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是在工作或项目事后编写的,所以报告具有总结性、叙述性的特点,只有按照报告格式编写,才能编写出有效的报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药理学实验报告》,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
福建省中医护理学科发展报告
中医护理是我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学科,它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预防、保健、康复、医疗活动,对病人及老、弱、幼、残加以照料,并施以独特的护理技术,以保护人类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解放后,中医护理学科快速发展,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和临床实践,已成为护理学中的独立学科,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多年来,在福建省科协和福建省护理学会的关心下,在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服务质量为主题”的管理年活动和“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福建省中医护理学科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在发展中医护理教育、加强中医护理学术交流、规范中医护理管理、拓展中医护理技能临床应用、加强中医护理科研等方面,开创了中医护理学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提高中医护理专业水平、保障了中医护理服务质量,为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的健康发挥了积极作用。
1 福建省中医护理学科现状
1.1中医护理教育体系发展迅速
中医护理教育飞速发展,已形成了全日制、在职教育、网络教育等多种形式,中专、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等多层次护理教育体系。1986年,福建省人民医院联合福建省卫校(现更名为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举办了首届中医护士班。1987年,福建中医药大学为在职护士开办了护理专业业余大专班。1998年,福建中医学院创建护理学系,并于当年开始面向全省招收专科学生,2000年起招收本科学生,2002年增加专升本教育,2003年开办了护理专业业余本科班,2004年开始招收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学方向研究生,2005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护理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是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招收护理研究生较早的院校之一。2009年9月,“中医护理学科”被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点。2010年,福建中医学院正式更名为福建中医药大学,护理学系随之更名为护理学院。2011年,国家将护理学学科升格为一级学科,福建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护理学硕士点成功变更升格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位列全国首批护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全省现有开设护理学专业中西医结合方向的专科院校2所,每年培养专科学历护生400~600人。开设护理学专业中西医结合方向的本科及研究生院校1所,每年培养本科学历护生200~300人,硕士研究生8~10人。从事临床工作的高学历中医护理人才已成为学科的带头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1.2中医护理学术交流日渐活跃
上世纪90年代初,福建省护理学会根据学科发展需要,设置了中医护理专业委员会,致力于中医药特色优势及繁荣中医护理文化。开展中医护理学术交流,举办多层次、多形式、实用性强的各类培训班20余期,学术交流活动10余场,内容涉及中医护理管理、科研、中医护理新技术新进展、专科新理论、人文护理等,为全省中医护理骨干和师资3000余人创建学习与交流的平台,把一些前沿的中医管理知识、专业技术普及到临床一线,提高了中医护士的专业理论和操作水平,造就一批中医护理技术骨干及学科带头人。近几年来,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国家甚至北欧的护理人员,学习中医护理的兴趣与热情日益高涨。首先,她们发现中医护理对自身的健康保健有效;其次,是对家人的健康保健作用很大;作为中医护理对外交流的门户,我们与丹麦、芬兰等国家及香港、台湾签订联合办学协议,近年来接待百余名来自芬兰、瑞典、日本、丹麦等国家的学者及护生进行短期的中医护理技能等相关知识的进修、参观及学习。同时选派学者赴香港、台湾、丹麦、芬兰、瑞典、日本、美国等国家进行研修、参观、访问,并为他们带去国内(大陆)先进的中医护理理念及临床应用的成果,促进了双方共同发展与提高。2008年成功举办了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届中医护理学术会议,本次会议极大地促进和鼓舞了我省中医护理事业的发展。
1.3中医护理管理逐步规范,建立优势病种管理模式
根据《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和《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试行)》要求,福建省各级中医院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不断健全护理管理体制,修订中医护理常规,规范护理服务行为及护理工作流程,实行绩效管理考核,将现代护理管理的理念与中医护理实践相结合,不断探索适合我省实际的中医护理管理及质量考评体系。完善中医护理管理组织体系,充实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实现临床护理人力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形成护理部主任一科护士长一护士长三级垂直管理系统,充分发挥各级管理者的作用,注重细节管理,时时关注关键环节及重点部门的质量管理,逐步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每日、每周、每月、每季度”均有质控内容、有质控重点、有质控反馈、有分析、有改进措施的中医护理管理及质量考评体系。完善各项中医护理质虽考核标准,促进中医护理管理规范化。依托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的平台,成立福建省中医院病历书写基地,规范和引导了全省各级各类中医院临床护理病历书写。临床上实行中医护理优势病种管理模式,建立优势病种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形成标准化的疾病护理路径、中医健康教育路径,对优势病种实施中医护理特色评价,为病人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健康指导,2012年福建省有两所三级甲等医院“中医护理学”专业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培育项目。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深入开展,利用大学附属医院的资源,充分发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护理’’重点专科培育项目的平台作用,以重点专科培育项目的专科建设为契机,使我省中医护理质量管理上升到新的台阶。
1.4中医护理适宜技术临床应用不断拓展,辨证施护不断深入
中医护理技术不仅具有经济实用、创伤小、无痛苦、见效快、易接受等特点,而且体现了“安全、优质、高效、低耗、创新、发展”为一体的护理管理模式,在临床上深受患者的欢迎。结合各专科特点,鼓励护理人员开展中医适宜技术,不断拓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临床应用,使中医整体观和辨证施护以更符合人性化护理的优势,不断深入临床,充分发挥了中医护理理论在预防、养生、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独特作用。满足群众多样化的中医药护理服务需求。福建省各级中医院积极探索,在临床上广泛开展中医护理技术,防治各种并发症。通过临床实践及临床科研课题证明耳穴埋豆可减轻术后患者的疼痛反应,减少术后尿潴留、恶心等症状,避免药物引起的副作用;葱白敷脐可有效缓解无创通气并发腹胀、腑气不通的临床症状;芒硝敷脐可促进消化道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患者术后腹胀的发生。福建省人民医院研发了一套适合中老年人预防高血压病的降压舒心操,达到疏通气血,协调阴阳。通过培养护士运用中医护理操作的综合能力(包括理论、实践、思维)规范培训课程,根据2004年福建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中医院新护士上岗前心理压力研究》的研究显示,新毕业护士中医药护理知识不足是上岗前的主要心理压力来源。因此,结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中医院护士毕业3年内需接受中医药知识规范化培训要求,对西医院校毕业的护士进行100学时的中医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临床应用的规范化培训,三年内完成三部分内容,分别为40学时中医基础知识、30学时中医护理专科知识及临床运用、30学时中医护理操作技能。对于主管护师要求每年完成6个学分的中医学相关知识学习。此外,还加强临床常用穴位及取穴方法知识的学习,拓展中医适宜技术临床应用。中医护理服务领域正在逐步向家庭、社区延伸,在老年护理、慢性病护理、临终关怀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1.5中医护理科研水平逐步提高
随着中医护理学科发展,福建省中医护理科研水平逐步提高,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研究课题逐渐深入,经过多年的学科建设与发展,逐渐在老年护理、康复护理、社区护理领域形成了三个特色的护理研究领域。近3年来共承担课题30余项,其中国家级课题1项:《从PPARγ和PGC-1α表达水平探讨“六字诀”呼吸操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康复中的作用机理》(编号81102629),是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课题5项,其中《基于“治未病”的人体健康状态辨识与干预效果评价系统的开发》(2010Y4005)是2010年省科技厅高校产学合作科技重大项目;《传统六字诀呼吸操在稳定期COPD患者肺康复中的应用研究》(2008KJB—11)是2008年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徵调对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语言训练效果的影响》(2011J01200)是2011年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地市级课题20余项。取得多项科研成果:国家级成果1项,省部级成果3项,地市级成果2项,其中《药膳施护减轻胃癌化疗患者胃肠道反应的应用基础研究》于2009年被福建省护理学会授予福建省第七届护理科技进步奖;《新型多功能病人服、手套式输液模型》于2009年申请获得专利。2007年我们组织中医护理专家编写了《中医药护理知识培训手册》,成为我省各级中医院护理人员中医药护理知识培训教材。2007年11月编写了《走进临床——医院实习指导》,进一步规范了实习生的临床管理。
1.6中医护理进社区活动逐步开展
近年来,国家已将“治未病”作为我国医疗政策新的发展战略,力争几年内建设成有中医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指明了“以机构为支撑、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长期护理服务体系。目前福建省人民医院已有14家协作医院及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进行社区护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引入中医护理的理论和技术,开展中医康复进社区活动,针对糖尿病、水肿病、痔病等不同人群开展系列中医健康教育,推广中医护理操作,如穴位按摩、艾灸、耳穴埋豆、刮痧、中药熏洗、拔火罐、贴敷法、中药离子导入等常见中医护理操作,并以发展中医护理专科门诊为方向,为群众提供中医特色护理。建立痔病、消渴病、水肿病、静脉治疗、造口等专科护理门诊咨询,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不断拓展护理服务范围,深化护理服务内涵,提高中医护理学科在我国科学体系与医疗保健体系中的地位,切实做到把中医护理发展成为一门独具特色的学科,为我省卫生保健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2 福建省中医护理学发展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福建省中医护理学的发展现状,福建省护理学会中医护理专业委员会结合我省实际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经专家咨询并予以修订后形成。对福建省二级乙等以上中医院进行了现状调查,主要内容为:医院基本情况、医务人员人口统计学资料、学历、职称、开展中医特色护理工作内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开展和应用及中医护理科研水平等,对参加2011年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中医护理技能临床应用培训班”学员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26份,回收问卷110份,回收率87.3%。调查结果显示:43%所在医院为三甲中医院,18%为三乙中医院,32%为二甲中医院,7%为二乙中医院;被调查者所占医院床位数划分情况:1500—2000张的占6%,1000—1500张的占18%,500—1000张的占31%,200—500张的占29%,200张以下的占18%。我省中医护理学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医学科学发展及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护理需求,中医护理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2.1职称层次偏低,高级护理技术职称人员比例过少
调查结果表明,全省从事中医护理人员的职称情况(见表1),主任护师占全省中医护理人员的0.42%,副主任护师占2.09%,主管护师占17.15%,护师占38.64%,护士占41.70%。全省中医护理人员以初级技术职务为主要成份,整体专业技术职称层次偏低,高级护理技术职称人员比例过少。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学历以大中专为主,且具有专科以上护理学历的人才大多集中在二级以上医院,护理职称结构不合理,年轻护士居多,给医疗护理安全带来隐患。
2.2中医护理技术不能充分运用,辨证施护的开展存在一定的困难
问卷调查报告显示(见表2),在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方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定的8项常见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开展率均低于20%。适宜中医护理技术具有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易于接受等特点从而受到了临床患者的欢迎。但随着公民法制意识增强,临床医学分科细化,临床诊疗规范中严格限定护理人员的治疗行为应当“遵照医嘱”进行。根据问卷调查报告的结果,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开展困难的首要原因是由于医生未开具医嘱,所占的比例达34%。其次,中医院临床护理人员应用中医护理思维不强等原因导致辨证施护开展困难的比例达25%(见表3)。加上许多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无法收费等原因导致目前临床中医护理技术不能充分应用,辨证施护开展存在一定困难。
2.3护理人员将中医知识运用于临床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据问卷调查报告结果(见表4),28%的中医院校毕业生不能很好地将中医护理知识应用于临床实际,仅有8%的中医院校毕业生能将所学的中医知识很好地应用到临床。
2.4临床中医护理科研骨干较少,科研力量相对薄弱
临床中医护理研究内容、发展方向、研究方法都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中医护理科研与国际先进护理科研水平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中医护理教育起步晚,人员学历层次普遍较低,科研实力薄弱,大型国际学术会议较少。根据本次问卷调查报告,仅有9%的医院有科研经费,护理科研经费少、医院投入少,限制了护理科研水平的进一步发展。加之部分中医院临床护士缺乏科研意识等诸多原因,导致中医护理科研力量相对薄弱。
3 福建省中医护理学科发展对策与趋势
3.1以中医护理学科建设为切入点,以点带面促进中医护理发展
通过加强中医护理学科建设,在理论上确立中医护理学科特色,对中医护理学与中医学的关系、中医护理理论、护理方法和独特的护理技能进行研究,丰富中医护理学的内涵。以点带面促进中医护理临床、科研、教学的快速发展。以学科建设为切入点,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平台,加强人才培养,改变职称结构。提高中级以上职称人员比例,积极创造条件实行中医护理职称单列评审,扭转医护高级职称比例失调的现象,充分发挥高职称临床护士的传帮带作用,以此带动年轻护士的成长,提高我省中医护理队伍整体素质。
3.2提高临床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率,促进中医护理可持续发展
贯彻《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试行)》的要求,设置中医护士规范培训课程,提高护士运用中医护理操作能力。各级中医院要注重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临床应用,对中医护理技术进行开创性的思考。不断发掘并创新中医护理技术。将穴位按摩、艾灸、拔火罐、穴位敷贴、耳穴压豆、中药熏洗、刮痧等传统的中医护理技术运用于各专科病护理中,在急危重疑难及慢性病病人中发挥中医特色操作优势。结合各专科特点,建立激励机制促进医务人员开展中医适宜技术。
3.3充实中医护理服务内涵,提高辨证护理水平
指导护士将中医护理理论知识充分应用到临床中,将“辩病护理、辨症护理和辨证护理”有机结合起来。培养护士运用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推进优质护理服务中突出中医特色,运用中医“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等理念,为患者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个性化的康复护理和健康指导,让患者掌握养生保健知识,配合治疗,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情志调和,达到促进疾病康复、防止疾病发展和传变的目的。
3.4优化中医护理教育体系,促进中医护理队伍建设
中医护理学教育既要突出中医护理专业特点,又要把握以人为本、整体护理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不仅要掌握中医理论与中医护理学理论及现代生物医学的知识,而且还要有社会科学、人文科学、预防保健、信息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在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方向,在课程设置、教材改革、教学方法、评价教学方法及护士在职教育、护理学继续教育等问题上深入广泛研究,力求建立最优化的以培养优秀中医护理人才为目标的教育体系。培养科研型临床护理人才,为临床造就高素质中医护理人才,以促进临床护理管理引进科研思路,促进中医护理队伍建设。
3.5深化中医护理研究领域,成立专门的科研团队
本学科瞄准国际科技前沿领域,紧密结合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需要,经过不断优化和凝炼研究方向,积极开展科研活动。着重研究具有中医护理特色的整体护理理念与方法、加强辨证施护研究。建立专门科研团队,规范科研管理和激励机制,呼吁各级中医院设立护理科研专项经费,争取得到省科协等上级部门给予更强有力的扶持,以保障护理科研顺利进行。拓展以国家自然基金、省自然基金等科研申报为平台,拓宽中医护理临床研究的深度,将临床研究向实验室研究拓展,从量性研究向量性研究与质性研究混合设计发展。
作者:福建省护理学会
*第一执笔人:姜小鹰,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摘要] 该文从护理教育、护理管理、临床护理及护理科研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福建省护理学科的发展现状,论述分析了上述几个方面所取得主要成就及存在的问题,对我省护理学科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护理学科 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 发展方向
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自1860年南丁格尔创办世界上第一所护校以来,护理专业伴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经过140多年的实践,已成为现代医学中的独立学科,形成了自己的完整体系。其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相同步,为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的健康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绩。福建省护理学科的发展也不例外,截止至2005年,全省注册护士40576人,约占我省卫技人员总数的30%,成为医疗卫生工作不可缺少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来,在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管理年活动,在贯彻落实《中国护理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的工作中,福建省护理学科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发展护理教育,加强学科管理,创新工作机制以及在保证护理质量,提高专业水平等方面,开创了护理学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1 福建省护理学科发展的现状与分析
1.1 护理学科的发展现状
1.1.1 护理教育发展迅速,高学历人才的培养比例日渐上升
自1985年福建医科大学创办了高等护理教育以来,护理教育发展迅速,已形成了全日制、在职教育、继续教育等多种形式,中专、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多层次护理教育体系,为提升我省护士队伍的整体素质起到积极作用。全省现有开设护理专业的中专护校9所,专科院校7所,本科院校4所,研究生院校2所,博士生院校1所。每年培养专科学历护士500~600人,本科学历约400~600人,硕士研究生10~15人,博士研究生1~2人。高等护理院校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不断提高。目前我省护理队伍学历层次逐步提高,大专以上学历占全省护士总数的25.6%,护士整体素质日趋提高,从事临床工作的高学历护理人才已成为学科的带头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1.1.2 临床护理实践领域不断拓展、专业技术水平逐步增强
(1)整体护理、人文关怀等护理模式深入人心
现代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转变进一步丰富了护理实践的内涵,确立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以保障服务对象安全和诊疗效果为目标,满足服务对象健康需求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发展的方向, 健康评估、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康复训练等已纳入护士的工作日程,临床护理质量显著提高,护患关系明显改善,得到了病人好评和社会的认可,顺乎社会进步、人民卫生保健的需要,为护理专业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动力,护理工作的专业性和独立性进一步体现。
(2)高新技术在医学领域的运用促进了护理专业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
护理在高新技术运用如腹腔镜、介入治疗、器官移植、重症监护等方面以及在危、急、重症患者的救治和护理发挥着重要作用,护理水平迅速提高。
(3)老年护理、社区护理发展迅速
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是世界各国的共同问题。我国老年人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使我国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发达的城市60岁以上人口已超过人口的10%[1]。努力促进老年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解决老年人的心理卫生保健、康复护理等问题迫在眉睫。目前我省在老年护理领域已有很深的研究如:做好老年人的护理,积极开展老年病的预防、保健及护理方面的科学研究等。同时,社区护理发展迅速,家庭访视、老年护理、健康宣教等多样化的社区护理项目日渐普及。
1.1.3 深化改革,优化护理管理结构
根据卫生部关于加强护理工作领导、理顺管理机制的意见,我省逐步建立了与医院护理工作相适应的院长领导下,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负责或总护士长、护士长二级负责的护理管理机制,使护理管理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护理管理机制的实施,使医院的护理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分工明确,护理工作的有关信息畅通无阻、反馈及时、质量控制有效。护理管理方式也从经验型管理逐步向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过渡,管理指标体系不断完善,促进了护理管理水平和护理质量的提高。护理管理尤其是护理质量管理在评价标准与检测上有了明显的飞跃。把ISO9000标准引入到护理管理中。充分发挥电子计算机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在重视定性分析基础上加强定量研究,用分值高低来评价护理质量。护理工作量统计管理、护理差错管理、护理质量评价管理、护理人员技术档案管理等都实行计算机化管理,使护理管理更加客观、准确、标准和现代化。
护理人才管理引进竞争机制,带来了管理的活力与生机。医疗单位能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需求,建立相适应的护理服务理念,如“星级病房”、“青年文明号病房”“社区护理站”等,为了保证各种护理服务形式的质量,一些医院将护理管理延伸到社区护理、家庭护理、老年人护理、临终关怀等,使病人得到更全面、更便捷的服务。
1.1.4 统一标准,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
近年来,我省相继出台了《福建省〈护士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关于做好护士注册管理的通知》(闽卫医〔2005〕56号)、等系列文件保证了护士执业准入工作的严格顺利进行。为加强临床护理工作流程和护理人员技术操作程序的管理,建立了标准化管理体系,先后制定出《福建省护理管理与工作质量评分标准》、《福建省专科疾病护理常规》、《福建省病历书写规范(护理部分)》、《医学临床“三基训练”护理分册》、《福建省病历书写规范(护理部分)》、《住院病历(护理文书)质量评定标准(试行)》等规范性文件。对护理人员行为守则、各级护理人员岗位职责、科室护理单元的设置和管理要求、护理管理制度等做出了统一的管理规定和标准要求,并根据学科的发展和我省实际,进行修改和完善,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指南和护理质量管理的依据,标志着我省护理管理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针对护理程序和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技能操作中应用的薄弱环节,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联合组织护理专家摄制了《常用护理技术操作》VCD,为规范护理管理,用形象、直观的方式指导临床护理人员运用护理程序为病人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并在省卫生厅的支持下,成为我省各级医院护理技术规范标准。
1.1.5 护士队伍综合素质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是护理工作的出发点,近年来,我省通过培训护理管理人员,牢固树立了“质量第一”及人人参与质量管理的思想。通过整体护理的实施,提倡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严格扎实做好基础护理、重症护理,努力提高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水平。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继续教育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为病人提供了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严格的操作规程、娴熟的技术,使病人医疗安全得到保证。护理病历书写标准的实施,提高了护理文件书写质量。通过后勤支持系统的建立和加强,实现了“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各医疗单位通过认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护理规章制度,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依法开展护理工作,使护患纠纷、护理差错发生率有所下降。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不断完善护理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使护理管理水平和护理服务质量上升到新的高度。
1.1.6 服务理念不断转变,整体护理得到巩固和发展
临床护理工作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需求,适应医学模式转变,逐步从“以疾病为中心”转移到“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轨道上来,建立了整体护理模式。根据病人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方面状况,提供适合个体健康需要的身心护理。我省整体护理本着“积极稳妥、因地制宜、逐步推广”的原则,在全省二级以上医院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试点、扩大试点,并于2000年全面展开。几年来,我省整体护理在广度和深度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护理服务领域不断拓展,专业技术逐步增强。2003年3月5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福建协和医院实施整体护理经验受到广泛赞誉”为题报道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开展整体护理工作的成绩,我省省委书记原省长卢展工在该内参上批示:“认真研究一下这一报道,新时期怎样提高整个医疗服务水平,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患者、群众更多的是从这一部分感受到医疗服务的水平,感受到为民的实效和作用”,卫生厅杨平厅长批示:“要认真学习贯彻卢省长批示精神,着重就如何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水平,在全省医院推行人性化服务,提出具体措施。”随即福建省卫生厅发出关于在全省医疗机构开展“情暖医院,优质服务”活动的通知,使各级医院“以人为本”的服务掀起了高潮。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整体提高了约10%。2000年全省共评出36个整体护理优秀病区,在省内起到了示范作用。在2005年5.12国际护士节期间我省表彰了216名优秀护士。同年4名护理人员荣获全国护理专业“巾帼建功标兵”称号,协和医院ICU护理组等6个护理组被评为全国“巾帼文明岗”。
1.1.7 学术氛围浓厚,护理继续教育发展迅速
自继续教育概念引进我国后,在卫生部、教育部的大力倡导下, 在职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逐步开展,1985年起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为在职护士开办了护理专业大专和本科自学考试和成人教育,1991年福建省卫生厅发布了《继续医学教育暂行规定》[2], 为大批护理人员开辟了多条学习的途径。
人才队伍建设是护理事业发展的关键,近来年,省护理学会根据学科发展需要,设有9个设区市分会及125个团体会员单位,设置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管理等17个专业委员会。各专业委员会积极举办多层次、多形式、内容新颖、实用意义强的各种省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年举办各种培训班约20期,大型学术交流约10场次,同时聘请国内外护理专家作有关知识的专题讲座,内容涉及护理管理、教学、科研、专科新理论、新技术进展、护理法律、人文护理等,培训全省的护理骨干和师资。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也举办各种类型的护理专业培训班,把一些重要的管理知识、专业技术以及法律法规普及到工作在第一线的护士,提高了护士的专业理论和操作水平。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还开放护理示教室,鼓励护士苦练基本功。每年都有数万名护理人员得到了培训。为了适应器官移植、心脏介入治疗等医疗新技术、新业务的发展,各医疗单位十分重视专科护理师的培养,以重症专科技术为代表的临床专科护理技术得到了全面发展,同时造就一批护理技术骨干及学科带头人。
1.1.8 繁荣护理学术活动,提高学科水平
在我省护理学术团体——福建省护理学会的努力推动下,我省护理界与国内外护理界的学术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国内外先进的护理理念、教学方法、管理模式逐步引入我省,促进了我省护理学科的发展。广大护理工作者从护理理论到实践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和探讨,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使护理工作从功能制护理向责任制护理并逐步向整体护理推进。ICU、CCU等专科护理普遍开展,护理工作从经验型的单纯技术性工作阶段逐步转向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全面发展阶段。护理工作从打针发药等简单的技术操作发展为对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需要的全面护理。许多护士在整体护理开展中,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探讨如何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如何简化病历书写、如何进行技术改进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学术活动空前活跃,获得了全国中华护理科技进步奖、福建省科技进步奖、福建省护理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奖励项目。学术活动的繁荣,推动了我省护理工作的发展。
1.1.9 护理科研水平逐步提高,科研成果显著
顺应护理专业发展需要,福建省护理学科科研水平逐步提高,主要表现在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研究问题逐渐深化;研究手段多样化。在研究范围上呈现五大趋势:(1)从研究医院内患者护理扩展至院外护理,如社区护理、老年保健、家庭护理等问题;(2)从研究身体疾患转向研究影响健康的心理和社会因素;(3)从研究直接护理患者的技术转向间接护理方法,如研究如何提高患者自护能力、疾病预防、社会环境、家庭关系、社会卫生保健机构、政策等;(4)从研究疾病治疗转向研究疾病预防,提高生活质量;(5)从研究单一文化护理转向研究多元文化护理。研究方法上除常用的定量研究方法外,还采用访谈、人种学研究、现象学研究等质性研究方法。 近几年护理科研所取得的成果充分体现了护理科研水平的提高。自1997年以来福建省护理学会每两年评选一次福建省护理科技进步奖以来,已有105项成果获奖,其中被推荐参加全国中华护理科技进步奖获得二、三等奖12项,获得福建省政府表彰的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8项。
1.1.10 护理行风建设得到加强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通过深入开展“温馨工程”、“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巾帼建功标兵”、“文明优质护士”、“星级护士”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树立护理专业形象美、训练护士仪表美、养成护士语言美。开展护士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教育,自觉抵制行业不正之风,塑造“白衣天使”崇高形象。特别是在2004年抗击“非典”及随后的“禽流感”中,广大护理工作者弘扬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南丁格尔精神,以高尚的职业道德、精湛的护理技术、规范的护理服务,忠实地履行自己的神圣职责,涌现了许多感人事迹,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颂歌,充分展示了“白衣天使”的时代风采。
1.2 护理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省护理学科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医学发展及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护理需求,护理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2.1 护理人员总量仍然不足,结构不尽合理
据2005年对全省197所二级以上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显示我省各医院护理人员数量仍然无法达到1978年卫生部规定的编制标准。卫生部标准规定病区床护比为1:0.4,而我省医院各病区平均床护比为1:0.376;按照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中规定,ICU的床护比为1:2.5~3,我省平均为1:1.75,达到1:2.5~3要求的医院仅占11.76%,护理人力不足给医疗护理安全带来隐患。我省具有专科以上护理学历的人才大多集中在二级以上医院,全省护理人员以初级技术职务为主要成份,整体专业技术职称层次偏低,高级护理技术职称人员比例过少。
1.2.2 社区护士缺乏临床护理经验
随着我国疾病谱的转变以及人口的高龄化,使护理工作的对象和范围相应扩大,护理服务逐步从医院拓展到社区和家庭。目前进入我省社区护理行列的大多是年轻护士,缺乏临床护理经验,且社区医疗卫生与护理尚未被重视,管理缺乏规范。若医院中的部分高年资护士能转入社区护理工作将能发挥很大的作用,但目前尚缺乏这种灵活的用人制度来改变这种状况。
1.2.3 合同制护士管理不规范
目前聘用制合同护士已占护士总数的25.53%,其待遇偏低形成医院内同工不同酬的特殊队伍。因缺乏全省统一的管理与规范,在人事归属、医院管理、护士资质、工作职责、系统培训、各种保险及工资待遇等多方面存在较大的地域差异,护士的劳动权益没有得到保障。这一群体流动性较大,导致护理队伍不稳定。
1.2.4 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落实不够
护理工作尚未完全贴近病人,服务质量尚不尽人意。一是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影响服务质量,二是有限的护理人力资源承担了许多非护理工作,造成护理工作以医嘱为中心,以人为本的理念未能真正落实到临床。专科护理发展滞后,缺乏专业护士培训与认证体系,护士对急、危、重病人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技能不足,与诊疗工作的要求以及病人的实际需要存在差距。
1.2.5 护理教育培养的规模和层次不能满足需求,缺乏科学的护理教育评价体系
护理人力资源与护理人员的学历层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护士的数量不能满足人们健康保健的需求。虽然我省护理教育的规模近几年有所扩大,层次有所提高,但仍不能满足需求。医学教育评估由国家教育部或卫生部统一负责,护理教育并未单列,不能体现医学教育和护理教育的独特性,不能反映护理教育和实践的发展需要,限制了护理教育的发展。
1.2.6 护士教育培训仍需规范与完善
护理教育的发展与实际的人才需求尚存在差距,一是学校教育与临床需求存在脱节现象,岗前培训的任务加重。二是缺乏系统、规范的护士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尤其是大多数医院将合同制护士仅作为人力使用,不重视对其进行规范化培训;三是缺乏对专科护理岗位和护理管理岗位人员的规范化培训。
1.2.7 护理科研发展水平亟待提高(1)缺乏健全的护理科研管理组织机构。
目前大多数医院还未建立完善的护理科研管理专职机构,未配备护理科研管理人员,以及专职的护理科研管理机构和系列护理科研管理制度条例,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护理科研工作的发展。
(2)缺乏对护理人员进行系统的护理科研相关知识再教育。
大多数受中等教育的护士,由于知识基础的限制,不能有效地阅读和利用国内外的专业文献,评价科研成果,更难以将科研成果运用于临床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而医院围绕护理科研的需求开展继续教育是有限的,不仅缺乏系统性、目的性,计划性也不够,难以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科研意识及科研能力,使护理科研水平长期滞留在经验总结阶段。
(3)缺乏对护理学科带头人及护理科研骨干的培养。
缺乏对高学历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标的培养。在人才使用上仍沿袭论资排辈挫伤了高学历护理人员科研的积极性,使有限的人才资源浪费,以致长期缺乏优秀的能从事护理科研并做出成就的学科带头人。
(4)未设立专项护理科研基金资助。
目前大部分医院尚未建立护理科研激励机制,在课题申报、论文发表等方面无相应的资金扶持,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临床一线护理人员进行护理科研以及撰写论文的积极性、主动性,致使目前临床一线护士多数是为了职称晋升评聘的需要而撰写论文,因而也影响了科研质量。
(5)护理科研方法手段落后,科研设施不完善。
绝大部分医院未建立专门的护理研究室,缺乏护理实验室和相关的设备,这也是导致我国护理科研方法手段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6)护理人员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获取信息的意识及能力,医院信息管理组织不健全,缺乏良好的信息接收环境。
2 福建省护理学科发展的方向及对策
护理工作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利益、保障病人生命安全、为病人减轻痛苦和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等方面担负着重要责任。护理事业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其必须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相同步,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学科学的进步以及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护理工作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将面对更高的要求,面临更多的挑战。
2.1 加强护理管理,促进护理管理更加科学化
2.1.1 提高认识,加强对护理工作的领导
护理工作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护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将护理工作纳入医疗机构整体改革之中,进一步强化护理工作职能,防止重医疗轻护理的现象发生。护理部是强化医院管理的重要职能部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更不能随意撤消或合并,同时要保证护理部的责、权、利相匹配。各级医院的领导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关心护士,爱护护士,积极解决护士在生活、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落实有关政策待遇,充分调动广大护士的积极性。
2.1.2 管理模式个性化
个性化是未来医院护理管理发展的主要趋向之一,医院护理管理模式个性化的含义是一所医院有别于其他医院护理管理模式的特色。具体内容包括:护理目标、护理体制、领导体制、规章制度、医院文化等方面的有机结合,体现出鲜明的个性。未来社会的变革、高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多种文化的融合和变迁,将形成更为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医院护理管理模式个性化是未来医院发展的内在需要,是未来医院发展的客观趋势,特色医院需要个性化的管理作保证。
2.1.3 坚持以人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实现人本管理
医院护理管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意味着一切管理工作都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体现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和为了人的指导思想。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是医院护理管理发展的主要趋向。具体来讲,要满足护士的多层次的需求,特别是满足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积极培养、合理使用、充分挖掘并发挥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贯穿在整个护理管理过程中。把提高护士整体素质放在工作的首位,重视继续教育在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中的作用;重视护理人员精神生活即高层次的满足。护理管理者应努力学习人文科学知识,如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并系统地研究护士的心理和行为,以提高对护士行为的预测及引导,更有效地实现管理目标,不断完善和发展现代护理管理科学。
2.1.4 管理手段非理性化
非理性化倾向亦是未来医院护理管理发展的主要趋向。医院护理管理手段非理性化趋向是指在管理活动中,除发挥严密组织机构、计划和严格的规章制度等的管理作用外,特别重视人的非理性因素,突出意志、感情、情绪、心态、形象等在管理中的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护士潜在的自尊、自信、自控、自强的意识,通过领导者与群体的共感与共识,为医院的发展提供内在的动力。领导者要加强自身品德、知识、才能、性情的修养,以非权力影响力为主要影响力来激发护士工作热情和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同时注意发挥护士的群体效应,通过强调群体的协作来提高工作效率。
2.1.5 更加广泛地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护理管理
计算机机网络技术是医院现代化发展的趋势。在将来计算机功能开发中,护理管理者要注重计算机辅助决策功能的开发,利用大量长期积累的数据,预测出护理工作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使护理管理者可以根据计算机分析结果做出正确的决策,科学地制订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管理策略。
2.2 强化岗位职责,合理配备护理人员
各医疗机构要按需设岗,合理配备和使用护士人力资源。护士配备必须与本单位、本科室的工作任务相一致,床位与护士之比不得少于1:0.4。根据福建省护理工作发展规划逐渐达到1:0.6。凡因工作需要调离护理岗位,在医技科室、后勤以及党、政、工、团、审计等行政部门工作的,不应占用护士编制。护理部在院长的领导下,负责院内护士的调配,并根据各病区的实际护理工作需要,决定临时配备护士,以确保临床一线护士人力需要,保证临床护理工作质量。
各级医疗机构要明确界定护士的工作职责范围,理顺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加强医疗机构内部管理,改革医疗机构的内部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后勤支持保障系统。临床所需的各种物品、药品以及各类检查报告单,要做到下送下收,服务到病房,严格限制护士从事结帐等非护理工作,以保证护士人力最大限度地投入到对病人的直接护理工作中。要积极探索护士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护士长、护理部主任的选拔根据任职标准、采取竞争上岗、择优聘任,使一批学历高、年纪轻、管理意识强,有实践经验的护士走上护理管理岗位。
加强对合同制护士管理,在依法执业、充分培训、保证质量、保障权益的前提下规范合同制护士队伍,按照聘用岗位要求,建立同工同酬的合同制护士队伍。合同制护士同样享有医疗、失业、养老保险,有参加工会组织的权利,享有各种法定节假日的权利,享有继续教育和职称评定的权利,稳定护理队伍,保证患者安全。
2.3 加快步伐,促进护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推动护士队伍结构的调整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2.3.1 构建适应现代化需要的护理教育体系
进一步扩大教育的培养规模和调整教育的层次结构,走大专、本科、研究生相结合的培养道路;优化课程体系,突出护理专业特色,重视人文社会科学;在课程设置上根据教学目标设定医学基础知识内容,压缩医学基础课学时,突出以护理为中心, 增加护理专业课的比重,增加实用性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组建学科群,通过医学、护理、人文学科的结合与渗透,体现整体护理,为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护理人才,促进学科的发展。
2.3.2 提倡素质教育,培养综合能力
以减少课内学时为前提,通过引导学习、参加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来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同时要重视护理实践,使护生尽早接触临床,注重理论和实践的连接,加强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危机应对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护理专业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研究,以确保和提高本科、研究生教育质量。
2.4 继续开展整体护理,进一步丰富整体护理内涵
整体护理是当前我国护理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是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护理技术水平、服务质量和诊疗效果的有效途径。整体护理在我省已得到普遍开展,在此基础上应认真总结经验,规范标准,进一步丰富整体护理的内涵,积极稳妥地推进整体护理工作的健康发展。实施整体护理旨在为病人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因此一定要注重实效,切忌形式主义,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改善服务态度,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建立科学的整体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提高广大护士运用护理程序的能力,探索健康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实施整体护理要因人施治,重点加强专科护理,切实落实基础护理,根据各科疾病的特点和病人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开展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积极开发与提供多方位的护理服务,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2.5 重视护理服务质量,提高管理水平
医疗服务质量和医德医风建设,是医院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按照一切为了病人,一切方便病人,一切服务于病人的要求,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并做到因人施护,结合服务对象的不同情况,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实施科学护理,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以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发与提供多方位的护理服务,大力发展家庭病房、社区护理、老年人护理、临终关怀、温馨病房等服务领域,并逐步予以规范。各级医院领导和护理管理人员要转变观念,调整管理思路,逐步建立和完善与整体护理相适应的护理工作规章制度,除了坚持临床中的三查七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外,还要不断探索各级护理人员岗位责任制、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等,以科学的管理方法促进护理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要继续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制观念,组织护理人员学法、用法,联系护理工作实际,探讨护理工作中的执法难点,用法律武器保护病人和护士双方的利益,使护理管理规范化上升到法律要求的高度。
2.6 注重人才培养,提高护理队伍综合素质
2.6.1 完善护理学继续教育制度,建立终身教育体系
进一步完善护理学继续教育制度,细化培训内容及层次。从岗前教育、规范化培训、在职培训、学分制管理等方面,建立终身制学习体系,建立学习型团队。积极鼓励护理人员在职参加自学考试、函大、夜大、研究生班等形式的在职教育,提高培训层次,使护理人才培养符合护理事业发展的需要,合同制护士也应同时纳入培训计划。
2.6.2 加强护理人员的在岗培训
按照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要求,本着学以致用、按需施教,讲究实效的原则,做到有计划、分层次的进行培训,从根本上转变护士与护理改革不相适应的传统思维方式、工作方法。
2.6.3 注重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结构调整
根据各个科室的特色,有重点、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培养,优化现有护理人才梯队。培养适应临床诊疗要求,拥有精深的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具有独立地评估、诊断和治疗患者或者社区人口各种复杂健康问题的资格与能力的的护理骨干。探讨专科护士队伍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在重点临床专科护理领域,包括重症监护、器官移植、急诊急救、手术室、肿瘤等专科护理领域和压疮、造口、糖尿病护理、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等专业技术开展培训工作。提高护士队伍专业技术水平,充分发挥护理专业人才的学科带头作用,使其在预防疾病伤残、维护人们健康和提供舒适方面能体现较高的专业水平,对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供高质量和符合成本效益的护理服务方面能发挥显著作用。
2.6.4 加强护士队伍的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补充
提倡关爱生命、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树立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自觉抵制医疗行为中的腐败现象,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6.5 加强护士人文与社会科学知识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加强社会学、心理学、人际交流与沟通、美学、礼仪等人文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知识的培训,提倡形象美、行为美、语言美,不断改进服务态度,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使护理人才得到全方位的塑造。
2.6.6 进一步规范护理科研管理,以科研带动护理学科的快速发展
加强护理科研管理,将护理科研管理纳入护理管理日程,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在经费上予以支持。进一步建立健全护理科研管理组织及管理制度,如科研指导小组,使科研成为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一项重要的护理活动。同时加强护理科研人才的培养、开发和使用,对护理人员开展有计划、系统的科研相关知识培训,培养科研骨干,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参加护理学术研究和学会等社团组织的学术活动,建立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调动护理人员科研热情,促进护理科研人才的开发。设立护理科研专项基金,建立护理研究室,创造良好的护理科研环境,注意强化护士信息意识,提高护士获取、利用信息的能力,创建浓厚的学术氛围,以科研带动护理专业的发展。
2.6.7 加强护理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习和借鉴国外的护理服务理念,提供一定的资金与机会,鼓励护理人员走出去与将专家请进来。围绕护理管理、临床护理、护理教育、医院感染管理等方面的国际间交流与合作,促进我省护理事业的发展。
2.7 发展社区护理,拓展护理服务领域
护理人员应成为社区卫生保健的主要力量。在社区卫生服务中,要大力发挥护理服务的作用与功能,为社区人群提供多样化的护理服务。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区护士规范化岗位培训制度,依托高等医学院校,开展社区护理继续教育。
2.7.1 逐步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社区护理服务模式。拓展护理服务内涵,尤其关注老龄、慢性病、残障、妇幼等特殊群体的卫生服务需求;同时,积极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2.7.2 加强岗位培训,提高社区护士业务素质。针对社区护理服务的特点,开展以家庭护理、康复、健康指导等全科医学知识为重点内容的岗位培训,确保在2010年基本实现所有社区护士达到相应的岗位执业要求;可利用医院的护理技术、人才资源和高等院校的教育优势开展培训及社区护理继续教育,建立社区和医院之间的长期协作关系,并对社区护士进行经常性的业务指导,提高社区服务能力和水平。
2.7.3 完善社区护士的任职资格制度。医院应有计划地向社区分流中、老年护士,注重发挥高年资护理人员的作用,使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实现护理人力资源使用最优化,工作效率最大化。
2.7.4 加强社区卫生工作,重视社区护理发展。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积极推动发展社区护理工作,将护理服务从医院向社区延伸,为社区居民提供及时、便捷、人性化的医疗卫生服务。
参考文献
[1] 付东波.老年综合健康功能评价及其用途[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1998,2:49-52
[2] 袁爱华.入世后高等护理教育定位的思考[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1):88-89
课题组成员
1. 姜小鹰,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2. 许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护理部主任,主任护师 3. 方东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主任,主任护师 4. 李红,福建省立医院副院长,副主任护师 5. 郑翠红,福建省级机关医院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护师 6. 骆惠玉,福建省肿瘤医院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护师 7. 刘月芬,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护理部副主任,主任护师 8. 钱小芳,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护理部主任,主任护师
9. 赵若华,福建省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护师 10. 孙海燕,福州市中医院书记,主任护师 11. 朱秀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副主任,主任护师
作者:福建省护理学会
[摘要] 植物病害问题一直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问题,植物病理学是一门研究植物病害的病原、发生、发展以及防治的应用学科。该文综述了植物病理学的发展概况,回顾了我省植物病理学科的发展简史。从植物病毒学、植物病原生物学、分子病理学、天然产药物与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作物品种抗性鉴定、植物病害流行学、植病经济学、农林植物病害疫情监测与控制等八个方向综述我省植物病理学科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我省植物病理学科近年来在人才培养、平台建设、植物病害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农林植物病害疫情监测与控制、服务海西建设等方面的工作进展,提出了福建植物病理学科的发展思路与目标。
[关键词] 植物病理学 植物病理学科 发展现状 展望
1 植物病害问题一直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问题
植物病害造成严重的损失,一直是世界农业生产中的重要问题。它涉及人类生存的食物安全与健康安全。最有名的是1845年-1846年的爱尔兰饥荒(1rish Potato Famine),由于马铃薯晚疫病在爱尔兰流行并造成大饥荒,使100多万人饿死、200万人移居到海外。1942年-1943年印度的孟加拉饥荒(Bengal Famine),由于水稻大面积遭受胡麻斑病的为害而失收,造成200多万人的死亡。1970年玉米小斑病毁掉了美国15%的玉米,损失大约10亿美元。美国佛罗里达州柑橘溃疡病的反复为害,可以很好地说明植物病害的危害及防治的艰巨性。1910年佛罗里达州的柑橘园因溃疡病流行而被迫大面积销毁病树,烧毁了25万株成年树,300万株树苗,损失1700万美元。最后被迫实行了严格的“1900英尺溃疡病法规”,即所有柑橘树,无论是私人的还是商业性质的,只要在某一棵发生溃疡病树的1900英尺半径之内,不管是否有患病的症状,都必须拔除并毁掉,到1933年,美国宣布柑橘溃疡病已经得到根除。但时隔53年后的1986年,美国再次发生柑橘溃疡病。经过大面积销毁病区的所有柑橘树,美国1994年再次宣布根除了柑橘溃疡病。但仅隔一年又在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国际机场附近第三次发现了该病害。到了2006年1月,由于受2004年佛罗里达州飓风的影响,溃疡病在佛州大范围蔓延,美国不得不宣布,暂停实行“1900英尺溃疡病法规”。据统计,美国由于溃疡病已累计砍伐1600多万株柑橘树,损失不计其数。又如森林的无烟火灾——松材线虫病。该病最早在日本发现,对感病松林是毁灭性的,病原线虫被列为重点(A类)国际性植物检疫对象,现分布于日本、朝鲜、韩国、美国、加拿大、墨西哥、葡萄牙、中国等,日本、中国的损失尤其严重。中国自1982年首次在南京发现松材线虫病以来,目前已扩散蔓延至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92个县级行政区,674个乡镇,累计致死松树5亿多株,毁灭松林500多万亩,造成经济损失数千亿元,对我国的国土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目前我国的危害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并呈跳跃式扩散蔓延态势。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植物遭受病害后平均损失约为总产量的10%-15%。全球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每年高达2000亿美元。
植物病理学(plant pathology,phytopathology)是一门研究植物病害的病原、发生、发展以及防治的应用学科。它以植物病害为研究对象,探讨发病的原因,或在解剖学、生理学或生物化学上,探讨感染和症状出现的过程。为了确立防病和治病的方法,还研究形成病原的环境条件、病原体传染途径以及病害的诊断法等,另外还研究防病的药剂对病原体或植物体的药理作用,以及所有与植物病害有关的广阔领域。
2 国内外植物病理学科发展现状
2.1 国际植物病理学科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分子植物病理学的研究极大地推动了国际植物病理学科的发展。分子植物病理学是植物病理学的新兴分支学科,旨在为作物病害控制提供新理论、新技术。模式生物和重要病原生物的全基因组序列解析为分子植物病理学研究提供了便利,飞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为阐明植物病理学中的现象和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近年来在植物与病原物的相互作用分子机理及其相关信号传导、植物抗病机理及其抗病基因克隆、病原物的致病机理及其致病相关基因的克隆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比如:明确了系统获得性抗病反应(SAR)、病原相关分子模式激发的免疫反应(PTI)和效应蛋白激发的免疫反应(ETI)的信号调控机理。发现了小RNA在调控植物与病原菌互作中的重要作用,证明了植物内源小RNA是植物防卫反应机制的普通调控因子。同时小RNA是病害早期特异诱导分子,它们可以作为病害早期诊断的一种分子标记。揭示了病毒沉默的分子机制及沉默抑制子在植物病毒侵染中的功能。明确了植物病原细菌III型分泌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分泌机制及其在病菌致病和激发植物抗病反应中的作用。发现了疫霉菌效应蛋白的保守基序及其作用特点。利用DNA芯片和新一代测序技术等研究了植物防卫系统中基因时空表达及调控网络。最近,趋于成熟的RNAi理论和技术也被迅速用于分子植物病理学研究,特别是用于植物病毒和功能基因分析等研究,RNAi技术在培育抗病毒病、抗线虫病和抗专性寄生真菌性病害等研究和实践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另外,正在研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阐述非寄主抗性的分子机理,以期为培育持久广谱抗病作物提供理论基础。
2.2 国内植物病理学研究与推广应用的现状
近几年,我国植物病理学工作者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刻苦钻研、辛勤努力,取得了显著的研究进展,涌现出一批研究成果。某些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缩短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在植物与真菌互作机理研究方面,证明3-磷酸磷脂酰肌醇(P13P)分子在植物和动物细胞表面广泛存在,是真菌效应蛋白进入动、植物寄主细胞的一种普遍机理。该研究对于通过阻断和破坏真菌与寄主细胞分子的结合、开发有效的药物和杀菌剂具有开拓性的意义。病原物致病机理研究,从油菜菌核病菌致病力衰退的菌株中发现了一种可寄生植物病原真菌的新DNA病毒,解开了多年来真菌中是否存在DNA病毒的谜团,是国际上首次有关真菌DNA病毒的报道。从稻瘟病菌中克隆了多个与病菌生长、产孢、附着胞形成和致病性相关的基因,较为系统地研究了稻瘟病菌Rho族小GTP酶基因的功能,以及细胞自噬的机理及与其病菌发育和致病性的关系。病害流行学研究,进一步探明了我国陇南小麦条锈病菌源区的扩大范围,发现小麦条锈菌在菌源基地存在遗传重组现象及新的高毒力致病型,揭示了小麦赤霉病菌致病机理以及寄主植物的防卫反应。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小麦白粉病越夏、越冬进行区划,将高光谱、无人机低空遥感及病菌孢子捕捉器等新技术应用于小麦白粉病监测预警研究,在小麦白粉病流行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病害防治上,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作物病害,特别是控制稻瘟病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
但是,我国植物病理学科研究总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原创性研究不足、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仍较薄弱。在病原菌侵染及其病害的灾变分子机理、病原菌致病性与毒性及其变异的分子机理、植物持久抗病性分子机理、病原菌与植物寄主互作机制等研究方面,尚有较大的差距。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缺乏生态学研究,在生防菌功能发展物质、定殖规律和作用机理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植物病害预测和防治方面的理论和应用还处于初步阶段,与国际先进水平也有较大的距离。
3 福建省植物病理学科的组成及研究方向
3.1 福建省植物病理学科的组成
福建省植物病理学科由福建农林大学植物病理学科、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福建省农业厅植保植检站、福建省林业厅森林保护和检疫站、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等教学、科研和技术推广单位的相应机构组成。学科长期坚持将植物病理学的教学、科研与福建的农林业生产相结合。
3.2 福建省植物病理学科的发展简史
福建省的植物病理学科源于20世纪40年代初的福建省立农学院植病组,陈其儤、林传光、裘维蕃、王清和、黄齐望、何家泌、周家炽等老一辈植物病理学家曾先后执教于此,并留下一批宝贵的教学标本和研究报告,为福建省植物病理学科的创建奠定了基础。20世纪50-70年代,陈昭炫、张学博、柯冲、林声和、高日霞、谢联辉、林奇英等知名植物病理学家在我省植物病理学的教学、科研与服务农业生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尤其是对林柏粉病、柑橘黄龙病、小麦秆锈病、稻瘟病、水稻病毒病、甘薯瘟病等植物病害的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为福建省植物病理学科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世纪80-90年代中期,在学科带头人谢联辉的带领下,福建省植物病理学科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在植物病毒病的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植物病毒研究较为活跃的群体之一。此外,在植物病原真菌学、植物病原细菌学、植物病原线虫学、抗性鉴定等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其中,福建农林大学植物病理学科1990年被授予博士学位点、1995年被评为福建省重点学科。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以谢联辉院士为学科带头人的福建省植物病理学科加大了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平台构建等方面的工作力度,在植物病毒学、植物病原生物学、分子病理学、植物病害流行学等方向的研究,新交叉学科一植病经济学的提出和建立,植物病害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农林植物病害疫情监测与控制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成果,使学科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其中福建农林大学植物病理学科1996年被确定为福建省“211”重点建设学科、1999年被评为农业部重点学科、2001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并建成了福建省植物病毒学重点实验室、福建植物病毒工程研究中心、生物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研究平台。
近年来,植物病理学科非常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福建农林大学植物病理学科2009年引进了魏太云博士、詹家绥博士两位闽江学者,又从香港大学引进胡红莉博士充实学科队伍建设;同时继续选派年轻学者到国内外知名学府进修,进一步提升了植物病理学科的学术力量,提高了整体水平。
3.3 福建省植物病理学科的研究方向
福建省植物病理学科长期坚持将植物病理学的教学、科研与农业生产实践相结合,现已形成以植物病毒学方向为龙头,植物病原生物学、分子植物病理学方向稳步发展,植物病害防治学方向快速崛起的学科发展新格局。目前已形成了植物病毒学、植物病原生物学、分子病理学、天然产药物与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作物品种抗性、植物病害流行学、植病经济学、农林植物病害疫情监测与控制等八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3.3.1 植物病毒学
在水稻病毒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创新性研究。获得了系列成果:
1)发现一种新病毒——水稻簇矮病毒(RBSV),并明确其是植物呼肠孤病毒属(Phytoreovirus)的一个新种,已被国内外广泛引用;
2)发现一种新的传毒介体——能传播水稻矮缩病
(RDV)的二点黑尾叶蝉(Nephotettix virescens),这一研
究成果为RDV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新的途径;
3)报道水稻病毒中国新记录3个——水稻齿矮病毒
(RRSV)、水稻东格鲁球状病毒(RTSV)和水稻东格鲁杆
状病毒(RTBV);
4)完成我国发生的12种水稻病毒及植原体所致病害的地区分布,并绘制了各种病害的分布图,为病害监测和防治提供了依据;
5)揭示了1960年一1980年间对我国水稻生产危害最大的水稻矮缩病毒(RDV)和水稻黄矮病毒(RYSV)所致病害的发生、流行特点,建立了可分别于发病前90一100天和40-50天预测RDV和RYSV两种病毒病害的预测方程。根据这一成果的理论原则制定的水稻病毒测报方法,已被国家农业部测报总站采纳并正式出版(农作物主要病虫害测报方法,农业出版社,1979),供全国地县测报中心推广应用。这套方法的提出,改变了当时国内外水稻病毒病预测仅为化学治虫防病的局限性作用,从而使预测预报直接为病害生态控制和综合防治服务;
6)深入研究水稻条纹病毒(RSV)和水稻草矮病毒(RGSV)的群体遗传、分子变异以及基因功能与表达调控等,首次证实两病毒的外壳蛋白和病害特异蛋白是致病蛋白,而病毒的变异存在突变、插入、缺失、重组、重配等形式,特别是通过大量实验证实RSV具有病毒的准种性质,是国际上负链RNA病毒存在准种特性的首次报道,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近年在水稻抗RSV的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和化学生物学方面取得的新成果,已成为水稻病毒研究上的新生长点。
7)建成了世界上水稻病毒资源最丰富的毒源库,还分离保存了一批其它植物的毒源,筛选出一批抗源材料/抗病品种,开发出一批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盒和免疫胶体金检测试纸,不仅为深入开展植物病毒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材料和基础,也为病毒监测、防止有害病毒传人和扩散提供了条件和保障。此外,在GenBank上还登录了病毒基因序列400多条。其中,RSV序列365条,占全球同类序列的86%,国内的92%;RGSV序列6条,占全球同类序列的24%,国内的100%;水稻瘤矮病毒(RGDV)序列8条,占全球同类序列的38.1%,国内的61.5%。这些序列在Fauquet等主编的《Virus Taxonomy classification and Nomenclature of Viruses》-ICTV第八次最新报告中,均作为其分类重要依据而被引用,引起了较大反响。
8)比较全面地研究了中国水仙、甘蔗、烟草、番茄和
香蕉等植物的病毒种类、分布、发生和防治对策,先后报导了11个中国新记录和5个中国大陆新记录。在黄瓜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香蕉束顶病毒和马铃薯病毒的致病机制、分子演化、检测手段、无病毒种苗工程和病毒生物治疗等方面的研究也颇具特色,备受关注。
3.3.2 植物病原生物学
主要致力于植物病原分类和鉴定研究。植物病原生物学主要从事福建省水稻、甘薯、烟草、花生和弥猴桃等重要作物细菌性病害和非荧光假单孢菌的分类研究,明确了病菌菌系分化与品种抗性变化间的关系,在水稻品种资源抗性鉴定和抗源筛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证实福建桃、李、萘根癌病由根癌土壤杆菌生物型ll引起,研究结果为国际同行高度重视,并应邀参加由日本科学技术厅资助的亚洲微生物协作研究组。此外,在非荧光假单胞菌的分类上取得重要进展,根据其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生物学性质,将非荧光假单胞菌的14个种和104个菌株进行了鉴定和重新分类,澄清了前人对这类细菌分类的混乱局面,在国内外发表论文多篇,并被多次引用。对柑橘黄龙病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中间寄主常春花实现对病原菌的分离和电镜形态观察,采用PCR分子检测技术研究明确了柑橘黄龙病的病原菌及传播虫媒为柑桔木虱。通过研究建立了以苗木检疫、产地选择、培育无病抗病苗木,健康栽培、防治木虱等综合防治技术模式,取得显著的成效。此外,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水稻白叶枯病菌的致病性分化和水稻品种的抗性研究,甘薯瘟青枯菌的生化型、氨基酸、生理小种、同工酶、单克隆抗体和抗病品种选育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批成果。
植物病原线虫学方面,主要致力于福建省重要作物线虫病害的诊断与防治和植物病原线虫的分类鉴定研究,鉴定了46种作物的寄生线虫4目16科29属104种,其中发表新种6种、国内新记录种31种、检疫性植物线虫5种、截获外来的重要检疫性植物线虫2种。基本上查清了福建省的重要植物线虫种类和重要作物线虫病害,针对危害重大的水稻潜根线虫病、香菇菌筒线虫腐烂病、作物根结线虫病和植物检疫性线虫病制定了防治措施。此外,还在植物线虫学研究方法和植物线虫病害可持续治理的理论方面有所创新。
近年在重要病原香蕉枯萎病菌生理小种鉴定与监测,食酸菌属、伯克赫氏菌属和甘蔗草螺菌的数值分类,根结线虫、香蕉穿孔线虫、柑橘半穿刺线虫的鉴定,以及食用菌菌株、植物内生细菌和线虫拮抗真菌的分离鉴定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国内有较大影响。
3.3.3 分子病理学(植物病原与寄主互作)
主要致力于植物与病原物相互作用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植物与病原菌相互作用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以水稻与稻瘟病菌、水稻与纹枯病菌、拟南芥与菌核病菌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生物学为主。建立了稻瘟病菌的遗传转化体系,构建了病菌的Cosmid和BAC文库,定位了稻瘟病菌的三个无毒基因,并正在进行无毒基因的克隆;利用基因敲除技术研究了,Cde42Mg基因和Rho族蛋白基因与稻瘟病菌极性生长、附着胞形成和致病机制的关系;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全基因组预测了稻瘟病菌的分泌蛋白基因,进行激发子和致病因子的功能分析;并用T-DNA插入失活的方法进行稻瘟病菌致病机理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另外,还分析了福建不同稻区和不同时间稻瘟菌菌株的DNA指纹图谱,明确了福建稻瘟菌的群体遗传结构和变化特点;利用eDNA抑制消减杂交和大规模EST分析技术筛选获得与水稻抗稻瘟病和水稻纹枯病反应有关的一批基因,正在利用这些基因进行广谱抗病育种。
在拟南芥研究方面,首次发现了菌核病为害拟南芥,并以该病害为模式,探讨“非基因对基因,’病害系统中,植物抗病反应的分子机理。目前,通过eDNA抑制消减杂交和激活标签技术,发现一批参与抗病反应的基因,正在对这些基因的功能和涉及的抗病信号通路进行解析。
近年在水稻与稻瘟病菌、纹枯病菌以及拟南芥与菌核病菌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研究上取得进展。精细定位了稻瘟病菌的三个无毒基因,克隆了AVR-Piz无毒基因;明确了Rh03、Racl和Cde42等若干Rho族蛋白的功能;全基因组预测了稻瘟病菌的分泌蛋白基因,并明确了部分基因的功能:研究了水稻防御纹枯病菌的机制,发现了广谱抗病性基因:创建了30万个拟南芥激活型突变体,以拟南芥与菌核病菌为模式,探讨植物“非基因对基因”病害系统寄主与病原互作的分子机制。以上研究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3.3.4 天然产物与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植物病害防治学)
重点开展我国重要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和生态控制的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近年在抗病毒小分子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与构效分析、抗病毒新基因资源及其抗病毒机制、内生细菌等生防菌的分离利用、防病和杀虫多功能工程菌的构建等方面的研究结果新颖,特色显著。此外还创新胜地提出了植物病害的生态治理理论并付诸病害控制实践。本方面研究颇具特色,成果突出,在国内外已产生重要影响,成为本学科新生长点和未来重点发展方向。
3.3.5 植病经济学
为适应学科发展和植病防治实践的需要,谢联辉院士于1999年开辟了《植病经济学》新的研究领域。《植病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植病对经济的影响和植物病理学对经济的贡献,分析植病流行、成灾风险及其安全阈值,指导植病的科学治理,以最大限度减少植病的经济损失,实现植病管理的最优化——低成本、高效益(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福建农林大学植病经济学课题组主要围绕植病生态经济理论、植病管理效益评价(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评价的理论方法与实践)、植病风险与信息管理理论与技术、植病经济预测与决策、植病防治药械管理经济学、植病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害生物入侵与生物安全评价以及植病管理的政府职能与农户行为分析等开展相关研究。通过研究,明确了植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学科性质与特点、研究方法与任务,构建了植病经济学学科体系框架。
同时课题组围绕社会生产问题,积极参与科技服务经济、社会的行动,结合调查研究,为农业从业者开展新知识和新成果的咨询服务,特别是讲解、推广植病控制新理念以及植物病害绿色控制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实现了植物病毒、天然产物、植病经济研究的有机结合。10多年来,课题组承担省部级研究课题近10项,在植病生态、技术管理、经济社会多个层次上开展了研究,成果富有特色,颇具成效,居国内领先水平。研流动站,并招收进站博士后1名,2000年后开始招收该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随着植病经济学研究的深入和范围的扩大,2003年植病经济学拓展成为植保经济学,2004年植保经济学二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点申报获得批准,学科的发展获得了更大空间。迄今,有8位博士研究生导师(1位院士,7位教授)从事该领域研究。已出站博士后1名,培养出博士生7名、硕士生19名,仍在指导博士后1名、博士
生2名、硕士生1名。出版专著4部(博士学位论文)、发表论文60多篇,获福建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篇,4名博士生毕业或博士后出站后,已成为所在单位的学科带头人或学术带头人。
3.3.6 作物品种抗性鉴定
福建省主要作物品种抗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2002年成立,中心依托福建省农科院植保所技术力量,由福建省科技厅、福建省农科院共同建设。中心目前拥有面积1000m2可控的模拟自然生态抗性测定圃、“60m2病原菌与种质资源长期保存库”和“农作物病菌检测鉴定中心”,面向国内、国际开展农作物品种抗性鉴定研究与鉴定服务。可承担:(1)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托的全省作物新品种的区试抗性鉴定任务;(2)全国水稻育种中心福建分中心的水稻品种抗性鉴定任务;(3)我院水稻所、耕作所、果树所等研究所选育的作物新品种抗性鉴定工作。作为省级公益型研究所,为育种部门提供长期的作物品种抗性鉴定服务,为我省优良作物新品种的合理利用、减少病虫灾害和选育抗性品种发挥积极作用。
3.3.7 植物病害流行学
植物病害流行学是研究植物群体发病规律、预测技术和防治理论的科学。它通过观察、试验、模拟、定性或定量分析、综合,结合现代计算机技术,掌握环境影响下寄主—病原物群体水平上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时空动态规律,监测和预警植物病害的发生过程,逐步深化对植物病害宏观规律的认识,从而服务于植物病害的预测和综合治理。
该方向目前的带头人詹家绥教授是我省第一批海外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福建农林大学特聘教授,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詹教授系《Open Ecology》编委,曾在菲律宾、美国、瑞士和英国学习工作20年。目前主要从事植物病原菌的群体遗传学和进化生物学研究,在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20余篇SCI文章,并多次受邀到美国、英国、瑞典、丹麦、瑞士、瑞士、荷兰、澳大利亚和意大利的大学、科研机构或国际会议讲学、做专题报告。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得克萨斯农工大学杰出成就和贡献奖1项。该方向在詹教授的带领下,在植物病原菌的群体遗传学、进化生物学和植物病害流行学方面正在进行深入的研究工作。
3.3.8 农林植物病害疫情监测与控制
福建省检验检疫局建立了农林植物检疫实验室,收集了较为齐全的外来有害生物标本、标准和信息资料,在对外来主要疫情截获工作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其中:2004年至今,从进口大豆、小麦等原粮中截获的杂草种次高达1721种次,其中危险性杂草假高梁、黑高粱62种次;2000年至今,从进口大豆、小麦等原粮及其产品中截获大豆疫病菌3次、小麦印腥黑穗病菌5次;2006年从进口大豆中截获检疫性“菜豆荚斑驳病毒”2次;2000年至今,从植物性包装材料中截获松材线虫10次。常年开展福建省外来有害生物调查,发现假高梁、豚草、日本菟丝子、加拿大一枝黄花、北美车前草、北美独行菜等10多种外来危险陛、检疫性杂草。同时承担了台湾输入大陆水果的疫情检测任务,为开展两岸农业等方面的合作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近年来,植物检疫实验室承担了一批国家和省级有关外来有害生物方面的课题,如“出口植物源性产品的分类检疫管理研究”、“SPS协定的实施对闽台农产品检验检疫影响与对策研究”、“用细胞学技术快速鉴定Lolium属的籽实”、“外来危险性杂草假高梁及其近似种的快速鉴定及防除技术研究”、“非洲大蜗牛的适生性研究”、“进境兰花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等;获得一批福建省、部(国家质检总局)级的科技成果和奖项;其中‘对外来有害生物假高梁的快速鉴定方法与防除”等研究居国际先进水平,主持制定国家相关行业标准9项,编著的《杂草种子彩色鉴定图》是目前口岸杂草检疫鉴定的重要工具书之一。
在开展香蕉穿孔线虫、香蕉枯萎病、大豆疫病、松材线虫等农林植物病害疫情的防控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在农林植物病害疫情监测与控制方面,福建植物病理学科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福建乃至全国的农林业生物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
这六个方向都较好地适应了现代植物病理学发展的需要,对促进本学科发展和科技进步,服务区域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
4 人才培养与平台建设
福建植物病理学科采取了多层次、多方位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已形成比较完整的植物病理学人才培养体系,涵盖了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的培养模式。
目前本学科的教师承担了植物病理学、植物检疫学、农药学、生物防治学、植保经济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7个二级学科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迄今已培养出60多名博士、300多名硕士和8名博士后。
学科在教学上也取得丰硕的成果,其中1篇博士论文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1年),实现了我省省属高校零的突破,有6篇博士论文获福建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一等奖、二等奖。谢联辉院士主持的《普通植物病理学》2004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是我省省属本科院校的第一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植物病原学》1995年被列为省级重点课程、同年被评为省高校优秀课程;《植物病毒学》1997年被列为省级重点课程,同年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主编了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全国高等农林院校规划教材《水稻病害》、《植物病毒学》(第1、2版)、《普通植物病理学》和《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4部,参编了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硕士研究生教材3部。
此外,学科还利用各种条件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为国家农业部、福建各县(市)培养出大批掌握植物病害控制技术的人才。
实验平台的建设大大改善了科研与人才培养的条件,有力促进了学科的发展。植物病理学科十分重视实验平台的建设。1996年建成了福建省植物病毒学重点实验室。2001年开始建设福建植物病毒工程研究中心。以福建农林大学植物病理学科为主体的生物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也于2004年被教育部批准建设,2006年10月通过教育部的验收,并正式启用。
5 发挥学科优势,服务海西建设
5.1 服务海西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及成效
5.1.1 人才培养
2006年,“植物病理学”学科党支部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植物病理学科所在的植物保护学院已为社会输送了本科毕业生3200多人,培养博士、硕士300多名,许多毕业生已成为我省及至我国许多高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的重要骨干。福建省内基层植物保护技术人才大多数为我学院培养的毕业生,这支队伍在海西经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5.1.2 科研成果及创新
近5年来,福建省植物病理学科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方面,包括自然科学基金21项(含重点项目2项)、国家“973”计划1项、“863”计划4项及国家支撑项目、行业项目等,项
目总经费超过4000多万元;随着科研平台的建设和人才队伍的改善,科学研究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并取得了较大成果。近5年来,学科获得省级以上或重大社会影响的科研成果有6项,其中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在提升福建省在国内外本学科领域的影响力与地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5.1.2.1 学科基础研究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学术地位,提升了福建省影响力
植病学科在植物病毒、真菌、细菌、线虫的分类研究方面成果显著。在水稻病毒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创新性研究,在国内具有重要学术地位,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创新性地提出了植物病害的生态治理理论,并开辟了植病经济学新的学科研究方向。
5.1.2.2 农林作物重大病虫害的综合控制技术取得新进展
历年来,本学科在我省农林作物中重要病害综合控制技术研究中,对作物病毒病、香蕉枯萎病、作物根结线虫、松材线虫病、木麻黄青枯病、毛竹枯梢病、桉树焦枯病、锥粟抗疫病等病害防治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果。同时重视生物防治,在农林重要病害天敌资源,尤其在植物内生生防菌、食线虫菌物方面已建立了资源库。许多成果在生产中得到了应用,获得了重要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
5.1.2.3 监控与扑灭农林作物外来有害生物,保障农业安全生产
随着福建省经济不断发展,对外贸易频繁,近年来已有许多重要农林作物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我省为害,与病害有关的包括菜豆荚斑驳病毒、香蕉枯萎病菌、香蕉穿孔线虫、大豆疫病等。学科近年来承担大量福建省重要的外来人侵物种的预警及防控研究科研任务,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如火鹤花柑橘穿孔线虫和香蕉穿孔线虫疫情的成功扑灭;近年自主研发的植物病毒检测试剂盒已被应用于我国出人境检验检疫系统和种苗生产行业;松材线虫病监测覆盖率达100%。研究成果为防范外来生物入侵和危险性病毒的扩散、保障农业安全生产提供了保证,为福建省农林作物安全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5.1.3 闽台学术交流频繁,加深两地合作联系
学科重视闽台两地学术交流,积极开展学术交流,近两年来邀请台湾地区植物保护学科知名教授来我院交流11人次,到台湾地区进行学术交流8人次。2003年6月、2004年12月,植物病理学科积极参与福建省科协、台湾中华青年交流协会、台湾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福州和台北成功举办两届海峡两岸“生命科学与人类未来’学术研讨会,与我国台湾植物病理学界的学者进行了很好的交流。2011年6月,我会承办“福州国际植物病理学论坛:病原菌群体遗传学和进化生物学”学术研讨会,有3位台湾知名学者参会,学术的交流加强了台湾学者与祖国大陆的联系,加深了台湾学者对闽台同祖、同根的认同。
5.1.4 服务地区经济,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本学科始终坚持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努力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除培养大量的人才外,还重视福建省地区作物病害调查及研究,加强与基层联系,常年开展了对多种主要作物病害的测报与防治配套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推广科研成果,为福建农业生产实践的病虫害防治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针对生产上出现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新病害问题,谢联辉院士和吴祖建领导的水稻病毒病研究小组亲自深入三明、南平、龙岩、漳州等地进行调研与服务“三农”,应农业部邀请,赴江苏、湖南、江西、山东、云南、贵州、海南等省数十人次,指导水稻病毒病的防控工作;在江苏徐州、福建龙岩等地设立水稻病毒病防控示范区。为全国100多个县市的1353份水稻病害送样提供诊断检测,很好地解决了我国水稻病害的检测、监测和防治示范问题。建立和完善水稻病毒病的防控技术体系,在福建省新罗区红坊镇、长汀县大同镇和三明市尤溪县洋中镇建立防治示范片3个,核心示范区0.2万亩,示范区0.5万亩,辐射区2万亩。病害控制效果95%以上,投入产出比1:6~1:10。实验室还与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福建省农业厅植保站等部门联合举办了水稻病毒病防治培训会、“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流行规律及传毒媒介防治现场会”等,会同贵州大学、北京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等高校和研究院所的植物病毒学专家,为我国的水稻病害防控做出了积极贡献。此外,为农民和农技人员举办蔬菜、烟草等植物病虫害识别与防治等技术培训会10多次,培训人员达上千名。
研发的生物农药产品在茶叶、蔬菜等作物上应用,防治面积达150多万亩,防治效果85%P2~。农产品经农业部等检测符合国家绿色食品A级标准,为福建省农产品特别是茶叶出口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学科组织或参与组织的专场讲座和科普讲座共34场,无偿为农民提供咨询服务达1000余人次;利用假期组织学生“三下乡”活动,开展技术咨询活动,为农民有效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植物病害诊治难题。
5.1.5 为政府或学科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学院中有许多教授身兼政府或部门的顾问或学术兼职,如谢联辉、王宗华、吴祖建、张绍升、许文耀、陈福如等,他们为国家、福建省的发展献计献策,发挥了重要作用。谢联辉身兼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召集人、高等农业院校教材指导委员会各10多年,对我国植物保护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并为我国植物病理学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
6 福建省植物病理学科科学发展的思路和目标
6.1 发展思路
6.1.1 基本思路
福建植物病理学科以优化队伍、确保特色、拓宽领域、服务经济为指导思想,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为中心,立足福建区位、资源特色,以“植物病毒研究所、作物病虫生物防治研究所,福建植物病毒工程研究中心、福建食品生物安全研究中心,生物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植物病毒学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病毒工程与病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高等学校植物病原真菌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为基础,建立植物病理学科科研平台与研发基地;以重大项目为纽带,积极参与国家和省部级的科研计划,努力提升学科研究理论水平和应用实践。围绕主要植物病害和优势研究方向建设团队,改善学科科研和人才培养条件,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学科发展建设的重点。针对薄弱环节,引进和培养突出人才,依靠优势人才和团队带动植病学科的整体发展。注重科研成果转化,促进学科稳步发展,服务海西经济建设,为福建农林业可持续发展做出更有成效的贡献。
6.1.2 重点战略
人才培养质量战略:以福建农林大学植物病理学科方面的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等为基本平台,培养知识、能力、人格和谐发展的高级人才,加大高层次学科带头人引进和培养力度。
科研能力提升战略:整合农业、林业以及检疫的科技力量和学术资源,形成集合优势,突出问题导向。加强重要作物病毒病的灾变规律、微生物与寄主间互作的基因组学等重大基础理论研究;侧重亚热带重要经济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控技术研究;关注福建省重要植物病原的鉴定、病害防治和
危险性病原的入境检疫;推进重要农林植物病害的抗性育种等应用研究;支持综合和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研对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
产学研一体化战略:紧紧围绕国家和地区整体发展的战略重点,把握主攻方向,努力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色。牢固树立“以服务求支持,以创新求生存,以贡献求发展”的理念,充分利用学科专业和人力资源优势,开发具有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功能的内生细菌、抗病毒活性物质、植物病原线虫生物防治剂和松材线虫病综合控制技术。建设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提高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6.2 发展目标
6.2.1 总体目标
进一步完善充实优化学科队伍、科研设备条件、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海西经济建设需要,选准项目,使其形成突出特色,国内、国际具有较大影响的植物病理学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加强人才培养和平台建设,在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学科博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等标志性指标上取得新突破。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增强学科创新能力和国内外竞争力。努力在科研自主创新和参与地方重大攻关项目方面取得新突破,提升科研整体水平和竞争力;使学科的整体学术水平达国内一流,其中植物病毒学方向达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达国际领先。
6.2.2 阶段目标
第1阶段(2011年-2015年):优化学科结构,形成若干特色鲜明,创新能力、竞争能力、辐射能力强的优势学科群。提升本学科的整体研究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培植1~2个在国内外有较高学术影响的团队,3—5名有较高声誉的学科带头人,建设一支学术水平高、综合素质好、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的人才队伍,不断提高在国内外发表研究论文的影响因子。逐步完善植物病害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保障生态、作物和食品安全及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2阶段(2016年~2020年):准确把握战略定位,逐步形成学科特色,培养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家和冲击科学前沿的创新团队。在水稻病毒与寄主的互作机制、水稻抗病毒的基因组、蛋白组和代谢组学研究、危险性病原的人境检疫、水稻抗稻瘟病和水稻纹枯病反应的一批相关基因进行水稻的广谱抗病性育种、松材线虫病抗性育种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在抗病毒、抗肿瘤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与研究方面取得突破。在病害生物治疗剂的产业化、筛选和开发具有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功能的内生细菌、线虫生物防治剂方面进一步开发,植物源抗菌活性物质的筛选与利用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课题组成员:
1、鲁国东,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
2、吴祖建,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研究员:
3、许文耀,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
4、魏初奖,福建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总站,教授级高工
5、陈福如,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
6、詹家绥,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
7、王宗华,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研究员。
作者:福建省植物病理学会
实验一: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和腓肠肌标本制备
一、目的要求:略
二、实验材料:略
三、实验流程(或操作步骤):
四、注意事项:略
五、结果分析:【网上查找的】神经细胞的静息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在细胞膜外使用直流电刺激细胞,通电时兴奋只发生在负极,正极的兴奋性下降,而锌铜弓的锌极表面电离出正离子,里面形成负离子,铜相当于负极;断电时产生反向电流,兴奋只发生在正极,而锌铜弓的锌极表面电离出正离子,里面形成负离子,锌相当于正极;另外,通电的刺激强度大于断电。
上述过程也就是说用锌极刺激坐骨神经时,肌肉收缩发生在接触通电时;用铜极刺激坐骨神经时,肌肉收缩发生在接触断电时。而且用锌极刺激坐骨神经时,肌肉收缩强度大于铜极。
六、结论:
实验二:骨骼肌收缩特性和收缩形式的观测
一、目的要求:略
二、基本原理:略
三、实验材料:略
四、实验流程(或操作步骤):
五、结果分析:【附上图】
【在第一个图中标出阈刺激、阈下刺激、潜伏期、收缩期、舒张期和最适刺激】,并用文字稍作分析,如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两者间的关系。
【在第二个图中标出完全强直收缩和不完全强制收缩】,并用文字稍作分析,如刺激间隔与收缩强度等等。
以上均为我个人看法,难免存在错误,大家看看就好。
报告内容
㈠实验目的
通过对管理学实际的模拟实验,使学生了解决策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要学生在真正的团队中怎样树立自己的重要性和协作性,真正运用管理的职能,即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这四种基本职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初步具有解决一般管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素质。
㈡实验要求
每个组确立个组长,领导全队,组织工作,要实验学生通过此次实验,培养学生初步养成管理思维模式的作用。使学生正确理解管理的概念,掌握管理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初步具有解决一般管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素质
㈢实验内容及步骤
三轮主要实验:
①认识同伴,互相自我介绍并记住各自的基本信息,并共同做一些数学规律题来培养团队的感情和默契.,也使团队成员大致了解到团队人员的大致能力。 ②通过敲,捏两个动作来进行小组比赛,看哪个团队又快又准的猜出数字,通过裁判给小组第一个人出题,然后第一个人通过仅有的两个动作来表达具体要求的数字,依次传下去,看最后个人猜中第一个人表达的数字没有,猜中即得分。这样的内容使成员们事先要沟通好敲,捏他们所表达的不同意思,使他们互相沟通,协助,交流,制定方案。为下面的最重要的环节打好基础。
③通过前两轮的实验,使大家都初步认识到小组成员每人的实力和管理能力,为这一轮做好基础。这一轮通过出扑克牌红和黑,一共九次出牌,两队为一个对手,如果双方都出红,则各加3分;如果一红一黑,即红扣6分,黑加6分;如果全黑,双方各减去3分。在第三次可以每组派代表进行交流一分钟制定双方双赢的战术。
㈣实验结果与分析
①在第一轮中,通过自我介绍和做一些题,我发现我们这组虽说大部分是女的,但是各自的能力都不错,在团队中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都很好。大家都能开放性沟通,支持团队成员的想法,尊重成员,公正的评估与奖赏,可预测性的行为以及才能的亲自示范来建立互
信。
②在第二轮中,大家事先都沟通好战术,敲即代表什么,捏代表什么,小数点怎么表示,都是我们大家都认可和交流出来的结果,怎么样才能又快又准的掌握双方的意思。开始比赛时候,第一轮大家被裁判出的数字难倒了,这个题目是0.这使得第一个开头的人不知道怎么表达了,因为事先我们没有商量这个0该怎么表达,所以一头雾水,导致第一次失败。第二次是个简单的整数,这次我们大家都能沉着的迎战了,并很快得出了正确答案。第三次中,是个小数点,本来前两个成员都理解到并表达出来了的,由于第三个人的疏忽,敲错了,使得最后结果错误。
③第三次最重要的环节中,一共有九次机会,前三次只能靠直觉和自己对对手心理和环境的揣测来出牌。三次之后可以出一个代表进行交流一分钟,看怎么样能达到双方双赢的局面,沟通的短暂时间中,需要的是代表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等管理职能。这轮游戏中,最开始几乎都是分数差不多,你进我退,你退我进。在最后一轮中,我们出了黑牌导致对方红牌扣了六分,而自己团队加了六分,排名领先,但是我认为这样对不起对手,因为他们和我们即是对手,又是合作伙伴,不应该让他们陷入最低分。
㈤在这三次中,我充分了解到一个团队在制定方案的时候要多角度多元化,全面的认识,不能太单一,因为谁也不知道真正比赛中是什么刁钻的数字。并且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是重要人物,一个人出错,几
乎会导致整个团队失败,所以每个人都要慎重。我还了解到只有做足了准备,才能成功。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㈥个人收获与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管理学的模拟实验,使我真的感触良多,也从中学到了很多道理,一个团队的成功并不是一个人的功劳,是一个团队的,每个人都是必不可少的。然而一个团队的领导以及每个人的沟通交流都是很重要的,要想使团队利益得到最大发挥,就要在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当中做好,要先确立目标和明确达到目标的必要步骤之过程,有效地实现计划所确定的目标而在组织中进行部门划分、权利分配和工作协调,管理者利用职权和威信施展影响,指导和激励各类人员努力去实现目标的,确立控制目标、衡量实际业绩、进行差异分析、采取纠偏措施都是相当重要的,所以一个团队的成功是相当难的。也培养了我在团队中的沟通交流能力,并且在实际中,对手不一定是敌人,同时也是自己的伙伴。要相信团队,相信对手。
从我自身在管理实践中,我对管理有了新的认识。一个部门的管理,一个学生组织的管理,分工,沟通,授权与集权的处理以及业绩考核是最为重要的。当然其他各环节也都很重要,譬如目标的制定,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个组织,如果没有目标,那么走一步算一步的结果,只会是碌碌无为,规化在行动之前。一学期要做的工作,必须在下学期开始前就做好准备工作,有份计划,才不至于到了要开始工作的时候,措手不及。而且作为学生,我们现在最重要的还是学
习,所以花在沟通上的时间还远远不够。当然沟通是相当重要的,有时就因为缺少沟通,别人不清楚你做了什么,工作完成的如何,甚至产生误会。优秀的管理者不应该是个明星式员工,一切都自己做,那样不仅工作会很多,人会很累,而且效果不好。在布置任务时,最好是有统一的命令和指挥,每个人负责一块内容,不然下属会不知道到底要听谁好,又要向不同的领导反馈,工作效率很低。当然,管理也需要大家的配合,才能有较好的效果。也让我更加清楚的认识了“知道了不等于做到了,要听懂非常容易,但要学会做非常难的”这句话。希望在不断的实践中,我能更好的掌握管理这门艺术。篇二:管理学实验报告1 福建江夏学院
学年第
实 验 报 告 一
实验课程:
专业: 班 级:
组别: 执笔人
工商管理学院管理学实验室
《管理学》实验报告
1、 实验项目
1.1 运用所学理论,理解管理环境内涵。 1.2 学会分析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和企业内部环境
2、 实验目的 2.1 2.2 2.3 2.4 深入理解管理环境的内涵 培养分析管理环境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 实验步骤 3.1 3.2 3.3 学生自主组建团队 分析内外部环境,提出创业的各种设想 最终讨论各团队自己将要成立的模拟公司
3.3 每个团队推荐成员谈企业经营的理论依据 3.4 撰写报告 3.4 提交报告。
4、实验体会 4.1 知识回顾
4.1.1 组织的一般环境
(1)政治环境:政治环境包括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执政党的性质,政府
的方针,政策,法令等。
(2)社会文化环境:社会环境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受教育水平程度,
文化水平,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审美观念,价值观念。
(3)经济环境:宏观经济环境,主要指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及其增趋势,
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及其变化环境以及通过这些指标能够反映的国民经济发
展水平和发展速度。
(4)技术环境:研究技术环境,应关注所处领域直接相关的技术手段的发
展变化,及时了解国家对科技开发的投资和支持重点,该领域技术发展动态和研
究开发费用总额,技术转移和技术商品化速度,专利及其保护情况等。
(5)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包括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及资源状况。 4.1.2组织的特殊环境
(1)现有竞争对手研究:①基本情况的研究:1.销售增长率 2.市场占有率 3.产品的获利能力
②主要竞争对手研究
③竞争对手的发展方向:1.资产的专用性 2.退出成本的高低 3.心理因素
4.政府和社会的限制
(2)潜在竞争对手研究:①规模经济
②产品差别
③在位优势
(3)替代品生产厂家分析:①确定哪些产品可以替代本企业提供的产品 ②判断哪些类型的替代品可能对本企业经营造
成威胁
(4)用户研究:①需求研究:1.总需求研究 2.需求结构研究 3.用户购买力研究
②用户的讨价还价能力研究:1.购买力的大小 2.企业产品的性质
3.用户后的向一体化的可能
性 4.企业产品在用户产品形成
中的重要性
(5)供应商研究:①是否存在其他货源
②供应商所处行业的集中程度
③寻找替代品的可能性、
○4企业后的一体化的可能性 4.1.3 识别环境不确定程度的方法
(1)组织所面临的不确定性的程度:①环境变化的程度:1.静态(稳定)
层面
2动态(不稳
定)层面
(2)内外部环境综合分析:①swot分析:1.机会(o 2.威胁(t 3.优势(s 4.劣势(w 环境的机会
内部的劣势
环境的威胁
(3)资源: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投入:①有形资源
②无形资源
③人力资源 4.2 实验结果
4.2.1“ 本组项目 ”的一般环境 (1) (2) (3) (4) (5) 政治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 经济环境: 技术环境: 自然环境: 4.4.2“ 本组项目 ”特殊环境 (1)现有竞争对手研究: 现生活区学生街已经开了几家奶茶店,并且有各不相同的促销方式,奶茶味道很好,并且学生街下面也开了一家咖啡店,价格也不是很贵,且奶茶店及咖啡店装修氛围相对不错,服务态度相对也很热情。在学生街也有许多家的烤鱼店和烧烤店,那里也可以提供喝酒聊天的场所。 (2)潜在竞争对手研究: 学生街还有许多未租出去的店面,无法预测未来还有多少和我们类似的店会开张,并且假定我们的店开张后,他们说不定也会效仿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增添另外不同的业务。 (3)替代品生产厂家分析: 替代品生产厂家分析: 各类饮料会成为替代品,这样一来会降低奶茶和四果汤的销售量,并且学生街有许多家烤鱼店和烧烤店,那里也是不错的喝酒聊天场。 (4)用户研究: 福州大学城的消费者大多为在校大学生,主要经济来源是父母给予的生活费和兼职,消费水平整体为中下,消费也主要持“物美价廉”的观念。在福州大学城的在校大学生中,泉州人占了很大一部分,因此我们可以针对他们在原有的奶茶基础上增加泉州特有的“四果汤”这个项目。这样也可以带动我们其他产品的销售。根据现阶段大学生的心理,许多大学生喜欢在既高档但又中等消费的店里消费,这样一来我们的店里既有奶茶又有酒柜还有投影器等设备且内部收费中等刚好满足现阶段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消费需求。根据调查,许多大学生也希望在这样的环境和场所和朋友聚会聊天。 (5)供应商研究福州大学城离市区不算远,在市区里有许多相应的供应商,我们可以对他们进行筛选选择尽量便宜且质量又好的供应商供应。并且现在的供应商也不一定要选择在我们身边的离我们近的店作为供应商,我们生活在一个网络化的环境下,我们完全也可以从网上筛选适合我们的供应商,并且在网上也相对比较容易比较出物美价廉的供应商。只要我们提前订货,他们都可以很及时的发货并且价格也不会贵,我们也可以很及时的收到货。 4.2.3“ 本组项目 ”的资源分析 (1)有形资源: (2)无形资源: (3)人力资源: 4.2.4 s w o t分析 (1)威胁: ①大学城周围已经有多家奶茶店,咖啡馆之类的休闲吧。
②大学城以学生群体为主,消费能力有限。
③学生街地价较高。 (2)机会: ①大学城周边店面都是以单一卖奶茶或咖啡为主,经营模式单一。
②福州消费水平价高,学生对休闲文化兴趣浓厚。篇三:管理学实验报告
南阳理工学院
程设计 2012年 6 月 10 日
管理学实训报告
实训项目: 模拟公司系列实训 刘锋 学号: 1121215414 班级: 11级工管三班
实训地点: 9216信息化教室 实训课程名称:管理学
指导教师: 赵雪 日期: 2012.2-2012.5 成绩:
一、实训目的:
通过实训,培养学生们的具体管理技能。按照培养中高级
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的总目标分解,主要培养下述能力:
⑴培养现代企业运作与管理的理念与运用现代管理理论的
能力;
⑵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管理能力;
⑶培养观察环境,配置资源,制定计划的能力;
⑷培养分析界定问题,科学决策的能力;
⑸培养分析组织结构,协调职权关系,制定组织规范的能
力;
⑹培养招聘、应聘,管理与考核人的能力;
⑺培养树立权威,有效指挥的能力;
⑻培养有效激励,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能力;
⑼培养协调关系和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⑽培养对工作有效控制的能力;
⑾培养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特别是利用网上资源的能
力;
姓 名: ⑿总结与评价的能力。
二、实训内容
1、模拟公司系列实训之一——组建模拟公司(总经理竞聘)
2、模拟公司系列实训之二——活动策划
3、模拟公司系列实训之三——建立组织结构与公司制度
4、模拟公司系列实训之四——角色扮演:招聘
三、实训步骤与结果: 1. 收集材料 2. 分组讨论 3. 上台演讲 4. 评价评分
5. 成果(竞选成功,活动方案策划,组织结构图,应聘成功)
(一)模拟公司系列实训之一——组建模拟公司(总经理竞聘)
公司简介:云飞月子公司成立于2012年,注册资金2000万人民币。主要经营产后塑形、心理指导、婴儿呵护等服务、集售后服务、信息反馈于一体的多功能月子服务公司。
我公司以现有的服务、硬件水平得到了客户的认可,历年荣获客户好评,公司现有一批素质很高的心理理疗师,并且拥有数名高级塑形师,并且拥有一支技术精良、诚信可靠、经验丰富、实力雄厚的高素质的服务队伍,为客户提供24小时的全程服务。 云飞月子公司以完整的服务网络,完善的服务体系和优秀的服务队伍竭诚的为每一位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诚信服务”是我们的信念,“用户满意”是我们大昌永恒的目标。我们的公司理念是:“相信云飞,坐享幸福。”
诚信是我们的准则;全面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关怀是我们对朋友的承诺;满意是您对我们工作的肯定。
模拟公司实训之——竞选总经理
收集材料:每个人先在各自的公司进行演讲,选出最具有公司代表的两个人到公共课堂上演讲。因此在课下我也搜集了很多资料。例如:上网搜集月子会所总经理应具备的各种知识和素养。经过小组的最终讨论由我和张双双参与竞选我们云飞月子公司的总经理一职。
上台演讲:每个公司两个参加竞选的人员,上台演讲自己竞选的原因和优势。其余的公司和本小组的人员作为评委。
评价评分:通过各个小组的综合评分选出得分最高的人员为竞选公司的总经理。
成果:通过大家认真、慎重的思考,选举张双双来担任该公司总经理一职。
总经理竞聘演讲稿 尊敬的领导、同事们:
大家好!
非常感谢公司给了我这次公平竞争的机会,让我能站在这里竟聘我们公司的总经理一职。向你们展示我的优势以及我对于以后的工作的想法,当然,如果能够竞选成功我会拿出自己的行动来验证今天所讲的。
我叫刘锋,毕业于南阳理工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在大学期
间,本专业教会我在对待市场发展形势上有了一个很好的定位和判断能力,同时,在管理方面也得到了提高,学有所用。毕业之后我在郑州的一家房地产公司做起了两年的销售,获得了一定的经验提高了工作能力,储存了大量的人脉。
今天,我参加服务经理这个岗位的竞聘,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服务经理需必备已下几点基本技能:
1、 保证公司利润最大化
2、 达到高标准篇四:管理学实验报告
福建江夏学院
学年第学期
实 验 报 告
实验课程:
专业: 2010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班级: (本科)2班
组别: 执笔人:林雅婷
工商管理系管理学实验室
《管理学》实验报告
1、实验项目
在调研的基础上,运用创造性思维,策划一项活动,制定计划书。要求: 1.1所策划的活动的内容与主题,可以由学生自选。选题尽可能是与所学专业业务相关。在每个人进行个别策划的基础上,以模拟公司为单位,运用“头脑风暴法”等方法,组织深入研讨,形成公司的创意。
1.2通过调研,占有较为充分的材料,运用创造性思维,所策划的活动一定要有创意。 1.3科学地规划有关要素,计划书的结构要合理、完整。进行系统的活动策划,编制公司的活动策划书或计划书。
2、实验目的
掌握实际制订计划的方法要点,培养实际工作技能。
3、实验步骤
3.1 进行相关知识的回顾 3.3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3.4 撰写报告
3.4 提交报告。
4、实验体会
雾月动漫
1、背景:
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起步比较早,历史悠久,但是还是处于初级阶段,纵观中国动漫的发展历史。从上世纪20年代到现在也有过历史辉煌的一页,但是很遗憾的是都没有以一种产业的发展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中国动漫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20年代,直到现在已经也有一段时间了。 2000年以来经过打破计划经济体制后的几年阵痛,中国市场机制慢慢的活跃起来,中国动漫逐渐出现了令人欣喜的生态,中国动漫终于迎来了发展的春天,首先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崛起,改革开放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一些原有的思想观念被一一的打破,这使中国动漫在创作上有了一个较为宽松的创作环境和市场运作空间,从而促进了国内整个动漫产业的快速发展。
随着国内改革开放的进一步的加深,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迫切的需要产业升级,改变原有的经济增长方式,于是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政策也慢慢倾斜于一些文化和其他新兴产业,在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中国国产动漫的发展,其次随着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对外开放,与国外的交流进一步加强,一些守旧的观念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更新,从而整个动漫产业的影子才模糊的显现出来,并逐渐的清晰起来。 1.1前期的动漫的发展积累了丰富技术经验 中国动漫发展历史悠久。从早期的《骄傲的将军》到《小蝌蚪找妈妈》《三个和尚》在到近几年的《蓝猫淘气三千问》长期的发展为中国动漫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技术上的经验,以及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管理经营模式,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转型国家在政策上和资金上给予大量的支持,这有效的促进了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加快了动漫产业规模化的速度。 1.2历史文化底蕴很浓在题材可发觉的空间大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历史的国家,文化源远流传,民族文化多样,有着许多经典的民间故事和优良文学作品,比如说《三国演义》,《西游记》《花木兰》等,这些都是优秀的动漫创作题材,动漫的发展离不开的好的故事创作,五千年的历史积累的丰富文化底蕴,这就为中国动漫的发展提供最为根本的发展创作源泉,奠定了发展壮大的基础。
动漫是一种文化的延续,也是一种现在文化的表现,没有好的文化底蕴也就没有好的作品出现,也就没有发展的动力。中国的动画片《大闹天空》就曾经取得辉煌的成就。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从美国的动画大片《花木兰》在到刚上映的《功夫熊猫》一种类似灵魂式的东西在其作品中涌动着,可以看到很鲜明的中国元素,历史在又一次告诉我们中国元素的成功性是不可替代的,而《功夫熊猫》更是以史无前例的票房取的压倒性的胜利,形成巨大的商机,而国内市场这样的成功案例也不少见,中国60年代的水墨动漫《小蝌蚪找妈妈》和《三个和尚》就在国际获得良好的声誉。 1.3政府在政策上和资金的支持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迫切的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而文化产业是中国经济界为追求高附加值经济利润所寻找到的一个全新的经济突破点。从某些方面上讲“文化产业”可能低成本,高化创意,长周期而获取几倍以上的纯利润,而动漫产业又是文化产业中的先先行之兵。各地方政府,都纷纷出台措施促进各地动漫产业的发展,在政策和资金上都向其倾斜,于是间各地的“动漫节”,“产业论坛”相继在各地开花,据了解截止2008年末我国的动漫产业的产值已经达到260亿人民币。并且我们动漫市场还有1000亿元人民币的产值的空间等待开发。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商机和文化影响力,各地政府更是倾心打造,在沿海的一些地方一些于动漫有关的显目纷纷展开,比如说厦门,深圳,和杭州等地。
中国动漫产业正面临着政府有力推动,市场强力拉动,“互动效应”十分突出的形式,走出了在发通过80年代以后中国动漫界成为海外市场的技术加工工厂后,中国动漫在其技术上和管理经营上逐渐走向成熟,逐渐形成一种较为科学的管理经营模式,并且粗略的产业链也渐渐完整,向蓝猫等动漫产品还已经推向了海外市场,动漫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广阔的市场,同时也离不开好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营理念,在水墨二维动画中,在制作的环境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相当的艺术水平,并以逐步迈向三维制作的趋势中向前发展,2008年上映的国产三维动画片《秦时明月》掀起了国内三维动画的创作旋风之路。
而在创作题材上面对着国内和国外市场,创作者也逐渐改变某些创作观念,不是单纯的把动漫消费群体定向的锁向儿童,而是以更加注重大众化,更加全面,更加完整的方式面向社会的没一个阶层,个个年龄段的动漫消费者,完成了由动漫连续短片向商业动漫电影的过度,比如说2008年一部《喜洋洋与灰太郎》动漫影片就在国内获得相当大的成功,一时间传为佳话,傲人的成绩揭开了 1.4市场前景广阔 中国经济在迅速的崛起,伴随的是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精神物质生活越加的丰富,而且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按照经济学原理消费者在哪里市场就在哪里的说法,那么整个中国动漫消费市场将是全球动漫市场增长的一级市场,一方面我们的消费结构正在逐步的改善,精神消费越加的需要,而动漫产品确正值一种精神消费,最近一个动画片上映的表明,我国的动漫产品消费不仅仅是单单的像过去一直所强调的儿童消费市场,而发现其市场已经走向多元化,有些方面已经趋于成人化,不局限于哪一阶级,并且这种趋势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中发展着,另外按照我们目前的需求来讲我们的动漫产品需求的缺口非常之大,前面已经说过还有1000亿人民币的未开发市场。 另外我们从动漫产品的衍生产品开发市场来看市场空间更大,据中国产业研究院了解,目前我国每年有六百亿人民币的文具产品销售额,二百亿人民币的玩具销售额,已近一百亿元人民币的儿童音像制品和儿童出版物等,在某种程度上都有依赖于动漫产业的发展和带动,由此中国动漫产业的产值将有望在近几年超越千亿元人民币,达到一定规模。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
课程报告
姓名:胡太平
专业:地质学班级:15001001
学号:1500100126
指导教师:涂姗
管理学概论报告
一.学完管理学后的整体感悟以及还希望学到的管理学知识
通过对管理学这门学科的基础学习,我学会了在一般的学科中所不能学到的一些为人处事、社交沟通、管理方面的知识。虽然这门学科只是一门选修课,我想,对于我们这些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管理者或被管理者的大学生群体而言,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在我看来,管理的目的或宗旨就像我们追求的目标理想一样,就拿地质学专业团队寻找矿产资源来讲,管理的四个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在这各项职能中,计划着眼于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组织致力于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的建立,领导着眼于激发人的积极性,控制的重心在于纠正偏差,在勘察资源时,我们应该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着手去避免走一些不必要的弯路,这四个职能相辅相成,共同完成了管理的目标,关于那些管理学者们对管理的定义,我更赞同于泰勒的观点,即管理是一门艺术,这种艺术是要知道人们去做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做。学完了管理学概论这本书,我还学习一些经济管理学、微观管理学方面的知识,我想这些在管理学中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会加深我对管理学的理解,会让我学到更多。
二.管理计划职能在管理学方面的应用于我的计划和目标
无论学习什么东西,我们的学会统筹谋划,正确研究对策,尽管有时计划赶不上变化。在日常的生话中,许多组织应该说是有明确目标的,但总也不能达到目标,为什么?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具体的实施计划,使得许多目标成为“空头支票”,因此有效的计划工作是为达成目标而提供的一种合理的实现方向,正如哈罗德孔茨所说:“计划工作是一座桥梁,它把我们所处的这岸与我们要去的对岸连接起来以克服这一天錾。
在计划职能中就要进行目标管理,设定目标应遵守的原则。比如,在对地质现象的研究时,我们应遵守一些基本思想和方法,如历史比较法:发生在地质历史时期的地质作用及其结果,与现在正在进行的地质作用的过程和产物有相似之处,分析保留在地层中的各种地质现象,可以推断古代地质作用的过程和古地理环境。现代珊瑚只生活在温暖、平静、水质清洁的浅海环境中,如果发现含有珊瑚化石的石灰岩,可以推断这种岩石是在古代浅海环境中形成的;又如现在
于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湖泊或滨海泻湖中,常有卤化物或其他盐矿物沉淀,与其伴生的泥沙沉积物中的铁质,因氧化作用强而形成高价铁,将其染成红色,实际工作中,如果发现含盐矿物的红色泥沙岩层,便可推断该岩层形成时处于干旱气候环境。
在计划的实施时,我们常常要确定在那里做,何时开始做,这样,有效的计划才能提高效率,调动积极性。我们知道潮湿气候区湖泊中生物繁盛,主要生长乔木和灌木、浅水中的草本植物及湖水中的浮游生物、底栖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它们的遗体大量堆积在湖底,与泥质沉积物混杂在一起,成为富含有机质的泥质层,在缺氧和富含H2S的还原环境中,经过细菌的分解作用,使富含脂肪和蛋白质的有机质遗体分解成富含碳、氢的有机团干酪根,形成腐泥,在一定温度(60~150)和压力(300Pa)条件下,其中干酪根热降解形成石油,温度进一步升高,石油可裂解成天然气,同时,被泥沙掩埋的植物遗体,在细菌的分解下,其氢氧相继挥发,碳的含量相对增高,最后可形成含碳量达59%的泥炭,泥炭在沉淀物的压力和温度(小于70)作用下,经压实、脱水、胶结和碳化作用,可转变成褐煤(含炭量约为69%),褐煤受地层压力和地内温度影响,会变质为无烟煤,成煤时期以石炭纪,二叠纪,侏罗纪,第三纪为主要成煤时期,成煤环境主要是滨海沼泽和内陆湖泊,而石油天然气主要在陆相湖沼或湖积三角洲环境中生成,
因此,在寻找可燃性有机矿产时,我们选择合适的时期和可能的矿产生成地,在地质学专业上,我的目标是将来致力与有机矿产(石油,天然气,煤炭)资源勘察方面的研究,计划就是现在学习好相关的专业知识,打好专业方面的基础,多阅读与此有关的资料
三.管理领导职能的作用和我喜欢的领导风格
关于地质学专业,我们会经常在外进行一些实习,如地质认识实习、工程测量。而实习往往会分小组进行,选定组长,组员,每个小组中的组长可看成是公司的部长,带领我们实习的专业老师就是领导。在实习之前,老师会给我们指明实习的目的和相关的操作步骤,他会考虑到我们可能遇到的问题;在实习的过程中,每个小组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操作方法上的不当或是仪器可能存在的问题,这是老师会把我们叫到一起,分析问题存在的地方以及如何避免一些可能带来的
误差;在最后的大量数据阶段,往往同学们会感到浮躁,此时,老师会鼓励我们静下心来仔细计算或采取哪个小组先完成就加分的激励方式.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老师充分的发挥了领导职能中的指挥,协调和激励作用。
我最喜欢的领导风格是像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那样的领导风格。1996~2000年底,新东方进入第二阶段,也就是朋友合伙,团队创业阶段,经常把《墨子》中的“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王”挂在嘴边的俞敏洪深知伙伴和团队的重要性,他不远万里邀请海外的兄弟许小平,王强和包凡一一起建设新东方。2001~2004年,新东方迎来了最痛苦的时刻,用俞敏洪自己的话说就是打架阶段,这一阶段要把合伙人变为股东,进行拆分改制,这其中最头痛的就是利益问题,做大了,股份怎么分?新进入的市场怎么分?创业之初的伙伴们在新东方日进斗金后,不在像以前那样安于自我的成分,逐渐产生了利益的纠葛,最后几个伙伴纷纷“造反”,相继提出辞职和退股,新东方快到了土崩瓦解的边缘,俞敏洪到了创业最艰难的时期。但新东方最终没有崩盘,“我比较像刘备,常常用眼泪来赚取其他管理者的同情,我的柔软个性在新东方内部起到了粘合作用,不同时期沟通方式不太一样,在创业初期,大多数成员都是我的朋友或同学,也没什么具体职位设置,大家沟通很简单,没人把我当做领导者看,大家一起干活,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有钱分钱,没钱干活,我们还经常一起去徒步旅行,希望能通过徒步来锻炼自己的意志和团队的凝聚力,与此同时,新东方每年都有两次常规性的自我批评大会,大家坐在一起,心无芥蒂的互相说对方的缺点。
四.我最成功的和最失败的一次决策
谈起自己最成功的一次决策,可能就是组织举办高三的元旦晚会吧,高三,用我们班主任的话讲,那是特殊时期,要慎重对侍。(他总喜欢这样严肃的跟我们谈问题,现在回想还真是那么回事。) 但是学校并没有禁止学生举办庆祝元旦的晚会,当然也不支持.我们的班长发话:一定要办一界比前两年都好的元旦晚会。作为组织委员的我,当然是百分之三百的支持,因为我并不需要做太多,主要工作都还是班长去做,我只要协助既可。当我们告诉班主任这一活动后,老班又严肃的讲到:“办可以,但不能影响学习,主题要能使同学们舒缓这种紧张的复习心态。”很显然,他也是很支持主办的。班主任批准后,我们准备立即开始工作,
没过几天,班长就染上严重了流感,经过同学们的支持和班主任的肯定,负责筹备元旦晚会的重任就交给了我。接下来,我就精心开始了这次晚会的筹备工作,为了不影响正常的自习,一切工作都在午饭后的半个小时和晚自习后来做。征集节目,筛选节目,组织排练,规划节目顺序,刻录背景音乐光盘。各项工作都在紧张有序的进行着,同学们也都积极配合参加,这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因为时间太紧,我也经常忙到半夜。有时冻的真想放弃,可是想到自己做的承诺和这些天的努力付出,又继续下去。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晚会我们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也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坚定了步伐。关于最失败的一次决策那就是去年暑假啦,看了一些新版的红楼梦,我对红楼梦中的这个大家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感慨他们最后每个人的命运,这引起了我对于人生和命运的思索,于是,当时,我决定买一套红楼梦全集来仔细研究,并在看完后写上自己的感想以及对每个角色特点的分析,找了好几个书店,书是买回来了,不过仔细一看才发现这些文字都不怎么好懂,其实只要静下心来仔细阅读还是有可能读懂的,不过最后由于各种原因之前的计划就“流产”了,这算是我最失败的一次决策吧。
《爱德华个人偏好测验(EPPS)》实验报告
赵晨旭
2009300010080
一、摘要
爱德华个人偏好测验量表(Edwards Personal Preference Schedule)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A.L.Edwards)于1953年编制。该量表是以美国心理学家莫瑞(H.A.Murray)在1938年提出的人类15种需求为理论基础编制的。全量表包括225个题目(其中有15个重复题目,用以检查反应的一致性),每道题目的答案包括两个第一人称的陈述句,这些陈述与被试的社会需求相匹配,要求受测者根据自己的个性偏好从中选择一项。
爱德华个人偏好问卷(EdwardPersonalPreferenceSchedule,简称EPPS)是美国爱德华于1953年编制。它以莫瑞于1938年提出的需要理论作为编制的基础,主要测量个体在15种不同的心理需要上的反应倾向,这15种人类需要是成就、顺从、秩序、表现、自主、亲和、省察、求助、支配、谦逊慈善、变异、坚毅、性爱和攻击。
EPPS由这15种需要分量表和1个稳定性量表组成,共包括255个题目,平均分配到15个量表中,其中有15个重复题目,用以检查反应的一致性。每个题目都由一对以第一人称叙述的句子组成,两个句子分别隶属于不同的需要分量表,与他们的社会需求相搭配,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个性偏好从二者选一,这样便可以测试被试不同的需要。全部题目以平均分配来测试15种需求。根据个人所得的15个分数绘制的剖析图,即即可对个人的心理倾向有个大概的了解。在诸多的人格测量表中,EPPS是第一个测量需要倾向而非个性特点的量表,弥补人格量表只有个性测验的不足。由于采用强迫回答的方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通过让受试者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或最能接受的答案,并对其选择的频度进行统计,来了解个体的喜好和倾向,同时一致性分数可以反应被测者前后回答的一致性。
二、方法
2.1 被试
普通男性大二学生
2.2 仪器与材料
仪器:电脑
材料:【中文名称】爱德华个人偏好量表
【英文名称】Edward Personal Preference Schedule
【简称】EPPS
【题目数量】225
【答题时间】45
【原 创 者】A.L.Edward
【版本】1998修订版
【常模人群】各类人员8300人
【本版修订者】诺姆四达
2.3 实验程序
在电脑所给出的每一道题目答案所包含的两个陈述中选择一个最适合
自己的描述。(若这两个陈述都适合自己,则被试需要从中选择一个自己更喜欢的陈述,反之亦然,总之,被试必须对每一道题目都做出自己的选择)。
三、结果(附表)
四、讨论
4.1根据被试的测评结果数据中每一项需求的得分来看,可以得出被试的不同需求水平从高到低的顺序为:
支配需要、省察需要、谦逊需要、成就需要、秩序需要、表现需要、性爱需要、顺从需要、变异需要、坚毅需要、攻击需要、亲和需要、求助需要
4.2由被试各项需要的得分情况以及高低顺序可以基本了解被试具有如下的人格特质:
想成为所在团体的领导人,被人视为领袖;在团体中了与指导或领导他人,并想监督他人的行动;力图控制别人,任别人受自己的影响,按自己的要求去做。
经常为做错事感到内疚;当别人指责他时,认为个人应忍受痛苦,而不应伤害他们,认为错了就应该受到惩罚;遇事不与人争执而常常屈从;在不适应的情况下沮丧;在优胜者面前自觉胆怯。
平时喜欢分析自己的言行,反省自己的是非;较善于观察别人,了解他人的感受,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经常依据别人的动机来判断别人,分析别人;他们的观察力较高,可以预示别人的行动。
办事的成功感高,喜欢克服困难,努力完成任务,达到成功的目的;希望成为本行业的权威,乐于做有重要意义的事;在有竞争的情况下,他们总想取胜。
做事时常常想突出自己,来引起别人对自己的重视与注意;讲话、做事有时仅仅为了引起别人对自己成就的注意,想成为注意的中心;希望别人迷恋、崇拜自己。
五、结论
1、任何测试都有自己的效度范围
本次测试的结果,对于受测者就业求职,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但是请勿完全按照测试的结果做决策(建议参考更多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如面谈结果及工作经验等)。
2、测试结果的对比
由于测验结果进行了标准化工作,因此不同维度和不同受测者之间的测验结果可以直接比较,以决定什么分数更高。在本测验中,较高的分数表明在某个方面更有偏好或者更为突出。由于测验结果进行了分数转化,因此受测者自己感觉上的结果可能和最后的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3、测试结果的中性解释
心理学带来的生活启示
工程技术学院教育技术学 庞楠 1318020040
一、楔子
百度百科上对心理学的解释是这样的: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及动物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包括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
但是在我看来,无论是哪一种心理学,势必是与生活有关系有关连的,因为人们的不同心理带来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习惯。也正是这样,千百年来才有那么多人研究心理学。(如果科学与生活无关,难道人们研究生活只是为了消遣么?)
今天,我仅选取三个心理学的实验或者现象,来谈一谈,他们对生活的启示。
二、破窗效应
首先,是著名的破窗效应。我想大家看到题目就已经有所思考。通俗地解释就是说,如果一个窗户是完整的干净的明亮的,不会有人故意对它做什么,甚至还可能会称赞主人窗户十分干净好看。但是当一个足球把它砸破了,有没有人及时修补,隔不久,其他的窗户也会被莫名其妙地砸破。如果一个窗户上有一些涂鸦,又没有及时清理,不久,涂鸦就可能布满,甚至还有可能有人扔垃圾。其实破窗效应的理论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詹巴斗进行的一次实验:一位学者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放置在中等阶级居住的社区和杂乱的街区,他把停在中等阶级居住的地方的那辆车的车牌摘掉,又在顶棚打了个洞。结果,这辆车一天之内就被偷走了!相反的,另一辆车虽然是在杂乱的街区,却完好无损。后来,他把完好无损的车同样砸了个洞。不出半天的时间,这辆车也被偷走了!
其实我仔细想了一想,这或许来源于人们的侥幸心理和从众心理。当一个人做了错事没有被惩罚,另一个人可能就会产生这样的侥幸心理:第一个人并没有受罚,或许我也不会受罚。那么第二个人的不良行为可能就产生了。然后出现第三个人、第四个人。最后人们会形成“大家都这样,我也这样”的心理。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我们大学中普遍的代课现象。第一个代课的人打破了上课纪律这扇窗子,第二个人就觉得我也可以,久而久之,代课已经成了空开的秘密。其实谁都知道代课是不对的,就像我们都知道往窗户里扔垃圾是不对的,可是第一个人造就了一个不好的开始、又没有人制止之后,人们开始觉得,似乎也没那么不对,于是麻木不仁的氛围形成了,这种现象便开始不断地出现,不断地产生,最后成为公众“犯罪”。
这告诉所有管理者,要严加管理,原则面前不能有一丝纵容,否则一旦窗户被砸破,哪怕只是一个小口子,最后这个窗户都将不复存在„其实也启示我们自己,对自己不能有一丝纵容,否则有一就有二,恶习便形成了。
三、镜中的猴子
其实这个实验我已经记不清楚是谁做的,是什么时候:一个人把猴子和食物关在一间屋子里,想要观察猴子的反应。但当他趴着猫眼上想要观察猴子在做什么时,惊奇的发现,猴子也在透过猫眼观察他。我喜欢叫这个实验为“镜中的猴子”,而我们就是镜中的猴子,想要观察别人,其实只是看到了自己。
这没有让我想到什么科学理论,却不仅让我想到了很多美好的爱情故事。安静可爱的邻家姑娘暗恋着学校里最帅的男生,却因为不自信不敢表白。可其实那男生也默默地喜欢安静可爱的邻家姑娘。就好像苏菲的礼物,两个人的心意一致,却又都不知道对方的心意。其实,这就是一种“我以为”吧!以为猴子会在屋子里吃香蕉,以为最帅的男生不会喜欢自己,以为对方会接受自己的心意„„可事实,并非如此。
问:这对我的生活有什么启示呢?
答:这其实提示了我们如何换位思考。
在过去,我与我的朋友起了争执时总会说我不考虑他们的想法,不懂得他们的感受。我却会觉得很冤枉:我真的有站在你的角度为你着想!时间长了,我突然懂得了:不是我没有换位思考,但是我的方式不对。我总是把自己假象成处于对方的位置,却还是处于自己的思维自己的习惯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来思考他的事情,这样的结果,是换位思考只是变相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并没有真正地考虑到别人的感受——因为这是的我还是我,并不是他。比如我想邀请一位住所离我家里很远的朋友来家里吃饭,我“换位思考”后 觉得为了一顿饭跑远一点很值得还增进了友谊。所以我坚定地热情地邀请 最后只是导致朋友不想那么麻烦还碍于情面很尴尬。
我想说的是,什么才是真正的“换位思考”?是处于对方的情境与心理来思考,情境与心理,缺一不可。
四、视觉欺骗
在艺术界很流行一种绘画,就是街上的立体画。他并不是真正的立体,只是利用视觉的错觉让我们觉得身临其境。那著名的“两个线条”亦是如此。看到别人手臂一片鲜红我们会觉得他受伤出血了,看到一男一女走在一起我们会觉得是男女朋友关系,看到小眼睛尖下巴的人我们会觉得是小偷……可那个人只是蹭上油漆,那一男一女只是同学,那小眼睛只是普通工薪族。为什么我们会产生那些心里?真的是眼见所致么?
其实眼见为实这句话是真的。我们看到的都是客观的存在,没有一丝一毫虚幻。是什么导致了最后结果的虚假?其实欺骗我们的不是眼睛,而是我们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只是我们自己对自己的心理暗示。因为我们觉得红色是血的颜色才会觉得他是出血,因为我们觉得男女朋友会走在一起所以觉得他们是恋人,因为我们从小接受的对小偷的描写都是小眼睛尖下巴所以我们看到这样的人都觉得是小偷。一切都只是因为我们的心理,我们想是这样的,所以我们“看到的”是这样的。
这启示我们,要三思而后行,也不要三思而后行。要是告诉我们不要止于所见,理所当然的认为,而要深入思考其内在原因与本质。不要是告诉我们要理性思考,不要跟随自己的个人感情与喜好过多思考偏离原轨。
五、尾声
大学生总是在徘徊,总是在迷茫,总是在思考。当这些思考都能与心理学的理论结合,或许会更快更有效地得出答案。心理学并不是与生活无关的高深理论,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趣味知识。
本科实验报告写作规范化要求
1、书写格式要求。实验报告用钢笔书写或用计算机打印。如果打印,一律采用A4纸打印。论文排版规范附后,符合下列次序: (1) 标题;
(2) 作者姓名、单位;
(3) 内容提要(中文摘要在300字以内,中文在前,外文摘要以250个实词为宜,外文在后,关键词3—5个); (3)引言; (4)正文; (5)结论;
(6)主要参考文献与附录。
2、文字要求。文字通顺、语言流畅、思路清晰、说理透彻、书写完整、无错别字。
3、图纸要求:图面整洁,布局合理,线条粗细均匀,圆弧连接光滑,尺寸标注规范,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
4、曲线图表要求:所有曲线、图表、线路图、流程图、程序框图、示意图等必须按国家规定标准或工程要求手工或采用计算机绘制。
实验报告排版规范详解
开放性实验室的运行机制 (居中、黑体、三号)
(空1行) 王宜兰(居中、小四号) 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兰州 730070(宋体、居中、五号)
(空1行)
摘要:本论文探讨了开放性实验室……………. (仿宋、五号) 关键词:开放性实验室;运行机制; (宋体,五号)
(空1行)
实验教学对于学生的技能培养发挥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正文,中文一律采用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1.5倍) (空2行)
参考文献(小四号宋体加粗):
刘广珠.高中生考试焦虑成因分析[J].陕西师大学报(哲社版),1995,24(1):161-164. 郑 霖,柴宗新,郑远昌,等.四川省地理[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08-111. (文献顶格,宋体,五号,单倍行距。具体引用格式附后)
说明:
1、若有图表,图表应有编号及标题,字体为宋体,五号,居中,表格采用三线表;
2、A4纸打印,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2.5厘米;
3、中文标点一律采用全角。
*正文部分论文标题层次
层次应清楚,标题应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三级标题,左对齐,具体格式如下: 一级标题:黑体,小三号,行距为1.5倍,段前、段后间距为6磅或0.5行 二级标题:黑体,四号,行距为1.5倍,段前、段后间距为6磅或0.5行 三级标题:黑体,小四号,行距为1.5倍,段前、段后间距为6磅或0.5行 例举:
1 开放实验室概述 1.1 开放实验室的涵义
1.1.1 什么是开放实验室 1.1.2 开放实验室的功能 ……
1.2 开放实验室现状
常见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1)期刊
格式:[序号] 著者.题名[J].刊物名(外文刊物可缩写),出版年,卷号(期数):起止页码. 示例: 见例举[4]、[5] (2)专著
格式:[序号] 著者.书名[M].版次.出版地(城市名):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示例: 见例举[6]、[7] (3)析出文献
定义:析出文献是指从论文集中的引用的文献。
格式:[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示例: 见例举[8] (4)报纸
格式:[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示例: 见例举[9] (5)学位论文
格式:[序号] 著者.论文名[D].保存地(城市名):保存单位,年份.页码. 示例: 见例举[10]
(6)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专利
国际标准、国家标准 格式: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国标示例: 见例举[11]
专利格式:[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专利示例: 见例举[12] (7)电子文献
格式:[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电子文献的出处或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示例: 见例举[13] (8)未定义文献
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主要是指不包含在前面类型中的文献,如没有公开出版的县志、规划等。
格式:[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示例: 见例举[14]
例举:
[1] 刘广珠.高中生考试焦虑成因分析[J].陕西师大学报(哲社版),2005,24(1):161-164. [2] 郑 霖,柴宗新,郑远昌,等.四川省地理[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08-111.
[3] Dupont B.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in 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with an unrelated MLC compatible donor. In:White H J, Smith R, eds. 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Annual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Hematology. Houston: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Hematology, 2007. 44-46 [4] 保继刚,徐红罡,李丽梅,等.香港迪斯尼乐园对珠江三角洲的影响[J].旅游学刊,2005,16(4):34-38. [5] 理查德·雷吉斯特;林光奕译.实验城市与政府投资[J].城市规划,2006(6):80-83. [6] 刘锋.中国西部旅游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41-45. [7] 威廉·瑟厄波德;张广瑞,等译.全球旅游新论[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280. [8] 保继刚.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与旅游规划[A].张广瑞.旅游规划的理论与实践[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44-45. [9] 廖瑾.旅游扶贫误区浅谈[N].中国旅游报,2007-06-04(A3). [10] 林崇旭.住房改革对房地产市场冲击分析研究[D].台北:中兴大学,2008.55-57. [11] GB/T 50280-98,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S]. [12]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2005-07-26. [13] 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 http:///pub/wm1.txt/070810-2.htm1,2007-08-16/2007-10-04. [14] ×××. ××县县志[Z]. ××县:××县县志办公室,2007.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