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思考(推荐10篇)
[摘要] 本文针对当前一些矛盾纠纷及社会问题呈现新特点的形势,研究如何在新时期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认为应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面临的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关键词] 社会治安 综合治理 安全感 信任感
当前的我国的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改革的不断深化必然涉及利益关系的调整,这就不可避免的出现各种矛盾和问题。有些矛盾相互交织,空前复杂,易于激化,对社会稳定影响很大。针对当前一些矛盾纠纷及社会问题呈现新特点的形势,研究如何在新时期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依法及时合理的处理群众面临的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信任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关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理解
所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就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特有的政治优势,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各部门齐抓共管,各条战线通力合作,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运用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行政的等多种手段,治理社会治安,减少违法犯罪,保障社会稳定。
二、综合治理所需要的办法
1.就治理的方法、手段、环节和措施来说,公安司法部门要善于利用法律武器,加强专业工作,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刑事犯罪分子,及时查处取缔“六害”活动,防止境外黑社会势力的侵入,严格各项治安管理,积极提出司法建议,扩大办案效果,加强劳改劳教工作和人民调解工作,努力消除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各种违法犯罪的消极现象。同时要运用多种手段,多种措施,抓好各个环节,造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社会风气。
2.就综合治理的工作路线来说,要坚持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充分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发动群众的群众路线。正如1991年3月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所指出的:“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必须发动和依靠群众。”要坚持专门机关和群众路线相结合,依靠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其治保调解组织,发动和组织亿万群众关心和参加治安工作。
3.就综合治理的目的来说,就是要通过治理,达到社会稳定、重大恶性案件和多发案件得到控制并逐步有所下降,社会丑恶现象大大减少,治安混乱的地区和单位得到明显改观,治安秩序良好,群众有安全感,争取社会风气的好转。
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必要性
1.从坚持根本政治制度看。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就必须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首先,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人民民主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所赋予人民的各项权利、义务来实现的。而任何违法犯罪现象都是对民主权利的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要保障人民民主权利不被非法侵害,必须对社会治安进行综合治理。其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形式和途径。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其中突出的是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交织在一起。过去沿用的老办法已不能适用,因此必须综合运用各种手段,用民主与法制相结合的方法去妥善处理问题和矛盾,维护社会的安定。再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人民民主专政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前提下,最终消灭社会治安问题和社会犯罪现象,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因此,搞好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稳定了社会秩序,就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增强人们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人民民主专政也就有了更加广泛、更加坚实的群众基础。所以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人民民主专政的迫切需要。
2.从违法犯罪深层次原因看。近几年我国刑事犯罪案件大幅度上升,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是:(1)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随着各种社会关系尤其是利益关系的调整和变化,出现了
一些新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与此同时,在新旧体制交替的过程中,旧体制逐步解体,新体制尚不完善,社会管理机制不健全,因而难免存在空隙和漏洞,并被犯罪分子所利用。(2)市场经济的主导方面是激励人们依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但也容易诱使一些人为了金钱而不择手段,甚至不惜违法犯罪。(3)境外资产阶级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利用各种空隙渗透进来,腐蚀了一些人的思想。(4)教育没有及时跟上,思想政治工作一度比较薄弱,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抓得不够紧,在解决深层次思想问题上下功夫不够,造成一些人道德水准下降,法纪观念淡薄。(5)阶级斗争仍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国际敌对势力千方百计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对我国进行渗透、破坏和颠覆,国内敌对分子也和他们遥相呼应,兴风作浪。
这些深层次的原因仅靠打击是不可能消除的,必须全面实行综合治理,有的放矢地从多方面加强工作,才能逐步消除滋生犯罪的土壤和条件,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犯罪。断流须绝源,斩草要除根。否则,单靠打击惩办犯罪,就只能像割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生一茬,甚至导致恶性循环,无休无止。
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必须强化四个环节
1.打击
所谓打击,是指国家的执法机关依法对一切违法犯罪分子给予应有的惩罚,以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罅和减少犯罪活动,保障国家政局的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有了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违法犯罪分子就人陷于孤立的境地,就会成为过街老鼠。2.防范
防范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一个范畴,它具有特定意义,是指治安防范。所谓治安防范,顾名思义是指对危害和影响社会治安的各种因素的防范活动。是指国家、集体、单位、群众财体和人民群众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对危害和影响社会治安的因素和行为进行主动防范的活动。通过这种防范活动,达到减少犯罪,消除丑恶现象,维护好社会治安秩序的目的。
(1)防范是减少各种违法犯罪的积极措施。
(2)防范是一项治本的措施。对社会治安实行综合治理,不仅要治标,而且更重要的是治本,标本兼治以治本为主。教育环节应是最根本的治本措施,防范对于教育来说仍是一项治标的措施而不是治本的措施。但是,从大的方面来说,从宏观上看,防范是治本的措施之一。3.管理 ①
加强管理的重点是社会治安管理。
(1)加强户口管理。户口管理是户口管理部门依照国家的户口管理规定对住户和人口进行的管理活动。户口管理是管理的中心,人口的管理是户口管理的核心,对人的管理亦是治安管理的重点。加强了户口管理就能够有效地维护好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好公民的合法权益,服务国家建设。
(2)加强公共场所管理。加强公共场所的管理主要是指:加强对公共交通场所的治安管理,如车站、码头、渡口、民用航空站等;加强对公共交通工具的管理,如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加强公共娱乐、体育、游览场所的管理,如影剧院、文化宫、俱乐部、体育场馆、公园、餐厅、茶座、酒吧、夜总会的管理;加强对商场、集贸市场的治安管理;加强对集会、游行示威场所的管理。
(3)加强特业管理。特业管理主要指的是旅馆业、刻字印刷业等的管理。加强了对特业的管理,有利于预防、发现和制止违法犯罪活动,有利于保护公民的生命财产和人身安全,有利于特业的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正当经营,有利于推进综合治理其他措施的落实。
(4)加强对危险物品管理。对易燃易爆易杀任命易毒害等危险物品的管理是治安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方面这些物品往往是犯罪分子作案的凶器、工具和手段,另一方面,这些
危险物品本身也有社会的能量。管理不好,就会对社会治安造成巨大危害。
五.建设
加强综合治理的组织、制度和法律、法规建设有利于实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经常化、制度化、科学化和法律化。实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经常化、制度化、科学化和法律化是综合治理工作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综合治理工作向高层次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必须创造各种条件,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逐步经常化、制度化、科学化和法律化。使综合治理经常化,首要一条就是要有正规化的各级综合治理组织机构。没有组织保证,就不可能达到经常化。要使综合治理制度化,必须建立健全各项既科学又合科实际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使综合治理制度化的主一。要使综合治理科学化,就必须加强综合治理的理论研究,应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使综合治理法律化,必须立法,把综合治理用法律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使人们去遵守去实施。组织、制度、法律建设三者对综合治理的经常化、制度化、科学化和法律化的实行起促进作用,三者缺一不可。
注释:
①周忠伟,李小强.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03)
参考文献:
[1] 李琳.基于生态经济体系的MOT方法在优化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9
[2] 张璞.内蒙古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0
[3] 史容.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10
[4] 吉训雷.海南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构建研究[D].天津大学,2010
[5] 陆晓箭.城市化进程中天津港保税区城市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0
[6] 陈桂群.国有大型冶金企业技术创新体制建设研究[D].天津大学,2010
[7] 范燕塔.深圳市宝安区技能人才开发战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0
[8] 陈慧琴.全球经济危机下货代企业营销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0
[9] 袁浩正.天津市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0
一、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什么是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这对于现代管理模式是十分常见的描述, 立体化, 意味着要多层次, 全方位。那么如何使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立体化, 将是这一点要求的立足之本。
( 一) 多层次
社会治安是需要多个部门来协调配合达成的, 比如110接警中心与交警, 派出所之间的指挥关系。然而, 想要立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就必须确立有多少层次来构成该立体化的体系。
第一, 基层。基层是面对治安问题等突发状况的维护者, 因此, 保证基层人员充足, 素质过硬是必不可少的要求。在招收基层执行人员时, 标准要相对于其他岗位做一点改变, 对于专业知识需要过硬, 而对于法律就更需要精通了。基层人员处理治安问题时必须依照法律规定, 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在此基础之上, 基层工作人员还需根据不同的情形, 来采取不同的方式以达到解决问题, 维持社会安定的治安目的。基层的组织机构必须时时刻刻保持思想的先进性, 跟上社会的步伐。基层的工作人员还需保持通讯畅通, 因为基层治安组织属于第一线的组织, 必须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 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第二, 快速反应层。快速反应层在现如今的体系中已经实际运用了很久, 110 接警中心一直担任着这样的一个角色, 每天庞大的信息量在接警中心流转。因此, 110 接警中心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中的地位与职能就不必再做过多的改变, 继续依照现有的规章制度即可。
第三, 决策层。决策层一直以来都是属于幕后人物, 在通常的社会治安活动中并不曾看见他们的身影。尽管如此, 决策层也是必须存在的, 该层人员可以由地方高层组成, 在重大疑难问题出现之时, 决策层自动组成并指导基层与快速反应层快速高效地执行任务, 这就是决策层的主要职能。
需要注意的是: 三个层次的格局并不是永不变化的, 只是在现如今的技术能力以及有限的资源面前, 这三个层次的设立是最为合适的, 我们甚至可以期待技术的革新使得层次产生巨大的变化。
( 二) 全方位
第一, 预防机制。社会治安主要的对象依旧是平民百姓, 因此, 预防的重心也将放在基层组织。预防该类问题需要贯彻群防群治这一方针, 因为社会治安所涉及的利益绝大多数是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只有在百姓认识到自己的利益, 懂得保护自己的利益的情况下, 才有可能在面对切身利益受到损害之时知道运用合法、合理的手段去维护该利益。因此, 宣扬法治精神与普法活动还应继续, 且必须更加地面向基层而非面子工程。此外, 还应该对治安问题多发段加强巡视, 对经常触犯社会治安的人员重点教育, 重点关注, 争取在问题发生之前就将其扼杀在摇篮中。
第二, 处理机制。预防只是为了减少治安问题的发生, 但如果完全依赖预防机制, 社会治安问题就变成了“游击战”的顽固性疾病了。所以, 除了预防机制, 我们还必须建立一套高效的处理问题的机制。
在现如今的体系下, 处理此类问题可以说90% 是由公安系统来完成的。近年来, 公安系统为了加强对社会治安的管理, 做出了许多改变, 各地都开始征召协管员来帮助警察处理案件。一方面提供了就业机会, 另一方面还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 可以说, 这个举动的确是一个不错的方法。然而, 处理机制并不能单单在案件发生之后的环节中加强, 还应该在案件发生之前就有相应的措施, 例如, 在各个街道, 小区安装监控摄像头, 力保无死角全方位监控, 并保证每个摄像头全天工作, 完好率百分百, 这样一旦治安问题出现, 就可以及时有效的进行追踪, 解决问题。老百姓对社会治安问题的关注点并不在于政府部门如何防范, 如何应对, 他们只关心社会治安问题发生在自己身上时, 政府部门解决问题的效率有多高, 效率高于预期值则心满意足, 如果效率低于预期值, 那么依照老百姓的思维, 往往会剑走偏锋, 走向偏激的道路, 对社会治安构成影响。
第三, 善后机制。社会治安问题发生之后, 及时有效的处理会减少人民和社会财产的损失。然而, 即使解决了问题, 损失的财产却是实打实的摆在了那里, 那么如何善后是保障社会稳定的最后一道关卡。以现如今的思维观念, 损失的财产, 能追回的尽量追回, 而对于追回困难或无法追回的财产, 似乎只能咬牙跺脚认栽了。社会集体的财产的损失暂且不谈, 毕竟是集体, 集体的财产自有集体来抉择。人民的财产损失了尚有全部或部分没有追回, 怎么办? 目前的做法说通俗点就是谁造成的损失谁来赔, 赔不完自己想办法。这对于老百姓来说无异于更大的损失, 也是更大的安全隐患, 面对追不回的损失, 有的人选择了放弃, 有的人选择了运用法律途径, 有的人则选择了以牙还牙。俗话说冤冤相报何时了, 这句话充分体现了我国国民的思维模式, 这对于彻底解决社会治安问题是一种挑战。因此, 有效的善后是防止该类事件发生的办法, 这虽然不意味着能够完全杜绝, 但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是肯定的, 而主要的方法就是思想工作, 进行思想工作, 一方面, 引导民众对相关问题采用法律的方式解决, 另一方面, 进行心理干预, 保证受损害的民众在身体、财物受损之后, 不至于心理受到创伤。
二、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
暴力恐怖、涉黑犯罪、邪教和黄赌毒一直是各国重点治理的对象, 不为别的, 就因为这几项犯罪涉及到人类安全与健康人。在我国, 从新中国建立之后的这几十年, 涉黑, 邪教, 黄赌毒交替发生, 近几年, 恐怖活动在我国也有发生, 这不得不使我们深思, 到底是犯罪分子无孔不入, 道可通天, 还是我国的防范机制出现了什么问题。对此疑问, 究其原因, 还是我国的防范机制上出现了大问题。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 首要的就是依法办事, 其次才是严厉打击。
( 一) 依法办事
法律的作用有很多, 调整作用, 保护作用, 在这里, 我们需要强调的是保护作用。违法犯罪活动是为社会所不允许的, 因为这些活动不仅仅侵犯了公民的权利, 在有时还会影响到国家的发展与稳定, 而有关法律就是为了应对这些活动而设立的。法律要求惩罚违法犯罪活动, 但同时也规定了在侦察审理犯罪活动时的准则, 这些规定并不是单纯的为了保护违法犯罪分子仅剩的基本权利, 更是为了保证法律处罚的违法犯罪是真正的违法犯罪, 而不是因为徇私等原因导致的冤假错案, 这就是为什么需要依法办事。法律的规定容不得任何人僭越, 我国历史传承留下来的许多思想是不符合现代法律思维的, 但是这些思想深入人心经常会知道人们在合法的本意之下做出违法的举动, 这是导致违法行为的常见原因, 而要践行依法办事这一准则, 上述原因是最大阻碍, 而要清除阻碍, 就必须让现代法律思维深入人心, 让人们养成先从法律角度看问题而不是从伦理道德判断是非, 而对于国家工作人员, 则要简单的多, 加大对国家工作人员的监督, 对于一切违法行为都应予以惩处, 但切不可以超越法律的方法来处理, 因为用违法的方式处理违法的行为依旧是违法的。法律赋予了民众权利, 也赋予了公安, 检察系统工作人员侦办违法案件的权力, 但我们在看到权力的同时不能抛开法律规定的义务, 权责统一才是依法的真正涵义, 忽视或侧重任一方, 都会增加办案过程不公正的可能性, 两者并重才能保证公正与效率兼顾。除去上述的要求, 还有最后一点要求, 我们必须谨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执法人员的地位不能搞特殊, 既不能高于他人的地位也不能贬低地位, 这样才能保证执法人员的个人权利。执法人员是国家的尖刀, 提升尖刀的锋利才能无网不破。
( 二) 严厉打击
违法犯罪活动是对个人, 集体或国家中的一个或多个的权利的侵犯, 尤其是暴力恐怖、涉黑犯罪、邪教和黄赌毒犯罪。这些犯罪行为的性质属于及其恶劣的行为, 在全世界是被公认的恶性犯罪, 因此, 在世界各国, 一旦发现该类犯罪行为, 都会受到国家的查处。
对于这些犯罪行为, 我国法律的规定中自由裁量权的比例相对较多, 因此, 对于严厉一词的理解也就会出现见仁见智的情形了。严厉是在法定刑范围内的严厉还是超出法定刑范围的严厉才算是真正的严厉, 这一问题笔者认为需要结合上一条依法办事来确认了, 严厉打击是在依法的前提下进行的打击犯罪的活动, 那么结论显而易见, 打击犯罪, 最严厉的处罚也不得超过法律规定的范围, 至于法律规定的处罚范围是否合适, 自有专家评论。
基于以上观念, 笔者认为, 既然要加强对犯罪的打击力度, 重视暴力恐怖, 涉黑犯罪, 邪教及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并依法进行严厉打击, 那么首先重视执法队伍的权利以及义务的统一, 给一线执法队伍足够的信心足够的动力去打击犯罪的同时提醒执法队员守法的意识, 才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 至于惩罚犯罪分子自有法律的规定, 而且对于惩罚的力度已经无需讨论。所以, 降低了打击犯罪的成功率和破案率的主要原因仍旧在执法人员身上, 更因为原因在执法人员身上, 所以, 合理扩大执法人员的权利和义务才是决解问题的关键, 我们现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缩小权利的同时扩大了义务, 使得执法人员面对犯罪行为被各种限制性条纹规章禁锢了手脚, 因而错失了良机。
三、结语
俗话说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基础牢靠才有可能事半功倍, 社会治安问题自从社会出现之后就一直存在, 历史上各个朝代都为此想破了脑袋, 不过不管处于什么时代, 根本出发点都是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 长治久安, 只是随着时代的进步, 技术也在进步, 方式方法也在进步, 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制度体系最重要的就是在完善的基础之上利用现有的技术, 而基础就是法律和制度, 技术则是各种各样的方式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长期的社会稳定, 才能保证人民生活安康。
摘要:社会治安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一环, 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了社会治安的重要性, 提出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的要求, 对各项具体内容都做出了明确指示, 因此, 本文从各项具体要求出发, 阐述笔者所认为的浅薄观念。
关键词:企业;社会治安;治理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在各个方面需要的面对的难点都逐渐浮现出来,针对现今企业制度不断的改革,企业社会治安管理工作也需要结合执法理念对工作进行合理的改进,使企业可以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促进企业实力的提升。
一、企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许多企业中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部门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无法完全发挥部门职能,在部门职责的义务上也有所疏漏。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部门作为公安部门的下属机构,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却无法与公安部门工作达到执行协作效果,并没有展现其存在的意义。而因部门工作的性质,一些工作人员并没有职业素养,只是在日常工作中进行简单的矛盾纠纷与排查类工作,在企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无法起到执法的效果,使工作过于形式化。
二、现代企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需要
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要进行一定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其认识到提高对企业社会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宣传教育对综合治理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多种途径各种方法手段对相关人员的职业道德以及在法治上的错误观念进行纠正与教育,将企业社会综合治理工作的意义和目的落实到实际当中去,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在企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需要规范的制度,由此可见,制定出科学、合理、规范的制度是保证其工作正常运行的基础。因此,在制定相应的制度时要在国家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依据公司的规定进行编制,从而使综合治理工作有法可依、有据可循,使工作可以切实的落到实处,发现一切违法乱纪的行为一定要进行严格批评与惩办,对于知情不报的相关人员一定进行严格的查办。
三、加强企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策略
企业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工作只有一个部门的开展是无法起到应有的效果,因社会治安工作是涉及到各个领域的综合性、系统性工作,只有依靠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才能起到综合治理的目的。
(一)当前,倡导科学发展理念,构建和谐社会秩序,推动社会进步的工作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作为企业,实现其长久健康发展也是职工及其家属们的殷切期盼。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制订并颁布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大政方针,提出了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总思路,并要求在工作机制上不断实现新的突破。针对企业的具体综治工作,本人认为应首先从下述几个方面着手。
(二)树立抓治安必先抓防控的理念,持续增强社会治安驾驭能力抓好企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一定要首先认真落实好企业内部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分担制度,把防控管辖范围内的刑事犯罪作为工作的中心任务,周密构建企业内部的治安防控机制,把整治刑事犯罪、构建防控网络、监视重点管制对象(包括各类不稳定、有劣迹人员)、把握重点控制目标(包括危险物品存放场所。人员聚集的公共场所,重点消防场所等)作为重点工作内容。打造出企业综治工作多管齐下的工作格局。强力打击刑事犯罪即指完善案情分析机制,抓住案件特征,总结发案缘由,实施周密有效的防控手段,不留死角,不出遗漏,分清轻重缓急,分门别类地去抓,最终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三)广开信息渠道,全面掌握舆情信息通常所说的“舆情”是指“舆论情报讯息”,仅在密切把握舆论情报的详细内容时,方有可能主宰稳定的局面。打造健康向上、和谐稳定的平安企业,第一条件就是一定先构建出周密完整的情报信息联络网络系统,将收集情报信息工作作为首要性工作去突出抓好,并且特别注重抓好情报质量的提升工作。其一是要广开信息联络途径,强化并整合各路信息的获取方式,深人进行保密信息通道建设,尽力搜取隐蔽性、萌芽性、防范性的高价值信息。其二就是应强化各路信息的分析判别工作。依托主导部门的综合信息收集功能,实现各协调配合主体间的信息沟通,互为补充,共同研究,实现信息全面及时共享,达到由过去的从属配合向主动积极管控的根本性转变。其三是周密做好各路信息的接受应对过程。依照所获情报的紧张情况,采用黄色、橙色、红色三挡应对机制,且实施稳妥应急预案进行响应,进而达到精准控制和处置。
(四)解决矛盾要从调节处置开始企业各级党组织基层单位要本着对企业、对员工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主动为企业党政分忧、为员工家属解难,对工作中发现的不稳定苗头,要及时报告主管部门,实事求是地反映群众的合理诉求和实际困难,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特别是要充分发挥调解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坚持把排查调处矛盾纠纷作为首要基础工作。
(五)树立“应急”必须先实现“快速”的理念要按照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企业应急管理机制。重点突出“快”字。
(六)树立抓维稳必须先抓评估的思想主要是针对企业治安和企业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建立好重大问题决策前的经济效益和稳定风险的“双评估”机制。结合企业实际,由综治办牵头,公安、保卫、纪委、审计、信访等职能部门负责,要重点做好安全生产、企地纠纷、人员分流、资源整合、职工子女就业、信访突出问题、重大工程项目招投标等容易激化矛盾、可能诱发群体性事件等突出问题的风险评估机制。
四、结语
在企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中需要结合人员素质、法律法规、管理监督等方面进行开展。企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企业发展中的一项维护良好环境的必备条件,虽然现在的企业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但是一些企业已经意识到其重要性,并结合国家规定与企业制度,积极开展相应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端正综合治理工作中的态度,加大在工作中的监督力度,从而促进企业可以稳定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史昆鹏.浅谈如何加强国有企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J].管理学家,2014.
先锋
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要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改进社会管理,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80%的人口在农村,“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所以,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力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保持农村长期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使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加快农村小康社会的进程。是我们农村基层组织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存在问题
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对社会综合治理高度重视,农村治安防范措施不断加强,农村治安混乱局面得到有效治理,农村治安秩序不断好转,呈现了农村社会稳定与经济良性互动的大好局面,但是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还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
(一)工作制度落实不够经常。虽然目前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总体落实比较好,但一些工作制度不够经常,势必要影响社会的整体稳定效果,“五位一体”的综合办因农忙等原因不能经常开展工作,没有落实常年坚持治安巡逻等问题。
(二)经济保障困难。农村经济发展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在治安防范工作中更没有经费保障,村两委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集体收入,无法解决治安防范工作的经费所需,年轻的外出打工,只能有年龄大的村民参与巡逻并且缺乏积极性。
(三)防范措施不够完善。农村维护治安稳定的主要措施,是调节矛盾纠纷和治安巡逻,方法单一,有时存在“空档”没有形成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有效防控机制,形成较大的薄弱环节。
(四)农村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一是受小富即安等思想影响,不少农民富起来后打牌赌钱、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二是农村偷盗事件频发,偷羊偷牛现象时有发生;三是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升级,家庭矛盾、邻里关系矛盾时有发生。四是群众集体上访呈上升趋势。所以,农村社会治安形势严峻。
(五)普法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农村缺乏有组织的进行普法宣传教育,村民法律知识淡薄,缺乏法律意识。
二、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对策
(一)、认识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维护农村稳定,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在我国农村,8亿多农民怎样当家作主?怎样行使宪法赋予的管理政治、经济、社会事务和基层各项事业的权力呢?就是要依法进行自我管理,实行村民自治。实践证明,要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农村经济,就必须用法律来理顺农村工作各方面的关系。要巩固发展农村根本的成果,就必须用法律规范干部、村民的行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使农业生产、农民生活走向法制化、制度化的轨道。因此,要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必须全面开展依法治村。然而这些都要靠稳定作为前提,农村没有一个稳定的环境,什么事情都办不成。
2、维护农村稳定,是确保农村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的需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农村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农村社会治安形势严峻,维护农村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要增强农村维稳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把集体维护好,把问题处理好,把坏人控制好,确保农村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3、维护农村稳定,是推动基层组织有效运转的重要保证。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前沿指挥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已颁布实施多年,它对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如何推动村级组织的有效运转,发挥其整体功能,又为我们提出了需要进一步解决的新课题。通过依法治理,把农村村级组织建设与管理融为一体,纳入法制轨道,使村级组织的整体功能得到加强,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找到了新的工作方式,为在新时期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基层工作的领导开辟了新的途径。农村基层建设的加强和高效运转,只有农村的安全与稳定才能实现。
4、维护农村稳定,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体制改革,使农村有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开辟了农村经济繁荣发展的道路,而发展农村经济,深化农村改革,都离不开稳定作为保障。
(二)、强化社会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全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1、开展依法治村,做好信访工作。信访是党和群众密切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反映社情民意的主渠道。抓源头。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反映的问题就是我们工作的重点,而且要釜底抽薪地给予解决;抓基层组织建设。我们基层的干部作风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正绩观和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改革法规要坚决自觉,只要基层干部财务清、工作实,群众就明白;抓好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化解群众矛盾,稳定群众工作,做到不推,不烦,不躲,不拖,要建立快速、有效的督查机制。抓势头,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稳定群众情绪,冷静对待上访群众,时时切入;防止反复。把群众反映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
2、开展依法治村,解决民事纠纷。当前民事纠纷不断增多,不仅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麻烦和苦恼,而且影响了干部的精力,使干部不能很好地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更重要的是给稳定的社会环境带来隐患,若任其发展后果不堪设想。要切实解决好这一新问题,出路只有一条——全面开展依法治村。一是要巩固“四五”普法成果,搞好“五五”普法工作,使广大人民群众做到学法、守法、用法;二是要依法健全完善各级管理办法,确保各项制度的落实;三是要依法制定村规民约,规范群众行为;四是进一步加强镇、村人民调解工作,五是面对如家庭不和睦经常吵架,兄弟姐妹间因赡养老人互相扯皮推诿,婚嫁丧葬大操大办等问题不处理好就会影响社会稳定,要处理又无法律依据,我们就要针对农村实际,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约定俗成,较好地避免在工作中处理此类问题的盲目性和随定性。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法制观念强、文化意识浓、社会秩序好、村民安居乐业的新农村。
3、开展依法治村,解决基层工作老大难问题。计划生育工作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在镇村工作中堪称第一难。在实际工作中,抓二胎生育间隔年限和二胎结扎是多么棘手的一项工作。我们只有用《管理办法》、《计划生育法》对群众进行耐心细致的帮助教育,把他们的思想统一到“法”的要求上来,才能使群众提高认识、接受教育,转变生育观念。这样就能积极、慎重、稳妥地推进计划生育工作,使计划生育工作再上新台阶,切实解决好这一老大难问题。
在依法治村的实践中,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是治标,抓教育防范是治本。要使社会稳定必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依法治村,全面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成功实践,归结起来,一是各级党组织的高度重视是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证。二是根据宪法、法律、法规,结合本地社会生活实际,制定全体村民共同遵守的行为守则,是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础。三是基层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是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关键。四是为确保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建立群众性的监督机制,实行公开监督,群防群治是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手段。五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队伍建设和加大经费投入保障。
(三)、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思路
1、提高认识,选准路子。农村开展普法教育后,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农村的传统观念受到一定冲击。特别是随着农村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不断完善,群众中要求干部依法行政的呼声越来越高。基层干部在工作中渐渐感到老办法不灵,新办法不会,工作难做,事难办,干部难当,只搞单项治理,总是“按下葫芦起来瓢”,不能从根上解决问题。我们基层领导干部必须提高依法治村的能力,带头学法、守法、用法,全面展开依法治镇、治村工作,使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在法治的基础上不断深入。
2、建设机构,明确职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镇、村是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指挥部,要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管理机构,充分发挥镇、村综治办,镇司法所、派出所的作用。一是镇成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村委会成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村民小组成立治保、调解组织,建立综治信息员队伍。二是要负责拟定依法治村工作规划和强化考核目标;三是建立起“党政挂帅、综合协调、部门联动、各方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治安的局面。
3、依法建制,科学管理。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就是在镇党委的组织领导下,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的作用,动员和组织全社会的力量,运用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稳定。依照宪法、法律以及党和国家关于农村工作的有关方针、政策,通过村民民主协商形式,将本村的各项村务工作,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等方面的管理,制定出相应的规定,形成公约或守则,使各项村务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遵,这样就可以使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基层具体化,变为广大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行为规范。形成“四敢四不怕”的精神大力推进依法治村工作,即:一是敢于坚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怕得罪亲朋好友;二是敢于坚持原则,不怕打击报复;三是敢于依法致富,不怕别人非议;四是敢于带领群众大力推进依法治村工作,不怕牺牲个人利益。
4、强化教育,奠定基础。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教育是基础,依法治理是普法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必然要求。因而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需要强有力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作保障。做到:一是领导干部带头学法。领导干部法律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成效。二是举办农民普法培训班、法制夜校。对在校学生、农民群众进行法律法规的教育。使他们做一个科技明白人,法律明白人;三是充分利用广播、墙报、会议进行宣传教育;四是健全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宣传法律知识,使群众把学法用法形成自觉的要求和行动,为不断巩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发挥作用。
5、强化基础,构筑体系。当前要形成群防群治的作用,构筑好社会治安“五大”防范体系。
①建立完善街面治安防范体系。加强以110指挥中心为龙头的快速反应机制建设,配备专职治安联防队员,加强昼夜巡逻。将土管、工商、文化、卫生等行政执法队伍纳入整体联动防范体系,明确各自在维护治安稳定工作中的责任,综合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有效预防、控制和打击街面犯罪。
②是建立完善重点部位防范体系。在重点部位、复杂场所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责任制,开展经常性的特别是重点时段的治安巡逻和防控,组织各种形式的群防群治活动。
③是建立完善单位内部治安防范体系。在单位内部加大守楼护院力度,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
④是建立完善农村“四级”治安防范体系。把防范力量向治安复杂的村倾斜,增强群众自防自治能力。健全完善镇、村、组、户治安防范体系
⑤是建立完善行政区域边际协作治安防范体系。开展经常性的协作共防活动。严厉打击各种形式的跨地域犯罪和流窜犯罪。
(四)、加大投入,搞好保障。加大资金投入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保障,多渠道地筹集群防群治队伍建设所需的经费,除政府财政适当补贴以外,应根据‘谁受益谁出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由受益单位和个人适当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群防群治经费保障机制,群防群治经费农村村、组可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来筹集,以便有效保障群防群治工作的开展,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
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新疆时重要讲话中指出:新疆生产兵团发挥着“三个作用”:建设大军、中流砥柱、铜墙铁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的大多数团场都是处在边境地区,生产环境恶劣,经济薄弱,地理位置特殊。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改革,国际形势的变化,团场的治安新情况、新问题也不断增多,综合反映的治安热点与难点比较突出,有的治安问题还比较严重。搞好社会治安必须进行综合冶理,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事。只要我们充分依靠人民群众,加强政法专门工作,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终究是会得到治理的。为此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为我们确立了明确的治理方针,这就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防结合,预防为主,加强教育和管理,落实责任制,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一、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必要性
我们的党和国家之所以确立这么一项治理社会治安的方针,除上述当前国情外,还由于我们对违法犯罪现象有以下科学认识:违法犯罪是一种“社会综合症”,“综合症必须综合治理”。
1、违法犯罪原因的综合性决定了对策上必须综合治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告诉我们,违法犯 1
罪这种社会现象之所以发生,是由各种因素造成的。从客观的社会原因看,它同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都存在有相关性;同家庭、学校和社区环境也有关系。从行为人主观上个体原因讲,它同人的生理、心理和人生观有关系;同行为人实施社会行为时主观心理状态上故意或过失也有关系。同时任何犯罪又都离不开犯罪场,即:时间、空间和被害人的状况。
2、违法犯罪方法的多样性决定处刑上的针对性犯罪这种社会现象是极其复杂的,其方法可以其原因的不尽相同而呈现出多样性。古老的犯罪方法依然存在,新的犯罪方法又层出不穷。有公开杀戮、抢劫、**的;有秘密窃取、欺诈、引诱的;还有威逼、勒索和恫吓的;凡此种种,不已而足。方法不同,其危害性各异,政府在惩处这些不同方法的犯罪时,应当区别对待,不能一概而论。分别情况,区别对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3、违法犯罪形态的不同性决定了处理上的不同性一个违法犯罪的发生,往往由于主客观的原因与条件,使其停留在某个阶段上。尽管说既遂犯是常见的形态,但也有不少是停留在未遂、中止或预备阶段。犯罪不同阶段的结果,直接决定着犯罪危害的不同程度。犯罪的主要特征是其社会危害性,危害性不同,处理上自当有区别。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要使惩罚成为合法的惩罚,它就应该受到刑法的原则的限制”。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加强教育和管理,落实责任制,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才是我们综合治理社会治安的目的。
二、现阶段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也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1、政治斗争形势依然相当复杂。法轮功等邪教组织、敌对势力的渗透捣乱破坏活动始终没有停止。出现新的“全能神”邪教组织,影响很大,发展很快。在一些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基层政权组织相对薄弱的地方,邪教组织“法轮功”、“门徒会”极易死灰复燃,卷土重来。因而,一刻也不能放松对邪教组织的警惕。
2、社会矛盾纠纷产生新的难点。下岗职工、贫困人口增多、部分职工家庭就学就医困难等引发一些社会矛盾和群体性事件增多。
3、治安经费不足,基层派出所和团场内保人员须加强协调。
三、解决的措施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效地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为此,我们建议:
1、切实加强领导,深入普法宣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党委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主要领
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切实担负起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政治责任。要正确估价当前社会治安面临的形势,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和“一票否决”制度。深刻认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与搞好政法、综治工作的内在联系,花大力气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加强普法宣传,提高公民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把“严打”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纳入“五五”普法规划,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向纵深发展;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起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的激励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加强文化娱乐场所的管理,坚决打击利用封建迷信和非法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加大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的力度,努力铲除腐蚀人们精神世界、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腐朽文化,保护和促进先进文化的前进和发展。
2、注重矛盾排查,调处矛盾纠纷。随着社会转型期利益格局的进一步调整,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将进一步凸现,对社会治安稳定必将产生一定影响和冲击。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重点排查调处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和可能转化成刑事案件的矛盾纠纷;密切掌握社会动向,依法调节各种社会关系。要快速反应,冷静处置,做好教育疏导工作,有效化解和钝化矛盾。要加大社会保障工作力度,努力维护社会弱势群体和人员的利益,认真分析人民内部矛盾纠纷的成因,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依法予以调处和疏导,把纠纷和矛盾解决在当地,消除在萌芽状态。
3、实行长效管理,保持“严打”态势。实现社会治安根本好转,必须实行长效管理,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只有“严打”才能震慑犯罪,伸张正义,树立广大人民群众维护社会治安的信心。对于某些社会治安混乱地区和某些猖狂一时的犯罪活动,应及时开展集中整治和专项斗争。对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必须露头就打,决不能让其形成气候。要进一步提高“110”快速反应能力,加大打击“两盗”、“两抢”的力度。继续把“扫黑除恶”作为“严打”整治斗争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除恶务尽,不留后患。要以重点整治为突破口,对顶风作案分子,要狠刹其嚣张气焰,从重、从快打击。要实行“人性化”管理,寓监督于服务之中。
4、强化治安防范,完善防控体系。建议在团党委直接领导下,由政法办、综治办统一协调,建立以派出所为骨干,以群防群治力量为依托,以居民区和单位内部的防范为基础,以案件多发的人群、区域、行业、时段为重点,以街道、社区为单位,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专业防范与群众防范相结合的治安防控体系,增强全社会预防和控制犯罪的能力。将社区治安防范与社区建设同规划、同部署,落实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进一步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服务工作,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法律意识和综合素质。
5、加强基础建设,坚持群防群治。建议加强对社区治保、联防队伍,调解、帮教队伍,外来人口协管员以及兼职法制副校长等基层综治工作队伍的管理和教育。坚持专门机关工作和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积
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广泛动员和组织职工、企事业单位职工、学校学生等,建立健全群众性自防自治的治安保卫组织,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治安防范活动。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维护社会治安的积极作用,确保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得到全面有效落实。不断完善军警民联防制度和义务治安防范工作,真正形成有效的治安防范工作网络。切实加强对群众性治安保卫组织的指导和监督,建立完善的工作和保障机制,确保群防群治队伍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积极推进平安建设工作
(一)实施网络工
程,扩大平安建设工作的覆盖面
将公、检、法、司、组织、人事、财政等34个部门、单位作为综治委成员单位,明确了工作职责,构建“横向到边”的平安建设管理网络。每年县委与16个治安区和各成员单位签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建设)目标责任书》,各乡镇又分别与村、基层单位签订责任书,层层分解落实工作责任,构建了“纵向到底”的责任网络。在农牧区提出“3员5队”人防体系(“3员”,即:综治宣传员,组有治安信息员,户有治安联络员。“5队”即:治安联防队、民兵应急分队、青年义务巡逻队、三老人员义务治安督察队、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宣传队);在城镇社区加强了小区离退休干部职工流动岗,低保人员流动岗,环卫清洁工流动岗,物业管理流动岗,水、电、暖收费员流动岗,保安队伍流动岗位等6个岗位建设,各队和各岗位的成员戴着红袖标白天在主要路口进行巡逻盘查,夜晚轮流上岗、巡逻查夜,形成了覆盖角角落落的人防网络。
(二)实施科技工程,提高平安建设的科技含量
大力推进技防“四道防线”建设。一是在县城金融网点、商场、超市安装视频、机关、企业、学校和文化娱乐场所监控系统和红外线报警装置,筑牢第一道防线。二是在县城安装了城市交通信号灯和标示牌,出资30余万元,在县城各主要路口安装了电子监控探头和摄录设备并与110指挥中心联网运行,使整个县域处于科技监控之下,筑牢第二道防线。三是在出入县境的沿315国道的各个乡镇安装了远红外视频监控系统,并将信号切入派出所,与110指挥中心联网,筑牢第三道防线。四是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在全县农区推广牛羊防盗报警装置和农户家庭智能报警装置技术,筑牢第四道防线。
(三)实施防控工程,增强平安建设的物防能力
一是修建车棚。四个住宅小区共建车棚14个,全县机动车停车场和自行车、摩托车停车棚已基本完成。二是安装防盗门。四个居民小区共有居民2282户,防盗门安装率达到了100%。城镇现有沿街店铺974家,全部安装了防盗门。三是设立治安联系点。全县现有110报警点25个,治安管理办公室3个,社区警务室20个,便于群众就近反映情况,及时化解矛盾和纠纷。五是配备对讲机。为实现综治防范网络动态化管理,县上购买100部350兆手持对讲机,配备到各乡镇场综治办及公安部门各股所队工作人员和治安联防队员手中,达到人手1部,遇到特殊情况可以做到一呼百应,随叫随到;六是配备巡逻车。县上投入56万元为15个乡镇综治办各配备一辆巡逻车,用于专职人员夜晚的巡逻和督查,较好地改善巡逻条件,提高工作效率,推进平安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四)实施品牌工程,营造平安建设的浓厚氛围
注重加强以“以玉相伴、和谐平安”为主题的平安文化的培养和建设,用文化的渗透力,培养群众平安行动的自觉性。一是印发平安知识宣传品:在社区、市场、主要街道发放平安建设宣传资料13206份,发到农民手中,使平安建设工作深入千家万户。二是出动平安且末宣传车:利用巴扎日开展了“创建平安县城、构建和谐社会”宣传活动。出动人员和宣传车辆,在县城主要街道、人员比较集中的市场进行平安建设宣传。三是安装大型喷绘宣传牌:投资20余万元,在进出县城的主要交通要道,县城昆仑广场周边大型建筑顶端,安装平安建设大型喷绘宣传牌7块。各乡镇制作了平安建设宣传牌,并在乡政府、村委会、辖区主要路口,用维汉两种文字刷写了平安宣传墙体标语。
二、积极预防基层干部经济犯罪
基层政权是我们党与广大群众联系的纽带,也是我们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形象代言人。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相伴而来的经济犯罪也逐渐浮出水面。当前,***县基层工作人员,尤其是乡镇领导干部经济犯罪在最近几年呈上升趋势,这引起了县领导的普遍关注。
一、落实责任制, 做到“谁主管, 谁负责”
“谁主管, 谁负责”是党中央提出并一再强调的综合治理的重要原则。就是以各级党政领导为“龙头”, 层层签订安全稳定责任书, 以公安、保卫队伍为骨干, 以各部门、各单位密切协作、相互配合为依托, 以广大师生员工积极参与为基础, 全社会整体动员, 齐抓共管, 搞好社会治安的运作机制。每个单位的党政领导必须增强“为官一任, 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感, 充分发挥本部门、本系统的职能作用, 真正抓好本系统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 承担起预防、减少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整体责任。同时, “管好自己的人, 看好自己的门, 办好自己的事”, 切实加强内部人员的思想教育和各项安全防范工作。组织和依靠广大师生员工, 综合运用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 在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善等方面狠下工夫, 加强同其他部门的协同配合, 为高校的政治稳定、社会安定作出贡献。
二、加强信息工作, 做好治理决策
信息工作是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程的结构、运动状态、实际效应的表征, 在学校治安综合治理中是一个急需加强的问题。学校治安综合治理的决策, 一方面要根据国家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总要求, 另一方面要根据学校治安状况的客观实际。正确的决策来源于正确的判断, 而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全面的、大量的、系统的真实信息。加强治安信息, 首先是各级领导和干部要牢固树立信息观念, 积极主动开辟信息渠道, 获取信息资源。其次, 强化信息反馈系统, 提高处置水平和预测能力, 是增强动态治安防范, 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维护治安稳定的一个重要条件。多年工作实践证明, 只有对信息及时掌握, 特别是深层次的信息掌握, 做到及时防范和处置, 才能取得工作上的主动权。因此, 要重视信息工作, 把加强信息工作作为维护政治稳定、治安安定的前提条件。
三、调解民间纠纷, 促进安定团结
调解民间纠纷是指:一定组织机构对人们之间的矛盾或磨擦, 进行调节、控制、排解的活动。它可以解决矛盾, 调处纠纷, 支持正确行为, 管束错误言行, 协调关系, 促进人们的和睦亲善, 维护社会主义团结、友爱、平等合作的关系, 从而稳定治安, 保障正常的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调解工作, 实质上是全校师生员工人人参与的全方位的思想政治工作, 是综合治理的重要组织部分。具有广泛、灵活、及时、方便、适用等特点。因此, 应当引起学校各级领导的重视, 除了学校、保卫部门对于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轻微的当事人依法进行的调解处理外, 还有其他纠纷,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隔阂需要进行调解。要处理好这些纠纷、矛盾, 学校要建立调解委员会, 各部门要成立调解小组, 使之网络化, 发挥调解组织的作用和功能, 有效地调整各种人民内部矛盾和纠纷, 推动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发展, 促进学校的安定团结。
四、开展普法教育, 增强师生的法制观念
普及法律常识, 开展法制教育, 是学校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开展普法教育, 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培养、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 增强法制观念, 调节人们的行为。法制教育既能治标, 更能治本。因此, 各类高校应当认真开展法制教育, 把普及法律知识作为治安综合治理的基础性措施抓好, 抓到实处, 真正使人人都能懂得法律, 使越来越多的人不仅不违法、犯法, 而且能积极维护法律。
开展普法教育, 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 可根据不同对象, 采用多种形式: (1) 把法律常识列为大学生的必修课, 严格要求, 认真考核。 (2) 教职工尤其是领导干部, 要带头学法, 提高依法办事的意识, 增强依法治校的能力。 (3) 法制宣传教育要及时抓好敢于同犯罪分子做斗争的见义勇为典型事迹。要大力表彰, 弘扬正气, 在校园内树立自我保护、自我防范、勇于斗争的典型。 (4) 结合实际案例, 通过广播、电视、报刊和各种宣传媒介、开展形象化法制宣传。法制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学校党政领导和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宣传、教务部门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
五、建立健全群防群治体系, 确保长治久安
防治违法犯罪, 强化治安综合治理, 并不是公安、保卫部门所能包办的事, 需强调广大师生和家属的共同参与。群防群治, 是我国社会治安的独创和优势, 其核心是以广大的师生为主体, 预防和治理违法犯罪, 维护学校安全, 是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群众路线。
群防群治的主要任务是:传递情报信息, 防护区域或单位安全, 调解纠纷, 解决内部矛盾, 保护生命财产安全, 开展法制宣传, 进行社会帮教, 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 维护学校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群防群治, 主要是加强社会控制, 全方位的防范。最基本的形式有: (1) 区域防范。如宿舍区、办公区、教学区等区域的守楼护院工作, 都要建立健全治安责任制, 谁主管, 谁负责。 (2) 巡逻防范。校卫队巡逻队应实行点、面、线相结合。 (3) 重点部位的控制。不仅要有专人负责, 还应配置必要的高科技报警设施。 (4) 健全治安承包责任制。从领导到各级部门, 逐级承包, 定期检查, 严格考核、评比, 奖罚分明, 实行综合治理一票否决权。 (5) 表彰先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竞赛活动, 评选和表彰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和治安积极分子。
高校治安综合治理是一项涉及高校改革、稳定、发展的系统工作, 是群众性、广泛性极强的工作, 只有全校上下齐抓共管, 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 充分调动全校师生员工的积极性, 遵循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规律, 加强校园治安综治工作, 高校才会安全、稳定, 才会给全校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科研、生活环境, 人人争当高校卫士, 确保高等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地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7
0.引言
综合治理模式对于我国高效治安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能够有效促进我国高校的安全与稳定,对于我国高校长治久安的发展具有特殊意义。针对我国当下存在的高校治安综合治理问题,相关部门在实践工作中如何进一步加强高校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质量,逐渐成为我国高校在运营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重点难点。
1.我国现阶段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周边的治安环境问题,一直是影响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主要难题。受高校综合环境的影响,高校周边不乏商贩与娱乐性场所,在这些综合环境的影响下,一些不法分子趁机入内扰乱了高校周边环境的秩序,更对高校的综合治安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与干扰。同时,我国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校内环境错综复杂,学习者、务工人员在校内越来越多,严重影响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质量[1]。
(2)由于高校的不断扩招,校内人员的身份问题逐渐成为影响高校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因素。受高校运营环境的影响,学校务工人员与学生数量不断上升,种种因素影响下,致使高校的后勤服务人员数量不断上升,这些校内人员的身份问题致使高校治安综合治理的基层基础工作难以开展,大量校内人员的身份问题给高校综合治理工作带来了极大难度,同时更给高校带来了潜在的安全隐患[2]。
(3)大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过于薄弱,已经逐渐成为我国现阶段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大学生在校内环境中,受多重因素的影响,面临繁重的学业与多种多样的户外活动项目,如果不能有效的进行自我保护,就很容易在户外活动或者校园当中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大学生群体当中普遍存在的自我保护不足的情况,导致学生个人财产频频出现丢失与被盗的情况,此类情况严重降低了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质量,更对高校今后的运营与发展产生诸多负面影响[3]。
2.完善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的具体措施
2.1整顿高校周边环境
针对我国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情况,院校管理部门与负责人员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通过整顿高校周边环境的措施,进一步提升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的开展效果,使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得以改善,进一步提升了高校运营与发展的效率。
2014年5月至2015年1月,我校在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的创新实践环节,积极开展了若干整治校园周边环境的举措,通过对高校周边娱乐场所以及摊点单位进行安全监控,有效提高了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的涉及范围。同时,我校联同政府部门相关单位,对高校周边的娱乐场所及摊点单位进行了摸查与整顿,极大的提高了校园周边环境的安全性,使大学生在校外环境中能够得到充分的安全保障,进一步提高了我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可行性。其次,在问题事件多发的区域路段,我校安全监管部门以及政府相关单位都会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巡逻与排查,切实做好对来往车辆的监控与调度,充分实现了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的优化与完善。
2.2建立網络信息预警机制
针对我国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情况,院校管理部门与负责人员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建立网络信息预警机制,在校园内通过信息网络构建完善化的安全防范与报警系统,使学生在安全事故出现后的第一时间能够及时联系上院校的保卫部门,以此降低安全事故损失,充分提高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的实施效果。
建立完善化的网络信息预警机制,首先应充分完善高校内部的监控服务,通过构建不同类型的监控服务中心,使高校校园内部充分散布着监督与预警装置。学校学生管理部门与院校后勤服务部门应协同合作,通过互联网机制充分发挥监督与管理工作的效用,进一步提高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的投入力度,充分发挥监督机制的有效性,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安全保障。
2.3提高校园安全防范工作的宣传力度
针对我国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情况,院校管理部门与负责人员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充分提高高校安全防范工作的宣传力度,使安全防范的观念能够深入人心,正确引导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安全防范机制,以此降低安全事故损失,充分提高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的实施效果。
在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宣传过程中,院校管理部门应注重对广大师生进行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的宣传,对于涉及师生个人切实利益的安全问题进行重点讲演,通过一系列的安全宣传活动,为高校师生建立完善的安全事故防范心理机制。在高校范围内,院校管理人员还应积极组织各部门的力量,发挥院校治安综合治理机制的作用,强调物品管理的重要性,统过一系列的安全保障措施,减少无关人员进入学校的几率,逐步营造安全、稳固的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环境。
3.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的完善与创新,对于我国高校的长治久安具有特殊意义,是促进我国高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能够极大的提高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的质量,以安全的校园运营环境,实现高等教育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丘丽丹.论高校治安综合治理视野中的法制安全教育[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12(09):23-24.
[2]黄一磊、林海星等.试论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内涵建设[J].管理观察,2012,23(07):23-25.
[3]王剑松.浅谈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2009,12(07):33-25.
作者简介:李宝桥 , 性别:男,湖南省郴州人(省市),1969-11-29年出生,学历:本科
***同志指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对于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坚决防止发生影响正常社会秩序的各类事故事件,确保社会大局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街道是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一线堡垒,是贯彻执行各项政策、决决议最基本的战斗单元。街道办事处只有在区党委的指导下,以创建平安街道社区为目标,以加强防范工作,做好矛盾调处,强化综合治理为重点,创造性地开展综合治理维稳工作,才能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个平安和谐的生活环境。
一、高度重视,强化综合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街道各科室应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抓好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按照做到与社区全面建设同时部署,同期考核,同步推进。
二是建立组织机构。首先,成立一个决策科学、目光前瞻、判断准确、富有责任和能够果敢处理的领导小
1组。具体负责综合治理工作的方案制定、工作谋划、组织协调和推动工作。做到组织领导到位、工作落实到位、考核评价到位。其次,建立一个高效的执行队伍。通过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治安联防队、治安巡逻队、重点人员帮教组、法制宣传组等队伍,并加强对各队伍人员进行针对的培训提高,强化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才能有效保证综合治理各项工作的具体落实。
三是营造舆论氛围。结合街道社区的工作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普法宣传教育。利用宣传栏、宣传画及悬挂标语等,开展经常性和针对性的法制教育,把居民群众思想统一到讲稳定、讲大局、讲奉献上来。同时还可以利用“四点钟学校”等教育阵地对广大的中小学生进行综合治理的宣传教育。在辖区内营造出强化遵纪守法观念,抵御不良网络文化腐蚀,增强是非辨别能力,人人参与综合治理活动的舆论氛围。
二、标本兼治,推进综合治理工作的有效落实
一是齐抓共管。充分发挥综合治理协调机制作用。切实把治保、调解、信访、反邪教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上下结合、全民参与、街道社区齐抓共管的大网络工作格局。通过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把各种综合治理工作中出现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二是突出防范重点。认真贯彻“打防结合,以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把综合治理工作的防范重点集中在重点地区、重点部位、重点行业上,尤其是把那些劳改劳教、刑满释放人员、监外执行人员、劣迹人员作为综合治理工作防范的重点人群。一方面,对他们做好帮教转化和再就业安排工作,帮助他们逐步成为社会有用人才;另一方面,坚持定期排查制度,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在巩固原有整治成果、防止反弹的基础上,保持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和高压态势。同时,要高度重视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进一步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形成排查、调解、处理一体化,筑牢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按照“排查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激化前”的要求,坚持排查在先,发现问题在先,在落实定期排查的基础上,加强经常性、随机性排查,及时掌握和处理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努力使排查调处工作走上制度化、经常化轨道。坚持统一受理、集中梳理、依法处理、限期办理,做到有案必受、有受必理、有理必果、有果
必公。常言“预则立,不预则废”,各单位应坚持预防的方针,针对有可能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和各种恶性事件,认真建立处置突发性事件的预案,妥善处理和解决各类现实问题和其他社会不安定因素,及时制止事态发生、蔓延和扩大,实现处置的最佳效果。
三是加强警民共建。辖区派出所是治安联防队和治安巡逻队业务指导单位,依靠公安民警提高综合治理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利用与群众接触紧密、对社情民意掌握清楚的优势,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辖区治安信息,形成警民合力,必然会使综合治理收到明显效果。
三、巩固成果,建立综合治理工作的长效机制 一是健全完善制度。制度具有固化和常态化某项工作的功效,只有建立健全工作例会制度、治安形势分析制度、治安防范制度、矛盾纠纷化解制度、安全检查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法制宣传制度等一系统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才能够保证综合治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实践使我们感到,综合治理工作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充分调动和依靠辖
区内方方面面的力量,建立起一支群防群治的队伍。一方面,要加强对治安员、社区主任、小组长等人员的综合治理工作专项培训,使他们了解治安形势,明确政策法规,增强防范意识,提高工作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建立以离退休老党员、老干部、老职工为骨干力量的“三老”队伍,在综合治理工作中发挥他们在传统教育、信息反馈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维护稳定基层基础建设方案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护稳定工作(以下简称“综治维稳”工作),重点在基层,关键在基础。近期,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了《云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稳定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稳定基层基础建设的意见》(云办发„2009‟18号),对全力推进综治基层基础建设作出部署,这是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综治维稳基层基础建设的重大举措。
镇党委、镇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综治维稳工作,多次作出部署和安排,并对加强综治维稳基层基础建设作出一系列要求。各村总支、村民委员会和镇直综治维稳部门结合实际,进一步规范综治维稳基层机构设臵、工作职责、工作机制、经费保障、考核奖惩等,不断推进我镇综治维稳基层基础建设,大力推动综治维稳各项措施落实,为维护全镇社会治安秩序、保持全镇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正处于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时期,受国际国内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全镇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形势依然严峻。我镇综治维稳基层基础建设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及群众新的期盼仍有差距,还需进一步采取措施,创新思维,全面推进综治维稳工作的深入开展。为切实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加强综治维稳基层基础建设的部署及要求,切实推进我镇综治维稳工作再上一个台阶,拟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加强综治维稳基础工作
(一)切实做好影响我镇社会稳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治安混乱地区、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整治(以下简称“两项排查”)工作。要充分发挥“两项排查”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职能作用,继续强化组织领导和指挥协调,按照中央、省、市、县对“两项排查”工作的部署要求,各村、各站所要履行好排查职责和任务,加强协调配合,着力构建多方位、全覆盖、无疏漏的大排查网络,确保各项要求落到实处,要认真做好排查统计表格的填报工作,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治安混乱地区及突出治安问题要逐一登记造册、建立台帐,逐一落实责任领导、责任站所和部门,逐一落实化解、整治措施,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使治安混乱地区及突出治安问题得到有效整治。
(二)切实推动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推广以奖代补、以案定补等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不断完善村、站所、企业、村民小组综治维稳工作信息员“四级联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对接”的大调解工作机制,及时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切实推动全镇真正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组织落实、相关站所、部门各负其责的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格局。
(三)切实做好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各村、各站所要研究制定本部门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方案,科学规划,整合资源,扎实推进,到2012年,全面建成以村、站所、部门为单位,做到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治安防控体系。要着力构建以公安派出所民警为骨干、专(兼)职治安巡防队和保安人员为主要力量、农村群防群治队伍为补充的巡逻防控格局,不断提高社会治安防范和打击能力;要大力推进村警务室,不断提高挂片区民警与辖区群众的熟知率,深入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切实做好服务群众的工作;要大力推进技防建设,把技防建设纳入集城建设规划,在加大镇级财政投入的同时,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动员和引导各种力量参与建设。在有条件的单位、学校、商业网点等重点地区和易发案部位,建成适宜的技防设施。
(四)切实做好重点人群的服务和管理工作。要开展对以出租房屋为重点的流动人口治安排查工作,建立健全以房管人工作机制,落实房屋出租人、承租人的治安责任,重点加强对流动人口中高危人群的管理控制。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刑释解教人员信息库,认真落实安臵帮教各项措施,特别是要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要全面推进村组矫正工作,加强村组矫正执法人员、专兼职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工作队伍的建设;加强对村组矫正对象的管理和监督;切实解决村组矫正工作经费、矫正对象的教育矫正经费保障问题。要继续掌握情况协助有关部门全员收戒社会上的吸毒人员,积极推广村组戒毒工作,推广戒毒康复地方的戒毒康复工作经验,加强心理矫正,推广康复戒毒等经验,提高毒品戒断巩固率。要认真做好有无“法轮功”人员的排查,一旦发现有 “法轮功”人员要及时教育转化、回访帮教工作,落实对重点人员的“包保”责任和帮教、管控措施,提高转化率和巩固率。要大力开展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示范村、示范组、示范站所等建设工作,加强未成年人法制宣传教育,对困难家庭未成年人开展救助。加强对精神病人特别是易对社会和他人造成严重危害的精神病人的管控治疗,防止其扰乱社会治安、危害公共安全。
(五)进一步巩固提升基层平安创建工作。继续深化争创“先进平安村、组和平安校园和平安企业”活动,在丰富创建内容、拓展创建领域、创新创建方式、增强创建实效上下功夫。重点抓好行业、系统的平安创建活动,深入推进无毒社区等系列创建活动。镇综治办要会同行业、系统主管部门开展行业、系统平安创建活动。
二、进一步发展壮大群防群治队伍
(一)切实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要把群防群治工作与再就业、社会保障工作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中、小学企业保安服务队、治安巡防队、综治维信息员、邻里守望联系人等多种形式的群防群治队伍。镇综治维稳中心要牵头组织对全镇的群防群治队伍建设情况进行调查,提出具体整改要求。公安派出所要加强对群防群治队伍的业务指导和培训。要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妇女、民兵、离退休干部职工、低保人员在治安防范中的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维护社会稳定。
(二)切实加强综治维稳基层队伍建设。结合各村各站所特点,有效整合各类资源,积极组建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禁毒防艾、安全生产、平安建设、法治宣传、见义勇为等多种形式的综治维稳队伍。通过加强组织管理、教育培训、业务指导等,充分发挥好基层综治维稳队伍的作用。
(三)切实加强对见义勇为先进事迹的宣传教育。要大力宣传见义勇为先进事迹,弘扬社会正气,广泛动员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维护社会治安。对因见义勇为牺牲、伤残导致家庭生活困难的,分别情况向上及申报,要给予适当救助。
(四)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和治保会、调解会建设。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建设,对软弱涣散、缺乏战斗力、凝聚力的村党组织、村委会、治保会、调解会等基层组织及时进行调整。各村党总支要加强对综治维稳工作的领导,抓好治保会、调解会以及群防群治队伍的建设,通过强化教育、管理、培训、考核,使之充分发挥作用。派出所、司法所要加强对治保、调解主任和成员的培训,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三、进一步加强基层综治维稳组织建设
(一)健全镇村组综治维稳组织。综治维稳中心要进一步加强对村组综治维稳站(点)的建设,配齐配强综治维稳干部,确保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综治维稳中心办公室要加强组织协调,整合派出所、司法所、民政所、信访专干等综治维稳资源和力量,建立协作配合、精干高效、便民利民的综治维稳中心办公室。村委会要加强综治维稳工作站建设,建立健全综治维稳工作小组,组长由村党总支书记担任,副组长由村主任担任,挂片区民警、治保委员、调解员、民兵干部、村“两委”成员等负责人为小组成员。各村民小组要组建综治维稳工作点,组建十户联防、邻里守望、义务巡逻的群防群治队伍,各村要抓住新家村示范点建设的契机,必须抓好一至二个村民小组为示范点,按照村维稳工作站的设臵要求,落实好各项制度、措施和档案资料等。
(二)明确镇、村综治维稳机构的主要责任。掌握、分析辖区内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形势,向镇党委和政府提出工作建议和对策措施。组织、协调、督促有关方面,排查化解辖区内的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排查整治治安混乱区、突出治安问题和安全隐患;落实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措施;开展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安臵和对强制隔离戒毒期满出所人员、吸毒人员、矫正人员、“法轮功”人员等重点人员的帮教管控;加强对青少年、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流浪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等青少年群体的教育、服务和管理;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和群防群治队伍建设。组织综治宣传和综治维稳相关培训,协同做好法治宣传教育、国家安全宣传教育、禁毒、防邪反邪、安全生产监管、交通管理、消防管理等工作。协助有关部门,指导治保会、调解会开展工作。
(三)强化各级综治维稳工作机制建设。镇、村、组三级要层层建立健全“两项排查”工作机制、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机制、维护社会稳定预警工作机制、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机制、涉法涉诉上访求助机制等,特别是建立健全综治维稳工作协作联动工作机制,实现社会治安联合防控、矛盾纠纷联合调解、突出问题联合治理、基层平安联合创建等,使基层各项综治维稳工作措施和要求落到实处。
(四)加强民营企业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综治维稳工作力量建设。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综治维稳机构的指导、协调和监督下,关河电力公司、明磊公司和尾甲村返乡农民工创业协会要加强内部治安管理和防范工作,积极参与所在地区的综治维稳工作。主管民营企业和新经济组织的有关部门要对建立企业治安法人代表责任制、设立内部治安防范管理机构或综治维稳联络员提出具体要求。
四、进一步加强综治维稳基层基础建设的组织领导
(一)加强党对综治维稳工作的领导。各村和镇直各单位主要领导是综治维稳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班子其他成员按照分管范围和片区承担相应的综治维稳责任。要进一步加强对综治维稳基层基础建设的组织领导,努力在理顺体制、完善机制、壮大力量、落实保障等方面取得新突破。要坚持和完善综治维稳目标管理责任制,年初由镇党委政府与各村、各部门主要领导签订责任书,各村、各部门也要层层签定责任书,进一步分解落实责任;实行年度检查或考核,视其工作开展情况严格兑现奖惩。
(二)加强党政领导干部综治维稳政绩专项考核。将综治维稳工作纳入镇、村和部门领导班子及成员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建立镇党政领导干部综治维稳政绩专项考核制度和实绩档案;组织、人事部门在考察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综治维稳工作的领导干部政绩、办理领导干部晋职晋级以及文明委考评文明单位时,须征求综治维稳领导机构的意见。
(三)加大表彰奖励力度。从2010年起党委政府每一年拿出4000元作为综治维稳奖金,经年终考核综合评定确认后,对综治维稳工作成效显著的村、组、综治维稳成员单位的干部职工以及实绩突出的综治维稳工作人员,给予表彰奖励。具体办法由镇党委政府召集综治维稳中心办公室、工会、派出所、司法所、财政、社保等单位共同制定。
(四)加大责任查究力度。健全和完善警示制度。对综治维稳工作滞后,突出治安问题、治安混乱地区不能有效整治,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不能有效化解的村、组、部门发出警示通知;对典型重点治安案(事)件、群体性事件要认真总结教训,组织开展警示教育。对年度综治维稳目标责任考核不达标的村、组、镇直综治维稳成员单位给予黄牌警告,实行黄牌警告制。对受到黄牌警告的村、镇直综治维稳成员单位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以及综治维稳政绩专项考核结果评定为“差”的村、组干部,实行诫勉谈话制。坚持和完善“一票否决”制。对受到黄牌警告的村、组、镇直综治维稳成员单位,治安面貌未整改前,不得参与评选文明单位、综合性先进单位;对受诫勉谈话的干部,不得参与评选先进个人、晋职晋级。严格责任追究。对出现严重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重大案(事)件的村、组、综治维稳成员单位的责任领导实行问责。以上制度由镇党委政府召集综治维稳中心办公室、纪委、组织、工会、派出所、司法所、财政、社保制定并组织实施。
【对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思考】推荐阅读:
对税务机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思考11-17
今年的学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思考09-23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深化综合治理工作11-16
对加强党政正职监督的实践与思考07-13
对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10-02
对加强人武部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06-06
对人民银行基层机构加强金融管理的思考09-27
很好的市直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11-24
对重视和加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初步思考06-27
对加强和改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