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申请硕士学位及其论文答辩的有关规定(共10篇)
一、申请硕士学位的基本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行端正,有良好的政治素质。
2.按学校制定的培养方案修满课程学分,全部学位课程成绩合格,完成专业实践(或科学研究)工作,硕士学位论文已完成。
3.科研成果的要求:
2003级及以前的硕士研究生需在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有一篇以第一作者发表的且为本专业的学术论文。如学院有特殊规定的,则应不低于学校的规定,申请本学院硕士学位者应按该学院特殊规定执行。
自2004级起,学校不再作需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各学院可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相关规定,报研究生院学位处备案即可,硕士研究生须按学院规定完成科研。
二、对硕士学位论文评阅工作的有关要求
1.硕士学位论文完成后,经指导教师、教研室(研究室)或指导小组审查通过,确定聘请与论文有关的论文评阅人。
2.论文评阅人一般为2人,其中校外专家至少1人。论文评阅人应是责任心强,治学严谨,作风正派,在相应学科领域有一定学术造诣的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
3.硕士学位论文评阅应于论文答辩前一个月进行,由学院指定1名答辩委员会秘书,负责将学位论文传递给论文评阅人,为了保证评阅人客观公正评阅,评阅意见应采用密封传递的形式。
4.论文评阅人须对论文写出详细的学术评语,评阅意见应有如下内容: ① 对论文选题及综述的评价;
② 对论文学术水平的评价,包括对论文新见解或创造性成果的评价。③ 对科研能力及写作水平的评价;
④ 指出论文中不足或论文应加强的方面,并提出要求; ⑤ 对论文是否达到硕士学位论文水平,能否举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写出明确意见,并以优、良、合格、不合格等级对论文评定。
5.论文评阅有异议时,由武汉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学位办公室)和有关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以下简称分委员会)共同聘请同行专家对论文进行复审,专家复审意见返回后,要根据复审意见决定是否组织论文答辩。
三、答辩委员会的组成和相关工作
1.论文答辩委员会的组成名单由教研室(研究室)和指导教师共同提出,经分委员会审批,分委员会主席在《硕士学位申请表》中签署意见后,答辩委员会组成方为有效。
2.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一般由5人组成。委员必须是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申请人的指导教师可以参加其研究生的论文答辩,但不作为答辩委员会委员,不参加投票表决。聘请的答辩委员会委员应尽可能不含论文评阅人。答辩委员会委员中一般有分委员会委员参加,以便了解答辩情况。
3.答辩委员会委员一经确定,其答辩委员会秘书须在答辩前一周,将硕士学位论文及聘书送交各位委员,以利委员作好参加论文答辩会的准备工作。论文答辩前,申请人应回避答辩委员会委员。
四.学位论文答辩和相关工作的时间安排:
1.每年3月份到学院研究生教学办公室教学秘书处领取申请学位的答辩材料; 2.每年上半年论文答辩资格审查以及论文评阅送审时间为3月—5月初,下半年论文答辩资格审查以及论文评阅送审时间为9月---11月初;
3.学位论文答辩须于每年上半年5月底或下半年11月底前完成。
4.各学院应于每年6月10日或12月10日前将学院分委员会评审通过的以下材料各一份交研究生院学位工作处审核:
①学位授予情况的会议纪要; ②授予硕士学位人员名单汇总表; ③分委员会的投票表决结果汇总票;
④申请硕士学位人员基本情况上报数据库软盘; ⑤学位论文。
以上①②③项需盖有学院公章。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学位论文答辩的,经有关学院提出推延答辩的书面意见,于每年4月下旬前交学位工作处,经批准后可延期举行论文答辩。
五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其它事项
1.硕士学位的论文答辩一般在武汉大学校内举行。
2.同一专业研究生安排在同一天答辩时,答辩人次不应超过6人。
3.学位论文答辩程序、答辩委员会决议和论文答辩不合格的处理办法参照《武汉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暂行)》的有关规定办理。
研究生院学位工作处
1.学位论文选题
博士研究生论文选题可以是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选题应对我国科技发展和国民经济有较大的理论价值或实用价值。
博士生入学后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积极收集资料、调查研究以明确研究课题。
2.学位论文开题时间及要求
博士生应在第三学期9月30日前完成开题工作。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开题,需办理延期开题申请。博士生开题报告采取先评审后做开题报告的方式,根据《关于提高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若干补充规定》,具体要求如下: 2.1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内容
博士生入学后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等工作,掌握本研究领域国内外现状和发展动态,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研究课题,并完成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课题来源、选题依据(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2)课题创新之处;
(3)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4)课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分析;(5)课题的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6)指导教师与本课题有关的工作积累;(7)研究经费预算和经费落实情况。2.2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评审及评审意见的处理 2.2.1 开题报告评审
博士生开题报告采取先评审后做开题报告的方式。开题报告评审专家由各学院负责聘请,一般应聘请3名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专家中的博士生导师不应少于2名。
开题报告经导师审查合格后, 从研究生院网页上下载4份空白《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评议书》,其中1份送交导师填写评审意见,3份与开题报告一同送交专家评审,评审时间一般为二周。开题报告评审意见返回后,若有二份评审意见是“不同意开题”,则需要对开题报告进行修改,再重新组织评审。2.2.2 开题报告论证会专家组成
开题报告论证会由各学院或学科负责组织。开题报告论证会应至少聘请5名教授和相当职称的专家或有博士学历的副教授和相当职称的专家参加。其中博士生导师不少于3名(含指导教师),若选题为交叉学科,则应适当增加相关学科的专家参加。应提前将开题报告送交参加开题报告论证会的专家。
参加开题报告论证会的专家名单,须经学院负责研究生教学的院长批准后方可生效。
2.2.3 开题报告论证会程序
开题报告论证会应张贴海报,公开举行。论证会程序如下:
(1)主持人宣读开题报告论证会程序;
(2)博士生陈述开题报告主要内容(30-40分钟);
(3)宣读开题报告评审专家对开题报告的评审意见;(4)与会专家和列席人员向博士生提问,博士生回答问题;(5)与会专家和博士生讨论开题报告;
(6)与会专家在开题报告论证意见书上签署意见;(7)公布开题报告论证结论。
在开题报告论证会上,导师对博士生的开题报告可作必要的解释和说明,但不能代替博士生回答专家提出的问题。2.2.4开题报告论证会结论
开题报告论证意见书中列有“同意开题”、“修改后开题”、“重新开题”三种选项,与会专家在三种选项中选择一项。
5名与会专家中若有4名专家同意开题方可直接开题。
若有2名或2名以上的专家建议修改后开题,博士生应根据论证专家提出的意见,对开题报告作进一步修改,导师同意后向学院提交开题报告修改情况书面说明,经批准后方可开题。
若是同意开题的专家不足3名,博士生需对开题报告作进一步修改,并向学院提交开题报告修改情况书面说明,经学院同意后可举行第二次开题报告论证会,如果开题报告仍然通不过,则要查清原因,酌情处理。
若聘请的专家人数多于5名,则应参照以上专家意见的人数比例酌情处理。开题报告的专家评审意见和开题报告会的专家论证意见应送交学院办公室备案,并作为博士生论文中期检查的必备材料。
3.《文献综述及开题报告》送交时间
开题报告论证会结束后,博士生应在一周内将开题有关材料送交学院办公室。各学院办公室应于第三学期10月20日前将博士生开题报告题目汇总表(打印稿和电子版)送交学位办公室。
4.学位论文工作
博士生入学后,一般从第二学期开始正式进入论文阶段。论文工作时间从开题到答辩不应少于18个月。4.1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
参阅《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博士生学习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基本要求》。4.2学位论文和学位论文摘要篇幅要求
参见《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生学位论文书写基本要求》。4.3学位论文和摘要报送
博士生应及时向各院(系、部)办公室送交论文及摘要,由各院(系、部)收齐后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送到学位办公室。4.4学位论文评阅专家及评阅工作
根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第七届学位评定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纪要》规定,博士学位论文实行公开评审与随机抽查隐名评审制度。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的学位论文必须进行隐名评审:(1)新增博士生导师所指导的第一届博士毕业生;(2)上届论文评审、答辩或学位审核不通过者的导师所指导的本届博士毕业生。博士学位论文应聘请七名评阅人评审。评审专家应为正在从事同领域科研工作的教授(相当职称的专家)或具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分属3个以上的博士培养单位。其中博士生导师应占半数以上,本校专家不能超过3名。评阅人应对论文写出详细的学术评语,供论文答辩委员会参考,评语最迟于答辩前七天内送交答辩委员会。评审意见至少返回6份且均为肯定意见时方可申请答辩。若有1份否定意见时,则应报所属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决定是否同意答辩,或另增聘1名专家进行评审。若有2份或2份以上否定意见,则本次评审不通过。
首次评审不通过的论文由博士生在规定学制年限内进行修改后可再次进入论文评审程序。若仍达不到要求,则取消该生申请学位资格。4.5论文送审条件
到学院办理资格审查。需要提交的资格审查材料包括:
①1份学位论文评审专家名单原件(仅用于公开评审,隐名评审不用提供此表)
②1份申请博士学位人员答辩资格审查表 ③1份课程学习成绩单原件
④在读期间已经发表的学术论文(包括期刊封面、目录、论文全文、封底)全套复印件或录用通知书原件及录用论文全文各1份(以中国石油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本人为第一作者)(携带已发表文章原件备查);
注:上述材料需加封面(见后)与目录用A4纸印制并装订成册。
5论文答辩
5.1答辩资格审查
博士生填写《博士生学位论文答辩申请书》。导师在《申请博士学位推荐书》上对博士生的学位论文签署意见。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根据《博士生学位论文答辩申请书》、《申请博士学位推荐书》、《博士生课程考试成绩单》对申请者的答辩资格进行审查,并填写《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查博士生申请答辩审查意见书》。若是同意申请,则负责组织答辩委员会,并在博士生学位论文送审4周后组织答辩。
交叉学科培养的博士生应向所在学科隶属的学位分委员会提交学位答辩申请书。
5.2领取答辩有关材料
博士学位论文评议书有6份或7份肯定意见(不含导师)返回之后,由答辩秘书把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名单报送学位办公室,然后领取表决票及海报。
6.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五至七人组成。五名专家组成的答辩委员会中其他高校或研究院所的专家不少于两名,七名专家组成的答辩委员会中其他高校或研究院所的专家不少于三名。委员中博士生导师应占半数以上,答辩委员会主席一般由博士生导师担任。一般应有论文评审专家参加,若为隐名评审论文,可没有论文评审专家参加答辩委员会。委员会设秘书一人。指导教师不能作为答辩委员会委员,但能参加会议并负责介绍博士生的有关情况。
答辩委员会应在答辩7天前组成,并经所属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审批同意后,报学位办公室复核备案。答辩秘书应在答辩7天前将论文送交未评审论文的答辩委员审阅。
答辩委员会必须坚持学术标准,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评审论文时,要严格把关。委员会每个委员,应预先了解论文或论文摘要内容,作好提问的准备。委员必须坚持原则,态度公正。
答辩要发扬民主,以公开方式进行。对是否建议授予博士学位,应由答辩委员会会议讨论后以无记名投票表决,需要三分之二以上委员同意方为有效。决议经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
7.答辩时间及程序
博士生论文答辩最早可安排在论文送审四周后举行。违反规定举行的答辩,一律视为无效,学校不予受理其学位申请,并对违反规定的相关人员给与通报批评。
论文答辩会应张贴海报,公开举行。举行论文答辩会的程序如下:
(1)宣布博士生申请答辩的审查意见和答辩委员会名单;(2)宣布答辩程序;(3)介绍博士生简况;
(4)博士生报告论文主要内容(40-60分钟);(5)答辩委员会委员和列席人员向博士生提问;(6)博士生回答问题;
(7)博士生与列席人员暂时回避,举行答辩委员会会议; 会议程序如下:
□ 参加会议的论文评阅专家宣读对论文的评阅意见; □ 答辩秘书宣读论文评阅专家对论文评议的汇总意见; □ 导师宣读推荐意见及对论文的评阅意见; □ 导师暂时回避,答辩委员会成员进行评议; □ 投票表决;
□ 讨论并通过决议; □ 签署决议书。
(8)向参加答辩会议人员宣布投票结果和决议。(9)答辩会结束。
答辩会结束后,答辩秘书应在一周内按照《博士研究生答辩、学位审批材料明细表》负责组织整理和报送。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不合格者,经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在规定学制年限内修改论文,重新答辩一次。
答辩秘书不得向参加答辩的博士生透漏答辩委员会讨论及投票的具体情况。参加答辩的博士生不得参与整理和送交答辩材料。
8.学位审批
院(系、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每年举行二次会议,上半年在6月5日之前择日召开,受理5月30日之前报送的博士答辩材料和硕士答辩材料;下半年在12月10日前择日召开,受理11月30日之前报送的博士答辩材料和硕士答辩材料。逾期报送的答辩材料一律报请下一次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查。
院(系、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应于每年上半年的6月10日和下半年的12月15日之前向学位办公室报送《学位分委员会审查研究生学位(毕业)申请表》、《学位分委员会审查研究生学位(毕业)申请总结报告》以及其他相关材料。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每年举行二次会议,上半年在6月20日至25日择日召开,受理学位分委员会6月10日之前报送的研究生学位(毕业)审查材料。下半年在来年的1月5日至15日择日召开,受理学位分委员会12月15日之前报送的研究生学位(毕业)审查材料。逾期报送的材料一律报请下一次校学位委员会审批。
硕士生学位论文和答辩工作的有关规定
1.论文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写出《硕士学位研究生文献综述及选题报告》,并参加以院系或学科为单位组织的开题报告会。硕士研究生开题工作一般从第三学期正式开始,最迟应在第三学期11月30日之前完成开题工作。论文工作从通过开题到参加答辩的时间不应少于12个月。
开题报告通过后,应将上述报告送交院(系、部)办公室。各院(系、部)办公室一般应在第三学期放假前将《硕士研究生论文工作安排表》及开题报告题目汇总表等材料送交学位办公室。
2.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2.1学位论文的内容
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观点、结论和建议应对国民经济建设或在学术上具有一定实用价值或理论意义;应在理论分析、测试技术、数据处理、仪器设备、工艺方法等方面具有一定新见解,新改进或革新,并取得一定科研成果;所涉及的主要问题,应能体现出论文作者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
硕士学位论文必须由硕士生独立完成,合作项目应明确以硕士生为主完成的部分。
2.2学位论文和摘要篇幅要求
具体写作要求详见《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生学位论文书写基本要求》。2.3学位论文和摘要报送
硕士生应及时向各院(系、部)办公室送交论文及摘要,由各院(系、部)收齐后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送到学位办公室。
3.学位论文答辩
3.1论文答辩准备
硕士生在学位论文答辩前需要聘请专家对学位论文进行评审。各院(系、部)在办理学位论文外送评审时应对硕士生的课程成绩单、学位论文、学位论文详细摘要进行初审,经审查合格后方可同意评审。硕士生学位论文一般应聘请2名正在从事本学科或相关领域研究、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进行评阅(导师除外),必须有一名校外的同行专家。如遇1名评阅专家的评语属否定意见,则要增聘1名评阅专家,如遇两名评阅专家评语均属否定意见,则本次学位申请无效。学位论文评议书应在答辩前一周内送交答辩委员会,供答辩委员参考。3.2 论文答辩组织形式
论文答辩一般实行按学科专业相对集中统一答辩的办法。各院(系、部)组成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主管研究生工作的负责人和学位分委员会主席及学科负责人组成,组长由主管研究生工作的负责人担任。答辩委员会组成成员由由学科负责人与指导教师协商提出,经院(系、部)研究生论文答辩领导小组审批后,统一组织安排。
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人组成,一般应当是正在从事本学科或相关领域研究的具有高级技术职务的专家,委员中一般应当有外单位的专家。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半数以上应为研究生指导教师。参加答辩的研究生指导教师不得作为答辩委员会委员,但可参加答辩会,并向答辩委员会介绍研究生的情况。
答辩委员会设答辩秘书1-2名,答辩秘书由论文答辩领导小组统一委派,一般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
同一个导师指导的同期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必须由同一个答辩委员会组织答辩。每个答辩委员会评出论文为“优”者的人数不得超过参加本次答辩会研究生人数的50%。
硕士生如有特殊情况(如休学、生病、家庭发生重大变故、论文保密等)需要单独组织答辩,可由研究生本人提出申请,经导师、学位分委员会审查,报学位办公室批准后举行,否则答辩视作无效。
答辩要发扬学术民主,以公开方式进行。各院(系、部)应将答辩安排张榜公布。3.3 论文答辩
3.3.1举行论文答辩会的程序
硕士生论文答辩时间最早可安排在论文送审两周后举行。违反规定举行的答辩,一律视为无效,学校不予受理其学位申请。并对违反规定的相关人员给予通报批评。
论文答辩程序:
(1)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开会;
(2)硕士生报告论文主要内容(30—60分钟);(3)与会者提问;(4)硕士生回答问题;
(5)答辩委员会委员举行会议,其他与会人员暂时回避。
会议程序如下:
□ 导师介绍情况并宣读评语;
□ 参加会议的论文评阅人宣读评阅意见; □ 导师暂时退席,答辩委员会进行评议; □ 对是否建议授予硕士学位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 □ 讨论通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主席向硕士生宣布表决结果和答辩委员会决议书;(6)答辩会结束。3.3.2答辩秘书职责
论文评阅专家的聘请由各院(系、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负责,答辩秘书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落实给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委员寄送聘请书、评议书和学位论文等事项。
答辩时应作好会议记录,不得向硕士研究生透漏答辩委员会讨论及投票的具体情况。
为了严格管理我校硕士学位授予工作,不断提高研究生学位授予质量,决定对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抽查评阅和答辩工作,做如下规定:
一、硕士学位论文抽查和答辩
(一)抽查对象
1.申请评选优秀的学位论文。
2.凡在12月10日以前申请提前答辩的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3.对于中期考核排序在后10%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以随机方式选择50%作为抽查对象。
4.延期毕业的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
5.其余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包括第一年进修课程,第二年考上正式硕士研究生,并且符合提前答辩条件的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按3%的比例随机产生。
随机抽查对象的产生,由研究生院与学院研究生秘书于12月10日共同监督实施。
(二)抽查程序 1.确定抽查名单
2.被抽查的研究生,必须于1月10日以前向学院学位委员会提交两份硕士学位论文(所送论文封去研究生及导师的姓名,无后记、附言、致谢)和两份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书(申请人一栏不填写),逾期将不予受理。
3.被抽查的硕士学位论文由研究生院(对于提前答辩或延期毕业的研究生)或学院密封送校外两位专家进行评阅。
4.学院聘请一位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参加抽查论文答辩会,答辩委员会的其他成员由学院学位委员会主席确定。
5.要求校外两位评审专家中,至少有一位参加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会。6.所有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导师均不参加其论文答辩委员 会。
(三)抽查结果处理
1.两位评阅人意见不一致时,将请第三位专家评审,并根据评审意见,按有关规定办理。
2.两位评阅人均不同意进行学位论文答辩时,不再举行论文答辩,将按肄业处理。
二、硕士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
(一)硕士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
硕士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的办法参照《北京交通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文件。
(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程序
1.在12月10日抽查名单确定后,未被抽查到的研究生即可开始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2.所有硕士研究生的论文答辩最迟应在3月10日以前到学院研究生科办理完答辩审批手续。
3.答辩完毕后有关材料(①硕士研究生学位审批材料;②公开发表的论文复印件;③硕士学位论文4本,(不包括交学校图书馆的1本);④学院学位委员会总结报告须于3月15日之前交校学位办公室,逾期将不予受理。
4.答辩完毕后,由学生本人将授予硕士人员登记表信息输入研究生科计算机学位系统中。
三、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注意事项
1.论文不能由研究生本人送审,应由答辩秘书送审。
2.答辩秘书应在举行论文答辩的前3天到学院研究生科办理有关论文答辩审批手续。
3.要有一篇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要求如下:
①研究生必须是论文的第一作者,作者的署名单位应是北京交通大学。②论文等级要求:有中国标准刊号的学术期刊、全国性以上学术会议正式出版的论文集。
③有公开出版的学术论著(国际标准书号:ISBN),研究生本人独立撰写部分在5万字以上。
④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时,录用证明也可以,但在领取学位证书之前,应提供正式发表的学术论文。
如有弄虚作假的行为,一经查明,上报校学位委员会,取消其学位。4.对以计算机程序为主要内容的硕士学位论文,在论文答辩前,程序应经三位专家组成的检验小组检验,并填写检验记录,供答辩委员会参考。
四、其他
1.各学院学位委员会在完成学位评定工作时,应对本届研究生论文工作的质量作出书面总结,包括:
①与上届相比,本届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总体质量、获奖、参加项目和发表论文数;
②分别统计自选课题及结合导师科研项目的论文数; ③推荐出优秀论文,并做简单介绍; ④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工作的建议。
2.为切实保证抽查工作的质量,鼓励和提倡学院学位委员会参与抽查工作。
3.关于缓期答辩
①对被抽查的硕士研究生,导师认为1月10日以前不能提交学位论文者,须在抽查结果公布后的三日内向学院学位委员会提交缓期答辩的书面申请。经批准后,论文提交可以推迟两周(即1月25日)。
②对所有的硕士生,导师认为3月5日以前不能如期举行答辩的,须于12月10日以前向研究生院和学院学位委员会提交缓期答辩的书面申请。否则,研究生按肄业处理。
③获准缓期答辩的硕士生,可以延至下一届完成论文答辩工作,学位随下一届授予。对虽经批准缓期答辩,但仍未完成论文答辩者,按肄业处 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结合我校授予硕士学位工作具体情况,特制定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工作细则。
一、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和学位申请的要求 1.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要求
(1)凡我校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在规定的学制期内,修完符合本人培养计划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达到所规定的总学分和学位课程成绩平均级点要求,完成硕士学位论文的撰写工作,且经导师审阅论文(初稿)认可后,即可向本学科(专业)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由本学科(专业)组织。
(2)硕士学位研究生一般不得延期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在职硕士生长一年),全日制学生必须在第四学期末(6月初)、业余制学生必须在第五学期末(1月初)完成论文答辩工作。
(3)硕士学位论文答辩通不过的研究生,经过对论文的修改补充,可于3至6个月后再次申请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仍通不过答辩的硕士生作结业处理。
(4)提倡和鼓励学业优异、科研能力强且学位论文质量高的研究生提前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提前答辩的期限为半年至一年,但学位级点必须2.5以上,且事先经导师、MPAcc办公室、院和研究生院同意。
2.申请硕士学位要求
(1)凡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可向本系(或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申请硕士学位,并提交申请学位材料,送系(或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评审,并进行投票表决。
(2)根据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评审意见,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给予审核通过,并授予其硕士学位,颁发硕士学位证书。
(3)凡作为结业处理的硕士学位研究生,申请学位按《上海交通大学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历的在职人员硕士学位的实施细则》办理。
3.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和申请硕士学位程序
(1)硕士生向导师提交硕士学位论文(初稿);
(2)导师审阅并推荐,写出审阅意见;
(3)硕士生向MPAcc办公室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4)MPAcc办公室审查该生培养计划完成情况,聘请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人,并组织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中必须有一名是该生学位论文评阅人);
(5)硕士学位论文答辩;(6)系(或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评审;
(7)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是同意授予硕士学位;
(8)授予硕士学位,颁发硕士学位证书。
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细则
1、硕士生在完成学位论文之后,经导师审核,认为可以提交答辩的,可向系(院)教务办公室领取“硕士学位申请表”,填写好有关栏目后交MPAcc办公室,由MPAcc办公室指定答辩秘书负责传递。申请应于答辩日期之前一个月左右提出,以确保进行必要的准备(如审阅论文、组织答辩委员会)及接受论文质量抽查。
2、“硕士学位申请表”中,申请者本人填写的内容必须由MPAcc办公室负责核对后加盖成绩管理人和管理部门(系或学院办公室)印章,经审核符合申请硕士学位要求者,方可由MPAcc办公室确定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3、学位论文评阅人(二人)和答辩委员会主席一般应由对该课题较为熟悉的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家担任。答辩委员会由三至五名本学科和相近学科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为同等学历人员申请组织的学力论文答辩,必须有外单位的专家评阅论文及参加答辩委员会,否则无效。研究生本人的指导教师可作为答辩委员会委员,但不担任主席。
4、学位论文由MPAcc办公室负责送(寄)评阅人和答辩委员评阅和审阅,申请者本人不宜参加此项工作。
5、如学位论文成果已经通过鉴定并实际上已达到评阅要求者,评阅意见书可用成果鉴定书代替,不必另行组织评阅。
6、如评阅人有不同意答辩的,则应将其意见复印后发给全体答辩委员征求意见,如有三分之二以上答辩委员认为可以组织答辩,则仍应如期进行。如原定答辩委员因故缺席而出席的答辩委员已起过三名,答辩不必改期。出席的答辩委员不足三名,应补上合适人选并作好答辩准备后方可举行。
7、答辩委员应本着“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公正合理”的原则进行答辩工作。答辩要发扬学术民主,以公开方式进行(保密专业和内容需要保密者除外),对于是否同意授予学位应以无记名投票表决,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才算通过。
8、学位论文的答辩程序:
(1)主席宣布开会;
(2)学位申请人报告论文的主要内容(一般为10分钟左右);
(3)答辩委员和与会者提问,学位申请人答辩;
(4)宣读评阅意见;
(5)休会,答辩委员举行会议作出评议,进行无计名表决(表决票由答辩秘书统一填写申请人的姓名和时间并加盖公章),写出“答辩决议书”;(6)复会,主席宣布对论文的评议和决议。
9、答辩会要有详细记录,也可用磁带录音后记录,记录或磁带录音由系(院)专人保管备查,二年后方可销毁。
10、答辩不合格者(没有取得三分之二多数票同意),经答辩委员会同意,可重新申请答辩一次。
11、如三分之二或以上答辩委员认为申请人的学位论文已相当于博士学位的学术水平,除作出同意授予硕士学位的决议外,还可向授予博士学位的学科建议,由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按博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办理博士学位的申请。
为进一步规范博士、硕士学位申请人员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提高我校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 申请我校博士、硕士学位人员适用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中提及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必须研究生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且湖南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含导师)。学术论文必须与其学位论文相关且均不包含增刊。
第三条 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送审前,在学期间发表与博士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文学、历史学、哲学学科
在本学科领域有代表性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不少于2篇,其中至少1篇发表在湖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公布的重点期刊上;
(二)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艺术学学科
在本学科领域有代表性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不少于2篇,其中至少1篇发表在湖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公布的重点学术期刊上;或在SCI、EI、SSCI、A&HCI检索源期刊的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并被收录。
(三)理学学科
在本学科领域有代表性的SCI检索源期刊上发表论文不少于3篇,其中至少1篇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并被SCI收录;或者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不少于2篇并至少被SCI检索1篇;或者在本学科SCI分区为2区及以上的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1篇论文并被SCI收录。
(四)工学学科
至少有1篇发表在本学科SCI分区为3区及以上国际学术期刊上;或者在本学科领域的重点期刊或有代表性的CSCD核心库期刊发表论文不少于2篇,其中重点期刊至少1篇。
第四条 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符合下列条件的,可申请免除“双盲”评审:
(一)理学学科的博士研究生在本学科领域有代表性的SCI分区为2区及以上的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不少于2篇。
(二)工学学科博士研究生在本学科领域有代表性的SCI分区为3区及以上的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不少于2篇。
(三)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艺术学学科博士研究生在本学科领域有代表性的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并被SCI、SSCI收录论文不少于2篇;或者在湖南大学学术委员会上公布的重点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不少于3篇。
第五条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在答辩前须在北大核心、CSCD、CSSCI来源期刊或更高层次期刊上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含录用通知)。
第六条 专业学位及高校教师硕士不作发表论文要求,但学位论文要求进行双盲评阅。
第七条 以同等学力方式申请硕士学位人员在答辩前至少应有1篇以第一作者(或本人为第二作者且其导师为第一作者)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正式出版的国际会议论文集或省级及以上报刊理论版上发表的与其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
第八条 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以在期刊正式发表的论文为准,以录用通知书形式确认的论文不超过1篇(正式发表以后方能取得学位证书)。发表在高等学校学报上的论文不超过1篇。
第九条 各检索源期刊以研究生入学当年公布的收录期刊目录为准,学习期间如遇期刊调整,被调入和调出的期刊均为有效。
第十条 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成果获得省部级二等以上科研成果奖(排名前1/2,署名湖南大学)1项,或获得国内发明专利1项(排名前2,署名湖南大学)1项,可视为在湖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公布的重点学术期刊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获得国外发明专利1项(排名前2,署名湖南大学)1项,可视为在被SCI收录的国际期刊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并被收录。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可视为在本学科领域CSCD或CSSCI核心库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
第十一条 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的学术论文相当于在湖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公布的重点学术期刊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收录、《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收录、《新华文摘》论点摘要收录,相当于在本学科领域有代表性的CSSCI核心库期刊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在被SCI、SSCI、EI收录的国际期刊上发表1篇论文视为在湖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公布的重点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被ISTP收录的国际会议论文视为在CSCD或CSSCI核心库期刊上发表1篇论文。《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和《中国日报》理论版(理论周刊)发表的学术论文视为CSSCI或CSCD。
第十二条 各培养单位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制定不低于学校基本要求的管理规定,报研究生院备案后实施。
第十三条 博士留学生若通过研究生院申请盲评和免盲评阅,与本校本国学生要求一致。对于申请由学院送审的博士留学生,理工科要求有1篇SCI,人文社会学科要求有1篇重点。
简况表
班学号:200810702001
姓名:XXX
入学时间:2008.09
申请学位学科专业:仪器科学与技术(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所属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
学位论文题目:模拟电路测试性建模与设计方法
导师:XXX
是否留学:否
海外导师:无
国别:无
大学:无
成果统计(攻博期间取得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成果)
国外期刊(论文名称、刊物或会议名称、发表或者录用日期、影响因子):
Entropy Based Test Point Evaluation and Selection Method for Analog Circuit Fault Diagnosis 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
20140301
1.383
国内期刊:
同轴传输线不连续性补偿尺寸的计算方法
微波学报
20140301
模拟电路故障诊断中基于复模型的混叠与容差处理方法
电子科大学报
已录用
FPGA嵌入式测试方法研究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21201
国际会议
Phasor analysis based fault modeling and fault diagnosis method for linear analog circui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nic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Methods of handing the aliasing and tolerance problem for a new unified fault modeling technique in analogy circuit fault diagnosis
免试攻读硕士学位和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有关规定
为规范我校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以简称为推荐免试研究生)的工作,更好地激励学生开拓进取、奋发成才,按照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的精神,特制定推荐免试研究生的有关规定。
学校每年按一定比例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到本校或外校免试攻读硕士或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具体分为:攻读本校或外校硕士学位、专项攻读本校硕士学位(其中包括“保留学籍参加支教团”、“保留学籍任辅导员”和“专长人才”三种)、直接攻读本校或外校博士学位三类。
申请各类免试攻读研究生的学生要满足下面的基本条件,同时还要满足各学院提出的具体要求。各学院的具体要求由各学院公布。
一、申请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基本条件
1.满足以下要求:(1)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含专升本的学生);(2)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任何考试作弊和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记录;(3)品行表现优良,未受过学校纪律处分。
2.已经取得的学分满足所学专业培养计划正常学制规定的要求,已修的必修课和专业基础及专业选修课程(统称为限选课,下同)成绩合格且不得有因不及格出现的补考或重修记录,全校性任选课程不及格门次不得超过1门次;
3.课程成绩(指必修课和限选课的成绩,下同)专业排名入围比例原则上不超过40%;外语水平满足所在学院确定的具体要求; 4.专业综合排名前50%;
5.定向委托培养的学生必须经过原定向培养单位的批准。
6.对于在我校学习满两年及以上后参加国际交流项目且在国外学习结束后返回我校继续完成本科阶段学习的学生,由学院参照以上条款的精神,考虑在我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和国外学习情况确定基本条件。
二、申请专项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有关规定
(一)申请“保留学籍任辅导员”或“保留学籍参加支教团”的基本条件 1.除课程成绩排名要求为前50%外,其他条件与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基本条件相同。
2.应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有较强的组织和表达能力,并符合学校的相关要求。
(二)申请“专长人才”推荐免试研究生的基本条件 1.除课程成绩排名要求为前50%外,其他条件与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基本条件相同。有SCI、EI检索论文或在国家级、国际级学科竞赛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基本条件可酌情放宽。
2.在读期间以第一作者在一类学术刊物(以校科技处认定的刊物为准)上发表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一篇及以上;或在制作类或方案设计类学科竞赛中获市(部)级一等奖或国家级二等奖及以上;或申报国家创造发明专利获得批准;或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成果学分一次性获得4学分及以上。
(三)按“专长人才”直接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条件 1.按培养计划的要求所修必修课成绩合格。
2.在国际级学科竞赛中取得一等奖或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成果学分一次性获得7学分及以上者。
三、申请推荐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基本条件
1.必须符合学校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基本条件; 2.课程成绩进入专业排名前10%;
3.本科阶段各门课程成绩合格,按专业培养计划所修的各类专业主干课程成绩均在80分以上(含80分);
4.本科阶段从事过课外科技活动且表现突出或获得奖励或在本专业的学科竞赛中取得市部级二等及以上奖励;
5.申请外校者所申请的学校应为教育部批准设置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 6.申请者所学外语语种须符合当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的外语语种。
四、工作流程
1.成立校、院两级推荐免试研究生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推免领导小组);负责推荐免试攻读本校或外校硕士学位和专项攻读本校硕士学位的组织工作;推荐直接攻读本校或外校博士学位的组织工作由研究生院和学院推免领导小组实施操作。
2.符合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基本条件的学生提出申请,研究生院和学院推免领导小组优先选拔。
3.符合免试攻读硕士学位基本条件的学生按攻读本校或外校硕士学位、保留学籍参加支教团、保留学籍任辅导员和专长人才分类提出申请。
4.各学院根据本院的具体操作办法在满足基本条件并提出申请的学生中分类确定初步入围人选,并在全院学生中公布。
5.各学院在确定初步入围人选后,首先将保留学籍参加支教团、保留学籍任辅导员的申请表、证明材料和审核意见统一报学校推免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办公室会同有关职能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提出参加面试答辩人选。经学校推免领导小组对以上学生组织面试答辩,优先确认推荐资格,并在全校学生中公示。没有获得专项推荐资格若条件满足仍可继续申请推荐免试攻读本校或外校硕士学位。
6.各学院推免领导小组对每一个初选入围的学生进行综合考核,特别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科研动手能力以及在课外科技活动和学科竞赛中取得的成绩,结合基本条件和综合面试成绩择优选拔。
7.各学院按学校分配名额确定获得推荐资格的学生和后备推荐学生名单,并在本院学生中公示,同时,获得攻读外校硕士学位研究生推荐资格的学生联系接收学校(要有接收学校出具的正式接收函)。
8.获得攻读本校硕士学位研究生(包括专项推荐免试研究生)推荐资格的学生必须按研究生院的规定参加推荐免试研究生的复试和体检,获得攻读外校硕士学位研究生推荐资格的学生按接收学校要求办理。
9.各学院根据复试和体检的结果确定推荐免试研究生学生名单,经汇总后上报学校推免领导小组审核。在全校范围内公示,接受监督,受理申诉。10.公示结束没有异议的学生即最终获得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
11.获得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的学生必须按照全国研究生招生报名要求参加网上报名,所报学校和专业必须与已经确定的录取学校、专业一致,否则将取消其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
12.已经获得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但在其后学习过程中出现不及格或毕业设计没达到优或良的,取消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
13.入学前未取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或受到处分的,取消录取资格。14.已经获得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又报考其它院校的学生,学校将取消其推免资格,并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一、硕士研究生
1.硕士研究生论文的选题工作应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期末以前完成,由系或教研室主持选题报告会。每位研究生的选题报告会要求不少于具有副教授职称以上的5位专家参加,由导师填写“选题情况表”,研究生编写选题报告,于第三学期期末以前交学院。特殊原因不能按时提交选题报告的,应在第三学期向学院提出推迟报告,但最晚不得超过第四学期的前2周。如期完成选题报告者,记2个学分,不按时完成、送交选题报告的,将扣除2个学分,愈期不交者,学院有权取消其论文答辩资格与申请学位资格。
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外语考试也应在第三学期期末完成。
2.硕士研究生要求在校期间至少撰写发表或在学院以上级别的学术活动中宣读过1篇学术论文(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为第一署名单位),不能达到此要求者,不能参加学位论文答辩,不授予硕士学位。
3.硕士研究生的论文答辩必须在每年的6月中旬前结束,申请答辩者在答辩前1个月将论文4份,论文摘要1份送交学院,学院从送交的论文中抽查15%进行质量评价。论文质量不合格者,取消此次答辩资格,待修改后重新申请。
4.硕士学位论文篇幅应控制在4~5万字,一般不超过6万字。论文摘要1份,字数应控制在4千字之内。论文及摘要均需按规定印刷,不能按期提交论文、摘要及答辩者,推迟授予学位。
5.导师在答辩前4周为每位毕业生推荐5名论文评阅人,并提交“硕士学位论文评审专家库”给学院。抽查到的、提前毕业和延期毕业硕士生的学位论文评阅人均应是校外专家,由学院从中遴选2人并送审;未抽查到的硕士生的学位论文评阅人应是校内、校外专家各1名,由导师选定,并经学院同意。评阅意见密封传递,由评阅人挂号寄送学院,研究生、导师等人不得拆阅和留存。由学院收齐后通知导师或秘书。评审合格者参加论文答辩,否则不得答辩。
6.导师应在答辩前1周填写“学位论文答辩安排总表”(表格到学院领取)。答辩委员会由至少3位副高职以上同行专家组成,1名研究生由2名导师合带的,只允许1名导师参加答辩委员会并投票,另1名导师可列席参加答辩会。
7.每个答辩委员会应由系或教研室指派秘书1名,负责答辩事宜,答辩秘书应在答辩后3天以内,亲自将答辩材料交学院,不得由研究生本人转送。答辩秘书应由我校中级职称以上或具有硕士学位的教职工担任。
8.答辩委员会应对研究生进行论文质量评价,填写“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评价表”,每位委员都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肃、认真、客观地按评价表中的各项内容,给答辩者评分。
9.论文答辩未通过者,可在1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申请答辩1次,经学位评定委员会通过后,可授予硕士学位。
二、博士研究生
1.博士研究生的选题工作应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中期以前进行,由学院主持召开选题报告会,应有不少于5名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的专家参加。同时,尽量吸收本专业的研究生、青年教师参加会议。主持人应汇总与会专家对选题的评价和意见,导师填写“选题情况表”,每位与会专家都要在“选题情况表”上签名。研究生在吸收专家意见的情况下,经与导师商议,在“选题情况表”上写出对原选题报告的修改意见,并编写选题报告,在第三学期中期交到研究生院。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时提交选题报告的,应在第三学期中向研究生院提出推迟报告,过期不交者,扣2个学分,且不能列入本届研究生的论文答辩和学位申报计划。
2.博士研究生要求在校学习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或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为第一署名单位至少发表3篇学术论文。其中,有2篇在核心刊物上发表,并至少有1篇为SCI、EI、ISTP三大检索机构收录。达不到检索要求者,只能参加学位论文答辩,暂不授予博士学位,只发给毕业证书,待发表论文被三大检索机构收录后再授予博士学位。
3.博士研究生要在第三学期中期完成专业外语考试和综合考试,专业外语要求2小时6000个印刷符;综合考试的要求参照有关规定。
4.每位博士研究生提交简装论文3份,交研究生院用于校内预审。
5.每位通过校内预审的博士研究生提交平装论文7份,其中6份用于正式评审,1份会审备案。
6.博士研究生的论文由论文所在学科具有教授或相当职称的2位(校内、外各1人)同行专家进行主审评阅。主审人评阅内容增加对学位论文创新点的等级评分,其余评阅人至少1~3位为博士生导师。评阅工作应在答辩前1个月内进行。评阅人必须选择责任心强、治学严谨、在本学科领域有较深造诣者,近年来在科研工作中有一定成绩的专家,评阅意见应密封传递,直接寄送研究生院,博士论文封面及装订均应按研究生院的规定办理。
博士研究生还应在答辩前一个半月寄送出论文3~5份,供具有高级职称的同行专家进行评阅,评阅意见应密封传递,直接寄送研究生院。论文的印刷及装订应按规定进行。
博士研究生发出论文以后,凡在答辩前收到4~6份以上评阅意见(主评人的评阅意见须全部收回)均有效,作为留存,并付给评阅费。
7.导师应在答辩前1周填写“学位论文答辩安排总表”(表格到研究生院领取)。博士研究生答辩委员会由5名以上正高职同行专家组成,其中至少应包括2名校外专家,1名学位分委员会委员,导师不能担任主席。1名研究生由2名导师合带的,只允许1名导师参加答辩委员会并投票,另1名导师可列席参加答辩会。
8.答辩委员会中,半数以上应为博士生导师,论文评阅人不少于3人。跨学科或交叉学科或多学科联合培养的博士生,其答辩委员会组成应有相应学科专家参加。答辩委员会主席应由博导或在本领域有较高造诣者担任,答辩秘书应由我校中级职称以上或具有博士学位的教职工担任。
9.每个答辩委员会应由教研室指派秘书1名,负责答辩事宜。答辩秘书应在答辩后3天以内,亲自将答辩材料送交研究生院,不得由博士研究生本人转送。
10.博士研究生应根据论文评阅人、答辩委员、学位分委员会及校学位委员会的意见建议,对学位论文做认真细致的修改后,装订成平装本3本并刻含学位论文和论文答辩讲稿的光盘1张提交到学位办公室。
以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的同学,凡现已安排导师指导论文准备今年12月底参加论文答辩的同学,请抓紧时间与导师取得联系,完成论文写作。,具体时间安排如下。1、2006年10月中旬完成论文定稿。并提交审核材料。2、2006年11月1日前交打印装订好的论文。每人论文打印15份,15分论文的分配是:导师1份,交学校研究生院4份,学院办公室1份,答辩委员5人每人一份,论文评阅人3人每人一份。论文答辩通过者需向学校图书馆提交论文电子版一份。
3、如有同学今年6月论文完成不了,准备不充分,或导师不同意答辩请与我联系延期答辩。
4、论文答辩时间初步安排在12月底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2006年9月5日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研究生学位论文要求
(试行稿)
一、硕士学位论文选题报告要求
1.硕士生在广泛阅读文献、资料和实际调查研究等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整理,写出选题报告初稿,交导师审阅。
2.经导师审阅同意后,由各系所组织评议小组,听取硕士研究生宣读选题报告,有关情况应按《选题报告评议表》的要求,指定专人记录和填写。选题报告由评议组评议,并经系主任审核。
3.评议和审核通过者,导师将评议意见通知硕士生,硕士生根据评议意见对自己的选题报告初稿进行修改,整理成文,并填写《学位论文选题报告表》,交导师审阅。
4.评议和审核未通过者,系主任应及时通知硕士生及其导师,并在一个月内重新组织论文选题报告评议会,并按上述“
2、3”条所要求的程序办理。若第二次论文选题报告仍未通过,则按学校有关规定终止该生学业。
5.选题报告内容应包括:(1)论文选题及其意义,(2)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3)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实施方案,关键技术及难点,预期创新与达到的目标;(4)论文详细工作进度安排和主要参考文献等。
选题报告应附详细的“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作为附录。
二、学位论文要求
(1)学位论文是评价研究生科研和创新能力的主要标志,硕士学位论文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
(2)论文的选题应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需要和本学科发展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
(3)论文要充分掌握所在学术领域的研究现状,占有资料必须详实。论文要有新的学术见解、观点、方法;论证要充分、系统、逻辑性强;写作要符合学术规范的要求。论文要表明作者掌握了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论文经过修改应能达到在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水平。
(4)硕士学位论文必须有一定的工作量,一般为3至5万字;在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少于1学年。
三、学位论文的撰写格式及内容要求
学位论文一般由前导部分、主体部分、附录部分组成。
1、前导部分(包括封面、摘要、目录、关键词)
(1)封面——由校学位办公室按国家规定的标准统一印制。学位论文题目的字数不得超过20个字。
(2)摘要——简要说明学位论文课题研究工作的目的、意义、试验方法、研究成果和最终结论等。其重点是成果和结论。摘要字数一般为:硕士生1000—2000字,博士生2000字左右,同时用中、外文撰写。
(3)目录——由学位论文的章、节和页码组成。目录可按章节排列,不以章节划分的论文,目录写至二级或三级标题。
(4)关键词——每篇论文选取3~5个词作为关键词,以显著的字符排在摘要的左下方。
2.主体部分(包括绪论、正文、结论、致谢、注解、参考文献等)
(1)绪论——是学位论文主体部分的开端,简要说明此项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及前人研究情况和成果(或属知识空白)、理论分析及依据、研究设想、研究方法等。它是进入论文正题前的准备,主要是对所研究的问题与其有关的背景及需要提醒读者注意的事项做出交待,它不应是论文的摘要简单移位。绪论一般应包括:a.研究问题的意义;b.论文使用的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c.论文的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d.需要向读者交待的与论文有关的其它问题。
(2)正文——是学位论文的核心部分,约占论文篇幅的3/5-4/5,包括理论部分、试验部分和数据处理等。论文正文要求立论正确、概念清晰、分析严谨,数据真实可靠,数据处理要有依据,计算结果正确无误,文字通顺,合乎逻辑,条理清晰。学位论文应使用论说文体,包括论点、论据、结论等基本要素。
(3)结论——是学位论文所得结论理论上的论述和讨论,并且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应给予客观的说明,也可提出下一步的设想,文字要简明扼要。
(4)致谢——对指导和协助完成研究工作和提供便利条件的单位和个人表示感谢,并对引用他人文章和结果进行说明。
(5)注释——论文中对于直接引用的文字、数据或事实资料应加以注释。虽未直接引用,但是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观点,也应注释其出处;需要补充说明而又不便于在正文中说明的其他问题也可以加注说明。注释既能反映论文作者的研究是否严肃认真,论文中提出的观点是否有理有据,也是为了表明对前人所作工作的承认和尊重,从而避免引起知识产权纠纷。
注释采用脚注形式,须注明所引资料的篇名、作者、发表的刊物名、出版单位及期号。引用著作需注明著作名、作者、出版单位和出版年号、页号。
⑹参考文献——是指作者在论文的研究与写作中直接利用或有直接帮助、启发作用的文献资料,而不是作者读过的全部文献。列示参考文献可反映作者是否掌握了与所研究问题有关的主要的、最新的甚至全部的资料,是表现论文学术水平和作者治学态度的一个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应列示参考的中外主要著作、主要论文,外文著作、论文应用原文列出。列示的文献既包括著作、论文等理论资料,也应包括统计、工作报告等事实材料,还需包括没有正式出版和发表的资料。
参考文献应按下列格式列出:
[序号]、作者姓名、论文题名、期刊名称、年份、期数。
[序号]、作者姓名、书名、出版单位、年份。
在论文中引用参考文献时,应在被引用部分的结尾右上角用方括号标出,括号中的数字与参考文献序号相互对应。
3.附录部分
附录是学位论文主体部分的补充。附录部分包括与论文有关的公式推导、数据和图表等。
四、学位论文的技术要求
1.学位论文中名称、术语、符号及计量单位等应按国家统一标准引用,且应前后一致。重复出现的术语、符号只在第一次出现时说明即可;标点符号按“标点符号使用法”使用,要求书写清楚,使用恰当。
2.学位论文用黑色墨水在学位论文专用稿纸上按格书写,字体要工整、清楚;或用计算机打印。如有图表、示意图、结构图等,需用描图纸按制图要求描好贴好,或贴上图象照片。论文排版用A4纸,上边距4cm,下边距2.5cm,左、右边距3.5cm,3.学位论文评阅、答辩要送交原稿。
北京师范大学关于同等学历申请学位的有关事项
(三)申请人的学位论文水平
申请人应在通过全部考试后的一年内提出学位论文。有关院、系、所应指定指导教师对申请人的论文进行必要的指导。论文答辩应在申请人提交论文后的半年内完成。
1.论文要求
申请人提交的论文,应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见解,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管理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论文必须是申请人参加科学研究做出成果,具有一定的工作量。
论文用中文撰写,并有中文和外文摘要。
2.论文评阅
(1)论文评阅人: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聘请至少三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为论文评阅人,论文评阅人应是责任心强,学风正派,在相应学科领域学术造诣较深,近年来在科学研究中有成绩的专家。聘请的论文评阅人中至少有一位是我校和申请人所在单位以外的专家。申请人的导师不能作为论文评阅人。
学位论文应在论文答辩日期两个月以前,由有关院、系、所送交论文评阅人。
论文在送交评阅时,评阅人的姓名不得告知申请人,评阅意见应密封传递。
(2)论文评阅:论文评阅人应根据学位论文要求对论文是否达到硕士学位水平进行认真、细致的评阅,写出评阅意见并明确说明是否同意进行论文答辩。
3.论文答辩
(1)论文答辩委员会的组成:论文答辩委员会由五至七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其中至少有三人具有研究生导师资格、一人是我校和申请人所在单位以外的专家。申请人的导师不参加论文答辩委员会。论文答辩委员会的组成人选应先得到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和校学位办公室认可。
有关院、系、所应在论文答辩日期半个月以前,将学位论文送交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
(2)论文答辩:论文答辩委员会根据答辩的情况,就是否建议授予硕士学位作出决议。决议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方为通过。决议经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后,报送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论文答辩应公开举行,提前公布论文答辩时间,注意吸收硕士研究生参加,答辩会应作详细纪录。
(3)论文答辩未通过,本次申请无效。但论文答辩委员会建议修改论文再重新答辩者,可在半年后至一年内重新答辩一次,答辩仍未通过或逾期未答辩者,本次申请无效。
申请人不得以同一论文同时向两个学位授予单位提出学位申请。
第八条 学位授予
xx同学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习态度端正,严格要求自己,学习成绩优良。同时能够良好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把握相关研究领域的学科研究现状,运用先进的计算工具进行相关研究工作,理论水平较好,具有一定的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开展技术工作的能力。
该生在攻读硕士期间学习认真,完成了申请硕士学位所要求的全部课程,学习成绩优秀,进一步深化了专业方面的理论学习,具备了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和理论水平;该生具有较好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能够自如地阅读相关领域的英文文献。
该生在硕士期间,公开发表学位论文1篇。学位论文《风轮叶片xx研究》针对xx技术要求进行系统设计,研究分析两轴疲劳加载伺服系统控制原理,提出xx策略,对于xx研究具有重大意义。研究结果具有一定实用意义,并有一定新意,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引文完整规范,表明作者具有较好的学术作风。该生所完成的毕业论文,研究设计合理,数据准确,结论可靠,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特
【武汉大学申请硕士学位及其论文答辩的有关规定】推荐阅读:
中山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有关规定05-26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06-26
大学学位授予规定07-17
有关大学生就业的论文06-14
有关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申请书09-09
模糊法及其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09-06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撰写要求07-28
河海大学硕士论文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