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重难点应如何把握

2024-07-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学重难点应如何把握(推荐8篇)

教学重难点应如何把握 篇1

列东中学

所谓教学重点,即是“在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的特定层次中占相对重要的前提判断”,也就是“在整个知识体系或课题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的内容。”如果某知识点是某知识单元的核心或是后继学习的基石或有广泛应用等,即可确定它是教学重点。

所谓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上阻力较大或难度较高的某些关节点”,也就是“学生接受比较困难的知识点或问题不容易解决的地方。”

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在讲课时必须做到: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帮助学生理清头绪,从而有效地学习教材。下面就突出重点,讲清难点,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一、如何突出重点?

1.设计动手操作活动突出重点。

学生对自己亲自动手做的活动印象会格外深刻,动手有利于加深对学生对重点问题的记忆。例如,填表、收集资料等活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重点知识。

2.板书突出法。

一般说来,写在黑板上的都是重要的。根据教学重点来设计板书,能让人一目了然。老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根据板书学会记笔记,或利用板书小结本课重点,都可以让学生加深记忆。

3.练习法。

练习是增强对知识点理解、掌握的一种主要方法,做练习最关键的是讲究选题的针对性,不然,不但不能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影响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选题很重要,应带着问题去找习题、编习题。只要从每一个练习中得到一点收获,一点启发,对初学的学生来说都是一个促进,一个鼓舞,对培养兴趣,打好基础有很好的作用。有时几个练习能全面反映某一知识点,我们要善于寻找分析、归纳,从而对知识点有个全面深入的理解。如果学生对某一方面理解不正确,我们就专门找这样的习题练,如果认识不全面,就要从多方面找习题练。选题不要运算太复杂,综合性太强,否则会影响对基础知识的理解。针对性的练习是一个专用武器,它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攻克重点。

二、如何讲清难点?

难点有两种情况:一是教材本身内容的难度大;二是由学生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决定的难点。为了更好地讲清难点问题,我在教学中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从教学难点出发,以生活为源泉,善于创设情景。

首先要寻找一个能引起学生共鸣和兴趣的话题作为难点的切入点。然后采用阶梯设疑法,即设计问题有梯度,由浅入深,由易而难,步步推进地解决问题。也可以用分解整合法,把一个问题从不同层次和不同角度分解成几个小问题来讲,然后再加以概括归纳,这样就容易把问题讲清楚。

2.利用游戏活动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教育是一种主动的过程,必须通过主体的积极体验、参与、实践,以及主动地尝试与创造,才能获得认知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上,应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充分利用小学生模仿力强、求知欲强、记忆力好、表现欲和创造力强等特点,围绕教学中的难点、重点,设计生动活泼、有趣多样的学习活动,寓教于乐。竞赛性活动也是学生乐此不疲的形式,可以让重难点操练变得非常有趣。在游戏竞赛中,学生乐学乐记,积极性浓厚,参与面也广。

3.合理运用多媒体软件,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计算机多媒体软件具有画面清晰、色彩亮丽、动态感强的特点,能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化难为易。在多媒体教学中,学生可以接受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文字、图形、视频和音频等媒体信息,调动学生视觉和听觉功能同时发挥作用,这是消化吸收知识的最佳选择。多媒体教学方式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中、在情感与思维交融中和谐自然地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由感性到理性、由理性到实践循环往复,实现认识的不断飞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计算机多媒体软件的优势,突破教学难点。

4.教师的有效指导是突破教学难点的关键

初中教材中的难点很多是由于学生认知水平造成的。因此,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劣。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中应做好充分准备,备学生、备问题、备错误等,将课堂可能出现的各种反应做好充分准备,才能更有效地指导学生,突破教学难点。

5.针对难点,预设错误,设计练习。

教学重难点应如何把握 篇2

然而, 由于受到传统舞蹈教学方式的制约, 以及一些教师对于舞蹈认识的局限, 幼儿舞蹈教学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 我们普遍忽视了对孩童舞蹈兴趣的培养。在认识上存在误区, 对幼儿在舞蹈活动中的心理特征和规律认识不够, 对幼儿舞蹈教学目标的定位不够准确和完整。另外, 幼儿舞蹈的教学方法陈旧, 教学效果不明显。在日常幼儿舞蹈的教学中, 教师往往只注重让幼儿单纯去模仿学习舞蹈动作, 忽视了引导幼儿去理解舞蹈本身及背后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从而忽视了幼儿情感的愉悦性, 导致许多幼儿常因学不会新的动作, 而产生疲劳、乏味和厌倦的情绪。

针对上述问题, 本文分析了幼儿舞蹈教学中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 指出通过兴趣培养, 能够有效调动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还指出, 在幼儿舞蹈教学中, 还应该融入素质教育的思想, 不断提升幼儿舞蹈教育的目的性。

一、幼儿舞蹈教学中的重点:兴趣培养

幼儿好奇心强, 对新鲜有趣的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 对于幼儿来说, 其舞蹈教学的重点就是兴趣的培养。

1、恰当选择舞蹈素材是培养兴趣的开端

在幼儿舞蹈教学中, 要想激发幼儿学舞的热情, 就必须从儿童心态出发, 用那些意外的、新奇的、有趣的素材来吸引他们。选材内容上应体现生动、活泼、趣味性强的特点。因此, 在题材的选择上, 包括对舞蹈语汇、动作的创编都必须独具匠心, 不能成人化、呆板。在幼儿眼中, 大千世界, 新奇无比: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只要我们站在幼儿的角度, 去感知事物的特点, 分析处理人和物, 最后加以直观表现, 就会产生艺术化的童趣。如, 舞蹈“姥姥门前看大戏”以一首童谣入手:“拉大锯、扯大锯, 姥姥门前唱大戏……”讲述了一群天真活泼的小姑娘经过“抗争”, 跋山涉水, 终于兴高采烈地来到姥姥门前, 坐在了她们各自的位置上期盼着大戏的开幕。大戏开幕了, 小姑娘们在看戏的时候各自脸上丰富的表情, 反映出戏曲的精彩。看戏是源于民间的一种娱乐活动, 这个舞蹈抓住了小孩子好奇、喜欢热闹、喜欢参与和乐于模仿的特点, 所以极易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和观赏兴趣。可见, 恰当选择舞蹈素材是培养幼儿兴趣的开端。

2、提炼活泼有趣动作是培养兴趣的关键

幼儿具有天性好动的特点, 他们日常生活中无意识状态下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他们的喜怒哀乐。从深层次讲, 儿童的身体语言暗含着很多的情感因素, 因此, 只有合理运用身体语言, 才能够在舞蹈教学中实现培养儿童兴趣的目的。下面, 我们通过一个例子, 分析一下眨眼、耸肩、晃脑袋、扭屁股等儿童身体语言代表的含义。在与同伴进行游戏时, 开始是兴高采烈, 当利益冲突、意见不一时, 就会转身撅嘴, 见同伴不理睬, 想主动讲和, 偏偏又拉不下脸, 这时就会两个偷偷对望, 当目光交会在一起时, 又“噗嗤”一笑, 就又冰释前嫌。可见, 身体符号是儿童日常行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能够在舞蹈中捕捉这些天真幼稚的形态举止, 围绕舞蹈的主题和儿童喜闻乐见的艺术形象, 从中提炼出通俗易懂的舞蹈动作形态, 必然童趣洋溢, 易于展现幼儿纯真、活泼、可爱的一面。而孩子们模仿这些具有本体特征的形体动作时, 自然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且非常投入地按照要求进行练习。

3、做到舞蹈形式多样是兴趣持久的核心

由于幼儿自身的特点, 他们对于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有持久的兴趣, 因此, 确保幼儿对于舞蹈的持久兴趣成了幼儿舞蹈教学的关键。通过实践发现, 多媒体教学是确保幼儿对于舞蹈持久兴趣的一个有效手段。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特有优势, 为幼儿舞蹈教育服务的热潮正在蓬勃兴起。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 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声图并茂、直观形象、感染力强、表现手段多样, 可打破时空和地域的限制, 根据教学要求灵活调节画面的独特性。在幼儿舞蹈教学中, 我们可以在秉承传统的基础上, 广泛和灵活地采用电化教学手段。如蒙古族舞蹈中的“软手”动作, 具有“大雁在蓝天上翱翔”的表现性, 给人以辽阔壮观的美, 动作由大到小, 则有一种“远飞”之感和“草原静悄悄”的优美意境。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先通过投影、电视展示草原飞雁、牧马的景色, 蒙古族人特有的民族服饰和歌舞场面以及相关的人文地理概况, 给幼儿以直观、丰富的感性认识, 并将教师自己全部的智慧和情感深深地倾注于舞蹈美的示范表演和讲解之中, 启发孩子们的想象, 使他们有身临其境之感。这种形式的教学方式, 必定能够吸引幼儿持久的兴趣。

二、幼儿舞蹈教学中的难点:素质教育

众所周知, 幼儿教育是普及性教育, 它是面向全体幼儿进行全面素质发展的教育, 幼儿舞蹈教学的目的, 是面向全体幼儿, 把舞蹈教学的全过程, 作为向幼儿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1、舞蹈教学对幼儿素质的影响巨大

第一, 舞蹈是一种人体艺术, 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内在气质。对于幼儿来说, 长期的训练能够提高他们的耐力和灵敏度, 并增强体质。动作的协调性训练还有助于少儿大脑训练, 有助于少儿形体的健美, 培养内在气质。

第二, 舞蹈教育是进行美育教育的形式之一, 可以陶冶幼儿的情操。舞蹈教育中的形体美、举止美、行为美、人格美等等, 能够使幼儿形成内外美的统一。可以说, 舞蹈教育是美的教育中最直观、最形象的教育, 可以通过舞蹈教育不断提高幼儿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第三, 舞蹈多是集体活动, 有利于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在舞蹈教育中集体舞居多, 在训练中要学生注意队形是否整齐, 动作是否一致, 这就要求每一个学生相互合作, 学生的集体观念自然形成。另外, 好胜、爱表现是少年儿童的天性, 为了上台展示自己, 他们都会积极地、主动地投入活动中, 因此, 舞蹈对于培养学生的竞赛精神也有一定的激励和促进作用。

2、舞蹈教学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

第一, 舞蹈教育可以让幼儿认识到美, 认识到生活。舞蹈是艺术, 但它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 通过舞蹈教学可以让孩子们在更深层次上认识生活, 从小就感受到人类的真善美。

第二, 舞蹈教育可以让幼儿体验到美, 感受生活的美好。在幼儿舞蹈教学中, 通过老师精心选题、配乐及优美的动作设计, 让孩子去体验人类生活的艺术升华, 从而使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平添几分对人类博爱之心的向往与追求。

第三, 舞蹈教育可以让幼儿去表现无限美好的新生活。幼儿舞蹈教学是最能够让孩子学会表现美的, 孩子们把自己的情感通过舞蹈动作表现出来。舞蹈表现美的形式与其它教育形式有所不同, 它是通过对音乐的感受, 以协调的动作来表现美, 升华孩子们对生活的美好憧憬。

在幼儿舞蹈教学中, 无论是从选材、构思、表演形式、音乐选择, 到动作设计, 还是在舞蹈的教练表演过程中, 都要注意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任务, 只有这样, 才能使幼儿舞蹈教学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才能做到幼儿舞蹈教学为幼儿的素质全面提高服务。

参考文献

[1]史菲菲.浅谈幼儿舞蹈创新、创编教学[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高等教育版) , 2007, 10 (2) .

[2]文畅.兴趣培养——幼儿舞蹈教学的成功所在[J].中国校外教育 (下旬刊) , 2009 (7) .

如何备教学重难点 篇3

教学重难点无疑是一节课的主体部分。如何备教学重难点,包括如何确定教学重难点,如何破解教学重难点而建构出新的教学框架。下面,我结合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4-5页《四则运算》一课的备课历程,来谈谈备教学重难点的步骤与思路。

步骤一:剖析教材,研究知识点,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

如果把教材看作一头原生态的牛,那么剖析教材如同庖丁解牛。只有经历解剖的过程,才能准确地把握牛的内在机理、内在建构,掌握骨头之间、骨头和肉的连接点与镶嵌处。同理,只有剖析教材,研究知识点,才能准确地把握教学重难点。而剖析教材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剖解教材,罗列、梳理知识点,二是厘析知识点的各自特点,理清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确定教学重难点。

1、剖解教材,罗列、梳理知识。透过教材的表面现象,脱去教材的漂亮外衣,从情境、例题、习题等方面抽取出数学的本质,解剖出教材中所蕴含的知识点。它将经历从零碎、无序地罗列,到根据一定的标准,深入各知识点的内部表征,有序地对知识进行梳理、分类的过程。

如《四则运算》一课,我从以下两个角度对知识进行梳理:

①例题编排角度。本课安排了两个例题,蕴含着两大块并列性知识。

例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它是加减混合运算。

例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口朱旭平徐旭琴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它是乘除混合运算。

②算用结合角度。新教材将解决问题教学与计算教学进行整合安排,体现了“算用结合”思想。“算”的方面,有多样的计算方法,有综合算式和分步算式,总结出加减或乘除同级运算的计算顺序。“用”的方面,有问题中数量关系分析,根据什么?每步算式表示什么意义?等等。

2、厘析知识间的内在关系,确定教学重难点。在厘析知识外部、内部的各种关系时,要以一种整体、开放、联系的视角,着眼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认知基础,充分考虑知识的形成线索与学生的认知线索,立足于知识的发展脉络,理清知识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要把握所学知识在外部,即在整个单元、整册教材、整个小学乃至中学阶段等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要明确现学内容的学生认知基础与后续的知识发展,并适当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修改、调换和删减。要从哲学的角度,根据教材的广度和深度,厘析所学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如逻辑关系,根据知识本身的发展体系,从经纬立体层面对知识进行分析:如主次关系,明确哪些是主要知识,哪些是次要知识,还要深入剖析主要知识内部各个层次表征的主次关系。再基于知识的新旧关系、主次关系、逻辑等关系分析,从学科课程论角度确定本课教学的重点;从学科学习论角度,预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认知困难,确定本课教学的难点;从学科教学论的角度,确定教学关键点,即如何通过教学设计实现教学目标,并且克服学生的学习困难。

如《四则运算》一课,我从以下几个角度厘析知识间的内在关系:

①学生的认知基础。本课学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解决此类问题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用”的方面,例1内容在第四册中用专门例题学过了,例2内容在前几册练习、复习中多次出现过。综合式和分步式的内在关系在连加、连减、连乘、连除等解决问题教学中多次分析过。“算”的方面,学生对同级运算乃至不同级运算的计算技能、计算顺序已初步掌握,因为在前几册的练习、复习中出现了相应的习题,达到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程度。

②知识的主次关系。本课教学以“算”为主体,着力要刻画的是计算顺序,以“用”为客体,“用”为“算”服务,以“用”释“算”。在“算”中以综合算式为主体,分步算式为客体,分步算式为综合算式服务,促进学生对综合算式计算顺序的理解。多种方法以常规方法分析为主体,其他方法分析为客体,要着力前者,并实现对后者的迁移。

③例题的难易关系。一个例题是用加减解决的问题,另一个例题是用乘除解决的问题。对两个例题进行比较,学生对前者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更丰富,后者用归一、归总的方法,用倍比的方法来解题,其解题思路稍抽象,稍难理解些。

基于知识间的各种关系分析,我认为本课教学重点是用解题思路阐释算式的计算次序,理解,归纳并掌握同级混合运算顺序,形成计算技能。教学难点用解题思路解释算式的计算顺序,其中更侧重于乘除混合运算的破解。教学的关键点是让学生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步骤二:渗透思想、建构框架。有效破解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重难点确定之后,要进一步挖掘其背后所隐藏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化归思想、对应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极限思想、统计思想、概率思想、不变量思想、组合思想等小学阶段可以向学生渗透的一些最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它是数学的本质、灵魂所在。使学生在数学知识探究过程中,逐步领悟到蕴含于数学知识之中的各种数学思想方法,并有意识地提炼和归纳,反过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将不断推进学生的认知体系向更高层次建构,将有效地实现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过程体验等方面的同步发展。

教学重难点是一节课教学的着力所在,要根据知识间的内在关系,建构出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框架,在立体层面形成知识之间横向与纵向的相互咬合,相互牵制,知识间的无缝链接与整合,突显每一个知识点在此课中的地位与作用,发挥它对建构教学重难点的力量。从而通过教学框架的建构,在力学上将破解重难点的总力分解到各根支柱,各个知识点,实现从单点支撑变成多点支撑,发挥知识糅合的力量,从而有力地推进知识的数学化进程,有效地破解教学重难点。

如《四则运算》一课,我为破解教学重难点,建构了以下四个层次的教学框架。

第一层次:呈现问题、自主列式

以单元主题图为背景,同时呈现两个例题一

例1:“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例2: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分析]基于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本片段同时出示两个例题,让学生自主解题,并把用乘除法解决的问题提前到例1。这样直面反馈学生的原有认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直面破解教学重难点,将形成以算式987÷3×6的运算顺序探究为基点,形成以点带面的迁移建构方式。

第二层次:数形结合,以用释算

1、数形结合,糅合阐析

①针对分步式提问:987÷3表示什么?根据哪几条信息列出来的?跟随学生回答,出示线段图(如右图)的第一条表示线段。

②在综合算式中,第一步在哪里?(教师画线)这里的987÷3表示什么?教

师总结:不管是分步算式,还是综合算式,第一步都是计算每天接待多少人。

③第二步算什么,它表示什么?你觉得哪个条件很重要?“照这样计算”表示什么意思?跟进学生回答,电脑出示线段图第二条表示线段。

④教师总结:我们都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使计算顺序和解题思路相对应进行全面阐述。

[分析]本片段教学不是先把分步讲完,再讲综合,而是将分步与综合糅合在一起,通过提问:“在综合算式中,第一步在哪里?”突显了第一步的重要性,起到用分步算式促进学生对综合算式计算顺序的理解,发挥了知识整合的力量。同时,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步呈现线段图,有意识从解题思路中抽象出线段图这一直观表示形式,从而使学生更清晰地阐述出解题思路,顺向归纳出算式的计算顺序,达到“以用释算”的目的。

2、以点带面、逆向阐析

①提问:6+3×987这道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使学生自主结合线段图,用解题思路阐析算式的计算次序。

②提问:解决了例1的计算顺序,例2中的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每位同学选择一道算式,同桌互相说说这样算的道理。

[分析]在上个片段对算式987+3×6计算顺序探究的基础上,本片断采用以点带面的建构方式,通过提问:这道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直面指向算式的计算顺序,使学生主动用解题思路来阐析计算顺序。这样整个算用结合基本形成以“用”切入,归纳计算顺序,以“算”切入,联系解题思路的两个阶段。

第三层次:链接生活、归纳总结

1、链接生活、阐析顺序。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用加减法或乘除法解决的问题。教师板书算式,阐析计算顺序。

2、分类总结、归纳总结。把这节课的算式分成两类,怎么分?它们都是怎样计算的?电脑呈现:在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3、拓展应用,建构模型。说说下面各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4-8+10,8×3÷6,17+12-8,63÷7×8,,b÷a×c。再出示插件(见下表):

你知道吗?

在四则运算中,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所以,加法和减法是同级运算,乘法和除法是同级运算。同级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分析]链接学生生活实际,进一步用解题思路印证同级运算的计算顺序,然后通过分类,使学生把握这两类算式的特征,从而用不完全归纳法顺利地归纳出计算顺序。同时运用研究结论,让学生阐析算式的计算顺序,进而建构符号化模型。并用插件的形式,告知四则运算的级别,揭示出计算顺序从左往右计算这一数学规定的缘由是同级运算。

第四层次:破解模型,深化思维

在应用拓展模型的基础上,在最后出示一道蕴含一级、二级混合运算的数学问题,引起学生的思维冲突:为什么这道题的计算顺序不是从左往右呢?那么在什么情况下计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什么情况下,计算顺序不是从左往右呢?为下节课学习打铺垫。

如何突破口语交际教学的重难点 篇4

一、研读课标,真正理解口语交际教学的目的和特点

口语交际是一种技能,就是为了交流思想和看法,人们才需要说话和倾听,否则,说与听就没有意义。口语交际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出发,为生活的实际需要服务的,因此它的教学就有很强的实用性,也有很强的生活性。口语交际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交际,以便在生活中更好地与人交往,既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又能够表达得体,达到与人交往的目的。

既然我们在生活中是为了彼此交流才进行口语交际,那么在课堂这个特殊环境里让学生“模拟操作”而进行的口语交际,就具有了自身的一些特殊性。

(一)它是双方的,既有说,也有听;

(二)它是互动的,你说我听,我说你听;

(三)它是“生活化”的,口语交际的“练”,是为了“战”,因此它离不开生活;

(四)它是口语化的,是使用纯粹的口头语言进行交往。

二、研究学生心理,真正实现“以学定教”

从我所观察到的学生表现来看,口语交际的能力是不太令人满意的。在很多的课堂上,大多数学生都是在静听,即使发言积极的时候,在表达方面也出现诸多障碍,而且很多学生没有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我觉得老师们一味埋怨学生能力差,这是不太公平的。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策略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会说、愿意倾听、愿意互动。

(一)加强情境营造

这种情境类似于生活,相当于把生活搬进课堂,当学生真正进入情境时,就会不由自主地有表达的欲望。因为在生活中,学生们总是有说不完的话。我曾经担心随着学生年龄增长,明显属于虚构的情境将会难以打动学生的心,但是在教学实际中我们却发现,尽管高年级学生比较成熟,但只要老师设置的情境也随之调整变化,学生仍然会入情入境。

另外,营造情境的手段固然很重要,课件、图片、实物等等都可以尽快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但是,我认为老师的语言感染力最重要,包括老师的肢体语言、表情神态,无一不对情境起到催生效果。

(二)加强阅读、观察

阅读是一种积累,它积累的是语言,观察也是一种积累,它积累的是生活。厚积薄发既指书面表达与阅读的关系,当然同样也适用于口头表达。因此,阅读与观察都是口语交际的基础。另外,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考的深度就决定着表达是否有内涵。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决定了学生的表达质量。

(三)加强任务驱动

老师们自己或许也曾经有过这样的体验,每次参与讨论活动,总是只顾思考自己的发言,一般难以关注别人的发言内容。但是一旦有选拔甄别等任务时,情况就大为改观。尤其是现场就必须决出胜负高低的时候,我们往往很关注别人的表现,因为进行选拔甄别都需要多方的信息,单向交流不足以得出我们需要的结论。

其实学生何尝不是如此?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给予学生的任务,如果只是要求其表达自己的想法,乐说善说即可,那学生就会进行单向交流,因为学生觉得没有注意别人的必要,他们当然也就不会倾听,更不会沟通。如果教师要求学生现场要完成某项任务,而讨论沟通是完成任务的必由之路,现场就要拿出结果、说出理由,学生被任务“逼迫”,一般就会饶有兴趣的参与到交流中去,甚至会因“政见不合”而发生争执,有讨论、有互动、有争执、有批驳,这才是真正的口语交际。口语交际教学与传统教材中说话课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此。

教学重难点应如何把握 篇5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整个活动的主线,也是一个教学活动的核心部分,是对幼儿教育价值最大,同时也是难度最大、最有挑战性的环节。对教学的重点难点的确定和如何突破的具体构想,是我们备课的细节之处,着力之处。正确把握住活动重难点就能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使得集体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价值,促进幼儿的发展。

那么如何把握集体教学活动中的重难点,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加以突破呢?通过教研组的实践研究,我们获得了以下认识。

一、找准方向,把握价值,确定重难点,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

(一)分析教材:教材是教师的执教之本,教师把握教材,是合理设计活动过程、科学选择策略的第一前提。任何一个学习活动,老师事先都要选择教材、分析教材、吃透教材,对教材有一个综合的认识以便准确的定位目标,排解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好的把握主体价值,把握关键经验。为了便于幼儿有效地理解、掌握教学内容,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再加工,突出其核心知识,经过裁剪取舍,形成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的教学活动,使之成为适合幼儿的好教材,从而达到教学内容的最优化。

如,《猴子学样》的活动来源于教材“在动物园里”的一个点。这个故事情节有趣,形象鲜明,非常适合开展阅读活动。但是教材上的故事比较长,不利于幼儿听记、复述。因此,我们进行了一定的修改,突出故事的主要情节,使得这个故事变得更简短幽默。并且由原来教材上的四幅图片变成了五幅图,使得猴子学样的图片由原来的一副变成了两幅,便于幼儿发现图片中的联系,由此推理出猴子爱学样的特点。理解语言教材需要教师紧紧抓住教材的特点和幼儿的需要来确定目标和重难点。幼儿园语言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又有不同的体裁。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文体特点,教学的重点也不同。而我们把“猴子学样”定位于阅读活动——重点是以图引领幼儿学习语言。主要是引导幼儿细致观察图片,从图片提供的线索进行描述,展开适当的创造性讲述。最后由每张图的内容讲述组成一个故事。而通过观察图片上猴子和老爷爷动作的相同点推测出猴子爱学样的特点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由此,活动的重点和难点也就得以凸显。

(二)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经验

教育是以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同年龄阶段教育在内容、形式和方法上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有着各自相对固定的标准。经验则是活动确定目标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我们应全面了解、正确分析幼儿的现有经验,明确幼儿有什么、要什么、能什么。这样,才能帮助我们正确地把握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把握活动的重难点。如中班的孩子已经掌握了立定跳远的动作技能,怎样更好地发展幼儿的跳跃能力呢?为此,我们通过设 计“小马运粮”的活动引导幼儿学习助跑跨跳的技能。把

(三)明确目标:目标把握的过程就是教师价值判断的过程。目标把握正确了,教材的重点就凸显了,核心内容就捕捉到了,教师的关键提问就容易把握了,活动的价值取向就正确了。集体教育活动过程中目标设计既是基础,又是核心,还是方向。明确目标的过程其实也是个分析重难点的过程。分析明确活动中所包含哪些内容,过程中哪些环节为关键点应重点进行,哪些问题及方法是幼儿难以掌握的难点等。我们要对主要的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对几条目标要有侧重点。

如根据中班幼儿阅读讲述活动目标和要求,以及幼儿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故事本身所传达的主要信息和主题大目标“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我们把活动“猴子学样”的目标定为:

1、能有序翻阅图书、观察画面,尝试着讲出故事大意,了解猴子爱学样的特点。

2、感受看图书的快乐,喜欢看图书。

重点:掌握看图书的方法,能仔细观察画面,尝试根据自己的理解讲述故事大意。

难点:通过对前后画面的观察、联系,理解老公公是利用了猴子爱学样的特点取回了帽子。

围绕目标以及重难点我们环节的设计上分层递进,有所侧重。在第一个环节,采用了直奔主题的方式展开,直接出示大图书,同时,把难点前置:“老公公和小猴子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引导幼儿观察封面上的内容,通过看看、猜猜,激发幼儿对了解图书内容的愿望和兴趣以及思考。

第二个环节是重点也是难点部分,放的时间相对较长:首先,让幼儿自己阅读图书,通过自己的观察理解寻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幼儿看书的习惯,其实也使幼儿感受到通过看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因此没有第一遍阅读的时候尽量不去打扰幼儿连贯地看书,给他们自己的空间,不去干扰他们的想法,让他有自己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幼儿大胆讲述故事内容,通过同伴的评价,帮助幼儿了解更好的讲述方法,培养幼儿倾听的能力和良好习惯。由于幼儿观察能力的差异,对图书的理解不同,因此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故事内容,但是这都不是教师能预设的,因此在这一环节设计了一个“难点梳理”的环节,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进行总结、提升。最后通过教师的讲述加以验证。既有幼儿个别的阅读,又有集体的交流。

第三个环节: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通过角色扮演,使幼儿进一步感受猴子爱学样的特点(即活动的难点)和故事的趣味性,同时也能激发幼儿进行故事表演的兴趣。

当然,一个活动中包含着许多价值点,除了显性目标和即时目标外,我们心中还应该有隐形目标和幼儿发展的长远目标。因此在活动中我们也进行了适当的整合。如倾听的习惯、分发图书的常规培养、情感的教育“碰到问题要想办法解决”等,使得一个活动能在突出重点的同时,尽可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搭建支架,活用策略,突破重难点,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

(一)创设情境,注重体验

情境教学主要是由某种富有感情色彩的活动而产生的一种特有的心理氛围,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孩子创造一个具体形象的学习情境,并通过合适的方式让孩子完全融人这个情境之中,让孩子在具体情境的连续不断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习。一个生动的情境设置,可以引起孩子的亲切感和新鲜感,从而调动大脑皮层中的优势兴奋中心,提供想象与思维的前提,其后教师便利用孩子感受后的兴奋状态,围绕重点、难点引导孩子对问题做层层深入的思考,使他们能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本领。

如在《家用电器》活动的重点是根据各种家电器的特征进行分类,难点则是根据家用电器的不同用途功能进行分类。在活动中创设了动物园开电器商店的游戏情境激发幼儿帮助小动物对家电进行分类的兴趣,明确探索要求,让枯燥的数学活动变得有趣。在帮助小熊整理货柜,进行分类的情境中达成活动的重点,解决活动的难点。

在活动“青蛙大合唱”是借助绘本《悠扬的歌声》,将故事优美的意境与歌曲自然融合,让幼儿在学唱的同时尝试创编节奏,学唱和创编节奏的要求及评价都在故事和游戏情景中展开。突破了以往的教学模式——老师唱一句,幼儿学一句。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大大的激发和调动。活动的整个过程在情景中有序进行,包括重点难点的解决也都是如此。如教师用春姑娘的口吻说“我真喜欢这几只青蛙,他们的嘴巴长大大大的,声音也很好听”。让幼儿在情境中轻松自然地学会唱歌,解决了重点问题。在创编节奏的环节——活动的难点部分时,教师带幼儿玩“青蛙跳荷叶”的游戏,幼儿听歌曲做各种青蛙的动作,在音乐信号的提示下跳上荷叶,通过给小青蛙拍照的情景,引导幼儿再把荷叶上的上的“青蛙”“翻译”成图谱,然后唱出来,实现了由具体事物向抽象的节奏的过渡,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很好地解决了教学的难点。

又如在“小马运粮”的活动中,教师是妈妈,孩子是小马,小马跟着妈妈学本领,跨越条条小河、座座山坡、道道围墙,在逼真的情境中,幼儿积极投入活动,在交流讨论、探索练习中掌握了助跑跨跳的技能,并不断挑战自我,跨过更宽、更高的障碍,巩固了技能,同时也变得更勇敢、自信。

(二)有效提问、梳理提升

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可以检查幼儿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有效的提问,可以引导幼儿围绕学习目标而进行有目的的思维,通过教师的引导,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就必须考虑到问题的有效性,即提问要紧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

1、抓住关键,问题设计要有选择性

一个集体活动,能发问的地方有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值得提问,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价值。教师要对问题进行精心选择,要抓住最关键的知识点设计问题,以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重难点,为幼儿解答一些相关问题奠定基础。

如活动“纸娃娃的旅行”中,提问:“纸娃娃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通过各种感官去探索不同纸娃娃的特性,为后面的环节做好铺垫。第二环节中提问:“纸娃娃掉进水里会怎样?”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进行试验观察和记录。以每个环节关键性的问题来呈现过程。这些问题的提出也正是孩子学习的重点与难点所在,把握了这些问题,活动目标指向更明确,实施也更有效。

2、循序渐进,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

提问要由浅入深,注意层次性。提问者在内容的难度上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问题链”,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支架”,帮助幼儿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建构认知结构。

如在活动“猴子学样”中的提问: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图书,看看封面上有谁?

2、猜猜这本书里小猴子和老公公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3、看看小猴子和老公公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会说些什么话?(提示:仔细看每一页,每幅图,这样才能看明白这个故事。)

4、老公公想了个什么办法拿回了自己的帽子?老爷爷利用了小猴子的什么?

5、你觉得故事中谁更聪明?为什么?

6、你觉得故事可以取一个什么名字?(介绍封面上的文字)

在这些层层递进,互为铺垫的问题下,幼儿关注积极思考、猜测图书内容;在第三个问题的明确指引下幼儿有目的地阅读图书,获取需要的信息,验证自己的猜测,理解故事内容,提供讲述能力。第四个问题则是针对活动的难点提出的,在幼儿熟悉画面的基础上,引导幼儿通过前后画面的联系、比较得出猴子爱学样的结论。第5个问题则是对幼儿经验的提升,使得教育最后回归到幼儿的生活:“碰到问题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最后一个问题,给图书起名字,可以说是最难的,要考研的是幼儿的概括总结能力,也是建立在前面所有问题的解决以及幼儿理解的基础上的。在这些问题的引领下,幼儿掌握了看图书的方法、理解了故事的内容,重难点得以解决,目标也得到很好的实现。

与此同时,教师的提问应当面向全体幼儿,应尊重幼儿的差异,对不同的幼儿,教师要考虑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不同类型或不同层次的问题。

3、明确意图,问题设计要有目的性

提问总是有一定的目的,教师希望通过提问,让幼儿在思考中有所得。在设计问题之前,不仅要考虑设计什么样的问题,还有考虑为什么设计这样的问题,使每个问题都成为达成教学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如在“小马运粮”的活动中的第二环节是整个活动的重点环节,目的主要是通过材料难度的循序渐进,使幼儿由立定跳远自然过渡到助跑跨跳的动作练习。学习助跑跨跳的动作方法。教师首先提出问题:“谁有什么办法能跳过这条小河?”目的是引发幼儿探索跳过小河的方法。当难度达到大部分幼儿无法进行继续立定跳时,鼓励幼儿大胆实践新的跳跃方法,在交流环节教师请能用助跑跨跳通过的幼儿进行示范,并通提出第二个关键问题:“他为什么能跳过去?他用的方法和我们以前的方法有什么不同?”目的是引导幼儿发现用助跑跨跳可以跳得更远,并在观察、思考中学习助跑跨跳的方法和动作要领。当幼儿掌握助跑跨跳的方法后并能跳过一定宽度后,教师又提问:“谁能用助跑跨跳的方法跳过高高的围墙?”这个问题避免了不必要的练习,直指活动难点:跳过一定的高度。鼓励幼儿直接用新的技能尝试新的挑战,巩固已有技能。跳过既有高度又有宽度的山坡(轮胎)时,教师提问:“山坡又高又宽,怎样才能安全又顺利地跳过呢?”在这个问题的指引下,幼儿得到了要注意自我保护的提示,同时调整了自己的动作:一只脚要用力蹬地,跨的脚要努力太高,身体要往前。

4、活跃思维,问题设计要有开放性

如在“会变的西瓜皮”的活动中,教师提问:“西瓜皮很能变什么?小动物用它来做什么?”,这个问题是很开放的,激发孩子对不同形状西瓜皮的想象,并可以通过对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西瓜皮和小动物进行合理联想,培养幼儿创造性讲述能力,尝试创编儿歌。

5、提问要灵活多变,注意多样性。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提问也是如此。教师的提问方式、提问类型、数量、思维水平等应注意灵活多变、丰富多样。教师可以采取直问、反问、追问、评论、强化、延伸和扩展等教学手段,使提问不呆板,从而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更好地解决活动重难点。

(三)有序递进、挑战有度

“递进”指阶段目标的循序达成,即根据自己的起步点出发努力实现目标,并不断提升发展目标。“小步子“是心理学提出的办法,就是说把大目标分解为阶段性小目标,使个体很快地从目标导向行为转入目标行为,尽快实现目标,满足需要,同时在目标导向过程中当目标能力增加时教师及时提供一个可使儿童实现高目标的条件,引导他们走向实现更高的目标。因此,教学必须从儿童现有水平出发,逐渐给儿童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为儿童搭建支架,引导儿童从一个水平向另一个更高的水平发展。通过有序递进、适度的挑战,分解难点、化难为易。

如在体育活动“小马运粮”时,活动重点是让幼儿掌握助跑跨跳的。教师在材料的投放数量及运用上体现了“小步子递进”。教师有目的的将活动分成三个层次进行:小河为人人都可以完成的动作目标,既用助跑跨跳的方法跨过一定宽度的小河,每个孩子都能够达到的活动难度。矮墙为挑战目标,既保证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够有所提高而达到的活动目标。山坡为极限目标。幼儿根据自己的活动能力和挑战目标选择不同的难度场地进行尝试练习。使幼儿不断地接受新的挑战,体验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快乐,避免因反复练习而感到枯燥乏味。既考虑到了个体差异也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

(四)良好互动,灵活回应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一个智慧的课程实施者,是在关注幼儿已有经验基础上进行精心预设之后的现场实践。因此更突出教师在活动中与幼儿之间有效的集体对话,积极的师幼互动,正确的提升引领。

“小马运粮”的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积极和材料互动,让幼儿自己挑战材料,逐步提高难度,挑战自我。通过同伴之间的互动,同伴示范、交流、评价让幼儿掌握正确的助跑跨跳的动作要领,将个人经验变为集体经验。通过师生互动,创设融洽的关系和氛围,在认真观察幼儿探索环境材料的动作经验基础上,准确把握现场状况,通过交流分享帮助幼儿整理、归纳在活动中获得的感性动作经验,将实践体验及时进行提炼、升华。

互动的过程就像抛接球的过程,教师在仔细观察的情况下,迅速了解幼儿在某些方面的发展状态后,接住幼儿的不同反应和回答这个球,进行有针对性的应答,起到引导、激发的作用,然后把球再抛给幼儿,最后实现教学目标。

如何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 篇6

一、突出教学重点

突出教学重点就是在教学中抓住主要问题,讲清基础知识,发展学生能。突出重点的行之有效的常用方法有如下几种:

1.时间安排充分

将最佳时间用于重点内容的教学。做到主次分明;上课时要把握好教学的节奏,奖最佳教学时间用于重点内容的教学上。

2.透彻讲解重点内容

设计教学过程时,应围绕重点来进行,设置问题.指导阅读.分析讲解.启发探究,都应着眼于让学生理解、掌握重点,要防止直接问题干扰学生对重点内容的学习。

3.加强口头强调

用准确的语言和加重的语气向学生明确指出教学的重点。4.注重板书提示

采用板书图文这种直观的方法去突出重点,可以对重点内容板书必要的插图,可以详细板书的重点内容,可以用彩色粉笔板书对教学重点内容的讲授提纲和要点,或者在其下画下划线。

5.强化实践应用

针对教学重点进行归纳、小结。课堂训练,安排复习思考题、练习题,上习题课.实验课和实习课,及时了解和实现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和运用。

二、突破教学难点

一般情况下,是大多数学生感到困难的内容,教师要想出各种有效办法加以突破,否则不但这部分内容学生听不懂学不会,还会为理解以后的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造成新困难。要针对教学难点产生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方法加以突破。

1.学生基础薄弱,可以温故知新化难

对于由于旧知识和技能掌握不牢固,是学生难以接受新知识和技能而产生的教学难点,可以采用温故知新的方法来加以突破。

2.教学内容生疏难懂,可以分解难点化难

将一块大型难点分解为若干个难点(其中也可能分解出非难点),减小突破大型难点的难度;然后采用适当的方法逐个突破这些小难点,一般都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3.教学内容抽象,可以直观教学化难

由于知识抽象和实验操作复杂而产生的教学难点,可以采用加强直观教学。补充感性知识和经验来加以突破。直观教学手段,除生动形象的语言外,主要是具体的实物、教具、模型、图片、图标、音像教材、模拟等。

4.内容复杂,容易混淆,可以构建网络化难

对于多个因素引起交织在一起形成的难点,可以突出主要因素并降低非主要因素的难度,或者将多个因素分散,各个击破。知识网络是人们在学习和实践中所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通过各个联系所构成的开放性知识系统。常见方法:

(1)列表法 把教材中易混淆(相似或相关)的知识,利用横向比较的方法进行对比,找出对比的内容,项目,逐相比较,通过比较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区别和联系,加深理解,避免知识的混淆,如光反应与暗反应等。

(2)树形法

根据一定的规律按顺序将主要的概念连成主线(树干),然后对诛仙个概念进行衍射,把其余的知识要点放在主线上各点所引出的支线(树枝)上。

(3)流程法

把细胞分裂、个体发育、生物生理、生物进化、实验步骤等具有发展、变化或形成过程的知识,用文字、线条和箭头按先后顺序编写出知识流程,并把相关的知识放在流程的合适位置上。

(4)图文结合法

物理教学如何突破重难点 篇7

一、讲究方法, 注重实用

良好的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老师讲课要注重方法的实用性, 使学生尽快有效地理解, 掌握所学的知识。如:类比法是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 可帮助学生理解一些难懂的概念、规律和方法。不少学生对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常常理解不正确 (如场强、电容、电阻) , 其原因是只注意了数学形式, 忽视了物理意义。怎么办呢?我想绝大部分学生对初中物理中的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比较清楚的, 它是用比值定义的, 我们就以此为例, 进行类比, 以加深其理解。

物理学具有较强的规律性、逻辑性。有些公式学生容易混淆, 造成记忆错误, 如气体的三个实验定律, 死记太伤脑筋, 可以借助规律记忆法, 让学生学会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推出三个实验定律的方法, 学会了推导的方法就摆脱了烦琐的记忆。电磁学中不少学生左、右手定则分不清, 记不牢, 我便想出个“诣字法”, 比如用“佑发拉底河”这河流名中的“佑”通右, “发”通“发电”即为右手发电, 这样左、右手很有趣地分清了, 学生记的还深刻。

二、抓关键, 抓本质

不少学生学习往往事倍功半, 究其原因主要是对重、难点的理解没有抓住关键和本质。电磁学中,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闭合回路、磁通量发生变化。

“磁通量变化”既是关键, 又是本质, 记住它并不难, 但在运用时如何呢?例如, 对“有闭合回路在磁场中运动, 回路中有无感应电流产生?”这样的问题, 有的认为“右边切割了磁力线”就有电流产生。有的认为有“磁通量”就有电流产生。

然而这两种看法都是错误的, 其原因是没有抓住本质。又如, 变压器的电流与匝数成反比, 大多数学生记得牢、但在做有三组以上线圈的计算时, 他们仍套用公式结果得出许多矛盾的结论, 这就是对N1∶N2=I1∶I2公式成立的前提条件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这个关键的问题重视不够造成的。通常对概念要抓关键的“字”, 对规律、定理等抓“条件、结论”, 这些是攻克重、难点的突破口。

三、认识要全面, 分析要细致

对学生来说, 由于总结、归纳能力差, 对知识点认识不全、分析不细是影响学习的另一重要因素, 这就需要老师平时注意培养这方面的能力。比如关于“电阻”的问题, 尽管比较简单, 但归纳起来内容也很丰富:1.用电阻定律来计算电阻;2.用“伏安特性曲线”来表示电阻;3.串、并联电路中任一电阻的变化对电路的总电阻、电流、路端电压的影响;功率最大等等。这些有关电阻的问题都只有通过对重、难点的理解, 不能局限在书本上, 要把书吃透, 把书中的话拓开, 把抽象的东西用练习具体化, 在练习过程中加深理解, 又在具体的练习中通过总结、归纳升华, 从而做到对重难知识点的全面认识和细致分析。

四、选题要有针对性

练习是增强对知识点理解、掌握的一种主要方法, 做练习最关键的是讲究选题的针对性, 不然, 不但不能提高学习效率, 而且还影响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物理教学中如何突破重难点 篇8

关键词:重点与难点;实验法;多媒体教学;练习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053-01

我们在物理教学中经常有这样一种感受:课堂上总想让学生把所教的知识学得完全,于是物理教师在上课时可谓面面俱到。但是效果往往是差强人意,尤其在教学效果反馈时,发现学生对物理重点部分掌握得不够牢固,在难点之处错误率很多。结果物理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吃力,最后物理教学质量还是上不去。症结何在?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物理教学中没能有效地突破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导致教学效果低下。

一、用实验法来突破教学中的难点、重点

众所周知,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通过实验的手段再现某种物理现象并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得出概念,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中建立和总结出来的。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实验可以使推导过程再现,而且实验比较直观,既生动又有趣。所以做实验会收到比语言描述更好的效果。

加强实验,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实验还掌握了基础知识,同时加深对物理概念、公式、定律的理解。那么,做好实验,对学生突破难点、重点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教学实践证明做好实验,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实验帮助学生改抽象为直观

在物理中有许多定律和公式非常抽象,难以理解。这样给学生理解带来了很大困难。会打消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但我们可以用实验的方法将抽象的知识变为直观,同时通过实验提高对物理的兴趣。例如,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对于不受外力时静止的物体会保持静止状态比较容易理解,但后者就比较难于理解,也很抽象。而我们让一个小球从斜面的同一个高度上滑下,分别在粗布、毛巾、玻璃板上滑行,比较分析推理,此问题便迎刃而解。通过这个小实验,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加深了理解。

2、实验帮助学生克服对有些物理概念的错误认识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些物理概念与我们所听到的看到的是有差别的,甚至是错误的,有同学认为质量大的物体比质量小的下降快;体积大的物体比体积小的质量大;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有关等等。遇到这些问题我们可以用简单的实验就能矫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只有克服对物理概念的错误认识,才能理解应用问题。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化难为易,突破重难点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对复杂的现象进行分解和综合,使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循序渐进,很好的体现由浅入深,从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过程。同时多媒体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变大为小、变小为大,还能变快为慢、变慢为快,灵活多变,运用自如,促使学生去思考。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强化感知,突破重点、难点。

紧紧抓住教材的重难点是课堂教学的最基本要求,许多物理概念、规律因为太抽象,而又无法用实验完全演示,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如果只凭教师的描述与讲解,往往花大气力效果还并不明显。利用多媒体教学,既能提供直观形象,展示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场景,又能设置一些教学悬念,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另外,利用多媒体教学同样也对学生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学会为此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有助于突破重难点。

三、精选练习教学突破法

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因为学生是通过练习来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知识的,也必须通过练习,才能把知识转化成技能技巧,从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所谓精心设计练习,关键在于“精”,精就是指在新课上设计的练习要突出重点——新知识点。围绕知识重点多层次一套一套地让学生练习。

四、注重生活及实际的应用,有助于突破重难点

物理是来源于生活的,并服务于生活的一门学科。不少学生学习往往事倍功半,究起原因主要是对重难点的理解没有找到关键的地方,抓住实质性的根本。例如,在电学中,能够得到感应电流的条件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切割磁感线”就是关键,又是其实质的地方。记住不难,但有些学生不理解什么叫切割。其实,我们举割麦子的例子就可以解开。每一颗小麦就像是磁感线,部分导体就像镰刀,只有镰刀和小麦垂直时或是存在一定的角度都能够割断小麦。

五、选题要有针对性,有助于突破重难点

练习是增强对知识点理解、掌握的一种主要方法,做练习最关键的是讲究选题的针对性,不然,不但不能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影响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选题很重要,我们认为应带着问题去找习题、编习题。只要从每一个练习中得到一点收获,一点启发,对初学的学生来说都是一个促进,一个鼓舞,对培养兴趣,打好基础有很好的作用。有时几个练习能全面反映某一知识点,我们要善于寻找分析、归纳,从而对知识点有个全面深入的理解。

上一篇:《库仑定律》的优秀教学设计下一篇:探索世界广播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