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产业发展保障措施

2024-07-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村级产业发展保障措施(推荐8篇)

村级产业发展保障措施 篇1

一、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一方面引导村民正确行使投票权。从换届选举动员大会当日开始,组织宣传组深入村居组,利用村务公开栏、召开会议、发放告知书、张贴标语及悬挂横幅等形式,向村民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等法律法规,引导村民掌握法规精神,了解选人标准,营造浓厚选举氛围,激发广大党员群众参与换届选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群众学法、知法、守法导群众学法、知法、守法,教育党员干部识大体、顾大局,为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营造出风清气正的氛围。另一方面,做好候选人集体谈话工作,教育引导参选者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采取合法、正当方式参与竞选,为换届选举工作创造良好的氛围。

二、强化监督,畅通诉求渠道

镇纪委将公开监督电话,设立举报箱,及时收集意见和投诉,认真做好村“两委”换届选举期间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不断加大对有关部门相关法规和省、市、县有关指示精神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三、强化信访工作,加大案件查处力度

村级产业发展保障措施 篇2

关键词:村级组织,经费保障,农村公益事业

村级组织是我国最基层的组织机构, 是党在农村中的重要堡垒。一直以来, 村级组织在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实现村民自治、落实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促进富民强乡中发挥着核心作用。村级组织运转健康与否, 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笔者通过对陕西省米脂县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情况的调研, 其目的是为探索我国贫困县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方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一、米脂县村级组织基本情况

米脂县现辖7镇3乡1办3服务中心, 396个行政村, 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总面积1 212平方公里, 总人口23.2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20.9万人, 占90%。农业劳动力6.45万人, 全县共有村组干部3 423人, 其中:村党支部书记395人、主任396人、会计396人, 村党支部副书记238人、副主任238人, 村民小组长1 760人。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 209元。

2010年全县村级转移支付补助984.8万元, 村均2.49万元, 其中:村级公用经费补助359.2万元;村干部报酬补助570.04万元;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55.56万元。村级组织运转转移支付县财政按以下标准给予补助: (1) 300人以下的村 (不含300人, 以下类推) , 村干部补助按每村3人计算, 每人每年补助3 700元;村级公用经费每村每年5 500元。 (2) 300-500人的村, 村干部补助按每村3人计算, 每人每年补助3 900元;村级公用经费每村每年6 500元。 (3) 500-800人的村, 村干部补助按每村4人计算, 每人每年补助4 100元;村级公用经费每村每年7 500元。 (4) 800-1 000人的村, 村干部补助按每村4人计算, 每人每年补助4 600元;村级公用经费每村每年9 500元。 (5) 1 000人以上的村, 村干部补助按每村5人计算, 每人每年补助5 100元;村级公用经费每村每年11 500元。

未纳入村级组织运转转移支付补助的部分村组织副职和村民小组组长报酬的来源主要依靠村级少量的土地承包收入, 村组织副职每人每年实际发放500元, 村民小组组长每人每年实际发放200元。

农村税费改革前, 米脂县村级组织的经费保障主要来源是收取的村级“三提留”费用, 农村税费改革后, 取消了村级“三提留”收费项目, 村级组织经费保障主要来源于农村税费改革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村级组织经费支出主要包括工资和日常的办公费、打印费、电话费、水电费、报刊征订费、差旅费、零星用工以及各项普查、摸底工作等费用。另外还包括一些村公益设施建设以及防汛、抗旱、防灾救灾等突发事件的费用。

二、村级组织运转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农民对村级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 全县村级组织运转经费财政补助标准有了较大提高, 但与实际需求相比补助水平仍然偏低, 保障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

(一) 村组干部报酬偏低

村干部报酬远远低于外出务工人员的收入, 甚至低于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部分村组干部因报酬低、工作压力大等原因, 思想动荡, 不安心工作, 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及凝聚力、感召力明显削弱。

(二) 村级运转经费不足

多数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 村级收入主要来源是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资金, 村级办公费用紧张, 村级组织运转举步维艰。有限的办公经费主要用于必须的办公费、报刊费、水电费、、差旅费等, 还得确保必要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维稳、防疫和突发事件等公益事业支的需要, 村级运转经费严重不足,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村工作正常开展。

(三)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水平低, 村级集体自身经济收入匮乏

由于米脂县属典型农业县, 村级几乎没有集体经营项目, 村集体经济十分匮乏, 无力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乡村公益事业发展迟缓。

(四) 债务负担依然沉重, 制约了村级组织的运转和经济的发展

截至2010, 全县年村级债务累计余额1 067万元, 村级债务短期内难以解决, 增加了村“两委”负担, 工作阻力大。沉重的债务包袱, 不仅制约了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各项公益事业的建设, 而且还危及到农村的社会稳定, 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

三、对策和建议

(一) 加大转移支付力度, 提高村级补助标准, 保障村级组织运转需要

在保证原有财政转移支付的基础上, 应充分考虑农民收入增加造成村干部工资收入差距拉大, 物价水平变化造成村级办公经费增加, 以及一些必要的公共服务支出等因素, 重新科学计算村级组织运转成本, 适当增加财政转移支付的投入力度, 并根据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情况适时调整。经初步测算, 建议适当提高补助标准。村级公用经费年村均增至2万元;村干部报酬按照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倍计算, 即村级运转经费村均每年安排5万元。

(二) 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增强村级组织自我发展能力

建议上级政府通过政策扶持、资金补助、项目支持等鼓励和支持村级组织利用自身优势, 开辟增收渠道, 加快壮大集体经济, 增强村级组织发展实力, 提高村级组织自我保障水平。通过部门联村、以富帮穷、以强带弱帮助引进项目、资金和技术。在项目、资金上扶持“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 鼓励村级组织兴办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协会等经济实体, 通过搞好服务, 增加村级收入, 从根本上为村级组织的运转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 加大扶持力度, 加快农村公益事业发展

完善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 增加财政奖补的比例份额, 调动农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发展公益事业的积极性。建议省市进一步加大对村级卫生室、文体场所、农村道路、农田水利等公益事业“一事一议”投入力度, 进一步改善农村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公共财政供给要实现全民均等化, 要充分考虑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困难地方的实际, 加大倾斜力度, 促进村级公益事业健康发展,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四) 加大村级债务化解力度, 不搞举债建设

村级债务是悬在村级组织头上的一颗“毒瘤”, 它不仅直接影响着村组织的正常运转, 也直接影响到农村的社会稳定。一方面要采取措施, 加大力度, 做好债务的化解工作。要把化解村级债务摆到重要议事日程, 尽快制定村级债务化解有关政策规定, 建立消债激励考核和村级债务化解财政奖补机制, 对消化村级债务也应予以奖励补助, 促进村级债务化解, 使村级组织真正甩掉包袱, 轻装上阵。另一方面要坚决制止村级发生新的债务, 要落实“谁举债谁还款”的责任。

(五) 加强监督管理, 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工作

1、减少村组干部职数。

进一步扩大村级规模, 加大合村并组力度, 实现村组干部交叉任职, 采取村支书、村主任“一肩挑”, 或将300人以下的临近几个村的村党支部合并为一个党支部等办法, 努力减少村组干部职数, 达到进一步提高村组干部待遇的目的。

2、鼓励乡镇干部下村兼职。

乡镇干部下村兼任村党支部书记或村会计。以米脂县为例, 据测算仅此一项可相对减少村级财政补助资金200余万元。为了调动乡镇干部兼职的积极性, 建议组织部门在提拔干部时作为一种长效机制优先考虑使用。

3、强化对村干部的工作考核。

在原有考核办法基础上, 进一步建立完善村干部工作考核制度, 坚持平时考核、年度考核、民主测评、年度审计和任期审计相结合的方法, 认真抓好对村干部工作年度考核和民主测评工作, 考核结果与村干部的报酬和任用直接挂钩, 奖罚分明, 严格兑现。

4、出台村干部社会养老保险办法。

将村干部纳入社会养老统筹体系, 建立正常的缴费标准机制, 其保障水平与城镇居民或事业人员相衔接, 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 使他们能全身心投入到农村工作中。

5、加强财务管理, 规范实行“村财村用乡代管”制度。

村级产业发展保障措施 篇3

【关键词】教育;问题;措施

就我镇情况而言,全镇有完全中学一所,小学六校四点(六个完全小学和四个教学点),公民办幼儿园十一个。教学设施设备落后,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家庭人口外出务工较多,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堪忧。基础教育工作已经被列入国家教育的重中之重,素质教育、新课改及立德树人的步伐正在迈进。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实施以来,我国农村基础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改变,但由于农村教育历史条件及淡化与失调,教育状况没有实质上发展与飞跃,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近年来,我镇教育事业也得到了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属地政府的重视,我镇学校整体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校舍楼层化,校园围墙化,花园化,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尤其是黑神庙中学和黑神庙小学,配备了微机室、图书室、科学实验室、文体器材室、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套,学科结构趋于合理,教育教学设施相对完善。但随着农村学龄人口减少、结构变化,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对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我镇教育仍存在很多问题。有何措施及对策?

一、当前我镇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整体年龄偏大

没有有效机制确保新增教师进入我镇任教,导致我镇教师的年龄结构老化。一是老、中、青教师比例失调,如黑神庙中心小学有专任教师58人,46岁~50岁的就有24人,其余34人全是30~45岁;潮水小学有教师15人,41岁以上的就有12人,40岁以下的只有3人。这种年龄结构呈现出教师队伍老龄化的特征。二是学科教师结构不平衡,音、体、美、英语等学科出现教师短缺的现象,教师兼科现象较普遍。三是师资不足。黑神庙中学核编99人,现有教师88人,缺编11人。黑神庙小学核编92人,现有教师73人,缺编19人。由于教师不足,很多老师不得不承担多学科教学,全镇从校长到教师教学任务繁重。

2.我镇农村入学儿童减少

留守儿童及随迁子女底数不清、入学就读情况掌握不实、控制不力,从不同程度上造成全镇办学规模萎缩。随着人口城市化率的上升,加之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农村人口出生率持续降低,学龄儿童逐年减少,村级完小在校人数日渐萎缩。也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提高,以及义务教育免费的政策的实施,为了给孩子更好的起点,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宁愿把孩子送去较远一点的镇中心小学入学。目前,我镇有10所完全小学,在校学生2526人;中心小学就有学生1306人,占小学生总数的一半以上。另一方面,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父母选择了让子女在其流入地就读,流入地政府入学政策放宽,开始接纳这些孩子进入当地公办学校就读,同当地学生一样平等享用教育资源,家长能随时照顾孩子的学习、生活,消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这使得我镇一些村级完小和教学点的学生人数逐渐减少,不得不缩小规模,我镇不得不让较小规模的小学进行合并或停办,使得办学质量更加恶化,生源又会减少,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一些小学因为班额小,老师少,不得不采取包班教学,这不仅增加了老师教学的难度,教学质量也难以保证。

3.学前教育发展滞后

全镇现有11所幼儿园,其中企业办幼儿园1所,9所幼儿园为民办,办园规模小、设施差、水平低。1所镇级中心幼儿园目前正在筹建当中。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全镇还没有一所设施齐全、管理科学、办园规范的中心幼儿园。

4.资源分配不公平,全镇各校发展不均衡

我镇中小学教育的投入基本上是由上级财政拨款,学校的教育教学运行得到了保障。全镇中小学相比,黑神庙中学和黑神庙小学投入较大,两所学校都配备了微机室、图书室、科学实验室、音乐室、文体器材及教学仪器,还安装了暖气,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村级小学投入少,学生人数少,生均公用经费不能满足学校办学需求,专项建设资金更是短缺,导致村小设施陈旧落后,没有文化氛围。如潮水小学、南极小学、排杉、荷包场、盘脚营教学点仅仅几间教室,教学器材及设施都不够完善,微机室、音乐室、图书室、多媒体教室等功能性教室也没有,校园没有突出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文化特征。教育基础设施的缺失和陈旧,严重制约了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和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也影响到我镇教育整体水平的推进。

综上所述,我镇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均衡发展,采取有效措施改变我镇农村孩子接受教育条件差的学校教育现状,加强基础教育薄弱环节,尽快使我镇教育走出困境,为我镇基础教育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推动我镇教育的发展是当务之急。

二、促进我镇教育不断完善及发展采取措施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争取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重视,解决教师年龄结构偏大,身心健康及素质下降,办学意识滞后及教师力量缺失、“缺血及缺少营养”的问题是真正实现教育公平、均衡发展的关键。选派优秀教师、专业型教师到我镇交流任教,特别是音、体、美、英语等教师,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素质教育。学校要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创造条件促使全镇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通过学习和培训,了解最新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掌握现代教学手段,在知识广度和深度上有所完善,从而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教师本身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关爱的情怀,要关心、帮助、激励农村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学困儿童,随迁子女入学,多关注其学习完成和变化情况,多途径与他们谈话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2)科学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我镇有23个村居,总人口35096人;在校学生4022人,其中初中1496人,小学2526人;全镇共有学校11所,其中初中1所,中心完小1所,村级完小5所,教学点4个。办学面临点多面广而分散,学校班级多,教师任务重,难以实现规模效益和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针对现状,我镇着力教育资源的整合,撤并学生人数少的学校或教学点,建好小寨坝小学寄宿制学校,实行全日制、封闭式管理,对在校学生进行生活、学习统一管理,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并能有效的从根本上解决难上学、学校生源不足及教育相对均衡的问题。

(3)挖掘乡镇资源优势,加强村小内涵建设,实施理念带动、教研互动、蹲点促动、督导推动战略。中心校统一领导,统筹安排优质人力资源,开展各类教育科研活动,如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校本研修、课题研究等。实现资源共享,增加学习机会,感受先进的课程理念,为教师提供展示平台及锻炼的机会,为农村教育发展奠定基础。

(4)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打破学校之间界限,实行跨校兼课,体、音、美教师到不同学校授课,让校校有歌声、校校有球声、校校有绘画。激励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交流学习,每年轮换一次,这样不仅是教研互动,其他工作也是一个推动。讲求实效,提高整体办学水平,缩小校际间差距,促进我镇教育的均衡发展。只有这样,农村孩子才能相对拥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可能。

(5)改善办学条件,加大教育资源的整合及投入力度。改善我镇(特别是村小)的教学条件,物质条件,需以政府投入为主。教育经费、教育设施尽可能向村级完小倾斜,特别是远程教育资源的投入,学校可充分利用教育网络资源平台,学习优秀教师的备课、教学设计、作业优化等,溶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我镇教育发展服务,为培养学生服务。

(6)高度重视学前教育。根据我镇实际做好学前教育发展规划,探索多元化学前教育办园体制。着力推进和落实“镇中心幼儿园为骨干,集体办园为主体,个人办园为补充的学前教育发展目标”。在2015年,我镇将尽快建立1所规模大,能容纳全镇50%学前儿童的镇级中心幼儿园及分园,对于偏远山区的幼儿教育可托付在现在的村级完小,各村小开办学前教育小班的格局,配备好相关的教育教学人员和设备设施,逐步实现普及学前教育。同时提高民办幼儿园的办园水平,形成以镇中心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办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格局。对规模偏小、条件简陋、安全隐患较多的幼儿园,要依法进行整顿和撤并。使我镇儿童能有一个安全的生活学习环境,身心得以健康成长。

(7)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周边环境的综合理治,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经说:“校园应当安排得美观,成为一个快意的场所和对学生富有吸引力的地方”。校园是学校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和人才成长的基地,也是校园文化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和途径。一个整洁、优美、文化品位高的校园环境对全校师生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它能使人精神振奋、愉悦,潜移默化地陶冶人的情操,使人积极向上。因此,一是要重视校园的文化建设,营造浓烈的育人氛围。二是把学校卫生管理作为改变校风校貌的切入点,将教室、办公室、宿舍、食堂、实验室、微机室、图书阅览室的卫生作为重点进行治理,使学校卫生常年保持清洁。三是狠抓学校教风、学风建设,逐步使中小学形成校风正、教风浓、学风实,人人积极上进的良好风气。四是进一步优化教育发展环境,构建和谐平安校园。镇派出所、文化、工商、安监、综治等部门要整体联动,构建整顿周边秩序、净化校园环境的长效机制,对影响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黑网吧要坚决予以取缔,对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行为坚决予以打击。各有关职能部门齐心协力,共同为学校创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

教育是一篇大文章,教育问题是关系国运强盛的根本,生活在广大农村学龄儿童的教育现状是目前社会所关注的焦点。国家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教育经费的投入切实保障了农村孩子受教育的权利,但长期以来,受历史及地区差异的束缚和影响,农村教育的结构单一,经费不足,重视不够,只重升学率,偏离素质教育,评价不健全等因素,并导致了农村教育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忽略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能力的培养。观念决定管理,我们只有解决好了教育经费的足够投入,教师队伍的老龄化,专业学科教师的配置,学校布局及资源整合,提高办学效益,通力协作,找准问题,制定措施,适时解决,全民共同努力构建,从管教育到办教育,农村教育也会走上健康发展之道。作为政府,必须确保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使之快速、阳光、均衡的发展,从而在“科教兴国”和“立德树人”的国家发展战略道路上走得更扎实、更稳健。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

[3]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研究.

作者简介:

村级产业发展保障措施 篇4

傅光明

内容提要:本文调查分析了村级干部保障激励和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健全保障激励和监督约束机制的建议。

今年春节期间,我在家乡麻城市夫子河镇和邻近的武汉市一些村调查,农民过去长期反映的负担重、读书难、看病贵、公共设施缺乏等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因而没有反映出更多的新的问题,而村干部却反映了不少切身利益的问题,概括地说,主要是保障激励和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的问题。

一、村干部保障激励和监督约束机制的特点

1、村干部职能变化。2006年全国普遍取消农业税后,对农村基层组织职能带来了深刻的变化。过去,有人概括农村基层组织的功能主要是三点:一是要钱,收取税费;二是要粮,完成定购;三是要“命”,搞好计划生育。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粮食市场已经放开,定购取消;农村税费全部取消,要钱的事已经不复存在;计划生育已经规范化法制化,农村生育率大大降低,工作量大大减少。由“取”向“与”即服务新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向转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村干部保障机制弱化。村干部的职能由收粮收款转向提供各种服务,硬性任务减少,收入来源少,工资补助纳入财政内容,湖北省还对村级给予了应当补助。据我对一些村调查,一事一议实际上名存实亡,需要通过“一事一议”来筹集资金的,但由于一些农民政治觉悟不高,以种种借口拖交,甚至拒交,“一事一议”制度很难落实。因此村级干部待遇较低。如新屋垸村税改前有7名村干部,9名组干部,另外还的其他人员11人,每年仅村级报酬开支8到10万元,2005年全部人员精简到只有3个人,村支书、村长、秘书,村支书和村长年工资4250元,秘书4050元。合计12550元,占到转移支付16395元的76.5%。实际上,除此之外还有2万元的缺口。村级没有其他收入来源,欠有20万元的债务。

3、村干部激励机制淡化。歧亭镇张家洲村支书张桂阶,从1973起就在村内任职,当了26年书记。2004年是全市十佳先进支书。现在年纪大了想要退下来,认为村支书退休的待遇不明确后顾之忧难解决。夫子河镇芦柴坳村支书反映干部待遇低,年3000元收入,不少村干部工作几十年,各类荣誉证书一大堆,退休后却全无保障,逢上小病都怕。有的认为“村干部无望头,最多升到村支书”,“工资不多事务多,到老还靠儿养活”。财政保障达不到,社会保障跟不上。导致村干部思想失落,心理失衡,工作得过且过。他们中多数流露出不想继续担任村组干部想法,愿意外出打工养家糊口。

4、村级债务约束环境恶化。一些经济发展落后的村看,以前形成的沉重债务成为套在现任村干部脖子上一根沉重的锁链,严重制约了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使村干部疲于躲债。例如,与麻城市相邻的武汉市新洲区591个村共负债近2亿元,有的村负债几十万元、上百万元。春节临近,村主要干部有家不能回,妻子骂、孩子怨、自己恼。

5、村干部违纪现象泛化。由于村干部保障激励机制不健全,导致违法乱纪的问题突出,农村党员干部违纪案件上升。2006年底,武汉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农村党员违纪案件303件344人,其中村干部案件253件、287人,分别占总数的83.5%、83.4%。这些违纪案件中,村支部书记、主任和财务会计三类人员成为违纪主体,案发领域主要集中在管钱、管物、土地征用开发等关键部位。一些村干部利用负责管理资金、项目的权力,采取编制假账、伪造发票、虚开发票、虚假单据报销等手段套取资金。一些村干部私设“小金库”,隐瞒集体收入;有的借集体企业改制之机,把集体收入不纳入审计,进行体外循环,改制后据为已有,等等。

二、健全村级干部保障激励和监督约束机制的建议 保障激励和监督约束是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保障激励是动力机制,监督约束是平衡机制。保障激励机制是经济基础,监督约束是上层建筑;保障激励决定了监督约束,而监督约束对保障激励有反作用。在农业税费取消的新形势下,村级干部的保障激励机制不健全,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成为影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1、村干部报酬待遇保障的多元化。实行村干部结构工资制,按照人均年5000元逐步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经济发达地区可以适应提高标准。根据所在村的规模、所担任的职务和工作实绩,确定村干部误工补贴,津补贴,绩效奖金标准,从财政转移支付中列支,及时发放。要推行村干部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制度,采取“职级加年限加绩效”,县、乡、村和个人各筹一点的办法,逐年为村干部投保,任职一年投保一年,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对已退休村干部尤其是村支部书记,采取定月补助、一次性发放养老金等方式,给予生活资助,使村干部退有所养。

2、村干部来源渠道的多元化。要完善“公推直选”制度,拓宽选拔任用渠道,解放思想,不拘一格选用人才,从现有的乡镇干部中下派到村任职;从本村致富能人、科技示范户、优秀青年、退伍军人中“选一批”村干部;从外出务工经商优秀人才中“引进一批”村干部;从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派一批”村干部;从有文化、有能力的下岗职工中“聘一批”村干部;面向社会和大中专毕业生公开“招一批”村干部,不断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

3、优秀村干部由“民”到“官”转化。积极探索村干部进入公务员任职的机制,对优秀村干部还可选调到乡镇机关和镇直部门挂职锻炼,对特别优秀份子还可选拔到公务员队伍中来,激发村干部的工作动力和追求上进的积极性。

4、干部奖励机制的多元化。对优秀基层干部从物质上、精神上给予表彰和奖励,注意引导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客观公正地官传评价农村基层干部,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村级产业发展保障措施 篇5

——富阳市高桥镇高桥镇村大社保服务室

作为富阳市在我镇实施的大社保试点工作成果,高桥村大社保服务室于2009年2月成立。在镇大社保工作中心的大力指导和村党委、村委会的全力支持下,服务室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由村主任兼任服务室主任,村民政助理员和大学生村官任服务室主要成员。工作开展过程中,村大社保服务室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村民的方针,以群众利益无小事为原则,以人性化服务为理念,在服务中整合资源,创新载体,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实现村民就业再就业、维护退休人员的合法权益、医保社保等方面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夯实基础,完善服务体系

村大社保服务室成立之初,便积极落实市镇两级在社会保障方面提出的工作任务,把推动就业与再就业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抓实抓好。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制定了《实施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规划》,《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实施方案》等,形成相关的工作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从制度上规范村就业与再就业工作的开展。二是建全工作机制。服务室工作人员坚持每周一次例会和每半月一次的集中学习制度,根据工作实践自觉学习市镇有关具体规定和服务细则,力求“实现一个,出现一个,发现一个,帮扶一个,解决一个”的工作帮扶目标。建立以大社保服务室为基础,由村委会主任负全责,对工作有研究、有部署、有检查,形成各办公室联动、相互配合、协调运作的工作机制,确保运转正常。三是完善服务体系。学习实际工作操作方法。强化大社保服务室成员跟踪、督促、指导的理念,形成职责明确,管理规范,运行良好的劳动就业服务体系。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各种便利和服务,提高居民对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满意率和认可度。

二、拓展思路,加强就业服务

近年来,随着外来务工人员的逐渐增多,本地村民的就业情况更为复杂。服务室为适应新时期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需要,拓展思路,加大就业工作力度,积极开展就业服务工作。一是实行动态管理。对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就业困难人员台帐等基础资料并定期更新,涉及下岗失业人员的生活状况、择业意向、就业能力、就业意愿等情况,做到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健全各类台帐、表册,并将资料录进电脑建档立册。二是加强宣传教育。服务室特别设立了劳动保障宣传栏,及时刊登新政策,积极向村内失业人员广泛宣传再就业优惠政策,使失业人员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就业意识。积极利用标语、专栏、培训班等方式,宣传、动员、组织失业人员参加各项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失业人员就业技能。通过树典型,宣传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价值观。三是提供就业咨询。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咨询和推荐服务工作,积极主动协调有关部门,使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就业困难职员享受到规定的就业再就业政策;对村内的劳动者享受政策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热情提供咨询和帮助,并负责向有关部分反映。四是拓宽就业渠道。在开发新岗位,实现再就业方面,针对村内未就业群体,我们根据年龄结构、文化程度、职业技能进行排查,分析原因、分类排队,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技能想对策:

1、积极动员和鼓励村内能人带动输出、探亲靠友等办法,优先安排失业人员找工作;

2、开发了一些适合失业职员困难群体的就业岗位(如:保洁员、后勤工作等),帮助下岗失业职员重新就业。

3、进行空岗调查,积极协调企事业单位为下岗失业职员提供岗位。

4、鼓励失业职员积极创业,自谋出路。

三、挖掘资源,强化服务意识

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一定程度上关系到社会稳定,为此我们挖掘资源,强化服务,积极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一是进行调查摸底。我们对全村村民进行了一次登记调查,大家克服时间紧、人员欠缺、任务繁重、采集的基

础信息繁杂等困难,对退休人员的生存状况、退休时间、联系方式、居住地址等信息做到了心中有数。对登记调查的资料进行了梳理、筛选、分类,并采取动态跟踪的方式,确保了退休人员基础台帐数据的及时更新。二是提供优质服务。村大社保服务室的工作时时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重点开展以下六个方面工作为退休人员提供优质服务:

1、为退休人员提供社会保险政策咨询和各项查询服务;

2、集中统一收集整理退休人员的基础档案;

3、组织退休人员中的党员开展学习,加强退休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

4、组织安排医务人员和有关专家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健咨询,聘请专业人员为退休人员免费健康知识讲座,为退休人员建立健康档案,定期或不定期地为退休人员进行基础性体检;

5、对于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老人去世后,我们主动为老人送花圈、写悼词,受到家属的好评。三是建立活动平台。我村先后投入大量资金,新建和改造了村退休人员保健、康复、文化、娱乐等活动的基础设施,成立了“星光老年之家”活动站,为真正实现“老有所为”提供一个平台丰富他们的生活。

四、提升平台 拓宽服务领域

我们以扩大覆盖、完善政策、规范管理为重点,不断扩大全体村民的参保业务,扩大各类保险的覆盖面,切实提高保障能力和保障水平。我们服务室工作人员积极学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农村政策性住房保障险、失地农民保险等各项事关村民切身利益的保险业务,使各项保险政策深入人心。此外,进一步加强了医疗救助、合作医疗补充保险等一些知晓率不高的政策的宣传力度,并积极主动得帮助办理落实,切实为群众争取更多的实惠。

村级产业发展保障措施 篇6

县创新村级干部考核奖惩和保障激励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县创新村级干部考核奖惩和保障激励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近年来,农村村级干部中存在的“进无路、退无保、报酬低、责难究”等突出问题一直影响农村干部队伍的稳定,成为制约当前农村发展,危及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我县在开展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针对农村基层组织中存在的这一突出现实问题,从解决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积极巩固运用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建立健全村干部考核奖惩和保障激励制度,为进一步规范村干部管理,激发村干部积极性,稳定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和谐社会夯实工作基础。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建立提高村干部经济待遇机制,切实解决村干部“报酬低”的难题 一是推行村干部工资结构管理。实行村干部基本工资与绩效工资结构制度,确保行政村书记、主任年基本工资不低于300元每年,其他村干部基本工资不低于正职的50%-80%。城镇居委会正职干部的基本工资不低于4000元每年,副职基本工资为正职的50-90%。对村委会干部按基本工资的30%左右的比例设定绩效工资,使村干部获得了酬劳相当的价值认同。二是改革村干部工资发放方式.推行村级财务“村有乡管”,由乡镇统筹,按季度代发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待年终考评后,一次性发放。三是建立村干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任职年限,参照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建立村委会正职干部工资逐年增长制度,任职连续两年年度考核均为“称职”以上等次的,基本工资从第二年元月份

开始增加10-20元/月,鼓励正职积极工作,争取连续任职。四是鼓励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村委会新办工业企业、农业基地、农产品加工企业、经营集体资产等,村级集体从中获得的比上年度新增纯收入,经乡镇党政联席会议审核后,可按20%的比例奖励给村干部.二、推行村干部退养保险和扶贫解困机制,切实解决村干部“退无保”的难题 一是实行村干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从开始实行村干部社会养老保险。凡是未满60周岁,女未满55周岁的现任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以及城镇社区居委会干部,均可以按照自愿原则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养老保险费由县乡村个人按4:2:2:2比例负担。二是建立农村“三老”定额补贴制度。农村老干部、老党员的生活补贴标准分别为60元和25元每月。省级劳模每月生活补贴60元;全国劳模每月生活补贴80元。农村“三老”生活补贴经费由县、乡、村按6:2:2比例负担,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并在年

底一次性发放。据统计,县财政每年要拿出240万元左右资金用于解决村干部养老保险和农村“三老”定额补贴。三是继续实行卸任村干部一次性退职补助制度。对未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村委会其他干部,在其离任时继续给予一次性退职补助。四是建立农村贫困党员干部扶贫解困和定期走访慰问制度。各级党组织及时了解其思想和生活情况,倾听意见,从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扶持,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实现脱贫致富。在“五一”、“七一”、“十一”、重阳节和春节等节日和遭遇突发事件时,各级党组织及时走访慰问贫困党员干部、农村“三老”,体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同时对那些身体尚好,威信较高的农村“三老”,积极推荐参加新农村建设理事会、道德新风理事会、农村社区志愿者协会等村民自治组织,为他们设岗定责搭建平台,发挥余热。

三、建立村干部考核激励机制,切实解决村干部“进无路”的难题

一是实行政治激励。对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作风正派、实绩突出、群众公认度高,在村党组织书记岗位上工作15年以上的连续三年考核为优秀等次的村党组织书记,经乡镇党委推荐,县委组织部考察认定,可享受副科级政治待遇,可列席乡镇党政班子联席会或乡镇长办公会,阅看有关文件,出席县乡有关会议。同时给予副科级相应的职级补助,但原有身份不变,继续兼任村党组织书记。职级补助标准为50元/月,从上级下文之日起领取,经费由乡镇财政负担。年度考核达不到优秀等次或离任的,即免除副科级待遇并取消副科级职级补助。村党组织书记、村主任如果带头引进发展一项新兴产业,工业产业带动农民创业的面在全村达到50%以上,农业产业带动农民创业的面在全乡达到80%以上的,经过考察合格的,可以破格提拔到县乡事业单位任职。二是由乡镇党委统一建立村干部人事档案。实行村党支部书记任前向县委组织部申报备案制

度,提高村干部政治地位。三是建立村干部年度考评考核制度。年度考评考核由各乡镇党委制定具体考评考核方案。每年由乡镇党委组织对村干部进行一次考评考核。考核内容分“工作绩效”和“综合评价”两大类,“工作绩效”考核等次分“好、较好、一般、差”四个等次,“综合评价”考核等次分“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工作绩效”的考评,由各乡镇党委年初根据年内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以及各村的工作实际,制定业务工作目标考评方案,年终组织考评。综合评价”的考评考核采取民主测评、民主评议、个别谈话的方式进行,“工作绩效”和“综合评价”考评考核可以一并进行。“工作绩效”和“综合评价”的等次记入村干部档案,并与村干部使用、绩效工资、基本工资增长和社会养老保险个人缴费部分挂钩。业务工作目标考评方案实行百分制,对“工作绩效”评定为“好”等次的村干部,绩效工资为乡镇党委确定的绩效工资的100%,评定为“较

好、一般、差”等次的村干部,其绩效工资分别为优秀等次的70%,40%和20%。“综合评价”考核为优秀等次的行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当年社会养老保险个人缴费部分,以奖励的形式由乡镇支付;从第二年纪处分的,不作为、乱作为侵害群众利益,致使群众集体重元月份开始执行。考评考核的内容突出支持乡镇党委、政府工作和维护社会稳定,严格落实“优秀”等次评定计划生育一票否决、社会治安一票否决、信访工作一票否决;凡参与组织宗族活动挑起社矛盾带头闹事的,有违法违纪事实受到党纪、政复赴县访、越级赴省、赴京访的责任村干部,年度“工作绩效”和“综合评价”考核等次一律定为“差”和“不称职”。综合评价”年度考核不称职的,县乡为其缴纳的社会养老保险全部由本人承担。连续两年完不成工作目标任务、失职渎职、群众意见大、考核“不称职”等次的村干部,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撤换或罢免。四是建立村干部定期评

比表彰制度。乡镇党委每年一次、县委每两年一次对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进行评比表彰,并给予500-1000元左右的经济鼓励,从而不断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

四、建立村干部责任追究制度,切实解决对村干部“责难究”的难题 一是划定责任追究的事项。凡参与组织宗族活动挑起社会矛盾带头闹事的;因村干部不作为、乱作为侵害群众利益,致使群众集体重复赴县访、越级赴省、赴京访的;对群众合情、合法、合理诉求麻木不仁,没有及时解决到位,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对造成危害的黑恶势力不闻不问,协助收集违法犯罪证据不及时、不全面的、不得力的;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法律、法规和乡镇、村各项规章制度及布置的各项工作不力,造成一定影响和后果的;村务公开不及时、不全面、弄虚作假,造成一定影响和后果的;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在班子中不合作、不协调,长

村级产业发展保障措施 篇7

一、村级组织运转保障机制主要做法

(一) 合理调整村组布局

结合县镇机构改革和村组经济结构调整的实际, 按照“精干、务实、高效”的原则, 合理调整建立村级组织体系, 采取大村带小村、大组并小组、就近相邻撤并的方式, 减少村组数量, 降低村组管理成本, 提高村组干部工资的人均占有量。对现有行政村人口在1 000人以下的91个村进行整合撤并, 将全县现有190个行政村撤并为168个, 其中:总人口在2 000人以下的村134个;2 000-3 000人的村28个;3 000人以上的村6个。同时, 对部分村民小组按照精减、效能的原则进行适当撤并, 将现有的1 878个村民小组撤并为1 181个。

(二) 核定村组干部编制

按照撤并调整后的行政村内人口在2 000人以下、2 000-3 000人和3 000人以上三个类别, 分别核定村干部3人、4人、5人。提倡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班子成员交叉任职, 有村干部所在的组原则上由村干部兼任组长, 但须经民主选举方可任职;妇联主任、共青团支书、民兵连长、治保主任、调解委员会主任职务一般都由村干部兼任。实行“实名制”管理。县乡财政按编制限额测算核定补助额, 纳入乡镇农村财务服务中心统一核算和管理。

(三) 明确干部补助标准

在职村干部工资列入县财政预算, 实行结构工资制, 主要由“基本工资+级别工资+绩效工资”组成。基本工资:现在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每人每月300元;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村文书每人每月200元。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 每人每月增发200元补贴;级别工资:在职村干部担任村支部书记、副书记, 村委会主任、副主任、文书的任职实际年限每满5年每人每月增发15元的补贴。任职有间断的可按前后实际任职年限累计计算。绩效工资:按村党支部书记、副书记, 村委会主任、副主任, 村文书绩效工资按所在村农业人口×1元计算。按照绩效考核“以绩定酬”的原则, 由各镇根据各村年度目标责任完成情况和村干部个人考核情况以绩定酬, 在年终考核完成后一次性发放兑现。

单设的村民监督委员会主任和妇代会主任每人每年工资500元, 村民小组长每人每年工资为300元+本组人数×1元。

(四) 完善补助管理办法

由组织部门牵头, 相关部门配合, 在对村级组织运转情况进行认真调研的基础上, 完善监督管理办法, 建立奖惩考核机制。制定印发了《平利县村干部工资发放管理暂行办法》, 从制度上规范了村干部工资待遇发放管理行为。同时, 探索建立在职村干部“基础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由县组织部门牵头定期, 组织县民政、财政等相关部门, 根据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比例, 结合工作实际, 拟定在职村干部“基础工资”正常增长调整意见, 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后进行适当调整, 让村干部“干”有所“得”, 进一步激发村干部的工作热情。

(五) 建立离职荣誉金制度

探索建立离退职村干部生活补助制度, 制定印发了《平利县离任村干部荣誉金发放管理暂行办法》, 完善离退职村干部生活补助保障机制。对连续任职11年 (含11年) 以上, 且年满60周岁, 正常退出岗位的行政村党支部书记、副书记, 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 (村长、大队长或相当职务) 和村文书 (村会计) 等村干部, 由所在镇民政所登记建档, 报组织部、民政局按规定程序申请办理享受荣誉金手续。按任职年限和职级分别给予每人每月60-100元的生活补助。同时, 对曾受省委、省政府及以上表彰或市 (地) 级党委、政府表彰的每人每月另加20或10元荣誉金。让村干部“退”有所“补”。

(六) 补助实行银行发放

对村干部报酬统一实行“实名制”管理、“银行代

本栏目由陕西省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支持开办

发”的发放形式。村干部工资纳入镇农村财务服务中心统一核算。村干部“基础工资+级别工资”由镇财政所根据县组织、民政、财政部门审定批复的名单和核定标准, 在所在地金融机构设立个人账户, 按月将资金直接存入补贴对象个人账户;绩效工资由县财政预算拨付到镇财政所, 经镇政府根据村干部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组织考核后兑现到补贴对象个人账户 (每半年考核兑现一次) 。

(七)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

平利县于2003年正式施行“村财村用乡代管”村级财务管理体制, 各镇成立了农村财务服务中心, 对所辖行政村财务全部实行集中核算。明确了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的开支范围, 取消了村级招待费用支出项目, 对村级组织办公经费实行限额控制, 明确村级订购报刊费用标准 (不得超过500元) 。并于2008年在城关镇进行了“组财民理镇代管”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启动, 成功将“村财村用乡代管”扩面延伸到组, 取得明显成效, 有效促进了农村基层组织的正常运转。同时, 在认真执行中省市有关各项村级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的基础上, 结合本县实际, 进一步修订完善了财务公开、债权债务管理、资产管理等各项制度, 使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进一步提升了农村财务管理水平。

(八) 提升自我保障能力

通过政策扶持、资金补助、项目支持等鼓励政策支持村级组织利用自身优势, 开辟增收渠道, 增加村级收入, 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弥补村级运转经费不足, 促进村级组织自我保障水平的提高。

二、村级组织运转保障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 村集体经济脆弱, 自补能力较差

由于平利县地处陕西省东南部的大巴山区, 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山区县, 村级几乎没有村办企业, 除财政转移支付补助资金外, 绝大部分村几乎没有其它收入, 村集体资金匮乏, 村级发展后劲不足, 部分村级组织陷入“集体经济无实力, 为民办事无能力, 群众缺乏向心力”的尴尬局面, 自我调节维持村级运转保障能力差。

(二) 转移支付标准低, 村级运转困难

农村税费改革以来, 中省不断提高村级组织转移支付力度, 补助标准由2004年的村均1万元提高到2.5万元 (2009年标准) 。尽管如此, 但与现行的国民经济增长水平和社会消费指数相比有很大差距。加之, 全县绝大多数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 村干部工资补助主要靠各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兑付, 维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更是艰难。

(三) 村级债务包袱重, 经济发展受阻

村级债务包袱较重, 增加了村“两委”负担, 工作阻力大, 不仅导致部分村级组织无法正常履行管理职能, 制约了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各项公益事业的建设, 而且还危及到农村的社会稳定, 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加之, 由于受自然条件、资金、技术人才等原因的制约, 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几乎是一块空白, 上级转移支付资金维持运转都很艰难, 更无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和财源项目建设, 无力发展集体经济。

三、对策建议

(一)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

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资金、技术支持, 创优发展环境。村级组织要进一步拓宽理财思路, 树立发展理念, 结合村情实际, 发挥自身优势, 挖掘资源潜力, 通过招商引资, 盘活闲置资产和可利用资源, 兴办集体企业, 拓宽集体经济收入来源。鼓励专职村干部采取集资、入股等形式领办创业,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规定村集体纯收入的25%—40%的用于发放村组干部的绩效工资及村级组织正常运转支出。

(二) 加大村级组织转移支付力度

研究探索建立健全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正常增长机制和村级干部工资待遇保障管理体系, 按照现行的国民经济增长水平、社会消费综合指数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比例等因素测算确定村级组织运转补助标准, 加大转移支付补助力度, 不断提升村级组织运转保障水平, 进一步完善村级组织转移支付增长措施, 建立健全村级组织运转保障机制。

(三) 建立干部报酬专项管理办法

要明确村级干部工资待遇落实情况的主管部门, 定期督导, 及时协调, 确保村级工资待遇落实到位, 对村干部报酬转移支付资金实行专户管理, 封闭运行。并将村级干部的工资待遇落实情况纳入各级乡镇政府政务公开范围, 定期在政府网站予以公开。

(四) 建立干部报酬考核监督机制

将村级干部工资待遇落实情况纳入党建目标责任书和双文明考核内容, 要求各乡镇将村干部待遇落实情况予以公开, 接受干部群众查询和监督。同时, 建立由县委组织部牵头, 县财政、人事、审计、农经部门各负其责的协调监督机制, 必要时县委将安排审计部门对村组干部工资发放情况进行专项审计。

(五) 完善村级运转经费管理措施

村级产业发展保障措施 篇8

当前俄罗斯国家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

俄罗斯军事科学院院长撰文阐述了新安全形势下国家所受到的主要威胁,与近两年总统普京在多次会议上发表的观点基本一致,可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北约东扩不断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俄罗斯将独联体国家视作稳定周边、抗衡北约的前沿阵地和战略缓冲地带,阻止北约东扩的关键是扼制独联体国家的离俄倾向。乌克兰南扼黑海,西南与波兰、捷克、匈牙利等北约国家接壤,是俄罗斯与北约间最具军事战略意义的国家。2013年底,西方势力再次挑起乌克兰“橙色革命”,拉拢“亲西方”势力加速乌克兰“离俄入欧”。俄罗斯一旦失去这一最后的战略屏障,向欧洲发展的战略咽喉将完全被封锁,而且北约的军事力量将被直接推进至俄罗斯边境,对俄罗斯构成直接的现实威胁。因此,俄罗斯在“乌克兰事件”中态度强硬、举措鲜明,竭力阻止周边安全局势的持续恶化。同时,俄罗斯已将此类“颜色革命”视为对其实施颠覆瓦解的常用方式,高度重视、全力应对。

美国战略威慑力量威胁俄罗斯国土安全。俄罗斯军事科学院院长表示,世界上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大多对准俄罗斯,核威胁是俄罗斯当前主要威胁之一。尤其是美国,至今未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其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机动性最强、毁伤威力最大的核武库。同时,美国还以摧毁俄罗斯核反击能力为目的,发展全球快速打击、太空作战、赛博作战等新兴战略威慑力量,并不顾俄方反对,有条不紊在欧洲和亚太部署反导系统。核武器是当前俄罗斯最为倚重的威慑和遏制力量,如果核反击能力被抵消的话,俄罗斯核打击的有效性降低,与美国保持战略稳定的基础将受到破坏。

西方军事技术迅猛发展削弱俄罗斯军事强国地位。西方军事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武器装备的发展和作战方式的演变。美欧等国在信息武器、无人系统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始终保持领先的技术优势。2012年,美国启动网络战武器研发“X-计划”,开始开发全球感知、全球供给、全球反制的网络战武器,其网络战触角已延伸到全球网络空间;2014年,美国海军X-47B无人机完成首次阻拦着舰,无人水面艇和潜航器也正在展开测试。

苏联解体致俄罗斯国防科研整体水平的下降影响至今,有些专家甚至认为,目前俄罗斯国防技术水平落后美国至少10~15年。整体创新能力不足,难以支撐新兴武器装备的研发,当前有限发展的无人机、机器人等新兴项目尚处于概念研究和技术演示验证阶段。俄罗斯军事技术水平的落后会拉大与西方国家军事实力的差距,恐削弱其传统军事强国地位。

新安全环境下的武器装备发展重点

普京认为,军事力量是国家生存的惟一手段,是保证俄罗斯大国、强国地位的战略保障。2014年9月,普京在武器装备现代化会议上表示,将依据对国家安全威胁的最新评估,制定新版《国家武器装备发展计划》,明确2025年前武器装备建设重点和发展方向,全力打造可抗衡威胁的强大军事力量。

精简武器种类、提升装备现代化比例。俄罗斯现代化武器装备更新速度与预期尚有差距,因苏制老化产品占比高,延续苏联的装备种类多、型号杂等特点暂未消除。俄罗斯国防部副部长表示,出于减少维护和培训费用等因素的考虑,在新版武备计划中将减少武器装备的种类,加速且大量发展可靠性更高、性能更卓越的型号项目。

继续更新核武库,进一步提升核威慑力。俄罗斯一直将核武器视为维护国家利益、维持大国地位的重要筹码。乌克兰事件后,普京多次表示俄罗斯存有5000枚核弹头,以此示强震慑各方威胁。在装备现代化会议上,普京提出几项武备建设重点,其中首要就是建设能穿透任何防御系统的新型进攻性武器,以“保证核威慑力量”。

俄罗斯将使核力量的“三位一体”格局更为合理和均衡。陆基方面,主力导弹处于更新换代时期,以增加弹头数量突破美导弹防御系统而研发的“亚尔斯”导弹正在部署,计划2021年前取代98%的苏制老化导弹。同时,“马克耶夫”国家导弹中心预计2018~2020年完成性能更为卓越的“萨尔马特”导弹研制,莫斯科热工所重启便于隐蔽的SS-24型铁路机动导弹项目,全面提升战略导弹部队的突击能力、机动能力和威慑能力。空基方面,对现役图-160型和图-95型轰炸机进行升级改装的同时,正在研制具有高隐身、远航程、大载弹量等性能特征的新一代PAK-DA轰炸机,预计在2025年前完成试验交付使用。海基方面,第4代“北风”级战略核潜艇已建成3艘,在建3艘,将开工2艘,2020年前可实现部署8艘的目标,该舰可携带16枚射程达8000千米的“布拉瓦”弹道导弹。

完善空天防御系统,与核威慑联合构建“双重遏制”力量。2015年,俄罗斯将原空军和空天防御兵合并,组成新军种——空天军,此举意味着空天防御重要性的再次提升。2020年前,俄罗斯将争取实现新一代具备探测陆基、海基战略导弹和战术导弹能力的“统一航天系统”,以及11部“沃罗涅日”系列雷达的部署;用新型A-235替换现役A-135战略导弹拦截系统,积极构建分层拦截能力,全面提高战略导弹预警和拦截能力。加快空间监视系统发展步伐,推动地基系统和天基系统融合发展;改进和新研军用卫星,补充数量和补齐类型,保证向新一代顺利过渡;必要时重启反卫星计划,重新部署地基、空基和天基反卫星平台等。2015年9月,俄罗斯还提出“独联体国家空天防御方案”,拟联合独联体国家军力共同应对空天威胁。

nlc202309091155

发展远程常规打击力量,应对美国全球快速打击计划。在新版《军事学说》中,俄罗斯提出“非核遏制”概念,表示将在理性发展核力量的同时,着重构建具备强大非核遏制力的常规部队,逐步转向“核”与“非核”战略手段的同步运用。尤其面对美国迅猛发展的全球快速打击能力,俄罗斯正考虑通过研发装有常规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和高超音速巡航导弹来建立自己的“全球快速打击系统”。

目前俄罗斯拥有射程超过一万千米、精度在几十米的“白杨-M”和“亚尔斯”等洲际弹道导弹,以及“布拉瓦”和“深蓝”等海基型导弹,在此基础上研发常规型,有进一步提升精度和射程的空间,其总体性能基本接近快速远程打击武器的技术需求。

苏联时期已建立高超音速导弹研制基础,飞行试验中速度达到了马赫数5.2。当前俄印正在联合研制“布拉莫斯”导弹,计划实现速度马赫数5~7、射程超过500千米的性能指标。根据2013年俄罗斯制定的高超音速武器研制计划,未来利用海基和空基平台发射、能够携带常规弹头导弹的速度可达马赫数12~13、射程超过1000千米,精度达到10米以下。因此,俄罗斯有能力在较短时间内研制性能先进的高超音速巡航导弹,与常规弹头洲际导弹一起构成反制美国“全球快速打击”计划的主要力量。

推进常规武器装备更新换代,逐渐弥补与美差距。“非对称”是俄罗斯根据敌我形势做出的现实选择,长远来看,俄罗斯要重振大国地位,具备打赢大规模常规战争的能力,不可能一直依靠“非对称”的威慑作用,必须发展常规武器装备,从当下开始逐渐弥补与美国的差距。

调整与发展国防工业,保障武备计划顺利实施

2014年版《军事学说》将国防工业发展定位于战略高度。不但为军队现代化建设服务,还将其视为国家发展高科技的重要力量。尤其在当前面临严峻安全威胁下,更应促进其健康、稳步發展,为武备计划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美欧经济制裁背景下,竭力保证国防预算降幅最低。俄罗斯财政部长表示,因乌克兰事件引起的美欧对俄罗斯经济制裁及国际油价下跌等影响,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仅为0.4~0.5%,2015年经济总体下滑约3.7%,未来发展形势也不乐观。但在经济持续萧条背景下,俄罗斯政府力保国防预算降幅最低,避免国家武备计划受到较大影响。2016年俄罗斯国防预算预计下降5%,但总统普京强调,国防采办经费不会受到影响。

普京亲自领导军事工业委员会,提高国防工业管理层级。军事工业委员会是国防工业顶层管理机构,履行跨部门、跨领域的协调和统筹管理职能,具有装备科研、设计、试验、拨款等方面的决策权,负责理顺国防部、联邦政府部门和军工企业的关系,协调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专用技术研发、国防动员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问题。

2014年9月初,普京签署总统令,将原由联邦政府管理的军事工业委员会改为联邦总统直接领导,将国防工业协调与统筹管理层提至最高层,显著提高委员会在总统直属机构、政府部门和军工企业间协调和沟通的能力,及时有效解决各类问题,保障贯彻高层意志,快速推进武器装备研制和国防工业能力建设的步伐。

实施“进口替代”计划,加速国防工业自给自足。2014年克里米亚脱乌入俄后,美欧中断与俄罗斯多领域合作,严重阻碍国民经济发展。尤其乌克兰及北约同俄罗斯军事技术合作冻结,原本依赖进口的直升机动力装置、舰船燃气轮机、电子元器件等大量设备及零部件突然断货,已影响武器装备研制生产进度,使俄罗斯面临国防采办拖期和出口军品无法按时交付的风险。如正在建造的11356型护卫舰因缺少燃气轮机而停工、直升机因动力装置不足年产达不到出口需求等。

西方制裁后,完善并实施进口替代计划突成重任,普京特别关注国防工业进口替代问题,要求必须能够自主研制全谱系军品,彻底消除进口依赖,使装备研制免遭政治风波影响。目前已理清共有186类装备研制需乌克兰生产的上千种设备和零部件,要求2018年全部国产化;640类装备研制需北约和欧盟生产的上万种设备和零部件,要求2018年完成90%、2021年完成100%的国产化。

立法及精简机构,保障国防采购顺利执行。俄罗斯通过修订《联邦国家国防采购法》,健全了定价机制,平息了订货方与军工企业间的价格战。同时,普京下达总统令,取消国防订货局和联邦供货局,使国防采购由联邦供货局统一订货变为国防部、内务部、民防部等多个主体单独组织订货;联邦政府相关权利执行部门接管原国防订货局的监督职能,形成“谁使用谁采购”的新模式,使国防采购管理简化而透明。同时,结合普京领导下军事工业委员会协调和监管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武器装备采购的执行,保障国家武备计划顺利完成。

加强国防科技储备,为新一代装备研制打下坚实基础。增加项目数量,先期研究基金会瞄准新一代装备研制。该基金会运行4年有余,已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在新技术、突破性技术研制上已取得一定成果。2014年先期研究基金会获得国家拨款1亿美元。以军事需求为牵引,以促进第六代装备研制为目的,2015年底先期研究基金会承担的科研项目增至50余项,并在高校、军工企业和机构内建立专门实验室。

加强合作,将各机构研究项目同新一代装备紧密结合。俄罗斯正改变科研机构合作机制,加强国防部、高校、科学院、联邦科学管理局、军工科研机构和国家科学中心之间的有效合作,将承担国防基础性和探索性研究的科研机构,同承担重点装备研制的军工科研部门联系起来,充分发挥广大科研工作者的作用,实现“研有所用”。

举办“创新日”“开放式创新之窗”,促进创新成果产出。2014年起,国防部组织开展了“创新日”主题展,向军方、国防工业部门、俄科院等展示了300余家企业自主研制的装备和产品,以此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活力和企业间业务交流。2016年还计划创建“开放式创新之窗”,创新团队或个人可借此方式直接向国防部下设的科研活动与先期技术跟踪管理局提交创新研究方案,以此扩大国防部对突破性军事技术和创新研究的发现和征集。

责任编辑:彭振忠

上一篇:《猎场》第一集经典台词语录下一篇:感恩父母小学叙事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