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行业发展现状

2024-06-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通信行业发展现状(精选9篇)

通信行业发展现状 篇1

2014年中国数字微波通信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微波通信由于其频带宽、容量大、可以用于各种电信业务传送,如电话、电报、数据、传真以及彩色电视等均可通过微波电路传输。

我国微波通信广泛应用L、S、C、X诸频段,K频段的应用尚在开发之中。由于微波的频率极高,波长又很短,共在空中的传播特性与光波相近,也就是直线前进,遇到阻挡就被反射或被阻断,因此微波通信的主要方式是视距通信,超过视距以后需要中继转发。

一般说来,由于地球曲面的影响以及空间传输的损耗,每隔50公里左右,就需要设置中继站,将电波放大转发而延伸。这种通信方式,也称为微波中继通信或称微波接力通信长距离微波通信干线可以经过几十次中继而传至数千公里仍可保持很高的通信质量。

微波通信由于其频带宽、容量大、可以用于各种电信业务传送,如电话、电报、数据、传真以及彩色电视等均可通过微波电路传输。微波通信具有良好的抗灾性能,对水灾、风灾以及地震等自然灾害,微波通信一般都不受影响。但微波经空中传送,易受干扰,在同一微波电路上不能使用相同频率于同一方向,因此微波电路必须在无线电管理部门的严格管理之下进行建设。此外由于微波直线传播的特性,在电波波束方向上,不能有高楼阻挡,因此城市规划部门要考虑城市空间微波通道的规划,使之不受高楼的阻隔而影响通信。

通信行业发展现状 篇2

1 ICT业务的概念及分类

ICT是集合信息和通信技术形成的新技术领域, 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 为用户提供多媒体、IT专业、互联网等综合信息服务的业务。近些年, ICT迎来快速的发展期, 并逐渐渗透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企业ICT服务是企业借助ICT技术改革业务和流程的过程, 是企业实现信息化发展得重要手段。家庭ICT服务是指利用多种传输和连接技术, 实现家庭各数字设备间的互联共享和智能控制, 旨在为用户提供一个包括通信、安防监控、办公为一体的居住环境。企业与家庭ICT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 这无疑为开拓宽度网络家庭化市场带下坚实的肌醇, 成为运营商抢占市场发展先机关键站场。

2通信行业ICT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网络支撑系统及手段落后

国内部分ICT产品, 宽带型产品发展比较缓慢, 网络覆盖率低, 宽带资源供不应求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一方面, 我国WLAN覆盖面小, 其网络实测速度较低, 部分热点地区与其他运营商WLAN互相干扰, 接入的认证功能效果不佳。另一方面, 骨干传输资源严重不足, 跨省专线项目推进极其困难。网络支撑系统不达标、手段滞后, 上述因素均制约ICT业务的发展。

2.2 ICT业务产品的层次低

目前, 国内ICT业务中各类产品的收入严重不均, 其中外包服务和知识服务所占比例为六比一。而IT产品在国内市场所占比例更低, 基本难以见到IT产品的身影。国内网络运营商多将ICT业务的主要目标锁定在移动信息化应用中, 针对中小型企业的产品相对缺乏, 政府信息化系统集成、视频监控、呼叫中心等业务范围也很少涉猎, 相较于国外产品在这些系统中的广泛应用, 国内产品一直处于劣势。宽带型产品是软肋, 仅有基于手机的电子政务、权利阳光、校讯通等业务发展尚可, 行业应用有待全面提升。

2.3运维支撑尚待改进

IT与CT的交叉主要体现在IT企业对运营商的支撑系统的建设, 中国移动BOSS (Business Operating Support System) 还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界面不统一、数据统计不规范、欠费管控不均衡、组织协同工作需强化等等, 影响了客户的信任度。

3通信行业开展ICT业务的路径

3.1多网合一, 有效整合网络资源

网络覆盖不完善, 宽带资源的不足, 目前4G的发展处在一个初始时期, 中国移动要切实提升4G用户的效益, 需要从基础的网络着手, 多网合一是最好的切入点, 能够有效的分流因智能手机迅速增长带来的数据流量压力。但Wi Fi只是对4G网络的补充, 还面临着平滑升级至TD-LTE挑战。这个阶段, 要做好三项工作, 一是推动3G网络向4G网络的升级, 二是进一步加快中国移动宽带和移动互联网的建设, 三是大幅度提高光纤通信骨干传输网的容量和传输数量。

3.2提升员工服务能力技术水平

ICT属于智能密集型技术, 人作为企业主要的生产要素, 想要发展ICT业务, 必须公司上下一心, 让全体人员了解、熟悉ICT业务, 提升员工的思想认识, 充分发挥人才优势, 为潜在客户提供业务指导和资源, 促进ICT业务的发展。同时, 通信公司通过组织本地网政企客户经理交流会、案例推广等方法, 提升客户经理技能。对后端技术职称人员, 通过培训这类人员的方案制定能力、应变能力。售后服务能力等方面提高IT支撑能力。

3.3建立优质的网络平台

网络是开展ICT业务的基础, 优质的网络平台不单能提高ICT业务质量, 也能解决宽带短板问题, 因此, 我国通信公司可通过技术创新, 不断提升光纤通信传输网络的容量和数量, 传统通信网络进行升级, 促使通信网向宽带化、智能化融合信息网络过渡, 快速建立一个覆盖率高的网络平台。同时, 推动2G网络向3G、4G升级, 加快联合检测、智能天线等技术的研发步伐, 促使TG/GSM网络进一步融合。深入研究蜂窝网与WLAN融合组网方案的研究, 推进无线接入IP网络, 推动各种ID室内覆盖解决方法及HSPA等新技术的应用, 充分满足大集团客户对信息化业务的需求。

4结论

总之, ICT业务是通信领域一项新兴的业务类型,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 通信产业必须抓住这个发展机遇, 理清自己在整个通信市场中扮演的角色, 分析影响ICT业务发展的主要原因, 并制定相对应的改善措施, 以此提升自身的服务和创新能力, 为我国ICT业务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ICT业务是在通信与信息技术、信息服务、信息产业相融合背景下产生的新业务, 促使通信业务从单一的语音传递向复杂信息交换方面升级, 不断拓展通信业务范围和服务质量。文中从ICT业务的概念及分类入手, 分析通信行业ICT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ICT业务发展路径, 以期为我国ICT业务的发展提供重要借鉴。

关键词:通信行业,ICT业务,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罗金子.通信行业ICT业务发展略谈[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14:94.

[2]郭麟.信息通信行业的ICT项目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新通信, 2014, 01:35-36.

通信行业中光纤技术应用与发展 篇3

【关键词】光纤通信核心网;接入网光孤子;通信全光网络

光纤通信的发展依赖于光纤通信技术的进步。近年来,光纤通信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新技术不断涌现,这大幅提高了通信能力,并使光纤通信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1.我国光纤光缆发展的现状

1.1普通光纤

普通单模光纤是最常用的一种光纤。随着光通信系统的发展,光中继距离和单一波长信道容量增大,G.652.A光纤的性能还有可能进一步优化,表现在1550rim区的低衰减系数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光纤的最低衰减系数和零色散点不在同一区域。符合ITUTG.654规定的截止波长位移单模光纤和符合G.653规定的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实现了这样的改进。

1.2核心网光缆

我国已在干线(包括国家干线、省内干线和区内干线)上全面采用光缆,其中多模光纤已被淘汰,全部采用单模光纤,包括G.652光纤和G.655光纤。G.653光纤虽然在我国曾经采用过,但今后不会再发展。G.654光纤因其不能很大幅度地增加光纤系统容量,它在我国的陆地光缆中没有使用过。干线光缆中采用分立的光纤,不采用光纤带。干线光缆主要用于室外,在这些光缆中,曾经使用过的紧套层绞式和骨架式结构,目前已停止使用。

1.3接入网光缆

接入网中的光缆距离短,分支多,分插频繁,为了增加网的容量,通常是增加光纤芯数。特别是在市内管道中,由于管道内径有限,在增加光纤芯数的同时增加光缆的光纤集装密度、减小光缆直径和重量,是很重要的。接入网使用G.652普通单模光纤和G.652.C低水峰单模光纤。低水峰单模光纤适合于密集波分复用,目前在我国已有少量的使用。

1.4室内光缆

室内光缆往往需要同时用于话音、数据和视频信号的传输。并目还可能用于遥测与传感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在光缆分类中所指的室内光缆,笔者认为至少应包括局内光缆和综合布线用光缆两大部分。局用光缆布放在中心局或其他电信机房内,布放紧密有序和位置相对固定。综合布线光缆布放在用户端的室内,主要由用户使用,因此对其易损性应比局用光缆有更严格的考虑。

1.5电力线路中的通信光缆

光纤是介电质,光缆也可作成全介质,完全无金属。这样的全介质光缆将是电力系统最理想的通信线路。用于电力线杆路敷设的全介质光缆有两种结构:即全介质自承式(ADSS)结构和用于架空地线上的缠绕式结构。ADSS光缆因其可以单独布放,适应范围广,在当前我国电力输电系统改造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国内已能生产多种ADSS光缆满足市场需要。但在产品结构和性能方面,例如大志数光缆结构、光缆蠕变和耐电弧性能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ADSS光缆在国内的近期需求量较大,是目前的一种热门产品。

2.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对光纤通信而言,超高速度、超大容量和超长距离传输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而全光网络也是人们不懈追求的梦想。

(1)超大容量、超长距离传输技术波分复用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光纤传输系统的传输容量,在未来跨海光传输系统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波分复用系统发展迅猛,目前1.6Tbit/的WDM系统已经大量商用,同时全光传输距离也在大幅扩展。提高传输容量的另一种途径是采用光时分复用(OTDM)技术,与WDM通过增加单根光纤中传输的信道数来提高其传输容量不同,OTDM技术是通过提高单信道速率来提高传输容量,其实现的单信道最高速率达640Gbit/s。

仅靠OTDM和WDM来提高光通信系统的容量毕竟有限,可以把多个OTDM信号进行波分复用,从而大幅提高传输容量。偏振复用(PDM)技术可以明显减弱相邻信道的相互作用。由于归零(RZ)编码信号在超高速通信系统中占空较小,降低了对色散管理分布的要求,且RZ编码方式对光纤的非线性和偏振模色散(PMD)的适应能力较强,因此现在的超大容量WDM/OTDM通信系统基本上都采用RZ编码传输方式。WDM/OTDM混合传输系统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基本上都包括在OTDM和WDM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中。

(2)光孤子通信。光孤子是一种特殊的ps数量级的超短光脉冲,由于它在光纤的反常色散区,群速度色散和非线性效应相互平衡,因而经过光纤长距离传输后,波形和速度都保持不变。光孤子通信就是利用光孤子作为载体实现长距离无畸变的通信,在零误码的情况下信息传递可达万里之遥。

光孤子技术未来的前景是:在传输速度方面采用超长距离的高速通信,时域和频域的超短脉冲控制技术以及超短脉冲的产生和应用技术使现行速率10~20Gbit/s提高到100Gbit/s以上;在增大传输距离方面采用重定时、整形、再生技术和减少ASE,光学滤波使传输距离提高到100000km以上;在高性能EDFA方面是获得低噪声高输出EDFA。当然实际的光孤子通信仍然存在许多技术难题,但目前已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使人们相信,光孤子通信在超长距离、高速、大容量的全光通信中,尤其在海底光通信系统中,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

(3)全光网络。未来的高速通信网将是全光网。全光网是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理想阶段。传统的光网络实现了节点间的全光化,但在网络结点处仍采用电器件,限制了目前通信网干线总容量的进一步提高,因此真正的全光网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全光网络以光节点代替电节点,节点之间也是全光化,信息始终以光的形式进行传输与交换,交换机对用户信息的处理不再按比特进行,而是根据其波长来决定路由。

目前,全光网络的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但它已显示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从发展趋势上看,形成一个真正的、以WDM技术与光交换技术为主的光网络层,建立纯粹的全光网络,消除电光瓶颈已成为未来光通信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未来信息网络的核心,也是通信技术发展的最高级别,更是理想级别。

3.结语

光通信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支撑平台,在未来信息社会中将起到重要作用。虽然经历了全球光通信的“冬天”但今后光通信市场仍然将呈现上升趋势。从现代通信的发展趋势来看,光纤通信也将成为未来通信发展的主流。人们期望的真正的全光网络的时代也会在不远的将来如愿到来。

【参考文献】

[1]辛化梅,李忠.论光纤通信技术的现状及发展[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4).

我国通信行业的发展历史 篇4

报告人:唐思静学号:201054080306

我国的通信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从最初的一穷二白进入到现在业务种类丰富多彩、服务质量节节高升的时代。回顾了我国通信产业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并根据其发展状况,可将其划分为五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从电报到无线电话,从人工控制到程控交换,从架空明线到光纤传输,从固定通信到移动互联网,从“大哥大”到智能手机,通信技术和产品服务在中国一代又一代“繁衍”,中国通信产业这几十年来“跨越式”发展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一、1949年以前—通信产业萌芽阶段

解放前我国通信的发展还停留在电报和无线电机的层面,通过引进国外的电报设备到自行开办磁石式电话局,再到成立沈阳国际无线电台。在不断的摸索中,我国的通信一步步发展起来,为后来的腾飞式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871年,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出面,在南京路12号设立报房,这是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第一条电报水线和在上海租界设立的电报局。

1900年,南京首先自行开办了磁石式电话局。

1906年,因广东琼州海缆中断,在琼州和徐闻两地设立了无线电机,在两地间开通了民用无线电通信。这是中国民用无线电通信之始。

1920年9月1日,中国加入国际无线电报公约。

1928年,这一年全国各地新建了27个短波无线电台。

1933年,中国电报通信首次使用打字电报机。

1946年,中国开始建设特高频(超短波)电路。

二、1949年—1978年通信行业起步阶段

这期间我国通信的发展主要是围绕服务于党政军各部门的通信需求展开的,普及范围非常有限。

1950年12月12日,我国第一条有线国际电话电路--北京至莫斯科的电话电路开通。

1954年,研制成功60千瓦短波无线电发射机。

1963年,120路高频对称电缆研制成功。

1966年,我国第一套长途自动电话编码纵横制交换机研制成功,在北京安装使用。

1970年,960路微波通信系统Ⅰ型机研制成功,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1978年,当时约占世界1/5人中的中国拥有的电话机数还不到世界话机总数的1%,电话普及率仅0.38%,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0%,在世界185个国家和地区中,人口第一的中国居然排在了161位,甚至不如一些非洲国家。

三、1979年—1985年改革开放,通信发展阶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初期,随着经济的发展,通信需求呈爆炸式增长,但由于我国通信建设起步较晚加之长期以来对通信历史定位不准的错误思想认识,导致基础薄弱、技术落后,在当时形成严重的供需失衡状态,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而当时对通信的建设大多采取的是查漏补缺式的应急建设。在此期间,我国从上到下对通信高度重视,掀起了以“通信定位”为主题的思想解放大讨论,通过大规模的宣传和深层次的讨论研究,使人们充分认识到“邮电通信是社会生产力”,并且制定了一系列优先发展通信的政策、措施,奠定了我国通信产业“高起点、大跨越”式发展的基础。

1984年2月24日,邓小平同志提出:“中国发展经济、搞现代化,要从交通、通信入手,这是经济发展的起点。”

1979年4月1日,第十七次全国邮电工作会议提出了“邮电通信是社会生产力”的观点。这次会议标志着通信开始由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向为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服务的手段的转变。

1980年,64路自动转报系统(DJ5-131型)研制成功

1982年,首次在市内电话局间使用短波长局间中继光纤通信系统。-256线程控用户电报自动交换系统研制成功并投户使用。-我国自行设计的8频道公用移动电话系统在上海投入运营。

1983年9月16日,上海用150MHz频段开通了我国第一个模拟寻呼系统。-4380路中同轴电缆载波系统研制成功,并通过国家鉴定。

1984年4月8日,我国的DFH-2(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成功发射,定点高度为35786公里,4月16日定点于东经125°E赤道上空。通过该星进行了电视传输、声音广播、电话传送等试验。我国开始在长途通信线路上使用单模光纤,进入了第三代光纤通信系统。

1984年5月1日,广州用150MHz频段开通了我国第一个数字寻呼系统。程控中文电报译码机通过鉴定并推广使用。首次具备国际直拨功能的编码纵横制自动电话交换机(HJ09型)研制成功。

1985年,上海贝尔公司组装第一批S-1240程控交换机,广州与香港、深圳、珠海开通电子邮件。深圳发行了我国第一套电话卡,共3枚,面值87元。我国正式经国际卫星组织的C频段全球波束转发中央电视台的电视节目。北京至南极无线电话通话成功。这是我国电信史上最远距离的短波通信。

四、1986年—1995年通信产业快速发展阶段

这期间是我国通信产业快速起飞发展的阶段,也是变化最大的阶段,几乎所有的通信基础设施都来自于这期间的建设和发展。

至1995年底,全国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8510万门,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通信网之一;数字微波线路超过7万公里,卫星通信地球站21座;移动通信网发展迅速,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363万户,无线寻呼用户数达到1743万户,基本实现全国联网、漫游;数据通信网初具规模,公用分组交换网、公用数字数据网的端口容量已达到15万个, 可通达700多个城市。

我国电信网完成了人工网向自动网的过渡,基本实现了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的转变。长途干线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全国范围开展大规模的光缆干线建设,建成投产了南沿海、郑西成、西兰乌、京汉广、京沈哈、(杭)福贵成、京呼银

兰、京太西、汉渝等长途光缆22条,达到3.7万公里。实现了国家规划的“八纵八横”中“三纵五横”规划目标。到“八五”末长途传输数字化比重和局用电话程控化比重分别达到了94%和99%。

1987年11月,广州开通了我国第一个移动电话局。

1988年3月27日,我国分别发射了实用通信卫星。

1989年5月,我国的第一个公用分组交换网通过鉴定,并于11月正式投产使用。

1991年3月,第一个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的模型网在北京完成联网试验,并于通过了技术鉴定。

1993年9月19日,我国第一个数字移动电话通信网于在浙江省嘉兴市首先开通。

1994年10月,我国第一个省级数字移动通信网在广东省开通。

五、1996年后通信业务发展百花齐放

1997年1月,邮电部作出在全国实施邮电分营的决策,并决定进行试点。1997年10月,中国电信(香港)有限公司(后更名为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在纽约和香港挂牌上市。

1998年,邮电部在全国推行邮政、电信分营,成立了中国邮电电信总局,经营和管理全国电信业务。

1998年3月,国务院撤销邮电部,将其并入电子工业部重组为信息产业部。电信业实现了政企分开,为随后一系列的电信产业改革奠定了最基本的体制基础。

1999年2月,信产部开始决定对中国电信拆分重组,中国电信的寻呼、卫星和移动业务剥离出去,原中国电信拆分成新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卫星通信等3个公司,寻呼业务并入联通,同时,网通公司、吉通公司和和铁通公司获得了电信运营许可证。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网通、吉通、铁通、中国卫星通信7雄初立,也形成了电信市场分层竞争的基本格局。

1999年4月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成立(中国网通前身)

1999年4 月底,根据国务院批复的《中国电信重组方案》,移动通信分营工作启动。

2000年,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正式挂牌。

2000年4月20 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正式成立。

2000年12月铁道通信信息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中国铁通)。中国电信市场七雄争霸格局初步形成。电信、移动、联通是市场中三个大玩家,而网通、吉通、铁通则一直扮演着陪练的角色。

2000年4月20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正式成立,掀开了中国通信业新的一页。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是在原中国邮电电信总局移动通信资产整体剥离基础上组建的特大型国有通信企业,标志着我国通信业改革取得了新的突破。

2001年10月,中国电信南北拆分的方案出台。拆分重组后形成新的5+1格局,包括了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通以及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

2002年5月中国电信南北分拆方案确定,新中国电信集团(南)及中国网通集团(北)正式挂牌成立。

2003年6月吉通并入网通集团。

2004年1月29日,国务院正式决定,铁通由铁道部移交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资委)管理,并更名为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国有独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独立运作。至此,终于形成了电信六强争锋的局面。

2006年9月,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的《邮政体制改革方案》,国家邮政局下属各省级机构纷纷实行政企分开,预示着困扰人们多年的邮政政企不分格局彻底告终,成立了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2008年5月,运营商重组正式公布

2008年5月23日,运营商重组方案正式公布。中国联通的CDMA网与GSM网被拆分,前者并入中国电信,组建为新电信,后者吸纳中国网通成立新联通,铁通则并入中国移动成为其全资子公司,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将并入中国电信。

2008年6月2日,中国电信1100亿收购联通CDMA网络。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订立相关转让协议,分别以438亿元和662亿元的价格向中电信出售旗下的CDMA网络及业务。同日,中国联通上市公司宣布将以换股方式与中国网通合并,交易价值240亿美元。

2008年7月27日,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签订最终协议。两家运营商就C网出售签署最终协议,总价1100亿元维持不变。而后者旗下的两家公司澳门联通与联通华盛也将并入中国电信。

2008年9月16日,中国联通股东特别大会批准与中国电信就有关CDMA业务出售而订立的CDMA业务出售协议以及合并中国网通集团的议案。中国电信也在股东大会上通过了所有有关并购联通CDMA业务的决议案。

2008年10月1日,中电信10月1日全面接收CDMA网络。中国电信全面透露了接收C网的安排,并表示,已经制定了详尽的从联通搬迁C的方案,保障CDMA通信服务不受影响,预计C网的迁移工作会在3个月左右全部完成。

2008年10月15日,新联通正式成立,网通推出历史舞台。新公司定名为“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中国联通香港上市公司名称由“中国联合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更改为“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2009年1月7日14:30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3张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此举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3G时代。

2009年11月12日,铁道部与中国移动正式签署了资产划拨协议,将铁通公司的铁路通信的相关业务、资产和人员剥离,成建制划转给铁道部进行管理。

2013年12月,通信部发放4G网络牌照。

六、小结

光纤通信发展现状 篇5

关键词:光纤通信 波分复用 光纤接入网 全光网

一、发展较快的几项光纤通信技术

1.波分复用技术

光纤通信的多路复用技术,一开始是采用原来铜缆沿用的PCM脉冲编码调制方式,把模拟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再应用时分多路(TDM,WTBX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技术组成一次群即基群2Mbit/s)、二次群(8Mbit/s)、三次群(34Mbit/s)和四次群(140Mbit/s)等,这种系列被称为准同步数字系列(PDH,WTBX Plesio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各国现有的PDH有三种系列,互不兼容,而且没有统一的标准接口规范,各个厂家生产的设备不能互通,另外还存在上下电路困难等问题。后来改用新的同步数字系列(SDH,WTBX Sy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即STM--1(155Mbit/s),STM--4(622Mbit/s)和STM--16(2.5Gbit/s)等。SDH所采用的复用技术,仍然属于TDM技术。

目前,SDH系列在国内外已大量使用,我国干线上主要使用STM--16,相当于可复用3万多个话路。高于2.5Gbit/s以至更高速率的研究工作已在我国和其他许多国家展开,其间碰到的最大问题是光纤色散的限制,而要克服这些限制在技术上、成本上都十分困难。因此,当前实际应用的大都只限于2.5Gbit/s,不超过10Gbit/s的传输速率。

近年来,WDM技术的进展,为光纤通信的发展开辟了另一个十分广阔的前景。WDM是在一根光纤上同时利用多个波长进行传输的技术。比如,目前我国开发的在一根光纤上同时传送8个波长系统,每个波长的速率可达2.5Gbit/s,即所谓8×2.5Gbit/s系统。这样,一根光纤的总速率可达20Gbit/s。若每个波长的速率为10Gbit/s,则一根光纤的总速率就可达80Gbit/s。这将大量节省光纤的数量。最近我国正在全国长途骨干光缆网上进行升级改造,也就是利用WDM 8×2.5Gbit/s光传输系统使一对光纤可同时传送24万路电话或2400套电视节目。据报道,国外已出现206个波长的WDM系统试验样机。可见WDM技术的发展前景很好。

WDM技术的发展,不但大量节省光纤数目和以后扩容的工程费用,而且在长途干线上还可以大量节省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Er--Doped Fiber Amplifier)的数目。因为目前掺铒光纤放大的带宽达30nm,足以使多个波长一起得到放大增益,不必每个波长配置单独的掺铒光纤放大器。当波长更多时,掺铒光纤放大器必须有更宽的平坦带宽增益。有资料介绍,把掺铒光纤放大器的平坦增益特性的波长宽度从原来的30nm加大到80nm的研究,其意义将更大。

2.光纤接入网(OAN,WTHX Optical Access Network)技术

十多年来,由于各种通信业务的迅猛发展,对通信容量的需求急剧增加,光纤干线的建设应运而起,各国先后建成全国的光缆骨干网。随后出现的问题是用户接入网仍保留着旧的铜缆网,不能适应发展需要,必须加以改造。改造的方案很多,首先考虑到的是开发利用铜缆的潜力,进一步提高其带宽来满足一定时期的需要,然后再过渡到光缆。比如,当前不少国家都在采用的线对增容系统、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环路(HDSL,High—Bit--Rate Digital Subscriber Loop)、不对称数字用户环路(ADSL,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oop)、混合光纤与同轴电缆系统(HFC,WTBX Hybrid Fiber and coaxial Cable)等等都属于一些过渡性措施,应用广泛。

近年来,Internet的崛起大大超出人们原来的估计,目前它的年增长率已达300%,形成爆炸性的增长,并促使电信、计算机、有线电视等技术的融合,走向三网合一。三网合一意味着数据、话音、视像等各种业务都综合起来进行传送。这种综合必将大大促进在接入网中大量使用光纤,促进光纤用户接入网的发展,加速光纤到户(FTTH,Fiber to the Home)的实现。

在实现光纤到户前,首先采用交换式数字图像(SDV,WTBX Switched Digital Video)系统是一种较好的方案。数字图像系统由一个以光源光网络(PON,WTBX Passive Optical Network)为基础的数字光纤到路边(FTTC,WTBX Fiber to the Curb)系统与一个单向的混合光纤与同轴电缆有线电视系统叠加而成。数字图像系统主干传输部分采用共缆分纤的空分复用(SDM,WTBX Space Division Multiplexing)方式分别传送双向数字信号和单向模拟视像信号。上述两种信号由设置于路边的光网络单元(ONU,WTBX Optical Network Unit)分别恢复成各自的基带信号,其中语音信号经双绞线送往用户,数字和模拟视像信号经同轴电缆送往用户。光网络单元由同轴电缆负责供电。数字图像技术的优点是数字视像和模拟视像可以兼容,较好地解决光纤到路边的供电问题,能较可靠地传送电信业务,对已有的混合光纤与同轴电缆网不必加以改造。因此,采用数字图像技术作为实现光纤到户前的过渡方案是可行的。

3.全光网技术

光纤通信技术是以光纤代替电缆,以光波代替原来频率较低的电磁波发展起来的。因此,至今在光纤通信系统上仍需用大量的电信设备,甚至本来的光信号源也要变换成电信号源,然后进入光纤通信系统。在传输过程中的放大、交换及接入设备终端等基本上全是电设备。这是由于电系统比较成熟、应用比较方便所造成的。但这些电设备会带来许多限制和干扰因素,而这些因素在光的系统中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建立全光网的设想很早就提出来了,但困难很多,最关键的技术问题是解决光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和光的交换问题。80年代出现了光纤放大器以后,研究工作的进展就比较快了。目前,光的交换技术研究也有了很大的进展,其中进展较快、较实际的是基于WDM技术的全光网。

迄今比较成熟的光放大器是掺铒光纤放大器,它的带宽通常在1 530~1 560nm之间,在单模光纤上开通4,8,16个波长是比较方便的。

光路交换可以有:针对光纤在不同空间位置的空分交换方式;控制不同时延进行的时分交换方式;转换不同波长/频率的波分/频分交换方式;或综合其中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综合交换方式。

近年来,美国、欧洲、日本等一些国家已先后建立全光网的现场试验。比如美国组成的多波长全光通信试验网(MONET),泛欧光纤传输迭加网(PHOTON)等,其中还用到一些光器件,如光的交叉连接器(OXC,Optical Cross Connector);波长路由器(Wavelength Router)、波长转换器(Wavelength Convertor)、插分复接/分接复用器(ADM,Add--Drop Multiplexer--Demultiplexer)等。当波分复用系统的光纤进入本局的插分复接/分接复用器后,可以让部分波长从中分出,其它波长则直通;分出的部分波长负载上的信号进入本局,而由本局引出的信号荷载于同样波长进入插分复接/分接复用器。其工作原理与电的ADM原理相仿。随着各种光器件和光交换技术的不断完善,全光网技术也将日趋成熟。

二、光纤光缆发展的一些动向

1.光纤的类型

目前,使用最多的光纤是G.652单模光纤。这种光纤的零色散波长在1 310nm附近,但这个波长的衰减大,而在1 550nm处波长的衰减最小,但是其色散系数又很大(可达20ps/(km·nm)),因此限制了这种光纤的进一步发展。

G653色散位移光纤把零色散波长移到1 550 nm附近,但由于其色散过小时,又会因非线性现象产生的新波长引起四波混频(Four--Wave Mixing Efficiency)效应使传输信号减弱,同时产生串音,这就限制了这种光纤在波分复用系统上的应用。

G655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的衰减小,在1 530~1 565nm间的色散系数为0.1~6.0ps/(km·nm),可以避免出现四波混频效应,而色散系数值也不大,较适合波分复用系统的发展需要,估计这种光纤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为了尽可能减少非线性效应的影响,G.655光纤正趋向于开发大面积光纤,或称为大有效面积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LEAF)。

2.接入网用光缆的特点

与长途干线光缆相比,用户接入网的用户平均距离比较短,传送信号的速率较低,用户分散,用户系统的成本要低,施工和维护工作要方便。因此,用户光缆的结构应具有一些特殊性。

(1)芯数多

每根光缆所需的芯数要根据用户分布情况、用户密度大小、用户的性质、城市的发展规划和光缆所处的位置而异。目前,日本首先提出要在2010年实现光纤到户,考虑的光缆芯数多达1 000~4 000芯的;其它一些发达国家,多考虑首先发展光纤到路边,所提出的用户光缆容量超过千芯的结构不多,大都在几百芯以内。

(2)带状结构

当接入网用光缆当芯数较少或用于室内配线时,多采用松套束管式或光纤带叠层嵌入松套管式;当芯数较多或用于馈线的时,则一般采用带状结构。这是由于带状光纤光缆作为大芯数光缆时,光纤的结构紧凑、集合度高且直径小,便于多芯连接。为了减少光缆的截面面积,目前光纤带的厚度都在300μm以下。

当采用骨架或U形带状结构成缆时,可采用S-Z绞,以便于在施工、维护中取出光纤带。

不少国家主张接入网用光缆采用干式光缆,即不填充油膏,而采用防潮纸作为阻水带进行包扎,以便于施工、维护工作。

(3)塑料光纤

过去由于塑料光纤的衰减太大、带宽太窄而没有考虑用于通信。近年来,通过日本、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的研究开发,降低了塑料光纤的的衰减、增大了带宽,使它用于短距离的接入网成为可能。

塑料光纤最主要的优点是成本低、易于加工、重量轻、可挠性好、芯径和数值孔径都比较大,耦合效率较高,对施工和维护都比较方便。

通信设备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篇6

3G将带动国内通讯设备需求快速增长

2008年4月1日,中国移动正式启动TD社会化业务测试和试商用,在国内8大奥运城市放号,规模达到6万用户。预计中国移动将在北京奥运会前后启动第二轮TD-SCDMA基础设施投资,TD-SCDMA网络部署将扩展到中国东部多个二线城市,2008年TD-SCDMA的资本支出将超过280亿元。

总体来看,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总体盈利能力并没有完全释放出来,目前主要是国内对通信设备投入不足造成的,但是对通信设备的需求疲软应该是策略性的,是暂时性的,随着电信重组和3G建设的推进,对相关基站和设备的需求将明显恢复,通信设备行业井喷式增长是可以预见到的。

数据增值业务将成为行业发展的推动力

电信业务收入自从2007年初加速提升之后,08年以来继续保持高位稳定增长态势。除了移动业务用户的快速增长外,越来越多的数据增值业务也成为行业发展的另一推动力。

通信行业发展现状 篇7

一是强化组织建设。近年来, 随着电信改革、重组不断深入, 尤其是全业务经营以来, 企业领导变动频繁, 为行业协会的组织建设增加了难度。我们通过召开相关会议, 及时对协会领导层和秘书处进行调整, 在组织上保证协会的正常运转。2008年7月, 徐州市通信行业协会召开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 来自电信、邮政、移动、联通、网通和铁通的会员代表67人参加了会议, 顺利完成了换届改选。2009年6月吸纳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徐州支行入会。

二是强化制度建设。在坚持开好总经理例会、秘书长例会和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市场规范等例会的同时, 根据省协会的要求和本地情况, 我们在2008年8月, 制定了《徐州市县 (市) 通信企业负责人联席会议制度》;我们根据国家关于共建共享方面的政策, 认真研究全业务背景下共建共享工作的重要意义, 于2009年8月出台了《徐州市通信行业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工作例会制度》, 在企业遵守行业自律、实现共建共享、顺利实施行业重组发挥了积极作用。经过努力, 2009年共享成果居全省前列, 企业间存在的各类问题, 基本上都可在徐州当地及时得到协调解决。

三是强化精确管理。在协会财务上, 我们做到财务管理独立, 收支严格执行财务制度。秘书处设专门的办公场所, 行文规范, 资料归档, 会刊内容丰富多彩, 月报、信息上报认真及时, 协会按时年检, 活动开展扎扎实实, 未发生任何安全责任事故和有理由申告。2008年6月, 我们在行业内部开展了“协会成立五周年”摄影、书画作品大赛, 2009年10月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60华诞”摄影、书画作品大赛, 并都有作品集出版。摄影、书画大赛共搞了三届, 已成为徐州行协的特色活动, 受到业界内外的广泛好评。

四是强化执行能力。我们始终强化执行力建设, 积极配合省通信管理局和省通信行业协会开展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精神, 完成各项交办的任务, 督促、协调《行业自律公约》和《资源共建共享协议》在当地的落实, 较好地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 确保了通信政策法规在本地区、本行业的贯彻落实。在省通信行业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摄影作品征集评选活动中, 我们认真组织推荐, 喜获佳绩, 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2名;优秀奖4名, 列全省第一。部分作品被省协会推荐参加三省 (市) 摄影作品展并获奖, 为我省通信业再添彩。

五是强化行业创建。2008年以来, 我们以开展放心消费行业创建活动为抓手, 积极组织, 狠抓落实, 将创建活动作为提升行业和谐形象, 促进行业和谐发展的重要措施。我们按照省、市放心消费创建工作的总体要求, 紧紧围绕行业创建的“六个一”制订创建计划, 认真发动, 积极申报, 同时组织会员单位间的交流学习, 邀请徐州市放心消费创建办公室负责人到各会员单位现场检查指导, 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认识。为营造创建氛围, 我们还印制了“放心消费行业创建”专刊, 要求各会员单位认真组织和开展创建活动, 并及时上报协会。经过努力, 我们于2009年3月荣获省放心消费创建示范行业。

云通信促进不同通信方式融合发展 篇8

“通信”的概念不难理解,而一般意义上的“云通信”则更多地体现了统一、融合的理念。云通信关注应用层而忽略底层的通信技术,以数据通信为基础,具备强大的应用层多媒体通信能力。以个人和企业办公都会用到的Gmail为例,电子邮件本身即是一种基于云的通信工具,而谷歌在电子邮件中包含了即时通讯工具Gtalk,实现了文本消息、语音和视频等多种通信功能,同时Gmail还集合了Google Voice的电话功能以及社交平台Google+,因此Gmail成为一个典型的云通信平台。同样,国人更熟悉的QQ除了能够通过文字、语音和视频聊天,QQ软件还连接QQ邮箱和社交平台QQ空间,因此QQ也是一个云通信平台。

云通信是通信产业的未来

面向个人用户的云通信形态多种多样,除了Gmail和QQ,我们平时使用的微信、微博等互联网平台都可以划入云通信的范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已经完全普及,各类具有通信功能的APP扩大了云通信的范围,而提供基础通信服务的传统运营商则面临着沦为“管道”的命运。这个问题的实质是,运营商只是提供文本、数据和语音通信链路,而以数据通信为基础的云通信却能够提供更为丰富的应用层多媒体通信。这个链条好比物流,运营商只是修筑高速公路,云通信平台是汽车,具有运输不同的货物的能力,人们交流的信息是货物。所以,云通信成为数字时代的通信平台,而运营商的底层通信能力只是云计算架构的基础管道。

随着4G牌照的下发,中国正式进入4G时代。我们知道,4G标准TD-LTE事实上只提升了数据业务的性能,传统语音呼叫要切换到2G/3G上。 4G的数据业务未来将给云通信提供更强大的支撑。未来,天然处在应用层的互联网服务商将是云通信——或者说通信的主导者。

尽管个人用户已经在通过Gmail、QQ、微信、微博等工具进行不同形式的通信沟通,但沟通的效率并不是个人关注的重点。但是在企业通信领域,企业用户追求高效沟通,所以业界早已推出了统一通信解决方案。

统一通信将计算机技术与传统通信技术融为一体,使不同的终端具备数据、图像和声音的通信能力。统一通信是一整套解决方案,它将语音、传真、电子邮件、移动短消息、多媒体和数据等所有信息类型合为一体,从而为人们带来选择的自由和效率的提升。云通信早已被统一通信服务商和企业客户接受,基于SaaS的云统一通信服务已经在市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

企业级云通信领先发展

云计算的优点在云通信中得到充分体现:资源弹性扩展、快速部署、免除维护、系统稳定性高等等。统一通信借助云计算强大的业务扩展能力和业务创新能力,将最新的视频会议、社交媒体等技术集合进来,帮助人们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通过任意工具进行沟通交流。云端统一通信的融合,还帮助终端实现了“瘦身”,人们可以通过一个终端使用多种通信方式沟通。

NEC曾经对企业应用统一通信的情况进行过一项调查。结果表明,统一通信在企业内的主要应用场景包含三个方面:一是用于企业内部沟通,二是用于联络客户,三是用于联络合作伙伴和供应商。这三种沟通场景下所要达成的目标是一致的,即提高沟通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统一通信帮助企业降低办公通信成本,加速信息的获取,从而降低了整体运营成本;统一通信方便企业与客户沟通,提高了销售的转化率,也提升客户的满意度;统一通信也方便了合作伙伴之间的沟通,提升合作伙伴关系,降低供应链成本,并且可以获得外部专家的支持。

可以看到,统一通信兼顾内外沟通的需求,公有云或者混合云模式下的SaaS云通信服务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目前国内从事云通信业务的厂商非常多,不仅能够提供整套的统一通信云解决方案,也能提供完全基于云端的云通信租赁服务,代表厂商有华为、263、全时等。

华为eSpace统一通信是业界领先的云通信解决方案。它通过一个客户端实现多种会议模型,支持消息、语音、视频、数据多业务协同,实现渐进式沟通;支持与华为智真会议系统融合,无缝嵌入OA/Outlook/CRM/ERP等办公系统。华为UC&C云协作平台秉承了“云管端”的设计理念,“云”将分布式部署的基础设施形成有机整体的管理系统、呼叫控制系统,智能化调度资源;各种类型的接入网络和骨干网络,包括企业内网,公网和移动网络形成“管”,提供统一的体验;不同网络接口、协议、媒体能力的用户终端构成“端”,适应终端多样化的需求。

263云通信是国内公有云SaaS统一通信服务的代表。263云通信是建立在云计算、云存储的基础上的统一通信平台,业务涵盖企业邮箱、日程管理、企业网盘、网络会议、电话会议等;整合大量的第三方企业应用,包括OA、ERP、CRM等等,单点登录实现不同应用间无缝切换;实现通讯录同步,企业应用可以和平台上的消息互相推送。在管理方面,263云通信平台提供了统一的简单便捷的管理模式。

以云视频会议为基础的全时云会议同样属于公有云SaaS服务。全时云会议倡导“简单易用、共享协作”,融合视频、语音、数据共享、白板等远程会议手段,实现多维度远程协作,具有“简单、移动、协作”的特点。云会议2.0可实现跨平台一键快速入会,通过邮件、客户端、office插件、手机/电话都能接入会议,同样具备终端多样化优势。

从以上三个简介不难看出,企业级云通信市场无论是概念还是产品、解决方案都已经成熟,云化趋势已蔓延至整个应用通信市场。

融合通信是未来趋势

无论是个人云通信还是企业云通信,融合成为一种趋势。这里引述263云通信CTO李旭阳在2013年中国互联网经济论坛上提出的观点,未来通信将包含四个方面的融合,分别是网络的融合,应用的融合,管理的融合,以及终端的融合。

云通信还代表了企业通信的发展方向,第一是产品变服务,从过去企业购买独立产品变成使用以客户为中心的基于云计算的服务;第二是固定变移动,在跨网络、跨终端、跨平台的技术支持下,通信逐渐从过去固定的方式慢慢转向移动的方式;第三是分散变融合,除了上述的四点,还包括互联网和IT的融合,视频话音和数据的融合。

2014装修行业发展现状 篇9

根据《建筑装饰装修管理规定》,建筑装饰装修,是指为使建筑物、构筑物内、外空间达到一定的环境质量要求,使用装饰装修材料,对建筑物、构筑物外表和内部进行修饰处理的工程建筑活动。在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已经成为建筑业中的三大支柱性产业之一,是一个劳动密集行业。建筑装饰行业是随着房地产热潮的逐步兴起,快速成长起来的朝阳产业。建筑装饰业将科技与工艺相结合,具有丰富的技术含量和艺术内涵。根据建筑物使用性质的不同,建筑装饰业划分为公共建筑装饰业、住宅装饰业以及幕墙装饰。

2008-2012年,我国建筑装饰行业产值增速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建筑装饰行业产值达到了5310.2亿元的规模,同比增长24.7%。2013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为159313亿元,同比增长16.1%。如果以此增长速度推算,2013年我国建筑装饰行业的产值达到了6165.1亿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20年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具有乘数效应和市场需求可持续性的特点,与土木建筑业、设备安装业等一次性完成工程业务不同,每个建筑物在其完成直到整个使用寿命的周期中,都需要进行多次装饰装修。因此,尽管目前房地产市场表现相对低迷,但是建筑装饰行业依然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装饰行业以往是依附于建筑行业的一个分支,目前已脱离了这个母体,慢慢形成了独立的体系.分为家装和工装2大类.个人认为:无论家装和工装,在我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家装的情况: 1.房产公司最近几年到处开发,大量新楼盘.约有一半为自住,虽然国家口口声声要开发精装房,但是事实上大多数交付的依然是裸房,也就是产生了大量的装修待装户

2.未来5年这个开发的力度并未减弱,城市化建设依然大踏步地进行,所以,装修待装户的行列每年还在持续

3.从理论上说,有多少二手房在换手,几乎就有同样数量的待装户出现了.这个数字也是非常可观的

4.其中一些改善型的客户,拥有几套住房的,他们会对自己的某一套房进行装修.虽然没有房产交易的行为,但是有装修的意向.室内装饰业是一个方兴未艾的“朝阳行业”,对于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振兴经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它具有如下鲜明的消费特点。

一、它作为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大众文化消费,要以一定的经济实力和文化素养为前提、并以环境意识的觉醒和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为动力。室内装饰是文化品位较高的室内环境设计艺术。我国经济突飞猛进地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客观上为消费结构的变化并为室内装饰业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目前城市居民能承受的万元以上的消费,家庭装饰是首选项目之一。

二、室内装饰市场将出现新一轮的细分,以不同建筑类别划分的设计及施工的专业化优势将在竞争中表现得更为突出,特别是在住宅装饰装修领域,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将更加明显。

三、按中国的人均住房发展规划,2020年城镇人均占有住宅32平方米计算,2003年至2020年城镇住宅竣工面积将达到140亿平方米,另有存量住宅110亿平方米进入维修期。除新建住宅规模越来越大外,二手房市场将进一步推动住宅装饰业发展。

四、中国有696个县级以上城市,有近2万个乡镇,中国正在实施的小城镇建设计划,不仅有住宅开发,还要有大量的文化、教育、商业、酒店建筑的配套,下一步中国建设规模更多体现在小城镇建设上。

上一篇:村卫生站绩效考核下一篇:1.3 运动的快慢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