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退出战略研究论文

2022-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东北三省需要通过确立科技发展目标、加快科技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改善发展环境,不断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关键词:老工业基地振兴;科技政策;自主创新能力东北三省是我国科技人才丰富、科研机构密集、综合科技实力较强的地区之一。东北三省的科技发展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科技资源较为丰富,科技产出能力较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投资退出战略研究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投资退出战略研究论文 篇1:

创业投资发展模式创新研究

摘 要:美国创业投资发展与完善的法律、政策、投资方式、退出渠道的畅通息息相关。研究美國创业投资相关的法律体系、税收优惠政策、有限合伙制的企业组织形式及创业投资的投资方式、退出渠道等方面的经验,吸收和借鉴先进经验,实现创业投资发展模式的创新。

关键词:美国;创业投资;发展模式;创新

1 健全的创业投资的法律体系

美国创业投资的较快发展与其法律制度密切相关。如1958年至1980年,先后出台了中小企业投资法以及史蒂文森一怀特勒创新法和贝赫一多尔法;1982年至1992年,先后出台了技术转移法、技术优先法以及加强小企业研究发展法与小企业技术转移法等。1976年修订了有限合伙法,明确界定GP和LP的职责范围,1979年的退休收入保障法案指出养老基金可以用于创业投资。从而形成一系列的利于创业投资发展的法律体系。

2 创业投资优惠政策支持

创业投资的发展离不开各项支持政策的提供。1978年的美国国民税收法案,把49.5%的创业资本增值税率降至28%,从而促进了创业投资的长期投资,比上一年增长了14倍;20世纪80年代以后,免除征税的占创业投资额的60%,减半征税的占创业投资额的40%。关于政府采购:小企业法明确规定,联邦政府应将政府采购合同划分为政府采购总合同和政府采购分包合同。各类型企业采购比例为:一般小型企业23%、历史经济落后地区小型企业3%、伤残退伍军人所有小型企业3%、弱势小型企业5%、其余所有小型企业5%。

3 合伙制为主要组织形式

企业的组织形式会影响创业投资企业的发展。在美国小企业投资法(1958年)的框架下,美国创业投资企业和一般企业一样,通常采用公司制组织,但是由于公司制下企业税收负担较大,阻碍了创业投资的发展。由于有限合伙制的组织形式可以有效地节约企业的交易费用。1978年美国提出了有关养老基金投资的“谨慎人”原则,促进了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机构发展,可以将一定比例的养老基金投资于资本市场。20世纪70年代末,养老基金、基金会、捐赠基金开始成为美国创业投资的基金的主要渠道。

4 美国创业投资方式、阶段及集聚效应

创业投资以股权投资的方式,以 “参股不控股”的原则进行投资;通过投资后管理,从企业价值链创造的视角,全方位提供战略、人力资本、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促使企业价值增值后,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获取中长期高额创业投资资本回报,实现创业投资资本的良性循环。创业投资的投资,根据创业企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种子期、早期、扩张期以及成熟后期)。创业投资企业未来规避处于种子期和早期阶段的被投企业的高风险性,从而创业投资企业倾向于投资于处在扩张期和中后期阶段的被投企业。美国的创业投资主要集中在硅谷地区、新英格兰和西南地区,该地区集聚了众多的高新技术企业,促进了集聚区域的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水平,创业投资集聚效应也非常明显。

5 畅通的创业投资退出渠道

美国在创业投资的退出方面呈现多渠道的特点。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美国创业投资的退出可以选择公开上市(IPO)、兼并收购、出售、清算等方式退出。以2001年为分水岭,2001年之前,美国创业投资退出渠道主要是选择首次公开发行(IPO)作为最佳退出渠道。而且2001年以后,创业投资的退出渠道是以并购作为最主要的退出渠道,因为并购退出可以实现企业双方快速达成协议。正是由于,各种政策和法律上的支持,加上畅通的退出渠道促进了美国本土创业投的恢复与发展。

6 创业投资的发展模式的动态创新

创业投资是一个融投管退的系统性过程,创业投资的发展需要实现融投管退各个环节不断创新和发展的集合体。需要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创新、投资机制的创新、投资后管理中价值增值扶持方式的创新以及退出渠道多元化灵活化的。可以说,创业投资发展模式的创新是融投管退各个环节的协谐创新模式,动态的发展模式。不同的区域可以选择适合区域特征的创业

7 结束语

美国创业投资发展与完善的法律、各项优惠政策、多渠道的投资方式以及多元化的退出渠道的畅通息息相关。长期以来融资难的困境长期困扰着中小企业,创新性地借鉴美国在促进创业投资发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方面的经验,在各项法规和政策性金融支持方面、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投资方式以及创业投资集聚发展方面的经验。创业投资是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助推器,在扶持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发展方面作用尤其突出。中国创业投资规模相对于美、日等发达国家较小,还有巨大的上升空间;创业投资退出渠道狭窄,难以形成良性的投入产出的循环机制。完善风险投资体制,拓宽科技融资空间,需做建立多元化投资渠道、完善和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创业投资融投管退四个环节的综合性创新。

参考文献

[1]李士华.中国江苏徐州市创业投资发展战略研究[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16,30(4):34-38.

[2]李士华.连云港市创业投资发展战略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7,15(4):98-101.

[3]李士华,邓天佐,李心丹.创业投资在科技金融中的定位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18):156-159.

[4]李士华.国外创业投资研究综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5,(4):53-58.

[5]沈亦姣,李士华.中国私募股权相关法规政策探赜[J].现代商贸工业,2015,(10):191-193.

作者:李士华 徐勇 杨广彬 宋振宝

投资退出战略研究论文 篇2:

东北老工业基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

摘要:东北三省需要通过确立科技发展目标、加快科技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改善发展环境,不断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关键词:老工业基地振兴;科技政策;自主创新能力

东北三省是我国科技人才丰富、科研机构密集、综合科技实力较强的地区之一。东北三省的科技发展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科技资源较为丰富,科技产出能力较强。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的研究表明,2002年,辽、吉、黑三省科技资源指数分别居全国的第5、11、10位,三省的科技产出指数分别居全国的第6、5、8位,略高于资源存量排名,总体上处于全国前列。二是知识创新实力较强,技术转化能力较弱,科技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较少。2002年,辽、吉、黑三省工业知识创新能力分别居全国的第5、7和11位,但三省的技术转化能力却分别居全国的第15、14和23位,三省的技术创新绩效分别居全国的第8、17、16位,呈现出“科学强、技术弱、效益差”的特点。三是科技实力的区域行业特征明显,科技实力以重工业见长。东北地区的科技力量以军工、航空航天、造船、冶金、建材、仪器仪表等基础产业、原材料工业和军事科技见长,体现出“共和国长子”在满足国家战略需求方面的独特优势。四是国有单位是本地区科技投入和产出的主体,民营科技企业实力较弱。目前,东北三省科技投入的主体是政府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尽管也有一批明星民营企业,但民营科技的整体实力较弱。

一、东北老工业基地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东北老工业基地在自主创新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区域科技实力下滑趋势明显。1985年至2000年,东北三省的专利授权量占全国的11·31%,2001年仅占全国的7·82%,2003年则下滑到占全国的6·78%。东北地区一些传统科技强项如装备制造业,由于缺乏强有力的产业支撑,整体水平明显被东南沿海超越。二是科技发展环境滞后,科技资源流失严重。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滞后,收入水平和工作环境差距加大以及本地就业机会有限,东北地区科技人才“孔雀东南飞”现象愈加明显。大批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离开东北,地区科技教育投入的隐性流失加剧,科技发展后劲受到严重削弱。三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技术引进能力落后。东北地区的老企业多、包袱沉重,能够用于自主研发的科技投入有限,再加上企业内部运行机制比较僵化,企业自主创新的实力较弱。与东南沿海相比,东北地区吸引外资的能力较弱,无法借助大规模引进外资,整体提升地区技术实力,从而严重影响区域整体科技实力的提升。四是科技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滞后,科技投入的产出效率较低。东北地区科技教育发展与经济建设“两层皮”现象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科研院所和高校内部改革滞后,技术市场发育及服务功能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科技成果转化与规模化生产还缺乏以知识产权、技术权益为核心的完善的利益分配机制的支撑,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普遍建立,企业自主创新的意愿及能力明显不足。五是高新技术发展对区域传统产业的带动作用不明显。东北在军事科技、新材料技术、软件技术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实力,但由于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能力弱,技术中介服务功能不强,中试基地少,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示范作用不强,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带动作用较弱,高科技产品出口增长缓慢。

二、东北老工业基地自主创新的目标选择

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现实情况看,自主创新的目标主要应为:一是在一批关键领域实现重大技术突破,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集群,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科技问题。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紧紧围绕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的重大科技问题,抓住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课题集中攻关,力求实现一批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产业重要共性技术的新突破,加速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坚持以信息化带动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二是基本建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力量布局和科技资源配置,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科技创新的整体合力,充分发挥地区科技资源密集的优势,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三是造就自主创新的人才队伍。要基本形成具有世界眼光、非凡才干的战略科学家和战略科技企业家领衔的科技决策队伍。要建设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工程师领导的一大批高素质科技人员组成科研攻关队伍、能为科研创新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和支撑条件的科技服务和科技中介队伍、技能出众的高素质职工队伍等四支自主创新的基本人才团队。四是改善科技创新支撑服务体系,构建具有当代先进水平的科技平台。要按照“整合、共享、完善、提高”的要求,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政府主导,多方共建”、“优化配置,开放共享”、“制度先行,强化管理”原则,采取“优化整体布局,实施共享战略,调整投入策略”等措施,以国家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和重点企业及科研教育单位为依托,装备能够满足自主创新的实验仪器、设备、设施,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级研究实验基地、科技观测支撑体系、大型科学设施、自然资源和种质资源保存和利用体系、科技基础数据中心、科学数据信息共享服务体系,完善各类计量和技术标准体系,营造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环境,大力加强产业共性技术平台建设。

三、对策建议

增强东北老工业基地自主创新能力,应采取以下对策:

1.坚持市场导向与宏观调控相结合,进一步突出战略重点。要加强东北地区科技发展战略的设计,高质量编制区域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进一步突出战略重点和战略目标,集中力量搞好若干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带动范围广、辐射强、经济效益好的关键产业。要合理界定政府、企业与社会在自主创新中的分工,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的各自优势。政府重点支持高技术、重大公益性创新和重要基础研究,通过政府项目引导和带动社会投入,引领产业发展。

2.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要全面整合企业、政府和社会的科技资源,推进科研机构分类改革;要深化科技评价制度改革,减少总量,增加定性指标,建立评价公示和责任追究制度;要深化职称评审、成果奖励和科研经费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适应不同类型科技活动的相关制度。基础研究奖励要突出质量标准,应用技术的奖励主要依靠市场效益。

3.加速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要重点支持大企业组建产学研互动的工程技术中心,承担行业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创新任务,依托现有资源,加速建立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从事共性技术开发;建立以科研机构和大学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增加创新源供给;建立以各类中介机构为纽带的科技服务体系,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促进产业集群与技术集群的融合发展,构建区域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体系和区域公共安全科技保障体系。

4.增加投入,优化结构,构建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投融资体系。推进东北消费型增值税改革,促进企业研发投入的稳定增长。原则上对基础研究实行优惠的个人所得税政策,对科技成果转让实行优惠的流转税政策,对应用研究实行优惠的财产税政策;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和区域性中小商业银行的融资功能。要大力支持企业上市、资产重组,促进金融产品和利率市场化,发展中小商业银行和社区金融服务机构,允许高技术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积极推动区域性产权场外交易市场试点;发展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基金,促进技术市场和高技术企业产权交易市场的发育,进一步完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稳步增加政府科技投入,优化科技投入结构,提高政府科技投资效率;进一步增加科技投入总量,优化科技投入结构,突出投资重点,提高效率。政府科技投入的重点要从支持具体科研项目转向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建设与完善,优先支持科技数据中心和科技期刊发展,提高基础研究(特别是关键领域的高技术基础研究)、科学普及、公益型科技研发的政府投资比例。

5.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带动传统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整体推进企业信息化发展,优先发展数字化设计制造标准体系、嵌入式技术、全过程生产自动化技术和在线客户服务等技术,加速传统制造业的改造升级;推进服务业信息化进程,加快数字认证交换中心、联合征信、电子签名等电子服务基础平台建设;推进农业信息化进程,建立农业科技、农业资源信息库,建设农副产品电子商务系统,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

6.创新技术转移机制。要按照专业化、商业化、虚拟化的目标,创新企业孵化器运作模式,降低企业孵化成本。发展高校科技产业,鼓励教师创办科技型企业。校办科技企业应主要通过转让股权、增资扩股、上市等多种方式引入社会资源进行股份制改造,允许和鼓励企业经营者和技术管理骨干持大股。

7.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与技术标准体系战略,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要围绕优势技术、优势产品、优势企业和优势产业,建立自我保护的知识产权群(包括防御性知识产权群),加快知识产权向技术标准的转移步伐。加速知识产权转化,支持专利申请和专利权质押贷款,鼓励高校、科研单位的高技术项目以共享知识产权收益的方式向企业转移,果断实施重点领域和传统领域的抢救性知识产权申报行动;大力加强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全面推进企业标准化体系认证,积极促进重要技术标准体系的制订,加强标准计量装备和基础设施建设。

8.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要深化科研机构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事制度。要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全面实行以绩效为主的“基本工资、岗位津贴、绩效奖励”三元结构的分配制度,积极探索知识和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有效形式,试行法人代表年薪制、协议工资制、年终津贴和补充社会保障制度;要高度重视战略科学家、战略性科技企业家和拔尖科技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对从事基础性、公益性研究的拔尖人才及优秀科研团队给予相对稳定的支持;对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要结合重大国家任务和工程项目,通过产学研联合,立足实践培养;对高级技工和科技支撑人才要更多地依靠社会力量培养;对科技管理人才要实行职业化管理;对科技成果推广人才和科技企业家的培养与鉴别主要通过市场竞争发现,积极促进人才的战略性流动,通过制度创新,鼓励人才向地方经济发展急需的地方流动。

9.大力发展对外新科技合作与交流。要进一步扩大东北地区科技领域的对外开放,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大力吸引外资参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和国有企业重组。企业技术引进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重点放在引进关键技术、关键设备和技术许可方面。要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适时调整对外技术合作战略,从偏重技术引进转向在全球寻找研发合作伙伴的开放式创新,到发达国家设立和并购研发机构,借助国外科技资源加快区域科技发展。要坚持高起点、低成本、整体性、集成式引进和消化国外先进技术,大幅度提高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的资金配套。

(责任编辑:李 琪)

注:本文是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委托项目、暨南大学人才引进项目和受华南农业大学国家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

收稿日期:2006-05-10

作者简介:洪 凯(1970-),男,辽宁沈阳人,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科技政策。

作者:洪 凯

投资退出战略研究论文 篇3:

重庆市私募股权基金发展战略研究

[摘要]文章通过对国内外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新热点、新趋势的研究,结合目前重庆市自身发展特点、环境条件,研究制定了重庆市私募股权基金发展战略,旨在促进重庆市私募股权基金的快速发展,进而促进重庆市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关键词]重庆市;私募股权基金;发展战略

私募股权基金,简称PE,是指面向特定投资者,通过私募形式对非上市企业进行权益性投资,在交易实施过程中附带考虑了将来的退出机制,即通过上市、并购或管理层回购等方式出售持股获利。通常市场按投资方式和操作风格将PE分为风险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和并购投资基金。目前,全球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总额已经达到7380亿美元。私募股权投资占GDP的比例,美国是1.4%,印度是1.8%,而我国到目前为止是1.2%(重庆市只有0.37%),这预示着PE在我国、尤其是重庆市还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一、重庆市PE发展的环境、条件分析

发展PE要有相当完备的制度环境、成熟的资本市场、诸多能够参与和推动私募股权投资业发展的主体、鼓励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有大量满足风险投资需要的人才等。重庆市是否具备了这些条件?

(一)重庆市PE有着强大的市场需求

重庆市有注册法人代表的中小企业达9万多家,其中绝大部分都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而且大都集中在主城区“1小时经济圈”内,占总数的75%。其中不少资金密集型企业因为缺乏股权融资的渠道,对于银行贷款等债务形成了相当高的依赖性。这样,一方面加大了银行的风险;另一方面这种融资结构使得当前不少企业都背上巨额债务,稍微运作不善就有可能陷入资金周转困境。若这些企业能够获得股权投资基金的支持,可以大大削弱该企业对银行贷款资金的依赖性。因此,作为一种崭新的资本运营方式,兼具资本和管理优势的PE在重庆市经济社会中有着广阔的用武之地。

(二)重庆市PE有着良好的投资环境

为支持PE的快速发展,重庆市政府于2008年10月发布了《关于鼓励股权投资类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设立股权类企业、加大对股权投资类企业的财政税收政策支持力度……尤其是在财政税收政策方面,提出了办公用房补助、营业税减免返还、个人所得税返还等,引起了国内外投资机构的积极反响,百仕通、中创投、麦格里、亿泰证券、平安信托、澳大利亚CPG等业内翘楚纷纷来渝洽谈合作。

2008年,重庆市财政局出资10亿元组建了科技风险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并分别与软银中国、汉能投资、深创投组建了3支各10亿元规模的风险投资基金。2009年又审批了德同、富坤2只基金,PE规模已达37亿元。重庆市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具有政治结构上的突出优势,能根据自身的发展要求,迅速调整政策,这对于PE的本地运作尤为有利。

(三)重庆市PE退出渠道宽广,独具特色

在国外,“高科技+PE+纳斯达克”已经成为中小企业成长的基本模式。而在中国,证券市场和产权市场得到了平行发展,重庆市的产权交易市场已经覆盖了整个西部地区。因此,重庆市PE的退出拥有平行资本市场的双通道而优越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此外,行全国电子票据巾心、OTC市场、畜产品远期交易市场和商品期货交割仓库等都有望落户重庆市。为重庆市PE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退出通道。

(四)重庆市的产业结构迎合了国内外PE的投资趋势

高新技术产业、IT和互联网行业向来是风险投资者的至爱,更多的中国人是因为互联网的风靡和一些一夜成名的新富豪而知道风险投资。但近来,在经历了通讯电信和互联网等高科技的疯狂之后,风险资本正在越来越多地转向传统行业,能源、化工、机械、汽车零配件、卫生、餐饮以及加丁等,有巨大市场发展空间和独特优势的行业开始成为投资者的目标。传统行业另一个更大的优势是有完整的产业链结构,可以通过产业链衍生出相关产业群,产生巨大的产业聚合效应。风险投资还可以据此向衍生产业投资,通过这种投资组合降低所投资企业的风险,又可以通过产业链投资延展新的利润空间。重庆市的汽车零配件制造业、食品业、日用化工、日用陶瓷和玻璃制品、三峡库区的农业等都是重庆市的优势传统行业。而重庆市也不乏PE关注及投资重点的创新行业——高新技术产业,重庆市一直对高新技术产业倍加重视,极力打造西南地区的高新产业群区。因此,重庆市的产业结构迎合了国内PE投资市场的趋势,对引进及发展PE更具有优势。

二、重庆市PE发展战略研究

战略管理理念起源于20世纪的美国,萌芽于20年代,形成于60年代,存70年代得到大发展,80年代受到冷落,90年代又重新受到重视。战略管理就是要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协调各方面发展,系统地研究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一般的战略管理包括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和战略保障等。

(一)战略目标

重庆市引进和发展PE的战略目标,就是为高新技术产业、民营特色产业中的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引进高效的经营管理理念,帮助企业迅速成长壮大、提升价值并促其成功上市,最终达到促进重庆市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并支持两江新区建设和金融中心建设,使重庆市真正成为西部的经济金融中心、贯通南北西东的中心枢纽和西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

(二)战略重点

重庆市PE发展的战略重点应着重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1 在思想上要正视PE对重庆市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从思想上重视PE的作用,其实就是为PE的引进和发展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清除那些PE与己无关、PE高不可攀、PE是外商投机的事,甚至PE就是冒险投机、PE就是地下钱庄、PE就是非法集资、与PE结合不利国家安全和行业发展等错误观念,树立PE是代表我国现代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一种科学的新型生产关系、是我们在推进科学发展道路上必须学懂用好的新知识、新武器的正确观念,从我们用则进、弃则落伍的战略高度来看待PE的应用和发展。

2 规范PE基金人才市场,培育优秀的基金管理人才。在私募股权基金中,有两类合伙人:一类是投资人,另一类则是作为管理者的合伙人。美国有一家研究机构曾经对私募股权基金运营成功的因素做过调查,研究发现,管理团队的技能、稳定性、动力、基金投资策略、基金结构、外部确认以及整体配合在成功因素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30%、10%、10%、15%、10%、10%和15%。可见,经营私募股权基金的核心在管理团队,他在成功因素中所占比重达到50%。中国PE投资方面的问题在于缺乏专业合格的投资人,基金管理人员少、水平有待提高。因此,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规范基金人才市场。首先,

从法律层面看,应该借鉴欧美等国经验,允许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养老金及投资机构作为合格的机构投资人,富有的个人也可以成为合格的投资人。其次,从技术层面看,无论投资人还是管理合伙人,都需要面对中国新兴市场和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需要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因此,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引进境外股权基金的优秀管理人才和技术,培育适合重庆市资本市场的基金管理人才。再次,从信用层面看,信誉是私募股权基金发展的基础,应该应用个人信用评级技术,建立基金管理人才的信用档案,构建包含境内外基金人才市场的完善信用体系。

3 充分发挥重庆市产权市场的作用——使PE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产权项目做市商”。资本市场的体系共有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主板市场,主要是成熟的大型企业的证券交易市场;第二层次是创业板市场,主要是新兴产业、中型企业的证券交易市场;第三层次是场外柜台交易市场,主要是区域的、中小型企业的证券交易市场;第四层次是市场主体自由自助交易的无形市场。我国目前的PE投资方向主要是在第三和第四层次寻找目标投资企业,然后以第一、第二层次退出为主,第三、四层次为辅的方式。“PE+产权市场”是一种新型生产关系,随着资产的多样化,资产经营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重大转化,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不再是强势主体侵占弱势主体的“单赢”格局,而是互相配合,运营各自资产,使其价值最大化的“多赢”格局,是生产关系的创新。重庆市可以充分利用西南联合产权交易所的平台优势,为私募资本市场体系的建立解决两个机制上的重大问题:(1)产权市场可以实现私募资本的有效进入;(2)产权市场能够为私募资本提供退出渠道。因此,要充分利用重庆市的产权市场,吸引PE落户重庆市,促成重庆市PE发展的重大战略。

(三)战略步骤

1 搭建平台阶段——结合重庆市的特色产业结构,建立有特色的投资绿色通道。研究发现,国内PE投资有如下几点考虑:(1)行业前景——市场有足够大的空间;(2)商业模式——目标企业如何赚钱;(3)市场份额;(4)创业者——创业精神和商业嗅觉;(5)优秀团队——目标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6)创新能力比高科技概念更重要。从这几个特点我们可以看出,国内PE大多投资于成熟企业,并且看重企业的发展潜力,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投资制造业已经成为新的趋势。纵观重庆市的产业结构,制造业优势非常突出,中小企业数目巨大,其中不乏符合现代PE投资要求的企业。这些企业一方面拥有一流的人才、先进的技术和成熟的企业组织结构,另一方面有着旺盛的资本需求。而目前国内的PE投资者们都在为寻找更多的优势项目而殚精竭虑,现在欠缺的只是打破中间那面镜子,来促成两方的“水乳交融”。重庆市政府正好可做这方面的工作,具体地说,就是政府成立咨询职能的中介机构,负责对注册、有资本需求的中小企业进行定期的客观评估,对评估后的企业进行挂牌业务,随时为PE投资者提供详实的信息。这样主观上可以增加企业和投资者的信息透明度,客观上培养出一种以股权换资本的市场氛围。

2 自我发展阶段——成立政府扶助性质的PE,鼓励民间成立私募股权基金。首先,运用FOF的形式,成立重庆市政府性质的PE资本。采用资本杠杆的形式可以取得投出一元引进四元的效果,迅速地扩大资本量,为下一阶段的资本投入做好充分准备,既可以有效支持本地的产业发展,也可以隔离政府的投资风险。其次,要鼓励民间成立私募资本。2007年,重庆市居民储蓄达到3415亿元,同比增长15.7%。近年来,重庆市居民储蓄意愿有所下降,储蓄存款增幅意愿降低。这表明居民都在寻找持续有效的投资渠道,如购买商业银行的新发基金、理财产品和投资房地产业。在居民收入越来越多样化的今天,吸引部分高收入家庭投资PE已经从有可能性转变为现实的要求,这对发展重庆市PE的规模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3 外引发展阶段——确立分层次的投资目标,吸引非本市PE投资重庆市优质资产。从渤海产业基金开始,以西安、唐山、广东、苏州等区域性产业基金的设立和筹划为代表,各地开始了一场创设私募产业投资基金的竞赛热潮。而由于政府导向因素,很多PE都将优先投资于本地的企业。但是按照目前的国情来看,除了有限的几个省市外,其他大部分地区的优势资产并不丰盛,相信在未来会出现部分投资基金由于政府干扰因素过多而亏损的局面。毕竟国外的投资经验显示,PE/VC的成功几率只有20%。为了实现保值增值的目的,不少投资基金会逐渐转投外地的产业,这将会成为一种新的趋势。重庆市政府导向的PE为了规避这种风险,可采取优先投资本地次优级企业,来促使他们成为可以满足国内PE投资公司要求的优势企业,具体做法如下。(1)首先,将目前重庆市的优势资产、具有上市潜力公司的部分股权,在产权市场中挂牌出售,以此来吸引外地PE投资者和本地民间产业投资者的目光。这样既可以节省一部分政府基金来投资其他企业,也可以达到迅速发展本地产业的目的。(2)对本地的其他中小型企业,采用并购和联合等方式,成立一批具有发展潜力、实力较强、前景看好的次优级企业。政府采用股权投资的方式,注入资金,将这批企业在3~5年内发展成为符合现代PE投资要求的公司,然后采用股权置换的方式,转让给其他PE投资者。

(四)战略保障

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私募股权基金投资主体和投资范围。目前我国尚没有明确PE的认定标准和监管条例,由于PE前景广阔,因此未来的法律法规不应增加过多的限制条款,只需明确其运作规范,并对其积极引导即可。首先,界定投资主体范围。我国的PE一般由机构投资者出资,过窄的范围不利于广泛吸引社会闲散资金。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重庆市可考虑将个人投资者纳入投资范围,以增加百姓投资渠道,这样可分散银行和股市的风险。其次,规范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方向,避免以股权投资名义设立的基金过多地投资于证券市场。

2 加强部门协调,实现联合监管。PE涉及领域比较广,既可能有个人之间私下的委托关系,也有公司型的产业基金,因此在监管过程中可能涉及跨部门的现象,将来重庆市可通过统一的协调机构加强多部门联合监管。从另外的角度来看,在加强部门联合监管的前提下,放宽政策监管是PE发展的必要条件。政策监管应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该行业是否足以产生系统风险;二是信息不对称可能会对其中信息弱势群体造成损害,从而可能影响社会公平。换言之,放宽对PE的监管并不是完全任其发展,而是应该根据资本市场的特点建立多层次的监管体系。

3 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以完善退出通道。如果PE不能够顺利实现资本退出,将影响继续投资,也会降低其投资热情。让每一个合法股权都有合法的交易平台是股份制企业成长的必要环境。毕竟能在场内市场交易的只能是少数成熟的大企业,大多数不能在股票交易所挂牌交易,它需要有场外交易的场地和其他的合法交易场地,因而培育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是当务之急,没有场外的私募股权交易就难有企业的成长环境。因此,开辟重庆市OTC市场,以立法形式确定其法律地位,才能为PE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注释:

①邓志雄,PE浪潮席卷全球[N]中国证券报,2008-08-04

②黄崧,产权市场是私募资本进出的有效渠道[J]产权导刊,2008,(2):43-45

③境内IPO退出渐成主流[EB/OL],清科集团网站,2008-02-18

④程风朝,美国私募股权基金运作方式及启示[J]天津经济,2007,(6):15

⑤王健,吴虹,浅议风险投资人才的培养[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1,(5):22-23

⑥郭恩才,吴秋燕PE心目中的“白马王子”[J],中国高新区,2007,(9):92-97

⑦FOF(Fund of Fund)是一种专门投资于其他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

⑧聂晓东,我国发展私募股权基金的法律问题初探[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2):103-106

⑨关景欣,中国私募股权基金法律操作实务[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唐玉萍]

作者:王开良 郭霞

上一篇:出纳工作汇报下一篇:医疗自查报告(3篇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