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会计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会计民事法律责任研究

摘要: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演进和互联网的飞速前进,加之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鼓励“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政策,随之而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新兴行业,同时,也出现了大量会计人员实施会计造假行为的现象。会计违法行为越来越多,直接导致了人们对会计的信赖度降低,会计信息的诚信度下降。但《会计法》只界定了会计刑事法律责任和会计行政法律责任。其中会计刑事法律责任受到会计违法行为程度的限制,会计行政法律责任受到行为主体的限制,而平等主体之间的会计行为不能受此约束。而这些限制就导致很多会计违法行为得不到相应的制裁,而一些会计违法行为导致的民事损害得不到相应的赔偿。显而易见,通过会计刑事法律责任和会计行政法律责任来界定会计责任使得很多会计违法行为游离于会计法律制度之外,导致一些会计行为主体因为没有国家强制力做后盾而钻法律的空子。当前会计学界、法律界等相关学者针对会计民事法律责任在不同方面给出了相关的完善建议,这些研究成果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但是这些研究成果大部分是针对某一行业(比如目前对证券行业的研究比较多)或者某一会计行为(如:提供虚假财务报告),而对民事责任进入到会计法律制度体系内的必要性、如何系统进入会计法律制度、如何使会计主体对自己的会计行为负责任,从而有效减少会计虚假行为,目前的研究尚不够完善。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有综述归纳、定性分析等方法,对会计行为主体进行归纳,会计违法行为进行分析,并对其民事责任性质,以及归责原则、构成要件、如何承担责任以及免责事由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完善会计民事法律责任的若干建议。以期能够对建立和完善会计民事法律责任制度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本人在文中指出,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加强会计民事法律责任制度,首先要完善立法,使得在司法实践中受害人和司法工作人员能够有法可依。其次,立法对民事责任赔偿的范围和计算方法应当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界定,过于原则性的条文在司法实践应用中可行性不强,不能起到实质的指导作用。文中本人给出了民事责任赔偿的几种计算方式,主要有实际价值损失计算法、交易价差计算法、机会盈利替代计算法、机会亏损替代计算法、加权定额计算法等。另外,要完善民事诉讼制度,使会计民事诉讼程序有保障。此外,本人认为应有效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会计违法行为的发生。本文主要创新之处为对我国会计法律责任中的空白部分,即会计民事法律责任模块做了系统全面的分析。对会计民事法律责任的行为界定、归责原则以及赔偿制度做了分析并提出了法律制度方面的相关完善建议。完善会计的民事责任,要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具体到哪些会计主体要承担责任,各层次主体如何划分责任比例,如何计算民事责任的范围,是否存在过错等等,都需要会计界和法律界不断的深入研究。

关键词:会计违法行为;民事法律责任;法律制度;民事责任赔偿

学科专业:会计学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文献综述

1.2.2 国外文献综述

1.2.3 文献综评

1.3 论文研究内容方法及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论文结构与框架

1.4 论文贡献与不足

1.4.1 论文贡献

1.4.2 论文不足

2 会计民事法律责任概念界定及法理分析

2.1 会计法律责任

2.1.1 会计刑事法律责任

2.1.2 会计行政法律责任

2.1.3 会计民事法律责任

2.2 会计违法行为主体

2.3 会计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

2.3.1 致害行为

2.3.2 损害事实

2.3.3 因果关系

2.4 民事责任归责原则与免责

2.4.1 过错责任原则

2.4.2 过错推定责任原则

2.4.3 无过错责任原则

2.4.4 民事责任的免责与减责事由

3 我国会计民事法律责任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我国会计民事法律责任的现状

3.1.1 我国会计民事法律立法现状

3.1.2 我国会计民事法律执法现状

3.2 我国会计民事法律责任存在的问题

3.2.1 现行法律条文存在不合理的情况

3.2.2 对赔偿主体规定不明确

3.2.3 处罚及赔偿责任不明确

3.2.4 会计民事法律责任的诉讼制度不完善

3.3 会计民事法律责任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我国民事赔偿制度尚未到位

3.3.2 我国现行法律重刑轻民

3.3.3 司法人员会计专业能力不足

4 会计民事法律责任制度的完善建议

4.1 法律制度明确具体,不同法律间相互补充

4.2 明确会计民事法律责任的主体、分配方式及归责原则

4.2.1 明确会计民事法律责任的主体

4.2.2 不同主体间责任分配实行比例责任制

4.2.3 完善归责原则,采用举证责任倒置

4.3 明确民事责任方式及赔偿金的计算方法

4.3.1 明确民事责任方式

4.3.2 明确民事赔偿金的范围和计算方法

4.4 完善民事诉讼制度,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5 结论

参考文献

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科研成果

上一篇:县级文化与群众文化论文提纲下一篇:动态管理与绩效管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