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反思2

2022-08-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初中化学教学反思2

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2)

摘 要:实验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分析了趣味性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及阻碍趣味性化学实验开展的各种因素,并提出了促进趣味性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的一些有效措施,旨在可以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趣味实验;初中化学;教学应用;措施

化学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初中化学教学目标也发生了相应变化。教学中,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指导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作为了主要教学目标。而学习能力和严谨科学态度的培养,离不开化学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对于促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目前我国初中化学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学习兴趣不高,使化学实验不能有效发挥它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降低了化学实验的教学效率,对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产生了一定阻碍。以下是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总结有关趣味性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内容如下:

一、趣味性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初中化学传统的教学模式,留给学生的印象是无趣、枯燥。这样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学习化学的有效性。化学实验原本是一种趣味性较强的学习过程,但是受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的影响,使化学实验中的趣味性极大减少。因而,我们需要创新化学实验教学的原有模式,采用趣味性教学。趣味性教学,可以产生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可以提高学生化学实验学习兴趣

实验教学中,重要的是通过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行为,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实验教学要有较强的自主性和参与性,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喜爱。实施趣味性化学实验,就是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化学实验过程中,体会到的不仅仅是单调、枯燥的化学步骤,及最终追求的化学实验结果,而是让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化学实验带来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学习兴趣,以此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二)便于学生理解化学中抽象的理论内容

化学课程中有较多抽象、难以理解的学习内容,因此不少学生会有学习化学的瓶颈。而趣味性的化学实验,可以将原有抽象的理论内容,借助实验的方式向学生直观展示,对于促进抽象理论转化为形象性的实验有重要意义。在知识转化的过程中,会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让学生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相关的实验现象,对于化学学习能力的提高有重要意义[1]。

(三)可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实验本身就是需要通过动手操作来获得结果的过程,因此,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素质教育背景下,需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上有较大优势。因此可以利用趣味性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自己学到的理论性知识转换为实验内容,并且在自主实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加以探索和思考,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二、阻碍趣味性化学实验开展的因素

趣味性化学实验在其具体实施过程中,因受到多种不利因素影响,以致获得良好的实验效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老师缺乏趣味性化学实验开展的经验

老师缺乏趣味性化学实验开展的经验,是大多数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多数老师在传统应试模式影响下,长期受原有教学观念的制约,教学中常常是表情严肃,习惯于板起面孔讲课。并且,针对化学实验危险系数较高的原因,不少老师出于对学生安全方面的考虑,从内心对实施趣味性化学实验存有顾虑。此外,化学老师将理论性的知识点,转化成实验的过程中,缺少趣味性的方法。因此,受老師自身教学经验的影响,也会阻碍趣味性化学实验的顺利实施。即使有的化学老师开展了趣味性化学实验,但是由于方法不当,实验效果也不佳,常出现事与愿违的问题。

(二)学生主动参与化学实验的意识较差

初中化学实验中,学生参与意识不高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与学生长期受灌输式教育有关,学生的思维模式相对封闭,他们在已有的固化思维模式下,认为学习就是老师主动讲、学生被动听的过程[2]。课堂学习的主要表现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机械地做笔记。课堂提问和反馈环节不受重视,甚至是完全缺失,久而久之,学生也习惯了这种被动的学习模式,即使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也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实验参与意识,因此,极大降低了化学实验的教学效率。

(三)实验教学中,教师的理念和教学方式存在弊端

化学实验中,一些化学老师在开展化学实验教学时,采用的通常是“观赏式”的实验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在一旁观看,由老师进行示范教学。这样做的目的,从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学生的自身安全,也使化学实验教学能比较顺利进行。但任何实验教学,最重要的是能在遵循实验操作规范的前提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亲自感受、探索化学的奇妙。老师在实验教学中的畏首畏尾思想,只会影响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对化学实验产生畏惧心理。

三、促进趣味性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的有效措施

(一)采用交流互动式的教学模式

化学实验教学中,老师需要创新原有的教学理念。当老师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结合有关理论知识,讲解化学知识及一些操作步骤或原理时,需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学习二氧化碳和石灰水两者之间反应,会发生何种现象时,老师可以在进行实验之前,让学生大胆推断会产生的现象,并作出假设。其次,需要准备好实验所需要的各种试剂和器材。如:容量50mL的小烧杯两个,30mL石灰水放入烧杯中,并引导学生对石灰水的原始状态做详细记录。再挑选一位学生向装有石灰水的烧杯中吹气,让台下学生观察石灰水的变化。此时学生就会异口同声地说,石灰水变浑浊了。紧接着,老师将本次实验有关的理论知识向学生讲述,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发生了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导致石灰水发生了变化。从而起到课堂导入的目的。此种互动式的教学理念,相比于传统的教学理念,更能引发学生思考,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3]。

(二)选择带给学生视觉刺激实验模式

刺激性实验模式,可以带给学生全新的实验感受,对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将所学知识付诸于实验有重要意义。此种教学方法,主要是从引导学生增强自身学习能力方面考虑的,可以让学生切实参与到化学实验中。比如,在验证“乙醇受热挥发”的实验时,老师可以事先准备好乙醇,并在确保实验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学生亲自通过实验来验证。需要注意的是,老师要将本次实验步骤向学生详细说明,在实验进行中适当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具体实验步骤为:将手帕浸入调制好的乙醇溶液中,等手帕完全浸湿后,用镊子取出。再开始下步实验操作之前,让学生推测用火点燃手帕会出现何种现象,若再次点燃又会出现何种现象。学生推测之后得出结果,再通过接下来的实验验证,会发现点燃手帕没有被烧坏,这说明乙醇具有挥发性,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并引起学生兴趣,提高化学实验的趣味性[4]。

(三)为学生创设相应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探索问题

趣味性化学实验的实施离不开一定的教学情境,因此在开展趣味性化学实验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适当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稍加思考的基础下,得出新的化学实验内容,新内容的出现会提高学生实验兴趣。比如,老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浓硫酸和甘蔗反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大胆推测浓硫酸和甘蔗反应会发现何种现象,并形成自己的实验结论。在此基础下,逐步引导学生应该设计怎样类型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此时,学生就会积极思考,引入自己所学内容,逐步去研究,从而促使学生探究问题良好习惯的养成。

(四)利用多媒体相关技术促进趣味性化学实验的实施

利用多媒体增强化学实验的趣味性,也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式。此种模式适用于危险系数较高的实验,目的是为学生直观演示实验过程,加强学生理解[5]。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可以拓展学生有关化学实验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比如,在学习氢气燃烧的知识点时,针对氢气燃烧容易发生爆炸的问题,可以采用多媒体演示。此种教学模式可以在确保学生安全情况下,让学生直观观察氢气燃烧火焰的颜色;此外还可以为学生播放氢气和氯气燃烧的实验,在刺激学生感官的情况下,加深学生对理论性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加强化学实验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化学与生活有着重要的关系,老师可以将趣味性化学实验引入家庭生活中,引导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运用化学知识去解释分析[6]。比如,根据石墨除锈润滑作用,可以将铅笔芯加入生锈的门栓中,这样润滑之后可以正常使用。此外,还可以利用盐酸和氧化钙的作用,将食醋加入暖瓶中,处理里面的水垢等。这样有关化学的生活现象有许多,需要老師引导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生活,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的习惯。

(六)从开展课外实验中增强学生实验兴趣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要想将全部的化学实验内容教授给学生是非常困难的,此外,针对许多趣味性化学实验不能在课堂内实施的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去实验。引导学生善于利用生活中的常见实验器材做实验。比如,在学习营养物质这节化学内容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在家中自制豆腐。利用家庭中常见的豆浆机、大豆等材料,开展实验,从而解决此种类型实验在课堂上开展困难的问题,提高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趣味性化学实验的实施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尤其是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过程中,需要老师积极创新原有实验方法,采用灵活的教学模式、先进的教学理念,尽可能为学生创造趣味性的化学实验环境,由此将学生参与化学实验的积极性提高,增强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凤明.探讨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8(91):163.

[2]苏永龙.浅析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8(93):169.

[3]杨秀丽.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12(29):228.

[4]周玉明.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8(69):171.

[5]郑淑如.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9):425.

[6]孙欣.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24):190.

作者:付海洋

第2篇:初中化学新课改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我县初中化学从06年秋季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一年多来,本人对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总结和反思探讨、激活教学智慧,构建教师教学及学生拳习的新方式。

一、通过实验完成作业讲评

讲评作业的方法很多,如每题讲解、分类讲解等,但这些多数是枯燥无味,出现了优等生往往不想听,而中下水平的学生难于接受的尴尬局面。如何从讲究实效出发,灵活有趣讲评作业?既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我们就可以用实验的方法来讲评作业,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对于课本某些作业题可以归纳为鉴别题、推断题、提纯或除杂质、证明(鉴定)题。在这些题型中,根据习题内容和难易程度,将部分的习题设计成学生分组实验。如P204(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5题“现有一瓶长期露置在空气中而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如何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该溶液已变质?”在分组实验时我给学生提供一份变质的氢氧化钠和一份未变质的氢氧化钠,提供的试剂有稀硫酸、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钙镕液、酚酞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及各种仪器,让学生用多种方法加以检验。P307第10题“现有食盐溶液、澄清石灰水、稀硫酸、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五种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如何把它们区别开来?”提供多种试剂,不仅让学生进一步学会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及鉴别题的步骤、方法和结论,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PP139第1题“……用稀盐酸洗涤可以除去这种白色固体。”实验时给每组提供一瓶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让学生先用水洗一洗,能否洗去白色固体?然后倒入少量的稀盐酸振荡、观察洗涤效果。

“鉴别二氧化碳、氧气和空气”等习题,由于要收集较多气体,学生操作又容易失败,因此可设计成演示实验。在演示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操作步骤、现象的观察和结论的表达:培养学生从现象到结论的思维过程。课外还可以布置一些习题如“除去铜粉中含有少量的氧化铜”,“怎样用实验的方法来判断生石灰是否含有石灰石”等让学生设计。并利用实验室开放日,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

用演示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来讲评作业,可以激活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使枯燥无味的讲解变成生动有趣的实验课,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卡片教学激活学习氛围

对物质结构的初了解和化学用语的熟练记忆及正确运用是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的两个教学难点,如何突破这两个难点?对元素符号的教学。多数教师从第一节课开始,介绍几种元素符号让学生记忆,这是生硬、机械的记忆。如何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更愉快?新课程要求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我采用了卡片与游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如在第一章中介绍“氧”“氮”时,我就布置学生在课后制作多张类似扑克牌大小卡片,并写下如下字样,正面(氧)、(氮),背面(O)、(N),在课堂上或课后学生自行组织,以小组或男、女同学为单位进行拼图比赛。教师(班长、组长)读元素名称或元素符号,哪一组正确又最快的为获胜者。由于材料易得,制作简单,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加工、强化了记忆,克服了通常采用的听写检查的机械方法,采用了游戏、比赛等形式的教学,激活了课堂气氛,特别是这些卡片为后面多种知识的学习做准备。通过此种方法教学和学习,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学习较差的学生都能够熟练掌握元素符号,对后面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与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学习化学式时,如氧气的化学式,可以在正面补上“氧气”,背面补上“O2”:学习离子和化合价时再分别将离子符号“O-2”写在背面,化合价“-2”标在元素符号“O”的正上方;学习核外电子排布时,可以教给学生将原子序数1-18号标在相对应的卡片上,并在背面画出相对应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卡片的背面汇集了O、O2O(-2在O的正上方)、O一、及原子和离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符号的书写和化合价的表示是初中生学习化学的一个难点,从以上可看出,一张小小的卡片汇集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原子序数、原子和离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符号、化合价等知识点。把分散、零碎的知识集中在一起,非常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复习。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设计制造不同形式的卡片,如“推拉式”或“旋转式”卡片。这些卡片无论在新课学习,在单元复习、期末复习,还是在中考总复习都将重复使用。

三、体验探究活动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新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沪教版九年级化学设计了58个活动与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根据内容可分为实验、查找、调查、计算等类型,实验又可分为(1)分组实验如蜡烛的燃烧、对“铜绿”的认识、对镁的认识、收集空气、过滤、微粒间的空隙、氢气发生装置的设计及置换反应的认识、碳酸盐的检验、乳化、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溶液的配制、检验酸碱性、稀硫酸、稀盐酸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金属活动顺序的验证、检验葡萄糖等。使学生仿照科研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体验、理解和应用科研方法。获得学习能力。构建知识结构,同时培养合作能力,培育科学精神、动手能力、观察能力。(2)学生家庭实验如铁的锈蚀,熟石灰的用途,探讨熟石灰在建筑上的用途,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其强度、粘性,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3)演示实验如加热火柴、碳铵哪去了?碳水化合物的燃烧等实验,让学生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还有氧气的性质、氧气的制取、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浓硫酸、浓盐酸的物理性质、蛋白质的性质等实验。利用化学实验探究,对化学概念、理论和规律,通过实验建立感性认识。通过实验重现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积极创设各种条件,通过各章多个“活动与探究”的实施,促进学生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并以多种学习方式如实验、调查、讨论等促进学生对“活动与探究”的学习,把知识通过科学探究的过程呈现给学生。

总之,新课程对教师的传统教学经验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通过反思,教师才能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才能在教中学,学中教。

作者:黄建国

第3篇: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摘 要:化学概念是化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目标之一。掌握化学概念可以帮助学生把化学知识系统化。从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概念学习与教学困难的原因,并结合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中的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介绍了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策略及教学反思。

关键词:初中;化学概念;概念教学;反思

化学概念是将化学现象、化学事实经过比较、综合、分析、归纳、类比等方法抽象出来的理性知识,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如何根据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设计合理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建构科学理解,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就成为化学教学的关键。

一、概念学习与教学困难原因的分析

在化学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一类情形:一方面教师为了能把一个复杂的、陌生的概念讲得浅显易懂而绞尽脑汁,另一方面学生依旧是一听就懂、一用就错。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进行反思,认为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化学概念内容本体造成学生学习的困难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概念繁多、抽象且相互联系。学生在学习化学概念时,往往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困难。一是要跨越宏观与微观来实现对某一概念意义的融通,学生往往感觉比较困难,容易产生错误概念,如,酸、碱、盐等。二是学生对于一些理论性较强、较为抽象的概念,常常很难把握概念的真实意义,极易陷入机械学习,如,元素、分子、原子、离子等。

2.学生学习的认知基础造成学生学习的困难

一是初中生对化学研究事物的方法和化学思维能力尚处于形成发展的初级阶段,二是学生的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的混淆,如,学生对于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理解,往往会受日常生活经验和直觉思维的干扰。

3.教师教学的不合理造成学生学习的困难

一方面,教师迫于升学压力,针对考试目标,要求学生识记一些概念和用法。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学习化学概念的水平没有进行合理定位,而是通过反复训练来达到掌握概念的目的。这种让学生被动接受概念的概念教学,往往忽略了学生进行概念理解所需的信息处理、加工能力,更极少关注跟日常经验的联系。

二、概念学习的基础理论

奥苏贝尔认为,概念学习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共同的关键特征的学习。概念学习可以分为两种最基本的形式: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

1.概念形成

概念形成是由学习者从大量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中发现同类事物的关键特征的学习,属于发现学习。由于概念形成具有直观性和具体性,在化学教学中真正用概念形成而形成的概念较多。一般来说,概念形成适用于低年级学生学习某学科的初期。因此在化学教学的初级阶段,也就是说在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概念教学应主要以概念形成为主。概念形成的一般学习模式:尽量收集与所学内容有关的事实,即:事例、模型、实验、图表、数据等一些直观材料;剔除无关特征,抽出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属性即确定概念内涵;建立概念,将概念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即确定概念外延;将新概念与原先学过的有关概念加以区别分化;将新概念固定到原有知识结构的适当位置中去。

2.概念同化

概念同化是以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呈现,学习者利用知识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来理解新概念,属于接受学习,是学习概念的主要形式之一,利用概念同化的形式使形成的概念更为清晰、精确。概念同化的一般学习模式:理清与新概念有关的旧概念的意义;理清几个概念的联合意义;建立新概念;将新概念与原有概念加以区别分化;将新概念固定在原有知识结构的适当位置。

在建立概念的教学中,常常在形成中又有同化,在同化中又有形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来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来促进学生思维和认知的发展。

三、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理解

针对以上概念教学和学习存在的困难,结合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的机制,在初中化学概念教学过程中,如何关注学生的思维和认知发展,笔者就结合初中化学概念教学实践谈几点个人看法。

1.关注概念的导入

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学生学习化学的认知能力处于中等偏下发展水平。教师在组织化学概念的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教师的启发得当能引起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思维更加活跃,行为更加主动。导入概念的方法多种多样,要因人而异,因内容而异。

(1)利用直观教学手段,获取概念的感性认识

运用各种直观手段为学生提供直观鲜明的感性材料,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化学概念时的心理障碍。可以选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实际作为素材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如,讲授分子概念时,可以从糖溶于水、湿衣服晾干等日常生活中感知分子的客观存在,再用比喻方法描述分子的大小,结合氨分子运动的实验来认识分子的性质,这样就把摸不到的分子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里。还可以利用实验、模型、掛图、录像、多媒体等直观教具引入化学概念。如,讲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时,教师可设计这样的实验:①在一个烧杯中加入10 mL水,往其中加入3 g硝酸钾后搅拌,再加入3 g硝酸钾搅拌,记录实验现象。②将烧杯中的溶液分成两份,一份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另一份溶液进行加热,观察溶解的情况。③将加热后的溶液进行冷却,观察实验现象,往冷却后的饱和溶液中加入1 g氯化钠,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相互交流各自的实验结果,学生把概念中涉及的一些关键的地方都已经明确强调出来,比如说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并且是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从而使获得的例证更充分。

(2)巧妙创设情境,参与概念形成过程

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途径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将在课堂所学的化学知识与周围的具体实例结合起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比如溶液、乳化作用等概念。如,在学习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时,教师可布置学生做市场调查——各种食品中成分的含量表示方式:如,100 mL牛奶中含5%的蛋白质;350 mL啤酒的酒精度是4.5%等。然后教师选取部分资料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讨论溶液浓稀的表示方式,让学生参与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联系日常生活情景,先整体介绍溶液浓稀的多种表示方式,再详细介绍溶质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的浓稀,最后帮助学生完成对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整体建构。创设的情境要比较接近生活或学生对其具有一些模糊认识,可以由教师直接提出,也可以通过实物展示或演示实验,要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如,讲解过滤时,可通过用纱网将茶叶与茶水分离的原理,加深对过滤原理的理解。

2.重视概念的构建

化学概念是整个化学知识的基础,也是化学教学中的关键性内容。在化学教学中帮助学生准确建立概念,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1)强化概念的关键特征,把握概念的内涵外延

在概念教学中,强调关键字词,从而浓缩概念,让学生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外延,显现概念实质。如,催化剂的概念,可向学生强调“一改变、二不变”这一关键,其中的“改变”二字,就隐含着“加快和减慢”两层意思。又如,在讲解固体溶解度时,对定义中的“一定温度”“100 g溶剂”“饱和状态”“溶质的质量”这些关键词要给予强调。

(2)弄清概念异同,防止模糊概念

为了让学生辨别概念的区别与联系,有必要在新课教学或阶段性复习的过程中对概念进行有目的地比较。如,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它们的联系点是判断依据都是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种类多少,不同点是分解反应是“一变多”,而化合反应是“多变一”。又如,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燃烧、缓慢氧化与自燃等,进行这类概念的教学,可采用类比法,启发学生积极的抽象思维活动,帮助学生准确、深刻地理解基本概念。

(3)新旧概念衔接,同化理解新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将新概念的定义或特征描述准确地呈现给学生,帮助他们建立概念之间的联系,达到概念的同化。例如,在讲授置换反应的概念时,一方面是反应类型的新旧衔接:列出几种熟悉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由学生判断反应类型,从而回顾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的关键特征,再与置换反应的概念进行比较,帮助学生理解置换反应的关键特征。另一方面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類别的新旧衔接:复习单质化合物的定义,来巩固置换反应的概念。

3.注重概念的深化

化学概念的获得包括对它本身含义的理解和对不同概念间的各种相互联系的理解。要引导学生把学过的概念进行分析、比较,建立不同概念之间的必然联系,揭示概念的共性、特性、联系和差别,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并且能够对其他化学知识的学习产生积极、有效的迁移。如,物质的分类、物质构成的微粒等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绘制概念知识网络图,引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去把握特征,明确概念间的类属关系以及认识的范畴。通过绘制概念知识网络图,将学生学习概念的思维可视化,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迁移概念,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学习中能够自我建构概念知识网络图,从而达到对所学概念的系统化、网络化。

4.强化概念的运用

教师可以多角度地设计练习,强化理解概念。学生运用概念的主要形式是做习题。教师在布置习题时要有目的,适量精选,由浅显的简单题入手到复杂的综合练习。有时候也可以举出反例,有意引导学生从反面或侧面去分析。例如,针对氧化物的概念,可提出KMnO4是氧化物吗?由于初中阶段的化学知识积累较少,所以物质类别的学习主要是基于“代表物”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代表物来强化概念,如,氧化物的代表物可以是CO2、H2O,单质的代表物可以是O2、Fe。此外,教师可以通过典型题例分析,引导学生概括出典型题目的解题思路、方法,并能够举一反三,使概念的运用得以巩固掌握。

四、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反思

不论哪种教学策略,它在适用范围上都有一定的限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教给学生认识化学概念的思路和方法。首先,教师要提升自身的化学概念教学水平,即挖掘概念知识的教学价值、把握概念知识间的联系、分析学生概念学习的水平、帮助学生学习的策略。其次,教师要设计好概念知识的课堂小结,能够体现概念学习对促进学生的思维和认识发展的作用。最后,教师可以在与学生相互沟通、相互学习中了解学生认知成长的过程。例如,教师通过课后的访谈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或者存在的问题,以利于教学的改进。

参考文献:

[1][美]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07.

[2]张大均.教与学的策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张述祖,沈德立.基础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12.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省福州市平潭第一中学)

作者:高清鸿

第4篇:初中化学教学反思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精选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化学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初中化学教学反思1

试卷讲评是九年级化学复习阶段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高效的化学试卷讲评不仅能纠正学生平时化学学习中对某些知识点的错误认识和理解,还能规范解题、熟练技巧、查漏补缺,同时也能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听了马老师期中考试试卷讲评课,受益匪浅,以下是几点体会:

一、统筹分析、充分准备

1、化学试卷讲评课应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准确把握学生在考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知识、能力和思维等方面的缺陷;注意发现学生答题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重点关注学生在哪些知识和能力上还不到位,找准学生现状与课程目标之间的差距,讲评时才能对症下药。

2、做好试卷的统计工作。

统计时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试卷得分的统计,包括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及每题得分率;知识点分布及得分率的统计;学生错误类型的统计,包括基础知识(如:基本概念不清楚、基本原理不理解、实验技能不掌握、双基识记不牢靠等)、能力因素(如:看不懂题目或审题不清、不会分析问题或分析问题不到位、语言表达不准确、计算能力差等)、解题技巧(如:答题不规范、卷面不整洁、化学术语不科学等)、临场心理因素等。同时对学生答题中出现的错误率较高的问题、典型错误答案以及有创意的解法,做必要的记录。

二、讲究策略、精心设计

一节高效的化学试卷讲评,除了教师课前深入分析试题内容、全面把握学生的答题情况,还要讲究一定的教学策略,同时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

1、试卷讲评要有侧重

试卷讲评一般不侧重于知识的系统性,而是强调其针对性。试卷讲评不必也不能面面俱到,而应重点解决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给学生的答题指点迷津,同时深化试卷所考的内容。有了课前详细的数据统计,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典型错误问题,应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类”和“归因”,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等形式有重点地进行分析讲解。试卷讲评过程中对试卷内容的分析也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点的讲解上,更应重视提高能力。注重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分析错误的原因:是化学基本概念、原理不清,还是审题粗心大意;是化学术语书写错误还是表达能力欠缺;是解题格式不规范还是考试心理紧张等等。教师评析时应针对学生的具体实际,重视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的指导,突出对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的培养。

2、试卷讲评要有拓展

初中化学各个章节中主要的知识点是相对稳定的,而不同考试的试题却不断推陈出新,其主要原因是受考试层次、考试时间等因素的限制,试卷不可能涉及所学知识的全部,命题人往往通过变换题意、角度、题设条件和设问方式等,以点带面来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显然教师试卷讲评时就错论错、就题论题做法是不可取的。教师应站在更高的角度来审视试题,把题目的知识点向广度和深度上加以延伸、拓展,尽可能地构建知识间的广泛联系,从“点”出发,把“面”带出来呈现给学生。也可以把原题中涉及的知识点向多侧面、广角度进行合理发散、变换,引发设题解题的积极性,()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培养学生思维的敏锐性。

3、试卷讲评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新的基础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是“目中有人”的教育。化学试卷讲评课也应体现这一核心理念。首先发给学生讲评试卷,让学生自己先独立纠错。对于经组内讨论分析后仍存在疑惑亦或无法解决的共性问题,由组长整理后进行汇报,教师统筹,然后精讲点拨。

三、突出巩固、注重反思

试卷中所反映出的问题绝大多数都是学生的薄弱环节,多数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通过教师的一次讲评,学生不大可能完全掌握。因此,试卷讲评以后,教师还要注意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讲评课中,针对本节课中讲评的重难点内容以及学生答题易错点设计一定分量的变式训练题,在试卷讲评后预留部分时间让学生当堂独立完成,以期达到反复强化所学知识、帮助学生及时消化讲评内容、固讲评效果的目的。

同时引导学生做“题后小结”和“题后反思”(错题集右侧专门留白用于记录)。反思主要包括:对错题所涉及的知识点的反思,同一知识点还可以以何种形式呈现和考查,对比做过的同类试题和练习,进行小结;对所用解题方法、解题技巧的反思,特别是一些重点试题是否还有其他解法?对于多种不同求解方法,那种方法更好?同类题型试题一般的解题思路是什么?所用解题方法中有无规律可循?通过这类反思,进一步强化解题能力,提高解题效率;对错误原因的反思,是知识缺陷、能力不足还是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如答题方法、书写规范、应试心理调控、答题时间的合理安排等),及时整理,以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没有反思,就没有积淀、没有升华;乐于反思、善于反思才能同化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提高解题的效率。

总之,要上好化学试卷讲评课,教师应在以上三个方面多下功夫,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等诸方面都得到训练和提高,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政治公开课教学反思范文体育课教学反思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初中化学教学反思2

注重化学教学中的演示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几乎每一个单元和许多的课题上都涉及到实验。其实验分老师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与老师共同完成的分组实验,及某些具有研究性的实验。从实际情况可知,学生实验毕竟是少,研究实验也偏少,相对来说,演示实验的数量就比较多了。

有些化学教师认为:化学课本中的演示实验可做可不做,主要以讲解为主,我认为不然,如果我们不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话,可以做一下演示实验,因为演示实验也可以让学生多增加一下对实验现象的印象,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实验的总体理解。并且有许多的演示实验并不会花费很多的时间或者精力,再说即使花费了些许时间也是值得的。

说到化学教学,从事过化学这门学科教学的教师应都知道,城市里学校的化学教育和农村乡镇学校的化学教育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就学生这一块来说,城市的学生的眼界要比农村乡镇学生大的多,他们的知识面相对较广;从老师这一方面来说,总体的水平相差不会很大。而从教学设备上来说,城市学校和乡村学校的水平差距就相差甚大了。就化学实验室这一点就有着很明显的差距,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农村中学的化学实验室比乡村中学的简陋许多,甚至,一些应该具备的基本化学实验器具或药品都不齐全,仪器和药品在数量、种类、质量远远不及城市的中学。如何利用有限的条件做好同样是一本化学教科书上的演示实验就显得尤为关键,而这一点要做好就得让农村中学的化学教师多动下脑子了。

从教的这些日子里,就拿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吧: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的第二个单元第一个课题中,有一实验(检测空气中氧气含量)中要用到大橡皮塞和钟罩等仪器,在那个时候,无论我怎样寻找,我翻遍了所有的装橡皮塞的盒子,只找到了一个大的橡皮塞,可在检查气密性的时候,发现这个仅有的大橡皮塞因老化而气密性不好,故无法使用。但是,难道实验就不做的吗?“不行”!我这样告诉自己。得想办法,于是我找来一只矿泉水瓶子下端切去,留下上面的似钟罩的一大半,拧开盖子,把燃烧匙的上端烧红后直穿矿泉水瓶盖,再做一些密封措施,一个简单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实验仪器就做好了,后来在课堂教学上用这个自制的实验仪器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实验的时候,效果还蛮好的。

现在想想:是啊!其实很多东西都在人的脑子里的,只要我们稍微多动动自己的脑子,其结果就会更加的完美!同样的,农村的孩子一样的渴望知识,同样渴望更好的掌握到更多的知识。我们做老师的,能做的就是把我们自己所知道的知识都教会给学生,同时利用好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条件及环境传授给学生予无限的知识技能与做人的道理!相信学生的明天会更加美好!教育的明天会更好!初中化学教学反思3

从我校实行课改以来,可以说课改搞得轰轰烈烈。但不外乎就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现对小组合作学习思考有以下几点: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有效而又十分可行的新的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相带动、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其优点是: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参与欲提高了,由过去的“要我学”的被动局面转变为今天的“我要学”、“我乐学”的自主学习局面。

2.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多得多。并注重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动口、动手、动脑、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因材施教,弥补了教师由于班额大而不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不足,实现了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及实践和发展的目的。

4、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不愿意动脑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又可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及时得以纠正,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正确率。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找出了问题的答案,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教学质量也会随之而提高初中化学教学反思4

一、教学方面的经验

认真研究新教材及各章节处理方法引导学生从日常的生产、生活入手,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用化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在教学中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加强化学用语和实验基本技能的教学,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在课堂上,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题目,有意识地去锻炼他们思维应变、组织表达的能力。尽量让大多数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多让他们在黑板上写板书,发表自己的观点,动手操作。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化学实验教学情景集色彩、图像、声音、动感等多种特点于一身,使学生有置身于真实情景之感,达到良好的效果。

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近年来对环保、能源等社会热点的考查力度逐步加强,这就要求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学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觉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他们很需要得到老师的鼓励,因此我密切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多与学生谈心,当他们取得进步时我表扬鼓励他们;当他们退步时我找他们个别谈心,帮助他们找出原因。在课堂上尽量地挖掘每个学生的特长加以称赞,激励他们喜欢上化学。

二、教学方面的不足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我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只有当以上思想工作基本过关了,奏效了,才能使教学效果上去。对于教学方面,我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总体把握教学要点,如该学年,该学期有哪些知识点,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这样在平常教学中才有目标。第注意和学生一起探索各种题型,我发现学生都有探求未知的特点,只要勾起他们的求知欲与兴趣,学习劲头就上来了。每节新课后注意反馈,主要作业与小测中发现学生掌握知识的不足之处,及时加以订正。以上几点教学方面的看法只有根据自身与本班实际情况综合运用,才可能有一定效果。初中化学教学反思5

一、备课包括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两项资料。

(一)制订教学计划通读《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个性是要领会课程标准中对本册教学资料的目标要求。

根据学生的具体状况制定教学计划,计划一般包括以下资料:

1.课程标准对本册教学资料的具体要求,做好教材分析及学期化学教学目标分析;

2.状况分析。包括尖子生、学困生及中等生的人数、学生的学习习惯等;

3.目标要求。理解并把握《化学课程标准》关于9年级化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阶段目标;

4.教学进度。写出单元和课时的教学时数,包括课题学习、复习、检测等时光安排(要写明具体日期和周)。要求以表格的形式呈现。

(二)教学设计化学课教学要精心设计,注重知识的落实,务必提前备课1~2课时,并做到:

1.钻研教材。研究并熟悉教材相关资料的编写思想、特点、体例、呈现方式,例、习题的编排意图,难易度、层次;

2.了解学情。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及经验基础,学习态度与方法;明确学生在本节课的化学学习中,难在哪里?为什么难?怎样破难?

3.熟悉课型。根据教学进度安排,进行三类课程的备课,即基础性课程(包括新授课,复习课、评讲课)、拓展性课程(应用性或活动性课)、综合性课程(课题学习课)等课型的备课;

4.设计教学过程与方法①教案要求学习目标(包括知识技能目标与过程性目标)明确;②化学活动过程设计(问题的提出、理解、构成、应用、拓展过程)明晰;③学习活动方式设计得当,评价调控处理适度;④教学资料要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5.媒体与教具使用,根据教材资料、课型和教学方式,要求学生提前备好上课务必的学习用品。媒体的使用要适度,知识的过程展示要详尽。

6.板书设计:对教学中关键性信息资料进行提炼,在黑板或展示板(屏)上的以图文呈现式的设计,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有利于巩固和反馈。

7.编写教案在思考上述几个方面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要求、学生的智能水平,把课堂教学程序及方法步骤等写成文本(即所谓的教案或教学设计)。

以便于教学的应用和调整。一般化学教案规范格式包括以下六个方面:教案序号,授课日期、节次。

①课题:指教学课题

②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情感三维目标及本课教学的创造性或拓展性目标。

③重点、难点:指教学思考的要点和关键所在,要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④教学过程:写出教学程序的具体设计与安排。对化学问题的提出、理解、构成、应用、拓展过程要有必须的层次,突出构成性练习,注重学生板演等形式的知识反馈与纠错。

⑤作业布置:精选习题(在课本与作业本范围内选),难度适当,份量适中,关注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⑥板书设计:对教学中关键性信息资料进行提炼,有利于巩固和反馈。

⑦教学反思:教后心得体会。要及时总结、分析,善于发现问题,提出对策。教学反思字数不限。

二、上课

1.做好课前准备。熟悉教案,理清教学思路,准备好教材、演示实验器材等,准时进入课堂,不空堂、不拖课,不以任何理由拒绝学生进课堂。

2.精神饱满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用普通话讲授,教态亲切、自然,语言清晰、生动、准确;板书工整、规范、有序;合理适当使用媒体辅助教学。

3.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活动的组织兼顾好、中、差不一样层次的学生。选取恰当合理的教学方法,帮忙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树立自信心,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遵循化学学科特点和教学规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解释,重视学生观察潜力、思维潜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5.有效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提问要有思考价值,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表自我的见解。学习活动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处理好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6.课堂教学时光分配合理,结构科学。留有学生独立思考和基本练习的时光。认真组织好课堂的练习与反馈,及时调节,练习要有梯度、层次,适应绝大部分学生,对学困生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

三、作业布置与批改

1.作业设置。要求:①从课本作业题、作业本中精选习题;②作业难度适当,份量适中,对不一样水平的学生有不一样的作业要求。除拓展性课程(应用性或活动性课)、综合性课程(课题学习课)课型外,每节课后留3-4道作业题(解答题),选取题、填空题每3道折算成一道解答题作业。初三总复习教学阶段,每周至少批改2次单元或综合检测题。

2.作业辅导。辅导是针对班级授课制下,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要求:①针对学生水平,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个性要面向学习困难的学生,同时关注尖子生的发展和提高,提倡多作个别辅导,多作学习方法上的辅导;②辅导要贯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指导学生按时、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③辅导学生应耐心,鼓励为主,帮忙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3.作业批改。作业批改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了解教学质量和改善教学的重要渠道。①作业全批全改,批改须及时,重视反馈;②分层次对学生进行作业评定;③登记学生平时作业成绩;④批改既要严格,更要正面鼓励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态度和习惯。

4.作业讲评①讲评及时,时光安排适当;②对学生作业中有创见的解答或典型错误,要做好摘录,作为教学资源备用。对错误原因要适时作出综合分析,提出应对的措施和办法;③讲评形式多样,基础较差,潜力较弱的学生,可采取面批辅导、学生互助等多种方式给予帮忙和指导。对于普遍存在的共性错误,可组织全班学生展开讨论、以讲解的方式进行分析和纠正;④有计划地进行优秀作业或数学实践成果的展评(每学期1-2次)。

四、质量测评教学质量检测评价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透过测评,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化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善教师的教学。

1.化学教学质量测评应以化学课程标准为依据,注重学生发展的进程,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测评体系。应用心采用笔试、口试、实践操作、成长记录和综合表现等多种方式,质量测评的资料应全面。包括知识与潜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评价要从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实际出发,注意适度性和科学性。

2.对化学学习的测评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化学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化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忙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3.质量测评的试题编制应以教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并参考所选用的教材。注重对化学“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考查资料应尽可能全面并突出重点。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适度加强对化学应用意识和用化学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考查,适当体现对动手实践潜力的考查,试题应有层次性,但容易题(难度系数0。8以上)应占70%,试题表述力求科学、规范、简洁、无歧义。

4.科学选取测评方式和方法,恰当安排单元检测和期末考试。认真做好单元检测,期末考试的组织、批改、成绩记载,以及试卷分析等各项工作。每学期单元构成性检测不少于5次,要全批全改,并有讲评与订正。及时对检测的状况进行系统的分析、反思与反馈,使学生了解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使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进一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5.建立学生、教师共同参与的质量测评体系,让学生、教师能多渠道获取信息,以利于反思、调整,改善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6.建立学生数学学习成长档案,并及时予以记录,教师每学期写一份所任教班级的质量分析报告初中化学教学反思6

今天上午第三节我执教了《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一节复习课。

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条规律,它适用于一切的化学反应!更是初中化学最重要的基本原理之一;化学方程式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工具,是以后学习物质的化学性质、用途及制取方法的根本!当然也学习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的前提条件,两者都是学考的重点。也由于学习过程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解决不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读法与意义的问题,本人觉得有必要在这儿与学生认真总结一下学考对本部分知识的考查侧重点、题型等,基于此安排了这节复习课!

本节课我按照

1、检查听写

2、基础知识复习

3、重难点知识强调

4、练习巩固

5、学生讲解(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等的四基训练与培养,基本是学友互助+组长补充的解决模式)—6教师及时点拨、讲解的思路来达成目标,同时这也是按照学校“6+2”小组合作学习化学复习课常规模式的一节常态课!

本节课课前教师做了精心的准备,课前激励性语言选取,精心备课包括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学法,查看课标要求确定学习目标,精选习题也包括近几年学考题的选择与甄别!还包括课件与学案的编制与印刷等!

但通过这节课的执教整体感觉还不错,不管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学友之间的配合,还是学生的知识讲解、方法运用,但自我感觉学生积极主动性稍有点问题,本来预设的目标要求还有一点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没有来得及落实,略显遗憾!

反思本节课1. 81班学生基础知识,基本能力较差,很多记忆和了解的知识还掌握不起来!看来以后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学生双基的检查与督促!

2.学生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的训练与培养还有待遇提高,这也是以后学考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本节课也因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训练与培养付出了较多的时间,以至于课前的预设与实际生成的课堂稍有差距,但是我觉得这样做应该对学生化学学习的后续发展更有益!

3.学校“6+2”小组合作学习学友之间的配合与各小组之间的竞争氛围还不够浓厚!此小组全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放到全班,其他组不管优秀生还是差生竟无人愿问津!

4.平时就让班长对全班各组回答问题的得分情况进行记录,如平时第一环节检查听写,是全组作为一个整体计分,1人全对得1分,几人全对就得几分;其余环节指定1-6号中某号回答问题,几号回答且正确就得几分,若需学友帮助且学友回答正确减半计分,学友也解决不了,组长回答且正确再减半计分;若此问题还解决不了将放到全班,抢到的组并回答正确记10-12分!可能由于有听课教师的缘故,绝大多数的学生放不开,自我表现欲不强,导致稍难的问题浪费时间较多,以后要加强学生自信心与勇气的培养与训练!

以上是自己执教后的一点体会,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指正!谢谢!初中化学教学反思7

多媒体环境为实验探究性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它不仅可以创设探究情境,提供丰富的主题资源,改善学习环境,满足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各种需求,同时还可以为学生表达思想、观点提供交流工具。本节课充分利用这些优势,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了有利的空间,同时,也收获了许多惊喜。

惊喜一:精心设计实验,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度

课的开始,首先播放了一段视频,让学生以小侦探的身份去探索"死狗洞之谜",并通过实验的方式去取证,来证明自己的猜想。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一共设计了七了实验,实验的材料如灭火器、气球、紫色的小花、矿泉水瓶等均取自于学生身边的物质;实验报告图文并茂,通过大屏幕展示后一目了然;实验操作简单易行,现象明显;实验结论环环相扣。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处于极度兴奋状态,都争着抢着去完成实验,并能根据实验现象及时做出分析和判断,整堂课在积极、有序、和谐地进行。学生真正成为了主动学习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学习的接受者。

惊喜二:设置探究问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本节课,我设计了如下的问题:

①二氧化碳的密度是怎样的?你如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你的猜想?

②矿泉水瓶变瘪的原因,除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之外,还有没有其它原因?

③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都有什么?如何通过实验证明你的说法?

④如何检验菜窖的安全性?如不安全,请你告诉农民伯伯该怎么做?

这些问题的设计,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个宽松、开放、自我、探究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得到释放,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得到发展,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精神,很多同学的回答出乎老师的想象。如有的同学"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口朝下放在燃着的木条上方"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还有的同学设计出"将菜窖内放一种能和二氧化碳反应并放生成氧气的物质"来减少窖内二氧化碳的量。我想,这些惊喜来自于教学中不给学生"罩玻璃罩",让他们自由跳的结果吧。

惊喜三:开放的作业,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作业的第一道题,是使学生在课上学习的基础上,通过主题资源网和其它途径进一步学习二氧化碳的用途,评析二氧化碳的功与过。第二道作业题,是让学生将抽象化的东西应用到新情境中,用所得的结论去解释新的现象,这个过程,既是对二氧化碳性质的完善,又是对它的复现,也有助于加深对二氧化碳性质的理解、记忆,增强了用所得结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两道题均为开放的弹性的作业,目的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努力都得到发展,体验成功的喜悦;可喜的是,两周后,两个班的学生都提交了作业,有的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绘画功底,有的发挥了自己电脑的优势,有的对二氧化碳的功与过做了系统的评说。每一份作业都是学生用心完成的,都浸透了学生对这节课的深深地爱,都令我惊喜不已。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地创设民主、宽松、和谐、愉悦、自由、共振的平台,让学生敢表达、会表达;给学生自主、自我的空间,让学生的个性敢张扬、能张扬。"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堂教学永恒的主题。初中化学教学反思8

从20xx年开始,化学中考分数为80分,比起其他学科来说,比例偏低了,所以现在的学生非常不重视化学,觉得这只是一粒芝麻,和其他的西瓜比起来实在是微不足道。表现出的问题是学生积极性不高,有轻视的倾向。在加上化学是文理综合较强的学科,有性质、反应规律、化学用语、基本操作等多方面内容需要记忆,且化学用语、分子、原子等内容的学习又是难点,不易较快的掌握。面对此情,我感觉到压力好大。为提高中考成绩,必须想办法,经过认真反思,决定在复习中从以下以几点入手:

①. 晓知以理,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

②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③..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去年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

究能力。

④ 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近年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⑤对难点内容加强练习

如化学用语的复习采取看、读、写多种感官并用,编顺口溜便于记忆等。

⑥.强化教学过程的相互学习、研讨。

经常与老师及时进行交流,精选习题提高课堂效率。

⑦.加强实验教学。

中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也是学生易失分点,此类型题应引起了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及复习中加强了这一部分的力度,引导如何审题、实验设计方案,收集相关题型加强训练。

以上是通过多年教学的一些体会,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有收获。初中化学教学反思9

一、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在明确教学目标后,教师就要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达到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时,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来综合考虑,既要让学科知识被学生吸收,又要在学生的接受范围之内。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基础,有些概念需要学生去理解和记忆,教师在课堂上要准确描述概念的含义,把一些有关系的或相似的概念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讲解,如混合物和纯净物,化合物、氧化物和单质等,明确各个概念的关键,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讲解时结合实例特别是生活中的实例效果会更佳,如在讲解营养素知识时,教师可把生活中我们常吃的一些食物列举出来,让学生说出这些食物主要含有哪些营养物质,或把一些食物随意搭配,让他们说出这种搭配是否营养均衡,在活动中学生学会了知识,也对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大部分理论都来自于实验,实验是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化学实验现象是丰富多彩的,能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多利用不同且新奇有趣的实验现象来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我们在讲授知识的同时也要给学生留出练习的时间,让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将化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的技能。社会科技的迅速发展也影响到了学校教育机制的改革,教学方法随之发生了变化,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化学的世界是多彩的,用色彩鲜明的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更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见识到化学的魅力。有些危险或有毒的化学实验,也可以用多媒体来展示,完善学生的化学知识。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明确学生主体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是每个教师所努力的目标。

二、关注全体学生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每一位学生都是性格鲜明的个体,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全体学生。他们化学的学习成绩可能会有所区别,但都有其发光点,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每位孩子的特长,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这种特长来提高他们的成绩,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产生“我能行”的强烈意识。在化学的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作为关注的焦点,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充分发展每一位学生的潜能,要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他们遇到阻碍时要及时伸出援手,引导他们解决困难,改正他们欠佳的学习方式。为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课堂提问是必要的,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分清层次,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不同层次的问题,给“后进生”表现的机会,使他们也能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注意考前指导

中考不仅考学生的知识,还要考学生的素质,有的考生虽然平时学得很好,基础知识也扎实,却因为其他因素而导致考试失常,令人惋惜不已。因此,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化学知识和技能,还要指导学生如何在中考的考场上正常或超常发挥自己储存的化学知识。首先,考前不要主动给学生增加负担,只要进行正常的练习即可,帮助他们放松心情,不过度重视中考;其次,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做题顺序,拿到试卷后要先通览全卷,把握卷子的总体构成,不漏做试题,大概了解题目设置的难易程度,然后按照先难后易的顺序解题,把有把握的试题收入囊中,最后集中攻克难度较大的试题;再次,解题时要严格审题、规范答题,灵活应用解题技巧,化学一门严谨的科学,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答题中不可错写或漏写,语言的叙述要少而精,严格按照规范的格式答题,减少不必要的失分;最后,答题结束后要认真复查。

四、总结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本身的个性,制定出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正确认识化学,初步形成化学思想,掌握合理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严谨的学习习惯。初中化学教学反思10

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呢?教学设计是最重要的。学生学习的好坏,首先起点是是否对学习内容感兴趣。而调动学生的兴趣的关键,也是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的一个前提。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我认识到教学设计灵动性,一个好的设计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非常感兴趣,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引入课题是关键,让学生怀着好奇心去寻找答案可使得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提高。

反思:通过学习《初中化学元素教学设计》这门课程,让我对以后的教学充满了自信,初中化学教学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实际教学中,我通过在三个不同阶段对教材的理解、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设计等多方面进行不断的思考和更新,使我在理论和实践经验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初中化学教学反思11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化学教学的实验部分有了很明显的变化。就演示实验而谈,已不是以前单纯的教师示,更多的是具有探究色彩、合作色彩,体现促进学生发展、注重培养学生能力的探究实验。

这就要求教师要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不要过分地拘泥于教材的束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创造性地、精心地设计各种实验,充分体现在实验教学中的师生、行政管理间的示范效力,使学生能主动地学习,学会探究。

如何把演示实验的示范效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呢?这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演示实验的示范效能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老师直接示范的效能,二是老师间接 示范的效能。

从实验的示范效能上看,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一、实验的可靠性。

要求教师从操作到语言都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确保在实验过程中万无一失。

二、实验的目的性。

在完成一个探究实验时,一定要使师生双方都明确本实验的目的,重要的是有笪突出重点、难点,有利于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绝不能单纯的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没的内涵的兴趣是不会对学生学习的持续性发展带来好处的。

三、实验的可视性。

在师生的操作过程中力求达到操作规范,现象明显。

四、实验的趣味性。

一定是在保证教学目的的基础上的趣味性。

五、实验的安全性。

确保实验过程中的师生安全。初中化学教学反思12

一、努力做到课堂精讲精练

精讲精练字面上可以说是陈词滥调,但在教学实际中它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充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维和教学探究,努力做到每一堂课的精讲精练,是一个教师时时刻刻必须追求的课堂教学目标。

备课过程中我首先对章节知识的大结构进行粗框架、主线索的大扫描,定好大方向后,再侧重知识点之间的有机衔接和知识梯度的合理铺设,重难点知识要自然合理穿插引入,努力实现学生课堂和课后自我突破,使学生在表观抽象、散乱、灵活的化学理论知识面前轻松领略逻辑和本质在化学理论推证、分析应用中的魅力。真正实现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教学目标。对于课上例题及课后练习都按照题型进行精心的筛选,使学生在练习时能够有的放矢,事半功倍,扎扎实实。

对教材的处理,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教学应首先明确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外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关键在于突出改变反应条件,化学反应速率改变的根本所在——有效碰撞理论。碰撞和活化分子理论仍是本节内容教授的核心本质。

2、压强对速率的影响情况较复杂,关键是要分清引起压强改变的原因是什么,但在压强对速率影响的万变题型中要始终坚持引导学生把握一个基本不变原则:压强的影响归根结底是浓度对速率的影响。压强的变化如果没有引起浓度变化,对速率则没有影响。

3、化学平衡概念的引入建立于对同学门已经很熟悉的溶解结晶平衡的复习基础之上,类比于化学平衡,找出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动、等、逆、定、变,为避免部分同学将达平衡时“浓度不变”理解为“浓度相等”,课本上反应达平衡后CO、H2O、CO2、H2浓度示例数据可稍做改动,以免误导。

4、化学平衡部分知识的检测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平衡状态的判定、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等效平衡的判定。这三方面均为重难点。教师在处理这类知识应用时,应牢牢把握一个解题原则:万变不离其踪。①平衡状态的判定标准各种资料上总结的是林林总总,但归根结底是看正逆速率是否相等或浓度是否不变,②平衡计算的关键在于训练学生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三种关系的规范应用,③等效平衡的判定可编设习题引导学生通过自我练习先对概念产生感性认识,再由教师归纳总结判定依据:恒温恒容看数值,体积不变看比例;恒温恒压看比例。

二、抽象知识生动化、形象化

为将本章较多微观抽象的的理论具体化,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实验、绘图和大量生动形象、贴近生活实际、通俗易懂能体现时代特色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进行比喻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化解难点,让学生认识到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等许多知识同出一辙,提高学生的认知度并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本章课本内容已例举大量形象比喻,现把自己在教学中引用的一些实例列举一二:

1、使用正催化剂降低了活化能,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

比喻事例:体育课上跳高,降低竿的高度,跳过的同学就多。

2、平衡的建立有多种途径。谚语:条条大路通罗马。

3、铁与硫酸反应加入醋酸钠速率减慢而氢气生成量不变。这里可把醋酸根的作用比喻为银行,硫酸电离的氢离子是家中的大量现金,部分存入银行(醋酸根),需用时提取,减缓了花钱速率,但资金总额未变。

我个人一直有这样一个观点: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传给学生的是方法、兴趣、解决问题时处变不惊的态度和审视问题的穿透力。前几天听晓庄学院的在线继续教育让我感受颇多,其中钱志亮教授有句话让我记忆非常深刻,他谈到教师与专家的区别是什么时说,教师是把一个原本复杂难懂的问题或事物用自己的理解,用最简单形象,容易理解的语言呈现给学生,这就是教师。让学生感到这门课学起来简单就是你的本事,这应是我们教师在教学教研上最该投入精力的一面,更是真正站在学生立场为他们着想。提高教学质量要先从我们的业务本领做起,而不是变相转加在学生身上。初中化学教学反思13

如何渗透新课程倡导的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自如地进行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具有深广的意义和价值。

1、提出问题。

首先向同学们提出:如何在实验室里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提示同学们可找出课本中所有能得到二氧化碳的方法,参考课本第五章第四节内容,探究课本中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否是最好的方法。要求同学们写出实验方案、实验过程、现象、结论及体会,每位同学都要参与其中,分工合作,用家中的小实验室制取出二氧化碳气体,下星期三各“科学小组”进行展示。

2、实验探究。

周末的两天里,各科学小组都行动起来,我用电话摸底,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对较弱的小组,到现场辅导和鼓励。

3、成果展示与交流,上课前要求各“科学小组”先把设计的实验方案先交上来。

上课开始后,各小组开始展示其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一边实验一边陈述探究的过程。小组实验方案各不相同,甚至有的小组有多种方案,实验的用品更是五花八门,酒精灯有小药瓶做的,有玻璃胶水瓶做的;反应容器却用医用吊瓶、各式各样的玻璃食品罐;导气管用水笔芯、圆珠笔芯、自行车气门芯、细软管代替;而橡皮塞只有这些具有原创力的、可爱的学生想得出:用橡皮擦、捏成小动物的橡皮泥、小木块加橡皮筋代替。实验过程中针筒、衣服架、风钩、回形针、瓶盖等,都成了同学们手中的实验仪器,家里的醋、食用碱、装修用剩的大理石、蜡烛、泡沫、雪饼中的干燥剂等成了同学们实验用的药品,他们的实验橱更是哪个国家实验室也找不到的,用各种粘粘纸、彩笔画装扮得漂漂亮亮。

4、反思与评价。当一个“科学小组”展示完毕后,先由小组成员自我评价,后其他小组对展示小组进行评价,最后由教师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反思,包括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态度情感的总体评价。

虽然,“初中化学探究学习”在现行初中化学教材这棵“老树”中“开出了新花”,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实施过程中,同时发现了一些其它问题有待解决:①如何让学生在开始学习化学时,尽快具备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的思维能力。②学生学习化学的日益深入,想探究的实验越来越多,非课堂内做探究实验,在没有教师在场的情况下,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如何控制。③学生对探究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由于时间概念淡,易影响其它学科学习。引起家长的反对这一矛盾如何解决。相信,经过更全面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初中化学探究学习”会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初中化学教学反思14

在前几节的学习中,学生一步步地补引入了微观世界,已经初步建立起对具体粒子的认识,但在同位素的学习中,出现了和元素概念的混淆。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在本节内容中还要进一步加深理解,我想,如果从分析具体的物质组成出发,使学生知道不同物质里可以含有相同种类的原子,然后再指出这些原子之所以相同,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然后再结合同位素的意义去理解相同种类的原子属同种元素,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应该会更顺理成章些。初中化学教学反思15

一、启蒙教学,充分调动孩子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构成孩子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孩子的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产生的直接兴趣。初三化学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如何在这个阶段中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们能掌握教学规律,因材施教,从开发非智力因素入手,运用直观、形象、生动的媒体创造情景,认真组织好每堂课的教学,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典型、生动、有趣的事例补充教材,扩大孩子的知识视野,让孩子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和享受,能主动地、积极地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深深地体会到,孩子在学习中最大的兴趣、最持久的兴趣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吸引力。以求孩子对所学问题是否弄懂、学会,只有老师的教学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对所学的知识又能弄明白,他们对学习才有兴趣,课堂的教学才能得到顺利进行,老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发挥,孩子的主动性才能调动,才能收到较好的实际效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很注意每一节课的引入,从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使孩子有一个温故而知新的感觉,使新旧知识衔接好,让新知识能自然过度,为孩子接受新知识作了铺垫。同时,在教学中,我们坚持面向差生,紧靠课本讲课。讲课时,力求孩子听懂听明白,对大部分孩子坚持不讲难题、偏题,重在基础知识。教法上采用小步子,步步到位的做法,让孩子容易接受和理解,每次测验我们都控制试题的难易程度,尽量让孩子感受到跳一跳就能感受到梨子味道的感觉,充分让孩子感到学好化学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学好化学。

二、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孩子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孩子形成化学概念,获得知识和实验技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们与孩子的接触中,我们往往发现初三孩子对化学实验非常感兴趣,只要课堂上一做实验,兴趣骤升,如何利用孩子这种心理,引导他们去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优越性,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我们除按基本操作要求进行示范操作外,还引导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现象,并能设计一些问题,让孩子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孩子根据实验现象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化学变化的规律。我们还结合教材内容,对实验进行增补,增强实验的效果,加强实验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孩子对实验的兴趣,进而发挥孩子的主观性,增强孩子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借助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综合归纳,提高孩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做好期末复习工作,争创会考好成绩。

期末复习工作的好坏,是直接影响会考的成绩,所以期末复习工作,我们能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每个阶段,我们要复习什么内容,都做到心中有数,复习的练习题、测试题都严格筛选。对不同层次的题目进行辅导和练习,对学有余力的孩子,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适应会考题;对接受能力较差孩子,做到耐心细致、百问不厌,常利用中午课外时间给他们辅导,为提高会考的合格率,我们不断耕耘。同时,对于孩子作业我们基本上做到全收全改,做好每次测评工作。从反馈回来的情况,及时了解孩子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做好辅导和改进的调控工作,为全面提高会考成绩而不断地进取。

第5篇:初中化学教学反思

1.打好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调整教学重点、难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授课,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题目的难度都要适合自己的学生。要强化基础知识,注重核心概念、理论和原理的学习和应用。

不论是容易题还是难题,都是以重要的基础知识为依托展开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在重视学生“双基”知识学习的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把化学基础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经常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迁移、探究、创新的能力。实践表明,初中化学中的那些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始终是中考重点。

2.加强规范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在中考中,综合性强的试题、联系实际的试题、信息迁移的试题、开放性的主观题,学生得分率较低,主要原因就是答题不准确、不严密、不全面造成的。在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学生化学用语规范化的训练,着力提高学生文字表达的能力。对一些中考中常见的类型题,平时要加强训练,以提高学生审题、解题的能力。在中考中,综合性强的试题、联系实际的试题、信息迁移的试题、开放性的主观题,学生得分率较低,主要原因就是答题不准确、不严密、不全面造成的。

3、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完成2013年考纲要求考查的8个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的操作和观察,引导学生认识反应条件、实验装置、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等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实验和观察能力,培养实践、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加强实验教学,改革实验,使实验简单化、微型化和生活化。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不注重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导致许多学生动手能力低下,在实际的操作中错误百出,甚至酿成实验事故。对此,我们教师不可以视若无睹,一定要重视化学实验,重视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多做实验,做好实验。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逐步训练,循序渐进,提高学生操作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化学基本操作是实验能力的基础,我把它有计划地贯穿于化学实验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还要通过一些探究性的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培养他们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品质。例如,引导学生对探究反应条件、探究实验装置、探究实验原理、探究实验步骤等探究活动的开展,就能促使学生把知

1

识和技能应用到化学实验的实际问题中去,使学生得到运用化学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训练,在化学实验实践中提高探究能力。 4.把握课程标准,深入开展课改研究

认真学习研究新课标、新教材和广东省的中考考试说明,领会精神,可以帮助我们更正确地把握中考新动向,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要关注近年来中考变化的趋势,留意外地中考命题的走向,关注不同版本的新教材,关注有地方色彩的与化学有关的内容,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如H7N9药品、工业酒精、苏丹红、甲醛、三聚氰胺等等。新的背景资料将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我们必须不断拓宽知识面,通过上网、阅读科技书刊等方法了解最新的与化学有关的科技知识。对开放性学习要有足够的重视,注意培养学生在真实情景中提出、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整合、运用信息的能力。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手段,拓宽学生视野,打破学科界限,沟通知识联系,让学生学会关心、学会生存、学以致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5、加强实验题与工艺流程物质制备题型的训练

在最后的复习阶段,要加强实验题与工艺流程物质制备题型的训练。近年来广东省中考化学试题都出现工艺流程物质制备题型,它在新情境通过工业流程模式来进行物质的制备,涉及到实验步骤、注意事项、操作名称、反应方程式,以及流程中是否符合绿色化学的标准或可循环再利用的物质等知识,这会成为考生能否夺取高分的关键。要加强培养学生阅读和应用文字信息、图表信息、数据信息及工业流程图、物质变化过程图的能力。注意化学思想和方法的培养,让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学习。

新课程下的中考,给我们留下许多思考,教育不断改革,中考也在改革,那么,我们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也必须跟上改革的步伐,而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习惯常常受老师教法的制约,在教学中只有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去感悟有关的化学知识的内在规律,才能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只要老师们狠抓基础,注重知识的应用,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

2

第6篇:初中化学教学反思

化学知识记忆方法小结

初中化学基础性的知识比较多,需要学生记忆和掌握的特别多,学生记忆会感到乏味无趣,甚至失去化学学习的兴趣,下面是一些知识点的记忆方法和口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提炼要点”法记忆化学需要记忆的内容多而复杂,特别是一些概念,内容很长,而考试只是考查对概念的理解而不是概念的内容。例如这些概念: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不用死记硬背这些内容,为了同学们会应用,我也用了同人们用的常规方法,提要点:化合反应:多变一;分解反应:一变多;置换反应:单站位置;复分解反应:相互交换伙伴。抓住特征要点就可以轻松解决问题了。再如:化学实验步骤是很复杂的,特别是刚学化学的同学,易丢步骤,如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就有7步,为了便于记忆,我也用了提炼要点的法记忆:如用查、庄、定、点、收、离、熄,就记住了所有的内容和顺序,难点一下子就降下来了;还有催化剂的概念:能改变其它物质化学反应速度,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变 这一催化剂内涵可用“一变、二不变”几个要点的字来记忆。还有初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定义中的四要素:用要点“温度”“百克剂”“饱和”“单位克”就可以应用了。用七个字组成:“一点、二通、三加热”。这一句话概括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关键。“一先一后看现象”来记忆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这种方法化繁为简,使学生抓要点,有纲可循,学生易接受,教师教起来难度也小了很多,好的方法受益终生。

二、口诀歌谣法在化学知识的记忆方法中,口决和歌谣是不可减少的记忆方法。因为口决和歌谣朗朗上口,好记好用,学生们特别喜欢。初中化学老师也在这上下了很大的工夫,效果非常好。下面我谈谈几种有效的常用的口快歌谣法。刚接解化学时,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口决应用最多,也最适用。如:取用药品的操作要点:“固需匙或纸槽,一斜二送三直立”“块状还是镊子好,一横二放三慢竖”。“液体应盛细口瓶,手贴标签再倾倒”。量筒的操作要点:“读数要与切面平,仰视偏低俯视高”;胶头滴管的使用要点:“滴管滴加捏胶头,垂直悬空不玷污。不平不倒不乱放,用完清洗莫忘记”。对学生难理解的知识,编成歌谣,学生记起来有音律和节奏。如电解水的实验中将两个电极产生气体的名称和气体的性质编成歌谣。“正氧体小能助燃,负氢体大能燃烧。”特别是化合价这节的知识,歌谣的作用太大的,这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难记,难理解,难应用。我作了两个歌谣降了难度。一是:化合价分正负,金正非负单质零,氢正一,氧负二要记住,正负总价和为零,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不同。二是: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氮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在同学记忆的基础上稍加解释,再去应用,学生会很快掌握要点。这章的知识也就不难。还有学习燃烧的知识时,我用了“三字经“的歌谣,人生路,长漫漫。五千年,火陪伴。火着起,条件三:可燃物,氧助燃。点火源,紧相连。三去一,火自完。灭火法:一冷却,二隔离,三窒息。学化学,用处多,益处大,乐无边。学生记忆扎实,运用得心应手,深受学生喜欢,有的同学记完后还说:“老师还有吗?多编点”这种方法不仅降低难度从而增强学生的趣味性,不失为记忆的妙法。

第7篇:初中化学教学反思

化学中考分数为50分,比起其他学科来说,比例偏低了,所以现在的学生非常不重视化学,觉得这只是一粒芝麻,和其他的西瓜比起来实在是微不足道。再加上化学是文理综合较强的学科,有性质、反应规律、化学用语、基本操作等多方面内容需要记忆,且化学用语、分子、原子等内容的学习又是难点,不易较快的掌握。所以在初中教学中化学就是弱势群体,时间紧、任务重、学生还不重视。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压力很大。为提高中考成绩,必须想办法。经过认真反思,决定在今后的教学中从以下以几点入手:

一、晓知以理,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 。

二、教学中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三、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特别是近几年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四、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近年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五、对难点内容加强讲解与练习 。

化学基本概念都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得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定律、规律、原理和反应规律等。其中每一个字、词都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保证概念的精辟性和科学性。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课题中都有,而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把握的基础知识,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知识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让学生把握好基本概念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1、概念中要害的词语一定要讲解到位 。为了深刻讲解概念的含义,教师不仅要注重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熟悉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也就是说,单质和化合物应该在纯净物的范畴内进行区分,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定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轻易错将一些物质如氧气、臭氧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同时又可误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们就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2、概念的内涵一定要剖析到位 。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一定要进行剖析,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二,指明溶剂的量为100g;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

3、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一定要练习到位 。有些概念,是概念中包含概念,学生对这样概念的理解和把握是有一定困难的。这就要从两个概念的相互关系的着重练习做起,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例如在讲了“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假如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可接着提出一个问题:“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么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为什么?”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反复推敲,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中要害的词句“由两种元素组成”来分析,由此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也对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做好练习题的设置与反馈。

1、选题要有代表性和启发性 。化学习题不在多,而在精。精的标准就是习题类型要全面,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针对重点。 选题的启发性是指选取的习题材料要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潜在水平出发,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指导、启发和激发作用,将设计好的一系列问题,作为思维的路标,引导学生循着符合逻辑规律的方向进行思考,质难问疑、创造提问和答疑的民主气氛,从而提高学生独立进行探索的思考能力。

2、以点带面,突出思路教学 。在习题课教学中,重视题意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通过审题,让学生弄清每类习题与哪些概念、理论、公式和哪些物质的性质有关,进而找出解答的问题与已知条件的关系,然后根据习题特点,找出解题的要害,从而形成正确的思路和解题的方案,把握解题方法,并能列出解题格式,要点和注重事项。如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一般思路为:⑴审析题意。从中找出已知和求解的关系。⑵列已知,设未知。⑶列出比例式、求解。⑷写出答案并验算复核。

3、要重视习题课的反馈纠正。 习题课教学中,对学生习题中出现的范例和错例应及时整理,并反馈给学生。如解题中的简捷思路、方法和技巧,笔答题逻辑的严密条理清楚,通过讲评,介绍给其他学生,有利于推广交流,启迪思维。使学生熟悉到解任何题目,把握必要的知识是基础,间接新奇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不容忽视,从而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通过对错例的分析讲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理解为什么会出错,从而对症下药。对错误严重的,还可以进行面批、面改,给予个别辅到,便于因材施教。

4、突出化学计算,提倡一题多解 。化学计算是学生今后从事农业生产和继续学习及从事科学实验研究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它能使学生从量的方面理解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把握化学计算的技能和培养一些能力,因此在化学课教学中我有突出了计算习题的教学,这是因为,通过化学计算,可以了解学生对化学概念的把握程度。这样,教师就能针对具体情况,采取必要措施。 通过一题多解,可以使学生有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机会,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办法可以引导学生从中选优开拓思路,提高解题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其次,化学综合计算题,通常是把较多的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原理、物质知识和多种计算联系在一起。进行综合计算题的练习,可以更好的练习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提高学生化学计算技能和解题能力。在加强综合计算题指导时,着重点放在题目的分析和解题思路上

七、加强实验教学。

中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也是学生易失分点,此类型题应引起了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及复习中加强了这一部分的力度,引导如何审题、实验设计方案,收集相关题型加强训练。

以上是我在教学上的一些体会,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有收获。

第8篇:初中化学教学反思

李颖

课堂教学是学生、教师、教学内容和环境之间的互动过程。课堂教学的组织不是由教师单方面传授教学内容,应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所以我们教师要精心组织好课堂教学,让学生分分秒秒都在真正的学习。

化学课程一开场,就应该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化学实验,为什么要进行化学实验,怎样进行化学实验,怎样运用实验方法进行探究学习。但是,如果只是靠教师讲解实验的重要性和要求,作一些实验演示、表演,学生还是难以理解实验的功能和重要性、也不会明白亲自动手实验、观察的必要。这样的化学实验启蒙,难以收到效果。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动手做几个简单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体会实验的作用和动手实验的乐趣,效果就会好的多。例如,可以指导学生用自己从未见过的镁条做几个简单的实验,通过实验来了解镁的一些性质和变化:镁像铁那样有银白色的光泽,可以弯折,能导电传热,又可以和沸水作用,可以被食醋溶解、可以点燃能发出强光……,学生通过动手实验,不仅了解了镁的性质知识,而且初步经历、了解了什么是化学实验,怎样作实验,会体会到通过实验可以了解了自己原来不

了解的物质,认识了某些物质变化之间(如导电传热与燃烧)的本质区别。

可见,课堂教学组织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要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用生动、鲜活的化学事物、现象、有趣的问题创设学习情景,通过“活动与探究”“讨论”“调查与研究”“练习与实践”“学习回顾、小结”等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会利用多种学习方式学习。学生有不同的学习基础和发展水平,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学习活动,都得到发展。可见,课堂教学组织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要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用生动、鲜活的化学事物、现象、有趣的问题创设学习情景,通过“活动与探究”“讨论”“调查与研究”“练习与实践”“学习回顾、小结”等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会利用多种学习方式学习。学生有不同的学习基础和发展水平,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学习活动,都得到发展。

策略1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尽可能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从比较熟悉的自然、生产、生活中感知化学事物、领悟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形成化学基本观念。

学习情景创设是为了帮助学生从已有经验和心理发展水平出发,激发和保持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创设情境所选择的素材不仅仅是为了激发学习兴趣、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认识发展,有助于解决认识发展的难点、突破关键;让学生从自然、生产、生活实际中学习化学,把化学知识运用与认识、解决自然、生产、生活实际中的简单化学问题。

策略2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式,指导学生学习和运用化学学科知识、技能,提高探究意识、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倡导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包括启发式讲解、探究学习指导、合作学习与交流讨论活动等)来设计与组织教学。

策略4注意处理好学生学与教的关系,运用多样的学习评价手段,有效组织和管理教学活动。

学业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改进教学提供多样的教学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课程标准要求综合运用纸笔测验、通过某项学习活动进行表现性评价、建立学习档案三种发生实施学业评价。

策略5运用教学智慧,处理好教学的预设性与生成性、开放性与实效性、把握课堂的节奏和进度,提高教学有效性。

重视师生情感交流与互动,善于利用学生学习过程发表的意见、提出的问题作为教学资源和启发引导的契机,使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开放性,营造舒缓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愉悦。注意让学生了解人们怎样运用化学知识,体验到知识学习的价值。

化学概念、化学知识、化学用语的学习不要求一次完成、对于较难理解的化学概念,不要求从严密的定义入手,而是逐步在学习过程中渗透,让学生在多次接触、使用中理解、掌握。

学习和遗忘总是伴生的。这样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化学的核心知识,也是课堂教学组织必须注意的问题。“听不如看,看不如做”,“理解的东西记得牢”,这些经验又都是它的心理依据。课堂教学要把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放在第一位,要尽可能让学生观察、动手实验、参与学习活动。根据遗忘规律,知识在刚学完后是最容易遗忘的,因而及时地进行小结复习是很有必要也是符合认知规律的。同时,也是帮助学生提高观察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具有重要作用。化学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绝对不能忽视学生的动手实验。

此外,要重视通过激励性的评价,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发展和进步,看到学习的成效,看到自己的个性特长达到发展,体验到学习的愉悦,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习逐步转变为内在的需要。

总之,初中学生的心智尚处于发展之中,如果完全按照学科的逻辑体系组织实施教学,学生难以认同,接受。新课程教科书,以实际生活和社会问题为线索,用物质主题与生活主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编排,化学概念分散渗透在元素化合物知识中,学习内容螺旋上升,重难点合理分散,由已知到未知,由浅入深。同时,以科学探究为主线,将学生动手实验的活动和指导融入学习内容中。为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提供了范例。课堂教学组织实施要用好新教材。

第9篇:化学2教学反思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教学反思

在这一个专题中,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键、分子(晶体)结构,分子间作用力等知识,都属于化学中重要的基础理论,其核心,概括地说属于物质结构知识。没有物质结构,化学就是没有逻辑关系的“一盘散沙”。在化学必修1中已经学习了原子及其构成的初步知识,

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初步知识,氮、硅、硫、氯、溴、碘、钠、镁、铝等元素及其物质的知识为本专题知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通过本专题的学习,还能将以前学过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进行概括整合,实验由感性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例如IA族元素,氢氧化锂为碱,氢氧化钠为强碱,那么氢氧化铯也一定为强碱。又如ⅦA族,氟气为浅绿色,氯气为绿色,单质溴为深红棕色,单质碘为紫黑色,那么单质砹的颜色和状态呢?根据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性可知,单质砹一定为固体且颜色较深,不可能为无色或白色。这样能为下一步学习有关选修知识打下基础,同时能够以物质结构的理论为指导去学习更多的化学物质,探讨、研究新的化学物质指明方向。

化学反应速率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并初步运用这些影响因素调控化学反应速率。这样的探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教学中通过为学生的探究提供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验能力、同学之间的协作能力。但是,如何调控探究课,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对教师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在第一次上本课时,我采取了旧的教学方法,一问一答,课堂气氛表面看似非常活跃,学生都踊跃回答问题,但实际是学生在围着教师转,教师是中心,学生只是在被动的接受知识,实践证明,直到下课,有些学生还处于思维混乱中。

第二次的教学中,我改变了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此时,学生们都表现的非常激动,人人都强着做实验,有抢试剂的、有跑去洗试管的、也有无所事事的等等,教室里乱成了一锅粥,在匆匆忙忙中,下课的铃声就响了,结果,学生、教师都一脸无奈的抱怨着时间太短,最终没有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吸取上两节课的经验,在第三次时,我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分组设计实验方案 — 组内讨论交流 — 全班交流实验方案 — 给每组布置一项探究任务 —— 组内交流实验方法 — 组内分配任务 — 完成探究任务 — 全班交流探究结果 — 教师评价。这样在教师有序的引导中,不但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通过练习证明,教学效果非常好。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的授课方式是:以题带知识点的形,即利用刚做过的“单元过关题”中所出现的问题,把相关题型的解题方法再明确,把所涉及的知识点加以总结和巩固形式。之所以对这节复习课进行这样的设计,是本着既能复习知识点和方法,又不致于使学生感到复习课就是若干枯燥知识点的大罗列。本以为这章的知识是刚学过的,所用的例题也是前一天才做过的熟题,所以这节课应该是老师上起来得心应手,学生上起来如鱼得水,整节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其实在结束这节课后反思整个过程发现并没有达到预期得效果。现将不恰当之处总结如下:

1、每个学生的情况认识不够,不知道哪个学生哪个知识点掌握得不够好,所以提问时失去了对个别学生的针对性,许多问题基本采用集体回答的方式,这样难免就会出现跟不上的那一小部分学生,滥竽充数的现象。

2、课容量大。总以为这些知识是熟知的,可没意识到学生仅限于“知道”,而不能快速的将知识“再现”并用流利的语言叙述出来,所以结论基本都由老师叙述出来,这就出现了老师包办代替的现象。而且由于内容多,学生没有自我整理和回味的时间,学生好像在被老师赶着走,去帮助老师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好像不太高。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化学反应的利用主要有哪些?”这一问题引入。该问题让大家的注意力从已知的化学反应的特点转到对物质转化和能量转换的利用的关注上。接着提问“工业上如何大规模生产铝”,并继续让学生列举电解反应制取新物质的例子,分析被电解的物质和电解产物,学生思维的焦点转移到了电能到化学能的转化上。和以往那种课本是开端也是终结的教学模式相比,采用这种教学设计后,课程资源的主体更加丰富,学生对本节课的主题《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有了较清晰的认识,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克服了以往被动接受和死记硬背的定式。本节课在设计过程中注意挖掘教材中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的材料,对教材中以“资料片”“拓展视野”形式出现的内容加以设计,引导学生的深层次思考。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的理性思维,学生的学习内容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学习积极性提高。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进一步加深,相关的科学概念在情境中生成。

上一篇:四级作文闪光点下一篇:监狱建军91周年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