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司长

2024-06-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司长(精选8篇)

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司长 篇1

人民网北京2月28日电 (记者 郝孟佳)近日,教育部20第3次新闻通气会召开,会议介绍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半年多来高等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有关情况。高等教育司副司长刘桔在会议中表示,教育部、中组部、财政部将共同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刘桔表示,为了尽快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试点,教育部、中组部、财政部将共同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该计划的目标就是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优势基础学科,建立一批国家青年英才培养基地,建立高等学校拔尖学生重点培养的体制机制,吸引优秀的学生投身到基础科学研究,形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努力使受计划支持的学生成长为相关基础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

据了解,“拔尖计划”先行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实施。参与高校采取自主招生、二次选拔等途径,遴选有兴趣、有发展潜力的学生进入该计划学习。

作者:郝孟佳 中国大学网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中国大学网

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司长 篇2

王衍亮

现任农业部科教司副司长 (正局级) 、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站长。曾先后任农业部渔业局副局长、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院长、党组书记、全国农展馆馆长、党委副书记、农业部科教司巡视员等职。

成效与问题并存

“近年来, 农业部门积极采取措施,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从大产业、大生态、大农村的角度, 大力普及农村沼气, 实施农村清洁工程, 推进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生活垃圾和污水的资源化利用,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农药减施、旱作节水、免耕栽培等节肥、节药、节水技术, 提高资源和投入利用效率,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与此同时, 我国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仍存在不小的困难和不足。”王衍亮如是说。

成效可圈可点

记者:农村的畜禽粪便曾经是农业的重要肥料, 但随着化肥的推广, 粪便的功用锐减, 不仅如此, 粪便还成了污染农村环境的主力军之一。请介绍一下, 政府部门是如何推进畜禽粪便循环利用的?

王衍亮:畜禽粪便的循环利用是以农村沼气建设为重点推进的。主要的做法是, 在尊重农民意愿和需求的前提下, 重点在丘陵山区、老少边穷和集中供气无法覆盖的地区, 因地制宜发展用户沼气;在农户集中居住、新农村建设等地区, 建设村级沼气集中供气站;在养殖场或养殖小区, 发展大中型沼气工程。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 把沼气建设与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紧密结合, 形成了以户用沼气为纽带的“猪-沼-果”、“四位一体”、“五配套”等蓄禽粪便循环利用模式和以规模化蓄禽养殖厂沼气工程为纽带的循环农业模式, 实现了种植业、养殖业和沼气产业的循环发展。

记者:能不能以数字谈谈这方面的成绩?

王衍亮:目前, 全国沼气用户达到四千二百多万户, 大中型沼气工程一万五千多处, 小型沼气工程七十六万多处, 全国沼气年生产量为一百五十多亿立方米。

记者:请介绍一下生活垃圾等生活废弃物循化利用的情况。

王衍亮:生活垃圾等生活废弃物循环利用是以农村清洁工程建设为重点推进的。2006年以来, 农业部在全国启动实施了农村清洁工程试点, 以自然村为基本单元, 建设秸秆、粪便、生活垃圾等有机废弃物处理设施, 就地就近资源化利用农村生活废弃物, 推进人畜粪便、生活垃圾、污水向肥料、饲料、原料的资源转化, 集成配套节肥、节水等实用技术, 推广化肥、农药合理使用技术, 应用秸秆覆盖还田、秸秆快速腐熟还田和机械化还田技术, 实现农村家园清洁、水源清洁和田园清洁。到目前为止, 已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区市建成一千五百多个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 示范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利用率达到95%以上。

记者:在农村生产过程中, 产生了如秸秆等的生产废弃物。在这方面循环利用取得了哪些现实的成绩?

王衍亮:近年来, 农业部门积极开展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利用, 推进秸秆循环利用。具体做法如下。通过推广机械粉碎还田、保护性耕作、腐熟还田、秸秆堆沤、秸秆生物反应堆等技术, 秸秆肥料化利用率逐年提高, 全国秸秆肥料化利用量达到两亿多吨, 占秸秆可回收量的26.4%;通过秸秆青贮、氨化、微贮或生产颗粒饲料等技术, 全国秸秆饲料化利用量近2.2亿吨, 占秸秆可回收量的27.8%;通过秸秆沼气、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秸秆热解气化、直燃发电和秸秆干馏等方式, 将秸秆转化为清洁能源, 全国秸秆能源化利用达一亿多吨, 占秸秆可收集量的13.6%;利用秸秆作为基料栽培的食用菌品种有平菇、双孢菇、香菇、金针菇、木耳、鸡腿菇、杏鲍菇等, 发展十分迅速, 全国秸秆基料化利用量达到两千三百多万吨, 占秸秆可收集量的2.9%。

记者:请介绍一下农村清洁生产方面的情况。

王衍亮:这方面主要是以环境友好技术应用为重点, 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具体做法是, 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 目前, 全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12亿亩以上, 受益农户1.7亿户。推广化肥机械化深施、精准化施肥、诊断施肥、水肥一体化等技术, 提高肥料利用率;淘汰落后施药机械, 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大力推广物理、化学、生物防治技术, 提高病虫害综合防治水平;实施生态拦截工程, 改造修建生态拦截沟, 减少农田氮磷流失;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 建设集雨补灌设施, 推广保墒固土、生物节水、农田护坡拦蓄保水、普及管道输水、膜下滴灌等节水技术, 支持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建设, 发展保护性耕作。

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记者:根据您的介绍,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取得了不小的成绩。那么, 还存在哪些困难和不足?

王衍亮:的确, 经过多年的努力,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但也确实还存在困难和不足。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政策和法规不完善。我国已颁布《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环境保护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法规, 但主要侧重末端治理或分段治理, 过于强调污染发生后的被动措施, 某些条款仅有一些方向性和概念性的笼统表述, 对包含农业循环经济思想的农业发展只做了一些原则性的规定, 可操作性不强。同时, 并未出台规范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

二是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现行政策中, 考虑资源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的财政补贴仅限于少数几项间接补贴, 如利润不上缴、减免税收、先征后返等, 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 影响补贴效果。农业循环经济方面税收优惠手段还比较单一, 对涉及农业循环经济技术进步与创新的优惠不足, 优惠政策过于零散, 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资金缺乏、信息闭塞、技术落后的农户, 投资基础薄弱, 难以支撑农业循环经济长远发展。

三是技术推广面临一定困难。农业循环经济技术缺乏统一的规程和标准, 使得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存在一定的困难。同时, 农民的文化素质、科技素质、经营管理素质相对较低, 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需求形成较大反差, 使农业清洁生产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推广难度大。

切实把握方向和关键环节

“农业循环经济既是农业发展新的理念和策略, 更是一种新的增长方式, 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新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推动农业由单向式资源利用向循环梯级利用、粗放高耗型向节约高效型转变, 从根本上转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 必须切实把握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方向和关键节点。”

科学把握发展方向

记者:要把握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方向, 就必须洞悉农业循环经济的核心内涵。知道了这个内涵才有可能准确把握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向。那么, 请问, 农业循环经济的核心内涵是什么?

王衍亮: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核心是利用可持续发展思想、循环经济理论与产业链延伸的理念, 通过农业技术创新和组织方式的变革, 调整和优化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及产业结构, 延长产业链, 提高农业系统物质能量的多级利用, 最大程度地利用生产中的每一个物质环节, 倡导经济生活和节约消费, 严格控制外部有害物质的投入和农业废弃物的产生, 最大程度地减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与农村地区的和谐发展。

记者:在洞悉农业循环经济内涵核心的情况下, 应如何切实把握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向?

王衍亮:要在发展理念、发展过程、发展功能和发展途径四个方面加以把握。

在发展理念上, 要改变目前重增长轻发展、重生产轻环境、重数量轻质量的思路, 从大产业、大生态、大农业的角度, 用循环农业的理念指导农业生产, 屏弃依靠消耗资源来发展经济的做法, 优化配置资源, 提高资源利用率, 实现低消耗、高增长、可持续发展, 逐步形成符合循环经济理念的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模式, 建立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

在发展过程中, 要实现农业产业结构优化, 合理配置农业生产要素,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污染, 推进农作物秸秆、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畜禽粪便等废弃物资源的循环利用, 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 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发展路子。

在发展功能上, 要拓展农业发展的内涵和外延, 延伸农业的食物营养、工业原料、就业增收、生态保障功能, 拓展发展领域;对农产品进行深度加工, 大力发展农业生物质产业。同时, 在大中城市郊区引导发展旅游观光产业。

在发展途径上, 要由粗放型高耗型向节约高效型转变, 推广节约型农业技术, 在促进农业发展的同时, 切实保护好耕地、草原、生物资源, 不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 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必须高度重视关键节点

记者:您强调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必须高度重视关键节点。请对这些关键节点予以简洁阐释。

王衍亮:这几个节点分别是政策法规、科学规划、投入保障和工作机制。

在政策法规方面, 应逐步建立相关限制性法规和生态补偿性政策体系。在敏感地区, 要出台农业生产的限制性法规和标准, 规范农业生产活动, 引导农民采取循环农业技术;对农作物、秸秆利用、蓄禽粪便处理、配方施肥等重大农业技术, 要采取财政补贴制度;对从事农村垃圾、污水处理的企业, 要给予税收、贷款方面的优惠;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保护农业稀缺资源利用, 加大对环境成本核算力度。

在科学规划方面, 在科学分析和全面调研的基础上, 总结适宜不同类型地区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和技术, 按照自然资源状况和经济社会条件, 考虑各地区农业生产结构和生产方式, 优先在高度集约农区、生态脆弱地区、重要水源地开展循环农业建设。

在投入保障上, 要制定有利于循环农业发展的措施和政策, 发挥政府的政策和资金引导作用, 调动各方面参与循环农业建设的积极性。鼓励企业、集体和个人投入, 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要以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技术补贴机制和绿色农业经济核算体系为切入点, 完善循环农业发展的投入保障机制。

在工作机制上, 要实现由行政指挥向项目调动、市场引导转变, 通过分类指导、典型带动, 推进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发展, 构建农民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长效机制。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合作组织为依托, 把农业产业化经营贯穿于农业发展的全过程, 建立灵活高效的农技协作机制, 为农民提供从生产资料供应、技术培训到产品经销一体化的服务, 提高循环农业发展的组织化和标准化水平。

依托国情抓实、抓好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不仅是今后长时间内缓解资源约束和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客观需求, 也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保障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及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迫切任务。”因此,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刻不容缓——那么, 农业循环经济如何发展?“发展农业循化经济既要遵循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又要从我国国情出发, 把我国的农业循环经济抓实、抓好。”

依托国情把握原则

记者:在您看来,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应把握哪些原则?

王衍亮:一是坚持从实际出发, 探索不同发展模式。我国农村地区的自然资源、经济状况和资源禀赋各不相同, 发展我国循环农业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 积极探索循环农业的不同发展模式。要立足当地实际, 发挥比较优势, 突出建设重点, 循序渐进, 不能简单地搞一种模式和“一刀切”。

二是坚持资源高效利用, 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循环农业, 必须要改变粗放经营方式, 优化生产空间结构, 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高效合理利用农业资源,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实现产业内部资源利用高效化, 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三是坚持科技创新, 发挥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强循环农业关键技术攻关研发, 着力解决技术“瓶颈”难题。积极推广简单便捷实用的循环农业技术, 拓宽科技成果转化和先进实用技术推广渠道, 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四是坚持农民主体地位, 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要把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要寓生态环境建设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之中, 使农民在环境建设中得到实惠、见到效益。以效益吸引农民, 以项目带动农民, 发挥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强化农民主体作用。

切实抓实、抓好

记者:您认为抓实抓好农业循环经济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着力?

王衍亮:首先要大力发展节约型农业。农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要紧紧围绕增长方式转变的目标, 提高资源利用和综合循环利用率, 以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和节能为突破口, 大力加强节约型农业建设。

记者:请具体讲一讲。

王衍亮:主要从以下四方面着力。一是改革耕作制度。对耕地进行分等定级动态管理, 加强基本农田建设, 加快改造低中产田。这一块对我国很重要, 因为我国的低中产田占全国耕地的2/3。二是节约用肥。要依托测土配方施肥项目, 普及科学施肥知识, 大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导与服务, 优化配置肥料资源, 合理调整施肥结构, 提高肥料利用率。三是推广节药技术。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实行统一防治、承包防治等措施, 提高农药的利用效率。四是推广节水农业技术。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和灌溉用水利用效率, 缓解资源型缺水的紧迫状况和季节性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威胁。五是推广农业节能技术, 降低农业装备耗能。

记者:抓好、抓实农业循环经济, 离不开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建设。请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王衍亮:这也是我要讲的第二方面的内容。循环农业是产供销、贸工农相结合的产业体系, 必须加强农产品加工, 拓展和延伸产业链, 依托小农户, 对接大市场。

记者:有没有具体的措施或做法?

王衍亮:主要有三方面的做法。一是积极发展“一村一品”。“一村一品”是充分挖掘资源优势、以农民为主体发展循环农业的有效形式, 是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紧密对接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二是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 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 形成以农产品加工转化企业为龙头, 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 推动构建市场牵龙头、龙头建基地、基地连中介、中介带农户的格局。这里面还要支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培训和营销等服务。三是发展农产品深加工, 延长产业链, 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

记者:抓好、抓实农业循环经济, 除了已经讲到的大力发展节约型农业、抓好农业产业链延伸两方面外, 还有哪些方面的工作要做好?

王衍亮:还有两方面的工作要抓好、抓实。先说废弃物资化利用。这方面要大力普及农村沼气。要在北方适宜地区建设“四位一体”能源生态模式;在南方适宜地区建设“猪-沼-果”能源生态模式;在集约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 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 推广生态养殖模式。除此之外, 要加快实施农村清洁工程, 以自然村为基本单元, 建设秸秆、粪便、生活垃圾等有机废弃物处理设施和农田有毒有害废弃物收集设施, 减少农村生产生活废弃物造成的环境污染, 实现农村家园清洁、水源清洁和田园清洁;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 解决秸秆资源浪费和露天焚烧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

记者:抓实、抓好农业循环经济的最后一个方面是什么内容?

王衍亮:最后一方面是抓好农业资源保护和利用。这方面包含5项内容。首先, 要加强耕地资源的保育, 加快启动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行动, 扩大保护性耕地实施规模, 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保护和改善耕地质量;其次, 加强草原生态建设保护, 实施退耕还草, 建设草原围栏, 改良草原, 使严重退化区、生态脆弱区和重要江河源头的草原植被有所恢复;再次, 实施禁渔区、禁渔期制度, 建立渔业种质资源保护, 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 实现重要渔业资源的恢复与增值;第四, 从原位保护、异位保护、开发利用等环节, 加强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和利用;第五, 强化外来入侵生物防治, 使外来生物入侵加剧的趋势得到初步的遏制, 不断提高资源质量, 增强资源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司长 篇3

记者:您如何评价目前这套农机购置补贴实施办法?

张天佐:农机化管理部门目前执行的这一套农机补贴政策是2005年开始实施的,已经执行了两年多。总体上看,这套办法是科学、规范、可行的。正是靠这套办法和这套办法所形成的促进机制,才使中央财政安排的9.7亿元(2004-2006年中央财政农机补贴资金之和,相当于每个农民一元钱)补贴资金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少的投入,一举振兴了整个农机行业,带动了全国农机化事业的快速发展,这是应该充分肯定的。当然,也有一些反映,主要是:一些地方在执行中,还有不规范甚至违规的行为,这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有些操作环节不够细化,还需要研究出台更具体的措施;也有一些同志从某一角度去分析和观察,有不同的看法,这需要进一步沟通和商榷。

记者:目前的补贴办法是项目实施县农机部门根据财政补贴资金的规模,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初步选定能够享受补贴的农民,并经过公示无异议后,确定这些农民享受补贴购机。有些企业建议,可不可以搞事后补贴,先让农民买,再凭购机发票来报销,以杜绝个别地方存在操作不公平的现象?

张天佐:这个建议很好,但在现在的背景下不具备操作性。第一,每年国家的补贴资金规模有限,还不能实行普惠制,只能进行重点补贴。例如,某县国家安排财政补贴资金100万元,能够补贴大中型拖拉机100台。如果实行先购买后补贴的方式,农民一年下来购买了300台大中型拖拉机,国家补给谁?不补给谁?事后的选择会十分困难,更难做到公平。如果国家实行的是普惠制,补贴资金规模不封顶,就能为选择这种办法提供可能性。第二,目前的诚信状况并不理想。2004年我们在个别县搞补贴试点时,利用事后补贴的方式进行了尝试,结果真有敢拿着假购机发票企图冒领国家补贴的,也有个别人与不法经销商串通,利用空头发票(实际未购机)而预谋套取补贴资金。主管部门去查验时,农民家中确实有这台机器,一旦享受到补贴后,这台机器可能又“物归原主”了。第三,我国农村地域辽阔,交通不便,有的县单向跨度就有200多公里。农民补一台机器,需要一个个去核实、去检查,行政成本太高,也难以做到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得以而采取把补贴工作的有关环节提前,首先选择哪些农民能享受补贴,把这些农民固定下来后,然后实施定向补贴。

记者:现在生产的农业机械很多,国家只补贴7大类20多种,农民需要一些其它机器,能不能纳入补贴的范围?

张天佐:这个问题我能理解。一方面是由于补贴资金规模的限制,不能一下把摊子铺得太大,要分轻重缓急,突出重点,有序推进,逐步扩大范围。随着补贴资金投入增加,中央财政补贴的种类已从2005年的5大类18种,扩大到了今年的7大类24种,加上玉米收获机、薯类的种植和收获机、花生的收获机等3种机具在部分省(市)开展补贴试点,今年中央补贴的机具类别实际有27种。随着补贴资金规模的增加,中央补贴机具种类范围还会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我们在制定年度补贴方案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允许各级财政补贴资金分别有所侧重,力求形成中央资金和地方资金互补的格局。允许各省在中央补贴的范围之外,可自行增加5类机具,利用地方资金进行补贴。这就把全国补贴的重点和各地特殊的一些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了。从总体看,既有一个统一的、完整的补贴政策,又体现了各级政府事权划分的原则。

至于有人反映有些贫困地区,补贴30%不足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问题,我们在制度设计上有一条明确规定,各地可以在中央财政补贴的基础上实行累加补贴,没有上限的限制,但强调的是要有个适度的比例,不至于使供求矛盾太突出。如果补贴比例过高,那所有的农民都会申请;如果补贴比例太低,可能所有的农民都没有兴趣。补贴多少台?每台补多大比例?是需要研究的,而且年度之间、地区之间都会有所差别。这方面,制度设计上赋予了省市县很大的自主权。

记者:这就是说,补贴并不是补得越多越好,也不是比例越大越好,应该进行适度调控?

张天佐:是这样。实际上,近几年我们在宏观调控方面采取了两项主要的措施。一是利用补贴政策调控。这主要体现在制定年度补贴目录这个关键环节上了。我们是通过选择对哪类产品实施补贴、分别补贴多大比例、补多长时间等因素来达到宏观调控引导的意图。针对农机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近几年我们采取重点补大中型、高性能动力机械和配套农具的做法,就体现了宏观调控的目标。二是利用信息引导。这些年我们都进行了不定期的信息发布,也尝试了发布预警的措施。例如,由于跨区作业推动,小麦收割机得到很快发展,从1996年到2006年,年均增长超过20%,现在的保有量趋于合理。针对这种情况,去年7月,农业部及时发出预警信息并决定对这类产品停止补贴。一篇不到1000字的预警消息,起到的作用却很大。预警消息发布后,得到了社会的认同,很多企业据此开始调整产品结构,很多农民在选购轮式收割机时就非常理智了。不能等到农民驾驶收割机赚不到钱了,销售市场上反馈产品卖不动了,生产企业再去调整产品结构,那时就会很被动,就成一场灾难了。所以发布预警信息,也是我们工作方法的一种尝试和创新。今后尽量在品种上分析得更细一些,在全国范围内适时地发布一些信息,来引导整个行业的发展。

记者:目前农机流通领域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

张天佐:农机流通问题我没有太多的研究,只有一点粗浅的认识。我认为农机流通领域,现在是“小规模、大群体”,经销单位很多,但个体规模不大,存在两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一些小规模的“夫妻”店,短期行为严重,卖一台算一台,培训和售后服务难以到位;二是假冒伪劣泛滥,有的为了降低成本,以假充真,坑害农民。三年多来,我们利用补贴政策,在促进农机工业发展、加强农机管理、鉴定、推广等方面都找到了一些合适的办法和途径,唯独流通行业还没有找到更好的切入点。现在补贴过程中大家反映比较多的,就是有些地方流通秩序比较混乱。有的同志提出的办法很好,应该走两条路:第一,要扶持一批优秀的流通企业,做大做强做出品牌。过去,我们往往注重生产企业创品牌,而注重流通企业的品牌不够。我国农机流通领域中如果有一批品牌企业,农民花几万块钱买的农业机械,最后需要换几个零件,他会舍得花钱到品牌店去买。第二,要采用现代的流通方式,来重组和改变流通方式。现在发展比较快的,特别是日用百货零售领域发展的连锁经营、加盟经营、直销经营等模式,完全可以引用到农机流通领域。随着连锁店的发展,品牌的影响力也会体现出来。在补贴机具经销商的确定上,我认为应更多地尊重生产企业的选择权,数量上不宜过少,也不赞成很多经销商都参与进来。过度集中,易形成垄断,形成官商作风;过于分散,难于监管,又易引起恶性竞争,质量和服务得不到保证。

记者:最后请您介绍一下今年的补贴进度是如何安排的?

司长胜《执剑之路》读后感 篇4

缘于对书画的爱好,有幸结识了乐昌市公安局司长胜局长,司局亲自题笔送我一本他的著作《执剑之路》。

实在说,我对名人出书不太感兴趣,且有作秀之嫌,所以把送书一直搁置着。然而,看书是我平时最好的消遣。在一个闲淡之夜,顿时想起了《执剑之路》,偶翻目录,里面分了五个部分:工作总结、反腐倡廉、“三基”工程建设、边界维稳和理论探索篇。再翻开第一页,又见《水调歌头》一词,“铸出龙泉剑,青锋泛寒光!满腔热血为众,正气贯乐昌。”让我刷地一声坐正了身姿,全神贯注,有了读下去的欲望。

全书22万字,依照我平时的阅读习惯,不用三个小时就可以读完的,可是《执剑之路》,我却读得特别慢,三天才读完一百多页,因为里面的知识足够我学三十年。看书和看人是一样的,表面的厚度不等于真正的厚度,读过才知道。

司局在《执剑之路》中,倾注了他的心血,书中的内容有他对公安工作的体会;有他在公安局长这个位置上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也有他对怎样更好地学习科学发展观、怎么样更好地搞好公安工作的看法„„这决不是文字的堆砌,如果没有丰富的公安工作经验,没有一颗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心,那是绝对不可能有《执剑之路》这么一本书。

怀着满腔的热情看完《执剑之路》后,内心有一股说不出的激动,我改变了之前“对名人出书无好感”的看法,此时此刻,情不自禁地想把内心深处的感受写下来。全书思维严谨,有很多精髓是值得我学习的,概括起来有四个大的方面。

一、工作思路

司局赠《执剑之路》给我时,就说了这样一句话:“书本没有文学色彩,全是我工作上的一些思路。”细读过之后,我才觉得,这本书根本不需要用华丽的言辞来修饰,太多文学色彩,就降低了亮剑的锐气;污浊了廉洁之风;彰显不了军人气质。

2003年,司局被调任到乐昌公安局担任局长,面临巨大压力。当时乐昌城区“双抢”“两盗”猖獗;湘粤省界矛盾纠纷突出;队伍士气不高。经过一番调研,司局提出了这样一个奋斗目标:“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创一流、四年出品牌。”一年后,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司局乘势而上,再把目标细化,有了更清晰的工作思路:“扭住第一要务——切实维护乐昌的政治和治安稳定;咬住两个重点——严格执法和严格管理;抓住三个关键——班子建设、队伍建设和执法为民;凸显四个亮点——队伍建设闪亮点、执法质量闪亮点、压减案件闪亮点、基层建设闪亮点;坚持五个不放松——保持高压的态势、严厉打击犯罪分子不放松„„”

这些目标、这些思路,不是平白无故地提出来的,是结合了乐昌的实际,在实践当中得来的。由此,我不得不佩服司局的思维和逻辑能力。他能够认清现状,能够分析得出问题的各个要素,并且能清晰的理清各自之间的逻辑关系。他所提出来的口号里面有先后因果关系、有主次关系、有矛盾关系等等,这种逻辑能力和他的经验以及是否具备正确的哲学体系有关。这种思路,令我望洋兴叹的同时,也让我两眼向内,做出了久久的反思。我在想,我是不是也可以从生活出发、从细微处出发,锻炼自己的逻辑能力?于是,今天,我做了一件事情:把一屋子的书重新归类整理,并且贴上了标签。这样看起来舒服多了,以后再也不会浪费太多的时间在寻找某一本书上了。而且我发现,归类放置后,书法类的书本最多,这样看问题就似乎有了重点的感觉。有了清晰的逻辑,等于把一堆事情做了轻重缓急的标记。

另外,司局在政治生涯中提出的“年奋斗目标”激发了我的一个新的念想,我是不是也可以规划一下自己的人生阶段目标?比如以十年为一个阶段,以20~30岁这个阶段的为例,20~30岁这个阶段准备从事什么职业?主要任务是什么?努力的方向是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亮剑精神

司局响亮地提出:“动真的,干实的,来硬的,看我的”。他身先士卒,哪里有大案,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哪里有困难,他就出现在哪里。

2004年,乐昌河南派出所所长和教导员闹不合、搞内耗,工作上不去。虽然所长是全省优秀人民警察,教导员社会背景复杂,但司局毅然“动真的、来硬的”亮出了他的利剑,免去了两人的职务。

还有一个案例也让我印象深刻:市里有一宗合纠纷案,司局去做工作时,当事人听不进他的话,扬言要报复对方,声称要砍掉对方小孩的双手来见司局,这时,司局又亮了一剑。当事人方善罢甘休,赔礼道歉。

这种雷厉风行、稳健果敢的作风,着实令我折服。

司局在书本中说:“何谓亮剑精神,就是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亮剑是一种勇气、是一种团结、是一种气魄。”而我说,亮剑出精神,亮剑铸警魂。有拼才会赢,狭路相逢勇者胜,没有那胆量,没有那气魄,就无从谈亮剑,知识、技能可以学,但是气魄与勇气不是想学就能学的!

三、廉洁作风

“成由勤俭败由奢”。司局发扬艰苦战斗的优良传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工作上高要求,享受上低标准。他提出要常修“六心”,即:常修默默奉献的平常心,常修孜孜以求的事业心,常修严谨认真的细致心,常修一视同仁的公正心,常修团结协作的大局心,常修淡泊名利的清廉心。他把工作、事业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而对名利、享受看得很淡。他坐的小车是前两届局长用过的旧车,已跑了30多万公里,有些局领导建议他换一辆新的,他坚决不换。2003年,公安部发布“五条禁令”后,工作日司局便没有再沾一滴酒。

作为一个手握一定权力的公安局长,司局无疑面对着钱、权、法的考验,在对各基层班子进行大调整之际,有的民警便开始送礼跑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司局郑重宣布:“谁给我送礼,该调整的不调整,该提拔的绝不提拔。”从而,刹住了跑官要官歪风,调整工作十分平稳。

正是这些小节的积累,铸就了司局廉洁清正的风范。他从来不铺张浪费。我在想,我太多坏习惯了,必须得改正。我吃饭时习惯性剩饭;上个厕所抽十几节纸巾;写书法纸张写坏后其实还可做草稿;洗澡不应超过十分钟。从今后,一定要严于律己。

四、终身学习的精神

担任局长期间,在百忙之中,司局仍然坚持以学习为第一需要,边工作边学习,并有针对性地钻研法律法规、公安业务等知识,每天坚持读书两小时,写读书笔记,以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现在,司局说他每天至少花一个小时练习书法,他也教导我要多临帖,三五年后改写行书,就有了很强的功底。

今后,我也要不断地学习,要有一个空杯的心态。学习积极正面的东西,去看每一个人的优点,“三人行,必有我师也”!在这样一个速度,变化,危机的时代,我只有不断地学习才不会被这个时代所抛弃。

作为一名警察,司局拥有无数个闪光的荣誉: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其任职工作单位多次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出席过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受到胡锦涛主席的亲切接见;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二次、三等功四次。但司局却跟我们开玩笑似地说他自己是“革命的傻瓜”。而我想说的是,司局,您的一生,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一生;是爱岗敬业、拼搏进取的一生;是情系群众、竭诚为民的一生;是作风严谨、求真务实的一生;是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一生。正是因为有了您这种“革命的傻瓜”,才有了我们乐昌的安宁,正是有了您这种“革命的傻瓜”,才是我们乐昌人民最大的福分。你是我们乐昌的骄傲。

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司长 篇5

视频会议上的讲话提纲一、二级中医医院评审工作安排

(一)评审时间

原则上各省(区、市)应于2013年12月底前完成本辖区内二级中医医院评审工作。因基建等特殊情况需要缓评的,应先向地市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提出缓评申请,并由地市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报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审核批准。缓评时间截至2014年6月。6月份前完不成基建任务的中医医院,按二级中医医院建设,不入国家中医医院评审信息数据库。

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定时间内组织完成辖区内二级中医医院评审工作,二级中医医院数量较多、确因工作需要延长评审时间的,应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审核批准。

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尽快下文给各二级中医医院,摸清各中医医院评审意向,并于2013年2月底前将本辖区拟参加二级中医医院评审的医院名单和拟申请缓评医院名单、不评审医院名单报及缓评与不参加评审的原因送至我局医政司。

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根据我局二级中医医院评审工作安排,认真制定本辖区内二级中医医院评审工作方案(包括评审医院、每家医院评审具体时间、每家医院评审小组组成(专家组长、专家组成)等),并于评审开始前2周将方案报送至国家 1

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院评审办公室备案。

(二)参加评审医院范围和适用标准

所有二级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中医专科医院),包括民营中医医院。《中医医院评审暂行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中医医院在规定期限内没有申请评审的,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当要求其在15个工作日内补办申请手续;在限期内仍不申请补办手续的,视为放弃评审申请。第三十六条:医院自动放弃评审的,视为评审结论为不合格,由中医药管理部门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低或撤销医院级别。

不符合缓评又不申请评审的:《中医医院评审暂行办法》第三十六条执行。

2008年8月31日之前中医医院变更为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或医院原来有中医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两个名称、只保留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按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标准进行评审。2008年8月31日之后变更的,按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进行评审。

中西医结合专科医院按照相应的中医专科医院评审标准进行评审。

医院名称中同时含“中医”和“民族医”的,原则上根据排列次序按照相应的评审标准进行评审,例如:医院名称为“中蒙医院”的,按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进行评审,医院名称为“蒙中医院”的,按照民族医医院评审标准进行评审。对临床科室建设部分进行检查评估时,应分别选择1个民族医科室和1个中医科室进行检查。

(三)评审专家组组成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从省级中医医院评审专家库中抽取专家组成二级中医医院评审专家组,专家全部由被评审中医医院所在地(市)辖区外的专家组成,其中来自二级中医医院的专家人数不低于专家总人数的20%。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根据被评审医院规模大小组建专家组,专家组人员总数为12—14人,其中,对检验、输血、影像和医院感染部分进行检查的专家应由三级医院的专家负责,同时,来自二级中医医院的评审专家原则上不独立进行检查。

评审专家组长应由参加过三级中医医院评审的省级、地市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分管中医工作的局(处)长,或三级中医医院院领导担任。临床科室和重点专科等医疗部分的评审专家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其中应至少有两名参加过三级中医医院评审的专家。其他部分的评审专家应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其中管理、药事、护理至少各有一名参加过三级中医医院评审的专家。

在对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中医专科医院进行评审时,由参加过三级中医医院评审的省级、地市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分管中医工作的局(处)长担任评审专家组长时,应分别增派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中医专科医院院领导担任专家组副组长;或选派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中医专科医院院领导担任评审专家组长。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临床组和专科组4名评审专家中至少应有2人来自中西

医结合医院。二级民族医医院评审专家原则上从本省(区、市)选派,当本省(区、市)民族医专家力量不足时,可选用外省(区、市)民族医专家。二级中医专科医院临床组和专科组4名评审专家中至少应有3人为本专科专家。

二、评审结论及标牌

(一)评审结论确定

根据《中医医院评审暂行办法》,评审小组应当在评审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评审报告,并经评审小组组长签字后提交给评审组织。评审工作报告经省级评审组织审核同意后,报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在收到评审工作报告后,对拟作出二级甲等、二级乙等或二级不合格评审结论的,应当在30个工作日内作出评审结论。对于评审结论为二级甲等和二级乙等的应以适当方式对社会公示,公示期一般为7至15天。公示结果不影响评审结论的,书面通知被评审医院、评审组织和有关部门,同时报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院评审办公室备案。

(二)标牌

各省评审结束后要按要求将参加评审的二级中医医院的信息报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按报送信息对二级中医医院标牌统一编号。确定评审结论的二级中医医院应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统一规范中医医院标牌的通知》规定悬挂统一的等级标牌,标牌制作及发放要求由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规定。

三、相关要求

(一)四个防止

1.防止违反评审纪律:特别是违反贯彻中共中央政治局八项规定要求,严禁超标准食宿、超标准劳务、带家属、在宾馆看材料、旅游、娱乐、发放礼品等;

2.防止走过场:每个专家组一般评审2—3家医院,每家医院评审时间2天,不得擅自缩短评审时间;

3.防止弄虚作假:医院不得在病历书写、规划文本、下发文件、人员名单等方面弄虚作假;

4.防止不按标准评审:各二级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民族医、专科医院)评审专家组应严格按照《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3年版)》及专家手册进行评审,不得擅自增加或减少指标。

(二)加强监督检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根据各省二级中医医院的评审工作安排,不定期派人了解各地二级中医医院的评审工作进展,沟通情况并实地指导。同时,将对各省开展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情况进行抽查,如在抽查过程中发现评审情况与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组织开展的评审情况严重不符,存在走过场、弄虚作假等情况,将组织专家对其辖区内的二级中医医院重新进行评审。

各地市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和三级中医医院要在二级中医医院评审中充分发挥作用,加强指导和培训,指导辖区内二级中医医院做好创建工作。要在地(市)三级中医医院授牌时,同时召开二级中医医院评审部署会议。

(三)其他

1.要加强评审组织建设,要有专门人员,人员数量要满足工作需要,要切实履行职责。据了解,目前委托第三方成立评审组织的有北京、山西、上海、福建、贵州和云南6个省份,其余省份评审组织与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关系不明确,部分由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人员组成,不符合《中医医院评审暂行办法》“评审组织可以由中医药管理部门组建或受中医药管理部门委托的适宜第三方机构”的相关要求。

2.二级中医医院评审结果与示范中医院评选相衔接,其分数将作为示范中医院的重要依据。

3.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要认真审核评审相关材料,特别是要把握核心指标和分等标准,防止出现评审结论和分等标准相矛盾的情况。

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司长 篇6

作者:本站作者 时间:2010-9-6

推进“五化”建设,谱写餐饮业发展新篇章

在这秋风送爽的时节,中国饭店协会举办的“2010中国餐饮业大会”今天隆重召开了,受领导委托,我谨代表商务部,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工作的广大餐饮界朋友们表示诚挚的敬意!这里,我就如何看待当前餐饮业发展形势,更好地推动餐饮业持续健康发展谈几点认识,与大家交流。

一、餐饮业保持较快增长,但面临挑战增多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餐饮业呈现持续稳步发展势头,行业零售额已经连续1 9年保持年均增长2 0%以上,这是一个奇迹,是各有关部门、协会组织和广大餐饮企业艰辛努力的结果。但今年上半年,由于蔬菜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及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餐饮销售增速放缓,利润下降。2 0 09年住宿餐饮业零售额增速高于社零额增速1.3个百分点,而今年1-7月份全国餐饮收入累计为9 5 9 5亿元,同比增长17.1%,却低于同期社零额增幅1.1个百分点。这种反差当然有统计口径调整的原因,今年开始餐饮业统计指标由“零售额’’调整为“餐饮收入”,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餐饮业持续增长压力增大的现实。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由回升向好向稳定增长转变的关键时期,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内经济进入要素成本集中上升期,企业经营环境趋紧,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的

任务艰巨。就餐饮行业而言,持续健康发展面临着以下几方面的挑战:

一是成本上升对行业经营的挑战。近年来,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趋势明显,尤其是今年上半年以来,受灾害性天气等因素影响,鲜菜价格高位运行,工资成本上升,房租较快上涨,给餐饮企业经营和行业增长带来较大压力。据国家统计局和有关部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CPT同比上涨2.6%,鲜菜价格上涨20.5%;部分省市最低工资标准 上调1 0%以上,许多城市房租上涨2 0%左右,餐饮行业经营成本上升、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

二是需求提升对产业结构和服务水平的挑战。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生活节奏加快以及消费理念的转变,群众外出就餐频率增加,以消费便利快捷、食品卫生安全、价格经济实惠为主要特点的大众化餐饮服务需求快速增加。但目前我国餐饮业的结构特点是高档餐饮发展较快,高档酒店繁荣兴旺,而大众化餐饮服务由于费工费时、售价低、利润薄,供给不足,服务跟不上,市场缺口较大。同时,广大消费者餐饮服务需求提升集中体现在质的提高方面,不再只是简单吃饱,而是要求吃得方便实惠、吃得安全卫生、吃得营养健康,吃出品位和情调,要求服务更加人性化、个性化,实现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的统一。而现有餐饮服务一定程度上存在重硬件轻服务、重规模轻品质、重产品轻文化的问题,如不加快调整结构、不断开发新品和创新服务,就难以满足人们群众不断变化和升级的餐饮消费需求。

三是绿色环保趋势对行业发展方式的挑战。伴随资源环境约束的日益趋紧,资源保护和“碳减排”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也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严峻考验。在此形势下,无论是农业、工业还是服务业的增长,都要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等多方面效益,加快转变追求规模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否则难免失去竞争优势甚至被市场所淘汰。作为直接以人为服务对象,以人类生活更加健康美好为目标的餐饮服务业,既有自身经营节能、节约的任务,同时担负着对消费者引导的责任。应当加快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发展模式,积极推广绿色增长、适度消费的理念,引领带动消费市场向健康、节能、环保、低碳方向发展。

四是安全卫生问题对行业信誉的挑战。今年上半年,食品安全领域问题仍较为突出,劣质奶粉事件,“地沟油” 回流到餐桌,餐饮用具卫生不达标等问题,均带来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广泛关注,国务院及有关

部门高度重视。保障餐饮领域食品卫生安全,是行业发展和信誉之根基,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绝不可等闲视之。

此外,从餐饮服务体系看,行业发展中也存在一些结构性矛盾。在网点结构方面,部分新建居民社区、学校、车站等人流聚集地就餐不便利的问题仍较为突出,网点布局需要进一步优化。在供给结构方面,早餐、快餐等大众化餐饮和面向家庭的外卖送餐服务仍显不足,难以适应家务劳动社会化发展和群众提升生活品质的需要。在服务方式方面,网上订餐和电子结付系统建设相对滞后,制约了群众便利消费需求的满足。在规范化服务方面,相关标准制定和贯彻实施的力度不够,规范化管理不到位,服务人员培训不足,加之一线员工流动性较大,制约了行业服务水平的稳步提升。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推进行业更好更快发展的进程中,予以高度关注并认真加以解决。

二、加快“五化”建设,推动餐饮业持续健康发展

统观形势,适应需求,要求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扩消费、促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提质量、惠民生”的战略部署,把加快餐饮业发展与扩大内需、调整结构的有关政策措施紧密结合起来,与促进服务业发展、改善民生的有关工作安排结合起来,与解决当前发展中的突出矛后和问题结合起来,加快推进餐饮产业大众化、标准化、节约化、连锁化和信息化发展。具体地讲:

一是要加快大众化餐饮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从餐饮业经营规律分析,成熟的餐饮市场,大众化餐饮需求量大,经营利润率一般高于高档餐饮。积极发展早餐等大众化餐饮,既是一项企业得发展、群众得实惠的民生工程,也是推进我国餐饮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重要途径。

近两年来,结合促进服务业发展,在财政资金引导支持下,商务部在部分大中城市实施“早餐示范工程”,相继建设了一批主食加工配送中心和标准化早餐网点。今年将在几个城市继续试点,探索大众化餐饮发展路径。各地应当进一步重视推进大众化餐饮发展工作,根据当地市场需求和企业特点,坚持规模化、标准化、连锁化发展方向,多种途径、多策并举发展早餐、快餐网点。在依托主食加工配送中心和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固定门店式网点的同时,积极整合社会餐饮网点资源,并充分利用好超市、便利店等商业网点提供餐饮供应逐步形成覆盖居民社区、商业街区、办公区、旅游景区、交通枢纽等重要区域的大众化餐饮网络。只有集中了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大众化餐饮才能真正形成“气候”,整体水平才能真正得到提升。

二要加快标准化建设,提升规范发展水平。标准化建设史实现餐饮企业诚信经营、规范服务,保障餐饮领域食品安全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当前,这方面的首要任务,是要把有关标准落到实处。对于已经出台的《餐饮企业经营规范》、《早餐经营规范》、《农家乐经营服务规范》等行业标准,有关方面要通过培训、交流等多种方式,加大实施力度,使其在规范经营和服务行为等方面切实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同时,要针对食品安全卫生等餐饮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抓紧制订完善相关标准,加强餐饮卫生和服务质量管理。要通过加强标准化建设,将卫生质量管理贯穿到餐饮原料采购、加工制作、餐具清洗和消毒等各个环节,健全企业食品进出查验记录制度、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索票制度,确保餐饮服务放心、安全、卫生。这其中有些是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分工给商务部门的硬任务,广大企业一定要积极行动起来,切实将有关要求落实到位。

三要实现节约化发展,推动行业节能和引导社会消费。加快建设节约型餐饮,加强节能增效,不仅可以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推动餐饮企业发展方式和社会消费方式的转变。为此,一方面,要积极推进“绿色饭店”创建工作,推进餐饮节约化经营,引导广大餐饮企业大力强化内部管理,切实做好节粮、节能、节水、节气、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推广节能型设备,提倡使用清洁能源代替污染能源,并探索建立餐饮废油回收利用机制,推行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持续做好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等工作,走低碳化、节约化发展之路。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餐饮消费的科学引导,有关部门、协会组织以及新闻媒体应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倡议活动,大力宣传绿色消费、适度消费、节约用餐的科学消费理念,广大餐饮企业应当从承担社会责任出发推出保障和倡导用餐节约的实际举措,通过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使用餐节约成为社会主流风尚和广大消费者的自觉行动。

四要加快连锁化发展,扩大品牌影响力。品牌的形成和发展,可以说和企业连锁化步伐互促共进。对于一个优势企业来说,其加快连锁经营步伐的过程,就是其扩张经营网络,扩大品牌影响,提升品牌市场占有率的进程。广大餐饮企业,要坚持存量转化和集约发展原则,通过兼并、收购、参股、控股等多种方式加速连锁化发展,加快形成一批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品牌餐饮企业;要在推进连锁经营的进程中,集合企业在资本、技术、营销、服务等方面的综合竞争优势,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品牌的影响力。

五要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行业经营管理水平。当今世界,信息化水平决定流通效率,关联经营管理水平。在餐饮饭店企业,应当积极推广应用信息化等现代技术,借以改善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在网络购物规模呈现跨越式增长的趋势下,要更好地赢得顾客,扩大销售,必须在加快有形网点建设的同时,枳极采用互联网、移动通信、电子商务等现代信息手段,大力发展在线服务、网络预订、网上支付、自助结算等网络营销方式,便利居民消费选择,拓展市场空间,培育新的服务增长点。

同志们:餐饮业是一个潜力无限、永远年轻的产业,促进餐饮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既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小康生活的热切期盼。让我们共同努力,在新的起点上再谱新篇,为改善民生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司长 篇7

为此, 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

财经界:社会各界普遍认为, 近年来, 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进力度最大的一个时期, 也是区域发展取得成效最多的一个时期。请问范司长是如何去践行的?

范恒山:从2006年中央出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指导意见以来, 按照中央的要求, 依靠系统的共同努力, 推动地区经济工作实现了重大转变, 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区域格局的优化, 带来了系统内部精神面貌的积极变化, 为促进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等权威媒体评价:过去一个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亮点是区域经济发展,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精彩纷呈。推动深化了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重要地位和基本内涵的认识, 促使社会各个方面从全新的角度和前所未有的高度来看待区域战略, 区域战略的谋划与实施被各级党委政府自觉地放到了各地经济工作的全局与核心位置。

经过这个时期的努力, 中国的经济版图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空间布局更趋协调、更加科学。在前不久中央发布的《十七大以来党的工作大事记》中, 与地区经济司工作直接相关的就达20多条,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过去一个时期地区经济战线所取得的显著成绩, 也展示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全局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事关大局且使命艰巨, 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纳入中央的主要决策议程。为此, 我们积极开展工作, 努力争取中央领导层对地区经济工作的更大关注和更高重视。在我们的大力推动和有关方面的支持下, 2007年2月, 区域发展问题成为中央政治局第39次集体学习的主题, 中央政治局集体研究讨论区域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 明确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任务。这是多年来中央领导集体第一次专题研究区域发展工作, 会议的内容给社会发出了强烈的信号, 也为大力推动地区经济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坚强保障。我们通过积极工作, 推动党和国家的一些重大文件、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明确部署和深入阐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任务与思路。与此同时, 深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与政策研究, 提出了衡量现阶段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标准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任务、操作路径, 在这个基础上因地施策, 扎实推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各项工作。经过这些年的努力, 大大提升了社会各个层面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各地区各部门的自觉行动, 列入地方党委政府主要议事日程, 制定实施区域战略已经成为各地名副其实的一把手工程;与此相应, 地区经济工作偏离中心、可有可无的局面得以改变, 在全局工作中处于突出重要的位置。

财经界: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地区差异很大, 要推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真正落实, 是否需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地区司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范恒山:针对这一问题, 我们立足于发挥各个地方的比较优势, 依照适宜的空间尺度研究制定了一系列重大规划和区域政策文件, 深化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细化、实化区域政策。地区司推动编制了众多的区域规划和政策文件, 促使区域政策不断强化、细化和实化, 区域政策在国家宏观调控中的地位和作用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区域规划和文件成为引领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行动指南。

2006年, 围绕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 按照国务院的要求, 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 研究制定了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 这是国家明确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之后, 我们基于功能新区深化改革开放所制定的第一份区域政策文件。2007年, 为促进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和深化与东南亚的合作开放, 经过认真研究, 编制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并由国务院批准实施, 这是国家明确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之后, 我们基于经济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所制定的第一份区域发展规划。天津滨海新区指导意见和北部湾经济区规划的出台, 形成了新时期细化、实化和强化区域政策的一个重要开端。此后, 我们不断加大工作力度, 七年来共研究制定了80多个主题突出、特色鲜明、覆盖空间相对较小的区域规划和政策性文件, 对东中西各大板块的若干典型区域基本实现了“一区一策”, 大大细化和优化了中国经济版图。这些具有明确指向和很高含金量的区域规划和政策文件的密集出台, 扭转了长期以来区域经济增长东快西慢的格局, 为支撑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打造了一批重要的增长极。还有效解决了一些多年来困扰我们的体制性难题, 在促使经济调节从“一刀切”转向分类指导、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保障地区发展思路与政策措施的连续性与稳定性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财经界:地区司推动建立了一批承载先行先试使命的特殊功能区, 促使一些关系改革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成功实现超前探索, 顺势打造了一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点和增长极。请谈谈具体做法。

范恒山:功能区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平台, 是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支撑, 也是深化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先遣队”。建设功能区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突破和集聚效应, 对促进整体发展起到支点和示范作用, 也能够集中展示建设成果, 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 从而有利于推动面上工作。因此, 这些年我们把功能区建设放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突出重要位置, 基于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立足于率先探索和试验, 选择适宜地方规划建设了一批承载着特殊使命的功能区, 这其中有旨在探索科学发展路径、实现产业提升、城乡协调、生态建设等重要方面有机统一的经济区, 有着眼于与特殊地区在重点领域开展深度合作的合作示范区, 有以重点城市为依托、以探索新型城市化道路为主要任务的新区。实践表明, 功能区的规划和建设成为近些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亮点, 一方面它构成了地方经济发展和整个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 从某种意义上说, 没有这些功能区的建设发展, 我国经济就不可能率先走出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 从而不可能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另一方面它有效破解了一系列重要改革发展难题, 为全面理顺体制关系、系列重要改革发展难题, 为全面理顺体制关系、促进科学发展积累了经验, 开辟了道路。

财经界:区域合作推动了中国经济在深度和广度上实现了全面跃升, 促进了区域合作直接进入经济活动的中心层面, 区域合作领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效率。地区司是如何突破瓶颈的?

范恒山:区域合作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和路径。上世纪80年代, 以横向经济联合、经济技术协作为主要内容的区域合作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但由于体制转轨、机构改革等原因, 区域合作工作一度陷入低谷, 面临着机构薄弱、职能狭窄的状态, 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面对这一局面, 在2006年第一次召开的全国发展改革系统地区经济工作会议上, 我们就明确提出要把区域合作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 充分发挥其对区域协调发展的积极作用。此后, 每一年都对区域合作工作进行专门部署, 根据需要分别召开了区域合作片会、经验交流会、现场推进会及举办区域合作论坛, 分析形势、查找问题、交流做法、提出任务。与此同时, 在一年一度的地区经济工作会议上同时套开区域合作座谈会, 对区域合作工作进行全面部署。经过这些努力, 区域合作工作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 合作内容和合作方式实现了全面跨越, 从主要是招商引资深入到推动一体化发展、加快产业承接转移、实现公共服务共享等核心领域, 一大批形式各异的合作平台顺势建立, 成为了促进区域合作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与此同时, 区域合作机构得以强化, 合作队伍不断壮大。今天, 区域合作已成为各地区的重要共识和自觉行动, 成为各地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发展质量的重要路径, 融入到党政工作的各个层面。区域合作机构也摆脱了相对边缘化的地位, 成为经济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门。

财经界:中国海洋资源丰富,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 海洋战略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战略, 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目前有哪些举措?

范恒山: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 为经济社会活动的拓展和优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十六届五中全会, 中央明确提出了海洋经济发展战略, 但如何付诸实施需要细化措施、探索路径。基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这些年, 我们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 推动国家海洋发展战略落在实处, 促进海洋经济做大做强。在宏观层面, 2008年我们推动编制了《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这是我国第一部指导海洋事业全面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在此基础上, 不断加强对海洋事业和海洋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 推动出台了《国家海洋事业“十二五”规划》和《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从2009年起, 将全国围填海计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体系管理, 促进海洋开发走向规范有序。在操作层面, 经报国务院批准, 从2010年开始, 启动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 组织编制了山东、浙江、广东、福建海洋经济发展试点规划和方案, 并推动设立了国家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功能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这些具有开创意义的战略举措, 推动了国家区域发展从陆域延伸到海洋, 使我国建设海洋强国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今天, 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全国上下的共识, 国家把发展海洋经济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 陆海统筹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战略, 沿海各地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呈现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良好态势, 海洋经济的地位和实践探索达到空前的高度。引以为自豪的是, 我们为国家大部分海洋发展规划和政策文件的制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财经界: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贫困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扶贫也是一个老大难问题, 如何推动扶贫开发方式实现重大转变, 促使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到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体系, 扶贫开发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融合、一体推进?

范恒山:扶贫开发是地区战线一项重要工作, 承担着促进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加快发展、进而缩小地区差距的重任。但由于资金规模小、扶持领域窄等原因, 长期以来, 扶贫开发处于就事论事、单打独斗的状况, 大大影响了扶贫开发的效应。为使扶贫开发发挥更大的作用, 也基于站在更高基点上谋划、调动更多的资源来支持贫困地区发展, 加快缩小地区差距, 我们积极推动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体系, 使之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部署和安排有机结合起来, 实现了扶贫开发规划思路和操作方式的重大转变。一方面, 我们把扶贫开发作为绝大部分区域规划和政策性文件的重要内容, 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部署扶贫开发的总体任务和重大举措, 把扶贫项目的安排与重点工程建设、民生改善有机结合起来。另一方面, 基于区域协调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安排来研究扶贫开发的思路与政策。以过去确定的国家扶贫重点县、贫困村和贫困户为基础和着力点, 积极推动制定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扶贫攻坚和区域发展规划, 采取点面结合、消除整体发展瓶颈、创造协调发展条件的路径来解决贫困地区发展问题。基于这个思路, 这些年来, 我们制定了支持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整体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了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发展的文件, 编制出台了若干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扶贫攻坚与区域发展规划, 还基于整体考量进一步加大了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的对口支援和帮扶工作的力度。今天, 扶贫开发已与国家区域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成为全党全民的共同行动, 呈现出益发有力、益发有势、益发有效的良好局面。

财经界:流域综合治理是地区司新的探索和尝试, 卓有成效。如何促使源头控制与末端治理、治理与保护、流域治理与区域发展相结合, 实现解决当前难题与构建长远机制的有机统一的新模式?

范恒山:重点流域是区域发展的基础与支托, 区域发展与流域环境紧密相连, 流域和区域具有一体性和联动性。但囿于传统认识, 流域治理长期局限于治理流域本身, 就水论水, 倚污治污, 致使治理效果很不明显,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 部分流域甚至出现了越治越污的状况, 有的还形成了严重的水环境危机。基于流域和区域关系认识的深化以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成功经验, 这些年来, 我们把流域治理纳入到区域发展格局中来考量, 把流域治理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城乡统筹、整体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等方面有机结合, 抓源头治理, 形成了综合治理的理念与模式, 实现了重点流域治理工作的重大转变。2007年5月, 太湖流域爆发了严重的水环境危机, 以应对危机为契机, 我们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出了《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 这是我国第一个重点流域综合治理的方案, 重点流域的治理从此跃上了综合整治的轨道, 形成了点源、线源、面源、内源同治, 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统筹, 工程措施、生态措施和管理措施并举, 各相关部门和地区联动的新模式。这一转变带来了流域治理的显著变化, 一些重点流域的水环境发生了明显的改善, 更重要的是, 它实现了解决眼前问题和构建长效机制的有机结合, 为重点流域实现水环境长期趋好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财经界:从2006年主政地区司, 到今天已经有七个年头了, 范司长有何感想?

范恒山:这七年, 是地区经济工作融入主线、展现异彩的七年, 是区域协调发展乘风破浪、高奏凯歌的七年, 是地区系统历经重大变化、地位不断攀升的七年。这一过程有力地彰显了地区工作系统同志们的历史责任感和伟大价值。同时, 这七年地区经济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 也与社会方方面面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是分不开的, 借此机会, 我向全国关心地区经济工作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什么都真只有“副司长”是假的 篇8

副司长的身份的确是假的,但附着在这个身份上的其他逻辑,又是怎样的现实又真实!39岁的邹斌勇谎称自己37岁,不少地方官员格外地努力巴结,因为这么年轻,“仕途看好”;邹斌勇做派并不像官员,但他吹噓自己“是国家发改委某领导的远亲”,所以毕业后就进入发改委工作,于是大家都信了:很多商人在饭局上认识假副司长邹斌勇后心中狂喜,不停输送好处,因为“一个发改委的副司长,只要拿手指轻轻一抠,随便给个基建项目,我们就赚大了”……正是这些现实的土壤,使得一个随便上网查点国家政策的江湖骗子,走到哪里都吃喝不愁,礼品不断,“家里摆满了红酒、高档油、食品、补品”。

骗子当然可恶,但有些东西比骗子更可恶。假如这个邹副司长的身份是真的,所有这些东西是不是就理所当然,大家就不必要莫名惊诧’假司长收了好处办不了事,巴结的人很不高兴;假如真司长收了好处偏心办了事,公家的损失是不是会更大’某些司长、处长到地方上去,论级别不高,论官职不大,但总能被“高度重视”并奉为某些省市官员的座上宾,甚至一个评估组女秘书也要某高校领导集体迎接,原因何在?就是因为他们手里掌握着非常大的审批权,有些项目,给你也行,给他也行,给你给他全凭一人好恶。官职虽小,动用资源的能量却超级大,基层官员不巴结怎么得了’如此大的权力、如此大的诱惑扛在肩上,你让人家司长出淤泥而不染、常走河边而不湿鞋,这得多大定力啊,这不是人主善恶的问题,而是制度造就的岗位异化。

发改委“被假冒”了,心里一定很恼火,但闲下来不妨想想,真假副司长享受的,有多少是被习以为常的“真待遇”。这些年我们一再说,要不停地改革计划体制,通过公共服务和市场机制,建立社会资源配置的框架格局。但对照现实,科学、公正、透明地配置社会资源,我们还差多远?在某些领域,计划审批的权力是否依然顽固与强大?司长、处长们的裁量权是否依然无约束?各级官员到底能从一个假司长、大骗子身上,映照出多少东西?

铲除含有毒素的土壤,欺骗的毒瘤才不会附着和滋生,否则,假的真骗子与真的假骗子,对“观众”来说,又有什么区别呢?

上一篇:教育心理学多项选择二下一篇: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