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学习方式

2024-07-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学习方式(通用12篇)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学习方式 篇1

常熟市海虞中心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社会发展状况

社会发展呼唤研究网络环境下的新课程课堂教学。2000年 10 月 25 日,教育部召开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并决定:从 2001 年起用 5 到 10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当今社会的信息获取渠道是多样的,而信息的获取者(特别是我们的学生)面临如何搜集、分析、处理众多信息,在网络时代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问题。学校教育的趋势应当由教师主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及方向转变为由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及方向,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学会创新性地学习和生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传统教学的弊端主要体现在,教学活动与儿童学习实际脱节,教师一言堂,学生机械地记忆各种观念和进行无效的练习,扼杀了儿童的天性和积极参与教育过程的主动性。课堂教学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掌握,轻发展,过分关注课本知识内容的精确输出与认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知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3、教育思想背景

进步教育运动强调教育要重视儿童的自发兴趣与直接经验,必须提供让儿童自然成熟与发展的学习环境。这就为本课题的研究建立了活动的舞台。

二、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信息技术就是指学校网络教室、校园网、因特网和其它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库。信息技术只是环境,学习方式、教学方式改革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的确立,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得到发挥,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我校确立的“信息技术发展与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变革的研究”,旨在研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在新课程推广实施过程中如何以信息技术为载体,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理念、方法、策略等问题,通过教学改革和实验,构建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各类教与学的模式,通过利用网上资源,构建研究性、自主性和合作性学习的学习模式,探索小学教育教学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

支撑性理论:

(1)、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方逐渐流行。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学习不是知识经验从外到内的输入过程,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充分的相互作用而“生成”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即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2)、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观。人本主义学习观认为:教学的任务就是创设一种有利于学习潜能发挥的情境,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对自我的理解。学生则通过实际参加学习活动,进行自我发现、自我评价和自我创造,从而获得有价值、有意义的经验。

(3)、布鲁纳的发现学习。

三、课题的核心理念与遵循的原则

(一)、本课题所体现的教育教学核心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基于学生发展、关于学生发展、为了学生发展。

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士、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吴刚平教授在关于新课程改革的报告中指出,新课程改革要改变以往传统教学模式和难、繁、拼、旧的课程内容,加强与学生社会实际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同时,他还要求师生应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学生独立性、创造性的培养。关注个体差异,做到让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

(二)遵循的原则

本课题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最终建立以强调在实践活动中自主探索、协作交流和发展创新为特征的新型教学模式。改变以书本知识为本位、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构建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特征的新型教学过程,创造宜于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和独立探索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使学生养成对问题、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问题主动思考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给学生必要的设计、发现和创造方法的训练,使学生了解、掌握创新的规律以及创新主体的必备素质和条件,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的策略上,课题研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层次性原则:承认学生中存在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途径,注重个别指导,因材施教;

2、激趣性原则:创设情趣,让学生在趣味中乐学;

3、开放性原则:突破“大一统”的封闭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及时吸纳人类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使教学方式实现由教向学的转变;

4、民主性原则:一方面指在教育过程中要创设民主气氛,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如平等的师生关系、宽松和谐的、民主合作的课堂氛围;另一方面指教学管理的民主,即给教学以一定自由度,使教师充分发挥创新潜能,使教学活动成为名副其实的创新活动,从而培养学生进步的先进的创新意识;

5、主体性原则:一切从学生主体出发,让学生成为操作知识的“实践者”,应用技能的“探索者”,重点问题的“讨论者”,难点问题的“突破者”,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中心地位,尊重学生,并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充分发展出发选择和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从而使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6、创造性原则:注重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掘学生的天资和潜能,学生创作作品(完成任务)的过程要体现从模仿到创新的过程,激发并鼓励学生做出自己有价值的作品,老师还要及时给予评价;

7、发展性原则:确立以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观,不要停留在随知识传授自然而然地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传统认识水平,而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和发展学科能力和其它综合能力(包括自学、探索、发现、互相学习、合作交流、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非智力(包括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和思想道德、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素养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自身潜能充分发挥。

在学的原则上,课题研究依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强调采用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资

源学习法、合作交流法、实践应用法、成果展示法等多种学法的优化组合,鼓励学生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将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同其他学科的学习整合起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课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环境。即:让学生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情境中学习;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发现;要让学生通过自身发现,充分体现自我价值;要经常征求学生探索发现的意见,满足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需求;要面对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包括所谓“差生”提供同等的创造性学生的空间保证;要创设疑难—质疑、设疑和激疑的情境,以能引发探索和思维积极性的、能引导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能重点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问题”,实施真正的“问题性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由被动转为主动,学习方式由接受转为研究,把学生真正推向学习的主体地位。

四、课题的价值

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教师、学生是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开展,使教师的作用、学生的能力要求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对教师的价值: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学生可以自主地通过各种途径,以各种方式进行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作用为:

(1)、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对于给定的学科内容,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学习。不仅通过老师,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调查访问学习,还可以通过因特网、校园网等途径学习。教师不再只是讲授,而应该对学生的多种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计划,对多种学习活动进行组织、协调

(2)、学习网络的促进者。为了对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和计划、组织和协调,教师必须把握对应于各种学习课题的学习途径、学习资源。为此,教师应广泛地收集各种分散的学习资源、学习信息,注意加强对不同学校、不同教育部门的联系与交流,并逐渐形成一种支援学生学习的网络系统。

(3)、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者。学生在利用多种途径进行自主学习中,信息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当注重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

2、对学生的价值:信息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善于实践的人才。素质教育强调的就是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还要能够学会如何获取知识、如何运用知识、如何创新知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要求学生不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更主要的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学生更注重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和讨论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在教育信息化的环境中,学生实现知识的探索,实现发现学习、问题解决学习,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处理、创造、表现的能力,即信息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教育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能力。

五、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

本课题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最终建立以强调在实践活动中自主探索、协作交流和发展创新为特征的新型教学模式。改变以书本知识为本位、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构建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特征的新型教学过程,创造宜于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和独立探索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使学生养成对问题、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问题主动思考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

总目标: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综合探究现代教育技术对各学科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积极影响,充分发挥计算机及网络的作用,建构适合网络时代的新型教学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教育现代化带动教育信息化,使信息技术教育成为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具体目标如下: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意识,增强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

(2)、使学生树立信息意识,教会学生使用网络,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探索研究在学科教学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进行探究和知识建构,使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在网络环境中培养学生判断、选择、整理、处理信息能力。

(5)、网络环境下,构建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6)、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使学生自我评价的研究。

六、研究内容与子课题分解

(一)、研究内容主要有:

1、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的教学方式研究(教育观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网络教学的运用、教学时间、教学效果等)

2、运用信息技术,发展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教学策略研究

(1)、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情景,鼓励师生合作学习,学习取向由“唯书”、“唯师”转到敢于思考、敢于创新。师生关系由“权威-依从”转到“相互尊重—平等合作”,教师由灌输者变为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

(2)、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采取多种导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式学习。学习的主要任务由“学到什么”转到“引发兴趣、学会学习”。

(3)、发挥课程的整合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

(4)、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与特长,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成功的机会。

3、小学生的学习方式研究(学习观念、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能力、作业负担、学习效率、网络学习等)。

(二)、子课题分解:

1、信息技术环境下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的研究

2、信息技术环境下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的研究

3、信息技术环境下促进学生个别化学习的教学方式的研究

4、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其策略的研究

5、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研究

七、研究过程

(一)第一阶段(2004.1-----2004.12)前期阶段主要目标及内容:

1、课题酝酿、论证、设计方案,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操作方法和实施步骤,成立课题小组,作好课题申报立项工作。

2、组织课题组成员系统地学习现代化教育理论,定期请专家授 课,进行交流。

3、完成资料的收集、调查、访谈及其他各项准备工作。

(二)、第二阶段(2005.1-----2006.12)实施阶段主要目标及内容:

1、各子课题制订相应的课题计划,明确分工,组织实施,按计划开展研究工作。通过实践,总结各学科“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及“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的策略,写出相关的教改论文或报告。

2、进行课题中期评估,组织教改实践的研讨展示活动,进行阶段性小结,及时收集相关资料。

(三)、第三阶段(2007.1----2007.12)总结阶段主要目标及内容:

组织开展教改观摩活动及学生素质教育成果展示等活动,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资料,撰写教改论文,广泛征求意见,完成课题研究总结报告和科研总结等。

八、课题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全校一~六年级学生

2、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积极探讨网络时代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不断反思修正课题实施方案。

(2)、文献研究法:关注国内外信息技术发展动态,收集积累相关的文献资料,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3)、个案研究法:通过个案研究,由点及面,了解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活动展示法。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阶段性小结,通过课堂教学、成果展示等形式,总结课题实施的阶段性成果。

另外,本课题还将采用观察法、调查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通过调查、观察、问卷等测试手段,综合分析对象的发展状态,以积累较为科学的研究资料。

九、课题组成员

组长:温健华

副组长:蔡怡郑芝萍

成员:陆忆王琴刘伟栋杨栋平陈瑞洲姚裕良陈亚

十、保障措施

1、师资力量:

学校参加课题研究人员12人,其中本科3名,大专8名,常熟市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1名,常熟市学科带头人2名,常熟市学科教学能手2名,辅导组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4名。有多人在市基本功竞赛中获奖,论文多次发表在市级以上刊物。他们都具有丰富的教育理论及实践经验,有较强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在教学实践中也取得好成绩。

2、教学设施:

学校建有现代化的校园网络教育教学管理平台,多媒体网络教室四个(以100M光纤接Internet),电脑三百多台,建成了能容纳200多人的多媒体电化教室2个,并配有投影仪、实物展示台、音响等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备,为教育教学研究提供了硬件上的保证。拥有先进的电子备课室(配有扫描仪、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用于教师上网查询资料,制作CAI课件、电子教案、个人网页等;教师办公室也配备了电脑,采用校校通管理系统,实现办公自动化。采取购置、复制、下载等多种方式建设了教育资源库,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经费来源:

学校划拨专项经费以保证课题研究

十一、预期研究成果

学生方面:学生能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熟练运用网络技术进行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的能力,开展探究式学习,初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学会与他人合作的学习方式,并会从除上网外的其他途径搜索信息。

教师方面:

1、教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积极探索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法和课堂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取得一定量的科研成果,如教学软件、教学课例、科研论文、科研总结、研究报告等。教师中人人会运用信息技术,中青年教师会使用创作工具,开发网络资源。

2、形成一种全新的、基于Web形式的研究性、自主性学习模式。开办网上学习课程,开展基于网络的协同式学习活动。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学习方式 篇2

关键词:信息技术,英语学习方式,变革

未来社会是信息科学的社会。现代教学应用信息技术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应用, 把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教学内容得到更完美地表达, 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观念、教学形式、教学结构以及教育思想与教学理论都因此发生了变革。作为英语教育工作者, 更应该有敏锐的触觉和对前沿信息的悉知, 那么, 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的变革及学生在信息技术条件下, 英语学习方式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笔者对此进行了探讨。

一、渲染课堂气氛, 激发学习兴趣;体验全英感觉, 实现趣味学习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求知欲望。少年活泼好动, 好奇心强, 易于接受新事物。幽雅动听的音乐, 鲜艳夺目的色彩, 五彩斑斓的图画, 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他们的言语兴趣。计算机多媒体正好可以提供这种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渗透力极强的教育信息。课堂播放英语动画片, 电影, 其动人的画面及纯正的英语吸引着所有学生, 极易在课间自然模仿画中人物语气进行对话, 可让学生的思维在声像的冲击下直接用英语思维, 从而在玩耍中锻炼了语言能力。课堂中的热身活动、短暂休息, 也可尝试用多媒体设置歌曲、游戏、韵律操等让学生学一学、唱一唱、跳一跳、乐一乐。这样不但消除了疲惫之感, 而且又激起学生兴奋点, 保持了学习兴趣的持续性, 使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 学生会碰到许多由于缺乏背景知识或由于中西文化的不同而产生的“陌生”现象。了解文化差异, 增强世界意识, 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教师的单纯语言讲解是不够的。在互联网上, 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需要的知识。他们通过网络可以了解到许多的有关西方节日、西方礼节等资料, 这帮助他们理解课文, 使教学简而易懂。只要教师正确引导他们把互联网作为一种工具去运用, 这就是有效的学习策略。

二、模仿真实语境, 提供丰富资源, 展现交际平台,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语言是交流工具之一, 英语教学是要有高度的实践性。对中国学生来说, 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缺乏英语原材料等。为了提高英语教学的应用性, 就要给学生提供能进行言语实践活动的自然情景和教学情景。从另一方面来讲, 作为中等职业学校, 不可能有外教, 所以给学生营造一种真实的语言环境, 只能靠现在信息技术。多媒体能提供动态的声音、画面、人物、情景、使学生在享受动态画面时, 不仅将情感投入进去, 而且也容易置身于语言环境之中, 产生一种需要运用英语的激情, 学生之间的乐趣找到了, 交流也自然增多了, 往往只是同学间一句不经意的对话, 慢慢就会发展成普普通通的交流语言, 学生的兴趣也就在生活中慢慢找到了。这样, 学生由被动地接受信息转化为积极参与语言交流, 成为学习主体。所以, 通过信息技术, 使学生模仿语音, 学唱英文歌, 都可以加大对英语的兴趣。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口语交际提供了宽广的展示平台。不仅如此, 它也把小小的课堂做了更为广阔的延伸, 使学生在思想和精神上走出课堂, 走进外面丰富多彩的异国世界。

例如, 互联网上的英语节目,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英语听、说、读、写方面能力的不同, 各取所需。通过访问英语网站、在线课堂等, 学生可以自学英语, 参与“英语学习论坛”, 还可欣赏“英语歌曲”与“英语电影”, 相对于传统的学习方式而言, 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没有时间和空间的绝对限制。

三、发挥学生的特长,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使学生在协作氛围中学习英语

教学中, 学生各自擅长点不同, 对英语喜欢的方面也不同, 有的同学喜欢朗诵, 有的同学喜欢唱英文歌, 有的同学喜欢模仿音调, 有的同学喜欢背诵。根据学生这些情况, 我们可以组织英语学习小组, 给他们提供展现才能的机会, 极大地发挥他们的特长, 增强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在锻炼中, 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 也可以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 形成合作探究式学习, 这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智力, 形成了积极良好的学习氛围, 也可以带动一些对英语兴趣不强的学生的注意力, 使他们慢慢也能进入到这种场景之中, 在一种良性循环下, 边玩边学。

通过这样一种学习氛围, 使学生在不同形式英语训练中得到成功的表现, 使他们重新认识了自己, 消除了自卑与胆怯的心理, 大大增强了学好英语的信心。例如, 学生可以突破时空限制, 围绕共同的学习任务, 合作进行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展开师生间、生生间、个人与小组间、小组间的网上讨论或交流性的协作式学习。学生在协作学习中既分工又合作、既独立思考又相互交流, 得到了求知与做人的双得收获, 培养可人际交流技能以及情感交流等。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使学生在探究问题中学习英语

创新能力和信息实践能力是信息社会新型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改变原教育中的偏重于机械记忆和简单应用, 用互联网辅助教学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也培养了学生主动求知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正确运用多媒体技术, 特别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发现, 自主探索”式学习, 这恰好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营造了理想的环境。

总之, 计算机网络、数字化多媒体语音室等一些现代教育技术和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无疑弥补了传统语言教学中的许多不足, 丰富了英语课堂教学的模式和结构, 同时也为改变学生的英语学习方式, 实现趣味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供了可能。让信息技术运用于英语教学, 使课程结构复合化、多样化、信息化, 优化了教学过程, 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工作意识, 使学生走出课堂, 走进社会、体验社会、关注社会、服务社会, 为终身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行涛.新世纪教师素养.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陈胜华.职业中专英语趣味教学初探[J].中国教育现代化, 2004, (10) .

[3]傅德荣.多媒体技术及其教育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4]苏玉堂.创新能力教程.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6.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学习方式 篇3

教学方式的改变

教学方式从封闭走向开放 随着信息技术的介入,学校的教学打破了传统固定的模式,场所、人员、教材等走向开放、多元的时代。课堂管理模式、教学内容呈现形式以及教学评价形式等等都发生了不少改变。

课堂管理模式多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多数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介入,教师由主导者变成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等。

内容呈现形式多样。传统的教学呈现形式多数是借助粉笔与黑板或者是教师自身的示范等,有一定的盲区与局限性。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介入,学校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变得多样。

教学评价方式多元。传统教学中,对学生课堂表现与老师的授课方式、方法等往往只能由亲临现场的人员参与评价。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介入,人们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教师的授课形式等可以进行多角度的评价。

由关注知识转向为终身学习服务 由于当前课堂教学方式的变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的重点也发生了倾斜。从关注知识的掌握情况走向关注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这种方式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方式从呆板走向灵动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主要以讲授为主,形式单一,对学生坐姿都有明确严格的要求。而信息技术介入到教学中后,学习场地有了更多选择,学习方式也更加灵活。

课堂教学从高耗低效走向低耗高效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得借助简单的教具进行知识的传授,无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而信息技术的介入打破了时空的限制,网络中许多天南海北、古今中外资料任教师筛选、使用。在短短的一堂课中教师就能根据所授内容提供出丰富翔实的材料供学生选择、使用,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课堂教学容量。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无法及时获得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及进度,在因材施教方面显得力不从心。而信息技术的介入,就有效地改变了这一局面,老师能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发放作业,及时跟进点评、沟通等等。

学习方式的改变

与传统的口传耳闻的学习方式比较,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革。

从被动走向自主 传统方式的学习,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单一,学习视野小,大部分的学习都是在老师的带领下逐步进行,学习积极性受到限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学生学习视野开阔,学习随时随地可行。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与需要,通过网络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有了自主选择权与决定权。很多学生因为尝到网络学习的甜头——先习得知识,课堂上表现自信,知识掌握得牢靠等等,往往会积极自觉地学习,也更愿意与同伴交流所习得的知识,促进了个人发展的良性循环。

从独立走向合作 传统的教学中,很多学生都是独立思考、独自探究,偶尔交流也并不一定能获得解决困惑的方法,所以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收效甚微。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介入,很多学生为了检验自己的学习所得,就会渴望交流,期望赢得老师及同伴的肯定,小组交流频繁有效,学生乐意相互合作。而且信息时代可以询问的方式多种多样,不受时空限制,通过网络可以实现远程的合作、探究等,大大提高了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从等待走向探究 传统的学习方式中学生学习处于被动状态。而信息技术的介入,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很多,乐意探究所学知识。

科技改变世界,也在改变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方式,作为教育者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让教育与科技同步。

运用信息技术 改变学习方式 篇4

熊德红赣州市嵯峨寺小学

摘要: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通过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进行体验性、观察性学习;人机交互,进行实践性、研究性学习、挖掘资源,进行个性化学习,利用网络,进行协作性学习来树立起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教学技术应用观。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学习方式 篇5

江苏省淮安市深圳路小学 张澍

【摘要】

随着当今“数字地球”的建立,信息技术渐渐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苏教版新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已经成为提高小学生整体素质的一种必要途径,本文将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含义着手,考虑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必要性,根据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指导思想,来提出合理高效的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方式,从而指导小学语文教师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及整体的素养。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学习方式 篇6

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一直是个突出的薄弱环节,观念落后,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拔尖人才选拔;教学方法过死,“满堂灌”、“注入式”教学的现象基本上没有变,对学生评价主要以课程考试分数定优劣;重智育轻德育,思想教育形式单一等等,这些因素都严重束缚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是对小学教育工作的一个新突破,它将文、图、声、像等各种教学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直接诉诸于人的感觉器官,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在教学中实现了教育信息传输的高效率,将突破传统教育模式,方法和手段的局限性,有利于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与解决问题等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供了特殊的功能和作用。

我校现今师资力量较高,教师年龄结构好,办学基础很好,有比较丰富的教改实验经验。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的普通应用中,如何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如何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最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广大教师的素质等问题亟待解决。

基本于以上因素的综合考虑,并结合我校发展的实际情况,面对时代要求,我们提出了《信息技术手段与学科教学整合,促进教师传统教学方式转变》的研究课题,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让信息技术走进课堂,面向学生,服务教学,继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研究的措施

1、加强硬件建设与软件开发管理

硬件建设:教学设备现代化是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的前提,近年来,学校积极多方筹措资金、充实现代教学设备,不断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相继建成和完善了“电教室”、“微机室”、“电子阅览室”、“农远资源接收系统”、“校园网”、“学校网站”。这些设备的建成,极大地方便了教师的备课和学习,给学生和老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互动空间和平台,为推动教育现代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软件开发管理:为满足教学的需要,我们不断丰富图书和音像资料,购置了相当数量的现代技术软件,加大素材库的建设。积极开发多媒体课件,加快建立多媒体资料库,不断完善教学、科研管理的信息服务功能,同时加大管理力度,充分发挥学校现有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杜绝资源闲置,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和课题研究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2、着力提高教师素质

培养一支教育观念新,信息能力过硬的师资队伍,才能保证课题实验的顺利开展。我校自2006年以来,就注重强化教师群体的现代教育技术培

训。把建设一支与现代教育技术同步发展提高的教师队伍,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来抓。

一是“走出去”广泛学习。近几年,只要上级主管电教的业务部门举办的培训,学校就分层选派人员参加培训。

二是“重实践”深入学习。采取“备、说、讲、评、写、用”六字研习法,结合教学实践来培训教师,实在、可行、高效,教师们的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水平与应用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如每学期,学校都要进行一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研活动,以此来促进教师们的信息技术手段的实践应用;同时学校还在每学期都要收集教师们的相关教学案例及论文。

三是“抓校本”集中学习。2001年以来,学校还积极加强校内培训,结合学校实际和老师们的要求,制定授课计划、自编辅导教材、自行主讲和辅导,先后举办了培训班。培训内容由最初的Windows基本知识、简单的文字处理、课件的设计和到现在的因特网基础知识、动画制作、网页制作等,重点突出,分步教学。培训结束,对培训教师进行上机考核。通过培训90%教师可上机操作,二十多名教师可独立制作常用课件。

三、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1、探究教学策略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现行文本教材,知识呈现方式是静止的,信息是有限的,更有甚者有的知识远离学生生活实际、是抽象的、干巴巴的,学生学习没有兴趣,光凭教师的讲解学生也难于理解。而现代教育技术所具备的集成性和综合性就能克服上述的这些弊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

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知识,起到事半功倍之效率。

(1)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创新

创新源于问题解决,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离不开一定的问题情境。在实验中,我们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创设创新性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创新的欲望。我校部分数学教师还提出了“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乐于探究;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想探究;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能探究;创设应用情境,让学生善于探究”的想法,很有理论性。

(2)提供探究素材,支撑创新

a、提供探究材料。我们知道,学生的直觉、猜测、联想等都需要通过探究来验证,而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材料支持。在教学中,我们就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大容量、超文本的优势,学生通过上网或者是查找资源库,寻找与此有关的丰富资源,为创新提供资源支撑。

b、提供探究工具。现代教育技术的集成性可提供各种软件,帮助学生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现代教育技术的交互性可提供多种形式的交流平台,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通过人机互动在兴趣盎然中学习,通过生生互动在集思广益中提高,通过师生互动在角色平等中共进,通过多方互动在多方协助中成长。我们充分利用现代技术的这些优势,营造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工具和交流的平台,使其掌握探究的方法,以保证探究的有效性,从而达到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如小学数学《圆锥的体积》一课,当学生根据圆柱的体积探究出圆锥的体积后,很多学生自然提出“怎样求圆锥的侧面积”这一有创意的问题,教师倍感高兴

鼓励学生探究解决。同学们通过求圆柱的侧面积的方法联想到求圆锥的侧面积也就是求围成这个圆锥侧面的扇形的面积,他们通过上资源库查找知道了怎样求扇形面积的方法,有的同学非常兴奋,有的同学却认为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没有办法知道,同学之间的争论很激烈,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同学们明白了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不能直接量出,“圆心角的大小该怎样求呢?”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再次上资源库查找资料,在这一过程中,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的交互性,让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3)开展主题研究,诱发创新

在课题实验中,根据课程学习的内容和学校实际,确定一些有一定深度或难度的研究主题,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主题研究活动中,组织合作研究小组,明确分工,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创建答案,评价与展示作品。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4)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满足创新欲望

我校创办了《红领巾广播站》,一些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栏目陆续创建并根据实事更新,这些栏目针对性、真实性、参与性强,同学们看得见,也学得会,只要你有一技之长,你就可以露一手,一方面满足了小学生爱表现的心理需要,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个性才能在表现中得到张扬。

2、探究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主渠道。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地整合,能够促进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

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创造环境,从而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关键。研究中,我们运用新的教学方法、采用新的教学模式、使用新的教学手段来进行课堂教学,促进了教学思想、教学过程、结构模式的根本变革,让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经课题组全体教师的不断深入研究,探索出能充分体现多维互动思想的情境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创设情境→问题探究→交流验证→总结深化。

⑴创设情境。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特定的情境。这特定的情境可以是问题情境,可以是社会、文化、自然情境,也可以是虚拟实验情境,但这个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如在实验班语文课《詹天佑》的教学中,教师课前在互联网上搜集了大量与本文有关的文本、图片、影片等并加以下载,制作了多媒体网络课件。在授课时,教师课前点击主页,播放京口铁路的险要地形,并导入:“展示在同学们面前的是京张铁路,你们觉得这条铁路沿途地形如何?是我国的一个伟大的人物通过自己艰苦卓绝的工作设计建设的,你想知道他是谁吗?”自然而然地把学生置身于教师所创设的情景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⑵问题探究。此阶段包含以下要素:一是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测或联想进而提出假设;二是搜集支持假设的资料,并适当进行归纳整理;三是独立或合作进行探究;四是形成自己或小组的认识或结论。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现代教育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工具和帮助,为学生物化探究结果提供技术支撑。教师

应鼓励学生从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等方面发扬协作精神,倡导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探究任务,实现资源共享。如在自然《水的净化》一课的教学中,在授课时,教师只是简单的介绍了本课的学习重点和要学生自己解决的“水的存在方式有哪几种?、水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什么样的影响?水是如何净化的?”等几个问题,让学生分成小组,上网浏览,在一定时间内查找答案。于是学生们主动思考,人人参与,分工合作,共同探究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并从中发现了许多新知识。

⑶交流验证。一是汇报个人或小组探究的结果,进行小组或班级交流,交流方式可是口头的,也可以通过电子演示文稿、网页或实物投影等;二是运用多媒体课件验证探究结果,辨析正误。交流验证阶段,要调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彼此间质疑、争辩,让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进而得出问题的结论。

⑷总结深化。一是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小结;二是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素质只有通过各种活动,经过反复训练才能形成,才能内化到个体素质中。在总结深化阶段教师要帮助学生对当前所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同时应用多媒体网络,设计多样化交互式的变式练习,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兴趣和水平,选择练习内容和进度,可以改变过去多种层次的学生要求整齐划一的弊端,不仅检测了学习效果,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具有成就感。如实验教师所上语文《江雪》一课,当课接近尾声时,教师布置了一道作业,让学生在网上描绘自己眼中的雪,给学生留

下创新发展的空间,并将作品发给教师,以便下节课进行赏析评价。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又培养了学生想象、探索、创造的能力。

四、研究的成效和成果

(一)提高了教学质量

1、促进了教师素养的提高

通过几年的课题研究和实践,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进一步更新,通过此次研究,提高了研究教师各方面的素质。学校加大了师资培训的力度,积极选派教师参加由电教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技术开发应用培训,利用业余时间对教师进行英特尔未来信息技术教育的培训,使50%的教师能够熟练地操作计算机,30%的教师能够熟练地使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教学教研活动,15%的教师能够独自或合作开发教学软件,15%的教师达到了四会:会使用和制作教学软件,会上网,会电子备课,会网上答疑。同时,我校高度重视现代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建立开放日制度,定期组织信息技术教育开放日活动,供校内外教师交流学习,以点带面,辐射周边学校,发挥辐射和示范作用,形成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整体效益。

2、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注重“教”,更注重“导”,千方百计让学生学会自学,学会提出问题,在“无疑——有疑——无疑”的循环往复中学习,让学生自学、自思、自练。同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给他们的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提供生动形象的表象基础,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品质。

3、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教研成果突出

我校教师从2006年以来,参加的各项讲课及技能比赛中,先后有3人次获一等奖,有4人市级二等奖,有8件课件在上级评选中获一、二、三等奖。近年来,先后有4名教师被确认为省级骨干教师,20人被评为市、县级骨干教师。

(二)构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及方法

把现代教育技术深入到教师的教育教学中,把学校建设成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乐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是我们这一课题的最终目的。我们在近三年的实验探索中初步总结出了“信息技术手段与学科教学整合,促进教师传统教学方式转变”的初步方法。概括地表述为“信息技术手段与学科教学整合,促进教师传统教学方式转变,整合课程资源,实施情境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学生发展性评价模块。”

(三)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及整体形象。

学校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善了教育管理手段,建成立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现代教学管理体系,实现了教学管理系统化、科学化,学籍管理自动化,提高了办学效益,同时通过课题研究,学校一大批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的信息素养得到明显提高,这批师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成为学校课题实验研究的有力推动者,对学校教育改革的深化,全面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从而全面带了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和学校办学水平的快速提升。

五、几点认识:

回顾三年多的实验进程,我们认为整个实验发展是正常的、效果是明显的,我们从中获得了以下认识:

1、开展“信息技术手段与学科教学整合,促进教师传统教学方式转变”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正确举措,是克服现行教育弊端,推进课程改革的有效措施,是对促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提高的有效策略。因此,开展此课题研究是必要的、有价值的。

2、从实验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学生个个都有很强的求知欲,他们身上蕴藏着极大的创造潜能和强烈的创新愿望,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挖掘、去培养。家长和社会各界对教育创新也是支持的,迫切希望的。因此,开展课题材实验的客观条件是具备的,实施是可行的。

3、从实验中我们深深体会到: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从技术、方法的层面为新的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发必需的环境和资源,同时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更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素养的提高。

4、从实验中我们发现,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教师培养的深度和培养的力度,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的水平和技能掌握的水平。

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迅速发展,多媒体以它的形象性、直观性、交互性等毋庸置疑的优点,在现代课堂教学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但在我们的研究过程中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问题:

1、反客为主,辅助成主角

少数多媒体教学的课堂,存在着一个突出的问题:作为教学辅助手段的多媒体唱起了课堂的主角。这种反客为主的倾向直接导致了由传统教学 的“人灌”向现代教学的“机灌”的转型。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师生,生生情感的交流过程,是“灵魂的对话”,机器无论如何不能代替人,它的作用始终是“辅助”——辅助于教师的教,辅助于学生的“学”。许多精彩的课堂并非仅靠“多媒体”所能演绎的。相反,多媒体教学预设成分过强的特点往往使课堂上教师关注的对象出现偏离;教师关注的不再是学生怎样学,以及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取向,教师关注的是所做课件的每个程序是否顺利演示完了。在课堂中的确出现了一些精彩场面,教师却只注重了演示预定的程序或炫耀课件的精美独特,而放弃了学生的创新活动和创新思维,没能将精彩放大,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教学中如果忽略了人的存在,多媒体的价值也就无从谈起。

2、多媒体代替了学生的体验

我们在少数课堂上常可以看到,学生和听课教师为一些制作精美、演示到位的多媒体课件所吸引了,教师轻点鼠标,学生注目观看,学生无须动手,一些过程就轻松走完了。例如:自然课上,有些该让学生直接观察的,诸如羽毛的轻柔,树叶表面的光滑,边缘锯齿的锐利,都应该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摸一摸,而不应用看课件来代替。数学课上,有需要学生动手操作,亲自实验的,如公式推导等,如果推导过程编入课件,在多媒体上演示,课前花费了大量的制作时间不说,学生看了一遍,印象不深,更违背了儿童的认识规律。不如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身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自己得出结论,既能让学生信服,又有利于学生动手、动脑、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又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六、研究设想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学习方式 篇7

●●通过整合, 把“被动学习”改变为“自主学习”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在信息工具所营造的认知环境中, 学生可以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去认识物理概念的本质, 理解物理规律的含义。

我校初二某班级在年级中比较“出名”, 除了少数几个学生能坚持正常学习之外, 大多数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 学习成绩在年级中垫底。我接手了这个班的物理教学, 开始阶段教学效果很差。一个月后, 我利用他们喜欢上网的心理特点, 布置了学习《水循环》资料查找任务, 内容是各小组分别搜集有关水循环方面的知识, 并在下次的物理课上找代表发言。结果各小组代表的发言得到了师生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因为他们搜集的资料不仅广泛而且还更加深入, 能用很多现象来解释, 我及时表扬了他们, 赞扬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为小组争光的责任心, 在这之后大多数学生就慢慢地喜欢上了物理课, 现在他们已经习惯利用网络进行物理资料收集、课前预习、课后论坛交流等等, 利用网络提高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使他们由“被动学习”走向了“自主学习”。班级的学习成绩正处于上升轨道中。从某种角度上讲, 网络既为这些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平台, 也为他们的合作能力发展提供了契机。

●●通过整合, 把“个人学习”改变为“合作学习”

新课程倡导合作学习与交流, 因为只有与他人交流才能撞击出思维的火花, 才能打破原有不合理的知识结构, 建立更新更合理的知识结构, 进行创造性的学习。这样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进行交流, 互相帮助, 共同提高学习成绩。但是, 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往往都是由教师来布置家庭作业, 要求学生独立去完成。同时由于学生作业负担太重, 学生完成作业之后已经没有多余的时间来进行探讨。再者, 由于学习任务繁重, 学生很少去花多余的时间进行同学间的交流, 在这种教育中成长起来的学生普遍存在交流障碍、惧怕交流和恐惧。信息技术在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尤其在网络平台的支持下, 学生可以打破地域与时间的限制, 相互进行讨论与交流。例如:对物理科学家的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学习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时, 第一堂课安排在网络教室, 有一个环节就是查牛顿资料, 他们把学生分组, 先通过网络、数字图书馆等查阅资料, 整理搜集信息, 这种小组合作整合资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分工与合作完成任务的良好习惯, 还培养了他们利用网络、图书馆进行获取知识的能力, 加强了学生间的信息交流、扩大了他们获取知识的空间, 同时培养了他们走向社会, 与社会交流的能力。通过该事例可进一步说明, 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不但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更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

●●通过整合, 把“接受式学习”改变为“探究式学习”

与探究学习相对的是接受学习, 传统的接受学习将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 而探究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来呈现的。和接受学习相比, 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它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探究式教学模式分为四个阶段, 即确定问题情境, 提出解决方案, 搜集资料验证假设, 得出结论。

信息技术的参与, 使抽象的内容变成了模拟实验的课件呈现出来, 比如将电流推动电灯工作类比成水流推动水轮机工作的动画, 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电流的兴趣, 这样的课不胜枚举。可以利用虚拟实验, 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开放型环境, 如光学中的一些实脸, 颜料的混合、色光的混合, 学生只能去做有限的两三种色光和颜料的混合, 而通过相关实验教学软件可以使各种色光都能按照不同的比例混合, 学生的兴趣更浓, 内容也更具有科学性。如在模拟力的合成, 凸透镜的成像等实验中将现代传感技术引入到实验, 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实现了在虚拟世界中的真实体验, 让学生在实验室中接触现代科技, 丰富物理课程资源。同时在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整合的科学探究过程中, 要教会学生会问、会猜、会做、会想以及相互合作。可以看出, 信息技术不但为学生的认知、思考、交流提供了工具, 而且还为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学习方式 篇8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学习方式

课堂上的学习是最重要的环节,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中,教师会引导学生就采用各种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学生提高了学习成绩,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就相应地提高了。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性

初中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首先由教师通过讲解主要内容,给学生实际演示之后,要求学生自己练习。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上教师讲述的知识内容,教师会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并且每个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问题,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不一样,所以解决的方法就不同,学习的效果也不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非常重要。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方式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就是通过学生自己主动的学习,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一部分学生适合独自探索学习,积极主动地研究问题,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学生自己摸索着学习,最后解决了问题,使学生增加了学习的信心。如,在学习“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这部分内容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由练习的时候,会发现有一些图片是通过按键“Ctrl+Z”剪切功能,或是按键“Ctrl+C”复制后,再按键“Ctrl+V”粘贴的功能,将图片插入到Word文档中,但是有的时候会发现,有一些图片粘过来之后,不能在指定的位置固定,而是经常窜动,并且不能将图片全部显示出来,而是露出图片的一部分,学生会通过自己点击屏幕上的菜单,寻找着解决的办法,发现这种情况后就需要使用“插入文本框”的功能,这样再设置一下文本框的格式就可以了。学生通过自己主动的学习,加强了对知识内容的记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当学生由中学跨入大学时,会使学生在大学时代中有很大的收获。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是在教师的组织下,通过学生一起合作的方式,来解遇到的问题。有一部分学生适合在群体共同合作下学习,这样的学生喜欢热闹,和大家在一起学习时,觉得有乐趣。如,在学习“Word文档中文字的处理”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将学生分成几组来练习,每一组学生都开始发散思维,有的学生要求设置文字的颜色,有的学生要求设置文字的大小,有的学生要求设置文字的字体,如果某一个学生不能完成任务时,大家一起来完成。教师最后查看各组的作品,并且做出评价。学生在紧张的气氛下,愉快的合作过程中,增强了团队意识,也会留下深刻美好的回忆。

(三)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探究学习的方式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探究学习的方式,是在教师的组织下,通过学生在一起讨论的过程,对课程内容探讨研究的学习方式。有一部分学生适合在探讨过程中学习,在大家的提示和分析过程中,会开启这类学生的心巧,使他们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实现轻松地学习。如,在学习“幻灯片的制作”的内容时,教师先是提出问题“幻灯片制作过程中,同学们都会遇到哪些问题呢?”有的学生说“幻灯片模板背景的多样化怎么做?”这时候其他的学生考虑后说“选择不同的图案风格做背景”“选择不同的排版”等。教师又问“还有什么问题?”有的学生说“幻灯片的播放速度可以变速吗?”,有的学生说“能”,有的学生说“不能”,教师表示要求学生自己来证实一下,大家纷纷忙碌起来,最后由教师给出正确的结论,并对此结论给出证实。通过大家探讨的方式,学生自己开动脑筋,在参考大家的意见后,会给自己带来灵感,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

学生通过正确运用学习方法,并坚持不懈地学习,就一定能够学好初中信息技术这门课程。课堂上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在教师合理运用教学方法的情况下,使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在过程中留下深刻的记忆,这样就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课堂的效率,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汤小姗.对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的分析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6).

[2]李良梅.浅议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J].学周刊,2012(24).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学习方式 篇9

尹集中学:解安夏

信息技术步入数学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信息技术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直观形象的表达工具,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真正地改变传统教学的乏味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进行“融合”,它指的是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进行的融合,即各学科互相联系的加以学习,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有机地掌握不同的知识,从而提高综合素质。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进行融合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进行驱动教学,有意识的开展信息技术与数学相联系的横向综合的教学。这些任务可以是具体学科的任务,也可以是真实性的问题情景,使学生臵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学习。通过一个或几个任务,把相关的数学知识和能力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完成了所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的学习。在课程融合中,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数学的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撤离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并且对这种工具的使用要像铅笔、橡皮那样顺手。课程融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科学严谨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且通过这种“任务驱动式”的不断训练,学生可以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技能逐渐迁移到其他领域。在课程融合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同时,在课程融合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习心得 篇10

2013年我们大岭中心小学的所有老师都积极地参加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活动,让我们受益匪浅。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使我们明确了新形势下,基于网络环境的校本研修有了新的发展趋势。以往的研修,老师们都认为与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没有多大的帮助,甚至无关。但这次的项目学习让我们耳目一新,因为它真真切切的做到了与我们日常学习生活紧密相连。本次学习让我萌生了许多心得,具体如下: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必须紧密联合

一个人要改变行为,首先要改变观念,而观念的改变在于理念的达成。尽管项目开展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如时间空间的制约;异校交流和专业引领的障碍;校本研修管理手段滞后;缺乏对教师持续性支持平台等。但吉林省对这个项目研修工作开展始终持之以恒,终有成效。基于教师研修为核心,主要着眼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和对教师专业成长真正有效的角度出发,通过网上网下结合,通过主题活动给予落实;围绕课堂教学,整合远程学习与教学研修;做与学思研结合,着力教学问题的有效解决。显然,信息技术与课程必须必须紧密联合。

二、教师培训模式应该与时俱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什么?网络带给我们什么支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施设计一定要紧跟社会的发展。我们的发展的重点任务是推进信息技术在融合,变革教育理念模式与方法支撑教育创新发展。关键在于营造网络学习环境,推中国教师研修社区平台设计理念:信息技术与课程相结合,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以学校为单位,整体设计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能够支持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教师备课工作减轻工作负担;利用网络工具促进教师养成专业交流的习惯,深度思考的习惯,推动教师终身学习。从教学管理、科研等方面的深入应用,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

三、要具备信息技术能力是现代教师的基本条件

教师可以在平台的word文档里书写学案、教案、目标等,也可以在网页上书写听课的感受、建议等,全国教师要具有信息化技术能力的操作。显然网上网下的研修形式已走进我们的教育教学生活,我们不得不改变观念,创新理念,逐步发展。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学习方式 篇11

关键词:评价方式;信息技术;兴趣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1-053-2时代的发展对新型人才应掌握的信息技术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前期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或者受家庭因素的原因,大部分高中生对学习信息技术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如何有效提升学生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就成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当重视的研究内容。接下来,笔者将优化评价方式,就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方式来谈一些提升学生们学习信息技术兴趣的教学策略。

一、激励评价,点燃希望

高中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学生。有部分学生受家庭因素、先天条件等的影响,课程接受能力和知识理解能力都有一定的欠缺,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就显得十分被动,并且会丧失学习的兴趣。如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提升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呢?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适当地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激励式评价,让他们看到自己身上的优点,对自己产生信心,进而提升学习兴趣。

比如,我在讲解信息技术中《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们先用10分钟的时间对教材中这部分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尤其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五个阶段,要求学生们从自身的生活实际以及自己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出发,对信息技术的各个阶段发展提出一些简单的点评。以往的教学课堂上,总是学习积极性较大、成绩较好的学生们积极主动发言,而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不发表自己的意见。针对这一现象,结合之前要求的十分钟自主阅读课文的作业,我提问了几个学困生,激励他们回答问题,回答完成后,对他们的表现及时地给予评价,让这部分学生能够及时获知自身的课堂表现情况,并产生学习兴趣,进而点燃他们继续学习的希望。

通过主动激励学困生,让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具备一定的信心,在此基础上,激发这部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不仅能够有效带动起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对于他们后续的学习开展给予一定的兴趣,还能够帮助这部分学生更好地成长。

二、欣赏评价,激发潜力

一个班级中不只有学困生和优秀生,还有很大一部分的中等生,他们成绩平平,没有耀眼的光芒,但是他们从未放弃过努力学习。如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效开展评价教学,使得中等生的成绩有进一步的提升,信息技术能力有更好的发展呢?高中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寻找这部分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他们足够的重视,进而激发这部分学生的内在潜力。

比如,我在讲解高中信息技术中《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这部分的内容时,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们的接受能力与知识水平都差不多,都是处于懂得表格建立目的、如何新建一个表格以及在表格中进行简单的编辑这一层面。为了进一步提升这部分中等生的学习成绩,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欣赏式评价的方式。我要求这部分的学生在其他学生面前创建一个表格,并在表格中按照相应的要求编辑内容,除此之外,还要求学生在其他学生面前展示一下自己掌握的其他表格应用能力,如利用数值计算进行一些简单的数值转换或者是利用一些图表来展示分析的结果等。在这部分学生展示完以后,我对于学生们的表现提出了中肯、赞赏的评价,进一步激发这部分学生们内心的潜力。

通过主动寻找中等生身上的闪光点,以此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欣赏式评价,让学生们知道自己一直在老师的关注之下,不仅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还能够促使他们进行拼搏,从而激发自身潜力。

三、启迪评价,指明方向

1.拓展内容,开阔视野

信息技术的拓展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不管是通信交流还是网上娱乐都与消息技术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因此,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我们需要获取信息来支撑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而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们学好信息技术呢?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当局限于教材上的内容,而是应主动为学生们进行拓展,链接多方面的信息技术,进而开阔学生们的视野。

比如,我在讲解信息技术教材中《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我先是让同学们了解了学习网络信息检索的一般方法以及搜索引擎的简单原理和工作过程,然后归纳总结了网络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并和学生们一起探讨了如何获取有用信息,如何合法使用下载网络资源。之后,我问学生们“你们都平时上网干什么?”有的学生说玩游戏,聊天,也有的学生说查自己需要的资料。然后我问他们“在上网的过程中是否遇到过困难?”,有的学生说他不能准确的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因此,我就网络信息繁多,如何准确找到自己想要内容与学生展开讨论。并要求他们回家上网查询有什么植物可以放在室内,以此锻炼他们对课本知识掌握同时开阔学生们的视野。

通过拓展不仅使学生们了解了课本所学知识,也使学生们能够在生活、学习中合法有效利用信息,给学生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2.关注过程,形成习惯

素质教育下的教学,不只要求学生们学会做题、掌握读书,还要求学生们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紧密把握学生们的学习过程,了解学生们掌握知识的过程,并加以有效的引导,使得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比如,我在讲解信息技术《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这部分的内容时,要求学生们将处理文本信息的过程进行总结,以使我能够了解学生们是如何进行信息加工的。有的学生总结到,要想处理好一则信息,首先应明确“我们要加工什么信息,加工后的信息给谁看”这一问题;也有的学生补充到“信息应如何表达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用户才会满意”;还有的学生补充说“在处理一则信息时,应当使用怎么样的处理工具”等等。结合学生们的总结,我给学生们进行了一些点拨,即如何在处理信息的时候利用文字、图画等表达方法,将信息的主题着重凸现出来。听到这一意见后,学生们茅塞顿开,对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方式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通过紧密把握每一名学生的知识获取过程,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近况,教师在课堂上顺利把握课堂效率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有效把握学生们学习过程,不仅能够及时矫正学生们坏的学习习惯,教师也能做到心里有数,对于后续课堂教学有着很大的帮助。

3.组间互评,凸显主体

课堂教学过程中若是只有师生评价这一过程,制约性就会变强,有效评价效率也会降低。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使得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活动能够及时有效,并能给实际教学提供一些助力呢?实际教学过程中,高中教师可以注重学生们的主动性,让学生们积极开展组间互评,进而凸显出学生这一主体在课堂中的重要性。

比如,我在讲解完信息技术中《网站的设计》这一部分的内容时,要求学生们可以四五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再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网站设计,设计过程主要着重于网站的结构、版面以及交互设计三个方面入手,网站内容也应具有一定的积极性,体现高中生应有的精神面貌。学生们很快就投入到了收集资料、整理素材和积极的讨论当中。经过一段时间的设计后,各小组有取得了一定的设计成果。于是,我特意为学生们准备了一个展示自身设计成果的课堂,要求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逐一对自己小组设计的成果进行展示,其他小组的学生则从网站的版面设计、结构设计以及内容的充实性和激励性为主要评判标准,对展示小组的成果进行评价,评价实行打分制,得分最高的小组获得胜利。

通过开展组内互评,学生们课堂学习和课后练习的兴趣有了极大的提升。同时,学生们身为学习的主体,从学生自身角度出发的评价就会更加贴切直观,有利于学生们检验自己知识的掌握程度。

由此可见,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想要提升学生们学习兴趣,就应当及时发现不同阶段的学生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地进行激励、欣赏以及点拨,让学生们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上产生信心、激发潜力、开阔视野,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林志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初探[J].信息技术,2008(12).

[2]张强.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J].读书,2009(10).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学习方式 篇12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 学习不再只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 而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其次, 要求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实现从“维持性学习”向“创新性学习”的转变, 变“学会”为“会学”。“学会学习”作为教科文卫组织在其报告《学习——财富蕴藏其中》提出的四大支柱之一, 可见其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学习不再如保罗·弗莱雷在《被压迫者教育学》中表述的“储蓄概念”, 而是使学习从谋求知识和技能的“获得”、“积蓄”的活动, 转变为“表达”、“共享”知识和技能的活动;再次, 学习不再是纯粹而盲目地接受人类已有的智慧, 学生可以质疑已有的智慧, 摒弃传统的重结果, 轻过程;重知识的传授, 轻观察、感受、分析、理解;重学生被动的接受, 轻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的现象, 学生通过亲身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 以获取直接经验, 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掌握科学方法, 进而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信息技术的运用导致学习内容的变革。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提供学习的可行的、并且是需求甚大的工具, 它在传统的学习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环境下, 学习资源种类繁多、覆盖面广, 图文音像并茂, 突破了传统教材的平面式表示形式, 克服了传统教学媒体忽视语言符号与已有经验之间的联系。学习内容不再是来自于教科书与教师的传授, 相反大量的学习内容已经跳出了教科书、教师所规定的范围, 信息技术环境中的一切信息都成了学习的内容, 范围得到空前的延伸与扩展, 并且学习内容可以为所有学生广泛共享, 既有支持学生学习的多媒体课件, 也有为学生自主学习而开发的网络课程, 还有用于电子作品创作的各类素材库、提供学习评价的试题库系统及其他大量的相关资源链接等。因而, 同传统相比,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在同一时间内可以感知到更多的信息, 获得更多的学习内容, 产生和解决更多的问题, 获得更多的技能, 学习效果得以优化是显而易见的。

信息技术环境下, 学习内容的表现方式多样化, 各类学习内容多以多媒体形式呈现, 具有形式灵活、资源共享等特点, 突破时空的限制, 把学习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创设友好的界面, 把各类信息化小为大、化静为动、化虚为实, 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现学习内容。借助于形象化的内容呈现,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展学生的兴趣, 使课堂教学真正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 从而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另外, 在学习内容的结构组织上, 超媒体、超文本的引入, 更符合思维习惯, 把多种媒体的信息通过网络化超链接, 以接近人类认知特点的方式组织和展开教学内容, 便于学生自主搜寻、检索、分析、组合与探究, 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保存, 还有利于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信息技术的运用导致学习媒体的变革。媒体是人体的延伸, 笔是手的延伸, 书是眼的延伸, 电视是眼和耳的延伸。媒体越多越先进, 人体的器官延伸就越远。教育的目的是让人们去认识世界, 适应世界, 促进社会与人类自身的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 媒体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作用非常明显, 学生所接触的信息大部分来源于媒体。传统的媒体对学习内容予以平面的、静态的、简单的展示, 学生与媒体间缺少互动, 学生只需通过单向地接受并理解, 便完成整个学习过程。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媒体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基础之上的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音频于一体的复杂系统, 它把语音处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集成在一起, 而且把语音信号、图像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 从而可以方便地对它们进行存储、加工, 还可以查询、检索。学习内容的展示是立体的、动态的、丰富多彩的, 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 都充满了交互性, 刺激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 比文字单一的感觉刺激更为丰富, 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媒体的传递方式趋于立体化, 由过去以印刷品平面传播到现在的地面微波传播、电视和计算机网络传播所构成的立体传播模式, 媒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众多的信息渠道, 教师不必面对学生灌输, 而是组织与指导学生进行更加有效的学习, 或者编制课件在网上发布。

信息时代也是学习时代, 信息时代呼唤学习变革, 在信息时代, 现代信息技术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结合, 使人类的学习方式从印刷时代跨入了信息时代, 通过对学习方式的变革, 学习者能够避免传统单一环境下学习的发生, 以适应更加复杂的社会变革。

参考文献

[1]岳欣云, 董宏建.面对课堂教学改革, 信息技术何去何从[J].电化教育研究, 2007, (3) :51-55.

[2]赵法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致使发生过程教学[J].电话教育研究, 2004, (1) :68-70.

[3]戴庆勇.信息时代教学模式[J].计算机教育, 2007, (5) :1416-1416转1438.

上一篇:关于申请使用对讲机的报告下一篇:学跳橡皮筋四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