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精选9篇)
工作育 不于同何任他工其 作,其工 作象是对活
生 生人 , 的教 育何行 为 只有 在符 合人 的认 规律 知 任的 况情下 才 可能 有是 效的 。 样,学 数学 课 堂教 学 也 同 小 要正 确握 学把 生 认的 识规律 , 而 来 提高 学教效 。率
一从
概
括和 综 水合平, 能 晰清地 认 与知结构 原中 有的 观 并
念
新和学的内习容相系。 联例 ,如教学 “8的乘法 口 ” 诀
时,学 标 目是 让 学生 会学 编写 8 的 法乘 口 诀 知, 教 其
基识础 “~ 是 2的乘7 口法诀”但师不教应单简地让学 。生
回顾 这 些 口诀 是 什么 。 里的 “ 行组 织 者 ” 先这 是 关于 法 口诀乘的编 写 方 法 ,因而 让学生 顾回 2 7的 法 乘 口 诀
的 编方 法写 是 才 合 的 适。
、
明确
学 的认生知 起
点
任何一数节学 ,对课学生说来都有应相认知的 点。起个起 点 应括包: 这学 原有 生的活经验生积 累、 原
有 的知识 构及结 学 的生 认知“ 向” 师教 如 果 心不 明确 。学生学习本 内节 容的认 知 起 ,那 么 点 教其学 行 为 很 做 到 有 的放难矢 。 ’
( )三 生的学知“ 心认向”
知认学 派 心理学 家 奥 苏 伯 尔 的 有 意 接 受义学习理 论 特别 强调 : 有 意 义 学习条 件的 一 之是乃 学习实现 者 应 具有学习心 向。谓 学 心 向习, 实就 一 种 是心 所 其 理准备状 态 。 积 极 的意种识 准 备状态 能够 帮助学 生 这迅 准速确 地调用 相 关的经 验和 储 备, 选 有 用 信的 息 筛 帮助 解 决 的 新问题, 展 的 认 新知活 。动 去 师 ,常 过开教
( )
一 学生有原生活经的积验累 们我生活 在一 由个和形数构 成现的世 界里实。 孩 子一下生来就数与、图形触接, 下了累现实世对 积
界 数 与量 形图的 感知 、象 与 思考 , 些 构 成了 他们 这表
丰富 的生经活 验成为,他们系统学习学的数要基 重础
。管对 有 些学 生 说来, 些 生活 验经无 是论 其从 尽 一 成 方 式生 是 还 备储形 式 看 , 是 模 糊 的 觉 的、、直 多都 义 的 ,至 有的. 还会 对 系统 的 学学 数习产生负迁 移 。 甚 但 教 师 教 学 在绝 时 能 不 忽 它视的 存在 , 因为它 是学 生展 开新的 认 的知重 要 基 础 。 小 学二 年 级 、“、时 分如
常思
如何考通有效过教的组学织促而使学生生产 学习新
知识的 心 ,向而 忽 略了 学 对 生经 已具备 的 这种 心
理 准备 状 态 准 的确 握 把。 教学 活动 中 往 由于, 教在 往
摸师不学生准正的真理 需求 心 ,导 了致师先教前精 的心
组 织没 有达 预 期到的 果效。 教学 “ 如有余数 的除 法 ”时 , 论无是 教 材 还 是 课 教 上 师, 往 先 首提出 问的题 往
的秒识认” 课一 教的 学,师 不依照能教 从 材 “ 教 钟面上把 一 圈
平均分 1成个 大格 。 个大 格 分又 成相 等 每2
“ 现有是 4颗草1 ,莓 均平分给4 人, 们会你吗分?事 实
” , 个上问题 并不 是学 生 自 己的 问题。 这之 , 生前 这在 学 经已积 累 把 了体物 进行平均 的 分活动 经验 。 这 里, 只 要 把余 下 的 草 2莓 对 半 开切 后 再 即分可 生。 正真 颗学 心的理 求需 于在“ 由 不于 能 一颗一 颗 正好地 分完 ,
所 的5 格小, 个一圈一共 6有0 个格小…… 依次”讲 。 解 为学 因对生表 钟已经 有了足 够生的经活 验。如果无 视 学已生拥经 有的活生经验做的法必定会响影他 们 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积、极 ,性降 低课堂教学的效率。
生原 有知 的识结 构 二
学无论 是 皮 亚杰的 同 化 顺 理应论 ,还 是 奥 伯苏 尔 的 有 意义 学理习论 , 强都 调 效有学 的前习提 是 学
生
以不知道样怎用数表示来得的结果除” 。
一
数 节 课 的学 始开 就,是 小 生学 认 活 动知 的 开
始 ,有 确明 了 生学 有原 的生 活 经 验积 累, 师 能才 只 教
创有设 效的知活动情境 认;只有弄清 学生原的有 知 识 结构 教师,能才织组好 适当“ 先行的织者组 ”学 为 生在,已知需知之间架设与 一道 梁桥 :只有摸准 学生 的 知 认 心“”向课前 预的设能起到应才有的效果 , 。二 、
学 握 的认 知生 特 点 把
原 知 识 结有 构 有中 同 化 观新 念的 识知 而 , 。 小学 因 在 数 学 教 学 中,教 师 一贯 重视 学对 生 有原知 识 结构 的 准 把确 是握正 确 的 。 然 ,当 不也能 把 看 它做是 新 课 前
对旧
的简知重复。单对旧有效 知忆回 方式是设的 计适 当的“ 行先 组织 者” 先即于 学习任 本务身 现 呈的 ,
一
) (一 创情境 ,设搭平建, 台引导主建构
当动教 面师对认 知 展 处 于发具体 、直 水平觉 小的
种 引 性导材 料,它 比学习任 务 本 身有 较高 抽 象 的、
露 、 、
一
课鞠
学 时 生 们 困, 难的 任 务 是 将 科 ,学的概 念 原 理和 他 就 转 化成 儿 童 特 点 的语言 。 小学 学 数 学教中 , 决
问 解在题 的办 法 是就“ 纯 粹的数 学 ‘ ’ 适合的 生 外 活 穿给 上衣 ,后 将它 呈 现 给 儿童 。 个这 生 活 外 , 是衣教 然 师”
就
() 三 突出质本, 加强交流 , 高提理解层
次 小 数学 学 堂课中 的 交流是 十分 要 的重 。 标程准 课 中 明确 出指: 教 应 师 激发 生 学 学的习积极 性 … 在 … “
主探 自和合索交流 作的过 程真中正理 和解掌握基本
的 数学知识 与技 能 、学思 想 和方 ”法 学之 生的 间交 ,数流 有 时 更 于 他 们利思维 的 碰 撞。位 学生对 数 学 概念 每
在课 堂教 学中 所设创的 情境 持建。构 义 立场的学 主
者 莱 (希eh 和佐 捷斯 基 (a o is甚至 断 言, 童 s L) Zwj k ) 儿e 有的所数 学习学乎几都 在要个一复杂 境情 进行。中 创设 一 情 境个 其 就 实是为 生学的 学习搭 建 一个平台 。这 个平台 上 ,导 学 生 主 动学习知识 。 境 的在 引 情 择 选一 有 三 个 渠 般 :一道 是学生 现 实 生 活熟中 悉的 真实境 , 二情是学 生 熟知和 爱 的喜 超 实 现情境 ,三是 学生 有已 的 知识积 累 “。0以 10以 内数 的 认识” 例:
为教 师 设创的 境 就情是 级 班 中的“ 十三位 生 学 ” 引三 。 ~
都
有自己的特 有 理解的, 且而不也乏 高较层次 的 理解。
一位教 师 在 学 “教 的初数 认 步 识” 求 学 生 , 时分要 涂 用色 的 方法 表 示一 张 纸的二分 之一 , 一 位 生学 却 有 将 纸 的 面全 部 涂一上 颜色。 理由是 : 有 两 面 , 面其 纸两 一 半的 是 一 。 面见 ,位 生 学对几 分 之一 的理 解已 可 这
经升到分上认数 识的第阶二段 “多个具体实以组物
成整 个 ,体整 体 的几分之 一 ” 认 识。
导学 生 用 圆圈 来 表示一 个人 学 生, 在纸 上画圆 圈, 让 要 求 “ 数用, 能让老 师一 眼 就能 看 正 出 三 好十 三不 个” 生 学画 好后, 师 引 导学生 讨 哪种 画法 论最 , 好 教。 接 着 给 出 应 的符 相号表 。示这 一 程 过中 , 经 生历 在
学由 了 际“ 问题 ” “ 学 图 语像言 到 ” “ 学 型 ” 模实到 数 再 数
师在进教行知 识的点教时 学,引导学生在象抽 概后括,应该 学生让加交流 ,突出强念概的本属
质 性 样 才, 使 学生 真 正掌 了握 知 识 。 该 以 数“ 的 这仍分 认 识” ,例 只生有真将 “ 数正” 为 学 分当 做 与 数“” 整 一
样
的 ”“样同可表示客以观事物的量数, 数
, 生才学算
正 掌真 了 “ 握数 ”因 此, 教 学 中, 引 导 学生展 分 。在 应 开论 , 讨用 数表分 具示体 物体 的数 量 数 轴, 上表 示 在
的 动主建 构 程 。
过
()二 住时抓 , 机恰引当 , 促导思维过渡 进
象 是抽 学数的 本 质 属 , 学 性离 不 开抽 象 境。 情 数 化 最的终 目的 是 实 现 “式化 ” 维的提 升 。 如 有形 思正
的学 者 所指 出 ,的 数学教 学的 生 化 活直 接导致 了 学
“应的分数相等加来深种理这解。
三 、学持 生 认 知的 奋 点 保 兴 数教 学学 过程 就 是 个 一推 学进生 认 知 发 的过展 程。有 的课堂教学效 应持学保生认知 延的续 性。因 此当 一 节 ,课快 要 束 时结, 教 师的 课 堂小 结 绝不是 “行 公 ” 例 。事 要 通 而过 课堂 小 结 来保 持 生 的学 认 知奋 兴 ,点认 知 活 动延续 到 外 。课 让 堂 小 结课 的 法方 种 多样多, 少 一 线 教师总 结 出不 很多 法方 。总 体说 来 , 保 持 学 生认 知 奋 点 的兴 方法 能 是 小在 中结 提出 起引学 生 更 多 思 的索 题 问例。如 教, 学 “ 、、课一, 师 在 下课 之前 , 出 “ 什有 年么月 ” 日 教提 为 的 一 年 年有3 5 天 的, 年一 年 却有 36天 什 么 6? 有6为 通常每 四里年 一 有 个闰 呢? 年 等有趣 题问, 导学 生 ” 引课 后查 阅 相关 料资 。如 ,学 “的周 长”, 师 小 再教 圆时 教
生 思
维的卡 通 化 表、化 ”在 小 学 数学 教 中学 ,引 浅 。 在 导 学生充 分 感 知 后 及应 引时导 学生提 升思 维水平, 不而能 一 直停留 在 直 观 层 ,以面防 止 数学内 涵的 流失 因此。, 课堂 上 , 师 应 抓住 时 机 , 力促进 学 生 在教 努由“
通 维思” “ 式维 思” 卡向 的形过 渡。 “0 如 10以 内 数
的
认识 ” 学 教, 的以认识 “ 3为 例 经 借 助具已 体 情境 ” 引3导 学 生经历 由 “了际 题 问”“ 学 图像 言语 ” 实到数 再
到“ 学模 型” 主 动 建 , 构着 对数 5““4 的认 识数 的 接4 ” 5 ” 就 不 再 应 让学 去 画生圈 ,而 应 学 让 在 头生脑 中 象 想
怎样 画 圈 ,并进 一 步 导 引 学 生用 符号 进行 表 示 。 再 如 “,在 三角形 稳 定的性 ” 课 中 , 果 只是让学 生停 如一留 在 “ 木条做 成 的 三 角形 框拉 不 动 用, 木条做 成 用 而
结说, 今天这 节课同学学得很们真 认,掌 握很好,得在 有
样一道题这, 家大 想
一想 知:A = 请 已B 8 , 米 、甲乙 、
四的边框拉形 得动 ”不而及时 导学 引抽象 生出“, 三
形 三角边 长 确 定 了 , 的形状 和 大 小也 随 之 定确 ” 它这 一
丙三人同时
A出发, 从别沿三条大分不小的半同路圆
线 到 达 三B人 谁 走的路线 最 短 7什 ?么些 富有 挑 ,为 这 性 的战 题 ,问 既能 引 学发生 对 所 学 知 的系识 统化 整理
, 又激 发 学生进 入高 一 次层的探 究 。 ( 苏 省泰 州 师 高范等专 科 学校 江250 23 0)
三
角 形稳 性定的 本 上 来 ,质则不 但 不 利 学 于 认 生
知
发展 的 还,有能可 因“生活 境 情 ”干的 因扰 , 素学使 生对 相概关念的解发 理歧义。生
再
丽
一
5
一、明确学生的认知起点
任何一节数学课,对学生来说都有相应的认知起点。这个起点应包括: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积累、原有的知识结构及学生的认知“心向”。教师如果不明确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认知起点,那么其教学行为很难做到有的放矢。
(一)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积累
我们生活在一个由数和形构成的现实世界里。孩子一生下来就与数、图形接触,积累下了对现实世界数量与图形的感知、表象与思考,这些构成了他们丰富的生活经验,成为他们系统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尽管对有些学生来说,一些生活经验无论是从其生成方式还是储备形式看,都是模糊的、直觉的、多义的,甚至有的还会对系统的数学学习产生负迁移。但教师在教学时绝不能忽视它的存在,因为它是学生展开新的认知的重要基础。如小学二年级“时、分、秒的认识”一课的教学,教师不能依照教材从“钟面上把一圈平均分成12个大格。每个大格又分成相等的5个小格,一圈一共有60个小格……”依次讲解。因为学生对钟表已经有了足够的生活经验。如果无视学生已经拥有的生活经验的做法必定会影响他们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
无论是皮亚杰的同化顺应理论,还是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都强调有效学习的前提是学生原有知识结构中有同化新观念的知识。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贯重视对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准确把握是正确的。当然,也不能把它看做是新课前对旧知的简单重复。对旧知有效回忆的方式是设计适当的“先行组织者”,即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内容相联系。例如,教学“8的乘法口诀”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编写8的乘法口诀,其知识基础是“2~7的乘法口诀”。但教师不应简单地让学生回顾这些口诀是什么。这里的“先行组织者”是关于乘法口诀的编写方法,因而让学生回顾2~7的乘法口诀的编写方法才是合适的。
(三)学生的认知“心向”
认知学派心理学家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特别强调:实现有意义学习的条件之一乃是学习者应具有学习心向。所谓学习心向,其实就是一种心理准备状态。这种积极的意识准备状态能够帮助学生迅速准确地调用相关的经验和储备,筛选有用的信息帮助解决新的问题,开展新的认知活动。过去,教师常常思考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组织而促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心向,而忽略了对学生已经具备的这种心理准备状态的准确把握。在教学活动中,往往由于教师摸不准学生真正的心理需求,导致了教师先前的精心组织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无论是教材还是上课教师,往往首先提出的问题是“现有14颗草莓,平均分给4人,你们会分吗?”事实上,这个问题并不是学生自己的问题。在这之前,学生已经积累了把物体进行平均分的活动经验。这里,只要把余下的2颗草莓对半切开后再分即可。学生真正的心理需求在于“由于不能一颗一颗地正好分完,所以不知道怎样用数来表示除得的结果”。
一节数学课的开始,就是小学生认知活动的开始,只有明确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积累,教师才能创设有效的认知活动情境;只有弄清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教师才能组织好适当的“先行组织者”,为学生在已知与需知之间架设一道桥梁;只有摸准学生的认知“心向”,课前的预设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二、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
(一)创设情境,搭建平台,引导主动建构
当教师面对认知发展处于具体、直觉水平的小学生时,他们困难的任务,就是将科学的概念和原理转化成儿童特点的语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给纯粹的数学‘穿’上合适的生活外衣,然后将它呈现给儿童。”这个生活外衣,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创设的情境。持建构主义立场的学者莱希(Lesh)和佐捷斯基(Zawojeski)甚至断言,儿童所有的数学学习几乎都要在一个复杂情境中进行。创设一个情境其实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情境的选择一般有三个渠道:一是学生现实生活中熟悉的真实情境,二是学生熟知和喜爱的超现实情境,三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以“100以内数的认识”为例:教师创设的情境就是班级中的“三十三位学生”。引导学生用圆圈来表示一个人,让学生在纸上画圆圈,要求“不用数,能让老师一眼就能看出正好三十三个”。学生画好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哪种画法最好,接着给出相应的符号表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由“实际问题”到“数学图像语言”再到“数学模型”的主动建构过程。
(二)抓住时机,恰当引导,促进思维过渡
抽象是数学的本质属性,数学离不开抽象。情境化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形式化”思维的提升。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数学教学的生活化直接导致了学生思维的卡通化、浅表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充分感知后应及时引导学生提升思维水平,而不能一直停留在直观层面,以防止数学内涵的流失。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抓住时机,努力促进学生由“卡通思维”向”形式思维”的过渡。如“100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以认识“33”为例已经借助具体情境引导学生经历了由“实际问题”到“数学图像语言”再到“数学模型”的主动建构,接着对数“45”“54”的认识就不应再让学生去画圈,而应让学生在头脑中想象怎样画圈,并进一步引导学生用符号进行表示。再如,在“三角形的稳定性”一课中,如果只是让学生停留在“用木条做成的三角形框拉不动,而用木条做成的四边形框拉得动”,而不及时引导学生抽象出“三角形三边长确定了,它的形状和大小也随之确定”这一三角形稳定性的本质上来,则不但不利于学生认知的发展,还有可能因“生活情境”的干扰因素,使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发生歧义。
(三)突出本质,加强交流,提高理解层次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交流是十分重要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学生之间的交流有时更利于他们思维的碰撞。每位学生对数学概念都有自己的特有的理解,而且也不乏较高层次的理解。一位教师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要求学生用涂色的方法表示一张纸的二分之一,有一位学生却将纸的一面全部涂上颜色。其理由是:纸有两面,两面的一半是一面。可见,这位学生对几分之一的理解已经上升到分数认识的第二阶段“以多个具体实物组成一个整体,认识整体的几分之一”。
教师在进行知识点的教学时,在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后,应该让学生加强交流,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这样才使学生真正掌握了该知识。仍以“分数的认识”为例,学生只有真正将“分数”当做与“整数”一样的“数”,同样可以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学生才算真正掌握了“分数”。因此,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用分数表示具体物体的数量,在数轴上表示相应的分数等来加深这种理解。
三、保持学生的认知兴奋点
数学教学过程就是一个推进学生认知发展的过程。有效的课堂教学应保持学生认知的延续性。因此,当一节课快要结束时,教师的课堂小结绝不是“例行公事”。而要通过课堂小结来保持学生的认知兴奋点,让认知活动延续到课外。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比较精确地感知事物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的一些关系,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在这一时期,就要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教学设计时就要尽量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辅助手段,如教学挂图、教具、多媒体等教具来辅助教学。同时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这个时候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小学生的记忆最初仍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因此,教学设计要形象生动,多运用肢体语言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学设计要符合他们的感知、注意和记忆规律等特点。
2、随着年龄的升高,学习特点也在不断发展。
到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了一定的学习态度,并且随着主体意识的觉醒,逐渐对教师产生选择性及怀疑的态度。对教育学科的学习
也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通过几年集体生活的训练,已经比较习惯于有组织有纪律的自觉的班集体生活,并把自己看成是集体的一员,能比较自觉参与班集体的活动,重视班集体的舆论和评价作用。并伴随自信、自主、自律能力的不断增强,对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对班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不断增强,同时,在老师的指导和督促下,逐渐形成了对作业自觉负责的态度,开始认识到学习是一种义务,学习目的也更加明确,出现了意识较强的学习动机。在这一阶段,教师一定要不厌其烦的进行正确的引导,以使他们进一步形成自觉学习的习惯。逐步培养他们自觉学习的能力。
3、遵循认知的发展规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上狠下功夫。
在注意力发展方面,学生的有意注意逐步取代了无意注意,同时有意注意开始占主导地位,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性、稳定性、注意深度和广度、注意的分配和转移等方面都较低年级学生有了较大的发展。学生记忆发展方面,有意记忆逐步占主导地位,他们的抽象记忆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低年级形成的具体形象记忆的作用仍非常明显。在思维发展方面,学生的形象思维正逐步向抽象思维过度,逐步学会分出概念中本质与非本质,主要与次要的关系,慢慢学会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开始独立进行逻辑论证,但他们的`思维活动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色彩。在想象力方面,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并逐渐符合客观现实,同时创造性成分日益凸显。这时候,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意识,注意形象记忆到抽象记忆的过度,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大胆想象,使之逐步完成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
4、关注学生情感发展,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正确的道德情感。
在道德情感方面,五六年级学生情感的内容进一步丰富,他们已经能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情感表现和情感判断以及随之可能产生的后果,开始学会控制和调节自身的情感。他们主要以具体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为依据,同时,也开始出现内化的抽象道德观念作为道德判断的依据。但这一时期,他们的情感极不稳定,情感判断也会出现偏差。教师要利用课堂教学、学校的各种活动、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等,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对他们的道德判断适时给予引导,逐步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感。
5、把握学生意志发展倾向,不失时机适时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志。
小学生的身体各器官、系统都生长发育得很快,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同时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经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在这方面,特别是班主任教师,要精心设计,把道德意志的教育贯穿在教育教学的始终。还可以利用活动,故事等,说明冲动的危害。明白坚持就是成功的道理。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
6、随着年龄的增长 ,少年儿童的个性也在不断发展。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幼儿期儿童的心理活动和个人行为更多地受情境因素的支配,变化较大,因此,还不能形成真正稳定的个性。进入小学后,特别是通过低年级阶段的学习适应性锻炼,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步深刻,渐渐摆脱对外部控制的依赖,逐渐形成了内化的行为准则作为监督、调节、控制
自身的行为的依据,而且开始从对自己表面行为的认识、评价转向对自己内部品质的更深入的评价。他们还会用自己形成的评价标准去评价他人。但是,主观臆断的倾向也很突出,还可能要求别人随自己的意志。这一时期的学生是最不稳定的。对自己的控制力也时有时无。因此,教师要经常性的教育、提示、警醒。要求他们用诚实儿童的标准要求自己。要充分利用榜样的力量,教育学生尊重他人,遵守社会公德,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紧密相连。做到自己的思想要尽量与他人利益、班级利益、社会利益相一致。
在这次学习中,听了北京教育学院高明书教授的讲课,通过对专题的学习,我更加认识到了中小学生的认知和人格发展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敏锐地意识到目前学生人格培养的必要性,根据中小学阶段青少年理心理特点、认知发展与人格发展的规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人格的发展是一个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应该说,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加强,中小学生的人格状况总体看是健康的,但是,改革开放在引进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和活力机制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这一切必然通过各种途径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灵,某些影视、歌舞厅及电子游戏机也无不影响着儿童的心理发展,独生子女家庭教养的误区和离异家庭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都误导着青少年人格的发展。下面分别描述下我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埃里克森认为个体发展是持续一生的,而不是在成年早期就结束了。他提出了著名的心理社会性发展的八个阶段理论,认为在心理发展的每一阶段,个体都会面临着一个需要解决的心理社会问题,该问题引起个体心理发展的矛盾与危机。如果个体能顺利解决每一阶段所面临的矛盾与危机,就会对个体心理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相反,则会产生消极影响。如果个体发展的阶段性危机没有得到较好解决,就会影响个体的人格和社会性发展。而适当的教育能够培养学生解决发展危机的能力,促进个体的发展,不适当的教育则会阻碍个体的发展,因而,教育就是要了解学生人格发展不同阶段的独特性。特别是中小学生正处于人格发展最为重要的第四、第五,更需要教师在了解这三个阶段的主要矛盾与危机的基础上,通过设置大量的问题情景,在活动和交往中,因材施教,帮助学生解决好每个阶段的问题,顺利渡过危机,以免儿童的人格发展出现障碍或者迟滞,以至于导致以后的发展,甚至影响一生。
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制约学习内容的深浅,制约学习方法的选择,对个体的学习效率产生影响,在学校教学中,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都应该研究如何适应学生的智力发展阶段,并提出适当的目标。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大量的研究已经表明,通过适当的教育训练来加快各个认知发展阶段转化的速度是可能的。只要教学方法和内容恰当,系统的学校教学就能够起到加速认知发展的作用。人格教育是最基础的素质教育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就是学校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人格形成的规律 ,利用非直接教育方式 ,即通过生活、学习、活动中经常化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形成良好人格品质的过程。人格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心灵塑造和品格养成的教育。
王翀
我作为中青班的一名学员,经过一周时间对政治理论的系统学习,进一步掌握和理解了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深刻内涵,对于我个人的思想认识是一种快速的升华。我把这种升华后的理解总结为“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正确的做事”。
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主义运动,当中国的先驱青年将马克思主义思想引进中国,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在中国大地上生根成长,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炮火洗礼,毛泽东思想这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让人民成为了国家的主人;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改革开放让世界重新开始认识中国,邓小平同志“摸着石头过河、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的朴素语句,让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不断传承与创新;中国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绩,让世人更加充分地肯定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这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所带来的巨大作用。因为这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指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正确的发展方向,在正确的方向指引下才能正确的做事,才能让中国在世界的舞台上重新上演耀眼的篇章。
基于对前段时间政治理论的学习和思考,我认为作为天津港的一名中层干部,不管是哪一个岗位,不管从事着什么职业,只有把握住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正确的做事,才能正确的做正确的事。
第一、要持续不断的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充分的用马克思主义 1
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通过不断的学习,将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贯通起来思考,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一系列基本问题的认识。在学习的同时要注重政治理论学习和与时俱进的有机融合,以天津港发展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为中心,着眼于实际问题的理性思考,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才能在推进企业发展中把握住正确的政治方向。
第二要把握天津港发展大局,以“四个纲要”统一创建世界一流企业思想。近年来,天津港在建设世界一流大港总体战略的指引下,实现了较快的发展;去年,集团公司又在编制“四个纲要”的基础上提出要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发展战略。作为天津港一名管理者不光要在形式上掌握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而且要深刻领会和理解集团未来发展战略的深刻内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住工作的方向,才能在未来的企业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去正确的做事,才能正确的做正确的事,进而推动企业的加快发展。
第三、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提升,为港口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是一个企业管理人员所必备的,是一个创建世界一流企业所必须的要件,是一个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业务水平不断提升的关键。作为一名管理型人员,要在不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素质的同时,更要发挥自身的带动效应,充分地引导和带动广大员工在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在天津港未来的发展中打造一支优秀的员工队伍,才能推进企业的加快发展。
综上所述,不管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还是
一、反应规律
1. 定性规律
以锌代表氢前活泼金属,铜代表氢后较不活泼金属,它们与酸反应的基本情况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浓硝酸、浓硫酸都具有强氧化性,均能氧化绝大多数金属,但其还原产物及反应中消耗的酸量却有所不同,还原产物也有所不同. 这是因为随着反应的进行,酸不断消耗,水不断生成,酸的浓度逐渐变小,浓酸变成了稀酸. 稀硫酸与氢后金属不反应,与氢前金属能反应但还原产物是氢气; 稀硝酸与氢前、氢后金属均可反应,还原产物都是NO.
将表1中的反应推至一般: 浓硫酸与氢后金属反应,不论金属是否足量,酸均不可能消耗完,还原产物只有SO2; 与氢前金属反应,金属足量时硫酸可以反应完,还原产物除SO2外还有H2. 硝酸与金属反应时,只要金属足量,酸均可反应完,当金属足量时,浓硝酸的还原产物有两种.
2. 定量规律
在硝酸与金属的反应中,根据电子守恒原理可知,金属被氧化成金属离子时,每失去1 mol电子,必有1/amol HNO3被还原( a为反应中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值) ; 同时,必有1 mol NO3-与氧化产物金属离子结合成盐. 可见,金属每失去1 mol电子,必消耗( 1 +1/a) mol HNO3.
硫酸与金属的反应情况相对简单,根据守恒原理可进行类似分析.
二、规律运用
涉及金属与硫酸或硝酸反应的题型很多,其中的热点题型是计算题和实验题,较难的是计算题,其常见形式有硫酸、硝酸或混合酸与金属反应,守恒法是解答这类试题的基本方法. 解答金属与硫酸或硝酸反应的试题时,要注意反应的进程,即随着反应的进行,酸的浓度发生变化,从而发生性质上的改变.
1. 定量计算型
例1将一定量的锌与100 m L 18. 5 mol·L- 1的浓硫酸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气体A 33. 6L( 标准状况) . 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1 L,测得溶液中c( H+) = 0. 1 mol·L- 1, 则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反应中消耗的Zn的质量为97. 5 g
( B) 气体A中SO2和H2的体积比为1∶4
( C) 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只有一种
( D) 反应中共转移电子3 mol
解析: 反应后溶液中,n( H+) = 0. 1 mol,剩余0. 05 mol H2SO4,反应消耗的H2SO4为18. 5 mol·L- 1× 0. 1 L - 0. 05 mol = 1. 8 mol. 若反应产生的气体只有SO2,则n( SO2) = 0. 9 mol, V( SO2) = 22. 4L· mol- 1× 0. 9 mol = 20. 16 L < 33. 6 L,所以气体A是SO2和H2的混合物. n( H2) + n( SO2) = 1. 5 mol,
答案: ( C)
例2一定量的铜与一定量的浓硝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NO2、NO两种气体,已知反应中被还原的HNO3占HNO3总量的1 /3,则还原产物中NO、N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1∶1( B) 1∶2( C) 2∶3( D) 2∶1
解析: 若设参与反应的硝酸为3 mol,由题意可知其中有
1 mol HNO3被还原,有2 mol HNO3未被还原而生成1 mol Cu( NO3)2,即有1 mol Cu被氧化. 由电子得失守恒得: 3n( NO) + n( NO2) = 2 mol; 由氮原子守恒得: n( NO) + n( NO2) = 1 mol, 解得: n( NO) = n( NO2) = 0. 5 mol,即n( NO) ∶n( NO2) = 1∶1.
答案: ( A)
例3有一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酸,其中H2SO4和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4 mol·L- 1和2 mol·L- 1,取10 m L此混合酸,向其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待反应结束后,可产生标准状况下的气体的体积为( 设反应中HNO3被还原成NO) ()
( A) 0. 448 L ( B) 0. 672 L
( C) 0. 896 L ( D) 0. 224 L
解析: 混合酸中的H+由两种酸提供,NO3-由硝酸提供. 金属和混合酸反应通过离子方程式计算比较简便.
铁过量,产物为Fe2 +,反应中Fe和H+过量,生成的NO的量以NO3-为准来计算,可算得NO为0. 448 L,若只考虑到这一步反应,得答案( A) 是错误的,因为过量的铁还可以和溶液中过量的H+反应产生H2,即有
生成的H2为0. 224 L,气体体积共计0. 672 L.
答案: ( B)
2. 定性分析型
例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几位同学为了探究浓硫酸、稀硫酸、浓硝酸、稀硝酸的性质及四种酸分别与金属反应产物的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 1) 甲同学分别向盛有等量铜片的四支试管中加入等体积的1浓硫酸、2稀硫酸、3浓硝酸、4稀硝酸,立即发生剧烈反应的是 ( 填序号) ,加热后才能发生反应的是_____ ( 填序号) . 此对比实验可得出四种酸的氧化性相对强弱顺序是:_____ >_____ > _____> ( 填序号) .
( 2) 乙和丙两位同学设计了图1、图2所示装置来观察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的颜色.
乙同学用图1装置实验,他认为小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为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的NO气体,丙的推断是否正确? ______( 填“正确”或“不正确”) .
丙同学设计了图2所示装置实验,步骤为: 1大试管中放入适量大理石,加入过量稀硝酸; 2塞好插有铜丝疏松的棉花; 3一段时间后,把铜丝浸入过量的稀硝酸中; 4待溶液颜色加深后,将棉花慢慢推入试管中,可见明显现象.
步骤1的作用是______ .
步骤4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 3) 将过量铜与少量浓硝酸反应,反应开始时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反应结束时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 反应停止后,再加入25% 的稀硫酸,这时铜片上又有气泡产生,其原因是_____ .
解析: ( 1) 几种酸分别与铜反应,反应最剧烈的是浓硝酸, 因为浓硫酸与铜反应需要加热,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据此可判断4种酸的氧化性强弱.
( 2) NO2与水反应能生成NO:
3NO2+ H2O = 2HNO3+ NO
所以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总会是NO,不能说明Cu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就是NO. 再说,烧瓶内有O2,能将NO氧化为NO2,因此也不能判定Cu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是NO还是NO2.
图2是一个创新型实验装置,利用Ca CO3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的CO2可排出试管中的空气,使NO在无氧的环境中生成,便于观察到无色的气体. 反应后将棉花推入试管中,则NO从棉花中逸出,在棉花上方与空气接触,被氧化为红棕色的NO2.
( 3) 反应开始时,Cu与浓硝酸反应生成NO2; 反应结束时, 硝酸变稀,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 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中有Cu( NO3)2,加入稀硫酸后,H+与NO3-又形成稀HNO3,与过量的Cu反应生成NO.
答案: ( 1) 3 1 3 > 4 > 1 > 2 ( 2) 不正确排出试管内的空气棉花上方的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
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深刻指出:“在学习理解上,要防止一知半解、断章取义、生搬硬套,要弄清楚整体政策安排与某一具体政策的关系、系统政策链条与某一政策环节的关系、政策顶层设计与政策分层对接的关系、政策统一性与政策差异性的关系、长期性政策与阶段性政策的关系,既不能以局部代替整体、又不能以整体代替局部,既不能以灵活性损害原则性、又不能以原则性束缚灵活性。”这一重要论述,为贯彻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我们更好地开展政策研究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是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好政策问题的这五对重大关系,才能切实提高政策研究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正确认识整体政策安排与某一具体政策的关系,找准政策的“关节点”
整体政策安排与某一具体政策的关系,实质上是政策范畴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这两者相互依赖,互为存在和发展的前提。这就要求我们在政策研究过程中,既要立足于整体,追求系统整体的最佳效应,又要注意各个局部的特点,重视和发挥具体政策的积极作用,切实找准政策“关节点”,做到局部服从整体、整体关照局部,避免整体政策与具体政策相脱节。
坚持系统研究与结构分析相结合,是找准政策“关节点”的基本方法。系统性是政策的重要特征之一。系统研究就是从事物的全局出发,在系统、子系统、单元、要素之间以及它们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中,把握系统整体的本质和规律,追求整体目标的优化。结构分析就是把系统分解为一组相关联的子系统,并在整体的指导下协调各个子系统的目标,通过求局部最优化得到的解而达到整体的最优解。比如,当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率十一届省委作出深入实施“八八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就是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科学把握省情特点基础上作出的整体政策安排,涵盖浙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既是浙江推进科学发展的总部署,也是浙江全面深化改革的总谋划,由此形成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实践的总抓手。
坚持宏观指导与微观操作相统一,是找准政策“关节点”的基本原则。一项好的政策,应当兼具指导性和操作性,既能从全局高度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战略问题,又能从微观角度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化解产能过剩就是这样一个兼具指导性和操作性的政策安排。从宏观指导上看,化解产能过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给适度大于需求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但产品生产能力严重超过有效需求时,将会造成社会资源巨大浪费,降低资源配置效率,阻碍产业结构升级。2012年年底,我国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产能利用率分别仅为72%、73.7%、71.9%、73.1%和75%,明显低于国际通常水平。化解产能过剩的实质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坚决遏制产能盲目扩张,淘汰和退出落后产能,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从微观操作上看,化解产能过剩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抓得住、能见效、好推动,便于考核、督促和检查。做好这项工作,不仅可以有效解决企业经营困难、银行不良资产增加等问题,而且有利于从长远推进企业发展,增加企业职工收入。
正确认识系统政策链条与某一政策环节的关系,确定政策的“突破口”
系统政策链条是相关政策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所形成的链条式政策形态。构成系统政策链条的各个政策环节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在政策研究过程中,应加强政策相关性分析,充分注意同在一个范畴政策之间的相互关系,注意政策目标和政策举措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对政策执行效果可能产生的影响,从而确定政策的“突破口”。
实现政策突破,须科学设计政策链各政策环节之间的链接方式,找准系统政策链条的“激活码”。政策链条是政策环节相互黏合的有机统一体。政策环节链接紧密,就能形成“1+1>2”的政策累加效应,起到综合治理的效果;政策环节链接松散或脱节,则必然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难治本。提高政策环节链接紧密度,关键是找准“激活码”,把各个相互独立的政策环环相扣,紧密黏合在一起并有效激活起来。
实现政策突破,须把握政策环节内部节点之间的交叉对接点,力求具体政策“无缝焊接”。每一个政策环节都是相关具体政策的集合,而每一项具体政策又是用来规范某些主体行为的准则。这些主体行为之间的利益有时是相悖的,这就需要强化政策内部节点的有效对接,确保政策目标一致、政策措施协调。
正确认识政策顶层设计与政策分层对接的关系,紧抓政策的“结合部”
政策是由自上而下多个层次组成的宏大体系。政策总体设计既包括政策顶层设计,也包括政策分层对接。其中,政策顶层设计是战略性设计,解决的是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根本问题;政策分层对接是战术性设计,解决的是把顶层设计付诸实践的具体问题。搞政策研究,应善于运用层次分析法,明确政策问题中所包含的因子及其相互关系,将各因子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通过对各层次因子的比较分析,将不同政策方案按重要性或适用性排列,作出不同层次政策最优方案的选择。
根据区域特点抓好政策对接。我国采取的是渐进性改革,“摸着石头过河”是政策设计的重要方法,许多政策出台往往遵循地方试点——总结经验——全面推开的步骤。各地应当顺应中央的政策意图,积极争取把实践探索上升到国家层面,努力取得国家有关方面的支持,为政策顶层设计提供实践经验,推动政策顶层设计落到实处。比如,近年来,海南国际旅游岛、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山东黄河三角洲地区、湖南环长株潭城市群、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福建海西经济区、广东南沙前海横琴新区及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等相继得到国务院批复,2013年国务院又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这些“国家战略举措”不仅引领着各省(区、市)新一轮改革发展,而且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实践经验。
根据职能权限抓好政策对接。不同的层级有不同的政策权限。政策对接应当按照规定界限进行,该中央统一安排的各地不能抢跑,该试点的不能仓促面上推开,该先得到法律授权的不能超前推进。同时,该尽早推进的也不能拖延,该结合实际的也不能完全照搬照套。比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并明确提出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实行企业投资负面清单、改进预算管理制度等要求。中央的总体部署明确后,省一级就要抓紧出台施工方案,按照施工方案推进各项举措落地。正确认识政策统一性与政策差异性的关系,寻求政策的“公约数”
政策统一性与政策差异性的关系,从哲学意义上说就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政策是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的总目标而确定的行动准则,是对人们的利益进行分配和调节的政治措施。因此,政策必须具有普遍约束力,这是政策统一性的表现。同时也要看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发展还不平衡,必须防止简单的“一刀切”。
坚持在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是寻求政策“公约数”的关键。具体来说,就是加强对政策的环境分析,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文化心理环境等分析,确定其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并作出因时、因地、因人的判断,以便在政策方案的制定和执行中做到异中求同。以推进新型城市化为例。比如,对城市化发展模式的政策统一性要求是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各地在贯彻落实这项政策过程中,综合考虑各自的地理结构、资源禀赋、发展水平、人口规模等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城市化模式。
正确认识长期性政策与阶段性政策的关系,把握政策的“渐进性”
研究政策要有历史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任何一项政策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今天的政策是昨天政策的延续,明天的政策又是今天政策的发展。任何一项政策都是时代的产物。实践发展没有止境,政策创新永远在路上。搞政策研究,不仅要科学把握当前的情况,而且要预测前瞻发展的趋势,还应该深入分析历史的轨迹,研究前后政策之间的联系,理清该项政策的历史沿革和总体脉络,提出现阶段的政策目标和政策举措,做到既不脱离历史,又不落后时代。
把握政策的“渐进性”,就要步步为营、久久为功。古人云,政贵为恒,治须有常。一项好的政策制定后,就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步一个脚印把美好蓝图变成现实。同时,要根据实践的发展变化,对原有政策不断加以丰富和完善,切实做到稳定性、连续性和创新性有机统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紧紧围绕“三步走”战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不同历史时期确定相应的政策目标和政策举措。2002年,党的十六大根据“三步走”战略已胜利实现前两步目标的实际,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2012年,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到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八大以后,总书记在“三步走”战略基础上,郑重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些政策设计,充分体现了长期性政策与阶段性政策的有机结合,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接力奋斗的决心和与时俱进的精神。
著名国学大师梁漱溟先生认为,人的一生要解决三个问题: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己。
人与物的问题要求每个人要正确看待物质利益和物质回报,既不奢求,也不放任;人与人的问题要求每个人摆正位置,与别人和谐相处;人与自己的问题则是要求每个人挑战自我、战胜自我,不断创造更高境界的自我。在此,我将人与自己层面的问题归为最难的问题。举例来讲,我们通常会发现,中有一定工作积累的人,不论年龄、阅历及所处的人生阶段,在进行自我认知之际经常会出现这样两种倾向:
一是自负,尤其是已经小有成就的人常犯此病,其表现通常是高估自己、低看他人,或者把复杂的外部环境简单化;二是自卑,一想到自己年过三十或将不惑,相比26岁创办网易、张朝阳28岁创办搜狐、李彦宏31岁创办百度,已注定无缘“风云”之列,自己依旧为收入、职位等等苦恼,甚至比不过同学、同事。两种倾向的共同根基,其实在于自我诉求的满足程度。换句话说,人之所以自负,要么是其优先级的愿望或诉求有多半获得了满足,要么是自己某项愿望毫无折扣地得到满足;而人之所以自卑,情形则恰好相反。
事实上,职场人的追求很好归类,无非是权利、金钱、声望以及自我提升,比如升职、加薪人缘好、能力强,它们从严格意义上来讲,都逃不开物质和精神需求。自负和自卑两种倾向的由来,不过都以需求被满足与否来衡量。
这样看来,衡量的标尺未免太单一,而且,这里还忘了一个颇为基础的问题:谁说你的需求就应该被满足?比如,当你的需求是超越自己的能力所及奢望,或者你的需求对象是根本实现不了的妄想,再么你根本就没有恰当地传递出你的诉求,需求难以满足不是很顺理成章吗?
我认真学习了温家宝详阐当前经济几大问题的讲话资料,温总理强调:我们要准确把握形势。现将自己的学习收获汇报如下:
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全面分析了当前我国经济形势,阐述了明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具体部署了明年经济工作。
一、全面准确把握当前的经济形势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运行,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主要表现在:投资、消费、出口稳定增长,内需支撑作用增强;工业平稳增长,农业生产形势向好;财政收支增长较快,货币信贷平稳回调,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逐步从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就业和居民收入继续增加,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通过学习,我知道这些情况说明,中央关于今年经济工作的决策和部署是正确的、有成效的。我们要正确认识取得的成绩,看到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进一步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
当前国内外环境仍然极为复杂,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还不少。从国际看,主要经济体经济恢复增长,但失业率仍然处于高位,一些国家财政赤字高企,一些国家主权债务危机隐患仍然没有消除;主要货币汇率波动加剧,国际市场粮食、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通胀压力正在从新兴经济体扩大到发达经济体。世界经济还没有走上正常增长的轨道,目前又出现了两个变数。一是西亚、北非政局动荡,推动能源价格持续攀升,对世界经济增长和通胀形成双重冲击;二是 日本地震、海啸和核辐射灾害,短期内将严重影响日本经济,不可避免要影响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从国内看,虽然发展的有利条件较多,各方面发展的积极性很高,但面临的挑战也不少,除了一些体制性、结构性等长期存在的问题外,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突出矛盾没有明显缓解,主要是物价上涨比较快、通胀预期增强,房地产市场成交量萎缩、多数城市房价还在上涨,宏观调控仍然面临较大压力。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充分估计面临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冷静观察,沉着应对,未雨绸缪,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的准备,坚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进一步巩固经济发展的好势头,确保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
二、切实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 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是中央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作出的重要决策,是宏观调控必须坚持的方向,关键是要把握好调控的力度和节奏。
一是银行间市场利率保持在低位,银行体系流动性与正常水平和合理需求相比仍然充裕。二是结售汇顺差处于较高水平,造成基础货币大量被动投放,加上二季度到期央票和回购规模较大,仍存在对冲流动性压力。三是输入性通胀压力和通胀预期仍然较强。
因此,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提高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一是处理好控制货币总量和改善结构的关系。把好流动性总闸门,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和节奏,综合运用好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多种价格和数量工具,进一步完善人民 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消除通货膨胀的货币条件。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发挥好股票、债券、产业基金等融资工具的作用,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更好地满足多样化的投融资需求。二是处理好促进经济增长和抑制通货膨胀的关系。当前,增长速度和就业都处在合理水平,稳定物价和管好通胀预期是关键,是第一位的。当然要充分估计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提高政策的前瞻性,避免政策叠加对下一阶段实体经济产生过大的负面影响。
三、千方百计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这是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也是最为紧迫的任务。去年我们及时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把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3%,在经济较快增长的基础上,保持了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这是很不容易的。从一季度情况看,物价上涨压力仍然较大。
目前我国物价总水平仍然处于可控区间。新涨价因素中也主要是食品和居住类价格,总的来说还是一种结构性上涨。我国粮食连续7年增产、库存充裕,当前小麦苗情长势较好,夏粮有望获得丰收,主要工业品总体供大于求,进口增速较快,稳定物价具备不少有利条件,我们要增强做好价格工作的信心。
我国政府要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对价格走势的影响,及时发现导致价格波动的异常因素,采取多种措施,把物价涨幅控制在可承受的限度内,坚决防止物价过快上涨。
当前最重要的是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毫不放松地抓好农业和粮食生产。二是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 币政策,不给物价上涨提供货币条件。三是全面加强价格调控和监管。
四、巩固和扩大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效
房地产市场调控,除了抑制不合理需求外,还要努力增加市场供应。一方面,要切实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今年全国要开工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中央财政为此拿出1030亿元,但光靠中央财政是不够的。各级政府都要切实负起责任,多渠道筹措资金,切实加大投入,并优先保证用地供应。另一方面,要努力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的供应,加快普通商品住房的土地投放,督促开发商严格按照国家规定,保证住房建设进度,如期推出全部房源并明码标价上市销售,对违反规定的要严肃查处。
房地产调控要真正见到成效,关键要抓落实。各级政府都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央确定的各项政策,强化责任,确保调控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要将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分解落实情况,以及项目开工建设、竣工计划等安排公之于众,以便群众监督。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督察。要坚持调控方向不动摇、调控力度不放松。
五、促进对外贸易平稳健康发展
今年以来,进出口贸易保持快速增长势头,表明我国对外贸易已经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步入正常发展轨道。当然,这种因贸易条件恶化所带来的顺差减少,也不是我们所希望的。
在进出口趋于平衡的情况下,我们的工作着力点要放在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和优化进出口结构上来。一方面,要保持外贸政策的基本稳定,继续用好出口信用保险、出口退税、出口信贷等行之有效的 政策,充分发挥“引进来”和“走出去”对扩大出口的带动作用,特别注重改善中小外贸企业的融资条件,为对外贸易稳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坚持科技兴贸、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积极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发展研发设计、自主品牌和境外营销渠道,争创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新优势,全面提升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
六、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今年是开局之年,我们要按照中央的决策和部署,认真做好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
一要狠抓节能减排工作不放松。
二要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这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效益和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重点。要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全面提升制造业的水平和竞争力。抓紧制定标准,细化具体扶持政策,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切实完善政策措施,推动服务业大发展,进一步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
三要抓紧建立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随着部分刺激消费政策到期,今年一季度名义和实际消费增速都有所放缓,但仍保持了较高增长速度。关键是要建立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财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改善民生,改善消费环境,从根本上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四要正确处理内需外需关系。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着力拓展内需增长新空间,培育内需增长新动力,促进我国经济均衡发展。继续用好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通过国际市场加快自身发展,带动国内技术进步,增强产业和产品竞争力,缩小与发达经济体的差距。
通过认真学习,我提高了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的认识,我们要不怕艰辛,努力学习和工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万众一心,振奋精神,锐意进取,团结协作,全面做好明年经济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的崛起。
【正确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推荐阅读:
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作文指导及09-09
把握特点总结规律05-25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学案)专题07-18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试题06-10
正确认知自我11-11
如何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09-15
把握学生主体,关注课堂生成10-06
大学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05-23
把握学生心理特征进行音乐教学反思11-17
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