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矛盾处理方法

2024-06-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信访矛盾处理方法(精选6篇)

信访矛盾处理方法 篇1

我区通过深入开展“双排查”活动,加强形势分析,当前主要面临以下突出性问题:

一是民工工资问题。少数建设单位、开发商、承包商不按时兑付农民工工资,甚至采取躲避的办法,将责任、压力转嫁到政府头上。

二是企业劳动保障问题。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少数企业经营运转出现困难,劳资矛盾凸显。

三是农民生活困难问题。

四是一些阶段性问题。主要是一些拆迁及突发性问题,这类问题由于涉及到被拆迁人自身经济利益,所以矛盾不可能完全避免,其一般表现为时段性较强,关键是要能得到及时有效处理,避免发展成为老访户问题。

下一步,我区将进一步加大矛盾排查化解力度,扎实工作,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一是加大排查力度,掌握不稳定动态。层层动员,全面发动,将排查工作落实到基层,深入到一线,及时排查发现不稳定因素,特别是将涉及面广、可能造成较大影响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初始阶段排查出来。“抓早、抓小、抓苗头”,做好源头预防,源头治理,牢牢掌握在主动权。

二是加大协作力度,强化大调解工作。按照“大稳定”工作要求,全区各部门、各单位加大齐抓共管力度,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通过行政、司法、感情等多种途径来调处矛盾纠纷,力争将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是加大处置力度,化解突出问题。以“案结事了、停诉息访”为目标,坚持因案施策,坚决打好化解重点矛盾纠纷攻坚战。

四是加大管控力度,有效控制案发。进一步做好案件查处工作,强化情报信息搜集,严密掌控社会面动态,对各类重点人头落实管控措施,确保社会政治稳定。

五是加大考核力度,层层落实责任制。落实排查工作责任、包案处理责任、归口包干责任以及应急处置责任,将各项工作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加强考核,对工作不尽职、不到位的干部在考核中实行一票否决,强力推进矛盾纠纷的处理力度、解决进度。

信访矛盾处理方法 篇2

一、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具体方法

探索解决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必须遵循其基本原则,方向正确,头脑清醒。其基本原则主要有坚持“一元”与“多样”相统一的原则、注重源头预防的原则、群众观点的原则、辩证分析的原则、主动性与超前性的原则、“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

解决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总的方法主要表现为:首先,要坚持客观分析的方法。要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以无私无畏的彻底唯物主义精神,研究人民内部矛盾。对现实中存在的人民内部矛盾既不能掩饰,也不能夸大,更不能曲解。其次,要坚持历史分析的方法,观察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根源、演变的轨迹以及现实的表现,研究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及其它经济、政治文化因素对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影响,在宏观社会历史背景的把握中,认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内容、特点及变化。再次,要坚持具体分析的方法。要切实把握矛盾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对不同时期、不同领域、不同内容的人民内部矛盾,要具体地分析它们产生的原因、发展的规律和解决的方法,并认真摸索规律,总结经验,寻求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科学方法。最后,要坚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要从定性的角度把握矛盾的本质,探讨事物的规律。但是,定性的把握应该建立在对大量活生生的材料的分析上,要加大研究深度,为正确解决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提供理论性和操作性兼备的研究成果。

解决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具体方法主要表现为:

1.经济的方法。主要用来解决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要建立适合市场经济的,适合不同利益群体的、以按劳分配为主,按需分配、按资分配等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体制,既要反对平均主义,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又要反对分配悬殊过大,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要采取正确的经济政策、经济办法,通过经济手段来解决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要通过正确的经济政策和经济措施,處理好国家、企业和职工的三者利益关系。当然,用经济方法来解决好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最根本的是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只有从生产力发展上满足人民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需求,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好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

2.民主的方法。主要用来解决人民内部的是非矛盾。人民内部在思想政治上的矛盾是一个是与非的问题,属于人民内部争论的问题,只能用民主方法来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来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方法来解决。民主的方法,不仅是解决人民内部思想是非问题的基本方法,而且是解决人民内部政治生活领域矛盾的基本原则。民主的方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立民主法制的政体,通过健全的民主法制制度来解决矛盾;二是采取民主的、说服的、教育的手段和办法来解决矛盾,如现在我们正大力倡导和实施的“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策略。

3.法制的方法。通过制定和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制度,加强对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管理,使处理人民内部的各种矛盾和纠纷有法可依。通过普法教育,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确保以法律手段解决各种矛盾纠纷。而这一切又必须有一个适当的体制来保证它的贯彻和实施。

4.教育的方法。正确的经济方法是解决人民内部利益矛盾的前提和基础,必要的思想政治工作是解决人民内部利益矛盾必不可少的辅助条件。要多做说服、调解、协调、疏通工作,立足于理顺情绪,增进理解,调动积极因素;要注意工作方法,关心群众生活,少搞形式主义,为群众排忧解难,多办实事;要通过耐心、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从而化解人民内部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的摩擦和分歧。还有,必须大力开展反腐倡廉斗争,努力克服官僚主义,这是理顺群众情绪,缓和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总之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采取综合的办法,共同做好工作,通过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深化改革,通过民主和法制化的途径,调整好人民内部矛盾。

5.示范的方法。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源于相关工作人员和领导干部的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源于对相关政策的宣传教育不够,致使矛盾激化,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和领导干部要本着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执政水平,努力改进工作方法,加强自身修养,用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去影响群众,从而促进人民内部矛盾的妥善解决。

6.改革的方法。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才能解决。要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使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优越性更好地得到发挥,从制度上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提供良好的条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最根本的办法。

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途径

(一)正确理解

正确理解就是领导者通过详尽的调查研究,对面临的矛盾形成正确认识,从而获得妥善解决矛盾的主动权。这是一个科学的认知过程,需注意“八个弄清”:

1.弄清是人民内部矛盾还是敌我矛盾。这是属于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问题。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就不同。把人民内部矛盾夸大为敌我矛盾,并用对待敌人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或者把属于敌我性质的矛盾误认为人民内部矛盾而采用不当的解决方法,都会贻害于社会。

2. 弄清是一般性矛盾还是特殊性矛盾。一般性矛盾大量存在于现实社会生活之中,往往带有经常性、普遍性、反复性特点。解决这类矛盾时空跨度较大,需持之以恒连续抓,做好面上的工作。比如,城市普通居民住房难的矛盾,要通过不断修建经济适用住房去解决。特殊性矛盾则往往带有突发性、牵动性、延续性等特点。解决这类矛盾,时间要求紧,应“快刀斩乱麻”,作出果断处理。比如某些地方“疯狂的小煤窑”诱发出闹事事件,领导及时亲赴现场做出明晰处理,便可避免事态扩大。

3. 弄清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非主要方面。解决问题要力求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时兼顾全面,把“一台戏”演好。如果盲目地去解决,或者举棋不定,或者错投棋子,便很容易出问题。

4. 弄清矛盾存在的条件与解决矛盾的条件。既要具体分析矛盾存在的多种条件,又要具体分析解决矛盾的现实条件,如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等等,要防止成为没有根据的空想家和乱撞乱碰的鲁莽家。同时,又要避免犯“唯条件论”错误。

5. 弄清是思想是非还是利益冲突。属于思想是非问题是可以通过说服教育加耐心等待,即“团结—批评—团结”这一公式去解决的,而由利益冲突引起的矛盾则不是一般的说教能生效的,需通过大量的行政调解和法律裁决、确保或改变一定利益格局,才能得到解决。

6. 弄清是工作中的不同意见还是方针、政策分歧。如果属工作意见分歧完全可以通过贯彻民主集中制的途径,搞“群言堂”,“择其善者而从之”,使矛盾得以解决。如果是对上级决议、既定方针政策方面的重大分歧,除按组织程序反映或请示报告外,一般应按不搞争论的原则处理,以保证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7. 弄清是德行问题还是法纪问题。属于德行性问题(包括大是大非、道德行为等)应以加强经常性教育为主去解决;属于违法乱纪,则需在进行教育的同时按有关法纪处理。

8. 弄清是误会问题还是积怨问题。由误会生成矛盾的事很多,但误会终究是误会,一旦消除误会,“破镜”也能重圆。相对于积怨问题,误会较好解决,而积怨问题的矛盾转化工作,绝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

(二)善于化解

人民内部矛盾反映的是人民内部和社会群体组织内部的关系问题,由经济利益关系、政治关系、思想文化关系(包括不同的价值观及其取向)、品行作风、性格特征、民族感情、风俗习惯等构成的差异、分歧、斗争,即矛盾。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就是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过程中,做矛盾的转化工作,使其向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进步方向发展。对可能扩展的不利于社会稳定、改革开放和国家发展的苗头性矛盾要及时化解;对事物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不利于事物发展的长期性矛盾要不断化解;对事物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不利于事物发展的短暂性矛盾要抓紧化解;对事物发展中的突发性矛盾要专门化解(特殊处理);对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周期性矛盾要反复化解。

(三)尽力缓解

有些矛盾可以在较短时期得到化解,而有些矛盾一时难以化解,这就需尽力缓解。化解是矛盾的转化,而缓解则在于不使矛盾激化。

1. 特权思想和行为引起的矛盾。由于各種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一些人的特权思想和行为引起的矛盾存在具有长期性。反腐促廉要长期抓、经常抓、反复抓。

2. 由“三大差别”引起的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脑体劳动收入差等等矛盾。在消除“三大差别”的必备条件成熟之前,要注意把握这些差别的程度,考虑多数、兼顾全面、宏观控制、适时微调。

3. 由物价上涨引起的矛盾。物价长期涨幅过大定会妨碍社会稳定,要尽力缓解。

4. 分配不公引起的矛盾。目前分配不公的问题相当突出,要通过正确把握贫富差距的度,制定有关政策、法规、逐步解决社会分配不公问题来缓解矛盾。

(四)争取谅解

遇到难以化解和缓解的人民内部矛盾应争取谅解。谅解是缓解的一种特殊情况。

1. 以理服人。在人民内部,绝大多数成员都是知理的,就看能否把理晓示于众。有些暂时不能解决的矛盾,得不到群众谅解,与领导者总是把道理讲不清,不能以理服人有关。以理服人绝非花言巧语、信口雌黄之辈所能办到的,以理服人与不学无术者无缘。以理服人是教育人的事,教育者必先受教育。

2. 交心亮底。一般讲,凡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只要能向群众交心亮底说实话,以情感人,群众是可以谅解的。

3. 以众为师。甘当群众的小学生,向下属求教解决疑难问题的良方,在共同商讨和寻找处理矛盾有效途径和办法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从群众中汲取到丰富营养,获得力量,而且还可以取得群众谅解。

4. 发动参与。对于一定的事,参与者和局外人的心情、感受、态度、责任心等会有很大差别,甚至迥然相异。所以,处理某些“老、大、难”问题,吸收群体中有一定影响的代表参与,并通过他们向群众沟通,这既是争取谅解的好方法,又是领导活动获得新信息的大来源,也是群众得到自我教育的新途径。

5. 公平处事。古人云:“公则天下平矣,平得于公。”(《吕氏春秋·贵公》)“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淮南子·修务篇》)公平处事,即或不善,群众也可以谅解。如果领导者偏私而行,群众终究不服,只能增加其复杂性,不利于矛盾的解决。

(五)积极调解

对人民内部属于各种经济纠纷和其他民事纠纷的矛盾要进行积极调解。

1. 依法处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已经构成经济纠纷案或其他民事案的人民内部矛盾,应通过民事诉讼,由仲裁机关仲裁,或由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审判解决。

2. 行政调解。有的经济纠纷和民事纠纷,当事人不愿进行诉讼。这是因为,在我国数千年形成的以人治为主的社会中,不少人习惯于人治而不懂法治,遇到经济纠纷或其他民事纠纷,习惯找行政领导解决而不去找执法机关解决。这是不正常的,但又毕竟是一种国情,改变它需要一个过程。事实上,遇到这类矛盾,也确有通过党政领导进行调解得到解决的。这种情况在农村较为常见。在我国,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许多人民内部矛盾,还得通过行政调解处理。

3. 民间和解。有的内部纠纷,当事人双方通过协商,在满足一定要求和条件后达到“和解”。这是一种自发性的处理办法。只要不属于“隐匿罪”之类,从一定意义上讲,有利于减少社会问题。但这种解决方式绝非我们所提倡的,只是一种现实存在。

正常信访未能阻止矛盾激化 篇3

记者昨日从国家信访局获悉,备受关注的“访民报社门口集体喝农药”事件调查结果已经公布,访民反映的江苏省泗洪县有关部门在2013年旧城改造项目中确有违规问题,目前涉事地泗洪县县委书记、泗洪县常务副县长等14名相关责任人被处以党纪政纪处分。经查,泗洪县有关部门在危旧片区改造项目中确有违规行为。首先,在对项目地块挂牌出让时,违反了“建设用地使用权需„净地出让‟”的有关规定,采取了“毛地挂牌,净地交付”的做法;其次,土地出让后,在未完全公开征收调查结果和书面征求被征收人意见的情况下就急于拆迁,就此埋下隐患;此外,多名涉事项目拆迁户反映,去年9月在江苏省信访局正常上访时,曾被地方政府截访并限制人身自由,个别人滞留时间超过24小时。

另据北京警方消息,7名喝农药上访人员身体已无大碍,目前均因涉嫌寻衅滋事被刑事拘留。关于此事的更多内情,有关部门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7访民被刑拘

蔡福喜、孙成梅、王娟等7访民涉寻衅滋事被刑拘 14官员被处分

泗洪县委书记徐德党内警告

泗洪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徐宜军行政记大过

县委常委、青阳镇党委书记石绍斌诫勉谈话

原青阳镇党委书记杜威诫勉谈话

青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修武,县住建局副局长杨昊等10名责任人党纪处分

拆迁

对补偿有异议仍然被强拆

据悉,喝农药的7名上访人员均来自江苏省泗洪县青阳镇,是泗洪县旗杆庄、大修厂危旧片区改造工程项目拆迁户。因对房屋拆迁安置补偿有异议,他们在2013至2014年间多次向各级信访部门反映情况。

调查显示,这7名上访人在2014年上半年曾两度来到中青报社寻求媒体关注未果,遂于2014年7月第三次进京上访时实施了在中青报社门前集体喝农药的举动。

据调查,涉事的两个改造项目房屋征收补偿标准为2300-2500元/平方米。按照相关规定,对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不得低于同时期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尽管泗洪县为其配建的安置房价格仅为同地段商品房价格的60%,但项目周边的新建商品房价格已达3000-3400元/平方米,补偿标准相对偏低,特别是选择货币安置的拆迁户,难以用补偿款购买到相同面积的商品房,因而引发了一些拆迁户的不满。

记者还了解到,这7名喝农药的上访人员的被征收房屋中,有相当一部分用于经营卤菜、糕点、美容店等项目,这些访民表示房屋征收后家庭收入将受到影响,但政府并未对此进行相应补偿。

反对声音并没有影响项目的强力推进。经查,这两个地块违反了国土资源部关于建设用地使用权须“净地”出让的规定,在“毛地”状态就被出让;土地出让后,征收房屋调查登记结果公示还未完成,拆迁工作就启动了;甚至还有个别房主对协议仍存在异议,房屋却被有关部门强制拆迁。

一位县领导解释称,改造地块多为危房,缺乏配套设施,百姓改造意愿强烈,强拆是不得已为之。同属于本次危改范围的孙何社区居民高郁光也向记者证实,该区域一下雨就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绝大多数居民都盼望着拆迁,自己也在征收公告公布后不久就搬走了。上访

正常信访遭遇“半路截访”

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以来,喝农药的7名访民就该危改项目的补偿问题,通过写信、走访和网上投诉等方式正常信访达29次之多,然而矛盾不但没能解决,反而一步步走向激化。

2013年9月23日,11名涉事项目拆迁户在江苏省信访局正常上访时,被泗洪县驻省局接访中心值班人员在接访中心外拦下并通报了青阳镇。青阳镇连夜派员将他们带至泗洪县某宾馆挨个谈话,直到签订协议后方准离开,有人滞留时间超过24小时。

多名上访人表示,在这种情况下签订的协议违背其真实意愿。今年5月,有6名当时被扣留的上访人向泗洪县法院提交诉状要求撤销所签协议,其中4人为本次喝农药事件当事人。

据督察组调查,对于这7名上访人的数次信访,国家、省、市信访部门均及时向地方进行了交办,然而作为信访事项处理责任主体,泗洪县住建局和青阳镇政府却始终未能正面回应信访人诉求,只是进行简单答复,矛盾就此升级。

在信访之路走不通的情况下,上访人转而开始寻求媒体帮助。曾与这7名上访人一同上访的一位拆迁户告诉记者,2014年3月和5月,他们曾两次来到中青报社递材料,结果却石沉大海。“其实第二次去我们就有喝农药的想法了,只是最后放弃了行动。”

仅仅两个月后,这7人没和家人打招呼没有带手机,集体从村里“包保责任人”的眼皮下失踪了。直到新闻铺天盖地而来,大家才知道他们又一次去了北京,并且倒在了报社门口。

一份事发现场发现的申诉材料还声称,该改造拆迁项目不但在推进过程中存在诸多违法行为,而他们还曾在上访过程中被关进“黑牢”。

处理

江苏全省通报处分14人

事件发生后,江苏省领导即刻作出批示,要求全力救治伤员,并组织开展全省征地拆迁专项治理;国家信访局、住建部等部门也迅速组成中央联合督察组赴涉事地展开调查。

7月22日,江苏省委作出决定,将此案例通报全省,要求认真吸取教训、举一反三,认真反思,杜绝类似恶性事件的再次发生,泗洪县县委书记、常务副县长等14名相关责任人受到相应党纪政纪处理。

今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意见》,要求涉及民商事、行政、刑事等诉讼权利救济的信访事项须由政法机关依法处理;5月1日,国家信访局《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访事项受理办理程序引导来访人依法逐级走访的办法》正式实施,上级机关不再受理越级走访。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单光鼐表示,信访领域接连两个大动作表明,随着我国信访工作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格局已经产生了重大变化,然而从这起案例来看,地方政府还没有适应新形势,在处理信访问题上存在“等、靠、要”的心理。“推进信访工作制度改革,实行依法逐级走访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压实属地责任和相关责任主体的责任,让群众的合理诉求在基层得到及时就地解决。”

信访矛盾处理方法 篇4

武威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张建宗

涉诉信访工作是人民法院工作的重中之重。人民法院处在处理矛盾纠纷的最前沿,信访压力大,维稳任务重。近年来,全市法院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政法委、省高级法院和市委政法委会议精神,把有效化解涉诉信访积案作为人民法院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中心工作来抓,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各项制度,创新工作机制,靠实工作责任,狠抓工作落实,真情实意为民解忧困,使一大批疑难复杂和历史遗留的涉诉信访积案得到有效化解和妥善处理,为实现全市涉诉信访形势进一步好转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涉诉信访问题的现状。

自06年以来,全市法院连续开展了涉诉信访积案和重信重访案件的专项集中清理化解活动,一大批涉诉信访积案得到了有效化解,全市法院工作秩序、信访程序大有好转。2008年,全市法院共接待来访群众1155人(次),登记来信502件,同比分别下降34%和12%;2009年接待来访群众855人(次),登记来信301件,同比分别下降35%和16.7%。今年1-11月份接待来访群众580人次,登记来信143件,同比分别下降17.2%和18%。涉诉信访态势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是,仍有部分涉诉信访积案还没有得到有效化解,新的重信重访案件还在产生,个别已息诉的案件还在反复。

目前,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正处于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特殊历史时期,这就使人民法院面临的信访形势更加严峻,担负的信访工作任务更加艰巨。一方面,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的政策和振兴经济政策的实施,推进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的深入,劳资、债务、投资分配,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农村土地承包流转、资源开发等方面矛盾纠纷会相应增加,人民法院民商事、行政、刑事案件将会上升;另一方面,人民群众对公正司法的预期和要求也进一步增强,个案裁判的社会传导效应和连锁反应,以及与社会稳定的关联度也会增加。这些都决定了全市法院维稳和涉诉信访工作,必将更加繁重和艰巨,责任更加重大。

二、涉诉信访问题多发的原因。

引起涉诉信访案件高位徘徊的主要因素有:

一是涉诉信访案件处理无法可依。目前,对涉及人民法院的涉诉信访案件如何处理尚无成文法规,参照的是行政信访规范。参照行政信访制度处理涉诉信访问题,从另一方面打破了现行的法律规范,诉讼案件由二审终审演变成了三审终审。比如,中院作出的终审刑事、行政判决,只要一方当事人不服申诉,终审二字即时失效,重又进入中院复查、省院复核和终结的往复循环。有时即使判决正确的案件也不得不再行审查,直至信访人息诉罢访。如此,裁判至始至终无法得以终审,使各级法院不得不投入大量精力去复查,去做息诉罢访工作,这样即不利于维护法院的威信,也无法维护法律的尊严。

二是信访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与信访工作不相适应。目前法院信访干警年龄整体老化,知识结构普遍偏低,释法说理的能力不强,新的法律主体、新的法律关系、新的矛盾纠纷的不断出现,形成信访形势与信访干警的素质能力间的强烈反差,由于审判力量不足,抽不出业务知识比较全面,素质较高的中青年力量充实信访队伍,致使加强信访队伍建设一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难以得到彻底解决。

三是信访工作的运行和考核机制有失科学。一些基层组织对信访工作的认识普遍存在误区,即使正当合法的群众来信来访都是认为是“不光彩”的事,在给整体工作抹黑,一味的堵、压、哄、骗,致使很多能通过基层调解就能解决的矛盾纠纷未得到及时化解处理,同时,信访工作“一票否决”使一些基层单位对信访工作的重视程度甚至超过了自身的主要职能,一到“敏感”时期,都要放下手头工作,全体动员反复排查、重点布防,抓稳控多、解决实际问题少,一些反映多年的问题被一年一年“稳控”下来,形成信访积案和矛盾纠纷涌入人民法院处理。尤其是“信访案件属地管辖”的规定,更使一些基层法院陷入既无权解决问题,又要承担信访稳控责任的极为尴尬的境地,从而使法院的涉诉信访工作走进了恶性循环的怪圈。

四是借机对历史问题翻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自中央下大力气、下大决心开展信访积案化解活动以来,一批疑难信访案件得以圆满化解,在群众中引起了很大反响。一些文革期间的历史老案的当事人亦加入到正常的信访中以图翻案。近年来,我院收到的从全国人大、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转来属此类申诉案件就有刘多元、乔修亮、裴树堂等一批在文革期间形成、文革后期审判的历史案件,这些信访人的诉求都是要以现行的法律去衡量当时的判决,并要求全案平反、赔偿损失。这些信访案件的办理目前无法可依,作驳回处理后当事人一直缠诉缠访。

五是法院裁判既判力不强引发涉诉信访。根据我国三大诉讼法及相关法律的规定,人民法院所作出的生效裁判非经依法撤销就具有法律的约束力。但现状是,同一性质的纠纷诉到不同法院,甚至不同合议庭,裁判结果可能不同。上下级法院、异地法院裁判各异的情况也客观存在,正是由于生效判决的既判力不强,适用法律不尽统一,以致当事人互不相让、各执已见,最终导致上访。如今年中政委交办的杨福元信访案,在信访人十多年来不断信访的压力下,三级法院前后经过7次审理、重审、再审,本案被告人由原判的故意伤害罪改判为故意杀人罪,由原来的有期徒刑改判为无期徒刑,但信访人至今未息诉罢访,反而更进一步提出判处被告死刑立即执行,赔偿400万元的不合理诉求。

六是低信访成本导致涉诉信访案件不断出现。民事诉讼法规定正常民商事案件需要缴纳诉讼费用,而走信访途径则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特是去年新《民诉法》颁布施行后,对一审判决不服的民事案件可不经二审上诉直接进入上一级法院的信访申诉及再审程序,这就使很多群众择信“访”而非信“法”,以致二审法院信访量急剧增加,信访案件层出不穷。

三、涉诉信访问题解决的有效措施和办法。

根据院党组确定的“抓源头治理,控制信访总量;抓规范办理,提高信访案件办理质量;抓息诉罢访,强化信访案件的办理实效;抓无理访信访积案的消化解决,维护社会稳定和信访秩序”的工作方针和“案结事了,息诉罢访”的根本要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涉诉信访问题。

(一)提高办案质量,从源头上减少和避免涉诉信访。审判活动不仅要求法官做到实体处理公正、办案程序合法,而且要求法官司法行为规范,审判作风严谨,工作方法得当。一是严格遵循平等中立原则。在审判活动中,一些法官在开庭审理案件时言行不谨慎,甚至出现情绪倾向化现象,让当事人对法官产生司法不公的合理怀疑,有的甚至导致当事人与法官和法院产生对立情绪,从而造成既是公正的裁判也让当事人难以顺情顺理地接受,或不主动履行生效的法律文书,或进行无休止的上访缠诉。这种情况在我们受理的涉诉信访案件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因此,我们应始终高度重视树立法官平等中立的司法理念,始终把平等中立贯穿在审判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以此来赢得当事人的信任。二是重视和加强诉讼调解工作。我们在民商事案件的审理、执行中,普遍运用调解、和解、协调方式解决矛盾纠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几年全市法院民商事一、二审案件的调撤率达都达到70%,调解案件的自动履行率达到92%以上。调解率和自动履行率的逐年上升,使信访人数和信访案件逐年下降。三是做好判后释疑和初访答疑。判决后,在送达判决书时,通过办案法官辨法析理,让当事人全面理解裁判理由和依据,输得明明白白,赢得清清楚楚,避免不必要的上访申诉。当事人初信初访的,由信访人员和原办案人员共同接待,由原办案法官对事实认定、证据采信、裁判理由和法律适用等给来访者解答疑问,掌握涉诉信访工作的主动权,力求把问题解决在初访环节,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二)强化工作措施,有效解决重点信访案件。针对当前严峻的涉诉信访形势,全市法院应以解决重点信访案件和非正常上访案件为着力点,特别是把赴省进京访和重复上访作为重中之重,采取多种措施,多管齐下,多措并举,使重点信访案件案结事了,息诉罢访。一是争取各方力量化解矛盾。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加强与当地政府信访部门及信访人员所在地党委、政府、社区(村委会)的沟通与联系,借助上访人的单位、社会、家庭、舆论等社会力量,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采取邀请人大、政法委、信访部门等单位召开联席会议等措施,取得支持和配合,逐案解决问题,逐案化解矛盾。二是狠抓执行和执行积案清理工作。涉及执行问题的信访案件占信访案件总数的比例相当大,通过执行工作敦促被执行人履行法律义务,维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是解决信访案件的重要途径。因此,要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大力度,扎实工作,使多年形成的执行积案及无财产执行的案件有突破性进展。执行中,对执行信访人急需解决生活困难问题的,通过落实财产救助措施、解决低保、零就业家庭就业等措施,解决信访人的生产生活困难,有效减少涉诉信访案件。三是领导包案化解信访案件。对重信重访案件及赴省进京访案件应确定包案领导、包案庭(室)和包案责任人,通过进一步落实“四定四包”责任制,使涉诉信访案件处理取得良好效果。

处理好师生矛盾 篇5

一、批评要以人为本

批评教育是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方式,特别是班主任。但是在批评学生时,教师也要讲究地点、对象和方法。

学生可以分成很多类:第一类是既成绩优异又遵守纪律的学生;第二类是成绩好但不遵守纪律的学生;第三类是成绩平平但遵守纪律的学生;第四类是成绩平平但不遵守纪律的学生;第五类是成绩不好但遵守纪律的学生;第六类是成绩不好又不遵守纪律的学生。因此,教师在批评一名学生时,首先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才能使批评有的放矢。如成绩不好但屡教不改的学生一旦被批评惯了,就会变得玩世不恭,任凭教师再怎么白费口舌也无济于事。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的批评效果最多持续几天,之后他又会原形毕露。对此类学生,笔者往往采用“攻心”的方法,慢慢地感化学生,从而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即使成绩好又遵守纪律的学生偶尔也会犯些小错误,教师不应该当面指责和批评他们,因为这类学生的自尊心很强、好面子,教师只需旁敲侧击,就能达到促使学生改进的教育目的。

当然,教师不应该在全班学生的面前批评某个学生,因为大多数中学生都有逆反心理,而且他们都以成年人自居。这种做法会激化师生之间的矛盾,最终吃亏的还是教师。如果教师过分地批评学生,必定会引起公愤,毕竟对学生而言,教师是楷模和榜样。

二、家访要换位思考

现代社会通信设备发达,家访的形式往往由原来的走访转变为电话访问。在父母心中,自己的孩子永远是最好的,所以教师在与家长沟通和交流时,一定要站在家长的角度来考虑,才能找到更好的形式和方法。虽然一名学生的成绩很差,但他肯定也有自己的优点,教师的责任就是找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

笔者曾对一位成绩不好的学生进行过一次家访,当孩子的家长问笔者孩子在校的表现时。开始,笔者诉说了这位学生的一些优点,如聪明、懂事、爱劳动等;之后,笔者说只要这个学生用功,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最后,笔者道出了此次家访的目的:学生在学校顶撞了任课教师。家长一再表示回家之后会好好教育孩子,并找孩子谈心,以后绝对不会再发生这样的事情。事后,笔者反思:如果在刚开始谈话时就告诉家长,孩子顶撞了教师,家长肯定会护着自己的孩子,不仅不会真心教导孩子,反而会误解笔者家访的目的。

三、有冲突要以礼服人

当教师与学生发生冲突时,教师永远站在有理的一边,但是学生也有自己的评判标准,所以当学生的评判标准与教师的标准不一致时,师生冲突便产生了。

其实,即使是父母与子女也有走上法庭,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是父母错了吗?是子女不孝吗?有时候这一切往往来自于误会。同样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冲突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误会。教师一味地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抱着“我都是为你好”“扰乱课堂胡乱回答”“不交作业还有理了”……这样的态度。固然,教师是为了学生好,为了学生的成长着想,但教师所做的一切能否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呢?那倒未必。

曾经,有一名学生没交作业,笔者当场责骂了他。后来,他以写周记的形式向笔者道歉,并说明了没交作业的原因——他的父亲去世了,根本没心情写作业。知道这一情况后,笔者立刻向他道歉。事后,笔者还反思,如果当时能耐心地问一问原因,也不至于跟他产生这样的误会。因此,做一名合格的教师,不是在学生犯错的时候责骂他们,而是要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并及时引导他们改正错误。

时时有矛盾,处处有矛盾,但只要教师拥有一颗宽容的心,进行换位思考,一切矛盾便都能迎刃而解。

信访矛盾处理方法 篇6

信访,作为公民的一项宪法权利;信访制度,作为有中国特色的一项权利救济制度,在改革开放的30年的大潮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在疏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群众上访反映问题是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是党和政府的责任。

满头银发的张克平老人今年已经80岁高龄,多年来她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脸上露出会心的微笑。这是因为她上访了30年的疑难问题最终得到解决。“有些人说我讹诈政府,我就接受不了,必须讨个说法。”张克平说,“榆林市信访干部经过调查核实,能正确对待群众反映的问题,实事求是,说出的话令人信服,解决了群众的实际问题,树立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张克平反映的问题是,在1966年的社教运动中,政府将她家祖上留下的两处房产没收,其中有榆林市镇川镇南关一处四合院18间房子、6孔窑洞等,以及榆林市区南大街一处带有5间铺面的29间房子。在改革开放后,落实私房政策时只给退还了一部分。为此,张克平走上了漫长的上访之路。2009年7月,在榆林市、榆阳区两级信访机构经过反复研究,做了大量的劝说、协调工作后,终于得到圆满的结果。“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不是一句口号,关心群众疾苦,切实解决上访者实际问题是我们实实在在的工作。”榆林市市长助理、市信访局局长任怀业说。

近年来,随着榆林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社会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因政策落实、征地补偿、资源开发、劳动与社会保障、企业改制、农村问题、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退伍军人安置、涉法涉诉等问题引发大量矛盾纠纷,全市信访总量持续增长,群众来市上访量从2005年的9806人次,上升到2009年的18886人次。面对严峻的信访形势,如何建立和完善解决实际问题的信访工作长效机制迫在眉睫。

“十一五”以来,榆林市信访联席办坚持建立和完善各项信访工作长效机制,不断深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注重夯实基层,一手抓解决问题,一手抓依法规范信访秩序,扎实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信访积案化解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全市信访形势持续好转,有力地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密切了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实现了抓信访、保稳定、促发展的目标。群众进京非正常访从2006年的196人次下降到2010年的47人次,赴省集体访从2006年的70批1724人次下降到2010年的33批513人次。作为全市信访工作的主导部门,榆林市信访局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耐心细致的工作方法,赢得上访群众的理解和信任,有效地化解了访民心中的积怨,一面面锦旗、一块块牌匾表达着人民群众对信访干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

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制度的健全是推动各项工作进展的有力保障。榆林市信访联席办按照有牌子、有人员、有台账、有制度的“四有”要求,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矛盾排查化解机制。健全市、县、乡、村四级排查化解工作网络,重点加强基层矛盾纠纷调处网络建设,切实发挥其在信访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全覆盖、无疏漏的大排查网络。

全市各乡镇、街道办都成立了由镇党委领导,驻地综治办、司法所、信访办、派出所等单位负责人共同参与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各村、居委会成立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小组,设立了信息联络员。市直涉访单位,也都建立了相应机构,由一名副职主管,配备专门工作人员协调处理本部门信访问题和及时报送信息。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考核力度,逐月对来访和排查进行核对,凡出现来市到省进京上访而县区未在事先排查报送的,一一记录在案,在考核中予以扣分,有效防止漏报、瞒报。

完善排查、登记、报送、会商交办各项制度。对已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进行梳理,重大事项以市委办、政府办或联席办名义发文,确定包案领导,落实责任单位,责令限期解决。把排查、报告、化解、稳控的责任落实到具体人,有效防止责任不清、任务不明。2009年以来,榆林市信访联席办共排查出较大矛

盾纠纷448件,其中农村土地征用类57件,城镇房屋拆迁类13件,国企改制类30件,涉法涉诉类43件,复退军人问题15件,劳动社会保障问题73件,环境保护类5件,干部作风类30件,其他160件。已化解412件,化解率为92%。各县区联席办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982件,排查率达到98%以上,绝大多数矛盾纠纷都能够在基层得到化解。

建立信息汇集分析机制。以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网络为基础,构建多层次、多方位的信息报送网络,保证了信息传递渠道畅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上信访将成为群众上访新的重要渠道。榆林市信访局和全国信访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建成外网网站,综合开发利用信访信息资源。从群众来信来访中筛选、整理、总结具有超前性、前瞻性的信息,以摘报和信访信息的形式及时报送,供各级领导决策参考。同时,就重大信访问题提出建议,及时推广各县区好的经验做法。

完善督查工作机制。榆林市成立了由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信访部门组织实施,维稳办、行政效能办、市委督查室、政府督查室以及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信访督查工作机制。2008年5月14日,榆林市委常委会又决定为市信访局增设督查科。各县区也成立了相应工作机构,定边、横山、榆阳等县区还配备了正科级督查专员,以进一步加强督查督办力量,对重点信访案件进行跟踪督查。

经过不断探索和研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2009年,由榆林市信访局起草,经榆林市委常委会研究,并以市委办、市政府办名义下发五项重要制度性文件,分别是:《关于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关于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约访群众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关于建立健全信访劝返稳控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关于建立健全信访工作督查督办长效机制的意见》、《关于建立信访工作考核考评长效机制的意见》。围绕着这些核心制度,榆林市信访联席办、市信访局又进一步制订了具体的操作运行办法和实施细则,健全和完善了以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为基础、以领导接访下访包案为措施、以劝返稳控为弥补、以督查督办为抓手、以考核考评为动力、以责任追究为压力,各项常规工作有章可循,权责明确,紧急事件快速应对、安排合理的制度体系。为全市信访工作有序、稳健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积极落实六项保障措施

2007年11月,榆林市委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全市信访工作,形成了常委会会议纪要,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导性文件。会议通过了加强信访工作的六项重要保障措施:一是为市信访局配备两名正县级督查专员,强化督查处理重大信访问题的职能;二是各县区信访局长统一由县长助理兼任,便于工作协调;三是市财政设立200万元突发事件应急基金和信访救助基金,由市信访联席办审核认为应该给予帮助的,确定救济数额后,市财政局拨付到基层相关部门,用于解决信访疑难案件;四是保证信访业务经费,南六县按所辖区人口每人1.5元预算,北六县按每人2元预算;五是建立信访工作全面考核制度,对年终考核倒数第一,且进京、赴省访、中省案件未完成控制指标或发生重大事件造成严重后果的,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六是明确市、县区两级信访工作机构统一设为行政机构,所有信访工作人员全部纳入公务员序列。各县区均召开了专项会议研究相关事宜,保障措施逐步落实到位。

认真开展领导干部下访和县区委书记大接访活动

2008年“6·28”会议之后,榆林市根据中省会议精神,迅速启动了各级领导干部下访和县区委书记大接访活动,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榆林市信访联席办要求各县区、各部门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人人都要参与到大接访活动中来,主要领导要首先作出表率,做到“四个一”,即每月至少主持一次矛盾纠纷排查分析会,参加一次接访活动,化解处理一个信访突出问题,督办一次工作进展,并带动本辖区、本部门全体领导干部,全面落实党政领导阅批群众来信、接待群众来访、包案处理信访疑难问题和下访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等工作制度。

在大接访期间,榆林市委书记李金柱、市长胡志强分别就该市中央立案的榆林市第二毛纺厂改制、榆阳区居民尉迟达侠私房改造的问题,以及省上立案的复员军人安置等问题进行了多次接访,现场解决了许多问题。各县区委书记带头接访,通过开门接访、主动约访、深入下访、跟踪回访等形式,主动走到群众中去,使很多积累多年的疑难问题得到解决。

榆阳区离休干部魏某反映的问题是,在城内李学士上巷20号有他祖产院落一处,70年代初先后被政府强行指定给王礼、卢士祥两家修建并无偿占用面积共362.19平方米。现要求政府给予退还原物或经济补偿。

经工作组调查,魏某多年上访反映宅基地被侵占的问题情况属实。榆林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赵政才负责接手此信访案件后,主动与上访人约访,并责成有关部门处理此案问题应尊重历史,面对现实,给予妥善处理。根据中、省、市有关政策规定精神,处理此类问题应给予退还原物或经济补偿。鉴于上访人宅基地被王、卢侵占是政府行为所致,加之两家已居住多年,且有的房屋进行了翻修的实际,他们又不同程度的办理了相关手续,现退还原物难度很大。依据榆林市国土资源局估价所的估价报告结果,通过协商由政府一次性给予魏家经济补偿,共计总地价1068190.00元。至此,一个时间长达近20年之久的信访积案终于画上了句号。

2003年,佳县朱家洼村民高巧英之子万喜耀与吕改生之子何小飞因套兔发生纠纷,继而厮打致何小飞死亡。经陕西省高级法院二审,判处万喜耀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对此,受害人家属认为量刑过轻,多次进京上访,并将何小飞的死体抬放在高巧英家中,致使高家也被迫上访。榆林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杨树业得知情况后,迅速召集涉法、涉诉相关部门领导成立专案协调组,研究案件处理办法,并接待了双方当事人,做了大量的思想教育工作。经过大量的法理、情理等多方面的说服劝导,最终双方相互达成谅解。被告人家属向受害人家属赔偿经济损失1万元,佳县信访局对受害人家属给予适当的困难救助,受害人家属主动掩埋了尸体,双方均保证不再上访。

榆阳区退休教师马志勇反映的文革期间其祖父金银玉器被查抄一案,多年来得不到解决,马志勇不断上访。时任市委常委、榆阳区区委书记刘汉利(现任榆林市政协主席)召集相关部门,主动约见上访人解决问题。按照政策依据和档案记载,在确认事实后,经过反复协商,对上访人进行了合理的补偿,上访人十分满意。

神木县华能电厂新建煤矿,在开挖过程中给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带来影响,又不肯兑现承诺的补偿款,引起群众不满,形成群体上访事件。时任神木县委书记郭宝成(现任榆林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了解案情后,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到现场,从政策、法律、情理等几方面给双方做思想工作,终于促使双方当场达成协议,握手言和。

米脂县农民申马则,文革期间被错判为反革命罪,服刑15年后改判无罪。根据国家赔偿法不溯及既往的规定,其要求赔偿15年冤狱费8万元的问题不能通过司法渠道解决,上访人多年来不断在各级上访。在大接访过程中,包案领导时任米脂县委副书记王乃延和米脂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张生贤先后三次到上访人家中座谈,一方面真诚开导,一方面积极解决其反映的问题。了解到上访人的生活困难,通过多方努力,向其提供了58074元救助款,申马则深受感动,表示从此息诉罢访。

2008年,榆林市各县区在大接访活动中接待群众来访1101批,涉及13616人次,当场解决287批,确定领导包案492批,落实责任单位322批。其中县委书记、县长接待413批,涉及5432人次。

妥善化解矛盾纠纷着力破解信访难题

在大量的信访案件中,最棘手的就是历史遗留问题,由于此类案件时间跨度大,往往是几十年前的事件,调查取证困难,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政策的逐步调整,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变革,以及物价的上涨等诸多原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很难和上访者的诉求达成共识,最终形成积案。

为此,榆林市联席办将2009年定位为“积案清理年”。除按时报结本年度中省交办的全部案件外,以历史遗留问题和三跨三分离案件为攻坚重点。对排查出的问题,因案施策、对症下药,转变思路,创

新举措,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大力开展积案清理活动。对带有政策性、涉及面广、情况复杂、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集中研究、综合施治,彻底解决了一批信访老案。

榆阳区尉迟达侠、张克平、马志勇等老上访户反映的历史遗留案件,过去挤牙膏式一点点研究解决,一直不能息诉罢访,反而使上访人要求越来越高。2009年榆林市对个体访政策适度放宽,两级信访联席办一个口径做工作,两级政府拿出上百万元一次性解决了这些遗留积案。

榆林市信访联席办规定,对上级交办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中梳理出来的重点案件,都要实行一个案件、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包到底的“五个一”责任制。严格落实“五包措施”,即包案领导要向市信访联席办全权负责案件的受理、办结和稳控等事宜。不仅要包解决问题,还要包沟通反馈、包思想工作、包息诉罢访、包稳控措施落实,除工作调动外,一包到底,不得换人。通过这个办法,使一些处理难度较大的钉子案、骨头案最终得到解决。对反映的问题有一定道理,但暂时不能解决的,主动说明情况,取得群众理解。

在具体问题的处理过程中,榆林市信访联席办本着以调解为主,多管齐下的方针,逐渐形成了一套“依法办事、兼顾情理、对症下药、多措并举”的办案思路,积极构建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相结合的“大调解”工作体系,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化解社会利益矛盾。

在处理涉法涉诉案件上,对诉讼能力和经济能力较差的当事人,建立了由信访和司法部门共同组建的信访法律援助制度,由市法律援助中心派出律师为其免费提供法律服务。司法机关判决没有实质问题,但办案过程中有瑕疵的,主动认错,取得理解。判决确有错误的,积极引导和帮助其通过再审渠道解决。执行不到位的,积极协调督促解决。赔偿方无赔偿能力,但受害方生活困难的情形,通过信访救助基金、民政救济、基层帮扶等多方力量协调解决。对已经处理到位,但上访人由于多年上访导致生活困难,思想上也有些转不过弯的案件,信访工作机构主动对上访人在生活上多加关心,适当放宽给其一定的经济和政策帮助。同在本市内的三跨三分离案件,由市联席办牵头协调解决。问题发生在外地的人案分离案件,榆林市信访联席办要求本地政府主动与事发地协商,寻求解决办法,使一些多年来因部门和地方之间、县区和县区之间,以及本地和外省区之间责任不清沉积下来的信访老案得到彻底解决。

清涧县老上访户袁保阳,因儿子在京打工期间坠楼死亡,对北京警方作出的自杀结论无法接受,多年来流浪北京,以捡拾破烂为生,不断上访讨说法。过去清涧县采取民政救济的办法给了不少帮助,但根本问题没有解决。2009年该县转换了工作思路,由清涧县司法局局长带领法律援助工作组,赴京帮助协调解决,最终在北京西城区政法委的帮助下,使袁保阳得到30万元的补偿,终于圆满解决了这一问题。

严格督查督办严肃责任追究

加强督查督办。在原有的督查长效工作机制外,大接访期间,榆林市信访联席办为了进一步加大督查工作力度,从市委、市政府抽调120名干部组成16个工作组,由市级领导带队,深入各县区、各部门下访督办。督查重点是“五查五看”,即:查源头治理,看哪个部门,哪个县区上访量居高不下;查领导责任,看领导接待日有没有落在实处,包案领导有没有作为;查基层建设,看乡村矛盾纠纷化解机构有没有真正发挥作用;查问题处理,看中省市交办的案件有没有按期结案;查依法处理,看对上访中的违法行为,公安部门有没有尽到责任。

严格考核考评。榆林市信访联席办确定以进京访、案件办理、重大突发事件处置、赴省访、来市访、班子建设、经费投入、领导接访、信件办理、信息化建设等10项信访主要考核指标,严格考核。对平时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在全市范围内予以通报,并列入扣分项目,计入年终考核。

强化责任追究。榆林市信访联席办规定凡出现50人以上赴省集体访和10人以上进京非正常上访的地方,一律实行责任倒查,严格进行责任追究。如出现影响全国、全省社会稳定大局的重大事件的,县区和部门主要领导要引咎辞职。

2008年以来,榆林市信访联席办多次对出现工作不负责任,导致出现进京非正常访、集体上访的单位和县区在全市范围内进行通报批评。特别是对于靖边县11名群众集体进京非访事件和绥德县27名群众

集体进京上访事件,进行了专门通报批评。先后针对横山、神木、府谷进京集体非正常上访事件在全市发了3次通报批评。并特别强调涉访县区要对此进行责任倒查。县区主要领导也对有关乡镇党政主要领导进行了诫勉谈话。2009年6月15日,横山县殿市镇发生一批10人次集体非正常访事件,省市领导亲自过问,责令横山县进行责任倒查。横山县纪检委按照规定就地免除了负有领导责任的镇党委书记和镇长的职务,包片领导和村干部也分别给予警告处分和严重警告处分。

全力推进信访联合接待大厅建设

2009年底,陕西省将榆林市确定为“一站式”联合接待大厅建设试点,榆林市立足市情工作实际,全力推进信访联合接待大厅建设,有效协调和解决了大量信访疑难问题,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广大群众的普遍认同。

2009年10月,榆林市信访联席办组织市县信访局长和组织、人事、编办等部门分管领导,对沈阳市及沈河区信访大厅的运行模式、硬件配备、管理流程等进行了实地学习考察。考察学习受到榆林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长胡志强在《学习考察报告》上批示要求认真学习“沈阳经验”,结合榆林市实际,拿出具体实施意见。市委书记李金柱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集体观看了沈阳模式纪录片,讨论通过了实施意见,决定以市联合接待大厅为龙头,以榆阳、靖边、米脂三个试点县区为重点,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进“沈阳模式”,实现全市信访工作模式的整体转变。

学习沈阳经验、建设信访大厅,不仅要搞好硬件设施、提供集中办公场所,更重要的是要把握实质精髓、立足实际讲究实效。基于这种认识,榆林市将建设信访联合接待大厅作为全面加强信访工作的基础工程和取信于民的民心工程,强力启动,扎实推进。

为了有效解决长期以来榆林市政府信访集中接待场所向外租赁、面积狭小、设施陈旧、秩序混乱的问题,市上投资500余万元新建了信访大厅,总面积达1200平方米,设施齐备,配置超前。大厅分上下两层,近500平方米的接待厅冬暖夏凉,宽敞明亮,为上访人员专门设置了座椅、饮水处,能够一次性同时接待上访群众300多人,极大地提高了接待承载能力。

新改造的榆林市信访大厅全面实现了现代化办公,信访大厅工作人员每人配置一台电脑,打印、扫描、传真、音像采集、电子显示屏、服务器等设备一应俱全,完成了市县两级信访信息网络和政府政务网络对接。所有接访、办案和公文的流转均通过内网运行,市信访大厅与各县区信访大厅之间可以随时召开视频会议,为联合接待大厅各项工作高效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大大节约了办公经费。

为了能让信访大厅真正实现决策有权威、指挥有力度、运行有规范、调处有效率,榆林市委、市政府将信访大厅职能定位由原来以协调、接待为主,调整为“接待受理、直接调处、协调指导、监督查处”为一体的综合性办事机构。

信访大厅与市信访局合署办公,大厅主任由市长助理、信访局长兼任,副主任由信访局分管接待的副局长和四套班子副秘书长担任,下设管辖登记分流处、案件审查督办室、综合协调室等三个职能科室,具体负责登记分流、指挥协调、督查督办、信息报送、档案管理等日常事务管理。设立4个县区接待窗口和涉法涉诉、国土资源、住建执法、交通工信、农林民政、能源环保等6个部门接待窗口,并有2个县区13个部门入驻。其他业务量小、未进驻大厅的部门按照来访量的变化弹性安排,随叫随到。此外,在大厅候访区增设4个工作台,为来访群众提供茶水、问卷调查、资料发放、程序咨询等服务,让来访群众不出大厅就能得到专业的、终结性的答复,初步形成了“一站式接待、一条龙办理、一揽子解决”的信访工作模式。

信访大厅建立后,榆林市委组织部从进驻部门各选定一名业务素质强的副县级后备干部代表本单位进驻大厅。市信访局对每一位工作人员在上岗之前统一组织培训,定期进行法律法规、政策知识、道德规范专门培训。大厅接访人员统一制服,挂牌上岗。工作人员年终考核为优秀的干部,由信访大厅向组织部门提交考察报告,建议优先提拔使用。

信访大厅建立以来,首先把制度建设作为信访大厅高效运转的纲领,先后出台了《信访大厅主任例会制度》、《信访大厅组织规则》、《信访大厅管理规则》、《信访工作考核办法》、《关于建立信访工作责任追究长效机制的意见》等一系列管理规程,明确了信访大厅的职能职责,理顺了信访大厅的运行机制,将信访大厅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为了进一步规范接谈、交办、督办工作程序,专门制定了《信访大厅工作细则》、《文明接访守则》、《职业道德规范》等工作规程,统一制作了格式化的来访登记表和信访事项交办单、督办单、责任追究建议单,形成了“一表三单”的工作流程,确保信访大厅各个环节顺畅运行。

为了真正使信访工作强基固本、实现市县两级信访机构的有效对接,榆林市规定,各县区必须在原有基础上新建或改建信访大厅,并要求各级财政在足额预算信访经费基础上,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增加信访专项经费。明确规定市级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信访基金,北六县不少于100万元、南六县不少于50万元,专项用于解决信访疑难问题。

榆林市信访大厅运行以来,累计接待来市上访群众45000多人次,妥善解决了尉迟达侠、张克平、袁保阳等一大批信访疑难积案。信访大厅在推动信访问题就地解决、增强干部群众互动互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过程中发挥出日益明显的重要作用。

上一篇:二级建造师心得体会下一篇:银行先进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