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教学中的导入设计探析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化学是一门妙趣横生的自然科学。按其本身的属性而言, 化学应该是一门很受欢迎的学科, 但事实表明, 学生对化学的学习“保鲜期”很短, 还可能产生厌恶情绪。如若深刻剖析学生“开小差”“厌学”的各种缘由, 不难发现导致这种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便是教学“导入”的失误。

1 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学生来看, 学习的“保鲜期”短。在化学学习初期, 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 但不久便归于沉寂。原因有二:一是, 变化莫测的化学反应瞬间抓住刚接触化学的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但在真正进入化学知识学习时, 较为枯燥乏味的化学理论和化学原理等内容使学生迅速失去了学习兴趣, 于是出现了“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厌学”等现象;二是, 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 学生们对化学试剂有了一定的了解, 特别是化学试剂的负面影响, 如硫酸、盐酸的强腐蚀性, 甲醇、水银的有毒性等, 使学生对化学望而却步。

从教师来看, 教学的难度不断加大。现在, 很多教师越来越多地抱怨课难上, 学生不学习、不听话。其实, 我们仔细分析就会发现,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 一部分原因在于学生, 更大的原因在于教师自身。一方面, 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心态, 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正确的认知。另一方面, 教师要在遵循新课改要求的基础上, 分析新教材, 牢牢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点, 因人而异, 因时而异。因此, “变”是化学现象的特性, 也是化学教学的关键。

2 化学教学中的导入设计技巧

导入也叫导言, 即上课前, 用一些起引导的语言让学生进入要学习的新知识当中。好的导入如美味的蛋糕, 可以瞬间抓住学生们的“味蕾”。

2.1 以旧推新法

子曰:“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由于理科知识系统性较强, 环环相扣, 如果哪一环不牢固, 很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效。因此, 在学习新知识之前, 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从而扩充原有知识体系, 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在教学中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帮助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 这种以旧推新、承上启下的方法, 可以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新知识。

2.2 实验启迪法

化学是一门实验的科学, 变幻莫测的实验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因此, 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可以通过与课本新知识相关的有趣小实验开始一堂课。如此一来, 教师不仅能够通过化学实验生动地向学生展示化学知识, 而且可以利用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要注意, 此法中教师应该选取现象明显, 易于操作, 容易成功的实验。

2.3 开门见山法

开门见山法是教师最为常用的导入方法之一。此法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初用简短的语言或其他手段简明扼要地指出所授内容的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 阐明本节内容与前后节间的关系。例如, “石油”一节的导入, 教师可以开门见山:“同学们, 石油是现代国家的重要能源, 不管是我们的日常生活, 还是工业生产, 都离不开它……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石油的基本特性”。此类导入很快, 即可以节约时间, 明确学习任务, 又能在短时间内使课堂安静下来, 使学生快速地进入上课状态。但是此法不可拖沓冗长, 不可随意使用, 要适当。

2.4 设置悬念法

课前准备一到两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但不做回答, 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更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 促使学生认真思考, 开拓思维, 是一种简单而实用的导入方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 教师要注意几点:第一, 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问题不可太难, 也不能太简单, 太难学生答不出, 太简单缺乏启示性。因此, 要了解学生的普遍学情, 设置难以得当的问题。第二, 问题最好环环相扣, 呈递进状。一般是两个问题:一个回顾前面的学习知识, 另一个预示将要学习的内容。第三, 问题周密。设置的问题最好有个范围, 不可漫无目的地进行。

2.5 事例导入法

事例导入, 简单而言就是用日常生活中的化学事例来带入学习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例如, “铁”一节的内容, 教师可以向学生们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铁, 如铁钉、铁窗、自行车等日常铁器的图片, 同时配上铁的自白:大家好, 我的名字是铁, 我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然后引导学生说出铁的性质, 如硬度、颜色等, 进而进入到重点内容的学习。

2.6 情景创设法

情境创设的手段很多。首先, 强感染力的语言。教师通过感染力强的语言,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并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其次, 设置良好的学习环境。笔者将化学名人的头像和名言挂在实验室的墙壁上, 并将化学试剂的不同搭配、不同反应画成图片贴在实验室内。最后, 在实验室里养一些花草, 给学生们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

3 初中化学课导入的注意事项

成功的导入往往只用短短几分钟或者寥寥数语, 便可使学生或如沐清风, 或身临其境, 或认真探究, 或兴致盎然。但是如果导入应用不当则会适得其反。因此, 在使用导入时, 我们要慎之又慎。笔者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 总结出几点注意事项:

(1) 导入的强目的性。导入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强, 要让学生对于要学的内容是什么, 重点是什么, 难点是什么, 怎样来学, 有初步明确的认识。 (2) 导入的适当性。适当的导入会事半功倍, 反之则事倍功半。 (3) 导入的强逻辑性。化学的学习环环相扣, 因此构建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非常重要。逻辑缜密的导入将新旧知识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正面帮助学生建立牢固的知识宝塔。 (4) 导入的实用性。有效的导入就是成功的导入, 教师不可盲目追新, 生搬硬套, 运用不当也会适得其反。

总而言之, 教学导入没有权威。不同的教师、不同的课堂、不同的学生, 采用的导入也不尽相同, 要各种方法因时、因地的配合使用。教师从实际出发, 精心设计导入这一重要环节, 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乐趣, 从“我不想学”到“我要学习”。

摘要: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 精彩的导入是一节课成败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证明, 好的导入能在短时间内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使其更好地融入到学习情景中。本文结合化学教学实际, 对化学课堂导入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和阐述。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教学,导入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1] 杨承印.化学教学设计与技能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2] 孙建民, 孔凡升主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5.

[3] 施良方.学生认知与优化教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

上一篇:制造业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下一篇:油气加工处理过程中的HSE监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