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信息化发展规划

2022-05-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行业信息化发展规划

证券行业信息化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的发展,证券行业对信息化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本文通过对证券行业整体发展情况和信息化发展情况进行整理,分析证券行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关键词】 证券行业 信息化 VPDN

一、整体发展分析

近年来,证券市场经历了2006年空前繁荣时期,也经历了2008年深度调整时期。由于受到世界经济危机影响,中国证券市场持续低迷,通过近几年的政策支持以及证券行业的自身努力,证券行业已开始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一系列积极而重要的变化正在发生,新的发展格局正在形成。行业的综合服务能力和市场应变能力正在逐步提高,行业的进取性、主动性、创造性有所增强,对审慎、稳健经营和协调、持续发展的认识和思考也更为深刻,为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资本市场发展全局、务实有效地推进创新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信息化发展分析

信息技术自从诞生以来就对证券行业产生了影响,从早期的以储存和信息传递为主到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与证券业的全面结合。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大数据、云计算等一系列战略性IT技术从趋势走向主流应用,使得移动互联网从一种技术演变为人们生活的环境,人们希望便捷、快速、无缝地获得针对自己的个性金融产品,享受全天候服务。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有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随时随地接受金融理财服务的需要,行业统计数据显示,通过移动交易终端下单数量已经占据证券公司非现场交易的15%以上,在日韩等国家更是达到了30%以上,伴随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普及,这一比例在全球范围内还将继续提高。在证券行业,“水泥”+“鼠标”+“拇指”的时代已经到来。

未来几年证券行业信息化的趋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客户为中心,注重客户服务相关系统的开发

“以客户为中心”是行业发展方向,证券公司信息系统正在做演变,从以业务员为中心,发展到以项目为中心,最后发展到以客户为中心。证券公司只有通过信息化系统做好客户关系管理,充分服务好投资者,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以营销服务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逐步开展

在证券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营销工作在证券公司经营活动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且不断创新。

2012年12月,中国证券协会发布了《证券公司证券营业部信息技术指引》,明确把证券营业部类型划分为A、B、C三类,其中C型模式为非现场营业部模式(不设现场交易大厅,不提供现场交易,仅提供开户、营销与客户服务等功能的小型营业部),大大降低证券营业部建设成本,有利于证券公司快速部署新的营业网点,加强营销服务。

3.办公系统建设从自动化走向移动化

伴随着信息化的浪潮,办公事务自动化在证券公司基本得到实现,全国证券公司114家、证券营业部4978家,基本构建了以总部为中心的办公事务自动化系统。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应用普及和加深,人们办公不再局限于同一的物理位置上。证券公司日益壮大,公司领导及员工外出去办公更加繁忙,人们期望能用手中的移动终端实现随时随地办公,充分利用手中的信息资源。因此,证券公司的办公系统建设正在从自动化向移动化发展。

4.重视咨询系统的开发

证券公司普遍增加了对投资顾问业务的重视,投资顾问团队规模快速扩大。投资顾问业务涵盖了客户风险承受识别、为客户提供理财规划、资产配置、组合投资建议等。因此,投资顾问平台的建设与完善是证券公司近年来IT业务建设的重点工程。

5.注重非现场开户及交易系统的建设

2013年3月,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证券公司开立客户账户规范》,放开非现场开户限制,证券公司可以通过见证或网上方式为客户开立账户。目前,大多数证券公司已开始对非现场开户系统进行部署。

随着电信业的发展,非现场交易越来越成为投资者的重要交易手段。电话、手机、互联网、PDA等的综合交易量在许多证券公司或证券营业部已经超过了现场委托的交易量,并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整个行业将进一步加强非现场交易系统的建设。

参 考 文 献

[1] 中国证监会 “2013年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www.csrc.gov.cn

[2] 万建华. 金融e时代—数字化时代的金融变局[M]. 中信出版社. 2013:112-113

作者:唐梅 刘茵 花晓菲

第2篇:我国服装行业信息化发展刍议

[摘要] 文章通过分析我国服装行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张我国服装业要引进信息化,打破目前的瓶颈状况。另外,通过 阐述我国服装行业的信息化发展现状,论述了新世纪服装业的信息化发展之路,提出了走有中国特色的服装信息化 之路的若干自我观点。

[关键词] 服装行业;现状;瓶颈;信息化;中国特色

[

[作者简介] 付珊,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服装教学及科研工作。 (江西 南昌 330013)

一、目前我国服装行业的现状及瓶颈分析

作为“永不衰落的产业”——服装产业的发展前景是极为诱人的。据国家权威机构最新统计数据,2005年,我国服装企业近3万家,年销售额3000万以上的占30%,有9000余家,比2004年底增加了320家,而1000万以上营业额的也近2/3。这些有一定规模的服装企业服装产量达63.74亿件,其中梭织服装为30.10亿件,针织服装为33.46亿件。

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截至2005年底,我国服装厂星罗棋布,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423013人,服装布产量328.28亿米,同比增长19.22%,工业总产值 (现行价)1254.90亿元,同比增长20.24%;销售收入1204.64亿元,同比增长 19.34%;产销率97.85%;出口交货值416.18亿元,同比增长13.90%,内销占销售产值比重66.11%。

根据中国服装协会的调查,我国服装行业分布明显呈产业集聚地状态,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而最集中的地方是浙江(占55.05%)、江苏、福建、广东、山东、上海沿海六省市,总产量占全行业份额突破90%,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76%,实现利润占全国的90%,市场和效益区域分布集中化趋势明显。产业集聚模式各有不同,主要有:以产品专业为主的服装特色地区;以大型出口企业为中心的服装出口基地;大城市打造服装文化时尚之都等模式。还有一些以出口为主的集聚地,是在原来“三来一补”方式基础上形成的以服装为轴心的产业链。

在如此壮观的服装业规模中,大部分的服装企业都遇到了库存高和畅销品补货难的困境,受产品积压影响甚至毁灭在库存上的服饰品牌数量越来越多。许多服装企业都各展其招,如加大营销力度、招商力度、经销商奖励等,但仍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高库存和补货难的问题。品牌经营者对此束手无策。一方面,企业既要考虑快速迎合市场需求,又要保证企业的赢利性,尽可能减少断款、断色、断码现象出现。另一方面,又苦恼于商品的大量积压,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盈利和发展,甚至导致品牌消亡。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点:一是消费者需求变化快。由于服装企业是高波动性、多季性、受时尚文化影响很大的行业,消费者的服饰品味和文化鉴赏力等时尚变异节奏也逐年加快,滞后的服装企业产品开发和生产模式难以快速响应消费需求和市场的变化。二是市场信息处理能力不足。对销售及市场动态的信息采集、分析、归纳、共享处理能力和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营销渠道信息资源的优势没有发挥。三是企业的市场需求预测能力差。不准确的预测导致滞后的补单、补货及生产速度、库存的无序和持续的增加。四是营销和产品的命中率低。传统的推动式营销和赌博式产品开发的企划模式,使产品难以迎合现时代不断变化的消费者口味,而产生库存。五是供应链环节协同能力弱。传统经营模式的供应链管理环节中,在开发、采购、生产、配送、销售等环节的部门间不协调、从采购到产供销无计划、低知识含量的配送管理及运作,错失了大量的市场销售机会。

以上五个方面的问题最终在企业内部形成急需的原辅料难以采购、生产不及时,终端卖场上表现出来的就是配送不及时、严重的断款、断色、断码等畅销品补货难和滞销产品不断增加导致产品积压。从深层来看,原因就是由于服装企业消费市场需求变异节奏日益加快,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不确定性增强,而服装企业的决策层对时尚趋势缺少时尚“感觉”、缺乏高效率的内部资源整合和与外部资源(如供应商、分销商、代理商、承运商)的协作能力,导致企业无法快速响应市场,等到问题严重时,就产生了经营者感到的被动式管理的瓶颈现象。

二、打破瓶颈——信息化的引进

自有品牌企业要经营得好,有四个因素是必不可少的:价格、产品质量、营销、渠道。这四个因素中,大多数服装企业前面三个因素都能应对,而最后的渠道的管理则是瓶颈现象的形成之处。经营者们已从各种途径了解到:信息技术的支持是打破瓶颈的最佳出路,特别是供应链的管理。为了防止一方面专卖店断码缺货,而另一方面分公司和工厂的仓库库存又增加的现象出现,就必须将专卖店、分公司和工厂的库存信息集成。

为了加强采购和库存控制,服装企业需要提高供应链管理的透明度,要能够精确地跟踪原材料、加工流程和最终产品。此外,为了保证现金流量和投资回报最大,就要使运作达到最优化,这就需要来自产品和分销两方面的财务信息。实践已经证明,对市场需求和供应链的有效控制可以帮助企业简化复杂程度、监控现金流、避免过度扩张及开工不足。通过以上这些,企业就可以得到高的资产回报率。可见,面对越来越高的运作成本和日渐变薄的利润,掌握来自客户订单和产品两方面的集成的财务信息是何等重要!一旦企业掌握了这些集成的财务信息,他们就可以轻松地知道企业的运作正处于什么状态,下一步该怎么做。

懂得了信息化的重要性,服装行业的经营者们开始引进信息技术。

三、我国服装行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服装企业就经过了产品产量、产品质量、生产成本的竞争。进入 21世纪,产品的市场竞争已转变为服装企业对市场响应速度、服装产品品牌和技术创新能力的竞争。而竞争的核心就在于服装企业对知识经济时代的理解和追赶,也就是服装企业要将信息化作为重点来抓。

据统计,服装企业对财务软件和 CAD设计软件的应用相对来说比较普遍,而ERP系统的应用比较少,且自行开发和购买的比例相当。也许他们有一套最基础的财务软件或是一套进销存系统来管理企业的物流,但许多中型甚至大型服装企业的运作都没有使用MRP(物料需求计划)或MRPⅡ(制造资源计划)系统来集成预测、生产计划、采购管理,更不用提通过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来集成业务与财务流程。

像上述企业所拥有的这些计算机系统很多是他们自己开发的。刚开始往往是因为急需管理居高不下的库存,而不得不花很长时间开发了库存管理系统,接下去,进货有了问题,再开始编写采购系统……而这些子系统往往是独立的模块,形成了信息的孤岛,无法与购买的财务软件集成。

四、服装行业在新世纪的信息化发展之路

服装企业的发展道路一般是:在创业初期不需要大型专门化设备,可在较少的资本投入下运行,有一定积累后就会首先应用CAD先进设计软件、投资各种先进剪裁设备,此时,资本会快速繁殖与扩张,然而很快会发现效益与成本难以提升,计划、物控、生产与迅速扩大的生产能力严重不适应,大量矛盾尖锐暴露。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与挑战,服装企业的经营者们努力探寻新世纪的发展之路,如果继续在扩张设备、扩张厂房上找出路,而不去解决先进设备、先进设计与落后信息化的基本矛盾,无疑是本末倒置。

信息化在新世纪的发展之路就是:必须立即走向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道路,推动服装企业ERP管理普及化。服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设备现代化+企业信息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新诠释是:信息化的高价值性、稀缺性、难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建立企业内部信息化高速公路是迫在眉睫的重要战略。

五、走有中国特色的服装信息化之路

中国的服装业信息化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服装企业对什么是完整的信息化的概念不清楚;一些大企业只会花大价钱购买国外优质的硬件,这是对信息化肤浅的、物质的认识。因此,笔者认为,服装企业的经营者们在引进信息化之前,首先,要对信息化有个完整的理解。完整的信息化包括三部分,即生产构成的信息化、自动化;产品流通过程的信息化;整个企业管理的决策信息化。其中,我国服装企业在产品流通过程中的信息化程度相对较差,网上订单,网上支付基本是零状态。

其次,笔者认为,中国服装企业的经营者们在引进信息化时,应根据现状,先完善企业生产构成的信息化、自动化,等到这些比较成熟后,再实施一套全面集成企业各个业务流程的ERP系统。 ERP最早是从西方发达国家传入我国的,一个真正的服装ERP系统的核心标志是具备以下服装业的核心功能:强大的服装研发、样板管理功能;打办理、批色跟踪功能;服装BOM自动生成功能;强大的服装工艺、工序、工艺流程管理功能;强大的计划物控功能;强大的智能排产排程功能;强大的剪裁、缝制工资管理功能;严格、灵活的物料需求计划、采购计划、物控功能;从坯布、采购、生产、工序、成品严密全过程质检控制功能;服装工票条码生成与扫描功能;包装配货计划功能、准确的成本核算与分析功能等。

第三,企业实施服装ERP系统后,要尝试将此系统逐步与企业门户网站建立无缝集成,从而实现真正意义的中国服装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新世纪之路。

参考文献:

[1]牟世超,董云亮,周玉波.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J].中国纺织,2001,(1).

[2]龚炳铮.企业信息化发展模式初探[J].微型机与应用,2001,(10).

[责任编辑:李小玉]

作者:付 珊

第3篇:探析行业信息化发展的通信信息技术

摘 要:本文先说明了行业信息化发展所具有的实现企业长远且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对行业信息化要实现零距离服务、跨越式发展以及提升行业竞争力的目标进行综合分析。阐述通信信息技术所包括的信息传递、感测与识别等技术,给出行业信息化发展下,保障通信信息技术的具体方法,以期通信信息产业与各行业信息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行业信息化;通信信息技术;零距离服务;信息体系

引言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通信信息产业的良好运营提供保障,促使其逐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先导性产业,进一步推动了行业信息化发展。当前,多个行业依托于信息技术朝着信息化的方向迈进,加速了企业内部管理、信息整合的进程。由此可见,为了企业长远发展,就需重视通信信息技术的使用,明确行业信息化的目标,为企业自身改革与创新提供动力。

一、行业实现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一)推动企业长远发展

现如今,信息化的重要性已不断显现并被越来越多的行业所认识,在信息化的推动下,促使企业重新审视信息化建设以及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性,相对来说规模较大的企业或已完成上市的企业更应大力发展信息化,并加大对信息化基础设施的研发力度。通过对当前多个行业企业的研发进度以及研发成果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其已取得了显著的成功,甚至部分企业已然成为国内信息化建设的引领者。随着各类研发成果的先后问世,使得企业开始探索研究成果在企业日常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方法,以求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

我国当前应用信息化最为频繁的行业为银行业与证券业,通过信息化的使用以及不断完善,促使两个行业的发展速度提到了显著的提升,同时又极大程度地改善了传统的工作模式,进一步提高了日常工作效率,这一变革充分体现了信息化的优势以及应用价值。此外,相对于银行业这种信息化程度较高的行业来说,还有部分行业在信息化方面的应用程度不高,比如会计师行业。当前很多会计师事务所仍采用较为传统的方式处理一些和会计相关的问题,虽然工作人员具备丰富的处理经验,但却限制了其问题处理的效率,且无法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对此,为了从根本上提升该类行业的工作效率,推动整个行业的持续、高速发展,就需注重信息化的应用,并注重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不断完善,以此达到提高行业信息化整体水平的目的,这一变革是新时代的发展需要,也是提升行业经济与科技水平的重要前提。

(二)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

行业信息化是当今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借助信息化技术,实现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进而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为企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保障。此外,高水平的信息化还可以重新分配并组合企业内部的传统业务,有助于企业工作效率的全面提升。当前行业竞争中,一个企业是否具有行业竞争力,可以通过分析其信息化程度来衡量,对此,为了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认识到信息化应用的重要性,尽可能提升自身信息化整体水平,并以此为基础,对行业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以期在长久发展过程中,更加趋向于国际化[1]。

二、行业信息化的目标

为了实现行业信息化长远、稳定发展,就需明确行业信息化的三个目标

(一)提升行业竞争力

行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企业所具有的竞争优势,不仅可以使企业在行业发展中巩固市场地位,抢占市场先机,还能促使企业利润最大化。同时,将企业包含的技能资产以及运作机制相互结合,以此实现企业组织能力的进一步加强,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保障,还能增多企业同外部的合作,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而行业信息化也是企业在行业内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的一项不可或缺的业务。

(二)实现跨越式发展

跨越式发展通常指在特定条件下,落后企业对先进企业经历的某个发展阶段不符合常规的赶超行为。因此,需注重对行业现阶段发展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并做到深刻反思,依托于我国各行业的发展现状,对当前行业发展生成正确的认识,以此为基础,便能够得到“跨越式发展战略”。这一内容的出现会打破行业发展过程中只注重发展速度的不良现象,并将企业转变为即注重速度又追求效率的创新型发展模式[2]。

(三)实现零距离服务

零距离服务一般指为社会提供专业性且实时性的服务,服务内容包括资源与技术等,并始终秉承“亲切、优质”的服务原则。

为了实现上述所列举的三项发展目标,就需对行业内部信息进行合理化整合,以保证所拥有的信息资源可以相互关联并做到有效沟通。但为了促使信息资源具备共享功能,应借助信息技术构建统一性的信息体系,体系的建设不仅可以实现行业的跨越性发展,还能将行业工作重点转移到信息化的建设上,从整体上提升行业信息化的水平,并早日达到国际先进行业的水准。

三、行业信息化发展保障通信信息技术的有效措施

(一)关键性技术

开展行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时,需为通信信息中的关键技术提供保障:其一,感測与识别技术,该技术主要提升群众获取信息的感觉器官功能,可以细化为信息提取、信息监测等技术,通常情况下,会借助上述所列举的技术实现传感功能。感测与识别技术能够结合多种技术,如测量技术、传感技术等,还可以进一步强化社会群众的信息感知能力;其二,信息传递技术,其所具备的功能便是完成信息的传递,通过该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信息的传输速率,还能够为传输行为提供安全保障,有效规避了信息泄漏的问题发生;其三,信息处理与再生技术,该技术的工作原理是编辑、压缩并加密传输信息,同时对信息进行处理,间接构成的新的信息,为行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其四,信息施用技术,主要包括现实技术与控制技术等。

(二)制定企业监管制度

互联网可以实现大范围覆盖,其中所包含的内容也极为丰富,极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致使互联网的应用效果大打折扣,无法充分发挥出互联网中通信信息技术的优势。对此,企业需分析信息时代下,行业市场的发展趋势,掌握其变化规律,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监管制度,以此保障通信信息技术的合理使用。需加强对网络暴力事件的监管,对于有意盗取或泄漏信息的行为应加大惩戒力度,并依托于监管制度内容,制定相应的法律条例,同时还需监管企业的通信信息部门,针对接触通信信息的工作人员需设立保密政策,确保企业网络达到安全水平后,搭建信息化平台,为行业信息化的安全运作提供保障,促使行业经济效益最大化[3]。

(三)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站在法律的层面来看,我国在通信信息技术方面仍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虽然对信息技术应用以及信息化建设工作制定了相应的法规,但却不具备可执行性,且在处理某些问题时,仍会存在较多不足。因此,基于多种因素的考虑,需对当前已有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并根据实际需求,制定相对应的法律,做好信息技术与各项工作之间的协调,以保证所制定的法律具有可行性与针对性,以此推动信息化技术以及通信信息技术的良性发展,并应用于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此外,相关政府还需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颁布与之相关的政策法规,为企业构建信息化发展平台。

(四)提高技术人才专业技能

信息时代的到来,促使信息技术不断更新与发展,只有进一步提升通信信息技术的专业素养与技能,才能满足信息时代的发展需求。通过定期培训的方式将前沿消息告知给技术人员,并将新知识与新技术加以传授,以达到培养其专业技能的目的。当企业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规划时,需拓宽技术人员的学习渠道,并为其提供优质的学习条件,邀请专业人员组织技术相关知识的讲座,重视实践,以此提升通信信息技术的整体水平,并将技术人才安排到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中,进而实现对其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针对技术人才专业能力以及企业经营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激发每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通过物质奖励,缓解员工工作与生活压力,并搭配精神奖励,以此提高技术人才对企业的信赖程度,充分发挥出其自身价值,为企业带来更为可观的经济效益,提高技术人才竞争力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五)完善企业信息体系建设

企业管理人员在开展信息化工作过程中,需针对该项工作打造一个通信信息技术部,确保部门成员都具备极高的专业素养以及工作经验,且还需拥有现代化思想,充分发挥出技术部门的优势与作用。同时,完善工作机制,确保该部门可以独立运作,或协助其他部门成信息化的变革,在部门建设初期,需要求位成员签署保密协议,以规避信息泄漏的风险,并鼓励或指导成员形成符合信息化发展的先进思想,加强与其他部门甚至是其他企业之间的协作,推动企业信息化体系建设,促使建设內容与时代接轨并向全社会进行展示。

(六)加强行业信息技术应用

现如今,很多企业都认识到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并借助信息技术对企业内部进行管理,开展日常工作,但在运用效果方面仍未达到预期,甚至部分企业未应用通信信息技术,严重阻碍了企业的稳定发展,同时,也间接增加了管理难度。因此,不仅要加强该类企业的信息化技术的普及与推广,还需按照不同地域对技术的应用进行合理划分,为企业提供生产动力,此外,还需对企业实际经营与管理情况进行细致分析,针对性的应用信息化技术,并加强对技术应用的指导,促使部门之间、企业之间的数据以及信息能够实现实时共享,达到信息资源整合的目的,以此加强不同区域企业之间的联系,推动同种类型企业的共同发展与进步。

结论:

通过对行业信息化发展的意义与目标进行分析,为通信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出科学且具有可行性的保障措施。重视对企业信息化体系的建设,加强技术人员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出台并健全与之相对应的法律法规,确保通信信息技术工作开展的有效性、科学性,以此加快行业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柴娟.基于行业信息化发展的通信信息技术保障[J].通讯世界,2020,27(3):75-76.

[2]刘旭.移动通信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其未来发展研究[J]. 信息记录材料,2020,v.21(08):63-64.

[3]丛智强.加速行业信息化发展做好通信信息技术保障[J].通讯世界,2020,27(5):69,71.

作者:丁权 吴伯禹

第4篇:中国汽车行业信息化发展历程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一汽车制造厂以及广州标致汽车公司等先后从国外引进了MRPⅡ软件。

九十年代(1990-1996)

一汽大众集团根据汽车市场的需求将小品种、大批量生产方式转变为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采用先进的ERP管理模式和工具后,企业从制度上规范了公司业务的各个环节,改善了企业的经营决策能力,实现了采购计划及时,库存量降低,生产计划安排合理,均衡了生产,稳定了质量,跟踪市场更加灵敏,提高了企业的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从而使企业在市场上获得了更高的声誉,整体运营水平大大提高

1994年

SAP汽车行业的解决方案就签约一汽大众,SAP汽车行业先进的解决方案也由此进入中国市场。如今,SAP在中国汽车行业的用户已经超过150家。

2001年

1.长安集团重新规划的基于Oracle技术平台的ERP系统正式启动,包括财务、销售和制造系统在内的三大模块先后上线,成为国内大型汽车集团信息化建设的领跑者。

2.上海投资l亿元人民币成立了上海汽车信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仅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一家,当时就在建设信息管理系统上,投资了8千多万美元。

2002年

1.7月中国重汽自主开发了基于明细表延伸设计的集团级网络版工艺路线管理系统,目前该系统已成为集团公司信息化的核心系统,为各生产单位ERP系统提供了准确的基础数据;

2.吉利则从2002年开始先后三次启动ERP项目,其计算机中心也随着ERP项目建设的深入进行,变更为挂靠在经营管理办公室的信息系统部,五年来员工人数增长到超过60人,主抓信息化的副总裁张爱群管辖的范围除了信息系统部,还包括人力资源部、经营管理部、综合办公室。

2003年

1.中国重汽完成了《制造BOM管理系统的开发》;该系统已成为模块化的设计数据根据订单信息转换为生产用唯一数据的桥梁,为生产计划A类件的生成和物料计划的准确排产提供了保障;

2.上海通用汽车建设协同管理供应链。

3.北汽福田2003年建设了可支持200坐席的呼叫中心。福田汽车信息化征程至此开始。经过7年的磨砺,目前福田汽车信息化建设已呈现出平台化、多元化的发展态势。根据业务侧重点不同,共分为研发工程平台、营销及售后平台、供应链平台等相关的平台系统。而这些已建成的基于价值链各主要环节的信息管理系统,无论从系统规模,还是效益产值均处于国内比较领先的地位。

4.奇瑞公司在2003年开始实施SAP/ERP系统。

5.神龙汽车在2004年进一步对其SAP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

6.东风公司则正在实施SAP系统。

2004年

1.中国重汽推出了集团级网络版试制计划管理系统和生产准备管理系统,建立了三维协同设计平台。

2.长安集团投资近7500万元,实施汽车工程研究院信息化建设项目,初步建立了以三维数字化设计为核心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分析与数字仿真 /逆向工程/辅助制造的汽车产品开发平台系统,涉及到新产品开发项目的三维建模、总装布臵、工程化设计、电子样车装配检查、性能仿真分析、冲压成型分析、样车试制及夹、模具开发以及生产线建设等数字化产品定义方面。利用产品设计平台,长安集团的汽车研发从原来的每年3个改进车型设计发展到8个新车型和改进车型的设计,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并实现了全球化协同设计,可与意大利、德国等海外设计中心进行产品24小时不间断的联合开发。

2005年

1.中国重汽开发了网络版机动车注册登记管理系统,将车型参数公告信息与下线车辆合格证信息有机结合,确保出厂车辆注册信息的准确和合法性,有利地保证了销售工作的顺利进行

2.华晨宝马9月开始启动SAP项目,到2006年4月27日结束。

“十五”期间(2001-2005)

1.江淮汽车结合商务车厂的建设,也先后引进了BAAN实施商务车、重卡、发动机等新建项目的ERP系统。

2006年

1.中国重汽《网络备件管理系统》的开发,结束了纸制编制备件目录的历史,它使产品设计数据与出厂车辆的每个参数信息紧密关联,方便了车辆的维修和服务以及服务备件订购等工作。

2.中国重汽申报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自主品牌重型卡车数字化设计制造集成平台研发与实施》项目并获通过。

3.一汽集团为实现“管理数字化”的目标,制定了名为“251工程”的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该工程建成后,将实现集团公司和各个子公司的生产、采购、销售、财务等多个环节的全方位信息化。

2007年

1.中国重汽完成平台的搭建工作,同时PDM系统集成基本完成,相信它的实施必定会进一步提升中国重汽的信息化的管理水平。

2.嗨租车使用了基于自主研发的订车管理ERP系统,并运用精确的GPS全球定位系统,以及全电子化的后台账单处理系统。

2008年

我国大中型客车企业,在经历了地震引发国内局部地区销量下滑,奥运带来服务用车需求增长,国Ⅱ转国Ⅲ使大量用户提前消费等一系列事件后,呈现以新能源、大容量和农村客车市场成为行业发展最新方向、以结构调整为主,技术水平及配套环境逐步升级、加快客车企业间的并购重组、潜心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带动产业链共同做强做大等一系列新的特征。在客车行业信息化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行业特色的先进管理方法和经验。

客车厂商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时,订单中心能够通过ERP系统准确描述基于标准车型配臵基础上的客户所有选配信息。订单式生产决定了每个客户的订单都要按单设计,因此设计时间直接影响计划排产及交期,而且客户需求一旦发生变化,设计同时需要变更。通过配臵接单信息的实时共享、PDM和ERP的集成,保证设计BOM和生产BOM同步,客户选配需求得到准确响应。

2009年

1.中国市场汽车行业PLM产品销量就远高于ERP的销量。

2.宇通客车把PDM定义成企业信息化平台的一个核心数据管理平台,形成了端到端的、覆盖整个运营模式的紧密系统。在这个系统里,以PDM为核心的EBOM、MBOM、产品配臵、订单BOM的管理,都是基于PDM来进行,并且都是由研发中心来支持维护的。这套系统已经能支持比较稳定的面向订单的快速运营模式,可以满足产品研发、工程更改以及订单响应和制造等环节协同的诸多精益要求。

3.2009年6月1日上海通用汽车自主品牌的GBOM系统上线。上线后,系统中的产品数据就下传到上汽临港工厂生产系统中,拉动了荣威550 的批量生产。目前,这个系统还在不断完善中。上汽还要把TcBOM与设计BOM进行匹配,GBOM的覆盖范围还要延伸到售后BOM、CKD BOM等环节。

4. 11月份中国移动和中国长安签约研发“3G汽车”。

2010年

1.中国联通和上汽合作推出了上汽荣威350智能网络行车系统InkaNet,此系统依托中国联通WCDMA网络,实现了信息检索、实时路况导航、电子路书、股票交易和社群交流等应用。

“十二五”(2011年到2015年)福田汽车准备在十二五期间就是建立适应海外业务发展模式的高效信息平台。比如OA系统、全球化的财务管理平台、全球化的研发平台,以及为国外工厂规划信息管理平台等。

第5篇: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趋势报告

在我国,由于传统物流行业中各物流企业经营规模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导致各企业在经营管理模式与业务流程运作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简单机械的照搬同行企业的WMS、TMS系统软件应用,必将“水土不服”,最终导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失败,建设“量体裁衣”式的信息化建设思路,才能真正的支撑业务运营,否则信息化将成为企业发展中的最大阻碍,导致业务执行繁琐复杂、信息滞后且不真实、系统使用积极性低、领导信息化信心下降等众多问题的出现,特别是对众多正处于发展中的中型物流企业,信息系统更应随着其业务模式与经营思路转变更作以灵活的调整,通过系统可调整配置、简单二次开发等方式满足其业务发展的需求。

(1)仓储、配送等业务信息从“异构、分散”向“统

一、集中”转变

对于大型物流企业,集约化管理难度高,异地业务监控效率差,一直是困扰企业发展的难题,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必将借助信息化手段来加以解决,在集团统一信息编码的基础上,利用总部集中部署式的信息系统,及时地将各地子公司的分散业务数据进行汇总,通过数据了解与监控各地的业务开展状况,分析出集团发展战略执行或统一经营管理中各地出现的差异性与潜在问题,进而及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加以改进。

(2)第三方系统的信息集成建设,将拓展客户服务的领域

现阶段,我国物流企业与国外企业竞争的关键在于“客户服务”,而服务的及时性与全面性将直接关系到该企业的竞争实力,在客户服务要求逐步细化的今天,拓展客户服务领域,提高客户服务效率将是各企业发展中的重点,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客户要求物流企业能够提供及时、准确的物流信息(如:货物离港、到货验收、装车出库等业务操作的实时信息),以跟踪了解货物实时的物流状态。因此,必须打破原有封闭式的物流系统架构,对客户提供实时的信息交换接口,为客户提供网上查询服务,邮件、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的服务,客户可以通过物流系统,获得从货物起运开始的准确货物到达时间、到达位置等信息。实现与客户系统间的信息集成(如:物流企业的WMS系统与生产企业的SCM系统,物流企业的TMS系统与分销企业的DRP系统等),通过系统间的信息及时传递,加强企业与客户联系的紧密性,以完善、及时的信息服务提高企业竞争实力。

(3)信息系统灾备将成为大型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重点,中小型物流企业信息化基础将进一步加强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外运、中海、中储等国内大型物流企业就开展了大规模的信息网络基础环境建设,不断优化IT基础设施配置,为信息化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但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内部各类业务对信息化(包括信息系统、计算机设备以及通讯网络)的依赖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因此,为提高信息系统及网络服务的连续性与高效性,需要进一步加强IT基础环境建设,

对于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大型物流企业,信息系统数量的增多、各方面业务数据量的增大导致企业整体IT风险陡然增加,需要为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创造良好的基础环境,以应对各类灾难的发展,因此应急网络及灾备中心的建设将是信息化基础建设中的重点,而对信息化基础薄弱的中小型物流企业,当务之急在于完善内外部网络基础环境建设,在企业与客户(包括货主、承运商等)之间架设起信息桥梁,进而加强与客户之间的信息沟通,带动入库分拣、机力分配、配送计划编排等业务效率的提高。

(4)RFID产品将在物流行业广泛应用

随着RFID(无线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技术不断成熟、应用成本(单品价格、实施费用等)逐步降低以及在国内物流企业应用案例的增多,RFID技术对物流企业业务处理效率的提升价值将日益凸显,利用RFID技术实现货物供应链实时监控,保证库存高可见性,使得企业不需要在业务起步时就拥有强大的条形码系统。凭借RFID无光电应用特性,支持更多的自动读取,在缩减制造及分拨方面人员成本的同时保证高准确性。RFID提供对供应链资产的实时监控并通过电子标签操作人员了解产品的详细信息,这为改进决策加快处理问题的速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竞争环境中,做为改善企业管理机制、提高服务水平、加强业务效率的“利器”,信息化必将成为物流企业良性发展的基石,因此,加强信息化建设,将是巩固与增强企业竞争实力的“必由之路”。

第6篇:2014年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发展阶段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从所处阶段来看,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尚处于第二阶段(临床管理信息化)的初级阶段,但从发展来看,目前我国医疗信息化建设正如火如荼,医疗信息化行业处于发展以来的最好时期。

信息化在医疗行业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既能提高服务质量、挖掘医疗潜能,又能方便调配资源,更为重要的是对于保障医疗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从所处阶段来看,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尚处于第二阶段(临床管理信息化)的初级阶段,但从发展来看,目前我国医疗信息化建设正如火如荼,医疗信息化行业处于发展以来的最好时期。

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的推动因素主要包括了政策推动、技术进步、以及下游需求的增长三个方面,这三个因素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了医疗信息化行业的发展。

未来三年行业整体规模增速预计在30%左右。内容选自智研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全景调查与投资决策报告》

第7篇:2012-2013年中国石油石化行业信息化发展研究报告

市场研究专家企业贴心顾问

如何才能全面了解石油信息化行业的市场情况?如何才能深入挖掘石油信息化行业的市场潜力?如何才能把数据转化为可执行的市场方案?中国报告大厅推出《2012-2013年中国石油石化行业信息化发展研究报告》,让你快速的了解石油信息化市场情况,挖掘石油信息化市场潜力。石油信息化市场调研不仅仅是堆砌数字,它可以提炼出可执行的信息,能带来切实的回报。

石油信息化报告简介及目录

石油信息化报告简介:2012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石油和化工行业作为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推进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实现了“稳中求进”总体目标。

石油信息化报告目录

2012-2013年中国石油石化行业信息化发展研究报告

一、2012年中国石油石化行业发展现状

(一)行业现状

1、市场规模

2、行业结构

(二)发展特点

1、发展环境

2、业务发展

二、2012年中国石油石化行业信息化应用现状

(一)应用需求

1、总体需求

2、主要应用系统需求

(二)应用特点

1、基础设施

2、业务系统

中国首选市场研究报告门户服务热线400 817 800

市场研究专家企业贴心顾问

3、信息资源

4、信息安全

5、IT管理

三、石油石化行业信息化发展影响因素

(一)政策

(二)经济

(三)社会

(四)技术

查看完整石油信息化报告:

宇博智业如何帮助企业?

1、宇博智业市场研究的四大优势

宇博智慧运用10多年的市场研究经验,形成了独创的数据分析模型和数据支持平台,依托专家资源优势、资源整合优势、数据信息优势和调研分析优势助力客户赢战市场。

2、宇博智业从四个维度洞察市场

宇博智业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从项目一线调研、行业运行监测、产品趋势研究、一手数据研究四个维度洞察市场,当好客户的参谋。

3、宇博智业咨询服务的六大事业群

市场研究事业群通过信息、技术和服务的整合助力客户赢得市场先机;品牌咨询事业群通过创新品牌运营理论和实践凸显客户品牌价值;投资顾问事业群通过一站式服务让客户坐拥智慧服务;信息技术事业群通过"中国报告大厅"挑选和享用我们的研究成果;软件开发事业群提供的ERDS企业资源决策系统为客户科学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管理咨询事业群让客户尊享企业跨越式发展。来自非凡分类信息,请在联系时注明。非凡分类信息是一个用户产生内容的平台,网站对用户发布的内容不提供任何保证,不承法律责任。请使用支付宝等货到付款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不要使用银行付款或其他没有保障的付款方式。

中国首选市场研究报告门户服务热线400 817 800

第8篇:中国铁路信息化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关 键 词】铁路信息化行业

【报告来源】前瞻网

【报告内容】2013-2017年中国铁路信息化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可查看最新资料及详细内容)

报告目录请查看《2013-2017年中国铁路信息化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当前,铁路运输业正处于行业信息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在铁路与民航、高速公路等各种运输方式争夺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受益于铁路大发展,铁路信息化高速增长的势头仍将延续。

铁路信息化行业相对较高的利润率,必然会吸引新进入者不断加入,行业竞争面临逐步加剧的态势。国内优秀的铁路信息化企业越来越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产品消费者的深入研究。也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铁路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铁路信息化行业中的翘楚!

本报告利用前瞻资讯长期对铁路信息化行业市场跟踪搜集的一手市场数据,采用科学分析模型,全面而准确的为您从行业的整体高度来架构分析体系。报告主要分析了铁路信息化行业产业链发展;铁路信息化行业发展环境;国内外铁路信息化行业的发展状况;铁路运输信息化产品市场;铁路信息化行业领先企业经营情况;铁路信息化行业的投资机会和前景预测。同时,佐之以全行业近5年来全面详实的一手连续性市场数据,让您全面、准确地把握整个铁路信息化行业的市场走向和发展趋势。

本报告最大的特点就是前瞻性和适时性。报告根据铁路信息化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铁路信息化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审慎分析与预测。是铁路信息化产品生产企业、科研单位、铁路管理部门、投资企业准确了解铁路信息化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经营决策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也是业内第一份对铁路信息化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以及行业重点企业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的重量级报告。

本报告将帮助是铁路信息化产品生产企业、科研单位、铁路管理部门、投资企业准确了解铁路信息化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向,及早发现行业市场的空白点,机会点,增长点和盈利点……,前瞻性的把握铁路信息化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形成企业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优势,有效规避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报告目录请查看《2013-2017年中国铁路信息化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

划分析报告》

第9篇:关于银行业信息科技与业务发展融合的思考

信息科技部门在银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伴随着金融信息化发展的过程而不断变化的。随着银行信息化建设从业务的电子化到逐步建立全面的金融信息服务体系,信息科技部门也在进行从满足业务需要到引领业务创新的转变。

银行业信息科技建设之初,科技部门的主要任务就是实现基本的业务处理,管理报表等传统银行业务和管理工作的电子化。按照手工处理时的业务流程和方法,以计算机处理模拟代替手工处理,从而带来业务以及管理方面效率和能力的提升。在这个阶段,信息科技部门更多地是以满足业务需求为主要目标,扮演着服务和支持的角色。

一、信息科技支撑业务发展

金融业已经跨入了互联网+时代,信息科技管理对银行业务发展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显著。在IT时代,消费者办理业务必须要去银行柜台,寻求柜员的帮助,但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自主端、移动端、PC端等新型入口大幅度提升了银行的服务能力。信息科技管理既代替了柜员的手工劳动,降低了营业网点成本,又多渠道服务客户,为客户提供了更好的体验,并提升了客户黏度。

另外,银行不断创新一些业务产品,不得不需要信息科技部提供系统开发、运维服务。科技部门的支持会让银行业务流程规范、过程精细化、可视化管理,并提升协同效率,加速开发过程,保障软件质量。

二、信息科技引领业务发展

信息科技不单单是支撑银行业务发展,IT软件开发完全以业务部门的要求为准,容易产生风险。银行业务部门的发展与成熟度需要一个过程,现有业务运作过程中会出现流程不规范、过程不可视、管理不科学等问题,如果IT开发只是按照现有业务模式进行,那么系统上线后,业务量的增长反而会放大银行的潜在风险。

因此,从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看,信息科技管理应该是起到对银行业务引领的作用。科技开发人员应该积极充分地了解、分析业务需求,减少重复建设、维护,在现有业务模式的基础上、在对风险与效益进行有效平衡的前提下规划系统开发。系统上线后,科技运维人员也要主动反思IT系统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系统改进、业务提升提出建议。

三、信息科技与业务发展的融合

实现业务与信息科技的融合协同,需要从银行发展的需求出发,在体制和机制方面进行改革,从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转变,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为中心,通过流程的再造和优化从过去的部门管理模式转变为流程模式,业务部门与科技部门按照流程管理成为金融产品设计和建设流程中的不同环节,各自按流程中的职责完成系统建设不同阶段的任务,提交工作成果。

当前,各银行已经陆续完成了核心业务、管理、客户关系等系统的建设,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系统标准不统

一、数据共享能力差、互联互通难以实现等问题,信息孤岛的存在使得银行信息系统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削弱了管理系统的作用。应用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在规划建设方面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数据标准打破信息孤岛的隔阂。

Visual ALM+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立足于金融机构科技项目管理的角度,帮助银行业构建以项目管理为核心的银行运行管理能力,实现银行业资源整合、提高项目成功率,通过对银行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控,实现项目进度、成本、资源、质量、沟通、采购、风险&问题的管理。

Visual ALM+ 是维普时代推出的一款内容级的全生命周期(ALM)管理平台,通过项目管理流程融合,实现银行业科技项目管理能力的标准化、流程化、显性化,使得项目管理全生命周期过程可视、可度量、可控,提升管理效能。

上一篇:岳阳楼记评课稿下一篇:论银行保险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