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类别内容(精选3篇)
负责有关城市房屋拆迁、物业管理、房屋修缮、城市供热、房产交易确权、住房保障及房改等方面政策、法规的咨询和解答。
房地产转让、抵押、租赁、房地产经营和存量房地产交易、房屋权属登记、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房屋拆迁行业、物业行业、供热行业管理。
(公安局)
提供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出入境管理、户籍管理、检举揭发各类刑事、治安案件的线索、控告公安机关或民警违法违纪、对公安机关行政处罚、刑事强制措施、死因结论、伤情鉴定等不服的。
(国资委)
提供有关企业转属转制、企业破产、兼并等方面的政策咨询及解释。(交通局)
提供道路运输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公共交通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和水路运输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的咨询及相关政策解答、受理出租汽车行业经营权纠纷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纠纷、受理公共交通行业经营权纠纷和个体经营、承包线路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受理道路运输行业客运班线经营权纠纷和行政处罚认定纠纷;
(教育局)
提供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等相关政策咨询及解释、接待处理教育收费、贫困助学、招生考试、师德师风、学籍管理等方面相关事项;
(人保局)
1、提供劳动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咨询和相关政策解答;
2、劳动合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方面的有关诉求;
3、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产生的有关诉求;
4、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方面的投诉请求;
5、在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方面的投诉请求。
1、市人事部门管理范围内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福利待遇及工伤问题和相关政策咨询、解答。
2、市人事部门管理范围内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等级评定问题和相关政策咨询、解答。
3.、市人事部门管理范围内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身份认定、调入、调出问题和相关政策咨询、解答。
4、市人事部门管理范围内的事业单位改革、人员招录、调入、调出、聘用及身份认定问题和相关政策咨询、解答。
5、市人事部门管理范围内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问题和相关政策咨询、解答。
6、市人事部门管理范围内的军队转业干部有关问题和相关政策咨询、解答。
二、政策咨询范围: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劳动关系、就业政策、技能培训、技能鉴定、劳动争议仲裁、劳动能力丧失程度鉴定、劳动监察等。
(民政局)
l、受理烈军属、军人和复员军人的抚恤、优待、追烈、评残补证、提高伤残等级,确定优抚对象身份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解答;
2、受理军队退休干部、退伍军人安置及相关政策解答;
3、受理社会福利机构的资质认定、管理、指导监督和相关政策解答;
4、受理老年人、孤儿、五保户等特困群体权益保护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解答;
5、受理无家可归或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和相关政策解答;
6、受理城乡居民最底社会保障及相关政策解答;
7、受理行政区划纠纷及相关政策解答;
8、受理婚姻、儿童收养登记及殡葬管理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解答;
9、属民政部门管理的其它有关问题。(工信委)
1.负责接待处理履行职能过程中引发的信访事项;
2.负责接待处理机械行业联合会、轻工行业联合会、冶金行业联合会、纺织行业联合会、医药化工联合会原有企业遗留的信访事项;
3.负责接待处理所属企事业单位新发生的信访事项。
(农委系统)
(1)土地承包经营权和经营权流转方面信访事项(2)承包、流转合同及经营权证书管理的信访事项(3)农村集体土地其它方式承包方面的信访事项(4)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种子方面的信访事项(5)生产环节中的畜禽产品的食品安全信访事项(6)河道占地、水库移民的待遇和补偿方面信访事项(7)滥砍盗伐林木方面信访事项(8)非法占用林地方面信访事项
(涉法涉诉)
在民事行政方面的有: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请求支付劳动
报酬的;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刑事诉讼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和自诉案件中的自诉人,如果因经济困难而没有聘请辩护人或代理人的,可以申请法律援助;人民法院指定辩护的刑事案件。
1、民事申请再审案件;
2、刑事申诉案件;
3、行政申请再审案件;
4、执行异议、复议、申诉案件;
5、国家赔偿确认与国家赔偿案件。
(一)民事法律事务
1、婚姻家庭、继承纠纷;
2、物权纠纷;
3、债权纠纷;
4、知识产权纠纷;
5、劳动争议、人事争议纠纷;
6、其它民事纠纷。、刑事法律事务一审、二审、再审程序及实体问题。、行政法律事务 行政诉讼中的相关事务,包括行政确认、赔偿等问题。、执行法律事务 与法院执行工作相关的各种问题。
(卫生局)
1.提供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职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条例、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政策咨询;
2.协调有关部门处理信访人有关医德医风、医疗收费等相关投诉; 3.转送、交办、受理医疗卫生行业人员有关人事、劳资等综合信访事项;
4.对当事人进行仲裁、行政复议、法律诉讼的指导。对交办案件进行督查、督办、查究,对基层作出的信访事项处理意见进行复查;
5.依法处理医疗事故争议、指导当事人进行医疗事故鉴定及民事诉讼,协调和改善医患关系。
(城市管理执法)
1、行使城市规划管理方面(矿产资源和测绘管理除外)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2、行使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3、行使市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4、行使房产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5、行使园林绿化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6、行使工商行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无照商贩行政处罚权;
7、行使环境保护管理方面违反《大气污染防治法》,违反《水污染防治法》的行政处罚权;
8、行使公安交通管理(跨市区、流动性的行政处罚权除外)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9、行使建筑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管理方面(含房地产开发建设、建筑材料应用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10、行使民政殡葬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11、行使公用事业管理,包括自来水、燃气(液化石油气钢瓶使用管理除外)、城市公共交通、出租车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12、行使人防工程建设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13、行使煤炭市场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14、行使气象管理方面关于施放气球活动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负责对上述行政处罚依据的政策解释。
提供市政设施、园林绿化、市容市貌、爱国卫生、环境卫生等方面的政策解释及咨询。
(国土局)
1、解释有关城市规划、国土资源和测绘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政策解答;
2、受理规划方面投诉、建议和意见,不包括违章建筑问题;
3、受理对土地方面的投诉、建议和意见,国有土地违法使用问题;
我们应该明确什么是“教学内容”?王荣生博士有明确的界说, 即“语文课程内容”是指语文教学“应该教学什么”;“语文教材内容”是指语文教学“用什么去教学” (选文、系统的知识陈述、活动设计等) ;“语文教学内容”是指语文教学“实际教学了什么”。[2]实际上, 小说可以划分为许多类型, 不同的小说其特点是不同的。以人教版高中新教材为例, 可把小说划分为人物小说、情节小说、心理小说和诗化小说四类。笔者对新教材中的小说作了大体的划分, 具体如下图表:
一、人物小说的特征及教学内容的确定
人物小说虽然是以人物为中心的, 但这样的小说也是有情节的, 而情节设置的目的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小说家对于生活的反映和解释, 是通过典型、突出的人物形象塑造来完成的, 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主要要素之一。此类小说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作品中有个性鲜明特征的人物角色。小说家可以不去考虑故事情节的完整性, 也可以不拘泥于小说情节的发生、发展、高潮与结尾这一过程模式。如果有故事情节的话, 故事情节发展一般是一个又一个并列的大小不等的事件, 有时这些事件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事件的描述也只是为人物性格作铺垫服务的。这类小说中也许会有典型的环境描写, 以及散文化的语言营造诗一般的意境, 但是这一切都是为满足塑造人物形象、彰显人物个性和传达人物内心情感的需要。如我们读《阿Q正传》后, 印象最深的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 他能用夸耀过去来解脱现实的苦恼, 他连自己姓什么也说不清, 却还这样夸耀:“我先前比你阔多啦!你算什么东西。”等等。虽然阿Q在精神与实际上存在巨大反差, 但他总能得意而满足, 所凭借的就是这种可悲的精神胜利法。然而我们对情节的发展过程不一定留有深刻的印象。
明确了人物小说的特征, 如何确定人物小说教学内容呢?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教学内容是在师生的共同作用下, 不断变化与发展的, 是不确定的, 具有“由单一性、确定性转向多元性、非确定性”[3]的特征。观看《陈奂生上城》的教学实录[4], 这位教师在教学时, 单纯地把对主人公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语段挑出来做静态的分析, 而不是从整体出发来综合分析。教师在分析人物形象时, 往往“主题先行”, 先由教师给人物定性:陈奂生落后、节俭……。然后让学生去找“证据” (文本中的相应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 , 而不是由学生深入文本, 走入情境, 仔细体味, 从而得出属于他们自己的探究结果。“一千个读者, 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相信学生对作品都有自己的独特理解,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种标签式的教学内容, 无法顾及小说自身的类型特点, 自然无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创作文学作品的能力。这样的小说教学内容与高中阶段的听说读写的规范要求是不一致的。高中语文课程对学生的听说读写是有一定的要求的, 因此, 小说教学内容与高中阶段的听说读写的规范要求应保持相对应的关系。
人物小说的教学难点是领会人物性格。在人物小说的教学中, 教师要把握小说的特征, 从小说的各要素出发, 让学生把握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内涵。人物小说的教学, 如果不围绕人物性格塑造为中心来展开, 就会造成教学重点不突出, 泛泛而论而失之过于面宽。以《陈奂生上城》为例, 它是以人物形象的塑造取胜的, 其教学内容应是理解人物性格内涵。教学时教师不应该直接告诉学生人物性格是什么, 但必须引导学生, 让学生领会人物性格的特点。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 而教学内容的选择、确定是师生创造、生成的过程。
因此, 在小说教学时, 就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 坚持“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的教学原则, 对学生适时的启发、引导。在人物小说的教学中, 应该根据小说的特征, 灵活采用不同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他们真正走进作品, 领会人物小说无穷的魅力。
二、情节小说的特征及教学内容的确定
情节小说是以陈述情节为中心的小说。情节即故事情节, 是小说的主要要素之一, 小说情节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不同思想、性格的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情节发展的全过程一般分为发生、发展、高潮、结尾四个过程, 小说中人物性格、肖像的描写、心理发展变化的陈述都是为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情节小说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小说情节具有完整性与整体性。此类小说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情节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尾这一曲折完整的过程。如《项链》小说以“项链”为线索, 从玛蒂尔德为参加晚会而借项链, 戴着项链在晚会上出尽风光, 回来时丢失项链沿途寻找未得而焦急万分, 借钱买项链归还给朋友, 用十年的光阴偿还所借款项, 直到最后得知项链是假的, 把故事推向高潮。情节波澜起伏, 故事的结局出人意料, 因此给人印象十分深刻。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 以情节为中心的小说比较多。如《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祝福》等。情节小说的教学应该围绕小说的情节变化来选择教学内容, 基本的教学内容包括小说情节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尾。但在具体的小说中其表现又是不同的, 因此, 教学内容的确定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现在许多语文老师缺少小说“教学内容”的考虑, 更缺少“情节小说的特征及教学内容的确定”的考虑。教《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 一位老师的授课重点是让学生通过人物对话把握小说主要人物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点。教师很卖力的让学生反复读菲利普夫妇暴怒时的对话, 看看谁读的更暴怒。最后板书得结论。[5]这节课的确上得很热闹, 但笔者认为热闹好像仅仅存于表面, 教师只是把菲利普夫妇身上人性的庸俗、狭隘和薄情, 作为反面形象加以批判、揭露, 进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铜臭和无情。我们不禁要问这位老师的教学目的是什么呢?难道仅仅是为说明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好, 让学生经历一场类似批斗会之类的课程分析?而实际上, 这篇小说并不以人物性格的塑造取胜, 它的人物性格都是类型化的, 至于它的主题, 倒是一目了然的, 我们的教学集中在这篇小说的主题上, 实际上只能在道德伦理上大做文章, 大发议论, 对于一堂小说教学课, 既没有必要, 也不合理。而且, 任何小说都可以教成这样:语言、刻画人物方法、主题思想, 目的不突出, 教学只能是泛泛而论。笔者认为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思考, 比如从人性存亡的角度来理解文章中的人物, 这样“能够和人类最优秀的心理对话”, [6]让学生开阔视野, 体验和理解社会生活及人生。从以上的教学过程来看, 笔者认为这位老师确定的教学内容是不合适的, 没有抓住教学重点——小说情节的分析。情节小说的教学应抓住情节变化来教学, 人物性格的揭示是为情节服务的。不围绕情节展开教学, 没有一个中心, 抓不住要害, 教学只能泛泛而论。
因此, 笔者认为《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不以人物性格塑造取胜, 它的人物性格是类型化的。这篇小说是以“情节的逆转”见长:于勒的败家无能与“我”家人对他的憎恶;于勒到美洲赚钱后来一封信与“我”家人对他的态度的“转变” (这是重点) ;于勒的穷困潦倒与“我”家人对他的态度的再次转变。作者让于勒三次变化着身份, 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也变化三次, 前后迥异。这种变化, 是意味深长的。小说的主题、结构等都在“转变”中得到了诠释。像这样一篇以情节的反复“逆转”取胜的小说, 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时, 我们更应当关注“情节”这条教学线索, 带领学生欣赏情节的波澜起伏。如此, 方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心理小说的特征及教学内容的确定
心理小说一般被称为现代派小说、心灵小说或意识流小说。这类小说主要特征是荒诞和意识流, 以刻画人物心理发展变化见长。它是对传统小说结构体制的颠覆与消解, 旨在追求创作手法的独特性, 主张将夸张、离奇的事物作为自己的主要关照物。这类小说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完整的故事情节、典型的环境和散文化的语言都已经消解, 小说呈现的是人物零碎思绪的随意想象与荒诞的情节所带来独特的心理感受。因此, 如果我们按照人物小说、情节小说等小说的方法来解读心理小说, 根本就无法理解此类小说的旨趣。如《变形记》, 小说的情节极其荒诞:格里高尔突然一夜之间变成一只大甲虫, 这是不符合常规思维的。而且小说的细节描写也具有虚构不可想象的特点———一只苹果落在格里高尔的背上, 一个多月就要了他的命。这些看起来虽是不可理喻的, 但是如果我们从心理上去关照, 读者却可以从中获得一种异常逼真的心理感受。
心理小说以描写心理为主要特点, 它既不以人物取胜, 也不以情节见长。现在许多语文老师在教这些小说的时候缺少一个明确的“心理小说”的意识, 还是按照人物小说、情节小说等小说的教学方法来教学。笔者认为, 对于形式和内容都太“心理化”、“主观化”的心理小说, 必须改变传统小说的教学模式, 创造一种新的教学途径。其中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心理小说教学内容的确定。
如一位教师把《墙上的斑点》的教学内容确定为:小说思路、作者对人类精神复杂性的阐释、感受语言及修辞。[7]这篇教学实录中教学内容的确立, 基本上是不合理的。教师用了一节课时间来分析结构, 确定意识流小说的意识流动“环环相扣, 前后呼应”。但这只是《墙上的斑点》这篇意识流小说的意识流动的部分特征, 而决不是主要特征, 意识流小说的主要特征是“自由联想”与“内心独白”, 小说的主要人物从始至终都坐在那儿, 没有客观上的行动, 只有意识自始至终的流淌。教师没有引领学生去体会和感悟作品中大量丰富的自由联想内容和内心独白的创作手法, 只关注到贯穿和连缀自由联想的“结点”。“作者对人类精神复杂性的阐释”作为文章的主旨, 有些不太合理。作者只是谈到面对墙上的斑点产生的联想、意识的自由流动, 缺乏关联性和逻辑性, 谈不上精神的复杂性。“感受语言”作为心理小说的教学内容, 让人感觉很别扭、不地道。实际上任何小说都可以抓住语言来教学, 但是这样的小说教学让人觉得无重点、无针对性, 教学只能是泛泛而论。心理小说的教学应抓住其特征, 根据其特征来确定教学内容。教师是否懂得了这个作品的特征, 是教学内容是否合理的一个关键因素。
笔者认为, 心理小说的教学内容应包括:作品知识、艺术手段、思想文化价值和审美体验四个部分。作品知识是解读作品的前提和基础, 适当介绍作品知识, 有利于学生较为全面深入地解读作品。外国现代派文学作品, 有着与批判现实主义作品迥然不同的创作手法, 在教学实际中, 必须明确这一点, 这也是教学内容的主体部分。心理小说作为一种翻译文化, 带着与生俱来的异域思想文化价值, 鉴于学生的年龄和阅历, 可能会有陌生感和隔膜感。因此, 其它的几部分也是不可忽视的。如《变形记》呈现给我们的不是一副副现实的画面, 整个世界是一个荒诞不经、不可理喻的世界。他的叙述方式和表现手法打破了常规, 不合情理、荒谬怪诞, 确切的说“他习惯用虚构, 怪诞的比喻, 象征性的寓意或用一幅图像来表达他对现实的认识和他自己在生活中的体验, 在平淡的故事和荒诞的情节背后往往隐藏着很深的寓意。”[8]因为心理小说的“心灵性”, 使得心理小说的教学内容的选择、确定都有一定的难度。
四、诗化小说的特征及教学内容的确定
使诗的意蕴内化到小说中, 即为诗化小说。这类小说的最大的特点在于以优美的语言取胜, 而小说的人物、情节都已经淡化。情节不曲折不离奇, 人物形象虚化, 有特定的环境。这类小说不注重叙事功能, 不以情节冲突来塑造人物性格, 而是重视创造意境、情节淡化以及富有哲理性的诗意美。如孙犁的《荷花淀》是此类作品的代表。他的作品充满诗情画意, 具有诗化的风格, 语言清新自然, 朴素洗练, 所以被称为“诗化小说”。这篇小说的景色描写非常优美, 充满诗情画意, 读着读着就会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它像一首长篇叙事诗, 又像一首抒情诗, 耐人寻味。
明确了诗化小说的特征, 我们如何确定诗化小说教学内容?诗化小说教学内容的确定, 应充分考虑“诗化”的特征。如果偏离了这一点, 就会大大折损小说的美感。如《荷花淀》的教学中, 教师提问:“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群妇女?”[9]问题没错,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领会这篇小说特有的审美风格。孙犁写小说的艺术风格是轻柔、愉快、轻松, 他不愿意写的残酷, 所以写到女人。可最后的讨论结果是引导学生得出如下的结论:连女人也上了战场, 可见齐心协力、同仇敌忾、抗战必胜。这是社会历史背景, 但是与我们领会孙犁小说轻柔、优美的审美风格又有什么关系呢?因此可以说老师教学时缺少“教学内容”的考虑, 也缺少对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关系问题的思考。
教学内容过于艰深, 或过于简单, 均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最理想的教学内容, 应当处在学生认知心理的“最近发展区”, 是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与经过别人帮助即将达到水平之间的差距。笔者听公开课时, 有两位教师正在教《荷花淀》这篇文章, 他们都把《荷花淀》的教学内容确定为对战争中纯美人性的赞美和荷花淀美丽风光的领略。从小说的主题角度上看这样的处理无疑是正确的。但从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来看, 不能如此脸谱化, 而应当从诗化的优美语言着手, 分析人性之美……。从学生的实际需要来看, 这样的解读是在他们的认识水平之下的, 因为高中生对战争的残酷已有相当的认识水平, 教师这样教的内容与学生想学和应当掌握的内容几乎呈背道而驰之状。因此, 笔者认为在小说的教学中, 应根据学生的需要, 适时调整教学内容。而不要教给学生一些没有用的东西, 挫伤他们学习小说的兴趣。我们应该教学生想学、能学、学了即可见效的东西, 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编目 《资源描述和检索》 资源分类 可用性
分类号 G254.31
0 引言
作为新的国际编目和元数据标准,《资源描述和检索》(RDA)以《书目记录的功能需求》(FRBR)和《规范数据的功能需求》(FRAD)中的概念模型为基础编制。RDA期待能让元数据使用者更为方便地查找、识别、选择和获取不同种类的资源[1]。新标准的名字中没有出现“英美”的字样,是标准国际化的标志之一,同时体现出了标准消除英美文化偏颇的意愿[2]。
为了给元数据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RDA的新尝试之一,就是停用了第二版《英美编目规则》中的一般资料标识,而以一组三要素的资源分类取而代之,即内容类别(对应FRBR中的“内容表达”层次)以及媒介类别和载体类别(均对应FRBR的“载体表现”和“单件”层次)[3]。RDA对资源类型的分类,是以FRBR中的概念模型为基础的。然而,这一概念模型,是“对书目记录中主要反映的数据进行逻辑分析后获得的”[4]。RDA的这一分类实际上是以理论为基础的,用户对这一分类的接纳程度如何还不明确。
1 背景和文献回顾
就西文资源而言,国内无论是公共图书馆还是高校图书馆通常都采用英文作为描述性编目和主题编目的语言。包括中国国家图书馆和CALIS这两个最有影响力的机构都是如此,在描述性编目上参照AACR2,主题编目上采用国会图书馆主题标目(LCSH)。试想,如果RDA被引入国内用作西文文献的编目标准,即便RDA提供了采用非英语的脚本、数字和日期来著录资源的选项[2],国内西文文献的编目语言也不大可能突然由英语调整成汉语。否则,图书馆目录中的新RDA记录和先前的记录之间就会因语言差异而显得非常不一致。而要采用英文版的RDA作为国内西文编目的标准,就有必要测试国内读者对这一RDA分类及其采用的受控词汇的接纳程度,以了解这一分类在采用英文原文的受控词汇时,对国内读者而言是否如宣传所说的那样便于查找、识别、选择和获取资源。
Hider的两项研究[5-6]同本研究最为相关。Hider采用卡片分类法和自由列表法,比较了RDA分类和来自澳大利亚高校的最终用户的分类。在自由列表法测试中,Hider计算了各个词语出现的频率,作为衡量词语重要性的指标。由于研究设计的局限,没有采用另一项也能衡量重要性的指标,即词语出现的先后位置。同样,也没有对相似性矩阵的分析。Hider的结论是,图书馆资源是多面化的。同载体和内容这两个分面相比,其它分面(比如资源的受众及其目的)也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在他的卡片分类研究中,Hider的被试对两组卡片进行了分类。一组是之前自由列表法中获得的词汇,另一组是RDA分类中的受控词汇。Hider总结到,目录用户区分载体和内容类别这两个分面确有一定的困难。
但是,作为集体主义文化的东方国家,中国图书馆读者同澳大利亚的相应群体相比,在文化和语言上有很大的差异,他们对相同测试的反映也就可能会不一致。因此,考虑到RDA的国际化定位,在其它文化下测试这一RDA分类很有意义。
在Library,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Abstracts(LISTA)中没有找到其它类似的研究(仅包括英文文献)。国内研究中,在CNKI和维普数据库里也未能找到类似的研究。RDA相关文献中,仅刘丽静和陈瑞金[7]的研究是以RDA的内容、媒介、载体分类为主,他们对三种类别进行了概述性和实务性介绍。国内RDA相关的文献通常是从编目员的角度对RDA进行研究的。很少有研究人员的文献(比如高红和靖翠峥[8],林明[9])从元数据用户(读者和参考咨询馆员)的角度进行研究,而且均未采用定量的方法。
2 研究设计和研究问题
卡片分类法的目标是生成“以用户为中心的分类”[10]。自由列表法被用以发现特定知识领域的内容,范围和边界[11],但是在双语环境下采用自由列表法显得复杂、操作性不强。因此,本研究只采用卡片分类法。卡片分类法有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种。我们最初打算采用只有英文受控词汇的开放式卡片分类法,因为开放式卡片分类法能获取到更多的信息,并且是信息架构研究中更常用的设计[12],在RDA还没有官方中文译文的情况下,贸然引入受控词汇的中文翻译可能因译文措辞的随意性而引起结果的偏颇。我们进行了一次小规模的预先测试(开放式卡片分类,受控词汇以英语原文给出,在线进行)。有两位被试者参加了测试,且均具有英语口译的硕士学历。她们反馈说分类测试难度过大,且均未完成分类测试。因此我们对研究设计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以便测试能顺利完成。
调整后的研究采用问卷的形式。受控词语排列成一排,每个词语后面共四个选项,包括内容、媒介和载体这三个类别,以及一个词语难以理解、分类的选择。问卷要求被试者在每个词语后只勾选一个选项,这样调查问卷就和封闭式卡片分类非常类似了。
为了让被试者在分类前对内容、媒介和载体类别有一定的预备知识,问卷前面给出了内容、媒介和载体类别的示例。示例包括了书籍、网络视频流和音乐激光唱片这三种资源的内容、媒介和载体类别,以帮助其顺利完成问卷。示例中的受控词汇既给出了英语原文,同时也给出了非官方的中文译文。
问卷中共出现26个受控词汇,包括4个媒介类别词汇、12个载体类别词汇和10个内容类别词汇。选取受控词汇的方法是:媒介类别全选,内容类别只选奇数行,载体类别只选行数能被三整除的词汇。这是为了确保选取的词汇能较为全面地反映出RDA的这一分类设计,最终获得一份共26个受控词汇的列表。
nlc202309041005
根据受教育状况和回答问卷的版本,被试者分为三组。第1组为复旦大学的本科学生(非英语或图情专业);第2组为天津财经大学和西南政法大学的英语教师,或四川大学的英语系的硕士研究生;第3组为四川大学的本科学生(非英语或图情专业)。第1、2组回答版本A的问卷,其中待分类的受控词汇仅给出英语原文(但问卷前的示例包括中文译文)。问卷鼓励被试者使用工具书来尝试解决难以理解的词语,同时要求被试者对经过努力尝试后仍然难以理解或分类的词语不要勉强,而是在问卷上向我们反馈难以理解、分类这一情况(即勾选第4个选项)。第3组回答版本B的问卷,受控词汇同时给出英语原文和中文译文。问卷要求被试者依靠中文译文的帮助对原文的英语词汇进行分类。中文解释消除了被试因为欠缺语言技巧而在回答问卷时感到困难的情况。参照Tullis[13]的研究,每一组的样本数都大于15(第1组21人,第二组20人,第三组16人),这样既确保了研究结果可靠准确,又使得研究易于操作。
给出受控词汇中文译文的原则是尽量简洁,同英语原文结构尽量相似。中国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在准备RDA印刷版的中译本[14]。但是,除了该中译本即将出版的消息外[15],研究期间未能找到更进一步的相关信息。不过,在我国台湾的一家公共图书馆网站上,我们找到了一份RDA常用术语的翻译列表,这一术语列表旨在为台湾图书馆交流RDA时提供方便[16-17]。本研究的问卷中采用的受控词汇译文就是以此为基础的。考虑到中国大陆同中国台湾在语言习惯上的差异,我们的译文在台湾译文的基础上有所变动,以方便被试者理解。(比如”video”的译文从“录影”变更成了大陆地区更常用的“视频”)。同时,台湾译文中的繁体汉字均被调整成简化汉字。
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测试RDA的这一分类能否被中国读者接纳。这是研究的第一个问题,即:RDA的内容、媒介和载体类别分类能否被中国读者接纳?
这一问题将通过分析问卷的分类结果进行解答。另一方面,如果RDA的分类能被中国元数据用户接纳,那么用户群体的分类结果与RDA中的分类越一致,就说明这一读者群体对RDA的分类理解得愈好。后面分析的数据证实了这一设想的可行性,于是我们使用计分方式(“一致性得分”)来衡量每份问卷中读者分类和RDA分类的一致性。
以英语原文形式呈现给被试者的受控词汇,在分类时可能因为其复杂的措辞而增大分错的机会。为了了解相对复杂的英文措辞是否影响英文版RDA在国内的可用性,同时考虑到第2组被试者的英语水准较高,第3组被试者在回答时有中文译文辅助,我们拟检验下列两个研究假设:
研究假设(Ha1):第2组的一致性得分平均数比第1组高。
研究假设(Ha2):第3组的一致性得分平均数比第1组高。
接受或拒接这两项研究假设,能帮助解释第二个研究问题:即RDA受控词汇复杂的英语措辞是否影响其对中国用户的可用性?
3 数据分析
问卷中的数据被编码并录入到Excel表格中,经转换,再使用SPSS来进行分析。
首先,剔除包含极端结果的问卷。如我们发现一份问卷中只有4个词语被归类,其余的词语全部被标识为难以理解、分类,与其他问卷的结果截然不同。该问卷的结果被剔除,后面的数据分析中均不包含该份问卷结果。
根据被试者使用的问卷版本,我们将其重新分组。A组使用版本A的问卷(无中文译文);B组使用版本B的问卷(含中文译文)。即A组相当于先前的第1、2组,B组相当于第3组。考虑到问卷形式和封闭式卡片分类的相似性,我们采用Tullis[18]提出的方法来处理和研究与问题1相关的统计。对每一个词汇,我们都分别计算出被试者归入内容、媒介和载体类别的比率。比率最高的那个类别,就是被试者最倾向于将该词汇归入的类别。然后,我们将这一用户分类结果同RDA的实际分类进行了比对。问卷上无受控词汇中文译文的A组,共4个词语的分类结果与RDA不一致(下文简称之为“误分类”),如表1所示。
表1 A组中被误分类的受控词汇
通过计算被反映难以理解和分类词汇的比率,我们发现“microopaque”被反映难以理解和分类的比率比其被归入载体类别的比例还要高。尽管这一词语在内容、媒介和载体类别这三项中归入载体类别的比率最高,同RDA的实际分类一致,但是其被反映难以理解、分类的高比率,提示这一术语的措辞对中国用户相当生僻。“overhead transparency”被反映难以理解、分类的比率同其被错误归入媒介类别的比率刚好一样。B组也有4个词汇被误分类(如表2所示)。其中“microscopic”被误分类成内容类别的比率同其被反映难以理解、分类的比率刚好也一样。结果表明,A组和B组中,被试分类结果同RDA的实际分类不一致的词汇数量均为4个,一致的词汇数量为22个。
表2 B组中被误分类的受控词汇
现在,问卷分组又回到先前的第1组、第2组和第3组。对每个问卷而言,被试者每正确分类一个词汇,就记1分。也就是说,如果一份问卷上的词语分类同RDA完全一致,该问卷就记26分;反之,如果一份问卷得分越低,其同RDA分类的一致性,也就是相似程度就越低。使用SPSS计算每一组的平均得分,结果如表3所示;同时采用了K-S检验来测试每组的样本是否为正态分布,结果如表4所示。
表3 每组一致性得分的统计信息
表4 正态分布检验
结果提示,第2组和第3组的算术平均数均高于第1组,同预期一致。第1组中的一致性得分,D(21)=0.12,p>0.05,第2组的一致性得分,D(20) =0.14,p>0.05和第3组的一致性得分,D(15)=0.18,p>0.05,均为正态分布。于是,我们执行了两次独立样本的t-检验,来比较第1组和第2组,以及第1组和第3组的得分。结果如表5和表6所示。
nlc202309041005
表5 独立样本t-检验(第1组和第2组)
表6 独立样本 t-检验(第1组和第3组)
结果表明,第2组的平均得分(M= 14.05,SE=1.24)高于第1组(M=12.86,SE=1.07),但是该差异并不显著,t(39)=-0.73,p>0.05(1-tailed),r =0.12。第3组的平均得分(M=15.47,SE=0.79)高于第1组,此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意义,t(34)=-1.82,p<0.05(1-tailed),并且具有中等的效应量,r=0.30。
4 讨论和结论
数据分析显示,在A组和B组中,26个受控词汇分别仅有4个被误归类,表明在有设计合理的示例提示帮助下,参与研究的中国被试者的分类结果与RDA所预先规定的分类非常相似。这一结果证实了RDA分类设计的合理性,至少从本研究的结果来讲是如此。在A组中,被试者反映对“overhead transparency”和“microopaque”的理解、分类较为困难;以“dataset”结尾的两个词语均被误归类为载体类别,而不是RDA所规定的内容类别。但在B组中,“dataset”结尾的词语均被正确分类,相反,以“three-dimensional form”结尾的词语均被误分类,同时还有“microscopic”和“object”。在这一组中,“microscopic”还被反映难于理解、分类。
含“dataset”的词语在A组中的错误分类,以及其在B组中的相反结果可能是被试者错误理解英语单词“dataset”的结果,表示被试者缺乏对英文“dataset”的相关图式。这一猜测可能也适用于A组中的其他被误分类或被反映难以理解、分类的词语。B组中,所给出的“three-dimensional form”和“tactile three-dimensional form”这两个词汇的中文译文分别为“立体形式”和“触感立体形式”, “microscopic”所对应的译文为“显微”,它们被误分类或反映为难以分类、理解,可能是其中文译文的问题。这些译文从中国台湾的翻译中直接引用过来,未作调整,虽然较为准确地传递出了英语受控词汇原文的含义,但确实较为拗口。不过考虑到目前尚无更为贴切合适的中文译文,加之即便如此B组的分类结果同RDA的分类也相当一致,对RDA分类可用性的结果还是相当积极的。
两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表明,应当拒绝研究假设Ha1,并接受研究假设Ha2。据此我们得出结论,更高的英语教育水平并未能带来更高的一致性得分,但提供中文译文对提高得分确有效果。
这些证据表明,RDA复杂的英语措辞确实给参加研究的中国被试者带来了困难。即便部分被试者接受过更好的英语教育,有些甚至就在从事英语教学工作,但这一优势并未对其理解RDA分类有明显的帮助。另一方面,只需简单地向被试者提供中文译文,而且译文中的一少部分还有些拗口,被试者回答问卷的结果就会有显著的区别。如果今后RDA要被应用到中文语言的编目中,这些受控词汇的中文译文就必不可少了。否则,以RDA英文受控词汇构成的目录,对于英语水平较低的用户将会有非常糟糕的体验。RDA如果要应用到国内的西文编目中,也应当考虑通过在联机目录中同时提供图标和英文受控词汇,或者将英文受控词汇进行调整等方式,以用户友好型的式样来呈现这一分类体系,方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虽然我们目前从中国台湾的这份翻译和我们在研究中所采用的译文来看,要将RDA的这些受控词汇“完美”地用中文表达出来还不太可能。(“完美”是指既自然顺口,又容易理解的中文。)从翻译研究中Reiss的文本分类来看,这一翻译的原文本质上是“信息型”(informative),而非“表情型”(expressive)或“操作型”(operative)文本。因此,翻译这些受控词汇,应当主要寻求语义上的对等,而不是其美学上的或者是超语言的(extralinguistic,比如劝说性质的)效果[19],以达到让RDA的这些受控词汇真正为中国用户查找、识别、选择和获取资源服务,而不是得到形式优美但使用效果差的中文译文。
本研究的局限在于参加的被试者都是从高校中选取的教师和学生。这一设计为研究带来了很多便利,让研究过程更加易于操作和实施,但是我们的样本选择也由此有了偏颇。独立样本的t-检验这一部分,由于被试者的外语水平无法人为操纵,故采取了准实验(quasi-experiment)的手段,在研究中对被试者的外语水平这一变量实际上采用的是伪操纵(pseudo-manipulation)的方法。这一因素,使得我们得出“更高的英语教育水平并未能带来更高的一致性得分”这一结论的证据还不够确实。这些因素成为本研究的局限所在。故可以考虑采取具有更高信度和效度的方法,并在其他RDA可能成为未来元数据标准的地区进行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 1 ] Joint Steering Committee for Development of RDA.
RDA:Resource Description & Access[S]. Chicago:Am-
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2013.
[ 2 ] Paradis, Daniel. RDA:A Cataloguing Code for the Di-
gital Age[EB/OL].[2014-01-07].http://spectrum.library.concordia.ca/7672/1/RDA%2C_a_cataloguing_code_for_digital_age.pdf.
[ 3 ] Hart, Amy. The RDA Primer:A Guide for the Occas-
【信访类别内容】推荐阅读:
养老机构类别06-24
美术专业类别10-17
事业单位岗位类别06-16
安全生产事故类别09-16
施工企业材料类别09-20
医院分层次、分类别教育07-28
旅游管理的专业类别11-09
信访条例宣传内容10-17
澳洲留学学生签证的类别10-07
县信访局信访工作个人总结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