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案例解析

2024-10-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解析(精选8篇)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解析 篇1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思路

潜江市泰丰办事处莫市中学:易仁义

主 题 词:案例、解析

案例摘要:九年级化学教学中重要的理论教学课之一是«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利用实验将理论教学引向深入,引导学生在实验中不断总结,反思是本节教学设计重点。为此,教学过程中不断创设情景,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认识、分析、完善,从而深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教学中重要的理论内容,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实验现象、计算在化学反应中的物质质量关系是九年级学生必备的学科能力,在本节课前,学生学习了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微观层面的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学习了元素符号和化学式,为本节课学习打下了一定基础。一 指导思想

九年级化学教学中重要的理论教学课之一是«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利用实验将理论教学引向深入,引导学生在实验中不断总结,反思是本节教学设计重点。为此,教学过程中不断创设情景,促使学生在追索中体会、认识、分析、完善,从而深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二 教学背景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教学中重要的理论内容,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实验现象、计算在化学反应中的物质质量关系是九年级学生必备的学科能力,在本节课前,学生学习了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微观层面的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学习了元素符号和化学式,为本节课学习打下了一定基础。

学生在空气、水两单元学习中接触了具体化学反应,但都是定性观察、描述、体会反应,从未定量研究化学反应,从定性学习引到定量研究有一定梯度,因此从熟悉反应入手引入,减少陌生度,对第一次接触反应从规范描述现象开始,并将分析结果及时记录以降低学习难度。

学生对质量守恒字面含义理解与定律的科学含义有差距,对定律应用范围、计算对象等都很模糊,需要设计情景使学生不断追索,以克服前概念的负面影响。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并能用它来解释常见的现象,明确有气体参加或生成反应实验设计要求为密闭 ,深入认识理解定律,在此基础上严谨叙述质量守恒定律 2.能力目标:

提高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对敏锐地抓住实验细节,并进行深入分析,增强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捕捉问题、对问题拆解、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学生概念辨析以及严谨表述问题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化学史及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客观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素,用“疑问”、“冲突”带动学生不断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积极学习心态。四 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1.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化学史介绍

教师:我们首先回顾化学发展史,人类从生产生活中认识具体物质的反应开始,随着经验积累,我们发现物质性质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从个别到一般,是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化学发展也是如此。从另一思路分析,科学发展都是从定性到定量。能不能反应是定性分析,反应中量如何变化是定量分析。

投影: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将银白色锡放在密闭的容器里煅烧,生成白色的氧化锡但容器和容器里的物质的总质量没有发生变化,教师:问题根据以上叙述,得出哪些结论?依据是什么? 学生:反应了,因为从银白色变成白色,质量没变。

教师:但这在当时没有在科学界引起关注,1774年拉瓦锡做了空气组成实验,不仅得出空气至少含有两种气体结论,还将物理学定量方法引入到了化学研究中来,用较精密仪器测定了反应中各物质质量,发现质量不变,这在当时科学界得到了普遍认同,但也有质疑声音,是不是有变化但仪器精度不够测不出呢?1908年德国化学家朗道尔特和1912年英国化学家莱曼分别做了有关反应中质量实验,所用仪器精度高,最后发现,质量变化小于一千万分之一,应在允许的误差范围,至此质量守恒定律得到科学界公认,一直到现在。我们今天来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相关内容

2.板书: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一 质量守恒定律 第二阶段: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教师:首先我们用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一:引导学生观察铁和硫酸铜溶液,称量,反应,观察产物状态颜色,展示提前准备的充分反应后的一组反应产物,用无色水对比观察产物溶液颜色,请学生描述实验现象。现象是溶液变色,铁定钉表面生成红色物质

教师:以上现象证明发生了什么变化,考虑到实验目标,还应补充哪些观察结果?

学生: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天平指针不偏转,证明质量不变 板书:现象与结论,与学生一起完成反应文字表达式

教师:实验证明了质量守恒定律正确,但有些实验却“不守恒” 投影:蜡烛燃烧质量下降,镁燃烧质量上升,为什么? 学生:讨论表达。

教师:引导学生书写反应文字表达式,观察哪些物质未经过称量,实验设计漏洞何在,应如何优化?

学生:表达讨论结果:问题是未称量全部物质,教师:哪类物质未称量?该怎么办?

学生:气态物质,应采用密闭装置。展示实验图 教师:如何解释镁燃烧固体质量上升 学生:因为没测气体质量;

教师:学习了质量守定律,可否从该定律出发清晰表述? 学生:列出等式推出不等式

教师:从以上两个不守恒实例,你获得哪些启发?

小结:有气态物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设计实验证明了质量守恒定律应注意实验装置气密性。解释反应中质量变化从等式出发推出不等式。既要相信实验,也要批判看待实验,不断发展实验,使之更科学,更有说服力。

实验2白磷燃烧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装置特点——气球和玻璃管并分析其作用,实验中将每步操作仔细说明,描述清楚,引导学生有目的观察,有方向思考。

问题:描述实验现象

教师:提示、点评。哪些现象证明反应了、哪些现象证明质量不变,气球反应前后有何不同,如果没有,有何不良后果,气球作用何在。

学生:讨论、回答、补充。

板书:实验现象,结论,反应表达式 实验3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反应物状态颜色,实验过程观察,纠正学生不规范表达,学生:描述

教师:引导学生书写反应表达式。前两个实验质量等,这一个质量下降是否否定了定律正确?

学生:讨论回答:因为产生气体,未称量,所以质量下降。小结:“不守恒”恰恰从侧面证明定律正确性。

教师:实验1、2直接证明,实验3间接证明了质量守恒定律,我们看看定律是如何表述的。板书:质量守恒定律

第三阶段:内涵理解、投影习题:

1.干燥密闭容器中有 1克氢气、8克氧气,点燃后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水质量为。

教师:分析1:8,与水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一致,反推:应为氢气与氧气反应时质量比,所以有“恰好反应”。

学生:结果为9克.干燥密闭容器中有 1克氢气、10克氧气,点燃后充分反应,生成水质量为。

问题:你认为结果多少? 学生:答案不一:9和11 学生:表达、争论,学生:结论是9,按照1:8,10克氢气中有2克未反应,不能算作反应物。教师:小结板书:参加反应的部分才是反应物,同理反应生成的才算是生成物。3.哪些变化中质量问题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学生:重读质量守恒定律表述,找出适用范围 教师板书:质量守恒定律适用范围:化学反应 五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现象

烧杯中有石灰水,放置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物质质量上升了。2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最确切的是 A、10克冰受热融化成10克水。

B、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一定等于生成的水的体积。C、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解析 篇2

一、初中化学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思想陈旧

针对于我国目前的初中化学教学来说, 很多教师的教学思想、思维还没有彻底的转变, 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还在他们的头脑当中有着很大的残留, 这就使得他们在教学的过程当中, 没有办法完全的符合新课改中素质教育的要求。师本位的思想相对来说较为严重, 无法在课堂上促成学生共同参与营造出一个轻松的、和谐的课堂氛围。还是采用着就有的填鸭式教学方法, 目的不够明确。由于受到这些条件的限制, 即使是通过新课改, 还是改变不了旧课堂的教学理论。

2、教材变化相对较大, 把握难度提升

由于新课改的要求, 新的化学教材相对于原有的化学教材的内容变化相对较大, 改变了传统的知识结构体系, 这就使得很多的教师在刚接触新课改教材时, 没有办法及时的进行对于教材教学内容, 培养目标的把握。同时, 特别是在我国广大的农村中学, 化学教师的年龄偏大, 知识储备不足, 就造成了他们对很难注重对于学生进行科学的培养。再加上课时较为紧凑的原因, 使得很多新课改的要求, 在当今的初中化学教学课堂上都没有实现的可能。

3、缺少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

虽然在新课改的要求之下, 倡导对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但是, 对于初中的化学教学来说, 其评价的主要方式还是通过考试和作业。虽然, 现在很多学校意识到了这一点, 也把学习态度、实验能力、探究能力等等列入到评价的范围之内。但是, 在实际操作的过程当中, 很难有效的落实。学校对于教师的评价, 也主要看的是学生的成绩, 这对于初中的化学教学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二、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水平中的策略

1、改变教学主体, 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的“师本位”思想是初中化学教学水平提高的一个很大的阻碍, 所以就必须要改变是这样的思想。所以在进行初中化学的教学时, 教师应该放下身段, 和学生们打成一片。使学生能够充分的享受到学生在整个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 使他们从被迫的接受知识的过程, 转变成自己想要接受知识, 渴望接受知识的过程。与此同时, 很多地区的初中化学教师的自身素质不过关, 对于新课改的要求和新教材不能做到很好的把握, 这也严重的制约了化学教学的效果, 所以, 对于这些教师要进行专业的培训, 使他们能够更好进行化学教学。

2、改变教学方法, 提倡探究式学习

原有的教师在讲台上单方面教授的方法, 已经不适合现代初中化学教学的要求了, 所以就要求教师摒弃原有的教学方法, 而采用当今世界上比较先进的探究式学习方法。其目的, 就是为了在最大的限度上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由教师设立情境和问题, 充分的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由被迫学习转向自主学习。

3、改变教学评价模式

原有的靠成绩来评价学生和教师的评价模式已经不适合当今的初中化学教学了, 如果想要提高教学水平, 就必须要重新制定一个符合时代发展的教学评价模式。笔者认为, 新的教学评价模式必须要多元化。也就是说不能只从学生的成绩上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师的授课水平。在这个评价体系中应该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方式、能力以及最后的效果。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 以此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更好的提升。

总结:

综上所述, 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初中化学的教学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但是, 这其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面对着这样的形势, 我们就必须改变教师的就有思维, 提高他们的知识储备, 改变教学方法以及重新确立教学评价模式, 以此来更好的促进初中化学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陆裕峰:《更新观念, 优化初中化学教学》, 《学生之友:初中版》, 2011 (8) 。

[2]韦优琴:《“试误学习”理论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周刊:C》, 2012 (6) 。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解析 篇3

一、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

化学课堂可以是充满探究、十分富有趣味性的教学过程。然而,在现今的许多初中化学课堂中却无法得到体现,这也是现在的化学教学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只有饱含着对课程学习的兴趣才会更愿意去钻研探究,才能够更积极的思考,过程中才会有更多的收获与进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可以从很多方面展开,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课堂中要引发学生的参与,要让大家能够主动思考探究。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化学能力,也是对于课堂教学的一种良好推进。

《燃烧和灭火》是较为生活化的一节教学内容,许多知识点学生们都能够在生活中找到应用。为了趣味化课堂教学,让大家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我首先以一个实验做了课堂导入:

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个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空气,观察现象。然后我会让学生思考如下几个问题:

(1)上述实验中,为什么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2)为什么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为什么在通入空气后却燃烧了?

(4)综上所述,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这几个问题并不难,学生们如果对于实验过程有仔细的观察都能够很快找到答案。问题的思考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够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这样的教学过程既充分实现了师生间的良好互动,通过有趣的实验也提升了学生对于课堂的积极性。

二、教师备课内容单一

在初中化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备课内容过于单一是一直以来都存在的问题。备课内容单一首先会让学生很难在课堂中有真正的收获,备课不充分也会让学生们觉得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教师应当有意识的避免这个问题,在备课时应当更充分。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找到更多相关的知识和学生们分享,也可以适当有效扩充课堂教学内容。这不仅能够让课堂教学更为饱满,这些内容也能够让课堂教学更为丰富。长此以往,学生的知识面会不断得到扩充,化学素养也会慢慢得到积累与提升。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是和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一节教学内容,为了能够让学生们在课堂中有更多的收获,在备课时我会有意识去找寻一些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扩充知识。我给学生们介绍了喝牛奶的一些常见误区,让学生们认识到让蛋白质更好的吸收的一些注意事项:

(1)饮袋奶、不加热。袋奶采用75℃左右的巴氏灭菌法,没有高温瞬间灭菌彻底,故袋奶中残留有细菌,因此,喝袋奶必须煮开了再喝;

(2)空腹喝牛奶。空腹饮牛奶会使肠蠕动增加,牛奶在胃内停留时间缩短,营养素不能被充分吸收利用。因此,喝牛奶最好与馒头、面包、玉米粥、豆类等同食;

(3)食物搭配不当。牛奶不宜与含鞣酸的饮食同吃,如浓茶、柿子等,这些食物易与牛奶反应结块成团,影响消化。牛奶与香菇、芹菜、银耳等配合食用,对健康大有益处。

当我给学生们介绍这些小知识时大家都听得非常认真,许多同学都发现原来喝牛奶还存在这么多误区。这些小知识不仅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良好拓宽,也能够深化学生们对于教学要点的理解与认识。

三、缺乏对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化学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非常重要,然而,在许多课堂中学生的探究精神却得不到锻炼。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习惯将自己作为主导,学生们在课堂中不仅十分被动,对于课堂教学的兴趣也不大。这不仅是对课堂效率的一种阻碍,长此以往,学生们的实际能力也会越来越缺乏。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很有必要做出改变,要让学生的自主性在课堂中更好地发挥,应当借助相关教学要点鼓励学生展开独立探究,这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会很有帮助。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是初中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一节内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今后的化学学习也非常重要。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知道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学生渴望通过自主探究来认识物质,对化学探究中出现的预设或非预设的现象,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我将本节课中“活动与探究”作了大胆改进,增加了“硫酸”与一种特殊的碱“氢氧化钡”的反应,这样的改进,能够让学生形成多次矛盾冲突,激发新一轮思维碰撞;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探究来探寻酸碱之间反应的实质。从课堂实践中我发现,这样的课堂改进非常有意义。在自主探究时学生们不仅非常积极,通过自己动手,学生们也直观地看到实验现象,感受到酸和碱发生化学反应的真实过程,对于中和反应的实质也有了更深的体会。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课堂实践能力,也能够增强学生的探究精神。

结语

初中化学课程的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们应当意识到这一现状,并且积极做出改变。应当让课堂教学更富趣味性,备课内容更充分,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更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得到,让学生的探究精神得到发展与提升。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解析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的说课目是《氧气》,本课题位于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时2。下面我将从如下几个方面阐述我的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学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和典型代表,是从化学学科的特征出发,运用实验方法研究物质的开始,符合中学生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氧气的学习为以后探究二氧化碳、氢气等物质的性质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在观察和描述物质时能做到系统、全面、深入。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 认识木炭、硫、铁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② 知道氧气的性质和以及它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用途。③ 理解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定义并会判断。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从实验中获取化学信息;

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懂得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用途又体现性质的辨证关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科学态度。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概念。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

4、教学用具

演示实验: [ 实验2-1 ] 至 [ 实验2-3 ] 补充“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实验 多媒体课件:(1)氧气的物理性质动画,(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录像,(3)蜡烛在 氧气中燃烧的录像

说课吧http:///awfijuf

二、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这一节课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采用如下几种教学方法:

1、探究式实验教学法 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设疑 —实验—观察 —思考—总结—应用。根据目标设疑,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让学生以怀疑和挑剔的心态去观察

实验现象,体验实验的过程,积极的思考和分析。教给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出科学结论的学习方法。

2、互动式教学法 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抢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3、知识竞赛法 这符合初中生争强好胜、集体感和荣誉感强的特点。在抢答竞赛中,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高,有利于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

4、质疑释疑 通过质疑释疑,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

三、说学法:

1、探究学习: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氧气化学性质及对其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培养学

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自主学习:指导学生以实际生活的经验和对教材的阅读,从中归纳出氧气的用途,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

3、合作学习: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在合作中获得新知。

四、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提倡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这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

说课吧http:///awfijuf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猜谜语:

看不见摸不到,不香不臭无味道,动物植物都需要,离开它就活不了。

设问 这种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物质是什么?(氧气)。

讲述 氧气是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同时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和研究与我们生命息息相关的氧气。这样不但能自然导入课题,而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因此能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带着探索未知的心理进入新课的教学。

(二)层层深入、讲述新课 1 氧气的化学性质

设问:什么是物质的物理性质?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通常从哪几个方面出发?我通过展示一瓶事先收集的氧气让学生进行观察,提出问题:

(1)在通常情况下,氧气的颜色、气味、状态是什么?(无色 无味的气体)(2)教师提供参考资料 已知氧气的密度是1.429克/升,空气的密度是 1.293克/升,你从中得到什么结论?(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

(3)为什么鱼儿可以在水中自由的生活,但过一段时间却要在水面上换气?(水中含有氧气,但氧气不易溶于水)

(4)如果条件改变固态氧、液态氧是什么颜色的?(淡蓝色的)

让学生通过观看氧气物理性质的动画,从而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思考、分析、讨论,由学生代表归纳氧气的物理性质: a 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 密度比空气略大 c 不易溶于水

d 氧气 –183c 液态氧-218c 固态氧

(无色)(淡蓝色)(淡蓝色雪花状)说课吧http:///awfijuf

2、氧气的化学性质:

这部分内容既是本节重点又是难点,是学生达标的关键。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我主要采用如下几种探究实验的模式进行教学。

1、[实验2-1]:学生演示实验:木炭的燃烧 [提供背景资料]: 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中会逐渐熄灭,将它放在氧气中会怎么样呢? [提供] 仪器:集气瓶、酒精灯、火柴 药品:木条、石灰水、氧气

学生上前做实验,同学们观察, 相互讨论 [注意]:(1)发现问题要思考、讨论 [小结]:

2、[实验2-2]:硫在氧气中燃烧 我采用教师先演示 [ 教师解释滴加NaOH溶液的作用——为了防止空气的污染 ],学生观察,然后提示问题 活动与探索:1)、硫在空气中和氧气在燃烧现象有什么不同?

2)、硫燃烧产生有害气体,为了减少或避免空气污染,应如何改进实验?

3、[实验2-3]:学生分组实验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活动与探索: 1)、铁丝在空气中能燃烧吗?如果给它提供足够的氧气,能燃烧吗?怎么样

才能让它燃烧起来?

2)、在日常生活中,火柴和煤球是如何点燃的?

3)、如果温度很高的物体落在玻璃上会出现什么后果? 共同讨论后,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可以得出现象和结论: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①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②放出热量 结论: 铁 + 氧气

四氧化三铁

总结:

1、为什么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放在纯氧气中也不能燃烧? 使学生懂得:反应条件(点燃)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2、为什么点燃后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却能燃烧?(空气 中氧气约占体积1/5),使学生懂得:物质浓度对化学反应的影响。通过对实验的总结,使学生在知识和思维上有所创新和提高。说课吧http:///awfijuf 由于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接触化学实验次数较少,实验的基本思路还没有初步建立,更达不到具体设计实验的能力,教师应给予引导,让学生大胆的猜想,鼓励学生不要拘泥于课本知识,如果学生有合理的实验方法,我就对学生进行表扬,让学生尝到探索、实验的乐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为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我设计了学生讨论的教学环节,物质在空气、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的比较,让学生分组讨论,有学生代表概括得出结论:

(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点燃或加热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2)氧气具有氧化性。

最后,通过对木炭、硫磺、铁丝与氧气反应文字表达式的对比分析,让学生归纳出化合反应定义与特征:多变一,它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之一。要有氧参加的反应就是氧化反应。通过列表格的形式,使学生从逻辑上分清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联系与区别。

3、氧气的用途

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根据自己生活经验和所查阅的资料,谈一谈氧气有哪些用途?学生通过讨论从而得出结论:

平常呼吸: 缺氧条件下供氧:登山,潜水,宇航或高空飞行 氧气强化呼吸:急救危重病人平常燃烧:(利用空气中的氧气)

强化燃烧:冶炼钢铁,焊接或切割金属,支持并加速火箭燃烧。通过以

上的学习,使学生懂得: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用途又体现性质的辨证关系。

说课吧http:///awfijuf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采用口诀的形式小结出所学的内容,学生复习起来活泼流畅,在愉悦的氛围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习质量,培养并保持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氧气无色又无味,液固淡蓝微溶水;

生来活泼又好动,氧化反应有魅力; 咱与木炭能化合,生成二氧化碳气; 铁丝与我来点燃,火星四射多美丽; 硫粉与咱共燃烧,蓝紫火焰好神气; 咱和蜡烛来点燃,化为水和碳酸气。我的用途多又广,支持燃烧供呼吸; 我是人类的好朋友,造福人类见功绩。

第一句概括总结了氧气的物理性质,后两句概括总结了氧气的用途,中间五句形象得概括了氧气的化学性质。

(四)、知识竞赛:

对于这节课教学效果的检测我采用知识竞赛的方式进行,将学生划分为四个学习小组,对检测题进行抢答,答对加分,答错扣分。在抢答中各组分数有升有降,但经过组内同学间的齐心协力,必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团体精神。选择题:

1.对氧气物理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易溶于水 B.在-183℃变为淡蓝色液体

C.在-218℃时变为白色固体 D.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小 2.下列物质在氧气里燃烧,能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是()A.硫 B.铁丝 C.木炭 D.红磷

3.下列物质分别与氧气作用,生成物为固体的是()A.木炭 B.硫黄 C.铁丝 D.蜡烛

4.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黑色固体物质的是()A.红磷 B.镁带 C.铁丝 D.木炭 填空题

1.氧气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______颜色,______气味的气体。它______溶解于水,密度比空气______。

2.一种暗红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同时生成浓厚白烟。这种

说课吧http:///awfijuf 暗红色固体的名称是_____。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示式。

3.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______火焰,在氧气里燃烧发出______火焰,生成一种叫______的有______气味的气体。

4.做铁丝在氧气里燃烧实验时,盛放氧气的集气瓶里预先放入______或______,原因是______。

简答题

1、在医院给病人输氧的钢瓶为什么涂成天蓝色?

2、在什么情况下的反应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 ?

3、生命活动离不开氧气,请你说出自然界中氧气的来源?

4、鱼儿在水中自由的生活,为什么当快要下雨时都会浮到水面上?

(五)、质疑释疑:

最后留5分钟,安排质疑答疑活动,即由学生结合新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对老师提出问题,由老师当堂解答。通过质疑释疑,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

(六)、板书设计: 课题2氧气

一、物理性质

1、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略大

3、不易溶解于水

二、化学性质:氧气具有氧化性,是常用的氧化剂 反应物 木条跟氧气 硫磺跟氧气 铁丝跟氧气

氧化反应: 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供给呼吸 医疗 航空 登山、潜水

三、氧气的用途支持燃烧 气割、气焊 炼钢 宇航

初中语文教学解析论文 篇5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语文知识涵盖面广,渗透生活方方面面,是一门内涵深远的学科,要想学好语文并不容易,然而如果能学好语文,则会一生受益。初中语文注重对中学生理解和运用汉语的能力培养,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对教师和学生而言都不是简单的事。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上已经有了很多创新,但是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有待改进。

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1.考试分数等同于语文水平

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它的特点是灵活性强、知识范围广,但是考查方式却还是和其他学科一样,只有考试一条途径,只通过卷面成绩判断学生语文水平。但是语文这门学科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其范围,其内涵都不能仅仅通过考试体现出来。目前语文教学最普遍的问题就是考试分数等同于语文水平,学生学习水平如此,语文老师的教学水平也是如此。考试制度是我们一直沿用的制度,自有其优点,它既可以将学生的学习状态直观地呈现出来,也可以为学生语文水平提供一个参考,一目了然。但是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并不完全适合,分数只能作为一个重要的考量标准,却不能决定一个学生的语文水平。

2.过重课业阻碍课外知识拓展

语文作业是很多中学生头疼的地方,因为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不同,更加注重理解而不是重复练习。脑力活动相对于机械的笔力活动要难上许多,很多学生难以适应也无从应对,加上初中作业比小学作业本就更多,对中学生而言,语文作业就更难应对了。繁重的课业既是中学生无法逃脱的重担,同时,也是阻碍他们课外积累的挡板。有些学生对语文有兴趣,想要主动学习,开阔视野,但繁重的语文作业不仅占用了他们课外阅读的时间,同时也容易引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厌烦情绪。

3.死记硬背教材内容

传统语文教学本就是依照课本、以考试为目的的教学方式,虽然可以让学生系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但是过程枯燥无味,容易让学生厌烦。目前,死记硬背教材内容是初中语文教学常态。很多学校的语文课堂、教学要求都是如此:对课本内容不求理解吃透,只求能够熟练背诵应付考试。这样的做法大大浪费了语文教材编写的一番苦心,初中语文本就是更注重理解的,如果只是死记硬背,必然不能很好理解语文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不能理解文学作品的深意,不能了解编入教材的作品作者的深邃思想,即便能够熟练背诵,学到的也是皮毛,而不是语文的内涵。

二、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1.培养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众所周知,在我们的身边一直有一个名叫“兴趣”的因素在各个方面影响着我们,在面对事物时是否具备兴趣是导致结果呈现天壤之别的重要原因。在工作当中,我们时常能够看到一些人因为缺乏工作热情而工作效率低下,也有一些人整日抱怨自己的工作不如意,觉得工作又苦又累,甚至有一些人将工作中的不愉快带入到家庭生活当中,对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影响,这些都是缺少工作兴趣所导致的。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说“干一行、爱一行”,实际上就是通过让人们转变对工作的看法,让人们去感受工作中的趣味所在,从而培养出人们的工作热情,进而有效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而在学习当中,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更是深远。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孔子就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表达出了在孔子眼中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同时在日常教学当中我们也经常能够看到,当学生对所学学科具备学习兴趣时,那么他们将表现出极强的求知欲,在参与教学活动时大多有着较强的主动性,在课堂教学当中也往往较为活跃。学习兴趣的存在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所在,也正是因为如此具备学习兴趣的学生往往能保持津津有味且不知疲倦的学习态度。与此同时,对于具备学习兴趣的学生来说,老师在教学时甚至可以鼓励学生将老师的指导当做是辅助手段,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去对未知的知识进行探索,不但能够确保学生有效地掌握相关知识,还能够让学生逐渐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在初中语文的教学当中,老师们必须重视学生对初中语文这门学科学习兴趣的培养。

2.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切教学的基础

在过去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为了能够更好地掌控课堂教学节奏,老师往往有着课堂的绝对话语权,而学生则是在被动地接受教育,在无形之中使师生之间呈现出极为鲜明的阶级感;同时因为“严师出高徒”的传统教学理念存在,很多语文老师在与学生交流和沟通时都过于严肃,在老师们看来,初中生因为年龄的问题尚不具备自律能力,所以想要让他们有效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就必须要借助外力去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然而却在不经意之间给学生带去了太大的精神压力,很多学生甚至因此而对老师产生了畏惧感,稍好些的也会因此而受到影响,导致他们提不起学习初中语文这门学科的兴趣。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许多老师发现同样是因为初中生年龄较小,他们在看待许多事物的时候都是会戴着“有色眼镜”去看的,而这“有色眼镜”取决于第三方因素的影响。就学习而言,第三方因素就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否够亲近。所以为了有效带动初中语文这门学科的教学效率,老师们必须放下自己的身段,利用自己课时较多和作为成年人的优势去主动了解和接触学生,以更为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以此来逐渐获得学生的认可甚至信任,在学生认可甚至信任老师的基础上再对学生进行教学,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效率。

三、结语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逐渐深入,我们能够看到,想要更有效地带动初中语文这门学科的学习效率,不仅仅需要老师教学技巧的提升,同时也需要借助情感上的因素和学生作为教学活动参与者的能量,只要能够将多重因素结合到一起,就能够产生质变,使初中语文教学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彩芬.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引,全面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成效[J].中国校外教育,2015(13).

解析初中英语写作课堂教学策略 篇6

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摘要】英语写作能力是初中生应该掌握的一种重要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依据学生特点及写作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选用有效的教学的教学策略,努力激发学生的英语写作兴趣,使得他们都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与探究英语写作方面的知识与技巧,最终逐渐增强自身的英语写作能力。本文就初中英语写作课堂的教学策略,进行了详细的探究。

【关键词】初中英语写作课堂教学策略

随着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趋势的不断加剧,英语写作在经济与生活中的应用更加频繁,这就使得人们对人才的英语写作能力提出了新的标准。而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英语课程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阶段。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在日常的写作教学中,应大胆创新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为学生组织出符合他们学习兴趣及认知规律的写作教学活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帮助学生快速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那么,如何才能切实提高初中英语写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急需思考的问题。

一、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英语写作是一种典型的信息输出活动,只有确保学生积累有丰富写作素材、写作经验及写作技巧,才能使得他们写出高质量的英语作文。而对初中生来将,他们的写作能力还较为低下,难以写出要求过高的英语作文。因此,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应依据学生的英语语言认知规律,恰当安排写作教学流程,一般来讲,初中英?Z写作教学的教学顺序应先从词汇积累开始,逐渐引导学生仿写一些简单的句子,然后激励学生连句成篇。在初中英语写作活动中,“词汇”是写作的基础,也就是原材料;“句子”是桥梁,是写作中的基本单位;“篇章”是写作教学的最终目的。这就需要英语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严格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基本原则组织写作教学活动,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最终实现教、学及用的和谐统一。在具体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设计写作教学流程时,应做好以下几点:1.引导学生探究巧记单词的方法,借助语境运用、关联词联想、音节拼读等途径帮助学生巩固、识记及理解单词。另一方面,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还应将教材中单词的形似词、反义词、近义词、同义词等罗列出来,供学生对比学习,以显著提高学生的词汇量。2.指导学生熟练掌握教材中的常用句型及短语。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加大单句练习比重,使得学生在大量的训练活动中扎实掌握这些单句句型之后,再慢慢过渡到复杂句型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句型,教师可在教学中为学生布置“一句多译”任务,以逐渐增强学生的造句能力。比如,教师可让学生尝试用两种句型翻译“我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是踢足球。”学生就可用两种句型翻译为“My favorite sport is playing football”及“Playing football is my favorite sport.”

二、密切联系听说训练

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与听说能力之间有着很密切的关系,通常来讲,英语听说能力较高的学生,其写作能力也较高。究其原因,是因为书面语言均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与发展的,可见口语是学生书面语形成的基础。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应重视对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材中的听说训练内容,在教学中积极为学生营造出多种生动的口语交际情境,使得学生更加自然、主动地参与到各种英语口语训练活动中,并获得更多的听英语的机会,最终使得学生在阐述观点、小组讨论、表演短剧、伙伴对话、讲述故事、复述课文、看图说话等口语交际活动中逐渐提高英语表达能力与理解能力。在引导学生就教材中的某个话题进行了一定的口语训练之后,教师就可为学生布置一些书面写作任务。教学实践表明,由于有了口语交际训练活动做铺垫,学生已经拥有了英语写作的素材及表达方式,因此将这些口语材料整理成书面内容,也是很容易的,从而可使得学生自信满满、兴致勃勃地参与到英语写作教学中去,并且还可写出质量很高的英语作文。比如,在学习仁爱版初中英语教材九年级上册Unit2《Saving the Earth》这一单元时,教师就可让学生以“I am a little guardian of the earth”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What are the behaviors that pollute the earth in our daily life?”及“How to deal with the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进行广泛的交流与探讨。然后,让学生将口语交际内容整理成书面语言。最终,笔者发现很多学生都能写出内容丰富的英语作文来。

三、激励学生大量朗读

要想切实提高初中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及应用,只有这样才能颠覆学生的中式英语思维方式,逐渐养成用英语思维设计作文结构、遣词造句及表达思想,最终写出更正宗的英式英语作文。而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及英语思维的主要方法。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意思是说朗读多了,自然就可写出较高水平的作文。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熟读英语文本对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很大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朗读还可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英语词汇、句型及素材,这都是英语写作中学生所必须具备的一些东西。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激励学生大量朗读英语文本,以最大限度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英语思维能力,从而为写作教学质量的大幅提高奠定基础。比如,在学习仁爱版初中英语教材九年级下册Unit5《Knowing About China》这一单元时,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教材文本,以熟练掌握文本中介绍中国文明及名胜的方式是什么,是用什么样的思维组织语言及文章结构的,并且使得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增强语言,为写作时更恰当地遣词造句做好准备。在实际教学中,为充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教师可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使得可积极参与到朗读教学中,以促进他们英语思维能力的快速发展。

四、有效结合阅读教学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关系密切,究其原因,是因为阅读是学生写作的基础,是学生习得表达方式、积累写作素材的有效途径。初中生借助阅读英语文本,可以拓展知识面、增强语感、丰富词汇量,从而积累海量的英语语言信息,最终为写作能力的快速提升打下基础。仁爱版初中英语教材中的课文体裁很多,有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诗歌、日记、书信等;涵盖的内容有体育、地理、天文、旅游、友谊等。另一方面,这些文本都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及代表性,是学生学习英语写作知识的最佳范本与素材。因此,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先细致阅读教材内容,然后仿写类似内容与体裁的作文,由于有学习与模仿的对象,学生在亲自写作时就不会觉得无话可写、难以安排结构,就可提高英语写作的自信心与积极性,从而促进他们英语写作能力的明显提升。比如在学习仁爱版初中英语教材九年级下册Unit4 《Amazing Science》这篇阅读文本时,教师就可引导学生重点学习本课的写作结构、主要句型及关键词汇。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为学生设计一节以“My favorite scientific knowledge”为主题的写作课,提醒学生可以模仿教材阅读文本的结构,也可以运用阅读文本中的句型与词汇。教学实践表明,把写作与阅读教学结合在一起,可帮助学生逐渐掌握各种主题及体裁的写作格式及写作方向,使得学生在写作活动中都胸有成竹,有助于他们写作兴趣的提升及??作质量的优化。

总之,写作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核心内容与难点内容,其教学成效的优劣对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高低及综合能力的高低有很大影响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英语教师应深度分析写作教学与朗读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关系,然后积极将写作教学渗透到其他教学活动中,并始终遵循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组织教学活动,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词汇量及语感、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及写作经验,最终真正提高初中英语写作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解析 篇7

小组化学习是指在教学中教师以分组的形式让学生团结合作,共同完成分配的学习任务和活动,再以小组的总成绩进行评比,共同达到学习目标。小组学习中,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发现问题,并通过共同分析去解决问题。所以,小组学习能使学生在一定的环境中,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搜集的有关资料主动地构建知识体系,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掌握知识, 促进学生的交际、合作以及沟通能力。

二、大专英语教学现状

( 1) 教学模式落后。目前的大专英语教育,老师在课堂上只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忽视了科学的教学观念和教育方法,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没有得到一定程度的培养和提高。

( 2) 口语环境缺乏。目前的大专英语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口语环境的创设,一味地追求学生考试成绩的突出, 对学生的口语和技能的应用能力没有重视。

( 3) 英语教材不合适。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的教材都不一致,普遍的是听、说类型的教材模式,这些教材实用性很强,但对学生来说,学习任务重而实用能力不突出,导致走上社会的学生,英语能力和社会要求相脱离,无法真正地把英语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

三、小组化学习在大专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针对以上大专英语教学现状,以下便列出几点小组化学习在其中的具体应用。

( 1) 合理科学的分组。合理的分组是指每一小组学生的学习能力相近, 小组内也可以有不同能力的学生存在, 这样就可以慢慢协调同学间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使小组间的成绩相当。由于各小组间的成绩差异性,小组间进行竞争可以实现小组内成员相互学习、相互进步,提高教学成果的目标。

教师在进行小组划分时,小组成员不要太多,以免学生参与活动的机会太少,达不到共同合作的效果,小组成员数量适宜就好。

( 2) 教师要发挥调控性,以引导为主。老师应该充足备课,精心准备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课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促使他们去探究、去尝试。在有突发情况时,教师应该做到及时引导和帮助,耐心为学生讲解。

在小组学习中老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独立主动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及运用能力。

( 3) 建立学习目标,及时总结分析。教师要合理建立学习目标,难易要适宜,否则既不能达到共同学习的目标,还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在学生完成学习目标之后,要及时进行总结,发现小组间的问题,对小组的每个成员的学习成绩和能力进行打分并评价,发现他们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态度中的问题,给予及时纠正,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竞争力。

四、小组化学习对大专英语教学的影响

( 1) 小组化学习能增强口语能力。 对于英语这种语言类学科,小组化学习改变了以老师为主的传统教学课堂,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机会,为学生的语言交际提供了平台,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 2) 小组化学习实施了双向交际活动。小组化学习是学习者之间进行的交流,属于双方的交流活动,学生之间进行问题的理解、讨论等也提高了学生间的合作及沟通能力。

( 3) 小组化学习创造了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小组化学习使英语课堂变得相对轻松,同学间也可以互相帮助,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自信心都有所提高。

( 4) 小组化学习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教学效果高低取决于学生在学习中是被动接受还是主动参与。小组化学习是一种启发式教学,增强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

综上所述,小组化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学业成绩,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态度,对加强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动机也有影响。因此,小组化学习在大专英语教学中有可行性,既能丰富英语教学评价,还可以明确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以获得更好的教学及学习效果。

摘要:本文基于对小组化学习的认识,对大专英语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从大专英语教学的角度,阐述了小组化学习在大专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及小组化学习对大专英语教学的影响。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解析 篇8

关键词:小组化;初中化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2-061-01

初中化学教学的时候将小组化教学运用进去,能够很好的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出来,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自主探索,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也会有明显的提高,所以,在进行初中化学教学的时候,应该将小组化教学的方式运用进去,切实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效率,给学生的化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在初中化学小组化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方法

(一)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来进行小组化教学。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老师可以根据小组成员特点的不同来进行小组的划分,然后要求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协作来进行合作学习,更好的掌握化学知识。老师也可以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简单的介绍知识脉络,然后让学生来整理和学习相关的知识。在小组合作学习结束之后,老师可以组织学生汇报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在小组汇报的时候,不同小组之间不但可以互相进行错误的纠正,还可以补充其中存在的不足。与此同时,同组成员的合作还能够让课堂教学的氛围更加的活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利用小组成员的竞争来进行初中化学教学。老师在进行化学教学的时候,可以将同组成员互相竞争的办法使用进去,这种情况下,一般会选择同类结合的办法进行。老师先进行教学,然后将化学成绩差不多的学生分成同一个小组,然后老师可以根据组员的成绩情况来给其安排难度适合的题目,这种情况下,让同组成员进行抢答,这样不但能够测验出每一个小组的学习情况,还能够更好的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还能够让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竞争,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更加积极和主动。这种方法不但能够给那些化学成绩不好的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还能够让学生在更加轻松活跃的氛围中,更好的理解知识,纠正自己的错误理解,更好的学好初中化学。

二、提高小组化初中化学学习效率的措施

上面主要叙述了初中化学小组化教学的时候,经常使用的两种办法,并且这两种办法也能够很好的活跃初中化学教学的氛围,但是,很多时候,老师在进行小组化化学教学的时候,课堂管理工作不够有效,浪费的时间比较多,并且各个步骤之间的衔接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甚至有些时候,学生在游戏和讨论的时候,互动玩的非常开心,但是却忽略了知识的学习,这种情况本身便是本末倒置的,这便要求老师在进行初中化学小组化教学的时候,重视策略的使用,切实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效率。

(一)做好准备工作。老师在使用小组化教学手段进行化学教学的时候,课前准备必须周密,这样在小组化教学的时候,出现问题才能够更加灵活的进行处理,整个小组化教学才会更加的灵活,课堂教学的效率才可能真正的提高。在小组化教学开始之前,老师应该做好准备方面的工作,利用各种渠道来进行教学方式方法的搜集。

此外,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还应该重视自身应变能力的提高,因为小组化教学内容的课堂活动便比较丰富,只有这样在教学的时候出现问题,老师才能够及时的应变和解决。若是,老师能够及时灵活的处理那些教学时候出现的突发事件,那么能够将那些突发事件转变成为有利的契机,这样能够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启发,并且还能够让学生对教学活动印象更加的深刻,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在课堂教学的时候,收获更多的知识,教学的目的也能够更好的实现。

(二)分组的时候应该增加目的性,对学生的学习任务进行明确。在分组的时候,分组情况会给小组化教学的效果造成直接的影响。这便要求老师在进行小组划分的时候,应该全面的对学生因素进行考虑,比如说老师必须合理的考虑学生的能力,一般情况下,学生的能力可以分成两种,第一种是学生的动手能力,第二种则是学生的平时成绩。在平时成绩方面,应该考虑小组中成绩比较好的、成绩比较差以及成绩一般的成绩划分,这样在学习的时候,为了小组的荣誉,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会主动的帮助成绩比较差的学生。若是一个小组中,学生的成绩都比较差,那么学生之间无法互帮互助,这样这个小组很难真正的参与到小组化学习中来。与此同时,老师在考虑学生因素的时候,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性别、性格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比如说在分组的时候,应该合理的确定性别比例,避免出现同性学生起哄的情况,还应该考虑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知识接受能力等,这样才能够保证每一个小组之间能力相似,小组的竞争力才可能真正的提高。

三、结语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老师在教学的时候更加重视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求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不能够仅仅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还应该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以,老师在进行小组化教学的时候,在不影响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只有这样学生之间才能够真正的形成互补,学生的潜力才能够更好的开发出来,老师的教学目的也能够更好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虎世祥.解析小组化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方法和提升对策[J].理科考试研究,2015,(03):89.

[2] 周彬.解析小组化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方法和提升对策[J].考试周刊,2014,(36):145-146.

上一篇:家长开放日记录表范文下一篇:物流企业经营模拟ERP操作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