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点

2024-06-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铝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点(共11篇)

铝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点 篇1

1、掌握铝的氧化物(Al2O3)、氢氧化物(Al(OH)3),及其重要盐(KAl(SO4)2)的性质;

2、正确认识氧化铝(Al2O3)和氢氧化铝(Al(OH)3)的_,会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了解Al(OH)3的制备,会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掌握Al3+、 Al(OH)3 、AlO2-的转化(铝三角),并能够用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表示。

【知识网络】

【学习内容】

一、氧化铝(Al2O3)

1、物理性质:白色固体,熔点(2054℃),沸点2980℃,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 氧化铝难溶于水,却能溶于酸或强碱溶液中。

_氧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Al2O3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Al2O3是_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3、用途

① Al2O3是工业冶炼铝的原料

② 常作为耐火材料,例如,有氧化铝坩埚。

铝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点 篇2

1.Al3+、Al(OH)3、Al O2-之间的转化(如图1所示).

2.应用

(1)判断离子共存:Al3+只能存在于强酸性溶液中,不能与显碱性的物质大量共存,Al O2-只能存在于强碱性溶液中,不能与显酸性的物质大量共存,所以Al3+与Al O2-不能大量共存.

(2)鉴别(利用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不同):Al Cl3溶液中滴加Na OH溶液现象为: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Na OH溶液中滴加Al Cl3溶液现象为:开始无明显现象,后产生白色沉淀,继续滴加沉淀不溶解.

(3)分离提纯:(1)利用Al能溶于强碱溶液,分离Al与其他金属的混合物.(2)利用Al2O3能与强碱反应,分离Al2O3与其他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

例1表1各组物质,不能按(“→”表示反应一步完成)关系转化的是()

解析:(A)(B)(D)三项中的转化关系分别为:

(C)项中Al不能经一步反应转化为Al(OH)3.答案选(C)

例2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2所示过程除去Al Cl3溶液中含有的Mg2+、K+杂质离子并尽可能减少Al Cl3的损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 OH溶液可以用氨水来代替

(B)溶液a中含有Al3+、K+、Cl-、Na+、OH-

(C)溶液b中只含有Na Cl

(D)向溶液a中滴加盐酸需控制溶液的p H

解析:(A)项用氨水将会使Al3+、Mg2+均沉淀下来,达不到分离的目的;(B)项溶液a中,Al3+已转化为Al O2-不再含有Al3+;(C)项b中含有KCl、Na Cl、HCl等物质;(D)项若不控制p H,沉淀a[Al(OH)3]将不能分离出来.答案选(D).

二、四类物质要熟悉

1.铝

(1)物理性质: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密度较小,质地柔软.

(2)化学性质(如图3所示)

(3)特别注意:(1)铝制品表面的氧化膜起着保护内部金属的作用,所以铝制品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具有很强的抗腐蚀性.(2)常温下,铝遇浓硝酸、浓硫酸会在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而发生钝化,从而阻止内部金属进一步发生反应.因此可用铝制容器盛放和运输浓H2SO4、浓HNO3.(3)铝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还原剂是铝,氧化剂是水而不是Na OH.(4)用铝箔包裹的钠与水反应时,既要考虑钠与水的反应,又要考虑铝与生成的Na OH的反应.(5)能与铝反应产生氢气的溶液可能呈强酸性也可能呈强碱性.

2.氧化铝

(1)白色固体,难溶于水,具有很高的熔点.

(2)化学性质(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用途:是一种比较好的耐火材料,还可制作各种宝石.

3.氢氧化铝

(1)白色胶状不溶于水的固体,有较强的吸附性.

(2)化学性质(如图4所示).

图4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3)制备

(1)向铝盐溶液中加入氨水,离子方程式为:

(2)向偏铝酸盐溶液中通入足量CO2,离子方程式为:

4.明矾

明矾的化学式为:KAl(SO4)2·12H2O,其净水的原理涉及到的离子方程式表示为:

Al3++3H2O=Al(OH)3(胶体)+3H+

例3镁、铝单质的化学性质以相似性为主,但也存在某些较大差异性,下列物质能用于证明二者存在较大差异性的是()

(1)CO2(2)盐酸(3)Na OH溶液(4)水

(A)(1)(4)(B)(2)(3)(C)(1)(3)(D)(2)(3)(4)

解析:镁能与CO2反应而铝不能,铝能与Na OH溶液反应而镁不能.答案选(C).

三、六组图象要分析

1.可溶性铝盐溶液与Na OH溶液反应的图象(见表2)

2.偏铝酸盐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图象见表3.

3.向Al Cl3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或Na Al O2溶液至过量,图象如图5(1)所示.

4.向Na Al O2溶液中逐滴加入Al Cl3溶液或通入CO2至过量,图象如图5(2)所示.

5.向MgCl2、Al Cl3和盐酸的混合溶液(即将Mg、Al溶于过量盐酸所得的溶液)中逐滴滴入Na OH溶液至过量,图象如图5(3)所示.

6.向MgCl2、Al Cl3混合溶液中先加入Na OH溶液,后加入盐酸(Na OH与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沉淀图象如图5(4)所示.

例4某无色溶液中,已知含有H+、Mg2+、Al3+三种阳离子,逐滴加入Na OH溶液,则消耗Na OH溶液体积(x轴)和生成沉淀量(y轴)之间的函数关系可用图6表示,其中正确的是()

解析:向含有H+、Mg2+、Al3+三种阳离子的溶液中逐滴加入Na OH溶液时,首先应中和溶液中的H+,然后才能与Mg2+、Al3+产生沉淀,因此开始一段时间内没有沉淀生成,故(C)项错误;随着Na OH的增多,Mg2+、Al3+均转化为沉淀,继续滴加Na OH溶液,Al(OH)3沉淀被Na OH溶解,最后只剩余Mg(OH)2沉淀,此时沉淀的量不再改变,所以(A)(D)两项错误,(B)项正确.答案选(B).

例5向0.1 L浓度均为0.1 mol/L的Na OH和Na Al O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同浓度的盐酸.如图7正确的是()

解析:往混合液中滴加盐酸,Na OH首先反应,然后Na Al O2与HCl反应产生Al(OH)3,最后Al(OH)3溶解变为Al Cl3,有关方程式为:

“铝及其化合物”复习导航 篇3

(一)金属铝

2.铝的化学性质

铝是一种活泼金属,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较强的还原性.

(1)铝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①与O2 反应:常温下,金属铝被空气里的氧气氧化,在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内部的金属继续与氧气发生反应.在点燃条件下,铝箔能够在氧气里剧烈燃烧生成氧化铝,并放出大量的热和耀眼的白光.因此金属铝可用于制造燃烧弹、信号弹、火箭推进剂等.

实验情景除了将铜片放入稀硝酸不再有其他操作,故接触面积是不需要列入合理假设的,由于反应物是固液体系,故压强也是不需要列入合理假设的.该实验中反应速率明显加快的原因可能是AC.表中数据可知,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变化不大,这说明温度不是反应速率明显加快的主要原因.探究到产物催化作用的研究,还是要从合理假设开始,从离子方程式看,新增的物质只有铜离子,故铜离子的影响应列入合理假设(体系中一直存在NO-3,故NO-3不应列入合理假设;NO不溶于水立即逸出也不应列入合理假设),另一种中间产物亚硝酸根的影响是试题提示的,设计单一变量对比实验,探究Cu2+和NO-2的影响.

注意:铝既能与强酸(如盐酸、稀硫酸)溶液反应又能与强碱(如NaOH、KOH等)溶液反应,但铝不是两性物质.这是因为:一方面铝不符合两性物质的定义(既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叫做两性物质),在铝与强酸及强碱的反应中均没有水生成.另一方面铝并不直接与强碱反应,铝与强碱溶液反应的实质是:铝首先与水反应,然后生成的Al(OH)3与强碱反应.所以铝不是两性物质.

高一化学知识点:金属及其化合物 篇4

一、金属的物理通性:常温下,金属一般为银白色晶体(汞常温下为液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多数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自然界多数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物质

Na

Al

Fe

保存

煤油(或石蜡油)中

直接在试剂瓶中即可

直接在试剂瓶中

化性

常温下氧化成Na2O:

4Na + O2 = 2Na2O

点燃生成Na2O2

2Na + O2 == Na2O2

常温下生成致密氧化膜:

4Al + 3O2 = 2Al2O3

致密氧化膜使铝耐腐蚀。

纯氧中可燃,生成氧化铝:

4Al + 3O2 == 2Al2O3

潮湿空气中易受腐蚀:

铁锈:主要成分Fe2O3

纯氧中点燃生成:

3Fe+2O2 == Fe3O4

与 O2

与Cl2

2Na+Cl2 == 2NaCl

2Al+3Cl2 == 2AlCl3

2Fe+3Cl2== 2FeCl3

与S

常温下即可反应:

2Na + S = Na2S

加热时才能反应:

2Al + 3S == Al2S3

加热只能生成亚铁盐:

Fe + S == FeS

与水

常温与冷水剧烈反应:

2Na+2H2O=2NaOH+H2↑

去膜后与热水反应:

2Al+6H2O==2Al(OH)3↓+3H2↑

常温下纯铁不与水反应。

加热时才与水蒸气反应:

3Fe+4H2O(g) == Fe3O4+4H2

与 酸

溶 液

2Na+2HCl=2NaCl+H2↑

2Al+6HCl==2AlCl3+ 3H2↑

Fe+2HCl=FeCl2+H2↑

与 碱

溶 液

----------------------

2Al+2NaOH+2H2O=2NaAlO2+3H2↑

---------------------

与 盐

溶 液

与硫酸铜溶液:

2Na+2H2O+CuSO4=Cu(OH)2↓+Na2SO4+H2↑

与氯化铁溶液:

6Na+6H2O+2FeCl3=2Fe(OH)3↓+6NaCl+3H2↑

置换出较不活泼的金属单质

置换出较不活泼的金属单质

与 氧

化 物

----------------------

镁条引燃时铝热反应:

2Al+Fe2O3==Al2O3+2Fe

---------------------

 

金属活泼性逐渐减弱

三、金属化合物的性质:

1、氧化物

 

Na2O

Na2O2

Al2O3

Fe2O3

性质

碱性氧化物

非碱性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颜色状态

白色固体

淡黄色固体

白色固体

赤红色固体

与水反应

Na2O+H2O=2NaOH

2Na2O2+2H2O=4NaOH+O2↑

----------------

----------------

与酸溶液

Na2O+2HCl=2NaCl+H2O(溶液无色)

2Na2O2+4HCl=4NaCl+2H2O+O2↑

Al2O3+6HCl=2AlCl3+3H2O

Fe2O3+6HCl=2FeCl3+3H2O(溶液黄色)

与碱溶液

----------------

----------------

Al2O3+2NaOH=

2NaAlO2+H2O

----------------

其他

Na2O+CO2=Na2CO3

2Na2O2+2CO2=2Na2CO3+O2

----------------

----------------

2、氢氧化物

化性

NaOH

Al(OH)3

Fe(OH)2

Fe(OH)3

属性

碱性氢氧化物

两性氢氧化物

碱性氢氧化物

碱性氢氧化物

与酸溶液

NaOH+HCl=NaCl+H2O

Al(OH)3+3HCl=

AlCl3+3H2O

Fe(OH)2+2HCl=FeCl2+2H2O

Fe(OH)3+3HCl=

FeCl3+3H2O

与碱溶液

----------------

Al(OH)3+NaOH=NaAlO2+2H2O

----------------

----------------

稳定性

稳定

2Al(OH)3==Al2O3+3H2O

4Fe(OH)2+O2+2H2O=4Fe(OH)3

2Fe(OH)3==Fe2O3+3H2O

其他

2NaOH+CO2 =Na2CO3+H2O

NaOH+CO2(过量)

=NaHCO3

----------------

----------------

----------------

制备

金属钠与水即可

铝盐溶液与过量浓氨水

亚铁盐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液面下)

铁盐溶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3、盐

 

Na2CO3

NaHCO3

溶解度

较大

较小

溶液碱性

使酚酞变红,溶液呈碱性。

使酚酞变淡粉色,溶液呈较弱的碱性。

与酸

反应迅速Na2CO3+2HCl=2NaCl+2H2O+CO2↑

反应更迅速NaHCO3+HCl=NaCl+H2O+CO2↑

与碱

--------------------------------

NaHCO3+NaOH=Na2CO3+H2O

稳定性

稳定,加热不分解。

固体NaHCO3 :2NaHCO3 == Na2CO3+H2O+CO2↑

相互转化

Na2CO3溶液中通入大量CO2

Na2CO3+H2O+CO2 = 2NaHCO3

固体NaHCO3 :2NaHCO3 == Na2CO3+H2O+CO2↑

其他

溶液中:

Na2CO3+Ca(OH)2 = 2NaOH+CaCO3↓

溶液中:NaHCO3+Ca(OH)2 = NaOH+CaCO3↓+H2O

用途

工业原料等

中和胃酸、制糕点等

金属离子检验:焰色反应呈黄色

 

FeCl2

FeCl3

颜色

浅绿色

黄色

与碱溶液

FeCl2+2NaOH = Fe(OH)2↓+2NaCl

FeCl3+3NaOH= Fe(OH)3↓+3NaCl

相互转化

2FeCl2+Cl2 = 2FeCl3 2FeBr2+Br2 = 2FeBr3

主要表现:(还原性)

2FeCl3+Fe = 3FeCl2 2FeBr3+Fe = 3FeBr2

表现:(氧化性)

检验

遇KSCN不显血红色,加入氯水后显红色

遇KSCN显血红色

用途

净水剂等

印刷线路板等

四、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1、铝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⑩NaAlO2+HCl+H2O=Al(OH)3↓+NaCl

2、铁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铝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点 篇5

一、铝:

1、物理性质:

 银白色金属, 硬度和密度小, 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和延展性。其导电性在银铜金之后

2、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2Al+3Cl2 4Al+3O2

2AlCl3 2Al2O3(常温也可以反应,生成致密氧化膜,常用来解释为什么铝不容易生锈)

(2)与酸反应:

A、与非氧化性酸反应(盐酸,稀硫酸等),生成氢气 2Al+6HCl===2AlCl3+3H2↑

2Al+6H+=2Al3++3H2↑

2Al+3H2SO4===Al2(SO4)3+3H2↑ 2Al+6H+=2Al3++3H2↑

B、与氧化性酸反应,发生钝化,即铝、铁在冷的浓硫酸,浓硝酸中发生钝化

注意: ① 如果是稀硫酸或者是稀硝酸,则不会发生钝化

② 如果是热的浓硫酸或者是热的浓硝酸,也不会发生钝化

(3)与碱反应:生成四羟基合铝酸钠

2Al+2NaOH+6H2O===2Na[Al(OH)4]+3H2↑

2Al+2OH–+6H2O=2[Al(OH)4]–+3H2↑

(4)与盐反应:按照金属活动性顺序,发生置换反应 2Al+3Cu2+===3Cu+2Al3+(5)与氧化物反应:发生铝热反应 2Al+Fe2O

3Al2O3+2Fe 注意事项:① 反应物铝和金属氧化物统称铝热剂

② 铝热反应的实验现象为:发出耀眼的光芒、放出大量的热、有熔融物生成。

③ 铝热反应常用于焊接铁轨和冶炼金属

二、氧化铝

1、存在形式:氧化铝主要存在刚玉中,刚玉的主要成分是Al2O3,A、其中把含少量铬元素的刚玉称为红宝石; B、含少量的铁和钛元素的刚玉称为蓝宝石。

2、物理性质:白色固体、不溶于水、熔沸点高。

3、化学性质:

(1)电解反应:电解氧化铝用于制取金属铝

电解

2Al2O3 ========= 2Al + 3 O2 ↑

(2)两性氧化物(即能与酸反应,也能与碱反应)A、氧化铝与酸反应: Al2O3+6HCl=AlCl3+3H2O B、氧化铝与碱反应: Al2O3+2NaOH+3H2O=2Na[Al(OH)4]

三、氢氧化铝

1、物理性质:

 白色胶状物质, 不溶于水, 强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和各种色素。

2、化学性质:

(1)不稳定性:氢氧化铝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2Al(OH)3 ===== Al2O3+2H2O(这是工业上制取纯净氧化铝的方法。)(2)两性氢氧化物:

A、与酸反应:Al(OH)3 + 3HCl= AlCl3 + 3H2O B、与碱反应:Al(OH)3 + NaOH=Na[Al(OH)4]

3、制取:实验室一般用铝盐跟氨水反应制取氢氧化铝 AlCl3+3NH3〃H2O === Al(OH)3↓+3NH4Cl Al3+ + 3NH3〃H2O === Al(OH)3↓+3NH4+

注意:弱酸(比如碳酸),弱碱(比如氢氧化钠)均不能使氢氧化钠溶解

4、知识补充:四羟基合铝酸盐{[Al(OH)4]– }的性质: [Al(OH)4]–可以看成[Al(OH)4]–= Al(OH)3+(OH)–

(1)与不能共存的离子:只要不能与氢氧根共存的离子,都不能与[Al(OH)4]–共存,比如:铁离子、铝离子、碳酸氢根等(2)铝盐可以跟四羟基合铝酸盐反应,生成氢氧化铝

Al3+ + 3[Al(OH)4]–=4 Al(OH)3↓

(3)四羟基合铝酸盐也可以和酸反应,比如实验室也可以利用四羟基合铝酸盐跟二氧化碳反应来制取氢氧化铝

A、当CO2不足时,2[Al(OH)4]–+ CO2 = 2 Al(OH)3↓+H2O+CO32-B、当CO2过量时,[Al(OH)4]–+ CO2 = Al(OH)3↓+ HCO3-

四、铝合金:

1、合金的概念:金属跟金属,或者金属跟非金属通过加热融合

而形成的混合物。

2、合金的特征:两大一小

(1)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它的金属大(2)合金的熔点一般比组成它的金属低(3)合金的抗腐蚀性一般比组成它的金属强

3、铝合金的优点:密度小、强度高、塑性好、易于成型等优点

4、铝合金的用途:经常用于制造飞机构件,建筑业及电子行业等。

五、金属材料:

1、分类:分为黑色金属材料和有色金属材料

(1)黑色金属:黑色金属是指铁、锰、铬以及它们的合金(2)有色金属:除黑色金属外所有的金属材料统称有色金属

注意事项:① 黑色金属只是一种称呼,并不是说黑色金属都是黑色的

② 黑色金属材料是人类使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

2、黑色金属—钢铁:

(1)铁的合金主要包括钢铁和生铁,其中生铁的含碳量比较高(2)铁的使用经历了一个“铁—普通钢—不锈钢等特种钢”的演变(3)不锈钢主要是在普通钢的基础上加入铬、镍等元素,不锈钢有很多类型,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其含铬量一般都大于12%。

3、有色金属材料—金、银、铜

(1)金银铜的三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 导电性:银>铜>金  导热性:银>铜>金  延展性:金>银>铜

(2)物理性质:金是黄色金属、银是银白色金属、铜是紫红色金属 其中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3)化学性质:

金:金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基本不与任何物质反应。

银:银的化学性质也很稳定,除了跟硝酸、浓硫酸等少数氧化剂

反应外,也基本不与其它物质反应

铜:铜的化学性质相对比较活泼

(1)常温下,铜在干燥的空气中性质稳定,但是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被腐蚀,生成绿色的铜锈(或者铜绿),方程式为: 2Cu+O2+H2O+CO2====Cu2(OH)2CO3

(2)铜在加热或者点燃的条件下,能与许多非金属反应:

2Cu+O2====2CuO 2Cu+S====Cu2S

(3)铜及其化合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而且转化时常伴着颜色变化 高温 △

CuO ======2Cu2O + O2↑ CuSO4〃5H2O====CuSO4+5H2O↑

六、铝的图象问题总结:

1、铝盐与氨水的反应

由于产物氢氧化铝不溶于氨水,因此无论是铝盐里面加入氨水,还是氨水里面加入铝盐,反应都是一样的,因此图像也应该相同,具体如下所示:

A、实验现象:加入试剂后,生成沉淀,沉淀不消失 B、离子方程式:Al3+ + 3NH3〃H2O === Al(OH)3↓+3NH4+ 1mol 3mol C、图像:

(1)铝盐里面加入氨水:(2)氨水中加入铝盐

2、铝盐与强碱(以氢氧化钠为例)因为产物氢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因此往铝盐里面加入氢氧化钠,跟氢氧化钠里面加入铝盐,反应情况应该是有所不同的,图像也应该是有所不同的,具体如下所示:(1)铝盐里面加入氢氧化钠 A、实验现象:

① 先生成沉淀(铝盐里面Al3+较多,加入OH-后生成Al(OH)3沉淀)② 沉淀消失(Al(OH)3与OH-继续反应,生成„Al(OH)4‟-)B、离子方程式:

① Al3+ + 3OH= Al(OH)3↓,Al(OH)3 + OH-= „Al(OH)4‟-1mol 1mol 1mol 1mol 1mol 3mol 1mol 1mol 即第一步发生 Al3+ + 4OH-= „Al(OH)4‟-② Al3+ + 3 „Al(OH)4‟-= 4 Al(OH)3↓

1mol 3 mol 即加入的Al3+要先花3mol去跟OH-反应形成1mol„Al(OH)4‟-,然后1mol Al3+再跟1mol„Al(OH)4‟-反应形成沉淀。C、图像:

3、Na„Al(OH)4‟与CO2的反应:

由于产物氢氧化铝不溶于碳酸,因此无论是Na„Al(OH)4‟里面加入CO2,因此生成的沉淀应该不会消失,具体如下所示: A、实验现象:加入试剂后,生成沉淀,沉淀不消失 B、离子方程式:

 当CO2不足时,2[Al(OH)4]–+ CO2 = 2 Al(OH)3↓+H2O+CO32- 当CO2过量时,[Al(OH)4]–+ CO2 = Al(OH)3↓+ HCO3-C、图像:

4、Na„Al(OH)4‟与HCl的反应:

因为产物氢氧化铝溶于盐酸,因此往Na„Al(OH)4‟里面加入HCl,跟往HCl里面加入Na„Al(OH)4‟,反应情况应该是有所不同的,图像也应该是有所不同的,具体如下所示:(1)往Na„Al(OH)4‟里面加入HCl A、实验现象:

① Na„Al(OH)4‟溶液出现沉淀 ② 继续滴加HCl,沉淀消失 B、离子方程式:

① „Al(OH)4‟-+ H+ = Al(OH)3↓+H2O 1mol 1mol ② Al(OH)3+ 3H+ = Al3+ +3H2O 1mol 3mol C、图像:(2)往HCl里面加入Na„Al(OH)4‟: A、实验现象:

① HCl溶液先出现沉淀,沉淀迅速消失 ② 继续滴加Na„Al(OH)4‟,沉淀不变 B、离子方程式:

① „Al(OH)4‟-+ H+ = Al(OH)3↓+H2O Al(OH)3+ 3H+ = Al3+ +3H2O 即第一步的总反应为:„Al(OH)4‟-+ 4H+ = Al3+ +3H2O ② Al3+ + 3[Al(OH)4]–=4 Al(OH)3↓ C、图像:

5、向AlCl3、MgCl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1)实验现象:溶液中先出现白色沉淀,达最大值后继续滴加NaOH 溶液沉淀部分溶解。

(2)离子方程式:

Al3++3OH- =Al(OH)3↓ Mg2++2OH- =Mg(OH)2↓ Al(OH)3+OH-=„Al(OH)4‟-

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教案 篇6

1、通过让学生亲自做钠及化合物性质的实验,使学生加强对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认识。

2、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焰色反应检验钠和钾及其化合物。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实验重点

1、通过实验巩固对钠及化合物性质的认识。

2、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与思考。

实验难点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初步培养其设计实验和评价实验的能力。

实验用品

试管、试管夹、烧杯、胶头滴管、铁架台、酒精灯、药匙、滤纸、粗玻璃管(10mm×10mm),带导管的橡皮塞、铂丝、蓝色钴玻璃、铝箔、火柴、小刀、水槽、镊子、蒸发皿、细长玻璃管、脱脂棉、气球。

钠、Na2O2、Na2CO3、NaHCO3、CuSO45H2O、KCl的固体及溶液、BaCl2溶液、稀盐酸、酚酞试液、澄清的石灰水。

实验形式

单人单组

实验过程

铝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点 篇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通过学习,掌握金属钠的物理性质,钠与水、与氧气反应的现象以及产物。B.通过学习,了解及掌握氧化钠、过氧化钠的主要性质以及相关的反应。C.通过学习,了解及掌握碳酸钠、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以及相关的反应。2.过程与方法

A.学生能通过实验的操作及演示,直观体会到那的物理性质以及钠与水、与氧气反应的现象。

B.学生能通过列表归纳、分组讨论等方法进行合作和探究性学习,理解并掌握氧化钠、过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以及相关的反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通过对钠的学习,学生能发现并不是所有金属都是质硬的,深刻理解所有事物都不是绝对的。

B.通过实验的操作,学生会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

A.钠与水、与氧气反应的现象、产物及化学方程式。B.氧化钠、过氧化钠的相关反应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C.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相关反应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2)教学难点

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以及相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掌握。三.教学过程

1.钠的物理性质的讲述 【教学情境】

我们都知道很多金属都是质地坚硬的,但不知道金属钠的质地会是坚硬的吗?金属钠又有哪些性质呢?下面咱们就来学习一下金属钠及其化合物。

【学生活动】

请一位同学上前演示切割钠的实验,大家来观察现象,并总结钠的物理性质。【教师讲述】

钠的物理性质有:钠是银白色固体,有金属光泽,质软(可用小刀切),是热和电的良导体。熔点低,密度小于水。长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

2.钠的化学性质 【教学情境】

既然钠的物理性质已经有一些让我们出乎意外了,那么钠的化学性质又有哪些特别之处呢?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钠的化学性质有哪些吧。

【学生活动】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刚刚切开的钠的表面的颜色,推测一下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变化,从而进一步猜想生成了什么物质。

【教师讲述】

那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钠,方程式为4Na+O2=2Na2O,而钠在点燃条件下会

点燃 生成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方程式为2Na + O2 = Na2O2。【学生活动】

演示钠与水反应的实验,请同学们归纳那溶于水的现象,并推测可能生成的物质有哪些。

【教师讲述】 金属钠与水反应

现象: 解释: ①金属钠浮在水面 ①密度比水小

②熔成闪亮的小球 ②反应放热,钠的熔点低 ③小球向各方向迅速游动,③反应剧烈,有气体生成 发出嘶嘶声,最后消失。

④溶液变成红色 ④反应后溶液显碱性

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 3.氧化钠与过氧化钠 【教学情境】 上面咱们知道了钠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可以生成氧化钠和过氧化钠,那么它们又有怎样的性质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探讨一下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

通过PPT演示氧化钠、过氧化钠分别与水、二氧化碳的实验,让学生总结实验现象以及推测可能的产物。

【教师讲述】

2Na2O2+2CO2=2Na2CO3+O2 2Na2O2+2H2O=4NaOH+O2↑ Na2O+CO2=Na2CO3 Na2O+H2O=2NaOH 可见过氧化钠的稳定性强于氧化钠:2Na2O+O2=2Na2O2 4.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教学情境】

大家知道厨房里用的小苏打吗?又有人听过苏打吗?那有人观察过它们的样子吗?它们的主要成分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学生活动】

教师演示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分别于盐酸、氢氧化钠反应的实验,请同学们观察并归纳现象,推测生成的产物。

【教师讲述】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1.碳酸钠:俗名:纯碱,也叫苏打。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

碳酸氢钠:俗名:小苏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2.热稳定性

碳酸钠受热不分解,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3.与酸或碱溶液的反应 CO32-+ H+ = HCO3-HCO3-+ H+ = H2O + CO2↑

总反应式 CO32-+ 2H+ = H2O + CO2↑ 碳酸氢钠与酸或碱都能反应 HCO3-+ H+ = H2O + CO2↑ HCO3-+ OH-= H2O + CO32-4.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关系

Na2CO3 通过加酸﹙H2CO3、H+﹚可转变成 NaHCO3 NaHCO3 通过加碱﹙NaOH、OH-﹚可转变成 Na2CO3 【课后作业】

钠及其化合物的对应练习册。四.教学反思

铁铜及其化合物学生教案 篇8

一、物理性质

1.铁:银白色,黑色金属(铁、铬、锰)、重金属。磁铁矿、黄铁矿(FeS2)、赤铁矿。2.铜:紫红色,有色金属、重金属。黄铜矿(CuFeS2)、赤铜矿(Cu2O)、孔雀石(Cu2CO3(OH)2)

二、原子结构

三、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反应

3Fe +2O2=(点燃)Fe3O4 2Cu + O2=(△)2CuO铜与O2在干燥、常温下不反应 2Fe +3Cl2=(点燃)2FeCl3 Cu + Cl2=(点燃)CuCl2

Fe +S =(△)FeS 2Cu + S =(△)Cu2S(不是CuS)2.与酸反应

Fe + 2H+ =Fe+ H2↑(常温下遇冷的浓硝酸、浓硫酸钝化,加热时反应)Fe+4HNO3(稀)=(△)Fe(NO3)2+ NO↑+2H2O 2Fe+6H2SO4(浓)=(△)Fe2(SO4)3+3SO2↑+6H2O 2Al+6H2SO4 Cu+2H2SO4(浓)=(△)CuSO4+ SO2↑+2H2O Cu+4HNO3(浓)= Cu(NO3)2+ 2NO2↑+2H2O(迅速溶解,溶液呈绿色)

3Cu+8HNO3(稀)=(△)3Cu(NO3)2+ 2NO↑+4H2O(溶液呈蓝色)(稀盐酸、稀硫酸不反应)2Cu+O2 +2H2SO4=(△)2CuSO4 + 2H2O(通入O2时与HCl、H2SO4反应)3.与水反应

3Fe+4H2O(g)=(△)Fe3O4+4H2↑ 4Fe+3O2+6H2O =4Fe(OH)3 2Cu+O2+CO2+H2O=Cu2(OH)2CO3 4.与盐溶液反应(置换反应)

四、铁铜的冶炼

1.铁的冶炼

(1)原料:铁矿石、焦炭、空气、石灰石。(2)原理:还原剂还原。

C+O2=(点燃)CO2 CO2+C=(高温)CO Fe2O3+3CO=(高温)2Fe+3CO2(3)除杂质:CaCO3=(高温)CaO+CO2 CaO+SiO2=(高温)CaSiO3(炉渣)2.铜的冶炼

(1)湿法炼铜:CuO+H2SO4=CuSO4+H2O CuSO4+Fe=Cu+FeSO4 2+(2)高温炼铜:2CuFeS2 + 4O2 =(800℃)Cu2S + 3SO2+2FeO(炉渣)

2Cu2S+3O2=(高温)2Cu2O+2SO2 2Cu2O+ Cu2S=(高温)6Cu+SO2↑

五、铁的氧化物

1.FeO:黑色粉末、空气中不稳定、碱性氧化物。6FeO+O2=(△)2 Fe3O4 2.Fe2O3:红棕色粉末、稳定、碱性氧化物。3.Fe3O4:黑色晶体、稳定、碱性氧化物。

六、铁的氢氧化物

1.Fe(OH)2:白色絮状沉淀、空气中易氧化、2.Fe(OH)3:红褐色沉淀、加热易分解、白色→灰绿色→红褐色。

七、氧化铜与氢氧化铜

1.CuO:黑色粉末、与酸、还原剂(CO、H2)反应、Cu(OH)2加热制取。

2.Cu(OH)2:蓝色固体、酸、氨水反应、碱液制取。

八、Fe2+、Fe3+、Cu2+离子的检验

1.Fe2+:NaOH溶液反或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2.Fe3+:KSCN溶液、NaOH溶液、苯酚溶液。

3.Cu2+:蓝色水溶液(浓的CuCl2溶液显绿色)、NaOH溶液、Fe、Zn片等反应。

九、铁三角

1.Fe:具有还原性,可被弱氧化剂S、Fe、Cu、H+氧化为Fe;被强氧化剂O2、Cl2、HNO3氧化为Fe。

2.Fe:可被O2、Cl2、HNO3、Br2、KMO4氧化为Fe。3.Fe:可被Fe、Cu、H2S、I-、SO2还原为Fe。

●2FeCl3+SO2+2H2O=2FeCl2+H2SO4+2HCl 例题1:一定量的Fe和Fe2O3的混合物投入250 ml 2 mol/L的硝酸溶液,反应完全后,生成1.12L NO气体(标准状况下),再加入1 mol/L的NaOH溶液,要使铁元素完全沉淀下来,所加NaOH溶液的体积最少为()

A 450 ml B 500 ml C 400 ml D 不能确定

例题2:向一定量的Fe、FeO和Fe2O3的混合物投入100 ml 1 mol/L的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放出224 ml(标准状况)的气体,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血红色出现,若用过量的CO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混合物,能得铁的质量为()3+

2+2+

3+3+

3+

2+

2+ A 11.2 g B 5.6 g C 2.8 g D 无法计算

例题3:向一定量的Fe、Fe2O3和CuO混合物投入100 ml 2.2 mol/L的硫酸溶液中,充分反应后生成896 ml标准状况下的气体,得不溶物1.28 g,过滤后,溶液中阳离子只有Fe2+。向滤液中加入2 mol/L的NaOH溶液,加至40 ml时开始出现沉淀,则滤液中Fe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设滤液体积为100 ml)()A 2 mol/L B 1.8 mol/L C 1.9 mol/L D 无法计算

例题4:将4.6 g Cu和Mg完全溶于浓硝酸溶液中,反应中硝酸的还愿产物为4480 ml NO2气体和336 ml N2O4气体(标准状况下),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为()A 9.02 g B 8.51 g C 8.26 g D 7.04 g 例题5.把铝粉和某铁氧化物xFeO·yFe2O3粉末配成铝热剂,再分成两等份。一份在高温下恰好完全反应后,再与足量盐酸反应;另一份直接放人足量的烧碱溶液中充分反应。前后两种情况下生成的气体质量比是5:7,则x:y为()A.1 : 2 B.1 : 1 C.5 : 7 D.7 : 5 例题6:下列物质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制的的是()A.Fe(OH)3 B.Fe(OH)2 C.Al2O3 D.FeCl2 例题7:在硫酸铁溶液中,加入ag铜,完全溶解后,再加入bg铁,充分反应后得到cg残余固体,且a>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镁及其重要化合物化学方程式小结 篇9

1、Mg(1)与氧气反应(2)与氯气反应(3)与氮气反应(4)与盐酸反应(5)与稀硫酸反应(6)与浓硫酸反应(7)与二氧化碳反应(8)与氯化铵溶液反应(9)与沸水反应

2、MgO(1)与水反应(缓慢)(2)与硫酸反应

3、Mg(OH)2(1)与盐酸反应(2)受热分解(3)与氯化铵溶液反应

4、MgCl2

(1)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与硝酸银溶液反应(3)电解熔融态氯化镁

5、MgSO4

(1)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与氯化钡溶液反应(3)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6、MgCO3(1)与盐酸反应(2)煅烧分解

铝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点 篇10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章节选自全日制普高教科书<<化学>>第二册第二章,本节教材是在介绍了“碳族元素”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认识硅的晶体结构。性质和用途。联系C的知识来学习硅的新知识。

2、教学目标

依据教改精神。新课程标准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a、理解并掌握晶体微粒种类及其相互作用力与晶体类型的关系,晶体类型与晶体主要物理性质的关系

b、掌握理论知识指导学习硅元素性质知识的方法

c、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会将平面图想象成为空间结构,又能将空间结构表示在平面图上

三、学情。学法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具备有一定的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同时都有一定乐于展示自我。在本节课的概念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消除学生对概念的神秘感与乏味感。

由于理论性较强。采用互动式教学 理论性较强,用图片

四、教学程序

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主体探究式学习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开放性即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过程不拘泥于课程,我准备请同学在课前对景德镇陶瓷。秦始皇兵马俑等作一定的了解,在课堂上早请同学作介绍后,我将给他们较为具体的去陈述中国陶器的历史。从而引出现实生活中的含硅的性质。

2、丰富知识的外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阅读课本,并请学生归纳课本内容并回答

提问如“谁知道硅在地壳中的含量?”“谁知道硅在宇宙范围内的含量?”“硅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形式?”

3、借助于多媒体向同学们看晶体彩图

从晶体的外在结构引入硅的结构及其硅晶体结构平面

再展示金刚石晶体球棍模型

通过对比金刚石晶体与晶体的结构分析结构对物理性质的影响

再推出原子晶体的物理性质

通过讨论晶体硅。金刚石。二氧化碳。碳化硅四种原子晶体的熔沸点高低

再比较它们的化学键,对它们物理性质的影响因素

利用判断题,解决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模糊点

4、指导学生归纳本章本节的内容

归纳。总结。及时巩固

通过课堂练习,及时反馈学生掌握并及时解决可能留下的问题。

铝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点 篇11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了解地壳中一些重要元素的丰度(含量)O、Si、Al、Fe、Ca、Na。2 复习金属活动顺序表及其应用。掌握Na、Al与O2反应的产物及其用途。【学习重点】

金属钠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原理,铝与氧气的反应。

【学习难点】

金属钠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原理,钠与其他非金属的反应,铝与氧气的反应。【学法指导】

1、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思考、交流、实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进行学习。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做好探究实验。【预备知识】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思考与交流】

一、金属的通性

1、物理性质

不透明,有_________性,易____________,易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等.2化学性质

⑴、画出Na Mg A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其结构特点,判断它们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做氧化剂还是还原剂?为什么?

⑵金属原子最外层一般少于4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_____电子,因而常作_________________,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主要表现为:易于氧气、氯气等非金属反应;大多数能与水反应;大多数能与酸反应,部分能与盐溶液反应。

【阅读分析】课本P46图3-2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一些实验:分别写出四幅图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2.3.4.铝丝与硫酸铜反应形成铜树、镁条燃烧、铜丝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形成银树、镁条与盐酸反应。

【思考与讨论】指出反应中的1、2、氧化剂和还原剂。将3、4的化学方程式改成离子方程式。归纳:金属共同的物理性质有

金属共同的化学性质是:通常能与

2、为什么不宜用钢刷、沙等来擦洗铝制品?

(三)钠与其它非金属反应

2Na+Cl2==2NaCl 2Na + S == Na2S

课堂检测

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钠在常温下就容易被氧化

B、钠受热后能够着火燃烧 C、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能自燃

D、钠在氧气中燃烧更为激烈

2、下列性质中,不属于大多数金属通性的是:()A、有银白色光泽 B、有延展性

C、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D、有很高的熔点和硬度

3、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在坩埚里加热,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①钠在燃烧前先熔化 ②在空气燃烧有黄色火花四射 ③燃烧后得到白色固体

④燃烧时火焰呈黄色 ⑤燃烧后生成淡黄色固体

A、只有⑤ B、只有①

C、①④⑤ D、②③

4、铝制品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主要是因为:()

A、铝的化学性质稳定 B、铝在常温时与氧气不反应

C、铝具有金属性,也具有非金属性 D、铝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

5、关于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钠是银白色的金属,硬度很大。

B、将金属钠放在石棉网用酒精灯加热,金属钠剧烈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过氧化钠。C、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钠。D、金属钠的熔点很高。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镁铝表面能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保护内层的金属不被继续氧化

B、未打磨的铝箔因表面有氧化膜,因此在空气中加热后不能燃烧,若将氧化膜去除后再加热,则可在空气中燃烧

C、在化学反应中,由于铝原子能失去三个电子,而钠原子只能失去一个电子,所以铝的还原性比钠强

D、因铜是不活泼金属,故即使在潮湿的空气中也不会被腐蚀。[收获与反思] 课后作业

1、金属钠露置在空气中,在其表面不可能生成的物质是 A.Na2O B.NaOH

C.Na2CO3

D.NaCl 2、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各种金属在常温下都不能与氧气反应 B.各种金属在高温下都能与氧气反应

C.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可以初步比较金属的活动性 D.各种金属都能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

3、金属钠引起的火灾,可用下列哪种物质或方法灭火

A.泡沫灭火器 B.干粉灭火器 C.水

D.细沙

4、下列关于金属铝的叙述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Al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B、Al 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表现还原性 C、Al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且发生剧烈燃烧

D、Al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由于氧化膜的存在,熔化的Al 并不滴落

5.为适应火车提速,我国一些铁路线上原有的短轨已全部连接为超长轨。工程技术人员常用如下反应来焊接钢轨间的缝隙:2Al + Fe2O3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该反应中铁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6.我国是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早在西汉时期,刘安在《淮南万毕术》中写到“曾青得铁则化铜”,这里的“曾青”就是铜的化合物(如硫酸铜)。在宋朝利用这个反应冶铜的生产具有一定的规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7.(1)实验室的废酸液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是因为。

(2)工人师傅在切割钢板时常用硫酸铜划线是因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

Al2O3 + 2Fe。有关此反应的下列说法中

示)

8、镁、铁在日常生活中有较为广泛的用途。如:

(1)镁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来制造镁闪光灯,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上一篇:高二化学硝酸下一篇:2024秋查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