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举报管理标准

2022-06-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信访举报管理标准

用“三转”思维 打造“标准”信访

摘要: 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是根据党章规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任务提出的工作要求。纪检监察信访工作要以“三转“思维,用转职能来支撑转方式,用转方式来引领纪检监察部门转作风,进一步提高信访举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打造标准化信访工作。

关键词: “三转”思维;打造; 标准信访

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是中央纪委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根据党章规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任务,与时俱进提出的工作要求。“三转”的实质是要求纪检监察机关找准职责定位,明确主责主业。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紧密相连,转职能是核心,转方式是关键,转作风是保障。转职能需要转方式来支撑,转方式要以转变思想观念为前提。职能转了,方式转了,最终还要体现到作风转变上。只有用“三转”思维,纪检监察部门才能更加科学有效地履行职责、担当责任。纪检监察信访工作是纪委监察机关履行职责的重要工作方式,通过信访举报工作的办理可以直接从基层群众中获取各种信息和问题线索,使社会监督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更加有效,保障各方面监督权利的行使,维护社会稳定。

一、高校信访举报动机特点及类型

信访举报是纪检监察机关获取信息和案件线索的重要来源,是社会公众对党员干部、行政监察对象进行监督的重要渠道,是人民群众参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形式。纪检监察部门处理信访工作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以党章和法律法规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据我校统计数据,2014年信访举报5件,2015年信访举报13件,2016年信访举报15件,信访举报逐年上升,各方面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参与和监督更加全面。从近三年信访举报案件的类型统计分析,主要有如下情况。

(一)信访举报的动机特点。

1.出于责任心和正义感,对违纪违法行为和不正之风进行反映和举报。如对学术不端、科研经费的使用不规范等的举报,其目的是规范高校的制度,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存在正面积极的意义。

2.为维护自身的正当权利和合法权益而向纪检监察部门提出的信访举报,如对学校基建工程与物资采购招投标事项、二级管理及考核分配等的信访举报。

3.教职工或学生集体就涉及切身利益的事项处理不公,存在失范的相关部门或责任人的举报,如人才招聘、经费分配、费用收取等。

(二)信访举报的类型。

从近三年的信访举报案件看,33件信访举报中,实名举报的有18件,占信访举报案件的55%。按信访件来源渠道分,校纪委办、监察处自接信访举报15件(其中,来信举报12件,网络举报2件,电话举报1件),转接信访举报18件,转办单位有市纪委、省教育纪工委、省教育厅等。

二、高校信访举报办理程序日趋规范

针对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持续发力,群众和媒体监督的力度加大、范围拓展,高校纪检监察部门正努力依法依规,制订科学、高效的纪检监察信访受理、处理程序,使群众的关切得到及时回应,使信访举报人的举报事項得到满意的答复。2016年我校出台了《常州工学院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处理暂行办法》,明确了信访举报工作坚持依法依纪、归口办理、分工负责的原则,信访举报处理程序得到规范。

(一)归口管理。

我校所有的信访举报明确职责,由学校纪委办、监察处统一扎口管理,配备专职纪检人员进行受理、分类、呈报等工作。采用流程办理,即登记—分类—呈阅—办理(转办)—反馈—结案—归档。此流程的登记环节应是全面的,所有渠道的各种信访举报均要登记在案,分类则要根据纪检监察信访的范围,区分一般信访和纪检信访,将属于纪检监察主责范围内的信访举报,按规定进行呈阅、办理。将一般信访转相关部门办理。

(二)认真查核。

查核工作是纪检监察信访工作的核心环节,这个环节的工作直接影响到信访工作的调查报告和工作成效,也是纪检监察工作取信于师生,更好发挥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监督的有效举措。从我校近年查核的信访举报情况看,主要有直接办理和转出办理两种方式。

1.直接办理,就是由分管领导根据信访举报情况的复杂程度、性质的严重、工作量的大小等情况,责成相关人员组成查核小组,查核小组不得少于2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对信访中指向的问题直接进行查核取证,以查明信访举报中反映的问题。组织实施查核,可以向举报人核实,通过深入细致的谈话沟通,要求举报人协助查清问题;可以向知情人核实,使知情人如实提供有关证据;可以向有关单位核实,查阅、复制与信访举报问题有关的资料,收集其他能够证明信访举报问题事实的证据。对上级部门或同级纪委监察部门转办的信访举报件,根据要求,如为阅处件,自行查核处理,形成档案;如为要结件,则将查核的结果报转办部门。对实名信访举报,在规定时间内向举报人进行回复,对重要的信访举报,力争将查核工作做到证据链充分、事实清楚,结论明确,回复结果使信访举报人信服,避免就同一问题出现多次或多方信访举报的现象。

2.转出办理,校纪委办、监察处收到的信访举报件,举报内容专业性较强、内容有明确指向的,可以转办函的形式,转交相关职能部门或专门机关进行查核,回复举报人,并将查核结果报校纪委办、监察处进行备案。如对招投标结果及评标过程的信访投诉,常采用转相关招投标代理机构,由其进行查核、回复。校纪委办、监察处对相关部门备案的查核结果有权进行复核了解,并立案归档。

(三)客观定性。

对信访举报查核的结果,要以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态度给予定性,对信访举报的违纪事实,可以有属实、基本属实、部分属实、不实几种情况。每一种定性的界定,都要有充分的事实依据,做到事实清晰、定性明了。

(四)依法建议。

根据对信访举报查核提出处理建议,并经领导批示,一般有以下几种处理建议:

1.立案。对信访举报发现的党员或党组织违纪问题属实,并需要追究党纪责任的,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办理立案手续。我校近年未有立案的属重大事项的信访举报案件,在此对立案及查处程序不做描述。

2.谈话函询。经初步查核,发现信访举报线索反映的问题具有一般性,查清了只能给予轻处分或批评教育的,或者信访举报反映的问题不实而予以澄清的,可以进行谈话函询,让被举报人自己写出情况说明。

3.了结。对经查核信访举报的问题,未发现违纪问题,即信访举报不实,或虽有违纪事实,情节轻微,采用谈话提醒的方式予以了结。

4.暂存。在现有条件下,难以进一步开展检查核实工作的,可以予以暂存。

(五)报告撰写。

查核小组对信访举报的问题进行调查后,为说明信访举报问题事实真相、提出定性和处理意见,要撰写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反映信访举报问题事实的正式材料,是处理违纪行为的主要依据。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

1.方案依据及调查工作的简要情况。调查报告首先要反映清楚信访举报来源及查核依据,并简明写清调查工作的大体经过,以及被调查人的基本情况等。

2.主要违纪事实及性质。根据“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要求,全面、具体、详细地反映信访举报事实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以及所造成的后果。

3.说明问题性质及有关人员的责任。准确根据信访举报问题,提出定性结论,对一时难以认定性质的信访举报可采取写实的办法;如果信访举报问题涉案人员或涉案党组织及其有关领导人员应负的责任要加以区分。

4.被调查人对错误的态度。写明被调查人对信访举报问题认识和态度,概括其一贯表现。

5.处理建议。如果信访举报问题属实,且存在违纪行为,依据违纪的事实、性质和有关人员的责任、态度,依照条规,提出对被调查人的处理意见。

(六)信访成效。

做好高校纪检监察信访工作,从全面从严治党的层面看,是加强群众监督,畅通民意渠道的措施,从高校管理的微观层面看,也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1.纪法分开。结合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运用,将纪律挺在前面,真正实现纪、法分开,做到抓早抓小,把问题化解在苗头状态,使咬耳、扯袖成为监督执纪的常态,发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作用,净化整个校园政治环境。

2.完善制度。要求各级管理者,工作更加细致务实,工作制度中的漏洞及时发现并予以修订完善,织牢制度的笼子,使权力在制度的约束下运行,以制度管权管人管事,提升高校的管理水平。

3.服务管理。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通过纪检监察信访工作,纪检监察部门可以意识到那些制度的存在形同虚设,又有哪些制度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操作或与国家的大政方针不相符,及时总结提供信息,维护制度的权威,让监督执纪服务高校管理工作。

三、打造“标准”信访的思考

我校在围绕深化“三转”,落实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等总体的要求下,通过以下方面来进一步提高信访举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打造标准化信访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信访举报工作制度。

在現有的信访举报登记记录、数据统计、办理程序等操作实践的基础上,提炼形成工作制度,如《信访举报交办件处理规定》《信访举报谈话工作制度》等,构建相互衔接、配套的工作制度体系,使受理、处理、管理等信访举报工作的各个环节有章可循。

(二)进一步运用信访举报办理现代技术。

借鉴和运用适合高校特点的信访信息管理系统,结合信访举报目标管理规划检查验收工作,引进标准化管理系统,确保规范操作及信访数据统计的完整、准确,提高工作效率。

(三)进一步配强信访举报工作人员。

配备专职信访管理人员,并加强业务培训,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要求,细化工作职责,走出去,向信访举报工作的先进单位取经学习,提升专职人员的思想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四)进一步规范信访接待工作环境 。

按要求专设信访谈话室,配备相关设备、设施,客观真实记录谈话过程,规范工作人员行为,并确保谈话信息安全不泄密。

(五)进一步确保信访举报工作质量。

对实名的信访举报件,要以高度负责,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进行查核,对涉及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举报,在调查处理后,及时按程序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反馈调查结果,推动信访举报工作的公开透明。

作者:史晓雅

第2篇:可诉信访行为的判断标准

[摘要]通说认为信访行为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但是中国行政审判案例第123号指出,若行政机关以信访答复意见的形式实施行政管理行为,且这种行为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产生实际影响,则该行为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在裁判规则上,123号案例提出了主体、内容、结果、法律依据和相对人的申请事项五项要件,作为信访处理行为可诉性的审查要件。对这一解释论作体系整合后,内容和结果两项要件,成为判断可诉信访行为的两大根本标准,其理论基础分别来源于行政处分性理论中的公权力性要件和法律效果要件。对信访中可能出现的重复处理行为、内部监督行为和纯粹的信访行为等行为,也应以两大判断标准加以审查,容有可诉的例外。

[关键词]信访;行政审判案例;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

[作者简介]高戬,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

一、问题的提出

关于信访办理意见等涉及信访的行为是否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始终存在争议。1直至2005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以批复的形式,宣布信访处理行为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以解决信访处理行为的可诉性问题。2

但是,争议并未就此平息,虽然多数法院在面对这种以信访处理行为作为诉讼对象的诉讼时,都会以最高人民法院的《答复意见》为依据直接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但是实务中也有突破性的案例出现,比如2015年的马恩本诉黑龙江省嫩江县人民政府不履行法定职责案,最高人民法院就认为:“黑河市政府的信访复核意见,是对马恩本申诉事项作出的新的处理,对马恩本的权利义务作出了新的安排,已经对其权利义务产生了新的实际影响,应当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3

有学者认为,仅从性质上看,行政信访事项的处理决定似乎可以被归入行政行为的范畴,所以应当被纳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4也有学者从可复议性的角度来论述信访处理行为的救济途径,并认为只有当信访处理行为属于具有可决定性并且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产生影响的具体行政行为,才具有可复议性。1可见无论是对司法实践的指导还是与学术理论的衔接,信访行为的可诉性问题,依然存在解释论上的体系探究空间。

中国行政审判案例第123号案例,即张真常诉江西省定南县岿美山镇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办理意见案(以下简称123号案例),提出了“主体”“内容”“结果”“所引用法律依据”“相对人信访申请事项”的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审查五要件。2最高人民法院试图以典型案例的方式,揭开信访答复等信访行为的面纱,提出五大要件以供下级法院在审理类似案件时参考适用,这对“同案同判”,提升司法的公信力和法律的安定性具有重大意义。3但是,如果以行政行为4的理论体系来审视最高人民法院的“五要件”标准,就会发现其中部分要件对于性质判定并不具有实质影响。应当首先厘清不同判断要件的性质和功能,区分对系争行为的定性有实质影响的决定性要件和没有实质影响的辅助性要件,并在此基础上对判断要件作精准细化,以切实减轻法院审查信访行为可诉性的难度。

二、123号案例评释:“五要件”审查标准的提出

(一)案情及其裁判

张真常与第三人因山林权归属产生纠纷,在经村干部多次调解无效的情况下,向定南县岿美山镇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岿美山镇政府”)提出了书面调处申请。岿美山镇政府经过实地勘察并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岿府发﹝2009﹞46号信访事项办理意见书确认了争议山场为第三人所有。

张真常不服,经复议后,以岿美山镇政府为被告,向定南縣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法院撤销岿府发﹝2009﹞46号信访事项办理意见书。

本案存在两个争议焦点,其一,被告岿美山镇政府作出的信访答复意见书是否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其二,岿府发﹝2009﹞46号信访事项办理意见书是否具备合法性。

原审法院认为,调处山林权属纠纷应当根据《江西省山林权属争议调解处理办法》的规定进行,但本案被告岿美山镇政府在调处原告与第三人的山林权属纠纷时,既没有组织争议双方进行调解,也没有正确适用法律法规,属于程序不合法、适用法律法规错误,判决撤销被告岿美山镇政府所作的信访事项办理意见书。

从本案的争议焦点可以看出,明确岿美山镇政府作出的信访答复意见是否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是判断其是否具备合法性的前提。但是本案审理法院并没有就受案范围问题进行论述,而直接审查了信访办理意见书的合法性,并以适用法律错误、证据不足等理由认定该信访事项办理意见书违法并予以撤销。

虽然原审法院没有就受案范围问题作出直接论述,但是从本案判决书中的若干细节,如“被告的具体行政行为属主要证据不足”,可以看出法院认为岿美山镇政府作出的岿府发﹝2009﹞46号信访事项办理意见书的行为,属于具体行政行为,从而认定其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而予以实体裁判。

针对123号案例,原审法院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观点认为被告岿美山镇政府作出的行为属于信访答复行为,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最高法院关于适用〈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第1条第2款第9项的规定和《答复意见》,可以判断其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而应当适用《信访条例》第34条和第35条的规定,如果当事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信访答复意见不服,应当依法向上一级行政机关请求复查,若对复查意见依然不服的,应当继续向复查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请求复核,而不能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1

与之相对,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被告岿美山镇政府发布的信访事项办理意见书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因为被告是在以信访答复的形式履行其山林权属确认的行政管理职责,所以本质上依然是一种行政行为。信访答复只是其外在表现形式,该行为已经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产生了实际影响,所以该系争行为应当被纳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持“系争行为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观点的一方认为,因为被告岿美山镇政府作出的是一个信访答复的行为,故直接依据《信访条例》相关条款即可直接认定其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如果这种思路得到肯定和推广,无异于为行政机关开辟了一个可以规避受诉风险的途径——无论当事人提出的是请求行政机关履行自己行政管理职权的主张的,还是请求行政机关作出信访答复的主张,行政机关只要回复以信访答复意见书,即可以直接进入信访答复的救济途径,从而免于受到行政诉讼的风险。

相反,持“系争行为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观点的一方认为,法院不应该仅仅依据信访答复行为的外在形式,而直接否定信访答复意见书的可诉性,所有系争行为,无论其外在形式如何,都应当对该行为进行实质审查。如果一种行为本质上是行使行政管理职权的行为,则这种行为就属于行政行为,即使这种行为的表现为信访答复,只要这种行为对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产生了实际影响,那么其自然应当被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在123号案例中,被告岿美山镇政府作出的行为,形式上虽然是一个信访答复行为,但是其实质上是一个通过信访答复意见书的方式处理纠纷双方山林权属争议的行为,是典型的行政管理行为,依据《行政诉讼法》第12条第1款第4项的规定,该行为应当被纳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这种思路是“直接面对法律概念进行认定标准的建构”2,是一种实质主义的审查方法——法院在判断系争行为是否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时,“不再以形式作为标准判断,而是看其内容,从权利义务的角度进行实质判断”3,也就是通过判断系争行为是否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产生实质影响,来判断其是否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最高人民法院在123号案例后的评析中指出,存在部分行政机关通过信访答复意见书的形式,实施行政管理职权的情况。这种情况下,虽然系争行为是信访答复意见,但是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产生了实际影响,所以法院应当对信访答复意见书进行实质审查,“揭开信访答复的面纱”——深入到信访答复意见书的内部去判断其到底属于可诉的行政行为还是纯粹的、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信访行为。

(二)判例评释:“五要件”审查标准的提出

合议庭最终采用了第二种意见,即认为被告岿美山镇政府作出的信访答复意见本质上属于行政行为,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并且,最高人民法院还提出了五项审查标准,分别是针对“主体”的审查、针对“内容”的审查、针对“结果”的审查、针对“所引用法律依据”的审查、针对“相对人信访事项”的审查。如果系争的信访行为符合以上五项审查要件,则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法院应当受理并作出实体判决。4

1. 对主体的审查。最高人民法院在123号案例的案例评析中指出,“作出可诉信访事项办理意见的主体必须是具有国家行政職权的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1

换言之,唯有特定的主体侵犯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才具有行政法意义上的可诉性。反之,特定主体范围之外的主体侵犯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应当通过民事诉讼、刑事诉讼或者其他法定救济途径主张救济。2言下之意,如果系争行为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作出该行为的主体必须是一个具有行政管理职权的机关或组织。而在123号案例中,被告岿美山镇政府,正属于对公民之间的山林权属纠纷具有行政行政管理职权的行政机关。

2. 对内容的审查。“可诉的信访事项办理意见的内容必须与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行使有关,纯粹按照《信访条例》的规定处理信访事项的内容不具有可诉性。”3

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信访答复意见之所以可以被纳入行政诉讼的范畴,关键在于其本质上属于行政行为,从而使其能跳脱出《信访条例》第34条和第35条的束缚,进入行政诉讼的救济途径。反之,如果该系争行为并不存在行政管理职权的运用,而纯粹是行政机关履行其信访职能的信访答复行为,则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123号案例中,被告岿美山镇政府作出的系争行为的实质内容并不是针对信访人提出的信访请求的答复,而是行使调处公民间山林权属纠纷的行政管理职权的行为。

3. 对结果的审查。“处理结果是否对当事人权利义务产生实际影响是判断系争行为可诉性的实质性标准,可诉信访事项办理意见直接涉及当事人的具体权利义务,且对当事人权利义务产生了实际影响,不对相对人权利义务产生影响的不具有可诉性。”4本案中,虽然被告岿美山镇政府形式上作出的是信访办理意见书,但是从实际结果上看,正是因为其作出的信访答复意见,将争议山林确权给了第三人,从而导致原告张真常的权益受到直接损害。这种行为完全具备了规制的目的性,该行为所导致的法律后果也已具备对外性和直接性。5与不涉及当事人权利义务调整的纯粹的信访行完全不同。

有学者曾依据2007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杨一民诉成都市人民政府其他行政纠纷案”6的裁判要旨指出,判断信访答复意见的可复议性或者可诉性需要考虑其是否“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产生新的法律效果”。7这与最高人民法院在123号案例中给出的针对结果要件进行审查的观点不谋而合。在最新的司法实践中,也可以发现类似的观点,例如在林福仙诉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人民政府行政复议案中,最高人民法院认为:“由于涉案信访事项告知书未创设新的权利义务”,从而原审法院驳回当事人起诉的裁定并无不当。8另外,在徐德富诉被申请人江苏省人民政府不予受理行政复议申请决定案中,最高人民法院同样认为:“针对徐德富信访事项的答复意见,对其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并不产生实际影响,明显不属于行政复议的受理范围及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9可见,结果要件已经成为法院审查信访行为是否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重要审查标准。

4.对引用法律依据的审查。“可诉信访事项办理意见所引用的应当是特定行政管理领域的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而不是《信访条例》的规定。”1

言下之意,如果行政机关仅仅依据《信访条例》作出信访答复意见,则通常不会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产生实际影响,因此不应当被纳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在123号案例中,被告岿美山镇政府作出的信访答复意见书中的实质内容的法律依据是《赣州市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答疑》,而非《信访条例》,原审法院也正是以此,作为认定被告岿美山镇政府作出的行为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信访行为的佐证。

5. 对相对人信访事项的审查。“法院需要审查相对人提出的申请事项是要求履行行政管理职责,还是要求履行办理信访事项的职责,而后者应当被排除在受案范围之外。”2

123号案例中,原告张真常最初向被告岿美山镇政府提出的是“调处申请”,要求被告岿美山镇政府依职权作出一个针对争议山林权的行政确权行为,而非“信访请求”。

三、对“五要件”审查标准的体系反思

最高人民法院虽然在123号案例的评析中给出了针对可诉信访答复的审查标准,即“五要件”审查标准。但是任何理论或观点都应当接受既有体系的检验,所以对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的“五要件”审查标准,首先应当确定一套较为成熟且具有说服力的审视体系,然后将“五要件”审查标准置入既有的体系之中进行体系反思。如此才能明晰不同要件所依据的理论基础,从而识别不同要件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删去对可诉性不产生实质影响的非决定性要件,留下真正具有决定性的要件并加以阐明。

(一)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解释论的体系框架

最高人民法院于123号案例提出的“五要件”审查体系,目的在于解决何种条件下的“信访答复意见”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这一问题。这其中其实包含了两层问题。第一层是对系争行为的性质认定问题,即系争行为是否属于行政行为;第二层才是该行政行为(如果成立并生效的话)是否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问题。

传统理论对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解释方法是一种列举主义的解释论,在这种解释论下,法官在审查系争行为的可诉性时,只需要对《行政诉讼法》第12条进行逐一的适用即可,系争行为本身的性质判断对于该行为是否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确认并无意义。但是,随着现实中系争行为的样态趋于复杂多变,传统的列举主义的解释论越来越无法周延地解决可诉性问题。为了应对现实问题,防止行政的恣意,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扩大是必然趋势。在这种理念之下,概括主义的解释论逐渐成为主流趋势。在概括主义的受案范围的解释论下,系争行为本身的性质问题和该行为是否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问题,逐渐趋于融合。即如果能够确认系争行为属于行政行为,那么就可以作出其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结论。3

基于概括主义的受案范围解释论,应当被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系争行为只需要满足两大条件即可。其一,系争行为本身的性质属于行政行为,其二,该系争行为不属于被《行政诉讼法》第13条及其相关司法解释所明文排除的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情况。4因此,认定系争行为是否属于行政行为就成为判断系争行为是否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重要指标。

而针对具有可诉性的行政行为的判断方式,在日本法中有更加详尽而精辟的论述。在日本行政法中,系爭行为的可诉性的判断要件被总结为诉的利益5,或者“诉讼要件”。具体包括“行政处分性要件”、“狭义上的诉之利益要件”和“原告适格要件”。6因为123号案例并不涉及对诉之利益和当事人适格问题的争议,所以本文不再赘述。本文需要讨论的内容仅限于“行政处分性要件”。

行政处分性要件是判断系争行为本身性质的要件,即判断系争行为是否属于行政行为的要件。其具体内涵又包括“公权力性要件”和“法律效果要件”。1

其中,对于公权力性要件的判断,从形式上看,要求系争行为由作为公权力主体的国家或者公共团体基于法律而实施2。从实质上看,其要求系争行为必须具有“公定力”,即一旦该行为作出,公民对该行为便不能主张不服,而只能通过法定的撤销程序来争议具有公定力的行政处分。3所以在判断系争行为是否符合公权力性要件时,应当考察该行为作出的实体法依据,分析该实体法的立法者的立法意图是否包括将该行为纳入撤销程序的排他性管辖,如果包括,则该行为有公定力,也就符合了公权力性要件。

对于法律效果要件的判断则相对简单。但应当注意的是,这里的法律效果通常属于“不利益法律效果”,包括对相对人权利的限制和剥夺以及对相对人义务的课予。4123号案例中就涉及行政机关对公民的山林权属的确认的行为,一旦行政机关作出确认或者不确认的决定,山林权属原本所具有的不确定状态,就会被确定的法律状态所取代,从而必然会对相对人的法律权利造成实际上的影响,对于“失去”山林权的当事人或者第三人而言,就属于不利益的法律效果。此外,该系争行为必须“以直接产生特定的法律效果为目的”5,换言之,这种法律效果应当是对外直接产生的,才符合该法律效果要件。

综上所述,判定系争行为是否属于行政行为的决定性要件可以被总结为公权力性要件和法律效果要件。虽然当前国内并没有形成稳定而统一的关于认定行政行为的要件,但是将公权力要件和法律效果要件作为核心的决定性要件来看待这种观点,是存在共同认识的。6

(二)主体要件不能决定系争行为的可诉性

以上述的行政处分性理论来审视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的“五要件”审查标准,就会发现五要件中的主体要件实际上并不属于决定性要件。

具有信访处理职能的机关有二,其一,各级人民政府下属的专门负责信访事务的信访工作机构,从组织法的角度看,其属于综合协调部门,并不具有处理具体行政管理事务的行政职权7,其职责限于对信访事项作出程序性的处理和监督,故其作出的信访处理行为在通常情况下,不能构成行政行为。但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在实际生活中,信访工作机构通常是以本级人民政府的名义作出信访处理意见8。所以,虽然其并不具备行政管理职权,客观上却可能导致当事人实际权利受到侵害的后果,此时,信访工作机构的行为,本质上就成为一种“种类越权”的违法行政行为,从而符合法律效果要件。所以由该信访工作机构作出的信访处理意见,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只是信访工作机构本身不属于具有独立承担法律后果的行政主体,所以无法成为适格被告。该项行政诉讼的适格被告是信访工作机构所属的同级人民政府。其二,各级政府的工作部门,其本身就是典型的行政机关,如果行政机关在信访处理中混杂行政管理职权的行使,无论是幅度越权还是种类越权,只要处理结果客观上影响了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就符合法律效果要件,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综上所述,作出信访处理意见的主体形式为何,对系争行为是否属于行政行为,是否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问题的判断,不产生决定性影响。

(三)内容要件和结果要件是决定性要件

对内容要件的审查的目的实际是为了判断系争行为是否涉及国家公权力的行使。言下之意,不论运用该公权力的具体方式为何,原则上只要涉及国家公权力行使的行为,都应当纳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受到司法的监督。这种观念也是重新审视非典型的系争行为1是否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前提。

所以对于内容要件,其实际上对应了行政处分性理论中的“公权力性要件”。而对结果要件的审查之目的也在于对系争行为是否符合“法律效果要件”进行判断。

所以,在最高人民法院的五要件中,对系争行为的性质,即系争行为是否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问题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实质要件,只有内容要件和结果要件二项。而这两项要件背后所立足的理论基础,分别是行政处分性理论中的“公权力性要件”和“法律效果要件”。采用公权力性要件和法律效果要件的概念,更能直接体现出该要件的设立目的,有利于法院对审查对象的明确。

(四)法律依据要件和相对人信访事项要件是辅助性要件

最高人民法院的“五要件”审查标准中,还提到法律依据要件和相对人信访事项要件。但其二者的有无或者变动,并不会对系争行为本身的性质产生实质影响,所以也无法决定其是否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所以,法律依据要件和相对人信访事项要件,并不属于决定性要件,而只是帮助法官更有效地判断系争行为可诉性的辅助性要件。此二项要件的意义仅存在于法院审查的技术层面——如果系争行为是以信访答复意见书等形式作出的,但是行为主体又并未适用《信访条例》中的条款,或者系争行为的实质内容的依据并非《信访条例》,而是其他具体行政管理领域内的法律法规。又或者法院在审查系争行为时,发现当事人最初提出的是一个请求被告行政机关履行自身行政管理职责的主张,而行政机关却对此作出了一个信访答复意见,那么此时审理法院应当特别注意识别该系争行为是否是一个披着信访答复外衣的行政行为。

综上所述,判断涉访行为是否是以信访之名实施行政行为,即是否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决定性要件是公权力性要件和法律效果要件,此两项要件直接决定系争行为的性质,而法律依据要件和相对人信访事项要件是辅助性要件,对系争行为的性质不产生决定影响。

四、特定信访行为的可诉例外

有学者曾以信访活动本身的类型为区分标准,论证不同场景下的信访行为的可诉性。2但是信访制度作为一种救济制度,和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救济途径之间的关系盘根错节。实际案件中的具体情况更是复杂琐碎,真正做到严格区分并不容易。

但是无论法院通过何种方式认定信访行为的可诉性,最终都需要将具体法律条款的适用落实到裁判文书中。所以本文以《最高法院关于适用〈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第1条第2款中不同项作为区分的标准,以解构法院面对的需要判断其可诉性的信访行为。

(一)重复处理行为的可诉例外

《最高法院关于适用〈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第1条第2款第4项规定,行政机关驳回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提起申诉的重复处理行为,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行政行为生效后便会产生拘束性的法律效果,针对不同的对象,这种拘束效果的具体表现形式也不相同。对于作出行政行为之外的其他行政机关而言,这种拘束效果被称为构成要件效力。3除非是对该生效行政行为具有监督职责的复议机关或者法院,否则对于该生效行政行为中确认的事实要件及其在法律上的存在,应当予以尊重,并作为自身决定的基础。1而其他行政机关对生效行政行为的构成要件效力不产生实质性突破的行为,就属于重复处理行为。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一部分信访人将已经依法生效的行政行为通过诉诸信访的方式,请求信访机关重新确认自己(已被确认)的权利义务,或者通过信访的方式,到达重新计算行政行为诉讼期限的目的。如果当事人向行政机关提出的信访申请事项的内容,是针对已经生效的行政行为的效力进行变更、撤销或者废止的请求,此时,行政机关以信访答复意见的形式对该请求作出拒绝答复的决定,或者作出重申系争行政行为原有效力的答复,该信访处理行为就属于重复处理行为。例如在黄学林诉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四川监管局、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德阳银保监分局不履行法定职责案中,最高人民法院认为:“本案中,黄学林对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德阳银保监分局、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四川监管局、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所作信访答复意见、信访复查意见、信访复核意见处理结果不服,进而提起本案履行法定职责之诉,诉请责令三行政机关将石信才移送公安、检察机关立案侦查,将信用社相关责任人员移送司法机关并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处罚,其实质是对三行政机关的重复处理结果不服提起的行政诉讼,明显不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受案范围。”2可见,重复处理行为只是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已经生效的行政行为的效力的二次重申,不符合法律效果要件,故通常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另外,法院在判断重复处理行为时,需要注意识别作出系争行为(潜在的重复处理行为)的行政机关是否属于对原行政行为具有监督职能的机关。如果具有监督职能,那么即使该行政机关维持了原行政行为,也不能被简单认定为重复处理行为。

(二)内部监督行为的可訴例外

《最高法院关于适用〈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第1条第2款第8项规定,上级行政机关基于内部层级监督关系对下级行政机关作出的听取报告、执法检查、督促履责等行为,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信访条例》第36条规定了信访督办制度,是指政府信访工作机构或者受理信访事项的行政机关,为使信访事项得到及时、依法、妥善的处理,依法对同级政府工作部门和下级行政机关处理信访事项、执行信访决定的情况予以督促检察的行为。3例如在王国庆等诉自然资源部不履行法定职责案中,最高人民法院认为:“本案中,王国庆等11人认为自然资源部未就其申请事项予以处理而提起本案诉讼,但从其申请内容上看,实质上是要求自然资源部基于内部层级监督关系而对下级行政机关实施监督行为,根据《最高法院关于适用〈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第1条第2款第8项之规定,不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4督办行为从性质上看,属于行政机关的内部行为,是信访机关基于内部层级监督关系而对下级行政机关实施的监督行为。信访机关的督办行为本身并不涉及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的调整,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可能产生实际影响的,其实是受信访工作机构督办的,政府工作部门和下级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行为。所以,督办行为并不符合法律效果要件,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但是如果上级行政机关在实施这种内部监督行为时,跨越内部层级监督的界限,而向下级行政机关发出变更生效行政行为的命令,或者直接变更、撤销下级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则属于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进行了新的安排,符合法律效果要件,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2017年8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保护和规范当事人依法行使行政诉权的若干意见》第12条中即规定,上级行政机关的层级监督行为,如果设置了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或者对当事人权利义务产生了实际影响,法院应当予以立案。1

(三)纯粹信访行为的可诉例外

《最高法院关于适用〈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第1条第2款第9项规定,行政机关针对信访事项作出的登记、受理、交办、转送、复查、复核意见等行为,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该条款的适用应当结合《最高法院关于适用〈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第1条第2款第10项的规定一同理解。

司法解释之所以将行政机关针对信访事项作出的登记、受理、交办、转送、复查、复核意见等行为排除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是因为以上行为不涉及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调整,不符合法律效果要件。换言之,第9项的内容,其实是作为兜底条款的第10项中的“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的行为”在信访领域内的具体表现。

对信访事项的登记行为、对信访事项的审查及决定是否受理的行为、对群众反应情况、提出建议和意见的信访事项予以采纳或者回应,以及信访处理过程中涉及的转送、交办、报请、报告行为等,均属于纯粹的信访行为。这种处理行为并未涉及对当事人实际权利义务的处理,故不符合法律效果要件。即使信访工作机构或者行政机关经过初步审查,并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也不会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产生实际影响,所以并不属于行政行为,也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如果当事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不予处理决定不服,只能依《信访条例》相关规定,向上级行政机关申请复查、复核。这一点,也可以在最高人民法院行字第4号文件中得到印证,《答复意见》认为:“信访人对信访工作机构依据《信访条例》处理信访事项的行为或者不履行《信访条例》规定的职责不服提起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最高人民法院的《答复意见》背后立足的理论基础,也正是因为该种行为缺少法律效果要件而无法被归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但是正如最高人民法院在马恩本诉黑龙江省嫩江县人民政府不履行法定职责案中特别指出的那样:“如果信访答复意见、复查意见或者复核意见否定了既往的处理意见,作出新的处理决定,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作出了不同于既往处理意见的新安排,实质是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产生了新的实质影响,在此情况下,无论是信访答复意见,还是信访复查意见、信访复核答复,均应当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2言下之意,如果信访答复意见、复查、复核意见的内容突破了纯粹信访行为的范畴——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作出了新的安排,则法律效果要件得到满足,此时该信访答复、复查、复核意见应当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这样的处理方式也已经被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文件所采纳。3

五、结语

逐步扩大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是法治国家建设和公民合法权益保护的必然要求。同时,客观上确实存在一些行政机关通过诸如信访答复意见书等特殊的行为方式,试图利用法律的漏洞来规避自己受到行政审判的风险,从而损害公民合法权益。

最高人民法院通过123号案例,给出了主体、内容、结果、法律依据、相对人的申请事项等五项要件,用于判断系争行为是否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但如果通过行政处分性理论来反思这五项要件,可以发现并非所有要件均为决定性要件,各要件之间也存在着功能上的重合,有必要对其进行分类和厘清。在体系整合后,可以发现主体要件对于认定行政行为的性质和可诉性没有意义,而决定系争行为是否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决定性要件是公权力性要件和法律效果要件。法律依据要件和相对人的申请事项要件,属于帮助法官在具体个案中进行可诉性判断的辅助性要件。法院在审查特殊形式的行政行为时,不应当受囿于系争行为的作出主体及其外在形式,而应当考察其背后是否涉及国家公权力的行使以及是否对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产生了实际影响。只要符合公權力性要件和法律效果要见的行为的系争行为,均应当被纳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信访行为中的重复处理行为,通常不可诉,但若行政机关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进行了新的安排,则应被纳入受案范围。信访中的内部层级监督行为,因其不对外直接发生规范效力,故不具有可诉性,但若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机关作出的生效行政行为进行了变更或者撤销,则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另外,纯粹的信访行为虽然被法律明文排除出受案范围,但如果客观上产生了对当事人权利义务具有实际影响的法律效果,则应当被视为行政行为,而纳入受案范围。

信访行为的具体形式多样,且与行政复议、诉讼有诸多交错。法院应当立足于实际案情,对系争行为的可诉性作出具体认定。最重要的是法院不应当受限于系争行为的作出主体及其形式,而应当将审查重点放在系争行为所产生的法律效果上,原则上只要是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产生实际影响的公权力行为,都应当纳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责任编辑:杨建平

作者:高戬

第3篇:8、信访管理标准

Q/KFD 新疆华电喀什二期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信访管理标准

(第 4 版)

2011 — 08 — 10发布 2011 — 08 — 10实施

新疆华电喀什二期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前 言

企业标准化工作是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是企业实现科学管理的基础。规范公司标准化工作,对于规范公司实现科学管理,安全文明生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消耗,增强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创建集团公司星级发电企业具有重要的作用。

管理标准就是规章制度,是在生产经营等活动中,为实现管理职能,以文字形式对管理工作的要求所作的规定,是公司全体员工应遵循得工作规范和准则,是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工作等事项所制定的标准。本次公司补充修订的管理标准,是本着标准和效优先的目的,高效合理组织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使企业每个部门和各管理岗位分工明确,职责清楚,实现企业管理工作的系统化,合理化、标准化。使公司标准真正成为指导企业的法典。

本次修订的企业管理标准是在2003年第1版、2005年第2版、2009年第3版、2011年第4版的企业管理标准的基础上补充修订的,含概了公司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在修订过程中,得到了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通过全体管理标准编写人员的共同努力,对原有标准进行了修订和增补,并将原先考核标准与管理标准进行了合并、增加了流程图,以达到“有要求、有管理、有考核”的闭环式标准,更有执行性。对参加本次管理标准编写、修订、汇编提供帮助的部门和人员以及参加本次标准审查工作人员,在此表示感谢。

企业管理标准关键是执行,同时也随着企业内部和外部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修改、完善,使之保持适用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由于收集汇编工作仓促和修编人员能力、水平有限,以及在编写、修改、补充、打印、校对等众多环节上难免发生差错,请公司各部门和全体员工在具体实施和学习中将发现的不妥之处及时书面反馈给标准化办公室,以便勘误纠正。

本标准由标准化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党群部负责起草; 本标准由党群部解释 本标准批准人:杨其恒

本次修订的管理标准为第4版,试行电子化标准。

本标准自2011年8月10日发布,2012年8月01日第二次修订,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2-

Q/KFD-2 DQ 08-2011

新疆华电喀什二期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信访管理标准

Q/KFD-2 DQ 08-2011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新疆华电喀什二期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信访工作的管理内容与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公司信访工作的管理。 2 引用标准

《新疆华电喀什二期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标准化管理》(Q/KFD-2 JH 01-2011) 3 术语(略) 4 管理职能

公司来信来访的接待和处理由党群工作部负责。 5 管理内容与要求

5.1 人民来信来访由党群工作部统一拆启、登记、编号并填写办理单交有关部门办理,涉及重大问题时要呈交主管或有关领导阅示后,交有关部门处理。 5.2 受理信访工作的范围

5.2.1 主要受理外单位群众、本单位员工、党员对公司党的组织、 各级领导干部及党员,对违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违犯党纪国法的控告,以及对其他不正之风行为的检举、揭发。

5.2.2 受理群众、党员、干部对历史遗留问题、改变遗留问题、个人权利受到损害问题,以及对受到行政、党内处分不服问题的申诉。

5.2.3 受理群众、党员、干部对婚姻、住房、工作调动、福利待遇及民事纠纷的来信来访。 5.2.4 受理群众、党员、干部对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在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方面及组织施工和企业管理方面的批评、建议和询问事项等。

5.2.5 凡未列入上述范围的来信来访,可按分级归口办理信访的原则,分别转请各有关部门处理,并告来信人。

5.2.6 信访工作要坚持“分级负责,归口管理”的原则,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既要坚持原则,按政策办事,又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

5.2.7 对需综合几个部门共同研究处理的问题,可根据领导的指示,积极参加具体信访的处理工作。

5.2.8 党群工作部要经常了解、督促、催办、处理情况,不能一转了事、不闻不问。承办部

-3-

Q/KFD-2 DQ 08-2011

门一般在1—3个月内回答处理结果。期内不能办结的要主动说明情况。

5.3.9 接待申诉、控告、揭发人员或处理申诉、控告、揭发信件要注意保密,做好调查核对工作,不允许将信件转交被告人处理或将内容泄露给当事人。

5.2.10 建立搞好接待日制度。接待来访要热情、耐心,要体察民情,对群众正当合理要求不推不拖。对一时难以处理的事情也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 6 检查与考核

6.1 对来信来访未接待、受理,发生一次考核50元。

6.2 对承办部门在限期内未办理,考核50元。未办理也未作出答复考核100元。 6.3发生信件泄密事件,考核责任部门100元。考核具体办理人100元。

-4-

第4篇:信访考核分值及标准

一、解决信访问题

1.信访案件(积案)办理工作(10分)

(1)中省市区交办信访案按期结案率(8分)。要结果案件未按期报结的,中联办立案每件扣2分、省立案每一件扣1.5分,市立案每件扣1分,区立案每件扣0.5分;经督办后,督办期限内逾期不报结果每件扣3分。

(2)提高承办的信访案件办理质量(2分)。包抓机构不健全,承办单位和承办人责任不明确,档案资料不齐全、管理不规范的,酌情扣分。

2、信件(含网上信件)办理工作(10分)

(1)群众普通来信、领导批示件、联席办和信访局转办信访件办理工作(3分)。未按时回复每件扣0.5分。

(2)市、区长信箱及信访件办理工作(4分)。未按期回复每件扣0.5分。

(3)其他网上信访(包括国家信访内网)件办理工作(3分)。未按期回复每件扣0.5分。

3、初访(含到市初访)交办办理工作(10分)

(1)群众到市区个访交办办理工作(4分)。未按期办结每件扣0.5分。

(2)群众到市区集体访办理工作(4分)。未按期办结每件扣1分。

(3)提高处理信访突出问题效率(2分)。区信访联席办、信访局(区人民来访接待中心)电话和书面通知到指定地点接人、劝返和临时交办的工作,不能及时到位(要求接到通知后5公里以内30分钟赶到,10公历以内1小时赶到,30公里以内3小时赶到,赴省5小时内赶到,进京10小时内赶到)每次扣0.5分。

二、维护信访秩序方面

1、控制进京上访(35分)

(1)控制越级进京上访(4分)。每发生1人次越级进京上访扣0.2分,每发生1人次重复越级进京上访扣0.5分。

(2)坚决控制进京集体访(6分)。每发生1批越级进京集体访扣2分,每发生1批进京集体非正常上访扣3分,每发生1批重复越级进京集体访扣3分,发生进京集体非正常上访直接扣完。

(3)严格控制进京非正常上访(19分)。每发生1人次进京非正常上访扣2分,发生重复非访1人次扣5分。

(4)坚决杜绝进京上访人员超期(24小时)滞留和告洋状(6分)。每发生1起扣3分。

2、控制赴省集体上访(10分)。每发生一批赴省集体访扣2分,发生一批重复赴省集体访1次扣3分。

3、控制到市区集体上访(10分)。每发生一批到市集体访扣1分,发生一批到区集体上访扣0.5分;每发生一批重复到市集体访扣2分,发生一批重复到区集体访扣1分。

三、强化基层基础工作(10分)

1、矛盾纠纷排查网络体系健全、运转有效,制度上墙,信访接待场所设施配套到位,按程序处理群众信访问题(1.5分),每缺一项扣0.5分。

2、切实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矛盾纠纷排查率不低于95%、化解率不低于85%(2分),每低一个百分点扣0.5分。

3、“三无”、“零上访”镇办创建活动推进有力成效明显、便民服务和联合接访机制建设按要求落实,做到有安排、有记录、有亮点、有总结,有成效(2分),每缺一项扣0.4分。

4、按时报送有关文件、材料、统计报表,各类信访资料、报表、信访案件档案规范(3分),每月25日前当月信访矛盾排查报表,每缺一次扣0.5分,重要节会期间实行“零报告”制度,每缺一次报告扣0.5分。

5、及时报送信访信息(1.5分),未报或漏报酌情扣分。

四、加强组织领导,重视制度建设(5分)

1、建立和完善信访工作考核制度,将信访列入全年工作要点,并纳入考核,年初有安排,年终有总结。(2分,酌情扣分)

2、信访工作领导机构健全,定期研究信访工作(每年4次以上),分管领导切实履行职责,做到人员、经费、办公场所“三落实”。(1.5分,酌情扣分)

3、建立并实行领导接访日制度,党政只要领导及班子成员定期接访、下访、约访、回访群众,主要领导每月接待群众来访不少于4次,其他领导不少于6次,领导能坚持阅批重要信访件和包案处理疑难问题。(1.5分,酌情扣分)

五、奖励加分

1、中、省、市、区交办案件按期办结率为95%以上,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加1分,重点信访积案每息诉罢访一件加3分。

2、网上信访(件)办理按期回复率要求为95%以上,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加1分。

3、市区初访交办按期报结率要求为95%以上,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加1分,化解1件集体上访案件加2分。

4、信访工作受到区联席办通报表彰加1分,区委、区政府表彰的加2分,受到市级以上表彰加3分。

六、处罚减分

1、每项考核指标根据完成情况酌情减分。

2、信访工作受到“三色”督办通知的,按规定扣分。

3、信访工作受到区联席办通报批评的一次扣1分,区委、区政府通报批评的扣2分,受到市级以上通报批评的扣3分。

4、因工作不力或工作严重失误,对信访问题处理不及时酿成重大事件或被中省新闻媒体公开披露的,根据事件性质实行“一票否决”或酌情扣分。

第5篇:信访事项办理情况报告标准格式

关于×××(信访人)反映××(事由)信访事项办理情况的报告(大标题为宋体小二)

×××(交办单位名称):(仿宋小三)

×月×日,县联席办(信访局)以什么函(文件)交办省(市)联席会议(信访局)××信访案件,我局(乡镇)高度重视(某月某日,召开了什么会议进行了研究或领导批示,由哪位领导包案处理,并成立了哪些成员组成的工作组进行调查处理。现将××信访案件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信访人的基本情况(小标题为黑体小三)

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职业、工作单位、现在住址、联系电话、问题发生地、家庭基本情况等(集体访可写一名代表的情况)。

二、反映的主要问题和诉求(小标题为黑体小三) 回答因何上访,主要反映什么问题。

三、调查处理情况(小标题为黑体小三)(此为汇报重点) 以前处理过的可分为两部分,先介绍以往的工作,再汇报本次交办后的工作情况(按信访主要诉求逐项回答)。

重点要放在交办后所做的工作:如某月某日,包案领导作了什么批示,召开了什么会议,作了哪些调查,对诉求的认定,采取了什么具体措施,形成了什么处理意见、法规政策依据是什么等。

四、目前上访人的动态(小标题为黑体小三)

主要回答效果如何,上访人是否同意停访息诉,目前是个什么态度,是否又提出新的诉求,是否有新的上访动态,是否被稳控在当地等。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或建议(小标题为黑体小三)

1 回答怎么进一步贯彻落实处理意见和如何稳控的问题。主要分两类:

1、程序还有没有走完,目前还在办理之中的,下一步有些什么具体措施,如何进一步做好稳控工作;

2、程序已经走完,上访人不服处理意见的,如何加强说服教育及稳控工作。

六、包案领导意见(注:一般指责任单位的领导,如须向省、市部门汇报的,再由县包案或分管领导签批)意见:

签名:

(小标题为黑体小三)职务: 时间: (办理单位盖章) ××年××月××日

第6篇: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管理办法

中卫市中级人民法院

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中卫市中级人民法院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提高信访举报件的办理质量和效率,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控告申诉工作条例》《信访条例》《人民法院监察工作条例》《人民法院纪检监察机构信访举报工作暂行规定》《人民法院纪检监察机构交办案件督办工作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结合中卫市中级人民法院纪检监察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纪检组(监察处)受理对本院机关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纪违法行为的检举和控告;辖区各基层人民法院及其院长、副院长、副院级领导干部、监察室主任违纪违法行为的检举和控告;必要时可以直接办理辖区各基层人民法院纪检监察部门管辖范围内的信访举报事宜。

第三条

纪检组(监察处)受理信访举报工作人员的主要职责:

(一)通过接收领导及上级有关机关批转的信件、机关各部门转交的信件、接收群众来信、接待群众来访、接听举报电话、接收网络举报等方式,受理管辖范围内的群众举报和控告法院干警违纪违法的案件;

(二)对受理的法院干警违纪违法案件线索进行分类登记管理,提出拟办意见,报部门负责人审核后,提出具体处理意见,报分管领导审批后办理;对不属于纪检组(监察处)受理的信件,经分管领导批准后,及时转交其他主管机关或者部门处理;

(三)根据领导的审批意见,向本院各部门、下级人民法院纪检组(监察处)转送信访件,并对信访件的处理情况进行跟踪督办;

(四)对管辖范围内的干警违纪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形成调查报告,并将查处结果上报主管领导;

(五)整理分析信访件反映的情况和问题,每季度报本院主要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为院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提供干警违纪违法信访举报信息及决策依据;

(六)定期开展纪检监察信访举报调查研究工作,分析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的情况、特点及其规律,规范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制度;

(七)监督、指导下级人民法院纪检(监察)部门的信访举报业务工作;

(八)对信访举报人的基本情况及其反映的内容必须严格保密,不得将信访举报材料转给被举报者和其他无关人员。

第四条

纪检组(监察处)接到群众反映法院干警违纪违法问题接访通知以后,应当迅速到法官会见室接访并做好以下工作:

(一)告知来访人本级纪检组(监察处)受理信访问题的范围、来访人义务,引导来访人客观全面地反映问题;

(二)认真阅读来访者的书面材料,听取来访者的意见和诉求,对重要问题及情节要详细询问;

(三)做好接访记录;

(四)根据反映的情况,在权限范围内给予必要的答复,对重复来访的答复应注意前后内容的一致性;

(五)对不属于纪检组(监察处)管辖范围的来访,应当向来访人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告知其到有关部门反映;

(六)对重要来访、集体上访,应及时报告主要领导,必要时请主要领导出面接谈。 第五条

纪检组(监察处)设立自动录音举报电话,并对外公布。负责接听自动录音举报电话的人员应及时听取、保存和整理电话录音,并认真做好登记。

(一)上班期间直接接听举报电话,应做到用语礼貌、态度谦和、询问具体、处置恰当,并认真填写举报电话记录。对举报人通过电话无法讲清举报内容的,可建议举报人通过其它举报方式传送举报信息;

(二)对已有明确处理结论的信访老户的电话或频繁使用电话干扰工作的信访老户,应讲明道理,做好安抚工作;

(三)对不属于纪检组(监察处)管辖范围的电话举报,接听人员可在做好解释说明工作的同时,建议举报人向有关单位或部门反映;

(四)对有关咨询性电话,可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等给予必要的解释或答复,或告知对方向有关部门询问;对于内部情况或对外需要保密的事项,不予答复。

第六条

监察处内勤工作人员负责查阅下载网络上的有关举报信息,按信访工作要求进行处理。

第七条

对重要信访件应由监察处内勤受理登记后,提出拟办意见,交部门负责人审核后,提交主管领导审批并呈报院长批示后办理,并将办理结果及时上报或答复信访举报人。

重要信访件包括:

(一)属于纪检组(监察处)管辖范围的信访件,且线索比较清晰、实名举报的信访件;

(二)上级机关交办、督办的信访举报件;

(三)领导批示需要查处的信访举报件;

(四)被媒体曝光,并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的信访举报件;

(五)属于纪检组(监察处)管辖范围的信访件,有线索但缺乏有效证据,举报人反复举报,情绪反常,可能诱发越级上访,群体性上访及其他后果的案件。

第八条

重要信访件通常采取自办、交办、转办、督办等形式进行处理。

(一)自办是指由本级人民法院纪检组(监察处)按照规定的程序直接进行处理;

(二)交办是指本级人民法院纪检组(监察处)不亲自办理,而是通过交办函的方式交下一级人民法院纪检组(监察室)办理并要求报告案件查处结果;

(三)转办是指针对不属于本级人民法院纪检组(监察处)受理范围的信访举报材料转交下级人民法院纪检组(监察室)或本级人民法院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四)督办是指本院对转交下级人民法院纪检组(监察室)的交办、转办信访件进行督促催办。督办一般采用电话、发函、派员、调卷、听取汇报以及通报等方式进行;

(五)本院机关有关部门接受纪检组(监察处)交办、转办的重要信访件,由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负责,各廉政监察员负责具体落实;

(六)对交办、转办、督办的信访件,要在规定期限内向中院纪检组(监察处)报告调查处理结果或反馈情况。不能按期报结的,应书面说明理由和办理情况。

第九条

重要信访件以外的属于一般信访件,应由监察处内勤受理登记后,提出拟办意见,交部门负责人审核后,提交主管领导审批后办理。

第十条

信访件办理的流程和时限。

(一)收到信访件后,能够当场答复是否受理的,应当场答复信访人;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在3个工作日之内答复信访人是否受理;

(二)信访件受理后,监察处内勤应立即提出拟办意见,报监察处处长审核,并在3个工作日内报主管领导审批;

(三)对交办、转办、督办案件,经领导批示后,自受理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填写交办、转办函,转交下一级法院或本院相关部门办理;

(四)对转交下级法院纪检组(监察处)办理的重要信访件,经主管领导批准,可发函要求其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案件查处结果;

(五)信访件自受理之日起6个月内办结,并形成调查报告,报主管领导同意后装卷备查;情况复杂的,如在上述期限或者要求的期限内查处确有困难的,自办案件由中院纪检组长说明原因,请示上级部门或本院院长申请延长查处期限;交办、转办、督办案件由基层法院纪检组长或本院相关部门负责人说明原因,请示中院纪检组(监察处)申请延长查处期限;

(六)纪检组(监察处)对受理的信访件,经初步核实,认为有关人员构成违纪应当给予纪律处分的,应当报本院院长批准后立案并组织调查;

(七)对于立案调查的案件,经调查认定违纪事实不存在,或者情节轻微、不需要给予纪律处分的,应当报本院院长批准后予以销案,并告知被调查人;

(八)对于立案调查的案件,经调查认定违纪事实存在,按照《人民法院监察工作条例》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一条

本院各部门应妥善处理来信来访。

(一)诉讼服务中心在处理来信来访工作中,要认真甄别来信来访内容,对反映干警违纪违法,属于纪检组(监察处)受理范围的来信来访,应及时填写转交函,经院长或主管院长批准后转交纪检组(监察处)受理。

(二)各部门廉政监察员接访收集的干警违纪违法信访举报线索,应及时报纪检组(监察处),由纪检组(监察处)作进一步调查处理。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第7篇:内控-信访管理

贵阳新希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内部控制实施细则

企业内部控制—信访管理

一、业务目标

1.在处理员工、客户、社会群众来信来访中,宣传公司的各项经营方针、管理目标,倾听群众的呼声,接受群众的监督,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满足群众的正当要求,保证公司各项战略目标的实现,维护社会稳定。

2.及时、客观、公正做好员工、客户、社会信访工作,防止出现重大违法违纪及舞弊行为,明确各级领导干部信访工作职责,强化信访工作责任,妥善、及时处理好各种信访事项。

3.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4.信访工作符合国家、地方《信访条例》、《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规章制度。

二、业务风险

1.信访受理和调查程序不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直接给公司各项战略目标的实现带来影响。

2.信访工作责任制不落实、处理不及时,影响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和可持续发展,事态恶化给公司带来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3.信访管理、接待处理过程中,相关财务信息、数据失真。

4.信访接待处理工作不符合国家、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和股份公司有关制度,影响公司生产经营、造成恶劣影响和经济损失、被处罚。

三、业务范围

公司所有、员工、客户、群众的来信来访(包括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的受理、初步调查核实、调查结果的落实和归档等。

四、业务流程描述 1.岗位责任

1.1.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实事求是就地解决问题”的原则,实行“分级负责,归口管理”,单位第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公司第一把手为本单位信访工作第一责任人,对信访工作负总责,定期主持研究部署信访工作,讨论处理重要信访事件,阅批上级转来各类信访事项,抓1 贵阳新希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内部控制实施细则

好领导班子成员信访工作责任制的落实,督导落实信访工作各项基本制度,确保信访渠道畅通。

1.2.对所有信访问题努力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 2.信访工作例会制度

信访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信访工作会议,分析形势,集体讨论事项,部署工作任务,特别重大信访事件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决策。

3.信访工作要求

3.1.健全制度,按程序办理:制度包括登记制度、呈阅制度、批办制度、查办制度、结案制度、复位制度、归档制度、反馈制度、工作总结和奖惩制度、领导接待日制度等等。

3.2.热情接待来访员工、客户,倾听诉求,细阅来访者携带的材料,初步掌握来访目的,仔细记录。

3.3.对反映情况和要求的信件,要认真阅读,弄清来信内容,仔细登记,分类处置。对上级交办、转办的信访事项,详细登记后及时呈送领导,处理工作必须做到及时、快捷、不拖拉。

3.4.对电话反映的问题和要求,要认真记录来电人的姓名、住址、来电时间、联系方式,反映的主要问题和要求。对能当场解释答复的问题,接话人员当场解释答复;当时不能答复解决的问题,应耐心做好解释工作,转至有权处理的部门或单位处理,并告之来电人。

3.5.认真搞好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 4.信访工作检查

4.1.信访实行登记管理制度。

4.2.对信访受理、处理过程、处理结果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 5.信访工作交办和转办。

5.1.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上级交办事件、领导批示的事件、员工和客户来信来访来电反映的问题,特别是反映强烈的问题及越级上访的事件,信访问题涉及不同部门管辖,上级单位会同公司或部门协商达不成一致意见的,可转交总部有关部门或单位处理。

5.2.交办、转办的信访事项,公司应对交办信访事项基本要素详细登记,转2 贵阳新希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内部控制实施细则

送流程清晰明确,登记处理后一般在2个工作日内转出,接办单位接到通知后应在1个工作日派人签收。紧急信访事项应在登记后2小时内转出。

5.3.对电话交办件,公司应详细记录受话人姓名、工作单位、职务、交办时间、交办事项及交办要求。接办单位受话人也应逐一记录清楚。

5.4.接办单位接到交办、转办件后,应及时、认真进行调查处理,并在规定时间内办结。办结时限一般应在1个月内完成,领导对办结时间有特别要求的,按领导批示办理,办结完毕后,要及时报告结果或处理情况,逾期不能完成的,应书面说明情况。

5.5.接办单位必须详细调查反映的问题,涉及其它单位的,应积极主动与有关单位协调办理,分清责任,做到事实清楚、处理得当、政策依据充分,处理决定客观公正,促使信访人息诉息访。

5.6.对因未及时交办、转办和及时签收,造成严重影响公司正常经营管理事件的严格追究责任。

6.信访督查督办 6.1.督查督办原则

6.1.1.实事求是、依法办事的原则。

6.1.2.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6.1.3.督促检查与协调、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6.1.4.坚持原则与注重实效相结合的原则。 6.2.督查督办范围

6.2.1.领导批示交办的信访事项。

6.2.2.越级非正常上访数量大、问题多的部门和单位。 6.2.3.三次以上的重信重访事件。 6.2.4.其他应当督查督办的信访事件。 6.3.督查督办方式

6.3.1.督查督办主要采取电话督办、书面督办、约谈督办和实地督办等方式。实地督办可采取听取汇报、调阅资料、回访信访人、明察暗访等方法。一般情况下,信访事项逾期7天仍未反馈办理情况的应予督办。

6.3.2.对涉及多个部门或重大疑难信访事件,可与有关单位组成督查督办小3 贵阳新希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内部控制实施细则

组进行联合督查督办。

6.3.4.对多次督办仍不回复办理情况,又不说明理由的责任单位,或多次督查督办仍处理不力的责任单位,将责成说明情况或通报;造成严重后果的,实行责任追究。

6.4.督查督办程序

6.4.1.列入督查督办范围的事项,一般按照“一事一项”的要求立项。 6.4.2.列入督查督办范围的信访事项,由信访部门向承办单位发函督办,承办单位按督办函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将办理情况上报督办单位。

6.4.3.立项处理的督查督办信访事项,经办人在3个工作日内填发督查督办通知单,明确承办单位协办单位、办理要求和办理时限。

6.4.4.上级交办的信访事项和领导批示交办的信访事项,要根据问题的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确定办结时限。突发紧急事项,承办单位要立即办理,办理时限视情况确定为2-5天;较为紧急的,办理时限为20天;一般情况下,办理时限为30天;情况较复杂、处理难度较大的,办理时限为40天;上级领导有明确办结时限要求的,按要求办理。

6.4.5.在规定时限内承办单位未办结交办事项的,应及时跟踪督办,并要求承办单位说明理由或书面报告进展情况。

6.4.6.重点交办件应当派员到承办单位定期实地督办。可就信访人反映的意见和问题向有关部门核实情况,查阅有关材料,听取信访人、相关组织和人员陈述事实和意见。核实完毕后,可以视情况向有关单位和部门反馈意见。经多次协调、督办的重点信访事项,应当将督办过程及办理情况及时向批示领导报告。

6.4.7.一般交办件到期未反馈办理结果或办理进度的,要在逾期的第2个工作日催办。经第一次催办仍无结果或办理情况的,应在第一次催办后的第15天再次催办。催办可采取电话催办、发函催办等方式进行。

6.4.8.督查督办情况应定期或不定期予以通报。 6.5.上报与反馈

6.5.1.信访事项办结后,由承办单位书面答复信访人。

6.5.2.上级要求回报结果的信访事项先由承办单位提出审核意见,送本级领导审核同意后再上报。

4 贵阳新希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内部控制实施细则

6.5.3.信访事项处理情况报告材料必须规范。属逐级审核转报的情况报告,每一级都应有明确处理结论意见。

6.5.4.对特殊情况暂时无法办结的信访事项,经批准可暂缓办结,待进一步查清有关手续和材料齐备后再予办结。对不符合办结要求的信访事项,退回原承办单位补充查报,或重新查报。

7.处罚管理

7.1.根据职责,信访人员在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时,因工作不力,承担与领导工作职责相关的责任,责任分为主要领导责任和重要领导责任。

7.1.1.主要领导责任,是指在其职责范围内,对直接主管的工作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对造成的影响或后果负直接领导责任。

7.1.2.重要领导责任,是指在其职责范围内,对应管的工作或参与决策的工作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对造成的影响或后果负次要领导责任。

7.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视情况给予相关责任人相应的行政、经济处罚: 7.2.1.责任人不及时处理重要来信、来访,或不及时研究解决信访突出问题,未认真落实上级机关的明确处理意见,导致矛盾激化,造成严重后果的。

7.2.2.对疑难复杂的信访问题,未按有关规定落实领导专办责任,久拖不决,造成严重后果的。

7.2.3.拒不办理上级机关和信访工作机构交办、督办的重要信访事项,拒不执行有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的支持信访请求意见或者编报虚假材料欺骗上级机关,造成严重后果的。

7.2.4.对可能造成社会影响的重大、紧急信访事项和信访信息,隐瞒、谎报、缓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缓报,造成严重后果的。

7.2.5.在处理信访事项过程中,工作作风简单粗暴,造成严重后果的。 7.2.6.对信访事项应当受理、登记、转送、交办、答复而未按规定办理或逾期未结,或者应当履行督查督办职责而未履行,造成严重后果的。

7.2.7.在处理信访事项过程中,应当作为而不作为,超越或者滥用职权,敷衍塞责、推诿扯皮导致矛盾激化,因故意或重大过失导致认定事实错误,造成严重后果的。

7.2.8.其他失职、渎职行为,引发信访突出问题或群体性事件的。

5 贵阳新希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内部控制实施细则

五、相关制度目录:

国务院1996年《信访条例》、《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来信来访登记制》、《信访事件交办转办制》、《信访督查督办制》、《国务院维护信访工作秩序的几项规定》、国务院各部委《信访工作暂行条例》。

六、主要控制点:

1.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的明确。实行单位第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

2.信访的受理。

3.信访初步调查核实、督查督办。 4.信访调查工作审批。 5.调查资料归档。

七、相关工作记录

《信访登记表》、《信访工作会议记录》、《信访处理情况及反馈记录》、《信访调查核实报告》

6

第8篇:信访管理制度

马官镇二官小学信访工作制度

(一)为保持学校行政与师生员工的密切联系,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学校信访秩序,使信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更好地依法治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根据国务院《信访工作条例》、《教育部信访工作暂行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制度。

(二)本制度所称的信访,是指师生员工、法人和其他个人、组织等信访人,通过书信、网络信箱、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学校及各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学校及各部门处理的活动。

(三)学校及各部门应当做好信访工作,倾听师生员工的意见、建议和要求,接受群众监督,努力为师生员工服务。

(四)学校的信访工作在学校党委、行政的统一领导下,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五)学校信访工作办公室是学校党委和行政负责信访工作的职能部门,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关于信访工作的法规、文件精神,研究并制定学校信访工作规范,协调处理重大、疑难信访事项,努力构建统一领导、部门协调,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格局。受理、转办和承办信访人向学校提出的信访事项;承办上级和学校领导交由处理的信访事项;协助学校领导做好来访的预约、接待和有关事项的落实工作;协调、督查各部门处理的重要信访事项;开展调查研究,分析学校信访情况,上报学校信访信息,及时向学校提出完善和改进工作的建议;对各部门的信访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六)各部门的信访工作职责是:根据学校信访工作的总体要求,研究部署本部门信访工作,积极畅通本部门的信访渠道,完成学校交办的信访工作并解决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信访事项,积极采纳信访人提出的建议,接受群众的监督,努力改进工作,从源头上预防信访矛盾和纠纷的产生。

(七)学校信访工作实行领导责任制,即学校行政的主要领导是信访工作的第一负责人,对信访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各部门的负责人应当阅批重要来信、接待重要来访、听取信访工作汇报,研究解决信访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八)学校将各部门信访工作绩效纳入干部和精细化管理考核的内容。信访人反映的情况,提出的建议、意见,对学校改革、发展、稳定有较大贡献的,应当给予奖励。

二、信访事项的提出

(一)对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投诉请求,信访人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

(二)信访人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等书面形式提出信访事项的,应当载明信访人的姓名、住址、联系方式和请求、事实、理由。各部门对采用口头形式提出的投诉请求,应当记录信访人的姓名、住址、联系方式和请求、事实、理由。 信访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的,应当到有关部门或者单位指定的接待场所提出。多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共同的信访事项的,应当推选代表,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

(三)信访人对学校下列信访事项,可以依法通过各种形式向学校提出:

1.对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和教学、人事、后勤、管理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2.对学校各部门和工作人员的建议、批评和要求,监督、检举学校工作人员的违法违纪及失职行为;

3.对学校及各部门改革、发展、稳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4.向学校询问、要求答复和复查信访事项。

(四)信访人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

2.如实反映情况,不得捏造、歪曲事实,不得诬告、陷害他人;

3.服从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的处理意见;

4.遵守信访秩序,不得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办公和生活秩序。

三、信访事项的的办理和督办

(一)学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登记、转办、催办、回复、检查、归档等各项信访工作制度,对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要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信”。及时办理信访事项,及时化解矛盾。

(二)收到信访事项后,部门应当根据相应的职责,明确是否受理。不能当场答复是否受理的,应当自收到信访事项之日起15日内书面告知信访人是否受理。但信访人的姓名、住址不清的除外。

(三)学校应当认真研究论证信访人提出的意见、建议,对有利于改进工作,促进学校发展的,应当积极采纳。

(四)对信访人提出的信访事项,请求事实清楚,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应当及时办理,并答复信访人;重要信访事项经分管领导签发后,书面答复信访人;对信访事项事实不清的,应当听取信访人陈述事实和理由;需要进一步核实有关情况的,应当向其他组织和人员进行调查。对于请求事由合理但缺乏法律依据的,向信访人解释清楚,要主动证明澄清;对于不理会的请求,要进行说服教育,积极引导 ,要坚持依法按政策办理,不能突破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五)信访事项应当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办结;情况复杂的,经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并告知信访人延期理由。

(六)信访人对各部门作出的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30日内请求学校信访工作办公室进行复查。信访工作办公室收到复查请求之日起30日内提出复查意见,并予以书面答复。

(七)信访人对复查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30日内向省教育厅或者省信访局请求复核。

(八)信访人对复核意见不服,仍然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投诉请求的,部门不再受理。

(九)学校信访工作办公室发现各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督促办理:

1.无正当理由未按规定的办理期限办结信访事项的;

2.未按规定反馈信访事项办理结果的;

3.未按规定程序办理信访事项的;

4.办理信访事项推诿、敷衍、拖延的;

5.不执行信访处理意见的;

6.其他需要督办的情形。

(十)收到领导批示件后,部门应当认真办理,处理意见由本部门分管领导审阅、签发后,按有关规定及时上报学校和答复信访。

(十一)对信访人反映的有关政策性问题,部门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并提出完善政策、解决问题的建议。对于有可能造成学校、社会重大影响的紧急信访事项,应当及时向上级部门和领导报告,并积极协助领导做好工作。

(十二)各部门应当及时向学校报送的信访信息有:

1.信访事项的数据统计;

2.涉及学校稳定的重大信访事项和处理情况;

3.信访工作总结及机制创新情况。

四、信访渠道与方式

(一)各部门应当进一步畅通网络信访渠道,为信访人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投诉请求、查询有关信息及办理结果提供便利条件。 “校长信箱”是学校行政联系师生员工的重要渠道,学校办公室应当进一步做好“校长信箱”工作,完善网络信访制度,加强信息沟通,促进院务公开。

(二)信访人需要直接向学校领导反映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方面的重大问题,应当通过学校信访办公室进行预约登记,提供必要材料,由每周接待日值班院领导进行接待,或由学校信访工作办公室视情况,根据学校领导的分工,安排时间进行接待。

(三)对师生员工反映较集中的信访事项,部门应当及时召开座谈会,当面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

学校领导应当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及时召开现场办公会,协调解决与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

(四)对于重大、复杂、疑难的信访事项,制定涉及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有关政策,以及涉及个人重大问题的事项可以举行听证。听证遵循公开、公正的原则,根据需要确定参加人员,通过质询、辩论、评议、合议等一系列方式,查明事实,分清责任,提出意见。

五、信访工作纪律

(一)各部门对办理的信访事项,不得推诿、敷衍、拖延;对重大、紧急信访事项和信访信息不得瞒报、谎报、缓报。

(二)信访工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将信访人的检举、揭发材料及有关情况透露或者转给被检举、揭发的人员或者单位。

(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打击报复信访人。

(四)信访工作人员与信访事项或者信访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五)因下列情形之一导致信访事项发生,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超越或者滥用职权,应当作为而不作为的;

2.打击报复信访人,构成犯罪的;

3.适用法律、法规错误或者违反法定程序,侵害信访人合法权益的;

4.在处理信访事项过程中,作风粗暴,激化矛盾并造成严重后果的;

5.信访人捏造歪曲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马官镇二官小学信访工作制度

上一篇:客户管理系统售后服务下一篇:物流增值服务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