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材教法

2024-09-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化学教材教法(精选9篇)

初中化学教材教法 篇1

我参加了县进修学校组织的学段教材教法过关集中培训,受益匪浅,尤其是李小芳老师讲的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结构,对我改进化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启示。下面,我将自己通过教学实践摸索出来的几点心得和大家做一交流。

通过教学实践摸索,我认为要上好初中化学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应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学:即就是学生能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学案下学习,包括教师的导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两方面。教师的导学要求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每一个学案,针对学生自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精心设计导学思路,引导学生一步步达到掌握知识、提高综合能力的教学目的。同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导思过程中应该充分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通过思考参与学习过程之中。如:在学习分子性质时,为证明分子之间有间隙,我为学生安排如下学习步骤和实验:

1、取50毫升酒精和50毫升水混合,让学生预测结果。

2、实验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请记录结果。

3、展开讨论,进行小结。这样学生就进入了自主学习阶段。当然,学生自主学习可以根据学习的内容采取不同的学习形式,可以实验,可以讨论,还可以展开调查等等多种形式。但在学生自学的同时,教师要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提问。

二、问:是指教师导学、导思的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景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其中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我们在第三教学环节中讲授的重点。在这里,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提出问题,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最好方法。有位学者曾经这样说过:“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但是在学校中学习一般是让学生学习回答别人已解决的问题。”这段话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引导学生善于提问题,善于提有创新意识的、高质量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把课堂上提问题的权力给学生,让他们充分思考、大胆想象,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在我们看来是不切合实际,不能理解,但我们也要大胆鼓励他们,不要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教师可以从方法、内容、手段等方面加以引导,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就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三、讲:即讲解,讲解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回答不了的问题和提出的疑问。对于大多数即使没有明确答案但学生可以理解的知识,在教学中可以不讲或一带而过。重点讲解学生按现有知识和水平难以理解掌握的知识。

四、练:即就是对前面“学”的检验,是后面的“创”的基础。通过针对性的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在你做练习时要精心设计一些开放的习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让学生鉴别饱和食盐水和蒸馏水,至少写五种鉴别方法。这道题目一看学生就会选用硝酸银溶液,可后面有五种方法,这样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通过大胆的想象,就会有很多种答案。如:测导电性、加硝酸银溶液、蒸发、浸泡新鲜蔬菜等等。通过开放性、多元化的题目训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五、创:即就是在所学的基础上有所创造、有所创新,具体表现在开放性习题训练方面。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上,通过反复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个环节是前面四个环节教学的升华。<莲~山 课件>所以这个创新能力的培养通常在课后来实现,如:通过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设计和操作、通过学生对科学原理概念的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和实验、通过学生对有创新意识的问题的的讨论和研究等等来培养。因为这一部分内容所化的时间较多,必须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兴趣小组来完成。如:蜡烛的燃烧探究实验。

上述教学环节是我在学习教材教法培训时的收获,可以看出这几个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知识的规律。在这五个环节中,“学、问”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是“创、练”的基础,问是学的开始,学是再问的基础,练是学和问的巩固,创是学和问的升华。由于初中我们刚接触到化学,必须以基础知识为主,适当兼顾创新教育,所以在前两个环节花了较多的时间,但五个环节相辅相成,不能孤立存在于教学中,我们应将它们灵活的结合成一个整体,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在教学上我想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简评】刚刚参加工作,就有如此认识,很是难得。第五个环节“创”,觉得从“用”的角度概括比较合适,也和实际贴合。最后一句“在教学上我想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意思就是说,你还没有做,对么(没有做过怎么能说就一定会有效果)?一线教师写文章最好写自己实践过的,然后举例说明,文章就充实。

1、修改文章的标题;

初中化学教材教法 篇2

1. 转换教师角色

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 强化了学生的能力培养, 提高其英语综合素质, 教师要转变旧意识, 找准新角色, 更新教育观念, 以适应时代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把以“研究教法”为重心转移到以“研究”学生为重心, 做好教与学的有机结合。英语教学改革, 归根结底就是教学思想的转变。教师无论教什么内容, 都总要首先对教学进行一番认真细致的构想和设计, 然后通过加工整理, 把这种构想的轨迹、设计的思路用文字符号记载下来, 形成教案。也就是说, 英语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to teachour students English”, 而且应是“to teach our students how to learnEnglish”。要明白学生需要学什么, 怎样学, 就必须反复钻研教材, 明确教学目标, 确定重点和难点, 通过研究教材, 科学处理教学内容, 精心设计教案, 使教师在课堂上做到有的放矢。

2. 以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 倡导合作学习

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 合作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有的基本素质。英语学习是一种语言习得的过程, 学生学习语言必须在一定的语言情景中通过一定的任务进行相应的语言交流, 从而提高语言的能力。因此, 在英语教学中, 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十分必要的。新课程适应形式的发展, 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式, 学会与他人合作。我们可以把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 要求小组中的每一个学生都必须为本小组的成功而努力, 人人认真准备, 出谋划策, 从而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感。学生们在交流信息、分享成果、组织比赛的同时能增强竞争意识, 你争我赶, 互不相让, 锻炼他们的能力, 团队协作精神也能得到培养。特别是一些学困生, 在团队合作中, 他们可能会对一个小组的成绩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也可能会想出比其他成员更优秀的点子, 这样可以大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打消他们自卑的心理。

3. 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后进生转化工作也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老师只注重好生的教学, 那么我敢断定他的教学是失败的。好的教师应是通过抓两头促中间的方法达到班级语言水平的平衡、和谐发展。认识到这一点后, 我经常利用课间和放学后的课余时间给后进生补课。每次重点选择两个学生, 根据课堂里发现的不足给他们“加餐”。这样反复地重复所学知识, 大部分学生能对本学期的内容很熟练地运用。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 我还组织了英语兴趣小组, 采取互帮互助的活动形式, 使他们对英语产生浓厚兴趣。

初中英语的教学重点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因此教学应面向全体同学, 争取做到人人基本达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出现差距是不可避免的。一旦出现, 就应该及时找学生谈, 分析他们掉队的原因,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并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 耐心帮助他们补习功课。对于一些有可能掉队的学生, 及早指出, 说明掉队的严重后果, 做到防患于未然。

4. 词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4.1 重示范。

在教单词时, 教师要示范到位, 发音清晰, 讲解发音要点。培养学生认真听、专心看、积极模仿的好习惯, 听清后再跟说。确定学生大都听清、模仿正确后, 再出示单词卡片, 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对直观的单词配以图片、体态语帮助学生理解, 顺利完成音—形—义的逐步过渡。

4.2 重情景。

单词是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人类思维活动是借助词汇进行的。人类思想的交流也是通过由词构成的句子实现的。没有词汇任何语言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单词具有语言的意义, 应在特定的语境中引出, 这样既便于学生理解, 印象又深刻。

4.3 重迁移。

在教学中我们应提倡“新旧贯通”或“相互迁移”的理念。其实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如:pen—pencil—pencil-box, day—today—Monday—Tuesday—yesterday, all—tall—ball—small, 等等。

4.4 重趣味。

英国著名语言家C.E.埃克斯利说:“教英语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能引起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那种方法。”我们在单词教学中不能一味让学生死记硬背, 而应尝试运用多种形式巧记, 如采用儿歌、猜谜语、简笔画等形式。

4.5 坚持复习词汇表 (每天扫一遍, 划去已经认识的单词) , 并辅以大量练习。

此时, 你可以仔细研究单词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可以看一些英汉双解、例句、同义词、反义词、同类属的词, 可以阅读与词汇表相配的材料。

5. 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

在教学过程中, 注重与学生沟通, 让学生消除对英语学习的恐惧感, 只有对英语感兴趣, 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好成绩。刻板的学习, 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 而且会让他们厌恶学习英语, 因此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英语学习。

5.1 尊重每个学生, 积极鼓励他们大胆的尝试。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仅停留在创设教学情境上是不够的。教师首先要具有创新的精神, 注重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尊重学生个体, 注重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 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反应等做出客观、公正、热情、诚恳的评价……

5.2

鼓励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并背诵, 使自己听得见自己的声音, 渐渐做到流利, 顺畅, 促进学生互相学习, 互相帮助, 体验成就感。

5.3

初中英语新教材的教法探索 篇3

1.通过大量有实际意义的活动进行教学,使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并使之发展成为语言的运用能力,使学生在游戏、娱乐中学到知识。

2.内容接近生活,从个人介绍到人际交往,从家庭到社会,从学习到生活等内容都以对话形式出现,在生 动的情境中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

3.针对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按一页一课的编排体系,内容具体,生动有趣,图文并茂,很容易 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了解教材特点,运用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是中学英语教学出成绩的主要因素。

使用新教材三年来,笔者根据教材特点和“新大纲”要求,以及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努力探索,总结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十字教学法”:乐中学、学中玩、玩中消化。

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基本”,采取“一言堂”的注入式教学方法。课堂上教师 口干舌燥,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精神倦怠,收效甚微。教学规律告诫我们,教學活动应是一种由教师和学生共 同参予的教育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尤如战场上的指挥官,冲锋陷阵的则是学生。能否协调好师生关系,能否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将是教学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因此,笔者信奉“学生至上”,在课堂上尽可能地为 学生创造一个愉快和谐的环境,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乐学、爱爱、想学,自觉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例如:笔者教授第二册91课第一部分,首先叫值日生进行值日报告,接着便富有表情地问:“Are you a queue jumper when you arewaiting for your lunch or suppre?”该生回答:“yes”全班都笑了(引入教 学,激发情绪)。然后叫五个学生到讲台旁扮演排队买东西的顾客,再暗示一名学生扮演插队者(表演课文内 容),于是便提问全班同学:“Who is the queue jumper?Is he polite?”大家都愉快地大声作了回答。接 下来笔者让大家看着站队的同学。笔者提问:“Who is at the head of the line?”同学们在回答的同时,该堂课的关键短语at the head of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让学生合上课本听教学录音两遍,随即开展问答比赛。首先按学号的单数双数分成两个部分进行比赛,然后打开课本让男女同学对赛。赛后板书 并分析重点难点,又叫学生进行口头造句比赛

这样教学,笔者有时是导演,表演的是学生,有时教师与学生一起表演。学生主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学 在愉快中进行,这是“乐中学”。教学过程中的不少环节都是游戏形式,切合了初中学生好玩乐的年龄特征。教师依据每堂课的教学目的,用不同的方式指导他们“玩”——在情境对话中“玩”,在游戏中“玩”,在英 语歌声中“玩”,即是“学中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潜移默化地掌握了知识,训练了能力,即“玩中消化”。

“乐中学”、“学中玩”、“玩中消化”是笔者摸索的教学法的几个特点,它们溶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以最大的可能去调动学生学习的最佳状态,让学生轻松愉快而全神贯注地进入“情境”,掌握知识,从而保质保量地实现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

初中学生很乐于参与这种“带劲”的竞赛活动。竞赛中同学们劲头十足,气氛热烈。竞赛过程中全部“四会单词”得到了多次的反复训练。竞赛过程也就是全部“四会单词”的消化过程。

抢答赛后我接着组织学生进行自由结对子表演课文(短剧),对“四会单词”进行更进一步的巩固,同时完成该课的另外一些教学任务。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以情感需要为基础的非智力因素制约着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学生只有在愉快的心情 下,在和谐的气氛中,变苦学为乐学,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求知和表现欲望,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们的 学习潜力,收到最佳教学效果。

笔者的初中英语“十字教学法”打破传统,顺应了教学规律,能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掌握、控制学生的 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效率地实现教学目标,是现代教育理论的具 体实践。

运用“十字教学法”教学,学生兴奋、轻松、愉快,教师却必须在课前花大力气深入钻研教材,认真推敲 每一教学环节的实施,设想教学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十字教学法”的备课,应特别注意如下方面:1.依据课文内容、新词和句型设计最佳教学情境(含游戏)。2.设计、选择学生课堂“讲”、“练”的形式。学生课堂“讲”、“练”形式可分组、分行、结对子等等。3.准备教具。教具含实物、挂图等。4.用心设计课后的口头和书面练习。

备课充分的程度,往往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以“十字教学法”的特点精心备课,课堂上教师的“指 挥”才能得心应手,挥洒自如,使“十字教学法”的功效得以充分发挥。

初中英语教材教法培训心得体会 篇4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通过设计新颖、有趣的活动,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积极学习情感,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情感规律特点。当然,这些活动的设计要紧扣相应的教学内容,也要符合英语教学本身的特点,使认知活动和情感体验同步协调地进行。

一、在角色扮演活动中体验学习乐趣

英语作为一门外来语言,对学生来说,首先摆在他们面前的就是缺少这种外在的语言环境。在现实生活中,学生没有说英语的需要,没有说英语的对象,更没有说英语的意识。然而根据我对学生的观察,我发现他们一般都比较喜欢在模拟的情景中扮演角色,通过角色扮演,他们可以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期望以模拟的方式表达出来,从中获得满足。因此,巧妙的创设情景,既可以克服非母语教学的缺陷,又可以利用好小学生这种乐于角色扮演的动力,从而使教学活动更为有效。

二、在个性展示活动中激发参与热情

每个人都有展示自己从而获得别人认可的的愿望,这一点在小学生身上体现得更充分。因此我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用个性化的方式展示自己,学生都很乐意参与这些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

三、用累积性评价活动提升学习自信心

小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主要还是来自外部的评价,学生自信心的提高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所以不能指望通过一两次积极评价就能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自信心。要通过一系列有层次的积极评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教育教学过程,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而且也是师生情感交流,心灵碰撞的过程,更是学生沐浴教育爱的过程,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以情入手,以情换情,以情激情,才能开启学生蒙昧的心扉,才能弹奏出教学艺术的美妙乐章。为此,我在英语教学中做了些探索,愿与各位同行共商、

四、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兴趣。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完成英语教学和培养兴趣的根本保证。情感是打动人的心灵秘诀,是打开人的心灵的一把金钥匙,是人行为的内在力,是人际关系的基础。师生间接触,交流,需要无不包含情感因素。没有师爱生,生尊师,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学习氛围,顺利进入角色。

师生关系是以基本的人性观为前提的。如果教育者认为,人的天性是懒惰的,不思进取的,需要严格教诲才能启迪良知,那么权威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最为有效的。传统的师道尊严,便是权威型的师生关系的体现。现代教育观则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的、向上的,具有生长与进取的潜力,教育的目的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全发展,而权威型的师生关系无疑会扼杀儿童的创造力与禀赋。

活动为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创造了条件。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所以,师生互动构成了教学活动中的正反馈机制。通过反馈可以加强正效应,也可以加剧负效应。例如:“教师教学有热情、有方法→学生学习主动、学习成绩提高→教师更受鼓舞与鞭策、教学上更加精益求精。”这就是师生互动的正效应。

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思想和感情的交流过程。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一般说来,学生对某位教师喜欢,其课堂气氛就会显得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因此,教师要重视感情的投入,以自己真诚的爱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励是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成长在充满激励氛围的孩子,会不断进取。我的评语有:Cleverboy/girl、Verygood、Welldone、Pass、Wonderful…被赞扬的同学看到全班同学对他拍手喊出这些评语时,都是神采奕奕。我还采用书后盖OK、发放小礼物等激励手段。有时,甚至亲切的对学生笑笑,摸摸他们的小脑袋,都是对他们的一种鼓励。

学生在课后会互相评比书后的“OK”多少,一种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局面逐渐形成。。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得学生不怕出错误,敢于开口说英语。重视学生情感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想方设法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这对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学生初学英语时都兴趣盎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容量的增多、学习难度的加大,兴趣的保持程度则会因人而异,出现差异,有的学生甚至会完全丧失兴趣。针对这一自然现象,我们不能抱“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的态度,而应该多关心鼓励、多给予实际行动上的帮助,从众多方面着手,要防微杜渐,更要亡羊补牢。

五、通过多种途径,增进师生间的情感沟通。

在英语教学中,要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需要通过多种有效的途径,加强师生间的情感沟通。

1、注意与学生情感沟通和交流的方式,时间,场合。有些情感沟通可以面向全体;有些需要个别沟通比如:有的学生自尊心特强,平时学习好,常受到老师的表扬。若他偶尔犯错,你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他,他感到没面子,自尊心也会受到伤害。会很长时间不开口讲英语。还有当学生发言答错时,别的同学讥笑他,教师应立即制止这种现象。否则有的胆小又缺乏自信的同学就更不敢开口发言了。

2、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增进师生间的情感沟通。每一个人都希望受到表扬,肯定,所以要想增进师生间情感沟通,教师在课堂上要多使用鼓励学生的语言,看到学生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当学生答对时,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Great/Wonderful/welldone/……即使学生回答错了,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帮助,并给予鼓励:Tryagain/Thinkitover/……教师的话会给予学生成功的喜悦,从而不断增强学生参与交际的信心。

初中化学教材教法 篇5

外语论文

点击:88次

发布时间:2006-7-28

【字体:大 中小】

来源:Gzu521.com

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初二年级的分化现象往往十分突出,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的英语成绩,同时也阻碍了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如何防止分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初中阶段获得较好的成绩,是我们英语教师值得研究讨论并着手解决的问题。

一、及时帮助,以防为主

初中英语的教学重点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教学应面向全体同学,争取做到人人基本达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出现差距是不可避免的。一旦出现,就应该及时找学生谈,分析他们掉队的原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外语的重要性。同时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耐心帮助他们补习功课。对于一些有可能掉队的学生,及早指出,说明掉队的严重后果,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讲究教法,因材施教

外语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有严谨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学生在初一阶段所获得的语言技能,能否在初二年级得到继续发展,是防止分化的又一个问题。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力求把教学搞“实”、搞“活”。所谓“实”就是讲究实际效果,把教学大纲化为具体的要求,落实到教和学上,对每课时的教学计划逐项落实。课堂上,少讲空话,多做实事,精讲多练,以学生为主;对每个单元进行考查、总结,分析存在问题,及时补遗,帮助学生过关。平时作业或测验得到好成绩或有进步的,一定在班上进行表扬,给予肯定;对作业错漏较多的当面批改,及时订正。所谓“活”就是侧重听说训练,把外语课由“讲演课”变成“实践课”。采用展示性的直观教学方法,使学生一上课就置身于一个讲英语的环境中,在既紧张而又活泼的气氛中学习英语。如教学一开始就寓于情景,教师一边做动作,一边说“whatamidoing?i'mwritiong/drinkingtea.”等等,接着让学生表演动作。“readingabook,please.”当学生在读课文时,问这位学生:“whatareyoudoing?”帮助他回答:“iam reading a book.”再叫学生表演,让学生其其他同学:“what's hedoing?”并回答,从而引出新单词。学生在情景中大量实践,很容易掌握所学内容。

三、激发动机,诱发兴趣 毛泽东曾在《矛盾论》里这样说:“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动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也是防止分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初二学生要是能听懂老师和同学说的英语,自己能用英语表达简单的思想,能读懂简易读物,他们就会感到有收获,兴趣就会产生,所以每堂课都注意让学生有练的内容,有练的时间。每次练习五分钟左右,费时不多收获较大。另外,给学生留同步阅读训练作业,以开阔学生眼界。异国他乡的风俗习惯、名人趣事,居然依靠自己的能力在英语阅读中了解到,这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兴趣。教师应不断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培养学生的兴趣大有帮助,因此,教师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普遍关心学生,尤其差生,同他们交朋友,不歧视他们,不动辄斥他们,常鼓励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热情。

初中英语教学法例谈

外语论文

点击:80次

发布时间:2006-7-28

【字体:大 中小】

来源:Gzu521.com-我的论文网—属于你的论文中心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所接任的班级64名学生,从abc学起,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成绩提高很快。上学期未,县统一出题考试,及格率达90%,名列全年级八个班之冠。

为什么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可喜的成绩呢?我主要是从两方面入手:

一、更新教学思想

教学班就是一个学生组织,教师和学生都是这个组织的成员,互相支持,互相学习。教师的任务在于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对象,明确学习任务,确立学生目标;组织学习活动,创设学习环境;传授获取知识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师生认知领域里的思维活动,能力领域里的训练活动,情感领域里的心理活动,并且注意三者的结合,以创造在学生年龄段上堪称高水平的影响深远的学习活动。

二、探索教学方法 1.激趣法。

教学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学生才会积极地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以最简捷、最有效的方法去获得最必要的知识,这就是求知欲。可以说,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当学生初学英语时,兴趣都很浓厚。

但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逐渐遇到一些困难,如单词记不住,语音、语调掌握不准等,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学习成绩也随之降低。在这个关键时刻,一方面,我帮助学生在认知领域里学会动脑,传授可供思考的知识,避免死记硬背。比如在引导学生读、记单词时,就教给拼读规则。同时,继续采用新奇而具“刺激”的教学手段,如放录像,挂图配合录音,开展“默写单词、首诵句型”的竞赛,等等,以帮助学生维持兴趣。另一方面,在情意领域里,我帮助学生了解学习材料,明确学习目的,以提高学英语的理性认识。同时,帮助学生建立英语学习的目标体系,指导他们寻求达成一个个目标的途径和方法,鼓励他们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克服困难,磨练意志。如此不断努力,一个个目标实现了,积小胜,成大胜,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更大、更持久。

2.创设情境法。

任何人的学习活动总是从特定的背景中走出来进入学习状态的。这个背景就是学习者和周围的环境、人群之间的关系。初中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影响他们进入学习状态的因素更是多种多样。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创设情景,创设语境,吸引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同时保证他们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昂扬、奋发、进取的心理状态。主要做法是:①建直课前2分钟用英语提问值日生制度,使学生牢固掌握每一课的everyday sentences。②课堂教学中等讲英语,让学生置身于英语的语境之中。利用实际生活情景,表演情景,模拟交际情景,直观教具创设情景等形式,帮助学生听懂英语,进而理解枯燥的单词、乏味的句型。③课堂答问,师生用英语作简单对话。④遇到内容育情节的课文,组织学生扮演角色,说一说,演一演。⑤每节课尾留出5分钟,让学生用英语练“说”。其内容是新学过的知识,真形式或看图说话,或自由会话或叙述某事某物。

3.活动育智法。

活动为了巩固、扩充知识,活动为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则是我所说的“活动育智法”。

首先,我通览全学段英语教材,精研初中一年级课文,然后,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的知识体系和能力训练体系,分单元设计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如,练唱字母歌及英语歌曲;猜谜语;背诵小诗;模拟会话;讲述内容简单的小故事;角色扮演,等等。这些活动多放在课内进行。有些活动还可放在课外进行。如开辟“每周10题”的英语学习专栏,选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或短文,供学生自学,以巩固新知,拓展知识视野。再如,开展“结对子,一帮一”活动,“对学”之间的活动主要是随时随地,见缝插针,触景生情,自由会话;还时常举行朗读、讲故事、练说话竞赛,期末举办英语晚会等,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读、说能力。

初中化学教材空气教学反思 篇6

引言:空气是大家熟悉的物质,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生:混合物混合物中有哪些物质组成?各物质有什么样的性质?这是本节课讲的内容。然后直接引导学生了解空气成分的一个发展进程。得出空气中的各体积分数是怎样的。此时要强调的是“体积分数”不是“质量分数”,而且要引导学生分析:VO2:VN2=1:4,VO2:V空气=1:5。

过渡:你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教师给学生介绍实验:请两位同学上讲台和教师一起完成实验。当然由于实验仪器的不足只能这样了,如果让每两四位同学一组进行实验是最好的。这个实验的现象不明显,铜丝反应后黑色不明显。我在分析是:铜丝表面没有打磨,加热的时间不够长;冷却后体积注射器回位也不明显,可能是注射器不够滑,如果用手推到理想的刻度是可以的,这就会给学生造成一种不好的结果。但这个地方还是把书上的意志强加给了学生,反应前是30毫升反应后是24毫升。消耗了6毫升。所以VO2:V空气=1:5。

课后我觉得:还可以给学生补充此实验是否只能用铜还可不可以用其它的?教师再介绍:用红磷也可以,只要生成的物质不是气体,反应易于控制即可。

过渡:其实我们只是在科学家的创造中做了一次验证性实验,是法国化学家拉锡最早做的这个实验,请同学们看书上的“多识一点”。

教材的第二部分,我是这样进行处理的:

让学生看书上工业制氧气的图,然后请学生读书上的叙述,我在黑板上进行总结工业上制氧气的过程。只是要强调一点是:工业上制氧气是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

对氧气用途:重点介绍两种:供呼吸和支持燃烧(化学性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平常的呼吸和平常的燃烧只需在空气中的氧气就够了,不必用纯氧。

对于氮气的用途:一定要说明氮气不供呼吸不支持燃烧,其用途是:可生产氮肥(化学性质)可作保护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性),可作致冷剂(物理性质)。

稀有气体,主要介绍些相关的用途。可作保护气(稳定性)可充灯泡可充入灯泡作电光源。

教材第三部分,主要是空气的污染防污染,对本节的教材我是这样处理的:让学生阅读一个活动天地(能让学生分组在课后进行最好)这理我只是简单对操作方法进行一个介绍。对空气的质量报告要求学生进行阅读进行总结。

初中化学教材教法 篇7

一、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常言道:“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与其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不如教会他们怎样自觉地学习。因此, 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设情境, 寓教于乐。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课程, 英语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习惯养成的过程。良好习惯的养成, 一方面要靠教师的示范, 榜样的作用, 另一方面要靠严格的训练, 且持之以恒。 (1) 教师要熟悉教材内容, 精心备课, 设计教学方案, 做到教学目标明确, 重点突出, 难度适当。 (2) 在上课前, 应就学生所熟悉的话题或课文所涉及的内容说一段话, 听一首歌, 来创设一种学习英语的氛围。 (3) 在课堂教学中, 尽量通过使用英语来进行教学,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并充分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学过程中尽量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充分发挥其各个感官的作用。 (5) 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如“唱英语歌”“单词接龙”“小对话”“小故事”等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 这样既巩固了教学内容, 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努力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的熏陶,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时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1) 明确学习目的, 在运用中增强学习兴趣。中学生年龄小, 阅历少, 对学习英语的目的往往不十分清楚。他们把英语只看做升学考试中通过的一个考试科目, 对于难记的单词、语法和发音感到枯燥乏味, 要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 除了从道理上宣传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外, 还要积极创造条件和环境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使用英语, 让他们在运用中尝到乐趣。如开展一些情景对话, 值日生每天用英语汇报情况, 在学习中组织一些英语游戏等。还要尽量组织好第二课堂活动, 如英语朗诵会, 各种英语竞赛, 学唱英文歌曲, 阅读简易英文书报, 辨认日常生活用品上的英语说明等。

(2) 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和环境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 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能使学生以愉快的心境学习、思考并获得知识, 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轻松愉快氛围的关键是使学生对教师有亲切感。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 同时也是师生双方的感情和思想的交流。为学生所喜欢的老师一走进教室, 课堂气氛就会显得活跃, 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因此, 教师要重视感情投资, 要以自己真挚的爱唤起学生的共鸣, 不以权威监督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 而应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 使得学生不怕出错误, 敢于开口讲英语。

(3) 不断变换教学形式有利于保持学习兴趣。一种美味如果反复食用会让人倒胃口。同理, 一种好的教学形式连续不断地使用也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从生理上讲, 单一的形式容易导致大脑刺激的单调, 使兴奋转化为抑制, 降低学习效率。而从心理上讲, 中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喜欢变换的时期, 再好的教学形式和练习形式, 如简单重复太多, 学生也会兴趣锐减。因此, 中学英语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好奇、好动、好玩、好胜等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 采用多种形式, 如做游戏、讲故事、观看幻灯、录像、听录音等活动, 进行有趣的比赛和角色扮演。

初中化学教材教法 篇8

一、如何处理教材

在初中历史课程改革实验中,要以历史《课程标准》为基本准则,在能够完成可能标准目标的前提下把教材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学生在学习上、情感上、人生价值观上得到培养和提高的材料,同时又不同于局限于教材内容,着眼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从而彻底改变过去以教材为中心,教师讲教材,学生背教材的现象。比如:教材第二科《原始的农耕生活》(七年级上册《历史》,人民出版社,2001年6月第一版)。教材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情况,简要介绍了大汶口文化。在处理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先从教材中了解河姆渡遗迹、半坡遗迹的基本情况,让学生以协作方式讨论并归纳两个遗迹的共同特点。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进行点拨,并给学生叙述我国这一时期农业发展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然后放飞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想象原始人一天的生活,想象原始人居住的房屋并用语言和文字进行描述,让他们在描述的过程中注意体现原始农耕文化的特点。这样,使学生能够有机会得到足够的时间提高学习能力,又能在教师引导下和少量的讲述中了解中华民族为人类做出的贡献,树立民族自豪感,逐渐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二、如何组织教法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一些用语言所难以讲清的东西,很形象的讲清楚。比如:以前讲“虎门销烟”,很难用自己的语言和学生将清楚,林则徐销毁的鸦片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跟今天公安机关销毁的毒品是不是一回事?对于类似的问题在网络环境下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一是可以通过让学生上网查询,二是可以通过教师展示鸦片的图片可以非常现象而简洁的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达到优化教学的作用。

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突破重点、难点,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历史是人类过去的实践活动,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重演、掌握和巩固增加了难度,也给教师教学带来了困难。特别是一些不易说明,头绪较多的历史知识点,传统教学方法和媒质很难具体形象地加以描绘,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困难。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视觉感觉,做到视听并用,从而拓宽了信息传播渠道,充分调动学生多感官的参与学习。如世界近代史《第二次世界大战(一)》这一课,事件头绪多,容量大,地图多,时空跨度大,变化大,学生难掌握。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一个课件,把历史画面、地图、动画和录像片段等有机的排列起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思维,学生在一幅幅鲜明生动的图像刺激下,注意力集中精力旺盛,而且可以把学生观察到的事物化虚为实,化繁为简,使历史的时空性,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为学生提供多感官获取历史知识的途径,使学生如身临其境、缩短时空距离,加大信息容量。从而使学生可以细致、全面地进行观察思考及剖析历史,达到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三、如何看待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方式同化了人的个性,往往以统一的目标来要求学生,从根本上否定了学生主体的独立性和独特性。教师可以通过纪律或训斥的方式把学生“拴”在课堂,但不等于学生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正如西彦所说:“你可以把马拉到河边,但你却无法迫使它饮水”。这种学习过程,只能压抑学生的能动反映机能、扼杀学生的创造潜能。

开放性教学的内涵具有民主、自由、平等、和谐的氛围,要求管理民主、师生平等、教学相长。这种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心智成长是十分重要的。法国有位教育家说过:“只有环境和教育,才能把牛顿变成科学家,把荷马变成诗人,把拉斐尔变成画家。”实践证明:要创造无拘无束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自由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其心智发展创造了条件。在没有畏惧心理的环境下,让学生在足够大的自由度的情况下,获取信息;在学生分析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让学生逐步具有利用多种方式,尤其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掌握进行表达和与人交流的能力。

在课堂上,学生参与面应该尽可能大,不管学生对知识或学习方式的体会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是首要的。只有通过学生的“动”,才能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思维方式的正误,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学习方法的积累状况。换言之,课堂教学的好坏首先是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媒体技术,通过大量的地图、图片、表格以及声音、影视资料等素材,运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景,再现历史场面,增强现实感,让学生身临其境,压缩了空间感和距离感,亲自感受历史时代的氛围,通过内心体验,引起了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音乐教材教法研讨教法部分材料 篇9

——关于新教材的使用及当前课堂存在问题的探讨

一、新教材的特点及处理方法、策略

在两次疑难问题的交流与探讨中,大家普遍认为新教材活了,直观性文字少了,可直接采用的素材少了,不好用了。为了正确理解新教材,充分利用好新教材,我们必须首先研究新教材的特点。那么,新教材和旧教材相比,都有哪些特点呢?

(一)新教材的特点

1. 理论与实践结合——注重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这一点,从书中选取的图片就可见一斑。另外,新教材还选取了大量的接近当代学生音乐生活的内容与素材,如《泰坦尼克》主题歌——我心永恒,《难忘今宵》、《给未来一片绿色》等等,而且在实践与创造中也是这种体现,比如:用自制打击乐器进行节奏表演或创编;14册35页为熟悉的自然画面选配音乐等等。新教材的这种变革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大的现实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观察现实生活的过程中理解音乐,增强音乐、学生、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使音乐课走向生活化。

2. 学与导结合——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打破旧教材重教师“讲”的模式,新教材倡导了学生自主、合作、及探究的教学方式。(同时《音乐课程标准》中还提出体验、感悟、模仿等适合音乐学科的特殊学习方式。)新教材不仅是教师的“教本”,更是学生的“学本”。新教材的编写不仅注重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感悟,还重视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帮助学生从生活实践入手,捕捉音乐元素。这一点在课后“实践与创造”中均有大量体现。比如音乐十六册课本11页的实践与创造、管弦乐《九寨沟音画》的实践与创造等。

3. 继承与创新结合——注重反映社会发展和最新科技成果

4. 文本教材与开发课程资源结合——注重给教师留有创造空间

新教材为教师留有一片广阔的创造空间,不再强调教材的权威性和唯一性,而把它看成一种特殊的教学资料。这也就是为什么同一教材不同的人或不同的处理方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这就要求教师既要作教材的实施者,又要做教材的设计者,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但凡有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一切物质的、精神的素材都可以作为教材。我们要突破以教师、教材为中心,以课堂、课本为中心的教学习惯,走向开放式教学。

5. 科学内容与活泼形式结合——注重教材生动、通俗、情趣化

新教材打破旧教材板起面孔说理的模式,注重内容的新颖独特、引人入胜;压缩教材容量,降低了难度,减少了乐理知识及技能训练,取消了不必要的记忆内容;编排形式生动活泼、图文并茂,文字优美,采用简谱,通俗易懂。新旧教材在这一点上的反差在小学音乐课本中体现最为突出,教材广泛采用了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

6. 学科独立与学科渗透结合——注重学科间整合新教材加强了学科之间的联系,加强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进一步促进了课程综合化的发展。比如七年级14册音乐课本第23页的实践与创造三:聆听《欢乐歌》,与《小放牛》、《大起板》作比较。讨论:江南音乐与北方音乐有何不同?把本单元的歌曲、乐曲编上序号,将他们的序号填在中国分省地图的相关区域内。下面是一幅中国地域轮廓图。把音乐与地理结合起来了。

(二)处理策略、方法

了解了新教材的特点,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处理和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呢?以下几条可作参考:

a)简约——化难为易,以简驭繁

所谓简约就是教师不仅要吃透教材,还要对教材进行挖掘、梳理、浓缩,从而使课堂教学内容化难为易,以简驭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获得较大的学习效益。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简约?

要简约,首先是浓缩教材,挖掘教材的深刻内涵,让学生去认识本质的东西。

我曾经看过一节小学低年级音乐欣赏课——《快乐的早晨》,本来对于六、七岁刚入小学的孩子,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及良好的听音乐的习惯,很多教师感觉这个过渡不好操作。该教师通过对课标及教材深刻的理解与浓缩,把本课教学目标恰当地简化具体为 :

1. 学习聆听乐曲的方法,知道要用耳朵听音乐,对听音乐产生兴趣。

2. 欣赏《快乐的早晨》,感受体验音乐的情绪,复习《上学歌》,并能用动作配合音乐。

3. 感受音乐的长短。

并围绕此目标组织了一系列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全身心参与音乐实践,用自己的耳朵聆听并对所聆听的音乐做出反应。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要简约,其次是必须有取有舍,删除浅显易懂非重点的东西而突出重点和关键的东西。在这里有“五讲五不讲”原则。“五不讲”是:支离破碎的分析不讲;学生已经懂的不讲;学生自己能讲的不讲;教师讲不清楚的不讲;学生听不明白的不讲。“五讲”是:要讲,必须有教师自己研究教材的心得体会、感悟发现;必须高于学生之上,(要能讲得学生感兴趣,讲得学生记得住,讲得学生开眼界,讲得学生佩服你);必须是传授程序性的知识,而不是陈述性的知识 ;必须是传授逻辑上有必然联系的知识;必须传授主题性的知识。如果说这个内容有些琐碎,我们武主任总结的有一个“三要三不要”:学生自己能想的,教师不要代替学生去想;学生自己能说的,教师不要代替学生去说;学生自己能做、能解决的,教师不要代替学生去做、去解决。

b)扩充——多向思维,开拓思路

扩充,就是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对原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补充和增加,从而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比如,在欣赏音乐作品时,我们可以同题材(体裁)作品进行扩充,如在学习江苏民歌《茉莉花》时,可以把河北民歌《茉莉花》、萨克斯《茉莉花》、流行音乐《茉莉花》扩充到一起。再比如同体裁的众多《摇篮曲》;或者同一作曲家的作品,如在学习王洛宾的《青春舞曲》时,可以扩充到《掀起你的盖头来》《在那遥远的地方》等,进而扩展到西部民歌的特征。

扩充不仅仅指教师,学生也要扩充,比如根据所学内容,让学生提前进行搜集调查、社会实践等。也许一开始学生未必会有多大的收获,但请注意一点:那就是千万别太小看我们的学生,没有多总有少的。加上我们适时的激励与引导,总会积少成多,由点到面的。我们没有必要孤军奋战,我们完全可以把音乐课堂延伸到课外,把四十分钟的“小课堂”扩展成无限的“大课堂”充分利用好丰富的社会音乐资源,增加学生的信息量,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增强我们的教学效果。

c)调整——回归生活,与时俱进

调整包括内容的调整、顺序的调整、形式的调整等等。

调整内容首先要考虑它的生活性,其次时代性。构建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只有把知识的根安在学生自己经验的土地上,才能真正地实现意义构建。而要把知识的根安在学生的经验上,就必须让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去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因此,音乐新课标指出: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d)探究——以疑促思,体验感悟

朱熹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学要教无疑须先教有疑。课堂要以问题为中心,让问题成为联系知识的纽带,在问题中开始,在问题中结束。这就启示我们要转变传统教学中“以教代学”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体验音乐及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e)整合——学科渗透,知识整合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课程各个分立,这是不得已的办法。”“教育的最后目标是使各个部分分立的课程能发生的影响纠结在一起,构成了有机体似的境界,让学生的身心沉浸其中。”

f)活化——化静为动,学做合一

处理教材另一种有效的方法就是活化教材,设法将静止的、抽象的、死板的教学内容活起来,从而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为什么相同的小说、电影、电视剧,现代人更喜欢看电影电视,而不愿看小说,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但同时又对电视音乐节目情由独钟,流连忘返。这能否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在教学中我比较留意音乐 “板块教学”的构思,大家也不妨结合自己的教学尝试一下:

“音乐大舞台”,设计是为给孩子们创设一个艺术实践的机会,让孩子们体会成功的喜悦,发现并培养学生独特的才能和兴趣。

“流行音乐大挪移”,把优秀的流行音乐引入课堂,引导学生,让学生体会怎样的音乐才是适合自己的。

“七色魔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童话般的设问出示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同时让学生知道变幻无穷的音乐殿堂均来源于这七个最基本的乐音。

“音乐大擂台”,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竞争意识。

“走进音乐厅”,是把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补充内容更多的介绍给学生,从而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再比如“音乐无极限,风格任你变”、“品头论足”、“走进音乐创作室”、“音乐魔盒”、“精彩十分”、“上台露一手”等,都是让学生在听、唱、奏、创、演的动态“活动”中投入到音乐的美好境界中。

g)拓展——扩展课外、延伸社会

成功的教学既立足于课堂,又不局限于课堂,努力做到课堂向课前延伸和向课后拓展,向社会和家庭开放,向大自然开放;既立足于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努力促进多种教学资源的利用。

此次音乐课程改革,改变了原来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构建了以“人与音乐、社会生活与音乐”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有利于让学生从关注身边的音乐开始,来认识音乐的起源和学习音乐及知识。

如: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入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发现生活中的节奏。

走—— × × ︱ × × ︱ × × ︱

跑—— ×× ×× ︱ ×× ×× ︱

跳—— ○× ○× ︱ ○× ○× ︱

“母鸡下蛋曲” 咯咯 咯咯 ︱ 哒 — ︱

“狗叫曲” 汪○ 汪汪 ︱ ○ 汪汪 ︱ 汪汪 汪 ︱

……

(三)新课堂设计建议

有了对新教材特点的认识及基本处理策略,之后应该进行的是课堂教学设计。那么,现行课改状态下对课堂教学设计又有什么新要求呢?

新的课堂教学设计必须要突破以课本、课堂为中心;突破以教师、教材为中心;实行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再带着新的问题走,课堂始终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循环中进行。另外还要注意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

1. 整体设计应有戏剧性

教学设计应开头引人入胜,中间波澜起伏,结尾余音未绝。另外,要想使课堂教学有戏剧性,教师的课堂设计就应有悬念和矛盾或者是知识、能力、智力上的挑战。

2. 教学方法设计要有多样性。

有的教师长时间的教学方式一直在磨道式循环重复,其教学方法的程序化、公式化、单一化最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比如有的教师在上欣赏课时总是本着这样的流程:乐曲简介——听赏乐曲——分析乐曲——再次听赏——延伸创作,教师刚一板书课题,学生就知道了本节课的全部内容,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年年岁岁教此书,岁岁年年法不同。”

3. 加强人情味与幽默感

音乐教育时一种审美教育,它要求通过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及活动的参与,起到陶冶情操、愉悦心灵、塑造人格的作用,音乐时一种极具感染力的听觉艺术,它拒绝一切“正经八百”、“严肃呆板”的说教方式,它需要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另外,情先行,理必通也是这个意思。

4. 尽可能的开展音乐竞赛活动

竞赛激励斗志,人的大脑在竞赛状态下的工作效率最高。由于竞赛的开展,原本兴致并不高的学生也可能因之而兴致勃发。

二、当前课堂存在问题的探讨

(一)、存在问题

1. 课堂随心所欲,不经设计,想到哪儿,上到哪儿。“新思路,老办法,一台录音机走天下”。

(课例略)

这在平时的课中随处可见。由于工作繁忙,备课流于形式,上课无即定明确目标,走到哪儿算到哪儿。这也正是为什么一上公开课,学生就觉得老师变了,讲的课也变了,变得摸不着头脑了;教师也抱怨学生太不配合了,反应太迟钝了,平时的活泼劲儿哪儿去了。可是我们想一想,不熟悉你的教法,学生他怎么很好的配合你?!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实这是和我们平时上课分不开的。

2. 为综合而综合,为表演而表演。

缺乏目标意识、音乐本位意识,对音乐学科本体功能的认识和把握不够。把音乐课上成语文课、地理课等等,拓展无度,出力不收粮。

(课例略)

3. 重形式,轻内容。只重视音乐活动的量,不重视音乐活动的质。

课改以后,教师为了突出教学方式的转变,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往往在音乐课上安排了大量的音乐活动环节或游戏环节,一节课热热闹闹的结束了,学生玩的很开心,却什么也没学会,甚至一首歌都没唱会。学生得到了极大的自由,但自由等于自主吗?!教师在设计安排音乐游戏活动时,往往忽视了最重要的活动的质,只重视了活动的量。教师在设计活动时,一定要考虑我们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学习特点,一定要明白自己通过游戏活动想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有张有弛的音乐活动参与中感悟音乐的产生与发展。只有这样,我们的音乐课堂才会是井然有序的、朝气蓬勃的,也是充满情感,充满理性的。也惟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做到“形散而神不散”。首师大教授曹理老师在2004年全国音乐优质课评比活动中也点评到了课堂中这一共性问题。

(课例略)

4. 公开课上成表演课。

公开课是教师之间交流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的一种好的方式。听课教师的目的不仅仅是关心课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关心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另人遗憾的是许多音乐公开课中,课堂气氛让人感到生动有趣,但学生学习超快的速度和工整的问题回答让人吃惊,使人不禁感到公开表演成分较多。例如:在很短的时间内学生就能排出有模有样的舞蹈,几乎不用练习就能整齐地作出声势律动,学生所有的回答全都是异口同声,没有不同的思维,整齐划一,甚至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公开课是展示一个教师综合素质的极好机会,谁都想让自己的能力得到别人的赏识,但这种对课堂过度的处理及包装已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当然,教师对课堂的执着是让人钦佩的。但一节有价值的音乐公开课,应敢于暴露教学设计以及原汁原味的师生互动。因为只有真实的课才值得教者和听者去研究。

(课例略)

5. 贴标签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没有把情感目标渗透到一系列教学环节中,而是脱离具体内容和特定情景,孤立地、人为地、机械地、生硬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其实,三维教学目标合则一石三鸟,分则一损俱损。三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在教学同一过程中实现三个目标,而不是一个目标一个目标来完成。比如《非洲的灵感》一课,如果不是通过一系列教学环节给学生展示一幅极具民族风格的非洲风土、人情、文化等画面,让他们客观地认识非洲、了解非洲,了解埃及人创造出以金字塔为象征的灿烂文明,了解非洲人对世界发展所做的不容忽视的贡献,怎么自然引发出学生理解并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思想感情。

(二)、解决导向

由于现在我们还没有一套放之各校皆可用的具体的解决方法,或者说我们还在不断的探索研究中,在这里,我仅给大家提供一些解决的导向,希望大家能根据各自各校的具体情况创新出异彩纷呈各具特色的音乐课堂。

1. 辨证地认识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究其以上原因,一是形式化,二是绝对化。归根结底是把握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欠佳所致。

创新离不开继承,创新以继承为基础,继承以创新为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处理好课堂上的诸多问题,才能摆正新、旧课程的关系。新课程是对旧课程的继承和发展,是对旧课程辨证地否定,而不是绝对地否定。

2. 辨证地认识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

新课程改革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这本是正确的、是好的。但如果我们因此而否定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则从根本上违反了教育的规律和辨证法。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离不开教师的培养和塑造,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性地位是不能动摇的。

3. 要辨证地认识合作探究与接受学习的关系

新课程改革突出了合作探究学习,重视对知识的探究和对学生兴趣的培养等,无疑是重要的。但如果我们只要合作探究性学习,不要接受学习,其结果就会在培养了人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同时,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人对系统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另外,由于知识的显性与隐性之分,理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上一篇:先秦教案下一篇:职业高中毕业自我鉴定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