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调研报告

2024-06-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民族学调研报告(精选8篇)

民族学调研报告 篇1

调查报告

湖北武汉香缇美景社区 对和谐社区建设的实践调查

姓名 学号 院系(部所)专业 任 课 教 师 完成日期

廖茜茜 08071075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电气信息类 王奎正 2009年 8 月 15 日

湖北武汉香缇美景社区对和谐社区建设的实践调查

【摘要】

武汉市七个中心城区883个社区全部完成社区划分。武汉市委、市政府领导十分清醒地认识到,社区

建设是事关城市发展、人民生活环境改善的基础性工作。群众对社区建设到底有什么需求?在政府财力有

限的情况下如何满足这些需求?在广泛征集方方面面千万条关于社区建设的意见之后,市民最急、最难、最烦的问题凸现出来,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就业和社会保障、城市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服务。

为此,武汉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武发[2002]15号),提出用三年时

间,重点推进社会保障、城市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服务“四到社区”,用3年时间将883个社

区建设成人民安居乐业的和谐家园。

【关键词】和谐社区883计划四方面新闻

“星海·香缇美景”地处江汉区常青公园之畔,位于武汉二环线以内,常青路西侧,是市

区内一个新兴生活区。此项目为经济适用房小区,占地面积一百亩,一期总建筑面积15万

平方米,户数为1509户。

以下是对小区内设施,环境,服务,邻里关系,小区活动等一系列的调查探究。

一.调查结果

1.小区设施

小区内本身附有的设施已然十分齐全,可以称得上是一现代化小区。

每家每户通有管道燃气,带有燃气表。相对于煤气来讲,管道燃气显得更为安全。

并且,燃气提高了加热的效率,用更少的气产生更多的热。还有,居民不再需要打电话

等煤气师傅送上门,只用每月交付所用煤气费用即可。跟上了城市各小区通气的政策。

每家每户设有独立电表水表,有线电视。目前,几乎每家都在享受数字电视带来的新体验。信号更为稳定,画质更为清晰,并且附有一些便民服务,如:天气预报,股市

行情,医疗保健知识等等。

此外,每栋楼都设有电梯。方便高层楼用户上楼下楼。

小区内的配套设施中应安装单元防盗门、分户防盗门、电视、电话、电脑引入户内,引入宽带因特网,建立智能小区慨念。为保证小区内整体环境美观,供电线路通过电缆

埋入地下,采用变频恒压供水,杜绝水源污染,安装管道煤气。

近年来新开发的项目明显的变化是开发商很注重环境的美化,社会综合功能的配套,体

现“以人为本,崇尚自然”的原则,故在本住宅小区中设计有:花园、绿化带、绿化景点、停车场等,展现社区文化。另应设计会所,将社区内的休闲、娱乐、社区服务、物业管

理溶于一体,为工作之余的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休闲,娱乐的场所。

2.小区环境

香缇美景小区是一诗意地栖居。这里,人与自然、建筑物与自然以及人与建筑物和

谐共生。这里,拥有多个大型绿化广场和公园,步移景异,亲近自然显得特别容易。四处摇

曳着绿。从道路旁的花坛、树木,到随处安插的绿地;从广场绿化带,到空中绿地、园林阳

台,处处彰显绿的价值。

诗意还在于它的便捷。小区的安宁与方便居民购物的并不矛盾,住宅区与商业区隔离,住宅区内不设商业门点,住宅区出入口设小商业门点,住宅区主要出入口处设中心超市,使

社区动与静有机结合,清净幽雅。

诗意还体现在细节、境界和责任上。为了避免造成光污染,小区内的通道旁全部采用

低矮夜灯,既避免光污染问题,也增加了景观效果。香缇美景看似不起眼的下水道井盖,其

实也很有讲究和学问。为避免车辆行驶时下水井盖带来的噪音,小区进行了多次探索,并

在武汉房地产界率先使用从哈尔滨引进的复合材料型井盖,解决了园区6000多个井盖的噪音难题。绿树成荫,鸟儿歌唱。老人在林间漫步;恋人在画亭依偎;特别是那些孩子们,兴奋地打着赤脚,在绿地嬉戏。徜徉此间,仿佛人在画中。

然而,小区缺少水的灵动。小区内有喷泉,但没有人工河,而小区本身地理位置并

非直接靠近江堤或河堤。不能做到山水相依,流水湾湾,居民们依山伴水。

3.小区服务

治安方面,关于香缇美景治安还算良好。省中院位于其街道出口处。虽然小区对面

是一看守所,但目前一年还从未有过治安上的疏漏。尤其是车辆管理,调查显示小区内

居民未有过被盗自行车。这点相当值得嘉赏。然而,关于武汉小区治安,一些老社区的治安普遍让人心寒,比如老三角路社区,棋盘街社区等,都是较老的房子,几乎没有专

管治安的人员,偷盗事件常有发生。

医疗方面,社区内还没有卫生所或门诊。出社区三站路左右有一规模还较大的百姓

门诊。但事实显示,小区内医疗建设为零。如若有病人患病,三站路的距离还是偏远的。

房产开发商在开发建设小区时,没有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划在内,本来在小区设立卫生服务机构是为了方便百姓,可是得不到房产开发商的支持,医院只能在小区内租

房,有的租金高昂,这为社区卫生服务的深入发展带来很大不便。可以说“社区建设,医

疗机构配建、规划明显滞后。

物业方面,人员安排如下:管理处主任1人,管理人员20 人,工程部(维修)主

管1人,安管队队长1人,保洁(绿化)主管1人,行政主管1人、助理1人,物业部

主管1人,物业助理 5 人,财务会计1人,出纳1人,收款员2人,仓管员1人,前台

接待3人,保安60人,维修人员10人,清洁绿化人员30人。各人员各司其职,规章制

度得以遵守。

4.邻里关系

幅度与深度绝大部分居民,不认识许多邻里住户,邻里住户间关系也不是很亲近。

在城里,因为居住环境及房屋格局的原因,加上大家更多的是来自五湖四海,邻居之间

互不认识已是常事,更谈不上相互间的交往,这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城里人与人之间的冷漠。

二.分析与总结

由此看来,香缇美景和谐社区建设中,医疗服务项目和邻里关系改善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以下是个人提出的一些解决办法:

1.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应该逐步转变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机构,使用统一的医

疗文书、统一的社区卫生发票;要引入竞争机制,根据公开、公平、择优的原则,允许不同的投资主体进入社区卫生服务市场,允许其他所有制的组织参与社区卫生的建设,尤其要允许医生在社区投资开业,以便能更好地满足居民的多种卫生保健

需求。同时,社区医疗服务应该灵活多样,可以采用按需出诊、定期出诊、合约服

务、专家网点坐诊、居民点出诊、疾病会诊、义诊、专题讲座、开通家庭医疗求助

热线等多种服务,并适时启动社区居民体检计划,免费为社区内各类疾病的高危人

群进行健康检查;对于每一个服务对象都应该根据不同的服务阶段确定不同的方式、方法,实施主动连续的医疗保健服务。

2.社区居委会应当组织一些相应的活动,以增进邻里之间的交流。

(1)“一帮一”敬老、助老;

面对社区内空巢老人日益增多的局面,为防止空巢老人发生意外,同时解决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不便,我院志愿者决定开展“敬老、助老”系列爱心服务活动。结成一帮一、一助一敬老助老对子,利用同学们每周周末的休息日为老人提供做家务(如打扫清洁、陪同买菜做饭等)、陪老人聊天、散步,关心老人生活起居、身体健康等服务。同时还可在节假日为老人送去多彩的文娱节目,丰富老人的日常生活。

⑵、爱心义务家教

利用同学们的周末休息时间为社区内的孩子(主要是贫困家庭儿童和留守儿童)进行长期的一对一的课程辅导、提供优质的义务家教服务,使孩子们能健康、快乐,全面的发展。

⑶、教育交流

志愿者可定期在社区设立教育交流平台,与社区内家长和孩子们进行交流,目的是为孩子们在学习生活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遇到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法,同时还可邀请我院的老师在社区办讲座,对孩子进行励志教育,给家长们提供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和方法。

⑷、知识宣传

我们可根据社区的需要,定期的在社区进行法律、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的知识宣传。

⑸、其他活动

可考虑同社区的其他组织,例如腰鼓队,业余的合唱团等举行一些联

谊活动

参考文献:武汉和谐社区883计划

教育学院网http://jyxy.swu.edu.cn/news.php?aid=504

致谢

民族学调研报告 篇2

1. 调查背景

巴东县位于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东北部, 是国家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建设的重要基地。多年来, 巴东县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抢抓机遇, 主动作为, 取得了民族经济快速发展、民族事业全面进步、民族情谊更加浓厚的巨大成就。尤其是在恩施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之后, 巴东县为加快地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做了大量努力, 先后打造了野三关镇石桥坪村、东壤口镇雷家坪村和水布垭镇围龙坝村等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基地 (1) , 在全省乃至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本次调研地点主要是巴东县信陵镇、茶店子镇、野三关镇和清太坪镇。上述乡镇不仅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 同时也是巴东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重点区域, 每个乡镇都设有示范基地。

2. 调查目的

本次调研旨在对巴东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调查, 了解巴东县对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意见》, 湖北省颁布的《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 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意见》等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相关文件的落实情况。在此基础上, 考察巴东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所取得的具体成效和目前存在的有待改进的方面, 分析限制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有效开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并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以期为进一步探索推动巴东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发展模式和新路径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 促进巴东县乃至恩施州及整个武陵山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不断发展。

3. 调查方法及样本情况

此次调研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入户访谈、观察法等调查方法, 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 回收问卷390份, 有效问卷385份, 有效问卷率98.7%, 深度访谈与大小座谈共17次。本次调研的调查样本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

二、巴东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现状

1. 创建活动已取得的成绩

⑴成效显著, 营造了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通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巴东县各级干部和各族人民群众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意识进一步提高, 对实现共同繁荣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 对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学习也进一步深入。 (2) 在一项关于“您认为当地政府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成效有”的10个选项中, “社会风气得到转变” (15.5%) 和“各民族共谋发展的氛围进一步加强” (10.6%) 分居第一和第四位, 表明自巴东县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以来, 广大干部群众对和谐的民族关系和各民族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感受最为深刻, 促进了各民族的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形成了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 有效推动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

⑵内容丰富, 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热情参与。巴东县组织开展了民族知识、民族政策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军 (警) 营、进乡镇农村社区“五进”活动, 编印发放了《民族团结教育通俗读本》等宣传资料, 评选了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 召开了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 对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进行了宣传报道, 大大调动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调研数据显示, 62.8%的人切身感受到业余生活在不断丰富, 形式也更加新颖。其中, 对于“农家书屋”、“科技下乡”效果评价项目上, 好 (15.8%) 和较好 (19.7%) 达到了总数的35.5%, 而差 (9.9%) 和较差 (12.2%) 的比例相对较低, 说明农家书屋、科技下乡等创建活动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⑶关注民生, 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创建形式。巴东县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过程中, 还注重关注民生, 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创建形式。一是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 二是改造、新建特色民居质量进一步提高, 三是地方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走访发现, 无论干部还是群众, 都对巴东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给当地带来的显著变化持积极态度, 在整理访问提纲中“您对当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有什么建议?”后发现, 59.7%的受访者希望当地政府能持之以恒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在进一步地追问原因后, 大多数人表示, 因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让我们的生活更有奔头了”, 能“加快建设全国先进自治县的步伐”。

2. 当前创建活动有待改进的方面

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知晓度存在不平衡。本次调研, 将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从示范村和非示范村、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家庭经济状况等5个人口学指标来考察当地干部和群众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知晓度, 其中差异最明显的体现在示范村和非示范村、年龄与职业上。

(1) 表1和图一共同反映了示范村和非示范村的调研对象在“您是否知道正在开展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项目的选择情况。表1显示, 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干部和群众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知道率为72.5%, 非示范点的知道率为54.3%。说明非示范点的干部和群众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知道率明显低于示范村。

图一反映的是各调研地的调研对象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知晓情况。很明显, 3个非示范点 (信陵镇即巴东县城、清太坪镇桥河村、野三关镇) 的干部群众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知晓度明显低于3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茶店子镇洞坪村、清太坪镇双树坪村、野三关镇石桥坪村) 。说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知晓度的地区差异也是非常明显的。

(2) 表2反映的是不同年龄段人群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知晓情况。调研对象的年龄分布区间从12岁到70岁, 并根据心理学对于年龄阶段的划分将其分为4个年龄段。青少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对象, 但是调研数据显示 (见表2) , 对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知道率12-18岁的为41%, 19-35岁的为53.3%, 而36-60岁的为70%, 61-70岁的为72%。比较之下, 12-18岁和19-35岁人群的知道率还低于36-60岁和61-70岁人群的知道率。说明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过程中对于青年人的工作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

(3) 表3反映不同职业的人群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知晓情况。调研对象涉及学生、教师、农民、工人、医生、公务员、个体户及其他职业等8个类型。数据显示 (见表3) , 教师、公务员、医生的知晓度高, 表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在各相关单位的努力下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教育效果。但相比较之下, 工人、学生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知晓度是比较低的。说明对于基层宣传的效果还不是太好, 同时说明以学校为载体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教育还不太完善。

⑵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受众参与度比较低。图二反映的是群众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情况。充分尊重和体现各族群众的主体地位, 组织和动员广大群众投身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之中, 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重要目标, 要通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全社会形成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氛围。 (3) 然而, 根据调研结果 (见图二) , 没有参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人数达到50.1%, 经常参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人数只有14.8%。说明群众主动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⑶群众评价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存在走过场。表4反映了当前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有待改进的方面。结果表明,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走过场现象。一些领导和工作人员对创建工作认识不到位, 重视程度不高, 因而没有深入基层做宣传教育, 很多群众都不了解甚至不知道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数据显示 (见表4) ,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有13.8%的村民认为创建活动存在走过场;非示范村有28.1%的村民认为创建活动存在走过场。另外, 在非示范村有21.6%的村民认为当地政府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重视程度不够, 14.8%的村民认为没有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三、巴东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存在不足的原因

1. 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水平有限形成了制约创建活动参与度的重要因素

⑴经济社会水平制约了创建活动的全面展开。调研对象中对于自身目前经济状况的评价是:好占7.5%、较好占17.9%、一般占62.9%、较差占7.0%、差占4.7%。在“不参加的原因”调查项目上, 有40.9%的人选择了“没有时间参加”, 所占比重最高。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情况下, 群众多忙于解决基本生活问题, 大部分时间均用于工作, 这样就缺乏参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内动力, 也无暇顾及活动的开展情况。 (4) 还有一部分人因收入低外出打工, 常年不在家, 更是无法接受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宣传教育和相关信息。

⑵受众文化偏低给创建活动的开展增加难度。调研显示, 大专及以上经常参加的为15.1%, 偶尔参加的为37.8%;高中经常参加的为13.7%, 偶尔参加的为37.0%;初中经常参加的为15.9%, 偶尔参加的为28.0%;小学及以下经常参加的为14.3%, 偶尔参加的为28.6%。总体上看文化程度越低对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参与度也越低。巴东地区多为留守儿童和老人, 文化水平较其他群体低, 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内容难以理解, 致使宣传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此外, 还受到该地区传统的政治文化、民族习俗和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

2. 创建工作覆盖面不平衡及基层干

部业务素质偏低影响创建活动知晓度

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覆盖面不平衡。个别单位和地区未能处理好开展创建活动与日常工作的关系, 存在重安排轻落实的现象, 导致活动只是间断性地、有选择性地开展。受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限制, 组织者对人流量相对分散、地理位置较偏远的乡镇区域的创建工作开展比较薄弱, 有的甚至没有纳入开展范围。各乡镇在资源区位等方面存在差异, 共同发展难以协调一致, 对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的成功经验很难进行普遍性推广。还有的群众反映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过程中普遍偏重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 而忽视了少数民族内部和不同地区之间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⑵基层干部开展创建工作的业务素质偏低。调研发现, 巴东县所管辖下的茶店子、清太坪和野三关等乡镇的示范村和非示范村都存在基层干部民族知识欠缺, 对相关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了解不多、理解不深等问题, 因而导致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存在脱离当地实际的现象, 且因相关知识的缺乏, 给予的重视程度不够, 致使活动的开展缺乏时效性, 群众积极性不高, 活动效果胜微。

3. 考核指标体系和信息反馈机制不够科学导致创建活动存在走过场现象

⑴测评考核指标体系缺乏操作性针对性。对于省政府、省民委制定出的相对宏观的政策和法规, 未能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作进一步的明确与细化, 形成更具操作性的相关文件和计划。政府工作人员缺乏创建积极性, 只是满足于下任务、发文件, 没有针对性的切实解决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的现实问题, 致使各种政策和措施落实不到位。久而久之, 群众觉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只是走过场和搞形式, 缺乏具体的实效。

⑵信息交流反馈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起来。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 往往偏重于具体的开展情况, 而缺乏及时的信息反馈, 上下部门之间、单位之间、地区之间的交流也不够, 出现上下信息不畅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彼此间的协调和配合, 更影响了创建工作的及时改进更新, 一些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无法得到及时的推广。导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走一步看一步, 只为早日完成任务的消极懈怠情况。

四、关于巴东县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几点建议

1. 加快经济建设, 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物质基础进一步丰富

⑴努力发展经济, 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奠定物质基础。立足巴东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积极推进现代绿色农业和山区特色旅游业的发展, 通过政策扶持发展壮大起一批有规模、有效益、有市场、有影响力的民族龙头特色示范企业, 实现对该地区民族中小企业的“产业链拉动”、对少数民族群众的“就业转移拉动”以及对周边村寨的“辐射拉动”。 (5)

⑵加大专项投入, 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提供充足保障。增加巴东县民族文化挖掘和保护的投入力度, 加强民族文化节庆的传承和发展。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博物馆、农家书屋、公共休闲场所等设施的建设。同时, 鼓励、支持与民族团结进步相关问题的调查和研究,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经费保障。

2. 抓好阵地建设, 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宣传氛围进一步浓厚

⑴利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 开展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在宣传月期间, 可在街头小巷悬挂标语、发放民族知识通俗读本、张贴海报等, 同时在学校、社区、乡村利用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 有重点、分层次地宣传, 还可以举办民族特色展览、知识竞赛、演讲、文艺表演、座谈交流等富有特色的群众性活动, 激发各族群众参与的热情。

⑵整合运用好社会各类资源, 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的浓厚氛围。邀请各级媒体对巴东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主题、内容和形式等进行广泛宣传, 编发新闻、图片和视频。对民族团结进步的示范单位、先进个人和先进事迹进行深度报道。充分发挥民族院校是民族团结进步实践和研究主阵地的作用, 有效利用其教育网络和研究平台开展调研考察, 形成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3. 加强队伍建设, 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业务素质进一步提高

⑴领导干部要不断更新观念, 提高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统筹能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整体观念、规划观念、信息观念和效益观念, 全局性地对待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要有计划的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 及时准确地了解创建活动的开展情况, 不断针对性地改进方法, 节约成本, 提高效率。

⑵基层工作者要提高综合素质, 确保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取得实效。其一, 提升理论素质。借助高等院校、党校及培训班等各种力量, 加强对民族理论政策法规的学习。同时自觉把强化党的民族政策教育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认同”教育结合起来。 (6) 其二, 提升工作能力。既要能敏锐觉察受众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特征, 调动群众参与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之中的积极性。又要能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同心理咨询的方法相结合, 尽量做到内容丰富、言辞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幽默。

4. 完善制度建设, 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

⑴坚持齐抓共管, 明确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职责分工。在省、自治州党委、政府的领导下, 巴东县政府、民宗局及各乡镇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 各司其职, 凝聚合力, 共同推进创建活动的发展。各级部门要充分发挥好职能作用, 加强对创建活动的组织协调, 积极推进创建工作的社会化, 使创建工作的网络覆盖到乡镇、社区、企业、学校等各个层面。

⑵进行总结反馈, 完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监督检查制度。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开展情况纳入监督检查的范围, 采取专项检查和重点抽查等方式, 定期到基层进行访谈, 了解创建活动的开展情况, 并及时总结近期的工作现状。要建立和完善有领导、有安排、有调研、有考核、有监督、有反馈的工作体系, 尽量避免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流于形式。

摘要:本次调研对巴东县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情况进行了为期七天的考察。调研发现, 巴东县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在营造团结浓厚氛围, 调动群众热情参与和形成特色创建形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也存在着知晓度不平衡、参与度低和走过场等有待改进的方面。经分析, 认为其主要是受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水平, 创建覆盖面和人员业务素质, 考核体系和信息反馈机制等因素的影响。对此建议,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应在加快经济发展, 扩大宣传阵地, 强化队伍建设和健全体制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增强工作力度。

关键词:巴东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调研报告

参考文献

[1]方良才, 江勇.大团结大突破大发展湖北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综述[J].民族大家庭, 2010 (5) .

[2]毛乐燕.各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J].西北民族研究, 2010 (3) .

[3]甄朝党, 苏丽杰.60年来中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启示[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2011 (5) .

[4]邓凯.大力推进新形势下民族团结进步工作[J].求是, 2009 (13) .

[5]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6) .

中国民族风格的动画调查报告 篇3

笔者主要面向中小学在校学生、高校大学生、家长、动画从业者进行了这项调查,其中主要被调查者集中在上海、西安、咸阳、银川等地,西部地区居多。本项调查的目的是通过田野调查,聆听观众所需,找出民族风格的动画创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探寻现代动画市场中民族风格的动画创作的规律性。本次调查共收集到681份有效样本,其中男性298份,女性383份。

一、53%喜欢看国产动画片

图1 是否喜欢国产动画片

调查数据显示:在681名被调查者当中,有361人表示喜欢国产动画片,占了总调查人数的53%,不喜欢的人数占47%。从这个结果中可以看到国产动画还是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创作质量,以吸引更多的观众。调查中发现,喜欢国产动画的观众人群集中在12岁以下和45岁以上年龄段。中青年中53%不喜欢国产动画,这与生活中这个年龄段的人群失望于国产动画而远离国产动画的现实是相符的。笔者通过询问,发现45岁以上的人喜欢中国动画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年轻时看到过一些早期的国产动画片,对国产动画有美好的感受及情感,另一方面是因为很多人认为现在的中国动画片少有血腥等少儿禁忌,很适合年幼者观看。这既说明了现阶段观众的审美心理和动画需求,也说明了国内动画创作缺乏新意。很多家长认同国产动画片的原因是他们认为动画片就应该是教育儿童的。这恰恰和从事动画创作的很多业内人士的想法相悖,因为动画业界一直在试图冲破国产动画太低幼的现状。其实这正说明了我国动画片由于长期定位于低龄儿童而潜移默化的影响了观众对国产动画片的本质认知,造成了狭隘的动画消费心理,从而阻滞了更广题材的民族动画创作的恶性循环。笔者认为,想让人们抛弃“动画片就是小孩子的专利”这一消费观点,需要动画业内外人士积极引导动画消费心理与动画审美习惯,急切需要一批优秀的适合于不仅是低幼人群观看的民族动画片,借以熏陶观众、扭转现在的动画审美定势,刺激更广泛年龄层的动画需求,促进国内动画再生产的繁荣——当然,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二、不喜欢国产动画的原因

图2 不喜欢国产动画的原因

在不喜欢国产动画的人群中,觉得国产动画片太幼稚的人约占调查数的51%;认为国产动画没有国外动画总体好的占47%;其他原因只占2%。这样看来,国内动画创作定位和创作的质量同时都是现存问题中最突出的问题,而且,更深一步说明了动画创作定位的观众群太低龄化,内容幼稚反过来影响了观看率。

三、中国动画的民族化程度一般

在调查的681人中,有333人认为中国动画的民族化程度属于“一般”,占总人数的49%。认为“较好”和“较差”程度的人数均占总人数的19%。认为“差”的人数有6%,“太差”的人数有4%,认为“好”的人数只占了3%。这说明我国动画的民族特色还是要亟待加强。

图3 中国动画民族化程度

四、《宝莲灯》荣登民族风格的动画片的榜首

笔者列出了《宝莲灯》、《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喜羊羊与灰太狼》等7部国产动画片,让被调查者选出自己认为具有民族风格的动画片,并写出自己心目中认定的民族风格。这项调查中有51%的人选择了《宝莲灯》,49%的人选择了《大闹天宫》,39%的人选择了《哪吒闹海》,而《山水情》只有4%的人选择。荣登榜首的不是《大闹天宫》,而是《宝莲灯》,似乎有些出乎意料。笔者通过询问和资料的查阅发现,《宝莲灯》比《大闹天宫》拍摄的晚,现代的受众较多,这是受众认可的原因之一,同时也有《宝莲灯》影片本身既承载着传统民族文化又具有现代感而成为吸引观众的原因。《山水情》落为榜尾,究其原因,是因为水墨动画的格调太高不适合普通观众欣赏和娱乐。此外,在这一问题的调查中,《葫芦兄弟》也被多人提到,其他提及的还有《三个和尚》、《骄傲的将军》、《天书奇谭》等,大都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前的动画片。

图4 具有民族风格的动画片

图5 民族风格应体现在哪些方面

五、民族风格应该着重体现在民族精神方面

在调查民族风格应体现在动画片中的哪些方面时,笔者列出了13个备选项和一个可以自由添加观点项,统计的结果是:认为应该体现民族精神的观点占71%,应该渗透民族文化的观点占68%,场景具有中国地域风情的占64%,不受传统约束、新颖现代的观点占62%,很多人将笔者列的13个选项都选择了,可见动画创作的民族风格的实现是多角度多手法的。当然,最为重要的是动画片要体现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调研报告 篇4

民族精神调研报告一

一、研究课题的确定

从哲学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因此,中国人应当具有中华民族的精神,而民族精神又能指导中国人的行为。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激励人民为国家、民族振兴而英勇奋斗的强大思想动力。传承中华美德,培养民族精神,对凝聚全民族的意志和力量,振奋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要弘扬民族精神,立志报效祖国,要求当代青年必须清楚把握好民族精神的实质,把报效祖国作为自己的伟大理想。理想要变为现实必须通过实践,而这个“实践”又必须以民族精神为指导。那么,民族精神对人的主观行为必然起着指导作用。但从实践角度看,在很多方面,民族精神对人的主观行为的指导作用有时弱或者有时根本没有。也就是说:理论与实践产生一点偏差。为什么理论与实际会出现这种偏差?导致这种偏差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让民族精神更好地指导人们完成实践活动?为此,我进行了“关于民族精神对人们的主观行为指导性强度的社会调查”,并希望通过此次调查,让全社会都参与到弘扬民族精神的活动中来,以民族精神促进公民道德建设,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的社会风气,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不断提高,全面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弄清民族精神对人们主观行为指导性强度的大小,并分析其内在原因。

(2)此研究性课题共涉及到政治学、社会学、统计学、社会实践调查等相关学科,希望通过这次课题研究能学以致用,做到“在采访中了解,在实践中体验,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

(3)尽力完成计划好的目标,并且以良好的心态了解调查社会,更要能够学会动用自己的智慧和集体的力量,锻炼在多方面的动手和动脑能力,培养社会实践的能力和观察社会的能力。

三、活动计划与内容

(1)准备阶段(1月21日—1月25日)

1、计划本次调查的整个过程的各项活动,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2、了解社会调查所常用的调查方法及查找收集大概需要资料

3、筹集相应的调查经费(个别访谈费用、资料费用、交通费用)

4、根据筹集的经费制定各项活动的预算

(2)实施研究(1月26日—1月28日)

1、查阅所收集的各类文献资料并做摘记

2、确定本次社会调查的调查方法:个别访谈法

(3)完成个别访谈(2月4日—2月6日)

考虑到时间正直春节,又要保证一定的访问人数(否则不精确),我决定采取开新春联欢会的形式在进行途中对参加人员进行随机访问。2月4日我联系场地、购买联欢用品,2月5日、6日分别开了两场联欢会,通过一个关于公民道德建设节目我共访问了200人。

(4)继续研究(2月7日—2月8日)

1、对访问结果进行统计,并分析,得出访谈调查结果

2、对前期查阅的文献资料摘记进行整理,将与调查有关的内容进行分析

3、将访谈调查分析结果与文献资料分析结果进行对比,与现实情况是否合拍

(5)汇总(2月9日)

1、将前各阶段资料汇总,弄清民族精神对人们主观行为指导性强度的大小,并分析其内在原因

2、列出社会调查报告的提纲

(6)调查报告最终形成(2月10日—2月13日)

根据汇总阶段的成果,按照一定的提纲,撰写社会调查报告。

四、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是民族精神对人们主观行为指导性强度的大小,分析当前当代社会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并对相应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性研究的建议。

本课题研究的方法主要是:调查研究法(访问调查法和个案调查法)和经验总结法。

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对于民族精神对人们主观行为指导性强度的现状进行全面的搜集、整理、分析和研究,从中找出当代社会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并对相应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为搭建

新时期公民道德建设工作框架提供客观依据。

运用经验总结的方法,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及时总结科学、有效的工作内容、方法和途径,并将我们的成果送到相关的部门,让我们为公民公德建设献上自己的微薄力量。

五、课题研究的自我评价

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本次调查还不尽完善,还有一些值得讨论的问题,具体有:

1、本次调查所访谈的问题是我编制的,尚属首次运用,其科学性、全面性、准确性还有待验证;受访对象层次单一,对结果的准确程度也有影响。

2、有的市民在访谈时比较匆忙,没有很认真思考。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调查的效度和信度。

3、对我来说,我以前做过社会调查不多,所以缺乏一定的经验,由于条件限制,访问人数也不多,这多少会影响到一定的准确性。

希望以后有机会把这个问题发到网上去,让大家在网上去讨论,这样涉及的面会更广,准确性也会更高。

六、课题研究成果

关于民族精神对人们的主观行为

指导性强度的社会调查报告

一、具体调查过程

1、随机访问调查

访问题目:您会去选择做一件利国利民而不利己的事吗?

a、绝对会b、因具体条件而定,不确定c、绝对不会

访问对象:普通人民群众

访问对象:200人

访问结果:选择a占15.4%,选择b占60.8%,选择c占23.8%。

结果分析:

a选项体现行为人以民族利益、国家利益当先,显然受民族精神指导;

b选项体现行为人做事谨慎,善于权衡利弊,这类人既受民族精神也受利益指导;

c选项体现这类人的行为完全不受民族精神所指导,而把个人私利作为主要指导力量。

2、报刊杂志文献资料

以下是从《拆迁野蛮性调查》(《杂文选刊》第1期)中摘入的三则真实事例,以作分析使用。

6月某日,普渡寺西巷12号院居民杨学博在拆迁办院内被打得耳膜穿孔。

2月23日,在南池子大街80号院内正收拾东西准备搬家的沈桂芝被强行架出,头部被强压在地,然后被送进拘留所。

202月24日,北京市崇文区南池子普渡寺西巷1号院被强制地拆除,一家十余口人无家可归,私房主谢玉春四处流浪,一直睡在办公室。他的两位老人整日以泪洗面,老先生生命垂危。

分析与评论:

拆迁本是一件好事,可那些开发商利益熏心,为早日开工要尽快拔掉钉子户。为此,他们甚至置道德法律于不顾,视人民的生命与财产为儿戏,为自己的经济利益而不惜付出一切代价。他们把自己的快乐完完全全地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更让人不解的是,政府给他们披上一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外衣,为他们保驾护航,任其侵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其结果只会加深人民内部矛盾,不但不利于经济发展,反而阻碍发展。试问:这时,民族精神起了指导作用吗?

在势利者眼里,只有利益,民族精神一文不值。更谈不上民族精神对他们的行为起指导作用了。

通过以上两种调查方式,经过调查小组的集体讨论,我们得出调查结果:在当代社会,民族精神的指导作用依然存在,并发挥着重大作用,但其范围仅仅局限于在大的灾难或大型国家计划的实施之中;在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工作中,民族精神对人们主观行动的指导作用较二十世纪三十至七十年代大大减弱,而受私利的指导作用明显上升。

七、产生该调查结果的原因分析

在解放初期到20世纪60—70年代,政治上一直以阶级斗争为纲,到处宣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进步思想,批判、预防、消灭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所以当时的绝大多数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高,但思想境界很高;在改革开放初期,一部人先富了起来,隐藏在人的潜意识中的享乐思想迅速滋长,开始炫耀、攀比、大肆挥霍;而此时大多数人还没有脱贫,便产生了贫富差距,社会开始分化。到如今,富人多了,大多数人也小康了,不过钱难挣了。所以挣钱时向私利看齐,花钱时向自我享受看齐。时到如今,那些阔老们还会用政治术语来掩盖自己的错误行为,把不正当的财富积累叫做促进生产,把大肆挥霍叫做拉动内需。

因此,民族精神在现今社会不断衰弱的原因就在拜金主义与享乐主义两大错误人生观有取代民族精神的指导地位之势。拜金主义与享乐主义就像糖衣炮弹,看似美好,实则腐蚀人们的思想,蚕食民族精神,使人的思想完全步入金钱与享受之中,不能自拔。其结果肯定是享一时之乐,遭一生之罪。

民族精神在现今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有所减弱,但并没有消失。因为一种民族精神的兴衰也暗示着一个民族的兴衰。中华民族至今兴隆不衰,正是因为民族精神在决定民族兴衰的大事业中依然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伟大事业,产生伟大精神。”在为“两弹一星”事

业进行奋斗的过程中,产生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这是一种崇高的精神,是伟大民族精神在航天事业上的一种具体表现。我国航天科技工作者发扬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科学求实,顽强拼搏,奋发图强,终于在年10月1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州”五号载人飞船把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顺利送上太空,实现了几代中国人飞天的梦想。

在2003年“非典”时期,全国人民正是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响应“增强民族凝聚力,万众一心,齐抗‘非典’”的号召,才取得了抗击“非典”斗争的伟大胜利。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年人,要弘扬民族精神,必须明确贡献与索取。贡献与索取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一切正常的人,既要对社会有所创造,有所贡献,又要从社会中有所索取,得到必要的满足。一个从事一定工作的成年人,只有为社会做出了贡献,才能理所当然地受到社会的尊重,才能毫无愧色地从社会那里索取自己应该得到的东西,得到社会的尊重,他才能更好地工作和劳动,做出更大的贡献。有的人片面强调索取,只讲索取、权利,不讲贡献、义务,这是十分错误的。

人只有在民族精神的指导下,才能认认真真、心甘情愿地去奉献。只要人人都能奉献,社会就会变得更好,国家才能更加强盛,那么立志报效祖国的愿望也就变成了现实。只要人人都能奉献,社会就会自然地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那么民族精神就自然得到弘扬,那些腐朽思想便没有了立足之地。

八、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的对策

民族地区贫困现状的调研报告 篇5

一、基本情况xx乡位于xx县西部,距xx县政府驻地34公里,东邻堕却乡,西与水城县红岩乡接壤,北靠堕却乡郎节坝,南与中寨乡接壤,坐标位置为:105°13′18′105°16′25′,北纬26°13′22′26°16′58′。xx乡是一个彝族、仡佬族、布依族、苗族等多种少数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乡。全乡有7个行政村,112个村民组,农户2962户,总人口12510人,少数褡迦丝?spanlang=en-us%26gt;7026人,占全乡总人口的56.2%。其中:彝族人口3891人,占总人口的31.1%,仡佬族人口1387人,占总人口的11.1%,布依族人口1013人,占总人口的8.1%,苗族人口738人,占总人口的5.9%。

二、贫困现状全乡2962户农户中,有贫困户569户,贫困人口2232人,贫困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17.8%。其中:绝对贫困户237户,739人;低收入人口332户,1493人。少数民族贫困人口1068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15.2%。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工作,按照《民族乡工作条例》,争取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政策,大力实施扶贫开发工作,始终把少数民族的扶贫开发作为整个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使大多数贫困民族村、民族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解决了温饱。少数民族经济和社会事业正在不断发展。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少数民族群众的经济状况和生活还处于贫困和相对贫困状态。主要表现在:一是集体经济薄弱,债务负担沉重。全区7个村,经2007年乡村债务清理,村级债务达103.7886万元。主要是通过农发行、信用联社贷款,全部用于农村公益事业,如道路硬化建设、中小学校、村级多功能活动室等的修建。村级无集体经济积累,且普遍受到沉重债务的困扰,有的村多年来都是空壳村,村级无钱办事的现象依然存在。二是农业生产条件差,生产力水平低。xx乡地处高原地带,全乡辖区内沟壑纵横,呈三大冲,六面坡的地形特征,全乡30°以上的陡坡耕地占全乡耕面积的80%以上。石漠化严重,全乡地域面积56.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仅有10905亩,人均耕地不足1亩,土壤构成以沙壤土为主,还分布有粘土、黄壤土等,土壤呈偏酸性。全乡土地无法实现机耕,还处于传统的种植模式下,广种薄收,离现代农业的差距甚远。由于农业基础条件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遇旱遇雨成灾,群众反贫率高。三是群众生活水平低,持续脱贫及后继发展的能力严重不足。2007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1759元,少数民族人均纯收入不足1600元,居都村(仡佬族村)还停留在1000元以下的水平。由此可见,我乡少数民族群众的基本生活还处于低水平状态,有相当一部分群众长期靠吃政府救济,村级自我发展的能力弱。同时,持续稳定脱贫还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尽管有一部分贫困户越过温饱线,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就会出现再度返贫。特别是2008年春,我乡遭遇几十年一遇的凝冻灾害,受灾人口就达12400人,农业经济损失达5974.28万元,实施灾后重建还将长期进行。因此,增强持续稳定脱贫及后继发展能力是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的当务之急,也是其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调研报告 篇6

一、湾子村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村寨基本情况

湾子村位于猪场乡东北部,距猪场乡5公里,距县城45公里,处猪场、龙场结合部。土地面积1平方公里。海拔1500米。年均气温22.3℃,年降雨量1000毫米,森林覆盖率达62%。全村辖湾子、张家、林新、平子、云新5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1258人,苗族总人口1240人,占总人口的98%,苗族人口均居住公路沿线,农民人均纯收入1250元。

湾子村是猪场乡地势低矮平缓之地,气候炎热,土地肥沃。森林茂盛,有野菜、野生食用菌等生物资源。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土豆等。湾子村,经过苗族同胞多年的努力,湾子村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各类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本村有公办小学一所,小学入学率、巩固率达100%,教师15名,学历合格率100%,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医疗条件不断改善,2008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弯子村卫生室已投入使用。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今年着手准备实施38户黔西北民居改造。

二、现状调查

“十二五”规划以来,猪场乡党委、政府把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建设作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开展了以下主要工作:

(1)认真贯彻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控制在7‰以内,低于纳雍县人口自然增长控制指标。

(2)着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充分利用湾子村地理优势,拟建蜡染、刺绣基地。湾子村村民杨新飞、熊丽、杨兰、杨琼、李雪梅等多次参加省地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能工巧匠选拔大赛中获奖。2011年3月28日,在贵州省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暨表彰大会上,猪场乡湾子村云新组杨琼荣获“百佳创业小老板”荣誉称号。

(3)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户住房新型化、社会和谐化,建设文明、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

(4)依托农业综合开发,不断加强基本农田复种指数,使苗族村寨农田生态系统的种植、生猪养殖、玉米秆垫厩、猪牛羊粪还田的良性循环模式逐步完善。粮食作物基本无病、虫严重危害,粮食生产连年稳产高产。

(5)利用苗族婚丧等节庆和传统习俗,挖掘民族特色文化,打造湾子村民族旅游品牌。

(6)尊重少数民族群众民风民俗和宗教信仰.(7)以各种文化活动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独具民族风情的文化活动,营造欢乐和谐、健康向上的氛围,激发苗族群众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家园建设中来。

三、具体要求

(1)、要按照“坚持保护为主,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正确处理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的关系。

(2)、要树立产业共生意识,深度挖掘、依托、吸纳、整合、联动一、二、三产业资源,使各项产业共同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

(3)、要把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努力实现生态保护一体化。

(4)、坚持以新农村试点建设、扶贫整村推进等项目集中建设带动特色村寨创建活动的全面开展。实现多渠道筹集资金、科学引导资金投放和有效发挥资金效用,(5)、坚持因地制宜、整体推进。针对特殊地理位置,生态特征,功能定位,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从实际出发,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形成分类指导、分层实施、整体推进的工作态势。

(6)、既要满足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为将来预留可持续发展空间。以交通要道两侧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7)、坚持将湾子村苗族传统文化、民居风貌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自然景光与民族文化遗迹保护相结合,科学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

四、特色民族文化村寨建设与保护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通组交通不便;

2、村落总体布局混乱村容村貌不好,人居环境差;

3、干旱等自然灾害严重,土地沙化,水土流失严重,农民收入下降;

4、基础设施落后、农业产值低、效益差;

5、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信息不灵、农民科技文化意识低,缺少劳动技能,生产技能比较单一,就业受到很大局限;

6、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创收途径少;

7、农民经济基础薄弱、生产资金短缺、无法实施短平快的扶贫项目;

8、苗族芦笙舞、蜡染刺绣没有得到系统的传承和保护;

9、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没传承人而流失;如苗族山歌。

五、村民对特色文化村寨建设与保护的态度及使用少数民族语言的人数、比例

村民态度是

(1)希望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予那些“麦田守望者”一定的生活补助,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队伍中来,(2)大力打造特色文化村寨,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还原少数民族民居特色,为少数民族旅游作贡献。

(3)大力发展民族工艺,把民族服饰、刺秀腊染等少数民族工艺作坊规模化,精细化。拟建蜡染、刺绣基地。

目前,湾子村使用少数民族语言的人数是1240人,占少数民族人数的100%。这得力于双语教学的开展,村民希望政府一直把双语教学纳入国家义务教育中来,多培养双语少数民族教师,适当提高双语教师的生活待遇。

六、保护措施和建议

(1)全面落实中央对贫困家庭的贫困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免书本费、免杂费和对寄宿生给予生活补贴的“两免一补”政

策。

(2)继续做好以大病统筹为主、兼顾基本医疗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使农民100%参加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组织。对少数因病致贫或返贫的特困户给予医疗费减免。

(3)对因病、因智等特殊贫困群体的贫困人口进行建卡登记,有步骤地实施光明计划、安居计划和救助计划,帮助特殊群体摆脱贫困,对贫困户优先安排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等技能性培训,同时开展小额信贷扶贫项目,帮助贫困农民群众发展生产生活。

(4)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的保护和传承,政府给予适当的扶持;对少数民族民居保护与改造,国家每年给予一定的专项补助资金。

(5)借红旗水库烟水工程建设从村经过的契机,加大力度改良农田,努力完善村基础设施建设。

民族学调研报告 篇7

这种改革创新的思路在夏河县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在会议期间, 与会代表参观了几所“双语”类寄宿制学校。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 在夏河藏中, 记者看到, 学校里崭新的教学楼、干净整洁的学生宿舍, 教室里各具特色的布置, 墙壁上精心设计的图案和标语, 走廊里富有藏族特色的挂像, 无不洋溢着浓郁的藏族文化气息, 让代表们深深体验了一把充满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在介绍学校发展历史的展板上, 一幅幅记录学校发展的新旧照片形成鲜明的对比, 让人很难把老照片上的学校跟眼前漂亮的校园联系在一起。看到这一切, 不少代表情不自禁地说:“变化真是大!”

夏河县民族教育取得的成绩不能不让人赞叹和感慨。其实, 夏河县只是一个典型和代表, 全省其他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也在蓬勃发展。过去五年, 全省民族地区在全面完成“普初”任务的同时, 实现“两基”目标的县达到14个, 比2002年增加了10个, 人口覆盖率达到63.42%, 比2002年增长55.12个百分点。

全省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这些成绩, 正是对各地各具特色又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模式的最好诠释。

甘南州:把寄宿制学校建设成民心工程

甘南州“双语”类学校一般集中设在农牧区乡中心小学或在县城集中办学。学校与农牧村、牧点的距离近者几十里, 远者百里以上, 交通十分不便, 学生上学极其困难, 寄宿制学校跟不上发展的需求, 造成大量适龄儿童无法入学或辍学流失。

2004年以来, 甘南州抓住“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的机遇,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按照“投资一所, 建成一所, 完善一所”的要求, 改、扩建和新建了95所寄宿制学校, 建成校舍近19万平方米。全州寄宿制学校由2003年的85所增加到2007年的134所, 中小学校舍建筑面积从53万平方米增加到75万平方米, 寄宿学生由不足1万名猛增到5万余名。

寄宿制学校的办学和食宿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 基本实现了集中住宿、免费就餐。住校生全部入住设施齐全、干净整洁的宿舍中, 实现了一人一床, 消除了通铺和家长陪读现象, 较好地解决了学生自炊问题, 有力地推动了全州民族教育事业的优先发展、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快速发展和均衡发展。

临夏州:用项目促进学校发展

近年来, 临夏州先后实施了国家投资、国外援助和知名人士捐款三大项目, 共投入资金5.6亿元, 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552所, 完成校舍建筑面积58.37万平方米, 全州校舍建筑面积达到116万平方米, 校舍危房率下降到6.08%, 标准化学校达到248所, 899所学校配备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设备, 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全部装备了计算机教室。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引进了许多新的理念, 如开发了学校布点规划公式, 在土建学校的选择上, 贫困边远地区学校、教学点和村校优先;对农村小学平房的设计和修建中, 采用了坚固耐用、冬暖夏凉、采光充足的建筑形式;学校旱厕所的设计着眼于清洁卫生, 设计了通风管道、蹲坑盖板, 并专设残疾人坑位,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夏河县:深化“双语”教学内涵

民族教育是一种“跨文化教育”或“多元文化教育”, 民族传统和民族文化背景对受教育者的影响十分深远, 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学用语问题是民族教育的基本问题。夏河县始终把“双语”教学作为教育发展进程中的核心问题。

———加强“双语”教材研究和“双语”课堂教学。各级各类“双语”学校非常重视“质量立校”意识, 走内涵发展的道路, 加强对“双语”教学的研究, 大力培养“双语”师资, 大胆改革传统、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 探索现代、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校教研组以教法、学法及备课、说课、讲课、评课、课后辅导为主题, 分年级分学科进行探讨、研究, 发挥教研团队作用, 革新教学手段, 解决课堂教学疑难。

———改善“双语”师资结构。针对“双语”类教师专业单一、学历合格率低的问题, 采取招考、引进和培训的办法, 并鼓励教师自学、进修, 促使教师提高学历和业务水平。全县先后培养了60多名紧缺学科的“双语”教师, 缓解了“双语”师资紧缺的局面。

在办学过程中, 夏河县坚持面向广大农牧区, 不断探索“双语”教学办学途径, 完善“双语”教学体制, 千方百计让广大学生进得来, 学得好, 使得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

天祝县:信息铺就发展“高速路”

天祝县先后实施了“中国、联合国UNDP403”、“中欧基础教育”、“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10多种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项目, 并通过财政投入、学校筹集等途径, 累计投入资金达2384.22万元, 全县各类学校拥有计算机2887台, 中小学生生机比为13∶1, 建成计算机教室41个, 多媒体电教室210个。26所学校建起了校园网, 建立了自己的网站, 90%的乡镇教育辅导站、中心小学和所有的独立初中以上学校连接了因特网, 所有乡镇都建立了乡级资源中心, 全县信息技术教育蓬勃发展。

天祝县在进行硬件建设的同时, 更加注重信息技术设备的功能发挥。

———培训教师, 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构建了以县级教师培训中心为培训基地, 以乡镇初级中学为培训辐射点, 以中心小学为培训网点的县、乡、校三级培训体系。仅在2007年国家暑期远程教育培训中, 全县就有2250名教师参加了培训, 有效地发挥了信息设备的作用。《中国教育报》以《这样的培训拿来就能用》为题报道了这一活动。

———注重运用。以活动促应用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 天祝县采取项目设备与学校完善功能配套结合、“天地”网络资源与学校开发资源结合、项目培训与校本培训结合、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结合、农牧民培训与服务“三农”结合的“五结合”方式, 广泛开展各种活动, 使信息技术用于各科教学的整合, 用于资源收集与传播, 用于师资培训, 用于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 用于基层党的建设工作, 有力地促进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应用。

肃南县:“一乡一校”优化资源配置

肃南县按照“高中进县城、每个乡镇办好一所标准化九年寄宿制学校”的总体思路, 优化学校布局调整, 实施了“一乡一校“工程。适度集中优势教育资源和力量, 提升寄宿制学校办学能力。

肃南县结合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部署, 先后撤并学校30所, 使全县学校布局进一步趋于合理。在乡镇人口最集中的区域新建或改扩建设施齐全、标准较高的九年寄宿制学校, 每个乡镇集中办好1所, 做到交通方便、辐射力强, 并调派后勤管理和服务人员, 确保了住宿生正常生活秩序, 有力推动了当地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肃北县:加强布局调整提高办学效益

随着人口高峰期的回落, 初中适龄入学自然人数下降, 加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一部分人纷纷离开牧区到县城居住, 乡镇学校就读学生锐减, 这使得肃北县教育布局的调整越来越紧迫。

肃北县根据全县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规划、镇村建设总体规划和地域、生源、人口流动、交通条件等综合因素, 制定了《肃北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实施方案》, 本着适度集中、扩大规模、优化资源、提高效益的原则, 对全县中小学布局进行了调整, 撤并了一些服务人口少、办学效益低的乡镇学校。布局调整坚持与学校校舍改造、规范学制、城镇化发展、薄弱校建设、免费教育相结合, 通过布局调整, 较好地形成了中小学布局结构新格局, 做到了不让一个孩子辍学, 不让一名教师下岗, 不让一分国有资产流失, 不让一户农牧民增加负担。

通过这一调整, 民族教育体制得到了完善, 建成了一批高标准寄宿制学校, 实现了所有牧区学生集中生活、学习一体化, 大大改善了民族学生生活学习条件, 结束了长期以来蒙古族学生居无定所、食无定处、没地方娱乐、没地方讲卫生的局面。

肃北县还对所有少数民族学生根据学校性质、学生需要、师资情况采取了蒙汉“双语”加授英语的教学模式。

阿克塞县:创新办学模式

阿克塞县为了解决普通高中教育质量问题, 从2007年起开始探索普通高中异地办学模式, 2008年高一新生全部集中到敦煌就读。县政府承担异地就读高一学生每人每年一万多元的学费、交通费和生活费补助。

民族学调研报告 篇8

欧罗巴星人代表着个人金融行为互联网化程度最低的一个星际民族。在八维度的测试中,得分为0,即没有任何一种金融互联网化行为。在e金融宇宙中,欧罗巴星人目前居住在木卫二上,存活在冰层底下的深海温水区,这里到处是海水,在深海处暂时还没有互联网的存在。

火星人代表了e金融宇宙中个人金融行为互联网化的启蒙部落。在八维度的测试中,得分为1至3,即有1至3种金融互联网化行为。火星人作为类地行星上的生物,已经处在金融互联网化的初级阶段了。

土星人代表着蒸蒸日上的现代民族,在八维度的测试中,得分为4至6,即有4至6种金融互联网化行为。土星是一颗气态行星,居民们以吸收闪电的能量为生,能迅速地接受到各界信息,快速应用各种互联网技术进行交易。

星际游牧民族代表最潮的宇宙民族,在e金融宇宙里,进化程度排在最前端,在八维度的测试中,得分为7至8,即在金融行为的各个维度几乎全部实现了互联网化,互联网金融在这里早就像灰尘一样融入到生活的每个角落。

通过对e存、e贷、e支付、e理财、e保险、e众筹、e货币、e信用八项e金融行为进行调查,发现e金融宇宙居民的金融互联网化行为特征如下:

八大e金融行为中,e支付独领风骚,共264人参加了本次e金融宇宙居民调查,有249人(94.32%)使用过e支付,支付工具的日渐普及让e支付在一众e金融行为中脱颖而出。

e理财、e货币和e存的使用率也比较高,分别为58.33%、56.82%和52.65%,均达到了半数以上。

相比较而言,e众筹、e信用和e保险的普及率就略为逊色,分别有103人(39.02%)、80人(30.30%)和78人(29.55%)使用过。

而e贷作为针对特定需求的e金融行为,使用率较低,仅有50人(18.94%)使用过。

上一篇:srs需求规格说明书下一篇:新宁县中医医院合理用药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