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下册教学总结

2024-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化学下册教学总结(通用11篇)

初中化学下册教学总结 篇1

1、按照学校相关部门的要求,备课组认真开展各项工作,针对每章节内容,由一位教师作为中心负责人,组织备课说课活动。做到进度统一、教案统一。每一位教师在工作中认真负责,从备课听课到上课、从批改作业到辅导学生,每个环节都积极主动完成,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得到了所有学生的高度认可。

2、 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组织阶段考试的命题工作(共计4次)和阅卷工作以及试卷分析和讲评工作。认真对待考试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改进。

3、 在化学课教学中,各位教师都十分重视差生转化、优生扶优工作。

4、针对新课改,本组老师从思想上到行动上积极响应:将新、旧教材进行对比,找出知识体系的异同;课堂设计上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评价体系上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

初中化学下册教学总结 篇2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新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课程理念,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 提倡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能体现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景, 让学生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使学生在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中形成科学态度, 学习科学方法, 在“做科学”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1]

然而传统教学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 强调教师是教学的中心, 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和训练者, 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被动地接受知识。传统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 脱离了学生的直接经验, 忽视了学生的体验和情感,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探究式教学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主题, 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 使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 获得知识, 培养能力, 发展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的过程。[2]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学习者围绕科学性问题展开探究活动;学习者获取可以帮助他们解释和评价科学性问题的证据;学习者要根据事实证据形成解释, 对科学性问题做出回答;学习者通过比较其他可能的解释, 特别是那些体现出科学性理解的解释, 来评价他们自己的解释;学习者要交流和论证他们所提出的解释。[3]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 探究式教学把学生真正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 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 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以不断生成、发展和提升, 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探究式教学遵循了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 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获得了科学探究的训练, 体验到了探究真理的乐趣, 形成和发展了探究问题的能力, 获得了自由、充分、和谐发展, 彰显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二、化学课堂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应用

科学探究既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又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科学探究活动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搜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4]探究式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下面就以《金属的化学性质》 (九年级化学·下册) 课题为例, 谈谈如何应用探究式教学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进行培养。

1. 创设情境, 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 提出问题则是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对于中学生来说, 能否发现、提出问题主要取决于教学中教师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多种方法, 但一定要从化学学科教学目标出发, 并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与社会、生活经验, 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在《金属的化学性质》的教学中, 我通过设计一些与金属的性质有关的问题情境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先让学生说说铁、铝等金属材料在生活和生产中的用途, 再由用途联系性质来展开教学。通过提问“‘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具有什么性质”, 引导学生学习金属与氧气反应的知识。通过情境的创设, 激发学生的思维, 使他们有追根溯源的欲望。

2. 猜想与假设, 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恩格斯说:“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 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设。”学生提出问题后, 教师应尽量在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不断产生假设, 并围绕假设进行探究, 引导学生将原有的各种片断知识、素材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加以改装组合, 从中发现内在的联系, 逐渐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在教授本课题的两大重点问题“金属与酸溶液的反应”、“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时,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照方抓药, 依据给出的实验方案逐步验证, 缺乏让学生主动思考的过程, 不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探究式教学则不然, 它不仅强调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 更注重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包括猜想与假设能力。在本课题中,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我先让学生依据已有知识和经验提出自己的猜想, 并要求学生说出猜想的依据, 设计验证猜想的方案, 讨论验证猜想的方法。学习“金属与酸溶液的反应”时, 我先让学生回忆锌与稀硫酸的反应, 再提出问题:“是否所有的金属都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然后组织学生讨论, 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和验证假设的实验方案, 猜想:若所给金属与酸反应, 应观察到什么现象?不能反应, 又应观察到什么现象?怎样证明产生的气体为氢气?学习“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时, 我先让学生回忆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再提问:“是否所有的金属都能与另一种金属的化合物溶液反应?”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所给药品讨论得出实验方案, 并推测若能反应, 应观察到什么现象, 若不能反应, 又应观察到什么现象。这样, 通过联系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合理的猜想与假设, 培养了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

3. 进行实验, 培养实验技能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验证是学生确立自己的假设是否成立的关键。验证的方法一般以实验为主, 要以实验中观察到的科学事实为依据来判断假设的科学性。当实验事实与假设不相符时, 学生可再进行讨论或向教师提出疑问, 教师则要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 并适当增加知识素材, 指导学生重新假设验证。

本课题中, 在猜想和实验设计方案完成后, 就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进行实验探究。在学生进行实验时, 教师充当向导, 引导学生观察并如实记录实验现象。

4. 解释与结论, 培养信息处理及交流与合作能力。

教学活动就是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 在这种特殊的认知活动中, 教学过程成为师生间、学生间信息传递的互动过程, 也是师生间、学生间情感交流的人际交往的过程。学生正是在这样的交往与合作中得到发展。

本课题中, 当学生实验完毕后, 我首先要求学生自主分析实验现象, 得出实验结论, 以培养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然后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和小组间进行交流, 阐释实验现象, 论证实验结果。在表述实验结果时同组成员之间可互为补充, 不同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质疑, 以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在这个教学环节中, 大部分的学生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有些金属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 有些金属则不能;有些金属能将另一种金属从它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 有些则不能”的实验结论。在学生的交流与讨论中, 少部分学生还能够根据上述两个结论提出新的问题:“金属与酸溶液的反应需要什么条件?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又需要什么条件?”从而引发新一轮的“解决问题”的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教学。

又引导学生分析在金属与酸溶液反应的实验中, Mg、Zn、Fe、Cu、H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置, 得出金属与酸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规律;分析在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实验中, Cu、Al、Ag、Fe在表中的位置, 得出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规律。

5. 学以致用, 培养科学应用能力。

教师的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贴近社会实际, 要让学生真切地感受知识的实际意义, 体会到学科知识不是书本的教学, 而是广泛渗透和应用到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之中, 学会“学以致用”。

在本课题教学即将结束时, 我又结合生活中的不法分子利用假“银元”骗取钱财的事实, 出示假“银元” (实际为铝) , 要求学生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辨出真伪。通过讨论, 学生得出多种方法, 如利用密度、硬度及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规律等。然后我又让学生动手实验, 验证他们的方法是否正确, 通过“思”与“做”, 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 又提高了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实际应用能力, 真正做到学科学、用科学。

在探究式教学课堂上, 学生思维非常活跃, 讨论热烈, 表现出对化学的强烈兴趣。探究性教学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技能,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也使学生在做科学的过程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与成功的愉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陈志伟等编.中学科学教育[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1.

[3]戢守志编译.[美]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9.

做好初中化学总复习教研总结 篇3

【关键词】化学复习 打好基础 能力培养

初中化学在理综学科中,中考分数相对其他学科最少,仅占50分,导致了很多学生对化学不能充分重视,学习积极性不高,同时化学学科文理综合较强,有化学性质、反应变化规律、化学用语、实验基本操作等很多方面的知识需要加强记忆,某些程度上造成知识不易较快掌握。很多老师对只是一年学习的化学学科愁眉莫展,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引领校本教研,认为要提高中考化学成绩,在复习中需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晓之以理,引领学生从思想上重视

设法引领学生对化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学习,达到我要学好化学学科的思想状态,这是让学生学习好的前提。

二、复习时需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不可拼命赶进度

学生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三、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近几年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四、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近年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五、对难点内容加强练习

1.概念中关键的词语一定要讲解到位。为了深刻讲解概念的含义,教师不仅要注重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熟悉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也就是说,单质和化合物应该在纯净物的范畴内进行区分,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定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轻易错将一些物质如氧气、臭氧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同时又可误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们就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2.概念的内涵一定要剖析到位。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一定要进行剖析,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識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二,指明溶剂的量为 100 g;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

3.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一定要练习到位。有些概念,是概念中包含概念,学生对这样概念的理解和把握是有一定困难的。这就要从两个概念的相互关系的着重练习做起,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例如在讲了“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假如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可接着提出一个问题:“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么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为什么?”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反复推敲,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中要害的词句“由两种元素组成”来分析,由此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也对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加强实验教学

中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也是学生易失分点,此类型题应引起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及复习中加强这一部分的力度,引导如何审题、实验设计方案,收集相关题型加强训练。

初中化学下册教学总结 篇4

坪地民族中学 李炳章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6)班的语文教学工作,这个班语文基础较好,学生灵活度不高,上进心不强。学习习惯未完全养成,差生较多;鉴于此,一学期来,我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在这一段时间里,我主要做了一下一些工作:

一、认真处理了教材

(一)以阅读教学为主,共完成6个单元共24篇课文的阅读教学。每个单元一个主题,达到相应的学习目标。

1.围绕“土地情思”这个主题,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加深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关注诗中饱含着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欣赏凝练的诗歌语言。

2.围绕“人物画廊”这一主题,在了解小说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小说的主题,学习欣赏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进一步了解小说多样化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

3.围绕“生命”这一主题,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形式的丰富多彩、生命成长的规律、生命过程的艰难曲折,认识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意义。

4.引导学生学习戏剧剧本和影视剧本,了解戏剧文学和影视文学的一些特点,更好地欣赏戏剧和影视,丰富对生活的艺术感受,进一步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5.学习了先秦诸子散文,强调朗读、背诵,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所阐述的道理。

6.继续学习了古诗文,引导学生掌握了文言常用词语,理解词义和句式,反复朗读、记诵,逐步积累语言材料,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二)完成了六次综合性学习,继续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的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坚持上好阅读课。

读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最好办法。针对我班学生基础差,阅读水平低的现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由原来的不想看书发展到阅读兴趣渐浓,每周一节的阅读课坚持不懈,学生主动提出要看书,并且坚持做好读书笔记。这样坚持下去,学生的阅读面得到了大大的拓展,课外知识几乎由原来的一无所知到略知其二,文学素养得到了提升,同时也对学生学会做人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坚持辅导差生。

我的班上有几个男生的整体成绩在全班是前几名,可是他们的语文可以用没入门来形容,作文错别字连篇,语言不通顺,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我就针对他们不同的情况,分别制定适宜的目标,让他们不断地进步,在期末考试前,他们基本达到了应考的要求,在第四次月考中,他们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绩。

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然而时间不等人,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考,是提高学生成绩的关键。但单纯的题海战术又会陷入恶性循环。因此,应针对中考具体情况,设计多种训练方案,提高学生应试能力。

1、课外阅读训练。让学生观其文而行其道,在欣赏美文中提高解题技巧。教师的讲解是应有针对性,并总结历年中考课外阅读的考点规律,使学生心中有数。

2、尽早接触中考题型。如果再等到总复习让学生训练综合试卷和模拟考题已为时过晚。因此,从初三年的上学期就开始发放往年各省市的中考试卷让学生训练。以免学生怯场,便于学生的应试。

3、课文复习考点化。课文复习有逻辑性的分为各个考点,指导学生系统的掌握课内知识。

鉴于本学期的教学实际我觉得还有几点教训值得一提:

1、忙于赶进度,作文教学有些疏忽了,尤其是进入初三以来对于议论文写作的指导和训练,复习阶段应该予以弥补。

2、有些同学由于思想工作和个别辅导跟不上,所以滑坡和厌学掉队现象较为严重。

3、语文学习的方法及解题策略等没有很好的引导和灌输。

4、我自己的积累意识较差,比如花了好大的心血去做课件,但没有拿的出的教案,很珍贵的材料上课用完后,便随手一扔。诸如此类,今后一定要改正!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班的学习风气进一步浓厚,学生成绩得到了提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学生主动学习、勤于学习、乐于探究的意识有待加强;文学素养也有待于大大提高。

成绩永远属于过去,希望属于未来。我应该主动站在昨天的肩膀上,继续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一如既往地耕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吾生有涯而知无涯,我将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将神圣的教育事业进行到底。提高学生应试能力是关键

初中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5

李吉麟

光阴荏苒,来到海桂,转眼学年度第一学期就将结束了。这半年来也是我在教学领域履行教师职责,勉力耕耘、不断进取的半年。回顾自己半年的教学历程。本学期能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的教学大纲,如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现把我在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为人师表,以宽容处事待人,以真诚关爱之心对待每一位学生。

在工作中,我努力做到为人师表,以宽容处事待人。严格按照有事业心、有责任心、有上进心、爱校、爱岗、爱生、团结协作、乐于奉献、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要求去规范自己的工作行为。对学生做到:平等待人,宽容待人,用真诚真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同时又不失严格要求,耐心教导;对同事做到:团结协作、互相尊重、友好相处;对自己做到:严于律已、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二、加强教育理论和业务学习,重视课堂教学效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精心备好每一节课,为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①认真贯彻教学大纲,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

②把握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如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以及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新知识。

③创新教法。认真分析教与学之间可能的矛盾,找出存在的问题,研究教学方法。注重课堂互动效果,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认真组织好每一次课堂教学,营造积极浓厚的学习氛围。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的注意力,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课外作业,减轻学生的负担。

3、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加大培优补差的力度。现在初三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个别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抄袭作业时有发生,针对这种问题,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理解和尊重每一个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让“学习为我,我为学习”深入学生心田,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倦为喜爱,以学为乐,以学为荣,以学为享。

4、集体备课,虚心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利用休息时间,虚心 去听其他老师的课,相互学习、研讨。向他人学习好的教育理论、方法,弥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上课时务求每一课都上得生动、活泼、高效,力争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耐心对待每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努力做到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喜欢我化学课。

三、关注中考,重视基础教学,能力的培养,大胆在教学中进行课改尝试。

1.重视基础教学,突出能力的培养。

重视基础知识教学,抓好化学课本知识教学,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

同时抓好基本技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中注意防止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为此,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大胆的课改尝试。在(17)班,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学案导学,探究教学法”。从学生反馈,几次考试成绩与(20)班对比来看,我的课改是有效了。体现出学生乐学,爱学化学。成绩方面也有很大的提高。

2.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尽量上好每一节化学实验课。课前准备充分,演示实验效果良好,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给学生示范,并启发引导学生从生动的感性知识上升到抽象的思维。

根据本校的实验设备条件,我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做的实验,或调换一些实验,或适当做一些选做实验。同时鼓励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家庭小实验,以进一步激励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探究精神。我还严格要求学生,具体指导他们逐步达到能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总结2012 篇6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学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三个基本原则,即:客观性原则;严谨认真的原则;尊重学生,灵活引导的原则。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切实做到以下几点:

一、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

在平时的学生实验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当实验得不到正确结果时,学生常常是马虎应付,实验课堂一片混乱,铃声一响学生不欢而散;当老师催要实验报告时,他们就按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填写实验报告;还有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不成该做的实验项目,就抄袭他人的实验结果,或凭猜测填写实验结论等等。这样就不能达到实验教学目标。可见,对化学实验教学,必须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实验教学技能,树立严谨细致、认真科学的态度,要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完成实验教学的任务,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

二.认真完成实验环节,注重操作引导。

在实验教学工作中,无论是实验员准备实验,教师演示实验,或者指导学生实验,以及对待实验的严格态度等方面,处处、时时、事事都要体现教师的言传身教,只有教师教得扎实,学生才能学得牢固。因此,严格搞好实验课的“备、教、导”是上好实验课不可或缺的基本环节。

1、备好实验课是上好实验课的首要前提教材中要求做的实验,无论简单也好复杂也好,都必须要备好课,写好切实可行的教案,并且在实验课之前要亲自动手做一遍,即预备实验。教师做了,才可能指导学生如何应对操作过程中每一个细节可能出现的问题,看到实验现象,学到真正的实验方法和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若不备课,不亲自做实验,凭空想象,黑板上做实验,那就没有明显效果,更没有说服力了。甚至会出现,全体学生实验失败等不该发生的现象。

2、注重实验引导

指导学生实验时,既要面面俱到,事无俱细进行引导,同时,又要注意切忌包办代替。从实验材料的选择、仪器的装配到操作步骤和技巧,既要科学规范,又要密切结合具体实际,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以保证现象清晰,结果正确。

3、注重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小结

要求学生,在填写实验报告时,要如实填写。实验失败时,要如实地与学生一起分析失败原因,可课后补做。如果学生实验失败,我们就通过示范帮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取得实验成功,或帮助分析失败原因让学生重做,直至成功。不能听之任之,否则,就达不到实验课的预期目的。

此外,对一些特殊的材料、仪器和试剂,以及实验的目的和原理都要加以必要的说明,如选材的原因、仪器的功能、试剂的配备等。

综上所述,化学课实验,无论教还是学,都必须坚持客观、严谨、认真、扎实的作风,教师才能教好,学生才能学好;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2012-2013学第一学期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总结

初中化学教学探析 篇7

让学生有一个强大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个科学而系统的训练过程。真正科学的学习方法是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细心揣摩、精心培养而形成的。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学生感兴趣和比较熟悉的现象入手,引导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创造能力,使他们真正学会学习和思考。

在课堂上,促使学生超前思维,形成向教师(包括课本)“挑战”的态势,使学生在活动中训练思维,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做学生学习的伙伴和服务者,做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者。

二、探究学习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必须采用探究教学法,以教材中的化学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按照课程内容的要求,积极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教师通过实验创设学习情境,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质,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实验过程中动手动脑,初步学会化学研究的实验方法,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体验探究的乐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实验课是老师觉得难以成功驾驭的课,通常老师反复强调,学生仍然糊糊涂涂做实验,甚至有些学生只是凑热闹,重点知识及注意的问题没掌握,一节课下来,没什么收获。下面我对自己上的的一节学生分组实验课进行分析,让大家体会实验后反思这个环节在分组实验课教学中的妙处。

学习了有关二氧化碳性质的知识后,学生对怎样制取二氧化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亲自动手操作练习,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识与理解,我给学生上了一节分组实验课。实验目的是用老师准备的实验用品,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课堂设计分为以下几个环节:复习旧课—明确实验目的、重点、难点—动手实验—实验反思。实验前我把这四个环节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按环节进行,老师巡视指导。课堂中学生思考、讨论、相互合作,顺利地达到实验目的。特别是在实验反思中,学生积极发言,对实验进行反思,反思实验的成功之处、操作的正误、实验失误的原因等,学生在这节课上收获良多。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

1. 实验反思环节设计得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本节实验课的设计意图得以升华。

实验反思,即让学生对自己的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及实验的失误原因进行思考,总结归纳,相互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在反思环节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解决问题,既培养了观察的自觉性、全面性、准确性,又提高了多种思维能力。在实验反思环节,我说:“同学们,下面你们对自己的实验操作、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实验的结果进行反思,如果你实验失败了,请找出失败的原因。从第一组开始。”第一组的张亚卓同学说:“我们组先收集到了不满一瓶的二氧化碳气体,反思后,认为可能是稀盐酸量不够,后来加了酸,很快收就集满了。”接着漆乐同学举手发言:“老师,张亚卓加酸时,手心没有向着标签。”我表扬了她的细心观察,并问全班同学:“倾倒液体药品时,手心要向着标签,为什么?漆乐你来说说。”漆乐准确地回答出来了。这时同学们纷纷举手,我逐一让他们回答。第二组的魏海龙反思到自己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结果因装置漏气,收集不到二氧化碳。第三组的张艺说他们组先用稀硫酸与石灰石反应,发现反应一会儿就停止了,后来换了稀盐酸才集满一瓶。每组的同学都踊跃反思,他们的话题中有些是我预想到的,有些连我都没有预想到。从同学们的积极反思与发言中,我发现本节课的实验目的已达到,重、难点也得以突破。我庆幸自己没有帮他们归纳总结,而是放手让他们去发现思考,才有这节课的成功,这正是实验反思的妙处。

2. 放手学生去实验。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不再是鹦鹉学舌的模仿者。学生不再仅仅是接受知识,而要变成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创造者,变得更加聪明。这一切都要求改变接受式的教学方式,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关注的是学生会不会提出问题,是不是积极思考,是不是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实践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放手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认识在实验反思中得以升华。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实验反思仅局限于本组,若能引导学生发现其他组的优点和缺点,相互指正,相互学习,实验反思效果就会更好。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对象。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教师的教学活动应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在“实验室氧气制法”的教学中,学生极力主张电解水制取氧气,而教材上是用加热高锰酸钾、氯酸钾和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的方法制取。为此师生间进行了一场争论。学生据理力争:电解水虽然消耗大量的电能,但原料取之容易,且产物无污染,同时还产生了一种无污染的燃料,符合绿色化学的主体精神,而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过程复杂,还有一定的危险性,二者比较当然用水为佳。面对这种状况,如何不否定学生的想法,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的思维?于是我问:“一堂课40分钟,我们既要制取氧气,又要研究其化学性质,时间来得及吗?”课堂静了下来,我灵机一动,接着说:“用水制取氧气,方法是可行的,也是很理想的,更符合绿色化学的精神,问题是能否在不消耗大量电能的情况下,制得氧气呢?”这样既肯定了学生的思维,又教育了学生养成节俭的好习惯,还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这样师生在共同探讨中结束了本节课的教学,且效果相当不错。

如果能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主阵地,肯定就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农村中学化学教学一直是初中教学的难点,既要符合中考教学的实际需要,又要展示化学教学的趣味性,因此积极探索初中化学教学方式方法是目前化学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

摘要:探究学习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 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初中化学教学中, 教师应重视实验, 对实验进行反思, 反思实验的成功之处、操作的正误、失误的原因等。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探究学习,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闵林凤.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索[J].才智, 2011.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3]史志龙.探析多媒体在初中化学演示实验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 下旬刊, 2007 (6) .

[4]李润年, 田书芳.1—109号元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7.12.3.

初中化学下册教学总结 篇8

关键词:绿色教学;初中化学;实验

每种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随着化学的进步与发展,化学在各个领域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化学产品大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为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化学药品的滥用,出现了一系列危害环境的现象。在21世纪,由于化学污染造成的环境问题在逐年增加,它们严重影响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所以,为了控制这种现象的进一步恶化,化学要向绿色化方向发展,在世界上形成一个“绿色化学”领域,这是一个专门面向化学研究的领域。初中这一时期正是化学入门的阶段,也是学生最容易接受化学学习的时候,因此要抓住这一黄金时期,在学习中给学生树立起绿色化学的意识。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从小事做起,树立保护环境、实验绿色化的观念。

一、初中化学实验课教学现状

在经过对初中生的化学实验课的调查发现,一些化学实验的教学指导方法是有待改进和提高的。我国目前的初中化学教学中,特别是一些农村的和中等城市的教学中,化学实验设施不够完善,部分学校的化学实验器材不充足,废物处理的设施也不齐全,这样对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这样的条件下,一些实验废弃物只能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去。在实验中的一些有毒气体不能充分地处理,它们排到大气中,对教师和学生的健康造成影响。如果我们忽视这些污染,日积月累,给师生带来的健康的影响会进一步加深。所以,初中化学教师要从自身出发,结合学校的教学环境树立绿色化学的意识。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教师要改善学校的实验设施杜绝污染现象的发生。

二、如何构建“绿色化学”实验课

初中化学教师在教授实验课程的时候要重点把握实验环节和实验产物的处理。在对绿色化学实验课的探索中,教师要结合实际和学生的实践情况来进行教学。

1.增强学生环保观念

学生在初中阶段正是一个人学习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所以,教师在化学实验课上可以加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使学生养成一个保护环境的好习惯。学生在化学实验课上养成牢固的环保绿色观念以及合理地分配回收实验之后产生的废弃物的习惯,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而且还会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所以,一定要培养学生从点滴的小事做起。例如,在测试雨水、自来水的pH值的实验时,学生可以通过自来水的pH值来检测环境的状况,看看当地的水资源是否可以安全饮用。检测雨水的pH值可以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当地的空气质量状况。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监测和观察,学生可以切身地感受环境的变化,接受事实的影响,逐步养成绿色化学的观念,提高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他们保护环境的紧张感和危机感。

2.加强对实验环节的控制

在初中化学实验的时候,有一些有毒气体会由于器材和设施的限制而散发到环境中。但是在实验环节中加以严格控制,就可以大大减少有害气体的逸散,从而降低对人体的危害。例如,在做硫的燃烧实验时,因为在硫的燃烧中会产生有毒的SO2,排放到在空气中会造成酸雨。这个实验是在开口的仪器中进行的,虽然在容器中会加入水收集尾气,并且会覆盖上一片毛玻璃,但是这样并不能完全把尾气吸收干净,一部分SO2还会逸散到大气中,一样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教师这时可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实验加以改进。将盖在集气瓶上的毛玻璃替换成一张用饱和Na2CO3溶液浸泡过的纸片。这样可以把集气瓶中水未充分吸收的SO2在瓶口与湿润的纸片上的Na2CO3反应,将尾气充分处理。通过对实验的改善,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而且还可以潜移默化的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合理处置化学实验产物

在化学实验中,有些实验产物会对环境产生污染,直接排放会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例如,在酸碱实验的教学中,进行完对酸碱性质的探讨后,实验剩余的废液残留着酸、碱,直接排放到下水道中,会对下水道设施造成损坏。所以,对试验过后的产物,能回收的要尽量进行回收利用,而不能回收的要集中倒入廢液缸中,在进行净化处理后确保对环境无危害后再排放。

总之,在初中化学实验教育上,教师要积极地帮助学生提高“绿色化学”的意识,培养他们保护环境、实践创新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本领,从自身做起,养成在化学实验中循环利用实验药品的能力。“众人拾柴火焰高”,绿色化学的推广要更多的人加入,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化学实验教学绿色化的发展,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让人类能够更好地生活下去。

参考文献:

[1]薛秀芳.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效果分析[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1(12).

[2]马锐.浅谈初中化学实验的绿色化[J].青春岁月,2011(06).

吕河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总结 篇9

时间如流水,眨眼又过了一学年,在这一学年里,认真学习,努力工作,积极思考,力求在工作、学习上有进步,在思想上,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时代感、责任感,适应发展要求,强化“六个意识”:第一,强化自我充电意识;第二,强化科研意识;第三,强化信息网络意识;第四,强化合作意识;第五,强化创新意识;第六,强化服务意识。

工作上,讲求工作方法、注重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为目标,积极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学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三个基本原则,即:客观性原则;严谨认真的原则;尊重学生,灵活引导的原则。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切实做到以下几点:

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在平时的学生实验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当实验得不到正确结果时,学生常常是马虎应付,实验课堂一片混乱,铃声一响学生不欢而散;当老师催要实验报告时,他们就按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填写实验报告;还有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不成该做的实验项目,就抄袭他人的实验结果,或凭猜测填写实验结论等等。这样就不能达到实验教学目标。可见,对化学实验教学,必须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实验教学技能,树立严谨细致、认真科学的态度,要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完成实验教学的任务,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

认真完成实验环节,注重操作引导。

在实验教学工作中,无论是实验员准备实验,教师演示实验,或者指导学生实验,以及对待实验的严格态度等方面,处处、时时、事事都要体现教师的言传身教,只有教师教得扎实,学生才能学得牢固。因此,严格搞好实验课的“备、教、导”是上好实验课不可或缺的基本环节。

1、备好实验课是上好实验课的首要前提教材中要求做的实验,无论简单也好复杂也好,都必须要备好课,写好切实可行的教案,并且在实验课之前要亲自动手做一遍,即预备实验。教师做了,才可能指导学生如何应对操作过程中每一个细节可能出现的问题,看到实验现象,学到真正的实验方法和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若不备课,不亲自做实验,凭空想象,黑板上做实验,那就没有明显效果,更没有说服力了。甚至会出现,全体学生实验失败等不该发生的现象。

2、注重实验引导指导学生实验时,既要面面俱到,事无俱细进行引导,同时,又要注意切忌包办代替。从实验材料的选择、仪器的装配到操作步骤和技巧,既要科学规范,又要密切结合具体实际,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以保证现象清晰,结果正确。

3、注重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小结要求学生,在填写实验报告时,要如实填写。实验失败时,要如实地与学生一起分析失败原因,可课后补做。如果学生实验失败,我们就通过示范帮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取得实验成功,或帮助分析失败原因让学生重做,直至成功。不能听之任之,否则,就达不到实验课的预期目的。

此外,对一些特殊的材料、仪器和试剂,以及实验的目的和原理都要加以必要的说明,如选材的原因、仪器的功能、试剂的配备等。

初中化学下册教学总结 篇10

学习了《初中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研究》感受颇多,反思自己的教学,总结一下自己对化学实验和多媒体结合的体会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具有的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为化学课程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展现出新的前景。多媒体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各种信息传输技术于一体,具有多维动画模拟效果,能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化学实验,具有很强的真实感,灵活性和表现力,通过设计合理的多媒体课件来演示实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在一定感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因此,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优化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

一、丰富感性实验材料,提高学生学习化学兴趣

自主学习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尤为重要。注意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前提,只有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对象上去,才能产生求知的欲望。这种强烈的求知欲正是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集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视频图像于一体,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直观形象地感性材料,其生动性、趣味性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碳的单质》时,采用多媒体课件导入,生动形象的画面,伴以美妙的音乐,弹出一幅郑板桥的古字画,一边听着美妙的音乐,一边在屏幕上用文字设疑:“这幅字画为什么会年长日久而不褪色呢?”这样让学生目观其型,耳闻其声,心有所思,激发学习动机,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很快让学生进入学习过程。紧接着放映画面:几个大型的露天煤矿,外面堆积着好多的煤。人们用烧焦的木桩往坝梁上栽,边上闪烁一根普通木桩在泥土中腐烂的情形。学生们在观赏中情不自禁的脱颖而出:碳在常温下具有稳定性。像这样,播放一段录像,倾听一段录音来引入课题,就会使整个课堂顿时活跃,不仅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有意注意,有心想去探究,而且使学生的心一直被教师引导着,环节紧凑,过渡自然,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还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展示微观粒子,化抽象为直观,增强学生感知能力 九年级的化学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化学观念的形成。粒子观的初步建立必须在化学微观教学中体现出来。像在《物质构成微粒》:苯分子的图像、STM拍摄的硅原子图像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

还有在讲分子运动时,说到湿衣服晒干的过程,无法通过实验真实反映其变化过程,若通过多媒体动画模拟,水分子从衣服上慢慢运动出来,散发到空气中去,同时温度升高时,水分子运动加剧;温度降低时,分子运动减慢,最后湿衣服变成了干衣服。通过动画模拟,学生不但加深了对分子运动的认识,而且也了解了分子运动规律与温度的关系。

百闻不如一见,形象逼真地进行模拟展示,可以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理解。

三.运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展示反应时间长的实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九年级化学实验中,有些实验由于时间过长,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无法直接观察结果,学生情绪受到干扰,不利于教学。如铁生锈的实验,可通过多媒体课件中模拟完成,让学生在短的时间内看到铁生锈的情景。这样的模拟使学生如临其境,更易发现问题的本质,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优化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效率

1.放大实验现象:很多演示实验教师在讲台上做,只有前面部分同学能观察到,致使很多学生不容易观察到一些实验细节。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把实物放大,使原来看不清的实验现象清晰明显,如产生气体、沉淀、颜色变化等实验现象,这样会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加深他们对化学反应和实验操作的理解。

2.对实验进行分析对比:有些实验操作或现象需要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得出规律,使零散的知识结构化和条理化。但教师不可能将所有的实验在课堂上演示,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将设计好的实验对比演示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如在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可用多媒体技术模拟镁、锌、铁、铜分别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它们在现象上的差别,从而比较出它们金属活动性强弱规律。

初中化学教学浅析 篇11

关键词:初中;化学;兴趣;自信心;动手能力

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所以,怎样才能教好初中化学呢?下面就谈一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粗浅体会。

一、尊重和信任,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每个学生都希望教师公平地对待他,盼望得到老师的赏识。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实验研究认为,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会使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教师对学生低期望则会使学生越来越差。因此,我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是天才,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望,使学生出现很少有过的满意和自信感。教学上多激励、少指责,更不能贬低学生的学习能力,倾注自己的满腔热情,全部爱心帮助每一位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时,不管正确与否,教师都人认真听取,如果学生回答不了,要耐心引导学生正确回答,如果回答错误,也应留有余地作出评价。例:如有学生在书氯气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时写成:Cl2+H2O=2H++Cl-+ClO-

可以这样评价:这样学生学习上下了一定工夫,反应物、生成物都写对了,但HClO不能写在离子,还是前功尽弃。这种含有肯定、表扬成分的评价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每堂课,教师要尽可能多给学生发言机会,及时把对每一步思维过程作出评价,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给予鼓励、表扬,如“很对”“第一步回答得不错,下面再想想”等,使学生看到希望,感受到老师对他的期望。学习困难学生的自尊心往往被自卑感所掩盖,感到低人一等。所以,我们老师决不能鄙视他们,而是亲近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既要看到他的不足,同时要看到他们身上不甘落后、要求上进的闪光点,及时肯定表扬,使学生感到自己能被承认,精神得到满足,心情愉快、学习自然感兴趣,积极主动性得以提高,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二、努力提高学生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我国教育鼻祖孔子也曾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因为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学生只有对化学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化学。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初中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所以首堂化学课是尤为重要的。只要把首堂化学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增。要想上好第一课,首先要精心设计,认真准备。因此我在上首堂课时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了若干实验和提问,例如:为什么刚抹的墙壁要生炭火盆,为什么刚开始反而变潮湿?氢气球为什么能飞?热天时食物为什么会腐烂?铁为什么会生锈?煤气为什么会致人死亡?等等。这些问题也不作全部回答,可以留一些悬念让学生在无尽的问题中产生求知的浓厚兴趣,从而在学习过程中使其永不满足。

又如:学习了燃点以后,我们组织了学生做“烧不焦手帕”“玻璃棒点灯”等实验。在教学中我们还借助于图片、模型、幻灯、电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

三、重视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对于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往往有浓厚的兴趣。对于分组实验,学生的兴趣更高,为了避免学生盲目动手,教师要因势利导,把单纯的动手兴趣转化为学习知识的乐趣,使之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在这同时,应当给学生培养规范的实验作风,及时纠正不正确的操作方法。并且指導他们观察与分析实验现象以及规范的书写实验报告。

另外,还可以给学生一些实验或教给学生一些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在家里也可以体验化学的无限乐趣。比如“空杯生牛奶”“小纸花变色”“魔棒点灯”。再比如教给学生辨别羊毛衫的方法;也可以指导学生去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小研究,比如学习酸碱盐知识后可以让学生去评测水质,让学生初步感受化学研究的方法。这样做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更大乐趣与动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一些不易理解和掌握的化学概念设计成一个实验,让学生观察、分析,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

上一篇:科学伦理论文下一篇:北师大语文六年级下册复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