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培养

2022-10-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培养

加强企业年轻干部培养管理问题的几点思考

【摘要】电信国企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体制改革以后,存在人员老化、技术陈旧、管理理念落后的状况,面对国内外市场巨大的竞争压力,领导层感到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核心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年轻干部的培养。本文从电信企业干部培养管理的实践入手,进行深入探讨,力求产生普遍指导意义。

【关键词】电信企业 干部培养 探讨

一、近年来我市国有企业加强年轻干部培养管理的基本实践

近年来,我市按照“人才兴市”的战略部署和总体要求,立足实际,着眼长远,把企业年轻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后备力量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在聚才、育才、引才、用才四个环节上下功夫,努力营造适于年青干部发展、成长的良好氛围,为电信经济发展和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拓宽渠道备人才。根据不同企业领导班子建设的现实需要,以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考验、年青优秀、有发展潜力的后备干部队伍为目的,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综合考虑班子建设结构要求,放宽视野,拓寬渠道,采取“民主推荐、组织考察、综合测试、群众点评、组织确定”的方式,依据不同类别建立人才后备队伍。

(二)注重培训强素质。一是把年轻企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纳入企业干部日常教育管理中,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根据年轻干部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业务技能培训,广泛开展以老带新和传帮带活动,请具有一定基础理论功底,又有工作实践经验的老同志授课,提高年青干部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二是专家培训授课,培养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

(三)实践锻炼提能力。采取在岗位生产一线培养、参与中心工作等多种措施,给年轻干部压担子,分批次将优秀年轻干部安排到重要管理岗位和关键位置上去,敢于赋予“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参与关键的企业营销活动,让他们在完成重大任务、应对重大事件、参与重大营销活动中经受锻炼,提高驾驭复杂局面、解决矛盾和问题的能力。

(四)强化监督促成长。一是建立健全谈心谈话制度。规定单位主要负责人每半年至少与所在年轻干部进行谈心谈话,及时进行思想引导和工作指导。二是建立跟踪管理制度。通过收集年轻干部思想汇报、学习培训、考核考察、群众测评和不定期采取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调查等方式,考察他们的思想表现、工作态度、能力素质等方面,及时指出不足和努力方向。三是建立动态管理制度。对后备年轻干部实行动态管理,坚持优胜劣汰,能进能出。结合干部年度考核,对表现优异、有发展潜力的及时列入后备干部进行重点培养,对反映较差,不思进取,作风不正,职工群众意见大的,坚决调整出后备干部队伍,以保证后备干部队伍整体质量。

二、企业年轻干部培养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观念不够解放。多年来,由于历史原因,我市部分国有企业在选拔使用年青干部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求全责备等思想,很大程度的影响着年青干部的选拔使用。有些负责人看事办事缺乏长远眼光,总感觉年轻干部办事不牢靠,对年轻干部不放心、不放手,不愿意把重要工作交给年轻干部,怕担风险,怕出差错。

(二)年龄结构不尽合理。随着人才引进工作的大力推进,我市部分国有企业干部管理人员年龄总体呈下降趋势,年轻干部比例逐步增大,但年轻干部和人才大部分都是近几年引进加入的,导致同一年龄段干部比较集中,不利于发挥不同年龄段干部的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极有可能造成大进大出的局面,影响企业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整体稳定和顺利过渡。

(三)能力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年轻干部知识更新跟不上企业的经济发展和自身工作需要,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工作作风不实,不敢做事,不会做事,遇到难题绕着走。

三、加强企业年轻干部培养管理的思路和建议

(一)创新选人用人机制,让优秀年青干部脱颖而出。

1、建立年轻干部选用工作责任制。实行干部选任工作责任制有助于破除选用年轻干部的思想障碍。把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列入所属党组织和企业领导班子的任期工作目标,建立主管负总责,层层负责的工作机制,强化对各单位领导班子,尤其是主管对培养选拔年青干部工作情况的考核,切实增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工作责任感。进一步完善领导班子署名推荐干部制度,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在年青干部选用层面的责任心和风险意识。

2、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力度。本着简便易操作的原则,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细化操作方法和适用范围,科学合理地确定选拔范围和资格条件。加大对竞争性选拔工作的监督,实行阳光操作,积极为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3、健全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改进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坚持凭实绩用干部,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把考核结果与升降去留挂钩。健全完善引咎辞职、责任划分制度,进一步明确干部“下”的标准,规范“下”的程序,实行能者上、庸者下,真正使能上能下形成制度,疏通干部使用通道,为优秀年轻干部“上”创造条件。

(二)创新教育培养机制,让年青干部在实践中锻炼成才。

1、加强理论业务培训。根据新时期企业年轻干部的特点和培养方向,制定具体的培养计划,通过举办专题培训、集中培训、专家讲座等形式,全面提高企业年轻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充分利用各种培训资源,拓宽培训渠道,按照企业具体工作状况和实际,有步骤地开展渠道拓展、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年青干部综合业务素质,增强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

2、强化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注重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党性教育,特别是道德品德、优良作风、爱岗敬业和群众路线教育,引导他们不断加强道德修养,提升道德境界,正确对待成绩、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群众、正确认识自己,把全部心思用在促进企业发展和干事创业上。

4、加大实践锻炼培养力度。坚持把在工作一线和艰苦环境锤炼作为实践锻炼的主要方式,有计划安排年轻干部到企业条件相对艰苦、任务相对较重的工作一线工作,进一步增强年轻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

(三)创新监督管理体制,让年轻干部健康成长。

1、加强日常监督。着眼于预防监督于事前,防患于未然,建立年轻干部思想素质定期分析和谈话制度,有针对性进行思想教育。坚持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和思想工作汇报制度,积极帮助和引导年轻干部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让他们定期回顾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情况和“八小时以外”的活动情况,及时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强化党性锻炼。

2、加强群众监督。不断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化程度,疏通和拓宽职工群众参与渠道,结合干部考察、年度考核等工作,积极深入到广大职工群众中,通过民主测评、发放征求意见表、走访调查等多种形式,了解年轻干部在思想作风、工作标准、领导作风、经营业绩,尤其是生活作风方面的表现情况。对考核考察中发现的事业心弱、责任意识低、工作业绩差、群众意见大的干部进行批评教育,实施诫勉。

3、加强自我监督。积极运用政治理论培训、党风党纪教育、正反典型教育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摆正个人与组织、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群众的关系,增强自我约束力和自身免疫力,自觉遵守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作者:周杨

第2篇:延安时期干部教育对新时代年轻干部深入学习新思想的经验启示

摘要: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推进年轻干部教育工作,形成了党政军民学五大系统自上而下、齐抓共管的教育领导系统,创造性地采取“在校、轮训、在职、秘密、整风”五位一体的教育方式,倡导理论与实践一致的教育原则,构成科学规范、系统集成、严密完整的制度体系,推行以时代问题为导向的理论创新教育与党性、政治、历史、业务、军事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内容,开拓性地完成了吸收培养选拔任用大批年轻干部的任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宝贵经验对于新时代年轻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延安时期;干部教育;年轻干部;新思想

文献标志码:A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机关年轻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19@ZH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沈楠(1992-),女,陕西延安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建教研部博士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毛泽东指出:“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1]延安时期,为使大批年轻干部成长为实际斗争工作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积极推进年轻干部教育工作,圆满完成了吸收培养选拔任用大批年轻干部的任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回溯这段历史,总结其经验,对于我党今天持续全面推进年轻干部教育工作,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具有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教育领导组织化:党政军民学五大系统自上而下、齐抓共管

1920年4月列宁指出,“无产阶级实现无条件的集中……是战胜资产阶级的基本条件之一”[2]135,无产阶级革命政党铁的纪律是“靠这个先锋队所实行的政治领导正确”[2]136来维持、检验和加强的。1938年9月,王稼祥强调,“国际认为中共的政治路线是正确的”,“在领导机关中要在毛泽东为首的领导下解决”[3]。毛泽东在党内领导地位的正式确立,为创办马列学院、强化马列理论武装、深入推进我党干部教育提供了条件。他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4]526,“没有大量的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理论的干部,要完成无产阶级革命是不可能的”[5]。坚持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推进教育领导组织化,成为我党干部教育的最大优势。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直接领导,是延安年轻干部教育健康发展的坚实基础。这一时期,形成了一种党政军民学五大系统自上而下、齐抓共管的领导组织系统,使各级年轻干部教育都有专门机构与专职人员组织管理,为我党推进干部教育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第一,在党政军系统中,形成了由总学委会、分区学委会、学习分会与学习组构成的四级组织系统。这一时期,中央设立干部教育部与教委会并下设教育科,各级党委与政治部、宣传部相应设立教育科;中宣部成立后经由总政宣传部、西北局宣传部与中央直属党委宣传科统一领导干部教育工作;至整风时,中央设毛泽东等主管的总学委会,中央直属机关、边区系统、军委直属系统设分区学委会,并下设学习分会与高中低三种学习组。

第二,在共青团系统中,形成了党中央领导下西北青救会、中央青委、中华青年救国团体联合办事处三位一体的领导机关。1937年4月,西北青救一大决定撤销共青团中央,在中组部下设青年部,并设西北青救会领导青年工作,冯文彬任主任;1938年5月,中央要求在县委以上各党部至中央设青委会主管青年工作,陈云、冯文彬分别任正副书记;同年10月,西北青救会二大决定设中华青年救国团体联合办事处主要负责领导青运工作。

第三,在学校系统中,形成中央书记处主管、党政合一制的领导组织系统。1941年,中央规定中宣部、中央文委、军委参谋部與中央党校管委会分管中央研究院、鲁艺、军事学院与中央党校的干部教育工作。1942年,邓发与彭真分任中央党校校长与教育长,分管校务与政治教育会议,毛泽东与任弼时分管政治与组织指导工作;地方党校实行党政合一制,党委负责人任校长并下设总支委,分设总务科、组织科、教育科,各班设党支部,总支委及支委负学习组织职责。

历史经验表明,坚持教育领导组织化,是延安时期增进年轻干部政治与理论素养的必要条件。陈云指出,要培养选拔任用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所谓德即坚持党的绝对领导。这时期,无论在强化年轻干部教育制度建设、机构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及教材建设和经费投入方面,还是在深化理论研究与创新教育模式等方面,都离不开党的绝对领导。

进入新时代,这一宝贵经验昭示我们:要使年轻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建责任层层落实,培养选拔党和人民事业的优秀接班人,就要以史为师,加强党对年轻干部教育工作的领导组织。正如习近平所强调的:“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关心年轻干部健康成长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加强长远规划,健全工作责任制。”[6]34

新时代年轻干部新思想教育工作要实行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组部主管、中央与国家机关各部门分管、中央与地方分管的体制。具体来说,一是中组部要强化2018—2022年全国年轻干部教育整体规划、宏观指导、制度建设与实施督查工作等。二是全国干部教育领导组与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按职分工,定期研究教育工作,强化统筹指导与沟通协调。三是中央与国家机关相关部门主管本部门本系统本单位业务教育。四是地方各级党委(党组)要落实落细落小党建主体责任,贯彻执行党中央教育政策任务,将教育工作列入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本单位党建整体部署与工作规划,加强领导,其主要负责人须切实履行主职,强化调研工作,及时解决教育困境。五是地方各级组织部要在党委领导下切实履职,依据中组部研究制定的教育规划,结合实际规范制定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本单位实施意见,构建分级分类、全面覆盖、上下联动的教规体系,抓紧抓实抓深组织实施。六是地方各级干部教育联席会议与领导组成员单位要各负其责、紧密配合、构成合力。七是地方各级纪检机关与统战、编制、教育、财政、宣传、发展改革与机关工委等相关部门,要按职分工落实落细落小任务,形成各司其职与齐抓共管的教育工作格局。

二、教育方式一体化:“在校、轮训、在职、秘密、整风”五位一体

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在德国的迅速进展》中指出:“社会主义在我国传播之快简直是一个奇迹”,“我们有几家激进社会主义的报纸,其中首推‘特利尔日报’”,“请允许我提一下优秀的德国画家许布纳尔的一幅画,从宣传社会主义这个角度来看,这幅画所起的作用要比一百本小册子大得多”[7]。无论是报刊、小册子,还是文艺作品,在这里都对德国工人发挥着政治宣传和教化功能。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也强调:“应该扩大共产主义思想的宣传”,“没有这种宣传和学习,……也不能指导现时的民主革命达到胜利”[4]706。扩大宣传,就要拓宽向无产阶级宣传马列主义的渠道,为共产党人学习马列主义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完善教育方式体系,成为党的干部教育的重点。

多元化的教育形式与平台是增强延安年轻干部教育科学性、针对性与实效性的重要举措。这时期,形成了“在校、轮训、在职、秘密、整风”五位一体的教育方式,实现年轻干部职前在职离职教育全覆盖。

第一,党干校课程教育是培养抗日民主区年轻干部的主渠道。延安时期我党恢复中央党校并在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创办党校、开办各类高校及其分校如抗大、女大、延大、青干、陕公、鲁艺与马院等。其中,专门性质的高校如军事学院政治课与专门课占比为2∶8;高级党课设为政治经济学与近代世界革命史等;中级党课设为马列与联共党史等;初级党课设为游击战与社科常识等。

第二,轮训是抗日根据地年轻干部入干训班受训的主要形式。1939年5月正式发布《中央关于宣传教育工作的指示》,要求开办以马列、党建、游击战为教育内容的干训班;1940年1月、6月、10月,党中央连续发布《中央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中央关于加强战区青年工作的指示》《关于各抗日根据地内党支部教育的指示》,要求创办培养县区级青干的长期青训班,轮征年轻干部入干训班或至中央及中央局等创办的党校受训。

第三,在职教育是在职年轻干部受训的主要方式。1940年至1941年,党中央连续发布《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指示》《关于提高延安在职干部教育质量的决定》《关于延安在职干部学习的决定》,要求以充分自习为主,编制学习组、集中上大课、小组会讨论、高干会传达与顾问团解答等为辅开展在职教育。

第四,秘密教育是国统区年轻干部受训的主要途径。1940年10月,党中央下发《中央宣传部关于大后方党的干部教育的指示》,规定秘密教育由党的秘密组织系统依托干部自学与上级教育的形式进行,上级教育即上级先利用工作接头时间教育其下级,下级再教育其同级。

第五,整风是集中教育年轻干部的特殊方式。1942年4月,中央下发《关于在延安研究讨论中央决定及毛泽东同志整顿三风报告的决定》,要求依托精读文件、撰写笔记与开小组会讨论的方式开展教育工作。同年6月,《延安一个月学习运动的总结》进一步指明,要以开座谈会、漫谈会与小组长联席会,派巡视员,通讯与复信等为教育法,并详述了撰写笔记的要点如下发笔墨纸张、传阅最佳笔记、互相借看笔记、指定负责人轮流修改笔记等。

历史经验表明:坚持教育方式一体化,与时推进教育方式改进与创新,是增强延安年轻干部教育精准性与可操作性的重要举措。这时期,无论是在革命根据地与抗日民主区还是在国统区与沦陷区的各级各类年轻干部,都依托不同教育方式受到了系统化与整体化的理论教育、军事教育与业务教育等。

这一历史经验启发我们:进入新时代,要使年轻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选拔大批政治素质过硬、工作能力过硬、岗位责任过硬的优秀年轻干部,就要以史为镜,积极探索年轻干部教育新模式。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那样:“优化干部成长路径,积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6]17

新时代要不断推进“干校、机构、基地、调训、网络、在职、实践、境外、典型、高干、文化、中心组、互动式、组织生活、从严治党”十五位一体的年轻干部新思想教育方式。具体来说,首先,在“干校、机构、基地、调训、网络”这五方面,一要充分发挥干校教育的主渠道效应,增进教学能力、改革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精化学科结构、科学设置班次;二要充分发挥各类干部培训机构的阵地作用,依托联合办学强化合作,优化资源配置,推动资源共享,增强办学专业化水平;三要不断改进现场教学基地建设,统筹组织部署,从严监督与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四要规范制定组织调训计划,定期选调年轻干部进行脱产培训,点名调训重要岗年轻干部;五要充分发挥信息网络的载体效应,依托“互联网+”与大数据等推进网络教育,健全兼容开放的网络教育体系,建立资源共享、数据互联的网络教育平台,建设线上教育精品课程库与网络学院,实现线上线下教育相融合。

其次,在“在职、实践、境外、典型、高干”这五方面,一要不断完善年轻干部在职自学制度,使年轻干部所在单位为其在职自学提供必要保障;二要高效发挥实践活动的锤炼效应,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与专业化能力专题教育等实践活动增进教育工作实效性;三要严格规范与改进年轻干部境外教育工作,从严筛选教育机构,择优选派年轻干部,从严教育监管与质量评估;四要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示警效应,积极宣传并组织引导党员干部向忠诚干净担当的先进典型如沈浩、焦裕禄等优秀干部学习,通报党内一些干部违法违纪、贪污腐败的案件如徐才厚案与周永康案等典型案例,示警明纪;五要充分发挥高级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如中央政治局应带头进行年轻干部集中教育,为全党干部作出示范与表率,国务院、全国政协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应结合实际进行年轻干部专题教育等。

最后,在“文化、中心组、互动式、组织生活、从严治党”这五方面,一要善借多元文化载体进行大力传播,使各式文化都能有机负载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定制化信息,高效发挥文化的协同育人作用;二要建立健全以党的基本路线方针等为教育内容,以自学、调研与研讨为教育形式的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三要综合使用体验式、模拟式、辩论式与案例式等互动式教学法,提升教育精准度;四要充分发挥组织生活的制度效应,运用好“三会一课”制度,严格按照党内法规组织年轻干部开展民主生活会与组织生活会,创新年轻干部集中教育、主题党日、谈心谈话与“创先争优”等活动形式;五要充分發挥从严治党的约束效应,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我党干部管理规定,强化年轻干部日常监管与全方位监管。

三、教育原则一致化:理论与实际一致

“正确的革命理论……只有同真正群众性的和真正革命的运动的实践密切地联系起来”[2]136,无产阶级才能建立起极严格的纪律,战胜资产阶级。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4]534。没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的融合,便无法对症下药地解决中国问题。依据中国特点应用马克思主义,以中国气派与中国作风取代教条主义,是党内干部教育亟须解决的突出问题。

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是促使延安年轻干部过硬作风形成的必要条件。毛泽东指出,干部教育“应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8]802。为此,延安时期中央下发一系列相关文件,要求在教育内容中除教授马列外增加时事政策策略教育、国史党史教育与密切关联本职工作的实际知识教育,在教学方法上采取实验的、研究的与启发的方式,在教材上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央文件等理论材料与调研收集整理的陕甘边等地区的实际材料相融合。

如在校教育中,延大采取校内阅读、听讲、讨论、漫谈与校外实习并重的学制;要求技术课以实验或实习为主,学习考核标准以学而能用、知即能行为主;要求坚持理论课与时事课、历史课、专业课相结合,其全校共同课科目设为时事教育、边区建设概论与中国革命史等,各院系专修课设为相关业务理论与政策研究、知识技术训练两项。

又如在职教育中,整风时中央要求年轻干部先学中宣部规定的22个文件,再依托调研学习密切关联本职工作的实际知识。1941年8月,中央颁布《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关于实施调查研究的决定》,一方面规定了调研工作的领导机构:中央设调研局调研国内外经济政治等情况,下设调查局和政治与党务研究室,并分别内设重庆、香港、延安、晋察冀边区四分局和八个研究组,分管实际材料的收集和整理研究,华中局、山东分局与上海省委等均设调研室及主任与研究员,负责收集本区内外敌友我三方实际材料,并编撰成文供给中央调研局;另一方面总结了实际材料收集法,如召开干部会、个别口头询问、撰写名人列传、收集研究省志县志府志等。这两个文件为在职年轻干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供了党内法规依据。

历史经验表明:坚持理论与实际一致的教育原则,是防止延安年轻干部教育学用脱节的关键因素。这一时期,在党的教育工作中存在着反马列主义的主观主义学风,主要表现为:只凭主观热情而非客观实际工作;无目的而非为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学习;割裂历史而非坚持历史联系现实进行研究。其结果,既无法提升年轻干部的理论素养,又不利于共产党人的革命斗争。这时期,正因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了学习科学理论与指导实际工作相统一、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相统一、运用与发展理论相统一,才不断增进了年轻干部教育的实效性。

进入新时代,这一成功实践启示我们:要建设大规模质量优良、忠实学习贯彻新思想的年轻干部队伍,解决党内“四风”问题,纠正一些年轻干部工作中纸上谈兵、虚谈废务的偏向,就要以史为鉴,教育年轻干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正如习近平所反复强调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快知识更新、加强实践锻炼,使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跟上时代节拍。”[9]

新时代年轻干部一方面要勤学敏思,认真学习思考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科学理论,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掌握其精神实质与贯通其中的科学方法,不断增进历史思维、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精准思维与系统思维水平等,深入学习各类知识如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宪法法律法规等,为履职尽责奠定知识基础;另一方面要强化实践锻炼,深入基层、实际与群众,在条件艰辛、矛盾频发、困难繁多之地锤炼能力,在服务群众最前沿、改革发展主战场与维护稳定第一线提升本领。为此,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必须为年轻干部锻炼成长提供充足条件、搭建多方平台,让有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经受吃劲岗、重要岗的历练,让有培养前途的优秀年轻干部下基层接受长期艰苦锻炼。

四、教育管理制度化:构成科学规范、系统集成、严密完整的制度体系

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8]795,“如果不纠正这类缺点,就无法使我们的工作更进一步”[8]796。在这里,毛泽东主要针对主观主义学风问题,提出要在全党干部教育中“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的方针”[8]802,摒弃教条式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方法。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改进创新,才能不断取得实效。与时俱进完善教育制度,不断推进教育管理制度化,成为我党干部教育工作的关键。

覆盖各战线、各区域、各层级、各环节的制度体系为延安年轻干部教育工作的正常运转提供了根本制度保证。这时期的教育工作制度构成了一整套科学规范、系統集成、严密完整的制度体系,如教育领导制度体系、教育范围制度体系、教育方法制度体系、教育检查考核制度体系等。其中,除前文提到的学委会制度、自习制度、大课制度、大演讲制度与写笔记制度等外,主要还包括以下四种体系中的制度。

第一,教育方法制度体系中的三种制度:其一,小组学习制,规定在职年轻干部必须依类编组,以友好态度而非“斗争”形式每月召开两次讨论会。其二,细心阅读与独立思考习惯养成制,规定年轻干部必须自行阅读思考教育计划规定的课本和教员指定的参考材料,教员必须依据学员的接受度与时间安排选择授课内容。其三,指导员制,规定必须分设大课与策略教育指导员,必须定期召开各科指导员会议,督查工作、总结经验、纠正自流偏向。

第二,教育检查考核制度体系中的两种制度:其一,检查制,规定一要重点检查研究方法与教学质量,二要注意检查中级研究组,并在下期教育计划与高级干部中传播其优良经验。其二,考核测验与赏罚制,规定必须实行中宣部规定的在职干部教育考核测验与赏罚制度,在每年5月5日学习节即马克思生日这天总结经验、进行集体奖励。

第三,教育条件保障制度体系中的三种制度:其一,经费制,规定各级党组织必须将年轻干部教育必要费用纳入预算,提供必要的物质资料;中宣部必须从中央津贴延安各干校基金中拨出一部分作为在职教育经费。其二,教材制,规定必须采用中央出版的教科书、研究提纲与参考材料;各中央局、中央分局与区党委必须翻印中央教材,并为下级党部编撰教材。其三,教员制,规定必须首先调给、严审、教育用于年轻干部教育的教员职员;各级领导人与机关负责人必须定期到党干校授课、作报告;必须改善教员政治与物质待遇。

第四,教育时间与解答制度体系中的两种制度:其一,平均每日两小时学习制,规定除因作战与其他紧急事故耽搁外,在职年轻干部必须坚持平均每日学习两小时。其二,解答疑问与争议制,规定必须先请指导员、本机关负责人及相关研究者解答,若无解再移送中宣部教育科,转交顾问团解答,并将有重大意义的解答发表于《中国青年》。

历史经验表明:坚持教育管理制度化,与时俱进完善教育制度体系,是延安年轻干部教育工作长期大规模健康有序发展的扎实制度支撑。这时期,正是依托制度建设的不断强化,才保证了教育工作的规范性与长效性,使年轻干部依托研读马克思主义理论重要著作,不断提升其政治素质、文化水平、领导水平、执政能力与群众工作能力等,从而使党有强大能力领导人民取得抗战胜利。

这一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进入新时代,要使年轻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选拔有专业背景的复合型年轻干部与有战略思维与国际视野的优秀年轻干部,就要以史为鉴,建立健全年轻干部教育制度体系。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我们党坚持一层一层考验、递进式培养干部,这是我们的制度优势。”[6]31

新时代建立健全年轻干部新思想教育制度体系要重点关注需求调研、调训情况、精细化管理、质量评估、督查与考评等方面。具体来说,一要完善岗位与组织需求调研制度,将需求调研贯彻育前育中育后各环节,健全教管部门同教育机构与年轻干部所属单位间的协调会商机制,同监管、选拔与任用部门间的信息沟通机制,提升把握教育需求的精准度;二要完善补训与点名调训制度、调训情况通报与计划申报制度,以防重复教育、多头教育等;三要完善教育项目负责制度、教育跟班管理制度、教育管理者教育制度与教育机构教学督导、集体备课、评价反馈等制度,以强化教育全程精细化管理;四要完善教育考评及其情况跟踪反馈登记管理等制度,依托谈心谈话与学员互评加强对中青年干训班学员党性修养、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跟班考评,依托互联网开展基本知识测试考评在职自学情况;五要完善教育课程与项目质量评估制度,健全由跟班管理人员、教管部门、教员与学员四方参与的教育课程和由学员、培训机构与委托单位三方参与的教育项目评估机制;六要完善教育督查制度,围绕中央教育政策任务落实情况定期督查、通报、整改,并将其作为年轻干部考核选拔任用重要内容。

五、教育内容多元化:以时代问题为导向的理论创新教育与党性、政治、历史、业务、军事教育相结合

1901年秋至1902年2月,列宁在《怎么办》中指出,德国工人的优越处之一在于“他们属于欧洲最有理论修养的民族,他们保持了德国那些所谓‘有教养的人’几乎完全丧失了的理论感”,“如果工人没有理论感,那么这个科学社会主义就决不可能像现在这样深入他们的血肉”[10]。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8]1094。若没有雄厚的理论力量,缺乏先进理论的指导,不能有计划地将理论斗争和政治斗争及实践斗争紧密结合、全面推进,共产主义运动就不能有巨大的成长和扩展。因此,加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坚持教育内容多元化,成为我党干部教育内容的重要导向。

建立健全教育内容体系是增强延安年轻干部教育定制化信息供给系统化与体系化的必然要求。延安时期,形成以时代问题为导向的理论创新教育与党性、政治、历史、业务、军事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内容。

叶剑英强调指出:“不懂马列主义,不能成为革命的军事家,等于不懂军事不能成为革命的战斗的政治家一样。”[11]教育的根本内容乃时代的产物,延安战时教育应服务于战时需要。因此,要强化以时代问题为导向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即毛泽东思想的教育。对此,《中央军委、军委总政关于军队干部教育的指示(第三号)——政治教育》《中共中央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决定》《中央宣传部关于延安一般机关学校政治教育的通知》要求将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论持久战》等经典著作作为理论教材。

为进一步提升教育精准性、真理性与实效性,我党将毛泽东思想教育与党性、政治、历史、业务、军事教育相结合。一是强化党性教育,通过整风将大批年轻干部分派到地方上、技术部门和事务工作中。二是强化政治教育,以时事策略政策教育为主要内容;以国民政府、中共中央、边区政府、西北局发布的一切重要决定、决议、政策、指示、宣言等,当地高级党部的策略指示、中宣部政治情報、党报政策文章等为教材。三是强化历史教育,坚持一切以中国为中心,把马恩列斯基本方法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采取弄清思想、团结同志的分析态度。四是强化业务教育,依托调研,学习与本职关联的政策指示、实际情况与经验、历史与科学知识等。五是强化军事教育,以军事理论与技术训练、军事生活锻炼、军事业务为内容,以《阵中要务令》《战斗条令》《战略问题》等为教材,以教练与战术、射击与兵器、伪装与工事等为课程。

历史经验表明:坚持教育内容多元化,强化理论研究,优化内容供给,是增强延安年轻干部教育信息有效供给整体性的必然要求。这一时期,正是由于我党始终紧密围绕革命中的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党委与政府工作需要、年轻干部教学需求,不断依托社会调研等形式加强对教育工作的前瞻性与战略性问题研究、基础性与应用性理论研究,才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毛泽东思想用以指导实践。正是由于坚持理论教育与党性、政治、历史、业务、军事教育“多管齐下”,才提升了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使各级各类年轻干部掌握了大量法律、领导、管理、科技、经济、外语与文学知识。

进入新时代,这一珍贵经验启示我们:要使年轻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育出符合好干部标准的年轻干部队伍,就要以史资政,继续以时代问题为导向优化教育内容供给,将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即新思想教育与党性、政治、历史、纪律、业务教育等相融通。正如习近平所强调的:“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12]

具体来说,其一,新思想教育方面,一要把新思想教育置于首位,将其作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党干校、社会主义学院与高校年轻干部教育的主要内容;二要学懂弄通做实新思想,组织年轻干部阅读新思想原著,掌握新思想精神實质、实践基础、科学体系与时代意义等,对照新思想检视言行,提升政治理论素养;三要增进新思想教育实效,深化新思想理论与教学研究,编制新思想教科书、教学大纲与学习材料,完善新思想课程体系,健全新思想师资队伍,创建新思想现场教学点,增强教师用学术讲政治的能力;四要完善新思想教育长效机制,完善年轻干部脱产学习进修制度、在职自学制度与理论学习考核激励机制等,使新思想教育成为年轻干部选拔任用的衡量标准。

其二,党性、政治、历史、纪律与业务教育等方面,一要强化宪法法律法规与党章党规党纪教育,使年轻干部自觉学法尊法用法,自觉遵守党章党规党纪;二要强化宗旨教育,使年轻干部切实履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提升群众工作能力;三要强化政治教育,使年轻干部不断提升政治敏锐性与政治鉴别力,切实做到“四个服从”;四要强化历史教育,使年轻干部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等,铭记我党艰苦历程,传承红色基因;五要强化形势政策教育,全面解读世情国情党情民情与中央文件政策任务策略,使年轻干部正确认识当前形势,始终与党中央在言行上保持高度一致;六要强化业务教育,组织学习密切关联本职工作的业务知识、实用技术与科技知识,使年轻干部增强履职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6册)[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762.

[2]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徐则浩.王稼祥年谱[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196.

[4]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中共中央文献室.毛泽东年谱(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251.

[6]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589.

[8]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45.

[10]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13.

[11]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8册)[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249.

[12]罗平汉.修炼好共产党人的“心学”:新时代党课九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36.

【责任编辑:张晓妍】

作者:沈楠

第3篇: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干部的战略培养

《经济参考报》从国家统计局获悉,2005年我国国有企业亏损额达到1026亿元,同比增长56.7%,增幅上升49.1个百分点。亏损额接近1998年的水平,是历史上第二个亏损高峰,亏损额增幅创下了近16年来的新高。国有资产流失与经营效益低下,已经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从管理的角度看,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是影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一个关键因素。这里所指的国有资产管理者,既包括国有资产的宏观调控管理者——政府官员,也包括国有资产的微观经营管理者——企业家。

国有资产管理者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影响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能力。要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首先要不流失。在国有资产经营、转让、合并、重组等过程中,政府、出资人(国资委)、国有企业和经营国有资产的企业的权、责、利必须明确,并有法律制度保障。在这些既定的条件下,具体操作者的素质就起着决定性作用了。实践证明,国有资产管理队伍中的腐败分子,常常在国有资产改制过程中和政府中一些腐败分子相勾结,索贿受贿,将国有资产高值低估,拱手送给行贿者;有的甚至利用行政手段,将国有资产千方百计地缩水,打折并隐匿,最终实现个人占有。

我国当前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法律制度虽然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但基本能保证国有资产的规范运行,而国有资产流失和经营效益低下的问题依然非常严重,这就需要认真审视国有资产管理干部特别是高层干部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了。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说,至2005年底我国在海外上市公司近310家,市值3700亿美元,为沪深股市A、B市场可流通市值的2.39倍。其中80%都是具有垄断性资源的国有优质资产。这些企业均是低市盈率在海外上市,价格比国内资本市场同类企业低20%。剥离的不良资产造成的损失由国内纳税人负担,而优良资产运行带来的利润则与海外投资者分享。有资料表明,1993~2005年大中型国有企业海外上市过程中,涉及国有资产流失至少600亿美元。大中型国有企业海外大规模上市,将导致国内资本市场空心化和边缘化,使国内资本市场配置资源能力下降。

国有资产改制和在海外上市过程中,腐败分子毕竟是极少数,但的确有一部分参与这些工作的国有资产管理者职业素质低下,客观上充当了国有资产流失的“帮凶”。

从已经暴露出来的国有资产流失的案例看,不少国有资产高层管理干部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较低,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原因。从我国国有资产高层管理者的主要来源看:一是从企业职能部门的领导人中选拔;二是从政府部门选派;三是从外部招聘。虽然这些干部在原来的岗位上很出色,不等于一下就适应新的岗位,还需要一个培养和造就的过程。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国有资产管理干部管理战略缺失。政府在委派国有资产高层管理干部时,看重的往往是某个职位的级别应当与干部升迁的职位相对应,而忽视了干部的知识结构和在实践中积累才干的差异,也缺乏健全科学的干部培养制度和培养规划。

因此,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干部的战略管理,是当前各级国有资产管理当局必须认真积极抓紧抓好的工作。

——明确国有资产高层管理人员管理战略,有计划地培养和造就国有资产管理高级人才。通过多种渠道积极选拔,大胆任用,有效管理。要按照中央颁布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的要求,在实践中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国有资产管理干部,以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鉴于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干部来源的多渠道和干部实践经验的多样性,必须逐步建立一整套干部开发和管理制度,并采取有效措施,将政策和制度落到实处,使国有资产管理干部的结构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国有资产有效管理的需要。

——建立国有资产管理干部持证上岗制度。为了保证国有资产管理干部上岗时的职业素质水平,国资干部管理部门应当建立上岗标准,组织科学的考核并颁发上岗合格证。不论是国有资产的行政管理岗位,还是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的高级管理岗位,只有持有相关上岗合格证者,才能参与高级岗位的上岗竞争。建立国有资产管理干部培训基地,为国有资产管理干部和有志于国有资产管理的人员提供学习进修条件。国有资产管理干部培训基地不仅包含管理知识教学,还应当包含专业实习条件。同时,要建立国有资产高层管理人员合理流动机制,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不仅要有科学合理的流入通道,还应当有科学合理的流出通道。

——实行干部轮岗制度,培养高层管理人员管理大型企业、运作大规模资产的能力。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有企业的高级管理干部需要了解政府管理国有资产的政策法令和程序,熟悉多个产业的发展动态和企业运行规律。这类企业的高层管理干部必须经过多岗锻炼。因此,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国有资产管理干部轮岗,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干部绩效考核体系和薪酬分配制度。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国资委与全部中央企业负责人签订了年度和任期经营业绩责任书,初步建立起了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各地国资委加强了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工作,在薪酬分配制度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但是政府对国有资产管理干部的激励制度还不健全,同时在现行的国有资产管理干部绩效考核体系和薪酬分配制度中,过分强调产值及对国有资产造成损失的惩治措施比较模糊,也不利于国有资产管理干部负责而谨慎地经营国有资产。

——提高高层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近年来倒下的国有资产高级管理者中,哪个的财产不是几百、几千万甚至上亿元?他们倒下的原因,就是失去了崇高的理想和追求。所以必须对国有资产管理干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之内化认同国有资产管理者的职业道德规范,服从职业道德准则,明确自己的职业义务。对国有资产管理者的奖惩,不仅要考察其经营管理能力,还要考察其职业道德;不仅有经济激励,还要有精神激励。同时,在落实对国有资产管理者的奖惩时,切不可草率从事,使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人或平庸的人投机取巧而得逞于一时,败坏了社会风气。

——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制建设,认真落实现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必须以法律作保障,所以必须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制建设,同时,必须下大力气落实现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国资委成立以来,已经制定发布了企业改制、产权转让、资产评估、产权无偿划转等20多件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各省(区、市)国资委自组建以来,制定了700多件规范性文件。现在的问题:一是认真做好国有资产监管的基础工作;二是各级国资委要加强清产核资及后续管理工作,完善相关规章制度,防止出现新的不良资产;三是要高度重视财务监督工作,加强财务监督制度体系建设,强化对企业投融资、大额资金往来、物资购销、应收账款、担保等重大财务事项的管理与控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审计监督工作体系;四是要进一步完善财务快报和国有资产统计工作体系,加强企业财务动态监测和分析;五是要继续加强产权界定、资产评估、资产划转、产权登记、产权转让监管、产权纠纷调处等产权管理的基础工作,切实维护国有资产合法权益;六是要加快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抓紧做好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相关工作。

在国有资产的运行过程中,出资人、经营者和支配使用者必须拧成一股绳,缺乏哪一方面的积极性都不行。为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必须提高企业人力资源战略水平,要有一整套培养计划和制度,从基层开始一步步铸就国有资产高级管理人员高水平的职业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同时,在企业管理中要维护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合法权益,充分调动广大职工提高素质,提高为企业经营效益出力献策的积极性。

作者:时新荣 潘立亚

第4篇:加强年轻干部的培养

从2012年至2016年,潮州每年将从市直单位处级后备干部中选派20名优秀年轻科级干部到镇(街道)挂职锻炼;从县(区)直部门和镇(街道)班子中选派20名优秀年轻科级干部到市直机关挂职学习;从党政群机关或事业单位中竞争选拔20名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26周岁左右的优秀年轻干部到镇(街道)任职培养,5年各100名,即“三个一百”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程。

潮州市对年轻干部的培养的重视程度和方法,值得肯定和借鉴。众所周知,现在的年轻干部一般具有比较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良好的价值取向、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具有较好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实干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律意识和强烈的正义感。但是,年轻干部理论功底比较浅,工作经验比较少,有时不能正确看待和使用手中的权力,过高估计自己在决策和工作中的能力,需要组织加以正确引导和培养。

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培养,对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建党90周年大会上深刻指出:“我们党的队伍里始终活跃着怀抱崇高理想、充满奋斗激情的青年人,这是我们党历经90年风雨而依然保持蓬勃生机的一个重要保证”,这充分说明年轻干部培养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能不能不断培养出优秀

的领导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政党、这个国家的兴衰存亡。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能不能巩固和发展下去,中国能不能在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强盛不衰,关键就要看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领导人才特别是年轻干部。

可见,年轻干部的培养是我们的党永葆生机,我们的国家长盛不衰的重要保证。我们应该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培养。

第5篇:加强年轻干部培养的思考(范文)

加强年轻干部培养的思考

Xxxx——xxxx

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是各级党委的一项重要任务,尤其是消防部队。近年来,消防部队越来越多的年轻干部充实到基层一线,原先他们基本上都是“出家门,进校门、再到机关门”的“三门干部”,缺少工作经验,缺乏基层锻炼,缺少实践的磨励。因此,强化对他们的培养锻炼就显得非常必要。

知识诚可贵,事业心更重要。年轻干部的一个优势在于思维活跃,知识面较宽。但应当看到,面对新的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更新的周期大大缩短,因此加强学习仍然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年轻干部应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从自身的工作特点出发,区分主次,突出重点,做到党的基本理论笃学,本职业务深学,修身知识勤学,急需知识先学。应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与此同时,应本着“实践、实践、再实践”的精神,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干一项事业,不入痴入迷,就难入佳境,难出绩效。而且,往往事业心比知识更重要。因为没有成事之心,没有拼劲,没有锐意进取的勇气,知识就只是摆设,终不能转化为能力和效益。年轻干部应学会在不懈的奋斗和奉献中去获取知识,实现价值。“玉不琢,不成器”,在实践中摔打、磨练是培养选拔基层年轻干部的最佳雕琢方式,也是我们党培养干部的一条根本途径。一是要做好基层挂职锻炼。定期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偏远、经济落后等地区

一线挂职,以增强年轻干部的群众观念,磨练意志,培养作风。二是工作中早压担子。各级领导要勇于向年轻干部授权,把那些素质好、有潜力的年轻干部,及时安排到重要岗位上来,把急、难、险、重的任务压给他们,使其经受锻炼,增长才干。三是选派到上级部门学习。要善于把年轻干部选派到上级有关部门进行锻炼,拓宽他们的思想,提高他们的宏观决策能力。四是坚持轮岗、换岗制度。避免干部在一个位置上长期干一项简单、重复的工作,坚持定期轮岗、换岗,使他们适应多种岗位,增强驾驭全局的能力。年轻干部一般都有着较高的文化素质,较强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有着追求完善、追求进步的工作态度,通过处理千变万化的实际问题,解决千头万绪的诸多矛盾,可以使他们学到在机关上、书本上、文件上、资料上学不到的东西,从而逐步提高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丰富他们的工作经验,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实践证明,不在实践中锻炼,只能是纸上谈兵的将军,不经过实践的雕琢,再好的玉石也难成大器。

非权力影响力是年轻干部在群众中享有威望、具有号召力、形成集体凝聚力的一个至关重要因素,也是群众对干部认可的一个重要方面,它靠年轻干部的高尚品德建立,靠真才实学确定,靠显著的业绩树立,靠优良的作风维护。各级党组织要积极引导和帮助年轻干部非权力影响力的迅速形成、提高和增强。一是要加强对年轻干部优良品格的塑造。要采取多种形式,教育、引导年轻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定期让年轻干部口头或书面汇报个人的工作和学习情况,使他们把个人追求同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联系起来,时时处处以党的利

益为重,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以高尚的人格、优良的品德影响人。二是要加强对年轻干部工作才干和知识能力的培养。年轻干部的才干能力可以反映在是否胜任工作,工作结果是否成功,是否比别人出色上。这种成功和出色,会使人们对他产生钦佩感而增加非权力影响力,所以除积极督促年轻干部加强自身学习外,还要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多创造一些工作锻炼机会和提供到正规院校学习进修的机会。三是要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思想作风教育。要积极教育年轻干部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教育他们自觉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襟怀坦白、客观公正,以诚待人,从实处事;想问题、办事情都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能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从而使他们能得到人民群众的信赖、支持和拥护,在群众中享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鲁迅说过:“纵有成千成百的天才,也因为没有泥土,不能发达,就象一碟子绿豆芽”。这就是说,也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客观环境。这个客观环境,就是要求各级党组织、消防部队要为年轻干部成长搭建平台,创造出“进得来、用得上、出得去”的管理机制。

“进得来”就是要善于发现后备人才。在后备干部的选拔上,要努力寻求制度的创新,从制度上促使后备人才能够脱颖而出,要突破以往单一选拔后备干部的方式,积极推行“一推双考”制度,从根本上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迁就照顾等陈旧观念,拓宽选人视野,不拘一格选拔后备人才;要实现后备干部选拔方式方法上的转变,变“闭门相马”为“公开赛马”,努力开辟一条公开、公平、民主的后备干部选拔渠道,逐步建立一个统

一、完整的后备干部队伍体系,使

素质高、能力强、肯吃苦、积极上进的干部能及时充实进后备干部队伍。

“用得上”就是要善于使用后备人才。要创新后备干部的使用机制,加强后备干部锻炼。要建立和完善后备干部下基层锻炼制度,以丰富后备干部的基层工作经验;要建立和完善后备干部岗位轮换制度,让后备干部在不同岗位上接受磨练,以适应培养复合型领导人才的需要;要大力推进后备干部压担锻炼制度,适时安排他们到重要岗位工作,以提高他们综合协调、驾驭全局的能力;要积极探索后备干部离岗创业、在岗兼业制度,使他们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经受锻炼,快速成长;要创造条件,逐步建立后备干部到发达地方挂职锻炼制度,促进他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确保他们的才华得以发挥、排上用场。

“出得去”就是要建立动态的后备干部管理机制。在后备干部管理上,既要敞开“入口”,也要畅通“出口”,优胜劣汰,对后备干部队伍进行及时调整。一方面要坚持群众公认的原则。要建立和完善民主推荐、民主评议、民意测验制度,以进一步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要积极探索后备干部入选公示制度,将进入后备干部队伍人员的基本情况等向社会公布,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对大多数群众不赞成、不满意的,经组织考核认定后,要及时调整出后备干部队伍。另一方面要坚持注重实绩的原则。要在对班子进行考核时,一并对后备干部工作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解,对工作上拈轻怕重、不思进取、牢骚满腹的干部要及时进行教育,对屡教不

改的要清除,保证后备干部队伍的最优配置。

第6篇:加强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

(华安县组洪詹晴)

一、解放思想,树立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人才资源开发观念。在年轻干部这一特殊群体的人才资源开发上,一是要讲求效益。新形势下,加快发展的任务繁重,竞争激烈,机遇难得,急需年轻干部迅速健康地成长。要充分认识到不讲求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效益,就是对人才隐形浪费,必须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增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效果,提高年轻干部在培养选拔中的成才率。二是要讲求“时代性、梯次性和专业性”。时代性即培养选拔标准既要体现新时期“三个代表”的标准,体现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又要体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梯次性即要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班子建设需要,形成多年龄段年轻后备干部队伍的合理梯次配备。专业性即要围绕“五支队伍”一起抓的目标,不同行业的年轻干部的培养及其成长应符合不同行业的特殊要求,并要达到优化配置的效果。

二、夯实基础,加快规划建设“大后备”干部人才库。要总揽干部工作全局,树立“大后备”干部的观念,打破行业、区域、所有制以及身份、资历、职业、学历界限,建立一个来自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角落的后备干部人才库:身份构成上既有机关干部,又有企事业干部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门类构成上既有党政领导型人才,又有经济管理型人才;层次构成上既有县级后备干部,又有科级后备干部;梯次构成上既有较为成熟的“应用型”领导人才,又有新世纪的“储备型”人才。同时,还要有适当比例的妇女干部、非党干部、少数民族干部等人才。储备的各类、各层次年轻干部越多,选人用人的余地越大,干部工作服务发展大局的基础就越牢固。

三、健全机制,为年轻干部健康成长创造条件。一是理论培训制度。要充分利用党校、干职校等干部培训基地,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轮训;要鼓励在职干部学历再教育,健全青年干部述学、评学、考学制度,从而,以理论培训全面提高青年干部政治素质和理论素质。二是一线锻炼制度。实行35岁以下年轻干部一线锻炼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年轻干部实践锻炼基地,积极拓展年轻干部实践锻炼的领域,逐步向农村、社区延伸,特别是向非公企业延伸,要逐步安排年轻干部到非公企业挂职锻炼,协助抓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和人力资源管理;要继续推行干部交流制度,从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难易出发,加大对干部的交流。通过多领域的延伸、多岗位的锻炼让年轻干部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素质、增长才干、健康成长。三是考核考评制度。要建立健全年轻干部实绩考核综合评价机制,对年轻干部进行跟踪考核、系统评价和动态管理,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全面、准确、严格地考察、测定、评价年轻干部的德、能、勤、绩、廉。从而,既有利于使他们有“压力”和“动力”,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在实践锻炼中开拓争先、争创一流业绩;也有利于在动态培养过程中把握 1

他们的培养方向,优化培养措施。四是竞争激励机制。要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通过推行聘任制、考任制、试用制、助理制等办法,拓展延伸公开选拔范围,逐步由党政群机关向事业单位延伸、由科级干部向一般干部延伸、由在职干部选拔向公务员招考延伸、由招考公务员向招考事业单位干部延伸;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实行竞争上岗,以不断增强年轻干部的竞争意识,使每个年轻干部时刻保持不进则退的危机感,积极参与竞争,勇于开拓进取。五是选拔使用机制。衡量干部的德和才要注重工作实绩。要完善实绩考核办法,提高干部考察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形成重实绩、看贡献的选人用人机制。同时,要完善干部能上能下制度,严格执行干部离退休制度和健全非领导职务制度,对领导班子中确属不胜任、不称职的干部应坚决进行调整,让更多的优秀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提高班子的整体素质。

第7篇:关于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锻炼工作的意见

总局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各派出机构:

当前,我国环境保护事业进入了以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的新阶段。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年轻干部队伍,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历史性转变,顺利实现国家“十一五”环境保护目标,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现就加强总局年轻干部培养锻炼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锻炼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锻炼工作,是培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措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需要我国人民长期不懈地艰苦奋斗,需要培养一代又一代合格的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单位都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可靠接班人的神圣职责。加强年轻干部的培养锻炼,是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后继有人,不断推动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锻炼工作,是加快推进历史性转变的客观需要。实现历史性转变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重大任务。能否加快推进历史性转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不能把环保干部队伍建设好。总局系统干部队伍中年轻干部是主体,他们善于接触新事物、善于创新,是充满活力和生机的群体,是推进历史性转变的突击队、生力军。但是,年轻干部缺乏实践经验,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积累经验、提高思想理论和工作水平,因此,只有加强年轻干部的培养锻炼,才能适应推进历史性转变的客观需要。

二、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锻炼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三)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锻炼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环境保护新形势、新阶段和新任务的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提高年轻干部思想政治素质为重点,通过理论培训、实践锻炼和教育管理,全面提高年轻干部的综合素质,造就一大批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能适应历史性转变要求的优秀年轻干部。

(四)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锻炼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是:通过加强年轻干部思想教育和理论培训,帮助他们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通过加强年轻干部实践锻炼,着力培养和提高他们推进历史性转变、开拓环境保护事业的实际工作能力和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

通过加强对年轻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完善制度和机制,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加快成长,提供坚强保障,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发挥各方面积极性,落实领导责任制,把年轻干部培养锻炼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年轻干部的综合素质

(五)加强思想教育,努力提高年轻干部的政治素质。要联系环境保护工作实际和年轻干部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进行党章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通过思想教育,使广大年轻干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党章意识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念,端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重大事件的关键时刻、在“公”与“私”发生矛盾的时候、在单独存在和独立工作时,做到“慎独、慎言、慎恒”。对综合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要分期分批选送到党校、干部管理学院、行政学院和其他专门培训机构,接受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系统培训,增强党性教育和理论素养。要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他们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从政治上正确判断形势和把握大局,善于在复杂条件下开展工作,开拓创新。

(六)强化理论培训,着力提高年轻干部推进历史性转变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把《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精神以及总局党组一系列重大工作部署列为岗位培训、干部初任培训和任职培训等的重点内容。通过培训,切实把广大年轻干部的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统一到历史性转变上来,统一到“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上来,使他们在走上工作岗位和各级领导岗位之初,能够及早进入状态,把握宏观思路,全面认真地履行好各项岗位职责和要求,为推进历史性转变做出应有贡献。

(七)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拓宽年轻干部的知识面。要充分利用国外各种培训资源,拓展培训渠道,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环保业务、法律法规、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年轻干部的大局观和综合业务素质。继续选派年轻骨干参加国内脱产学习或境外学习培训,鼓励年轻干部结合岗位需要坚持自学和进行在职教育,积极为年轻干部业余进修学习创造条件。

四、注重实践锻炼,切实增强年轻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

(八)加强岗位锻炼,立足岗位成才。坚持把年轻干部放到有利于其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工作岗位进行培养锻炼,并有意识地让年轻干部在现职岗位上多承担一些急难险重任务,通过早压担子、多压担子、压重担子,帮助他们在工作中扬长补短,加快成长。要教育和引导年轻干部,不论从事什么工作,担任什么职务,都要努力钻研业务,扎实工作,尽职尽责,不断进取,在工作实践中磨练自己。

(九)坚持年轻干部下基层学习锻炼。总局机关要加大从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招录公务员的比例。今后,凡机关新录用公务员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原则上应先安排到市、县(区)基层学习锻炼,时间不少于1年。在职年轻干部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也要分期、分批到基层学习锻炼。通过基层锻炼,使年轻干部熟悉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群众观念和服务基层的意识,树立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十)坚持年轻干部到地方挂职锻炼。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继续优先选派符合条件的年轻干部进行援疆、援藏挂职锻炼,到西部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挂职锻炼,参加博士服务团挂职锻炼。通过挂职锻炼,使年轻干部进一步开阔视野,磨练意志,转变作风,积累经验,增长才干,提高组织领导能力,以适应在新形势、新阶段推进历史性转变的实际需要。

(十一)加大干部轮岗交流力度。担任司处级领导职务的年轻干部,在同一职位工作时间较长且任职经历比较单一的,要通过轮岗交流来经受锻炼。今后,机关和直属单位干部晋升上一级领导职务的,一般应具有在下一级两个以上职位任职的经历。根据工作需要,干部轮岗交流可在本司局内部、司局之间或机关与直属单位之间进行。对重点培养的年轻干部,可优先安排轮岗交流,不受工作和任职年限的限制。对重要责任岗位的干部,要加大轮岗交流力度。通过轮岗交流,全面提高干部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促进年轻干部加快成长。

五、强化管理和引导,帮助年轻干部健康成长

(十二)加强管理与监督,保障年轻干部健康成长。总局系统各级领导对年轻干部既要关心爱护,又要严格要求,加强管理,以利于他们健康成长。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经常检查指导他们的工作,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克服缺点,发现不良倾向和思想苗头要及时提醒,帮助他们防微杜渐。各级党组织要建立健全年轻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现状定期分析、定期谈话等制度,把他们经常置于党、团组织的监督之中。要严格党内民主生活,引导和帮助年轻干部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十三)强化正面引导,帮助年轻干部健康成长。要引导和鼓励年轻干部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对待同志,勤勉工作,甘于奉献,廉洁自律。要克服浮躁心态,立足岗位成才、自学成才,主动到条件艰苦、工作难度大的地方和岗位去经受锻炼,发挥潜能,做出实绩。按照工作高效率、服务高质量、对自己高标准的“三高”要求,自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努力做勤奋学习、艰苦奋斗、改革创新和努力工作的表率,为全力推进历史性转变做出应有贡献。

六、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努力创造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十四)坚持干部任用原则,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当前,环境保护工作正处于推进历史性转变的关键时期,要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真正把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群众基础好,工作表现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出来,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引导和激励年轻干部奋发向上。

(十五)培养与使用紧密结合,促进年轻干部加快成长。对经考核表现突出的年轻干部,应优先安排学习培训、驻外选派、挂职锻炼和轮岗交流,进行重点培养。建立和完善干部教育培训登记制度,将参加学习培训情况作为培养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今后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要把基层工作经历作为重要条件,不愿意到基层或艰苦的地方接受锻炼的,不能提拔重用。对经过地方挂职、机关多岗位锻炼并表现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提拔使用。

(十六)创新干部选拔机制,使年轻干部脱颖而出。要加大干部竞争上岗与公开选拔的工作力度,鼓励举荐人才,注重发现和大胆使用优秀年轻干部。要打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陈腐观念,选拔年轻干部应该讲台阶而不抠台阶、论资力而不唯资历,做到人不误职,职不屈人。要及时为优秀年轻干部“搭梯子”,实现“小步快跑”。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或工作特殊需要的,可按有关规定和程序破格提拔使用。要重视培养锻炼优秀年轻女干部、党外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使总局干部队伍形成合理的年龄、性别和知识、专业结构。要建立健全优胜劣汰、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使干部队伍充满生机和活力,为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七、加强组织领导,把培养锻炼年轻干部工作落到实处

(十七)重视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后备干部工作是领导班子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是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重要措施。要按照中央有关规定,使这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要在民主推荐、考核考察的基础上,把优秀年轻干部列入后备干部名单进行重点培养。条件成熟的,要及时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担当重任。(十八)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锻炼,促进年轻干部早日成才,是总局系统各级领导干部义不容辞的职责。各单位、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工作的领导,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进行研究,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年轻干部培养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确保目标和任务的落实。要落实工作责任制,把年轻干部培养锻炼工作情况作为各单位、各部门领导班子成员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各单位、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锻炼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大工作力度,认真按照党组的要求,把这项关系大局、关系长远的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六年七月五日

主题词:环保 年轻干部 培养 意见

抄送:中央组织部,驻总局纪检组监察局。

第8篇:关于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几点思考

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事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是巩固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举措。当前,一些地区和部门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力度不大,领导班子中年轻干部偏少,年龄结构尚未达到中央提出的目标要求;对年轻干部的培养教育工作抓得不紧,不少年轻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还无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常态的要求;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后备干部工作制度还不够健全,后备干部的数量和质量难以满足领导班子建设的需要。为此,各级党委一定要从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确保社会主义事业代代相传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培养造就一支适应新常态要求的优秀年轻干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大工作力度,通过拓宽来源渠道,突出教育培训,强化实践锻炼,加大选拔力度,加强监督管理等手段,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的年轻干部队伍。

一、拓宽来源渠道,夯实年轻干部工作基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拓宽年轻干部来源渠道,建立储备机制是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基础。要通过多种途径与方式,广开进贤之路,多渠道发现人才,积极建立数量充足、门类齐全、专业配套、素质优良的后备干部队伍,为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

—1— 部创造条件。一是抓好选调生、大学生村官的培养管理。坚持把做好选调生、大学生村官工作作为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源头工程,不断加强对选调生、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培养管理,为他们成长成才创设条件、搭建平台。要大胆使用选拔选调生、大学生村官,让他们进入各级领导班子之中,并积极参与维护稳定、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综合治理等中心工作,促使他们开阔视野,提升能力。二是重视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要把建好管好用好后备干部人才库作为增强年轻干部力量的重要途径,通过干部民主推荐、考察等程序,切实将善于领导科学发展、实绩突出、群众公认和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及时充实到后备干部队伍。要定期向党委部门及群团组织征求意见,请他们推荐优秀的纪检、政法、宣传、青年、妇女、非党和少数民族干部,及时将各方面比较成熟或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充实到后备干部队伍,不断优化后备干部队伍结构。同时,坚持备用结合、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使优秀年轻后备干部的比例不断有所提升。

二、突出教育培训,提升年轻干部综合素质。年轻干部的教育培养是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客观需要。要着眼于长远需要,对年轻干部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教育培训。一是抓好思想教育。组织年轻干部深入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要重点抓好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以及 “三严三实”等重要论述的学习教

—2— 育,使年轻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发他们的干事创业热情。二是抓好业务培训。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综合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分期分批选送党校、行政学院和其他专门培训机构进行学习培训,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工作业务、法律法规、市场经济、文化发展改革、社会管理等各方面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提升年轻干部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三是抓好党风党纪教育。组织年轻干部认真学习《党章》、《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文件规定,积极开展正反典型案件教育,引导年轻干部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并严格按照党的原则和规矩行事,不断增强为民务实清廉的思想自觉。

三、强化实践锻炼,增强年轻干部工作能力。实践出真知,磨砺出干部。只有让年轻干部多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和谐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锻炼自己、磨练自己、接受考验,才能长才干、出业绩。为此,要加强年轻干部队伍建设,就必须强化实践锻炼。一是加强岗位锻炼。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年轻干部参与到党委、政府的重要部门工作,并担任主要职务,做到敢于给位子、压担子。特别是要有意识地选择机关年轻干部到乡镇街道、社区(村)等基层一线挂职锻炼,倾听基层群众心声,听取百姓意见建议,密切群众血肉联系,锻炼基层工作能力,养成亲民爱民为民的优良作风。要选择发展潜质大、综合素质好的年轻干部到招商、信访、动迁等一线部

—3— 门,不断强化年轻干部吃苦而劳的精神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二是开展轮岗交流。针对年轻干部业务单一,多行业、多领域工作经验不足的特点,要不断加大年轻干部交流轮岗力度,切实提高年轻干部的工作阅历。通过选派年轻干部在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乡镇街道之间进行纵向交流;在党群与政府、乡镇街道与乡镇街道之间进行横向交流;单位内部不同岗位之间进行轮换交流等方式,使年轻干部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上学习知识、丰富经验、提高综合能力。

四、加大选拔力度,促使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宽松的环境、良好的氛围、竞争的机制是促使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必备条件。为此,在年轻干部使用上,一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大胆使用,做到不唯资历看潜力,不讲台阶重实绩,积极为年轻干部成长“腾出位子”,并按照成熟一个、推荐一个、使用一个的原则,敢于让他们“挑大梁”,促使一批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要想方设法地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创造机遇,采取定位优先、腾出职位、破格提拔等形式,选拔培养年轻干部。要在坚持20字好干部标准的前提下,对群众公认、政绩突出、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优先考虑,对新进领导班子的优秀年轻干部,排位可以适当靠前,做到“定位优先”;要腾出一定的职位留给年轻干部,给他们创造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对政绩突出、发展潜力大的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要多压担子培养使用,对具有较

—4— 强的工作能力能够直接提拔使用的,就要大胆破格使用。此外,应该冲破职数限制,对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可以超职数安排,切实加大年轻干部选拔培养的力度。二是要严格实行竞争机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选人用人制度,创造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环境,每年按照实际需要针对空缺或是需要调整的中层岗位,采取竞争上岗,只要符合条件的年轻干部都可以报名参加竞争,只要竞争上岗的坚决给予职位,让优秀的年轻干部“上得来”。

五、加强监督管理,促进年轻干部健康成长。年轻干部仕途一帆风顺,经历的挫折相对较少,面对岗位,容易产生骄傲自满情绪,在下大力做好培养选拔的同时,更要注重后天的管理与监督,形成机制,切实做到开花一个,结果一个,丰收一片。一是实行结对模式。实行领导干部和年轻干部“1+1”结对帮带模式,结对领导干部要有意识的交任务、压担子,放手让年轻干部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进行决策,及时在工作开展上予以指导与支持,不断强化他们的组织领导和决策能力。二是突出人文关怀。要定期组织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全面掌握年轻干部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实际情况,确保年轻干部有想法能得到及时倾诉、有压力能得到及时疏导、有困难能得到及时帮助、有不足能得到及时指出,为年轻干部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三是加强跟踪考察。要建立年轻干部跟踪考察制度,年轻干部要定期向党组织递交书面思想工作总结,汇报思想和工作情况。

—5— 组织部门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每年组织对年轻干部进行跟踪考察,对组织管理和业务素质较弱、工作实绩差的年轻干部,畅通“出”和“下”的渠道,真正把优秀人才选拔充实到各级领导班子和重要岗位上来。

—6—

第9篇: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

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富祉。当前改进和创新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应注重从以下几点着手。

落实培养选拔责任。做好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关键在党委。要书记抓,抓书记。要切实提高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认识,明确目标任务,采取可行措施,制定中长期规划和具体方案。比如以县级为例,可建立“百名优秀科级后备干部”和“百名优秀青年科级干部”人才库,实行动态管理。把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作为各级党委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来抓,列为各级基层党建工作责任述职考核的重要内容,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考核严格、奖惩分明。

打好培养选拔基础。针对年轻干部哪些方面最需要改进和提高的调查中,对群众有感情、作风上过得硬、一线锻炼三项占到了81.5%。因此,在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上要更加注重德才标准,更加注重从严管理,更加注重基层锻炼,更加注重群众公认。采用“上挂、下派、外转、内轮”的办法,增加经历,丰富阅历,提升能力。把最优秀、最有发展潜力的干部派往艰苦条件、困难环境、关键岗位锻炼。关心关爱年轻干部,开展谈心交心和心理疏导活动,建立定期走访和结对联系制度。

疏通“下”的渠道。落实从严管理干部的要求,严格执行问责制度,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对不胜任现职的,进行诫勉谈话或组织调整;对不称职的,视具体情况分别作出免职、责令辞职、降职等组织处理。制定实施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办法,逐步做到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工作常态化、制度化。打破公务员单纯依靠晋职来解决待遇的传统,改变在乡镇不设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非领导职数的做法,推行晋职和晋级“双轨制”,让年老的干部乐意“让位”,给年轻干部空出位置、压上担子。既解决年轻干部成长“受堵”的问题,又增加了基层干部晋升的层级,激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创新“上”的机制。探索建立优秀年轻干部破格提拔制度,综合运用公开选拔、基层组织推荐等多种方式,打破干部任职年限、地域、职级、身份等常规资格要求,开辟年轻干部成长“快车道”。加大中央部门、省市直机关单位从基层选调和考录优秀年轻干部的力度,形成长效机制。建立年轻干部配备刚性机制,党委政府、人大政协换届和平时人事调整,要具体明确年轻干部配备的目标、任务、要求和措施。突出“进一出一,进出平衡”的原则开展基层和上级干部的交流,尽量减少“空降干部”,避免挫伤基层年轻干部的积极性。建立年轻干部经常性考察机制,在干部年度、换届等重大考察活中,单独增加年轻干部的考察和推荐工作,加大无人事任免情况下年轻干部的考察力度。

上一篇:参评教案动物乐园下一篇:酒店厨房杂项采购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