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产业发展工作总结

2022-09-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总结是当代年轻人的重要成长方式。根据自身的工作情况,编写详细的工作总结报告,可使我们在不断的反思、吸取教训、目标优化的过程中,对自身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改进自身的工作不足之处,从而得出有利于自己成长的宝贵经验。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机产业发展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有机产业发展工作总结

物业管理企业发展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融合

摘 要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优质服务是物业管理企业生存发展之本,而好的服务则立足于员工的思想意识及价值取向。思想政治工作能统一员工的思想认识,提高企业整体的凝聚力,有利于塑造企业在业主心中的良好形象。思想政治工作与物管企业的发展相辅相成,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企业的发展是思想政治工作得以深入推进的良好保障。

关键词 物业管理企业 思想政治工作 有机融合

一、思想政治工作对物管企业发展的作用

物业管理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目的是让员工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端正态度,与企业发展的核心价值观保持一致,心向一处想,力往一处使。

(一)统一思想认识。

作为物业管理企业的一员,给业主提供优质服务是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忧其所忧、想其所想。由于受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及自身水平认识的不足,很多员工很难找准自己的定位。常常为了管理好物业而违背业主的意愿或干扰其生产活动,管理工作要为业主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不能将自己局限于制度内,缺少人情味。对于很多物业管理员往往将制度赋予自己的职责当作一种权利,因此常导致与业主的直接冲突,更谈不上为业主服务。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肃清这种落后的观念,使员工对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理念及发展战略有统一的认识,在工作中摆正位置,调整心态,积极主动的做好服务。

(二)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往往要在市场中不断锤炼,需要全体员工通过一言一行来塑造。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纠正以往在生活中养成的恶习,从一句简单的问好、一个礼貌的动作中不断规范,使其认识到这是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的一砖一瓦,需要全体员工的统一践行。业主观其言行可窥企业一二,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往复的过程,需要不断强化员工的思想意识,并将其言行塑造成一种工作习惯,从而有助于将其提升为一个企业品牌,树立在市场中有口皆碑的好形象。

(三)构建积极的企业文化。

企业的第一要务是发展,发展的前提保证即是全体员工有着明确的目标,这需要一种积极向上文化的指引,追寻同一种价值理念。思想政治工作能从精神层面培育和弘扬企业文化,通过积极的引导树立员工干一行、爱一行的正确认识,用积极的思想规范员工行为,将严格的制度培养好的习惯,让通畅的晋升成长激励机制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物业管理企业的管理对象为房屋、服务对象为业主,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员工言行的统一,提升企业文化,占领战略至高点。思想政治工作强化人的意识,不断构建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如万科物业遵循“尊重客户,理解客户”的理念及天安物业的“天天让您满意”价值观深入人心,逐渐成长为市场的宠儿。

二、企业发展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促进作用

(一)品牌认同促进政工工作的开展。

物业管理企业的不断发展保证了市场的知名度,也增加了员工的荣誉感,促使不同服务水平的员工朝优秀员工看齐,这样,方便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通过树立典型和标杆人物,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使员工不自觉的有了从业的行为标准,有很多问题点到、提到即止,无需过多的说教即可达到既定的效果。

(二)企业效益的提升吸引优秀员工。

良好的企业效益有助于优秀员工的聚集,他们自身素质较高且其积极上进,在为业主服务时犯差错的机率较小,且能衣着整洁、谈吐利落、能耐心和爱心,思想政治工作能得到很好的开展。

(三)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是做好思想政工工作的关键。

物业管理的好坏,反映了业主的文化素质,引导小区业主组建文化队伍积极参加组织的活动,以提升环境的潜质,营造良好的氛围。如(万科四季花城小区组建书画社、乒乓球队、舞蹈队、游泳队、服务队等队伍,定期组织比赛活动,组织书画展。根据不同时点开展服务项目等活动,使业主住在此地感到环境氛围好,满足感较强。通过开展各项活动,将思想工作融入其中,业主整体素质得到升华。

三、物业管理企业发展与政工工作融合的措施

(一)组建优秀的政工队伍。

物业管理企业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选拔得力的政工队伍,避免自身素质低下的人员充斥在政工队伍中,要选用思想理论过关,且对物业管理企业的人员结构和运营模式有所了解的优秀员工。上岗前针对政工人员水平的情况,采取集中式的学习方法努力提高相关人员的理论及专业素质,并鼓励员工通过多渠道的积极主动学习相关管理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战斗力。要培养员工的听、说、读、写能力,努力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感染身边的同事,保持队伍的凝聚力。

(二)实行竞争上岗,末位淘汰的机制。

通过制定相关的末位淘汰制,让政工员工具有紧迫感,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员工刚入职的时候能保持较高的工作激情,而在工作流程熟悉并能很好的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后出现消极懈怠的思想,不思进取,认为凭老一套的办法一样可以开展工作,这样长时间导致管理方法与不断变化的员工思想脱节。因此,竞争上岗,末位淘汰的机制有助于政工队伍的思想不断与时俱进,能敏锐的发觉出现的新问题,并能有效的予以解决。

(三)建立物业规模及员工表现相关的轮岗机制。

物业管理企业的发展必须使全体员工为之努力拼搏,而能留住优秀员工的关键是具有良好的薪资待遇和畅通的晋升通道。因此,努力提高员工待遇和拓宽晋升通道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得以推进的基本保证。物业管理企业实行梯层次的管理模式与员工表现相结合的轮岗机制有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事半功倍,表现优异的员工晋升到规模更大、档次更高的物业去从事管理工作,其薪资待遇也会相应的有所提升,这样有助于政治工作的有针对性的开展,这种岗位差异化的制度有助于员工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有助于政治工作的开展。

(四)做好培育优秀企业文化的宣传工作。

服务是物业管理企业的生命线,只有培育企业特有的企业文化才能将员工紧紧凝聚在企业的周围。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加强优秀企业文化的宣传,如通过音视频、宣传册、定期开展不同物业之间的技能比武等方式,向业主展示物业管理企业是真正为其为想。业主的放心是对物管企业的最大认同,要做好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鼓励员工通过不同方式掌握业主的相关情况,随时为业主做到排忧解难,并将其职责进行外延拓展,丰富服务的内容,促进企业在业主心中的形象。

(五)建立员工家庭档案。

物业管理人员处理的任务较杂且琐碎,很容易使其感到厌倦,且承受着家庭不同方面的压力。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找准员工思想波动的根源,不能头疼医头,脚痛医脚。因此,建立员工的相关家庭档案显得尤为有必要,如家庭成员情况、大致收入及支出、健康水平及其他易引起其思想不稳的因素。这样,思想政治工作能做到更为全面,员工的思想有时可能是由于上述方面所致,而非对工作的不满,如果一味不分清白的说教,极易产生抵触的情绪,反而达不到初衷目的。

物业管理企业的发展与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相互促进,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对于以输出服务的企业而言,尊重人的意愿,了解人的追求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无论是业主还是企业员工都是思想政治工作中需要考虑的对象,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和谐物管企业的不竭动力。□

(作者单位:广州市城镇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作者:张建业

第2篇: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经营工作的有机结合

摘 要:新形势下,企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党建工作在企业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现党建工作与企业经营的有机结合具有非常重 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从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入手,并从党建工作与经营管理相结合,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相结合,党组织的思想引领、 队伍激励作用,党员和党务工作者必须发挥带头作用四个方面对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经营相结合进行重点阐述,希望本文能为企业党建工作提供一些有 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企业;党建工作;经营工作;有机结合

1 党建工作与企业经营工作有机融合的重要性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企业全面从严治党的实现必须要求强化党 建工作对企业科研生产经营工作的领导和指引,这就要求两者必须深度有 机融合起来。这是新时代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与现阶段中心工作总任务的必 然要求。企业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人。做好人的工作是其它一切经济活动 的生命线,党建工作的基础是做好人的工作,即通过发挥党建工作优势, 发挥基层党组织、党员队伍,团结凝聚职工队伍,促进各项目标任务完 成,推动企业发展。所以,把党建工作优势与科研生产经营紧密结合,才 能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 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有机结合主要内容和方式

企业党建工作的生机和活力在于做好“服从和服务生产经营”这篇文 章。紧紧围绕生产经营开展党的工作,是企业党组织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 原则,也是企业党建工作的生机和活力所在。围绕生产经营开展工作,不 是降低了企业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而恰恰是企业党建工作摆正了位置, 找准了着力点,如果脱离生产经营这个中心,企业党建工作就失去了生命 力。同样,如果没有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充分发挥,没有思想上、政治 上和组织上的有力保证,企业的改革发展就容易出现偏差;坚持以生产经 营为中心开展工作,并不是说党建工作要依附和局限于生产经营,而是通 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引导和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 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

企业党组织与企业经营管理班子尽管性质不同,但都是企业经营管 理活动不可或缺的组织,两者构成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共同体。在企业运 行过程中,两者只是工作职责分工不同、管理角度不同而已,管理目的则 具有一致性、完整性和不可分割性。目标之于企业,犹如灯塔之于轮船。 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组织的主要任务和职责,就是调整本企业的生产管理和 合理配置企业资源,完成企业的经营指标和发展战略指标,这也是企业党 组织的任务。共同的目标决定了存在于同一经济体的管理组织在企业运行 中融合的必然性;实践证明,如果企业经营管理与企业党建形成“两张 皮”,将不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从思想上真正明确企业党建 工作与经营管理有机结合的必要性。

3 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有机结合的途径

3.1 以“准”为先导

3.1.1 方向要准

深刻认识“四个伟大”的关键是“伟大工程”,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 党的建设作为企业工作最大的政治。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 “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3.1.2 着力要准

聚焦企业发展目标,聚焦党建与业务融合问题,关键是加强领导班子 建设,重点是抓好学习教育、责任落实和机制创新。要坚持党委中心组、 “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等制度载体,注重政策理论、战略 思维和党务业务等综合知识学习;要抓好党建工作的主体责任、书记“第 一责任”和委员“一岗双责”,强化纪律监督,定期述职评议,把党建考核 结果纳入业绩考核;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业务岗位创建“党员示范 岗”,在业务工作区域设置“党员责任区”,亮明党员身份,组织挂牌授 牌,公示绩效考核,激励党员创先争优,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3.1.3 节奏要准

党建与生产经营工作要有计划、有节奏开展,形成同频共振、相辅相 成的效果。党组织要结合生产经营重点任务,研究制定党建工作计划书, 指导基层党组织制定年度、季度、月度任务清单。重大任务前,必须开展 专题学习、思想教育和宣传动员。重大任务中,党员冲锋带领群众,提升

凝聚力战斗力。全年重要节日纪念日,党组织集中开展党性意识和爱国主 义主题教育活动。极端天气、突发应急状况,党员领导干部主动带班、坚 守一线,关爱员工、稳定队伍。党员“政治生日”、员工生日期间,发放 电子生日卡和礼物,增加人文关怀,激发全员归属感、荣誉感和使命感。

3.2 以“精”为目标

3.2.1 理论要精

党员领导干部要精通党的理论知识,特别是党章党纪党规,党的路 线方针政策,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首要任务,重 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学习强国战略理论,做到学思用贯 通,知信行合一

3.2.2 业务要精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选优配强干部队伍,培养发现优 秀人才。注重高素质专业化,培养党务、业务双精通的干部,党务干部学 业务,业务干部学党务,都成为本行业本岗位的行家里手和专家人才。将 “业务大讲堂”和“全员讲党课”结合起来,业务内容和党建知识相互融 合,党务干部讲业务,业务干部讲党课。开展“业务知识竞赛”,围绕本 单位专业领域的知识和党建知识,开展网络知识答题和现场知识问答,营 造学业务、比业务、精业务的氛围;

3.2.3 工作要精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一年突出一个主题,各单位围绕工作主题制定专 题,一个季度一个专题,确定专项工作,以釘钉子精神推进完成。工作质 量精益求精,精心培育选树工作典型,一个单位树立一个典型,形成一个 品牌,突出一些特色亮点,打造示范和标杆,把示范做成规范,把标杆建 成标准,精雕细琢出精品。

3.3 坚持党员素质提高与培育企业骨干相结合

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要增强企业持续发展的活力,就 必须重视职工队伍的素质建设。因此,企业党组织在做好党员干部教育管 理经常性工作的同时,要在优化基层领导班子结构上下功夫,通过公开竞 聘、组织提拔,把有知识、有能力的经营管理人才选配到领导岗位上来, 使基层组织建设适应企业更好更快发展的需求,而在具体的结合上,就是 要把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能手,把生产经营骨干中的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成 党员,把经营管理者中的优秀党员推荐为党务工作者,把优秀党务工作者 推荐进入经营管理层,从而形成党的组织建设与生产经营管理良性互动的 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党组织宣传教育作用,在企业范围内积极营造浓厚的 干事创业氛围,推动企业健康稳定发展。通过开展“党员在我身边”“党 员模范班组”等系列活动,不断推动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上台阶,奠定企业 良好发展基础,促进企业圆满完成各项任务指标。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落实,在企业内部党建工作不是要削 弱,而是应该加强,将党建工作与企业工作一同安排、一同部署、一同实 施,起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良好效果,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凝聚人心、 催人奋进的作用,促进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潮江. 四个深度有机融合党建业务同频共振[N].中国航空报,2019,(4).

[2]魏琼升.浅析建筑施工企业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有机结合途径[J].东方企业文化,2013,(22).

3]张国毅.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7,(22):141.

[4]杨志强.项目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问题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5,(1).

作者:程辉武

第3篇: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经营工作的有机结合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的发展也迎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为了适应当前发展迅速的形势,就需要企业自身的管理者做好党建工作,对其进行不断的调整和创新,让其能够和自身的企业经营进行有机融合,实现企业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的共同发展。但是,当前很多的企业管理者自身都只是将重视目光放在经济发展上,忽视了党建工作的开展和创新,这使企业党建工作在实际落实时出现很多问题,对企业自身党建工作和更进一步的生产经营带来了不利影响。本文就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经营工作的有机结合展开探讨。

关键词: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党建工作

引言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的深入融合,必须坚持以党的思想为基准,贯穿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发挥好党组织带头作用,把方向、管大局、抓落实。党委要主动发挥领导作用,始终站在企业发展最前沿,体现新成果,找准企业生产管理与党建工作融合点,使企业更有效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潮流。

一、完善企业党建工作的平台

企业自身应该积极建设完善一个党建工作的平台,使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相互发展融合具备更多科学有效性,针对这一情况,企业党务管理人员就应该注意对相关企业自身的实际经营情况投入更多重视目光,建设一个示范平台。对此可通过信息技术工具来进行党建宣传网站的建立,将党员示范岗和党员责任区等工作内容放到网站中去,通过使用图片、文字和视频等形式来进宣传内容的开展,在企业内部网站上展示当前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通过讨论来进行问题分析探讨,寻找正确解决问题的策略。除此之外,党务部门应该对党员自身的责任意识进行良好的提高,发挥党员自身的示范作用,展开党员工作的主题实践内容,使党员能够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激发党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员工将自身的带头作用得到良好的发挥。

二、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管理之间进行有机的结合

首先要围绕企业的安全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以及绩效管理等管理工作中的难点以及热点,都要采取安全性的警句以及合理化的建议等工作人员比较喜欢的方式,对员工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党政工作,使得广大的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主人翁意识,并且将此意识印在职工的脑海中,进一步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以及创造能力激发出来。各级党组织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企业的管理之中,参与到企业内部管理的全过程,根据党组织要求的思想政治工作,科学的计划出企业管理中的一些先進制度,对于企业管理进行深刻的调研,并且听取员工的意见,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度的相关措施,加强管理制度与企业发展的适应程度,并提升可行的程度,以便被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所接受,在推行内部管理制度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对员工思想以及专业技术的培养。企业进行内部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将解决员工的思想问题和解决企业内部的实际问题进行有机的结合,比如可以建立完善的网络信息网、定期对员工开展思想动态的调查、及时把握员工对于工作的想法等,再根据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解决。

三、抓好人才培养

一是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根据企业的干部管理权限,建立完善的与公司管理相统一和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选人用人机制,建立企业中层干部、后备干部及优秀人才队伍,形成以德树人、德才兼备的人才梯队。二是要加强对企业党务人员的培养,通过理论学习、实地调研、基层锻炼等多种方式,提高业务能力及工作经验,培养既懂党务又了解经营的管理人才。三是要从考核测评、档案审核等方面,建立长期的人才监督跟踪管理机制,确保人才的成长与企业的发展需要同步。四是要抓好工作创新。工作创新中包括机制创新和工作方式创新。机制创新要求企业发展要因地制宜,通过制度建设、内控管理等手段,从战略规划、岗位职责、干部管理、培训考核等方面,促使党建工作与经营工作目标同向、措施同行、激励同步。工作方式创新是指利用网络化、数据化、信息化等方式提高国有企业工作的管理效率和工作效率,并且结合新时代、新思想开辟党建工作的新道路、新方法,促进工作实现科学化、质量化及精准化目标,以此推动企业稳步发展。

四、以监督考核为保障

严格的考核监督是将党的建设纳入生产经营的重要手段之一。以促进生产经营为根本,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效率为目标,着力履行党的主要职责和纪检委员会的监督职责,着力规范权力运行,提高管理水平,做好风险预防和控制,并以效率监督为手段组织领导教育管理、制度建设,有效地加强公司党委的管理和监督。在组织上,加强党委和纪律委员会,确保与合法的生产业务监督有机结合,把年终考核变为随时考核,不定时、不定期。企业党委检查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直接到党工委、到党支部,不听汇报,只看工作轨迹,检查工作质量,将考核关口前移;改变各项目部党工委的单一被考核身份,采取项目之间互相检查、互相考核方式开展党建考核,党委职能部门只作为监督方,检查考核质量,有力促进了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提升。在指标方面,必须将党政、企业文化与生产经营结合起来,不仅要评估经济责任,还要评估党的建设责任,确立合理的权重,以评估和激励党组织的领导工作。

结语

近几十年来,国有企业在逐渐扩张改革政策过程中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具有影响,但是仍有许多国有企业在党建工作中结合生产经营模式存在不融合问题,使得某些地方的党建企业部分管理模式存在和生产管理之间相互脱节现象,因此做好企业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的有机结合较为重要。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抓住党建工作落实,以此促进党政发展。企业中党组织必须参与并融入到改革发展与经营中,最大限度发挥企业基层党组织作为政治核心的作用,推动国有企业生产经营优化与经济效益提升。

参考文献:

[1]王苗.企业基层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管理的有机结合研究[J].各界,2018(4):75.

[2]何鹏.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的有机结合策略及现实意义研究[J].纳税,2018(8):97-98.

[3]魏琼升.浅析建筑施工企业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有机结合的途径[J].东方企业文化,(22):53.

作者:李杰

第4篇:乡镇年度有机产业发展工作总结

xx乡党委、政府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农业产出、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有机认证、地理标志认证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培育发展有机农产品营销组织,在规范发展、龙头企业的壮大、合作经济组织运行、基地、示范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进一步显示了有机产业的活力,现总结如下:

一、建立组织,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为了确保有机生产基地建设成效,增强兴林富民能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立了以乡长陈强为组长、分管为副组长的xx乡有机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2015年有机产业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xx乡云竹专业合作社,由烟溪村4组组长岳云权牵头任理事长,全面负责此项工作的开展。同时配备了多名专职技术人员,具体负责合作社的野生竹笋标准化采集、有机食品认证和技术培训、销售等工作。重点抓好基地库房建设、标准化生产、采集技术培训等,为xx乡云竹专业合作社有机笋竹产业建设奠定了组织保证; (2)新栽种有机菊花300亩; (3)新发展有机蔬菜200亩; (4)发展林下养鸡20000只(烟溪村). (5)巩固发展有机茶200亩(罗家村100亩、烟溪村100亩)。 (6)新栽种铁皮石斛15亩

二、聘请专家指导、推广实用先进科学技术

邀请西北农大教授定期对合作社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和现场指导,通过现场会、技术咨询、培训班、生产模式图等形式对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发展有机菊花、有机蔬菜;引导农户发展林下养殖业。 三加强品牌建设

随着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品牌的作用越显重要,因此要重视品牌建设。要严禁化肥、农药使用,提倡野生自然生长和生物防虫防病,促进高效丰产的同时,确保有机等生态品质。

投产后实行统一生产技术、统一质量、统一销售、统一商标、统一包装。积极打造品牌(有机竹笋已获得qs认证)。

四、生态、社会、经济效益明显

通过有机竹笋基地建立实施品牌销售,竹笋产业总产值均在1000万元以上,而且有效的保护了采集区的环境不被污染,xx乡云竹专业合作社的有机竹笋基地不仅带动全乡笋竹产业的发展,而且推动了全县有机产品的建设。

五、下一步打算

1、研究产业政策,加大倾斜力度,酿造有利于产业快速发展的良好氛围,并制定和完善产业发展相关政策,建立长效机制。强化有机理念,加大宣传力度,形成推动产业快速发展的强大攻势。主要抓住三条:①展开新一轮大规模培训,传播有机理念,宣传有机标准,督促农户加强管理。②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③继续加大宣传力度。

2、加大有机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力度,推行有机农产品生产质量联保责任制。要把有机农业生产的质量控制体系落实到每一个环节,切实按照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建立可追溯体系,落实产品质量联保责任制。

3、2016年准备申报有机厚朴特色产品基地。

第5篇:县有机农业发展总结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立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经验和借鉴国际发展理论有益成果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当代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目标,对“为什么发展”、“什么是发展”、“怎么样发展”和“为谁发展、靠谁发展”等发展观的基本问题作出了科学回答,创造性地将我们党的发展思想升华为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进行了深刻阐述和系统总结,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

通过调查研究和充分酝酿,乐业县确定了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抓手,针对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明确提出了“以‘百里茶廊’和万亩猕猴桃出口基地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如何推进乐业县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根本性转变是关键,走有乐业特色的有机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是基础。

一、乐业县基本情况

二、乐业县有机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乐业县充分利用地域和自然资源的优势,着重在“特”字上谋思路,抓住生态作文章,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制定了有机农业发展规划

乐业县高度重视发展有机农业,于xx年制定并通过权威部门评审认定了《乐业县有机农业发展规划》,该规划紧紧围绕“农业稳县、科技兴县”的发展战略,以打造“广西有机农业第一县”,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为目标,重点发展有机种植业、有机养殖业和有机食品加工业。全县有机种植业规划为粮食生产区、油料生产区、蔬菜生产区、果品生产区、有机茶和八角生产区共五大生产区,近期发展目标为16.5万亩,年产值5.5亿元。有机养殖业分为有机牛羊生产区、有机瘦肉型猪及家禽生产区、库区清水鱼生产区等三大生产区,近期发展目标为年出栏猪、牛、羊各4万头,家禽30万羽,清水鱼1000吨,年产值4.3亿元。有机食品加工工业主要是发展与有机种植、养殖产品精深加工相配套的加工工业。

(二)有机农业初具规模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品牌就是价值,品牌就是生产力。目前,乐业县的“顾式茶”、刺梨汁等产品品牌已经享誉区内外。“顾式茶”已获得农业部中国绿色食品aa认证、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的有机茶认证、日本农业部有机茶认证、美国农业部有机茶认证、国际粮农组织有机茶认证、欧盟有机茶认证,是目前中国4xx多家茶企业中有机茶认证最多、认证级别最高的有机茶产品,该产品可以顺畅进入世界各国市场销售,乐业“顾式茶”在美国和德国市场供不应求。乐业“高野”牌刺梨产品是绿色天然保健品,获得国家质监总局的食品安全认证和“中国优质保健产品奖”等称号,被营养专家誉为“超级sod、维c大王、新一代防癌抗衰老新星”,产品在区内外畅销。同乐镇上岗村万安屯500亩优质有机稻试验示范基地已连续几年通过了国家有机认证机构的有机转换认证,乐业也成为了全区第一个获得优质稻米有机认证的县份。

(四)有机农业效益显著

三、乐业县有机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乐业县发展有机农业虽然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取得了初步成绩,但受历史、自然、经费、观念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目前,有机农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深层次困难和问题:

1、农民发展有机农业的意识还不强。近几年农民增收了,但由于部分农民未认识到自己在发展农业产业中的主体地位,不积极掌握现代种植技术,对发展有机农业增产增收的意识不强,过分依赖于政府的产业扶持。同时,全县农业专业人才缺乏,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能力弱等也阻碍了农业产业的发展。

2、土地流转不规范与规模经营的矛盾凸现 。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的土地流转还没有好的机制引导,务工农户通常是将土地无偿送给或廉租给亲戚、好友或邻居耕种,也有撂荒的,农户无法对土地进行长远的规划种植,使土地出现非规模化的分散经营,产业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难度大,产出率低。

3、农产品精深加工工业发展相对滞后。乐业县农产品品种多、批量多少不一,农业工业化水平低,产业链条短,市场份额极低,农业、农产品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

4、农业基础设施滞后。近年来,通过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等,全县农村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都有了较大改善,但直接投入农业生产的资金总量相对不足,基础设施仍很滞后,农村各地还不同程度存在水利设施失修老化问题,农业抗春旱、夏洪、秋涝、冬干、虫灾、雹灾等基础条件差等不利因素。

5、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不健全。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农村市场体系发展滞后,农村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物流产业缺乏。全县的农产品专业市场大多为摊式经营、档次低,农产品销售“马路集市、提篮小卖”常见不鲜,农产品的价值严重缩水。

四、乐业县发展有机农业的对策和建议

乐业县有机农业发展要充分发挥独有的环境优势,坚持以产业化经营为核心,以提高有机农业效益为中心的按照市场牵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民的产业化模式,最大限度地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和可持续发展。同时,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稀”的原则,全面提高有机农业的特色优势,比较优势,生态优势,参与国际竞争,实现有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

(一)围绕县情抓规划,在优化有机农业产业布局和园区建设上求突破

发展有机农业,必须抓好产业规划。要在遵循《乐业县有机农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各个乡镇的地域特点和资源优势,围绕市场需求,进一步优化有机农业产业布局,在全县范围内打造一个“一廊两带三园”有机农业产业群。“一廊”即以新化、甘田、同乐作为茶叶产业主要种植区域,着力打造“百里茶廊”;“两带”即在新化、同乐、花坪公路沿线种植特色高效观光水果,建设“百里万亩水果观光产业带”;在幼平、雅长库区发展生态网箱养鱼,建设“百里万亩库区水产养殖带”;“三园”即抓好有机茶叶、有机水果种植和兰花培植,重点打造精品“园中园”品牌。也就是在万亩有机茶园中建设“世界茶博园”,在万亩特色水果示范园内建设“有机猕猴桃出口示范园”,在万亩生态兰花园里建设“精品兰花博览园”形成大观园里建设小观园的特色生态有机农业产业化品牌,促进县域优势农业产业良性发展格局。近期主要是抓好 “百里茶廊”和“万亩猕猴桃生产基地”建设。“百里茶廊”面积已有一定规模,冬春的管护尤为关键。受茶叶价格波动的影响,部分群众对茶园的管护有所放松。因此,必须要使茶农重拾信心,加强对茶园的管护,保证茶叶种植出成效。猕猴桃基地已经实现挂果,产品投放市场后反响很好。在抓好管护见成效的同时,今后要逐渐向适宜种植区扩展,逐步实现“万亩猕猴桃生产基地”的目标。

共4页,当前第2页1234

(二)围绕市场抓产业,在优化有机农业产业结构和市场定位上求突破

乐业县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抓产业,优化有机农业产业结构。农产品要在市场上由竞争力,必须拥有自己的特色。乐业县有机农业发展立足优势抓调整,摆脱传统农业方式,本着立足资源、发挥优势、面向市场、加快发展的原则,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认真落实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技术规程。逐步扩大有机茶、有机蔬菜、有机水稻、有机核桃、有机猕猴桃等有机农业种植面积。培植有机茶和有机猕猴桃两个生产基地来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做精、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经营。

确定乐业县的市场定位:有机农产品走高端市场、绿色农产品走中端市场、生态农产品走低端市场。形成高、中、低产品应有尽有,形成自己的产业链,拥有自己的市场。通过以有机农业带动绿色农业、生态农业、促进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以生态旅游业促进乐业县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围绕质量抓管理,在有机农业精品和扶优做强上求突破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乐业县有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一开始就按有机农业的技术规程进行编号登记,质量人员、检验人员、生产人员都必须记录在产品的包装上,只要这样我们的农产品就会有市场,所以必须由企业来把好农产品的质量关和市场开发,这样就会创出农业品牌,突出品牌效应。如果农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直接追究到生产人员,给消费者造成的损失由生产者负责赔偿。这样也为农产品质量作了宣传,时刻提醒我们的老百姓,农产品的质量出现问题,就会砸掉自己的饭碗,断了自己的财路。提高群众的品牌意识,我们应该做好群众思想工作,让他们树立品牌农业,名牌农产品,使其达到品牌效应、品牌经济,从而推动乐业县农业产业快速健康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把乐业人民带入小康社会。

围绕农业产业规模,大力扶持龙头企业。逐步摆脱传统农业生产观念的束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简化办事程序,做到“爱商、为商、安商、富商”,在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管理、农产品流通环境等方面要提供最大的支持,使乐业县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一是通过引导、扶持农业龙头茶叶,使其不断发展壮大。二是积极招商引资,切实落实优惠政策,引进外商来乐业县投资开发板栗、八角、核桃、刺梨、高山野菜等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三是加快农业项目建设,以项目为载体,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四是进一步完善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盟机制,积极推进“公司(协会)+基地+ +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真正把龙头企业和农户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共同体和共生体。

(四)围绕特色抓示范,在有机农业发展示范带头和全面推广上求突破

坚持“示范先行、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全面推广”的原则,根据乐业县实际情况,抓好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强的高标准科技示范基地。抓好八个千亩示范基地:一是在同乐建立千亩优质高效有机猕猴桃示范基地;二是在同乐建立千亩优质高效有机稻+有机菜示范基地:三是在新化建立千亩优质高效烟叶+优质稻(玉米)示范基地;四是在甘田建立千亩优质高效有机茶示范基地;五是在逻西建立千亩优质高效有机油茶示范基地;六是在逻西建立千亩优质高效有机板栗示范基地;七是在花坪建立千亩优质高效有机薄壳核桃示范基地;八是在幼平、雅长建立千亩优质高效生态养鱼示范基地。通过示范,让农民看见成效,学习种植技术。以农村能人为带头人,发挥推广和应用科学技术的主体作用,形成一户带十户,十户带一村、一村带一片、一片兴一业,最终达到一业兴百业旺的目的。组成经济联合体,依托营销、种养大户,大力发展大户带动型经合组织。充分发挥农村营销大户和经济能人的资金实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由他们牵头建设经济协会,把分散的农户联系起来,达到分散生产联合销售的目的,形成闯市场的合力。

(五)围绕产业抓好基础建设,在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求突破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基础设施更是农业的基础。农村基础设施的落后和不配套,必将导致农业的不稳产稳收,解放和发展不了农村生产力,更将严重制约现代农业的发展。乐业县要实现农业的后发性、突破性发展,比较右江河谷等农业发展基础好的县份,基础设施建设更是刻不容缓。因此,要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摆在最基础性地位,通过争取政策和创新措施,整合资金加大建设步伐,结合统筹城乡发展,应敢于开创性地领导探索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抓好同级涉农部门间的有机协作。农业、林业、畜牧、国土、水利、农机、交通、开发等部门既要做好上级对口支持政策的争取工作,更要做好同级涉农部门间工作合作,要依托上级对农村的各项“基础工程”这一抓手,重点搞好农村水利(饮水)、道路、电力、土地整理、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中做到山、水、田、路、舍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建设,坚持标准,严格质量,落实责任。对于山区偏远、凋零农户,要细算基础建设投入、退耕还林、城镇化综合帐,应实行分批直接资助农户移居改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应坚决克服重建轻管,市场化的设施要实行好有偿使用。通过有目标、有重点、有步骤地持续实施基础建设,逐步实现农村的道路、水利和电力网络化。立足农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重视村庄生态工程,搞好农户庭园经济建设,加强农业资源和生态保护,实施土壤培肥施肥工程,开展农业污染源治理,搞好农业生产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提高环境对农业发展的承载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加快发展沼气、太阳能等农村清洁能源建设,推广清洁化、循环式生产;做好气象水文预测预报工作,增强减灾抗灾能力,不断提高乐业县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乐业县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

共4页,当前第3页1234

(六)围绕发展抓好人力资源,在培养有机农业技术人才上求突破

范文网【】

经济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产业要发展,技术人才是重点。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加快培养乐业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急需的人才。目前,依托乐业县农广校中专学历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百万农村党员大培训和千万农民大培训等培训计划,加强优势农业产业化人才的培养。由乐业县农广校与龙云山顾氏茶场联合办学,开设在茶学专业,招收有志从事茶叶种植、加工、营销、茶艺、茶文化传播的青年,通过几年培训,为企业培训万名茶文化传播者,为群众培养万名农业产业化技术骨干,使其成为乐业县茶叶产业化的人才支撑。办学规模分三步走,第一步开设中专班,面向全县招生;第二步提升档次和招生范围,争取在10年与有关大学联合办学,面向全区招生,学员毕业达到专科或本科水平;第三步与名牌大学联合办学,面向全国招生,将乐业有机茶文化理念传播到全国,甚至到国外,培育一批茶叶界顶尖人才。把乐业县百里茶廊和世界茶博园建成广西领先、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茶叶产业生产地,达到一业兴百业旺的目标。

(七)围绕完善现代农业制度,在强化“三农”服务保障上求突破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务必注重强化“三农”服务保障。要根据形势发展需要,着力抓好各项农业制度措施的完善,以期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逐步建全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宏观管理体制,使农业内部各产业间实现良性互动。针对农业农村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不懈地强化农业基础地位,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当前重点要做好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综合直补、退耕还林补助、农村低保、良种补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农机具购置补贴、生猪扶持、退耕还林、移民安置、林权制度改革、农村沼气池建设等政策的落实。同时,要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法制、投资、人文、生态、信息等方面的外部条件,理顺各种关系,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做好服务工作

共4页,当前第4页1234

第6篇:有机产业反发展现状

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 问题和对策

摘要 :中国有机农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2006年中国有机生产面积居世界第二位,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和东北三省 , 有机产品以植物类产品为主,动物类产品缺乏 ,以初级产品为主,缺少加工产品 。预计未来10年,中国有机农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产品将趋向多元化畜牧业和水产业产品比重将增加中国有机农业产量将居世界第一位中国将成为世界第四大消费地区 。从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的现状出发,记述了有机农业发展在政策、 技术等方面面临的困境,提出了现阶段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发展的对策, 即从政策扶持、市场开拓、 理论研究、 技术推广等方面的策略。 关键词: 有机农业; 现状;发展;对策

2 有机农业发展现状

2.1 生产现状

中国有机产业发展正式起步至今,已经形成一定规模,截止2007 年底,全国约有约有 2 51 2家有机生产企业,总共有机面积358.6 万 hm2; 转 换 面 积 1 5.82万 hm2;合计约 374.42 万 hm2;中国以农业立国已有几千年, 人口越来越多,土地越来越少,却能长盛不衰, 并以占世界 6%多一点的土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 令全世界瞩目。究其原因,就在于勤劳的中国人民通过长期实践积累了一套既会种田、 又会养田, 通过农牧结合, 善于 “永续经营农业”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为现代有机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特别是近二十年来, 中国通过生态农业和有机食品的开发, 一些新技术的不断产生和推广, 也为现代有机食品的开发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中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据统计, 中国目前开发和认证的有机产品品种数量已超过300 种,如中国的豆类、 茶叶、 花生、 蜂蜜、 野生及人工培育的食用菌、 核果类 (如板栗、 核桃等) 、 蔬菜等众多的品种资源, 中国许多地方的动物资源也相当丰富。尽管中国还有一些经济不发达、 需要加强开发的地区, 但是这些地区如果将有机农业作为其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选择,也具有其它地区所不具备的独特的地方资源优势,同样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如云南、 西藏、 内蒙古等地区) 。目前,有机和有机转换产品已经有约 30 大类,300~400 个品种,但以初级原料生产为主,加工产品少;种植业、 野生采集产品多; 水产 (开放水域) 、 畜牧(放牧) 、 加工品少。到2005年底, 中国约有 2000 家企业获得有机(转换)食品认证, 其中有机认证面积 169.4万 hm2(包括水域、 放牧面积) , 产量达到 307 万 t, 转换认证面积 61 万 hm2,产量 181 万 t。野生采集 208 万hm2, 产量5 万 t。有效认证面积居世界第三位。近年来,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 产品开发加快, 区域比较优势初步显现, 部分地方已形成有机食品集中产区。全国每年都以30%的速度增长,绝大多数生产基地分布在东部和东北部各省区。 同时, 产业整体水平显著提升, 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在有机食品企业中, 龙头企业、 大型企业、 加工企业数量不断增加, 尤其是上海、 北京、 浙江、 山东、 江苏等东部省份较占优势。 发展较快的地区, 如江苏、 江西、 内蒙古、 吉林等省份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 而相对滞后的地区, 如青海、 宁夏、 陕西、 山西等省份正在加快发展。

2.2 市场现状

根据对北京和上海有机食品市场的调研,北京的超市中销售的由 COFCC 认证的有机蔬菜价格是常规蔬菜的 3 倍以上,上海的超市中销售的由 COFCC 认证的有机蔬菜的价格为常规蔬菜的 2~3 倍, 而且销售状况相当不错。 当然这是因为 “物稀为贵” , 真实地反映 了中国有机食品发展初期,在最发达城市中有机食品的价格定位。 根据对南京的有机蔬菜的市场调查, 其价格为常规蔬菜的 l.5~2.0 倍左右, 明显低于经济最发达的北京和上海的

价格。在全国各地销售的由 COFCC认证的有机大米的价格为同等级常规大米的 1.4~3.0 倍。在不同地区逐步形成了以高级知识分子、白领阶层、 孕产妇、 婴幼儿、 老年人为主的消费群体; 集团消费也占有了很大的有机食品市场份额。中国国内有机食品销售额只占常规食品销售额 0.08%, 是 2003 年的 4倍, 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2% 相比, 相差 25 倍, 可见中国的有机食品产业即使只从国内市场分析,也可以说是大有发展前途的。由于世界贸易的发展,一个国家生产的有机产品不一定只在本国消费,发达国家间的有机产品贸易也 相当活跃, 如美国就向欧盟和日本出口大量有机产品。国际权威部门对全球有机食品市场销售额的预测,2003 年全球仅欧洲、 北美、 日本和澳洲的有机食品市场销售额即可达到 203~250 亿美元, 如果加上其他国家则应在 250~260 亿美元。根据预测, 2005 年有机食品销售额高达 290~310 美元, 如加上其他国家, 估计可达320~350 亿美元。市场前景还是相当乐观。总体来说, 中国的有机农业和发达国家相比, 仍处于初级阶段。目前中国有机食品的生产总量及市场份额不足0.1%, 远低于 2%的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并且 产品以出口为主, 主要集中在欧美、 日本市场, 产品主要是有机茶叶、 杂粮、 杂豆类和蔬菜等。有机农产品的国内消费需求呈现强烈增长, 中国将会成为欧盟、 美国和日本之后的第四大有机食品消费市场。但诚信体系的不完善、 食品污染事件的出现以及国家法规、 标准以及组织管理体系的相对落后又影响了有机农业出口和国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3 中国有机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不论是中国有机产品的生产者或经营者都把目光放在了国际市场,而怎样开发国内这个隐藏着无限商机的巨大市场,还没有在有机农业的推动者中得到认真的思考。在市场上我们已经发现了不少从国外进来的有机产品。将中国自己的有机产品推向国内市场是有机农业工作者的责任,也是发展中国有机农业的重要环节。

就目前来看,不少从事有机农业的人员对有机农业的定义并不十分明确。有机农业起源于欧洲,在欧盟的有机农业的定义上,保护生产区域的自然生态是取得有机农业认可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这一点上很多涉及有机农业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发现尤其突出,他们理解的有机农业就是“不施化肥,农药和添加剂”,这是急需要得到纠正的。

3.1 有机食品在产业发展中的定位

中国的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是顺应国际有机农业发展的潮流, 结合中国国情, 于 20世纪 90 年代中期开始推动起来的。特别是 2000 年以来, 有机食品发展的势头越来越好, 以有机农业方式生产的安全、 优质、 健康的有机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 迎。但是有的部门或机构片面夸大有机食品在整个中国农业发展中的作用,甚至将发展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称为是解决中国农业和农村问题的根本出路,提出一些不切合当地实际的目标。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 中国的农业和农产品的生产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有其独有的特殊性。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 既面临着耕地减少、 环境污染的矛盾, 又要满足庞大的消费人口对农产品数量和质量安全的要求。 这种情况下, 一方面要求有相当规模和适度的增长,另一方面要求不断提高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以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需要。3.2 生产规模小、 产业化水平低到 2005 年底, 有机食品企业数近2000 家, 但企业及生产规模较小,产品数达到 4000 多个,生产面积230 万 hm2, 食物生产总量已达 488 万 t。但是相对于农产品和食品总量来说, 有机食品发展的规模、 生产总量和开发面积都比较小,只占全国大宗农产品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的 0.1%左右, 而且有机食品的产品结构不尽合理, 品种单一, 无法满足人们对食品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据资料显示, 2005 年, 在中国有机产品中, 农林产品86.7%, 而消费者最为关心的、 市场质量安全现状最令人担忧的畜禽肉类产品仅占 7.1%, 加工产品更是少之又少, 加之消费习惯和地域品牌的影响, 无法形成多样化的有机食品市场。

3.3 基础理论、 技术研究滞后, 服务体系不健全

目前,有机农业的一整套技术措施及社会服务体系很不完善, 如从常规农业向有机农业的转换中, 对付病虫害的能力还比较弱,有效的生物农药品种还比较少;肥力投入的措施和手段仍没有保障;在市场管理上,有机食品生产流通和规范销售的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目前中国有机食品市场开发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促进中国有机食品产业发展及经济配套的鼓励性政策还比较缺乏。 发展有机食品要从基地抓起, 土地从常规生产系统向有机生产转换通常需要经过 2~3年的转换期, 而转换期间的产量一般不高, 生产资料和人力资源的投入相对增加,这些都会影响到生产者的积极性。 中国有机农业生产研究与科研开发缺少经费,国内鲜有专门从事有机农业科研和教学的机构,特别是缺乏对有机农业生产资料的研究和开发。

3.4 各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各级政府对开发有机食品还缺乏明确的政策、 资金扶持, 主要体现在: 一是解决资金问题及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不够, 二是缺乏科技项目扶持。迄今为止, 国家及各地方政府的农业投入中,用于有机食品项目建设的很少。因此, 各级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 鼓励和扶

持企业开发有机食品。 发达国家为鼓励有机农业, 利用WTO绿箱政策,制定本国对有机农业的补贴政策, 对获得认证的生产、 加工企业等给予补贴, 对有机农业的科研机构每年都提供相当数额的资金扶持[2]。

3.5 公共认识与诚信体系的缺乏

部分有机产品存在质量隐患,有机认证的公信度有待提高。目前国内已有可从事有机认证的各类机构28 家, 不同的机构, 不同的检查员, 执行标准的差异性很大, 已经导致认证活动中出现了一些混乱现象。 有的产品原料还未达到有机的要求,其加工产品却被认证为有机, 并在媒体炒作, 误导消费者; 还有部分认证的有机食品质量不合格, 达不到国家的基本标准的要求,引起社会对有机认证有效性和公信度的质疑。农业部在前一时期对国内部分大中城市的知名超市的有机蔬菜进行抽样检测 (执行标准为GB2762和GB2763) , 样品中的重金属或农残的超标率十分惊人。 长此以往, 将会动摇有机食品认证的根基。

3.6 有机认证的规范性亟待加强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国家鼓励认证机构之间通过正常的竞争相互促进, 提高服务质量, 提升认证的价值。 但是, 目前有的有机认证机构通过恶意的竞争手段去争取客户,既有不惜牺牲认证质量为代价不经过转换期、 任意缩短认证周期、 恶意压价, 也有利用企业迫切想获得有机认证而又不知情的情况下, 恶意斩客, 给认证企业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有的通过贿赂来获取合同; 有的甚至于恶意诋毁其他机构, 忘记了自身的职责与本分。这些不正当竞争行为可能会争取到一部分眼前的客户, 却降低了有机认证的公信度, 降低了认证

的价值, 严重地影响了有机认证行业的健康发展。

4 中国有机农业发展对策

4.1 科学把握定位, 发展有机食品需因地制宜

由于中国农业的基础设施差,生产个体多,规模小, 农民受教育的程度和水平不高, 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科技意识薄弱, 农产品生产的商品率低, 农产品认证的市场拉动力有限,农产品质量认证制度的选择和推进方式的确定, 一定要适应中国国情、 农情和农产品 质量安全实情, 不能脱离中国实际照搬国外模式。 农产品认证不完全是一种市场行为和合格评定措施。 因此,自 2002 年起, 农业部从提高农产品质量、 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 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局出发, 审时度势,因势利导, 提出了无公害农产品、 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按照 “三位一体, 整体推进” 的工作思路, 加快发展。 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政策背景下给有机食品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

活力, 得到了快速发展。农业部在2005 年 8 月发布了《关于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意见》 ,科学地把握了有机食品的水平定位、方向定位和重点定位, 要求 “有机食品发展的重点是突出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 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 在政府的指导下, 立足国情,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和特色,因地制宜地加快发展” [3]。实践证明, 这种发展模式是行之有效的。有机农业不会完全取代常规农业,在有条件的地方、在有需求的阶段有机农业应该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 搞 “运动” 的做法只能破坏有机农产品发展的大环 境, 有机农产品将会丧失其发展的优势。 参考国外的发展经验, 中国有机农业和农产品的在未来10 年的发展规模将达到 1%~3%的耕地面积。

4.2 制定、 完善和实施有机农业的产业政策

有机食品的生产对技术、管理及周围环境的要求更高, 其投入的劳动力、 技术、 认证、 营销成本也比一般食品要高得多,而且在当前的条件下中国农民尚不能自发地生产有机食品。中国有机食品的生产主要是来自偏远的贫困地区,这些地区的政府和企业财力又十分有限, 许多企业还没有外贸进出口权, 并受到国内出口配额和许可证的限制。 为此, 国家应加大对有机食品产业发展支持的力度,尽快落实全面扶持有机食品快速发展的优惠政策, 在财政方面的产业政策包括补贴、税收、 认证费用减免支持等形式, 建议中国充分利用世 界贸易组织的绿箱政策, 采用灵活的经济手段, 保证有机农业产业的有序、 良性、 稳定发展。

4.3 制定切合实际的有机食品开发原则

中国有机食品的开发,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遵循以市场为导向、 科学规划、 建立基地、 循序渐进的开发原则。 应选择基础好、 容易转换成有机食品和有市场潜力的产品 (如杂粮、 杂豆、 茶叶、 放牧性畜产品、 开放水域的水产品等) , 发展精深加工, 开发系列产品 (有机大豆—如酱油、 豆奶粉、 黄豆芽、 豆腐; 有机奶及其制品、有机茶饮料等) ; 在市场开发上应以发达国家和国内大中城市为主, 销售对象应面向孕产妇、 婴幼儿、 高级知识分子、 高级白领、 大型企业的集团消费。

4.4 加强对有机食品及其产业发展的科学研究

有机食品的生产以有机农业为基础, 有机农业的生产技术不同于传统农业,它引入了农业产业化理论、 产业生态学理论; 现代育种学、 新型生物科学; 土壤培肥技术、 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而且有机食品生产过程中不允许使用农药、 化肥、 除草剂等人工合成化学物质, 加工过程不允许使用人工合成的添加剂、防腐剂和保鲜剂,因此, 要利用现有的理论和高新生物技术进行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 开展新型安全农产品生产技术攻关。只有 应用现代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肥料技术等, 才能为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因此, 加强这些方面的科学研究是发展有机食品产业的重要保证。

4.5 切实加强监管, 保障有机食品的健康发展

产品质量和品牌信誉是认证农产品的生命线, 有机食品的规模越大, 品牌知名度越高, 越是需要加强监管。如果产品质量出问题, 市场秩序不规范, 不仅影响到整体形象, 而且损害消费者利益, 甚至动摇有机认证的根基。目前, 有机食品的质量总体状是好的, 品牌信誉也是高的。但必须看到, 在发展过程中, 在不同程度上存在 “诚信” 危机的现象。 部分产品存在质量隐患, 部分企业放松质量管理, 部分认证机构不顾实际求发展,一些地区的市场有待规范。为了保证有机食品的健康发展, 今后, 需要把加强监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做到规范运作, 严格管理, 确保质量, 提高水平。 要严格按照 《认证认可条例》 的要求和国家认监委的有关规定,进一步调整、 规范和完善认证管理制度, 保证认证工作的有效性、 公正性和规范性。

4.6 健全和完善有机农业的组织管理体系

良好的组织管理体系从生产、 认证、 销售等整个环节对有机农业和有机农产品进行规范,

这就需要农业、环保、 海关、 技术监督、 认证认可、 工商等各个行业主管部门的协调和配合。建立以农业行业主管部门为主体,在产业政策的指导下, 国家认监委、 科技部、 海关等相关部委积极配合, 健全和完善在相关部委内对有机生产的管理机构,强化以促进生产和贸易、维护有机产品质量为目的的组织管理, 确保有机农业的生产、 营销、 监管、 认可、 技术研发等工作正常有序的进行[4]。

5 中国发展有机农业的前景展望

中国有机农业发展虽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但中国地域辽阔, 传统农业基础好, 劳动力资源丰富, 又有生态农业、 生态建设的基础, 发展有机农业具有较低的成本优势和品种丰富的优势, 面临快速增长的国际市场和已经开始启动、 有巨大潜力的国内市场, 中国有机农业发展前景光明。 未来将呈现下面几个趋势:

3.1 有机农业生产逐步规范有序, 发展速度加快

随着中国有机农业生产标准、 认证标准和管理措施的不断在完善和发展, 政府和社会的监管、 监督力度不断增强, 有机农业生产企业行业自律意识在增强, 中国有机农业生产进入规范发展时期。 在国内外市场巨大需求的推动下, 中国有机农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2006 年, 中国有机农业面积为 230万 hm2, 位居世界第二, 2008 年将超过 300 万 hm2 。预计未来十年, 中国有机农业面积将可能达到 600万~1000 万 hm2, 保持作有机农业面积世界第二的地位, 由于澳大利亚主要是有机牧场, 中国将成为有机农业产量世界第一大国。

3.2 有机农业产品将向多元化发展, 满足消费者多层次需求

中国将逐步改变种植业独大有机农业格局, 特别是有机畜牧业和有机水产业将得到快速发展。2005年后 中国有机畜牧业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新疆贵州 云南 吉林 青海 江苏 浙江等地先后开展了有机畜牧业的生产和加工 目前 通过认证的有机畜禽包括鸡 羊 猪 牛 马 骆驼 驴 鸭和兔等 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 未来十年 将是中国有机畜牧业快速发展的时期 年 中国有机水产总产量接近 占全国水产品总产量的预计未来十年 这一比重将超过国内市场走向规范 消费群体不断壮大市场规范化是未来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中国有机农产品国内市场即将进入快速成长期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和接受有机农产品预计未来十年 中国有机农产品销售将达到农产品消费总量的 将成为美国 欧盟和日本之后的第四大有机农产品消费市场 有机农产品出口有望达到 10亿~ 37亿美元。

参考文献

[1] 杜相革.有机农业在中国 [M]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1 28.

[2] 吴文良.中国有机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挑战和对策 [J] .北京农业 2008 年 6 月上旬刊:1 3.

3] 发展有机食品产业亟待解决五大认证问题 访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肖兴基主任 [J] .有机食品时代.2007 2 21 22.

[4] 卢东 张爱国 肖兴基.中国有机水产发展现状与展望[J] .有机食品时代 2007 1 :12 17. 5] 张新民 陈永福 刘春成.全球有机农产品消费现状与发展趋势 [J] .农业展望 2008 11 .22 25.

第7篇:成都平原有机蔬菜产业发展思考

摘要:近年来成都平原有机蔬菜生产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由于受到农村劳动力流失、自然条件的限制及产业基础薄弱等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其产业发展也遇到了诸多问题。本文通过调研,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并就有机蔬菜产业的发展策略、有机蔬菜的栽培技术、农技人员的培训以及产销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建议,旨在为相关单位及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成都平原;有机蔬菜;产业发展

成都平原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平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充足的热量和丰富的雨量,四季分明。除西北边缘部分地区,成都平原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夏无酷暑,无霜期长,秋雨夜雨较多,为有机蔬菜的种植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同时,素有天府之国美誉的成都是我国西部经济活跃的地区,为有机蔬菜的种植和销售提供良好的经济条件。近些年来,经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成都平原已经成为整个西南地区非常重要的有机蔬菜产地,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1 成都平原有机蔬菜种植的优势

1.1 适宜的气候条件

成都平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大约18°,年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全年无霜期280多天,为蔬菜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

1.2 丰富的水资源

成都平原河流众多,水资源充沛,排水通畅。岷江在都江堰市出口后,分散成外江和内江多条支干河流,向东南流入成都平原,使得平原江水常年不息,河渠密集交错,形成自流灌溉系统,为有机蔬菜产业的发展植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在2012年四川省“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四川省水利厅副厅长胡云透露,截至2012年12月25日,四川省水利投资大幅增加,新增和恢复蓄引提水能力24亿立方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30万亩,预计在2015年前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到2010年在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00万亩。由此可见,成都平原要发展有机蔬菜产业,在水资源方面有着极为有力的优势。

1.3 良好的蔬菜产业基础

蔬菜产业是四川优势特色产业和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农业增收、发展农村经济的骨干产业。以彭州市为中心的成都平原是目前我国主要的“南菜北运”的蔬菜生产基地,蔬菜种植技术有较为丰富的经验积累,常年蔬菜种植达600多万亩,1200万吨的年产量,600多万吨的外调量。其中,彭州是当前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蔬菜种植的面积达70万亩,200多万吨产量,蔬菜加工企业53家,销售收入达16.4亿元。目前,彭州是我国西部最大的

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全国果菜十强县(市),对整个成都平原的蔬菜产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和话语权。

2 成都平原有机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

2.1 生产情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及观念的更新,人们对有机食品的接受度也在提高,近十年来,成都平原的蔬菜种植面积基本平稳,总的产量也稳中有升。2012年全年,成都平原的蔬菜种植面积就达240.12万亩,总产量高达530万吨,产值83.6亿元。其中,有机蔬菜基地的面积有1.7万亩,同时蔬菜的种类也很丰富。主要种类及其所占比例分别为叶菜类31.6%、茄果类 11.4%、瓜类9.6%、豆类 8.9%、芥菜类 7.5%、萝卜6.2%、甘兰 3%。

2.1 加工情况

目前,成都平原的蔬菜加工主要以泡菜和豆瓣等调味品为主,其中新都区泡菜产业园、郫县豆瓣为主的川菜产业园区、郫县香辣酱最为有名,总产值达数十亿元。以2012年为例,全成都市加工的鲜菜就达155万吨,泡菜的产量达53万吨,占到全省总产量的三成。成都蔬菜产品拥有2个“中国驰名商标”、8个四川省农产品、11个四川省著名商标,18家绿色有机食品认证的企业。生产的有机蔬菜除供应成都平原及川内其他地区外,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深圳等地,年产值超过百亿元。

2.3 销售情况

订单销售是有机蔬菜主要采用的方式,各地大型超市和酒店和有

机蔬菜生产企业签订合同,企业按照订单进行标准化栽植和有机栽培标准生产。目前成都平原已初步建成了立足成渝、面向西部、辐射全国的有机食品销售网络。其中,以龙泉驿聚合(国际)果蔬交易中心、彭州蔬菜产地批发市场为代表,年销售蔬菜本地蔬菜就达达300余万吨。

3 成都平原有机蔬菜产业存在的问题

3.1 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笔者走访了成都平原部分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及加工企业,整体看来,基础设施的配置方面还不够完善,还需要加大投入。目前的灌溉系统比较完善,但是其排水能力还需要提高。由于成都平原雨水充沛,尤其是在夏季,更是考验生产基地排水能力的时候,如果不能及时排水,便会给蔬菜生产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甚至绝收。同时,育苗设施、园艺保护设施还有待改善。因为保护措施的欠缺,会使得生产基地在遭遇恶劣气候的时候,抵抗能力差,进而影响蔬菜的生茶。

3.2 生产水平有待提高

成都平原有机蔬菜除土地翻耕使用机械作业外,起垄、打穴、盖膜、栽插、施肥、浇灌、喷药、摘枝、收获等均为传统人工操作,劳动成本高,不利于规模化经营,也不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而有机蔬菜生产是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要求生产技术人员和生产人员掌握有机蔬菜的生产原理和生产技术,生产企业需要对生产人员进行标准、技术、管理及销售在内的全方位培训,向他们灌输有机生产和生态工程的意识和知识,进而提高生产水平。

3.3 缺乏具规模的知名有机蔬菜龙头企业

经过过年的发展,有机蔬菜正在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销量也在逐年剧增。但是,由于有机蔬菜产业发展的时间较短,目前,整个成都平原还难以找到一家颇具规模的有机蔬菜生产企业,也没有一个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有机蔬菜的品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些蔬菜生产企业在品牌建设方面的不足,阻碍了成都平原的有机蔬菜的销售。

3.4 有机蔬菜生产主体构成单一

目前,成都平原主要从事有机蔬菜种植的是农业企业,他们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承受风险的能力也较强。但是,由于在有机蔬菜的发展初期,经济效益并不理想,导致一些生产企业主要依靠政府的扶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些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在市场经济背景下,这种发展模式不利于整个成都平原的有机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 4 成都平原有机蔬菜产业的发展建议

首先,要大力引进领先的农企投资,打造一些规模化的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在现有的蔬菜产业园的基础上,通过引进投资的方式,改善生产基础设施,推动推动现有的蔬菜生产基地向有机蔬菜生产基地转化,进而提高其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率。

其次,加强技术人员培训,产学研结合打造有机蔬菜产业核心竞争力。有机蔬菜的生产,技术人员是关键。一个健全的培训机制,能够稳定地为有机蔬菜基地的生产和建设提供专业的技术保障。同时,以产学研结合的方式,有助于解决规模化生产后种子和种苗不足的问题、病虫害防治技术、栽培技术等核心技术的提高。

再次,建立统一的质量控制体系,打造知名品牌。有机蔬菜和一般的蔬菜有所不同,只有建立统一的、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才能有效保证有机蔬菜的质量安全,进而为有机蔬菜的质量和生产有序的进行提供保障。在提高有机蔬菜产品质量的同时,还需要积极学习其他地区甚至是国外相关企业的先进生产和管理理念,加强品牌建设,从而打造专属于自己的知名品牌。品牌的效应,对促进成都平原有机蔬菜产业的长远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琦. 有机蔬菜的发展策略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

[2]刘达玉,张崟,王代春,杨云. 成都彭州蔬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 中国蔬菜,2012,07:7-9.

[3]向承勇,杨鹏,林邦民. 四川南充有机蔬菜产业发展战略思考[J]. 长江蔬菜,2013,22:71-74.

第8篇:肥城市有机蔬菜产业发展情况

近几年来,肥城市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积极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坚持不懈地把有机蔬菜作为特色优势产业来培植。以“四个之最”为标志创建了“全国有机蔬菜第一县”品牌,成为发展起步最早、编制规划最先、面积规模最大、加工出口最多的县市;以有机农产品博览会暨发展论坛为平台增进了经济技术交流合作,层次、规模和成效不断提升。目前,全市有机蔬菜基地面积发展到18.8万亩,品种30多个,年产量50多万吨,总收入6亿多元,产品主要加工出口欧盟、日本、美国、韩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

(一)

肥城农业基础较好,自然条件优越,水、土和大气环境均适宜有机栽培,发展有机蔬菜的优势得天独厚。立足于这一优势,自1994年开始尝试有机蔬菜栽培,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有机蔬菜已成为肥城农业发展的特色亮点、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探索发展阶段(1994—2002年)。1994年,肥城市济河堂村与蔬菜加工出口企业泰安泰山亚细亚公司合作,探索种植有机蔬菜。经过3年转换期,于1997年建成了全国第一家经国际有机作物改良协会(OCIA)和国家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FDC)“双颁证”的有机蔬菜生产基地,种植农户普遍获得丰厚收益。肥城市抓住这个成功典型,采取政府推动、典型带动、市场拉动等措施,引导群众充分认识有机蔬菜的广阔市场前景,逐步走上了发展有机蔬菜生产的新路子。

规模发展阶段(2003—2005年)。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肥城市因势利导,于 1

2003年确立了以有机蔬菜为突破口,辐射带动有机粮食、有机果品、有机畜禽同步发展的“农业有机化战略”,委托国家有机食品发展中心山东分中心编制了全国第一个有机食品发展规划。以科学的规划为指导,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有机蔬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2005年发展到12万多亩,年均增长60%。

提升发展阶段(2006年到目前)。着力实施“七个一”的思路措施,促进有机蔬菜产业发展。一是成立一个专门班子。成立了市有机蔬菜产业发展办公室,组织发展有机蔬菜产业。二是出台一套扶持政策。围绕打造有机蔬菜标准化基地、壮大龙头企业和开拓国内外市扬,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市财政设立了有机蔬菜产业发展基金,用于各项扶持奖励。三是制定一个行动方案。组织承办好有机农产品博览会暨发展论坛,宣传有机蔬菜的安全性、标准化和高档次。建立统一的有机食品标识,在基地、企业及外宣材料上广泛标注,形成了浓郁的有机食品文化。四是开设一批展示窗口。在交通主干道显要位置设立了“中国有机蔬菜第一县—肥城”标示牌。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在大中城市设立有机蔬菜专卖店。市广播电台、电视台开办了宣传有机蔬菜的专题栏目。五是建设一批精品基地。选择20个有机蔬菜生产基地作为旅游产品培育,展示管理科学化、生产标准化、产业生态化、产品天然化,打造了有机蔬菜景观长廊。六是建设一处检测中心。在建成省级有机农产品检测中心的基础上,积极争取进入国家级序列。七是组建一支专业队伍。对内抓好规划引导和技术指导,对外开展宣传推介与经济技术合作。

(二)

在发展有机蔬菜的实践中,始终坚持把产品质量安全放在首位,培强壮大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深入推进产业化经营,打造了有机蔬菜健康安全、增收富民的良好品牌形象。

严格质量控制,保障优质安全。在生产、加工、运销等环节实施全过程跟踪监控,建立健全了“三大质量保障体系”。一是标准化生产体系。严格按照有机蔬菜要求的土壤、水源、大气等环境条件,规划基地布局。根据国际和国家的质量标准,将先进技术优化集成,制定了各类蔬菜品种的生产操作规程,在全市有机蔬菜基地进行推广。二是质量监管体系。建立了市农业执法大队和农产品质量监管办公室,各乡镇、办事处分别建立了执法中队和农产品质量检测室。各基地都有专门的生产操作记录,在农业投入品施用、关键技术推广、田间管理、产品收获到质量检验等环节,建起了科学规范、清晰完整的档案。有机蔬菜加工企业也都建立了质检室、检测点,定期开展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质量检测。推行了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和质量追溯制度,消费者一旦发现产品质量问题,可根据标志标识一直从餐桌追溯到产地。三是科技服务体系。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建立起“专家进大户,大户带小户,农户帮农户”的运行机制,实现了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近几年,累计培训有机蔬菜种植核心示范户3000多户,辐射带动4万多户,提高了农户的质量安全意识和标准化生产水平。全市有机蔬菜基地分别通过了国家OFDC、COFCC和国际OCIA、欧盟BCS、日本JONA等权威机构的认证,被列为亚洲食品卫生安全控制协会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山东省有机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和泰安市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建设示范基地。

依托龙头企业,大力开拓市场。充分发挥有机蔬菜加工企业开拓市场的主体作用,通过招商引资、政策扶持、订单挂靠等多种方式,大力引进培育龙头企业,规模实力和带动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已发展规模以上有机蔬菜加工企业9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投资的5家,外资企业投资的2家,年加工能力达到13万吨;挂靠外地龙头企业18家。一方面,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组织龙头企业积极参加国际农产品

交易会、中日韩农业国际经贸洽谈会、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等,广泛宣传推介。办好国际有机农产品博览会,搭建交流平台,加强经贸合作,在巩固扩大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市场的基础上,多元化开拓澳大利亚、荷兰、英国、东南亚等新兴国际市场,加快了肥城有机蔬菜“走出去”的步伐。另一方面,着力开发国内市场。在济南召开新闻发布会,面向消费者宣传推介有机蔬菜产品,受到了各级领导、专家、企业界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进军国内有机蔬菜市场实现了良好开端。绿源、银宝、佳禾等企业通过建专卖店和进超市专营,将肥城有机蔬菜成功销往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济南等大中城市,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适应了人们对优质安全农产品的需求。北京奥运会期间,成功地将有机蔬菜推上了奥运餐桌,进一步打响了“全国有机蔬菜第一县”品牌。

创新运作模式,推进持续发展。为保持有机蔬菜产业规范持续健康发展,创新经营运作模式,做好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文章, 提高了农民组织化和基地规模化程度。一是股份制合作社模式。孙东村探索实行“土地入股,集约经营,小段定额,收益分红”,在农民自愿以土地入股的前提下,实行农场化统一管理和股份制利益分配,收到了龙头企业放心、村集体收入牢靠、群众收入增长的效应。这一模式已在全市135个有机蔬菜基地得以推广,有效解决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产生的技术障碍、标准质量问题。二是专业协会模式。由乡镇农技推广中心或村合作经济组织牵头,成立有机农业协会,对外链接龙头企业,对内向会员提供技术、物资、销售等全方位服务。全市有机蔬菜专业协会和合作社达到290多个,入社、入会农户3.8万个。王庄镇农技中心领办的协会发展了18个农场,建设有机蔬菜生产基地达到6000亩。三是家庭农场模式。引导具有资金、技术、信息优势的种植大户与龙头企业合作,发展家庭农场。王瓜店镇曹杭村有机蔬菜基地由本村种植大户经营,最大的一户经营土地78亩,扣除每亩每年支付村民土地租金600元、

务工工资800元外,个人年纯收入在10万元以上。

(三)

有机农业是迄今农业发展的高端目标,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肥城有机蔬菜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不仅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赢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今后,将坚定不移地实施“农业有机化战略”,深入落实“七个一”的思路措施,努力以有机化推进农业产业化、提升农业现代化。

市场开拓向更加注重国内市场转变。把严抓质量安全、建立营销网络、强化媒体宣传、实施政府推动等措施结合起来,引导龙头企业开展内贸业务,扩大销售份额。在继续巩固扩大国际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国内市场,争创有机蔬菜发展的“第五个全国之最”,实现国内销量最大。

产业链条向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延伸。委托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编制《肥城市乡村旅游开发总体策划》,明确了“中国桃都,四季田园—中国四季养生度假地”的发展定位。以总体策划为指导,加快建设有机农业观光基地,开发有机食品餐饮等项目,宣传有机食品文化,培植特色旅游亮点,促进有机农业与旅游业的协调互动。

发展领域向覆盖全部有机农产品拓展。按照全市有机食品发展规划,计划到2012年,有机蔬菜基地面积突破20万亩。在抓好有机蔬菜产业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有机林果、有机畜禽、有机粮食等产业,一个产业一个班子、一抓到底,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条,增加经济效益。

第9篇:世界有机农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世界有机农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世界有机农

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有机农业的基本概念

 有机农业始于1924年,由鲁道夫.史特内(RudolfSteiner)创立的生物动力农业。之后于20世纪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在瑞士由翰斯·缪勒(HansMueler),在英国由雷蒂埃伍·巴夫奥(LadyEveBalfour)和艾伯特·哈瓦得(AlbertHoward),在日本由(MasanobuFukuoka)分别创建了各国的有机农业。六十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家,特别是欧洲一些国家政府开始重视有机农业,鼓励并补贴农场从常规农业向有机农业转换。

 在国际有机农业运动的推动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有机农业的概念开始被广泛地接受。欧洲、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已陆续建立了有机农业指南、标准、法规、条例,对有机农业作了明确的定义。最初,这些定义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近年定义趋于一致,目前最普遍接受的定义是:有机农业是一个促进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循环和土壤生物活动的生态性生产管理体系。有机农业要求尽量采取恢复、维持、促进生态和谐的管理措施,完全不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尽可能减少空气、土壤和水分的污染。我国有机农业工作者通过深入研究以及与国外同行的交流,将有机农业定义为:遵照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

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

根据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2000年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发展有机农业生产和有机食品加工的主要目标有17个方面,其根本目标是促进土壤生物、植物、动物、人在内的且相互依赖的系统的生产力和系统的健康协调发展。

“有机"是一种标识概念,只有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并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副产品才能标识为有机产品。有机产品除包括食品,如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等外,还包括纺织品、皮革、化妆品、林产品。

二、有机农业的现状

有机食品生产是近几年世界农业中的亮点。全世界大约有130个国家进行认证有机食品的商业生产,主要集中在欧洲国家、美国和加拿大。

据国际贸易中心(ITC)今年2月调查,全世界有机管理用地已达到1700万公顷,各大州有机管理的面积分布大体是大洋洲44.91%,欧洲24.79%,拉丁美洲21.67%,北美7.73%,亚洲0.55%,非洲0.35%。面积最多的10个国家依次是澳大利亚770万公顷,阿根延280万公顷,意大利100万公顷,美国90万公顷,巴西80万公顷,德国54万公顷,英国52万公顷,西班牙38万公顷,法国37万公顷,加拿大34万公顷。

有机农业用地占农业用地面积比例最多的十个国家依次是列支敦士登17.97%,瑞士9%,奥地利8.64%,意大利6.76%,芬兰

6.73%,.丹麦6.20%,瑞典5.20%,捷克共和国3.86%,冰岛3.4%,英国3.33%。目前,国际有机食品贸易市场上有机食品品种主要有粮食、油料、肉类、蛋奶制品、饮料、酒类、加啡、可可、茶叶、草药、调味品、甜味品等,此外还有动物饲料、种子、棉花、花卉等有机产品。

近年,全球有机食品消费出现了大幅度增长。根据国际贸易中心估测,全世界有机食品和饮料零售总额1997年约为100亿美元,2000年已经增长到175亿美元,增幅75%左右,美国有机食品零售总额最多,为80亿美元,其次是日本25亿美元,德国2300万美元,瑞士470万美元,丹麦360万美元,奥地利260万美元。2001年全世界有机食品零售总额估计为26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42%,欧洲增长率最高,达到了120亿美元,占全世界的46%;北美占37%,亚洲大约16%,大洋洲只有1%。2002年全球有机食品增长率仍将维持较高水平。短期内需求较大的市场仍然是在欧洲、北美和日本等工业化国家。

三、有机农业的发展趋势

尽管目前有机食品零售额在整个食品行业中的份额很小,只有2-3%,但增长潜力巨大。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判断,未来一段时间将出现显著增长,一是消费者对健康和环境问题的认识提高,对健康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增强,特别是BSE事件,促进有机食品生产消费

迅速增长;二是一批大的食品商如麦当劳、雀巢等已进入有机食品行业,正雄心勃勃地进行有机产品的营销开发,试图抢占国际有机产品市场。三是食品加工部门调整结构进行有机产品开发,改进包装,促进有机食品国际贸易。四是许多国家政府采取积极的扶植政策。据国际贸易中心预测,近期内有机食品增长率主要市场大致在25-30%,2008年全球有机食品零售额将达到800亿美元。

消费者对有机食品需求的不断增长,为全球有机农业生产和贸易提供了新的发展和市场机遇。由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程度低,农业生产采用自然的、生态的方法较多,发展有机农业具有许多有利条件。由于有机食品市场主要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因此,为发展中国家农产品出口提供了新的商机。特别是那些不在欧洲或北美生产的有机产品如咖啡、茶叶、可可、香料、热带水果、柑桔、蔬菜等产品由于发达国家需求量大,将成为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出口的主要农产品之一。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农业生产历史的大国,农作物品种资源丰富,传统农业技术中有机农业管理成分较多,特别是一些边远山区生态环境优越,农药、化肥使用少,污染轻,这些地区相对比较容易转换成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加上劳动力资源丰富,能够适应有机农业对劳动力的大力需求。最近几年,国家七部委在全国开展了50个农业生态试点县建设,国家环保总局在全国100个地区开展生态示范区试点建设。同时,我国已建立了有机农业和有食品发展机构,即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是我国目前唯一的有机食品认证组织。已

制定了较规范的有机农业生产、检查、认证和出口的要求和技术文件。近年一批基地还获得了欧盟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和有机农业转换基地的认证。这些为有机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适度规模地发展有机农业、开发有机食品是切实可行的,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上一篇:重症肺部感染流行病学下一篇:公务员工资级别套改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