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室网络管理系统的构建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具体体现, 专业实验室网络管理化不仅能充分利用实验室的相关资源, 而且能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从而使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使学生从“理论强, 实践弱”向“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方向发展, 使高校教育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全方位、高技能、高素质的有用人才。

1 专业实验室网络管理系统的建设意义

现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应用物理系开设了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 每年新增学生120多人, 且两个专业在课程设计上都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验课程和专业课程设计较多, 学院和系大力鼓励学生参加实验竞赛、挑战杯和科技创新等相关培养实践技能项目, 而实验技术人员配备比例少, 为了更好地提高实验室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改革传统实验教学模式, 发展崭新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 专业实验室网络管理系统成为一个必要的途径和手段, 其意义影响深远: (1) 部分用于教师科研工作或学生毕业设计的贵重实验仪器, 学生对这部分仪器不了解, 甚至不知道这些仪器的存在, 因此这些仪器利用率不高。实验室网络管理系统可实现各种仪器设备和耗材的信息化管理, 学生和教师可自行在网上查阅仪器的使用情况、简介、操作注意事项后预约实验时间, 最大程度地提高和优化实验室和设备的使用率。 (2) 实验室网络管理系统中的实验预约功能可通过网络提前地对学生开放实验进行“时空”安排, 能高效方便地对众多实验室和实验学生进行管理。 (3) 实验室网络管理系统实现实验室各种仪器设备和耗材的信息化管理, 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员根据实验室情况填写的设备维修、报废、耗材申请等资料均可在网络系统中进行登记, 以避免传统的纸质文件填写的繁琐过程, 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效率, 同时降低办公成本。

2 网站总体分析与设计

统过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 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率, 合理分配和使用开放实验室资源, 提高信息管理水平, 加强决策支持, 充分调动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主动性。由于购买正版软件非常昂贵, 我们充分利用校园网资源, 采用Dreamweaver和MySQL软件来开发适合我们专业实验室的网络管理系统。实验室网络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实验教学管理、仪器设备管理、实验室管理、人员信息管理、智能教学五大子模块, 其系统结构图1。

实验教学管理:包括实验开设、实验开设计划管理、实验计划查询和实验预约四部分, 实现对开设的实验课程和实验项目的管理。

仪器设备管理:包括仪器设备资料、低值易耗品、仪器维修记录、仪器报废记录和仪器借用登记六部分。对专业实验室各种仪器设备的综合管理和登记, 方便学生教师查阅设备资料, 提前熟悉实验内容, 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实验室管理:包括实验室使用记录、实验室规章制度和实验室功能简介, 其记录信息方便统计实验室的开放率, 可以合理调度和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

人员信息管理:包括教师基本信息管理、学生信息基本管理和实验员基本信息, 介绍专业实验室师资力量和实现师生实名制登陆的功能。

智能教学:包括实验指导、仪器操作指导、仿真实验和师生交流区。将专业实验课程的多媒体课件、教学大纲、仪器使用说明、操作规程发布到网上, 供学生在线学习和预习。 (如图1)

3 网站建设的流程

(1) 需求分析, 针对实验教学、教师、学生等进行调研, 分析系统架构的整体需求, 整理和分析调研结果。

(2) 系统架构设计, 在精心构思的基础上, 确定网站的链接结构, 对网站的不同功能、模块进行层次划分, 使用户对网站的功能、结构有清晰的概念, 从而增强网站的易用性。

(3) 系统建设的实现, 结合各种多媒体工具如:Photoshop, Dreamweaver, Flash等, 实现整体网站的建设。

(4) 系统的调试和运行, 在网站上传服务器前, 要彻底测试网站页面, 找出内容和排版方面的错误, 及时进行修改, 完成修改后再正式启用网站。

(5) 系统维护和完善, 在网站投入使用后, 要进行跟踪和调查教师和学生使用网站情况, 及时收集信息对网站进行维护、修改和更新。

4 结语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室网络管理系统实现了实验室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和合理化, 提高了实验室的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为实验室开放提供了有力保障,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本项目用新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理念, 建立了一种新型的专业实验管理系统。

摘要:分析了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室网络管理系统构建的背景和意义, 给出网络管理系统的构建流程和内容。

关键词: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实验室网络管理系统,专业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 范爱平, 等.精品课程与教学网站建设[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6, 28 (6) :86-88.

[2] 高波, 王新.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学及其相关技术[J].中国远程教育, 2000 (2) :43-46.

[3] 潘家英, 唐晓年, 劳有兰.基于P2P技术的校园网络应用研究[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8, 28 (6) :543-546.

上一篇:浅谈地勘企业如何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下一篇:价值链视角的企业成本控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