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话稿把握领导意图

2024-06-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讲话稿把握领导意图(共7篇)

讲话稿把握领导意图 篇1

工作 征 文

准确把握和体现领导意图是起草讲话的关键

领导讲话稿是领导指导工作的重要载体,具有很强的权威性、政策性、指导性。领导讲话稿必须充分表达领导的思想和主张,体现领导的个性和特点,反映领导的能力和水平。“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是中共“八大”开幕词中脍炙人口的名言。毛泽东主席宣读这篇2000来字的开幕词时,曾被34次热烈的掌声所打断。据说,毛泽东对文稿的撰拟只是提了简单的要求,时任秘书的田家英只用了一个通宵就写出了初稿,并获得了毛泽东的认可。正是因为田家英深刻领会并准确表达了毛主席的意图,开幕词才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由此看出,准确领会、把握和体现领导意图是写好领导讲话稿的关键。

一、苦练“悟”功,全面掌握领导意图。要想在撰写讲话时准确表达领导意图,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和场合,多渠道、多角度地了解和把握领导意图。

一是善用“替代思维”,学做“关门领导”。要多站在领导的高度和角度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注意从宏观上把握-1-

一段时期的工作中心和重点,力求在大的思路和方向上贴近领导所思所想。比如说,如何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当前重点抓什么,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应当采取什么方法措施,等等。这些涉及全局性的问题,只有从领导角度去思考,才能形成正确的见解。再比如,在接受一项具体工作的起草任务时,领导一般会讲一些原则意见,这时就要从领导角度全面领会,弄清领导意见的基本精神、背景、主旨、目的、要求和重点,经过深入思考,抓住要领,然后付诸文字,这样写出的讲话稿就容易与领导的意图不谋而合。

二是敢于当面请教,甘做“小学生”。一般地讲,由于领导所处的地位较高,接受上级精神较早,了解全局情况较多,加上有较为丰富的领导经验和社会阅历,能够站得高看得远,领导的能力和水平相对高于普通工作人员。因此,要利用一切机会与领导进行学习沟通,直接掌握领导对某些问题的理解和看法。特别是对与领导看法和思路有分歧时,要敢于将自己考虑到的、在拟稿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一次性提出来,请领导明确指示处理的意见和办法,切忌唯唯诺诺,不懂装懂,白白放弃深入了解领导意图的机会。

三是注重平时积累,善做“有心人”。要注意发挥综合文字人员的岗位优势,经常研究领导在审核、签发公文稿件

时对文字内容所作的修改,在阅读收文时所作的批示、注解和各种记号,一段时期的学习重点和常读书目,以及在不同场合对同一工作所作的不同评价,或者是对不同的工作所提出的相同或相似的要求。积极参与领导参加的活动,了解领导思考的热点问题。掌握领导日常谈论的重要思路和观点,捕捉领导思想的火花,探寻领导的思想脉络。这样撰写公文文稿时就不会与领导意图出现太大偏差。

二、苦练“内”功,深化拓展领导意图。对领导意图的落实过程,不是简单的执行过程,而是对领导意图的再提炼、再升华、再创造过程。综合文字人员要善于从理论、内容等方面对领导意图进行必要的扩展和充实,使领导的意图更加完善、丰富和全面,更具可操作性,更能解决实际问题。

一是从理论上延伸。紧紧围绕行文的核心内容,尽量发掘与之相关的理论领域,多方进行必要的论证,以增强公文的说服力。从理论上延伸,要尊重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讲究行文的精炼和简洁,避免牵强附会和文牍主义。

二是从观点上延伸。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领导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也会不断改变。综合文字人员应深入了解这种变化,从中找出带规律性的发展脉络,并在提炼观点时全面地反映这种规律性的变化,而不能以领导一时一地的意图为准,断章取义。

三是从内容上延伸。要注意从工作大局出发,将领导在交办发文意图时虽未提及、但在讲话中又必须有所反映的其他内容补充进来,以保持公文内容的完整性和全面性,使之更具有指导意义。

四是从措施上延伸。要尽量把自己平时搜集到的、其他同级单位在处理同一项工作时所形成的经验和措施,经认真总结归纳后反映在文稿中,供领导在审核时借鉴、参考和定夺,从而使撰写文稿成为参谋决策的有效形式,充分发挥综合文字人员及领导讲话稿对工作的促进作用。

三、苦练“唱”功,努力实现领导意图。领会和拓展写作意图只是撰写文稿的前期工作,讲话稿质量的高低还要看表达效果如何。写作意图很明确,而表达不准确或流于形式的文稿,很难让领导满意,让与会者“共鸣”。因此,综合文字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文字功底,将领导意图进行准确表达,从而形成一篇高质量的讲话文稿。

一是认真细致谋篇布局。要根据领导意图从宏观上考虑文章结构。如同盖房子先要有设计,有骨架一样,如果设计结构不行,只是在粉刷装修上下功夫,房子质量就没有保证。谋篇布局要做到纲目清楚,思路贯通;层次清晰,段落完整;衔接紧密,符合逻辑;开头明快,结尾有力。结构安排上要考虑阐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需要;层次段落要围

绕主旨,按照表现事物本质和特征的需要来安排;文稿要条理清楚,方便表述,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便于领会和接受;最后,各部分、各层次之间有正确、严密的逻辑和照应关系,通篇浑然一体。

二是始终如一深化主题。主题不存,公文无魂;主题突出,文稿有神。讲话的主题,是通过文稿内容所表达出来的明确意图、基本意见。讲话主题的深化,就是将主题向纵深层次性发展,呈现出由低向高、由浅入深、由粗到精,由残缺到完整的态势。首先,要细化领导要求。将领导意图与要求通过补充完善、凝炼提高、延伸挖掘,形成指导推进工作的重要遵循。其次,要对各种材料进行有效综合。讲话稿主题是通过各种具体材料支持、丰富和完善的,材料与主题内在联系的关联度高低,对表现主题有很大影响。要注意对材料向深处开掘,尽量挖掘出能够体现事物最本质的东西,着力探求其思想意义,在事物所显示的多方面中找出最主要最深刻的方面进行表述。第三,要准确把握领导站位。同样一项工作,主要领导与其他班子成员讲不可能一样。起草领导讲话稿要站在领导层位,把握好角度。起草人员首先要了解清楚会议召开的有关背景,在弄清会议规模大小、摸清讲话对象、与会人员的多少及知识水平的高低等情况后,再有针对性地构思讲话的结构和内容,绝对不能写出与领导的身份

和场合不相称的话。

三是“量体裁衣”组织语言。要根据领导的个性和风格组织文稿语言。从思维习惯上看,有的领导喜欢高屋建瓴地提出问题,有的喜欢细致入微地分析问题,有的喜欢突出一两个重点,有的喜欢面面俱到。从文章风格上看,不同的领导喜欢不同的文风,有的喜欢思想理论性强一些,有的则喜欢平铺直叙;有的喜欢娓娓道来,有的则喜欢直奔主题;有的喜欢长篇大论,有的则喜欢简明扼要;从语言表达习惯看,有的喜欢引用名人、名言、古诗词、谚语,有的喜欢案例分析,有的喜欢富有文采的长句,有的喜欢朴实无华的语言。因此,在起草文稿时,应了解和熟悉领导的习惯和特点,使起草的讲话尽可能体现出领导的个性风格。

讲话稿把握领导意图 篇2

关键词:文秘人员,领导文稿,领导意图

党政机关的文秘人员经常为领导撰写各类讲话、报告等文稿, 这些文稿是各级领导意图的反映, 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指导性。要写好各类领导文稿, 关键在于准确领会、充分体现领导意图。怎样才能准确把握领导意图呢?本文着重就此作一些探讨。

一、领会领导意图, 要善于从领导平时的言行中捕捉发掘

了解熟悉领导是领会领导意图的前提。文秘人员可以通过平时对领导的接触, 了解领导的思想主张、工作方法、思维方式和用文习惯。领导的设想、主张, 大多是通过言谈阐发出来。因此, 文秘人员对领导平时在各种非正式场合阐发的比较零碎的看法、意见等要注意收集;与领导一起检查工作、参加会议时, 对领导的发言及口头交待要注意准确记录。特别是对于领导在某种场合突然“闪现”的一些新观点、新看法, 要敏锐地抓住并进行认真地思考和吸收。这些内容一时可能用不上, 但它往往是形成领导意图的重要内容和过程。

文秘人员还要注重从“连续性”、“一贯性”上领会领导意图。领导的思想是发展变化的, 但在一些基本的原则问题上, 又大多是始终如一的。文秘人员领会领导意图, 必须坚持“一贯”与“发展”相统一的观点。也就是说, 文秘人员既要善于从领导的讲话中把握一些共性的东西, 用这些共性的东西开阔我们的思路;又要注意从领导在不同时机、不同条件下的讲话中理出一贯思想观点的理解, 不能拘泥于领导的某句话或对某个具体问题的认识。对一些认准了的问题, 该完善的完善, 该充实的充实, 这是正确贯彻领导意图的需要。

二、把握领导意图, 要善于与“两头”结合

“两头”, 即上头的精神、下头的实情。“两头”是各级领导经常关注的两个基本方面, 也是各级领导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依据。这就要求文秘人员从上级精神和基层实情的结合上把握领导思考问题的轨迹, 掌握其意图的精神实质。这就是说, 领导意图本身就应当包含着“两头”的要求:即从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出发, 全面正确地理解和执行上级的方针、政策, 创造性地提出工作的思路、目标和措施, 真正去解决本地区、本单位的现实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 领导意图实际上就是上级要求、群众意愿和领导认识“三者”的结合。所以, 文秘人员应分析研究上级精神与本地区、本单位的切入点, 使所写文稿既能切实贯彻上级精神, 又能体现地方和单位特色, 同时体现本级领导的意图。“领会上头, 摸清下头, 两头一碰, 才有写头”就是这个道理。

三、理解领导意图, 要善于深化和完善领导的意图

在写作之前, 领导一般都要亲自交待一番写作意图, 但是由于用文的缓急程度、领导的认识程度和酝酿考虑的过程有所不同, 领导传达的意图有深浅、粗细之分。有的比较具体、明确, 而更多的可能只是一些零碎的观点和初步设想, 有的甚至是朦胧的、模糊的想法。作为领导的“参谋”, 应按照撰文的基本要求, 将领导的授意与领导平时的观点、主张、上级精神、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及自身掌握的情况材料联系起来, 加以系统化、条理化, 使领导意图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特别在理解重要问题时, 更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多联系背景条件进行分析、综合、提炼、概括, 得出符合领导意图的结论, 为深化领导意图提供可靠有力的保证。

当然, 领会贯彻领导意图的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 领导意图一旦付诸实施, 就要搞好跟踪调查, 经常向领导反映执行的进程、成效和经验, 尤其对暴露出来的问题和不足, 要及时反馈给领导, 便于领导及时了解情况, 对自己的意图进行修正、充实和完善。

四、实现领导意图, 要善于“研究”领导

撰写领导文稿是代领导表达意图。因此, 文秘人员进入写作过程时, 必须有很强的“角色意识”。必须站在领导的高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 要善于摸拟领导。

由于职位的差异, 文秘人员思考问题的角度和高度都与领导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又必须像领导那样认识和思考问题。因此, 文秘人员在平常工作中要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认识进入领导层, 其主要方式就是“摸拟领导”。在收集、反映情况时, 多想想“假如我是领导”, 怎么想这件事, 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怎么解决这类问题, 等等。通过平时的摸拟, 可以使自己的工作思路更加贴近领导。久而久之, 在一些重大问题的看法上就会同领导形成“思维共振”, 产生一种“所见略同”的效应。

(二) 要把准领导语言风格。

所谓“把准领导语言风格”是指文秘人员要学会运用领导的语言来表达领导意图。在领导文稿写作中, 特别是在领导讲话稿的写作中, 要注意体现讲话领导的层次、身份以及独特的语言风格。如, 有的领导讲话气势磅礴、声音高昂, 富有号召力和感染力, 要多用短句, 正装句和感情色彩浓的词句;有的领导讲话注重说理, 富于启发性, 要选用语法结构严密的句子和富有哲理的言词;有的领导语言幽默, 具有吸引力和幽默感, 用语要注意使用轻快的语言和有趣味的材料。文秘人员在起草讲稿时, 既要不违反公文用语造句的特殊要求, 又要因人而异, 考虑领导的用语习惯, 这样才能写出与领导意图合拍的好文稿。

参考文献

[1]石夷、晓华:《怎样写好领导讲话调研报告经验材料》, 中国铁道出版社。

[2]王树生、贾德全:《机关工作真经荟萃》

[3]刘友彬:《也谈机关干部如何正确领会和把握首长意图》, 长征出版社。

[4]赵德强:《领导文稿写作如何领会把握领导意图》, “巴蜀之秋”秘书研讨会交流论文。

讲话稿把握领导意图 篇3

这类讲话的主要内容有:一是要充分肯定主官或其他领导所作的动员。二是交待部署工作任务的依据,强调做好工作的意义。三是要明确具体任务分工和要求。四是采取措施和方法。五是明确责任,狠抓落实。部署讲话是为了解决问题、更好地完成工作的一种方法手段,而不是目的,这个手段要解决干什么,怎么干,由谁来干,干到什么程度等问题,这类讲话没有更多道理好讲,关键是弄清目标任务、完成标准、时间节点、责任区分等,解决好这个问题之后,就要下指标、定人头、包责任,以硬措施落实硬任务。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必须把握好三大要点。

一、任务具体 分工明确

部署工作的讲话最重要的就是要明确目的任务,科学分工。写之前必须要明确要讲什么、为什么讲,讲话的目的是什么?部署讲话的目的就是布置工作任务。一篇部署重大任务的讲话稿,就是决策、指导工作的风向标,是完成任务的重要依据。在这样的讲话中所部署的工作,要把上级有什么文件规定和指示要求,这项任务在本单位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好的方面,存在的问题,党委对这项工作的基本思路和要求等等,都要交待清楚。只有准确把握上级部署,吃透精神实质,认清当前形势,把握面临机遇,然后结合实际立目标,想思路,定措施,抓落实,才能使领导讲有方向,下面干有目标。

部署不同类型的工作具体任务分工也不同,由于工作性质不同,安排部署工作的详细程度就不同。权威性、指挥性比较强的工作,往往要言简意赅,简明扼要,点到为止。权威性、指挥性稍差一些的工作,其部署就要显得具体一些,不仅要讲明开展什么工作,有时还得阐明工作开展的意义以及工作开展应遵循的原则。而对于负责执行、落实的工作任务,在部署时就要更详细、更具体、更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如部署教育类的工作要从重大意义、教育的重点、组织领导等方面进行部署,突出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求,抓住教育的重点。部署这类工作首要的一点是要讲政治,二是要结合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三是要有明确的要求。例如,某单位在学习传达党的十八大精神部署会上的讲话中,从思想上必须高度重视、理解上必须准确深刻、贯彻上必须紧贴实际、领导上必须模范带头四个方面,对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就思想认识、学习重点、贯彻落实、组织实施等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篇讲话站得高,落得实,重点突出学习内容贯彻和组织实施,使与会者明白了“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如何确保学习效果”等根本问题。把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与推动部队又好又快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指导性、启发性和操作性很强。部署业务工作类的讲话必须掌握上情、下情、本情,重点是明确工作安排和打算,结合本单位的职责要求和任务,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法和步骤。如,在信息化条件下岗位练兵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中,必须明确今后的工作安排和打算,强调岗位练兵的重点环节,指明提高训练质量的途径和方法。

只有措施抓得实,才能有针对性和指导性。只有任务交待清楚,才易于操作,便于执行,这既能体现出领导抓重点、抓关键的工作思路,展现领导机关讲究效率、干脆利落的工作作风;也能显示出领导站位高远、注重指导的工作思路,凸显领导机关中规中矩、考虑问题周全、稳扎稳打的工作作风。

二、有效分析 讲清意义

部署工作型讲话不仅要把工作清楚明白地布置下去,同样重要的是,布置工作的方式、开展工作的依据、强调的工作重点、完成工作的意义、所提的希望要求,注意事项都要符合领导意图,要与领导谋事干事的思路一脉相承。起草讲话材料首先要写清楚、写明白,让人一看就豁然开朗,一听就茅塞顿开,读过、听过后,能从茫然无知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安排部署的工作本身事关重大、影响广泛、意义深远,如“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等,靠听众自觉就能调动起积极性,而有些工作先天高度不够,但也要抓好落实,部署时为了引起大家的重视,需要借梯子上楼,如借助上级机关和领导的地位和权威来给自己撑门面,发号施令,通过有效分析、层层渲染来适当推高,以达到受众重视某项工作的目的。如果夸夸其谈、云山雾罩,说不清、道不明,就会让人读了、听了之后不知所云、不明所以,更不知道该如何做、怎样干。只有把政策、规划、思路、目标、前景向基层、向群众讲透彻、说深刻,才能让基层、让群众信服,才能把思路决策转化为干部群众的共识,把共识转化为一致的行动,也才能充分调动积极性,顺利推进各项工作。

三、激发活力 受领任务

讲话稿写作必须强化听众意识,明确写作目的。首先要看什么会、什么题,由谁讲、谁来听,找到准确定位。不能不看对象,信马由缰地乱说一气。韩国通用总裁李采郁说过:“只要你怀着激情工作,一切皆有可能”、“一个队伍必须永远充满激情,领导的责任就是创造并传递激情。”部署工作型讲话的一个很重要的使命就是宣传鼓动,把听众的情绪调动起来,让大家坚定完成既定任务的信心,起到冲锋号角的作用。如何能让听众、下属跟着领导的意识部署走,还要在表达上下一番功夫。富兰克林说:“一个人的说话能力,是获得社会认同、上司赏识、下属拥戴、同事喜欢、朋友帮助的必要条件。”作为领导,要想把政策传达好、把队伍带领好、把事务处理好,首先要通过清楚明了的语言去实现其有效的领导。领导立权立威的过程就是立言立行的过程。正所谓“震天下者必震之于声,导人心者必导之于言。”

我党我军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领导讲话在某种意义上就要达到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的效果。领导的讲话要彰显一种坚忍不拔的斗志、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一种奋发有为的活力,把这种斗志、精神和活力传递给大家,让大家倍受感染,以此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因为下属的状态往往决定效果,决定高度。要想使讲话有很强的鼓动性,语言要以肯定、表扬、鼓励为主,用词造句要讲究生动,鼓舞与会者斗志。

领导讲话是面对面地与听众交流,要有感染力,与基层对接,不能居高临下,不苟言笑,虚张声势讲官话。或者书面语言多,生僻词汇多,不用比喻,不讲修辞,所讲的话与听众没有汇集和交流,难以产生共鸣。行文风格上要努力做到:一是多用短语散句。语言要通俗、干脆、紧凑,讲者朗朗上口,听者通俗易懂。二是巧用设问突出重点。部署工作的讲话为了吸引听众的注意力,突出重点、启发听众深入思考,往往采用明知故问、自问自答、只问不答等方式使听众引起共鸣,打消疑虑,形成合力。三是利用排比增强气势。排比句式以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方式增强讲话的气势,让人感觉条理清晰,便于理解记忆。增强听众完成任务的信心和紧迫感。四是适时提炼口号鼓舞斗志。有些工作任务我们可以根据形势、任务的需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概括出几句言简意赅的宣传口号,凝聚共识,作为奋斗目标指引大家前进。

参考文献:

[1]王和平.部队领导场景讲话艺术[M].北京:蓝天出版社,2006.

[2]马金生.大型文字材料写作技法详解[M].北京:海潮出版社,2010.

[3]杨大伟.领导岗位讲演艺术[M].北京:蓝天出版社,2006.

讲话稿把握领导意图 篇4

练习的全新设计,是新教材的特色之一,它集中体现了教材修订的意图,大纲的基本精神和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把握练习在设计上的变化,对于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作用,改革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以新教材初二册的练习做简要分析:

一、强化整体阅读

新教材的练习,大大削减了题目的数量,但整体性加强了,力求着眼全篇,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文章的思路,了解课文的表达方式。如《敬畏生命》第一题,要求回答“作者为什么‘说我几乎是第一次遇见生命’”,“为什么说生命的‘投资’是‘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是体会作者的观点、理解文章主旨的练习;《紫藤萝瀑布》第一题,要求回答“作者是从那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花的”,是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主要内容的练习。《挖荠菜》第二题,说课文“由叙述入议论,自然流畅”,让回答“文章是怎样过渡的”,是了解表达方式的练习。这样的题目,几乎每课都有,虽然角度不同,但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上,便于削繁就简,整体把握,有利于扭转烦琐分析,耗时过多的局面。

二、重视感悟积累

新大纲指出:“重视感悟积累,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感悟,就是紧扣语言,通过联想和想像,将自己的人生体验参与文章的解读,以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有所感触而领悟。新教材的练习十分重视感悟的学习方法。《短文两篇》第三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讨论”“为什么要敬畏生命和热爱生命”,说说“对生命有没有其他的认识”;《挖荠菜》第三题,要求“根据自己的体验,联系课文,围绕‘什么是幸福,怎样才会得到幸福’这一中心,写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这些题目,首先指导学生掌握感悟的学习方法,再通过感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积累,不仅仅是语言材料的识记与背诵,更重要的是感悟能力和运用能力的积累。理解与运用是积累的基础,只有能理解、能运用的语言材料,才是“活”的语言材料。新教材有关积累的练习,除朗读、背诵外,大都有“揣摩”“体会”的要求。如“体会加点的词语”、“揣摩下列句子”等。《七根火柴》第三题,让学生“写出四个形容自然环境恶劣的成语,并分别用它们造句”;《莺》第四题,要求根据“乖巧”“警觉”“驯良”等词语的意思,“各写一段话,描述一种小动物”。这样的题目,在教学生分类积累词语的同时,更突出了运用练习。总之,新教材的积累练习,重视的是感悟和运用的积累。

三、促进开放与创新

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大语文教学的先进性就在于它积极的开放意识,把语文学习的范围,扩展到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大纲汲取了大语文教学的精髓,积极推进教学的开放。首先明确地指出:“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并强调:“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新教材的练习也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如《数字杂说》第二题,让学生“认真准备,进行与数字有关的成语、灯谜、对联比赛”;《社

用心

爱心

专心

戏》第四题,让学生介绍“家乡的地方戏”或“参加过的某项文化活动”。这些题目,都把积累与运用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展到了课本以外、生活之中。如《卧看牵牛织女星》第四题,让学生“观察牵牛星和织女星,并写下一点感想”;《月亮上的足迹》第三题,让学生假设自己在“太空中旅行,透过舷舱”,“看到了美丽的地球”,“展开想像,写一段二三百字的小短文”。这样的题目,能开放学生的思维,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还注意到,许多题目是针对有争议的问题设计的,也有许多题目要结合个人的体验来谈,答案肯定不是惟一的。这其实是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开放,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在开放的教学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四、体现学法指导

新教材的练习,在问题的设计上不乏学法提示,如“摘录某方面的词语”、“画出相关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结合人生体验揣摩”等等,都很好地体现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题目的编排顺序上,基本体现了“整体感悟、精要分析、总体评价”的文章解读思路和“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的语言学习规律。可以说,每一篇课文的练习都是一个典范的学案,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自学,为独立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们把握了练习的设计意图,教学思路也就明晰了。新大纲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练习提示的教学思路与教学大纲是一致的。就是要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提高语文素养。

练习首先突出的是读书活动。无论整体感知,还是积累运用,都是以读为基础的。读,是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是无可替代的。我们要积极响应复旦大学附中黄玉峰老师的呼吁:“还课堂琅琅的书声。”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其次是积极组织讨论活动。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验,通过“说一说”、“议一议”的形式,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课堂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互动氛围,使教学内容在互动中拓展开来、丰富起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在互动中活跃起来、发展起来。再次是强调了语言积累,如前文所述,语言积累的关键是理解和运用。因此,语言积累也要让学生动起来,动脑理解感悟,动口动手练习运用。另外,练习还积极倡导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课外活动的有效开展,最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综合锻炼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用心

爱心

讲话稿把握领导意图 篇5

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班子成员自身的能力、水平都较高,但班子的整体效能却不强。其原因却往往是班子内部不协调,成员间各唱各的调,互相争权不支持,互相猜疑不信任,互相推诿不配合。结果是内耗不断,影响工作也影响群众情绪。因此,加强领导班子的团结,提高班子的整体效能,应该是各级组织必须注意的重要问题。

一、树立领导干部善于团结人也是才的观点

在班子建设中,要树立领导干部善于团结人也是才的观点。不仅懂技术、精通业务是才,善于团结人也是一种才。领导干部不仅要以德服人,也要学习和掌握团结协调艺术,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每个领导班子成员都要时刻想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义务,讲党性、顾大局、讲奉献、守纪律,把维护班子的团结放在重要位置。要坚持做到大事讲原则,有了问题,出了差错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既要分清是非又要团结同志的目的;对于一些小是小非,即无明显原则性又难以分清谁是谁非的问题,则采取含糊处理方法——多讲谅解、信任和支持。领导同志间要提倡换位思考。党政主要领导要自觉做团结的模范。在领导班子建设的实践中,出现一些问题和碰撞,是正常现象。出现问题不必大惊小怪,重要的是及时做好协调工作,解决问题,以避免同志之间因小的误会结成疙瘩、形成隔阂。

二、提高领导班子成员的整体素质是搞好团结的基础

领导班子是一个整体,整体的效能是个人特长和个性的互补,是个人能力和水平的有机组合,其合力应大于个人能力的简单相加。要达到以上要求,就必须提高领导班子成员自身的整体素质。否则班子的群体优势就难以发挥。从健全学习制度和考核制度入手,加强对实践经验的总结,有针对性地做好提高领导班子素质工作。衡量一个领导班子整体素质高低和是否成熟的一条很重要的标志,就是看自我协调和解决自身问题和矛盾的能力。有了问题就要靠上级解决的班子,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重点要放在锻炼和提高按照实际情况创新工作,较好地解决和处理自身问题和矛盾的能力上。衡量领导班子成员个人素质高低有许多方面,角色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一条。社会学告诉我们,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处于一定的角色位置,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地方还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果缺乏角色意识,就会造成混乱和笑话。在领导班子中也是这样,要该唱主角的时候能唱主角,该唱配角的时候唱好配角。该唱主角时不能唱主角,就会失职;该唱配角时不甘于配角,就会越位,就会影响班子的工作秩序和正常运转。一个领导干部素质高和成熟的一条重要标志,就是有正确的角色意识,能适应角色要求,胜任自己的角色。

三、建立必要的制度是促进领导班子团结的保证

领导班子建立和完善各种制度,可以使班子的工作、活动有所依据,有所遵循,进入规范有序状态,它的功能在于指导班子的工作和活动,调节班子内部关系,使领导班子的运行更加符合自身的规律。如果没有相应的制度来指导和规范,再好的设想也难以落实。所以,在加强班子建设中,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制定有关制度和规定,使班子成员有所遵循,广大群众便于监督,促进领导班子的团结和建设,密切干群关系,推进单位整体工作的发展。建立必要的制度,做到制度化、规范化,是充分发挥领导班子整体效能的保证。

四、处理好领导班子容易影响团结的几个特殊期的关系是维护团结的关键 ——班子调整的磨合期。每遇班子调整,总会有退位、离任、交流等几种情况同时存在。原本不尽熟悉的人,由于事业的需要,组成了一个新的领导班子,随之就有一个相互磨合的过程。此时,班子成员对彼此的人生经历、思维方式、工作风格、性格脾气等不甚知晓,容易产生误解。加之班子调整的结果,不可能尽如每个人的预期,有的班子成员会滋生一些怨气也在所难免。所以,这个阶段关键是班子成员间要尽快磨合,奠定团结的基础,防止留下影响团结的隐患。首先要加深了解,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缩短班子成员间感情上的距离,求得一个和谐的开局,以利于在以后的相处中彼此宽容和理解。为此,班子成员应相互拉拉家常,交交底,各自开诚布公地作一番客观的自我介绍。也可以通过上下左右等正常渠道了解各位同事的一些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主动适应。其次要相互体谅。共事之初,这一点尤为重要。班子成员因为分工不同,看问题的角度有差异,又由于班子调整伊始,各人都想在自己分管的领域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工作中出现一些不协调现象和急躁情绪不足为怪。只有相互体谅,才不至于影响团结。

——重大改革的决策期。改革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唯有不断改革,企业才能不断发展。但是,在决策诸如管理体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等重大问题,尤其是其中涉及具体人的切身利益时,班子成员之间产生分歧、矛盾的可能性较大。决策过程中,观念不同,意见相左,原本是很正常的现象,只要善于引导,班子的团结不会受到冲击。相反,如果缺乏民主气氛,轻视事前事后的交流沟通,必然会埋下“火种”,日积月累,一旦爆发,将对团结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所以要搞好团结,不可忽视决策期。一方面就班子成员而言,参与决策时,要立足于本企业全局和长远,不可充当部门利益的代言人,更不能带有私心杂念。若这样,不仅使决策的科学性大打折扣,还会损害班子及自身的威信,进而影响团结。另一方面,就主要领导而言,要树立民主意识,让班子成员心无顾虑地各抒己见,使不同的观点得到充分交流。如果主要领导不能博取众长,冷静考虑各方面意见,甚至对有异议者另眼相待,久而久之,自然会产生芥蒂。当决策形成后,对仍然持异议的班子成员要个别做好说服解释工作,这样既有利于决策的实施,又避免其心里留有“疙瘩”。同时,班子所有成员应遵从组织原则,维护集体权威,切忌私下里对决策评头论足,自视高明地发表不同“政见”,这样于班子团结有百弊而无一利。

——突发事件的处理期。一个单位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危及到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班子形象等方面的突发事件。每当此时,在上级批评、职工埋怨、工作棘手、舆论关注的多重压力下,班子中平时潜藏积蓄的不团结因素会轻易地暴露出来。特别是由于工作不当而直接导致突发事件时,相关人员可能会因为担心被追究而规避责任,或者来自其他人员的责难过度,使当事人深感委屈、不满。还由于处理突发事件本身相当复杂、麻烦,见仁见智,容易出现意见分歧,从而导致新的矛盾,形成班子中有的心急如焚,有的袖手旁观,下级无所适从的局面,极大伤害团结。所以这个时候要慎之又慎。正确的做法是:主要领导该承担责任时,一定要敢于站出来承担责任,为其他领导分担压力,这是主要领导的职责和品行所要求的,也是维护班子团结所必需的。即使是班子其他成员因工作失误造成了突发事件,也切忌一味批评,粗暴埋怨。而要善于把握全局,冷静应对,调动起各方面力量,共同平息突发事件,做好善后工作。作为班子其他成员要有“同船共渡”的意识,发生了突发事件是领导集体的共同责任。具体到个人来

说,即或没有直接责任,也有间接责任,要多从团结的愿望出发,从自身找原因,主动参与处理。

——年度考核的敏感期。年度考核是上级组织综合各方面意见后,对领导干部一年来德、勤、能、绩、廉的总结和评价,涉及到领导干部的政治荣誉、发展前途和经济待遇必然会引起班子成员的高度关注。由此,有时可能导致担心、猜疑,甚至戒备的心理,影响班子的融洽。加之目前干部考核体系不够科学完善,定性有余,量化不足,有时考核结果难免出现偏差,也易造成班子成员心目中相互抱怨,失去信任。为此,作为班子主要领导,要注意做好这个敏感期的团结工作。考核前应打招呼,要求班子成员平和地对待考核,善意地对待同事,诚恳地对待意见,讲明考核的激励作用。考核中应要求参加考核的基层领导和职工代表,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对待班子成员,着眼实绩,找准问题,防止以偏概全,正确行使民主监督权利。尤其是主要领导本人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副职,不以个人亲疏、好恶评价下属。因为在目前的考核体系下,主要领导的意见对考核结论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出现偏差,被考核者很自然会迁怒于主要领导,造成上下失和。考核后要主动坦诚地与班子成员谈心,在充分肯定成绩,直率指出不足,宣布考核结论后,应耐心听取被考核者的意见,做出细致的解释,努力使副职心悦诚服。作为班子中的副职,在考核中要相信组织,相信下级,相信同事,以坦荡大度的胸怀对待考核,即使有意见,也须通过正常渠道反映。

讲话稿把握领导意图 篇6

一、对比研读,精析教材,准确把握修订意图

1.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实现对青年学生的政治领导和思想引导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制度变革和体制创新上实现了重大突破,丰富和完善了社会主义理论,巩固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帮助青年学生掌握经济改革的有关精神,经济生活教材主要进行了以下修改。

(1)厘清“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两个毫不动摇”

“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新认识,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认识的新高度。这要求我们,一方面要继续强调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要承认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社会地位。新教材在第四课第二框的修订中贯彻了这一精神,修订了对国有经济作用的认识,增加了“保障国家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发展战略性产业、提供公共服务”等内容,更新了旧教材对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认识,各种所有制经济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着重大意义。通过对“公有制”和“非公有制”认识的更新,引导学生全面看待“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的关系,这有利于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公平竞争,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2)厘清“市场”与“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关系,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国家科学的宏观调控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一方面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一方面要解决好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的问题,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识的创新和升华。新教材的第九课在修订中贯彻了这一精神,如在第一框中修订了市场经济的定义,指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提升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地位。在第二框中进一步强调了“科学的宏观调控”的重要性,指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职责和作用之一”,强调形成科学的宏观调控体系,要充分发挥政府在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中的职责和作用,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市场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解决好市场体系不健全、政府干预过多的现实问题。通过重新定义“市场”和“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的关系,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需要科学的宏观调控。

(3)厘清现代市场体系构建的目标和手段,引导学生树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诚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根据现代市场体系变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既是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课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目标和任务定义为:“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新修订的教材第九课引入了“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来维护”。在新修订的“市场准入规则”和“市场竞争规则”中突出了“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反对地方保护,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在社会信用制度这一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的具体要求中强调了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这一系列对构建现代市场体系的新认识和新举措的宣讲,既有助于青年学生形成符合现代市场体系的规则意识,又有助于引导青年学生树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诚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实际,完善现有教材的部分观点

(1)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必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作为消费者必须“学会合理消费,共同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这是第三课《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基本逻辑,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生态文明从我做起”的责任意识。

(2)直面隐性收入,突出“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在实现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公平的作用

职工在工资、奖金、津贴、补助等正常渠道之外取得的非公开性收入被称为隐性收入,如兼职兼业收入等。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2010年关于灰色收入课题的研究报告,中国隐性收入有9万亿,占GDP的30%。因此,新教材在第七课第二框“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中,增加了“清理规范隐性收入”等具体内容。

(3)依据新修订的《公司法》,在为公司降低准入门槛的同时更加强调对公司的硬约束

2014年3月1日,我国开始实行新修订的《公司法》。此次修订的内容主要涉及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简化登记事项和登记文件等。新教材第五课根据新实行的《公司法》进行了修订,删除了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3万元”、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500万元”等内容,增加了“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等内容。

3.根据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实际需要,精简和弱化了部分知识

(1)整合部分知识点,提高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会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的作用和意义进行合并讲解。本次教材修订删除了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的作用和意义的单独表述,整合为“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删除部分非主干知识,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在新教材的修订过程中,删除了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的定义,仅保留了对宏观调控的三种手段的简单描述。比如,对“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的描述精简为“国家还可以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等法律手段,或通过采取具有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等行政手段,影响和调节宏观经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大大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

当然,对教材表述中的细微问题进行的修订,体现了教材修订者的严谨和精益求精。如增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等知识,体现了教材修订者对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视。

二、推陈出新,精细安排,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本次教材修订仍然是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全面融入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重要精神,全面反映了课程的性质、理念、实施方法和目标,更好地体现了国家意志和德育课程的基本要求。要最大可能地实现思想政治课“育德”与“育智”的统一,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更新知识,更新观念,准确解读,融会贯通

思想政治课教师要通过新旧教材的对比研究,了解新修订的教材删除了哪些远离时代、远离学生生活的旧内容,增加了哪些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内容,调整和完善了哪些不恰当的内容。立足教材,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更新知识,努力使新修订的内容融入经济生活教材的知识体系之中,这是思想政治课教师上好课的前提条件。思想政治课教师还要进一步更新观念,树立平等、法制、规则、开放的意识,引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

2.研读学情,优化安排,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经济生活作为必修一,大多数学校将其作为高一上学期的学习内容。事实上这一阶段的学生处于初高中衔接阶段,面临着适应高中课程“学科多”“推进快”“内容深”的种种挑战,面临着适应新学校、新同学、新教师等新环境的焦虑。这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本身的要求,合理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一步调整教学思路,采用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情景、案例等开展教学活动。教师还需要进一步转变学生不重视思想政治课的错误态度和不良习惯,增强学生学科思维意识,激发学生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

3.立足实践,敢于创新,育人为本,立德树人

改革创新是当今时代精神的核心,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等特征也明显增强。这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一方面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决反对指导思想上的多元化,始终牢记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结合丰富的经济生活实践,在课堂上渗透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另一方面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学生的实际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教材,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学情的特点灵活地增删教材内容,以适应学情的新变化,解决实践中的新问题。

讲话稿把握领导意图 篇7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阶层、社会关系的日益复杂,统一战线内部结构的不断变化,统战工作的社会化、群众化趋势日益明显,做好基层统战工作已成为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基层统战工作要围绕提升地位、发挥作用、激发活力三个重点,强化工作认识、拓展工作层面、提高工作水平。

一、坚持重心下移,提升基层统战工作地位

当前,各种社会问题和利益诉求大多发生在基层,涉及方方面面的统战成员。而基层统战干部与统战对象联系最直接、最紧密,对统战成员的情况了解最真实、最便捷。只有坚持重心下移,提升基层统战工作地位,才能夯实统战工作基础,确保统战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一是要营造氛围。要坚持把统战理论政策纳入中心组学习内容,纳入宣传部门的宣传计划,纳入党校教学任务,全面培训统战知识,及时反映统战动态,积极交流统战经验,为新时期基层统战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要狠抓统战宣传,利用新闻媒体、理论征文、知识竞赛、联谊活动等方式,宣传统战工作政策,展示统战工作成绩,寓教于乐、寓教于行,让社会各界知晓统战、理解统战、支持统战,不断增强统战工作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二是要树立权威。基层党委要把统战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坚持做到与其他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不断提升统战工作地位。要大力支持统战部门充分行使职权,切实保障统战部门在推荐政协委员和非党干部时的自主权,让统战部门讲得起话、做得了主,不断树立统战工作权威。如,我们坚持把统战部门作为“非党干部的组织部”,在党外干部的推荐、提拔时,事先征求统战部门意见,并由组织部门联合统战部门考察、推荐,较好地树立了统战工作的权威。

三是要强化保障。要强化领导保障,主要领导不仅要认真研究统战工作、过问统战工作,还要亲自参与统战工作,以实际行动了解统战、重视统战、支持统战。要加大对统战部门人员编制、经费预算、干部使用等方面的倾斜力度,为统战部门更好地开展工作、发挥作用提供有力保障。近年来,我们坚持把统战工作纳入党委的目标考核体系,强化党委一把手抓统战工作的责任,并在统战人员配备和党外干部使用方面给予优先考虑。2009年, 我们共提拔交流了12名党外干部,确保了13个乡镇场办班子成员党外干部配备率达到100%,无形中提升了统战工作的地位。

二、坚持服务大局,发挥基层统战工作作用

当前,统一战线从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文化等许多社会领域,从城市延伸到乡镇,团结的范围更广,工作的领域更大,这为基层统战工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基层统战工作要明确职责,抓住关键,积极作为,切实发挥重要作用。

一是发挥“连通器”的作用,增进团结统一。统战工作在凝聚人心、形成合力方面有着独

特的优势。基层统战部门要突出 “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密切联系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党派、不同团体、不同阶层的社会群体,将统一战线成员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近年来,我们通过认真落实党和国家有关统战政策,帮助统战成员解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子女上学难等实际问题;以“五心五讲”谈心活动为载体,加强与党外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知识分子的沟通交流,形成了党与党外人士亲密团结、真诚合作、和谐共事的良好氛围。二是发挥“助推器”的作用,推进科学发展。经济工作是全党的中心工作,也是新时期基层统战工作所面临的重要任务。基层统战工作要把服务发展的成效作为检验工作实绩的重要标准,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推动科学决策、招商引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切实搭建和完善好统一战线成员献计科学发展、非公经济人士投身科学发展、海外人士参与科学发展、党外知识分子助推科学发展、民族宗教人士促进科学发展五大平台,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统战对象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近年来,我们通过深入开展“千企联村,共同发展”活动,24家企业与村结对帮扶,解决农民就业1.2万人,企业实现利税1.3亿元,捐赠公益事业和光彩事业260万元。

三是要发挥“调节器”的作用,促进社会和谐。统一战线是广聚人心、广聚众力、实现广泛团结的重要途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力量源泉。基层统战工作要充分发挥联系广泛、渠道畅通的独特优势,抓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征地拆迁、社会保障等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妥善处理民族宗教领域的敏感问题和突发事件,及时化解和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确保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要以建立健全新社会阶层政治诉求、利益表达机制为重点,探索新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机制和方法,妥善协调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努力形成社会各阶层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互相关爱、和谐相处的局面。

三、坚持开拓进取,激发基层统战工作活力

坚持开拓进取,基层统战工作才能有动力、有活力。当前基层统战队伍创新能力不强、动力不足、被动应付等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要注重建强队伍、靠实责任、改革创新,推动基层统战工作新发展。

一是注重队伍建设,确保有活力。要扎实开展统战干部大培训、大调研活动,全面提升统战干部的研究能力、决策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着力打造一支精干高效、充满活动的统战干部队伍。要切实改变统战部门是“二线部”、“养老部”的观念,选调素质较高的干部充实到统战岗位,重视统战干部的培养、任用和交流,使统战干部有奔头、有甜头、有想头。要建立基层统战网络,在村(社区)设立统战联络员,配合乡镇(办事处)党委加强统战工作,确保各项统战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是注重工作创新,确保有动力。基层统战工作有创新,才有空间、有舞台、有活力。基层统战部门要着眼于科学发展,拓展统战工作为中心工作服务的新途径;着眼于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探索党外人士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新方式;着眼于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强化宗教事务规范管理的新举措;着眼于延伸统战触角,拓宽基层统战工作的新领域。近年来,我们先后举办了“激情奥运,统战风采”趣味运动会、“与希望同行”助学活动、统战工作演讲比赛等活动,使统战工作有声有色、充满活力,有效促进了统战工作创新发展。

上一篇:分团委组织部的工作总结及展望下一篇:日语自我介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