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发展现状

2024-06-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光伏行业发展现状(精选8篇)

光伏行业发展现状 篇1

当前光伏应用市场主要包括光伏电站和分布式光伏发电两种方式,其中分布式光伏发电是指装机规模较小(几千瓦至数兆瓦)、布置在用户附近的光伏发电系统,通常接入35千伏等级以下的电网。

居民分布式光伏发电,一般是安装在居民建筑屋顶的光伏发电项目,与大规模电量输出的光伏电站相比,居民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特点是“自发自用、余量上网”,发出的电有相当部分被用户自身消纳,由此具有靠近用户、输电成本低、对电网影响小、选址灵活、应用范围广等一系列优势,是极具发展潜力的光伏应用方式,也成为了我国着力推广的未来电力生产方式之一。

由于同样是安装在屋顶、同样是利用太阳能,居民分布式光伏发电常常与居民太阳能热水器进行比较。目前,我国的太阳能热水器产业主要依靠市场的力量,走出了一条不依赖政府补贴和强制安装政策的发展道路,无论是太阳能热水器的总产量,还是应用的总集热面积,多年居于世界首位。太阳能热水器从原材料加工、产品制造,到技术研发、工程设计、营销服务和推广应用,已经形成了一个大规模商业化的成熟产业。

那么,居民分布式光伏发电是否也有可能像居民太阳能热水器一样,迅速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应用呢?更重要的是,这种推广应用是否最终也能走出一条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发展的市场化道路呢?居民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推广仍面临诸多困难尽管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应用成本明显下降、以及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动下,居民分布式光伏发电已经具备了大规模发展的可能条件,然而在具体实践中,当前我国居民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推广仍面临着一系列的障碍。尽管它们更多表现为实际操作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却严重阻碍着将我国居民分布式光伏发电大规模应用的“可能”转为“现实”。围绕“经济性差”和“独立性差”这两大核心问题,可将当前居民分布式光伏发电所遇到的突出问题分为以下几类:

电网企业激励不相容,缺乏积极性,能源主管部门监管乏力,“并网难”成为最重要的制约因素之一

如前所述,如何保证用户“方便联上网、顺利拿到钱”是目前我国居民分布式光伏发电能否快速发展的最关键问题。按照目前的政策规定,“对于个人利用住宅建设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由电网企业直接受理并网申请后代个人向当地能源主管部门办理项目备案,并及时开展相关并网服务。”

与此同时,“电网企业根据分布式光伏项目发电量和国家确定的补贴标准,按电费结算1 周期及时向个人支付补贴资金”。换言之,无论是备案、并网还是拿钱,居民都是同电网企业在打交道,是电网企业代居民向政府主管部门备案、开展并网服务,同时将相关的财政补贴和卖电收入发放到居民手中。因此,在很大程度上电网企业的态度和行为,决定着目前居民分布式光伏发电能否得到快速发展。

然而在分布式光伏推广的过程中,在现行的制度安排下,电网企业成为了唯一一个没有任何直接好处、却要付出额外成本的主体。居民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应用,帮助各级政府实现了能源结构清洁化等政策目标,光伏设备生产企业销售了产品,专业化应用企业看到了商机,具体用户拿到了补贴。而电网企业不仅要接纳随机性、间歇性较强的光伏发电的电量,给电网运行的管理和调度增加额外的负担,还要承担并网所带来一系列成本,包括制订接入系统方案、更换电表、线路接入、并网验收和调试等费用。

尽管国务院在《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提出要将分布式光伏发电量作为电网企业业绩考核指标,国家能源局也强调其派出机构要加强对电网企业的监管,但是在项目具体落实的过程中,电网企业事实上具有很大空间的自由裁量权。在现有激励安排下,对这种只能给自身带来负担和麻烦的居民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地方电网企业多半会采取能拖则拖的方式。

现实的情况也正是如此。根据相关法律和政策的要求,电网公司对于居民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申请应该是直接接受、不能拒绝的,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中还明确规定了办理并网流程的具体时限。然而,实际情况是,不少地方电网企业在接受申请时根本不会开具回执,没有了起始时间,就使得相关时限的规定成为一纸空文。此外,一些地方电网企业还以各种借口对项目申请推诿和拖延,例如有要求物业同意的、要求小区业委会同意的、要求城管同意的、要求住建局备案同意的,等等。尽管电网企业对于居民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相关并网要求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在现有激励扭曲的环境下,这些并网前提条件更多时候是被地方电网企业当作拖延手段在使用,它使得相当多的居民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陷入遥遥无期的等待或进退不得的僵局。

综上所述,电网企业在当前居民分布式光伏发电推广中扮演着事实上的最重要角色,但同时它又最缺乏积极性,因此“并网难”已经成为了制约当前我国居民分布式光伏发电快速发展的最关键因素之一。

建设条件限制过多,相关法律、金融等支持政策缺失,对相关企业支持不足

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光伏产业投融资前景及战略分析报告》指出:居民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还面临着建设难的问题。首先,光伏系统施工单位被要求同时具有电力设施许可证、2 建筑施工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一个企业要获得电力设施许可证通常最少要有1000万元的注册资金,能够同时拥有上述跨行业三证的企业并不多。对光伏项目施工单位的三证要求,对于大规模的光伏电站而言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对于只有几千瓦规模的居民分布式光伏项目而言,就过于苛刻了。在现实的情况中,大多数居民分布式光伏项目的施工单位资质达不到这个要求,由此也经常成为了电网企业拒绝居民分布式光伏项目的一个借口。

其次,居民住宅尤其是高层住宅的屋顶产权关系不清,相关法律的缺失导致各方(业主、物业公司、业委会等)的权责界定相当复杂。在现实的情况下,物业公司经常采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态度,并不鼓励管辖范围内的居民兴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甚至采取各种手段加以阻扰。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苏州有一个非常有意愿安装分布式光伏的高层顶楼用户,但物业公司就要求其必须得到该38层楼每一户居民同意安装的签字,最终使得该项目不得不停止。

再次,由于居民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规模小、条件复杂、情况各异,所以目前更多是一些专业化的小公司(例如前面所述的创业型企业)在开展相关的业务、探索可行的商业化模式。然而就目前出台的各种政策来看,政府对于这些从事光伏推广的专业化企业并未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帮助,而这些更具创新力和活力的小企业生存处境的艰难也反过来影响了居民分布式光伏发电有效推广。

对于居民分布式光伏发电,尽管国家已有明确的补贴政策,不少地方政府也出台了各自的补贴政策,然而这些补贴政策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常常由于部门协调不畅、手续繁杂、监管不力等原因,执行难以到位。

例如居民在领取发电补贴和售电收入时,电网企业要求应到税务局开相应的发票,而按照国家税务局的规定,只有注册公司或个体户才可以开发票;根据工商局的规定,要想成为能够售电的公司或个体户,必须要有供电业务许可证,而是能源局要求,供电业务许可证是不能发给居民个人的。由此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居民要拿到相关发票并取得收入,就陷入了一个事实上的死循环。

虽然上述问题最终由国家税务总局刚刚出台的“居民并网卖电发票由电网代开”的规定而得到解决,但仍存在光伏补贴和上网电费被扣税的问题。目前电网支付给居民的发电补贴和售电收入,均被扣除了17%的增值税。而根据税务总局的《关于中央财政补贴有关问题的公告》(国税[2013]3号)中“纳税人取得中央财政补贴不属于增值税应税收入,不征收增值税”以及财政部的《关于光伏发电增值税政策的通知》中“对纳税人销售自产的利用太阳能生产的电力产品,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50%的政策”等规定,居民分布式光伏发电所得的补贴应该不交增值税,售电收入则交纳8.5%的增值税。地方电网公司对此的解释是,3 财政部在向电网转付补贴,已经扣除了17%的增值税。本来居民分布式光伏项目的经济性就相对比较差,相关补贴和税收政策的执行不到位更进一步打击了用户的积极性。

本文作者:余水工()

光伏行业发展现状 篇2

关键词:太阳能,光伏电池,光伏阵列,光伏发电系统

0 引言

众所周知,太阳能是一种用之不竭、储量巨大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每天到达地球表面的辐射能量相当于数亿万桶石油燃烧的能量[1],太阳能开发与利用正逐步成为各国政府重点发展的战略。热能和光能利用是太阳能应用的两种重要形式。“光伏发电”是利用光伏电池的光伏效应将太阳光的光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可再生、无污染的发电方式,正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其不仅要替代部分化石能源,而且未来将成为世界能源供应的主体,是世界各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点。本文阐述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综述了国内外光伏发电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1 光伏电池的原理及发展现状

1839年,法国的Edmond Becquerel发现了“光伏效应”,即光照能使半导体材料内部的电荷分布状态发生变化而产生电动势和电流。光伏电池是基于半导体P-N结接受太阳光照产生光伏效应,直接将光能转换成电能的能量转换器。1954年,美国Bell实验室的G. Pearson等发明了单晶硅光伏电池,其原理如图1所示。

图1中,太阳光照射到光伏电池表面,其吸收具有一定能量的光子,在内部产生处于非平衡状态的电子-空穴对;在P-N结内建电场的作用下,电子、空穴分别被驱向N,P区,从而在P-N结附近形成与内建电场方向相反的光生电场;光生电场抵消P-N结内建电场后的多余部分使P,N区分别带正、负电,于是产生由N区指向P区的光生电动势; 当外接负载后,则有电流从P区流出,经负载从N区流入光伏电池。

图2为光伏电池等效电路,其中,Iph为与光伏电池面积、入射光辐照度成正比的光生电流(1cm2硅光伏电池的Iph值为16~30mA[1]);ID,Ish分别为P-N结的正向电流、漏电流;串联电阻RS主要由电池体电阻、电极导体电阻等组成(RS一般<1Ω);旁漏电阻Rsh由硅片边缘不清洁或体内缺陷所致(Rsh一般为几kΩ);RL为外接负载电阻,IL,UO分别为光伏电池输出电压、电流;当负载开路(RL=∞)时, UO即为开路电压Uoc,其与环境温度成反比、与电池面积无关(在100mW/cm2的光谱辐照度下,硅光伏电池的Uoc一般为450~600mV[2])。

与图2对应的光伏电池解析模型为[1]:

ΙL=Ιph-ΙD-ΙshΙph=ΙscS1000+CΤ(Τ-Τref)ΙD=ΙD0(ΤΤref)3e[qEgnk(1Τref-1Τ)][eq(Uo+ΙLRS)nkΤ-1]Ιsh=Uo+ΙΙRsRsh

上式中,Isc为RL=0时的短路电流(A);T为环境温度(K);Tref为参考温度(一般取298K);S为实际太阳光辐照度(W/m2); CT为温度系数(A/K);q=1.6×10-29C;k=1.38×10-23J/K;n,ID0分别为二极管排放系数、反向电流;Eg为表征半导体禁带宽度的常量(V)。

实用中,为了满足负载需要的电压、电流,需将多个容量较小的单体光伏电池串、并联成数瓦到数百瓦的光伏模块(其输出电压一般在十几~几十V),进一步可将多个光伏模块串、并联成光伏阵列。图3为在环境温度25℃(T=298K) ,太阳光辐照度S=1000W/m2条件下某光伏模块(其解析模型参数参见文献[1])的仿真输出特性。

图3表明,一定的温度、照度下,光伏电池对应存在一个可能的最大功率输出运行点(Pmax=UpmaxIpmax),但实际工作点则是光伏电池伏安特性与负载伏安特性的交点。图3(a)中,给出了3条不同阻值RL1,R*L,RL2的电阻负载伏安特性(RL1<R*L<RL2),其与光伏电池伏安特性的3个交点A,M,B则为对应的3个实际工作点,只有当负载电阻RL=R*L时光伏电池才运行在最大功率点M,输出最大功率Pmax(UpmaxIpmax)。事实上, 光伏电池的短路电流与辐照度成正比,开路电压与温度成反比, 辐照度增加、温度降低将使其最大功率增加[1,2,3,12],故随着天气(辐照度、温度)变化,应实时调整负载的伏安特性使其相交于光伏电池伏安特性的最大功率输出点处,以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

自1954年实用光伏电池问世至今,晶体硅光伏电池占了光伏电池总产量的80%以上,广泛应用的单晶硅光伏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已接近25%;多晶硅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虽较低,但其材料成本较低,可望成为主导产品之一[1,2,5]。随着光伏产业的迅猛发展,具有半导体材料消耗少、易批量生产、低成本、对弱光转化率高、易实现光伏建筑一体化等优势的薄膜光伏电池成为第二代光伏电池研发的重点,其中,1976年问世的非晶硅薄膜光伏电池实验室效率已达12.8%[2];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铜铟硒(CIS) 多晶薄膜光伏电池实验室效率已接近20% [5]。进入21世纪,以提高光电转换效率、降低成本为目标的第三代光伏电池,如叠层、玻璃窗式、纳米光伏电池等研究方兴未艾[1,5]。

2 光伏发电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1 离网型光伏发电系统

离网型光伏发电系统亦称为独立光伏发电系统,图4为其典型结构示意图。

图4中的蓄电池是离网型光伏发电系统中必不可少的储能器件,光伏阵列受太阳光照发出的电能通过控制器、DC/DC变换器对蓄电池进行高效、快速充电;而蓄电池储存的电能可通过放电器向直流负载馈电或经DC/AC变换向交流负载供电。控制器根据当前工况通过对DC/DC变换器控制调整光伏阵列等效负载的大小,实现MPPT; 另一方面,控制器采用正弦波调制(SPWM)或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技术对电压源型DC/AC逆变器进行控制以输出总谐波畸变率低、稳定可靠的交流电。防反充二极管可防止蓄电池对光伏阵列放电,以避免反向电流损坏光伏阵列。

离网型光伏发电系统主要应用于远离公共电网的无电地区[2]或容量较小(一般不超过几百瓦)的户用光伏系统[1]。

2.2 并网型光伏发电系统

并网型光伏发电系统与公共电网相联接,其典型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

图5中,实现MPPT的前级DC/DC变换控制与实现逆变、并网控制的后级DC/AC PWM控制独立,降低了后级逆变器并网工作与光伏阵列输出功率的相互影响,在提高太阳能利用率的同时,提高并网电流品质[12]。

并网型光伏发电系统具有太阳能利用率高、可省略蓄电池储能环节、发电成本较独立型光伏发电显著降低等优点[10],其是光伏发电技术发展的趋势,主要有大型联网光伏电站和住宅联网型光伏系统两大类,其中,光伏系统与建筑相结合(BAPV)的住宅屋顶联网型光伏系统已成为光伏产业的一个热点[2,4]。

并网型光伏发电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光伏阵列MPPT、逆变、并网控制、并网保护及孤岛效应检测等[1,11,12]。

3 光伏发电技术的发展趋势

光伏发电技术研究始于1839年“光伏效应”的发现。1954年, G. Pearson 等开发出光电转换效率为6%的单晶硅光伏电池,其为现代晶体硅光伏电池的雏形。目前,高效晶体硅光伏电池和各类薄膜光伏电池是世界光伏产业的热点之一[1,2,3]。

在光伏发电技术开发之初的20世纪70年代,由于制造成本高,光伏发电仅用于人造卫星、海岛灯塔等场所,1976年全球光伏电池 年产量仅几百千瓦[2]。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光伏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成本不断降低(2003年,国际市场光伏模块的售价已降至2.5~3美元/瓦;2008年,美国First Solar公司CdTe薄膜光伏电池成本为1美元/瓦),光伏产业迅猛发展, 1997年全球光伏电池年产量为163.3MW,2007年则增至3733MW[1,2]。近年来,世界光伏产业以每年超过30%的速度递增,成为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到2009年底,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累计达2300万千瓦,当年新增装机约为700万千瓦[6]。

近年来,并网光伏发电的应用比例快速增长,已成为光伏发电的主导市场。1996年,并网光伏系统比例仅为7.9%,而2007年则增加至80%左右。目前,光伏与建筑相结合的分布式并网系统市场份额远大于大型联网光伏电站;而大型联网光伏电站是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重要发展方向,其容量可达MW或GW级,所发电能可直接并入高压电网[7,11]。据国际能源组织(IEA)预测[13]:2020年世界光伏发电的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1%,2040年则占总发电量的20%。

我国对光伏电池的研究始于1958年。20世纪80年代以前,光伏电池年产量一直低于10kW。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光伏产业的生产能力快速扩大,2000年光伏电池年产量猛增至3MW;2007年,成为世界最大的光伏电池生产国,占世界总产量的27.2%;2008年产量达2000MWP,仍居世界第一[15]。2007年,无锡尚德位居世界光伏电池生产厂产量第3。2007年,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累计达10万千瓦;2008年约为15万千瓦;2009年则增为31万千瓦。目前,我国光伏发电系统主要为离网型,今后将逐步向并网型光伏发电系统方向发展。据《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到2020年全国建成2万个屋顶光伏发电项目,总容量100万千瓦[2]。

综观世界光伏发电技术几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呈现出如下发展趋势[1,2,13,14,15,16,17]:晶体硅光伏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和生产技术水平持续提高; 随着晶体硅光伏电池的硅片厚度不断降低,硅材料消耗不断减小,光伏电池生产成本大幅降低; CdTe、非晶硅、CIS等薄膜光伏电池已逐步进入市场,随着薄膜光伏电池技术不断进步,薄膜光伏电池的市场份额将快速增长;多晶硅薄膜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不断接近晶体硅光伏电池,成本远低于晶体硅光伏电池,发展前景广阔;叠层、量子点、多能带、热光伏、多载流子光伏电池等方兴未艾的新一代光伏电池将克服第一代硅光伏电池成本高、第二代非晶硅等薄膜光伏电池光电转换效率低的局限,且有原材料丰富、无毒等优点;光伏发电产业专用设备和仪器制造技术不断进步,光伏电池生产规模及生产能力快速增长,光伏模块价格大幅降低;并网型光伏发电的应用比例不断增加,逐步成为光伏发电的主流, 光伏系统与建筑相结合的太阳能建筑逐步进入商品化生产时期。

尽管与传统发电方式相比,目前光伏发电的成本仍偏高,尚不具备大规模商业开发的条件,但以太阳能为主体的新能源将成为21世纪世界能源供应的主体,可以预测随着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光伏发电的成本将不断下降并逐步逼近传统发电成本的水平,从而成为具备竞争能力的可再生能源[13]。

四川光伏产业发展现状调查 篇3

产业发展有喜有忧

企业生产经营普遍欠好

调查显示,11户光伏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普遍欠好。其中,成都的天威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天威新能源(成都)光伏组件有限公司、四川汉能光伏有限公司和成都旭双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2增2减(见表1)。

绵阳调查的3家企业有两家经济效益不理想。安县银河建化星源科技有限公司2014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仅248.65万元,亏损达111.1万元;北川福德新能源公司去年4月出口了一批产品到南非,但南非方面至今没钱支付,今年第二批产品不敢发货,只有全部内销,2014年上半年只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67.21万元,亏损32.78万元;绵阳高新区正旭光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有自主研发能力的科技型企业,产品全部内销,主要经营太阳能光伏产品、太阳能光热产品、节能环保产品、机电产品、电子、电热、电气产品、高低压成套设备等,2014上半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233.71万元,税后盈利107.98万元,是该市唯一一家盈利的光伏企业。

乐山多晶硅企业自2011年底以来基本处于停产状态。其中,四川永祥多晶硅公司2012年生产3200吨多晶硅,产值约4亿元左右,2013年因整个销售市场疲软,该公司进行了减量生产,由3条生产线减到1条生产线,全年产量降为600吨左右。今年1~6月产量上升,已达到600吨。但是,目前该公司由于产品销售价格只有13.8万元/吨左右,低于15万元/吨左右的生产成本,生产处于亏损状态。东汽峨嵋半导体公司因债权人起诉,法院已冻结该公司所有资金帐户,2011年11月起停产,员工工资由东汽集团代发,濒临破产。新光硅业公司和乐电天威公司均于2011年11月停产。

企业开工情况差异大

成都光伏企业开工率比去年同期上升。其中,天威控股(包括天威组件)去年开工率率仅30%左右,而今年上半年硅片开工率达100%;汉能公司一季度受市场需求减少影响,开工严重不足,开工率只有20%,二季度产能呈逐渐放大趋势,已达到30%以上,下半年计划生产100兆瓦,开工率将大幅增长;旭双公司今年以来积极拓展多晶硅领域,实现转产改造后,预计企业的开工率将有所提升。

乐山只有永祥多晶硅公司生产处于运转状态,去年1~9月一直在技改试机,开工率较低,年设计产量2000吨的生产线开机断断续续,月均产量约10吨。自去年10月份开始恢复性生产,但因往年有多达900吨的库存,故只恢复了一条年设计产量800吨的生产线,且生产量不饱和,月产量只有50吨左右。从今年1~6月的生产数据来看,永祥多晶硅公司只生产了600吨的产品,与设计2000吨的年产量有很大差距。

绵阳调查企业的开工情况亦不太好。安县银河建化星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设备利用率只在30~50%之间;北川福德新能源公司生产设备利用率更是不足10%;绵阳高新区正旭光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设备利用率稍好,但也只有60~80%。

产品价格、出口及库存情况趋于好转

价格回升。如成都调查的4户企业,2014年1~6月有3家企业的产品销售价格同比上涨,只有旭双公司的产品价格下跌(见表2)。

库存改善。如成都调查的4户企业涉及的5类产品中,有4类产品的库存减少,仅多晶硅电池增加,总体情况有较大改善(见表3)。

外贸出口向好。在调查的11户企业中,有外贸出口的天威控股和天威组件同属中国兵装集团旗下的子公司,2014年1~6月两家公司外贸出口额38276千元,同比增长143.0%,出口占销售产值的比重为37.3%,比去年同期提高18.7个百分点。其中,天威虽然多晶硅组件受国外需求减少影响导致出口比去年下滑83.0%,但多晶硅电池外贸出口销售量同比增长393.0%。

企业资金比较紧张

据调查,当前光伏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紧缺、融资难的问题。如,成都调查的4家企业均表示缺乏资金,融资渠道因行业不景气,基本被银行拒之门外,所需资金基本以自筹为主。其中,成都旭双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发展方向是光伏电站建设和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但项目前期投入资金缺口很大;天威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目前已面临资金枯竭,企业生产经营随时可能出现灾难性的崩溃;四川汉能光伏有限公因缺乏资金,生产经营规模难以扩大。

科技投入情况较好

调查表明,除乐山4个企业因生产经营困难基本没有科技投入外,成都、绵阳所调查企业普遍有一定的科技投入。如,安县银河建化星源科技有限公司上半年投入研发资金60万元;北川福德新能源公司该企业设有独立科研部门,光伏产品技术含量和国内企业差不多,上半年投入研发资金35万元,现在该企业正在建设空气能项目;绵阳高新区正旭光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有自主研发能力的科技型企业,公司有独立的研发机构,上半年已投入研发资金40万元。

政府补贴基本兑现

由于光伏企业是国家科技型企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可以获得政府补贴。因此,调查企业中除乐山企业因普遍停产而未获得政府补贴外,成都与绵阳的企业不同程度地获得过政府补贴。如,北川福德新能源公司2011年享受光伏政府补贴40万,2013年上马空气能项目享受政府补贴280万(因为是新技术);安县银河建化星源科技有限公司2013年获得政府一次性补贴60万元;绵阳高新区正旭光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013年获得高新区政府科技研发补贴81万元。

克服困难,促进产业进一步发展

尽管四川光伏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面临着产品低端产能过剩、受国内国外市场双重压制、科技含量偏低、技改资金缺乏等问题。笔者建议从资源整合,构建融资平台,引领技术创新,加快布局终端市场等方面入手,促进光伏产业这类战略新兴产业进一步发展。

光伏行业发展现状 篇4

传统的燃料能源正在一天天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日益突出,同时全球还有20亿人得不到正常的能源供应。这个时候,全世界都把目光投向了可再生能源,希望可再生能源能够改变人类的能源结构,维持长远的可持续发展。这之中太阳能以其独有的优势而成为人们重视的焦点。丰富的太阳辐射能是重要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污染、廉价、人类能够自由利用的能源。

利用太阳能的最佳方式是光伏转换,就是利用光伏效应,使太阳光射到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以硅材料的应用开发形成的产业链条称之为光伏产业,包括高纯多晶硅原材料生产、太阳能电池生产、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相关生产设备的制造等。

近几年国际上光伏发电快速发展,2008年全球光伏市场增至5.5GW,其中,按地区排名西班牙名列首位,德国第二。2008年,全球太阳能安装总量已累计达15GW,西班牙新装量为2.5GW,约占2008年新增安装量的一半。虽然受金融危机影响,德国、西班牙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扶持力度有所降低,但其它国家的政策扶持力度却在逐年加大。日本政府2008年11月发布了“太阳能发电普及行动计划”,确定太阳能发电量到2030年的发展目标是要达到2005年的40倍,并在3-5年后,将太阳能电池系统的价格降至目前的一半左右。2009年还专门安排30亿日元的补助金,专项鼓励太阳能蓄电池的技术开发。2008年9月16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了一揽子减税计划,其中将光伏行业的减税政策(ITC)续延2-6年。

一、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基本情况

1、太阳能制造大国

中国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理论储量达每年17000亿吨标准煤。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非常广阔。中国光伏发电产业于20世纪70年代起步,90年代中期进入稳步发展时期。太阳电池及组件产量逐年稳步增加。经过30多年的努力,已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在“光明工程”先导项目和“送电到乡”工程等国家项目及世界光伏市场的有力拉动下,中国光伏发电产业迅猛发展。

到2008年年底,全国光伏系统的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40MW,从事光伏组件生产的企业近400家。而2008年我国的光伏产能首次超过德国,位居世界第一。2008年全世界太阳能电池总产量达6850MW,我国太阳能电池总产量达1780MW,占全球总量的26%。其中,国内太阳能电池龙头厂无锡尚德2008年产量约为500MW,排名全球第三,而天威英利产出281.5MW,天合光能产出约200MW。而从市场占有率来看,中国太阳能电池厂商(包括台湾省)的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2007年中国太阳能电池厂商市场占有率由2006年的20%提升至35%,2008年则更进一步,大幅提升至44%,连续两年成为世界第一。2008年台湾茂迪光伏电池产量在270~280MWp之间。

从企业发展看,目前全国涉及太阳能的生产企业已达3000多家,有500多家光伏企业和研发单位,其中多晶硅材料企业近20家,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我国已有11家境外上市和12家国内上市光伏企业。

而在光伏设备领域,2008年我国太阳能电池设备总销售额达17.66亿元,增长迅速。

其中,太阳能级硅单晶生长和加工设备销售额达12.26亿元,占太阳能电池设备销售收入的69.4%;太阳能电池芯片制造设备销售额为5.4亿元。

2、产业呈区域式竞争格局

目前,我国光伏产业经过爆炸式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五大板块。长三角以江苏为产业增长极,主打中下游的光伏电池及组件生产,产业规模占全国一半;环渤海以河北为核心,主打上游材料生产加工,产业规模居第二,主要聚集区为邢台宁晋、保定和廊坊;珠三角以深圳为核心,主打下游应用产品生产;中部地区主要是江西、湖北、湖南;西部地区主要是四川、内蒙古、青海、陕西等省,重点利用能源、矿产等优势,主打上游多晶硅原料生产,可提供全国10%的原料。

总体上看,我国光伏产业正处在产业重组和战略布局阶段,目前国内有28个省市都把光伏产业作为新的主导产业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面临着巨大的产业整合压力。

从我国光伏产业聚集格局变化趋势看,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和中西部地区已形成了多个覆盖光伏产业链的制造企业集群,未来将有可能逐步形成五大光伏产业集聚地。

而在各省市当中,2008年江苏省太阳能电池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份额高达70%,成为名副其实的太阳能第一大省。截止2008年,江苏省已经有无锡尚德、常州天合、南京中电等6家海外上市光伏企业,其中,5家进入世界前20强,另外还有280多家为光伏上市企业、骨干企业进行配套的特色企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光伏产业链条。

二、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存在的问题

1、产业结构畸形:两头在外

尽管过去几年,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但是仍然没有改变“两头在外”的畸形产业机构。2008年我国光伏系统安装量为40MW,占全球总安装量的比例仅为0.73%。而在2007年我国光伏系统安装量为20MW,占全球总安装量的比例为0.8%。而传统光伏大国德国2008年的光伏系统安装量1500MW,占全球总安装量的比例达到27.27%;欧洲另一光伏大国西班牙的安装量则达到2511MW,占全球总安装量的比例则高达45.65%。

与我国光伏系统安装量极少相对应的是,近年来我国光伏产品的产量已经稳居世界头把交椅。据中投顾问最新发布的《2009-2012年中国太阳能电池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08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达1.78GW,占全球总量的26%。而从市场占有率来看,中国太阳能电池厂商(包括台湾省)的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2007年中国太阳能电池厂商市场占有率由2006年的20%提升至35%,2008年则更进一步,大幅提升至44%,连续两年成为世界第一。终端市场在外且主要其中在欧洲,已经使得我国光伏制造厂商在金融危机中遭遇到了极大地打击。

与终端市场相对应的是,上游的多晶硅产业的提纯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国外七大厂商手中,包括美国的Hemlock,挪威的REC、美国的MEMC、德国的Wacker、日本的Tokuyama、MitsubishiMaterial和SumitomoTitanium。他们垄断了全球的多晶硅料供应,获得了太阳能产业最丰厚的利润。

2、暴利不再难阻多晶硅投资狂潮

2006年以来我国多晶硅项目累计投资已达440亿元,而且这种趋势还有愈演愈烈的倾向。国内两大光伏龙头企业天威保变、江西赛维累计8000吨的多晶硅项目正在建设。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多晶硅概念在国内逐渐升温,许多上市企业纷纷涉足其中。A股中投资多晶硅的企业包括南玻A、川投能源、天威保变、特变电工、江苏阳光、乐山电力、岷江水电、通威股份、航天机电、桂东电力、银星能源等十余家。2008年虽然遭遇经济危机,但很多企业仍然逆市扩产。2008年11月底,江苏顺大一期1500吨多晶硅项目正式投产;12月底江苏阳光一期1500吨项目、南玻A1500吨生产线分别投产;2009年1月亚洲硅业1500吨生产线举行投产仪式;2009年4月江苏中能13500吨产能将全部投产。

另外,目前我国在建项目多晶硅项目总数逾20个,总投资额逾700亿。其中,在建最大的项目为南京大陆投资集团、美国PPP、SCC、西图等公司共同投资建设托克托县多晶硅项目,总投资180亿元,建设规模为年产多晶硅18000吨。而云南爱硅信科技有限公司总规划10000吨/年多晶硅项目,总投资也逾100亿元。最新开工的项目则由山东晟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009年4月18日投资兴建,首期投资11亿,总投资达90亿。

在国内企业不断掀起的多晶硅投资热潮中,2009年国际多晶硅远期合同加权平均价格比2008年下跌30%至107美元/公斤,现货价格则在2009年5月已跌至60-70美元/公斤。国内的多晶硅成本普遍在每公斤50美元至70美元,个别没有闭环式生产的公司,成本高达每公斤100美元。这也就意味着,国内多晶硅企业的利润已经相当微薄,甚至出现亏损经营的状况。

3、原料产地对多晶硅价格没有发言权

长期以来,多晶硅产业的“弱势”始终困扰着我国光伏产业,最大的原因就是无法突破国际大厂的技术壁垒而导致成本高企。但是国内多晶硅产业并非没有优势,这种优势就在于多晶硅上游原料冶金硅80%的主要产地来自于我国。

中投顾问最新发布的《2009-2012年中国金属硅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我国是全球主要的金属硅产地,2007年中国金属硅总产量为95-100万吨,而2006年中国金属硅总产量为75-80万吨。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工业硅生产和出口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2001年中国出口工业硅32.24万吨,2002年为38.74万吨,2003年达到47.90万吨,2004年突破50万吨,达到54.51万吨,2005年与2004年基本持平,为53.61万吨。但2006年达到61.4万吨,比2005年增长了14.6%;2007年上半年又比2006年同期增长了16.3%,2007年全年出口工业硅达到69.8万吨,比2006年增长了13.8%。2008年1-3月份中国金属硅生产量在200000-250000吨左右,国内消费量在35000-85000吨左右,其余全部出口。

我国多晶硅产业同样拥有巨大的资源优势,但不但没有把优势转化为胜势,反而完全受制于国际大厂。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形成类似于铁矿石领域的“三巨头”那样的规模化优势,而是一些中小企业各自为战,且存在恶性竞争。

4、政策拉动效应有限

到目前为止,国内甚至全球光伏产业都还是明显的“政策市”阶段,从国外光伏产业的发展经验来看,在政府出台相关财政补贴或电价上网政策后,行业基本都出现了爆发性的增长,比如德国、西班牙等。

2004年德国政府启动上网电价法,即著名的EEG法案,导致德国光伏安装量激增,最初的上网电价为3倍的零售电价或者8倍的工业电价。光伏系统在安装后的20年内固定价格,但推迟一年,固定价格下调一定的比率。德国现行的太阳能补助案是在2008年由该国下议院正式宣读后定案。目前的太阳能收购电价税率(Feed-inTariffs)由2008年以前年降幅5%,改成2009、2010年降8%、2011年降9%;地面装配系统(Ground-mountedsystem)从2008年降6.5%,改成2009~2010年降10%。新法规已在2009年1月1日生效。

2004年西班牙开始实施“皇家太阳能计划”。2006年进行了修改,该计划提出了购电补偿法,对发电量小于100kWp(千瓦能)的光伏系统,实行按0.44EUD/kWh的价格(为平均电价的5.75倍),有效期为25年,25年后购电价格变为平均电价的4.6倍。对大于100kWp的光伏发电系统,则采用0.23EU/kWh的价格(平均电价的3倍)。

以上政策对于德国、西班牙的光伏产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我国在2007年以前光伏产业的政策基本上是空白一片。2007年《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出台作用也是相当有限。

进入2009年之后,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太阳能屋顶计划”、“金太阳工程”等政策,但中投顾问能源行业首席研究员姜谦认为,姜谦指出,光伏产业要正常发展,最重要的还是解决上网电价的问题。也就是说,发出来的电电网公司有积极性去购买,终端用户乐意去用才是最关键的因素。德国、西班牙等国的财政补贴正是从此处下手,才使得光伏行业出现了爆发性的增长。而我国三部门此次联合颁发的“金太阳工程”,补贴的重点则是集中在安装侧,并未解决上网电价这一实质性问题。仅从这一层面上看,“金太阳工程”开启光伏产业井喷时代就难言乐观。

三、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趋势

1、我国光伏产业吸引世界目光

伴随着太阳能投资热潮在中国的兴起,中国的太阳能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著名投资银行拉扎德资本预计,2011年前中国太阳能产业规模能达到1-1.5GW。2012年前该行业规模将达到2GW,2020年前则会达到20GW。另外,预计我国太阳能光伏行业有望吸引逾100亿美元的私人投资,并有助中国未来三年成为全球主要的太阳能设备市场。

姜谦认为,虽然到目前为止全球太阳能产业的终端市场仍然集中在欧洲,但随着金融危机后各国太阳能政策的转变,中国等新兴市场有望取代西班牙、德国成为全球太阳能产业的主要增长点。

2009年6月24日浙江温州大展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牵手”沙特阿拉伯巴格山集团,巴格山将以资金入股在温州投资太阳能项目,该项目总投资5.3亿元。

6月22日江苏响水县与美国新能源技术公司签订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项目协议书。该项目一年内建成一条生产线,年产1000吨多晶硅,三年内建成7条生产线,年产7000吨多晶硅,总投资约50亿元,六年内投资完成光伏产业基地,将发展成“多晶硅—硅锭—硅片—光伏电池—组件”完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6月16日四川甘孜州政府与西班牙维拉米尔集团在西班牙正式签订协议,总投资8.2亿欧元的硅产业合作项目落户康定。

姜谦指出,短短几天之内,多家国际企业纷纷选择投资光伏产业,这并非偶然。说明在我国政府强有力的政策引导下,我国的光伏产业不仅让国内企业看到了机遇,而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已经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姜谦同时认为,以上国际企业的入主应该只是一个开端,未来应该会有更多的海外资本选择涉足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这不管是对国内光伏产业来说,还是对我国的整个能源产业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虽然说我国光伏产业的前景一片广阔,但是发展历程并不会一帆风顺。一个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前提必须是涉及产业链上中下游的相关行业同步发展。而这种发展已不仅仅是简单的产能获得提升,更重要的是在掌握核心技术前提下的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如果说先前的终端市场集中在海外是国内光伏制造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的话,那么后金融危机时代,内需市场逐步开启的情况下,国内企业却将面临因成本高企而导致产品缺乏竞争力的尴尬。若国内厂商不尽快在技术领域寻求突破,那么,未来受影响的将不止单个企业的利益,整个国内光伏产业的发展或许都会受到国际巨头的牵制。

2、终端市场将成光伏业新宠儿

当行业利润不再,甚至出现亏损经营状况之后,企业投身多晶硅行业的热情也会消失殆尽。近日有消息传出,四川省一些多晶硅企业已经出现间歇性停产,这应该是国内多晶硅行业大洗牌的先兆。

几家欢喜几家愁,光伏产业曾经的宠儿—多晶硅浮华褪去之后,必定有新的替代者。而终端市场则有望成为这个新的宠儿。7月14日,赛维LDK太阳能有限公司宣布收购意大利太阳能市场专业系统整合商SGT公司的控股权。收购后赛维LDK将持有SGT公司70%的股份。这是继6月中旬拿下国内的敦煌10兆瓦太阳能项目之后,赛维LDK加快向光伏下游拓展的又一表现。

其实,早在2008年2月投资25亿美元成立苏州BestSolar公司,正式进入太阳能电池片生产领域;2008年11月,公司年产1500吨的多晶硅一期项目正式投产,赛维LDK逐步向产业链上下游渗透。2009年5月,赛维LDK董事长彭小峰在“两岸太阳能论坛”上表示,公司不排除与同业在全球主要市场成立组件与系统公司,这意味着赛维LDK将垂直一体化作为了企业的战略目标。

此外,长期从事硅片生产的浙江昱辉近期在四川投资多晶硅生产基地的基础上,还将启动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并收购了一家电池组件生产企业,打造垂直一体化企业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对于跃跃欲试抢滩光伏市场的中国五大电力集团而言,其进入的模式也更偏向于“垂直一体化产业链”模式,中电投、大唐和国电都已提出了“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太阳能发电”全方位介入太阳能产业的设想。

姜谦指出,赛维LDK向光伏下游拓展的动作可以看作是光伏产业的一个风向标。

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的企业跟随它的步伐。

3、光伏业学院化之路将愈走愈宽

2008年10月6日,我国首个太阳能光伏学院——南昌大学太阳能光伏学院挂牌成立。2009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教发函(2009)86号文、江西省政府赣府字(2009)13号文批准,江西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江西太阳能科技职业学院(国标代码:14166),这也是全国首家太阳能科技职业学院,2009年4月20日,由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与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建立的尚德光伏学院在科技职业学院正式揭牌成立。2009年5月22日,阿特斯阳光电力与常熟理工学院签定框架协议,双方将合作创办阿特斯太阳能光伏科技学院。

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太阳能光伏学院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起来。中投顾问能源行业首席研究员姜谦表示,这反应了一种趋势。在金融危机在下,我国光伏产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核心技术在手,无法掌控市场主动权,面对危机只能被动挨打。但金融危机同时也给光伏产业指明了一条道路,那就是,只有在研发领域占领先机,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拥有话语权。而研发、研究恰是大学领先于企业的地方所在。未来如有更多的大学和光伏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合作,光伏产业的“学院”化之路将愈走愈宽,而我国光伏产业也会从“制造大国”逐渐走向“制造强国”。

4、薄膜电池投资日益增多

由于在过去的几年中,国际多晶硅现货价格猛涨,一度从2005年的35美元/公斤攀升至2008年的480美元/公斤,因此价格低廉的薄膜电池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不少人认为,低价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将是晶体硅电池最大的竞争对手。但是这场危机冲击得海外市场严重萎缩,导致多晶硅价格暴跌,因此业内又有了“薄膜电池优势不在”的论断。但事实却是:在技术创新意识和能力突飞猛进的21世纪,低价且有极大工艺改良性的产品永远能吸引投资者的目光。

5月5日,河北新奥光伏能源有限公司生产的中国第一块超大型5.7㎡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板正式亮相第三届国际太阳能光伏大会。该公司自2007年投资薄膜电池领域,计划总投资140亿元人民币,到2010年产能达到500MW。5月12日,中特集团(香港)与重庆市綦江县签订投资协议,计划在綦江县投资38亿元着力打造薄膜太阳能光伏产业园;5月中旬,江苏绿洲新能源公司投资6亿美元在江苏省镇江市新上总产能达200MW的非晶硅薄膜电池项目;5月25日,浙江正泰首条20MW微晶非晶第二代薄膜电池生产线正式投产,目前该公司在薄膜电池上的投资已达20亿元人民币;5月末,信义玻璃宣布引入年产能达275万平方米的第二条光伏薄膜导电玻璃生产线,预期2010年第三季度于珠三角投产,总投资额逾1亿元人民币;6月5日,由中国汇通担保有限公司、台湾威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投资1.5亿美元的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太阳能电站及太阳能相关系列产品生产项目正式签约;此外,天威薄膜公司薄膜太阳能电池研发检测中心4月8日奠基开建,富捷投资在武汉投资4亿元的薄膜项目也已于近日开建;还有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园区,随着中国建材集团、爱康集团总计近50亿元的薄膜项目入驻,这里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薄膜电池产业基地之一。

放眼全球,2008年,全球薄膜太阳能电池实际产量远超预期,达到892MW,比2007年增长123%,连续两年成长率超过120%。

光伏行业的前景如何 篇5

光伏行业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因资源分布广、开发应用模式灵活,已进入飞速发展阶段。领先于其它新能源行业,被赋予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改革的使命,受到全社会关注和认可。

距2030年非化石能源提升至20%的目标还有极大挑战,降本提效仍是光伏企业转型、发展重点

虽然光伏产业早已实现规模化生产,但行业整体仍处于野蛮式增长而非精细化运作阶段。很多企业仍在使用传统的生产和运维方式,各环节人力消耗成本过高,缺乏标准化产品方案决策依据,更没有相对完善的运维目标和协作管理体系,整体发展水平良莠不齐。随着对运维目标的不断升级,光伏行业也对企业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的运维体系和产业降本提效有了更迫切的需求。齿轮易创

尤其在互联网+行业升级改造背景下,光伏产业未来升级、发展的核心是通过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创新降低成本,提高能源体系效率。更重要的是在全产业链各个环节提升核心竞争力,由”制造”向”智用”转型,提升光伏独立生存能力,创造适合国内环境的商业模式。

齿轮易创

因此,很多光伏企业自主开发一些软件,与光伏产品配套使用,来帮助改善现有的一些问题,像”爱光伏”是一款偏企业业务使用的辅助类APP,在这款产品上可以帮助企业运维人员实现实时远程监控、预判电站收益、帮助设备修复调试等运维功能。安装后用户可获取光伏政策等相关新闻讯息,针对光伏相关问题参与社区互动,同时也能进行线上预约安装。而另一款光伏发电资源勘测的智能终端APP,则把关注点放在光伏资源的勘测、安装实地调查功能上。

这些产品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基础数字化运营功能,但光伏产品所涉及的勘测评估-安装调试-运维-售后服务等多个环节,都还需要大量人力以传统协作方式配合。存在一定项目运维、协作盲区,出现很多本可避免的人力、时间等企业运营成本和项目漏洞。

齿轮易创曾服务包括印象笔记、元甲律所、驭能者、亚马逊等企业在内的20+个行业,致力为各行业企业带来一体化的定制化技术解决方案,帮助企业直面各种挑战。齿轮易创

在针对光伏行业的以互联网技术创新为依托,为行业领先的光伏企业客户设计开发了定制化智能光伏管理系统,帮助其创新产品核心竞争力,升级运维监控体系,降低运营成本,实现体系化、精细化管理。同时,有效降低企业成本,使光伏电站运维由单一维护向精细化管理迈进;为推动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引领市场,解决技术后顾之忧。

我们为光伏企业构建Web端+移动端互通的智能光伏监控运维平台,将覆盖光伏监控运维多场景,满足企业与用户双方的多样化、同异化功能需求。主要有以下特性: 齿轮易创

前期勘测评估

通过技术将光伏项目各环节完整纳入监控运维系统。2 在前期电站设计中,通过大数据分析对自然环境、设备、电站方案进行严格评估,为选址及建设方案等决策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全面可视化管理

系统监控情况可视化。2 收益和资产可视化。电站生产管理系统与监控系统关联,全面满足光伏企业和用户重要监控、运维需求。可根据实际需求增加视频、语音协同工作模块,以帮助人员进行评估运维效率、操作调控等日常管理。

高效预警排障,提升运维效率

精准预警,大数据提供实时故障解决方案,检修状态及进度及时可见。保障电站持续优化,稳定提升发电量。

降低协作成本+个性化解决方案+多端支持 3 24h远程实时监控 齿轮易创

高效协作方式,提升工作人员及用户的良好体验,降低运营成本。依据实际需求,提供并行移动端解决方案,与Web端实现信息整合互通,进一步完善使用场景。多种移动端搭载互动应用,帮助企业和用户实现多样化互动,提升用户粘性,帮助开拓业务市场。

在当前,互联网+模式的运用是光伏行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现今也是企业发展乃至能源革命的重要现实机遇。准确把握最新技术带来的市场效益和市场影响,能够为企业带来最直接的发展动力。齿轮易创

如果您的光伏产品亟待业务拓展和升级,您的企业运营需要更快发展,请联系齿轮易创,提交需求,24小时内将获得由专业产品经理进行评估的免费精准方案。

光伏行业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篇6

本周价格观点

根据PVinsights 的调查,本周光伏价格的继续下跌是一些光伏厂商继续在市场抛售原材料和清库存所致。很多人预期未来会更糟,这种预期还在不断自我强化。本周硅片价格下降最多,多晶硅和电池价格跌幅第二,组件价格跌幅最少。现货市场交易量依然清淡,签订了长单的硅片、电池厂商仍然备受煎熬,PVinsights 认为接下来现货、长单市场的降价压力仍然很大,一些债务比率高企的公司需要十分当心应收账款无法收回带来的灭顶之灾,现金为王是生存之道。

根据EnergyTrend 的调查,电池厂商由于Q3 受到上游原材料价格快速下滑,以及厂商降低库存跌价损失,因此大部分厂商Q3 的表现将优于Q2。然而至Q4 需求没有明显回升迹象,加上全球库存水位仍然偏高,且Q4 是传统淡季,因此2011Q4~2012Q1 相关厂商营运面临重大挑战。以转换效率来看,Q3主流产品的转换效率还在16.4%~16.6%,但Q4 转换效率已经来到16.8%,而展望2012Q1,各家的转换效率都定位17%以上,因此各家电池厂目前都全力在工艺上发力,希望在今年年底前能够将平均转换效率提升到17%。目前16.8%的最低价格已经跌破$0.6/瓦,而16.6%的价钱则确定低于$0.6/瓦。

至于Q3 的主流产品(转换效率为16.4%),目前最低价格已跌到$0.5/瓦以下,而效率在16%或16%以下的产品,已成为次级品,改成以片计价。因此,效率提升的挑战也将是决定厂商能否跨越景气寒冬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根据PVnews 的调查,主流的156 多晶硅片价格本周下降到每片10 元,未来需求仍被预估悲观,硅片厂两头烧,目前硅片被认定是目前承受亏损压力最大的一环。由于料源成本难降、报价续跌,诸多硅片厂除了减产,也加入卖多晶硅料源的行列,因为卖料比投产后出售硅片的亏损小,也算是损失最小策略选择之一。目前中国约有40 家多晶硅生产企业,当中一线企业生产成本每公斤约22 至35 美元,目前已有大部分多晶硅企业停产检修。

广发光伏观点

我们维持上周的行业观点以及对行业的持有评级。市场目前价格的混乱下跌是由中国小厂抛售以及二线厂商抛售原料回笼现金所致,目前的上下游配套技术水平还不足以支持光伏产业链价格一降再降。等到市场清库存周期结束,产业链报价就会回到合理的水平,这个周期预计在3-6 个月,最迟明年二季度产业链价格有望止跌企稳。此外,成本不断下降使得下游光伏电站投资收益率逐渐变得有吸引力,目前有资金实力的硅片、设备厂商已经纷纷开始介入下游光伏电站的建设。我们建议投资者选股时继续保持谨慎,关注具有良好现金流和财务稳健企业以及在细分领域具备技术和成本领先优势的企业。

风险提示

光伏行业发展现状 篇7

1 地区简介

某镇在长江下游南岸, 土地总面积为1 0 k m2, 农户有1 6 9 6户。其中, 新建村落3 4 4 3 9 m2, 入住农户1 8 9户, 户均占地为126 m2。位于北纬31°46'42″~31°17'26″和东经118°21'38″~118°52'44″之间, 属于亚热带湿润的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为15.7℃。峰值日照时数的均值是3.94 h, 连续阴雨的天数按5天算, 两连续阴雨天数之间的设计最少按15天算。

该地年均能源消耗为:蜂窝煤为0.3/块, 电为0.58元/k Wh, 液化气为75元/15 kg, 该村最大的能源消耗是电费, 年耗费12万元, 占到总消费的73.03%, 节电势在必行。

2 光伏发电原因与特点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借助太阳能电池产生的光生伏打现象直接把太阳辐射能变成电能的一种发电技术。按照应用场合不同, 光伏发电系统有离网的光伏发电系统及并网的光伏发电系统。光伏发电受气象条件的影响, 出力的变化总是呈现一定的周期性, 比如日变化与季节变化的周期性呈现;由于太阳能辐射的时空分布具有任意性与间断性, 使得光伏发电出力呈现出不连续性及不稳定性。光伏发电的预报技术不仅是电网科学调度与进行发电规划的根据, 而且能减少光伏发电的出力波动对电网的不断撞击。

光伏发电能将太阳能电池的俘获通过直接辐射、散射辐射或者反射辐射等方式直接变为电, 常见优点有: (1) 没噪音, 没公害, 不会泄漏, 无毒, 不会引起温室效应; (2) 旋转部件少, 仅有跟踪式外, 难损坏, 易安装, 易维护; (3) 与能源危机和燃料市场的稳定性无关; (4) 发电组件的使用时间通常多于25年; (5) 能回用; (6) 适合偏远无电区域, 减少长距电网的设立和输电损耗; (7) 发电方式多样, 容易于建筑物进行集成; (8) 建设光伏系统的能量能很快回收 (当前能量的偿还周期是6个月到3年) , 而且回收将越来越快。

3 光伏发电技术的现状分析

(1) 环境污染严重太阳能属于绿色能源, 但是太阳能的上游组件以及硅原料加工却能产生很严重的污染。生产太阳能薄膜电池时, 会产生四氯化硅、氯化氢及氢气等废气。尤其是四氯化硅, 假如不处理, 可能会变成盐酸等酸性物质从而污染土壤。许多欧洲国家都无力承担太阳能制造引起的消极影响, 因此, 中国才会成为世界太阳能的制造中心; (2) 产业化产品长时间出口中国太阳能的光伏发电业里的众企业多数自顾自发展、不够团结, 往往不能齐心对外。太阳能光伏发电行业之前并没着力于各企业间的协作, 面临反倾销危机的时候, 合作很重要。可是, 中国太阳能的光伏发电行业缺少一个大家都认可的组织或者协调机制去调和大厂与大厂、大厂与小厂之间的利益纠葛, 单凭为数不多的光伏产业协会可以发挥的功用十分微弱。

4 光伏发电技术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首次研究太阳能电池是1958年, 在1971年, 第一次成功的将其应用于东方红二号卫星的发射, 1973年以后, 太阳能电池逐渐被用于地面工程。20世纪80年代初, 我国的光伏工业刚刚起步, 太阳能电池的年产量基本低于10 k W, 且价格不便宜。20世纪80年代以来, 国家开始关注光伏工业及光伏市场的发展状况, 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在光伏领域有一些资金投入, 这让我国渺小的太阳能电池工业有机会发展同时在众多应用领域成立了典范, 例如微波中继站、部队的通信系统及水闸与石油管道的保护系统等等。

目前, 我国致力于光伏发电技术的研究开发, 相继进行了晶体硅高效电池、非晶体硅薄膜电池与碲化镉及铜铟硒薄膜电池的应用系统的主要技术的研究。尤其是“十五”期间, 国家利用科技攻关与863计划大力支持了一系列提高现有装备的生产能力的工程, 使得光伏发电技术得到很大发展, 产业水平也相应提高, 也使得我国光伏发电制造业水平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减小。

就应用技术而言, 国家“十五”期间计划并实施了屋顶的并网发电技术以及高压并网发电技术的科技攻关, 建设了一系列10~50 k W的屋顶系统, 替我国2010年及2020年屋顶光伏的并网发电技术以及沙漠电站技术的成批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于产业化, 现在国内光伏发电最常用的产品是晶硅电池和少数的非晶硅电池。到2006年年末, 我国已经建立了10余个相当规模的、专门的光伏电池生产厂, 每年生产的光伏电池组件多于200 MW。特别是它可以增强晶体硅光伏电池组件的封装水平, 年生产能力在10 MW及以上的光伏电池的封装技术和它的配套设备已变成商业化的工业设备。

但是, 现在我国批量生产的单晶硅、多晶硅及非晶体硅电池的效率通常比发达国家低一些, 一般为11%~14%、10%~12%及4%~6%。此外, 到2006年, 中国还没生产用于光伏系统的蓄电池。小功率逆变器的生产水平相对较高, 但大功率的逆变器生产水平和国外的差距很大。

5 结语

受城市道路的照明需要及有关控制的影响, 现在的太阳能路灯系统只是用于城市居民区、公园及农村乡镇等非主干路线。但资源危机一步步深化, 太阳能一定会被重视。针对太阳能用于道路照明存在的质量好坏不一、转换率低、亮灯率低等问题, 国家可通过规范市场, 制定专门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等办法来解决。总体看来, 太阳能路灯技术的使用利大于弊, 可以节省能源, 减少有害气体排放。把太阳能发电技术应用于新农村建设, 一定会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同时对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节能减排工程具有深远的意义。

摘要:从21世纪开始, 不可再生能源几乎枯竭, 开采难度也有所增大, 开采时对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大。此时,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被提到议程上来, 清洁、无污染的太阳能自然是开发利用的一个主要方面。鉴于此, 本文论述了利用太阳能进行光伏发电的现状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光伏发电,市场,现状,发展趋势,特点

参考文献

[1]王晏, 甘贵林.太阳能路灯在城市中的应用探讨[J].青海科技, 2008 (4) :10-12.

[2]赵争鸣, 刘建政, 孙晓英, 等.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分布式光伏发电现状及走势 篇8

分布式光伏发电是什么?

分布式光伏发电通常是指利用分散式资源,装机规模较小的、布置在用户附近的发电系统,它一般接入低于35千伏或更低电压等级的电网。分布式光伏发电特指采用光伏组件,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分布式发电系统。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是建在城市建筑物屋顶的光伏发电项目。该类项目必须接入公共电网,与公共电网一起为附近的用户供电。如果没有公共电网支撑,分布式系统就无法保证用户的用电可靠性和用电质量。

分布式光伏发电有以下特点:

一是输出功率相对较小。传统的集中式电站动辄几十万千瓦,甚至几百万千瓦,规模化的应用提高了其经济性。光伏发电的模块化设计,决定了其规模可大可小,可根据场地的要求调整光伏系统的容量。一般而言,一个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容量在数千千瓦以内。与集中式电站不同,光伏电站的大小对发电效率的影响很小,因此对其经济性的影响也很小,小型光伏系统的投资收益率并不会比大型的低。

二是污染小,环保效益突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在发电过程中,没有噪声,也不会对空气和水产生污染。但是,需要重视分布式光伏与周边城市环境的协调发展,在利用清洁能源的时候,考虑民众对城市环境美感的关切。

三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局地的用电紧张状况。分布式光伏发电在白天出力最高,正好在这个时段人们对电力的需求最大。但是,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能量密度相对较低,每平方米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功率仅约100瓦,再加上适合安装光伏组件的建筑屋顶面积的限制,因此分布式光伏发电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用电紧张问题。

我国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现状是怎样的?

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的矛盾由来已久。我国光伏组件产量自2007年以来,连续5年位居世界第一。2011年,我国光伏组件产量是当年新增安装容量的10倍,90%的光伏组件需要销往国外。

我国光伏产业严重依赖国外市场的风险在欧美“双反”时暴露无遗。为挽救我国光伏产业,国家连续出台政策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为了响应国家政策,国家电网公司发布分布式光伏发电相关管理办法,为促进分布式发电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分布式光伏发电近3年呈现爆发式增长。我国从2009年开始实施特许权招标,推动地面大型光伏电站建设。同年,开始了“金太阳”工程和光电建筑示范项目,给予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补贴,并按照投资规模的大小,确定补贴额度。截至2011年年底,国家已公布的光电建筑示范项目规模约为30万千瓦;“金太阳”工程已公布的规模约为117万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爆发式增长,但与之相关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运行的标准、规范不健全,导致问题集中显现。

国家公布的相关规划提出,2015年分布式光伏发电要达到1000万千瓦。同时,明确提出鼓励在中东部地区建设与建筑结合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因此,分布式光伏发电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分布式光伏发电对电网产生哪些影响?

不论是集中式发电还是分布式发电,都需要供电稳定、可靠。分布式光伏发电利用太阳能,是人们利用清洁能源的重要手段。但是,日夜更替,天气无常,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出力不具备规律性,在接入公共电网后,需要公共电网作为备用。分布式电源接入后对电网的影响包括几个方面:

一是对电网规划产生影响。负荷预测是电网规划设计的基础,能否准确地预测负荷是电网规划的前提条件。分布式光伏的并网,加大了其所在区域的负荷预测难度,改变了既有的负荷增长模式。大量的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使配电网的改造和管理变得更为复杂。

二是不同的并网方式影响各不相同。离网运行的分布式光伏对电网没有影响;并网但不向电网输送功率的分布式光伏发电会造成电压波动;并网并且向电网输送功率的并网方式,会造成电压波动并且影响继电保护的配置。

三是对电能质量产生影响。分布式光伏接入的重要影响是造成馈线上的电压分布改变,其影响的大小与接入容量、接入位置密切相关。光伏发电一般通过逆变器接入电网,这类电力电子器件的频繁开通和关断,容易产生谐波污染。

四是对继电保护的影响。我国的配电网大多为单电源放射状结构,多采用速断、限时速断保护形式,不具备方向性。这种保护方式在现有的辐射型配电网上,能够有效地保护全部线路。但是,在配电网中接入分布式电源后,其注入功率会使继电保护范围缩小,不能可靠地保护整体线路,甚至在其他并联分支故障时,引起安装分布式光伏的继电保护误动作。

国外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哪些经验可供借鉴?

从国外的发展经历看,有几点经验可供借鉴:

采取经济杠杆保证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持续稳定增长。德国可再生能源法规定了光伏发电的补贴办法,对于屋顶光伏和地面光伏等各类光伏发电的应用模式,其规模不同,补贴力度不同。

该国2012年最新修改的法律规定,光伏发电的上网电价从17.94欧分每千瓦时到24.43欧分每千瓦时。该国还规定,未来12个月内如果安装容量超过350万千瓦,上网电价下降3%;如果超过750万千瓦,上网电价下降15%。我国目前急于挽救国内的光伏企业,准备迅速启动光伏市场,但也应考虑未来如何采取合理的策略保证其稳步发展。

制定合理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管理方式,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西班牙要求某一区域安装的分布式电源的容量为该区域的峰值负荷的50%以下,尽量避免分布式电源反送电。德国要求100千瓦以上的分布式电源必须安装远程通信和控制装置,以便调度实时了解其出力,并且可以进行调度。

目前,西班牙的电网调度尚不具备远程监控和控制大规模光伏发电的能力,原因是输电运营商仅要求1万千瓦以上的光伏发电项目安装遥测装置,而西班牙还没有如此大规模的光伏项目。随着兆瓦级项目的增多,这些项目缺乏遥测设备将对电网运行产生显著影响。

分布式电源的大规模发展,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升级电网。目前,德国已经开始采取一些间接措施来满足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要求,如升级改造接入点的上级变压器,重新配置馈线的电压条件和控制设备等。德国的研究机构认为,要满足德国的光伏发展目标,需要额外新建19.5万至38万千米高压和中压配网线路,相应的投资为130亿欧元~270亿欧元。

上一篇:场地合同范本下一篇:学习《做什么事最快乐》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