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微课制作心得

2024-11-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化学微课制作心得

初中化学微课制作心得 篇1

“一节课的精华总是围绕某个知识点或者某个教学点展开,精彩的、高潮的环节都是短暂的,瞬间的。学生视觉驻留时间普遍只有5-8分钟,若时间太长,注意力得不到缓解,很难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胡铁生

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5——8分钟以内时间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音频或视频。在教育教学中,微课所讲授的内容呈“点”状、碎片化,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微课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

一、微课的意义

(一)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1、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2、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

3、学生从传统课堂中脱离出来,更多的参与自主思考和团队合作;

4、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

5、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

6、内容被永久保存,可供查阅和修正;

7、化学实验设计、操作、改进及创新的重要载体。

(二)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发展、自我的提升

(三)促进教育自身的发展

二、微课的分类

1、按照课堂教学方法来分类。

2、按课堂教学主要环节(进程)来分类。

三、微课制作方法

Ⅰ、工具的选择及简单操作方法

(一)外部视频工具拍摄(摄像机+黑板或电子白板)

工具与软件:摄像机、黑板(电子白板)、粉笔、其他教学演示工具 方法:对教学过程同步摄像 过程简述:

1.针对微课主题,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形成教案;

2.利用黑板展开教学过程,利用便携式录像机将整个过程拍摄下来;3.对视频进行简单的后期制作,可以进行必要的编辑和美化。

优势:可以录制教师画面,教师按照日常习惯讲课,无需改变习惯,黑板上的内容与教师画面同步; 不足:需要专门的演播环境,设备和环境造价高,需要多人合力才能完成微课视频的拍摄,效率低,后期编辑需要专业人士配合。

(二)便携视频工具简单拍摄(手机+白纸)

工具与软件:可进行视频摄像的手机(可选用支架或用铁架台改进)、若干白纸、几只不同颜色的笔、相关主题的教案

方法:使用便携摄像工具对纸笔结合演算、书写的教学过程进行录制 过程简述:

1.针对微课主题,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形成教案;

2.用笔在白纸上展现出教学过程,可以画图、书写、标记等行为,用手机将教学过程拍摄下来。尽量保证语音清晰、画面稳定、演算过程逻辑性强,解答或教授过程明了易懂。

3.可以进行必要的编辑和美化。

优势:工具随手可得,微课随时可录,对于动手能力的训练比PPT更具有真实性和可操作性(比如方程式的配平或计算)。

不足:需要多次操作掌握光线、书写角度、手机定位高度、纸张大小、才能使微课呈现画面更清晰。同时对教师书写要求较高。无法实现其他多种效果

(三)屏幕录制(屏幕录制软件+PPT)

工具与软件:电脑、耳麦(附带话筒)、视频录像软件CamtasiaStudio或微讲台微课程制作系统,ppt软件

方法:对ppt演示进行屏幕录制,辅以录音和字幕 过程简述:

1.针对所选定的教学主题,搜集教学材料和媒体素材,制作PPT课件;

2.在电脑屏幕上同时打开视频录像软件CamtasiaStudio或微讲台微课程制作系统、教学PPT,执教者带好耳麦,调整好话筒的位置和音量,并调整好PPT界面和录屏界面的位置后,单击“录制桌面”按钮,开始录制,执教者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可以配合标记工具或其他多媒体软件或素材,尽量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

3.对录制完成后的教学视频进行必要的处理和美化。

优势:录制微课较快捷方便,个人PC上即可实现,录制质量较高 不足:CamtasiaStudio软件的应用较复杂,需要多次练习;不支持直接手写,要实现手写功能还需安装和启动手写设备的配套软件。

(四)专业微课程制作软件(专业微课程制作软件+手写设备)

工具与软件:专业微课程制作软件以“微讲台”微课程制作系统为代表,配合数码手写笔或者手写板实现手写原笔迹录入

方法:通过“微讲台”微课程制作系统对教学过程进行讲解演示,并同步录制。可以实现片段式的录制

过程简述:

1.针对微课主题,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形成教案;

2.在微讲台软件里做好各类教学对象(支持多种多媒体对象)的布局; 3.通过“微讲台”微课程制作系统同步录制教学过程; 4.进行必要的编辑和美化。

优势:“微讲台”微课程制作系统操作简单,使用风格符合用户习惯;灵活调用各种教学资源、素材;真实还原黑板授课模式;轻松实现语音和视频的合成和编辑、轻松生成多种格式的视频文件

不足:在视频编辑功能上还不如专业的视频编辑软件强大。Ⅱ、微课录制流程

(一)进行微课制作者的自我定位

角色定位:老师和视频制作人

1、从老师的角度努力使视频在内容上具有准确性、逻辑性、知识性。

2、从视频制作人的角度努力提高视频的视觉效果,使视频具有可观赏性,尽可能关注PPT的动态效果、颜色搭配、解说技巧等。

(二)熟悉微课制作要求

1、微课功能理解透彻: 解惑还是授业?

2、时间不超过5——8分钟;

(1)现在是快节奏时代,好比微博,追求快捷精炼;

(2)学生课程多,疑问多,每门课看一个视频的话,微课时间过长,学生没有那么多时间看完Ta想看的微课;(3)五分钟足够讲透一个小知识点,否则要么是讲的太泛,要么是讲的太罗嗦。

3、知识点够细,几分钟内能够讲解透彻;

一节微课只讲解一个特定的知识点,如果该知识点包含了另一个知识点,需另设一节微课讲解。

4、受众定位明确:

针对初三学生,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学习能力的现状。

5、情景定位明确:一对一的教学而非一对多;

讲解时不出现“你们”、“大家”、“同学们”等词汇。

6、知识准确无误;

在微课里不允许有文字上、语言上、图片上的知识性的错误或有误导性的描述。

7、知识点(考点)、题目(真题、模拟题)讲解不照本宣科;

对现有的知识以及课本上对该知识的表述应有自己的理解,而不是罗列书上的知识,否则微课起不到“解惑”的作用。

8、语言通俗易懂;

口语讲解,尽可能少地使用古板、枯燥的书面语,使讲解通俗易懂。

9、PPT有视觉美感;

多角度地应用PPT现有的功能带来的视觉效果,如自定义动作、PPT切换、颜色搭配、字体搭配等。

10、视频画质清晰;

影响视频画质的因素有:显卡驱动未更新导致屏幕像素低;导出视频时未设置与屏幕分辨率相一致的视频长宽尺寸导致视频画面变形。

11、外部环境安静无噪音;

12、形象良好;

13、声音响亮,节奏感强;

(三)设计微课录制准备步骤

1、选择要讲的知识点,尽量选择热门的考点、难点;

2、将知识点按照一定逻辑分割成很多个小知识点;

3、填写微课设计表格

4、制作PPT;

5、准备好摄像头和麦克风;

6、熟悉软件操作;

7、开始录制;

8、后期美化。

(四)提升微课的视觉效果

1、ppt的排版建议(1)动静结合

充分利用PPT的动作效果,可以给人动态感、空间感的美。(2)图文并茂

图版率在50%-90%;表现亲和力插图要比照片好,表现专业性照片要比插图好。(3)图片合适

表现力最强的图片:脸部图片。适合表现主题,不适合做背景。表现力最弱的图片:云海。适合做背景,不适合做主题。视觉3B原则:Beauty(美女)、Baby(孩童)、Beast(动物)(4)字体搭配

微软雅黑(标题)+宋体(正文),黑体(标题)+楷体(正文),艺术字不乱用。(5)字号搭配

PPT字体标配:标题字号是44号,一级文本32号,二级文本28号,最好不要有三级文本;(6)颜色搭配

一般来讲,除了黑色和白色外,最多搭配3种颜色。(7)错落有致

行距1.3倍-1.5倍,段间距大于行间距;(8)字数要求

字数越少越好,一页不超过五个要点,页面上下左右要留1CM的空白。

2、鼠标动作

充分利用鼠标的拖、点配合解说,适当使用画笔功能。

3、拍摄设置(1)保持摄像头清洁(2)远离强光刺激(3)不背光

(4)适当打光,确保光线充足(可使用带灯光的摄像头)(5)调整摄像头距离确保至少能看到整个头部

(五)讲解

1、口语化;

2、不照本宣科;

3、不将PPT当演讲稿;

4、语调揄扬顿挫有节奏感;

5、适当看镜头,与观众有眼神交流;

(六)生成视频

视频格式为:Flv、Mp4,视频尺寸为:640*480或320*240。音频格式有:AAC(.aac,.m4a,and.f4a),MP3,and Vorbis(.ogg and.oga)

四、上好微型课的一些要求

1.切入课题要迅速。由于微型课时间短,切入课题必须迅速。可以设置一个题目或问题引入课题;可以从以前的基本内容引入课题;可以从生活现象、实际问题引入课题;也可以开门见山进入课题。

2.讲授线索要清晰。在微型课的讲授中,要尽可能的只有一条线索。在这一条线索上突出重点内容,着重进行主干知识的讲解与剖析,或精要讲授,或巧妙启发,或积极引导,力争在有限时间内圆满完成课题所规定的教学任务。把握好教学的节奏,快慢适当。教学的重点和关键部分,要慢、稳而准。非重点的部分,可以一带而过。

3.教师预演要得体。在微型课中,学生活动往往不能直观再现。在微型课的作课现场,没有学生。但执教者心中不能没有学生。因此教师在语言上要求生动,富有感染力的同时,更应做到准确,逻辑性强,简单明了。

4.课堂板书要简约。板书不宜太多,也不宜太少,要真正起到对内容要点的提示作用。在微型课中,部分板书可以提前准备到纸板上,以挂图的形式在授课的过程中展示在恰当的位置,这样可以节省时间。

初中化学微课制作心得 篇2

一、选题不准确

微课的特点是小而精、主题突出、针对性强, 是对学生难懂的知识点、存疑的知识点、易错、易混的知识点进行讲解、点拨、启发, 而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能掌握的内容不必录成微课。例如微课《金属材料》一课中, 教师将教材上的内容搬到PPT上, 再配点图片, 教师不停地读PPT上的内容, 一点新意也没有, 反而使学生失去学习的欲望。

微课的引入时间太长, 时间分配不合理。微课的用时特点为两头小中间大, 即引入和结束用时较少, 大部分时间用于解决重点问题。因此, 无论用何种引入方法都不能占用太长的时间。例如微课《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课中, 用二氧化碳的用途作为引入, 时长近2 分钟。剩余的时间讲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与碱反应, 与水反应, 高温与碳反应等。这么多的内容教师在几分钟内就讲完了, 每一项内容只能轻轻点一下, 让学生自己学会, 不现实;另外一种后果就是重点不突出。

二、素材准备不充分

(一) 视频素材准备不充分

微课时长7分钟左右, 每一秒都是宝贵的。视频中一些与重点无关的介绍或操作都可裁掉。例如, 微课《水的组成》一课中的电解水实验, 教师用的是原来45分钟一节课时的实验视频, 介绍实验装置、学生电源、连接正负极、向装置中加入水等等, 都是可以一带而过的, 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就是一套准备好的装置, 把正负极标清楚, 通电, 观察现象, 通过对气体成分的验证最后得出结论。这样可节省不少时间, 突出主题, 也使录制的文件小一些。

(二) 实验准备不充分

和视频素材准备不充分一样, 在微课中, 一些实验操作和注意事项就不必重点强调。例如, 微课《金属的化学性质》中, 教师分别向几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稀盐酸, 再分别加入不同的金属, 让学生观察现象。教师边加酸边讲操作注意事项, 这些操作和注意事项不是重点, 试管中的酸完全可以在课前加好, 录制时直接向试管中加入金属, 只要教师的演示规范就行了。

三、趣味性不强

微课的设计不新颖, 多数教师用的是讲解的方法, 语言平直无“挑逗”性、无激情, 很难抓住学生, 观看的时间虽然不长, 但没有兴趣。所用素材不新颖, 学生也没兴趣。

四、对多媒体技术掌握不够

(一) 对视频素材编辑的能力不强

微课制作不仅需要教师有扎实的学科基本功, 对多媒体技术的掌握也要到位, 这样才能把自己的思想融入微课中, 使微课的效果更好。例如, 在引用其他视频时, 可以把其中的音频去掉, 加上自己的解说, 使微课浑然一体, 而不会让人觉得这节课是拼凑出来的。教师不掌握视频编辑软件, 录制的课有不满意的地方就得找技术人员, 这使得多数教师存在录课的畏难情绪, 微课的效果就有折扣。

(二) 不能随心所欲在屏幕上进行书写或批示

多数教师的微课是用录屏软件+PPT制作的, 当需要呈现书写结果 (过程) 或批示时很不方便, 影响微课的效果。

五、形式比较单一

(一) 录制手段单一

不能根据课的内容选择合适的录制手段, 一律使用PPT+录屏软件。例如, 讲解抽象的内容或过程性的内容用手写板 (钢笔+白纸) +手机录制比用PPT直接呈现要好得多。

(二) 呈现形式单一

由于录制手段单一, 我们看到的几乎是PPT在翻转, 一些简单的动画、一些简单的书写过程都没有。

(三) 教学活动是单向的, 没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微课的对象是单一的学生, 但只是教师在讲, 如果通过师生的问答交流把问题解决掉, 这样学生会更乐意观看。

高中化学微课开发与制作 篇3

【关键词】氧化钠和过氧化钠微课开发制作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与此相应,人们更乐于接受简单、便捷、有趣和高效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在教育领域,“微课”“微学习”“翻转课堂”“可汗学院”“慕课”等概念广为人知,它们的出现引起了教学系统的新变化。微课全称“微型视频课例”,它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知识点(重点、难点、考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进行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之有机结合体。它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它将革新传统的化学教学方式。

一、 开发技术与策略

微课《氧化钠和过氧化钠》是高中化学必修一的一个知识点,代表了元素化合物知识讲授类课程微课的一种开发制作技术。

本案例主要采用基于PPT式的微课开发技术。具体来讲就是将微课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实验视频等资源整合到一起,制作成精细的PPT课件,然后通过播放PPT动画,同时录制屏幕的方式来实现微课的开发。

制作这类微课首先需要进行具体的教学流程设计,然后根据教学的需要录制实验视频,收集相应的文本、图片、音乐等,最后制作PPT动画。PPT调试完成后可以进行计算机屏幕的录制,视频录制完成后测试输出了。开发过程如图1所示。

二、 微课选题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第一课时。这节是本章教材的重点之一,是高中阶段学生第一次接触元素化合物知识,是系统学习和深入研究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开始。本节内容为铝的化合物、铁的化合物学习提供研究思路和方法。为学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基础,所以学好本节内容还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三、 教学设计

(一) 教学设计思路

首先,由上节课钠的学习引出制备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方法。通过表格对比学习,掌握了两者物理性质和氧化钠化学性质的学习。

其次,由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的反应,引发学生思考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的反应。通过两个亲自录制的实验视频,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反应本质来获取知识。实现了重点和难点的突破。

最后,按照“实践—知识—运用”的学习思路,对本节微课进行学习效果反馈和小结。同时对课程进行了延伸,给出了学生学习指导和提示。

(二)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过程与方法:利用教师制作的微课视频,翻转课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利用实验演示视频,逐步形成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趣味小魔术实验以及教学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拓宽视野,让我们的学生充分感受化学美与应用价值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三) 教学过程设计

本课件的制作主要分为课件模板的制作、实验视频的录制、实验视频字幕添加、PPT视频插入和动画制作。

(一) 课件模板的制作

本微课的课件模板设计如图2所示。

(二) 实验视频录制

本微课中的实验视频采用摄像机实拍式录制,包括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实验操作和讲授场景拍摄及运用技巧见下表。场景主题景别灯光、光线1.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中景:展现实验仪器近景:实验操作过程特写:实验现象室内拍摄,以窗户光线为逆光、主光和辅光2.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中景:展现实验仪器近景:实验操作过程特写:实验现象室内拍摄,以窗户光线为逆光、主光和辅光

(三) 实验视频添加字幕

实验视频通过Camtasia.Studio 8添加字幕,如图3所示。

(四) PPT视频插入和动画制作

在PPT模板制作的基础上,根据微课的详细教学设计流程制作PPT课件,注重图片与视频的样式设置。

根据PPT中元素出现于讲解的先后顺序,制作PPT中各元素的动画。

五、 PPT讲解与屏幕录制

屏幕录制使用Camtasia.Studio 8软件,录制前进行充分的备课和准备,一气呵成。最后使用Camtasia.Studio 8软件将视频进行素材剪辑与整合。如图4所示:

六、 视频输出

单击“生成并分享”按钮,生成编辑和录制后的视频。生成后的视频命名为“氧化钠和过氧化钠.mp4”。视频输出界面如图5所示。

【参考文献】

[1] 赵国栋. 微课与慕课设计初级教程[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微课制作讲座心得 篇4

人文学院中文系 庞欢

4月6日下午,我校名师风采讲堂组织全校教师参加了《微课制作与教学实践》讲座活动,我校邀请了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教育系统职业道德建设标兵、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傅钢善教授为我们做了报告——《微课制作与教学实践》。傅老师讲课形象生动,多用案例,语言幽默,使我对微课的内涵与特点、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本次讲座让我受益匪浅。我非常感谢学校给我们这种学习和进步的机会。现就参加培训后的一些感想与大家分享。

一、“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一般的微课制作利用10分钟左右时间讲解一个非常碎片化的知识点、考点或作业题、考试真题、模拟题。这种视频有着短小精悍的特点,即视频长度短,主题小,设计、制作、讲解精良,学习效果震撼令人难忘。

二、微课虽然是一个短小的视频,但它也具有环节上的完整性。微课虽展现的是某个教学重难点的知识,但就这个知识点而言,它也有导入、过程和小结,每一部分都不能省略。因此,我们在制作微课的时候一定要清楚这一点。

三、之前总觉得微课技术含量很高,需要大量的专业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但在听过傅教授的报告后,我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转变,傅教授说的“铜换金”的点子让我明白只要多动脑,多想办法,一切设备可以从简,而且并不会影响微课质量。在学习制作微课时,我也有一些小收获。如:我们不仅可以利用录屏软件来录制微课,也可以使用手机或者摄像机。平时的教学中,有部分知识特别的难理解,如现代汉语中的音位、语言学概论中的音位和音素的区别等,课堂上的时间又有限,存在大多数同学听懂,个别同学无法理解的情况,于是这一部分知识就掌握不好,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采用手机或者摄像机,准备好纸笔,只需在纸上进行再次举例讲解,既简单又清楚,学生可以一遍一遍去看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

四、微课虽然是无学生上课,只是老师在镜头下讲解,但是录制微课的老师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必须要做到心中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展示出微课的魅力,才能真正的发挥微课的作用,使学生通过学习微课有所收获。

听完此次报告,我了解了微课的基本特点和相关内涵,我感受到其实微课的制作相对来说较容易,但是微课如何设计,在教学内容的哪些环节可利用微课,用怎样的方式设计学生们容易理解,怎样设计才能提起学生的兴趣才是最难的,这也正是我在听过报告之后一直思考的问题。在今后的课堂上,我会不断去尝试,结合教学和学习需要合理应用微课,让微课服务于教学活动。

微课制作心得(张凤琴) 篇5

泽州一中地理组张凤琴

微课程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教师成长的新范式,通过制作微课程,我们不断深入反思,不断归纳总结,在不知不觉中成长。多媒体的呈现方式、五分钟的学习享受让更多的学生爱上了微课。借助微课程这一工具,我们可以将一些重难点,易错易混点,拓展性知识碎片化,显性化,形象化,传媒化、科研门槛草根化。

从微课制作方法上,目前我们常用的方法有录屏专家,课件加声音或背景音乐转化为视频格式,手机录制视频。其中,录屏专家和手机录制都挺方便,课件加声音转为视频格式需要安装2010版的ppt,对电脑系统要求比较高。

从教师层面,通过微课制作,不仅提升了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更重要的是制作微课也是教师专业成长和经验积累的一个过程,做微课程,其实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在不断地反思中,教师能够不断地成长。微课程便于传播,教师间可以相互学习好的经验方法。优秀教师有许多好的经验,过去没有恰当的办法总结、传播,而微课程恰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式,固化经验、传播方法,从而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成长。

从课堂操作方面,我校实行走班制教学,微课的应用弥补了走班过程中老师不能兼顾的不足,对学道中的共性问题及一些难点,盲点进行针对性点拨和指导。从而保证走班教学的课堂教学质量。

从学生层面,微课以一个个完整而独立的知识点呈现,学生不懂可以反复播放,针对性的深入学习,利于学生落实重难点知识。避免了往日课堂学习之后学生似懂非懂吃夹生饭的问题。

2018学习心得:微课制作说明 篇6

课件设计的指导思想:遵照新的教学理念,注重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 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传授知识和技能时,强调过程和方 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要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 学生,要启发思维、开阔视野、精讲多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 的体验,发展各种能力,提升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2.内容可以为学科知识点,课堂导入,重难点分析,课堂总结等。内容精 炼,层次分明,突出重点,化解难点,知识点连接合理,内容安排原则上与教材 保持一致,杜绝教材搬家。3.文字运用规范、字体和字体大小要适当(不小于

Powerpoint24 号),内 容排列整齐。关键词和语句应采用恰当技术,充分显示。4.课件页面要求文字与背景搭配合理,科学配色,文字颜色与背景色要形 成强烈对比,能使字迹清晰显示。

5.图片、图表清晰,大小适当,动画、视频的使用必须贴切,页面设计要 和谐、美观、大方,避免使用与课程内容无关的插图或花俏东西,避免分散学生 注意力。6.课件应具有一定的交互性,页面的切换形式多样、简洁明快,能通过多 种链接手段顺利打开新页面和链接所需知识点页面。7.动画设计合理,在注重思维过程,提高思维能力上下功夫。杜绝将问题 答案或后面未讲的知识过早显示在屏幕上。8.选用的音频和视频资料必须与所授课程密切相关。声音要悦耳,快慢要 适度。音频素材,声音清晰,无杂音。视频素材,画面清晰,音视同步。9.微课时长控制在 5 分钟以内。

通过学习2018年河北省教师远程培训的微课制作说明,我对微课制作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

1.课件设计的指导思想:遵照新的教学理念,注重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传授知识和技能时,强调过程和方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要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要启发思维、开阔视野、精讲多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发展各种能力,提升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2.“微课”的规模小、时间短、参与性强。教师在学科组内参加活动。每人上“课”、被评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组教师和专业人员)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生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习,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3.“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4.微课是用短小形式,先从一个细微点出发,基于一个细节深度追问。微课需要的是真问题、真智慧、真策略,来不得半点水分。教师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初中历史微课制作策略初探 篇7

关键词:初中历史,微课制作,策略初探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在获取的外界信息中, 83%来自视觉, 11%来自听觉, 3.5%来自嗅觉, 1.5%来自触觉, l%来自味觉, 显然增加视觉、听觉信息量是多获取信息最可取的方法。而微课恰恰在视觉、听觉效果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

“微课”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 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 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 (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 或教学环节 (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 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

在目前的历史教学中, 微课已经得到了比较广泛的运用, 但是就教学效果而言, 却还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究其原因, 笔者认为主要是微课的制作还缺乏针对性。微课应该是为教学服务的, 是教学过程中需要微课时就恰当运用, 而不是剥离课堂需求制作微课再将微课强行加入课堂教学, 这样容易使教学显得突兀。那么该如何制作历史微课呢?笔者结合微课制作体验谈几点策略。

1.微课制作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的年龄大部分在13~16 岁,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如果不进行兴趣的引导, 他们很难静下心来认真学习。历史教学更应该注意激发兴趣, 因为历史是已经过去了的人类社会实践活动, 它不能重演, 也无法实验, 人们只能通过文字、实物、图片、电影等直观教具, 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 概括的东西具体化, 用语言的记述将历史知识转化为生活的画面, 让学生间接认识或感知历史。同时, 历史教学中涉及大量历史事件的背景、意义、过程需要记忆, 对于课业负担日渐增加的学生来说, 这足以让他们头疼, 有的甚至因此畏惧学习、逃避学习。古人云:“教人未见趣, 必不乐学。”微课的内容新颖而具有趣味性, 方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免除刻板背诵带给学生的压力。比如, 教学七年级下册第19 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传统的教学模式常常是让学生阅读课文, 归纳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举措, 对于达赖、班禅、册封制度等难点知识仅是点到为止, 学生对这样的方法不太感兴趣, 我尝试将微课引入教学。在 《达赖和班禅》 的微课中, 我加入了唯美的西藏布达拉宫和扎什伦布寺的图片, 言简意赅的文字介绍、如诗如画的人文风景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介绍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 金瓶掣签的由来等历史知识, 短短的5 分钟微课, 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了兴趣。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 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直接动力。基于这样的目的而设计的微课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才能使教学生动有趣充满活力, 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才可能体现出来, 历史教学也才会有质的提高。

2.微课制作要能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突出重点、破解难点是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对重点难点知识的处理常常流于形式, 尤其对难点的处理, 往往不尽如人意。在教学设计时有些难点, 在课堂上却常常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 学生更是无从下手。倘若在我们的教学中巧妙地利用微课资源, 就能很好地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比如八年级上册 《战略大决战》 一课, 三大战役首先在东北打响的原因、辽沈战役的战术特点等知识都是教学中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些重点难点, 我制作了一段微课视频, 在微课中我插入了1946 年和1948 年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人数变化示意图, 让学生了解到在辽沈战役之前, 敌我力量对比已经由3.3 ∶1, 变成了1.3 ∶1, 而且在东北地区解放军的兵力还超过了国民党军队, 在兵力对比上有优势;再通过史料展现, 配以教师讲解, 让学生意识到在敌我态势上, 国民党的军队被孤立分散, 主要集中在沈阳等大中城市, 而解放区根据地广阔, 群众基础较好。最后我再以图文结合的方式, 展示东北的战略地位, 使学生明白东北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 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而且从战略延伸的角度来看, 东北如果获得解放, 解放军就可挥师入关, 有利于华北、华东地区的作战, 从而使战局朝着有利于解放军的态势发展。这段微课正是基于教学中的难点问题而设计的, 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教学难点, 这样就能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3.微课制作要能培养学生的深度思维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 指出, 初中生应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形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 以及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逐步了解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 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传统的历史课堂由于条件的限制, 许多历史文物、古迹、生产工具等, 无法亲临现场去观察, 历史教材中的插图有些也比较模糊, 学生观看的兴趣不大。微课在这方面就显示它的优越性, 它可以把这些文物古迹、历史图片结合到一起, 让学生有更加直接的视觉感受, 这样在学生理解知识点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 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深度。例如在学习 《北方民族大融合》 这节课时,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我制作了一段微课。在这段微课中我安排了这样几个环节:先是出示 《东晋十六国形势图》 与 《南北朝并立形势图》, 明确此时期的北方已经由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 接着再出示 《胡人汉服》 《汉人胡服》 《魏晋墓葬壁画 〈耕牛图〉》 《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 四幅文史图片,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片反映了在当时的北方出现了什么现象。学生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能比较快地得出答案:民族融合。最后展示了一张表格, 让学生比较汉族与鲜卑族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政治制度和文化方面的不同, 通过这样的思维训练, 学生比较容易得出结论, 当时汉族在以上这些方面是领先于鲜卑族的。于是, 学生对于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背景就非常容易理解了, 他们明白了这是在民族融合的趋势加强下, 北魏统治者向先进的汉族学习的一个过程。这种基于培养学生深度思维而制作的微课能很好地让学生在自主自觉的基础上探索历史知识, 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初中化学微课制作心得 篇8

关键词 思想品德;微课;生本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7-0152-02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现代社会进入微时代,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等微事物层出不穷。教育教学领域也必将进入微时代,微课必将带来教育教学领域的巨大变革。这也正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将微课运用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更能还原学科的本来面目,使其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富有生命的色彩。这样的思想品德课不再是空洞而机械的理论灌输,而是以学生为中心,以生活中直观的素材为基础的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更加利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深刻理解与形象认知。制作与运用微课已成为教师所重点关注的话题。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微课的制作与运用展开论述。

1 微课的制作

让学生参与到微课的制作中来 以学生为中心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面对新课改,思想品德课教学基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机械灌输,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与主动探究。那么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也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否则微课只能成为披着现代化教学外衣下的“一言堂”,这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教师要让学生也积极地参与到微课的制作中来,在教师讲解某个知识点的过程中,可以穿插一些学生的反映情况,有学生对知识的质疑问难与交流讨论,有生生之间与师生之间的互动,这样更能增强教学的真实性,更加贴近教学实情,更能激起学生参与的热情,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选取的素材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为此在制作微课时要充分体现学科与生活的关系,注重生本教学资源的开发。尽管现行教材在编排时也非常重视与生活的关系,但这毕竟具有一般性,与本地区学生实情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微课的制作不能机械照搬教材,而是要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选取最具代表性、最有针对性、学生最熟悉的生活素材,真正实现思想品德课教学与现实生活的同步,这样所制作出来的微课才能更具生活气息,更能突出学科特征。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以熟悉的生活来拉近学生与学科的距离,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热情,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从丰富而直观的生活中来提取信息概括成抽象认知,再回归于生活,用于指导实践,这样更加利于学生行为准则的内化,从而更好地指导学习与生活。

体现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 微课是一种新生事物,对学生来说这本身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这种吸引力只是暂时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淡化。要想赢得学生的喜爱,换来学生长久的注意力与活跃的思维,还需要在微课的制作上下功夫,也就是说要体现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这样才能让微课更具魅力与活力,能够换来学生活跃的思维与集中的注意力,换来学生长久而稳定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在制作时要用心,要用智慧的语言、得体的动作、充满师爱的眼神、灵活的教学技巧来为学生打造一个有情有爱、更具感染力的微课。

2 微课的运用

引导学生展开预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既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取,又关注学生方法的掌握,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性学习,全程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来。微课将一个复杂抽象的大知识点分解成几个简单具体的小知识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这样更加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与思维,更加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如引导学生利用微课来展开预习,这样的学习更加贴近学生的学情,更能实现学生富有个性化的学习。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对同一知识有着不同的理解水平,而运用微课学习则可以实现自主化、个性化学习。学生可以基于自身实际学情来确定学习的侧重点,对于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学生可以自己来控制微课视频的播放次数、进度的快慢,并可以有选择性地进行回放等。从而使得微课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更加利于学生展开富有个性化的自主性学习,让学生全程参与到探究学习中来。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

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认知理解水平 教学重点的突出与难点的突破一直是制约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因素。重点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这是客观存在的,而难点则是基于学生学情难以理解,这因学生不同而有所不同。如果只是一味照本宣科,机械讲解,学生只能是死记硬背,并不能达到对重难点的深刻理解与灵活掌握,只能是肤浮的记忆层次。而采用微课,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更能将学生的思维与注意力集中于重难点上,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与思维,进而达到对抽象知识的本质属性的理解。

如在学习“法不可违”这一内容时,一般违法行为与严重违法行为(犯罪)的区别和联系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此教师可以将此制作成微课,适时播放,这样就可以突出教学的重难点,使得学生通过微课可以掌握一般违法行为与严重违法行为(犯罪)的区别与联系。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将之与现实生活案例结合起来,针对二者的区别与联系来展开充分的交流与讨论,这样自然就可以由形象到抽象再到形象,达到学生对这一重难点的深刻理解与灵活掌握。

向课外空间延伸,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 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思想品德课本身就是一门植根于生活的学科,生活是学科存在与发展的基础与前提。为此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要将生活这股活水引入以发展教学,要将学科教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宽广的现实生活空间,引导学生在生活这个大课堂中来学习思想品德课。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促进学生道德水平、思想情感等的全面提高。微课正是连接课内与课外的重要手段,可以将学生带入全新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在丰富的生活中去思考,提取学科素材,概括抽象成学科问题,并利用所学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这样更加利于学生知识视野的开阔,更加利于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迁移。为此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这个小平台,架起通往学科殿堂的桥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如在学习“维护消费者权益”这节内容后,教师可以收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侵害消费权益的真实案例,让学生来展开分析与交流,并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调查,去收集发生在身边的生活案例,用所学知识来进行合法维权。这样的学习不再是局限于教材与教室的死记硬背、机械运用,而是在宽广的生活空间来展开积极的思考与思维,将学习与生活、学习与运用结合起来,这样才是有效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才能促进学生整体认知水平与实践水平的提高。

3 结束语

微课的运用将思想品德课教学带入一全新的发展局面,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形式更灵活,更能为学生营造真实而愉悦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全程参与探究过程,得到知识、技能与能力等的全面发展,从而有效地推动课程改革的步伐。

参考文献

[1]郑小波.“微课”在初中思想品德中的运用初探[J].新课程:中学,2014(7).

[2]马玉,张毅.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微型课题”式学习初探[J].基础教育课程,2014(12).

关于微课制作学习心得 篇9

20__年的金秋,迎着铺面而来的“微之风”,我们一行十四人来到了美丽的青岛,参加了中国教育报刊社培训中心组织的微课程专题培训。尽管培训的时间很短,但培训的费用却很高,有失望有印证更有启示,总之,短暂的培训为我们揭开了微课程的神秘面纱。

微课其实很简单

微课就像这次的培训,很简单。一天半的培训,其实内容很少,老师讲讲、学员尝试、专家点评,像平常我们上课。本次的主讲是李玉平老师,一位来自美丽大草原的汉子,微课程的创始人,亲切随和,会场上常常会响起他爽朗的笑声。简单的开场白,他就结合着板书告诉了我们为什么做微课程,目前常用的微课程类别以及做微课程的内容,没有多少深奥的理论,简洁的话语,清晰的思维导图,最后定格在一句话:微课程是个思想活。是的,微课程其实需要的技术含量真得不高,但创意却是最重要的。他的讲话就像课堂的导语。接下来的微课开发团队的两个核心成员--来自遥远的深圳的两位教师:舒翠萍和程俊英分别就微课制作的两种常用方式进行了技术层面的培训,有PPT的制作,也有录屏方式的操作。而这些,其实重要的是有相应的版本和软件,东西原本就有,只是我们不知道,或者运用得不好,那么老师来指导,手把手地教,这算是到了上课的新授部分。学习了新知识,总要尝试练习,这次的培训要求自带电脑,现场操作练习,自己尝试制作微课程,专家组的老师给予点评辅导,算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运用。我是信息技术专业的外行,但老师所讲的这些至少现场是都达标了,我相信,在今后的反复练习中,肯定能运用更自如。

点评我的微课作品

听了一上午的讲授,我印证了我所理解的微课程其中的一种形式:在3-5分钟的时间内围绕一个主题,用相应的图片、简洁的文字加上音乐的渲染,制作成能自动播放的PPT。李老师重点针对教学谈了微课程的设计,说实话,我一直不太赞同这一点,学生在咱的课堂上那都不听当当,还指望他们回家对着视频看,我觉得不靠谱。不过,微课程其实包含的内容很丰富,短小精悍,很能触动人心。我想到了上学期例会汇报制作的《花儿朵朵开》,当时完成了,自己都很感动,老师们反响也不错。我想知道我制作的这个算不算微课程,在李老师的团队里会给予怎样的评价,我更想听听老师如何点评。于是,中午我想办法下载了这个ppt,根据老师的讲解转换成了视频,然后交了上去。或许像我这样傻乎乎的学员没几个,李老师点评了两个使用录屏方式制作的学科微课后,就介绍了《花儿朵朵开》,听得出,他不仅认可这个PPT,还给予很高的评价,会场反响也不错,有想拷走的,也有关注学校校本课程的。总之印证了,我对微课的理解没有多少偏颇。

微课带给我的启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何况这么高级别的培训。梳理这次微课的培训,给我三点启示:首先,让我明白了如何进行微课的深度开发。第二天,微课团队的专家又结合着《花儿朵朵开》和大家交流了关于微课深度开发的问题,李老师点评,单独的这样一个作品,顶多是学校的一种宣传方式,如果把它作为一个项目来开发,那就可以整理出一系列的微课,比如每一项校本课程的介绍;校本课程里某节课学习难点的介绍等等。他又列举了他女儿针对拼音iuy的学习,就开发了十多集的微课,他认为碎片越小,越便于师生的使用。尽管有的观点我保留,但将校本课程做成系列化微课,还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其次,李老师团队那种自发的研究精神。用李老师的话说,最早他并不是做这个的,就是用了辅助研究的,他作为教研员发现有的问题给老师讲了,但不够清晰,不便于老师反复研究,于是就慢慢做成了这样的微课。一位年龄已近退休的老师,能以这样创新的精神、扎实的作风去做研究,令人敬佩!最后,我再次感受到了这种和谐愉悦的培训之风,没有装腔作势的老学究面孔,台上无论坐的是谁,都是在分享,分享自己的小妙招,分享自己的做微课的故事。真诚的交流,现场的演练,深夜大厅的交流,都定格成一幅幅照片,珍藏在我的记忆深处……

最后,推荐几个网址,和大家分享,更期待有兴趣的老师也尝试用微课的方式将自己的工作、生活经营得有滋有味!

微课制作学习心得体会

很幸运参加了在泰州举行的“小学语文名师高效课堂 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观摩活动”, 让我收获满满。会上,魏星、薛发根、宋运来、张敬义、丁雪飞五位特级老师分别为我们上了一节示范课,并做了报告。观摩名师的课堂教学,聆听名师的教学报告,收获很大。

一、 精彩的课堂教学让我们回味无穷。

五位特级教师执教的课例体裁有所不同。魏星老师执教的是古诗《清平乐 村居》,薛发根老师执教的《剪枝的学问》,宋运来执教的是微课程作文《急吼吼》,张敬义老师执教的是《放飞蜻蜓》,丁雪飞老师执教的翻转课堂《黄果树瀑布》。特级教师教学风格不同,课堂上精彩不断。魏老师扎实幽默,张老师循循善诱,宋老师激情四射,薛老师厚实稳重,丁老师清新有活力。五位老师的教学让我们看到了语文教学中不同的文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奥妙。但是,五位特级教师又同时体现了语文教学中坚守不变的东西。

1. 师生在课堂上充分体现了老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的地位。

教师只在有疑难处点拨,学生始终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如薛老师执教的《剪枝的学问》,这篇课文的难点是懂得剪枝的学问中蕴含的道理。薛老师教学此部分时水到渠成把教学的难点化解,学生很容易的懂得了道理。整节课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重点,教师只在重点、难点处稍做点拨,充分显示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2. 充分体现语文课学习中语用的教学。

魏星老师执教的古诗《清平乐村居》,魏老师指导学生从理解难懂的字义、诗句意思,了解作者入手,循循善诱,老师不断引导学生走进诗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了解人物,了解诗中蕴含的作者情感,引领学生渐渐进入诗的境界。看似简单的一首词,却在魏老师的引导下,上出了厚实的语文味道。整节课学生动口、动笔贯穿始终,体现了新课标倡导下的语文课教学重视“语用”的思想。宋运来老师的《急吼吼》、薛发根老师执教的《剪枝的学问》都有引导学生说话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在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中习得语言文字的能力。

3.课堂教学扎实、有效、生动、幽默。

课文朗读的指导,品味词语的教学、概括课文内容、以及体味写法、练笔训练等无不体现了扎实、有效的特点。老师们朴实、扎实、真实的课堂教学效果,真正体现了语文教学回归语言文字训练原点的思想,给与会老师留下了有益的思考。

二、平实的教学报告引领我们的成长

五位特级教师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做的报告为我们的教学打开了一扇扇窗。

魏老师对古诗教学的研究让我们感觉到,每一首古诗的教学,都可以为学生打开了解古代文化的视野,引领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兴趣。语文课的教学要注重实践,让学习语文成为一种生活。

语文教学中的习作教学一直是令语文老师头疼的——学生对习作没有兴趣,一提写作就头疼。宋运来的童漫教学,对如何引导学生建立起对习作的兴趣做了一个很好的探索。一幅幅漫画让学生在想象、猜测的过程中精彩不断。引领着学生的思维、想象不断向前走,在游戏、娱乐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也完成了对语言文字的表达。

这样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是扎实有效的培训,相信我们能尽快成长起来,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做出更多有益的尝试与思考。

微课制作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微课——这个校本教研新形式的产物,原先我觉得挺困惑的。经过几天的研修学习,看了里面的微课,看多了我就悟出了道。“微课”其实就是无生上课,就是教师根据事先设计的教案,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面对听课者上课。它在传统的听课、评课活动的基础上增添了“说课”和“答辩”等环节。它具有以下特点:

1、“微课”不同于常态教学研究活动。

“微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它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技能等。

2、“微课”的规模孝时间短、参与性强。

教师在学科组内参加活动。每人上“课”、被评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组教师和专业人员)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习者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习,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3、“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上一篇:文化产业发展状况下一篇:学术与学术思想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