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学实习报告

2024-11-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土地管理学实习报告(精选8篇)

土地管理学实习报告 篇1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土地,作为一种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和资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它的利用配置和管理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次课程实习就是调查雅安城市土地利用现状以及分析城市土地价格的影响因素。根据安排,我们采取分组分区域的方式,在雅安城区土地利用的大环境下,对各组的区域进行调查。而我们组的区域为音乐广场至姚桥一线,这一路线为典型的城市中心区与城郊过渡带,较好的反映了雅安市的土地利用现状。

一、雅安市雨城区区域概况 雅安市位于川藏、川滇公路交会处,距成都120公里,是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结合过渡地带、汉文化与民族文化结合过渡地带、现代中心城市与原始自然生态区的结合过渡地带,是古南方丝绸之路的门户和必经之路,曾为西康省省会。它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和新兴的旅游城,有“雨城”之称。北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西与南为甘孜藏族自治州和凉山彝族自治州,东面有成都、眉山、乐山3市,市域呈南北较长,东西较狭的不规则图形。概括起来讲,雅安东邻成都、西连甘孜、南界凉山、北接阿坝,素有“川西咽喉”、“西藏门户”、“民族走廊”之称。雅安市北部邛崃山南延到西部二郎山,与北部南延的夹金山会合。西南部为西北——东南走向的大雪山伸入市域。南部和东南部有大相岭与小相岭。全市地形呈北、西、南地势高,东部地势较低的地理格局。西南、西北边缘地带的极高山(海拔超过5000米以上)终年积雪,其中石棉与康定、九龙交界的无名山顶海拔5793米,为本市最高峰。丘陵与平坝占总面积的6%,多集中于河谷两侧,以青衣江两岸最多。河谷东端出境处海拔627米,为全市最低点。主要河流大渡河、青衣江均属岷江水系,其大小支流近百条。大渡河有松林河、南垭河等重要支流,青衣江有宝兴河、荥经河、周公河(雅安河)等等。

雅安城区是一个新发展不久的城市,随着城市化进程,雅安地区各城镇的中心区域或高地价区域多被低效、多能耗、大污染的工业用地或事业用地(如行政办公、文教卫用地等)所占据,尤其在姚桥到音乐广场两侧都有不少机关团体和

企事业单位。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功能的完善,城市区域内的用地情况较以往有很大的改善,但是还是有很多的问题仍未得到妥善解决。

二、调查区域概况

此次调查的雅安市东北方位的城区,范围比较长,主要是街道以及周边的一些土地的利用情况具体范围为音乐广场至姚桥,紧邻金凤是山脉一侧。此段区域是进入雅安的一个重要路段,位于城区的边上,每天从这条路直接进入城区的车辆直相当的多,交通比较繁荣,但此处人口不是很密集,所以略显一点萧条。在道路的两旁开满了各种各样的商店和一些厂房,主要是商住混合的形式,上面为居民住宿,下面为出租给别人的商铺。在这一条路上有公共服务较完善,有市政建筑,雅安卫校,中国人民银行大楼,雨城区政府楼等。由于受当时城市规划条件及技术所限,同时也对本地区未来发展状况相关部门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造成现今该地区土地使用状况问题严重,如:居民住宅用地不集中,零散分布、工业用地、市政服务设施相互交错,布局混乱;土地利用效率不高,闲置用地仍有相当数量存在等等问题。

三、调查结果

我们采用实地调查和走访咨询等方式调查了音乐广场至姚桥一线的人口密度、土地利用类型、基础设施完善程度、交通条件、地价以及商业繁华度等问题。通过调查我们得出了以下结果:

(一)土地利用现状

1、人口密度

总体来说,该区域的人口密度较小且分散。音乐广场——雅职院区域为市区向市郊过渡段,该路线人口密度稍大;雅职院——姚桥镇为市郊到乡镇段,该地段,人口密度较小;而姚桥镇的人口较为集中,且固定人口居多。该区域地处交通要道是进出城的必经之路之一,车流量人流量较大。

2、土地利用类型

该区域主要是以住宅用地与商业用地为主,还有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交通运输用地、空闲地等用地类型。公路两旁以商住混合用地为主,上面为住宅区,底层为商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主要有机关团体用地(地类号081),包括雨城区人民法院、雨城区人民政府、雅安公安局;风景名胜设施用地(地类

号088),包括汉文化广场、金凤寺;医卫慈善用地(地类号084),包括姚桥镇卫生院、雅安市红十字医院;科教用地(地类号083),包括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文体娱乐用地(地类号085),包括音乐广场、雅安体育馆。交通运输用地主要有公路用地(地类号102),包括国道318部分;农村道路用地(地类号104)。商服用地(地类号05)主要包括干老四雅鱼饭店、雨城大酒店、家家福超市、移动营业厅、上海大众4S店等。总的来说该区域公共服务设施较为齐全,但部分空闲地未得到有效利用。

3、基础设施完善程度

总的来说,该区域的基础设施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在音乐广场周围无商铺,人口较稀疏。旁有市政用地、高级住宅区、图书馆,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但在该区域的其地方则缺少一些相应的公共设施,如公园和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基础设施也不够完善,如沿途雅职院附近缺少垃圾箱的布设。根据对当地居民的了解,供气供电并不是很方便。沿途很少看见邮政、电信、消防以及公用设施维修场所。因此该区域基础设施还需要进一步的规划和改进。

4、交通条件

该区域主要是一条4车道的主干道,附有通向附近小区和学校的支路。总体上交通便利,乘车方便,公交便捷度较高有1路和5路公交车到达市中心。该区域属于城市郊区,是出城高速的必经之地,车流量较大,路上行人较少。

5、地价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音乐广场附近地价较高,而姚桥一带相对较低。音乐广场附近房价为6000元左右,草坝附近房价为3000左右,姚桥周边的房租大概为4000-8000每年,约20平米。随着物件的上涨每年的租金也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化。纵观整个地区和出于对商业繁华度的思考,雅安的铺面承租费用在整个四川同类城市的比较来看,还是属于偏高。但雅安的房价在整个四川地区也偏高,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当初,外地房地产商,没有进入雅安时,房价是和雅安的生活水平相稳的,为什么开发商多了,房价反而更高了,增长速度早已超过了生活水平速度,我们应该看到雅安和四川的许多城市相比市政建设还很落后。对于这些问题做以下几点分析:

(1)买房主要的对象:首先是地震灾区来的有钱人;其次是人往高处走的县乡

富起来的人;再次是本地成家立业刚性需求的人;再其次是本土住房改善性需求的人;最后是来自成都方向看好雅安生态环境的人。

(2)雅安高房价的原因:a.所处区域位置。雅安离成都较近,且雅安的气候条件和旅游城市的光环使得雅安又能力吸引外地的购房者。b.供求水平。雅安的建设相对落后,在商品房的建设上也在同类城市中算缓慢的,导致求大于供。在无形中抬高了房价。C,房屋更新速度。旧房更新慢,使得才建成的商品房供不应求。

(3)雅安高房价背后的深思: 一是优越的人居环境世人认可,但城市化发展严重滞后;二是城市规模太小,人口20几万在四川仅属县级市排列位置,难以承受成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发展要求;三是定位于区域性国际化生态城市,但规划、实施、发展滞后,且小手小脚给不上形势的需要;四是现在的商品房主要是90年代及以前的住房,新房、次新房供不应求;五是城市地盘小、基础设施差、房地产开发商进入少、商品房开发土地供给不足。

6、商业繁华度

音乐广场至姚桥一线属于国道318的一部分,连接城区西南部分往东北方向延伸至成雅高速出城,因而这个片区主要为雨城区的外城,以居民区、工业区、政府机关单位、部分农田、点线状集聚的商业区、点为主,商业区主要依附人口密度大的居民点分布,其密度与人口密度的分布呈正比。总体上来说,该片区的商业繁华度一般,且商业区密集在姚桥镇附近,以各种农贸市场、食肆、零售店、小饭店旅馆、农村信用社、医疗服务点、及汽车销售、汽配店为主。沿国道318一路南下至音乐广场,沿途以点线装分布集聚着商业点、团,同样是依附居民点分布,主要是饭馆、小型超市、汽车销售与配件服务点、杂货铺和便民服务点等,商业繁华度较姚桥镇偏低。沿途有医院、学校、行政事业单位、公园等分布,市政基础设施较姚桥镇完善。总体上看来,音乐广场至姚桥片区的商业繁华度一般。

(二)城市土地价格影响因素

影响城市宗地价格的因亲既很具体又错纵复杂,大致可分为社会因震、政策因素、经济因隶、区域因素和自然地理因素。

1、社会因素

影响城市某地价格的社会因素主要包括:

(1)人口状态,如人口数量、人口构成和人口素质的高低等。

(2)公共基础设施水平及其完备保证程度。

(3)投资者的心理因素等。

2、政策因素

影响城市某地价格的政策性因素主要包括:

(1)土地利用规划限制。

(2)土地市场调控的方式和程度。

(3)土地利用用途和权利的限制.如使用年限、可否转让或抵押等;④土地

交易方式,如有偿转让、行政划拨,以及出让中拍卖、协议、招标等方式。

3、经济因素。

影响城市某地价格的经济因家主要包括:

(1)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政策对土地投资结构、投资取向的影响,如

国家税收政策、财政金融政策、价格管理政策、产业结构政策和住房制度等。

(2)投资者数量和投资能力。

(3)市场发展潜力,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趋势、城市增长情况、经济

增长速度、市场开放程度、通货膨胀及相对投资机会等。

4、区域因素

影响城市某地价格的区域因素主要包括:

(1)城市或地区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及其自然地理位

置的优劣。

(2)城市内部的具体宗地位置差异,尤其对商业用地而言,其收益状况对位

置变化非常敏感,对地价影响也很明显。

5、自然地理因素

主要指土地的自然状况,如地形、地势、地质条件、形状、土地肥力、周围环境等。

四、调查总结

通过这次实习调查,我们更加学习掌握了关于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方法,同时也了切身体会了土地利用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从而更加认识到合理的土地利

用规划对于社会的重要性。作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任重而道远,掌握调查土地利用现状的方法这只是第一步,我们必须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在前进的道路中改正不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为土地管理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20093484)

(20093461)

(20093489)

(20093499)

(20093480)

(20093488)

(20093486)

(20093487)

土地管理学实习报告 篇2

关键词:土地流转,反租倒包,模式

2008年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 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一重要政策创新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烈讨论。安徽小岗村、浙江温州等一些地方都已走在政策出台之前, 率先开展了有关土地流转的一些尝试。对于南方村庄的这些尝试, 北方村庄是否也有自己的一套模式, 同时在土地流转过程中, 其中民主建设又落实的如何?带着这些疑问, 2009年2月,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行政管理专业2005级和思想政治教育2006级、2007级学生组成的调研小组, 对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炮台镇的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

一、炮台镇土地流转中的成就与问题

炮台镇位于我国辽宁大连瓦房店市最南端, 全镇土地面积10.8万亩, 海岸线35.8公里, 近海面积34平方公里, 由于大量滩涂地的存在, 使得当地农业发展一直存在着瓶颈。自大连实施土地流转政策后, 炮台镇抓住时机, 结合自身特点, 制定相应政策, 在政府和当地农民的共同努力下, 其土地流转的发展已迈入了大连市土地流转的前列。

(一) 土地流转现状及其成果。

所谓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在农业生产者之间流动, 从而达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土地流转的形式可以是各种各样的, 如买卖、出租、转包等。

炮台镇在土地流转方面有比较好的经验和先进的模式———反租倒包。即政府先将土地从农民手中承包回来, 经过对土地进行一定的调整、统一规划, 根据科学技术理论, 将土地分为不同等级, 不同土地种植不同的作物, 使土地升值, 再将其以相应的价格出租出去, 将农民手中土地调活, 农民调富的过程。这种模式, 不仅打破了很大程度上存在的“一刀切”的规范, 有利于科学决策与民主的执行, 并且在更长远的方向上, 实现了土地流转中的科技富农, 使得农民的利益得到了切切实实的提高。

(二) 土地流转过程中的问题。

调查过程中, 我们在充分肯定了炮台镇政府在土地流转中的显著成绩, 同时也发现了其中的一些不足。

1、农民群众思想意识仍有待提高。意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 农民虽然大多已经摆脱了保守的观念, 但仍有农户对土地存有依赖性, 害怕承担风险等等, 从而成为流转过程中的一大障碍。

2、土地流转的市场机制不够完善, 中介组织匮乏。据不完全统计, 截至2007年底, 大连市农村土地流转中, 涉及的近200个中介组织中, 95%为村级中介服务组织, 15%为乡级中介服务组织。专业中介组织的缺乏、流转服务体系的不健全, 直接影响了土地流转的质量, 也造成了其市场运行的不规范。

3、“反租倒包”模式易带来收益分配不合理, 农民利益受损。目前, 实行“反租倒包”尚缺乏相关法律约束和合理的信息发布平台。许多乡村基层干部直接把农地流转的收益收归集体, 剥夺了流转农地农民的应有权益, 更易造成擅自降低流转和补偿费用。

二、炮台镇土地流转成果的原因分析

在炮台镇调查的整个过程中, 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在国家惠农政策下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土地流转是一个随着市场经济的引入而调整出的新生事物, 因此其成果与挫折, 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其中深涵的原因, 进而成为在发展中不断汲取积累而成的宝贵经验。那么, 在成绩与问题的背后其深层次的原因到底存在何处?对此, 主要综合分析如下:

(一) 政府参与的双重影响。

2009年2月1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重申要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 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 并强调要抓紧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这些对于土地的保障都需要政府紧密的参与支持。

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国务院常务会议不久前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 并决定第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 000亿元。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就成为1, 000亿元“大蛋糕”中的一大块。然而, 政府的参与程度, 政府参与与农民自由、自主的关系调整, 以及对于土地流转的有效运行所产生的影响亦具有双重性。

1、政府的深入参与是炮台镇土地流转工作能够达到今日规模化程度的一个最有说服力的保障。政府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在作用上说, 积极成分是主要的:第一, 政府深入到实践当中去, 了解农民的真实需要, 就能够在资金、资源、政策以及制度等多个方面给予农民一定的保障。前面已经提到, 就“反租倒包”一项政策, 农民在其中的多重受益, 就直接或者说是主要来自于政府, 同时也就证明了政府———这样一个主体作用存在的重要性了;第二, 有利于在总体上把握土地流转的方向, 让土地流转不会盲目的开展, 浪费资源。如对于土地流转工作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 使得当地的土地流转过程更具有专业性和科学性, 提升了农业科技应用和机械化水平, 就如当地一政府人员所说, “让土地都吃上‘配套餐’”。

2、一锋必有双刃, 反过来从另一个层面上去分析, 政府的参与也同时隐喻着一些问题的产生。目前, 我国现行征地制度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征地补偿过低;二是“公共目的征地”无限扩大, 经营性用地也采取征用方式;三是在实际征地过程中截留征地补偿款。这些问题的实质是公权严重侵犯私权, 行政权力代替了农民土地的财产权利。在对农民集体土地的征收、征用过程中, 政府始终处于强势地位, 它既是征收、征用的主体, 又是补偿的主体, 因而不能保证协调的公正性和征地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申诉权。

具体到我们走访的炮台镇来说, 政府过多的参与到土地流转的过程当中, 使得土地流转中农民的主动性受到挫折;同时, 政府工作人员专业性程度尚待考证, 在处理相关问题的时候就可能出现各种矛盾与纠纷。就炮台镇政府的“中介人”角色来讲, 其代替了市场化的中介服务机构, 从而导致了流转信息渠道不畅, 缺乏灵活性与自主性。

(二) 对于市场的双向运用。

一般认为, 小农和大市场是不匹配的。但是,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国英的一项调查数据发现, 两者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可以匹配的。特别是现代农业的发展, 更是在方方面面都与市场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也如我们在解读十七届三中全会时所提出的:农村改革也正是需要在市场的发展实践中不断获得突破。

土地流转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一部分, 因此要保障这一过程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就必须根据市场的规律以及实践去论证土地流转的真正成效以及其中仍然存在的问题, 进而完善市场体系, 为土地流转提供多方服务。

对于市场在土地流转中的运用, 既是需要融入过程之中的, 又是结果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坚持市场导向, 多种渠道流转, 双向互动运用, 才能让土地流转更加具有实际意义。

1、过程上看, 土地流转本身就是一个变革土地参与市场的过程, 因此要保障过程的科学性, 就必须真正的认识市场、融入市场、利用市场。炮台镇在进行“反租倒包”的土地流转中, 实行按地质论价, 根据土地的质量划分等级, 虽然缺乏严格的标准, 但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个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反映, 让土地流转在开始的过程中, 就增加着市场的竞争意识, 从而使得今后的土地流转在总体收益与农民的利益上都具有双重的思考与收获。

2、结果上讲, 市场是对于土地流转最终成果的一个检验。无论是资源的调配, 还是土地的调整与规划, 最终只有经过市场的反复论证, 才能是科学的, 也才能是我们所期望的给农民真正带来利益的方式。炮台镇一方面在市场的作用下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土地流转的目的;另一方面它的关于土地调整与资源分配、政府介入等方面的改革, 都或多或少的脱离了市场的验证, 从而缺乏了一定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这也就成为炮台镇土地流转发展的一个空间所在。

(三) 第三产业外延的承接作用。

调查过程中, 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当地的发展时提到, 炮台镇现拥有企业已经达到558家, 其中第三产业所占比例甚重。第三产业本身就具有以专业市场为载体带动非专业区域发展的特点, 第三产业的高速发展, 无论是对于整体经济的提高, 还是对于其他包括第一、第二产业的双向带动, 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么多的企业集中于一个乡镇之中, 可以说, 是在“土地”之外充当了一个很好的承接角色。

第一, 土地流转最直接的效应是土地和劳动力两大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土地流转不仅有效解决了农民土地撂荒现象, 而且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同时解放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在炮台镇, 土地大棚的管理几乎都是妇女以及60岁以上的老人, 也就是被当地俗称为的“3860”群体, 这样一来, 就解放了大量的劳动力, 仅第三产业就吸收了其中大量的劳动力。

第二, 农产品资金回馈的升级加工厂。农产品经过加工, 增加了其自身的价值, 不但解决了农业资金短缺难题, 而且实现了农村土地资源的资本化、市场化, 意义深远而重大。调查中了解到, 炮台镇的许多农副产品在“出土”之后, 就地在对口的企业中进行了产品的回笼再加工, 从而实实在在地让农民的收益在自家的土地上翻了倍。

第三, 在许多地区, 第三产业也以人性化的方式进入了农民的生活当中。如对于多种形式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和以服务农村为主的地区性中小银行的建立与发展, 使得农民的生活有了更安全的保障, 也一定程度上给土地流转减少了后顾之忧。这些都是在土地流转的外延之上, 更加完整的保障与提升。

三、我国未来土地流转模式探索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 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的集约化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经之路。探索一套符合我国实际的土地流转模式是当前乃至于一段时期内三农问题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任务, 在瓦房店市调查的基础上, 结合国内其他地市的发展状况, 构建了一套综合性较强的流转模式图, 如图1所示。 (图1)

反租倒包, 即政府先将土地从农民手中承包回来, 经过对土地进行一定的调整, 再将其出租出去, 将农民手中土地调活、农民调富的过程。

土地银行, 即政府引导农民将“土地”作为资本存入“银行”, 按照储蓄年限设定收益状况。

组织架构, 即“土地银行”建立, 要在资源相对贫穷地区。政府通过招商引资等形式让投资者投入资金流, 但前提是要寻找到开拓农业市场的企业, 企业以法人资质设立银行, 以企业资产作为农民权益的保障。

土地入股, 即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和土地承包经营权个人拥有的前提下, 以农民个人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集体对土地的所有权分别入股经济实体, 获得“土地股权”的方式。

定位, 即土地入股的农民作为持股人 (原始股东) 完成企业设置后, 农民个人作为企业的主人, 通过现代企业制度经营自己的企业。

四、结束语

农村土地流转能够有效改善土地资源配置的效率, 进一步激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经营提供广阔空间。进而实现农业生产的标准化, 形成安全的产业生产模式。土地流转将开启城乡一体化的新路径, 打破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一方面通过适当的集中与合理的土地置换, 可以避免农村居民点过于分散的住房方式所造成的土地浪费, 推进新农村建设并化解耕地红线失守的尴尬;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农民非农转移的稳定性, 从而有利于弱化城乡二元体制并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至此, 土地流转的意义是深刻而又现实的, 任重而道远, 良好的土地流转模式是实现顺利流转的必要要素。因此, 要不断在实践中发展完善土地流转模式, 为节约农村资源、造福后代、实现城乡一体化、提高农业人口的政治地位作出突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国乡村网, 大连市瓦房店市炮台镇[DB/OL].ht t p://www.zgxc.org.cn.

[2]王新钢, 张思光, 张宝悦.中国农村土地流转的限制因素及对策[J].农村经济, 2004.11.

[3]“土地流转师”首现大连服务农村土地[DB/OL].ht t p://www.ce.cn.

[4]一号文件出台, 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DB/OL].新华网, 2009.

[5]中央一号文件:今年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N].东方早报, 2009.2.2/2009.3.8.

[6]茅于轼.关于土地的征收与征用[DB/OL].ht t p://bl og.si na.com.cn/maoyushi, 2009.2.

[7]任农.安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调研与思考[N].安徽日报, 2009.2.14/2009.3.7.

邹城市土地流转现状调查报告 篇3

1、基本情况

邹城市为山东省济宁市辖的县级市,位于山东省南部。邹城市全市总面积2419458.3亩,其辖16个镇街,887个行政村,全市总人口达115万,农用地总面积117.83万亩,其中耕地93.96万亩其中,占总面积的39%,人均0.84亩,家庭承包耕地92.56万亩。家庭承包耕地流转总面积17.61万亩,各个镇街土地流转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范围在12.7%~25.1%(除街道办事处外)。

2、调查数据的选取

本次调查的总体分为邹城市16个乡镇的农户,采用分层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取调查对象。共抽取了1000户农民,1000人构成本次的调查样本,实际样本数为851(剔除不合格问卷之后),有效率为85.1%。而其中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民为203人,占总体的约为23.8%。

二、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1、农户了解土地流转信息的渠道太窄

由调查结果分析大部分的农户是通过政府宣传这种渠道来了解土地流转信息的,通过自己的亲朋好友和通过电视、网络等渠道来了解土地流转的只占一小部分。这反映出电视、网络、书籍等这几方面的宣传力度有所欠缺,农民了解土地流转的渠道太过单一,得到的消息过于片面。由于缺少有关农村土地流转的信息平台,土地供求信息、土地价值评估信息等传播渠道不畅通,造成农民流转的积极性始终不够高。

2、农户对国家政策缺乏正确认识,对土地依赖性过高

虽然土地流转在全国普遍实施,但一部分农户对土地流转政策的认识却相对匮乏,对土地仍存在过高的依赖性。受传统思想的限制,部分农户认为土地是保障他们生活的基本依靠,不肯自己主动的放弃土地。加之当地流转模式不够成熟,流转保障制度不够健全,非农收入不稳定,农户对流转后的长期收益还比较担忧,仍处在考虑和观望的状态。

3、土地流转程序不够规范

调查发现流转程序太过简单,由于多数土地的流转没有签订合同或流转合同不规范,会出现因转入户或转出户由于主观原因任意毁约的情况,而且由于当初并没有订立合同或合同没有相关规定,损失方很难在法律的框架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带来的经济损失难以得到合理赔偿,造成双方不信任,甚至引发矛盾和冲突,使得之后的土地流转难度提高。

三、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的对策

1、普及土地流转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提高农民主体地位意识

坚持村委会和各级政府对土地流转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大力宣传,鼓励农民通过网络、电视等渠道获取更丰富的流转知识及法律法规,对于一些文化程度高的农户发一些相关材料使其更加深入的学习,对于一些文化程度低的农户采用集中培训等有效方法法律知识。对于出现的问题的农户,政府应该及时提供法律上的援助和解答,保证农民对土地流转认识的完整性。

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应提高农民在农村土地流转中的主体地位意识,政府应充分尊重农民的实际意愿,正确引导,不搞强制。必须增强农民的利益表达和集体谈判能力,畅通表达利益诉求的制度通道,建立和完善合理的土地流转收益分配机制。这就需要在农村大力发展各种合作组织,既包括经济合作组织,又包括社会互助组织,给农民提供参与村庄公共事务管理的平台,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和权利意识,提升他们的议价力,以降低利益受损程度。

2、完善土地承包的相关制度,规范土地流转程序

农民是土地流转利益的主体,但由于农民自身法律意识淡薄,往往不注重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完善土地承包的相关制度,健全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规范土地流转程序是非常有必要的,土地的正常化流转需要土地流转相关合同法、土地管理法、土地利益纠纷法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的支持。由于政策不明确和程序不规范,很多地方农村土的地流转处于混乱状态。某些地方甚至采取强制的手段、下硬性指标实现该地区的流转面积。对流转后的土地加强监管,坚决制止工商企业流转土地后直接或变相改变土地农业用途的行为。

在党的第十八大召开后,我国的土地流转政策进一步的完善。笔者认为,良好土地的经营机制能使资源的合理利用,发挥土地的最大效益,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保障农民的利益。实施一系列的有效的改革,使农户的土地流转在自主、规范的状态下进行。同时,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与各级政府切实可行的管理的办法是分不开的。

3、加大对流转信息的宣传力度,建立畅通的土地流转渠道

通过走访调查,笔者发现,在当地常在外打工或者经营小本生意的农户希望转出土地,而一些新建或想扩大规模的企业想要流入土地,但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农户的土地流转不出去,企业的经营愿望难以实现。因此,在当地可以建立信息平台,分级代理中介——村级,乡级,县级。村级中介代理集合本村的所有土地流转意愿信息,乡级中介代理集合本乡所有的土地流转意愿信息,县级中介代理则集合本县所有土地流转意愿信息。为供求双方提供所需要的信息和提供咨询等服务,不想种地的农户或者想要部分流转可以通过这些代理将土地流转给那些经营能力强的农户,需要流入土地的农户或者企业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取合适的土地流入,这样有利于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

4、建立健全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通过走访调查,笔者发现,一些农户存在着“种地解决吃饭,打工解决消费”这样的观念,然而土地难以形成致富途径,但没有土地则容易出现生存问题。由于农民的养老保障制度不健全,很多农民仍将土地作为养老依靠,作为生活的最基本来源。以土地为中心的生活保障是农民不得已进行的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是由于保障制度不健全,农民缺乏安全感的体现。因此,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范围要进一步增大,农村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以及农村合作医疗等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要不断完善,采取更有效的福利措施,逐步弱化土地所起的保障功能,使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不断降低,减少农民流转土地以后的后顾之忧,促进农业劳动力的彻底转移,,实现农地资源的高效配置。

5、发挥政府的职能,加大资金投入

在当地土地流转过程中,某些地方经常出现基层政府利用行政职权过多干预农民的自主经营权,越权代替农户与工商企业签订土地流转合同,侵害农民土地流转的合法权益的情况,这无疑会增加土地流转纠纷的几率。政府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服务和监督作用,各级政府要转变职能,明确自己的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正确定位好自己的导向作用,为促进土地流转,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创造相应的就业岗位,对农民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和就业培训,对农民就业提供全面的支持。土地转入方所需求的土地受到交易成本的影响,因此政府应发挥奖励制度,对于大规模的土地的承包户,根据总体收益和土地规模、机械化程度等因素给予合理奖励,促使土地集中于大户手中,从而为转入方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动力,促进土地供求关系的长久稳定的发展。

土地管理学实习报告 篇4

毕业实习报告

专业土地资源管理年级班级 学号姓名实习单位 实习时间实习内容地籍管理指导教师

【等级:】

目录

一、实习情况简介„„„„„„„„„„„„„„„„„„„„„„„„„„„„

3(一)实习时间和地点„„„„„„„„„„„„„„„„„„„„„„„3

(二)实习单位简介„„„„„„„„„„„„„„„„„„„„„„„„3

二、实习内容„„„„„„„„„„„„„„„„„„„„„„„„„„„„„„

3(一)土地权属调查„„„„„„„„„„„„„„„„„„„„„„„„„3

(二)地籍测量„„„„„„„„„„„„„„„„„„„„„„„„„„„

4(三)编地籍号„„„„„„„„„„„„„„„„„„„„„„„„„„„4

(四)绘宗地图„„„„„„„„„„„„„„„„„„„„„„„„„„„4

三、实习中发现的问题„„„„„„„„„„„„„„„„„„„„„„„„„„

5(一)54和80坐标系的不同„„„„„„„„„„„„„„„„„„„„„5

(二)土地登记申请人举证困难„„„„„„„„„„„„„„„„„„„„5

四、实习的收获体会„„„„„„„„„„„„„„„„„„„„„„„„„„„6

一、实习情况简介

(一)实习时间和地点

本人于3月1号至4月15号在国土资源局地籍管理科实习

地址:

(二)实习单位简介

蚌埠市国土资源局现设办公室、执法监察科、规划科、财务科、耕地保护科、地籍管理科、土地利用管理科、矿产资源开发与管理科、测绘管理科等九个科室。

地籍管理科

统一管市城乡地政、地籍工作;管理并组织全市土地资源现状调查、动态监测、土地权属调查、变更调查及土地统计;指导监督地籍管理技术规范、标准的执行,并制定有关办法细则;负责地籍信息系统建设;负责市区土地确权、土地定级和土地登记管理工作;承担土地权属纠纷调处工作。

负责市基础测绘规划、计划的编制和组织实施工作;组织并管理地籍测绘、行政区域界线测绘和其他重大项目测绘;负责全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和社会化服务;负责全市测绘行业管理、测绘市场管理;负责测绘任务登记、测绘产品质量监督和管理,指导监督测绘成果管理和资料汇交。监督管理全市测绘基准和测量控制系统;管理和保护测量标志;监督执行测绘行业标准化工作;依法管理地图市场;协助省级测绘主管部门审查向社会出版、展示的地图和审核地名在地图上的表示。

二.实习内容

(一)土地权属调查

土地权属调查是指以宗地为单位和对象,对土地权属单位的土地权属来源及权利所及的位置、界址、数量和用途等属性的调查和确认,是土地进行登记前具有法律意义的初步确认。土地权属调查的基本任务是调查核实土地权属单位的权属要素,即土地的权属性质、权属界限、权属证明文件、面积、位置、用途及地上建筑物权属状况等。土地权属调查又是地籍测量的前期准备工作。权属要素未经确认,地籍测量就无法进行。

土地权属调查的内容包括:

1.宗地的位置调查主要是对宗地所在的辖区、门牌号及四至关系的调查。

2.宗地的界线调查主要是对宗地的界址点、界址线的调查。大多数以界址点间所连接的直线为界。

3.宗地的权属状况调查主要是对宗地的权属性质、权属来源、取得土地时间和土地使用期限、土地使用者或所有者名称等内容的调查

4.宗地的土地使用状况调查主要是对宗地内的土地用途、土地等级、地价和共用情况等进行调查。

(二)地籍测量

地籍测量是指在土地权属调查的基础上,为获取和表达宗地权属界址点、线、位置、形状、数量、质量等基本地籍信息进行的测绘工作。它是服务于地籍管理的一种专业测量,主要由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和地籍细部测量两部分组成。

地籍测量主要是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空间定位,测量相应的图件,通过测绘采集宗地权属界址的准确位置和数据等信息,绘制出确切反映各宗地间相互关系的标准地籍分幅图、宗地图,并在图上进行各宗地的面积量算,汇总出界址点成果表和面积统计表以及各级土地分类统计表等,为政府提供精确的统计数字,为土地管理部门进行土地登记、土地规划等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三)编地籍号

宗地编号按四级编号进行,即行政区—街道—街坊—宗地。在地籍图上上进行宗地编号统一自西向东、自北向南,由“1”开始顺序编号。

如果一宗地分散在相邻的几个图幅内,即破宗。破宗的编号应在它所在的西北图幅内进行统一编号,并在其他相邻的该宗地范围内注记参与编号所在的图幅号和宗地号。

在界址认定调查结束后,除需现场设置界址标桩以外,还应根据有关规定对界址点进行编号,多采用按宗地编号,即每宗地的界址点独立编号。界址点编号统一从左向右、自上而下,由“1”开始顺序编号。共用界址点有多个编号,可在界址点编号前加上宗地号进行区别。

(四)绘宗地图

宗地图的绘制多采用autoCAD软件进行操作,宗地图的描述内容应包括:A.所在图幅号、地籍区号、地籍街坊号、宗地号、界址点号、土地利用分类号、土地等级、房屋栋号;

B.用地面积和实量界址边长或反算的界址边长;C.邻宗地的宗地号及相邻宗地间的界址分隔示意线;D.邻宗地的地理名称;E.宗地内的建筑物、构筑物等附着物及宗地外紧靠界址点线的附着物;F.本宗地界址点位置、界址线、界址点坐标点、权利人名称、用地性质、用地面积;G.指北方向和比例尺;H.宗地图制图、审核者及日期。

三.实习中发现的问题

(一)54和80坐标系的不同

我国最初覆盖全国的坐标系是1954年北京坐标系,采用了克拉索夫椭球元(a=6378245m,α=1/298.3)。几十年来,我国按1954年北京坐标系建立了全国大地控制网,完成了覆盖全国的各种比例尺地形图,满足了经济、国防建设的需要。当今地籍管理中采用的坐标系也多采用54年背景坐标系。

由于各种原因,1954年北京坐标系存在一些缺点和问题,于是1978年我国决定建立新的国家大地坐标系,该坐标系统取名为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消除了分区局部平差对控制的影响,提高了平差结果的精度。缩短了推算大地坐标的路程,减少了推算误差的积累。

但是,80坐标系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附加工作。主要体现在地形图图廓线和方里网线位置的改变,图廓线位置的改变,使新旧地形图接边时产生裂隙。方里线位置的改变,不仅与坐标系的变化有关,而且还将包括因椭球参数的改变所带来的投影后平面坐标变化的影响。

在地籍管理方面的影响是许多依据54坐标系建立的全市辖区的地籍图更新转换进慢,与现有的80坐标系不吻合,数据接收困难,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因此,转换更新现有地籍图以及相关的操作管理软件成为当务之急。

(二)土地登记申请人举证困难

在《土地登记办法》出台前,土地登记所依据的地籍调查资料由土地部门获取,《土地登记办法》规定:申请人申请土地登记,应当提交包括地籍调查表、宗地图及宗地界址坐标等材料,从而改变了等级举证的主体。

我国土地登记走上较为规范统一的制度化道路是在1987年9月国务院公布了《全国土地登记规则》。但真正的土地登记活跃起来是在2007年3月《物权法》的颁布实施后,2008年国土资源部公布实施《土地登记办法》,进一步补充修改完善了对土地登记的规定,由规范性文件提升到了法律的层面。

在这之前,土地使用者往往是有地而无证,即没有进行土地登记,没有自觉进行土地登记的意识。所以当今很多划拨的或以前没有进行土地登记的使用者由于各种原因开始进行土地登记,但是自我举证的很多土地及房屋权属来源不清或没有权属来源,导致地籍管理者工作难度增大,效率不高。因此对《土地登记办法》对土地登记的办理期限即30天(有的15天)的规定很难彻底的实行。

四.实习的收获体会

通过这几十天的实习,我深知学校里的学习终究是理论知识。从理论到实践,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敏捷的反应速度、深刻的理解及举一反三的能力;从实践到理论,需要很强的逻辑概括总结能力、言语表达能力。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巩固我们的理论知识,才能发掘我们的社会实践潜力,更好得为社会主义现代会建设服务。

同时,做人的态度必须保持一颗谦逊的心,因为学校里的知识并不是全部,我们不知道的天地还很多,很多看似简单的东西包涵着很多东西方面,包括人力管理、财务管理、机构组织制度等;另外,做事的态度一定要细心大胆,有着年轻人敢作敢为的冲劲。不以善小而不为,避免错误的发生。我们可以做成的,可以大胆的请求试一试,也不必畏首畏尾,不敢接受挑战。

土地管理学实习报告 篇5

———上海港城生态园林有限公司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

研报告

一、土地的管理与公司的成立

(一)土地管理重要性

土地资源对人类是至关重要的。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生产的劳动资料,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是不能出让的存在条件和再生产条件。

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土地。充足的、优质的、合理分布的土地是顺利发展国民经济的必备条件之一。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可资利用的土地资源,为人类的栖息、繁衍、生活、生产等活动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也向人类提出了因地制宜、充分而合理地利用不同位臵、不同质量的土地,以取得更大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任务。

在我国,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针对近年来我国土地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严格土地管理是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土地管理的必然选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中国的土地问题始终是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带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严格土地管理,既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大计,也是维护当前改革发展稳定良好局面的当务之急。

(二)土地管理对于港城的重要作用

港城集团公司有土地开发,房地产开放,市政建设等一系列职能。资产管理部是主要负责对集团公司经营性资产(不包括资金类及办公类资产)进行管理、运作,并代表集团公司履行出资人职责对集团公司对外投资实行有效建管,以实现集团公司资产保值、增值的职能部门。我公司定位为管理型公司,对港城主城区74平方公里土地进行管理。对于一个正在开发中的城市,对储备土地进行管理是相当必要的。

首先,土地管理是确保各项目顺利开工的前提。集团公司董事长曾提出每年确保1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开工的工作目标。为了确保工程用地的要求,有力地配合了各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先要将土地进行回收,办理各项权证,然后要将土地管理起来,保证在项目开工前,土地上不出现任何问题。

其次,土地管理是杜绝土地荒芜现象的必然要求。临港新城主城区位于上海最东端,在当前的开发初期,人口还比较稀少,一旦建设项目不能跟上,就很容易造成土地荒芜的现象。由于一些外来植物品种的存在,土地荒芜后,缺少对土地的管理,外来植物就将在土地上泛滥,如加拿大一枝黄花,不仅破坏生态平衡,同时又影响市容。土地荒芜现象的出现,还将造成土地资源的大大浪费。

再之,土地管理也是杜绝违法用地现象的必然要求。由于临港新城主城区处于开发初期,很大部分的储备土地上还没进行开发建设。一些闲杂人员经常在储备土地上出入,一旦缺少了对储备土地的管 理,违法用地的现象就将出现。非法种植,非法养殖,非法搭建的现象已经在储备土地上出现,如缺乏对储备土地的管理,这种“三非”现象就将蔓延,造成后果就比较严重,小则与非法种养户造成纠纷,大则影响建设项目开工。

因此,对港城储备土地进行科学管理,是港城顺利开发建设的必然要求。

(三)公司成立背景

由于土地管理对于港城开发建设中所起的重要作用,07年3月,为加强港城主城区储备土地的管理,上海港城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了全资子公司——上海港城生态园林有限公司,公司与集团资产管理部合署办公,以确保主城区开发建设、项目开工为目标,以土地管理为中心,积极办理土地权证、用地手续,同时对土地进行管理。我公司的成立,使得集团公司在资产方面有了正真的“采购员”和“保管员”。在做好“采购员”和“保管员”的同时,我公司以“种(植)养(殖)代管”的方针管理储备土地,并努力打造生态农业基地,苗木基地,合理推进合作经营,同时创立生态农业品牌“普露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土地资源优势,是土地能够有可持续的发展。

我公司的成立,是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成立的目的就是以科学的方法对土地进行管理,在确保主城区各项目开展的同时,使得储备土地有一定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经济效益。

二、回顾近年来工作

在力求发展的同时,回顾过去的工作是相当重要。公司成立两年多来,主要进行了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土地管理工作 1.土地回收

目前,主城区的回收土地面积为约2.46万亩,除主城区北部的警备区土地、东滩土地、东海农场及书院镇部分工业、集体土地等三部分土地共计约2.21万亩以外,主城区全部土地均已回收。2.权证办理

土地权证是集团建设发展的保证,为此,根据集团领导的指示,资产管理部克服了政策障碍、技术障碍、手续复杂、历史遗留问题多等种种困难,努力推进权证申办工作,目前,除三部分未回收土地外,主城区全部土地均在今年年初前办妥了土地权证,土地权证面积为7.56万亩。

3.土地管理及用地手续办理

为加强土地管理工作,资产管理部从去年开始实行了“五表一图”制度,即《土地办证情况表》、《土地回收费用情况表》、《供地及收款情况表》、《用地手续申办进度表》、《建设项目用地情况表》和《土地回收情况图》,1~2月汇总一次,上报集团领导。4.正在实施的相关工作

(1)土地管理系统化、信息化工作。(2)土地权证清查工作(3)主城区一期土地成本测算(4)海塘所土地的移交工作

(二)生产经营情况 1.生产基地情况

公司在石皮泐塘南侧、人民塘东侧建立了农业生态基地,总面积约为1000亩。其中种植桃树396亩、梨树164亩、桔树43亩、葡萄44亩,桃研所的研究基地150亩,桃总计20个品种,梨树4个品种,桔树3个品种,葡萄5个品种,均为通过研究所或原产地引进或嫁接的优良品种。目前,生产基地各项工作进展稳定,预计2010年开始投产。

2.苗圃管理情况

现有苗圃土地大部分位于塘下公路至94塘之间,目前生态园林公司苗圃用地共计近4000亩,大小苗木有80多个品种,238种规格,近125万株。我们在认真做好苗木养护工作的同时,积极接洽多方苗木求购公司,包括集团有关部门,开拓苗木销售渠道。3.合作经营情况

根据储备土地的实际情况,我公司积极贯彻领导以种(养)代管的原则,实施了不同于土地出租的合作经营方式,现已和6家单位分别签订了合作经营管理协议,现在总计有约6000亩土地采取合作经营的方式进行种植、养殖工作,有效地控制了非法种植、养殖、土方偷盗行为的发生。4.正在实施的绿化样板示范基地

今年以来,公司和农业绿化系统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广泛合作,积极探索农业生产的新路,以合作经营的方式,组织实施3个样板示范基地:绿地公园、湿地花园和“林克斯”景观。通过建立以上样板示范基地,推动“生态港城”“景观港城”的建设。

生产经营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是我们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体现。用科学的方法管理生产基地和苗圃,用发展的眼光实施绿化样板示范基地。

(三)内部管理 1.制度建设

为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强调以制度管人,公司根据集团的要求,结合本公司的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规范了日常工作。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提高,公司将对企业的管理制度进行不断的修改和完善,以适应公司的发展需要。2.组织建设

公司成立后,设臵了办公室、管理部、市场部,共两部一室。随后,为了对港城主城区内已回收地块进行更有效的监管,组建巡查队。3.企业文化建设

公司通过组织培训、外出学习、座谈交流、工会活动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企业文化主题活动。公司在网上建立博客,介绍公司的情况,并编写《园林动态》。每月一期,将公司的各方面工作报集团领导和 公司的各董事、监事。

(四)其他工作

1.农业管理用房停建后的处理

经集团招标领导小组讨论,我公司组织实施的农业管理用房工程停止建设,由于施工单位已经进场,施工单位一度情绪比较激烈,经过多次的沟通、协商,妥善解决,对设计、勘察、监理、审价等单位的合同终止事宜也全部处理完毕,没有留下隐患。2.“一枝黄花”的治理

根据区府办《关于今朝做好全区“一枝黄花”治理工作的通知》精神以及申港街道的有关工作部署,公司认真贯彻落实“一枝黄花”的治理工作,结合港城实际情况,在养护公司的配合下,对申港大道、临港大道、沪城环路以及杞青路、花柏路周围苗圃内“一支黄花”的开展了清除工作。

三、土地管理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储备土地管理

我公司采用“以种(养)代管”的方式,对储备土地进行管理。储备土地的管理过程中,有以下的问题,希望通过科学的方法,将问题解决。

1.黑恶势力非法占用土地,管理难度大

在近期的土地巡查中,我们发现大片滩涂地上,有非法养殖的现 象。经过了解是当地黑恶势力所为,公司有关人员多次想取缔非法养殖现象未果。

解决办法:以政府部门为依托,协助做好执法整治工作。鉴于上述问题,我们将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加强和街道、城管、派出所等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形成灵活的日常工作机制,采取不定期的联合巡逻、联合取缔的方式,明确配合整治执法的二个重点是,一打重点区域,二打涉黑势力,露头就打,制止蔓延,确保主城区土地的安全稳定,确保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2.违法用地情况屡教不改

在对非法用地现象进行整治的过程中,发现同一地点,同样的非法用地情况多次的出现,屡教不改。这些非法种养人员面对我们的整治,采用“打游击战”的方式逃避。

解决办法:以责任制为抓手,强化土地的现场管理。一方面,加强各部门的纵向管理,实行分层管理和网格管理相结合,职责细化明确;另一方面,加强横向监管,巡查组主要负责对生产基地和合作经营地块的种养业务、未种养的储备土地的安全生产、环境卫生等方面及苗木养护情况进行监管,发现问题及时登记汇总,要求责任部门整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也要加强最基层的监管,基层管理由合作经营单位完成,合作经营单位派遣一定人手进行巡查工作,同样每天以文字形式将发现的问题记录汇总,及时汇报上级。通过这样的层层管理,强化各级责任,有效应对非法种养人员的“游击战”,将非法用地现象制止于萌芽阶段。3.非法种养户法律意识淡薄 在巡查过程中,时常发现一些当地老年人,在零星的土地上进行小面积的种植。他们法律意识淡薄,也不知道他们也种植的土地为港城建设用地。

解决办法:事前防范,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巡查队在日常巡查过程中,准备相应材料,在制止非法种养现象后,将相应材料派发给当事人,增强其法律意识,并明确不得在储备土地上进行非法种养活动。4.加快土地信息化管理

土地管理信息化的工作已经开展,但是由于开发系统不完善等众多原因,导致土地管理信息化的工作停滞不前。

解决办法:认识信息化的重要作用,加快土地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是当前时代各行各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港城土地信息化是个庞大的项目,涉及到集团的市场部、规划部和资产管理部等多个部门。采用现代化技术与方法,建立土地管理信息系统,使土地管理工作逐步实现计算机网络化图文办公,从而使土地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比较高的现代化水平已显得非常必要。通过地籍管理、土地利用管理、建设用地管理、土地市场管理等信息的网络共享,使集团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效率提高。

(二)苗圃管理

因苗圃面积较大,品种较多,为提高苗木的质量和存活率,我们在接收苗圃后,通过邀请招标程序,委托了专业的绿化养护公司进行管理。至09年上半年,养护合同终止。现在,苗圃由虹升公司负责 看护。在此过程中,苗圃的管理也出现一定问题。1.一支黄花泛滥

由于苗圃在回收之前管理不当,造成苗圃内一枝黄花泛滥。一支黄花泛滥,不仅影响美观,同时影响了苗圃内苗木的长势,甚至造成了一些苗木死亡。

解决办法:增加一支黄花清理次数。对于泛滥的一支黄花,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加清理次数,不同季节,使用不同的清理方法。例如,春季在一支黄花生长期,多使用药物喷洒的方法;秋季在一支黄花繁殖期,集中割除一枝黄花花冠,并集中在安全的地方将其焚烧,防止其籽传播,大大降低第二年一支黄花的生长量。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方法,同时增加清理次数,有效遏制一支黄花在主城区的生长。2.苗圃内空地的合理使用

在我公司管辖的苗圃中,有几块苗圃内存在大面积的空地,如杞青路南苗圃和张新根苗圃。空地在无人管理的情况下,易产生非法种植的现象,也可能造成一支黄花泛滥。

解决办法:进行合作经营或进行科学试验。由我公司的市场部与农业绿化系统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进行合作,在这一类空地上可以种植草坪、花卉等。例如,2008年市场部与上海伟欣绿化景观有限公司合作,在苗圃内空地上种植向日葵的项目,虽然此项目最终因种种原因搁浅,但是这样的合作经营思路是可以在以后的苗圃管理中尝试运用的。另外,就是在苗圃内进行科学试验。如土壤成份试验、某种植物存活试验等。因为港城建设处于初期,这一类试验是相当有必 要的。例如,2008年,市场部做的关于桂花在港城盐碱土上存活和长势情况的试验。通过这两种方法,可以发挥出土地的使用价值。3.苗圃内苗木死亡情况严重

由于苗木种植过密,经过几年的生长更是密上加密,已经影响到树型树姿,造成苗圃内有很大一部分僵苗和死苗。

解决方法:对苗木结构进行调整。我们可从控制品种规模入手,重点抓好种植结构的调整工作,对苗圃尽早作整体规划布局的设计,作出种植调整计划,对于现苗木密度过大的问题,建议及时进行抽稀。抽稀后苗木的处理应该区别对待,优良的品种建议提供土地重新种植,滞销品种则可以考虑放弃。对于品种不适应港城土质的苗木建议用适合港城环境的同等苗木替换,对滞销品种则建议自然淘汰。

(三)生产基地管理

生产基地按照“一年打好基础,二年提高完善,三年创出实效”的管理要求,坚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技术,努力打造“普露湾”精品园。2010年,“普露湾”农产品即将上市。关于生产基地,有以下几点想法: 1.丰富种植品种

目前,生产基地内种植的品种有:桃树、梨树、桔树和葡萄。均为水果,2008年,生产基地曾经种植过玉米,投放市场后,得到了消费者的好评。因此,生产基地是否考虑丰富种植品种,特别是蔬菜品种。2.生产基地的生态管理模式

我们生产基地在种植果树方面目前正使用“以草代肥”的有机种植法,当果园植被(目前为野生草和黄豆)长到30-40厘米时,人工收割,散覆于树盘下。在整个生长季节,草在15-40厘米交替生长,连年坚持下去,果园有机质及有效矿物质含量会有明显上升,土壤PH值下降,有利于缓解果园土壤的碱化,有机质矿化及被侵蚀。接下来,我们可以尝试生草和养殖相结合的方法。果园自然或人工生草法、植被残体可以覆盖果园结合喟猪、牛、羊、鸡、兔等,再以动物粪便还田的方式实现物质循环。例如,上海近郊的一些种植示范园,推行的“一棵果树一只鸡”、“行间种苜蓿,树下覆草,一亩果树两只羊”的生态模式,解决了肥源不足、土壤恶化的问题,还可减少一些生理病害,提高果品质量。我们的生产基地也可以运用这样的一种科学的模式,使生产基地有更好的发展,同时带来更可观的经济效益。3.生产基地的经营模式

明年即将是生产基地果品的产出年,目前生产基地的经营模式为生产+销售的经营模式。在果品成熟后,我们可以将经营模式改为生产+经营+旅游的经营模式,这是时下比较流行的种植园经营模式,众所周知,旅游可以带动一个地区的发展。我们公司生产基地占地1000亩,在上海近郊可算是占地大的种植园,一旦宣传到位,将占地面积作为卖点,旅游的模式是相当可行的。另一方面,实现农产品价值的方面,可以使用竞争战略的经营模式,农产品使用差异化模式,差异化模式是指企业向顾客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在行业内独具特色,这种特色足可以给产品带来额外的加价。例如,在日本相当流行的方型水果,其原理就是在水果生长期在水果外套上方形模具,这样的水果相比普通的水果,价格就高上3-5倍。因此可以通过一定科学手段,使我们产出的果品在市场上以特色取胜。4.加强合作,减少风险

我公司农业基地规模较大,而相对来讲管理人员较少、技术力量较薄弱。在桃、梨、橘树的日常的种植管理中,技术方面依靠桃研所较多。而葡萄和蜜橘种植在南汇是薄弱环节,种植较少,技术相对较落后。例如,我基地种植的44亩葡萄,对设施设备的要求较高。投资风险较大。针对这种情况,可吸引有一定的种植经验的人或者科研机构合作经营。由我们提供生产资料,对方提供技术经验,合作种植,获得的利益可以共享,且减少了种植的风险。

胡易宏

土地管理学实习报告 篇6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政府及其财政、国土部门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国办发[XX]100号),积极推进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不断规范土地出让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并从2010年1月1日起将土地出让金收入缴入国库,实行地方基金预算管理,土地出让金收入逐年提高,成为非税收入来源的一个主要渠道,为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积累了资金,促进了我县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2010年出让土地73宗,出让面积141466.17平方米,出让总价款1568.97万元。2010年土地出让金收入1717.21万元,土地出让金支出3347.74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我县土地出让金收支管理情况来看,总体上比较好,但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亟需引起高度重视。

(一)土地出让金预算编制和管理尚存较大缺陷。据国办发[XX]100号文件规定:“从XX年年1月1日起,土地出让收支全额纳入地方基金预算管理。收入全部缴入地方国库,支出一律通过地方基金预算从土地出让收入中予以安排,实行彻底的‘收支两条线’”。但从实际执行情况看,我县是从2010年1月1日起方开始对土地出让金实行基金预算管理,将土地出让收入缴入国库。另外,土地出让金收支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也急需提高,2010年及以前,我县尚没有编制完整的土地出让金收支预算。

(二)土地出让金征收管理有待加强。调查发现,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企业往往以各种理由拖缴土地出让金,据XX年年市县打击偷逃税费领导组办公室审核调查,XX年以来累计拖欠土地出让金2759万元,严重了影响我县土地出让金的正常征收。变相减免土地出让收入的现象在我县仍有发生,据审计检查反映,XX年年我县以投资不分红的形式拨付用地单位637.2万元,占全年土地出让金收入1694万元37%。这种现象容易造成国有土地资产收益流失,也不利于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

(三)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尚不完善。目前我县对收回、收购、置换、征用的土地,不是进行前期开发后再出让,而是随用随征,随征随出让,缺乏整体规划,不利于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四)地方财政对土地出让金的依赖程度过大。在我县,地方财政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土地出让金。2010年土地出让金收入占到全部政府非税收入的22%。以土地收入为支撑的财政体制,已经给我县造成土地资源匮乏的窘况,若再发展下去,将使我县面临无地可用的境地,严重影响我县的可持续发展。

三、建议意见

为进一步规范土地出让金收支管理,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全面实行土地出让金收支预算管理。县政府要严格落实国办发[XX]100号文件规定,将土地出让金纳入基金预算,收入全部缴入国库,全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财政部门要加强土地出让金预算编制工作,在国土部门报送土地供应和储备计划的基础上,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及早编制土地出让金收支总预算,并逐步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规范和加强土地出让金收支管理。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强化部门之间联动,加大对土地出让金及滞纳金的征收和催缴力度,确保土地出让金及时足额上缴国库。要严格控制土地出让“让利”行为,杜绝擅自减免、缓交土地出让收入现象,避免以先征后返、土地换项目、补贴等各种形式变相减免土地出让收入。要规范使用土地出让金,按照规定的使用范围用于征地拆迁补偿、土地开发、城市建设、支农等专项支出,并做到重点向新农村建设倾斜,坚决防止和纠正截留、挤占、挪用等违规行为。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调查报告 篇7

土地市场是一个公开、公正、公平、规范有序的土地市场体系, 应该包括:有效的资源配置体系、正常的价格体系、合理的收益分配体系、完善的中介服务体系。在未来, 农村土地将会成为投资人重要的投资市场, 或许将会成为一定时期的投资方向, 我们也期待, 农村土地流转政策会是土地改革的开门红。本次实践活动, 聚焦于农村土地流转政策下发后初期实施情况及相关领域的发展, 立足实践与事实, 以瞻前性的眼光分析问题, 以我团队之力, 提出可行性意见, 承担当代大学生责任。

我们本次实践调查的可行性是研究对象典型, 调研地便利, 带队老师经验丰富以及团队成员能力较高。首先, 在选题上, 土地流转与时俱进, 与国家政策息息相关。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在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被明确指出。深入研究土地流转问题, 有利于我们更清晰明了地看到当前农村和县域的发展状况, 从而寻找出解决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出现并逐步扩展。调研地选择上, 我们选取了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县为例。依靠其地理和环境优势, 在土地流转政策的影响下, 随着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 其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因此, 以满城县为研究对象比较理想。带队老师是我校社科部老师, 有多年社会实践经验, 并且多次到农村进行调研。而我们团队中的各位成员在金融、民生调研方面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选择民生类的实践课题作为研究对象, 一方面符合当代大学生应尽的义务;另一方面发挥了我校金融院校的优势, 同时扩大我校的影响力。与此同时, 在实践中检验和丰富了书本知识, 将理论与实践做到完美的结合。

近几年, 土地作为基本的生产资料, 流转现象日益普遍, 规模逐渐加大。现代农业是以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市场化为主要特征的农业生产方式。其中, 规模化是前提和基础。由此, 土地流转为农业现代化开辟道路。然而,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 在政策的推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即范围不明晰, “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的内涵也含混不清, 土地流转市场不完善, 缺乏明确的政策和法律规定, 缺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 流转信息不畅, 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为主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也相继出现。因此, 对于土地流转政策, 我们更应该以一种理性的心态去看待, 注重在发展中解决出现的问题。《农业绿皮书》中《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所要求的“加强土地流转用途管制”等均有积极意义。实际上, 不只是满城县, 全国各地都不时暴露出一些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企业对农业生产的各种风险准备不足, 通过流转农地扩大生产规模后反而陷入困境, 有的出现了不能按时按数地兑现合同所规定的农地承包费, 引发各种矛盾。

我们本次社会实践的创新之处分为两点:一是研究内容的创新, 此次调查研究通过广泛多层面的学术研究成果与实际调研相结合的方式, 寻找土地流转支持县域农村农业发展的切入点、新方法、新思路, 力求更好地解决农村农业发展问题, 从而进一步促进县域及农村农业的发展;二是研究方法创新, 本次调研活动采用了主要调研方法和辅助调研方法相结合的形式, 在主要调研方法中, 既运用了完备而有说服力的文献资料法, 全面而精致的比较研究法, 还有合理的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合法。在辅助调研方法中, 集开放式、问答式、自由式提问为一体的调查问卷法, 也有自由而轻松的座谈沟通法, 满足主要调研方法不足的同时, 得到更具创新的观点和思想, 在调研活动中是一大亮点。

从调查情况看, 土地流转有利于促进农民获得财产性增收, 能够有效改善土地资源配置效率, 进一步激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经营提供广阔空间;同时, 构建和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机制, 可以使农民更充分地参与分享城市化、工业化的成果, 显化集体土地资产价值, 促进农民获得财产性增收。通过适当的集中与合理的土地置换, 可以避免农村居民点过于分散的住房方式所造成的土地浪费, 化解耕地红线失守的尴尬。宅基地换住房, 承包地换社保, 有利于农民非农转移, 从而弱化城乡二元体制并推进一体化进程。此外, 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是农村金融服务严重滞后, 而宅基地及其建筑物的流转和抵押, 无疑会有力推进农村金融及农村土地的资本化与市场化进程。

综合这次调研中掌握的材料, 我们对满城县农村土地流转情况作出初步评价, 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 满城农村土地流转现状。

目前, 农村土地流转相关制度尚未完善, 一方面影响了农地承包权的稳定性, 造成了土地流转存在着隐患;另一方面也造成转出方与转入方的信息不透明和不对称, 降低了流转的速度与成功率, 使得农村土地流转的发展缓慢。另外, 土地流转形式单一、范围较小, 农民的收入不稳定, 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也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原因;农村金融等服务体系都未及时健全, 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使农民土地流转的积极性被弱化。

(二) 完善土地流转相关对策

1、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

现阶段, 满城县生产力发展水平有限, 尤其是其中一些地区生产力水平还很低, 社会保障体系还很不完善, 不能促进农民对流转土地的积极性。土地仍是农民生活和生产的最重要保障, 农民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视土地为他们的资产。因而要想促进农地流转, 必然要建立健全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力度, 才能让他们放心的流转土地。

2、建立土地流转市场。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是一个难题。虽然中央早已提出, 不过在土地流转的实践中还缺乏规范及流转的具体法律依据。因此, 必须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 实行农地有偿转让制度和土地投资补偿等制度。

3、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法律法规。

目前, 我国《农业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已经在某种程度上保障了农民在使用权流转中的一些基本权利。但是, 这些法律条款中的有关内容还过于空洞和笼统, 不能很好的保护农民的利益, 所以我们必须加快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立法进程与相关制度的建立。

4、加大土地流转宣传力度, 提高农民的思想认识水平。

因为大部分农民对土地流转认识还存在缺陷, 而且他们长期被小农经济的思想束缚, 所以使得土地流转的政策不能快速发展。因此, 加强对农民进行土地流转相关知识的宣传, 帮助农民全面了解土地流转, 可以推动他们对土地流转的需求。另外, 政府部门也要充分认识并加快土地流转的工作, 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规政策进行广泛宣传, 对一些认识不足的群众进行指导, 搞好示范工作, 让更多农民了解其好处, 促使农民积极自愿参与土地流转, 同时让农户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权利, 保护农民的相关利益, 使其不断增强信心。

总的来说, 土地流转受很多因素制约。要进一步完善我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方式和办法, 就必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培育成熟的流转市场, 建立服务型的中介组织,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处理好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指导老师:张丽苓)

摘要:为了深入了解我国农村土地政策, 了解土地流转制度及改革, 我们团队以保定市满城县为例, 在暑期进行关于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社会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入户采访咨询等多种方式, 先后在满城县政府、满城县财政局、满城县农业局和满城桂峰果蔬专业合作社等四个站点进行社会调研, 对农村土地流转问题进一步加深了解。在本次调研中, 我们了解了土地流转在农村实施的必要性以及在我国农村的显著成就, 同时我们也得知其在实施中的缺陷与不足。通过这次社会调研, 我们体会到农民耕作的艰辛与不易, 了解到农民对农业技术的迫切需要。在政府部门, 我们也看到了政府对土地流转政策做出的努力, 当然也有做得不够完善的部分。针对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提出相应的措施。总之, 通过这次社会调研, 我们希望政府要理论联系实际, 不断完善农村土地政策, 促进农业经济繁荣发展。

关键词:土地流转,满城县,农村,政策,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伟庆.河北省土地流转问题分析[J].保定:中国市场, 2014.12.

[2]耿卫新.河北省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统计与管理, 2011.2.

[3]江淑斌, 苏群.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与土地流转——基于动力视角的研究[J].经济经纬, 2012.2.

土地管理学实习报告 篇8

一、基本情况

随着农业生产要素的不断优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机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现代化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升,农民的思想意识有了很大转变,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农村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面积逐年加大。截至目前,5个县(市、区)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658.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1.6 %。

二、主要流转方式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扶持、农民自愿”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等规模经营主体,采取多形式合法、合理、有效流转土地。

一是农户间自由流转。主要是在亲属朋友之间的自行流转。这种形式大部分为村民举家外出务工,将土地交由亲属朋友经营,租金一般较低,且租期较长。肇源县通过这种形式流转土地涉及27万亩,占土地流转面积的77%。肇州县通过种粮大户流转土地达到36.5万亩,占全县流转土地面积的92.5%。

二是通过合作社流转。由村委会将农民组织到一起,成立合作社,农户以自有土地作为股份加入合作社,合作社组织一少部分人员对社员的土地进行连片经营,制定《章程》规范,社员按照股份进行利润分红。肇源县通过这种形式流转土地3.0万亩,占土地流转面积的8.5%。2011年,肇州县通过这种形式流转土地面积2.95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7.5%。

三是通过村委会流转。由村委会牵头,把分散在农户手中的土地以“高价”连片反租到集体,再租给其他农户。这种形式流转土地5万亩,占土地流转面积的14.3%。截至目前,肇源县复兴村通过这种方式流转土地4000亩涉及农户582户,建设大棚1500栋,每栋棚室占地2亩,亩效益在1.5万元以上,是种玉米亩效益的10倍。2012年肇州县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建设,通过村集体流转双发乡双发村、二井镇实现村和永乐镇新路村农民承包土地1万亩,实现规模经营。

三、流转土地的经营形式

目前,农地流转后的经营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传统的农户之间自发流转后小规模经营之外,还出现了多种经营形式,呈现出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等相互交织的局面。比较典型的经营形式创新有六种:

一是种植大户经营。大户通过与农民或村集体签订土地流转合同,从事规模种植。2010年齐齐哈尔市22616个种植大户共经营705.8万亩耕地,占全市规模经营面积的69.7%。克山县共扶持发展4000多个大户,经营土地121.4万亩,占耕地流转面积的52.1%。泰来县大兴镇青岗村农民赵福和2010年经营耕地共计1.8万亩。

二是龙头企业直接经营。龙头企业通过租赁农民土地建设生产原料基地,并以资金、机械、科技等优势带动农户发展规模生产。如2010年齐齐哈尔市12家农业企业共经营耕地4.7万亩。博天糖业依安分公司租赁农户土地2.6万亩,采取集约化手段种植甜菜。克东县飞鹤乳业租赁农户土地1万亩,为企业两个万头奶牛牧场建设青贮饲料基地。

三是专业合作社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整合农民土地实施规模经营。绥化市种植业专业合作社经营土地达70.7万亩。青冈县兴农海农机合作社流转土地进行玉米高产创建,经营规模达4000亩。

四是“龙头企业+合作社”经营。龙头企业推动成立合作社,合作社流转土地从事生产,企业与合作社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克山县昆丰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推动建立了昆丰大豆专业合作社,与农民共同进行大豆种植。合作社向社员无息赊销良种、化肥,提供农业科技培训,无偿为社员缴纳农业保险,免费代储代销大豆,农户实行统一整地、统一品种、统一肥料、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等“六统一”生产。目前,合作社共吸纳包括种田大户在内的农户7.3万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76.8%,带动农民规模经营土地180万亩。

五是集体统一经营。村集体依托农机合作社等组织,将本村农户土地反包后统一经营。克山县北联镇新兴村利用国家支持的价值100万元的农机具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2004年依托农机合作社的大机械优势,在依法、平等、自愿、有偿前提下,以每亩160元的价格把全村2.13万亩耕地流转到村集体统一经营,年均增加农民收入2000万元。2008年该村又被立项为全省12个现代农业示范区之一,并投入价值1000万元的大型农机具37套,规模化经营、标准化作业的现代农业建设又上新台阶。目前,北联镇已有4个村实现整村规模经营,耕地面积达到6.5万亩。

六是股份合作经营。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到合作社,由合作社进行土地经营权的出租、转包等,年终根据收益情况进行分红。五大连池市新发乡德安村德安惠民农民专业合作社由社员以土地经营权人股成立,每亩1股;农户和合作社分红以大豆130公斤单产为标准,亩产低于130公斤时合作社不参与分红,超出130公斤的部分由合作社和社员按二八分红。目前合作社经营耕地由2000亩扩大到1050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97%。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村现状影响土地流转。目前从农村现状看,还存在着人多地少问题,农村二三产业发展较慢,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困难。基层政府对土地流转认识不一致,放任自流和过度干预两种倾向都不同程度存在,在推进土地流转过程中,有的存在畏难情绪而不能积极主动地想办法;有的对一般的号召抱有幻想而发文多、行动少;有的一味依靠行政推动甚至忽略农民意愿直接进行反租倒包。这些都不利于土地流转的正常开展。

nlc202309030206

二是土地收益的不确定性影响土地流转。由于土地收入预期的不确定性,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农田基础设施、农机和水利设施的投入后,土地收益预期增长幅度较大,导致一部分农民对流转心存疑虑,今年的土地出租收入是每亩地400元,五年、十年后的收入是多少,无法预计。大多数农民处于观望状态,一部分农民即使转让土地期限也较短。

三是农民靠地为生的陈旧观念影响土地流转。很多农民存在“二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传统观念。过分依赖土地,视土地为命根子,小富即安。觉得自己没有一技之长,离开土地谋生成为问题,宁可赖在家里、赖在土地上,过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也不愿把土地转让给种粮大户或合作组织。

四是流转期限短期化不利于经营者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各地土地流转期限多在五年以下,很多地方土地流转合同一年一签,根源在于转出土地农户对土地流转价格上升的预期。由于期限较短,土地经营者对修建灌溉设施、培肥地力等事关长期发展的项目不愿投入、不敢投入,加剧了当前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困境。很少有种粮大户等规模经营主体自发投入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局部改善、总体恶化的局面难以改变。

五、政策措施及建议

一是把握政策,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深入宣传《农村土地承包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办法》等法规和政策,把政策交给农民。同时要宣传土地流转对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高效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意义,宣传好的典型,教育广大农民正确处理好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与推进土地流转的关系,让农民正确认识权利和政策的关系,在政策保护权利的前提下,大胆流转。同时帮助转让土地农民增加再就业的机会,增加土地外的收入。

二是典型带动,加大引导力度。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以及种粮大户,立足区域优势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循环经济等二、三产业,发展农业产业带和产业集群,牵动农产品基地建设,创新土地规模经营方式,有序扩大土地流转规模,引导更多农户参加土地流转。研究制定农村劳动力转移优惠政策,让流转土地的农民能够就业,提高收入水平,吸引农民“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

三是规范程序,加大服务力度。建议省政府出台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管理办法,地方政府根据办法和本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推进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解决土地权属不清问题,为土地流转创造条件。进一步规范流转程序,特别是要重点规范农户之间的自由流转行为,完善流转合同内容,指导农户流转必须签订合同,保护双方利益。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为农户提供信息、政策咨询、协调流转价格、督促合同兑现、处理流转纠纷等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备案、登记和档案管理等工作制度,及时进行指导协调和鉴证,建立土地流转信息库,健全土地流转动态管理台账。

四是完善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各级财政部门预算中每年安排一定额度的专项资金作为土地流转奖补资金,通过担保贷款、以奖代投或贷款贴息的方式对土地规模经营达到一定数量市县给予奖励。同时整合现有涉农资金,重点向土地流转度高、规模经营好的项目倾斜。金融机构要加大贷款投放规模,对土地流转形成的规模经营主体给予信贷支持,把规模经营主体扶大作强,解决受让方基础设施投入能力差等问题。同时,正确引导工商资本参与土地流转,在确保农民利益不受侵害的前提下,发挥工商资本带动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积极作用,提倡和引导工商资本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形式参与土地流转,提高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话语权和利润分配水平。

五是强化管理,加大监督力度。要进一步强化对土地流转工作的管理,始终坚持流转过程中土地承包权不能变,耕地用途不能变的原则。不搞行政命令,不搞“一刀切”,不下指标,不限面积。土地流转后确保农民“三个不失”,即“失地不失权,失地不失利,失地不失业”,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不受损害。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财政厅农业处)

责任编辑:洪峰

上一篇:小学二年级读后感范文100字下一篇:几米励志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