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制度研究

2024-09-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信访制度研究(推荐9篇)

信访制度研究 篇1

第一条为了及时、有效地处理群众信访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全局各班子成员要加强对党和国家信访政策、法规和信访业务知识的学习,切实把握其精神实质,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条

全局各班子成员要立党为本,清正廉明,在研究信访案件中要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制定处理方案,切实做到准确无误,诚恳地接受群众监督。

第四条局班子要指导好全局的信访工作,处理全局发生的重大疑难信访问题。

第五条每要组织召开二次以上信访工作会议,分析信访工作形势,研究部署信访工作。遇到重大疑难信访案件时,可随时召开会议。

第六条市信访局要定期向市委、市政府汇报信访工作情况及信访发展趋势。发生重大疑难问题时,要及时报告。

第七条对发生的重大、疑难信访问题,要认真听取汇报,及时研究解决的办法,制定有效措施,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当地。

信访制度研究 篇2

一、审计信访举报和审计现场举报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目前审计署建立了审计信访举报制度, 运行得较为完善,审计署在信访举报上,一是在审计署办公厅下设举报中心办公室,负责信访举报事宜;二是审计署建立了网上信访举报平台,通过网络接受信访举报;三是审计署还有其他传统的信访举报制度,例如现场接访、邮寄接访等。 审计署在审计现场举报中,也在尝试,例如2008年汶川地震救灾款物审计中实施了现场审计举报,公布了举报电话和网址,共收到举报1 922件,其中175件有可查性,办结107件,但在日常审计中,现场审计举报使用的不够系统化和标准化。

地方审计机关在信访举报和现场审计举报中的做法各地差距较大。在信访举报中,大部分地区建立了信访举报制度,并基本上都明确了举报对象、举报内容、举报方法等,同时指定专人负责信访举报; 而各地审计机关现场举报的施行情况就不容乐观了, 很多地方一年接收不到几封人民来信,仅少部分厅局比较重视信访举报,重视举报的厅局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例如某县级市审计局将信访举报作为一项具体的审计任务,举报能迅速进入审计程序,对外公布审计结果,严肃查处涉案人员,每年能对几十项信访举报进行审计,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并追究相关人员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

审计机关信访举报实施不够好的原因从主观上来讲是总审计机关不重视信访举报, 没有建立完善的举报制度和机制,将大量精力放在日常的预算执行审计和专项审计上, 没有将信访举报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做,审计宣传、审计信访宣传的力度还不够;从客观上来讲,某些市、县和区的群众认识审计、接受审计、信任审计的程度还不够,部分地方审计的公信力还有待提高,因为审计处理处罚权较弱,导致群众接受度较低等。

地方审计机关在现场审计举报中, 只有个别地方设置和实施现场审计举报,大部分地区不涉及现场审计举报,基本没有接受现场审计的意识, 有的部门甚至抵制到审计现场进行举报的民众。

二、审计信访举报与审计现场举报制度建立的可行性

信访举报在纪检监察、公安机关、税务机关等部门发展的较为成熟,上述部门依靠信访举报线索,查处了大量的问题,为党、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特别是当下反腐如此高压下,纪检监察部门根据审计线索,为党和国家查处了大量的贪官污吏,审计部门作为政府内部监督的一股重要的力量, 作为反腐倡廉的一只后备军,如若建立健全信访举报制度,将会为审计机关在审计中提供许多重要的线索,较大程度上节约审计成本。 此其一。

其二,随着审计公信力和影响力的日渐提升,国家审计工作逐渐得到人民群众的重视,人民群众日渐了解审计、信任审计和依赖审计,审计信访举报的群众参与度会较高;再者信访举报作为一种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缓冲剂, 是党和国家实现为人民服务的一条路径, 审计建立健全信访举报制度将为缓解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贡献力量。

其三,审计现场举报制度的建立,将对审计的日常预算执行和专项审计提供更加精准的线索, 为审计人员拓宽审计思路和发现审计问题提供非常好的借鉴, 能够缓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矛盾,发现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风险,为优化内部控制制度,提供了较好的途径。

总之, 完善审计信访举报制度有利于提高审计组织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建立审计现场举报制度,创新了监督方式,有利于发现审计线索和规避审计风险,上述两种举报制度的完善和建立将会较好的促进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

三、完善我国审计信访举报和现场举报制度的对策

(一)制定完善的审计信访管理办法

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 审计举报制度的长期施行也需要制度的保障, 因此审计机关需要制定较完善的审计信访管理办法。 审计信访管理办法将是指导审计信访举报工作的基础, 审计信访管理办法可基于国家信访条例,参考审计署和各级审计机关目前的信访制度,结合我国和审计机关当地的实际情况由各级审计机关分别制定,办法要包括举报对象、举报内容、举报方法、举报受理、举报查办和举报保护等, 重点明确办理信访举报的基本流程、检举、控告人的权利和义务等。

(二)加强国家审计和审计信访举报的宣传

审计宣传工作是审计机关提高民众公信力、 社会影响力,保障审计独立性的较好抓手,审计机关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和立体化进行审计宣传和审计举报制度宣传。 例如审计机关可以在中央及各地方电视台播放审计公告和审计举报方法,各级审计机关领导可以在电视台、电台开展审计访谈节目,录制、播放审计类电视、电影节目;审计机关在进行大型专项审计时,可以定期向媒体通气,借助媒体的力量,宣传审计和宣传审计举报;各级审计机关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多层级的审计宣传,审计机关可以通过微博、 微信等新媒体方式发布审计公告, 建立审计举报平台和审计机关与民众的沟通平台; 审计机关可以每年确定一个月为审计宣传月,实地发放审计宣传册近距离宣传审计;审计机关要进一步增强审计公告制度, 特别是地方审计机关要增强审计公告程度和范围;在现场审计时,审计机关可以张贴审计宣传册等。

(三)建立审计信访举报的人才培养体系

审计信访举报的人才基本分为三类, 一是承担日常举报、举报宣传、信访接待等,这部分人要有丰富 的接访经验, 要有较深厚的阅历, 要有充分的正能量和宣传技巧;二是分析举报内容,初步筛选举报信息等 ,这部分人要有审计经验, 能充分地分析举报人的心里和查看举报信息的证明材料,有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初步认定是否属于审计线索;三是核实、查实、落实举报事项的人员,这部分人要有丰富的审计经验,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能做到为举报人保密,不被举报信息迷惑,充分发审计 经验 , 核实事实,挖掘背后的利益输送。 审计机关要建立审计举报信访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审计举报人才库,对审计信访人才进行分级分类管理, 对进入人才库的人员和观察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经常性、固定性的进行审计举报案例撰写和交流,适时派到专业的岗位上工作。 审计机关可以考虑建立专门的部门, 专门进行审计举报工作的协调、分配和查办。

(四)创新完善现场审计举报的方式方法

在现场审计中, 审计机关要将现场审计举报作为一项必做事项施行, 特别是对被审计单位员工或被审计单位的相关单位。审计组可以创新匿名信件举报方式,即在审计进驻后,审计组向被审计单位每位员工发放信函,让员工带回家填写举报情况,每人必须发放,可以匿名,也可以实名,填写完毕后将信函直接交到审计人员的手中; 审计组可以向被审计单位的相关单位邮寄或发放信函, 要求被审计单位的相关单位匿名或实名填写举报信息, 直接交到审计人员手中;审计组可以在审计现场设置举报箱和举报电话,让民众或其他相关单位知晓被审计单位在接受审计; 审计组可以在某些媒体上公布审计事项,公布举报电话,在一定范围内扩大审计知晓程度,特别是在涉及重大民生的问题上。

摘要:随着审计公信力日渐增强,审计在国家治理和政府监督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这一背景下,完善审计信访举报和建立审计现场举报制度十分必要。本文分析了审计信访举报和审计现场举报的现状和原因,分析了两种制度建立的必要性,重点研究完善我国两种制度的对策和方法。

我国信访制度缺陷与创新机制研究 篇3

关键词:信访制度;非法上访;创新机制

中图分类号:D63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084-01

信访制度作为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和民意表达的一项政治制度,在促进人民群众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表达自身利益诉求、实行民主监督、密切同党和政府的沟通联系以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信访制度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信访总量持续平稳高位运行;非法上访形势严峻,集体上访、重复上访、越级上访现象得不到根本遏制;“信访不信法”的社会心理严重损害了司法的权威性;地方政府不作为、乱作为现象严重,为了片面追求政绩打击报复上访者的行为时有发生。

一、目前我国信访问题的主要表现

(一)社会利益矛盾突出致使信访总量高位运行。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利益格局的调整,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在社会转型中逐步暴露出来,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信访问题以反映人民群众的民生诉求为主,主要涉及农村土地征用、劳动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国家信访局受理的信访总量一直持续平稳、高位运行。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前10月全国信访总量达604万件(人)次;2014年全年,国家信访局全年登记疏导接待来访群众14.8万批次、25万人次。自2013年7月国家信访局全面放开网上投诉受理,网上信访总量上升。截止到2015年上半年,全国网上信访总量占43.6%。①但是重信重访占信访总量的比重仍然比较大,“保守地估计,全国各地重信重访至少占信访量的三分之一。”[1]

(二)地方政府处理信访问题的方式不当,不作为乱作为现象严重。在我国压力型政治体制领导下,上级政府对地方政府规定了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信访一票否决制等来解决信访问题、减少信访总量,大多数党政机关都将上访总量作为政绩考核的硬性指标和条件。[4]通过贿赂上级信访部门官员来减少信访登记量的销号行为,更是滋生了政治腐败的温床。有的政府部门对来信来访者反映的问题不问来龙去脉,不经调查取证,一律通过经济补偿的方式进行安抚,以求息事宁人,助长了“缠访”、 “闹访”等不良社会风气的蔓延。部分职能部门对信访部门转办的信访事项持消极对抗的态度,职能部门之间相互踢皮球,严重影响了信访办理质量。

二、导致我国信访问题集中的制度缺陷

(一)信访机构庞杂繁多、责重权轻,缺乏解决信访问题的实际能力。“从横向上看,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司法、军队以及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事业单位均设有信访工作部门。从纵向上看,已经形成了从中央到省、市、县四级信访机构体系,并进一步延伸到乡镇、街道、村、居委会和社区。”[5]但是,法律并没有赋予信访机构相应的执行权和监督权,根据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信访工作原则,各级信访机构只能对信访事项转而不办,而且对其承办单位的实际处理意见不能形成有效地监督制约,使得信访机构面临责重权轻的尴尬局面。

(二)信访责任追究机制不健全。人民群众到信访部门反映情况,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相关机构和部门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作风,推诿扯皮,该办理的信访案件不按规定期限办结,久拖不办甚至不予办理,把问题推向同级和上级信访部门,不但使原有的信访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还加剧了上访者越级上级、集体上访的态势。少数采取直接或间接手段对上访人进行打击报复的政府工作人员也没有受到相应的惩罚,这直接助长了不良的政治风气,与依法行政有悖,更加剧了民众与政府之间的矛盾。正是由于信访责任追究机制不健全,才使得政府行政人员不作为、乱作为现象重生。

三、创新我国信访机制的路径分析

(一)分离信访制度的权利救济功能,维护和确立司法的权威性。要不断强化信访制度的政治参与功能,把权利救济功能从信访制度中分离出去,以确保司法救济和行政救济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提高公民的法治思维。通过信访,公民可以对党政机关和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对政府以及相关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进行检举和举报,从而对各级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形成有效监督和制约,促进依法行政的实现。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社会矛盾,一方面能够缓解信访事件的高发态势,减少信访制度的有效负荷量,另一方面有利于确立法律的权威性,提高司法公信力,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推进依法治国和法治国家建设进程。

(二)落实信访责任追究机制,营造依法有序的信访环境。要进一步强化和落实信访责任追究制,依法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保障信访人的民主权利。加强党的思想教育工作,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深入了解民情,广泛调查民意,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位,努力构建负责任的政府。对于群众利益的行为要进行批评、纠正,严重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增强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惩治党政机关内部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加大责任追究力度,落实责任追究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纠正党政机关内部存在的不良风气,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消除社会安全隐患,营造依法有序的信访环境,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注释:

①资料来源于国家信访总局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公开总结大会和工作报告

参考文献:

[1]刘正强.信访的“容量”分析——理解中国信访治理及其限度的一种思路[J].开放时代,2014,(1).

[2]吴超,刘二伟.全面深化改革中的理论制度创新[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4,(8).

[3]于建嵘.中国信访制度批判[J].中国改革,2005,(2).

[4]于建嵘.警惕信访制度进一步异化[J].焦点,2009,(5) .

[5]钟开斌.越级上访:特点、成因及治理[J].理论探讨,2012,(1) .

完善信访制度 做好信访工作 篇4

【摘要】信访,是除法律以外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比较直接的利益表达形式。它是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是接受群众监督、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信访工作一旦松懈了,将会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广大利益,影响了政府与公民的良好关系。如今信访制度、信访工作的问题的涌现,使其成了各方关注的焦点,各级信访部门也成了众矢之的,因此,如何完善信访制度,做好信访工作,发挥信访工作的有效作用成了重要课题。

【关键词】信访制度 信访工作 进退维谷 程序缺失 独立性

我国的信访制度建于20世纪50年代,制度产生以来,曾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方面的改革及深入发展,出现了大规模群体信访和矛盾激烈的个体信访现象,引发了“信访洪峰”,影响了社会的稳定。面对新形势下不断涌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合理的改革和完善信访制度,如何做好信访工作,成了值得我们深究的课题,且是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一、我国信访制度的发展历程

我国信访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1951年6月7日政务院颁发的《关于处理人民来信和接见人民工作的决定》。信访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发展:一是1951—1978年,信访制度作为沟通民众,监控官僚的手段,作为最高领导人的毛泽东每天亲自批阅大量群众的来信,并且建立了专门的办事机构来处理人民的来信来访。二是1978—1989年,随着利益主体多元化的兴起和泛滥,执政者面临的压力开始增大,之后稳定压倒一切的话语再次凸显,这一时期,信访制度扮演了两个角色,一是平冤纠错,二是稳定秩序。三是1989年以后,由于掌握的资源很少且缺乏利益表达的机制和手段,处在社会底层的广大工农的弱势群体经常受到权利和资本拥有者的侵害,在这种情况下,信访制度成为了民众表达自身利益诉求的重要渠道。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步伐,1995年10月28日,国务院颁布了《信访条例》,并与1996年1月1日实施。2005年1月10日国务院新《信访条例》对旧的条例进行了修订,这表明了我国信访工作在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

二、我国信访制度的现状及问题

(一)信访部门进退维谷

信访制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制度,在合法合理的原则下,通过信访工作人员耐心细致的疏导和协调工作使信访事项得以解决;但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的信访事项的处理运用的是法制以外的方式,强压、哄骗、妥协等,这些都是许多基层信访工作人员不得已选择的方式,上有领导压力,下有群众怨气,面对大量的群体信访或矛盾激化的各类个体信访,信访部门实在是出于进退维谷的处境。在这样的情况下,信访机构错位、越位的现象屡见不鲜,执政者预期的社会稳定的目标非但没有实现,反而陷入一种更为可怕的恶性循环之中。

(二)人民群众的“清官情结”

从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来看,信访制度的结构以及运作方式,有着与之相适应的国家体制和社会历史、文化和民众心理的背景。就像电视上演的包青天一样,击鼓鸣冤、拦轿告状等等,无论有什么冤情,包青天都会为你平反,还你一个公道,从这样的一些场景中都能找到信访活动的许多痕迹。即使是现在,许多人民群众多少都会相信总会有着像包青天一样清廉的清官存在,所以即便是面对法院已经判决生效的裁判文书,他们都想通过信访渠道来改变其败诉的现状。

(三)信访内容涉及面广,处理难度大

现在的信访问题主要表现为复杂利益结构调整带来的争端,包括企业改制、村民自治、耕地保护、农民负担、下岗就业、司法腐败、贪污受贿、挥霍公款、机构改革、民主管理等方方面面,且问题所涉及的利益大小不一,涉及的主体多少不定,关系错综复杂,处理难度大。

(四)信访程序缺失,机制不完善

现行信访制度在程序上存在重大缺失,对各级各部门的职责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各部门可以以各种理由相互推诿。处理问题又要看领导脸色行事,靠上级批示。即使建立了“各级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些问题,但各级政府为了抑制上访的增加,采取各种手段对信访群众进行打击甚至政治迫害。

三、信访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信访功能错位,涉法信访居多

涉法信访是我国目前最叹为观止的奇特信访类型,大多数案件是对已经终审生效的法院判决提出的申诉。各种诉求交错在一起,出现“信访问题综合症”,当事人不服行政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作为与不作为,在申诉和控告未能如愿时,转而向上级机关申诉,寻求法律程序之外的解决途径。当事人开始进行信访活动,要求人大或党政机关,监督法院公正司法,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国家司法机关的权威。

(二)公正执法环境的缺乏

行政权力大于司法权。一方面,领导批示是行政领域中最常见的一种现象,即使再多的法律也赶不上上级机关的指示、重要领导的批示,而且《国务院信访条例》对领导批示明文规定,各级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应当阅批重要来信、接待重要来访,研究解决信访工作中的问题,检查指导信访工作;信访人群知道只要获得领导批示就能解决问题,于是“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变成了他们信奉的教条。

另一方面,司法机关地位不高司法权力弱化。司法附属于行政,受制于行政,其权力的行使往往采用行政管理模式,使法律得不到有效执行。在司法领域能常常听到“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为了得到“优先”就必须上访。还有就是,有的单位为了求得一时的清净,做出无原则的让步,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无理缠访缠诉的人的气焰;也有一些司法人员由于其水平不高和素质低下而贪赃卖法、枉法裁判。

(三)缺乏独立性的司法机关

我国的司法机关并不像美国那样具有独立地位,在处理社会纠纷中的终局性得到不落实,这是导致出现大量上访与信访案件的重要原因。虽然我国有规定“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但实际上,其权力的行使并没有落到实处。于是一遇到上访,各种机关为了社会党稳定或其他原因,对案件直接进行干预。使上访者将其他机关的批示是为尚方宝剑向司法机关施压,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破坏了人民法院的权威。另外,其他机关的不合理处理,造成了只要上访就能获利的现象,这无疑使鼓励和纵容了人们上访。

四、关于完善信访制度的看法及建议

(一)各地区完善信访制度的具体措施

1、甘肃省甘州区建立完善信访工作长效机制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思想,以解决群众信访问题为核心,全面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着力建立完善信访工作的长效机制。建立完善县级领导信访接待制度,建立完善初信初访首办责任制,建立完善信访工作例会制度,建立完善信访督查督办制度,建立完善信访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完善信访风险预测评估制度。

2、长春双阳区规范完善信访工作运行机制

双阳区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主题,不断深化完善规范信访工作机制,建立畅通、有序、务实、搞笑的信访工作新秩序,及时有效化解各类矛盾,依法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建立“三式联调、四级联动”矛盾纠纷调处机制,领导责任机制,领导包案机制,联席会议机制,重大决策事项信访风险评估机制等。

3、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完善信访工作机制提高处突能力

坚持县级领导大接访和每月一次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信访工作定期督查巡查制度,健全重点信访问题公开处理制度,完善信访举报制度,落实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制度。

(二)完善信访制度,做好信访工作

1、落实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把问题解决在基层

要在基层部门全面推行信访首问责任制和公开承诺制,切实提高初次信访的一次办结率和就地稳定率,尽量避免越级上访、重复上访、集体上访的发生。层层落实责任制,明确处理信访问题的责任主体,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把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在基层。

2、要有实效,要及时妥善解决问题

对群众的初信初访,要引起高度重视,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取得第一手资料,对矛盾的实质及时作出全面客观的判断。对群众反映的每一个问题都要坚持首问负责制,实施接访单位全程负责。加大做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力度,耐心细致地宣传政策法规,做好教育引导工作。

3、注重创新,畅通渠道,主动疏导各类涉税信访矛盾

做好信访工作,有必要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方式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机制,多措并举,着力打造信访渠道的“立交桥”

4、加强沟通交流,把感情融入工作中

对待上访群众必须有浓厚的感情,要有耐心,相信绝大多数群众,无论言语多尖锐都要以平和的心态去安抚劝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有恒心,无论有多大的阻力于困难,只要有道理、符合政策,也要想方设法为其解决;要真心,站在群众的角度,充分考虑群众的难处,给予一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

5、发挥“报警器”作用,主动、超前开展预防工作

坚持做到未雨绸缪,心中有数,立足早发现、早处理,及时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增强民主意识,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见微知著,强化矛盾排查机制,认真组织开展定期排查、集中排查、专项排查,做到超前介入、超前稳控和超前化解。

五、总结

信访工作作为直接联系群众,是党和政府体察民情、了解接民意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要重视其建设发展的进程,面对涌现出来的问题,必须要认真的思考,分析其原因,而解决这些问题及时信访部门的职责所在,更是我们每一位信访工作者发挥积极作用的主战场。不断改革和完善信访制度,做好信访工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信访案件交办制度 篇5

为进一步促进我镇信访交办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立为民、务实、高效的工作机制,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根据国务院、山西省《信访条例》和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交办的原则

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的原则;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相统一的原则;条线负责、划片管理的原则;领导包案、实行“六包”的原则。

二、交办的范围

1、领导有批示的信访事项;

2、带有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可能会引发群体性事件的;

3、涉及群众性利益的;

4、按现行法律政策规定应该解决的;

5、政策不明确,上访人确有困难的;

6、需要几个部门处理的;

7、有关地方或部门不作为的;

8、处理意见明显不当的;

9、反映重大违法违纪问题的;

10、其它需要交办的信访事项。

三、交办的途径

1、上级信访部门交办;

2、县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县信访工作联席会议交办;

3、县信访局交办;

4、镇信访办交办。

四、交办的办法

单个信访事项的交办、综合交办、电话交办等,都要下达正式公函。

五、交办信访事项的办理

1、交办信访事项的承办片自交办函件的5—10日内办结,对疑难、复杂的案件经相关负责人审批,可延长最长不超过20日;

2、上级交办或本镇信访办交办的信访事项办结后要形成书面汇报材料,包片负责人签字,报镇信访办;

3、镇信访办要按照“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规范,手续完备”的要求,对报告办理结果的汇报材料进行审核,不符合要求的要退回重查再报。

六、交办信访事项的督办

镇信访办对信访事项承办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权督办并提出改进意见

1、无正当理由未按规定的办理期限办结信访事项的;

2、未按规定反馈信访事项办理结果的;

3、未按规定程序办理信访事项的;

4、办理信访事项推诿、敷衍、拖延的;

5、不执行信访处理意见的;

6、其它需要督办的情形。

收到改进建议的包片负责人应当在5日内书面反馈情况,未采纳改进建议的应当说明理由。

七、交办工作的责任追究

对信访案承办有下列行为的,应通报批评或依法作出处理。

1、接到交办案通知后拒不提供情况或材料的;

2、接到交办的信访案后顶着不办或拖着不办的,在规定时间内既不说明原因又不报告结果的;

3、在信访工作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给工作造成损失的。

4、其他违反交办规定的行为。

泗阳信访研判制度 篇6

泗阳县建立信访信息分析研判例会制度

为增强信访工作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及时、准确、全面、有效地分析研判信访突出问题的成因、特点、发展态势,把可能引发越级上访、大规模集体上访及群体性事件的信访问题超前化解在初始状态,日前,泗阳县建立并实施信访信息分析研判例会制度。该制度着重从五个方面对信访信息分析研判工作进行了明确:一是在例会时间上,分别对县信访局、各乡镇、各部门在日常例会、特殊敏感时期例会以及出现重大信访问题时的例会时间上作出具体规定;二是在研判内容上,规定日常接访办信中掌握的信息、基层上报的信息、重大决策出台与实施可能产生的信访问题以及有关媒体舆情等作为分析研判的主要内容;三是在方式方法上,明确信访信息研判采用信访总体情况分析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四是在组织形式上,明确了县联席办例会、县信访局例会、乡镇与部门例会、特殊时期例会、即时例会等五种例会形式;五是在结果运用上,明确分析研判的结果将主要运用于预警、交办、上报、应急、督办。(泗阳县信访局供稿)

信访制度研究 篇7

一、信访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

工作压力是个体与工作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 是个体体验到使其工作行为受到影响的因素, 并使个体主体产生一系列生理、心理及行为反应的系统过程。影响工作压力的因素主要涉及组织与个人两方面的因素。从组织层面上看, 主要包括工作本身的特点与要求, 如工作环境和条件、工作任务量、工作的风险与危险、新技术的应用等;组织角色, 主要有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等;工作关系, 主要包含与上下级、同事及服务对象的关系等;职业发展, 包括在工作中职务上的降级和升迁。信访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1. 信访工作岗位现实要求带来的压力。

直接选举、游行示威、媒体舆论、信访, 是民主社会表达民意的四种重要方式, 但是在中国现实国情下, 前三种方式, 或是条件不成熟、正处于建设中, 或是尚未取得大范围的民众信任, 在中国现实国情中作用发挥得并不是很充分。信访作为民意表达的一种重要渠道, 几乎所有社会问题、社会冲突都可以诉诸信访部门, 有俗话说“信访上管天, 下管地, 中间管空气”, 信访制度承载着社会变革转型矛盾化解及社会稳定的重任。1992年至2004年, 全国县以上党政信访工作机构受理的信访量呈持续上升趋势。经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 2005年, 全国信访总量在持续12年上升后开始下降。据统计, 全国县以上党政信访工作机构2005年受理信访总量同比下降6.5%。2006年1月至10月继续呈下降趋势, 全国县以上党政信访工作机构受理的信访总量同比又下降14.3%。但值得注意的是, 全国县以上党政信访工作机构受理的信访总量虽然有所下降, 但全年仍在1000万件 (人) 次以上的高位运行, 如果加上各系统、各部门及县以下各级机构受理的群众信访, 数量还要更大。信访工作人员是化解社会矛盾的一线工作者, 现有的工作量已让他们经常处于满负荷的工作状态中。同时, 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 要求信访部门尽可能妥善地化解社会矛盾, 更增加了信访部门工作的要求和责任。对某些信访件的处理稍有不慎, 则有可能引起更大的社会矛盾。加之信访部门所接触到的信访件涉及面非常广, 大到国家政策和法律, 小到生活琐事, 任何人都不可能在如此多的知识面上都做到精通, 正是因为这样, 信访工作岗位的任务和要求都处在较高水平, 这必然会引起信访工作人员对工作产生紧张感, 即产生工作压力。

2. 外部工作歧视的压力。

从理论上讲, 信访工作很必要, 很重要, 但是在现实社会中, 或多或少的领导干部和政府工作部门认为信访就是找“麻烦”, 认为信访人是有碍本地区本部门显示政绩的人, 因此也就是“不受欢迎的人”, 导致了对信访工作的心理歧视, 信访工作是鲜有人爱的冷门, 信访工作是“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 忙起来可以不要”的等外工作, 信访工作者相应的承受着来自上下左右的心理歧视, 信访工作人员的角色冲突在外部的工作歧视下滋生蔓延。

3. 工作机制造成的压力。

根据国务院《信访条例》的规定, 信访的执行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所属部门”, 但实际上在我国履行类似职能的机构和部门很多, 目前, 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都设有信访机构, 造成信访机构庞大而分散, 缺乏内在的沟通和协调, 信息不共享, 有时对一些信访案件常出现多重受理或相互推诿的现象。信访机构不能对业务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 信访问题的处理需要先报领导审批, 领导批示后, 再会同具体业务部门拿出处理方案, 然后还要领导审批, 专门的信访部门和信访工作人员则负责信访信息上下左右的转送, 主要的作用还是沟通和疏导, 提出的处理意见有关部门或者办理不力或者婉言拒绝, 就造成很多问题无法解决, 有信访工作人员认为信访部门是“什么都管, 什么都管不了;什么都不能不管, 什么也都可以不管”, 信访问题的实际解决率只是3%。信访工作人员在这种运行机制下的处境非常尴尬, 对角色的认知非常模糊。

4. 相关法律法规有限支撑的压力。

我国现在指导、协调信访工作的法律、法规只有一个《信访条例》, 与原《信访条例》相比, 责任结构更加严密, 立法技术更加成熟, 但是缺乏实际操作性。在这样的前提下, 地方规定的实施细则或条例, 也必然缺少相关的规定, 这就必然造成“条例”、“细则”等对信访工作的规范力下降。一个担负重要职能、任务的机构, 却缺乏相应法律法规的支撑和规范, 信访工作人员在处置问题时无所适从的压力就在所难免了。

二、综合治理, 提高信访制度的运转效率

信访制度的存废问题学界和实务界早有争论, 但既然信访制度现实地存在着, 且依然发挥着它特有的作用, 如2006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各种腐败案件中, 有46.2%来源于信访举报, 信访制度就有必要通过综合治理逐渐消解诸多影响工作开展的压力, 让信访制度步入良性运行的轨道。

1. 对信访工作人员个体而言。

首先, 信访机构要在选人上严把关口, 信访工作的质量取决于信访工作人员的素质, 信访工作人员特别是接待和办案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法学专业知识, 瑞典的行政监察专员大多为法官和律师;菲律宾监察专员须有10年或10年以上的司法或律师经历。由法律专业人士充任司法救济之外的信访机构工作人员, 一则可以确保救济工作在法治的框架内进行, 使信访制度的存在及运行不去挑战或破坏现有司法体系, 保持行政与立法、司法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和平衡关系。二则可以在工作中充分运用其专业知识, 向信访人分析其所访内容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使有理信访得到处理, 无理、无效信访得以避免。除法律知识外, 信访工作人员还需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社会学、自然科学特别是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等综合知识, 以自身优良的综合业务素质, 提高信访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水平。要增加对信访工作人员进行知识更新的培训机会, 使其知识的更新速度能跟上不断变化的工作需要。要关注信访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 适时地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和帮助。其次信访工作人员自身可采取的应对工作压力的主要措施包括除积极参加部门组织的培训外, 还需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知识, 以满足工作需要。注意通过业余活动等方式调节自己的情绪, 不让坏情绪恶性循环。尽量不把工作中的情绪带到生活中。培养对所从事工作的热爱和兴趣, 提升工作修养, 努力做到干一行爱一行。

2. 对工作机制而言。

针对机构臃肿、管制协调能力有限、互相推诿的信访格局, 有学者提出构建大信访格局的建议, 认为应当建立一个集中处理各类信访事项的信访机构, 但这种一揽子改革方案违反了宪政体制的划分和国家权力的分工。在我国的宪政体制中, 人大、政府、法院和检察院有着不同的职责分工, 他们分别行使最高国家权力 (如立法权等) 、行政权、审判权和检察权, 形成各自相对封闭的权力运行空间。尤其是“一府两院”这三个最容易引发信访问题的机关, 彼此平行, 互不隶属。按照权力分工的法治原则, 政府当然无权领导法院、检察院的信访机构, 反之亦然;人大虽然是权力机关, 但其同样不能领导其他机关的信访工作。既要遵循权力运行法定规则, 又要使群众的信访事项能够通过信访机构获得相应解决, 是信访改革的必然方向。十七大提出要“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信访是行使上述基本权利的重要方式。当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失灵时, 信访更显重要。此时, 单凭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自身的力量, 往往无法妥善解决信访问题, 需要更高层级的权力机关介入, 这就是人大及其常委会。但是, 信访又不能脱离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 成为一种独立的救济手段, 否则有违法治原则, 造成国家权力运行的无序化。可以将人大 (包括人大常委会及人大信访机构) 作为整个信访工作机制的核心, 督促、协调行政、审判和检察机关解决信访问题, 除对单个信访事件的督办外, 人大更应当建章立制, 对信访工作进行整体指导和宏观监督, 发挥整合各国家机关力量的核心作用。对于涉及范围跨系统、跨地域的信访事项, 人大的协调、督促作用更为关键。但是, 人大又绝不能当“收发室”, 而应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 对一府两院信访事项的办理进行协调和督促, 并要求其报告结果, 否则即可运用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询问和质询、特定问题调查, 甚至罢免等法律手段, 要求责任人承担政治责任, 对于触犯刑法的, 还应当移送有权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3. 对法律支撑而言。

目前我国没有统一的《信访法》, 而只有国务院的信访条例和某些部门的信访规范, 信访制度的规范依据层次也较低, 这是远远不能达到信访制度设置目的的, 我们必须将其纳入法律化的轨道, 尽快制定《信访法》, 明确信访机构的法律地位、权限、信访的程序、法律责任。要将信访案件的受理、处理、终结等一般过程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 程序的随意性使信访工作的合法性和公正性易受质疑, 易让人认为现行的信访处理机制本身是“人治”的产物。还要特别强化法律责任, 信访工作责任制应主要规范责任主体、责任内容、失职渎职行为标准、责任形式;责任追究制应主要规范失职渎职责任的追究主体、失职渎职的认定程序、失职渎职责任的执行等。工作责任制的存在是责任追究制的前提, 责任追究制的建立才能保障工作责任制的落实。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应是法律责任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 如果我们仅仅规定了信访工作责任, 而没有规定信访工作责任追究, 则其责任的落实最终会成为一句空话。只有以程序制度保障实体制度的实现, 以责任追究制的建立保障工作责任制的落实, 才能切实保障《信访法》立法目的得以实现。

4. 综合使用社会资源, 减小信访压力。

一要建立科学和民主的决策机制, 减少可能产生的信访问题。当前绝大多数的信访属于经济利益诉求, 上访人多为经济改革的利益受损者, 是政策效益辐射的边缘群体, 是社会发展中的弱势阶层。地方党委、政府在制定和执行政策, 尤其是在做出事关管辖区内大多数人利益的重大决策时, 一定要科学、民主, 反复论证, 谨慎而行, 最大程度地增进政策效益, 缩小因政策实施造成利益受损人员的范围。在推行改革时, 必须考虑对利益受损人员的合理补偿问题和对生活困难人员的妥善安置问题, 以维护社会的稳定。二要推进司法制度的改革, 树立司法权威。信访具有便捷、经济等优势, 这使得信访成为当前群众首选的行政救济方式, 造成信访总量居高不下, 信访部门负担过重。因此, 要加大普法教育, 做好法制宣传, 强化群众的法制意识, 要降低司法救济和其他行政救济的门槛, 提高救济效率, 及时地向群众提供法律援助和支持, 拓宽维护群众权益的渠道和途径, 适度分流现实性的信访问题, 减轻信访工作的负担和压力。当前我国的法治相对薄弱和不完善, 法治精神还没彻底深入人心, 司法救济途径的功效性还没充分发挥出来, 但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现代法治的进步, 公民权利的救济途径必然走向规范的、程序的、法治的路径, 要逐步确立司法对公民权利救济的权威性, 树立司法的最终裁判权威。三要建立现代民意表达机制和现代新闻制度, 引导媒体正确地履行监督职责, 发挥媒体表达民意的重要作用。四要大力发展网络信访, 建立全国信访信息系统, 为普通公民提供更加方便、低成本、快捷的监督渠道。当前, 群众信访的形式呈现为多样性, 有书信、走访、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 但主要的还是书信和走访两种形式。从最近对书信和走访两种形式的统计数据看, 在全国, 群众采取书信形式信访的约占25%, 采取走访形式信访的约占75%。大力发展网络信访, 建立全国信访信息系统, 一来可以大大减轻集体上访所带来的大量人员进京的压力;二来可以保持信访相对于其他救济制度的最大优点——成本低廉、立案便捷, 实现信访的低成本;三来可以打破地方对上访信息的垄断, 从而使得下情得以快速上达。此外, 还要坚持以理论创新为突破点, 不断探索信访工作规律, 掌握信访工作主动权、从容应对复杂局面, 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

摘要:信访工作是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工作, 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信访工作人员作为信访工作的关键因素, 工作压力直接影响到信访制度的运转效率。消解信访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应该着手对信访制度进行综合治理, 使信访制度逐渐迈入良性运行的轨道。

关键词:信访制度,运转效率,信访工作人员,工作压力

参考文献

[1].张锡杰.党的群众路线与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J].理论前沿, 2007 (6)

[2].舒晓兵.管理人员工作压力源及其影响[J].管理世界, 2005 (8)

[3].参照王学松, 刘明朝.论工作压力管理[J].湖北社会科学, 2006 (3)

[4].中央党校进修一班第40期A班社会发展方向第三课题组.从信访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看和谐社会建设的难点重点[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07 (3)

[5].严明清, 李广平.关于建立和完善有效化解社会冲突的地方信访工作制度[J].江汉论坛, 2005 (12)

[6].我国去年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成效.人民日报[N], 2007.02.14

[7].杨亲辉.行政监察专员制度比较研究[J].人大研究, 2008 (1)

浅析我国古代信访制度的功能 篇8

【摘要】纵观我国古代的信访活动的发展历程,总的来看,我国古代信访主要有两大功能:一是维护皇权统治,保持社会稳定。封建时期的君主为维护其地主阶级的统治,需要对民众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严密的控制,信访活動成为了中央获取民间信息、了解民间社会动态的重要途径,使得下情得以上达。同时通过信访活动解决纠纷、化解冤情,有利于缓和阶级之间的矛盾,避免阶级矛盾尖锐化威胁到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

【关键词】古代信访制度 功能

一、古代信访制度演进

信访活动是古代君主用于完善纳言献策机制的方式,古达君主也知道不可能所有的官员都尽职尽责,统治者会考虑到地方官员可能会出于私利制造出冤案错案。因此,必须设置一种特殊的制度来实现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防止出现大量的冤假错案,引起阶级矛盾激化,威胁到社会秩序的稳定等。信访活动都是为实现下情上达而设立的,同时也作为信访制度延续流传下来 。我国的信访传统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可追溯至原始社会末期,尧舜在位时期设“进善之旌”、“敢谏之鼓”、“诽谤之木”。虽然形式各异,但此时信访活动的主要功能是听取群臣百姓意见,君主广纳建议来提高管理效率,减少为政的失误。西周的肺石和路鼓制度就是西周法律对上访活动的明确规定,是底层老百姓申诉和平反冤情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央政府对各级地方官员进行监督的渠道。既为百姓洗雪冤情提供了方便,又可惩治贪官污吏,减少了冤假错案。汉代的“诣阙上书”是越级上访的典型,这种越级上访活动对于遏止地方官吏办案不公、调和社会关系和巩固统治者自己的政权和法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唐代的“投匦”、“邀车架”、“上表”等制度、宋代设立专门的信访机构“登闻鼓院”和“登闻检院”、明代的” 叩阍”制度以及清代的“京控”制度,是统治者为了了解民情民意、监察官员、维护国家的统治在国家制度上的一种设计,对维护统治阶级政权和社会秩序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二、古代信访制度的功能

纵观我国古代的信访活动的发展历程,总的来看,我国古代信访主要有两大功能:一是维护皇权统治,保持社会稳定。封建时期的君主为维护其地主阶级的统治,需要对民众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严密的控制,信访活动成为了中央获取民间信息、了解民间社会动态的重要途径,使得下情得以上达。同时通过信访活动解决纠纷、化解冤情,有利于缓和阶级之间的矛盾,避免阶级矛盾尖锐化威胁到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二是对官员进行监督,减少冤案错案。通过信访制度,一方面为有冤屈的人提供平反冤情的合法渠道,给百姓以正义的的希望。另一方面也对地方官员形成了制约,百姓的信访活动对地方官员具有一定的威慑作用,督促地方官员遵纪守法,减少黑暗腐败

(一) 维护皇权统治,维持社会稳定功能

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都会有社会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得不到解决将会影响正常的社会秩序,严重的将威胁到执政者的执政地位。信访制度是任何一个国家在任何一个时期都应有的一套化解社会矛盾冲突和对立的制度设计,也是社会情绪不满的宣泄口和社会安全阀。在我国长期的封建王朝专制统治中,信访制度给了百姓一条可以宣泄不满和冤屈的渠道,这确实为高压统治起到了一定的简要作用,避免社会矛盾迅速激化。信访活动解决纠纷、化解冤情,有利于缓和阶级之间的矛盾,避免阶级矛盾尖锐化威胁到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

(二) 调解和救济功能。

我国古代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地主阶级为维护其统治地位会采取一些措施安抚农民阶级,避免社会矛盾的激化威胁其统治。平民百姓遭受到重大冤屈或者是纠纷无法解决,利益遭到重大损害都是社会矛盾激化的导火线,所以我国古代信访制度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调解和救济的功能,“路鼓”制度、“肺石”制度、“公车司马府”制度、“诣阙上书”制度、“登闻鼓”制度和“登闻检院”、“登闻鼓院“及”京控制度“等一些信访制度设立的初衷都是是为百姓提供调解和救济的渠道,让百姓有伸冤的门路。

(三) 监督功能

在我国古代,信访制度的监督功能最为凸显的是西周时期的“肺石“和”路鼓“制度,包括后来的”公车司法府“、”诣阙上书“、”登闻鼓“、“投匦”、“京控制度”都是中央监控地方官员的途径。中央根据民众的冤情对地方官员进行惩治,让老百姓对官员进行监督,减少官员为了私利迫害百姓。

(四) 沟通功能

从尧舜、先秦时期到先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再到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各种形式的信访活动以及信访机构的设立来看,我国古代信访沟通功能更多的是体现在对重大冤情的回应上,更偏重于下情上达,沟通的单向性比较明显。尽管在我国古代实行封建专制统治,人民自发参与政治的途径和范围及程度非常有限,但“进善旌“、”敢谏鼓“、”投匦“、”上表“等信访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古代人民与统治者直接沟通的重要选择。

【参考文献】

[1]阮青(注释).淮南子:注释本[M].华夏出版社, 2000.

[2]阮青(注释).淮南子:注释本[M].华夏出版社, 2000.

[3]赵立程.儒学十三经[M].北方文艺出版社, 2001.

[4][汉] 郑玄注, [唐 ]贾公彦疏,陆德明音义:《周礼注疏 》,录于 《文渊阁四库全书》第90册,上古籍出版社,,2003 年1 月, 第575 页.

[5] [汉] 郑玄注, [唐 ]贾公彦疏,陆德明音义:《周礼注疏 》,录于 《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 90 册,上古籍出版社,,2003 年1 月, 第624页.

[6]隋书·卷二十五志·第二十·刑法[M].

[7]曹漫之.唐律疏议译著·斗讼[M].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9.

信访联系会议制度 篇9

件的通知

(乌党办发[2006]3号)

各区委、区政府,市委各部、委、办、局,市政府各委、办、局党组(党委),各人民团体党组,各企事业单位党委: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信访条例》,强化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规范信访工作程序,完善信访工作制度,现将《乌海市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等6个制度文件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遵照执行。

中共乌海市委办公厅 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6年3月1日

乌海市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市委、政府对信访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各区、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及时妥善解决重大、复杂、疑难信访事项,根据《信访条例》,结合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信访工作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是信访工作领导小组的一种工作机制。

第三条 市委、政府分管信访工作领导、市政法委书记、政府秘书长和市公安局局长为联席会议召集人,各区、各有关部门、单位的负责人为成员。

联席会议在市党委政府信访局设立办公室,负责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市党委政府信访局主要负责人担任。

第四条 联席会议的主要内容:

(一)贯彻落实上级信访工作联席会议的决策部署;

(二)通报重要信访情况,分析信访工作形势;

(三)协调处理重大、复杂、疑难信访事项;

(四)研究派出信访专项督查组督办有关信访事项;

(五)其他应当由联席会议议定的事项。

第五条 联席会议根据需要不定期召开。一般情况下,由市党委政府信访局或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提请,经召集人批准召开。

第六条 联席会议由召集人或者召集人指定的其他人员主持召开。

参加会议人员和列席会议人员根据会议内容确定。

第七条 联席会议召开前,各区、各部门和单位要将有关研究事项材料报联席会议办公室和召集人,并提供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依据,明确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措施。

第八条 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做好会议组织、协调、服务工作,根据需要整理并印发会议纪要。

第九条 联席会议议定的事项,由各区、各部门和单位负责组织落实、反馈,市委、政府督查部门和市党委政府信访局负责督办。

乌海市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强化各级党政机关领导信访工作责任,确保各项信访工作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根据《信访条例》和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责任制。

第二条 本责任制适用于各级党委、政府班子及其成员。

第三条 党委、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主要领导对本区、本部门的信访工作负总责。

(一)认真贯彻落实《信访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把信访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整体部署,统一安排;

(二)每年至少主持召开一次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部门党委(党组)会议,专题听取信访工作汇报,研究解决信访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三)阅批重要来信,接待重要来访;

(四)审定重大、复杂、疑难信访事项处理意见及领导责任追究意见;

(五)研究、督促、办理上级领导批示给本人的信访事项并审核签署办理情况报告;

(六)负责本区、本部门信访工作责任制的落实;

(七)解决好信访工作机构、干部队伍建设等有关问题;

(八)其他应当承担的领导责任。

第四条 分管信访工作的党委、政府领导和部门领导对本区、本部门信访工作负主要责任。

(一)认真贯彻落实《信访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及上级和同级党委、政府关于信访工作的决策部署;

(二)负责信访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三)研究部署和检查指导本区、本部门的信访工作,协调处理重大、复杂、疑难信访问题;

(四)组织落实本区、本部门信访工作责任制;

(五)阅批重要来信,接待重要来访,研究、督促、办理上级领导批示给本人的信访事项并审核签署办理情况报告;

(六)协调解决信访工作机构日常工作中的实际困难;

(七)其他应当承担的领导责任。

第五条 分管其他工作的党委、政府领导和部门领导对职责内的信访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

第六条 重大、复杂、疑难信访事项实行领导承包制。对分管职责内的信访事项做到“包协调、包督办、包落实、包稳定”,确保信访事项依法、及时、妥善解决。

第七条 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实行目标化管理。

各级党委、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应当明确信访工作领导责任目标,并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实绩考核。

第八条 各级党委、政府应当加强对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市委、政府对各区和市直各部门每半年检查一次;各区对所属乡镇进行经常性的检查。

检查工作由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部署,党委、政府办公部门及组织部门、信访工作机构共同组织实施,并通报检查情况。

第九条 对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落实不力的应当追究领导责任。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级党政机关责令改正;视情节给予通报批评或者诫勉谈话;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一)不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自治区和市委、政府关于信访工作的法律法规决策部署,信访工作处于被动局面的;

(二)超越或者滥用职权,应当作为而不作为,侵害信访人合法权益导致信访事项发生的;

(三)推诿、敷衍、拖延信访事项办理,导致矛盾激化,造成信访人不按法定程序、不到指定地点上访的;

(四)对上级交办的信访事项无正当理由在规定时限内不能办结,或者未按规定签字上报处理意见的;

(五)拒不执行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作出的信访事项处理意见的;

(六)未按规定和要求到上级处理越级信访事项或者劝返、后续工作不力,导致信访人滞留、重访的;

(七)其他应当追究责任的情形。

第十条 各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参照本责任制执行。

乌海市党政机关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增强各级领导对信访工作的责任意识,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根据《信访条例》和自治区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中的党政机关领导是指乡镇、区,市委、政府领导和市委、政府工作部门的负责人。

第三条 党政机关领导信访接待日(以下简称领导信访接待日)工作坚持强化责任、解决问题,有利工作、方便信访人的原则。

第四条 领导接待日的时间、地点、联系人、联系方式应当相对固定,并向社会公布。

(一)乡镇党委、政府领导应随时接待群众来访;

(二)各区委、政府领导和市委、政府各工作部门的负责人每周不少于1个工作日;

(三)市委、政府领导每月不少于2个工作日。

第五条 领导接待日工作一般采取轮流接待方式。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采取预约接待、多部门联合接待、多名领导共同接待等方式。

第六条 党委政府信访局负责做好本级领导接待日的准备工作。

(一)制定阶段性的领导接待日安排;

(二)落实参加领导信访接待日工作的有关部门和人员并通知其为领导提供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等资料;

(三)通过固定的新闻媒体或者告示栏等形式提前向社会公布;

(四)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七条 因特殊情况原定领导不能在预定的时间接待,由本级党委政府信访局或信访科(室)应当及时协调其他领导接待。

第八条 接待时,本级党委政府信访局或信访科(室)负责做好接待登记和记录,填写统一印制的《党政机关领导信访接待日登记表》。

接待后,对信访人反映的合理诉求,应当按照《信访条例》的规定或接待领导的指示,及时转送或交办到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并做好督查督办工作。

第九条 领导接待日工作实行责任制。

党政机关领导在接待过程中,对属于分管范围内的信访事项,能够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需要调查核实的,责成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办理,并要求在限期内提交办结报告;情况复杂或涉及多个部门的信访事项,由接待领导召开协调会议研究解决。

不属于分管范围内的信访事项,应当移交有关分管领导。

涉及多个地区、多个部门的信访事项,根据实际需要,呈报共同的上级机关或其信访工作机构协调处理。

第十条 对接待中遇到的重大、复杂、疑难信访事项,必要时可以举行听证。

第十一条 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落实情况由市党委政府信访局会同有关部门定期进行检查、通报,每季度通报一次。

第十二条 各区领导信访接待日每半年做一次计划安排并上报,落实情况每季度第一个月的15日之前,逐人列表报市党委政府信访局。

市委、政府各工作部门负责人信访接待日每季度做一次计划安排,并于每季度第一个月的15日前连同上季度落实情况一并报市党委政府信访局备案。

第十三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各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信访接待日工作参照本制度执行,此前制定的有关规定同时废止。

乌海市非正常信访隐患排查和领导包案工作制度

第一条 为了有效预防非正常信访事项的发生,强化领导信访工作责任,依法、及时、就地解决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根据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各级党委、政府,市委、政府各工作部门及其企业事业单位适用本制度。

第三条 党委政府信访局或信访科(室)是非正常信访隐患排查和领导包案工作的承办部门。

第四条 各区委、政府负责本级党委、政府工作部门和所属乡镇、企业、事业单位的非正常信访隐患排查、分析、汇总和确定包案领导,并上报市党委政府信访局;市党委政府信访局负责本级党委、政府工作部门的非正常信访隐患排查、分析、汇总和确定包案领导,并上报自治区党委政府信访局。

第五条 对排查出来的非正常信访隐患,各级信访工作机构应当协调党委、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确定包案领导,主动下访,深入基层,解决问题。

对未排查上报的非正常信访隐患,如发生越级上访,市、区党委政府信访局可以要求下级负责党委、政府工作部门或信访工作机构主要负责人写出书面报告,说明原因及下一步工作措施。

第六条 党委政府信访局每月向本级党委组织部门书面报告上月发生的越级、重复、异常集体访,30人以上的集体访和赴自治区进京的非正常上访,由党委组织部门进行通报。经党委组织部门通报的,各有关地区、部门或单位应当列入下月非正常信访隐患排查范围并确定包案领导。

第七条 各级党委、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是非正常信访隐患排查和领导包案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党委政府信访局对领导包案工作应当逐级填报统一制发的《重点非正常信访事项登记表》。包案领导、分管信访工作领导、主要负责人应当签名的,必须由相关领导亲笔签名,不得用打印方式签名,或者其他人员代签。

第八条 包案领导对所包信访事项,应当做到“包协调、包督办、包落实、包稳定”。

第九条 领导包案解决的信访事项,应当将包案领导与信访人的谈话记录、召集有关部门研究解决问题协调会记录的复印件以及对信访人反映问题的处理意见、措施等报市党委政府信访局。

第十条 对于已排查上报的非正常信访隐患和确定了领导包案的同一信访事项,一年内不得重复四次作为非正常信访隐患排查,也不得出现领导重复包案。

重访一次的,由市党委政府信访局向包案领导发质询函,要求包案领导书面说明原因;重访两次的,由党委组织部门向包案领导发质询函,要求包案领导写出书面说明;重访三次的,党委组织部门可以视情况约相关包案领导谈话了解情况。

第十一条 各级党委、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负责对非正常信访隐患排查和领导包案情况进行审核、签署意见,并按规定时限报市党委政府信访局汇总。

第十二条 非正常信访隐患排查和领导包案工作纳入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内容。

对信访事项推诿扯皮、敷衍塞责、顶拖不办,导致矛盾激化或者引发群众多次重复进京赴自治区或者到市委、政府集体上访的,转组织、人事、纪检、监察部门备案,造成严重后果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第十三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乌海市信访督查工作制度

第一条 为了确保国家和自治区、乌海市关于信访工作的决策部署得到贯彻落实,确保信访事项得到依法、及时、妥善处理,根据《信访条例》和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市、区党委、政府信访局负责信访督查工作。

(一)督促检查本级党委、政府工作部门和下级党政机关信访工作和信访事项的处理;

(二)协调、检查、指导下级信访工作机构的督查工

作。

第三条 督查工作应当坚持实事求是、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可以采取电话、发函、召开会议、实地调查或者联合督查等方式进行。

第四条 督查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上级党政机关关于信访工作决策部署的落实情况;

(二)《信访条例》等有关信访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的执行情况;

(三)领导对信访工作和重要信访事项指示、批示的办理情况;

(四)上级和本级交办信访事项的办理情况;

(五)《信访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的情形;

(六)其它需要督查的情形。

第五条 第四条第(一)、(二)、(三)、(六)项的督查工作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组织进行。

第六条 对具体信访事项的督查工作应当按照立案、交办、实施、审核上报等程序进行。

第七条 列入督查范围的事项,应当按照“一事一项”的要求由市、区党委政府信访局负责立案,拟定督查方案,统一编号登记,提出拟办意见。

第八条 已经立案的督查事项应当及时交办。

(一)督查事项由经办人提出拟办意见,经市、区党委政府信访局有关领导批准后交办。

(二)交办的督查事项应当抄送相应的部门和下一级党委政府信访局或信访科(室);需要送主要负责同志的,由其办公部门转交。

(三)承办单位在收到交办事项后,应当在规定时限内办结;情况复杂并经承办单位负责人批准延长的,将延长理由书面报交办的市、区党委政府信访局备案;领导交办且有明确要求的,按要求时限办理;特殊或紧急情况,特事特办,急事急办。

(四)督查事项立项交办后,相关信访人就同一信访事项提出新的事实和理由的,有关部门应当将收到的相关材料及时移交督查部门。

第九条 党委政府信访局负责组织信访督查工作的实施。

督查时,承办机关可以就信访人反映的意见和问题进行调查核实,查阅有关材料,听取信访人、相关组织和人员陈述事实和意见。调查核实后,可以视情况向有关部门反馈意见。

在规定时限内,承办机关未反馈交办事项处理结果的,党委政府信访局应当及时跟踪督办,并要求说明理由或书面报告进展情况。

第十条 市、区党委政府信访局应当按照“事实清楚、定性准确、适用法律法规和政策适当、处理意见恰当、程序规范、手续完备”的要求,对信访事项处理意见进行严格审核。符合要求的,逐级呈报;不符合要求的退回承办机关重新办理。

第十一条 需要向党委、政府领导报送的督查情况报告,应当经市、区党委政府信访局负责人审签后上报。

第十二条 督查事项办结后,应当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立卷归档。

第十三条 市、区党委政府信访局在督查工作中,发现有关行政机关未按有关规定办理信访事项的,应当按照《信访条例》规定向有关机关提出改进建议;造成严重后果的,可以对有关责任人提出处分建议。

有关建议提出后,市、区党委政府信访局应当及时了解建议的采纳和落实情况,并向有关领导和机关报告和反馈。

第十四条 督查工作人员应当遵纪守法,廉洁自律,保守秘密。

第十五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乌海市信访信息工作制度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信访信息工作,提高信访信息的报送质量和服务水平,确保信访信息及时、准确、全面报送,根据《信访条例》和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建立市、各区和市委、政府各工作部门、乡镇办三级信访信息报送网络。市信访信息网络成员单位由各区党委政府信访局,市委、政府各工作部门组成。

各区和市委、政府各部门、乡镇办级信访信息网络成员单位的组成根据情况自行确定。

第三条 信访信息网络成员单位应当明确一名领导具体负责信访信息工作,并确定熟悉信访业务、工作认真负责、具有一定政策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工作人员担任专职或兼职信访信息员。

第四条 信访信息网络成员单位对本地区(部门)的信访信息工作负总责。负责收集、编辑、报送本地区(部门)的信访信息和上级部门约稿信息,负责检查、指导和管理本地区(部门)的信访信息工作和信息人员培训。

第五条 信访信息报送的主要内容:

(一)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和市委、政府关于信访工作的决策部署和上级领导对信访事项的指示、批示情况;

(二)贯彻执行《信访条例》等有关信访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情况;

(三)越级进京、赴自治区和到市委、政府的非正常上访及处置情况;

(四)重大、紧急信访事项和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预警性信访信息;

(五)群众关注、反映的信访难点、热点问题及提出的重要意见、建议。

(六)本地区(部门)信访形势分析;

(七)重要信访工作动态、工作经验及领导关注、需要的重点信息;

(八)其它应当上报的信访信息。

第六条 信访信息网络成员单位应当通过群众来信来访、督查督办、领导批示、专题调研、重大活动、重大事件以及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对信访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多种渠道收集信息。必要时可以直接到一线进行调查研究,并注重挖掘有针对性、预见性、典型性、指导性的综合调研类信息。

第七条 信访信息收集后应当及时进行分类登记、筛选和编辑整理。编辑上报的信访信息,事实要真实准确,语言要简明扼要,分析要深入透彻。

第八条 信访信息要逐级、及时报送。重要信息应当在6小时之内报送到市党委政府信访局,重大、紧急信息应当立即报送,并做好续报工作。

第九条 基层信息部门向市委、政府报送的重大、紧急信访信息,应当同时抄送市党委政府信访局。

第十条 信访信息报送以书面、电话、传真和电子邮件等形式报送为主。用电话、电子邮件报送的信息,随后应当及时补报书面信息。

第十一条 报送的信访信息必须经本单位负责人审核签字,并注明信息来源、编辑人、联系电话。

第十二条 信访信息资料的收集、使用、传递、保管、移交等各个环节,应当严格按照有关保密规定办理。

使用专网传输信访信息要与互联网进行物理隔离。

第十三条 市党委政府信访局应当根据形势、任务及上级要求、领导指示和工作需要,适时下达阶段信访信息报送点和约稿信息。

第十四条 信访信息网络成员单位的信访信息报送工作,纳入实绩考核内容。

第十五条 信访信息网络成员单位不得隐瞒、谎报、缓报重大、紧急信访信息,对违反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按有关规定追究领导和其他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上一篇:关于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的分析下一篇:济阳县创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