的车次数。

港湾式停靠站——在城市机动车道不宜拓宽,车流密度较大,并沿路侧用地许可的情况下,可将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的后退,做成港湾式停靠站。接运(接驳)系统——将乘客从出发地接至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车站以及从车站送达目的地的交通服务系统。停车转乘(P+R)——乘客开车到车站停放车辆后,再转乘轨道交通。

公交等时线——对于某一指定的中心,该线上的任意一点到该中心点所花的出行时间相等。路抛制——出租汽车在道路上流动招揽乘客,采取挥手即停的服务方式,方便乘客。

十四.个体交通

邻里单位——以一个校区的服务区域为单位,在其外围设置干线道路,减少汽车交通对内部的影响。雷德朋布局——把满足机动交通发展需要和解决机动交通潜在干扰的来年各种战略结合起来。特点是道路分级设置,人车分离;住宅围绕尽端路组织,排除了过境交通对居住区的干扰。行人优先区——在城市的特定区域中,排除大量的汽车交通,改建成适合行人活动的区域,以恢复其原有的吸引力。庭园式道路——通过限制机动交通的速度来保证步行交通的安全和优先通行权,从而在同一个道路空间内实现人车共存。居住环境区——由汽车交通分割而成,是具有维持日常生活需要、设施完备、大小适当、防止环境恶化的区域。道路系统具有顺序相接的分级结构。居住环境区内只布置为本区服务的道路。商业步行街——将商业街作为步行专用道路,为行人集中的商业街提供良好的环境。

城市步行系统——城市中所有对公众开放的步行空间,包括居住区、商业区等各种步行子系统。

十五、城市道路系统

城市道路等级结构——我国大城市道路网规划和建设采取快、主、次、支四级系统,中等城市采用主、次、9

道路交通名词解释

支三级系统。

快速路——承担长距离快速交通为主,设中央隔离带,两侧不设非机动车道,但可根据情况设置辅路。不应设公共建筑出入口,人流集中地区应设人行天桥或地道。严格控制相交道路数量。200万人以上城市和长度超过30公里的带形城市应设快速路,呈“井”、“廿”形切入城市。主干路——联系城市主要功能分区以及对外出入口,车流速度高,流量大。要求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道行驶,两侧不宜设置公共建筑出入口。次干路——以承担城市功能分区内部的集散交通为主,其上可布置沿街公共设施、公共交通停靠站、停车场、出租车服务站等。支路——其上有较多的公共交通线路行驶,应满足公交线路和站点的布设要求,并不得与快速路直接相连。道路网密度——城市道路总长度与城市用地总面积之比。道路面积率——道路用地面积占城市用地面积的比例。

十六、交通发展

TOD——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策略。指有预见性的把城市发展方向和交通干线建设结合起来,依托大容量、快速交通系统,发展组团式城区。理念体现在:

1、步行优先;

2、集聚开发;

3、综合交通。ITS——智能交通系统。

交通模式——城市在特定的用地布局、人口密度、经济水平、社会环境等条件下形成的交通方式结构,以及各种交通方式承担出行量的比重。交通一体化——交通体系内部关联的紧密,即设施平衡、运行协调和管理统一。

考研政治学理论专业名词解释整理 篇5

“委任立法”制度

它是指议会只制定法律的一般原则,对于法律条文本身所具有的具体内容不作详细规定,而用明文委任行政机关另行制定决议、命令、条例、细则等具体措施。“委员会批准制度”

“委员会批准制度”是监督的另一重要形式,即一个行政部门在采取行动之前必须得到主管委员会的批准。两党制

两个同等规模的政党争夺职位,双方各有几乎相等的机会赢得足够的选民支持,以取得垄断性执政权的体制。亚政治文化

亚政治文化是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种客观存在,它与主导政治文化的政治价值取向不同,因而经常发生政治认知和政治行为的冲突。人格型权利

是指具有超凡品质、个人魅力的人享有的政治影响力或控制他人的力量。公民

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通常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利益集团

社会中的一些成员为了共同的集团利益而结合在一起,通过积极行动而达到共同目的的一种社会组织。功利性权利

政治权力的一种,是指权力主体通过承诺好处来实施自己意志的一种方式,其关键是承诺的可信性。单一制国家

单一制国家是指在若干行政区域组成的统一主权国家里,权力和权威合法地集中于中央机构。具体的权力和责任可授权给地方政府和部门,但被授予的权力受到中央政府的监督,并且可以撤销这些授权。古典民主主义

是指选民拥有直接决定政治问题的权力,即强调人民的统治和权力,是资产阶级的理论依据,强调谁统治。代表人物有洛克、卢梭、密尔等。合法性权利

政治权力的一种,是指权力主体的权力产生的合法性以及权力客体的自愿服从。合法性权力的获得将大大减少统治成本。同辈团体

同辈团体是具有大体相同的教育程度、社会经济背景或某种意识形态背景、兴趣爱好相近者的自愿组合。团体理论

现代政治学的一种分析方法。该理论认为,团体是政治的基本要素,个人只有在团体内才能发挥重要作用;政治的过程是彼此相互吸引而又相互排斥的团体所构成的系统,政府的决策是利益集团与政府部门相互作用的结果。团体理论为解释、理解和预测政治事件提供了有用的框架。国家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详细地考察了国家的起源,指出了国家是私有制出现后阶级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管理公共事务的政治机关。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就是国家权力通过什么样的政府去实施的问题,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用什么形式组成其实现阶级统治权力的国家政权机关。国家权力

国家权力是统治者实施自己意志的一种力量,具有特殊的强制性、主权性及普遍的约束力。国家社会共同体说

这是政治学的鼻祖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他认为,国家是一种自然产生的、不可避免的及有益的团体。

国家神权说

神权说(DivineTheory)或神源说(TheoryofDivineOrigin)是最早的一种国家学说。国家是由神或上帝直接或间接创造的。人并不重要,一切都是上帝的赐予。国家神权说是前资本主义的统治者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设定的一种假设。国家职能

国家职能就是与国家根本任务相适应的国家活动的基本方向和最主要方面,是国家在实施阶级统治过程中担负的职责和功能。国家能力

国家能力指国家将自己的意志、目标转化为现实的能力,主要是指中央政府能力,包括汲取能力,调控能力,强制能力,合法化能力。多元民主主义

是对精英民主主义的补充,对古典民主主义的批判。认为民主是两次大选期间不同的利益集团影响政府而形成政策的过程。强调的是如何统治。代表人物:罗伯特•达尔。多党制

两个以上的政党相互竞争,通常通过联合阵线组成政府的体制。官僚

在政治学上,作为人,官僚是指那些受过专门训练的政府官员;作为一种制度,官僚是指所有大型组织中由受过训练的专职人员组成的行政管理机构。强制性权利

是政治权力最常见的一种,也是政治权力的本质反映。是政治权力主体依靠政治强制迫使权力客体服从的一种力量。其中的关键是权力主体对权力客体的威胁和威胁的可信性。总统制

是指以总统为首的行政机关独立于立法机关之外,政府不对议会负责的共和国制度。意识形态

是一种认知体系,是某一团体对世界的认识(不管是准确,还是扭曲);意识形态与个人、集体的行为有着密切联系,是行动的思想前提,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个人和集体的行为。操纵性权力

操纵性权力并不是建立在公开的沟通基础之上,而是以更巧妙的方式全部或部分地改变权力客体的价值观。政党

政党即社会中一定阶级或阶层的活动分子,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有计划地组织起来的一种政治组织,社会承认它具有组织与扩张其主张的合法权力,它也积极介入到政治生活之中,为取得或维持政权,或影响政治权力的行使而发挥自己的作用。政党制度

指的是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进行政治活动的方式或状态。政治

政治就是运用权力的政府机构根据一套规则,以决定谁得到好处及谁支付社会代价的系统化过程。政治决策

政治决策行为是政治过程中的关键阶段,是把有效的政治要求转化成权威性政策的阶段。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是指政治体系内各种结构之间相对稳定的政治关系,这是政治体系的核心部分。政治动机

政治动机是政治权力的重要基础,因为一个人是否有权力动机直接关系到他能否拥有权力,权力动机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他的权力的大小。政治参与

普通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的决定或与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政治家

一般说来,政治家是指那些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具有一定政治远见和政治才干、掌握着政党或国家的领导权力、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着重大影响作用的领导人物。政治心理

政治心理是社会成员对政治诸方面的一种自发心理反映,表现为人们对政治生活的认知、情感、评价等等 政治情感性

政治情感性成分即对政治体系和政治活动的感情 政治改革

是统治阶级上层自觉的健全和完善政治统治体系的过程。政治改革的原因在于经济发展、民众的要求以及内外环境的压力。一场真正的改革意味着社会和政治体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重大的变化。政治文化

政治文化主要是指社会成员针对政治体系各层面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政治文化的形成是感性与理性、自发与自觉的统一;政治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政治文化具有结构性。政治权力

政治权力就是在政治关系中,权力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政治社会化

所谓政治社会化就是社会成员个体在实践活动中逐步获取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政治意识和政治立场的过程以及代际文化传递的过程。政治社团

以政治任务为中心的组织,它代表一定社会群体的利益,参与国家政治活动。政治管理

政治管理就是国家权力按照某种特定的秩序和目标对政治生活进行自觉地、有计划地约束或制约的一定方式。政治管理作用

政治管理主要以领导、决策、组织、协调、沟通、监督等方式发挥作用,其根本目标是维护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政治系统论

政治系统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政治学家伊斯顿。政治系统的核心概念是输入、输出及反馈;它主要关心的是政治系统内部输入与输出的关系。从输入—输出来分析政治系统,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宏观的政治思维方法。政治认知性成分

政治认知性成分即人们对政治组织、政治过程、政治目的、政治角色、政治产品等方面的知识。

政治评价性成分

政治评价性成分即人们根据一套他们认为是正确和合理的准则、信条、或明确、或含蓄地对政治体系进行的价值判断。政治革命

夺取政权的暴力行为。会给社会的政治结构、经济结构、意识形态结构和文化结构都带来根本性的变化。政治领导

现代领导的首要特征是变统治力为影响力。统治力是靠权势从外部驱使被领导者的力量;影响力是靠信任和共识,从内部驱使被领导者的力量。

权威主义国家

权威主义国家是指那些既没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也没有完全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制度的发展中国家。在权威主义国家,政治权威较弱,政治权力集中于个人或少数精英集团手中,而不是政党手中;政党常常是统治者个人的工具。政治反对派受到压制;社会受到国家的有限控制,实行较开放的民间经济活动,有的国家和地区因此而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在意识形态上,往往以民族主义来动员社会支持;当民族主义号召力下降时,有时会假借西方民主或社会主义进行政治动员。民主

本意是指人民的统治和权力.民主作为一种政治制度,人民的权力是指有限的多数原则以及由多数人决定谁当决策者的机制。法西斯主义国家

法西斯主义国家的出现是资产阶级民主失败的结果。法西斯主义的理论基础是“种族论”、“国家至上论”、“领袖权威论”和“生存空间论”。在统治形式上,法西斯国家由国家以军事或准军事的方式全面控制社会,整个社会被囚禁在国家机器之中,政治统治对人的非政治生活无孔不入,社会彻底政治化了。理性决策模式

理性决策模式强调决策者在决策时,根据对资料的分析和认识做出合乎理性的决策。监督权

监督权主要表现在批准对官吏的任命和监督政府的执法行为方面。社会契约论

为了摆脱无政府自然状态,经过明示或默示的同意,订立一份契约,以建立足以保障自然权力的国家和政府。社团

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相聚而成的组织化程度较高的互益组织,具有非盈利性和民间化两种基本的组织特征。立法机关

立法机关是指有权制定、修改或废止法律的机关。精英民主主义

在精英理论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民主学说,是对古典民主主义的一种批判。精英民主主义将人民的权力看作是人民有机会选择决策者,而政治问题是决策者的专业。政治家和民众是一种交易关系;强调的是如何统治。代表人物马克思•韦伯、熊比特。结构功能理论

是现代政治学的一种分析方法,强调政治的分析应该从政治结构所履行的功能的角度出发。该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政治学家阿尔蒙德。统治秩序

统治秩序是存在于阶级对抗社会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的总和,它是社会各阶级经过斗争和较量后形成的,是取得胜利的阶级强加于这个社会的统治行为。联邦制国家

联邦制国家就是指由有自己的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的若干成员国或成员州构成的统一国家。联邦制的主要特征是:联邦有统一的宪法、法律以及最高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联邦的地位高于成员州或成员国,联邦宪法对各成员州或成员国的权限有明确的规定。各成员国或州都有自己的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拥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并在联邦法规定的范围内,对外享有一定的独立权。议会制

是指政府(内阁)由拥有多数议席的政党组成,并在法律上对议会负责的共和国制度。议会制又称为内阁制。财政权

财政权也叫财政同意权,是指议会对政府提出的预算案、赋税案、公债案以及其他有关公民负担的财政法案的审议权。院外活动集团

考研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篇6

1. 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塞》两部分,各有24卷,均以特洛依战争为背景。《伊利亚特》写战争本身,描写阿喀琉斯的愤怒及战争最后51天内发生的事件;《奥德塞》写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战争结束后回返家乡的经历。荷马史诗的主题是歌颂希腊全民族的光荣史迹,赞美勇敢、正义、无私、勤劳等善良品德,讴歌克服一切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肯定人与生活的价值。荷马史诗充满了浓厚的宿命论思想,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成为神与神之间斗争的缩影。荷马史诗塑造了一系列的英雄人物,结构巧妙,布局完整,比喻丰富。它不仅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优秀作品,也是研究希腊早期社会的重要文献。

2. 《工作与时日》

古希腊流传下来的第一首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诗作,作者是赫希俄德,较详细地记载了古希腊时期的种种宗教祭日赫从事不同工作时的黄道吉日。诗人最后总结说,在不朽的众神面前,聪明人的工作是无可指责的,因为他懂得吉兆,所以能够避免犯罪。该作具有史诗的体裁,但实际上可以说一部道德格言集和农业历书。风格清新自然,平易简洁。

3. 《伊索寓言》

相传是公元前6世纪上半叶古希腊的被释奴隶伊索所作。共收集了三四百个小故事,这些小故事通过描写动物之间的关系来表现当时的社会关系,主要是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成为下层平民的斗争经验和生活教训的总结。寓言作者谴责社会上人压迫人的现象,号召受欺负的人团结起来与恶人进行斗争。

4. 《俄狄浦斯王》

是古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取材于英雄传说,写忒拜王子俄狄浦斯反抗杀父娶母的神示,然而又逃不出命运支配的故事。悲剧从传说故事将近结尾的地方写起,当时俄狄浦斯已是忒拜国王,时值瘟疫流行,按照神示,只有追查出杀死先王的凶手,才能免除瘟疫,挽救忒拜城。全剧以此为起点,在追查凶手的过程中展示了悲剧主人公的思想性格。当 俄狄浦斯查明凶手就是自己时,他刺瞎双眼,自愿放逐。通过俄狄浦斯的遭遇,作者颂扬了悲剧主人公的坚强意志和人民对国家的负责精神。这样一个英雄却受着命运的捉弄,这样,索福克勒斯对命运的合理性提出了怀疑,表现了雅典自由民在社会灾难面前的斗争精神和悲愤情绪。以此作品为代表的索福克勒斯的悲剧艺术,标志者希腊悲剧的成熟。索福克勒斯把人物放在尖锐的冲突中并通过人物对比方法来塑造,因而人物的动作性强,性格比较突出。

5.骑士文学

盛行于11―12世纪的西欧,反映了骑士阶层的生活理想。最早的骑士来自中小领主,它们替大封建主打仗,获得了土地和其他报酬,成为小封建主。因此,他们在思想上是支持封建等级制的。骑士逐渐形成一个阶级,。在接触了东方生活和文化之后,骑士精神逐渐形成。在骑士精神中,爱情占主要地位,表现为对贵妇人的爱慕和崇拜,为她们服务,为爱情冒险,以此作为骑士的最高荣誉。不少骑士表现出锄强扶弱的一面,有时也为宗教信仰去冒险。但他们往往不顾基督教的禁欲主义,要求文化和生活享受,并把东方文明带回到当时仍处在相对落后状态的西欧各国。法国是骑士文学最兴盛的地方。主要体裁有抒情诗和叙事诗(诗体传奇)。骑士抒情诗的中心地是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作者主要是封建主和骑士,也有少数是社会下层出身的人。法国北方骑士文学的主要成就是骑士叙事诗。骑士文学也表现出一定的反封建精神。

6.城市文学

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出现于10―11世纪的欧洲。它与教会文学不同,在内容上现实性极强,在风格上也生动活泼,主要使用讽刺手法。城市文学的出现,对于中世纪文化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在文学样式上,城市文学也有新的创造,产生了韵文故事、讽刺故事诗等新型体裁。作者主要是城市里的街头说唱者。作品取材于现实生活,表现市民阶级的机智和狡猾,讽刺专横的贵族、贪婪的教士和凶暴的骑士。代表作品有《列那狐传奇》等。

7.文艺复兴

是14―16世纪欧洲许多国家先后发生的文化思想上的深刻变革。复兴并非指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简单复兴,而是人们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中得到启发,重新发现了人的`崇高价值,认识到人有无限的潜力和追求个人幸福的权利。这一觉醒使人摆脱了中世纪封建主义和教会的精神桎梗使文学、意识、宗教、哲学、科学、政治等领域发生了深刻变革。宣告了中世纪的结束和现代社会的诞生。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使人文主义。这个运动具有明显的思想解放性质。其“解放”的意义,在于它开始否定和反对中世纪的“以上帝为中心”的神学政治文化和宗教政治制度,这种文化以经院神学与哲学为理论核心,以对上帝的膜拜和对教会权力的绝对服从为根本的伦理和政治信条。在文艺复兴运动中,人们力图从古代文化中寻找反对教会专制和腐败的思想武器,而开始强调,人作为个人应该具有自己独立的“世俗生活”的自由。表现在对待宗教的问题上,就是人们开始把宗教信仰问题和对教会的服从问题加以区分。

8.人文主义

这个词来源于拉丁文humanitas,“人文主义”一词在古代世界或文艺复兴时期都没有出现,到了18一个德国教育家F. J. 尼特哈麦在一次关于古代经典在中等教育中的地位的论辩中,最初用德文humanismus杜撰出来,后来有乔治・伏伊格特于1859年出版的一部著作中首先用于文艺复兴,书名是《古代经典的复活》,又名《人文主义的第一个世纪》。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的中心思想。它的斗争锋芒是针对中世纪封建主义世界观,特别是天主教会的宗教世界观。教会以神为宇宙的中心,而人文主义则提出人是宇宙的中心来对抗它。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用人性反对神性;第二,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第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第四,用户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9.七星诗社

指16世纪中期在法国由7个出身贵族的人文主义作家组成的一个文学团体。彼埃尔・德・龙沙和杜贝莱是其中的领袖人物,由杜贝莱执笔的《保卫和发扬法兰西语》(1549年)是七星诗社的宣言书。七星诗社在两方面对法国文学作出了贡献:第一,为法兰西语言的丰富和纯洁作出了贡献;第二,在诗歌理论方面,提出要创造法兰西自己的大型史诗和能语希腊罗马文学比美的民族文学,在诗歌风格上,提倡自然朴实,反对矫揉造作,要求韵律和谐响亮而富有变化。大力提倡亚历山大诗体,认为它最能代表法国诗歌的特色。

10.流浪汉小说

最初出现在16世纪中期的西班牙。反摩尔人的斗争结束后,西班牙逐渐趋于统一,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王权的鼓励下繁荣起来,城市开始发达,一种描写城市下层人民生活的新文学体裁――流浪汉小说便应运而生。流浪汉小说的主人公一般都是社会的不幸儿、失业者。作品常以他们的流朗为线索,用第一人称叙述主人公的经历,把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广阔的社会环境交织在一起,用下层人物的眼光去观察、评价和嘲讽各种社会现象。每一部流浪汉小说都是一幅生动幽默的社会风俗画。

11.大学才子派

在伊丽莎白时期戏剧的发展过程中,一群以“大学才子”闻名于世的剧作家颇多建树。这些剧作家大都在牛津或剑桥受过教育,然后从事在当时被视为并不十分光彩的戏剧行业。他们将各种影响融为一体,其中包括古罗马戏剧以及模仿古罗马戏剧的学院剧、中世纪的道德剧、当代的意大利与法国戏剧,从而创作出结构严谨、情节生动、诗意盎然的据作、他们对于戏剧形式的发展也作出了很大贡献,创造出复仇悲剧、浪漫喜剧和历史剧等多种戏剧形式。这些剧作家包括托马斯・洛奇、约翰・黎里、乔治・皮尔、克利斯托弗?马洛、托马斯?基德等。

12.莎士比亚化

这是马克思在《致斐迪南・拉萨尔》(1859年4月19日于伦敦)的一封信中所提出来的概念,这个概念是针对拉萨尔(他于1858年初写成五幕历史悲剧《弗;安茨?冯?济金根》,剧本以济金根为主人公,描写了他叛乱的经过。拉萨尔否定了马恩的唯物历史观,把骑士叛乱说成是代表全民利益的革命运动,把济金根说成是全民的领袖,目的就是要肯定反动的王朝兼并战争,肯定普鲁士王朝对统一运动的领导,反对独立的工农运动。此作品在艺术上属于唯心主义美学的范畴。)艺术创作上的主观唯心主义倾向提出来的,马克思要拉萨尔莎士比亚化,借鉴莎士比亚的现实主义创作经验,是为了帮助他克服错误,并不是说莎士比亚的现实主义没有局限性,更不是把它当作艺术创作的最高准则。所谓莎士比亚化,就是借鉴莎士比亚的创作经验,包括:第一,真实地揭示现实的某些本质方面。第二,较广泛地反映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和思想。恩格斯在1859年5月18日写给拉萨尔的信中,批评拉萨尔的描写局限于官方小圈子时,肯定了福斯塔夫式的背景,希望他也能像莎士比亚一样,“介绍那时的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第三,在人物塑造上,坚持个性化,反对类型化。第四,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这四个部分概括起来就是恩格斯为了批评拉萨尔为了席勒、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的那个莎士比亚的现实主义。所以,所谓莎士比亚化,也可以理解为莎士比亚的现实主义。

13.“福斯塔夫式的人物”和“福斯塔夫式的背景”

上一篇:修理工技能培训总结报告下一篇: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