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学案)专题(精选6篇)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识记:运动的含义;静止的含义;规律的含义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理解: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规律的客观性
运用: 结合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科学执政等社会热点,说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过程与方法:要在分析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中,培养辨证思维能力。培养和训练透 过现象认识规律的能力,并能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知道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 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理解规律是客观的和普遍的,我们要 尊重规律,自觉地按规律办事。学习重点、难点: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按客观规律办事
课前预习案
基础知识,自学梳理
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哲学上讲的运动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________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_______和_________。世界上不存在脱离________的物质。运动是______的运动,________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________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2)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________中,没有_______的物质,因而运动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但是,就物质的具体存在方式来说,它又有_______的一面。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________的一种特殊状态。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其_________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_______来说没有发生某种特殊的运动。因此,静止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__________的同时,也肯定________的存在。物质世界是_______ 与_________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____________,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________和________。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1)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联系。(2)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________,也不能_______。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必然要_________________。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3)一方面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另
一方面又强调,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_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课堂探究案
合作探究,课堂展示
【探究一】
1、结合运动的概念举例说明世界上那些事物是运动的?有人说,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例如,某些物体从出现的第一天起就没动过,大雁塔在西安,故宫在北京就是如此。请你分析一下,这句话错在哪里?
2、还记得刻舟求剑的故事吗?里面的主人公犯了什么样的哲学错误?
3、阅读书本31页中间的探究,回答里面的两个问题。然后请你归纳一下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探究二】
1、刘德华主演的《星梦奇缘》中的10岁、20岁、30岁、40岁、50岁、80岁的化装扮相变化,说明虽然岁月变化,但是刘德华还是刘德华,没有变成梁朝伟或周杰伦,这说明什么?
2、阅读教材P.32诡辩家欧布里德借钱的故事。运用运动与静止关系原理分析欧布里德为什么会犯如此荒唐的错误?
3、“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赫拉克利特;“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克拉底鲁。你同意哪种观点?为什么?
【探究三】
1、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天有冬去春来,昼夜更替的现象;人会有生老病死,不可万寿无疆;社会的新制度最终一定会代替旧制度;人的认识也总是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从肤浅到深刻。这些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2、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A、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B、红灯停,绿灯行 C、阶级斗争规律 D、苹果落地 E、万有引力规律 F、守株待兔 G、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
3、由于人们破坏性的掠夺自然,全球都在面临资源枯竭的危险,和生态环境的恶化。运用规律的相关知识回答: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4、有人认为“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他,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所以人们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这种观点对吗?举例说明。
课后检测总结案
1.“人们对物质的认识,就是认识物质的形式,认识了物质运动形式,也就认识了事物本身。”这是因为„„„()
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B.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 C.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列子》记述了杞人忧天的故事。这个杞人的错误在于„„„()
A.否认了世界是物质的 B.否认了物质世界是运动的 C.否认了物质世界运动的绝对性 D.否认了物质世界运动是有规律的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说明„„()
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 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③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古今不变的 ④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是循环往复的
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 ① 4.宋人有闵其苗不长而言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疾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上述典故的哲学寓意是„()
A.事物的运动是永恒的 B.事物运动有其自身规律 C.物质与运动不可分 D.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5.在中国气象局统一协调下,旱区气象部门抓住有利天气条件,开展了大面积人工增雨作业,截至2月23日,北京、山东、河北、山西、河南、甘肃、新疆等地组织了人工增雨作业,其中,北京、山西、山东累计飞行作业影响面积达13.3万平方公里。作业影响区域普遍出现了中到大雨雪,对缓解当地旱情起到了积极作用。这说明„„„()A.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以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
B.人们可以根据规律,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范围,为人类造福
C.人们可以根据意愿改变规律趋利避害 D.人们可以改变和创造规律
【原理与方法论归纳(重点)】
一、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的原理及其方法论
1、〖原理内容〗:
①规律是客观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2、〖方法论〗: ①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
②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学案
(新人教必修4)
《哲学生活》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概念:运动、静止、规律;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用:列举实际事例,说明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2、能力目标:
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能够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规律观
【学习重难点】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
【课前预习自主探究】
探究活动一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署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易传》中这段话描述了大自然的运动和变化。“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生命在于运动”等名言也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运动。
这些名言主要说明了什么道理?
想一想,物质和运动是什么关系?
探究活动二
教材中31页的第二个探究材料列举了一些哲学家的观点,他们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的“心”、概念或神的运动。还有一种观点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宏观物体是机械运动的载体,原子、离子等是化学运动的载体,生命有机体是生物运动的载体,生产方式是社会运动的载体,人脑是思维或精神运动的载体。
简要评价上述两种不同的观点。
通过对比、评价上述两种观点,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探究活动三
材料一:有些人认为,某些物体从出现的第一天就没有动过,大雁塔在西安、故宫在北京就是如此。
材料二:教材第32页欧布里德犯的错误十分荒唐和可笑。
两段材料中的人分别犯了什么错误?
应如何正确对待运动和静止?
探究活动四
材料一:洪水泛滥、沙尘天气、酸雨、城市烟雾笼罩等现象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没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结果。
材料二:水往低处流,但人们可以引水上山;洪水泛滥造成灾害,但人们可以修筑堤坝防洪发电,造福人类;退耕还林,保护湿地、节能减排等举措,再现碧水蓝天。
上述两段材料反映了什么哲学道理?
人与规律的关系是怎样的?
【基础自测】
选择题
.诡辩家欧布里德对前来讨债的人说:“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您去向过去的我讨债吧!”这一观点()
A.正确,因为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 B.错误,因为静止是相对的、无条件的
c.正确,因为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错误,因为事物的根本性质具有相对稳定性
2.下列对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的表述最正确的是()
A.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B.所有物质都是运动的 c.所有的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D.所有的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所有的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3.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看,笨手笨脚去西天取经的猪八戒已经是过时的老黄历了,现在的八戒未必不会打猴拳,未必不会教授猴拳。这是因为()
A.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B.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
c.事物的静止是不存在 D.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
4.古希腊的赫拉克里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却认为,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表明()
A.前者承认运动是绝对的,后者否认相对静止
B.前者承认运动的普遍性,后者承认运动的特殊性
c.前者承认动中有静,后者承认静中有动
D.前者离开物质谈运动,后者离开运动谈物质
5.台风,是形成于北太平洋西部的强烈热带海洋气旋,它每年夏秋两季都会光顾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目前,科学技术无法阻止台风的到来,也无法改变台风行经的路线,人们可以做到的是预测台风的到来和做好防范工作,把损失减至最低。这表明()
A.人们只有不断提高科技水平,才能改变台风形成的规律
B.只要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战胜台风
c.人们在客观条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D.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6.中国古代的哲学大师老子在《道德经》中教导人们:师法自然,即以自然为师。这里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A.人对自然无能为力,只能做自然的奴隶
B.人类处理自身与自然的关系应以尊重自然规律为前提和基础
c.人应该成为自然的朋友
D.人是自然的主人,可以随心所欲地改造自然
7.XX年9月25日晚21时10分04秒,神舟七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9月27日下午16时30分航天员翟志刚首次进行出舱活动,成为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神七的成功发射说明()
A.人们能够认识规律、改造规律为人类造福
B.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c.人们在规律面前是无所不能的 D.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8.XX年的“奥运旋风”中,将有乌兰察布的“风”,北京提出“绿色奥运”,其中一项指标就是:五分之一的电要用绿色能源——风电。乌兰察布正是为奥运提供风电的主力基地。风力发电机是利用风力和能量转化来实现发电目的的。这说明()
①自然物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
②人们对自然物的利用是以自然物的属性和特征为前提的③人们可以改变自然物的状态,所以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不具有客观性
④人类产生后,自然界就具有了主观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面对金融危机这一全球性挑战,世界各国需要加强政策协调、密切合作、共同应对。在一些关键时刻,坚定信心比什么都重要。”这一论述表时,信心作为对前景的良好预期()
①能够改变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②可以推动经济主体对经济活动的积极参与③能够摆脱物质条件制约,促进经济复苏④可以促进经济形势向好的方向转化
A.
①②
B.
③④
c.①③
D.②④
0.小岗村农户做出分田到户和重新走上合作经济道路的两次重大决策都促进了当代经济发展。这说明正确的决策()
①有利于创造条件促进社会发展
②符合客观条件发展变化的要求
③取决于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
④创造了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规律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漫画《赛跑》启示我们在成长道路上要()
A.发挥主观能动性,锲而不舍
B.尊重客观规律,循序渐进
c.明确人生目标,锐意进取
D.增强竞争意识,自立自信
【合作探究重点突破】
非选择题
2.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
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政治组:魏林飞
一、教学理念
全面贯彻新课程标准理念,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合作学习、教师主导 ??
二、?教材地位及教学内容
本框题分析论证了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和利用的;这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前提和出发点。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规律)
本节课我将通过两条逻辑线索进行分析。
第一条通过分析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概括出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第二条通过分析规律,得出规律是客观的,但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重点是让学生懂得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利用规律和改造世界。
三、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的规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三个概念:运动、静止、规律
???理解两队关系: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明确两个观点: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
2、能力目标
???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能够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增强认识和利用规律勇气和信心。
四、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为完成以上教学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依据:懂得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理解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的关键,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运动观,所以它是本课的重点。
突破方法:通过设问、探究分析惠能的观点和刻舟求剑的错误之处,引导学生归纳解决。???规律是客观的
依据:这个问题不仅是本框题的中心内容,而且也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前提,是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规律观的基础。因此成为本课的重点。
突破方法:通过让学生讨论
2、教学难点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
依据:学生容易把握形象思维,但缺乏辩证思维能力,对于事物是什么,不是什么容易区分。如运动就是运动,静止就是静止。对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就难以理解,所以把它作为难点。
突破方法:通过学生互相提问来完成 ???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依据:学生抽象思维较弱,对规律是客观的,人们不能改变或创造规律,但在遵循规律的同时又可以利用规律不好理解,因此成为本课的难点。突破方法:通过让学生举例:人们利用规律和不安规律办事而带来的危害事例来突破。
五、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学方法
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根据现代教育理论强调的师生互动教学方式和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采取的教学方法如下:
设置情镜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教师点拨归纳、学生互相提问、教师提问 等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
(二)学习方法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学生应学会如何学习
1、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由学生课前收集材料,找到问题,寻求答案,课堂上分组讨论,教师对学生所反馈的信息加以指导,使师生互动,体现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
2、坚持从生活出发,注重展开思维过程
哲学是一门思辨性很强的学科,本节课以现实生活为突破口,从学生的实践、认知水平着眼,通过案例考察、问题辨析,注意学生哲学思维的训练和培养,通过哲学特有的思辨性,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四、教学过程:略
五、教学反思
优点:教学目标基本实现;学生思维比较活跃、积极
不足:
1、由于时间关系对知识深度的拓展还不够,特别是对规律的含义和客观性分析不到位。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偶然间想起老朋友,就习惯性地打开空间,然而上面显示:„抱歉,该空间仅对主人指定的开放‟,顿时我愣了,随后,却又淡然了”。之所以“顿时我愣了,随后却又淡然了”,从辩证唯物论角度看是因为()①世界上的事物是瞬息万变,无法捉摸的 ②事物都是不断运动变化的,不动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③事物的存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④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解析】 之所以“顿时我愣了,随后却又淡然了”,从辩证唯物论角度看是因为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事物都是不断运动变化的,不动的事物是不存在的。②④正确且适合题意;事物是可以认识的,①说法错误;事物的存在是有条件的,相对的,③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答案】 A 2.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但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必须因势利导,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使之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这表明()①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物质世界是客观的 ③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是相互制约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 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必须因势利导,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使之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这表明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①③正确且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②正确但不适合题意,应排除;客观规律性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规律是客观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制约客观规律性,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答案】 B 3.李克强用“骑自行车”来比喻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稳”不意味着不动,“不动就会像骑自行车,会摔下来,所以我们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这说明()A.只有保持性质的稳定才有利于事物的发展 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不可分割的 C.任何事物的联系都具有条件性和多样性 D.质变为量变开辟新的道路,要促成质变
【解析】 A选项观点错误,稳中求进并不是只保持性质的稳定,而是稳定中有前进,从而有利于事物的发展,故排除。B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稳中求进,说明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不可分割的,故入选。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稳中求进,并没有涉及事物联系的条件性和多样性,故排除。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事例并没有涉及要促成质变,故排除。
【答案】 B 4.“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这是唐朝诗人贺知章《回乡偶书》中的一首,其中“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告诉我们这样的哲学道理()A.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正确利用规律 B.任何事物都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 C.承认事物绝对运动的同时,不能否认相对静止 D.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
【解析】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告诉我们这样的哲学道理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承认事物绝对运动的同时,不能否认相对静止。C正确且适合题意;A、D不适合题意,应排除;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B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答案】 C 5.2015年,政府工作关键处处理好“稳”和“进”的关系,稳中求进,要着眼于实现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坚持稳政策稳预期和促改革调结构双结合,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稳中求进”的哲学依据是()①物质世界“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②真理是客观与主观相符合的认识 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④事物之间无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稳中求进”的哲学依据是物质世界“静即含动,动不舍静”;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①③正确且适合题意;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②颠倒二者关系;④正确但与材料无关,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答案】 C 6.有这样一个故事:诡辩家欧布里德向朋友借钱后,一直拖着不还,朋友只好前去讨债,没想到欧布里德却说:“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您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讨吧!”朋友被他的诡辩激怒了,便狠狠地揍了他。从哲学的角度看,欧布里德的错误在于()A.否认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B.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C.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D.歪曲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解析】 欧布里德说:“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讨吧!”。他是借口事物的绝对运动而否认事物的相对静止,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B正确且适合题意;A、C、D说法都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
【答案】 B 7.2015年3月9日,瑞士“阳光动力2号”开启了太阳能飞机的首次环球之旅。该飞机不用一滴燃油,使用单晶硅电池板,提高了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作了进一步探索。这说明()A.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 B.客观规律是以人的需要为转移的 C.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利用规律 D.人们可以创造条件,控制和改变规律
【解析】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变、创造或消灭规律,A说法正确;BD说法错误;人们要在尊重客观规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利用规律,C说法错误。
【答案】 A 8.近期,部分农产品价格“过山车”现象格外引人关注。蔬菜的种植与市场供应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农户种植蔬菜时应当从市场价格变化趋势、市场供应量、总体种植面积等实际出发,不能盲目跟风种植。这表明()A.规律具有客观性,要按规律办事 B.自然界是物质的
C.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D.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解析】 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农户种植蔬菜时应当从市场价格变化趋势、市场供应量、总体种植面积等实际出发,不能盲目跟风种植,这表明蔬菜种植和供应应遵循一定的规律,A适合题意; B、C、D三项说法正确都均与材料无关,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答案】 A 9.世界旅游胜地敦煌由于生态环境恶化,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党河、疏勒河下游断流,湿地萎缩,树林锐减,沙化面积平均每年增加近2万亩。“沙进人退”趋势如不得到遏制,敦煌有可能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二个楼兰古国,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月牙
泉也将不复存在。上述材料说明()A.规律是普遍的
B.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违背规律可能受到规律的惩罚 D.规律和规则没有区别的
【解析】 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要求我们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B适合题意;A说法正确但不适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如果违背规律,必然要受到惩罚,C是错误的;规则属于主观的范畴,D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
【答案】 B 10.2015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部门将形成人工影响天气,改善空气质量作业能力,在重污染且有降水形成的条件下采取相应的气象干预措施,以消减雾霾、清洁空气。这说明()①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改善空气质量的依据 ②人工影响天气的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能够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④必须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依据,所以①观点错误;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③观点错误;人们依据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天气进行干预,以消减雾霾、清洁空气,说明必须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人工影响天气的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所以②④符合题意。因此,答案选C。
【答案】 C 11.医学专家认为:多吃盐容易使人患高血压.心肌梗塞,但没有盐的食物又寡淡无味。为解决这一难题,科学家研制出了“保健盐”,其特点是调整了盐的化学成分,使其既能满足人的需要,又不至于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保健盐”的研制过程表明()A.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决定规律发生作用的大小 B.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规律 C.人们对规律的认识无法突破客观条件的制约 D.人们能够创造条件认识和利用规律
【解析】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不能决定规律发生作用的大小,A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不能改造规律,B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答案为D。
【答案】 D 12.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中,针对人类过度开发资源、破坏环境的问题,他引用古代先哲“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的警示,告诫我们,人类作为自然链条的一部分,必须按照“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兄弟”的要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自觉把生产生活行为控制在自然承受的范围之内。这段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想问题办事情要()A.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B.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C.发挥意识对事物的促进作用 D.要善于抓事物的主要矛盾
【解析】 “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的警示,强调了事物运动规律的客观性,必须按照“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兄弟”的要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自觉把生产生活行为控制在自然承受的范围之内,是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的具体体现,所以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主次矛盾问题,排除B、D;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故C观点错误。答案选择A。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13.材料一 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毕尔生
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黑格尔
材料二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赫拉克利特
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克拉底鲁
材料三 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恩格斯
请运用运动的哲学知识分析上述观点。
【答案】 ①材料一中毕尔生和黑格尔的观点否认了运动的承担者是物质,认为意识是物质的承担者,因而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
②材料二中赫拉克利特坚持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而克拉底鲁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③材料三中恩格斯科学地表述了物质与运动的辩证统一关系,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与运动是密不可分的。
14.温州作为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了,可水环境却承受着极大的压力。人们不良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严重污染了水环境。温州市政府出台了《温州市美丽浙南水乡建设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治水政策文件。将在城乡生活污水治理、珊溪水源保护、“两河”整治等方面工作中,寻求新突破。并向市民发出倡议:人人争当治水护水的宣传者、践行者与监督者。计划到2020年,温州基本能够建成美丽浙南水乡。
结合材料,运用“人与规律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温州市为什么要开展美丽浙南水乡建设。
【解析】 本题设问明确,考生需要调动这一具体的原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要从规律的客观性角度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同时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答案】(1)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水环境有其固有的循环规律,人类活动必须遵循规律。市民不恰当的生活与生产方式使水环境的恶化,水质被污染是人们的活动违背客观规律的结果。
班级:
学号;姓名:
第一章 碰撞与动量守恒
§1.4 反冲运动
【知识梳理】
一、反冲
1、一个静止的物体在____________的作用下分裂为两个部分,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一部分向某个方向运动,而另一部_______________运动,我们称为反冲。此时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
2、反冲现象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灌溉喷水器、反击式水轮机、喷气式飞机、火箭等,但我们也要____反冲现象存在着弊端,用枪射击时,子弹向前飞去,由于反冲现象枪身会________,从而影响射击的________。
二、火箭
1、工作原理:火箭的飞行应用了_____的原理,火箭的燃料点燃后燃烧生成的高温燃气以很大的速度______喷出,火箭由于反冲而向前运动。
2、影响火箭获得速度大小的因素:(1)____________;(2)质量比(火箭______的质量与火箭____________质量之比);(3)______越大,______越大,火箭最终获得的速度就越大。
3、现代火箭主要用来发射探测仪器、常规弹头或核弹头、人造卫星或宇宙飞船,即利用火箭作为运载工具。
【知识点拨】
一.反冲运动与动量守恒
在以下三种情况中均可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反冲运动问题:
1.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之和为零,满足动量守恒的条件,可以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反冲运动问题;
2.系统虽然受到外力作用,但内力远远大于外力,外力可以忽略,也可以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反冲运动问题;
3.系统虽然所受外力之和不为零,系统的动量不守恒,但系统在某一方向上不受外力或外力在该方向上的分力之和为零,则系统的动量在该方向上的分量保持不变,可以用该方向上动量守恒解决反冲问题。
在讨论反冲运动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速度的方向性。
(2)速度的相对性。在反冲运动中,若已知条件是物体间的相对速度,利用动量守恒定律列方程时,一般应把相对速度转化为对地速度。
【经典体验】
1.如图16-1所示,一个连同装备总质量为M=100千克的宇航员,在距离飞船为S=45米与飞船处于相地静止状态。宇航员背着装有质量为m0=0.5千克氧气的贮氧筒,可以将氧 1
图16-1 2012级高二物理选修3-5《第1章 碰撞与动量守恒》
班级:
学号;姓名:
气以V=50米/秒的速度从喷咀喷出。为了安全返回飞船,必须向返回的相反方向喷出适量的氧,同时保留一部分氧供途中呼吸,且宇航员的耗氧率为 R=2.5×10-4千克/秒。不考虑喷出的氧气对设备及宇航员总质量的影响。试计算:(1)喷氧量应控制在什么范围? 返回所需的最长和最短时间是多少?(2)为了使总耗氧量最低,应一次喷出多少氧? 返回时间又是多少? 分析与解:一般飞船沿椭圆轨道运动,不是惯性参照系。但是在一段很短的圆弧上,可以认为飞船作匀速直线运动,是惯性参照系。
(1)设有质量为m的氧气,以速度v相对喷咀,即宇航员喷出,且宇航员获得相对于飞船为V的速度,据动量守恒定律:mv-MV=0 则宇航员返回飞船所需的时间为:t=S/V=MS/mv 而安全返回的临界条件为:m+Rt=m0,以t=MS/mv代入上式,得:m2v-m0vm+RMS=0,m=
把m0、v、R、M、S代入上式可得允许的最大和最小喷氧量为:
mmax=0.45千克,mmin=0.05千克。返回的最短和最长时间为:tmin=
=200秒,tmax=
=1800秒
(2)返回飞船的总耗氧量可表示为:△M=m+Rt=(MS/vt)+Rt
因为MS/vt与Rt之积为常量,且当两数相等时其和最小,即总耗氧量最低,据:MS/vt=Rt,所以相应返回时间为:t=相应的喷氧量应为:m=Rt=0.15千克。
=600秒
想一想:还有什么方法可求出这时的喷氧量?(m=MS/vt=0.15千克)2:如图所示,总质量为M的气球下端悬着质量为m的人而静止于高度为h的空中,欲使人能安全沿绳着地,人下方的绳至少应为多长?
2012级高二物理选修3-5《第1章 碰撞与动量守恒》
班级:
学号;姓名:
分析与解:气球和人原静止于空中,说明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故人下滑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人着地时,绳梯至少应触及地面。因为人下滑过程中,人和气球在应意时刻的动量大小都相等,所以整个过程中平均动量守恒,若设绳梯长为L,人沿绳下滑至地面的时间为t,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ML=
(Lh)hm0 tt(mM)h M
【自主探究】
1、火箭的飞行是由于火箭喷出的气体向后推周围的空气,空气对火箭有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使火箭前进。这种认识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火箭发射前的总质量为M、燃料燃尽后火箭的质量为m,火箭燃气的喷射速度为v1,求燃料燃尽后火箭的飞行速度v为多大?
由题目试着分析影响火箭飞行速度的因素:
3、影响火箭飞行速度的因素:
a、b、4、一质量为m的人站在停靠岸边的小船上,小船质量为M,现在:(1)人以对地的水平速度v跳上岸;
(2)人以对地的速度斜向上跳上岸,v和水平方向成θ角;(3)人以对船的水平速度u跳上岸;
求上述三种情况下,人跳起后,小船后退的速度各是多大(不计水的阻力)?
【课堂反馈】
1、下列运动属于反冲运动的是()
A、乒乓球碰到墙壁后弹回 B、发射炮弹后炮身后退
C、喷气式飞机喷气飞行 D、火箭的发射
2.假定冰面是光滑的,某人站在冰冻河面的中央,他想到达岸边,则可行的办法是()A.步行 B.挥动双臂
C.在冰面上滚动 D.脱去外衣抛向岸的反方向
3、运送人造卫星的火箭开始工作后,火箭做加速运动的原因是
A.火箭发动机将燃料燃烧产生的气体向后推出,气体给火箭的反作用力推动火箭 B.燃料燃烧推动空气,空气反作用力推动火箭
2012级高二物理选修3-5《第1章 碰撞与动量守恒》
班级:
学号;姓名:
C.火箭吸入空气,然后向后排出,空气对火箭的反作用力推动火箭 D.火箭燃料燃烧发热,加热周围空气,空气膨胀推动火箭
4、采取下列哪些措施有利于增加喷气式飞机的飞行速度()A.使喷出的气体速度增大 B.使喷出的气体温度更高 C.使喷出的气体质量更大 D.使喷出的气体密度更小
5.静止的实验火箭,总质量为M,当它以对地速度v0喷出质量为Δm的高温气体后,火箭的速度为()A.Δmv0/(M-Δm); B.—Δmv0/(M-Δm); C.Δmv0/M D.—Δmv0 /M
6、一只青蛙,蹲在置于水平地面上的长木板一端,并沿板的方向朝另一端跳,在下列情况下,青蛙一定不能跳过长木板的是()
A.木板的上表面光滑而底面粗糙 B.木板的上表面粗糙而底面光滑 C.木板的上下表面都粗糙 D.木板的上下表面都光滑
7、A、B两船的质量均为M,它们都静止在平静的湖面上,当A船上质量为
M的人以水平2速度v从A船跳到B船,再从B船跳回A船.设水对船的阻力不计,经多次跳跃后,人最终跳到B船上,则().
A.A、B两船的速度大小之比为3∶2 B.A、B(包括人)动量大小之比为1∶1 C.A、B(包括人)动量之和为零 D.因跳跃次数未知,故以上答案均无法确定
8.装有炮弹的火炮总质量为m1,炮弹的质量为m2,炮弹射出炮口时对地的速率为V0,若炮管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θ,则火炮后退的速度大小为()A.m2 V0 /m1 B.—m2V0/(m1一m2)C.m2V0cosθ/(m1一m2)D.m2V0cosθ/m1
9、总质量为M的火箭竖直向上发射,每次喷出气体的质量为m,假设相对于地面的速度均为v,则:
(1)喷出1次气体后,火箭获得速度的大小是多大?(2)喷出2次气体后,火箭获得多大的速度?
(3)若1秒内火箭喷出n次气体,那么1秒末火箭的速度是多大?
10.如图所示,长为l、质量为M的小船停在静水中,一个质量为m的人站在船头,若不计水的阻力,当人从船头走到船尾的过程中,船和人对地面的位移各是多少?
2012级高二物理选修3-5《第1章 碰撞与动量守恒》
班级:
不断深化思想认识 努力把握工作规律 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向广度深度拓展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01日 09:00
来源:《求是》作者:刘云山 我要评论
字号:【 大 中 小】【打印】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央对建设学习型党组织高度重视,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十分明确的要求,有力指导和推动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精神,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结合起来,与推动各项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增强了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自觉性坚定性,提升了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工作本领。同时也要看到,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还有许多工作需要进一步深化,有许多重要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必须持之以恒、一以贯之,认真落实中央部署,深入总结实践经验,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把握工作规律,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拓展。
一、围绕解决“为什么”的问题,进一步深化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重要意义的研究做任何一项工作,首先要认识它的意义所在,解决好“为什么”的问题。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创新,对于在新的起点上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关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义,可以从多种角度来认识,但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执政党来说,最根本、最现实的意义,还是集中体现在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更好地实现党的执政使命上。
1.从创新执政理念看,只有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才能更好地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完善执政方略。站在执政兴国的战略高度抓学习,在学习中把握时代趋势、推动事业发展,是关系我们党执政水平的决定性因素。作为一个执政60多年、推进改革开放30多年、在世界上具有广泛影响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领导人民在不断攻坚克难中创造了辉煌业绩,赢得了人民的拥护。但也要清醒看到,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当代中国正在经历广泛深刻的变革,对党的执政理念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历史和现实一再启示我们,学习是执政兴国之基,是赢得发展主动的根本之道。要胜任我们党肩负的职责,必须首先加强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增长知识、增加智慧、增强本领。面对时代条件和执政环境的深刻变化,迫切需要我们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在深化学习中认清历史方位、把握时代脉搏,不断创新执政思维、完善执政方略、增强执政优势,更好地引领中国的发展进步。
2.从深化执政实践看,只有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才能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新形势下我们党最重要的、最现实的执政实践,也是一个在不断学习中探索发展规律、创新发展思路,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过程。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许多领域的深刻变革,涉及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利益格局的深度调整。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相当突出,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的压力不断加大。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复杂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我们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深入总结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充分挖掘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动力,规避化解各种风险和挑战,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3.从巩固执政基础看,只有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才能更好地践行党的执政宗旨、增强群众工作本领。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巩固和扩大群众基础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我们党始终注重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学习教育,注重加强党的性质和宗旨学习教育,不断打牢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根基,铸就了与人民群众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群众工作对象更加多样,群众利益诉求更加复杂,群众工作要求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尤为紧迫。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迫切需要我们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价值观、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唯物史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观,切实回答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我们的事业获得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
4.从应对执政考验看,只有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才能更好地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90多年来,我们党坚持不懈开展理论学习和党性党风教育,不断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总体上保持了党的队伍的纯洁、团结和战斗力。同时要清醒看到,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更加突出,面临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凸显,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明确提出,要“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加强学习、涵养心灵,有助于在浮华喧嚣面前静下心来思考、潜下心来做事,做到淡泊名利、淡定心神,养成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品位。放松了学习和修养,精神世界就容易陷于低级趣味,就难以抵挡利欲的诱惑。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迫切需要我们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加强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构筑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增强党的肌体自我免疫力,使我们党在应对各种挑战考验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二、围绕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进一步深化对学习型党组织内涵特征的研究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最基本的是弄清什么是学习型党组织。9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重视学习,围绕加强和改进学习,作出过一系列重要论述,积累了宝贵经验。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结合自身实践,进行了许多有益尝试和深入研究。联系近年来的工作实践,认识学习型党组织的内涵特征,应当把握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要有高度的学习自觉,使学习成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鲜明品格。学习自觉是对学习的重要作用、内在规律、目标使命的深刻认识,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党组织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只有具备高度的学习自觉,才能产生人心思学的感召力和好学有为的驱动力,激发党员干部带着“本领恐慌”学习、带着强烈使命学习,使学习蔚然成风,真正使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我们建设的学习型党组织,就是要使学习转化为党员干部的人生追求,把学习作为一种历史责任,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以永不自满、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积极主动地加强学习。就是要使学习转化为党员干部的共同追求,把学习融入到党组织的全部工作和全部活动中,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广泛参与、共同学习,形成浓郁旺盛的求知之风、刻苦钻研的探求之风、博学慎思的思考之风,在学习中实现整体提升、共同进步。就是要使学习转化为党员干部的终身追求,培育永无止境的学习精神,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作为永恒课题和第一需要,作为安身立命之本,内化为生活方式,自觉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
二是要有鲜明的政治导向,使学习成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把握前进方向的重要保证。任何政党都有自己的政治理念、政治目标、政治纲领。我们建设的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与一般学习型组织的本质区别,就在于政治信仰、政治追求的鲜明性,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要把讲政治、讲党性的要求贯穿到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各个方面,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战略思维能力,确保在错综复杂的环境考验中牢牢把握正确前进方向。要通过学习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和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始终不渝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矢志不移为实现党的历史任务而奋斗。要通过学习坚持正确政治立场,增强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朝着什么样的目标前进等根本问题上坚定主心骨,在大是大
非面前、各种诱惑面前立场鲜明,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坚定自觉地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通过学习增强党的意识,做到心中有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自觉用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用党的纪律约束自己,用党的理想激励自己,切实履行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使共产党人的责任融入到灵魂血脉之中,深入到精神信仰之中。
三是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使学习成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跟上时代和实践发展步伐的有效途径。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学习能力也必须在历史与时代相承继、思想与实践相统一中不断提高。一个学习型党组织,既要勤于学习,又要善于学习,必须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围绕提高学习水平,从思想观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各个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创新。要注重体现时代性,培养先进的学习理念,倡导全员学习、团队学习,以全新的学习理念推动学习活动不断深入。要注重体现科学性,探索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考虑不同类别党组织的学习需求,考虑不同党员干部的职业背景、知识结构,把学习的普遍性要求和特殊性要求结合起来,不断更新拓展学习内容,打造新颖活泼、灵活多样的学习载体,建设功能互补、辐射广泛的学习阵地,增强学习的吸引力感染力。要注重体现创造性,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与实践结合起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善于把书本上的知识、别人的经验吸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识、新的创造。
四是要有良好的学风,使学习成为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强大动力。学风问题本质上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是思想路线问题,是党性党风的重要体现。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期曾指出,学风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关键还是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结合。要突出实践特色、注重实际效果,紧密联系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实践,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推进学习的深化、促进工作的落实,真正把学习成效体现到改进工作的措施办法上,体现到更好地推动改革发展、维护和谐稳定上。学习既是一个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一个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说,改造主观世界比改造客观世界更难。这就要求我们在推动客观世界改造的同时,注重通过学习加强主观世界改造,在砥砺思想品质、锤炼道德情操、恪守气节本色上下功夫,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时常拂拭心灵之镜、查找自身不足,做到为人心地坦荡、办事脚踏实地、为官公道正派,努力成为精神高尚、知识丰富,情趣健康、一身正气的共产党人。
三、围绕解决“做什么”的问题,进一步深化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目标任务的研究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从“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四个方面,明确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本遵循、总体目标、根本要求,实际上也回答了建设学习型党组织需要“做什么”的问题。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必须从这四个方面入手,更好地谋划和推进各项工作。
1.按照科学理论武装的要求,不断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思想上的统一是全党步调一致的重要保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必须紧紧抓住用科学理论武装这个根本,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要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经典著作,掌握基本原理、基本观点,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增强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科学指针。要紧密联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联系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认真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历史地位的认识,深化对这一理论体系蕴涵的新思想新观点新
论断的认识。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理论创新成果的集中体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理论武装的重要内容,从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进一步增强科学发展的共识、凝聚推动科学发展的力量。
2.按照具有世界眼光的要求,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用国际视野观察和分析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具有的战略高度和宽广胸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深入发展,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国内大局同国际大局、内政同外交紧密联系、双向互动的特点进一步显现,国际形势中的中国因素和国内形势中的国际因素都在增加。在这样的大环境、大背景下,我们要善于通过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拓展国际视野,培养战略思维,使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水平和知识水平适应时代前进的需要。要顺应发展潮流、关注世界大势,积极吸收借鉴人类社会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党员干部学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新知识,丰富知识积累,完善知识结构。要适应对外开放的新形势,努力学习掌握有关的国际知识和国际规则,学习国外社会建设的有益做法和经验,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思想、管理方法,提高治国理政的能力水平。现在高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给许多领域带来革命性变革,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更加凸显。要站在现代科技发展的最前沿,敏锐把握科技发展动态,倡导科学思想和科学知识,推动党员干部学习与岗位职责相关的新技术、新技能,努力成为本领域本行业的行家里手。
3.按照善于把握规律的要求,在向历史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中不断升华规律性认识。推进事业向前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认识把握规律、运用规律指导工作实践的过程。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一个重要目的,就在于通过加强学习,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更好地探索把握规律,坚持从实际出发,自觉按规律办事。历史经验蕴含着社会发展的深刻规律,我们党领导人民90多年的奋斗史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要认真学习各种历史知识,学习中国历史,特别是要学习我们党的革命史、创业史、改革开放史,更好地知古鉴今、以史资政,加深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认识,加深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实践是最生动的课堂,是一切科学认识、正确思想的源泉。要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走进改革建设第一线,走进火热的社会生活,深入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发展的新的阶段性特征,及时总结提炼实践中的新创造,更好地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最高明的老师。要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拜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汲取人民群众创造的鲜活经验,把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扎根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之中。
4.按照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以勇于开拓进取的态度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势任务总是在发展变化之中,新情况、新问题总会层出不穷,要求我们勇于面对和研究解决各种新矛盾、新挑战。要通过学习不断解放思想、坚持求真务实,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破解发展难题,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努力打开工作的新局面、促进事业的新发展。“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社会总是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前进的。要通过学习增强问题意识,抓紧研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当前特别是要深入研究如何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问题,如何统筹“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的问题,如何统筹“第一要务”与“第一责任”的问题、如何统筹伟大事业与伟大工程的问题等等,不断做出新的科学回答。调查研究是推进创新的重要途径,是每个党员干部做好工作必备的基本功。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沉下去、深下去,带着问题调研,有针对性地调研,分析典型、解剖麻雀,掌握第一手资料,听取各方面意见,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
突破。
四、围绕解决“怎么做”的问题,进一步深化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实践要求的研究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创新性、实践性要求都很高。这几年来,各地区各部门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创造了许多好经验,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同时要看到,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亟待研究解决。我们要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结合各自实际,深化工作措施,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1.坚持领导带头,充分发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示范作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是党组织的中坚力量,也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组织者、实践者、推动者,发挥着表率引领作用。这些年来,许多地区和部门积极探索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带学促学的途径办法,取得良好效果,值得借鉴推广。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学习计划,组织多种形式的集体学习,加强对重大问题的专题研讨,加强学习成果和经验的交流,努力把党委(党组)中心组打造成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示范班”。要扎实开展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争当学习型领导干部活动,研究制定创建活动的具体办法,丰富抓手、创新载体,推动创建活动的常态化、规范化。要继续开展领导干部带学促学活动,鼓励倡导领导干部带头读书、谈学习体会,带头讲党课、作辅导报告,带头宣传理论、讲解方针政策,帮助党员干部解决学习上的难点、认识上的困惑,提高学习质量和水平,形成一级带一级、层层抓学习的良好局面。
2.加强制度建设,形成推动学习的长效机制。制度管长远、管根本,抓好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关键是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备、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学习制度。中央关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有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各地在实际工作中也制定了一些制度要求,需要很好执行,并不断深化和完善。要继续加大制度建设和创新力度,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完善集体学习、调查研究、培训轮训、学习通报等各种制度,形成一整套制度规范,更好地用制度来保证学习任务的落实,使学习由“软任务”变成“硬约束”。要按照分类指导、简便易行、学用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学习考核工作,明确考核主体,细化考核指标,抓好考核结果运用,科学反映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实际水平,推动把学习情况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及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形成注重学习的用人导向。要强化制度的约束力和执行力,明确落实责任,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制度意识,切实把制度规定转化为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确保各项学习制度得到长期坚持和有效执行。
3.重视舆论宣传,形成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良好氛围。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展开,必须进一步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形成有利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舆论环境,大力营造重视学习、崇尚学习的良好风气。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宣传报道作为一项长期任务,精心谋划、认真安排,确保宣传的规模、力度。要深入宣传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宣传中央关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决策部署,充分反映各地区各部门的具体举措、典型经验和进展成效。要适应社会信息化的新趋势,在注重发挥好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传统媒体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兴媒体的独特优势,运用网上党校、手机党报等多种形式,扩大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把各级媒体打造成为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阵地。要加大理论研究力度,发挥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的带动作用,努力推出有深度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加强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供有力理论支撑。
4.加强组织协调,形成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强大推动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需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统筹协调。各级党委要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提出明确要求,精心组织实施。要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明确任务分工,加强协同配合,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各级党组织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党委宣传部门要切实负起牵头责
任,增强服务意识,积极主动加强与各部门各单位的沟通联系,确保各项工作高效、有序运转。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作为分内工作,相互支持,各尽其责,形成强大工作合力。要高度重视青年和基层党员的学习,特别要针对农村基层党组织面广量大、组织学习难度较大等实际问题,研究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措施办法,动员更多的农村党员干部投入到学习中来。总之,要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取得新的进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学案)专题】推荐阅读: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试题06-10
高中物理认识运动10-18
认识运动教学课件07-02
《认识物体的运动》教学反思10-0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设计07-05
物理教案-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11-09
扇形的认识导学案10-22
分数的初步认识导学案07-05
专题01运动学专题06-24
千米的认识导学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