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师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2024-10-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教师化学教学心得体会(精选8篇)

初中教师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

2.第二,初中化学不仅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门学科而且也是直接面对当地各市的中考,直面升学压力,虽说课程难度较易,但是这种种因素叠加起来,对学生来说还是会有不少新增的烦恼。因此,我认为实际教学中必须做到重难点突出,运用与应试都不容忽略。目的用有限的两学期时间来打牢基础化学教育的基础同时也不影响孩子们升学。

3.第三,课前两天备好课,自主设计PPT对于一个新入职教师尤为重要。一旦出现从网络上下载别人做好的PPT,这对我们个人的课堂安排以及逻辑是极大的限制与干扰。允许借鉴优秀的教案与课件,但必须做到根据具体学生情况做自主修改。否则出现被PPT绑架的现象后果非常严重。

4.第四,要多听,多看,多思考,多参与,多实践。多听同组老教师的优质课,多看网络上的大奖赛视频,这些可都是群体智慧的凝结,多思考自己的教法和别人的教法哪个更适用于自己的课堂,能否顺利的借鉴下来,多参与各类比赛与会议,紧跟教研前线,多把累积得来的经验与技巧实践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

5.第五,在假期(寒暑假以及三天以上长假)中要集中精力完成最近五年中考真题的教师自主解答、分析、总结、反馈与假期后的组内交流探讨。历届真题的质量与命题趋势都对实际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其次教师在上每一课时新课之前最好将同步作业写好,如此可以更好更全面地了解该课时的重难点以及易考易错的知识点在哪,如何将这些渗透在自己的课堂上是我们必须事先做好的准备。单元测试、单元分析、单元知识总结与梳理也必须及时有效地开展然后积极向学生收集反馈信息。初中阶段大部分学生还是不会主动和老师交流以及提交即时反馈的,所以老师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6.第六,和学生做到亦师亦友还是有难度的,做老师有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就是准确把握和学生们之间的恰当距离。太远和太近都是不合适的,走向了两个极端。

7.第七,在不断充实巩固提高自己本专业的知识能力之外,多读一点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学等关于学生个体生命体发展以及教育的本质作用的书籍对于教师本身在教育本职上走的更远有很大帮助。

8.第八,课堂效率要有强有力的保证,学期初期和学生们约法三章是很有必要的,而且规矩定好之后要严格执行,教师必须要以身作则。

9.第九,教法、教态、教师基本功(包括板书、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语言的选择、课件制作技巧、习题讲解能力等)、合理高效的学习方法的传授等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不断砥砺前进,因材施教的理念还是要时刻记挂在心中的,虽不中,亦不远矣。

初中教师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2

一、做一位有爱心的教师

当今的课堂是充满爱心、富有灵气的课堂。对学生没有爱心的教师不会受到学生的喜爱。教师走进课堂时微笑的表情有助于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以饱满真诚的情感授课, 使用激励性的语言提问, 恰到好处的肢体语言, 及时的评价与鼓励, 是创造良好课堂的要素。教师在课堂上和颜悦色, 与学生心理相融, 情感共鸣, 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正如乌申斯基所说:“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因而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 有利于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教书育人是一项触及灵魂的工程, 知识的琼浆只有通过教法和情感等载体, 才能输入学生的心田。

二、结合乡土资源挖掘教材

结合乡土资源挖掘教材, 用学科魅力吸引学生。如工厂排放废气污染空气, 森林受到酸雨破坏, 城市拥堵的汽车产生大量尾气, 温室效应增强, 宜州龙江河铬污染使鱼大量死亡, 北方的黄色雾霾天气等, 通过这些典型而鲜活的事例鼓励学生学好化学。总之, 联系社会生活挖掘教材, 用学科魅力吸引学生, 使学生感到“化学无处不在”, 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功能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 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 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实验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学情, 结合目标, 结合学科特点, 大胆进行教材的整合处理, 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功能。例如, 在讲授氧气的化学性质时, 把“木炭、铁丝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实验;又如, 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 增加探究实验, 让学生探究在敞开体系和封闭体系两种情况下锌和稀硫酸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另外, 在一年一度的中考复习中, 教师适当设计一些实验, 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完成学习任务, 可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例如, 在《物质的检验及鉴别》的复习中, 教师抛出问题:有两包白色粉末, 可能是氯化钠或碳酸氢钠, 请思考如何检验。随后请两组学生上台进行实验操作, 并描叙实验现象、检验的步骤及检验结果。让学生在动手探究中获取知识、掌握知识, 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功能, 将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紧密融合, 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率。

利用实验进行教学, 很容易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既提升了学生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还增强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同时化学知识又与实际联系比较密切。授课时, 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一些课件或视频, 可开拓学生的视野。例如, 学习空气时, 教师播放工厂排放废气和城市拥堵的汽车产生大量尾气的视频, 以此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对于一些比较抽象而难以理解的知识或污染严重而不能做的实验, 在教学中, 用多媒体展示, 可使一些理论概念形象化, 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如讲授“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时, 利用多媒体教学, 播放水分子拟人动画, 运用具体的数字和拟人化的手法, 说明分子的特征, 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五、适时渗透安全教育

学生对实验的热情最高涨, 但实验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例如, 本人在一节青年教师汇报课上看到这样的情况, 学生在做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分组实验时, 由于教师课前没有准备好每组学生所需的白磷, 而是让学生把一大块白磷夹到石棉网上进行切割, 两分钟的功夫, 白磷全部着火了。当时, 教室里浓烟滚滚, 有些学生被当时的情景吓呆了。因此, 在课改中, 我们教师在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同时, 一定要注意安全教育,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在教会学生处理突发事件的同时, 可以适当渗透一些应对安全事故的知识。比如该教师在处理这节课的突发事件时, 就可以渗透一些灭火的方法以及火灾现场的急救措施和自救方法。

初中教师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3

【关键词】初中化学;引导地位

前 言:

随着近几年我国经济的发展,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地进步,尤其是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引导作用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教师在教学中越能够体现主导作用,说明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为了达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就要转变教学策略,减少理论教学时间,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1.多媒体演示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思考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为我国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挑战,尤其是多媒体教学为教师在教学中提供了有力的教学技术保障。多媒体教学丰富了课堂内容,同时可以调动课堂教学和学习的气氛,教师合理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学习沪教版初中化学初三上册第二章第三节《自然界的水》这一节课时,我将以播放幻灯片的形式,引导学生观看的同时,首先思考水的组成,学生通过观看幻灯片学生回答出: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那么接下来给学生播放自然界的河水、湖水、井水等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界的水是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可溶性杂质的混合物。最后播放地球上的水储量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这些图片带给我们那些启示,学生回答水是可以用完的,是有限的,要节约水资源。

那么可以看出,整个讲解的过程都是由幻灯片播放和教师一步一步的引导得出来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水的组成;水的净化;爱护水资源等,充分体现了教师其中重要的主导地位。

2.合理设计课堂问题,给予学生思考的充足时间和空间

每节教学课都是由一定的课堂问题链接而成的,因此课堂问题的设计也是很重要的,关系到整个教学过程的连续性和严谨性。教师设计的课堂问题要有利于学生学习,并能够自主探究,课堂问题是构建教师和学生沟通交流的桥梁,有效的课堂问题,能够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更加有利于教师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达到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沪教版初中化学《用微粒的观点看世界》这一章时,我将主要以问题的方式将整个教学过程穿连起来。为了更好地将学生引入到学习中来,我会设计这样的问题:教师:当我们走到花园附近就会闻到扑鼻的花香,你知道为什么吗(给学生思考和查阅资料的时间)?学生经过思考之后:花的香味从空气中飘过来的。接下来我会再问学生:湿的衣服能晒干,是怎么回事呢?学生相互讨论,有的学生就会说:水分蒸发了。

那么最后我将结合学生的回答从化学的角度进行引导和总结: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由此可见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我的主要任务是利用提出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达到了良好的教学目的和预期的教学效果。

3.小组合作实验探究,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思考

新课改下的教学要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地位,那么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非常必要的,也是体现教师主导地位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任务不仅是讲授课程和理论知识,更主要的是能够将学生组织起来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通过整理或选择可研究性的题型,学生自由分组合作探究。

例如,在学习沪教版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这一节课时,首先我会明确本节课的知识点有:燃烧、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接下来我将围绕这三方面设计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环节,在新课程开始前我将学生带到实验室,学生自由分组,组成几个小组队,先让学生拿起一根火柴棒点燃,让每个小组分别将火柴棒向下和向上两种情况进行观察,学生将会发现火苗向下的燃烧的比较旺,然后学生开始小组讨论分析燃烧旺盛的原因,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分析不仅认识了燃烧的现象,而且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燃烧的条件是氧气。

由此可见,整个教学过程是通过分组实验,然后分析讨论,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教师在每个环节的关键话语的指导是引导学生接下来自主探究学习的关键,是整个教学过程既能呈现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小结

综上所述,教学中想要更好的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就要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同时又不能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本文从教学手段、课堂问题、小组合作学习等四个方面进行的初探,其中还存在着不足,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的丰富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技能,更好的促进初中化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金更.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J].教育教学论坛.2010年16期

[2]闫玲.重塑“以导为主”的教师角色——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8期

[3]张秋玲.“主导主体说”内涵的理解及其辨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6年03期

初中化学优质课教师听课心得 篇4

金秋十月,我有幸去洛阳参加初中化学优质课听课活动,本次大赛赛程安排整三天,共22节课。参加人数较多。听完课后心中有许多感触,现记录如下,以便与同仁进行交流和学习。

一、以前我认为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所以当课程进行到上册第四单元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成绩也会随着兴趣的消失而下降。可是听过这二十二节优质课后,我有了新的认识。那就是只要你动脑子去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办法突破了那些知识难点,学生就会快乐而努力地学习下去。

二、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勤于动脑,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环节。比如1、这次优质课中大多数的老师设计播放中国人引以自豪的事件-----神七飞天、奥运会中的鸟巢水立方等,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令人气愤的三鹿奶粉事件又让学生多么渴望知道其中的原因啊!3、还有安阳五中的彭涛老师设计的十月桃花开;4、济源实验中学的马海燕老师设计的限时记元素符号;5、洛阳八中刘晓阁老师设计的动画演示;6、洛阳五十八中学谢康龙给化学式写了一首美丽的诗歌等等。这些环节的出现给枯燥的化学知识赋予了鲜活的生命,让学生可以保持长久的兴趣,这点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去变通和应用。

三、在教学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讲解难点,在这次优质课评选中几位老师的难点突破方法给我留下了深深印象:1、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的王国英老师设计一个用注射器吸走密闭容器中的空气,从而让水进入到密闭容器中的实验。从而突破了学生理解当气体减少时,压强就会减小这样一个难点;2、郑州五十一中的春燕老师改进课本中过氧化氢溶液制取的实验;还有……很多很多优质课老师们的突破难点方法。这些方法的设计不仅很形象的突破了难点而且极大地调动学生了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效率大大的加快。

初中教师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5

长丰乡学校王景明

21世纪是一个信息不断发展变化的世纪,社会、经济、科技的突飞猛进无不推动教育的变革。特别是当今素质教育下的课程改革和教材变革带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作为一名教师,如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如何改变教学方式是我们值得探讨的问题。下面浅谈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在新课程中,教师要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观念

面向全体学生就是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所有的学生,不论他们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家庭出身如何,教师都应赋予他们同等的学习机会,使所有的学生在学校都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的观念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

(一)尊重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

尊重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尊重那些个性特别,学习成绩较差,家庭条件不利和经常犯错误的学生。因为学生的背景不同,起点也不同,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并保护好他们在学习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使每位学生都有同等学习的机会,并在学习实践中均有机会获得成功的可能。从而使他们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

(二)课堂内容多样化

课堂内容多样化,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因为学生来自不相同的家庭、社区、阶层、民族,他们所具有的文化背景和经验有很大的差异。即使有相同家庭和社会背景的学生,也会因个性差异、兴趣、爱好、行为、习惯、动机和需求的不同,而表现出学习风格上的差别。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使教学内容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分层次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面向每个学生,是要面向每个学生的各方面。因为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既表现为智商、性格、身体素质和心理等先天素质,又表现为兴趣、爱好、思维方式、学习品质等后天素质。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次教学,依照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充分考虑,采取不 同的方法,探究和掌握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区别对待,通过 分层备课、分层要求、分层练习、分层指导、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和分层矫正等 手段,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各得其所,从而使学生都能生动活泼,主

动健康地发展。

(四)公正的评价每一学生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调整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保证所有的学生都有足够的机会来展示他们在化学课上的全部学习成果。以便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不同方面的学习成果。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

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兴趣,以及成绩的好坏。在新课程中,教师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就必须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谈谈:

(一)利用科技先进的教学工具进行教学

过去的教师上课总是一支笔、一本书、一堂言的讲个不停,学生处在被动 之中,学得枯燥无味,不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好动心而学得厌烦,因此,教师不得不改变过去的这种教学方法,采用科技先进的教学工具——多媒体进行教学。提供鲜活、详实的备课资料,把课本中一些死的、呆板的知识制成生动、形象、活泼的卡通图片、画面和实物等。在多媒体中播放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听觉和视觉的认识功能。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学得轻松,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离子化合物NaCl的形成过程中,把课本79面的图画制成动画在多媒体中播放,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再如,讲课本51面的分子模型时,把水分子制成卡通图中的小矮人,并配上独白:“嗨!大家好,我是水分子,我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等等,学生很感兴趣的愿意学习化学。

(二)发挥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教学气氛

课堂教学中,教学气氛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堂课死气沉沉,学生就觉得很压抑,一个人在压抑之中就会烦闷,一烦闷就没有兴趣,甚至厌恶,因此教师的教案中要使用鲜活而富有时代感的材料,立足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和接受能力,把知识和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学生当今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在课堂上提出学生身边最常见的问题,采用分组讨论法,再启发学生用化学中的理论知识去解决,这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教师授课的热枕。例如,家里用煤烧火做饭时,不小心少量的水洒在烧红的煤上,火会烧的更旺,为什么呢?让学生分组讨论,再阅读水的组成揭秘资料,启发学生想象能力,与拉瓦锡把水蒸气通过烧红的枪管产生“易燃空气”是否一致。再如,讲白磷自燃中,引用人间“鬼火”问题,让学生讨论,等等。

(三)设置探究性课题供学生研究

科学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学生在科学课程中的学习方式也应该体现自然科学的这一特点。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设置探究性课题供学生研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

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此外,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创新,不断提出身边发现的问题,与教师和同学一起探讨、分析、做实验、归纳、比较,最后通过讨论和交流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CO 2通入到

澄清石灰水中变浑浊,让学生回家探究“冷藏的啤酒,加入澄清石灰水会怎么样?”让学生从实验中得到答案。都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三、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一个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因此,教师与学生必需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而这种良好的情感关系应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是一种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是一种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是真善美的统一体。作为教师,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

(一)建立新型师生情感关系

建立新型师生情感关系,第一,就是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公平对待学生。对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相信教师的真情投入必定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第二,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位教学成功的喜悦。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改进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第三,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得有内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并且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

(二)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

在新课程中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已不再是知识传播的核心角色,而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人生的领路人。在教学中已不再存在教师的学生和学生的教师,教师和学生只是一个“学习共同体”,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对待师生关系上要强调尊重、赞赏;在对待教学关系上要强调帮助、引导;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特别在探究过程中教师是一位参与者和合作者;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

(三)师生交往、积极互动

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所以要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的单边活动。取而代之的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积极互动的双边活动。不交流就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争论和比较,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真

正理解和巩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能培养起来。因此,也就很难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价值观和情感态度。

初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6

初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1

我们教研组的全体老师虽然都有一定的教学经历,也都积累了一定经验,但面对高效课堂,每个人都是新手。首先,我们认真参加各种关于高校课堂的培训,接下来,我们组的四位老师分头通读全册教材,了解教材的总体脉络和布局,这对整体把握教学是很有好处的。

对于高效课堂我们开始觉得很不习惯。我们反复讨论是以怎样的方式才能做到教师少说,把课堂给学生。对于导学案上的内容,若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就变成要我们老师去填空,这显然是一种误解。我们认真学习其他组老师的上课方式并不断的自己创新。于是教材上安排的问题讨论,我们都认真地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尽量由学生自己解决,教材上安排的实验,或由老师演示,或由学生完成,然后归纳现象、推出结论。即使是家庭小实验也鼓励学生去尝试,然后交流.但实验受很多条件的影响,各自得到的现象和结论完全有可能不一致,那么如何去面对考试呢?我们组织学生分析原因,然后得到比较客观的(一致的)结论,而且一般要求学生能在课本上记录下来,以便复习巩固(毕竟考试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学生仍以接受性学习方式来学习,那么会碰到很多“不方便”。因为与老方式比,并不是把所有的知识很现成地呈现给学生的,所以迫使学生一定要改变学习方式。首先迫使教师要培养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变接受性学习为探究性学习。在课堂上,老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探究方向,选择自己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其“成果”,帮助学生必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当学生获得初步结果时,教师应督促学生进行自我检查,自我反思,当 探究遇到困难时,教师不把解决问题的方法、答案直接告诉学生或作过多的提示讲解,而应作为一个鼓励者和启发者,作适当点拨,启发学生思考,真正让学生主体解决问题。同时,在提倡学生主体学习的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通过表达和表演,增长沟通与交流的能力,理解别人的观点或做法,善于反思自己的思想和实践,从而作出判断,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目前的学习水平,而且培养了将来走向和谐社会所不可或缺的基本生存和发展能力。

化学与人们关心的课题,如材料、能源、环境、生命健康等的融合与渗透,引导学生从日常的生产、生活入手,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用化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我加强了新课程观念和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不断转变教育理念,认真研究总结历届中考试题,细心研究考试说明,总结出考试重点和热点,贯穿于教学中,及时提醒学生注意热点问题和重点问题。

在教学中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加强化学用语和实验基本技能的教学,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在课堂上,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题目,有意识地去锻炼他们思维应变、组织表达的能力。尽量让大多数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多让他们在黑板上写板书,发表自己的观点,动手操作。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使化学实验教学情景集色彩、图像、声音、动感等多种特点于一身,使学生有置身于真实情景之感,达到良好的效果。近年来对环保、能源等社会热点的考查力度逐步加强,这就要求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学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觉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

初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独立操作能力,同时也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实验是实现化学教学的手段之一,加强化学教学就要加强实验教学。因此在教学中,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用简练的语言指导实验教学,如过滤作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要制取氢气时可以编成口决’’制取氢气要小心,贸然点火定伤人。取支试管集满气,点燃之前先验纯。实验开始先通氢,通氢以后再点灯,由黑变红先辙灯,试管冷却再停氢。形象生动,加强基本操作,有较好的效果。

二、教师认真作好演示实验。

教师的演示实验是学生实验的榜样,一定要规范操作,学生刚接触化学实验,好奇心强,对教师的操作格外注意,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力求使演示实验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例如铁在氧气中燃烧,酸碱中和试验等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总之,我们在向学生做演示实验时,力求做到:装置正确,整洁美观,操作规范,讲解清楚。结果准确,现象明显。

三、加强学生基本操作的训练。具体作法:

1、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走进实验室前了解实验的制度,实验结束时养成清洗、清点仪器的习惯,打扫实验室的卫生。初步形成良好的习惯。

2、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使每一个学生掌握实验程序,严格要求学生,发现问题要立即纠正。

四、开设化学第二课堂。

我们学校应该有专人负责实验室管理,让有兴趣的同学实验室为他开,实验管理员辅导和指点,让实验爱好者多作实验。以带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

五、学校领导应该重视实验教学。

在仪器的购置,教师的配制方面多想办法,得到合理的安排和触决。

总之,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要学好化学,就要学会用做实验,用实验探究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把化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培养科研形的人才,这是我们教师的责任,也是学校领导的责任。

初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3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1)(2)(5)班的化学教学任务,现将工作时的一些感悟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之所以化学这一科的学习成绩不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化学这一科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积极性不高。“亲其师而信其道”。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吸引学生。在教学上做个有心人,多思考多动脑筋,多留心多多做好准备课前的工作,精心备课,不仅要备知识备教材,更要备学生的学情,以饱满的热情走上讲台,以激情的演讲吸引学生,以精彩的表演感动学生,让学生入迷。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学习成绩也就提高了。

二、注重“双基”教学,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化学素质。

“大处着想,小处着手”,让学生从基础着手,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注意培养学生的化学素质。化学知识靠日积月累,化学素质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要靠不断的渗透与熏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地灌输化学的学习方法、分析方法、渗透化学知识、化学技能和技巧。

三、精心准备好每一堂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强烈的责任心、使命感和敬业精神,精心准备好每一堂课,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和教法,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选题,上课时注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使学生能通过化学课的学习,不仅能系统全面地掌握知识点,更能运用知识解决学习、生活和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技能、技巧,提高分析、归纳及综合运用能力。

另外,重视作业的布置、检查、批改和讲评,注意学生的学情和信息反馈,及时讲评,以增强作业效果。同时,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多耐心、少埋怨,放下教师架子,与学生共同商讨学习化学的好方法、好点子、好主意、好想法,再把它们推荐介绍给学生。

总之,我始终认为,用心工作,就能做到优秀。

初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4

课题研究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了,回顾本次研究之路,感觉既充实又有实效。“在研究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是我这次最大的体会。

一、注重学习,注重过程

课题研究中过程,这我的感受,我努力的研究,体味到研究的酸甜苦辣。为了了解到最新最切合实际的知识,我经常研读相关的理论书籍,我认识到;教师要客观的把握学生层次,必须深入地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热点、心理倾向、知识基础、接受能力进行分层教学。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各类学生各有所获,是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都得到提高,让学生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不断的获取成功和递进中得到轻松、预约、满足的心理体验,激发再次成功的欲望。从而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切实提高化学课堂的有效性。

二、积极参与,勇于实践

平时不管多忙,多累,我都要认真按时的完成我课题研究的各项人为。尤其是针对其中的问题研究,我总是进行深入的学习与思考,力求在实践探索中找到答案。首先深入的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现状,分层分类的进行教学和练习的布置;其次我精心的设计教学的导入及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能全身心的投入课堂;再次在课堂上要对学生回答问题,对学生进行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常用“很好”、“真棒”、“好极了”,但对于那些很少回答问题,且回答问题出现错误的同学,对这些学生我投出期待的眼神,鼓励他们“你先坐下,我们听听别人的意见,好吗?”,真正的使学生都参与进来;最后在对待作业练习时必须进行精选,少做题,摆脱题海战术,注重练习作业与中考的联系,注重质量而并不追求数量。我真切的感受到课题研究必须实施崽子啊的研究,来不得半点虚假。

三、乐于尝试、重在实效

通过本次研究,让我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的乐趣,也调到了我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我积极的参加研讨活动,利用一切机会和同事们交流,进行思维的碰撞,寻求大家的帮助和支持。同时我更认真的备课,不断严格要求自己,用心得理念和方法上好每一节课,充分的利用好教学案,努力提高化学课堂的有效性。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我感受到自己在慢慢地成长着,进步着。同时,我也发现自身所存在的不足,尤其是理论知识的匮乏,制约着我研究进一步的深入开展,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同时也时刻提醒着我要不断学习,不断充电,以期获得更大进步。

总之,我必须不断加强学习,加强与同事之间的交流,不断改进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改进自己教学方法,努力推进课题研究的进行,通过这一段时间课题研究的实施,也更加坚定了我搞好本次课题研究的信心和热情,我一定要将本次课题研究开展的更好,更扎实。

初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5

20xx年7月9日上午10:30在绥江一中南华楼报告厅开展的第一次研修活动中,研修员周贵复老师为大家讲解了关于学困生的概念,以及如何去帮助学困生。通过这次研修活动,我对学困生工作也有了更深入的见解。“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孩子不是复制品。每个人由于遗传基因的不同,家庭环境的不同,个人努力程度不同,导致我们班内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学困生,对他们的关注,成为我们每位教师的首要任务。深入学习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后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对症下药

李镇西老师把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分三种:1。家庭方面的原因(教育方法不当、家长行为不正、家庭离异)2。学校方面的原因(教师的歧视、教学的失误、多次尝试失败)3。个人方面的原因(接头交友、身体状况、治理方面)。学困生大都对自己要求不严格,长期以来形成了自由散漫的习惯,对自己缺乏信心,对家长和老师的教导不能认真对待。其实在他们的内心深处还是希望自己能得到同学和老师的关注。在课余休息时间我分别找他们谈话,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他们象朋友一样谈话。在和他们交谈的过程中我了解了他们各自学困的真正原因。

二、培养自信心。

知道了这些学困生学习不好的原因之后,我首先从他们的听讲习惯抓起。课堂上我随时注意他们的举动,稍有不正我会轻轻的走到他们身边,用不同的体态语言去提醒他们,使他们从心理上感觉到老师在时时刻刻的注意着我,我必须认真听。其次在课堂上我还会为他们专门设计一些学习方法。这样目标定低一些,步子放小一些使他们立刻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一点点的产生学习的兴趣并在一次次小小的收获中增强自己的上进心。

三、写“家校联系本”。

让学困生为自己确定一个帮助人,让这个帮助人每天将后进学生的当天表现(纪律、作业、进步、问题等)写在“家校联系本”上,然后让学困生带回家跟家长看

四、游玩

利用节假日,邀约班上的学困生和帮助人一起去郊游,增进感情。

总之。转变学因生的工作是比较艰苦的事,但只要我们有耐心、有信心,目的是一定能达到的。学困生会改变的。

初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6

大家好,今天很荣幸来到这里与大家一起讨论、交流初中化学教学经验与反思。经过这几年的教与学,有一些心得体会,在这里与大家交流,希望老师们批评指正,并提出宝贵意见。

一、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会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无味,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

1、好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兴趣

(1)搞好课前热身活动

在课堂教学热身中,教师可以适当地播放一些视屏(最好能跟课文内容有关)。这样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在动人的旋律中有所收获。

(2)通俗易懂而且简洁的问题

(3)适时的幽默

(4)个别学习、小组学习与讨论相结合

2、作业设计激发学生兴趣

好的作业设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作业少而且由浅入深,紧扣知识点,学生都能顺利的完成,也能达到掌握知识点的目的,那么学习的兴趣就会增加,反之,作业铺天盖地,而且难度较大,学生就很难完成,长期下去,就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

二、打好扎实的基础,注重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近几年中考,试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

试题设计注重对初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实验等知识的考查。这些初中化学最基础、最核心的知识,是学生学好化学必须要牢固掌握的。

2、联系生活、关注社会,突出化学知识的应用性

这些试题涉及了化学发展史、环境污染与保护、人类健康等,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的价值。

精心设置探究情景,加强实验能力的考查

对比近几年中考我校学生在考试中出现的问题: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 如:不能判断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一些常见物质如: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铁、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碳酸钠等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达不到非常熟悉的程度,化学语言掌握不到位容易错写漏写、少写等。

2、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掌握的方法不全面

综合性强的试题、读图识图、信息迁移、科学探究、实验能力的试题的得分率较低。

3.计算分析和数据处理基本功差

主要错误在,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质量分数不会计算;已知数据带入错误;比例式列的方法不正确,比例式计算错误;溶液中溶质分析不全,溶质质量计算错误;等。

从试题的要求和学生出现的问题分析,我们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而且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三、抓好复习工作

有效地复习,可以使学生对初中阶段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并通过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深化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化学教学的效率。

因此制定好复习计划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我认为:

1、抓好化学复习的重要的三条线:一是《我们身边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二是化学语言的熟悉、掌握、运用;三是实验的设计和科学探究。特别是化学语言的掌握,因为我认为化学语言贯穿全书,是化学学科的基础语言也是九年级化学的难点,而且全书的知识点都与之有联系。掌握了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学生更愿意学习化学,更能对全书融汇贯通。其次是常见物质的制法、性质和用途。

2、设计综合专题进行复习

为适应中考化学学科的试题特点,根据中考常见题型设计综合专题进行复习,提高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试题特点综合专题可分为气体的制取、收集、净化,基本实验操作的简单综合,实验设计和评价,金属活动性顺序及溶液pH值的确定,守恒思想的应用,常见酸、碱、盐及其与单质、氧化物的关系,物质的鉴别与推断,化学图象、图表专题。……

3、是进行专项训练,人人过关。

必须熟记元素符号、物质的化合价,并且反复听写,掌握了元素符号和化合价的基础上进行化学式的书写练习,要形式多样,必须达到人人过关,有了上述知识的情况下进行方程式的书写就简单了,最后必须训练与溶液和酸碱盐有关的、综合性较高的计算题,这类计算我是把它放在中考前半个月左右进行,因为它综合性强,要有较过硬的基础知识效果才会更好,同时也是对不同层次学生心理训练的一种方式,学生只有在经历了较难的题后,上考场后不会有太大的心理压力,总感觉这些题没有平时的训练难。

4、经常与其他教师交流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教师是一个团队,除了资源共享外,集体智慧,好的想法也可以共享。老教师经验丰富,出事老道;年轻教师精力充沛,思维开放,思考问题有独到的见解。每一个教师在教学中都有不同的想法。因此我们要经常向老师们请教,更要向优秀的教师请教。这样才有助于提高我们的业务能力。

5、作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用心与学生交流。

初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7

在我们班有两名学困生。他们是郭栋和陆丽萍。为了转化他们,使他重新树立起自信心,我从以下方面做了努力。

一、对学困生重新作出认真审视评价。

开学初对他们认真观察之后,根据他们的表现及特点做出合理评价。这是激发学困生上进,调节他们的行为,指给他们努力的方向所非常重要的因素。不合理的评价,不仅不能促进学困生的学习,甚至会妨碍他们的学习。所以开学初,我对他们每个人都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评价。并相应做出制定了计划与措施。

二、多给学困生表现的机会。

学困生自身的特殊性,与优等生相比较,他们获得的成功的体验是很少的,所以我针对他们的特点,给他们提供表现得机会,让他们获得成功。

1、降低提问的要求。

一般学困生由于基础较差,思维反应较缓慢,加上难得体验成功、参与学习,久而久之,便心安理得地任自己的思维游离于课堂之外,心甘情愿地充当课堂学习的陪客。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常常降低提问的要求,设计一些他们独立思考后能回答的问题,让他们主动参与回答,体验成功,不断给他们灌输“我能行”的意识,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的学习欲望。如我们班的腾飞,他汉字认识不多,但语言思维能力不至于特差,于是课堂上我就故意多给他发言的机会,这样时间一久,他学习的积极性就越来越高,逐渐养成参与课堂,积极发言的习惯。对自己也越来越有自信。

2、布置一些自由选择性作业。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之间存在差异,所以对学困生我要求他们与其他同学一样,每天一定要完成作业,但作用内容、题数可以自由选择,可以从老师布置的统一作用中挑选几题自己认为有把握的题目,有时我也给他们领出题。这样一来,也慢慢多作业产生了兴趣,而且对自己的作业要求也越来越高,有的还被评上优秀作业呢!如陈权同学由于无法完成课后练习题,他经常就自己选择作业来完成,一般是练写汉字;刘军和腾飞开始是练写汉字,逐渐进入到完成课后练习,现在几乎能和大家一起完成同样的作业,进步非常大。

三、加强个别辅导。

这些学困生基础差,知识漏洞大,如果老师对此不给予重点的关注,不加以个别辅导,假以时日,他们的漏洞就会越来越大,学习成绩也就会越来越差。当然我所指的辅导不是一味地加班加点,不是强行灌输,而是让他们在我的真爱的感召下,让他们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学习信心得以增强,缺漏的知识得以弥补。

现在我们班的郭栋和陆丽萍同学,由于和我接触时间长、单独谈话次数多的原因,不仅和我的感情越来越深,而且也越来越爱上我的课。我特别的坚信,只要努力了,就一定会有收获!在以后的教学工作当中,我一定会再接再厉,让学困生有更好的发展。

初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8

化学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实施的几年来,无论是教学和评价都在发生着彻底的改变。一方面是课本中的练习题量却相对减少,并且主要是一些实践类题型和一些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题目。另一方面,中考化学试题的命题形式及考查内容都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命题思路正在努力体现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联系其它学科的知识、生产生活实际和以社会热点为背景的试题大量出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化学现象,常以给予信息题的形式来考查学生,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所以反映出目前进行化学习题教学不能再沿用过去的“题海战术”并且就题讲题,而应该改变教学习题的方式和方法,一定要根据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科学、合理地选择习题、有针对性地,灵活地讲解习题,从而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促进学生在情感与态度、求知与兴趣、实践与认知等方面的发展。以达到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的目的提高化学教学的效益。

一、根据教学需要科学地选择习题

首先老师必须认真钻研新教材,深刻理解新课标,分析近年中考试题的新变化,只有教师正确认识了习题的功能,才能准确把握习题的方向,才能做到试题内容、题型、难度、题量等符合学生的实际,才能使习题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认为应选择那些课本中的重点知识,那些易暴露学生问题、能开阔学生视野、与生活联系紧密、注重知识应用的题目。根据以下原则选择习题:

1、不能搞题海战术,习题应精选且有针对性

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是必不可少,无可替代的,教师应该筛选一些科学的、重要的、与教材贴切的、有针对性的习题让学生练习,而不是面面俱到,大搞题海战术,并且习题也要“少吃多餐”,每天学生的作业量不易过大。选择的习题要有明确目的性和针对性。比如,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可以留给学生以下习题进行练习:

(1)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后,剩余蜡烛质量减少了,这是否违反了质量守恒定律?请大家思考并讨论。

(2)在化学反应 甲+乙→丙 中,5g甲和足量的乙充分反应,生成8g丙,则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是( )

A.2g B. 3g C.5g D. 8g

(3)现在我们国家的奥运圣火正在传递,而奥运圣火的燃料是丙烷,它完全燃烧时发生如下反应:丙烷 + 5O2 == 3CO2 + 4H2O ,则丙烷的化学式是( )

A.C3H8 B.C2H6 C.C2H4O D. CH4O

(4)在现如今的社会,能源危机成为世界主要的矛盾之一。所以就有一些人,自称在水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就能将水变成汽油(主要成分是碳、氢元素组成的物质)。对此,你有何评价?

这样的习题既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本质和原因,又能让学生学会使用质量守恒定律的方法及明确应注意的问题。虽然题不多但作用却是非常的大,效果也就会很好。

2、要培养学生严谨、科学态度,注重习题的科学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培养学生严谨科学认真的态度,是化学教学的任务之一。所以,老师在选择习题时,一定要强调科学性,不能出现知识性的错误,要做到语言准确,叙述严密。

3、重视“双基”的训练,强化习题的导向性

化学习题的解决往往需要一些基本的知识为基础,所选习题不能超出学生的能力之外。因此,老师给学生的习题一定要重视基础,要以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锻炼分析简单化学现象,了解生活中的化学常识为出发点。习题要面向全体,不能出偏题、难题、怪题,不能出那些模棱两可、争论较大的边缘题。例如有些资料上有这样一个题目:人教版课本上用火柴头大的白磷在锥形瓶中燃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演示实验过程中,如果塞子塞得不紧,天平的指针往哪边偏?答案一般都说将是左盘偏重,但实验表明一般情况下将仍然平衡,因为普通的托盘天平根本就没有这么高的精确度!试想,要一名刚刚学了两个多月化学的学生就回答一个本身就存在严重系统误差的题目,能有多大意义?做这样的题目对学生的学习能有多大的帮助呢?

4、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注重习题的创新性

新课标和新教材与原教材和教学大纲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之一就是淡化了概念,降低了难度,并且最大程度地体现了化学来源于生活,化学服务于生活的新理念,所以相应强化了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同时我们通过分析近年中考试题就不难发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化学现象、化学知识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化学与健康,生产安全与食品安全等成为了考试的热点。中考试题的导向性是明确的,因此,在选择习题时就要顺应这种变化趋势,平时注意多收集一些这方面的素材,设计一些新颖的习题,有意识地加强练习。

二、根据学生的需要科学地布置习题

1、注重分层教学,习题要有针对性

新的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要求化学教学要面向全体,要让每一位学生有其发展。但他们自身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思维能力、理解能力都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习题的难度要分层次,习题的题量要适中,且在完成的时间、数量上不搞“一刀切”,让学生有一定的选择,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逐步树立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让学生逐步实现由“懂得”到“会做”,由“会做”到“会学”。

2、加强师生习题互动,调动学生积极的参与意识

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再有经验和能力的老师,考虑问题都有他的局限性,都会受到一些思维定势的束缚,设计习题的多样性往往不足。因此选择习题也不应由一位教师独断,要进行教研组内同组教师的共同讨论。同时可以进行从学生中来,再到学生中去的大胆尝试,即让学生将他们自己认为有针对性的、容易发生错误的、有趣的习题收集起来,再运用到单元检测中,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样既能强化对知识的掌握,又能使学生得到很好的锻炼,因为有他们的参与,所以也就促使他们自主、积极地学习化学,既拓宽了出题的视野,又提高了习题的质量。

初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9

学习了胡玉姣老师的《初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使我进一步认识到新课程更多地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我个人认为教师要用赏识发展的眼光看学生,要从过去、现在、将来的有机联系中看待成绩,不唯“分数”论成败。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顺应学生个性心理体验。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打破传统的讲授方式,促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方位交流,在共同活动中自主学习,获得知识。课堂上的.评价语言应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时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教师要有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真正做到教无定法,使被评价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都能提高学习的兴趣,都能更积极地投入学习。

二、多元并进,促进学生增强自信,发挥其创造潜能。

增进学生对科学问题及其探究过程的认识和理解,而不只是对概念、化学名称的死记硬背;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而不是在纸上演算习题的技能;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关心社会的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观,而不是强化升学的动力和需要。

初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10

一、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中的运用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多媒体是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为一体的多种信息功能的工具,能够将声音、文字、图像很好的结合起来,它不仅可以展示已有的科技成果,还可以展示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又能将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或抽象问题具体化、直观化和形象化。当课堂中出现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教学内容相融合的教学情景时,学生便身临其境,受到感染和启发,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从而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所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充分刺激学生的感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绪言》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化学学科,可利用多媒体展示化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所作出的伟大贡献,并且随着科学的发展化学能够使人类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让学生认识化学科学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的重要作用,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和决心,在初中化学中的物质结构知识是初中化学中的难点,其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情况就不一样了,如在离子形成的教学中,传统教学中,常采用的是挂图或图片、模型等教学用的示意图,因为过于僵化,固定而缺乏形象、直观的效果,从而加重了学生的死记硬背,增大学生的课业负担。如果应用多媒体可把教材中的小图变大,变静为动,把微观粒子扩大为清晰的图像,用动画的形式将电子的得失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的启示,这样降低了教学难点,学生容易理解了,增强了学习化学的信心,学习化学的兴趣也更能得以保持。

二、在化学实验中的运用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它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通过对化学实验的观察和研究可以得出化学反应的结论,加强学生对物质性质的理解和掌握。但化学实验存在着一些无法克服的矛盾,如:①演示实验中,实验反应装置小,而涉及范围大,教室后面的学生难以观察;化学实验中的实验现象大多瞬间即逝,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在应观察的重难点上,如果实验后通过多媒体重复展示实验过程,可以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②一些实验危险性强,但操作简易的实验可以用多媒体模拟实验,(教学论文 )如爆炸实验,通过多媒体模拟实验。③在实验操作原理的讲解中,常会讲解到一些化学实验错误操作所引起的危害性,大多老师都无法演示给学生看,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只能靠讲解,这样学生往往会认为老师是危言耸听,半信半疑,如:⑴浓硫酸的稀释时不能将水倒入浓硫酸;⑵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等实验可以采用多媒体展示其错误操作引发的危害,学生一目了然而且记忆深刻。④一些化学实验后,对实验现象的解释较为抽象,如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实验中,对灯泡发光的解释是酸碱盐溶于水发生了电力,离解出了能自由移动的离子,两电极间离子作定向运动后产生了电流,学生理解较为困难,如果运用多媒体的动画给学生进行展示物质的离解过程及离子的定向运动过程就降低了难点,学生就充分认识酸碱盐的溶液能导电的原因了。

三、在知识归纳复习中的运用

在教学工作中,知识的归纳总结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老师都会把一阶段来教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化、条理化的归纳和总结,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但这些课堂往往由于教学容量大,教学时间短,加上传统教学手段的限制,极大的制约了教师在教学中的表现力,有些内容甚至由于受限制无法找到恰当的表达方式,致使教师教得勉强,学生学的模糊。如果借助多媒体手段设计和表现课堂,就可以拓展课堂的时间和空间,特别是复习课上,头绪多,容量大的课程教学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将知识点有机的结合并排列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将大大提高复习的效果。如在《碳和碳的化合物》这一专题复习中就可以采用多媒体展示,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不仅板书要耗费大量时间,不能完成教学任务,而且一个黑板很难完整的将知识体系呈现在学生面前。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应用于化学教学势在必行,这也是教学改革的一种新尝试。当然,多媒体并不能完全代替黑板,更不能代替化学实验。如果适时恰当的利用多媒体的声像图文等信息能给学生提供具体可感的形象,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11

随着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的展开,一个学习新课程标准、研究新的教学理念的热潮正在兴起。不论是否在用课改实验教材,“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这是广大教师的一个基本共识。课堂,是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关键阵地,我们必需将新课程的理念渗透在课程教学的分分秒秒里,建立起新的课堂教学摸式。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才能把这些新思想新理念很好的贯穿到教学当中,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问题。为此我结合教学谈谈在化学新课程教学中自己的一些实践体会。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改革课堂教学

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应以学生为本,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而新型试题只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一种形式,构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课堂模式,关键还要靠我们的教学主阵地——课堂。新的理念成了我们课改教学的巨大驱动力,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去探究知识,去感悟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目前从听课中发现一个突出的共性问题,就是课堂上教师讲得太多,特别是毕业班的课。教师本来是一心为学生着想的,只担心漏讲知识或少讲而学生不会。教师讲得很辛苦,但学生处在被动听课状态,学生独立思维的空间太小,很难获取较大的学习效益。因此,要实现主体教育思想就必须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变“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为中心”,构建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共同探究知识、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教学情境。就要在平时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的,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在教学中我们还主动投入到学生中,和他们谈理想、谈生活、谈兴趣、探究知识,尊重他们、呵护他们。

二、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实验探究教学要求教师在创设问题情景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想像、质疑、勇于求异,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教师对敢于质疑的学生应给予及时肯定和表扬,努力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消除思想障碍,敢于质疑。让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使学生在问题中求知,在问题中发展,不断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科学创造贵质疑,创新往往是“质疑”的开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善疑、多问、多思、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还要创设质疑情境。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善于创设成功的情境。对学习基础教不太好的一些学生,提出一些简单应用性的问题,而将一些有深度和具有较强思考性的问题,留给学习基础好一些的学生,使他们都有发言的机会,同学们都经历过成功的体验,这样一来可以使他们在不同学习层次上都有进步。这对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创新精神有其积极作用。

三、在探究中学、学探究的方法

课程改革中提倡探究性学习,化学课程标准中明明确提出“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科学探究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而且是重要的学习内容。这里的过程包含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实践互动过程等。但是,这并意味着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先学科学探究,再学习其他的内容。换句话说,也就是要将科学探究的学习同其他内容的学习有机结合并统一起来。将这一思想贯彻到化学实验教学中,从化学实验内容的呈现来看,就是要鲜明、具体地按照科学探究的思想来叙述实验内容,使学生明确与具体的实验内容有关的科学探究的要求,做到在探究中学、学探究的方法。

四、联系生活实际,强化应用意识

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加动手实践能力是学生的强烈希望和要求,是化学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也是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需要。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有效落实这一理念,就要求教师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手段,积极创设各种真实、具体、生动的化学实验教学情景,在学习化学科学知识的同时,体验化学与技术、社会的密切联系,感受化学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总而言之,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好新教材,实现教学理念的转变,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居高临下的态度,走到学生中,以学生为中心,努力创造教学情景,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贯彻新的课程理念,在使用新的教材,在落实新的课程标准的今天,对我们广大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在继承昨天的优秀成果,补充新的教育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我们的教育才能适应时代的进步,我们培养的人才才能肩负起建设国家的重任。

初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12

通过收听、观看专题讲座《初中化学概念原理教学过程与策略》使我感触很深,对概念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概念是经过一系列观察、分析、抽象等思维过程才建立起来的。在概念的建立过程中,使学生运用科学方法,直接参与对所观察的现象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对发展学生的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概念的学习,应该使学生利用实例对概念进行分析和辨析。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而更加清晰的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化学概念的建立过程包含着丰富科学方法, 学习化学的过程要发展能力,而连接知识与能力的桥梁就是方法,所以学习概念过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科学方法,提高能力的过程。方法的学习从教育的目的上看比知识更重要,而离开具体知识的“学习”也谈不上方法的运用。可见,引导学生形成概念和发展对概念的理解,是学习运用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开发智力的重要过程和途径。

化合价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能较好的掌握它们对今后的化学学习有很大帮助,从教材看,化合价内容抽象、难懂,学生掌握和应用有一定难度,属于典型的枯燥概念,对学生来说,掌握本节知识将对以后的学习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第二册中《酸、碱、盐》的学习。也就是说,本节课是初中化学知识链中的重要一环,它贯穿着化学学习的始终。教学中如何把枯燥概念趣味化,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中轻松地接受并利用,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在学习这一主题时,我采用了“两比喻、两寻找”的教学方法,。 “商品有‘市场价’,那么元素为何称作‘化合价’呢”; “你如何理解现实生活中的‘第一名’”。通过这两个形象比喻,学生能很容易接受和理解元素化合价的概念及元素具有可变化合价这一事实。最后寻找“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与该元素的常见化合价有何关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特点。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化合价口诀熟记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初中教师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7

随着近几年我国经济的发展, 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地进步, 尤其是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引导作用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 教师在教学中越能够体现主导作用, 说明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 为了达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就要转变教学策略, 减少理论教学时间, 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1.多媒体演示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 启发学生思考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为我国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挑战, 尤其是多媒体教学为教师在教学中提供了有力的教学技术保障。多媒体教学丰富了课堂内容, 同时可以调动课堂教学和学习的气氛, 教师合理引导,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 在学习沪教版初中化学初三上册第二章第三节《自然界的水》这一节课时, 我将以播放幻灯片的形式, 引导学生观看的同时, 首先思考水的组成, 学生通过观看幻灯片学生回答出: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那么接下来给学生播放自然界的河水、湖水、井水等图片, 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界的水是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可溶性杂质的混合物。最后播放地球上的水储量图片,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这些图片带给我们那些启示, 学生回答水是可以用完的, 是有限的, 要节约水资源。

那么可以看出, 整个讲解的过程都是由幻灯片播放和教师一步一步的引导得出来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水的组成;水的净化;爱护水资源等, 充分体现了教师其中重要的主导地位。

2.合理设计课堂问题, 给予学生思考的充足时间和空间

每节教学课都是由一定的课堂问题链接而成的, 因此课堂问题的设计也是很重要的, 关系到整个教学过程的连续性和严谨性。教师设计的课堂问题要有利于学生学习, 并能够自主探究, 课堂问题是构建教师和学生沟通交流的桥梁, 有效的课堂问题, 能够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更加有利于教师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达到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目的。

例如, 在学习沪教版初中化学《用微粒的观点看世界》这一章时, 我将主要以问题的方式将整个教学过程穿连起来。为了更好地将学生引入到学习中来, 我会设计这样的问题:教师:当我们走到花园附近就会闻到扑鼻的花香, 你知道为什么吗 (给学生思考和查阅资料的时间) ?学生经过思考之后:花的香味从空气中飘过来的。接下来我会再问学生:湿的衣服能晒干, 是怎么回事呢?学生相互讨论, 有的学生就会说:水分蒸发了。

那么最后我将结合学生的回答从化学的角度进行引导和总结: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由此可见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 我的主要任务是利用提出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化学, 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达到了良好的教学目的和预期的教学效果。

3.小组合作实验探究, 教师引导, 启发学生思考

新课改下的教学要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那么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也是体现教师主导地位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任务不仅是讲授课程和理论知识, 更主要的是能够将学生组织起来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通过整理或选择可研究性的题型, 学生自由分组合作探究。

例如, 在学习沪教版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这一节课时, 首先我会明确本节课的知识点有:燃烧、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接下来我将围绕这三方面设计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环节, 在新课程开始前我将学生带到实验室, 学生自由分组, 组成几个小组队, 先让学生拿起一根火柴棒点燃, 让每个小组分别将火柴棒向下和向上两种情况进行观察, 学生将会发现火苗向下的燃烧的比较旺, 然后学生开始小组讨论分析燃烧旺盛的原因, 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分析不仅认识了燃烧的现象, 而且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燃烧的条件是氧气。

由此可见, 整个教学过程是通过分组实验, 然后分析讨论, 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 教师在每个环节的关键话语的指导是引导学生接下来自主探究学习的关键, 是整个教学过程既能呈现出教师的主导地位, 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小结

综上所述, 教学中想要更好的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 教师就要合理设计教学环节, 同时又不能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本文从教学手段、课堂问题、小组合作学习等四个方面进行的初探, 其中还存在着不足, 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的丰富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 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技能, 更好的促进初中化学教学效果。

摘要:初中化学课程是一门比较抽象, 并且实验课较多的一门课程, 根据目前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本文基于沪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的基本特点, 以及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 深入分析和研究了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教师引导地位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化学,引导地位

参考文献

[1]杨金更.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J].教育教学论坛.2010年16期

[2]闫玲.重塑“以导为主”的教师角色——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8期

初中化学教学点滴体会 篇8

初中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具备初步的独立思考和钻研能力,但自学能力较差,往往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学化学来说,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的又一新起点,趣味的化学实验、悠久的化学史、日常生活中生动的化学事实所展现的新世界,能引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种情况下,学生只是凭着一时的兴趣来接受化学这门学科,但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课程难度的增大,学生就渐渐地失去了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在化学教学中,除了要“传道授业”、“供人以鱼”,更重要的是“教给学法”、“授之以渔”,使他们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受益终身.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浅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科素养

培养科学素养是化学新课程的重要理念和价值取向.对中学生来说,科学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一定的科学知识过程中所形成的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类自身完善所需要的基本品质和能力,科学素养包括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中学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中学化学的教学内容覆盖面广,利于多层次、多渠道地实施“STS”(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但学生的科学素养无法像知识那样直接“教”给学生,必须通过化学教学与学生自身的需要结合起来协调一致才能真正达到目的.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表、演示实验、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经济有着重要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氧气和二氧化碳时,就结合防止空气污染和“温室效应”等环保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学好化学就必须有脚踏实地、勤奋苦读的态度.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

能力的提高和培养是中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的过程,不同阶段不同教学内容担负着培养不同能力的任务,教师应抓住各种场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

初中学生对化学实验往往只是看热闹,觉得好玩而已,他们不会观察实验,不会利用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获得知识.在教学中,笔者注重教会学生掌握将实验作为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如:在教氧气的性质一节时,笔者一边演示,一边教会学生观察实验操作的过程及现象,从物质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等到化学性质——物质在氧气里燃烧.此时,着重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如何从现象到结论;在二氧化碳一节的教学中,与学生一起做实验,做完后,再要求学生由现象得出结论.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可基本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而非死记硬背,为今后学习化学打下基础.

三、激发学生质疑的技能

心理学认为:激发是使个体在某种内部和外部刺激的影响下,始终维持兴奋状态的心理过程.质疑即提出疑难问题.激发学生质疑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可以启发思维、发展智力;可以反馈评价,调控教师的教学;也可以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扩大思维广度,提高思维层次,但更重要的在于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正如教育家克莱•P•贝德福特所说:“你一天可以为学生上一课.但是如果你用激发好奇心去教他学习,他终生都会不断地学习.”作为中学化学教师,不仅要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好奇心,也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不断提出问题,教师更要认真地解决学生所提出的问题.那么,中学化学教师在教学中究竟应当怎样去培养和激发学生质疑的技能呢?首先,教师应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养成经常设疑的习惯,应在教学过程的最佳处设疑.因为适当的目标设置能够唤起对象的多种需要如成就需要等并促使对象激发相应的动机.选择好的设疑时机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及时反馈学生信息.教学的最佳处可以是以下几种情况:即当学生的思想囿于一个小天地无法“突围”时;当学生疑惑不解,厌倦困顿时;当学生各执己见,莫衷一是时.例如:在学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教师先演示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的实验,然后设疑:为何不用大理石和浓盐酸、大理石和稀硫酸、碳酸钠和稀盐酸呢?接下来教师又通过演示实验来启发学生释疑.

四、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记忆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也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在教学中,笔者常常教学生采用对比、归纳、总结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比较是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点,使学生获得准确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灵活运用.在比较中,要特别注意找出相似物的差异以及相异物的共性.例如:学生学完原子、分子的知识后,笔者与学生一起对原子和分子、原子和元素分别列表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对比归纳能力.通过比较,学生对概念的深度、广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都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记忆能力得到培养.

五、拓展——与社会、生活结合

时代在变,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在变,我们的教材也在跟随社会的发展在变化着.新课标提倡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学习化学的兴趣是学习化学的主要动机之一.生活中的化学与学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展开探究,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认识.如学习煤和石油时,介绍洁净能源的开发以及目前各国开发新能源的举措等;如学习水时,可向学生介绍纳米技术在净水中的应用,介绍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恶化等话题;学习原子结构时,介绍核武器的制造、层子的发现等.通过课堂教学中的不断渗透,让学生了解现代科技的新成果、新进展、新成就及新问题,加强学生对现代化学知识的了解及价值的培养,这样既丰富学生的科技知识,又拓展学生的智力空间和思维广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理得当,可以激发生活乐趣,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促进化学教学.总之,只要你付出真实感情,喜怒哀乐油然而生,化学课堂将更加丰满、真实,学生接受起来更容易,学习化学将成为一件乐事.“乐此不疲”,化学教学自然事半功倍.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教学内容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正确处理好教法与学法的辩正关系,按循序渐进的原则,把学生领人化学学习之门,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的人.

上一篇:《阿Q正传》的教案设计下一篇:必修2unit3第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