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考研方向(精选15篇)
大家好 我现在是一名大二学生,学的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我想考研,但不是很清楚考研的方向大致有哪些,我不想学经济类的,请问还有其他的吗?还有,如果考研的话,是不是要读几本学校设置的专业课之外的书啊,我现在有点迷茫,觉得这个专业让我很郁闷啊,不知何去何从,希望大家伸出手帮帮我,感激不尽啊
数学类的研究生专业共有5个,分别是基础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
基础数学以后的发展方向基本是从事理论研究,如果想留在高校得继续读博(一般还要求本科是211);计算数学偏向计算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可以去金融机构,从事经济方面的工作;应用数学可以到企业从事应用类的工作;运筹学与控制论偏向自动化。
如果以上数学类专业你都不喜欢,可以转专业考研。理论上你可以报任何专业,但由于你的专业背景,最好是考对数学要求较高的专业,比如信息类专业。一般非数学专业的人有个误区,认为数学专业的答统考数学会很轻松,其实不然。数学专业所学的主要是理论,对计算的技巧性要求不高,如果你要转专业的话这方面需要注意。不建议你考计算机专业,该专业的统考专业课难度非常大,如果没有很好的专业素养光靠市面上的练习册突击及格都很难!可以考虑系统工程之类的信息类专业。
外语政治必考,各100分,其余两门专业课各150分。如果考数学类专业,两门专业课一般是数学分析(有的学校和常微分方程一张卷)和
高等代数,均为高校自主命题。如果转考其它专业,工学,管理学,经济学专业课一是统考数学(共三种,一二为理工类,三为经济类),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是全国统考,其它专业课二由学校自主命题。
目前,万众创业、大众创新“互联网+”,已是我国产业战略转型的代名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成为各国的突破点,在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以求得新的突破。职业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已不能再沉寂,急需与时俱进,顺势调整,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2 校企人才供求矛盾现状
“互联网+”战略新兴产业,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金融、移动互联网等在不久的将来也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加之制造业、加工业、金融、汽车等传统的经济支柱产业在内的各个行业领域的创新发展和壮大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而我国院校还停留在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及方向上,专业课程体系的传统化、重复化,课程内容的老旧化以及缺乏实践的理论化教与学,加上师资力量薄弱,致使企业无可用之人,院校有人无用。应用型、复合型的新兴专业人才培养成为了今后院校培养体系和保障学生就业的改革重点。
3 我院传统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状况分析
3.1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基本知识,具备较强的电子商务市场策划能力和电子商务网站的设计、开发、实施、推广能力,能从事软件公司市场营销、策划,企业网络推广、网店开发与维护的高素质技能型网络营销人才。
3.2 主干课程
SQLServer数据库、使用PHP制作网站、网店运营、网店推广、网店美工、网站项目制作、网站建设与管理、SEO搜索引擎优化、搜索引擎推广(百度)、网络整合营销等。
4 调整后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大数据方向)分析
4.1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扎实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理论基础,能够运用数据仓储、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模式识别、并行计算数学建模、统计学等工作,具备良好专业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4.2课程体系
5 结论
[关键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O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09)04-0053-04
运城学院是一所新建本科院校,于2005年秋季开始招收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以下简称新专业)学生,考虑到办新专业要有一个探索和积累的过程,在招生规模上既注重规模效益,又采取慎重发展的态度。2005年新专业招收54人,2006年招收51人,2007年招收53人,2008年招收56人。运城学院有基本的设备和实践基地,同时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公共计算机教学部和网络信息中心,使得信息类和计算机类课程的开设有了基本保证,具备了开办新专业的条件。现在首批新专业学生已进入大四第一学期专业课程的学习,对于本专业课程设置能否体现出明确的专业方向,大四的专业课程、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如何把握,如何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以及培养怎样的专业人才,还需进一步的探讨和思考。
1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由信息科学、计算科学、运筹与控制科学等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个新的理科专业。根据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新专业目录,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坚实的数学基础和良好的数学素养,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运用所学知识和计算机技能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高等院校或其他各类学校担任数学教学的教师或其他教育工作者、数学研究人员,可在科技、经济、金融、生产、经营及各级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与管理工作,也可继续攻读数学、经济学、管理学的硕士研究生学位。对于新建本科院校,要办好新专业,首先对其专业培养目标应该有一个完整而准确的认识,它决定了学生要学哪些课程,学到何种程度,毕业之后能做什么等。从新专业目录中知道,本专业是一个数学类专业,从目录介绍的新专业培养目标、主干学科、主要课程来看,笔者认识到新专业要学的课程大致分为三个模块:数学类、计算机类、信息类,培养目标对数学素养、计算机技能、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等方面作了要求,但这些要求很抽象,难以把握,例如通过哪些数学理论与方法的学习来培养数学素养,计算科学与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有哪些,是否都要学?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本专业培养目标进行探讨和研究,从而做一些相对具体的界定[1]。
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新专业培养目标,按照运城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确定了新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良好的数学素质,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运用所学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的应用性人才。运城学院的新专业定位于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数学基础的研究,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力求做到在培养具有较扎实、深厚的数学基础的同时,突出与人才需求量大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方向的结合,使毕业生基本具备从事这个领域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工作能力,保证学生毕业后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以及其他相近的领域就业,培养具有初步科研能力和有较强的计算机技术能力的人才。
2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体系
2.1教学计划的修订
教学计划是确保专业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保证。依据国家教育部关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结合运城学院办学定位和办学指导思想,借鉴重点本科院校建设新专业的经验,笔者制定和修订了本专业教学计划,确定“基础平台+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和实践教学环节。
2006年11月,笔者邀请清华大学贾仲孝教授对本专业的教学计划作以指导,对部分专业课程进行整合。2007年5月,对新专业原教学计划进行了一次较大修订,第二版新专业教学计划确定。2007年10月,又邀请陕西师范大学张建中教授对本专业的教学计划作以指导,对部分专业课程理论和实验课开设学时进行调整,适当增加了实验课开设学时,增加了选修课的门数,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三年来,笔者坚持每年对专业教学计划进行修订,使之更趋科学、合理,更能充分反映本专业对本科学生的培养目标要求。
修订的新专业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见表1。
2.2课程体系的改革
课程体系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其前提是以积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其核心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构建科学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根据“加强基础性,提高综合性,拓宽应用性,侧重方向性,注重时代性,增加选修课,加强实践课”的课程体系改革总体思路,新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总的原则是:围绕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加强基础课程,使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推进整体优化原则;加强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实现人才培养的全面提升,以满足社会需求。
本专业对课程体系改革的具体做法是:加强数学基础课程,在专业课程中融入计算机和信息类课程,如软件工程、信息科学基础等,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在培养具有较扎实、深厚的数学基础的同时,突出与软件工程这个人才需求量大的专业方向的结合,使毕业生基本具备从事这个领域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工作能力以及较强的更新知识、追踪新技术的能力。基础课程要把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作为重点;专业课程要以课程内容的现代化作为重点;重视实践环节,加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相关的教学研究[2]。
3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建设现状
课程建设是课程体系改革中的重点,课程改革是保持专业活力,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专业教育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近三年,笔者对本专业课程教学进行了有效改革,课程建设成绩显著。《数学分析》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离散数学》被确定为院级重点建设课程。
3.1课程教材的建设
教材是教与学的重要载体和媒介,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和成效。教材建设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体现教学改革进程的重要标志。为适应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需要,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本专业按照《运城学院教材管理的规定》,制定了《应用数学系教材选用制度》,选用教材与评估制度规范科学,执行严格。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在教材选用方面,要求使用和引进权威、能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优秀教材。使用教育部统编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九五”和“十五”国家重点教材或省部级获奖教材。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用的教材,优先选用获国家或省部级奖的优秀教材或选用目前通用的、各校反映较好的教材,保证所选教材质量。
3.2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的一个最基本任务就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师所讲的内容,并对此内容进一步认真思考,因此教师的讲课方法就特别重要。好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短短的课堂内不仅学到专业知识,而且学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定的基础上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讲台上对大量的定义、定理、推论滔滔不绝的讲解,学生只是听和记,缺乏主观能动性和思维的创新和想象,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3]。
在本专业课程《离散数学》的教学中,教师结合章节特点,采取不同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如数理逻辑部分,首先引入实际生活中简单的案件推理,引起学生兴趣;然后再举出一个复杂的案件推理问题,学生发现简单的推理可以较快的得出结论并对其过程进行口头阐述,但是复杂的一时半会难以得出结论,也不易表述其推理过程,这时候学生就遇到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怎样分析复杂的推理?接着教师给学生说明数理逻辑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即把数学方法与符号语言系统应用于传统的逻辑,使推理更加有效并像数学证明般使人信服。这样学生既有了问题也明确了数理逻辑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自然就对内容有浓厚的兴趣,并且学习的目的性就更强了,同时也加深了对数学的认识。
注重课堂内容的引申。离散数学中的很多问题与现实问题紧密联系,在学习完内容之后,教师可以搜集或者编写一些现实问题,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的内容解决,这样既巩固了学习内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黑板+粉笔的教学手段已经逐渐受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冲击,在教学中,尽量结合两种手段的优势,使得教学效果更好。
对于一些定义、定理等结论性的内容,运用课件给出,可以节约书写时间,还有一些图、表、以及书写量过大难于板书的内容,也可以通过课件给出。但是多媒体课件决不能代替传统板书,对于一些重要定理的推导,一定要一步步在黑板上给学生分析并对过程进行板书,加强学生思维训练。这样两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4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建设的进一步思考
4.1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全面加强课程建设
认真研究跟踪世界和国内经济和科技中长期发展的动态和趋势,在稳定的前提下不断地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市场对应用理科人才的需求。在新专业本科生教育整体框架上,要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在基础理论、计算机应用等主干基础课上,使学生受到学时充分,强度足够的严格训练[4]。从第四学期起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课程,加强应用性课程建设,开设更多的适应现代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基础知识的选修课。
4.2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加强教材建设
在课程内容上坚决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压缩后续课程中过窄、过深和过繁的教学内容,为新的培养方向、实践性的教学环节,以及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所进行的基础训练争取到必要的时间和空间。加强主干课程,扩大选修课程,突出专业、专业培养的定位与特色,加强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同时,开展与各课程配套的教学大纲、教材建设工作,力争在未来的几年里,建成几个院级以上精品课程。
4.3加强教学方法研究,提高教学效果
认真研究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方法的研究,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措施,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包括在习题课中增加学生的讨论时间,学生写小论文等。实行考试和考查相结合。重视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的考察,将平时考查情况记入学生的综合成绩中去,并使之更加科学化。
在教学方法方面,打破课堂讲授的单一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聘请国内知名专家教授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讲述各学科的新发展与新成就,拓宽学生的视野,使他们对现代理学研究的趋势和其他学科的发展与联系有较深入的认识。
4.4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实践能力
改革教学方法,建立实践教学体系,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加强专业实践基地建设,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结合专业特点,完善实习内容,保证实习时间,确保学生实践训练效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之,及时了解和把握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主动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数学教育观念是十分必要的。要正确把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教学目标,深入研究新形势下信息与计算科学的需求状况、教育价值及其教育对象的变化等问题,加大改革传统教育方式方法、教学手段的力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将原有教学手段精华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有机结合,更高层次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为建立一个“学生满意,社会认可”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戴祖旭,等.谈谈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认识[J].大学数学,2004,20(6):1-3.
2方文,等.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滁洲学院学报,2006,8(3):44-46.
3唐晓静.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大学数学,2007,23(1):9-12.
4葛仁东,孙雪莲,刘满.关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科体系改革的探讨[J].数学教育学报,2008,17(1):99-102.
Discussion about cours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 science specialty
YAO Xi-yan,WANG Bao-li
(Department of Applied Mathematics,Yuncheng University,Yuncheng,Shanxi,044000,China)
AbstractFor the problems in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 science specialty teaching of the younger university,in association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 science in Yuncheng university,based on the course system and teaching objectives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 science,the course construction is further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一、培养目标及规格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点面向基层的,能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硬件设计开发和应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在政治思想道德方面,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求实、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在业务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是:
1.扎实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计算机应用软、硬件设计、开发和应用等必须的基本技能。
2.了解本专业范围内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英文技术资料。
4.在身体素质方面,身体健康,能精力充沛地工作。
二、课程设置及教学管理
1.教学计划中设必修课、限选课、选修课和集中实践环节。
2.必修课由中央电大统一开设,执行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考试、统一评分标准。
3.限选课为专业必修课程,由中央电大统一课程名称,执行统一教学大纲(或教学要求),并推荐教材,尽可能提供教学服务。
4. 选修课由学生根据需要自由选择,但专科阶段已选的选修课,本科阶段不得重复选用。选修课由省电大统一开设,执行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考试、统一评分标准。
5.有实验和作业的课程,办学单位必须按要求组织完成。凡没做实验或实验不及格者,不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中央电大将对实验(含大作业)及平时作业进行必要的抽查,以确保教学质量。
6.集中实践环节由省电大根据中央电大制定的教学大纲(要求)具体组织实施。毕业设计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选题要尽量选择与现实任务相联系的题目。中央电大对毕业设计答辩情况和毕业设计说明书进行抽查。集中实践环节不得免修。
7.省电大负责组织教学,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中提供的文字、音像、电视直播课、CAI课件、计算机网络、电子邮件、电话答疑等各种学习媒体和手段自主学习。
三、修业年限与毕业
实行学分制,学生注册后8年内取得的学分均为有效。中央电大按三年业余学习安排教
学计划。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为73学分。学生通过学习取得规定的毕业总学分,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即准予毕业,并颁发国家承认的高等教育本科学历毕业证书。
四、教学计划进程表
五、课程说明
1.计算机数学基础
计算机数学基础是计算机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它是学习专业理论课不可缺少的数学工具。本课程主要包括:数理逻辑、集合论、图论、代数系统和数值分析等内容,是一门理论性较强,应用性较广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1)掌握离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进一步提高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2)熟悉数值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掌握常见的数值计算方法,提高数值计算能力。
2.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方法是吸收了软件工程领域有益的概念和有效的方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软件开发方法。它集抽象性、封装性、继承性和多态性于一体,可以帮助人们开发出模块化、数据抽象程度高的,体现信息隐蔽、可复用、易修改、易扩充等特性的程序。
本课程主要介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方法和C++语言的基本概念。以C++语言中的面向对象机制为主。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大量的程序实例和相关练习,逐步掌握C++的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的功能,从而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本课程中,作为一种编程环境,简要介绍了VISUAL C++5.0中最基本的编程工具。
3.数据结构
本课程介绍如何组织各种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存储、传递和转换。内容包括:数组、链接表、栈和队列、递归、树与森林、图、堆与优先级队列、集合与搜索结构、排序、索引与散列结构等。课程采用面向对象的观点讨论数据结构技术,并以兼有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双重特色的C++语言作为算法的描述工具,强化数据结构基本知识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本能力的双基训练。为后续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微计算机技术(原微机接口技术)
本课程以当今主流微处理器80X86为结合点,分析它的结构特点、操作原理、指令系统以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重点讲解80X86外围主要支援芯片的功能、结构、编程方法以及接口技术。在此基础上,对键盘、LED数码显示器、打印机、AD与DA转换器等基本外部设备的原理与接口技术进行讨论。此外对微计算机系统总线、先进的微处理器结构也给以介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验,使学生掌握微机接口的基本设计原理和技术。
5.信号处理原理
本课程是本专业必修的重要课程之一,目的是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验使学生掌握信号处理,尤其是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主要内容有:介绍信号的基本概念,以及信号的基本运算,包括信号与消息,卷积与相
关等。信号的傅里叶分析:包括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分析,一般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分析,抽样定理,离散傅里叶变换及其快速算法。拉氏变换:介绍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概念、定义、性质,以及其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离散信号的Z变换:包括Z变换基本概念和性质,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方法(如离散系统的频率响应、稳定性、因果性等)数字滤波器的原理与设计等。简介信号处理方法的最新技术:如小波变换,时频表示等。实验: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实验,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课程知识。
6.计算机组成原理
本课程是本专业必修的硬件课程中重要核心课程之一。基本要求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常用的逻辑器件、部件的原理、参数及使用方法,学懂简单、完备的单台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学习计算机设计中的入门性知识,掌握维护、使用计算机的技能。
课程内容包括:常用的组合逻辑器件,如译码器、数据选择器、编码器、ALU原理;常用的同步时序电路,如寄存器、移位寄存器、计数器的原理、参数及使用方法;可编程逻辑阵列:ROM,PLA,PAL及门阵列的原理与使用。数字化编码,数制及数制转换,数据表示,检错纠错码;数据的算术与逻辑运算,运算器的功能、组成与设计;教学机的运算器实例。计算机指令系统综述,指令格式与寻址方式;教学计算机的指令系统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控制器的功能、组成与设计,教学机的控制器实例。多级结构的存储系统综述,主存储器的组成与设计,教学机的内存储器实例,CACHE存储器的运行原理,虚拟存储器的概念与实现,磁盘设备的组成与运行原理,磁盘阵列技术;光盘机的组成与运行原理,磁带机的组成与运行原理。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与输入/输出系统综述,显示器设备,针式打印机设备,激光印字机设备;计算机总线的功能与组成,输入/输出系统的功能与组成;教学机的总线与输入/输出系统实例。几种常用的输入/输出方式,中断与DMA的请求、响应和处理。
7.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本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局域网和广域网一般特性,典型网络的结构特点及具体实现,计算机网络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涉及的术语、概念及新技术,掌握典型计算机网络结构及实现技术。
8.计算机操作系统
计算机操作系统是本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设计基本原理及组成;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的新概念、名词及术语;了解计算机操 作系统的发展特点和设计技巧和方法;对常用计算机操作系统(Dos、Windows和UNIX或linu x)会进行基本的操作使用。
具体内容有:操作系统概念:操作系统定义及发展、五大类型五大功能、操作系统属性、“生成”概念。(人机交互)界面管理:人机交互的特点;第一、二、三代界面;基本的 键盘命令和系统调用;作业调度算法。文件管理:文件的结构与分类;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目录结构;存取控制和安全机制;文件系统。存储管理:分区、分页、分段管理;物理地址与逻辑地址;“扩充”技术;分配算法。输入输出设备管理:功能与分类;独享、共享、虚拟设备的管理;管理策略。处理机管理:操作系统核心功能;“进程”概念;并发与并行;进程的基本状态与转换;进程调度算法;同步与互斥;P-V操作;死锁概念。操作系统程序结构:层次、模块结构;设计与检测。
9.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是本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软件素质,提高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与软件项目管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课程的主要内容有:介绍软件的基本概念和软件工程的目标,通过对传统的面向过程的软件开发方法和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的介绍,使学生掌握开发高质量软件的方法;通过对软件开发过程和过程管理技术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如何进行软件度量和管理,怎样进行质量保证活动,从而能够有效地策划和管理软件开发活动。
10.软件开发工具与环境
软件开发工具与环境是支持软件开发的一些工具软件的集成系统,是协助开发人员进行需求分析、设计和程序编制、测试的有效手段。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从实用角度出发,教授学生如何使用当前最流行的软件开发工具,掌握典型的软件开发工具环境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功能,提高使用这类软件工具进行软件开发的能力。
11.数据库系统概论
该课程主要讨论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有关的应用。内容主要包括:数据库系统的组成、关系数据库、数据库设计以及数据保护等,同时讲解一种重要的数据库系统的应用。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有关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相关的知识,初步掌握数据库设计方法,并能用数据库系统建立数据库及简单的应用。
12.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
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其应用课程从研究、开发和应用角度出发,综合讲述多媒体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及其开发应用。
主要内容包括:多媒体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视频和音频获取技术、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技术、多媒体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结构、多媒体数据库与基于内容检索、多媒体著作工具与同步方法以及多媒体通讯和分布式多媒体系统。
13.计算机系统结构
本课程通过具体介绍指令系统、存储系统、输入输出系统、流水线和并行处理技术,使学生能够较全面地掌握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100、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和基本分析方
法。具体内容为:计算机系统结构基本概念,包括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系统结构定义、分类、设计技术、评价标准和系统结构的发展;指令集的系统结构,包括CISC指令系统和RI SC指令系统;存储系统原理、虚拟存储器和CACHE存储器;标量处理机、包括流水线、超标量处理机、超流水线处理机和超标量超流水线处理机;并行处理技术、包括向量处理机、互连网络、SIMD计算机和多处理机。
14.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是计算机应用在管理领域的一门实用技术。它综合运用了管理科学、数学和计算机应用的原理和方法,在符合软件工程规范的原则下,形成了自身完整的理论和方法学体系。
专业定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打好数学基础,受到较扎实的计算机训练,具备在信息和计算科学领域从事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及设计开发有关软件的能力。
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以信息处理和科学与工程计算为背景,由信息科学、计算科学、运筹学与控制科学等学科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个新的理科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数学基础和计算机基础,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计算机技能解决某些实际问题,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C语言,C++程序设计语言,软件设计方法,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图形学,信息理论基础,编码理论与应用,数字信号处理,信号与系统,图像语言处与模式识别,应用密码学与信息安全,软件工程方法,以及数学分析,离散数学,高等代数,科学计算与数学软件,线性代数,空间解析几何,复变函数,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数据分析,最优化理论,运筹学,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计算方法,数值分析,数学建模,管理运筹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模型,数学实验,金融分析。
开设院校
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东北大学、大连工业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云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安徽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华侨大学、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重庆交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大学、中北大学、内蒙古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山东财经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青岛农业大学、暨南大学、兰州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石河子大学、新疆大学、湖南城市学院、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天津理工学院、桂林理工大学、太原重型机械学院、东北电力学院、上海电力学院、武汉科技学院、南华大学、长沙理工大学、衡阳师范学院、东华理工大学、山东理工大学、成都理工[1]
大学、西安工业学院、昆明理工大学、阜阳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兰州商学院、黑龙江科技学院、北京化工大学、沈阳师范大学、福建工程学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州师范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宜春学院、湖南大学、湖南科技学院等等。
就业方向
信息与计算科学就业趋势,毕业生在毕业以后,可以在信息与计算科学、计算机信息处理、经济、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软件开发或者是管理部门从事一些实际应用、开发研究或者管理工作。或者在信息与计算机信息专业去读研究生。
就业前景:主要到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和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
应用物理学专业简介
专业介绍
本专业主要培养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实验技能,受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以及工程技术的初步训练(主要包括材料制备及材料应用研究方面的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适应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并能在物理学或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中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和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电工技术基础、计算物理基础、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原子物理学、理论力学、量子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电动力学、数学物理方法、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固体物理学、材料物理学、半导体光电子学、导波光学基础、传感器技术、物理学史与物理学方法论、物理学前沿动态、近代物理实验、专业物理实验等课程。
就业方向
yjbys
目前所在地:广州民族:汉族
户口所在地:韶关身材:167 cm 57 kg
婚姻状况:未婚年龄:26 岁
培训认证: 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电子/邮电/通讯类:软件开发 电子软件开发(ARM/MCU...) 通信技术工程师/技术员
工作年限:1职称:无职称
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随时
月薪要求:2000--3500希望工作地区:广东省
个人工作经历:/4-2007/12 中山智天数码软件 软件工程师
公司是MP3/MP4方案提供商.其产品MCU大多采用凌阳SPDA2000和瑞芯微26XX系列.我的职责是用对MP3/MP4软件进行开发和维护,以满足功能需求.因为想在广州发展,所以离开了中山.(具体工作有:用C实现MP3/MP4按键功能 I2C编程 驱动修改等等).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茂名学院
最高学历:本科毕业-2007-07-01
所学专业一:信息与计算科学所学专业二:
受教育培训经历:-2007 茂名学院 信息与计算科学 本科
语言能力
外语:英语 优秀
国语水平:优秀粤语水平:良好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能力及特长:
1、有良好的英语读写能力;
2、熟练掌握KEIL C软件平台,80C51单片机,DSP5402,I2C编程;
3、计算机能力良好,精通C语言、熟练MATLAB语言、汇编语言
,熟练掌握各种操作系统:WINDOWS系列、LINUX。
4、熟悉LINUX编程(MAKEFIEL文件编写、GCC运用)
5、了解LINUX内核、LINUX驱动编写;
详细个人自传
毕业于茂名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大学时就非常喜爱电子软件技术,熟练掌握了8051单片机和DSP5402。我是一个积极上进、乐观大方、激情饱满的人。我的目标是先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先从低做起不断积累经验,学习和掌握新技术,同时也为企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实现自己与企业双赢。
关键词:信息与计算科学,实践能力,实践教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主要是集合计算机知识与数学知识等学科于一身的重要专业课程。计算机相关课程是一门需要学生具备极强的动手能力的学科, 这就要求高校在培养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生时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而不是一味讲解理论知识, 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来培养新时代的学生。高校首先要意识到目前在培养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学生时存在的问题, 然后再制定相关的改革措施, 这样会使这门学科的教学变得更加高效。
1 培养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必要性
目前, 我国高校的课程基本都是采用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动手能力培养为辅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一大特点是要求学生同时具备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 过硬的专业相关知识和专业技能是一个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所不可缺少的硬性条件。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使学生对于这门学科的有一个理解, 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使学生具备更强的动手操作能力, 更好地将头脑中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产力, 也使学生对于专业的印象更加深刻, 更加了解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职业。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中, 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人才在当今社会上取得成功不可缺少的能力。由此可见, 培养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国家和社会是意义非凡的一项工作, 高校更要重视此项工作, 争取为国家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信息与计算科学的专业人才。
2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实践能力培养的内容具有局限性
高校培养学生的主要工具就是专业教材, 教材对于知识的涵盖面毕竟有限, 对于专业知识的讲解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 而老师授课主要是依赖教材给出的知识点进行讲解, 这样的教育模式对于学生的培养难免有些局限性。随着教育文化事业的改革, 高校所用的教材也在根据国家政策以及经济、科技的发展状况逐年改进, 已有很多教材加入了实践教学的内容, 以及一些与课程相匹配的实验项目, 但是大多是配合理论教学的, 缺乏实践的意义。
2.2 实践能力教学方法落后
尽管我国在教育文化事业的改革上已作出了很大的努力, 但是, 在教学模式上还是主要以传统模式为主, 以固定的课堂、固定的老师、固定的教材模式进行学习。不同的时代对于人才的要求不同, 同样对于培养人才的方法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目前, 培养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方法主要是老师在课堂上完成理论知识的讲解之后, 带领学生到实验室, 按照教材上的步骤进行实验和计算, 得出相应的实验结果, 但是课堂时间毕竟有限, 学生很难自由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 所以, 很难达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2.3 实践能力教学体系不够完善
好的教育模式应是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相结合, 而目前我国的教育模式大多是以理论教学体系为主、实践教学体系为辅来培养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 无论是在教学的时间上还是在形式上, 实践教学都是理论教学的辅助, 并没体现出很大的实际意义。这样的教学体系已不适用于培养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生, 他们所需要的主要是实践操作能力, 而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使得他们的实践能力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培养。
3 提高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措施
3.1 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教学
理论教学内容主要依靠教材的描述以及老师的讲解, 这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不应将理论教学内容的概念与整个教学内容的概念相混淆, 不应局限于教材上的内容。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教学对培养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人才是十分必要的, 老师在讲解理论知识后, 应多带领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 可以多在网上搜索相关的实践项目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实验, 写出实验报告交给老师, 老师提出指导意见等。
3.2 增强实践活动的多样性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生应多参与课外的实践活动, 这需要高校和社会教育部门的配合。对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生而言, 可以参加的实践活动有很多, 比如国家或者学校举办的信息计算科学相关的比赛, 通过参加这样的比赛, 不仅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 还可以使学生获得相应的奖励以增加他们对于信息计算科学的兴趣;社会上自由组织的实践活动, 目前社会上有很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生或者企业组成的相关组织, 会定期举行一些实践活动促进大家的交流;学校组织的实习活动, 学校应积极与信息与计算科学相关的企业进行合作, 推荐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 使学生亲自到工作的岗位上进行实际操作,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还可以使学生提前融入社会中去, 让他们在专业氛围浓厚的环境里感受自己未来将要从事的行业。
3.3 建设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
高校应对教学体系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 一改以往以理论教学体系为主的教育模式。虽然我国高校也培养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但是力度是远远不够的。所以, 高校应建立起完善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并对实践能力体系进行规范的管理, 建立起科学的管理制度, 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使实践能力体系快速发展。在建立实践能力体系的同时, 应根据学生实践的环节, 由老师作出专业的指导, 保障体系持久发挥作用, 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
4 结语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生是我国在今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人才, 也是我国科技进步主要的力量。增强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我国科技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因此, 高校和社会教育部门应共同为此项工作作出努力, 相信加强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国的科技事业一定会有更大成就。
参考文献
[1]曾德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4 (12) :217.
[2]杨利华, 詹棠森.地方高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探索[J].内江科技, 2014 (5) :137, 148.
【关键词】信息与计算科学 数学分析 分析与改革 计算机 数学软件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由信息科学、计算科学等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个新的理科专业,着眼于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受到科学研究的训练,并能解决信息处理和科学与工程计算等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而《数学分析》作为整个近代数学的基础,它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思想方法已经深入到数学的每一个分支,成为现代科学研究的基本工具,也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肩负着为后继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应用工具的重任,同时,对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引导和帮助学生学好数学分析这门课程,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对于实现培养目标,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数学分析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关于数学分析教材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我国文化的一些特点,现有的大多数数学分析教材具有以下的一些特点:①注疏性。由于近现代数学的舶来品性质和我国的注疏传统,我们的教材往往是对某本外国教材的注释本或注释缩写本,因而缺乏对数学分析整体理解。②实用性。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应对部分内容做些删减。
在具体内容上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一元微积分的讨论不厌其烦,而多元微积分则显得相当薄弱;对基本理论的处理上缺乏通盘考虑,比如对ε-δ语言:或者把它注疏得的详而又详, 搞得学生不知所云,更不知通往何方;或者把学生微积分学得不好的原因完全归咎于ε-δ语言,而提出种种弱化它的方案;缺乏与科学和时代发展相符合的应用实例,尤其是多元部分;对级数部分,对Taylor级数和三角级数的讲法陈旧。
2.关于数学分析的教学内容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数学分析在教学内容上来看,几乎几十年不变,固定的教学手段及一成不变的的教学模式等等,主要有: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主要采用“粉笔+黑板”的方式;教学模式:主要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班级授课方式;学生角度:作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生,一般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普遍较差,一遇到证明题就束手无策,学生本身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较差,自学能力不强。从教学方式看,侧重理论,用较大的篇幅讲述极限理论,然后把微积分、级数等看成不同类型的极限。从教学模式上看,重逻辑推理轻数值计算,现代数学思想与应用意识引导不足,忽略了数学分析提供微积分演算体系的本质,忽略了连续量演算的直观,容易造成学生忽视直观,忽视应用的倾向,对培养从事数值计算与信息处理学科的人才不利。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角度看,一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认知结构与《数学分析》的课程体系、内容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他们的逻辑结构贫乏,形式逻辑尚未很好掌握,自学能力不强,预见不到数学分析训练对一个人的素质培养的作用,部分学生半学期甚至一学期还没有入门,厌倦和惧怕《数学分析》,导致他们数学知识面偏窄,眼界不广,创造乏力,严重影响后继课程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数学分析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1.根据专业特性制定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
首先,根据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规范,合理地制定《数学分析》教学基本要求,理顺课程体系。
第二、精心优选教学内容,坚持教学内容要具有高度的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启发性和教学的适应性。在教材内容的选取上,坚持要有以下特点:
选材精当,内容适中,能夠抓住这门课程的关键内容,把最基本的概念、基本理论和主要的思想方法介绍给大家,内容选择少而精,适用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内容编排上有创新,敢于突破传统观念。对许多传统的经典问题采用新观点、新方法处理。力图使思路更清晰、证法更简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结合专业特性,利用数学软件,培养学生创新及动手能力
近一二十年来,计算机的软硬件技术突飞猛进,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的方式。数学分析教学应当顺应潮流,反映这一发展趋势。对一些随着计算机和软件技术的进步而失去了往日重要性的内容(如函数作图、某些复杂的积分技巧等)只讲基本思想,不作过高要求。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很多,但数学分析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要学好这门课程应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积极性,尤其是学生的积极性。要使数学分析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发现和解决他们未曾解决过的问题的过程。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可将所讲授的知识点当作一个研究课题,着重讲授发现该知识的原始过程和发现该知识所用的科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追踪科学大师们的足迹,遵循他们的思维脉络,发掘他们发现知识的原始过程,并且在今天的水准上展现出来。学生探求新知识、发现和解决他们未曾解决过的问题,对他们而言也是一种“创新”,尽管这种“创新”与发明创造相比社会价值不大,其思维过程也比较简单,但其中所迸发出来的点点火花都是他们今后创新的希望。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既是教学的深层目的,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规范(试行稿)》大学数学2003.
[2]《论数学分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6.
您好!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翻开我的自荐书,愿借您的伯乐之眼,始我千里之行。
我叫xx,2007年毕业于xx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我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真诚地推荐自己。本人,男,2x岁,五官端正,全日制本科学历,精通电脑办公,会小车驾驶,性格开朗活泼,有较强的语言沟通能力,有工作责任感,具有亲和力。
大学期间,我十分注重对自己各种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入校以来,首先在思想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于2005年x月校党委党校第x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结业。同时认真地学习了所有的课程,扎实地掌握了数学教育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学习成绩优秀,多次获得三等奖学金,并顺利地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和xx市计算机二级。此外,我在课余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计算机水平,通过图书馆的藏书,对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并对计算机的办公软件microsoft office、图形图象处理软件photoshop、网页制作软件(dream weaver、flash mx、fireworks)、程序设计(c语言)、课件大师cad及计算机组装与硬件维修等的自学。诚然,年轻是我的不足,但更是我的优点。我将用我的智慧、热情和勤劳来更加完善自己。
工作经验:2007年9月-2008年7月就职于xx中学任初中数学教师。在此期间,以为学生负责的原则,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人师表,有奉献精神。同时认真学习、吃透教材,深入钻研教材,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找准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力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到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品质培养,能力培养和文化水平的培养并重。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钻研教材时,多方面参阅资料。坚持做到不打无准备之仗。积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认真批改作业,注重与学生及学生家长间的交流,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
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面对残酷的竞争与挑战,年轻自信的我,有着一份激情,也有着一份稳重,“可以平凡不能平庸”是我的座右铭,永不言败是我的人生格言,真诚付出是我的工作准则,只要您给我一个机会、一个舞台,相信我们会一起创造更辉煌的明天!
再次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惠阅我的自荐书,期待您的慧眼垂青,静候佳音。同时也祝愿贵单位事业蒸蒸日上,再创佳绩。最后,衷心地向贵单位全体领导和员工致以崇高的敬意与真挚的问候!
“给我一个舞台,送您一台好戏”这是我的承诺,也是我的决心。
此致
敬礼!
自荐人:xx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土木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正式出现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有强烈社会责任感、沟通合作意识、国际视野,具备扎实专业理论基础、较强实践和创新能力,善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在源水的`开采、净化、输送与污废水的收集、处理、回用或排放这一可持续发展的水社会循环领域,立足地方,服务行业,毕业5年后能从事水资源保护、市政给排水、建筑给排水、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等相关复杂工程的规划、设计、咨询、建设与运营、教学及研究以及产品、设备和工艺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21世纪,可以说是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随着时间的推移,计算机的应用已经人成为们生活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涉及各行各业的方方面面,引导了社会的变革,我们发现,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学习上,都随处可见计算机技术的踪影。在这样的大势之下,高校围绕当代信息技术发展所开展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显得格外重要,然而,原来的办学体系以及教学内容已经不符合新时代的人才需求标准,为了提高学生们的专业技能,必须就现在的课程教学制定一系列的改革方案。
一、当代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所面临的发展局限
(一)就业需求与培养目的之间不相匹配
在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中,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应该充分掌握基本知识,为将来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事与愿违,就目前的高校教学来看,教师们往往更加注重理论而非实践,这样一来,学生们的实际能力就得不到充分锻炼,在解决相关的计算机难题时也经常感到束手无策。所以笔者难免对这些即将踏入社会的孩子们的前途感到担忧。例如,在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时,学生们对电路原理、模拟数字、计算机系统这些主要的课程并不深入探究,只是简单地掌握其基本的理论,并未付诸实践。所以学生们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得不到发挥与运用。
(二)人才培养的目标太过广泛
现如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定位并不十分明确,这是因为它的培养目标太过广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门课将工作中所要真正运用的计算机知识置之于门外,导致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能完全掌握计算机硬盘、软件的应用,在开发维护网络时的表现也差强人意。俗话说:一口气不能吃成一个大胖子,就目前的教学形式而言,那些名目繁杂的教育目标正如一道道精美的食物,学生们只知道狼吞虎咽,却不懂得细细品味,那么反而会“营养过剩”对学生不利,在笔者看来,不如专心品尝在自己面前的几道“小菜”,学生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能充分吸收其“营养”。以加快学生们的茁壮成长。
(三)缺乏吸引学生的专业特点
在各个高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课程设计上,总是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学计划,没有透露出计算机专业应有的改革创新精神。很多学校甚至照搬一些名校的教学方案,无论是专业学生还是非专业学生,他们所接受的知识基本相同,这也就使得学校本身的教学特色难以突出显现。再加上教师在课堂上对于一些实践类课程总是一笔带过,所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对于学生们来讲更加缺乏吸引力了。
二、实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一)增加实践机会,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理论是学习的基础,而实践才是创造力的源泉。学生应该在充分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去进行实践创造。教师在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时,不应该墨守陈规,只是单方面地向学生们灌输理论知识,而应该尝试把学生们带出课堂,走向更为宽阔的实践天地,比如在学习word、office等软件时,教师们就可以利用这些软件来激发学生们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
笔者先是让学生们了解基本的知识框架,然后对于一些重难点进行逐个排查,接下来就是重要的实践阶段,学生们在笔者的指导下利用现有的学习资源去处理有关于计算机的难题,不仅巩固已经学习的知识,也让学生们充分发扬了个性,取得了个人方面的突破和进步。例如学习V8的程序语言设计,笔者就在介绍完相关的理论知识后,就将学习的主动权放到了学生们的手中,笔者让学生们在课后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然后又让他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语言编程设计,“作业”完成以后,笔者还要求每个人都上交一篇自己的心得体会,谈谈自己在计算机编程设计中所遇到的难题以及做出的解决方案。除此之外,在使用HTML语言制作网页时,笔者也采取了相似的方式,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去探求计算机知识的无穷奥妙。笔者还上过很有意思的一堂课,是关于photoshop的图片处理技术,为了增加整堂课的积极效应,笔者让同学们ps自己身边同学的照片,很多学生就趁此良机将好哥们,好姐妹的照片ps得“面目全非”,有恐龙样子的,有兔斯基形象的,还有的甚至将照片ps成了阿凡达,这都彰显了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强大的创造能力。
(二)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开拓学习新天地
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为培养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激励的方式让学生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与信心投入到学习当中去;教学与科研并重的方式,让学生们的实践活动变得更加科学完善。除此之外,老师更加注重学生们的能力培养,不再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这样一来,就极大地促进了学生们的主动性,变得不再依赖于老师,依赖于课本,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累积创造巨大的精神财富。
在改进教学方法时,可以采用CIA教学方式进行,学校可以自主开发一些管理软件,那么,学生评价、成绩查询都可以通过这个小小的管理平台实现便利化、高效化的目标。从而大大提升了学生对于学校的满意度。
(三)调整主要的课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较于其他的专业而言,往往更具专业理论性质,所以就造成了学生们在学习上的困境。在笔者看来,学校应结合学生的学习心态,主动优化学校的课程体系,并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界定。学校可以将电路原理介绍、模拟电子技术、数值分析等放在教学内容的首要位置,同时,也可以适当地开展双语教学模式,以增强学生们在国际间的竞争力。
现代计算机科学技术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大数据时代的降临,更为整个世界的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可以说,我们无时无刻不都在围绕着计算机旋转。网上订餐,淘宝交易,股票行情,资金流转, 这些都无一例外的与计算机科学技术产生丝丝缕缕的联系,没有技术就没有我们崭新的未来,所以呼吁全体的高校师生都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并以实践为重的教学活动。以期成为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领头羊。
参考文献
[1]陈相吉.未来计算机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J].法制与社会,2009(10).
[2]甘黛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探析[J].2012(06).
[3]许明元,何佩佩,李菲,许进.一种新型DNA自组装磁珠光电检测系统及其在DNA计算机研制中的应用[J].计算机学报,2012(05).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数学类类中比较重要的一个专业, 但是目前许多高校对于此专业的内涵认识存有误区, 专业本身也存有特点不明确, 就业方向不明确等问题, 这直接影响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发展。本文就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内涵、我国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此专业的改革措施进行了分析。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内涵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都会开设的一个专业, 它的专业知识涵盖数学学科、计算机学科以及信息科学科等方面, 其既隶属于数学学科的大范围内又不仅只局限于数学学科的范围之内。作为数学专业下的一个重要的理科分支, 其主要研究的内容将就是基于信息技术为以及计算机技术对科学与工程问题进行高速计算以及解决的一种手段和方法。
作为一个由计算科学专业、信息技术专业以及信息科学专业衍生出的新的专业类型,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研究的核心和其它相关专业研究的有所不同, 其更加注重的是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以及先进的计算手法对某些数学或者工程计算的过程。
目前我国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所存在的问题
我国正式把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作为高等院校专业开设内容是在1998年, 是一种由多种学科交汇而形成的新的数学类专业。近年来, 此专业在我国高校教育中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但是就目前专业状况来看, 我国所开设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还存在以下问题。
1专业特色不明显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高校对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理解状况还存在误区, 不同院校在此专业中人才培养的方向也有所不同, 但是大多数院校还是把应用软件以及计算数学作为基本的人才培养目的, 这就致使了专业教学过程中特色不明显, 容易造成人才学习与培养的误区, 不利于专业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2专业就业方向不明确
由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独特性, 许多用人单位对于此专业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最基本的层面, 对于此专业更深一步的背景以及特点都不能够很准确的把握, 因此就致使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就业情况不理想, 就业方向不能够被明确等问题。
3在专业教学过程中缺乏实践课程
就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教学状况来看, 在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学实践性不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主要方式就是理论教学,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以及实践经验的积累, 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改革措施
1加强对数学基础课程的设置与教学
数学基础是数学类专业学习和发展的最基础的理论基础, 因此在专业课程设置中一定要加强对数学基础课程的设置, 利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尽可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充分的把握基本的数学基础与理论, 为其专业知识的提升以及专业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除此之外, 相关高校也应该注重数学基础课程难度的把握, 既不能够太难也不能够太简单, 只有难度适当的数学基础才能够最大程度的最近学生对专业知识以及技能的掌握。
2加强专业培养体系的完善和建立
所谓的完善的培养体系不应该只有理论培养, 而是应该吧理论培养和实践培养相结合, 为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提供条件。另外在培养体系建立过程中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就业方向得以明确, 从而使得专业培养过程更具针对性。除此之外, 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教授之前,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应开设导论课程, 让学生能够从大体上对今后所学的专业进行了解和掌握, 从而促进学生专业学习更具目标性。
3加强教学方式的改革
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学模式还是比较单一的,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尤其是偏理科专业。因此加强对教学方式的改革对于促进理科专业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也不例外,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多媒体的使用, 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以主动的姿态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
4加强对教材的改革
由于受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 大多数高校在信息与计算科学教学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还是教材和书本, 因此教材的内容直接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目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就是教材内容和现代专业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不符, 教材知识面的深度和宽度达不到要求直接影响专业新培养方向的拓展, 相关部门必须加以重视。
结束语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以信息技术与计算技术的数学基础为研究对象、以信息处理和科学与工程计算为背景,由信息科学、计算数学、运筹与控制科学等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个理科专业;目的是培养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适应新形势下的市场经济、科技及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信息与计算机应用软件素养,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解决信息技术和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实际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能在科技、教育、信息产业、信息安全、经济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打好数学基础,受到较扎实的计算机训练,掌握运筹学与控制论基本知识和理论,初步具备在信息科学、计算科学领域和经济管理领域从事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及设计开发有关软件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
2、具备熟练应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及专用软件)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算法设计、算法分析能力和较强的编程能力,能通过国家计算机水平能力一级以上测试。
3、较强的软件开发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相关领域的科研生产中的某些实际问题。
4、掌握优化和控制理论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生产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理论、技术及应用的新发展,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技术跟踪与创新能力。
6、掌握英语,具有阅读本专业期刊的能力,并能通过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
三、主要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离散数学、微分方程、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值分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信息论基础、数学模型、数字图像处理、微分方程数值解、数据库原理、密码学、算法设计与分析、运筹学等。
四、学制四年
五、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六、学分要求
学生应修完本专业所有必修课程(通识必修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教师教育必修课程),获得108个学分;必须修读完选修课程(通识选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获得47个学分;完成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和其它实践性环节,获得28个学分;总计修满183个学分,方能毕业。
您好!我是一名大学毕业生,将于xx年7月毕业。我的学校是XX师范学院,专业是信息与计算科学。普通的高校,普通的我有一颗不愿平凡的心。
目前我的专业课已经基本完成,成绩不错,自学能力强。我获得了两个三等奖学金,一个二等奖学金和一个特等奖。本人466年过四级,正在准备六级。已获得国家计算机三级证书。
在校期间,我参加了几次社会实践。丰富的实践经验培养了我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适应能力。我诚实、稳重、踏实。工作中有韧性,工作中注重效率。我思维敏捷,理解力强。本人专业基础扎实,实践创新能力强,对数字逻辑电路和vc++编程兴趣浓厚,有一定的电路设计和编程能力。
听说贵公司正在招聘员工,我很高兴,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和挑战。我愿意接受你的选择。如果我有幸被录用,我相信凭借我的专业能力和激情,我会尽一切努力为贵公司做出贡献。
最后,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这封信。如果你被安排面试,请告诉我们时间和地点,我会准时见你。
热烈期待您的回复!
此致
敬礼!
一、关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定位
信息与计算科学,就其范畴与研究内容而言,是数学、计算机科学、信息工程等广泛学科的交叉,远超出数学学科的范围。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应该主要研究“信息技术的核心基础与运用现代计算工具高效求解科学与工程问题的数学理论与方法”。这样的专业定位明显地与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是有区别的。另外,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宜以计算数学为核心方向。我们理解信息科学不应该仅理解为信息论或密码学,而应该理解为“有关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与信息控制基础的科学”。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信息处理、信息编码与信息安全、计算智能与自动控制等都构成信息科学的核心方向。这一理解对于设置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有重要意义。
二、关于办学的指导思想
根据目前实际,我们赞成“强基础、重实际、创特色”的办学指导思想。
强基础主要强调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的数学基础绝不可以削弱,这既是本专业学生区别于计算机、信息工程等专业学生的主要特征,也是本专业学生受市场欢迎的主要原因。
重实际有两层含义:一是信息与计算科学本身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在学科发展、专业建设、教学环节中,都应该紧密联系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实际;二是在确定专业方向上,各学校应紧紧结合本校的实际,努力使之与所在学校的定位相适应、与本校教师的特长与发展目标相适应、与所在地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相适应。
创特色主要是鼓励各学校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开办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中办出自己的特色。各高校的发展历史、办学目标、优势领域不同,各自的优势不仅应该保持,而且还应该发扬。鼓励在“加强数学基础,发展信息与计算科学”这样的一个大前提下,各校根据自己的特点,在各自熟悉的应用领域长期深入,办出自己的优势与特色。从这个意义上,各校的专业方向可以有很大的不同。
另外,我们鼓励有条件的重点院校在专业发展与办学中独创自己的模式,而对普通院校则应加强规范化管理。
三、关于信息科学方向的课程设置
我们建议的一个信息科学方向课程设置方案如下:
数学基础课至少应包括:《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微分方程》《概率统计》。
计算机类基础至少应包括:
《计算概论与高级语言》《离散数学》《数据结构》。
信息类基础至少应包括:
《信息与编码》《数字信号处理》《数值分析》。
专业课程可在以下课程中选择2~3门:《信息处理的数学基础》《现代密码学》《数据分析》《计算智能》《计算机图形学与可视化》《控制论基础》《信息工程概论》《可计算理论》《数论与通讯》。
我们在制订与执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坚持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努力使本专业方向与我院的办学定位、与教师的特长、与所在地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相适应。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初步形成了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以实验教学为手段、以数学软件为工具的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我们正在进一步探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的特色。
参考文献
[1]方贤文,许志才,许峰.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滁州学院学报,2006(3).
[2]王家军,张香云.“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6).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考研方向】推荐阅读: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测评师个人简历07-27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大学生简历表格07-27
信息与计算应用专业技校生的自我鉴定06-24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求职简历07-22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论文选题10-24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个人简历模版06-05
计算机信息与应用个人求职简历07-06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论文格式要求07-02
经济信息管理与计算机应用个人简历10-04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学生干部培训活动总结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