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科

2024-07-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信访科(精选8篇)

信访科 篇1

确保国庆期间民政信访稳控工作

民政局信访科为做好国庆期间进京访稳控工作,确保国庆期间民政系统不发生进京访,特别是进京非常访。在国庆节来临之际对所分管的民政信访工作进行了精心组织和周密部署,这个科主要作了以下工作:

一、重点排查,及时处理

在对各镇、街日常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和化解工作的基础上,要求各单位对国庆期间进京访突出问题进行一次重点排查,做到早发现、早化解,最大限度地消除各种不和谐因素,防止演变为进京访及群体进京访的发生。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当地,确保国庆期间信访群众和重点人群不上行,坚决杜绝进京访的发生。

二、重点案件,包案实行

对排查梳理出来的重点信访人员实行包案,由各地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及各科室、各矿山社区管理办公室负责人亲自抓,摸清情况,查找上访原因,了解信访动态,及时采取措施。

三、加强值班,确保畅通

要求各单位在国庆放假期间要保证足够力量,坚决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确保24小时联络畅通。对于情况紧急的

信访问题,做到第一时间、第一地点解决到位。

四、讲政策,讲方法,将矛盾化解于萌芽

信访科 篇2

事过一年多以后, 国内经历了几次有关信访的公众事件, 此时再回头看沈阳大学开设“信访专业”这件事, 也有了特殊的意义。

2010年11月, 见到沈阳大学宣传部长杨开来时, 他的第一句话就是“别再炒作了, 我们学校没有所谓的‘信访专业’, 我们不过是根据需要在政法专业增设了一门课程……”

“信访专业”开设缘由

2009年4月, 沈阳大学党委副书记李梦玲接到了来自沈阳市信访局局长陈国强的电话。信访局长转达了市委领导的一个意见。这个意见很快得到执行。2009年5月, 沈阳大学招生简章上首度出现了“招收信访方向”学生的内容。

同年, 辽宁省教育厅接到了沈阳大学提交的增设法学 (信访方向) 专业的申请表。在得到省教育厅的批复之后, 沈阳大学面向全省招收了35名此专业方向新生。

有关领导为何会有在沈阳大学增设这样一个专业的想法呢?

据了解, 之前, 沈阳市信访部门就曾经在沈阳大学选拔过毕业生从事信访接待工作。在实际工作中, 大学生们对来访者很有礼貌, 他们的态度使来访者首先卸下了心里的包袱, 随后的接待工作也变得容易多了。通过实践, 信访部门对大学生们的工作非常满意。

此时恰逢沈阳的信访制度进行改革。“要把设置信访专业方向作为信访制度改革的一部分”, 沈阳信访局局长陈国强强调。沈阳大学方面的有关领导也感到信访重心已经向“事要解决”上转变, 信访工作人员既要有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和能力, 又要系统掌握法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可以说, 新增专业是顺势而为。

一门新课程的解读

为什么沈阳大学方面一再强调, 该专业为法学 (信访方向) , 而不是“信访专业”呢?沈阳大学党委副书记李梦玲表示:原本并没有信访专业, 创立一个新专业需教育部批准。于是, 沈阳大学变通为在法学专业中增设信访方向, 以方便学生就业。也就是说, 以前招生目录的写法是“法学”, 这次成了“法学 (信访方向) ”, 学生毕业后还是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主干课程还是法学基础课。而设立一个专业方向只需到省教育厅高教处备案即可。

对于教学用的教材, 用校方的话说:由于专业太新, 国内还没有专门供信访专业使用的理论教材, 沈阳大学决定信访概论的教材将由学校老师自己调研, 自己编写。这个专业的授课老师也大部分来自该校政法学院。另外还有其他院系的相关老师, 以及信访局的专家。

“上沈阳大学‘信访专业’, 毕业后就能做‘信访干部’, 信访干部就是公务员。”自沈阳大学开设“信访专业”后, 坊间这样的传闻很多。沈阳大学方面闻之立即通过媒体作出反应:“学校的这一教育不是培养信访干部, 而是培养社会工作者。如果想成为公务员, 还需要经过公务员考试。”

然而, 更正归更正, 来自各方面的声音和猜测仍层出不穷。不少媒体质疑信访专业方向的设置是在维护本已广遭诟病的信访制度, 有违法治精神;更有人尖锐批评此举显示大学已丧失独立精神, 沦落为政府的职业培训机构。沈阳大学方面则表示这是大学开放办学的一种形式, 是高校自主权的一种表现。

未来的出路与存疑

从2009年6月开始到如今, 已过去一年多。作为一个新设专业, “信访专业”得到了部分家长的认可。他们认可的原因是, “信访专业”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上占据一定的比较优势。

然而,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石英则表达了一定的忧虑, 她认为,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 法制逐步健全, 社会更加和谐, 信访量会越来越少, 对信访人才的需求也会减少, 到时学信访的学生如何就业, 应该成为办学者思考的一个问题, 信访方向很可能会面临转型。她建议, 信访专业除了设置与信访相关的课程外, 还应该有公共关系管理、社区管理等相关课程, 为未来向公共服务方向转型做好准备。

沈阳大学法政学院院长唐淑凤被称为沈阳大学“信访专业”的设计者。她表示:一年过后, 信访专业运行得很好, 按照教学计划, 信访相关课程, 要占到专业课总量的30%。

唐淑凤认为信访是一个纠偏窗口, 信访制度其实是一个解压阀, 释放压力。事实上, 无论来访人有多大的对抗情绪, 只要来到信访大厅, 其实还是想解决问题的。社会运行最危险的是, 纠偏的渠道不存在了, 或者失灵了, 那会把一些小问题积攒成大问题。

信访专业与信访终结

沈阳大学“信访专业”引发热议, 也吸引来诸多评论者品头论足。

其中一些人, 对大学设立“信访专业”的行为存有疑虑。

《南方日报》评论员周虎城倡议:“信访专业应培养信访的掘墓人。”他认为, 在一个理想状态, 一个健全的法治社会并不需要搞专门的信访部门, 司法足以消弭绝大多数争端, 使社会保持一个稳定状态。

媒体人士司徒望表示:事实上, 只要存在一个有专业知识支撑、结构稳定的群体, 他们如果专业地“代理”上访者去找能够解决问题的实权部门, 而不是去信访部门“挂号”, 那么信访部门的热闹程度必将大大降低, 并终将可有可无。

疏通信访渠道维护和谐信访 篇3

【关键词】信访渠道;和谐稳定

1.目前信访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1企业员工、群众法律知识相对提高

作为一家特大型现代化矿井,企业经常性开展法律宣传、维权活动等,员工群众民主意识、维权意识逐渐增强,但是法制观念淡薄,专业法律知识欠缺,导致群众盲目信访、随意信访,无序信访、无理信访,只强调个人即得利益,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有时上访目的与上访部门的职能不符,造成无知、无理上访。

1.2基层信访渠道不畅通,信访干部专业素质不强

作为煤矿企业,虽然近几年信访部门职能不断增强,专业信访人员配备逐步齐全,但是由于煤矿企业的特殊性质,导致信访案件逐年增加,由于上世纪煤矿企业安全意识相对淡薄、企业资金不足,安全设施落后,导致大量轮换工、工伤、工亡等情况的存在,由于历史原因各类问题交织,极难处理,因此,基层单位在处理信访案件时不能很好的传达贯彻法律规定、上级精神,存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现象。特别是对于重复上访等,极少数信访干部对前来信访的基层群众态度冷淡,话语生硬,阻塞了信访渠道。

1.3非正常上防、越级上访现象增多

集体上访、重复上访、越级上访等非正常上访明显增多,部分员工群众在上访前不能认真了解自己上访案件的法律规定、国家政策,一味道听途说,听信谣言鼓动,上访过程中情绪激动、行为过激,不停劝阻,肆意谩骂信访工作人员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越级上访、跨界上访事件经常发生,找领导“直接对话”,甚至胡搅蛮缠,形成一股歪风邪气。

2.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信访稳定工作

信访是党和国家的基本政策,公民通过信访制度反映问题、上传民情,是政府与公众有效沟通的制度化渠道。通过信访反映民众的问题和诉求是公民的重要权利。信访宜堵不宜疏,以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燕子山矿在信访工作中, 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矿职工代表大会精神,以“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为目标,进一步通过多渠道为员工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继续保持我矿信访形势的良好局面,以构建和谐稳定的矿区为重点,紧紧围绕集团公司“建设新同煤,打造新生活”的发展战略以及矿总体工作思路,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抓好领导干部带着问题接访、约访、下访,集中化解各类矛盾糾纷为重点,以员工群众的满意度来衡量信访工作,解决好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全力维护好员工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燕子山矿和谐稳定发展。

2.1抓信访,维稳定,实现“一到位”、“四及时”的工作目标

一到位即:矿领导接访要到位;四及时即:矛盾纠纷化解及时,信访案件处理及时,热点问题分析预报及时,群体事件处置及时。燕子山矿进一步深化了领导干部接访制度,充分发挥信访联合接待大厅的职能作用,畅通信访渠道,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拥护不拥护”作为衡量信访工作的重要标准,坚持每周二矿领导干部带队接访制度,按照 “一站式” 接待、“一条龙”服务、“一体化”调处、“一竿子到底” 解决问题的模式,为员工群众来信来访提供便利条件,消除上访人员的心理障碍,拉近矿领导与员工群众之间的距离,用一心一意为员工群众服务的态度赢得员工群众的信赖,促进信访工作的依法有序开展。

2.2抓信访、维稳定,做到“四坚持”

要坚持转变工作作风,实现“四个转变”。要由过去的信访部门主抓向党政工团齐抓共管转变,信访部门协调处理;要由过去的就信访抓信访、维稳定,向多为员工群众办实事好事转变,切实解决员工群众的实际困难;要实现上访变下访的转变,要深入到员工群众中去,加强法律、政策的宣传贯彻,并深入了解企、民矛盾,将各类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源头;要由单纯的矿领导接访,向矿领导带着问题下访、约访转变。

2.2.1要坚持源头治理

要重点抓好日常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制,着力构建全矿范围内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体制。把重点单位、重点群体、重点人员、重点对象全部纳入信访视野,切实把各类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纳入掌控范围,做到早发现、早化解、不积累。

2.2.2要坚持信访宣传活动

加大对上访群众的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引导群众走依法、文明、按程序信访。对缠访、闹访、扰乱秩序的违法上访人员和个别挑头人员,公安部门要依法予以处置。

2.2.3要坚持严格的考核追究制度

信访科 篇4

点思考

对全面推进“法治信访、阳光信访、精准信访”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5年是信访工作的法治建设年,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法治信访、阳光信访、精准信访”建设,推动依法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合法诉求,努力形成法治、为民、公正、透明的新型信访工作模式,为深入实施“三区两美”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课题和任务。

(一)坚持夯实基层基础,在源头治理上持续发力。找准信访工作职能定位,始终把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放在首位,正处处理维权与维稳的关系,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一是完善工作机制。深入开展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完善预警机制、处置机制和应急预案。二是加强排查化解。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体系,通过浙江网上信访平台及时传达群众诉求和发现各类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滚动排查、动态管理、及时调处,推动大量信访问题在基层得到及时就地解决,坚持杜绝因信访问题处置不到位而引发进京非访、越级上访、集体访、恶性事件等异常情况。三是推进基层建设。把更多人力物力财力投向基层,规范基层信访工作场所建设,改善工作环境。

(二)坚持法定途径优先,在有序引导上形成合力。进一步畅通群众权益保障法律渠道,落实“法定途径优先要求,做到只有无法进入仲裁、复议、诉讼等法定渠道的信访事项,才可以按照《信访条例》规定启动办理、复查、复核程序,最大限度地通过法定途径处理矛盾纠纷,树立起合理合法的诉求只要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的导向。一是建立互通互联。完善各级政府法制办、法院、信访三家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仲裁、复议、诉讼与信访有关衔接的互联互通机制,及时讨论研究复杂、疑难信访件的法定化解措施,实现有效甄别、有序引导。二是压实工作责任。进一步理清部门职能边界,督促首办部门严格按照“责任清单”的要求告知信访人法定救济权利;依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逐步建立信访件横向转办制度,推动部门精准指导基层解决群众诉求。进一步规范信访工作程序,严格落实初信初访首办责任制,做到“有诉必登、有问必答”,并在期限内认真受理、办理,做到100%按期处理,力争办理“无差错”。三是提高信访公信力。多层次开展听证评议工作,接受各方监督评判,还原事实真相,做到过程全公开,结果全公开,真正让群众信服;更加注重实地调查、政策解释、理性引导,提高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工作质量,要求复查复核三级终结信访事项送审率达100%、省级会审通过率达90%,杜绝以信访终结代替司法终结,着力提升信访工作公信力。

(三)坚持阳光信访主导,在压实责任上借势借力。依托省政府电子政务云平台,拓展完善浙江省网上信访信息系统,将各级各部门信访业务全部纳入系统,实现进入系统的初次信访事项可查询、可跟踪、可督办、可评价,力争把网上信访打造成群众信访的主渠道。同时,每月分别对信访工作机构和有权处理机关满意率进行排名,连续两个月列末二位的要考核扣分,连续循环、再连再扣、退出停扣。完善群众满意度评价体系,认真抓好有效满意评价的结果运用,对群众评价的不满意件100%纳入督查,借群众评价之力,倒逼责任落实,推动问题化解。扎实推进“浙江信访”网络平台建设,努力将其打造成为我省信访工作的权威信息发布平台、热点事件回应平台、群众信访服务平台。

信访科 篇5

一、2019年信访工作总结

(一)圆满完成了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信访工作

严格按照上级要求认真开展了信息核查、调查员培训、入户调查、调查数据录入等阶段信访工作,并严格把关,圆满完成了专项调查信访工作任务,确保调查数据的真实、可靠。这次调查共核对持证残疾人信息15163条,非持证残疾人儿童信息191条。培训20个乡镇、街道572个村、社区共700余名调查员。填写入户调查表14002份,填写调查底册、社区调查表和调查表封面各572份,并逐一进行了信息数据录入,经审查后统一上报。

(二)认真组织了第25次“全国助残日”活动

一是积极开展“爱心助残”轮椅捐赠活动,5月15日上午,林州市慈善总会、林州市残联在残联综合服务中心隆重举行“爱心助残”轮椅发放仪式,再次向行动不便的贫困残疾人捐赠轮椅340辆,并现场将轮椅发放到了残疾人手中。这是继去年捐助700辆轮椅后的又一次大型救助活动。这些轮椅的发放再次满足了全市行动不便的贫困残疾人需求。

二是组织开展特殊教育学校聋生“刻画”艺术作品展。在助残日来临之际,林州市残联组织特殊教育学校聋生在红旗渠广场举行聋生“刻画”艺术作品展。市政府党组成员郝泉吉、残联理事长邓广存到活动现场参观了此次作品展,对聋生刻制的一幅幅画作品予了高度评价,并鼓励孩子,要自强自立,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健康、快乐地生活。

三是开展“碘缺乏病防治”宣传活动。5月15日,也是“碘缺乏病防治日”宣传日,林州市残联在红旗渠广场举行了题为“科学补碘,健康一生”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四是以“助残日”活动为契机,多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在媒体上刊发残疾人信访工作系列报道;在市区主要街道悬挂标语横幅等,共悬挂横幅20余条,印发宣传材料2019余份。在全市营造了扶残助残的良好氛围。

(三)全面实施残疾人康复救助工程

一是积极开展“安阳市20配发辅助器具”活动,免费发放400余件辅助器具;二是筛查0-6岁脑瘫儿童共55人,并配发辅助器具(轮椅、坐姿椅、站立架、助行器)69件;三是为精神病患者实施免费住院、免费服药救助,为6名患者提供每人4000元的住院救助,共计24000元;为30名患者提供每人 700元的治疗药物,共计21000元。

(四)扎实开展了全市未入学适龄儿童实名统计信访工作

按照上级文件精神,今年4月份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6-14周岁未入学残疾儿童调查统计信访工作,共统计6-14周岁未入学儿童201名,并进行了数据录入上报,为切实保障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打下了基础。

(五)积极推进残疾人就业信访工作

一是积极开展残疾人就业培训工程。免费对16-59周岁的残疾人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举办为期2 个月的保健按摩、建筑培训班2个,食宿全免,培训残疾人78名。农村实用技术培训720人。二是依法开展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信访工作。今年5月12日,林州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做好2019年度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信访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用人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市残联在林州电视台、红旗渠报上进行了公告。目前年审信访工作正在进行。

(六)大力开展残疾人事业宣传文体信访工作

在残疾人事业宣传方面:采取多种宣传方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宣传,取得了良好效果。一是利用电视、报刊对全市残疾人信访工作进行宣传报道,特别是在“全国助残日”、“爱耳日”期间,全市新闻媒体上都有残疾人信访工作的报道。二是加强网络宣传力度。加强《林州市残联信访工作动态》的编辑信访工作,及时将残疾人信访工作动向及优惠政策发布到林州残联网站上,并积极向上级残联网站投稿。三是采用传统宣传方法,加强对残疾人事业及优惠政策的宣传。上半年制作宣传标语20余条,印发惠民一览表2万余份。在残疾人文体生活方面:注重为残疾人营造良好的环境,培养优秀残疾人文体人才。原康镇柏尖沟村成功创办“全国自强健身示范点”。健身示范点的建成,提高残疾人体育健身服务水平,活跃了基层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培训了残疾人健身指导员,丰富了残疾人文化生活。

(七)积极扶持了残疾人就业创业

认真落实了残疾人小额贷款贴息政策,制定长效的帮扶机制,扩大扶持残疾人就业面。

(八)开展了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发放信访工作,共发放178辆补贴款46280元。

(九)妥善解决信访问题

重视残疾人信访信访工作,把残疾人信访信访工作作为重要信访工作来抓,接待来访人员80余人次,来访问题基本都得到了圆满解决,维护了残疾人权益和社会稳定。在接访中,对每一位来访残疾人或亲属都进行了热情接待,积极妥善处理反映问题,化解矛盾,确保无重大信访案件发生。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残疾人事业发展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经费投入不足,制约了残疾人事业发展。

(二)由于客观条件和自身障碍的影响,残疾人总体生活状况与社会水平还有一定差距,部分残疾人贫困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三)改善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环境和条件的长效机制还不健全。

三、2019年信访工作计划

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林州市残联将努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继续以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为中心,全面开展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维权等信访工作,重点做好以下几项信访工作:

(一)组织搞好第26次“全国助残日”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助残氛围。

(二)实施“阳光家园”托养计划,为200名需要护理的残疾人发放居家托养补贴。

(三)积极开展“残疾人小额贷款贴息”信访工作,扶持残疾人创业。

(四)做好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发放信访工作。

(五)继续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和农村实用技术免费培训,为残疾人就业创业打下基础。

(六)落实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政策,帮助更多残疾人就业,摆脱贫困生活。

(七)继续实施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为符合标准的贫困残疾儿童实施抢救性康复,从根本上改善残疾儿童的生存与发展状况。

(八)继续开展残疾人辅助器具发放信访工作,全年计划发放辅助器具500件。

(九)建设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及托养中心。

信访局年度信访工作总结 篇6

今年以年,我县信访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和省市信访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和全国“十八大”以及中、省、市信访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第一要务抓发展,第一责任保稳定”,紧紧围绕维护社会稳定和服务全县经济工作大局这个中心,着力推动“事要解决”,圆满完成“一控双降”目标任务,维护了全县社会政治稳定。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全年信访工作的基本情况:

1、今年,全县各级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461人(次),其中来信46件,来访1415人(次),查结了1390件(次),查结率为98%;重信重访率分别为3%和6%。创建“四无”镇(区)8个,占62%。

2、今年,我县共发生来县集体上访55件984人次,重复集体访14件,比去年同期1047人次相比下降7%。赴省访全年指标1批30人次,我县未发生赴省访;赴市访全年指标100人次,我县赴市访零登记;赴京访指标1人,我县无赴京访,无群体性事件发生。来访量控制在市上下达指标范围内,确保了“一控双降”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3、今年,我县省立案要结果案3件,已按时查结上报,中、市未立案。县上领导批示要结果信访案件和信访局自立案件39件,查结34件,未到期5件,报结率100%.4、网上投诉28件,报结25件,3件未到期,网上投诉事项交办件回报率98%,重复投诉率3%,网上投诉件事项交办回复率97%,信访信息化应用上线率达到100%,录入率达到100%。

5、信访局向县级及县级以上机关报送信访信息20条,平均每季度5条,本局发《信访要情》及通报14期。

二、主要做法及特点

(一)各级领导从讲政治的高度抓信访促稳定。今年,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搞好信访工作当作促改革、求发展、保稳定的大事来抓。2次召开全县信访工作会议,县委常委会专门听取信访工作汇报4次,县联席办召开会议专门研究解决信访问题9次。县委书记齐海斌、县长张云哲两位主要领导不管工作多忙,都能坚持亲自批阅群众来信,坐班接待群众来访,及时解决信访问题,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上访群众的心中。主管领导更是把信访工作放在心中,拿在手上,经常过问,并亲自批示和包查有影响的信访案件,使大量的信访问题解决在最基层。各镇区、各部门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常抓不懈。做到了年初有安排,年内有检查,年终有总结。并对本镇区和本部门一些重大信访问题,领导亲自挂帅,精心组织安排,下功夫予以解决,使大量的信访问题解决在初信初访期,解决在基层。由于县镇两级领导思想统一,认识到位,使我县的信访工作出现了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狠抓信访案件查办工作。

一是发扬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在信访案件的查处上我们一忌推,二忌拖。严格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采取直接办、督促办、参与办的办法,进行迅速查处。

信访科 篇7

关键词:成功信访,实例,研究分析

0 引言

信访(complaint letter and visit)是群众来信来访的简称,包括致函或走访两种方式,反映情况,并要求解决某些问题。是除法律以外的又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一种比较直接的利益表达形式。成功信访的关键在于信访的有效性,即,必须言之有理(说得有道理,有事实和法律依据),行之有效(行为合法,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我将之概括为“理性合法”信访,才能有效。

1 信访三大误区

便民、利民、为民以及公平和正义是我国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信访这一“不出门,也能反映问题”的机制就是具体体现,成功案例枚不胜举。但实践中也还存在着,边远落后,法律无知等诸多原因,使很多的信访不够理性,达不到预期目的。主要表现为三大误区:(1)信访内容不理性,不据实。想当然的认为自己利益受损(实际上没有受损),没有合法的理由的和事实,自然只有会得到“由责任部门做好解释工作”的结论。(2)信访方式包括来信和来访两种。很多人认为当面“上访”比写信上访有效。这是当前信访中的一大误区,其实写信反映同样可以解决问题。写信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能反复修改,把个人意思全完反映出来,同时可降低信访成本,能及时为各级领导提供更全面的信息。(3)行为不理性。现在有些人抱着“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的心态上访,甚至采取堵机关大门、堵马路的过激行为。妨碍信访秩序,恐怕问题还没解决却先被“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信访是依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机制,只有理性合法信访才能取得帮助。下面,我将工作中的两则的成功信访案例与大家分享,并试提出成功信访的

三个要件。

2 信访案例两则

案例1:退伍军人甲,服现役13年,现从事法律服务工作,现年60周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关于进一步落实部分军队退役人员劳动保障政策的通知》劳社部发[2007]28号、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财政部等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认真做好军队复员干部就业和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劳动部发[2005]17号)和《关于认真做好部分军队退役人员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劳动部发[2006]17号)),服役期间养老保险由国家缴纳,其于2008年58岁时获悉可享受社会养老待遇后,按政策要求开始缴纳社会养老保险,个人再行补纳两年后(共15年),可在年满60周岁享受领取退休金的待遇。2010年甲某满60周岁时,满心欢喜的等待领取退休金时,却被告知,省上出台文件———个人缴费必须达5年的规定,即必须再交3年。3年的交费加上3年的退休金共计损失7万余元。在查阅了省上和国家的有关规定后,甲认为省上的规定与《劳动法》及国家出台的有关文件精神相抵触。其在认真学习了《信访条例》后,于2010年10、11月先后向县人劳人事部门当面反映,未获解决,随后通过挂号信的方式向省、国务院信访部门提交了“情况反映”信。国务院信访办及时收档并批转至人力和社会保障部,人力和社会保障部对口处理,及时复函给甲某。甲某随按批复于2011年元月下旬,向省有关部门反映要求解决。但因正处于“两会”期间,领导列席会议,将手续托交有关部门转呈。

案例2:某重大跨省贩卖人口案,历时多年未获侦破,甲某向国务院信访办反映了这一问题,并及时得到回复(红头文件函至所步省公安部门和甲某本人)。涉案诸省联合办案,迅速侦破了案件,使犯罪嫌疑人受到法律治裁。

3 成功信访要件

实践中,还有许许多多的通过信访取得帮助的案例,我谓之为“成功信访”。仔细分析上述两则成功案例,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出成功信访的三大要件:

3.1 有理有据

有理,即所要求解决的问题确实不合法、不公正,不及时解决有害于个人、集体或社会公共利益。有据,即确实有事实和法律依据。甲某的“情况反映信”内容据实不夸大,事实清楚,法律支撑充分。用事实证据和法律依据说话,有理有据,确实存在地方行为不当之处,故此才能得到支持。

3.2 有序有节

有序,即按《信访条例》规定的先后次序和秩序行事。甲某在认真学习了相关法律规定后,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反映问题,没有“越级”。但在得不到解决的情况下及时向上一级反映。有节,即识大体、顾大局。因为正处于“两会”期间,甲某深知是政治敏感期,相关领要列席会议,于是同意“转呈”建议,没有急于求成。关键是方法要对、渠道要对、要有理。”

3.3 理性合法

理性,即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据实守法的信访。信访不是“闹领导、堵门堵路、拉横幅”所能解决的。有理说理,有事说事,才是正道。理性信访建立在全面认清问题的基础上,建立在查阅收集有关证据和事实的基础上,建立在寻求法律支撑的基础上。毫理取闹,能得到你想要的结果吗?所以,理性冷静的去学习信访知识,收集证据,找到法律支撑才是成功信访必须要做的。合法,即符合法律规定。包括:信访行为必须遵守《信访条例》;信访诉求有法律依据和支撑。

参考文献

[1]《信访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31号).

[2]《关于进一步落实部分军队退役人员劳动保障政策的通知》(劳社部发[2007]28号).

[3]《关于认真做好军队复员干部就业和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劳动部发[2005]17号).

[4]《关于认真做好部分军队退役人员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劳动部发[2006]17号)

民众信访,法律何为? 篇8

“信访”作为反映公民诉求,解决各类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制度已经为越来越多的民众所熟知,与此同时,信访制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也不断显现出来,切实解决这些矛盾,维护司法尊严,维护人民利益,已迫在眉睫。

信访是民意表达的重要渠道,是一种政治化解决矛盾的途径。如今,信访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信访形势出现一些新情况新特点,呈现出四大趋势:一是上升化趋势。信访总量持续上升,上升趋势明显,可形象称为“信访洪峰”。二是群体化趋势。重复信访比例大,反映的问题集中多,政策性问题突出。三是组织化趋势。一般选择在“两会”召开、重大节庆活动、党政机关换届之时,有组织地进行集体上访。四是极端化趋势。表现在拉横幅、喊口号、静坐请愿、寄发恐吓信等,造成社会秩序和政治秩序的混乱。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信访?从法院看,有多种表现和原因,有些案件存在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程序违法、处理不公,致使当事人的权益受到损害,造成当事人上访;有些案件处理结果正确,但裁判文书表述不当,内容简单,说理性不强,看不出裁判结果形成的过程,缺乏说服力,进而造成当事人对裁判结果的正确性产生怀疑而上访;还有些是案件重实体、轻程序、拖沓审理、拖延执行,使当事人对司法的公正性产生怀疑而上访。另外,有些法官司法为民意识、服务意识不强,审判作风欠佳,在与当事人沟通过程中态度或蛮横或冷淡,方法或简单或粗暴,以致当事人对法官产生不信任感而到处上访。

但也有一些问题是非理性的,比如,有的当事人对法院的审判和执行工作不能正确看待,对审判和执行程序方面的法律规定、司法解釋更是知之甚少;有的当事人文化水平低,对诉讼寄予过高期望,一旦得不到满足就缠诉缠访。主观臆断办案人员偏袒对方、办案不公、徇私枉法,进而不停地申诉,到处上访。一旦他们得不到利益,只要案件对自己不利就到处上访,并不断向法院施加压力;有的当事人情绪激动、行为偏激、强词夺理,坚持自己对法律法规、政策的误解及偏见,长期纠缠不休。在某些地方、某些人当中,信访还成了一种时尚、一种“勇敢行为”、一种“有素质”的表现,而我们有些部门、有些人在处理信访问题上失当,为了暂时的“稳定”而牺牲原则,助长了“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

信访问题涉及到国家制度、社会发展和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转型时期中国政治国家的建构中,一方面它作为社会矛盾的一个排解渠道,不可或缺;但另一方面,信访本身又具有“双刃剑”的属性,很多方面不易掌控,如何处理总是显得比较敏感、棘手。从理论上讲,信访这一依靠行政手段的介入进行权利救济的方式本身有“人治”的痕迹,与法治社会的理念格格不入,但从实践中看,信访量不断攀升,信访的社会影响力逐渐突显,社会又离不开信访。

“人不伤心不落泪,人无难事不上访”。除了极少数无理取闹、心怀叵测的人之外,群众相信党和政府才上访,群众有困难、有意见、有怨气才上访。信访群众大多是遇到了自身无法克服的困难和问题,因超越了自身的承受能力,才求助于信访。也许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都是些琐碎、繁杂的小事,但对信访人来说,却是大事、难事,这些事,连着家事、国事,系着人心、民心。显然,我们不能将正常的、依法有序的信访视为不稳定因素,更不能消极地对待群众信访活动。上访已经不仅是社会矛盾积累的越来越多、越来越深的表征,也是制度、法律失灵的征兆。惟有切实畅通信访渠道,及时妥善地解决信访中反映的问题,才能提升社会秩序的“稳定系数”。

没有人热爱上访,绝大多数群众上访都是事出有因,他们反映的信访问题,绝大部分都与自身或某一群体的利益尤其是经济利益息息相关,这些在上访群众家庭生活中都是“头等大事”。真正小题大做、无理取闹的,毕竟还是极少数。在处理群众的信访问题时,一定要带着强烈、深厚的群众感情去做工作,马虎不得、厌烦不得、生气不得,千万不可糊弄群众、埋怨群众。要设身处地为百姓着想,站在他们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尽心竭力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多做解民情、暖民心、顺民意的事情,上为党和国家分忧、下为人民群众解难。

做好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破除“四种意识”,强化“四大理念”:一是破解“应急应付”的意识,强化“守土有责”的理念。信访工作是政治考验,不重视信访工作是缺乏政治头脑的,回避信访问题是缺乏政治胆识的。做好信访工作,不是恻隐之心,而是政治责任;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根本要求。二是破除“怕这怕那”的意识,强化“有为有位”的理念。民意似水,宜疏不宜堵。回避矛盾,矛盾就只会越积越深;逃避问题,问题只会越来越复杂。不要担心“睡着的孩子又吵醒”“平息的火焰又复燃”,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三是破除“就事论事”的意识,强化“统筹兼顾”的理念。要“跳出信访抓信访”“换个角度看信访”,综合施治,多管齐下,强化战略思维、树立科学态度、增强操作能力。四是破除“一阵风过”的意识,强化“一以贯之”的理念。信访工作不能时紧时松、浅尝辄止,贵在坚持,重在坚守,形成常态。

在处理群众信访问题时我们要树立“三个不”的意识。一是不推。凡正常的群众来信来访,不论事情大小,难度多大,都由信访接待人员进行登记备案,及时予以解决,确保群众信访问题件件有着落。二是不拖。凡群众实名反映的信访问题,能够及时答复的,及时给予答复,不能及时答复的,向上访人承诺在一定的时间内给予办理,在承诺时间内不能办结的,要追究承办人员工作责任。三是不等。坚持定期开展下访活动,主动摸排,发现各类信访问题,及时化解,防止“小事拖大、大事拖难”的被动情况。

在一个法治社会里,对于解决纠纷而言,利益博弈应该建立在法律之上,信访必须纳入法治化的轨道,过分美化或强化信访,都不利于纠纷的解决,它有可能将纠纷掩盖起来,在制度以外走入这样一个恶性循环的道路:不服判决(通过信访)→获得更大利益(花钱买平安)→改判(司法权威下降)→得到好处(更多的信访),这对法治、对整个社会的损害是根本性的,甚至是灾难性的。

在法治国家,纠纷的解决应由法律说了算,没有其他可行之道。西方法官“一槌定音”,判了纠纷也就了结了;在中国语境下的司法,法官即使槌了,判了,也仍未了解,涉诉信访事件还是不断,“上访、闹访、京访”让法院忧心忡忡。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尽管司法功能有一定限度,但司法毕竟是解决争端,避免社会震荡的最有效手段,是减压阀。在法治社会里,司法应当成为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尊重司法裁判,树立司法权威,是社会长治久安的需要。

上访问题之所以会形成今天的局面,再次反复提醒我们,必须按法律的规则办事,严格守住法律的底线。法治并不排斥信访,信访也不必然是人治。现实生活当中,信访问题最难解决的就是缺乏法律依据的事或是“无理上访”,如果没有一个法律底线去解决这些信访问题,那么,信访就永远难以规范化,就容易被人钻空子,给社会管理带来干扰。 因此,解决信访问题,必须建立应有的法律底线,让公民的利益诉求都在法律可控的范围内解决,处理任何信访案件都不能用“牺牲法律”的方法,来换取暂时的稳定。

在实践中,有些地方为了卸掉包袱、减轻压力,随意突破法律政策底线,以牺牲司法权威为代价,换来个案问题的一时解决,这会导致信访不信法、以访压法的倾向,这是不可取的。在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过程中,要维护司法机关依法作出的公正结论,切实维护法律尊严和司法权威。要把信访问题纳入到法制轨道,实现维护人民群众权益、维护司法权威、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机统一。对上访困难群众,一方面,要建立涉访特困救助资金,充分发挥政府救助、社会救助、民间互助的作用,妥善解决好上访群众的实际困难,使上访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促进历史遗留的老案息诉罢访。另一方面,也要防止简单花钱买平安,助长少数上访人以访牟利的错误心理。要坚决依法终结无理访案件,对经过中央和省级政法机关复查终止的案件,不再重新处理,解决反复信访问题。通过建立规范的涉法涉诉信访秩序,保护合法上访,制止违法上访,树立依法按程序反映诉求的信访导向。

上一篇:帮妈妈做事作文250字下一篇:6 保密工作知识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