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家校合作的度

2022-11-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如何把握家校合作的度

家校深度合作的难点如何破解

记者:家校合作是当下大家都比较关心的一个话题,在各位看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家校合作对学校发展以及学生成长有怎样的影响?

罗民昌:人的一生所受教育主要包括生存的技能、生活的知识和生命的意义等三个方面,是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影响的综合结果。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所受家庭教育程度会直接影响孩子和家庭长久的生活质量。任何一所学校,都是孩子接受某一阶段教育极其重要的场所,与家庭教育一样,学校教育的成效不仅影响学校的声誉,更影响着孩子的一生。所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首先应该是一种合作的伙伴关系,是实现教育效果更大化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所不可或缺的“同事”。

安维武:对学校发展而言,家庭教育是根基,无论学校教育多么重要和不可缺少,也决不能代替家庭教育的影响和作用。良好的家校合作,能使家校之间信息交流渠道更畅通,教育的目标、要求更一致,同时,能够优化学校教育环境,协助学校改善社会环境。

对学生成长而言,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能让学生充分享受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关怀,让其所接受的教育更加完整。此外,家校配合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郑一平:学校与家庭是學生在青少年时代生活、学习时间最长的场所,也是教育孩子的两个重要阵地。有效的家校合作可以监督学校完善办学制度,不断改进学校的办学目标,有利于学校管理民主化、科学化,也有利于学校管理、规划与决策更加切合学生实际,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家校合作还可以促进教育方法的科学化,形成教育的强大合力,避免社会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影响学生健康成长。

徐孝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相互配合的关系。家校合作有助于学校、家庭对孩子的教育达成一致,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有助于规范办学,有助于争取到社会力量的支持。

王桂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合作关系。幼儿的成长不仅仅是幼儿园的责任,一天24小时中,幼儿在幼儿园的时间只有三分之一,还有16个小时在家庭中,所以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必须保持一致,否则幼儿园教育再科学都等于零。

记者: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家校合作的开展?

罗民昌:影响家校合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是教育观念,二是沟通手段与渠道,三是舆论环境,另外还有硬件条件和制度建设等。

安维武:社会方面,我国家校合作研究起步晚,国家还没有相关的政策保障,现在还没有文件或法规来规定家长必须参与学校教育,也没有政策引导家长如何参与学校教育。特别是民族地区,受经济和文化制约,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能力低、机会少,再加上应试教育让家长只关注孩子文化课成绩,忽略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学校方面,校长的办学理念决定了一个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发展。现行的评价体制,迫使学校把目光紧紧盯在中考、高考升学率上,必然导致他们忽视学校和家庭合作的重要作用,导致很多学校不大愿意让家长过多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这直接会影响家校合作的程度。

家长方面,由于民族地区文化教育相对落后,农牧民文化素质整体不高,部分家长缺乏家校合作的意识,普遍没有认识到参与学校教育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更有甚者,有些家长片面认为教育孩子的责任在学校,把家长参与子女教育看成是学校在推卸责任。特别是西北民族地区地处草原、山区,地广人稀,交通、通讯不便,相当一部分学生远离父母,在学校寄宿,教师无法与家长及时进行沟通,这也是影响家校合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郑一平:当前影响家校合作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类型的学校影响的方式可能不尽相同,就我所在的学校而言,主要因素有三个:一是学校部分管理者与教师对家校合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到位。我校80%的学生来自农村和山区少数民族家庭,家长文化层次相对比较低,对子女的教育不重视,部分教师对家校合作信心不足,抱无所谓态度,不愿意想方设法解决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影响了家校合作开展。二是农村、山区家长对子女教育问题重视不够,在教育孩子上不愿花时间精力。三是部分家长把教育的责任完全推给学校,不知道参与家校合作既是家长责任,也是家长义务。

徐孝明:我认为影响家校合作的主要因素是项目,也就是合作的平台,学校要让家长有事做,并且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以我校“家长大讲堂”为例,定期让家长到学校家长大讲堂陈列室讲课,学校提前一周通知家长做准备,这样家长就能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家长有兴趣,学生听得懂,这样才能发挥家校合作的作用。

王桂莲:随着农村和小城镇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被隔代养育或者由其他监护人照顾。在湖南省湘西州贫困地区,很多监护人属于文盲,他们往往认为,孩子只要进了幼儿园,就得学识字学算数,这与国家要求的“杜绝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完全不符,而以“游戏活动为基本形式”的教学方式,家长不能接受,导致家校合作出现困难。

记者:在实际工作中,学校经常会遇到学生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特别是留守儿童比较多的地方,这种现象更加明显。在各位看来,破解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学校能否有所作为?有没有经验可供分享?

罗民昌:学校在如何破解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上应该是大有作为的。最常见的就是举办家长学校、建立家长委员会、建立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沟通渠道等,以达到发掘家庭教育的宝贵资源、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目的。比如,我校除了聘请教育专家在家长学校做主讲外,还物色在家庭教育方面有特点的家长做专题讲座,传授家庭教育经验。

安维武:我校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寄宿在学校,而且有很多孩子的家离学校有两三百公里,平时双休日回不了家,孩子成长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往往与家庭教育缺失有关。针对这一问题,学校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每月结合国家法定节假日为学生调休4天,确保住校生能每月回一次家,让孩子感受亲情的同时,也让家长能有机会适时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二是学校通过与移动、电信等通讯公司合作,为学生、家长办理亲情号码,为他们提供更便捷的家校联系方式。三是学校在学生公寓设立了亲情宿舍,为远道而来的家长提供和子女一同住宿的方便,适时督促住校生家长来学校看看孩子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孩子感受到亲情。

郑一平:破解家庭教育缺失问题,学校可以从两个方面突破:一是强化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帮助家长找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契合点,千方百计调动家庭参与管理教育学生的积极性,形成家校教育的统一。二是改变家长教育子女的不当方法,克服急功近利、简单粗暴、只关注成绩忽视思想品格教育的观念。

王桂莲:破解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我园一是举办了全员家长培训班,通过学习理论、观看视频、答疑解惑、赠送家长培训书籍和资料等方式,让家长初步了解开展科学保教的真正意义。二是根据幼儿园年度工作计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亲子活动,与家长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三是建立园所QQ群,让家长入群,家长通过群相册就能直观地看见自己孩子的在园情况,更加理解了教师工作。四是组织家长开展“我的育儿故事”“夸夸幼儿园教师”征文比赛,家长育儿点点滴滴经验的分享和对幼儿教师的评价成为了我园开展家园共育最宝贵的财富。

记者:贵校还有哪些措施提升了家校合作的质量?

罗民昌:我校还特别举办各种有特色的活动,提升家校教育的质量。比如学校把每年的军训活动、春秋游活动、“三月三”活动、毕业典礼、家长开放日、艺术节、校运会等大型活动作为家校互动的常规工作,邀请家长亲自参与活动,亲子效果非常显著,让学生感受到了家校同一的教育氛围。我们还开展了创“爱心家庭、書香家庭”和每学年“优秀家长”评选等活动。这些措施大大提升了家校合作的质量。

安维武:一是建立了班级、年级、学校三级家长委员会。通过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参与班级、年级、学校管理,参与学校规划与决策。二是成立家长学校,结合家长会定期举办家长培训班。三是创新家访制度。学校出台了班主任电话家访制度,寄宿生节假日回家家长报平安制度,促进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合作。四是切实用好校讯通平台,方便家长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五是设立家长志愿服务岗、教师志愿服务岗和家长开放日活动,使家校之间相互信任、相互促进。

郑一平:一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尤其是班主任素质。教师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家庭、各种各样的家长,与这些不同个性、不同身份的家长合作,需要教师不仅有很强的业务素质能力,还需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科学的教育理念,需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是促进家校合作的重要保障。

二是创设形式各样的家校合作载体。通过成立家校合作委员会,把学校重点工作传递出去,赢得家长的理解与配合。同时也倾听家长的意见与建议,监督学校开展工作。通过家长会,把家校合作具体化,及时让家长了解学校发展动态,反馈子女在校情况,同时学校也了解了学生在家情况,能够及时回应家长诉求。通过举办特色活动,搭建活动平台,挖掘家长资源。我校是福建省唯一一所以畲族学生为主体的少数民族一级达标学校,我们通过发挥家长作用来提升办学特色,让家长担任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导师,让畲族传统体育、畲歌等在学校得到传承。

徐孝明:我校每学期开学会对起始年级家长开展一期大型家长培训,为期一周,至少10课时,由专门的家长学校的骨干教师给家长上课,并结合家长实际固定培训内容。

针对留守儿童,我们对在家代理监护人和留守儿童家长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培训。同时,学校利用留守儿童之家,建立了“代管家长”队伍,推行“代管家长”制度。每周“代管家长”组织留守儿童打亲情电话,增进了学生与家长的感情。同时,代理监护教师每周至少和家长沟通一次,向家长传授科学的育人方法,让家长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和义务。此外,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家长春节几乎都会回家过年,学校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在正月初六左右开展春节返乡留守儿童家长培训,提高家长的认识,传授家教方法。学校还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开设了家长大讲堂。

记者:目前,家校合作还有哪些课题需要破解?各位有怎样的思考和建议?

罗民昌:目前,家校合作还有很多课题需要突破。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落后的观念给家校合作带来的不良影响。部分家长和教师还没有认识到,彼此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权威,都需要彼此补位捧场,相互呵护。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如果不首先从心理上得到彼此的理解,然后从行动上得到彼此的关怀帮助,那么,家校合作就是空想。

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有许多:一是学校更多地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更多地了解老师的实际工作,体会老师工作的不易,了解老师对孩子的关爱,从而在家多说老师的好,让孩子感恩老师,在学校自觉接受老师的教育。二是教师在学校更多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感恩主题教育,让感恩父母、接受父母的教育成为孩子的自觉行动。家校之间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支持,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安维武:一是在交流形式上,如何破解家校交流从单一走向多元的难题。学校要让家长真正拥有“话语权”,避免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单向交流,让家长主动参与到学校的教育中来。这方面学校要营造轻松交流的环境,为家长发表意见、展现教育智慧提供机会和平台。另外,学校还要引导教师转变家访的态度,站在家长立场思考问题,变家访告状、问责、批评为温馨交流。

二是在参与机制上,如何破解家长从形式上参与向管理上参与转变的难题。学校要充分利用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这两个平台,让家长更多地参与到学校的日常管理中来。这两个平台是新形势下家校合作的主要途径,学校要重视规章制度的建设与形成,规范学校与家长的权利和义务,健全家校合作机制,让家长与学生、老师共同成长,做到学生毕业家长结业,使家校合作真正发挥作用。

三是在合作模式上,如何破解适应“互联网+”背景下家校合作模式转型的难题。学校要充分利用智慧校园或数字校园建设的契机,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优势,积极创新“互联网+”家校合作的新模式。

四是在合作关系上,如何破解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从依赖关系向互助关系转变的难题。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要从角色转变开始做起,建立信任桥梁,双方相互信任、彼此沟通,实现家校之间、师生之间的和谐相处,共同进步。

郑一平:首先,家校合作尚未得到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的高度重视,有些虽然重视,但都局限在口头上,缺乏有效的落实。其次,教师和家长对家校合作都存在认识错位、观念陈旧的问题。

要让家校合作走上正轨,发挥家校合作应有的作用,我建议:一要加强家校合作氛围的营造,引起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制定法规政策,完善管理体制,广泛调动全社会参与,真正让家校合作办教育成为共识。二是学校要从教师观念入手,改变教师认为家校合作可有可无的模糊观念,提高他们对家校合作重要性的认识,促使他们承担起建立良好家校合作关系的责任。同时要做好受教育水平低的家长的培训,使家长与学校相互合作的理念融入家长心中。三是学校在家校合作中应起主导作用,健全家校合作制度,建立更多平台,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活动。

徐孝明: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学校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起着主导作用,但学校教育仍需要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否则,学校教育的作用就会被减弱,甚至被抵消。学校不仅要开办家长学校,还要想办法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的素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才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钟慧笑

第2篇:把握好多媒体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度

摘 要:化学实验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地域和经济条件的制约以及现实实验室基础不足,很多学校的实验得不到很好的开展。随着多媒体在各个学校建设完善,很多教师开始选择使用多媒体的手段来进行实验教学。我们在看到多媒体在实验教学上的便利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多媒体存在的一些弊端。

关键词:多媒体;化学实验;实验教学

近年来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化学教学有了多种手段选择[1],而且随着各个学校对对媒体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多媒体教学也深入到了各级各类学校中。这些设备设施的出现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对于化学教师来说课堂演示实验和相关的探究实验是必不可少的[2-4]。多媒体的出现对化学的实验教学同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多媒体在实验教学中的度。

一、有选择性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觉得使用多媒体进行实验教学省去了自己很多麻烦,慢慢地在教,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减少自己动手做演示实验甚至全部用多媒体来代替。这种做法不值得提倡,教师教学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书中提供的实验只有我们通过亲手去做才能体会实验设计者的用心及该实验的重点和难点进而对该实验的相关问题有所把握,才能发现一些新的问题。如今大量的改进实验无一不是教师在动手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而改进的。这一过程对教师的成长应该是很有帮助的。也有些教师觉得书本上的实验都是进过筛选的,现象明显而且操作简单没有必要自己动手操作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视频来掌握。其实往往我们亲自操作时很有可能得到不同的实验结果,而这恰恰又是很具有分析价值的。例如我们可以就此设计一个相关的探索实验说不定能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另外视频教学也有其局限性,比如在研究钠在不同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产物时,如果是自己做的演示实验就可以把生成的过氧化钠保留下来在后面学习钠盐时再将其拿出来,使学生对钠在空气中的变化有个总体的认识,并对钠及钠的化合物有个整体的了解。

总之我们始终要把多媒体当做一种辅助性的手段,只有在面对一些不具备实验条件的实验时优先考虑,如有机物鉴定中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还有就是在学习原子内部轨道时,我们应该积极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同时在产物毒性大或实验危险性强时也可以选择使用多媒体代替。否则对与学生来说可能很多实验都是走马观花,流于形式。

二、提前预习

实验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我们必须提前进行预习,有些实验在录制成视频时本身就已经被演示者改进过,这样实验仪器甚至实验步骤都有可能跟书本上面有所区别。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前对视频的内容有所了解,在播放前和过程中做出必要的解释和对比分析。提前预习也可以帮助我们把握好课堂进度,设计好实验在教学过程中的安排如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把视频一次性播放完毕最后进行分析总结,也可以对视频进行分解采取分段播放的方式一个现象一个现象来讲解。这些都必须教师在课前通过预习该实验的相关视频来进行安排。

提前预习也是对实验内容的一个筛选,多媒体进行实验时有些实验没有很深入的进行探究,但是有些实验的探究又过于偏超出了高中学习的范围或本班学生的接受层次。所以我们在预习过程中要对一些多媒体材料进行整合和删减。

三、设置合理的练习

选择视频进行实验教学,尤其是视频内容与书本内容有出入,我们就得重新设计一套合适课堂练习来帮助学生对实验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掌握。比如有机实验中检验乙烯书本上用的是酸性的高锰酸钾而视频中可能采用的是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那么在实验现象处我们要考查的内容应该随视频中的操作和现象而改变,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对书本上应该出现的实验现象做出必要的分析和介绍。有些现象会由于视频录制的时间而没有体现出来这些就需要通过课前的预习对没有体现出来的现象在练习中也必须有所覆盖。练习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到书本经典实验与改进实验的一些相关处和优势所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自己动脑和动手来参与。

化学作为一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我们应该通过实验充分展示其科学性及趣味性,让学生乐于学、主动学,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尽量把多媒体作为辅助手段,不能过于依赖。对于复杂或者不好开展的实验我们可以分解或者提供相似的实验来让学生动手参与自己体会。总之要让多媒体成为化学实验教学的一大助力而不是绊脚石。

参考文献:

[1]刘艳苹.谈多媒体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Experiment Teaching and Apparatus,2006,23(5):36-36.

[2]肖素芬.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利与弊[J].学园:教育科研,2012(11):156-156.

[3]孙荣斌.应用多媒体提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J].基础医学教育,2003,5(5):512-513.

[4]王钰明.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8):49-50.

(作者单位:四川省攀枝花市大河中学)

作者:曾广勇

第3篇:探索学生的思想教育方法一正确把握“表扬”与“批评”的度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采取激励法的班级管理策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培养小学生的自我规范意识,强化德育教育的工作效果,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打好基础。本文立足于小学教育教学角度,分析了小学学生的思想教育有效方法,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教育;思想品德;表扬;批评

引言: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恰当的切入时机、多样的激励方式、适度的奖罚制度,是合理实施激励法的必要手段,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行为习惯,还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综合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小学学生的思想教育有效方法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 、准 确 定 位 表 扬 与 批 评 的 教 育功能

(一)避免走入为了激励而不敢批评的误区

我们在很多优质课比赛、体育教学基本功比赛、体育教学能手比赛等各种竞赛中不难发现,目前体育的课堂教学语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整节课只有表扬没有批评教育的课处处可见。这一现象的产生,是部分因体育教师对新课标的曲解所致。我们培养的是全面发展、具有健全人格的合格人才。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如果总是一帆风顺,不经历磨难与挫折,这是不完整的人生,是无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其实,批评也是完善人格的一种方法,它的功能不亚于表扬。批评能让学生准确判断自己的成功与不足,明晰问题的存在与纠偏的策略,让学生在人格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避免虚化的表扬与批评造成教育功能弱化

表扬与批评是一种积极性评价,是评价者(教师)与被评价者(学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是从别人那里或书本上学不来的。教师要发自肺腑地、以真诚的态度进行表扬与批评。在表扬和批评中,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与真切。比如,课堂上明明是学生不按教师规定的内容进行练习,违反教师指令,并发生了意外的伤害事故,但体育教师还是想办法不去批评与指正学生,而是换了一種表扬的语气告诉学生这是在大胆创新,这样的表扬后果,大家可想而知的。

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激励

在当前新课改深入发展大环境下,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十分重要。依照具体的教学活动而言,教育教学的内容主要是“教”与“学”,班主任与小学生都属于班级活动的重要参与主体,如果能够保持愉快的关系,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进教师有效教学、学生有效学习。因此,班主任在实际授课的时候,需要更好地处理自身和小学生之间的实际关系,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班主任与小学生都属于独立的个体,他们在经验以及认知等方面都存在十分明显的区别和差异性。实施激励策略的本质就是表扬和鼓励学生,让学生获得认可感与满足感,从而可以培养一定的是非观,在这样的基础上激励学生完善自己,进而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小学在开展德育时,要体现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性格、学习能力以及生活习惯,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同时,在德育的过程中,自身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能够走进学生的心里,和学生进行心理层面的交流与沟通。在小学阶段,小学生都很有荣誉感和表现欲,有的小学生喜欢争强好胜,有的小学生内向腼腆,教师应该在不同场合采用不同的措施,把德育的激励策略跟学生的心理需求联系起来,获取良性循环的教育效果。比如,小学生尊老爱幼、懂礼貌、讲文明以及过马路礼让红绿灯等,教师要在口头上、行动上以及班级活动中进行表扬。

三、把握表扬与批评的实质

表扬与批评是人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在体育课堂的组织教学中,也少不了表扬与批评的存在。大家都知道,虚假的表扬、不切实际的夸张、过分的表扬并不能起到励志的作用,反而会让教师失信于学生,失去正确的评价标准;而失当的批评又会伤害学生的自尊,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如何做到表扬能激励、批评能逐动,将两者科学交替用于体育教学,这值得大家共同探讨。

(一)表扬要有针对性

表扬要选好对象,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如某某同学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大家为他鼓掌。表扬要做到整体与一般相结合、个性与共性相结合、小组与班级相结合。例如,某某小组团结合作,讨论热烈,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大家鼓励一下。表扬要切合具体事件、具体动作、具体对象。例如,今天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超额完成了老师规定的耐久跑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表扬切忌含糊不清,让学生不知所云。例如,“同学们你们真棒!”“你们是好样的!”等。

(二)表扬要具真实性

表扬的内容要真实可信,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受到表扬。例如,某某同学比上一次有进步,今天能大胆越过障碍。再如,某某同学经过努力,第一次达到及格标准。表扬要符合个人发展规律,不能用低年级水平的要求去衡量高年级的水平,要注意不同层级的目标水平。如,某某同学,你的水平已经超过了同龄人应该达到的要求。表扬要符合动作的基本要求,以规范的动作技术为评价标准,不提高也不降低。如,某某同学的鱼跃前滚翻做得很标准,腾空有高度也有远度。表扬要符合课堂的行为规范。如,同学们,今天天气非常冷,大家一点也不畏惧,克服困难积极参加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谢谢大家的配合。表扬要不夸张、不扩大、不含糊,要让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如,某某同学今天的进步最大!某某同学主动帮助某某同学,让他也能达到教学测试的标准。

结论:孩子虽然小,但是也有很强的自尊心。老师可以私下和孩子谈心,在公众场合或有其他人在场时,孩子对于批评的感受会更加强烈。我们可以找个隐秘的地方将“大姐姐”轻轻地叫过来,和她说一说“先来后到”的排队顺序。这样不仅能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也能让孩子有更多的空间与老师沟通。

参考文献

[1]邢淑芬,俞国良,林崇德.小学高年级儿童的内隐智力理论及其与表扬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27(03):255-259.

[2]梁蕊.浅析小学英语教学中表扬的艺术性[J].考试(教研),2011(04):59.

[3]肖新兴.表扬与批评在小学教育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1(14):201-202.

[4]郭锋.有感于表扬法在小学低年级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体育教学,2010,30(08):71.

作者:郭上桂

第4篇:班主任如何做好家校合作工作

在现实的教育中,,我们常常听到教师抱怨道:我们在学校里对学生进行苦口婆心的教育,刚使学生在思想行为上有了一点进步,但经过周

六、周日两天或暑假、寒假的休息,就削弱或抵消了教师几天或几个月的教育。这都是由于家长和学生有着亲子血缘关系,其天然的亲子之请是无可比拟的。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越亲密,互相之间情感的感染性越强,感化作用越大;反之,则感染性越弱,感化作用越小。因此,有时家长的一句话就可能抵教师的十句话。

家庭和学校作为儿童教育过程中的两种主要的教育力量。如果形成合力,就能互相支持和配合,强化教育作用;如果不能形成合力,则互相削弱和抵消,学校的教育作用就无法充分发挥。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可见家庭参与教育对学校教育的效果具有极大的影响。家校合作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保障。那么,作为班主任应该如何做好家校合作工作呢?

一、 转变观念,担当好家校合作的角色。

在家校合作过程中,要求家长主动到学校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参与学校的管理。而我们在校园里所看到的却不是这样。据调查,来到学校里的家长大多都是因为孩子调皮捣蛋、学习成绩差或者长期不完成作业,被班主任叫到学校来训斥的。班主任以此来告诫家长对孩子进行严加管教。使得家长对来到学校产生一种畏惧感。对于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他们认为家长是在监督、挑毛病。这种做法和想法阻碍了家校良好合作关系的建立。班主任是家校合作过程的主要人物,是学校与家庭沟通的桥梁。我们应转变观念,在家校合作活动中做一名策划人、组织者和参与者。在教育问题上,与家长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合作关系。

二、 创建良好的家校合作气氛。

家校合作中家长主动参与是关键,有了家长的参与才可能称得上合作。作为班主任首先要端正思想,不要把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感到是一种威胁,对家长提出的建议产生敌意。其次,要树立自己的自信心,积极主动地接纳家长作为合作伙伴。另外,还要从实际中让家长真正介入到班级的事务活动中。在班级里,选择一些文化层次高,热心于教育的家长,成立班级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委员协助班主任做一些班级事务。并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把学校以及班级的目标和活动通过家长委员告知所有的家长。同时收集家长对学校及教师的意见。通过家长委员与其他家长沟通,营造一种良好的合作气氛。

三、 畅通家校交流的渠道。

家校之间坦率而又真诚的交流是良好家教合作关系的基础。班主任与家庭之间可通过各种媒介和人际交流来传递信息。

1、 传送喜报。班主任可以把传送喜报作为交流的手段,把学生在校的情况,如有趣的发言、比赛的结果、好人好事、学习成绩等点滴进步,都可以一喜报的形式向家长汇报。这种形式的交流可以密切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 建立班级通讯网络。目前电话已经普及家家户户,在班集中,可以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组设立一个联络员负责把教师的要求传达给家长,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电话向同学或老师了解情况。形成一种互动交流。

3、建立班级网站。教师可以通过网站,根据本班的特点向家长介绍有关家庭教育知识,针对一些家庭教育问题开展讨论。这中形式的交流可以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我们班主任要记住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我们和家庭作为并肩工作的两个雕塑家,有着相同的理想观念,并朝一个方向行动,要知道,在创造人的工作上,两个雕塑家没有相互对立的立场是极为重要的。”

第5篇:如何通过家校合作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模版]

与新课程同行

如何通过家校合作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武定县近城小学 李晓丽

内容摘要:“师生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也是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提高学校教育工作实效的需要。我们在教育实践中深切感受到:课堂教育、学校教育不可能独立承担学生成长的全部责任,家庭和社会等环境因素都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因此,学校、老师应该合家长之力,探寻一条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从而发挥教育的全力,让孩子们在社会、家长和老师的关爱中健康而又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家校合作 和谐师生关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可见家庭参与教育对学校教育的效果具有极大的影响。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也深深体会到:一个成功学生的背后必然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必然有一个问题的家庭。作为一名教师,肯定会遇到紧跟时代步伐、热心支持教育的家长,却也不乏教育不“得法”的家长,不够“明理”的家长,甚至不够“懂事”的家长等等,从而使得师生关系的处理更为艰难。基于这种种问题,我们该如何通过家校合作来构建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转变观念,当好家校合作的角色

在家校合作过程中,要求家长主动到学校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参与学校的管理,而我们在校园里所看到的却不是这样。据调查,来到学校里的家长大多都是因为孩子调皮捣蛋、学习成绩差或者长期不完成作业,被老师叫到学校来训斥的。老师以此来告诫家长对孩子进行严加管教,

1 使得家长对来到学校产生一种畏惧感。而部分老师对于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他们认为家长是在监督、挑毛病。这种做法和想法阻碍了家校良好合作关系的建立。老师是家校合作过程的主要人物,是学校与家庭沟通的桥梁,我们应转变观念,在家校合作活动中做一名策划人、组织者和参与者。在教育问题上,与家长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合作关系。

二、 创建良好的家校合作气氛

家校合作中家长主动参与是关键,有了家长的参与才可能称得上合作。作为教师首先要端正思想,不要把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感到是一种威胁,对家长提出的建议产生敌意。其次,要树立自己的自信心,积极主动地接纳家长作为合作伙伴。另外,还要从实际中让家长真正介入到班级的事务活动中。在班级里,选择一些文化层次高,热心于教育的家长,成立班级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委员协助班主任做一些班级事务。并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把学校以及班级的目标和活动通过家长委员告知所有的家长。同时收集家长对学校及教师的意见。通过家长委员与其他家长沟通,营造一种良好的合作气氛。

三、 畅通家校交流的渠道

家校之间坦率而又真诚的交流是良好家教合作关系的基础。教师与家庭之间可通过各种媒介和人际交流来传递信息。常用的方法有:

1. 长效家访

怎样才能与家长沟通思想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呢?其一就是做好家访。家访是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架起学校和家长的桥梁,是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教师如果不习惯主动和家长取得联系,只是在学生出了问题时才会想到家长,长此以往会导致很多不良后果。其一可能会导致一些家长一接到班主任电话或是约见通知,就会本能地担心,以为孩子一定在学校闯了祸,见面时,心理总是忐忑不安,处在这种心理状态下的家长,很难与班主任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沟通。其二联系沟通的范围只限于那些常犯错误的学生的家长,这种联系随意性大,家长大多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面对孩子出现的问题,常常情绪激动,采

2 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

我的做法是利用寒暑假与周末时间一学期至少到每个学生家中家访一次。与家长交流的话题很多,包括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与人相处、思想动向等。家访,不仅仅是与家长的交流,更重要的是与学生的沟通,平日老师与学生都是在学校里接触,突然改变了环境,学生的心理感觉与在校时完全不同。老师也可以换一种身份、换一种语气与学生交流,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家访活动的效果,可能比找学生谈话要好很多倍。

2. 通讯、网络联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教师挨家挨户的上门访问已变得越来越难以实现(特别是城市学生)。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家庭电话、电脑等日益普及,我们可以通过通讯网络与家长进行沟通。

(1)电话联系。电话联系快捷、省时,已成为教师及时与家长沟通最常用、最为重要的途径。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组设立一个联络员负责把教师的要求传达给家长,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电话向同学或老师了解情况,形成一种电话互访。教师还要建立一本家校联系通讯录,以备不时之需。很多家长由于工作的原因,特别是外出打工的父母与自己的孩子见面机会很少,有些学生甚至一年才见到父母一两次。所以,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有些家长无从知晓。而教师与家长的电话联系是家长掌握自己孩子的一个重要纽带。

(2)网络交流。网络时代,信息交流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何让家长系统的了解老师的教育方法,仅仅靠谈话是远远不够的,很大程度上还是需要进行知识、家教理论的宣传。宣传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根据家长的需要有所选择:工作忙,不能及时与教师见面交流的家长,可以通过网络互发电子邮件等。有条件的学校,家长、学生、教师可以一起召开网络家长会,采取“三方”对话形式。教师作为主导者,他将需要家长,学生了解的资料放在网页里;家长、学生作为主体,他们主动参与家长会。工作繁忙的父母,可以在闲暇之余从班级的微信、QQ群、班级微博了解孩子在

3 校的情况、有趣的发言、比赛的结果、好人好事、学习成绩等点滴进步。这种形式的交流可以密切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家长会与家长接待日

一学年一次的家长会必不可少,家长会上,老师除了告诉家长成绩之外,还可以总结学生一学期的德育情况。家长会虽好,但间隔时间较长,所以可设立若干家长接待日。具体操作是:班主任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以周为单位,确定家长接待日的具体时间、地点;在第一次家长会上,将家长分成若干个小组,以每个接待日接待一个小组计,定出一学期家长接待日的时间表,家长人手一份;要求家长按时间表到学校与老师见面,交流孩子的情况。每个家长接待日上,老师要认真备好和家长交流的内容,一定要让每个家长都能有所收获,只有这样,家长才会坚持到会,并认真对待与老师的沟通交流。

4、让家长参与主题班会课

虽然每个家长都觉得对自己的孩子比较熟悉,但有时并未真正了解他。有时候想去了解,孩子又不一定愿意开口。我们可以邀请一些家长参加班会课,在课堂上听听自己孩子的心声。比如,前不久,我们举行了“我的理想”主题班会,邀请了一些家长参加。在这堂课上,大家畅所欲言,雄心勃勃,大谈自己的志向与理想。很多家长听了也热血沸腾,觉得不可思议,没想到自己的孩子还有这样的雄心壮志。

5、家长参与记录学生成长手册

每学期由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填写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的表现,一个学期下来编辑成册,期末总结,根据学生的成长轨迹分析优缺点并做出评价。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每一次的阶段反思和总结完整地记录下来,然后带回家让家长看或是在家长会上交与家长。

四、与家长沟通的技巧

教师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所表现出的诚意与良苦用心,以及平易、谦

4 和的个人品质和强烈的工作责任心,会深深感染家长,促使家长产生一种积极配合工作的热情。由于教师和家长之间信任关系的建立,学生在心目中对教师便隐隐产生一种亲情、一种信赖,甚至视同父母。随着师生之间心理距离的消失,教师实施教育的效率、效果便大大增强,也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与家长的沟通时,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营造平等感。老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平等,是不折不扣的合作者之间的平等。我从不板起脸讲话,在与家长交往的过程中,老师更不会把家长当作做错事的孩子来训,做到文明礼貌,尊重对方。特别是当其子女在学校“闯了祸”的时候,老师仍要在谈话进给对方以尊重。当与家长的看法有分歧时,也应平心静气地讲清道理,说明利害关系,既要以礼待人,更要以理服人。

2、流露真诚感。以诚感人要求诚与情密切配合,要使人动情,唤起人的真情;以诚感人要做到诚与真结合;以诚感人还必须伴之以虚心,否则难以取得对方的信任。

3、评论学生要客观如实。谈话要委婉和注重可接受性。教师要树立正角的“学生观”,客观地、全面、公正地评价每个学生,使学生家长听后,觉得这是教师的肺腑之言,感到学校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是与学生家长的愿望相一致的,从而做到心理相容,共同教育学生。老师和家长谈话时,一般应先讲学生的优点,后讲缺点,对孩子的缺点也不要一下讲得过多。应该给家长一种感觉:孩子每天都在进步。唯有这样家长才会欢迎老师,愿意接受老师的建议,愉快地与老师合作,对孩子的优缺点也能正确认识和正确对待。

4要注意运用信心激励。“赞扬孩子、赞扬家长是与家长交流的法宝。”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需要把对孩子的期望和肯定通过家长传输到学生那里,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激励绩效。这一点在教师与“后进生”家长沟通时尤其需要注意。只有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教育的信心,他才会更主动地与老师交流,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总而言之,因人施对,要恰到好处,把握分寸。

5、要善于倾听,也要善于询问和引导。教师千万不要只顾自己滔滔不绝,剥夺家长讲话的机会,积极饶有兴趣地倾听;要善于捕捉机会,反“客”为“主”,反听为说;要多用开放式提问,尽量少用封闭式提问等等。老师应善于找到向家长提出要求的适当形式,语言尽可能委婉,最好用建设性口吻。如:“你看,我们是否可以这样做„„”,“你能否试一下这种方式”等。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更是国家的未来。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能使孩子健康成长;只有老师和家长成为尊重与合作的朋友,才能为孩子架起通往成材之路的桥梁。通过学校、老师、家长的共同努力,形成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产生最大的教育全力,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铺就金光大道。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 余文森、吴刚平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走进新课程》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与应用》 王铁军主编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徐建成主编 甘肃文化出版社

5、《家庭与家教》

黄和平总编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6、《班主任如何做好家校合作工作 》 佚名

第6篇:把握好爱孩子的度

因为十堰市组织了“小学生书画作品竞赛”这个星期等着要上交作品,为了不拖学校美术组的“后腿”,上个星期五放假时,我就提前找了3个在班上画画画的最好的学生回家精心准备“参赛作品”,这几个人中我对聪明伶俐的课代表肖芳尤其寄予厚望:她的画不仅线条流畅、想象丰富,而且色泽鲜明、寓意深刻,去年就获得过市级一等奖,所以这次我私下里觉得她一定胜券在握,定能不负众望,冠军定会非她莫属,谁知,当我问她要作品时,她却脸红红的,头低低的,半天支支吾吾的不说一句话。

等我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后就气不打一处来了:原来星期天她妈妈没在家,她因为不敢去买素描纸而没有画成,“你平时就没有单独买过东西吗?”我压了压“火气”对她说,“妈妈从来不让我一个人出去过„„.”看着她那副可怜兮兮的样子,我心一软“你进教室吧,没事。”看着肖芳小心翼翼的转身离去的影子,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肖芳的妈妈要求她周末老实在家待着,不允许她出去玩,怕她有危险。肖芳想自己学着洗手绢、拖地,妈妈怕她累着;肖芳想自己端饭,妈妈怕她烫着;肖芳想自己出去玩玩,妈妈怕她不安全„„但是,肖芳这样会开心吗?她这样完全受妈妈的“摆布”,她还有自由吗?她一天到晚,足不出户,她什么时候才能自立呢?

的确,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心理:爱孩子就要为孩子做好所有的事情。于是,溺爱孩子也就成了许多家庭的普遍现象。

很多家长认为,不能让孩子受苦,就必须竭尽全力的从各个方面满足孩子的需求,甚至包括孩子无理取闹的要求,代替孩子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以为,这样就能保证孩子幸福快乐的健康成长,殊不知,这样对孩子有百害而无一利,孩子反而会为此和家长产生隔阂和矛盾,影响关系的和谐,束缚了孩子的自由,阻碍了孩子施展潜能的空间,所以,父母爱孩子是人之常情,但是在爱孩子的过程中,要讲究原则,把握好分寸,合理控制好对孩子的爱,把握好爱孩子的“度”。

第7篇:把握好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度[模版]

度是保持事物质的数量界限,是一事物向另一事物转化的关节点,处置群体性事件最见功力的地方就在于把握度。从信阳公安机关处置“出租车事件”的成功实践看,把握好度须在以下三个环节上下功夫。

一是要找准位置。公安机关虽然处在处置群体性事件的第一线,但在整个处置过程中,党委政府是组织者、决策者和指挥者,是“主角”;公安机关是参与

者、参谋者和执行者,是“配角”。公安机关的作用概括起来就是三个方面:一是党委政府的助手作用;二是与责任单位的配合作用;三是现场的控制和打击作用。就现场处置而言,公安机关的主要职责是维护秩序、疏导交通、保证党政机关的安全。现场对话、劝解和疏导以责任单位或职能部门为主,公安机关积极协助,但不表态、不评论、更不能许愿。总之,公安机关要准确定位,明确职责,做到积极介入但不大包大揽,尽职尽责但不越权越位。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公安机关潜意识里把处置群体性事件当作自己的专利,习惯于冲锋陷阵,包打天下,由于介入过深,往往成为矛盾焦点难以自拔。

在处置信阳“出租车事件”过程中,信阳市公安局党委自始至终坚持依靠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主动配合运管部门做工作,及时通报情况,积极出谋划策。针对事件采取的一切重大举措都报请市领导审示,需要相关单位配合的工作都请市领导出面协调。由于定位准确,介入适度,在事件的处置过程中,公安机关一直处于主动地位,为事件的成功处置奠定了基础。

二要用准措施。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措施得当就会为矛盾的最终化解创造条件,措施失当则会激化矛盾,扩大事态,丧失解决问题的主动权。根据“慎用警力,慎用武器警械,慎用强制措施”的原则,公安机关在处置群体性事件过程中应当“刚柔相济,以柔为主,因情施策”。一般情况下,现场不得携带杀伤性武器,不到严重威胁生命财产安全的危急时刻,绝对禁止使用杀伤性武器,这是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底线。

在处置“出租车事件”过程中,信阳公安机关没有动用高压水枪、催泪弹等强制性警械,也没有简单地采取依法拘留措施,而是该硬则硬,该软则软,软硬兼施,适可而止。比如,事件发展到第三天,少数出租车司机开始拦截并掀翻正常营运的出租车。为了防止事态扩大,公安机关果断地抓了十多个现行。当晚,事件的组织者煽动数百人围堵浉河公安分局,要求立即放人。在劝阻无效的情况下,为了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市局党委决定以柔克刚,为被拘人员办理取保候审手续后分批放出。这种“捉放曹”的举措既震慑了街面违法犯罪,又避免了事态升级,还为以后打击处理留下活口,恰到好处。

三要选准时机。善于把握出手时机,是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关键环节。出手过早或过急,容易激化矛盾,扩大事态;错过时机,则事态进一步恶化,处置难度加大。把握出手时机的前提是对事件的性质及发展有准确的分析和预测。信阳“出租车事件”发展到第五天,闹事人群开始冲击市党代会会场,掀砸警车和会议代表的车辆,情况十分紧急。当时,有人主张用高压水枪和催泪弹驱赶人群,对挑头闹事者立即抓捕。市局主要领导审时度势认为,此时出击,条件虽然具备,但会导致局面更加混乱,个别坏分子如果趁乱制造事端,难免发生流血,不如用阻击战以延缓事态。于是不断组织人墙和车辆作屏障,阻挡闹事人群,减缓冲击速度。民警坚持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死拉硬拽,硬是把僵持状态拖到会议结束。虽然部分民警受了伤,少数车辆被砸坏,但一时的忍耐和少量损失却避免了更大的冲突和伤亡。为了阻止次日更大规模的非法聚集,当晚,经市领导同意,市公安局将白天拍录的闹事镜头剪辑整理,在电视台滚动播放以揭露事件真相;同时连夜出击,把事件组织者和带头闹事者一一抓获;次日一大早又重兵压境,将开始云集的零散人员强制带离现场,事态迅速得到平息。

信阳“出租车事件”的规模和影响之大,是信阳建国以来少有的。在事件的处置过程中,除少数民警受一些轻伤、部分车辆和交通设施受损外,没有发生死亡和更严重的财产损失,这不能不说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这起事件的成功处置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关键是把握好度。

第8篇:把握好激励学生的度-班主任工作艺术

把握好激励学生的度

赞许和激励学生是老师引导学生进步的重要手段,但绝不是无原则的对学生恭维,而是要把握好一定的度,通过老师对学生的激励,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促进学生茁壮成长。

一、不要雨后送伞

有一次学生强参加学校十佳歌手比赛获得学校一等奖,我看到强后高兴的说:“没想到你的歌声这么美妙。”强听后微微一笑,我转身走时,听到他和另外一名学生说:“我们的班主任也太不关心我了,我原本唱歌就唱得好。”本来想激励一下强,没想到反而让强认为我不关心他。

反思这件事,我认为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激励强的时间不对,没有把握好激励的时间,而是雨后送伞,学生根本不接受老师的激励。

学校的故事总会重演,有一年,学生艳参与学校十佳歌手比赛,在比赛前我对艳说:“凭着你的实力,我相信进入前一二三名没有问题,老师提前祝贺你。”比赛结束后艳荣获第二名,对老师的关心和激励更是充满了感激。

老师对学生的鼓励要把握好时间这个度,学生的优点随时都可能出现,作为老师要抓住机会,及时表彰,达到激励学生进步的目的。

二、激励学生内容要巧妙

有一名生物老师上课时对高三的学生说:“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来自太阳的能量,然后通过任意一条可能的路径,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最终储存在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即将面临人生大考的高三学生,也要吸收任何可能的能量,有效学习,并最终成为一名胜利者。”

这名老师巧妙的利用上课内容,激励学生学会吸收各种知识这个能量,力争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在幽默中为学生学习增添了动力。

三、激励学生心要真诚

有一位老师班上有一位小男孩,聪明活泼,也很调皮,每次考试时总说很简单,却很少得高分。一次数学测试,他考了79分。放学后,他坐在位子上不动。这位老师走过去问他为什么不回家?他很小声地说:“我不敢把卷了拿回家,爸爸看了肯定要骂我的。”这位老师说:“你怕爸爸骂你,说明你知道自己这次没有考好,心里感到后悔了。其实,这些题目老师相信你都会做,只是你平时太骄傲了,做什么事都不细心。这样吧,这次考师‘借’给你1分,但你下次要还我10分。能做到吗?”他点点头,很诚恳地对老师说:“老师,你放心,我以后一定会改正的。”从那以后,老师发现他变了,课堂听讲认真了,作业细心多了,在下一个单元测试中,他考了93分。

许多学生正处在突变时期,可塑性大,对自己往往缺乏自信,在学习过程中有时显得胆怯、焦虑、情绪不稳定。因此,课堂上,教师要主动关心学生,了解他们的不同心理,注重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的理智与情感,真诚地面对学生。学生遇到困难,回答不出问题时,老师说:你肯定行,再动动脑子想一想。遇到胆子小的学生,老师说:你说得真好,如果声音再大一点就更好了……在老师真诚的激励中,学生往往会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在反复的尝试中获得成功,从而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四、激励学生程度上要恰当

常言道:“糖吃多了也不甜。”同样,表扬学生过多或者太廉价也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倘若教师不论大事、小事都表扬不断,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厌烦过于频繁和廉价的表扬,刺激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为,人们持续地接受某一刺激,时间长了,就会因适应的缘故而变得不再敏感。教师虽然不必“惜扬如金”,但也应该注重表扬的“发行量”,以保证其“含金量”。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对任何学生千万都不要产生失望情绪,因为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每个学生都有成才的机会,如瓦特、如牛顿、如爱迪生,他们在上学的时候就是不被老师认同的学生,结果却成长为令人仰视的英才。如果我们把教鞭、冷眼、讥笑变成鼓励、表扬、赏识,相信所有“不好”的孩子,都会有所改变,丘吉尔说:“你要别人有怎样的优点,你就要怎样去赞美他。”作为老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多鼓励孩学生。只有这样,同学们才能像我们希望的那样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但鼓励学生一定要把握好自己得度,否则往往适得其反。

第9篇:家校联系论文 家校合作促教育

家校合作促教育

江雯

家校合作就是指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更多地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地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自我意识、同伴关系得到飞速发展的阶段,在小学阶段加强家校合作意义重大。下面就家校合作的优点及自己的做法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小学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 1.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

①家校之间有距离,家长参与面不广。真正参与到家校合作中来的家长面并不是很广。

目前家校练习的形式比较单一,主要以“家长会”为主,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制约,每学期最多能开一到两次家长会,家庭与学校教育之间存在教育断层。 ②家校合作缺乏换位思考、学校单向灌输多。家校合作双方欠缺对对方的充分理解,在实际合作过程中,我们有些教师把学生身上的问题全归罪到家长头上,认为是家长素质低,“家教”不好。有的家长认为老师让家长到学校“解决问题”是老师无能,耽误了自己的工作时间,认为把孩子放到学校就该学校负责。 ③家校合作活动不系统、难以坚持。家校合作计划是实现家校合作目的的基本保证。学校在新学期伊始都制定了家校合作的工作计划,但往往难以坚持甚至是根本就不开展了。而且有的活动即便是开展了,也有组织不得力、实效性差的问题,更别提收到什么效果了。因而,从根本上来说,目前的家校合作还没有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家庭教育观念、知识和方法的体系。 2.家庭方面存在的问题

①家长素质待提高,参与的认识不到位。从家长教育子女的意识来看,很多家长还被传统的观念和行为习惯所左右,没有意识到家庭对孩子成长的重要影响,认为家长的责任只是满足孩子在物质生活土的需求,主要任务是“养”,而“教”则主要是学校的责任。

②家长参与的形式单一。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形式其实有很多,但是家长参与的渠道还是比较单一的,比如“家长会”、“接送孩子时和老师交流”、“家访”、“校访”等。而这些活动也是以教师和学校为中心,以了解通报学生情况为主,至于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反而很少关注。

③家长参与的内容局限。家长参与家校合作的内容多局限在学业上,也就是智育上的投入,但在其他方面却对学生娇生惯养,或者过于粗暴,如此一来,教育的效果就无从谈起。

④家长时间、精力制约。大多家长都是全职的,整天忙忙碌碌的,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来参加学校教育。教师工作的时间也正是家长们上班的时间。

⑤家校合作中的观念差异。可以说,大多数的家长都是重智轻德,只要孩子成绩好,别的无所谓。学校方面则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样一来,使得家庭和学校之间失去了有序协调、统一和谐,甚至是出现了对立的现象。

二、促进小学家校合作的几点方法 1.系统安排,有序落实家校合作工作计划

学校可以科学制定以学校为主体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家校互动合作,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来支持和强化学校教育,有利于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形成合力,更好地促使学生健康成长与此同时,还可以与学生家长订立“合同”,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2.转变观念明确家校合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家庭与学校是不同的社会组织,在社会中分别发挥着各自不同的独特作用。学生是家校合作的纽带,是家校合作的中心,也是家校合作的最终目的。在家校合作中,要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作为学校可以吸引并组织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活动,给家长提供参与机会,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有权利和责任让子女接受教育,同时家长又是教育的消费者,因此,家长有权利和责任监督、参与学校教育工作。比如,近几年来,许多学校每学期都坚持开展教学开放周活动,学校为家长提供一个走进学生课堂,现场感受学生课堂学习生活的机会,近距离观察孩子们的学习状态,同时,也了解到学校新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利用这种家校间的教育合作促进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和谐发展。

3.通过各种科技手段,有效推进家校多方面合作

除了传统的“家访”、“家长会”等形式外,我们也可以建立网页,家长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了解班级的教学动态,学生的心理状况等等;还可以通过一些教育网站、教育专家的博客链接到学校网页让家长得到更多更新教育观念的机会,以及建立家长与老师的QQ联系群和手机短信家校通等等形式全方面地进行老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的联系与沟通,更快速地传递信息,解决学生的学习、生活问题,与家长一起进行疏导与教育;并且定期请教育专家到学校为家长举行专题讲座,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共同探讨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

4.重视沟通方式与技巧,促进家长和学校良好合作

在家长会上我提到“每个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和理念,作为家长,您的辛苦付出肯定会让孩子度过充实而愉快的小学生涯的,因为我们大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相信从今天开始,您不但是一位称职的家长,您还是一位优秀的家长。们不能去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我愿与您携手,让孩子们度过愉快的一年级、二年级乃至整个小学阶段。低年级的教育、教学事情比较琐碎,当您的孩子在学校感到压力、受委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时。我希望您能心平气和地、及时直接与我们沟通:如果您为了孩子的发展有什么好的建议,我也欢迎各位随时和我联系。”从孩子上学那天起,孩子就开始肩负父母和老师共同的希望,希望的实现需要家庭与学校的合作,而合作的基础是良好的沟通。在学校与家庭、老师和父母之间,有时因为思考问题的角度、方法不同,不可避免的会有这样、那样的矛盾或是误解。要做到良好的沟通,我们认为应主要把握好如下三方面要求。一是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学会换位思考。老师要理解父母的爱子之心,父母也要体谅一年级老师的辛苦。二是要明白各自的职责,教育孩子是学校和家庭的共同责任,遇到问题时,互相推卸是不可取的。三是注意家校沟通的方式、方法、态度温和、语言艺术、目标明确是老师和父母都应做到的。从家庭来说,是需要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和对学校的认同感,摒弃以往单纯的配合,只是被动的局面,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是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正确的家校合作观。

三、默契合作,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家校间多种形式的培训学习与沟通交流,许多家长明确了自己的职责,改变了以往只管好孩子的吃、穿、住、行的做法,知道了要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家长增长了科学育子的知识,过去家长认为读书单纯是学好课本知识,其他活动不必要参加,现在家长们普遍注意孩子的兴趣爱好,积极支持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他们了解到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注重用良好的心态对待孩子,使孩子们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例如,我们班的温佳伦父母以前每次考试后喜欢和别人的孩子比分数,而且课后经常给孩子布置很多家庭作业,导致孩子无法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甚至撒谎欺骗家长说老师没有布置作业。是孩子惧怕学习,而且学习负担过重,学习积极性不高。通过与家长的电话沟通,家长知道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错了,在运用新的教育理论后,孩子学习积极性提高得很快,不再欺瞒家长,并且能按时完成每天的作业休息也得到了保障,学习成绩自然就上去了。

学校与家长之间只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共同努力,不断地学习,真诚地成为朋友,使我们的家校合作持续收到实效,长久地发挥作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大家都来到荷塘,挖莲藕抓鱼虾,捉泥鳅捡螃蟹,人声鼎沸,笑语欢声,相互谈说着要如何弄出一顿顿可口的美味。光是莲藕的吃法就有很多:熬汤炖肉八宝酿、清炒生吃蜜饯糖,还可以磨成藕粉,加入砂糖或蜂蜜,在温水里一泡,就是一杯清凉清甜的解暑饮料。用鲜莲叶来熬粥,蒸饭蒸鸡,或蒸其它肉类味道都是极鲜美的,做出来的食物均带着一股淡淡的莲叶清香。人们那么喜欢荷花,不单单是因为它的芳香美丽洁净高雅,更因为它全身是宝,每一处都可食可药可用。 我最喜欢的是生鲜莲子羹。把剥好的莲子对半打开去芯,莲子芯很苦,可以药用,没有芯的莲子是甜的,正好用它熬糖水。把足量的生莲子洗净,和着一小片生姜一片鲜莲叶,放进清水锅里,盖着盖子大火烧滚,转小火熬二十分钟,捞起莲叶,加入冰糖,小火慢熬,边熬边搅拌,十五分钟后,一款既清香甘美又消暑解渴的莲子羹就做成了。这样的汤水,在炎热的夏季里,只要喝过一次都不会忘记。

上一篇:协议书死亡赔偿下一篇:银行女工委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