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教案)

2024-07-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教案)(通用4篇)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教案) 篇1

(乙酸)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和实验,了解乙酸的结构、主要性质和用途,了解酯化反应。

2.通过实验,培养和训练观察能力,加强基本操作训练,培养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3.训练从现象到本质、从实践到理论的科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

乙酸的化学性质,酸性和酯化反应

难点:

酯化反应及过程

实验准备

冰醋酸、乙酸、石蕊试液、镁条、碳酸钠溶液、乙醇、浓硫酸,试管、酒精灯、火柴、铁架台、铁夹、配有单孔橡皮塞的玻璃弯管、砂纸、乙酸的分子模型。

教学过程:

【引言】 醇、醛、羧酸三者之间存在以下相互衍生关系。

现在我们学习羧酸的代表物乙酸。【板书】 乙酸

【讲述】 乙酸是重要的有机酸,生活中我们常接触它。食醋是3%~5%乙酸的水溶液,所以乙酸又叫醋酸。下面我们先研究它的物理性质。【板书】

一、乙酸的物理性质

我们还是从色、态、味、熔点、沸点、溶解性几个方面来研究它。

请同学们拿起盛有乙酸的试剂瓶,观察乙酸的色、态,打开瓶盖闻一下气味,然后说给大家听。生:乙酸是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师:我这里也有一瓶乙酸(冷冻过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是冰状晶体)。为什么跟你们台子上的乙酸状态不同?因为课前我把它放在冰箱里了。乙酸在温度低于它的熔点(16.6℃)时会变成冰状晶体,所以无水乙酸又叫冰醋酸。乙酸的沸点是117.9℃。当乙酸和高沸点物质混合在一起时,要想将乙酸分离出来,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生:蒸馏。

师:根据你生活中接触的乙酸,你能讲出它的溶解性吗?你的依据是什么? 生:乙酸易溶于水。食醋就是乙酸的水溶液。师:乙酸不仅易溶于水,也易溶于酒精。

上面讨论的是乙酸的物理性质,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乙酸的化学性质。【板书】

二、乙酸的化学性质

国内首创艾宾智源网络学习法,基于多媒体学习、掌握分析、记忆力测试,量身化解决学生的学习、练习和复习问题!更多学习资料请登陆智源教育网()!

【实验】 请同学们做下列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给乙酸的性质下个结论。【投影片】

【讨论】

师:请一位同学叙述上述三个实验中见到的现象,说明乙酸有什么性质。

生:把紫色石蕊试液滴入乙酸后,乙酸溶液变红。把镁条插入乙酸,产生无色无气味的气体(氢气)。把乙酸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无色气体(二氧化碳),这些都说明乙酸有酸性。师:这三个反应都是酸的通性的表现,所以乙酸有酸性的结论是正确的。【板书】 1.酸性

师:使乙酸跟氧化铜共热,会产生什么现象?说明理由。

生:黑色的氧化铜粉末溶解,生成蓝色的溶液。氧化铜是碱性氧化物,酸跟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这也是一种酸的通性。

师:乙酸跟碳酸相比,哪一种的酸性强?为什么?

生:乙酸强。因为乙酸能跟碳酸钠反应,制得碳酸(生成二氧化碳)。

[评注:引导学生由乙酸有酸的通性来判断它跟氧化铜的反应,这是演绎法。以后又判断乙酸的酸性强弱,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师:乙酸虽然比碳酸强,但仍是弱酸。

【实验】 在大试管里加入3mL乙醇、2mL冰醋酸,再缓缓加入2mL浓硫酸,边加边振荡。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按投影片上的装置(制乙酸乙酯的装置)组装好。注意组装顺序,导管口不能伸入饱和碳酸钠液面下。装有碳酸钠的试管里有什么变化?生成新物质的色、态、味怎样? 师:请一位同学讲述看到的现象。

生:在碳酸钠溶液的上面有无色油状液体生成,有香味。师:有香味的无色油状液体是反应中生成的乙酸乙酯。酸跟醇作用而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做酯化反应。【板书】 2.酯化反应

【讲述】 酯化反应是怎样发生的?有人曾用乙酸跟含氧的同位素

【投影】

国内首创艾宾智源网络学习法,基于多媒体学习、掌握分析、记忆力测试,量身化解决学生的学习、练习和复习问题!更多学习资料请登陆智源教育网()!

乙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羟基跟醇分子中羟基上的氢原子结合生成水,其余部分结合生成酯。

酸跟醇生成酯时,部分酯发生水解,生成酸和醇。所以,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要用可逆符号表示。当正逆方向的反应速率相等时,酯化反应跟水解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师:在酯化反应中,乙酸最终变成乙酸乙酯。这时乙酸的分子结构发生什么变化? 生:乙酸分子中的羟基被—OC2H5(烷氧基)替换了。

师:酯化反应在常温下反应极慢,一般15年才能达到平衡。怎样能使反应加快呢? 生:使用催化剂。师:还有其他办法吗? 生:加热。

师:我们做酯化反应的实验时加热、加入浓硫酸。浓硫酸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生:作催化剂。

师:除了作催化剂外,从酯化反应产物考虑,反应中还利用浓硫酸的什么性质? 生:脱水性。

师:所以,浓硫酸在这里既是催化剂又是脱水剂。

师:为什么用来吸收反应生成物的试管里要装饱和碳酸钠溶液?

生:可能因为加热时有一部分乙酸和乙醇被蒸发出来,用碳酸钠溶液吸收它们。因为碳酸钠可以跟乙酸反应,乙醇溶于水。

师:不用饱和碳酸钠溶液而改用水来吸收酯化反应的生成物,会有什么不同的结果?

生:乙酸被碳酸钠溶液吸收时发生反应,生成乙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溶液没有特殊的气味。用水吸收会生成乙酸溶液。乙酸溶液有刺激性气味。

师:我们在实验中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因为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如果改用水吸收产物,就很难闻到香味。所以,使用饱和碳酸钠,一是为了吸收乙酸,二是乙酸乙酯在无机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容易分层析出。

师:为什么出气导管口不能插入碳酸钠液面下? 生:防止倒吸。

【讲述】 从以上实验知道乙酸有两个重要化学性质,就是它有酸的通性和能发生酯化反应。【板书】

三、乙酸的用途

物质的用途都跟性质有关。乙酸有酸性,能生成多种金属乙酸盐,如乙酸锰、乙酸铝。乙酸铝在染色工业中被广泛地用作媒染剂,也可作合成染料的原料。乙酸跟多种低级脂肪醇形成的酯都是喷漆溶剂的主要成分。乙酸跟不饱和醇形成的酯可聚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纤维。有些酯是香料,如乙酸异戊酯是香蕉精。乙酸经氯化后,得到的一氯乙酸和三氯乙酸是医药和农药的原料。乙酸还能制得乙酸酐,它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乙酸的用途极广。

【总结】 本节课通过观察实物和实验,认识乙酸重要的物理、化学性质,还了解酯化反应。【作业】思考:为什么酒存放时间越久越香?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教案) 篇2

关键词:有机物,乙酸,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 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二课时《乙酸》。本节课是继上节课介绍的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乙醇之后, 介绍日常生活中另一种典型的有机物代表———乙酸。这节内容主要介绍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 并认识乙酸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体会乙酸和我们的生活生产实际的密切关系。乙酸是羧酸的代表物。在此之前, 学生已学习了乙醇, 初步掌握了以官能团为特征学习物质性质的方法, 因此掌握好乙酸的结构和性质, 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构建“官能团决定同一类有机物化学性质”的思维, 进一步建立“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掌握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 为学习选修5中的羧酸类有机物打下基础。本节内容是以初中所学乙酸的用途为知识增长点, 而从知识内涵和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上看, 乙酸既是烃类以及乙醇知识的巩固、延续和发展, 又是学好酯 (油脂) 类化合物的基础, 故本节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之一, 也是高中有机化学学习的重点。

二、学情分析

从知识结构上看, 学生已经学完烃的基础知识和乙醇等内容, 对“官能团决定同一类有机物化学性质”以及“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 性质决定用途”有了一定的认识, 并且能掌握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 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 有较强的求知欲, 渴望自己独立完成实验。

从学习能力上看, 通过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学习与训练,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但是, 独立分析问题、逻辑推理和概括的能力还较薄弱。。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对乙酸酸性的探究实验, 了解乙酸的分子结构及其官能团的特点, 掌握其主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

(2) 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 了解酯化反应实验的装置特点, 并能够独立完成该实验, 初步掌握酯化反应的原理和实质。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实验设计、动手实验, 培养观察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2) 通过对酯化反应过程的分析、推理, 培养从现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的自然科学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运用实验、模型、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情境, 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2) 通过对乙酸酸性、酯化反应原理的探究, 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体会化学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

2.教学难点:乙酸酯化反应的实质。

五、实验用品

器材:试管、铁架台、橡胶导管、橡皮塞、酒精灯、量筒;

试剂:乙酸、CaCO3、碳酸、乙醇、浓硫酸、饱和碳酸钠溶液、碎瓷片。

六、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教学设计思路主要按“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解决问题→具体应用”这五大环节来进行。

1.引入典故, 接着从生活中食醋的应用入手, 以生活中乙酸的应用为主线, 从中提取知识, 进一步剖析探究。

2.以问题探究为主导, 充分发挥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主动性, 调动学生的思考维度。

3.以实验探究为载体,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设计实验、验证知识、自我得出结论的能力。

4.通过自我归纳总结, 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5.进一步指导学生联系生活, 亲身感受化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让化学走向社会。

七、教学程序

1.引入

[投影]传说在古代的中国, 有个叫杜康的人发明了酒。他儿子黑塔也跟杜康学会了酿酒技术。后来, 黑塔率族移居现江苏省镇江。在那里, 他们酿酒后觉得酒糟扔掉可惜, 就存放在缸里。到了二十一日的酉时, 打开缸, 一股香气扑鼻而来。在浓郁香味的诱惑下, 黑塔尝了一口, 酸甜兼备, 味道很美, 便贮藏着作为“调味浆”。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学生活动]听到这个有趣的典故而且故事的主体是我们生活中熟悉的东西, 学生充满了极大的兴趣, 纷纷回答是醋。

[教师活动]对, 它就是醋———“酉”加“二十一日”刚好是组成“醋”字。大家在生活中都接触过食醋, 而在初中的时候, 我们对醋这种物质也有过简单学习。

[设计意图]从典故入手,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兴趣。同时, 将生活与化学联系起来, 体现从“生活走进化学”的新课程理念, 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过渡引入]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饮用的食醋, 其主要成分是乙酸, 因此乙酸又叫醋酸, 今天我们主要来学习乙酸。

2.乙酸的物理性质

[教师活动]准备好一瓶纯乙酸, 让学生观察乙酸的外观, 走到学生身边, 让每一个学生都闻一闻乙酸的气味。在观察乙酸的外观和闻乙酸的气味后, 让学生回答乙酸的物理性质, 接着用PPT完整展示乙酸的物理性质。

[学生活动]注意力集中, 信心满满, 对乙酸的物理性质能自己概括一些。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实物, 学会总结乙酸的物理性质, 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3.乙酸的结构

[引导]让学生观察乙酸的球棍模型, 让学生根据原子写出乙酸的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 叫一名学生到黑板上书写。

[PPT展示]乙酸球棍模型、比例模型、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

[提问]“结构决定性质, 性质体现结构”, 那么乙酸的化学性质又是怎样的呢?它能发生哪些反应呢?大家先小组讨论, 之后推选代表进行回答。

[学生活动]认真完成乙酸的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书写。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肯定。再提问:乙酸的酸性强弱如何呢?

[设计意图]根据球棍模型写出结构式, 可以让学生回顾相关知识点。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元素观。学生小组讨论乙酸的化学性质, 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

4.乙酸的酸性

[探究实验] (1) 向试管中加入3mL稀醋酸溶液, 滴加石蕊试液, 观察现象。 (2) 对比实验: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CaCO3, 接着分别向这两支试管加入等量的浓度相同的醋酸溶液和碳酸溶液, 比较产生气泡的速率。

[提问]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活动]全神贯注地观察, 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 并且讨论对比实验现象说明的问题。

[提问]我们知道乙酸是一种酸, 具有酸性, 但上面的实验能否说明它是一种弱酸或是强酸呢?如果不能, 那要如何来证明乙酸酸性的强弱呢?请大家设计实验。

[学生活动]讨论、思考, 并且提出实验方案:测定浓度为0.11mol/L的醋酸溶液的pH值, 若pH=1, 则说明醋酸是一种强酸, 否则, 是一种弱酸。

[提问]作为一种酸, 乙酸具有酸的通性, 它包括哪些性质?

[生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与活泼金属反应;与金属氧化物反应;与碱反应;与某些盐反应。

[投影]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观察实验, 归纳总结实验现象, 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让学生学会设计实验, 提高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回顾酸的通性, 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

5.酯化反应

[教师活动]通过刚才的典故, 我们已经知道醋是酒的升级版了, 俗话说“酒是陈的香”, 在这里, “陈”是什么意思?你们知道这其中的道理吗?

[学生活动]充满好奇心, 极其想知道这其中的道理。

[探究实验]在一支大试管中加入几片碎瓷片, 再加入3mL乙醇, 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2mL浓硫酸和2mL乙酸, 按教材图示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小心均匀地加热试管3~5min, 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实验完成后在不振荡小试管的情况下, 沿器壁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 观察现象;再振荡试管、静置, 观察现象。

[教师活动]巡视并指导学生实验, 共同探讨实验的成与败, 向学生强调实验装置的组装顺序, 气密性的检查, 导管口的位置, 实验安全等问题, 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活动]阅读分析实验操作要点, 进行加热操作。观察装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试管里有什么变化, 生成物的色、态、味各是怎样的, 记录实验现象。

[现象]有无色、香味、密度比水轻、不溶于水的油性液体生成。

[引入]这种有香味的油状液体就是乙酸乙酯, 该反应是可逆反应:, 像这种酸和醇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做酯化反应。根据本实验, 请同学们讨论下列问题:

①该实验混合酸的加入顺序应该是怎样的?

②浓硫酸起什么作用?

③为什么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导管口为何不能插入碳酸钠溶液中?

④酯化反应中生成物水分子里的氧原子由醇提供还是由羧酸提供?

⑤酯化反应还属于哪一类有机反应类型?

[学生活动]以上问题对于学生来说较陌生, 所以在教师的引导下, 让学生交流、讨论、总结。

①合酸加入顺序:乙醇、浓硫酸、冰醋。

②浓硫酸起催化剂和吸水剂的作用。作催化剂, 可提高反应速率;作吸水剂, 可提高乙醇、乙酸的转化率。

③乙酸乙酯在无机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少, 容易分层析出;除去挥发出的乙酸, 生成无气味的乙酸钠, 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气味;溶解挥发出的乙醇。防止倒吸。

④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确定产物H2O中氧原子的来源。根据, 证明酯化反应中生成物水分子里的氧原子由羧酸提供。

⑤酯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

[提问]“酒是陈的香”, 存放时间越长的酒, 香味越浓, 现在大家知道其中的道理了吗?

[联系生活]其实, 在生活中, 酯因为有香味, 所以可以用来做香料。厨师烧鱼时常加入醋并加点酒, 这样, 鱼的味道就会变得无腥、香醇, 特别鲜美。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实验,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动手能力;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并学会从现象分析本质, 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材分析和学生学情分析的基础上, 充分运用“从生活走进化学, 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思想进行教学设计,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这节课的特点是: (1) 以有趣的典故引入,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3) 为了突出酯化反应的过程分析和加深学生对酯化反应本质的理解, 给学生介绍同位素原子示踪法并运用多媒体配合讲解。通过对酯化反应过程的分析、推理、研究, 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从实践到理论的自然科学思维方法。 (4) 增强学生对实验过程及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的分析推断能力, 达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教学效果。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教案) 篇3

【关键词】化学实验 教学 方法 体会

【分类号】G633.8

一、案例背景

有机化合物知识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学化学教师研究的重点,我们在遵循结构—性质—用途的这一模式下,同时结合新课改的教学模式,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呢?新的课程观念的倡导: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实“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宗旨,最终促使学生的自我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有机化合物》中的第二课时。乙酸在生活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有机物,既是一种重要的调味品,又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体现了乙酸的重要社会价值。从教材整体上看,乙酸既是很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又是羧酸类物质的代表物;从知识结构上看,乙酸既是对醇类知识的巩固、延续和发展,又是为“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学习模式做巩固,更是为选修阶段《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中对乙酸和酯类化合物等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故本节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从认知角度上看,初中阶段,学生只知道乙酸是一种酸,到了高中必修阶段了解乙酸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而选修阶段需要掌握乙酸是一种烃的含氧衍生物,学生对乙酸分类的认知呈上升变化。

从知识结构上看,学生已经学习了烃的基础知识和乙醇等内容,对有机化合物的学习特别是有机分子中的官能团和有机物的化学性质之间的相互联系有了一定的认识,掌握了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

从情感上看,学生渴望自己独立完成实验,有较强的求知欲,师生间彼此了解,有很好的沟通交流基础。

四、教学设计思路

在新课改指导思想大背景下,通过学生分组探究实验,学生动手演示实验,教学视频等努力将学生推到"舞台"前,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主线,思维为中心,创设问题情景,层层深入,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参与和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生活中最常见醋引入本节课,以探究形式展开:

用化学用语描述乙酸的物理性质,

根据球棍模型认识乙酸的分子组成和结构,

分组实验探究乙酸的酸性,

分组讨论并拼接乙酸乙酯的球棍模型及反应机理,

体现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的科学探究过程,再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及成就感。

五、重难点突破

一個具有艺术色彩的导课,就像兴奋剂一样,给学生学习注入新的活力,使学生信心十足地攀登一座又一座知识的高峰。在乙酸内容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观看《舌尖上的中国》对镇江香醋的介绍,为本节课的乙酸教学创设情境,引导教学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活经验了解醋酸物理性质和冰醋酸实物观察,纠正学生对乙酸认知的偏差。关于乙酸酸性的教学,提出问题 “大家一起来帮忙” :水壶上的水垢如何除去?通过乙酸酸性知识的应用,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现象的联系。通过乙酸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理解乙酸的的酸性是乙酸分子中O—H键的断裂,将全班同学分成9小组,布置实验任务:“请你设计简单可行的实验方案,证明乙酸具有酸性”。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学生共设计出十几种方案。其中有4个小组的同学想到:乙酸与氢氧化铜的反应,通过蓝色沉淀的消失判断乙酸与氢氧化铜发生了酸碱中和反应,现象较为明显。更有甚者,快速站起,把整个实验操作的设计思想表述一通,赢得了全班同学的掌声。学生自己思考设计实验,需要阅读和查找一些相关资料,甚至还要自己去找一些代用药品并组装实验仪器,完成实验的设计及操作。正是这些过程,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学生的视野也拓宽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被激发,学生积极自主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而对于乙酸的酯化反应,需要用到浓硫酸,酯化反应的实验操作我做的是演示实验,实验结束让学生观察在饱和碳酸钠溶液液面上层液体,令学生看厚度并嗅之,振荡之后再观察厚度并嗅之,体验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承接新制备液体的良苦用心。同时要提醒学生注意,酯化反应生成物的水是由醇提供的氢和羧酸提供的羟基形成的,并解释理解化学反应历程不是根据化学反应式推断的,以同位素作为示踪原子进行实验就是研究反应历程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实验验证方式解决乙酸与乙醇反应的教学难点。

综上所述,在今后的化学教学中,我们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丰富实验教学功能,深入挖掘教材实验的内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促使学生的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1]新课标教学参考书《化学实验》2006年3月,第1版

[2]闫承利主编,《教学最优化通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年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教案) 篇4

甘肃省岷县第二中学

陈新平

一、教材分析

在初中化学中,只简单地介绍了乙醇和乙酸的用途,没有从组成和结构角度认识其性质、存在和用途。乙醇和乙酸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烃的衍生物,从这两种衍生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可以让学生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教学设计中,在学生初中知识的基础上,突出从烃到烃的衍生物的结构变化,强调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建立烃基与官能团位置关系等立体结构模型,帮助学生打好进一步学习的方法论基础,同时鼓励学生用学习到的知识解释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二、设计思路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建构起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课堂和课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本节课的教学采取从古人、古诗及日常生活入手感受酒精,利用小组设计实验、讨论交流等形式探讨乙醇的结构、性质;同时通过观察、归纳和总结乙醇的物理性质→完成探究实验:乙醇与金属钠、乙醇与氧气的反应→总结实验现象→进一步解析乙醇结构→认识乙醇性质、书写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讨论或网上查阅乙醇的用途→ 调查酗酒造成的社会危害,强化责任意识。这样既强调学生在课堂内外的参与程度,又特别注意学生的生活背景、兴趣和认知水平。从结构到性质,从性质到用途,然后启发引导、实验探究、讨论总结。从而,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乙醇。

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采取了启发、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

三、重点、难点

本节教学重点:官能团的概念、乙醇的组成、乙醇的取代反应与氧化反应。本节教学难点:使学生建立乙醇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并能从结构角度初步认识乙醇的氧化反应这个重要有机反应的机理。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乙醇分子结构模型、试管、酒精灯、小烧杯、尖嘴管、铜丝、火柴、酒精检测仪、钠、澄清石灰水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通过回顾从古至今文人墨客笔下描写酒的诗句,把同学们引入酒的世界: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酒香不怕巷子深。师:古往今来无数咏叹酒的诗篇都证明酒是一种奇特而富有魅力的饮料。那么你知道酒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多媒体:酒是多种化学成份的混合物,酒精是其主要成份,酒精的学名是乙醇,啤酒中乙醇含量为3-5%,葡萄酒含酒精6%~20%,黄酒含酒精8%~15%,一些烈性白酒中含乙醇50-70%(以上均为体积分数)。

学生互动:学生分组设计实验,通过观察、闻气味、涂抹在手上、溶解在水中等一系列活动之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乙醇的物理性质。

学生小结并板书:

一、乙醇的物理性质如下: 1)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 2)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3)易挥发,沸点78℃ 4)密度比水小

5)能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 师:乙醇的分子组成和结构是什么样的呢?请根据初中学过的知识写出它的分子式。板书:

二、乙醇的分子结构 生:乙醇分子式:C2H6O 师:展示乙醇的球棍模型,请学生根据乙醇的模型推测乙醇的结构,并写出乙醇结构式和电子式。生:结构简式:CH3CH2OH或C2H5OH 启发思考:分析对比乙醇与乙烷在分子结构上的异同点?

学生回答教师讲述:乙醇与我们学过的烃这类物质的不同点是: ①元素组成上多了氧元素,我们称之为烃的衍生物。

②结构上与烃的差别就是烃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换成了-OH原子团。有机物分子中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基团,-OH原子团就叫做羟基。(对比羟基和氢氧根的差异)小结并板书: 烃的衍生物:从结构上看,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而衍生出的一系列化合物。官能团:决定有机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如溴乙烷的溴原子、烯烃的碳碳双键等。设疑:乙醇分子中羟基官能团的出现会使它具有那些特殊的化学性质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乙醇的化学性质。

板书:

三、乙醇的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3—2:将一小粒金属钠投入无水乙醇中,用小试管收集并验纯气体;然后点燃,并把一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片刻后在烧杯壁上出现液滴,迅速倒转烧杯,并加入石灰水,观察现象,与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对比。

现象:有无色气体放出,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壁有水滴,加石灰水不变浑浊。板书:

1、乙醇与金属钠(活泼金属)反应

动画模拟:金属钠与乙醇反应时断键情况(乙醇中羟基中的O-H键断裂)师:你能否完成本实验涉及的化学方程式呢?通过观察刚才的演示实验现象,与钠和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对比,你能够得到什么结论?(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再派代表来发言)

生:2CH3CH2OH + 2Na →2CH3CH2ONa + H2↑

生:此反应类似于钠与水的反应,故乙醇又可以看作是水分子里的氢原子被乙基取代的产物,根据实验现象可以比较出乙醇与钠反应不如水与钠反应激烈,这说明乙醇羟基中的氢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

板书:

2、乙醇的氧化反应

多媒体:展示常用的燃料图片,乙醇也可做燃料 板书(1)燃烧CH3CH2OH+ 3O2 → 2CO2 +3H2O(2)催化氧化

师:乙醇和氧气的反应在不同条件下会生成不同的产物,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实验探究3—3:向一支试管中加入3-5mL 无水乙醇,将一根铜丝螺旋状一端在酒精灯上灼烧至红热,迅速插入乙醇中,反复多次。仔细观察现象,小心闻试管中液体产生的气味。

现象:铜丝表面由黑色变红色,试管中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生成。板书:2CH3CH2OH+ O

2→ 2CH3CHO +2H2O 动画模拟:乙醇催化氧化的断键方式

设疑:乙醇还能被什么氧化剂氧化?请学生阅读教材 P74—75,自己找到答案。师:乙醇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反应,直接生成乙酸。设疑:用乙醇的化学性质,请大家来说说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用途? 生:酒精可以做燃料,75%的酒精可以杀菌消毒…… 师:大家总结得很好,可是你们知道利用乙醇的氧化反应的性质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什么用途么? 图片展示:司机酒后驾车引起的车祸事件图片,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并简单介绍酒精检测仪的原理。

师:本节课我们认识了乙醇的常见性质,也对酒这种神奇的饮料有了全新的认识。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只有我们合理的去利用它,它才会给人类造福。

【随堂反馈】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醇分子是由乙基和氢氧根组成 B、乙醇是比水轻的液体,与水混合时浮于水面上 C、含乙醇99.5%以上的酒精叫做无水乙醇 D、乙醇可作为提取碘水中碘的萃取剂

2、填空:把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看到铜丝表面生成黑色的(),再迅速把铜丝插入盛有乙醇的试管中,看到铜丝表面()反复多次试管内有()气味的()生成,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中乙醇被()(填“氧化”或’还原”)、将等质量的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分别插入下列溶液中,放置片刻铜片最终质量增加的是()A、硝酸 B、无水乙醇 C、石灰水 D、盐酸

4、与钠反应时在何处断键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发生催化氧化反应时在何处断键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④ 课堂小结

一、乙醇的物理性质

二、乙醇的分子结构(分子式、结构式、电子式、结构简式)

三、乙醇的化学性质

1、乙醇与金属钠(活泼金属)反应

2、乙醇的氧化反应(燃烧、催化氧化)

师:本节课通过对我们熟悉的乙醇的结构和性质的探究,不仅要求我们要掌握这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求我们善于用化学的视角看待周围生活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并能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主动探究的科学方法了解社会、认识自然、发现奥秘。

课后作业

1、认真阅读课本,理解所学内容;

2、课本习题一、三;

上一篇:明溪口镇2008年度党建工作总结下一篇:“生本 幸福”高效课堂模式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