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强党政正职监督的实践与思考

2024-07-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对加强党政正职监督的实践与思考(推荐9篇)

对加强党政正职监督的实践与思考 篇1

布时间:2012-6-27 14:20:36文章来源:中国反腐倡廉网作者:湖南省新田县纪委、监察局

对党政正职进行有效监督,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保障,是完善社会整体监督的关键环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湖南省新田县按照“党委的心思让人民知道,党委的决策让人民参与,党委的工作让人民监督”的执政理念,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在加强党政正职监督方面做了一些实践与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主要做法

对党政正职的监督,我们主要通过采取廉政提醒、分权制衡、权力公开、述职评廉、考核追责等措施,切实增强监督效果。

1.廉政提醒。一是加强教育引导,提升监督意识。通过利用县电视台、政府网站、手机报、宣传栏、《廉情悦读》等载体,采取上廉政党课、观看专题教育片等形式,不断加强对党政正职监督的宣传教育,切实提升党政正职接受监督的意识,进一步营造社会各界参与监督的良好氛围。二是开展廉政承诺,接受群众监督。组织开展科局以上单位党政正职廉政承诺活动,重点单位党政“一把手”在县电视台公开承诺。在农村、机关、学校、社区等地设立10个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联系点,在社会各界聘请了党风监督员和特邀监察员,切实加大对党政正职的监督。三是组织廉政谈话,进行诫勉提醒。对新提拔的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正职严格实行“考廉、示廉、嘱廉”制度。组织开展党政正职廉政座谈活动和“廉内助”座谈会,党委、政府、纪委主要领导上辅导课,围绕如何正确对待权力、认真履行职责、增强廉洁自律意识等议题进行廉政提醒,不断增强廉洁从政意识和家庭助廉意识。此外,认真执行纪委负责人对下级党政主要负责人约谈制度,对反映“一把手”的轻微违纪违法问题采取约谈或函询的形式予以处理。近年来,开展党政正职诫勉谈话61人次,党政正职任前廉政谈话172人次,有效增强了“一把手”拒腐防变的自觉性。

2.分权制衡。一是认真落实党政正职“三个不直接分管”规定。各单位党政正职不能直接分管人事,对违反干部选拔任用程序、违反民主

集中制原则任用干部的,严格追究责任;不能直接分管财务,日常财务由一名副职负责审批,3000元以上的开支必须经集体讨论决定;不直接分管工程项目建设。县纪委每年对党政正职“三个不直接分管”规定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二是制定领导干部议事规则。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县委常委会议议事规则的意见》,各级各部门结合实际制定了议事规则,要求党政正职在对本单位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使用等重大事项做出决策时,必须召开班子会议,集体讨论、集体决定,杜绝以非会议和党政主要领导碰头等形式研究决定。同时,优化“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执行程序,明确界定“三重一大”事项的内容和标准,讨论决定“三重一大”事项时,全面推行党政正职末位表态制,并实行投票表决,强化了对党政正职决策权的监督。三是进一步剥离行政审批事项。近年来,全县26个单位15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纳入了县政务服务中心办理,31项行政审批事项纳入乡镇政务服务机构办理,逐步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收费”的运行模式。

3.权力公开。一是推进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改革方案、重大政策措施、重点工程项目,在决策前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并以适当方式反馈或者公布意见采纳情况。2008年以来,先后10次邀请群众代表127人次有序参加县委常委决策会、县政府常务会、常委民主生活会和县委重大问题决策听证会,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二是推进党务、政务公开。充分利用报刊、公开栏、电视、政府网站、电子触摸屏等多种渠道,对群众普遍关注的重要事项、重大决策和热点问题进行公开,坚持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三是加大行政审批公开力度。开通网上政务服务中心和电子监察系统,组织县直执法部门编制行权制度,按章绘制行权流程,并在县政府门户网站进行公布。认真梳理政务服务项目,2011年,取消行政许可项目57项、非行政许可项目30项、年检年审项目41项,全面推进行政权力在阳光下公开透明运行。

4.述职评廉。一是开展述职述廉活动,加强党政正职的监督。每年组织部分单位党政正职开展述职述廉,从县纪委、人大、政协等部门和单位抽调人员组成评议工作组,深入各单位开展调查,组织单位党政正职在纪委全会上进行公开述职述廉,由干部群众对其职履行职责、落实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遵守廉洁自律等情况当场进行测评,测评结果作为党政正职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得“差”票率超过30%的党政正职,责令其进行自我剖析,查找原因,制定措施,限期整改。近年来,开展党政正职述职述廉专题会议26次,参加述职述廉的党政正职92人。二是开展民主测评活动,加强党政正职的监督。2009年以来,新田县创新民主测评方式,按照“抽签参评代表、分类参评单位、当场统计结果、依规组织处理”的原则,每年组织全体县级领导,县直副科以上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乡镇党政人大“一把手”,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商企业代表等,对全县155个县直单位、中央省市驻新单位和乡镇分成六类,就其机关作风建设、行政效能建设和优化经济环境工作进行一年一度的不满意度测评。对单次每一类中不满意得票排第一位的单位党政正职,是县里管的干部,当场予以免职;属于省市管单位或省市管干部,由县委、县政府书面提请省市主管单位或上级组织部门调整该单位党政主要领导。对得不满意票排顺数第二位、第三位的单位,由县委、县政府予以通报批评,给予流动黄牌警告。近年来,全县4个单位的5名党政正职在民主测评中被当场免职。

5.考核追责。一是整合监督力量。在全市率先实行纪检监察派出机构统一管理体制,成立四个纪工委、监察分局,进一步强化对联系单位特别是党政正职的监督。二是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对党政正职实行“两审”制度,即任中审计和离任审计。党政正职任职期间,县委组织部定期委托审计部门对各单位的资金使用、资产管理等方面进行任中审计,提醒领导干部“有病早治,无病早防”;党政正职离开现任岗位时,必须进行离任交接,由审计部门就资产负债、收支结余等情况进行离任审计,强化了对党政正职财权的监督。三是强化考核,建立淘汰制度。通过日常监控和年终绩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不能履行现职位职责,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力,管辖范围出现严重问题的党政正职,采取责令辞职、降职、免职、待岗等组织措施予以淘汰,从考核的角度强化对党政正职的监督。近年来,在全县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中,13名党政正职被评为不合格领导干部,11名党政正职被立案查处。

二、问题与不足

1.思想作祟,少数被监督者有私欲,监督者有顾虑。被监督者方面,有的认为,“一把手”就应该是一切由自己说了算;有的认为,监督是对党政正职的不信任,会对他们的威信产生影响,是干预他们施政的行为,对其工作推动不利。监督者方面,不少人认为党政正职是领导,不好监督,应自律为重;有的还认为对党政正职的监督有可能影响其工作积极性;甚至有的还认为对党政正职的监督一旦查不出问题,怕被打击报复。这些不正确思想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对党政正职的监督。

2.执行乏力,监督制度欠健全,落实制度欠刚性。对党政正职的监督制度不健全,主要是党委(组)的领导机构设置、工作制度、议事规则等还没有完全制度化和规范化,有待进一步创新和深化。基层的制度建设还在起步阶段,即使是制定的一些规定,也存在操作性不强的问题。落实制度欠刚性,主要表现为不少制度和措施只停留在一般号召上,抓落实欠彻底,不执行或执行不到位也不承担责任。这样既存在制度上的缺陷,又存在执行制度不力的问题。

3.渠道不宽,党内监督留人情,党外监督难奏效。党内监督方面。因为多数党政正职与副职、与一般党员干部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所谓“熟人”关系,一些时候,对正职的行为,问题大一点的,轻描淡写;问题小一点的,淡然带过。党委民主生活会是党内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但真正开展批评时,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很少触及实质问题。党外监督方面。大部分群众参与党政正职监督的机会少,无法对党政正职进行有效监督;各单位虽然建立了党务、政务公开栏,但公开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少,对党政正职施政行为了解不多;即使有领导信箱、信访举报等监督平台,但基本属于事后举报,处理起来成本较大。此外,媒体参与监督的力度也不大,往往是报喜不报忧。

三、对策建议

有效监督党政正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从整体着眼,进一步突出监督重点,创新执行机制,平衡监督环节,拓宽监督渠道,切实增强监督实效。

1.突出监督重点,清除腐败土壤。一要明确重点。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一些领域、岗位和环节是加强党政正职监督的重点。在人、财、物三个重点内容上,在决策、执行、监督三个重点环节上,要真正落实“三个不直接分管”和“三重一大”决策议事程序的要求,坚持民主决策、规范操作,杜绝 “一言堂”和“家长制”;特别是在财和物的监督管理上,要运用公平竞争、招标投标、拍卖等市场化机制来配置生产要素和社会资源,缩小党政正职权力寻租的空间,科学规范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将党政正职权力置于有效监督之中。二要前移关口。要前移敏感行为的监督关口,发现违纪苗头立即介入监督;前移敏感事情的监督关口,对职务升迁、外出学习及家庭婚丧等事件进行监督;前移敏感时期的监督关口,在换届选举、干部人事安排、逢年过节等时期加强监督;前移敏感圈子的监督关口,如生活圈子、社交圈子等。通过抓重点抓关键,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最大限度减少腐败事件的发生。

2.创新执行机制,加大监督合力。一要创新用人教育机制。引入党政正职候选人竞争机制,尝试实施党政正职任期制、聘任制、淘汰制等岗位机制,营造勤政廉政的用人政策环境,使党政正职在上任时就形成最基本的制约。对在任的“一把手”,要加强权力观教育、法制教育、警示教育,提高其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树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的理念,自觉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二要建立健全监督主体的有效组合机制。第一是健全监督部门协同监督机制。对各部门行使监督权力的界定要明确,避免模糊化,促使部门之间、单位之间、领导干部之间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能够相互协调,互相制衡。第二是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加强与执纪执法机关和有关部门的联系。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建立包括各级党政正职在内的领导干部电子廉政档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形成监督合力。第三是健全班子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在配备班子时,敢于把那些坚持原则的干部调配到副职岗位,增强班子成员间的相互提醒、相互监督、相互帮助的责任意识,提高班子内部的自查自纠能力。第四是健全民主集中制。建立和完善党委会、行政首长办公会等领导班子会议议事规则,不断完善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制度,落实好“一把手”末位发言制度,有效地规范领导班子议事决策行为。

3.平衡监督环节,完善惩防体系。现行党政正职的监督制度执行情况划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三个环节,相对而言,比较注重事中监督,一旦发现问题,即予查处,给予纠正。而事前监督和事后监督,往往成了监督的薄弱环节。因此,我们在注重事中监督的同时,要努力弥补事前监督、事后监督的缺口。一是在事前监督方面,除了发挥好现行机制制度的作用外,特别要建立和完善防止利益冲突机制。要针对党政正职的岗位层次、岗位性质、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等情况,建立健全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育机制,切实加强党政正职岗位风险监控。具体做法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党政正职对照岗位特点查找相应的风险,公示岗位风险接受大众监督,评定岗位风险等级,确定防范岗位风险重点,根据风险类别实施有效监督。纪检、组织部门是岗位风险预控机制的主体,对党政正职岗位发现出来的问题,及时反馈并开展诫勉提醒教育,促使其改正缺点和错误,防范事态扩大。二是在事后监督方面,要实施严格的考核制、奖惩制和责任追究制。党政正职在决策、用人、工作方法上出现重大问题和严重影响的,要实行罢免制、弹劾制、引咎辞职制;尤其要建立跟踪责任追究制度,提升党政正职工作责任心和历史责任感。

对加强党政正职监督的实践与思考 篇2

关键词:县级政府,采购管理,监督

目前, 县级政府采购是公共财政支出的主要发展模式。随着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 县级政府的采购工作有了相应的依据, 但是受到自身特点和功能的影响, 反映出了很多问题, 造成资金的大量浪费, 与政府的初意不相符。文章着重分析这些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一些建议。

一、县级政府采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采购单位意识较差

由于国家出台的采购相关法律时间不长, 还不健全, 在管理上有所欠缺, 使得采购人员不重视政府的采购政策, 很多的单位政府采购项目全部都是由政府领导直接指挥, 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对于花费没有进行科学的预算。正是由于的意识较差, 才使得政府的采购工作难入深入落实。

(二) 市场不规范

县级政府的采购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依赖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在某些地区的经济条件较好, 市场就具有明显的规范性, 政府的采购工作落实情况也相对乐观。相反的, 一些地区的经济水平较落后, 市场发育更是落后, 采购工作难以推行。县级政府采购规模较小, 具有分散性, 对于供应商, 政府要求的价格较低, 利润较少。正因为如此, 政府的采购难以吸引供应商, 不利于政府采购机制的建立。

(三) 采购方式较少, 程序不规范

由于县级政府采购规模较小, 采购经费和采购人员相对欠缺, 县级政府的主要采购方式是传统的邀请招标采购和询价采购。对于公开招标需要较高的成本和较长的时间, 一般都不采纳。传统的采购方式虽然节约了时间和成本, 但是不能形成规范效益, 也不符合法律的要求。县级政府采购操作中, 是通过采购单位告知采购办所采纳的采购计划, 由采购办确定采购的方式, 并进行实际的操作。由于缺乏规范的采购流程, 造成了采购的盲目性和无序性。

(四) 政府采购规模效率偏低

县级政府采购的规模较小, 直接影响了政府采购的效率。政府采购活动只负责自身的采购项目。另外, 还存在着行业之分, 要求有必要的联系和整合, 采取集中采购, 扩大采购规模, 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采购规模效率, 节省资源, 降低工作量的同时, 减少了开支。

(五) 采购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所有的采购事宜都是由人来进行实际操作的, 采购人员的素质影响着采购工作的进行。一般县级的政府采购人员较少, 专业技术较落后, 不能达到国家相关规定的标准, 这就很大程度的制约了采购工作的发展。另外, 县级政府的采购编制较落后, 采购的工作量也比较大, 分散性较高, 对政府部门的管理工作带来很多的麻烦。

二、加强县级政府采购工作管理与监督的措施

(一) 强化服务意识

县级政府采购中心是政府采购工作中的主角, 要协调采购单位和供应商, 政府采购中心要充分发挥桥梁作用, 积极主动的强化服务意识, 引导供应商积极参加政府采购, 配合政府采购单位, 推动政府采购的发展。

(二) 完善县级政府采购制度

首先, 要完善预算编制, 政府采购单位由上而下的编制部门采购预算, 之后再由财政部门由下至上进行审核, 进行修改。然后, 要细化预算编制, 政府采购预算命令下达之后, 就要按照要求严格实行, 不能擅自改变计划。最后, 要求根据政府的采购预算, 对全县的采购项目进行集中管理, 实行集中采购, 形成规模, 对于较小的采购可以事前确定价格直接进行购买。

(三) 建立内部制衡机制

建立内部制衡机制, 要求在财政部门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 政府采购办、预算等科室执行采购政策, 另外还要负责采购预算编制、计划审批、采购监控和方案。要求采购人员、采购审核人员、验收人员分离管理, 相互监督。对于采购资金要按照相应的支付程序, 监管部门也要加强监督管理。采购资金的支付按照“三分离”的标准, 即业务经办职务和会计记录职务、审核监督职务以及执行业务职务分离。要严格审核付款要素, 对采购的货物和服务报告, 供应商开出的发票和政府部门要求提供的材料都要求具备齐全。

(四) 加强内部和外部的监管

1. 现场监督和采购审查相结合

对于政府采购要求规范化和有序化, 在实际的采购活动中, 按照法定要求进行, 邀请监督部门进行现场的监督。

2. 社会中介和审计部门相结合

邀请专业的会计事务所对采购内部制衡机制进行审计工作。审计部门对政府的采购预算和计划、采购管理和采购程序进行审计, 并向社会实事求是的公开检查情况。

3. 社会监督举报和奖励相结合

首先要对采购信息进行公开, 借助社会力量对政府的采购进行监督, 鼓励社会大众对违规现象进行举报, 并设立奖励机制, 对违规行为进行曝光, 对违规人员严惩不贷。另外, 还要聘请县级人大代表作为采购监督员, 现场监督, 将政府的采购工作透明化。

三、结语

我国的政府采购工作发展较晚, 建立完善的政府采购机制是一项长期并且系统的任务, 应该以加强法制建设为重点, 健全监督制度, 实行政府采购精细化、科学化, 全面夯实基础工作, 打造专业的政府采购团队, 不断创新, 发展新的思路, 改善工作方法, 开拓政府采购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刘莉.推行县级政府采购制度的几点思考[J].财会研究, 2010, (4) .

对加强党政正职监督的实践与思考 篇3

实践证明,没有监督的权力,就会产生腐败。任何领导体制下,一把手在领导班子权力结构中都处于核心地位,对班子整体功能的发挥,对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方面工作的开展以及党风政风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切实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监督的问题,亟待研究解决。黎平县纪委针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现将调研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做法、经验

近年来,黎平县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省、州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监督的政策规定,采取切实措施,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

(一)突出重点,加强对党政“一把手”政治表现的监督

把握“一把手”监督的内容和重点,是做好干部监督的重要前提。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自重、自省、自警、自律”的要求,把对党政“一把手”政治表现的监督作为重点,有力地促进了“一把手”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1、突出对政治理论学习的监督。我们和宣传部门制定了《关于在全县干部职工中开展邓小平理论自学活动的意见》等有关政治理论学习的一系列规定,并认真落实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把理论学习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特别是“一把手”工程建设的硬指标、硬任务,从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端正学风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并采取措施将“一把手”及其班子成员理论学习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各项评比考核的重要内容。县委在认真制定学习计划,提出明确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年终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考核,对党政“一把手”理论学习的计划安排和记录本进行检查,未达到规定学时、未完成规定必读书目、心得笔记敷衍了事的,都要相应扣除其领导班子建设项目的得分。去年,我们还将党政“一把手”政治理论学习情况记入档案,并纳入实绩考核的范畴,做到了以管促学、以考促学、以用促学,使“考学、述学、评学”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了监督的力度和效果。

2、突出对执行政治纪律的考核监督。在考察党政“一把手”工作实绩时,我们始终把政治纪律执行情况作为重点内容,把“讲政治”作为衡量党政“一把手”工作实绩的第一要素。我们确定的具体标准主要是“四看”:一看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二看是否有大局观念,能否正确处理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三看执行上级部署的任务和决定是否坚决;四看在贯彻党的原则要求上,标准是否比其他干部高。其中尤其重视党政“一把手”在急难险重的任务及突发性重大事件面前的现实表现。突出考察“一把手”在大是大非面前是否头脑清醒、政治坚定;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是否在思想、行动、言论上与上级保持高度一致;是否做到令行禁止,自觉维护县委权威;是否做到决策果断、冲锋在前;是否保持廉洁自律、作风正派等。如去年在追究领导干部失职上,我们对2名思想不够重视、工作不力造成重大责任事故的一把手进行了严肃处理。

3、突出对廉洁自律情况的监督。为了进一步规范干部的个人行为,增强党政“一把手”的廉洁自律意识,有效监督党政“一把手”在“八小时”之外的表现,更加系统、全面地掌握“一把手”廉洁自律情况,县纪委建立了党政“一把手”廉政档案,如实记录廉政情况,重点抓了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的实施。一方面要求“一把手”对干部本人及家庭在社会生活中的情况,如财产的增减、婚姻关系变化,住房情况,接收礼品情况,本人及直系亲属涉及重大民事纠纷、违法违纪等问题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及时向县委领导或组织部汇报。在民主生活会上,“一把手”必须将个人廉政情况写成正式书面报告交纪委备案,特别要求将用人、财务支出等重大问题决策和个人的房子、票子、机子、孩子等方面的情况写清楚。经调查核实,载入个人廉政档案。同时召开组织部门与执纪执法部门的联系会议,及时沟通信息,掌握情况。这些举措,不仅增强了党政“一把手”的自我约束意识,同时也延伸了监督触角,为县委考察了解干部提供了详实的资料,增强了监督的实效性。

(二)把握关键,加强对党政“一把手”行使权力的全程监督

干部监督的关键是加大对权力行使的制约。近年来,我们依托制度,着力加强对“一把手”任前、任中、任后的全过程监督。

1、加大对党政“一把手”选拔任用环节的监督力度。在对“一把手”的选拔任用上,我们重点抓了考察对象的确定和任前公示两个环节。在考察对象的确定上,广泛采用民主推荐,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高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对拟任“一把手”对象的考察考核采取民意测验、个别谈话、问卷调查等形式,多渠道、多侧面、多方式地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不仅征求同级干部、下级干部意见,还听取所在单位群众的意见,同时还把考察对象在生活圈、社交圈中的表现作为重要内容,全面掌握考察对象在工作、思想、作风等方面的情况,提高了考察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全面性,防止和克服了失真、失实现象。2001年以来,县委选拔任用的24名县机关、45名乡镇党政“一把手”一律实行任前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2、加大对党政“一把手”履行职责的监督力度。近年来,我们通过实施党政“一把手”“述职”、“述廉”试点制度,将党政“一把手”自我监督、群众监督、班子内部监督和上级的监督有机结合,形成监督合力,增强领导干部勤政优政、廉洁从政的自觉性。采用党政“一把手”自己述、群众评、班子议、上级管的方式,深入开展述职、述廉工作。到目前为止,对4个县直机关、2个乡镇进行了述职述廉。述职述廉严格按照《黎平县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要求,分四个阶段即先征求群众意见;写述职述廉报告;召开述职述廉职工大会;最后进行民主测评、谈话,县委成立6个督导组进行指导。截至5月底,查找问题35条,落实整改措施67条,述职述廉后,我们将结果进行反馈,使民主测评满意率相对较低的“一把手”的勤政廉政意识得到了增强。

3、加大对党政“一把手”离任的监督力度。我们坚持把审计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离任、评比、奖惩的必经程序,监督“一把手”正确行使经济职权。离任审计工作中坚持了“四个到位”:一是审计的责、权到位。审计方案下达后,组织、纪检和审计等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分清权限,各负其责。二是审计的时机到位。注意审计工作与干部任用的时间衔接,坚持先审后任。三是审计的成果运用到位,不把审计工作当作一项“例行程序”,而是将审计结果与干部任用结合起来,防止出现审归审、用归用、审用脱节的现象。去年我们对高屯、洪洲等5个乡镇进行责任经济审计,对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诫勉谈话和限期整改,切实把经济责任审计作为监督党政“一把手”的重要手段。四是审计的组织领导到位。由组织、纪检、审计、财政等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重大情况及时通报研究。

(三)立足教育,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事前监督

在监督措施上,我们一方面着眼于对干部的关心、爱护,注重对干部以正面教育为主,加强事前督促和提醒,及时“扯袖子”、敲警钟,防止党政“一把手”由小过失铸成大错误,帮助他们构筑一条组织约束和自我约束的防线。另一方面,对违法违纪的“一把手”严肃查处,决不姑息,坚决维护党纪国法的严肃性。

1、开展教育警示。几年来,我们坚持把教育当作治本工程来抓,普遍开展了以廉政准则、党纪处分条例和行政监察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法规教育,广泛开展了党风廉政教育和警示教育,深入开展了“学、树、创”教育活动,从2000年开始,县纪委、组织部、宣传部联手每年对党员干部进行宗旨教育,党纪政纪教育和案例警示教育。去年来我们还利用远程教育网络,组织全县党员干部观看电影《生死抉择》以及《胡长清案件警示录》、《欲海浮沉》、《绝路》等反腐倡廉电教片20多部,并组织讨论。同时结合查处党政“一把手”经济案件、生活作风等典型案例,以案说纪,开展警示教育,并要求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总结经验教训,撰写心得体会,通过正面教育弘扬先进,反面教育警示干部,达到了惩处一个,教育一片的效果。

2、及时谈话诫勉。对党政“一把手”个人工作生活中的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我们及时进行谈话,一针见血指出问题的实质和要害,变“事后一棍子打死”为“事前一根针治病”,促其及时“刹车”醒悟。我们主要采取三种形式:一是平时经常谈。县委领导定期、不定期与干部谈话,发现苗头性问题及时打招呼,促其改正。县委主要领导坚持做到每年与每个党政“一把手”谈一次话,交流思想,对有关问题早提醒。对一些共性问题县委“约法三章”,如在干部提拔和调动时,强调不准相互请客吃饭、赠送礼品,要求及时交接工作,按时报到。二是反馈时如实谈。在干部考核后就考察对象存在的问题及时向本人反馈,今年以来特别要求将干部群众反映的问题原汁原味地反馈,并对有关问题认真进行调查核实,同时向“述职”、“述廉”后民主测评满意率低的“一把手”,在反馈时指出症结所在,限期整改。三是发现“苗头”及时谈。对一些群众有反映的党政“一把手”,经查实问题后,县委领导或组织部门及时对其诫勉谈话。如坝寨乡为了强化诫勉效果,乡党委实行“黄牌警告制”,对经过组织考察和群众评议为不称职的股室“一把手”,经诫勉教育没有明显改观的,实行黄牌警告,对仍无改观的,免去其职务。经谈话教育,党政“一把手”的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能力明显提高,工作作风和精神面貌有了较大改进。

3、坚持严肃执纪。我们感到,做好监督工作不仅要监督机制健全、规定细致严密,而且更要严格执纪,落实责任,才能切实把干部监督工作落到实处。在监督工作中我们坚持有案必查、违纪必究,决不姑息迁就。对一些重要来信来访,县委主要领导坚持亲自批阅,提出明确要求,听取调查情况抓好督办。职能部门在办案中遇到困难和阻力时,县委态度明朗,都给予大力支持。2001年来,先后有18名党政“一把手”受到黄牌警告或组织处理,在干部队伍中引起了较大震动。

二、问题、成因

调查表明,我县虽然普遍重视和加强了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目前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特别是对一把手的监督,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1、意识淡薄,妨碍监督。一方面,有些一把手政治素质不高,不愿接受监督,有的习惯于家长制、一言堂;有的自恃高明,自我感觉良好,认为用不着监督;有的认为监督会影响自己的权威。另一方面,监督者的崇权心态、看客心态、价值取向上的实用主义、价值定位上的本位主义和个人主义、社会观念形态上的多元化,都导致监督意识淡薄,影响了对一把手的监督。对一把手重用轻管、上级忽视监督以及对一把手赋权过重、下级不敢监督的现象依然存在。

2、权力运作不规范,不便监督。尽管各乡镇、各单位陆续制定了议事规则、决策程序等工作制度,但往往太原则,针对性和操作性不强,特别是针对班子一把手在关于人财物以及重大决策方面的实际权限,作出的多是粗线条的规定,更缺少对一把手违反制度如何处罚的硬性规定,因此,在领导活动中,自觉性高的就按规矩办事,不自觉的也无人强制。这种领导活动的不规范,再加之有些一把手施政行为的透明度低,都给监督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3、内容单一,措施滞后。对监督内容认识过窄。一种认识是把廉政建设当成是党内监督的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内容,忽视了对一把手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行使权力,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等方面内容的监督。另一种是重视对一把手个人品质,特别是生活作风等方面的问题,轻视对其勤政为民方面问题的监督。而且各级党组织普遍把监督的着力点放在权力运行的结果上,注重事后监督,忽视事中、事前监督。

4.机制不健全,处置不严。一些单位虽然建立了不少行之有效的监督制度,但没有突出班子一把手这个重点,往往把他们和其他班子成员等量齐观,在职责上也没有明确分工,缺乏监督责任人。同时,监督制度的针对性和配套性不强,往往减弱了实际的约束力。另一方面,存在着制度落实不够,执纪不严,奖惩不明的现象。如有的一把手由于不接受监督,不坚持民主集中制,造成决策失误,决策者并没有受到应有的处置,往往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些平庸的或官僚主义严重的领导者很少被撤职、罢免,而是异地继续为官、升官。

三、对策、建议

从调查情况来看,解决一把手监督难的问题,建立对一把手监督制约的有效工作机制,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人事监督(即严把权力入口关)。把好权力入口关,是确保权力沿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轨道正常运行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能否得到体现的关键环节。一是要实行干部标准监督,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原则,真正做到以政绩取人,以德取人。二是要实行选干用干的群众监督。广泛听取党内外群众特别是监督部门的意见,务必做到领导干部的提拔任用,组织部门在提请讨论决定前,应征求同级纪委(纪检组)的意见,实行廉政一票否决权,严格执行领导干部提拔任用前的“公示制”。对那些以权谋私、群众反映强烈的人决不能委以重任。三是要实行干部考察责任监督。严格选拔考察人员,严明考察纪律,对考察人员实行责任追究制,确保考察质量。四是要实行干部考试考核监督。按照“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原则,广泛推行公开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办法选拔和录用干部,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从而坚决有效地刹住人事工作中存在的“一言定音”、“任人唯亲”、以“听话”为德,以“会办事”为才等不正之风,把提高干部素质,纯洁干部队伍落到实处,把“德才兼备”原则真正落到实处。

2、完善和强化权力行使“尺度”的监督。一要明确规定权力实施的程序和标准,使之规范化、制度化,避免权力行使中的随意性。二要对权力进行适度分解。如把易发生腐败行为的集人、财、物管理于一体的权力分解为几个人共同行使,改革单一的个人说了算的权力结构,使之相互监督;把一个部门对某项业务的决定权分解到几个部门,使部门之间相互监督;把一个系统或部门集中于某一级的权力分解几级负责,使其上下之间的相互监督。三要把一些办事层次多、政出多门的事情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将权力集中,简化办事环节和程序。

3、进一步加强党内监督。进一步加强党内监督是防止腐败,促进廉政建设的关键。要增强“一把手”的自我约束意识,增强每个党员干部自觉纠正错误的意识。要提高民主生活会的质量,各领导成员要站在党性原则的立场上以对党和人民利益负责的态度,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对别人的缺点、错误,实事求是地、开诚布公地指出来;对自己的问题,敢于剖析和纠正,决不护短和消极地对待别人的批评。要有点硬性措施,使一些有这样或那样问题的同志不查不行,不纠正过不了“关”。这样才可能防止党内腐败的发生。

4、加强干部交流制度的监督。要加大领导干部地域交流力度和异地做官监督。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公检法等重要部门主要领导干部要异地做官。实践证明,实施干部异地交流从客观上清除了滋生“以亲划线”、“以亲为重”、“任人唯亲”等消极腐败现象的土壤,防止一些非正常社会关系的延伸和辐射。对一个区域直接掌握人、财、物的重要岗位,一定要定期轮岗,坚决废除“肥缺”、“美差”、“一夫当官,万夫莫开”的终身制。要加强岗位管理,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调换岗位,防患于未然。

5、切实加强干部廉洁自律监督。要进一步健全领导干部任期廉洁考核制度。领导干部任期满届前,应将其任期管辖内的廉洁状况和个人廉政情况向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报告,并接受考核。要认真执行干部离任审计制度。要把干部廉洁自律的情况与干部的选拔、任用挂钩,严格执行弹劾、罢免和奖励制度,决不能走过场。要切实完善家庭财产和重大生活事项申报制度,增强其财产和个人行为的透明度。领导干部到职离任,必须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自己财产数额及来源,更好地接受组织的审查和社会的监督。对那些“一旦为官,心谋家事”、“为官一任”不是“造福一方”,而是“造福一家”、政绩平平、家绩突出的财路不明者,必须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有关规定及有关法规追究责任。

6、加强人民群众监督。人民群众对执政党、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选举、检举、控告、申诉的监督权,这是权力制约的基础和核心。要在党内外大力发扬民主,充分发挥群众监督数量大、众目睽睽,无所不在的特点。要健全和完善领导干部个人述职与组织考察、群众评议相结合的制度,逐步扩广民主评议的范围,继续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办理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除属于国家机密外,都应当采取适当方式向群众和社会公开,以接受群众监督。要进一步完善群众举报制度和举报网点及形式,鼓励人民群众检举国家公职人员滥用权力及各种腐败行为。认真查处举报问题,保守举报秘密,充分调动群众举报、监督的积极性。

7、强化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多年来,纪检监察机关对滥用权力和权力运行过程的监督做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由于受体制、手段诸多因素的限制,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能不能充分发挥,有些监督工作难以到位。一些纪检机关对同级党政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甚至同级党委管理下的一级组织的主要干部的监督,往往流于形式,无法实行。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违纪问题难管理、难立案、难调查、难处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查下不查上,查小不查大,查民不查官”的不正常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对权力的监督和反腐败工作的力度。因此,我们应该从改纪检监察体制双重领导为垂直领导,给予纪检监督机关独立的立案权、检查权、处理权、干部使用建议权等方面强化纪检监察机关功能,确保监督到位。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党纪政纪的严肃性,以适应新形势下反腐败斗争的需要。

8、大力实施法律法规监督。党的十六大指出:“要加大对腐败分子的经济处罚和追缴力度,增大腐败行为的风险和成本”。反腐败要提高腐败成本,就是要使腐败成为一种高成本、高风险、低效益的行为。通过加大腐败成本使腐败变得无利可图以至彻底“破产”,这是根除腐败现象的治本之策。目前被查到的赃款赃物通常只是腐败收益的一部分。显然,未查到的腐败收益仍归腐败者所有,对腐败者来说,腐败仍然是收益大于成本的盈利行为。为此,我们认为,应实行腐败高额罚金制度,即对被查处的腐败者,除了追回被发现的赃款赃物外,还应再加收一笔巨额罚金。这样,腐败者一旦被发现就有可能被罚得倾家荡产,腐败行为才可能成为高成本、高风险、低收益的亏损行为,腐败现象才能真正被遏制。

对加强党政正职监督的实践与思考 篇4

——读廉政文章的体会

随着领导干部队伍的加强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管理也在逐步加强。从“一把手”违法违纪案件的情况分析,党政“一把手”在监督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特征是“财务一支笔”、“用人一言堂”、“大权一把抓”。表现在:自我监督意识不强,群众监督力度有待加大,监督管理制度有待完善等。针对这些问题,应与时俱进,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管理。

一、加强思想教育,增强党政“一把手”自觉接受监督意识

思想认识态度决定接受监督的态度。思想理论素质是领导素质的灵魂,理论上的清醒坚定是政治上清醒坚定的基础。新形势新任务对领导干部的思想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进一步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思想教育,从提高思想素质入手,强化监督管理工作。一是加强党的基本理论教育。党政“一把手”要全面、深入、细致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定政治立场,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坚决遵守和维护党的政治纪律。二是加强党的宗旨和优良传统的教育。党政“一把手”要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的意识,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加强主观世界改造,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像王怀忠之流的腐败分子就是没有解决好这“六观”问题,致使思想空虚,意志衰退,抵御不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

1的诱惑,而一步步走向腐败犯罪的深渊,不能自拔。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法规教育。党政“一把手”要认真学习《监督条例》和《纪律处分条例》等党纪政纪法规,接受警示教育,明确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什么严重后果。进一步增强他们的组织性、纪律性,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警钟常鸣,防微杜渐,增强自我约束意识,自觉置身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

二、加强制度创新,规范党政“一把手”的从政行为

加强制度建设是监督工作有章可循、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除了坚持和完善党内监督的集体领导,分工负责,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谈话诫勉、信访处理、巡视等制度外,还应从三方面推进创新:一是制定加强党政“一把手”监督管理的意见。进一步明确监督内容、办法和措施,规范“一把手”从政行为和工作程序。二是对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制定标准,实行待岗、降职等多种形式推动“一把手”能上能下,保证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三完善民主评议制度。坚持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结合领导干部述职述廉、领导班子年终考核等组织工会、团委、员工代表对党政“一把手”进行评议。对群众意见大、存在问题多的“一把手”给予帮助教育或必要的处理等。

三、完善监督体系,形成对党政“一把手”监督的整体合力

法国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鸠曾说过:“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这些身居要害部门的“一把手”,其单位、部门都有一整套规章制度,但只是“贴在墙上、挂在嘴上、流于形式”,导致其游离监督之外,从而走向腐败。

一是强化组织监督。要强化监督管理意识,纠正重选拨任用、轻任后监督的做法。要加强、纪检、组织和人事等部门的联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共同参与对“一把手”的监督管理。同时要改革现有的纪检体制,将双重领导由以同级党委领导为主改为以上级纪检机关领导为主,保证纪检监督权的独立性、权威性。二是加强党内监督,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进一步完善党委议事制度、人事任免制度、公开办事制度,不断完善民主决策程序。三是加强群众监督。继续推行企务公开,凡涉及重大决策、重大项目、重要人事任免和大额资金使用等都要集体研究、会议决定。凡能公开的都要公开,不仅在班子成员中公开,而且要在员工群众中公开。要进一步发挥纪检、工会、团委、员工代表的作用,形成党内监督、组织监督、群众监督等各方面互动的有效的监督网络和监督压力。此外,要加强“一把手”生活圈、社会圈的监督。近年来从许多腐败大案中不难发现“一把手”腐败中发生的行贿受贿、权钱交易,绝大多数是从生活圈、社交圈开始的,必须将它们纳入监督视野中,拓宽民主监督的渠道。

对加强党政正职监督的实践与思考 篇5

一、建立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必须把深入基层面向群众访贫问苦的好做法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

如何坚持好党的群众路线,切实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广泛征求意见的实践至少带给我们以下几点启示:之

一、深入基层面对面地访贫问苦和开门纳谏是深受群

众欢迎的有效方式,关键是形成制度坚持经常化。群众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满意率很高,对教育中的好做法也非常满意,但疑虑的是教育结束后这些做法只停留在“本本上”,不能真正坚持下来。要打消群众的顾虑,就要把深入基层面对面征求意见等好的方式方法用制度坚持下去,永不懈怠。之

二、广泛征求意见的核心是从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出发,体现的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和为了群众,因此,把边征求边整改的做法制度化非常重要。各级党政机关主要领导带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发放“函”、“表”、“卡”,并做到边征求边整改,确保取得成效,受到群众褒奖。这表明,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只要心中真正装着群众,充分相信和依靠群众,按着群众的要求和意见去做,既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又有闻过则喜和知过必改的作风,就能够凝心聚力克服困难,真正让群众信服。之

三、让人民群众在治市理政上充分行使知情权和参与权,不仅是坚持群众路线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新形势下密切联系群众的主要方式。教育活动中,对重要的意见和建议,党政主要领导专门作出指示,纳入整改方案,使涉及转型振兴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实现了集民智聚民力。这表明,在人民群众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责任感已经日趋强烈的时代背景下,任何忽视群众要求当家作主意愿的做法都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相背离,也必将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不仅要充分发扬民主,还应建立相关褒奖制度,保护和鼓励群众参与管理公共事务的积极性,激发创造性。

二、建立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必须要把解难题、办实事、做好事作为落脚点,在努力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难点问题上形成制度

首先要把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办好事作为落脚点,通过善于为个例“舒肝理气”实现为众人“提神提气”。这就需要各级党政机关党员干部结合岗位工作和所履行的职能,把“下访”、“建岗”、“联民”作为制度固定下来,多在基层普通群众中结交穷朋友,勇于到矛盾隐患易发多发的群体中“舒肝理气”,力所能及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党员领导干部要把解决热点难点等突出问题作为“联”的重点和“访”的核心。同时既要探索完善相关制度以保证联系的经常化,又要注重防止出现联系的简单化、程序化和新的形式主义。其次,建立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必须让普通党员“入列”发挥作用,以拓展联系群众的渠道和层面,夯实党的群众基础。“2.14”矿难善后处理工作中涌现出的一大批普通党员的典型和先进事迹已证明,在教育广大党员立足本职岗位践行先进性的同时,适时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普通党员以“包户”、“结对”、“帮扶”等方式密切与群众的联系也要大力提倡,并且要以制度的形式和有针对性的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把广大党员推上体现先进性的“现实课堂”,使之受到教育,净化思想,锤炼党性,促进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的转变。

三、建立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必须逐级建立和完善履行承诺的诚信监督制度,理顺各司其职和逐级负责的层次关系,以保证立言厉行取信于民

一是要坚持和完善“党政主要领导”直接“批办”制度。在教育活动中,市委常委班子带头从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改起,从群众所急所需所盼做起,落实了市级领导包案下访、接待日、直播间和市长接听公开电话等制度,使许多矛盾隐患“见于未萌、止于未发”。这表明,在林林总总的矛盾和困难面前,对需要多方努力或是无法协调的重大问题,需要“党政主要领导”特事特办和直接批办,以加大为基层和群众排忧解难的力度,这是在广泛民主基础上的高效集中,要通过制度的形式坚持下来,以防止群众反映的问题久拖不绝,引发群众不满和产生严重的不稳定因素,甚至引发重大集体访事件。二是要理顺和建立完善逐级负责制度。对于基层和群众反映的问题,有的并非上级党政一把手亲自拍板才能解决。所以,必须要理顺逐级负责的关系,建立强化“作为”的“问责”制度,该谁负责的问题就由谁解决,属于哪个层面的问题,就由哪个层面来协调办理,以防止问题积压和把本来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既要逐级逐个层面各司其职,又要注意把握政策界限,努力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把上级党政主要领导从陷于事务中解脱出来,保证他们把主要精力用于想大事、办大事和筹划全局谋取发展上。三是建立履行承诺的诚信监督制度。在先进性教育实践中,市委带头履行承诺,建立精简会议、“工作日中午禁酒”等七项制度,带头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市政府筹集资金公开承诺办好涉及人民群众重大切身利益的实事。实践表明,要真正履行承诺,必须把监督履行承诺的工作

做扎实,特别是对于“棚户区改造”等群众关注的重大工程,具有监督职能的机关应该专门立项,在腐败易发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部位严格监督,坚决竭制可能发生的腐败问题。同时,还必须把群众公论和社会监督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纳入干部教育管理机制,作为考核政绩的关键一票。

对加强党政正职监督的实践与思考 篇6

一、国有企业监督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1. 权力运行的制衡机制没有建立。

市场经济呼唤的是健全的法制和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 目前, 国有企业的改革, 虽有了长足的发展, 但距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还有差距, 从权力结构看, 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还没有完全实现“三权分立”, 独立发挥各自的作用, 特别是监督权不到位, 有的形同虚设, 与决策权、执行权相比, 显得软而无力, 监督作用不能得到正常发挥。

2. 选人用人的不足与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矛盾。

国企人事制度, 虽然进行了一定的改革, 有了一系列干部任用制度, 但基本上还没有摆脱传统计划体制下的用人制度。许多企业领导者, 基本还是任命制, 缺乏竞争机制。企业领导干部的直接利益与企业利益脱节, 岗位变动频繁, 很难使管理者全身心投入到企业长远发展中去。这与国有企业跻身国际经济一体化, 适应经济发展新形势, 保证企业持续长远发展, 对企业人才稳定性、全面性、驾驭性的要求是极不相称的。

3. 企业财务管理和内部审计工作还比较薄弱

虽然制定了制度、建立了机构, 但有的制度特别是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程序不够完善、责任不够明确, 而财务和审计机构人员配备不够充分, 加之部分人员素质不够高, 造成有的会计核算不规范、财务决算编制和预算管理不够规范, 审计工作效果有限等。

4. 职代会的作用发挥还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有的企业职代会工作流于一般性的听听职工意见、搞搞厂务公开、每年召开一次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 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开展工作不够。有的企业职代会制度建设抓得不紧, 制度的制定和落实不够。有的厂务公开不够具体、明细, 看似公开了, 但看不出问题所在, 难以进行监督。有的厂务公开时间较短, 形式单一, 能看到的职工不够多。

二、完善国有企业监督机制的对策

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 如何才能解决国有企业监督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和进行长效管理, 笔者认为建立有效的国有企业监督制约机制是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并围绕这一机制提出了以下对策。

1. 建立有序的权力制衡约束机制

切实落实出资人责任, 依法规范企业运作, 建立有序的权力制衡约束机制。从改变现行的国有企业运作模式入手, 建立由出资人委任的董事会履行决策职能;将现行经理由出资人任命还权给董事会聘任;对董事会、监事会成员加强考核, 定期轮换;将财务负责人、审计负责人由行政任命改为由董事会聘任, 对董事会负责, 其待遇由董事会决定, 从而达到权力适度配置与制衡之目的。

2. 建立科学、合理的干部任用机制

针对现行干部任用体制存在的诸多弊端, 进行体制改革。首先, 应改任命制为有期限聘用制, 任期届满后, 职务自然免除, 其可以参加下一任的竞聘, 也可以竞聘其他职位, 以打破干部能上不能下、有问题时换个地方做官的局面;其次, 要改革干部任用推举办法, 能公开招聘的要公开招聘, 尽力克服用圈子里的人, 用身边的人现象;再次, 要探索和改变干部考核办法。

3. 建立规范严谨的资产财务监督机制

当前, 国家和作为出资人的国有企业对其所属国有企业的资产、财务监督还未受到足够的重视, 以致于部分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二级、三级分、子公司的资产和财务管理处于失控状态。虽然现在提倡对领导干部实行离任审计, 尽管这是一种事后监督方法, 但事实上并没有完全实施。因此, 出资人必须加强对所属国有企业的资产、财务监管, 可以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 对所属企业的财务运作作实时监控, 发现异常及时了解审查;同时, 要加强审计监督, 形成制度化, 定期进行, 审计结果应当公布, 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应当严肃查处。

4. 改进国有企业监督环境

改进国有企业监督环境, 鼓励职代会等群众组织参与企业监督管理。要加强职工民主监督, 建立职代会民主评议企业领导人员的制度, 并把民主评议的情况作为对企业领导人员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要尽可能提高企业人事、财务、经营方面的透明度, 建立和疏通职工反映意见的渠道, 便于职工了解、掌握企业的真实情况。当前, 要按照中央的精神大力推进厂务公开, 切实维护职工群众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政治权利, 并以此为突破口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充分发挥其民主监督的作用, 使职工真正当家作主, 在企业改革和发展中充分发挥出主人翁的作用。

总之, 在国企中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是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必然要求。在改革之中不断完善各种监督机制、总结成功经验, 强化国有企业的监督制约工作, 使国有企业更好地在市场经济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关于完善国有企业监督制约机制的思考[J].企业活力, 2008, (7)

[2]苏志刚:如何完善国有企业监督机制[J].法制与社会, 2008, (4)

党政正职培训心得体会 篇7

10月11日,本人参加了省委组织部组织的县(市、区)党政正职任职培训班学习,培训班为期一天,这次参加培训班虽然时间紧、任务重、内容多,但我非常珍惜这次培训机会,并把它作为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服务本领的一个难得机遇,思想上高度重视,时间上切实保证,纪律上严格要求,学习上刻苦认真,拿出高涨的学习热情对待这次的培训。通过认真的学习颇受启发和教育,下面谈一下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一、受到了一次思想道德教育,有助于提高个人素养。本人于今年6月份任职一个***县政府的代县长,作为刚上台的决策者与领导者我深刻的明白学习理论和提高自身修养与素质对自己的重要性。通过这次培训,各位老师以朴实无华的语言让我更加坚定自己要继续培养志存高远、正直高尚、诚实守信、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勇于当担、宽容大度、关爱他人的良好人格。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作为决策者更要具有敏捷的思考力、正确的决断力、敏锐的洞察力、坚决的执行力,要具有亲和力、激发力、凝聚力、演讲力、组织力。作为领导者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使自己具有良好的高雅气质、风度、魅力。要做到这些我就要继续加强学习:

1、加强理论修养。通过这次培训我重新深入地学习了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

思维能力,注重运用科学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努力增强工作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坚持学以致用,坚持从理论高度思考研究实际问题,并继续将其成果用于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

2、提高政治素养。通过培训继续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在重大的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定位自己,明确责任。培训使本人意识到虽然是刚刚任职党政正职,但是我要及时适应好身份的转变,注意好“一把手”应该注意的以下几点:

一、“一把手”应明确自身任务。“一把手”担负着重要的领导职能,起着决策、组织、指挥、协调的作用。要吃透上情、了解外情、掌握下情,提出简洁、清晰的整体工作思路。要把好决策关,既不能专断也不能优柔寡断,要运用所学知识对本单位具体问题进行细致分析,拍好这个板。

二、勇于实践,丰富经验。在实际工作中,要把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理论为指导,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不怕犯错误,要坦然承认失误,汲取教训,力求成为政治强、业务精,熟悉国情、县情和乡情,胜任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

三、“一把手”应关注的其它几个侧重点。(1)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坚决执行县委各项决策、部署,保证政令畅通、行动果断、实效明显。(2)对于我这样的新任职领导要发挥民主决策的作用,充分发挥好信

息系统、参谋系统的作用,确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思路。(3)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坚持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保持社会的稳定。(4)知人善任,选贤任能,树立公道正派的形象。

三、结合这一天老师所讲的内容,总结出了干好正职工作应具备的五种能力:一是思考能力。现在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思路决定出路。一个领导者必须善于独立思考,善于分析问题。在具体工作中,对每项工作该怎么做,采取什么措施,如何抓落实,要取得什么效果,心中都要有想法、有思路、有独特见解,这样工作起来才会得心应手,忙而不乱。二是创新能力。一名领导干部如果没有创意,老是照搬照套,因循守旧,或是“听口令做动作”,工作就没有先进性和创造性,其所领导的地方或部门各项事业发展充其量也只能是“不好也不坏”。这样的干部如果放在落后地区,要实现科学发展是不大可能的。三是决策能力。决策是否切实可行,关键在于决策者对某一事物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能力。感性认识与一个人的经历和知识积累成正比,而理性认识则体现在一个人看问题深不深,透不透。要看领导者决策前是否进行了前期调研和科学论证,是否广泛听取了群众意见,是否对以前的经验教训认真进行过总结分析,对未来的预测是否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决策是否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客观实际。只有具备较强决策能力的领导干部,作出的决策才切实可行,才不至于成为执行不了的一纸空文或搞劳民伤财的工程。四是执行能力。衡量一个领导干部执行能力的标准有两条,一是对上级决策的贯彻执行和交办事项的落实能否做到令行禁止、有办必有

果;二是本级领导班子作出的决策部署是否切实可行,抓决策落实的措施是否有力,责任是否落实到位,决策实施过程出现的偏差能否及时纠正,决策的预期目标能否真正实现等。五是影响能力。即个人的人格魅力和亲和力。有影响力的领导者,能够通过日常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其所带领的队伍,在干部队伍中树立起人格魅力和领导权威,进而获得下属及群众的认可。这样的领导干部,其所带领整个班子和团队的战斗力,所作决策的感召力,以及其对群众的凝聚力,都是十分强大的,开展工作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加强党政正职监督的实践与思考 篇8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现代企业制度是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为特征的。在现代企业制度下, 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使得与企业经营活动及其结果息息相关的企业所有权人、债权人、管理者以及政府等方面的利益有时存在矛盾与冲突。为了经济活动能够正常、有序的进行, 这些不同的利益集团只能依靠法律、法规和制度约束下的会计信息来协调关系, 依靠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来表述经济活动, 根据会计提供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来评价经营管理, 并对企业发展做出决策。因此, 会计监督就成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会计监督作为我国经济监督的重要部分, 必须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障财政经济法律、法规规章贯彻执行中发挥作用。房地产公司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必须置于合法的经济前提之下。会计人员、会计机构作为会计监督的主体, 依据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实施会计监督, 为了保护企业的利益, 在会计管理过程中, 把好“关口”, 保证企业的经济活动在合法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因此,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公司的发展离不开扎扎实实的会计监督工作, 包括加强单位内部监督、国家监督、社会监督等多种形式的监督。

维护所有者权益的需要。政企分开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基本特征, 其前提是政府双重职能的分离, 即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所有者管理职能的分离。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主要是通过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所有企业实施宏观调控和间接管理, 以实现社会公平和经济的稳定增长。

2 内部会计控制失效是产权制度缺陷的产物

内部会计控制是会计监督工作的起始点, 是加强企业会计监督的基础性工作。但目前在我国很多公司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内部会计控制失效的问题, 表现为:会计监督与审计监督概念模糊, 以致淡化会计监督的事前监督职能;会计人员受个人利益驱动, 在工作中造假,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严重影响了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社会公众的利益。

按照现代企业理论, 企业是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的“合约”, 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作为二要素在本质上处于同等地位。随着社会分工体系的日益发达, 社会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 人力资本在社会财富创造中将逐渐发挥出决定性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 产权制度缺陷主要体现在物力资本所有者拥有剩余索取权, 人力资本所有者却未被明确授予这一权利, 人力资本没有得到相应的足够的收益。在这种情况下, 它必然要求从其他方面获得补偿。从这个意义上看, 内部会计控制失效实际上构成对人力资本贡献的一种“报酬机制”, 不过是一种被扭曲了的实现形式。具体说来, 内部会计监督工作效果不佳的原因表现为三点:一是企业内部治理不善, 内部控制制度失调。有的缺乏相应的会计内部监督和控制制度, 有的虽建立了相应的制度, 但这些制度却形同虚设, 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 因而导致会计信息混乱, 徇私舞弊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职业道德观念不强。三是治理结构不合理。外部治理很不完善, 经理人市场缺乏, 内部治理中经理人员又具有很大的经营自主权, 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指使会计人员对外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使得会计监督职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3 建立多层次化的内部会计监督控制体系

多层次的公司内部会计监督控制体系是一个从上到下的、完整的、具有较严密监督控制特性的系统。通过明确有关人员、有关部门的权、责、利, 使得每个群体或个人的行为都处在他人的监督控制之下, 使得对会计工作的监督控制工作能够有制度上、程序上的保证, 避免出现内部会计监督控制的“真空控制”地带或“控制盲点”, 而使内部会计监督控制流于形式、难收成效。一般说来, 人力资本产权视角下的内部会计监督控制体制可分为三个层次。

企业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控制。企业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控制主要体现在企业根据内部会计监督控制的要求实行纵向授权制, 通过股东大会给董事会授权, 通过董事会给总经理授权, 进而形成严格的内部监督控制体系。在体系严密, 领导责任明晰的基础上行使对会计监督控制的权力, 使得监控权落到实处, 监控效果明显。

财务总监具体行使内部会计监督控制的权利。财务总监是由企业所有者委派的, 是企业所有者利益的维护者, 并具体监督和指导着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全过程。这一层次的企业会计内部监督控制是多层次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控制的重点, 它是所有者对经营者以及经营者内部进行会计监督控制的一个关键。

会计部门及会计人员的内部监督控制。即直接面向经营者及经营实体贯彻企业的财务和会计方面的监督控制制度。值得注意的是在该层次上行使内部会计监督控制权利和责任的是企业会计人员, 作用方向是会计人员作用于企业的经理和各业务部门, 而监督和评价会计人员履行监督控制责任的却是上一层代表所有者利益的财务总监。

需辨析的是, 无论是公司还是企业, 内部会计监督控制工作必须符合我国《会计法》的规定和要求, 体现在:一是涉及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人员应当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 不能混淆不清、指责交叉。对不相容的职务应当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监督;二是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 应当明确相互监督和制约的程序, 防止因个人拥有较大的权力而滥用职权, 以避免决策的混乱和失误;三是明确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财产清查的范围是对清查各单位所拥有的各项财产做出真实、全面的反映, 要有组织的进行, 使之程序化、制度化;四是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程序。内部审计是由本部门设置的会计机构及会计人员对单位自身的资金运动进行审计和做出评价。对于内部审计, 应当根据国家统一制定的会计制度制定出办法和程序;五是明确会计责任主体, 加强单位负责人在会计监督中的责任。

摘要:会计监督是会计工作的基本职能, 是企业或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探讨会计监督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对维护我国会计法规的严肃性, 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保障企业和公司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房地产公司的内部会计监督控制为例做了阐述。

对加强党政正职监督的实践与思考 篇9

充分认识加强基层站库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1 油田物资供应的基本特点

一是涉及的产品种类较为繁多。在油田的开发建设过程中,要使用大钢材、工具、电工、化工、塑料制品、建筑五金、管阀配件、消防器材等60个大类约上万个品种。

二是专用器材数量大。以抽油机、油管、油杆、往复泵、螺杆泵和压力容器为代表的油田专用器材,具有制造工艺复杂,承压高,造价贵等特点。油田的行业标准对专用器材的采购、运输、收发等环节有明确的品牌要求和具体规定,以确保其质量完全达到油田生产的工艺与安全要求。

三是对物资质量要求高。油田是没有围墙的工厂,具有点多线长、工艺流程复杂、连续作业等特点,加之生产现场呈现易燃易爆、有毒有害、高温高压等特征,特别是由于油田开采区域大多地处偏远沟壑,交通不便,在全天侯条件下连续作业需要急料时,材料的采购供应成本较高等原因,导致油田对物资质量要求高。

2 保证供应物资质量是油田发展的生命线

物资的质量直接涉及到油田生产的安全问题,对油田生产正常运行影响巨大,保证供应物资质量是油田发展的生命线。近几年来,按照集团公司“发展大油田,建设大气田”的要求,长庆油田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为了适应油田管理幅度扩大和发展节奏加快的形势需要,油田公司全面推进市场化运作工程,强调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从而奠定了培育诚信高效物资供应市场的基础,也为基层站、库加强物资供应质量管理提供了基本保证。

按照油田公司设备定型化和采购规模化的要求,油田专用器材和大宗材料的采购质量有了保证。但面对市场机制不健全,不合格原材料和假冒、伪劣产品不时流入生产领域的现象时有发生的外部环境,如何保证小批量、多批次自购料的采供质量,成为提高物资供应质量的重点和难点。

3 基层站库是物资供应质量管理的基础单元

按照上级部门或对口服务单位下达的物资供应计划,物资供应站对物资到货、装卸、验收、搬运、编码、保管、保养、出库、交付、结算等环节进行全过程管理,物资供应站下属的库房除结算程序外对上述各环节进行具体操作。

以延安物资供应站为例,该站主要承担长庆油田陕北油区大宗石油物资中转和第一采油厂物资供应的代储代销业务。站机关设办公室、财务、仓储管理、生产运行等职能管理组室,全站下设杨山、河庄坪、王窑、候市等5个库房。

近几年来,随着安塞油田原油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延安物资供应站的物资供应工作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表1)。

综上所述,物资供应站及其下属的库房,具有物资供应量大,后续物资管理环节多等特点,它是物资供应后续质量管理的基础单元。

基层站库的管理现状

2008年油田公司再次整合后,油田物资供应系统在专业化和标准化管理上有了较大进步。在对油田仓储器材统一进行微机化管理的基础上,加强了储备定额的科学管理,建立了上、下线库存报警制度,达到了既合理仓储,减少资金占用,又能保证生产需要的目的。从延安物资供应站的管理现状看有以下特点:

1 实行了仓储标准化管理

一是对各库房进行了合理规划布局。即根据料性和物资属性,对库房和料场的物资摆放进行规范,各储存区域和货位,做到了物资标识清楚、货位准确。同时要求仓库保管员要按照物资仓储管理规定,严格执行“五五摆放和四对口”等管库标准,为提高库房标准化管理水平奠定了基础。

二是严格执行了“日清月结,永续盘点”制度。在日常仓储管理工作中,对工具、电料、化工、设备、配件等点件物资,保管员做到了每月进行一次实物盘点,每一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盘点,年终进行一次总盘查。对检斤、检尺物资,做到对当月动态量较大的物资进行实物抽查盘点。并将当月点件、检斤物资的盘点结果,分类汇总报站有关职能管理组室,由有关组室进行检查考核,并与当月奖金兑现挂钩。

三是服务意识逐步深入人心。近几年来,站、库领导以身作则,以服务油田生产为宗旨,全站员工树立了“您的满意就是我们的工作标准”的服务意识,坚持做到正常工作优质服务,做到急事不过夜,要事不转手,坚持24小时保生产。收发料随叫随到,基本杜绝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话难听等不良现象发生,服务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2 严把了物资入库验收关

按照处、站物资仓储管理规定,延安物资供应站由站主管领导负责,由仓储管理组具体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制。站属各库房均设专职验收员,负责物资入库的验收工作。对于到库物资,验收人员严格执行物资验收质量标准,从物资外观包装、品牌标识、产品合格证等方面进行质量把关。对特殊器材按照合同要求采取联合验收等方式,确保物资入库的质量合格率达标。近年来,延安物资供应站的物资验收及时率达到100%、物资验收合格率达到98%以上。

3 加强了物资库存和出库物资的质量管理

一是坚持对库内物资勤检查、勤保养,使库存物资不受损,不腐坏。

二是对库存物资定期进行质量复检,对非必检物资进行抽检,对在保质期检验不合格的产品,按合同约定进行“三包”处理。

三是发放物资坚持先进先出的原则。在物资出库时,做到“五检查”:即对照料单和实物要进行物资名称检查、规格检查、包装检查、数量检查、重量检查,不符合规定的物资一律不准出库。

4 积极开展了专项物资质量回访活动

近几年来,延安物资供应站每年对批量较多,用户反映有质量问题的物资,积极开展了专项物资质量回访活动。为搞好质量回访工作,该站专门设计了《用户质量满意调查表》和《质量回访表》。在回访过程中,通过现场随机走访,填写《用户质量满意调查表》和《质量回访表》等形式,广泛征求用料单位意见。通过质量回访,剖析普遍存在的问题,为有关部门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5 存在的问题

一是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质量管理意识自上而下递减明显。

二是质量管理、质量监督、标准化、计量保证、技术支持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

三是对质量管理的基本工具和方法不熟悉,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新老七种工具,相当一部分管理人员概念不清。

如何提高站库物资供应质量管理水平

2010年初,中油集团公司对全面实施基础管理建设工程进行了统一部署,在基础管理建设工程中,质量管理作为主要内容,要通过3~5年努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基层单位是基础管理建设工程的落脚点,如何提高基层站、库物资供应质量管理水平,对搞好油田的质量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1 积极培育诚信高效的物资供应市场

物资质量的好坏取决于生产企业的原料选择、制造工艺、质量标准、管理机制和售后服务等诸多因素,因此优选供货厂商,积极培育诚信高效的物资供应市场,加强物资采购的前端管理是确保物资质量的基础。

多年来,为了保证石油物资的产品质量,油田的物资供应系统通过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完善物资采购质量管理等措施,使油田的专用和常用物资质量得到了有效保证。但零星料的产品质量不佳,包装不规范,甚至数量不够等现象没有杜绝,给基层站库的质量管理提出了挑战,为此我们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坚持市场准入原则,优选供应厂商。

二是要对油田准入的供应厂商,按战略供应商、主要供应商、普通供应商和备案供应商分类进行管理。每年在对供应商资质审核的基础上,对其供货质量、价格、交货期、售后服务等方面建立考核档案,对供应产品有质量问题的供应商实行“一票否决”,清除出油田物资供应市场。

三是坚持从油田市场准入的品牌厂商中进货。

四是不断规范物资供应招投标,通过物资采购招投标,降低物资采购成本,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2 不断完善基层站库质量管理体系

根据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按照上级部门确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管理目标,不断完善基层站、库质量管理体系,对于提高物资供应质量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质量至上”的发展理念,按照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完善体系、过程控制、异体监督、责任追溯的总体要求,不断完善基层站、库质量管理体系。

二是每年要对上级部门下达的质量业绩评价、考核指标进行逐级分解,同时结合站、库的质量管理实际,细化质量目标,落实质量目标责任,并根据质量管理体系中指标、人员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补充完善,以便确保基层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行。

三是基层站领导和仓储管理室、库房的业务管理人员要全面学习质量管理原理、方法和工具,使质量管理人员清楚质量管理标准,熟悉质量管理流程,能够使用质量管理工具。同时对库房保管员进行全方位的质量管理知识培训,并通过明确岗位职责中质量管理条款,强化质量考核指标力度等措施,为全员、全过程搞好全面质量管理奠定基础。

3 按标准搞好物资质量管理

目前,市场上有部分生产企业法制意识淡薄,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违法行为。一是无技术标准生产产品;二是生产未取得国家生产许可证、强制性认证的产品;三是仿制、假冒产品以假乱真。

在油田公司全面推进市场化运作的新形势下,物资采购的市场交易量越来越大,基层站、库在物资质量管理上也面对新的挑战。按照物资仓储管理制度,基层站、库验收人员在物资的验收入库过程中,一般要按照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同时通过对照检查产品合格标志、质量验收人署名、出厂日期等内容进行质量把关。因此加强合同管理,严格执行油田的质量管理规定尤为重要。

首先要加强物资采购的合同管理,注重产品质量条款的具体约定,为质量瑕疵索赔提供法律依据。在物资验收、使用过程中如果存在质量异议,要按买卖合同约定的质量条款、质量保证期和违约责任进行处理。需要重视的是近几年来,油田器材系统仍然存在有效标准文本收集不全.在合同中经常出现过期作废标准.标准名称与代号不对应等问题,造成到货后无检验依据,无法判定产品合格与否,一旦发生质量纠纷,给质量异议的处理及索赔谈判等造成困难。因此必须运用网络信息平台,加强产品质量标准的收集运用,为搞好站、库质量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另外,要严格执行上级部门制定的物资供应管理规定,并要结合本单位基础管理实际,在提高执行力上下功夫,使基层站、库的质量管理进入良性循环轨道,为油田生产正常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4 搞好基层站库的质量文化建设

油田文化是员工共同奉行的价值理念和凝聚力形成的基础,质量文化作为油田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理应受到油田上下的高度重视。把基层站、库员工的日常行为,引导到油田的质量文化建设上来,以全员参与为基础,从道德、制度、行为和物质四个方面建立良好的质量文化,对油田的大规模建设和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能够展现独具特色的石油形象。

一是从道德层次上起步。道德提升一直是油田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油田质量文化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基层单位要积极熟悉质量文化的内涵,培养员工的质量道德、质量意识、质量价值观,使质量文化在基层单位内部得到广泛宣贯,真正做到质量在我心中。

二是从制度层次上完善。基层单位的质量文化建设,要依照ISO标准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形成程序文件,同时要明确规定各职能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并严格依照文件规定开展工作,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另外,要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工作检查、管理评审和考核激励,对职能管理部门的质量运行状况进行监督审查和自我评价,激发员工发挥各自的潜能,为油田的质量管理水平提升做出贡献。

三是从行为层次上强化。基层单位要在定期对产品和服务质量进行评价的基础上,通过精神和物质激励,鼓励油田员工在物资供应服务和使用过程中,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六西格玛管理模式推广等质量管理方法,为提高服务质量做出贡献,并对提高产品质量提出合理化建议,使物资供应双方在质量文化建设上互相支持,形成共赢局面。

四是从物质层次上保证。在信息化时代,质量文化建设需要必要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等硬件保证。在这方面可借鉴近几年油田井、站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加大基层站、库的文化建设投资,为搞好质量文化建设提供物质保障。

结论

石油企业物资供应的质量管理就是结合行业特点,系统整合专业技术、经营管理和统计方法等各个方面,采取经济、合理、有效的方法,全面提升物资供应工作的系统效率,更好地为油田生产建设单位按时、按质、按量、齐备地供应所需物资,并提供优质服务。

(1)培育诚信市场是做好基层站、库物资供应的基础和前提。近年来,油田公司推行的“四化”管理模式全面适应了大油田管理、大规模建设的需求,特别是油田公司领导提出“推动市场主体的集约化、质量型发展,做服务性甲方”的要求,为我们基层站、库培育诚信市场给予了政策支撑,是提高物资供应质量管理的重要保证。

(2)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是提高基层站、库质量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企业管理的实践证明,质量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而质量管理体系则是确保质量管理活动落到实处的直接手段和主要载体。对于物资供应部门来说,我们应该按照公司标准化流程的要求,紧扣物资计划、供货商优选、物资采购、物资质量验收、仓库管理和物资配送等关键环节,以精细工作流程为重点,开展全面业务流程梳理和优化,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有效保证物资供应质量。同时,应该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制定考核奖惩办法应严格执行。

(3)增强物资供应人员素质是提高质量管理的关键要素。物资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油田生产建设的高效推进。在物资供应过程中,人的活动贯穿计划、采购、保管、搬运和发放的每一个环节。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开展全员质量管理知识培训,动员和引导全员积极参与质量管理,系统掌握保证质量和实施质量该井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形成人人关心质量、重视质量、创造质量的良好环境,才能做到全员、全程、全面的质量管理要求。

多年来,质量管理受到油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质量管理伴随着油田的发展历程,经历了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控制和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具有各个阶段特色的质量管理,为油田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面对油田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拓展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创新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使质量管理理念逐渐转化为质量文化,成为油田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质量意识、质量精神、质量行为、质量价值观和质量形象的总和,并通过制度规范和执行力的不断提高,逐步衍化成操作层员工的自觉行动,真正实现质量管理的管理层和操作层上下的有机结合,将对不断提高基层站、库物资供应质量管理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摘要:根据油田物资供应特点,结合物资供应站及其库房的工作实际,通过对延安物资供应站物资供应管理现状的综合理,分析了基层站、库物资供应后续质量管理的薄弱环节,并根据质量管理的原理和方法,按照油田的物资管理制度和流程出了加强基层站、库物资供应质量管理的基本思路,对搞好油田物资供应质量管理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物资供应,质量管理,石油企业

参考文献

[1]刘海龙.谈油田企业物资供应质量管理[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9,25(7).

[2]张爱玲.工业企业物资部门质量管理方法探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报,1993(4).

上一篇:生产部工作目标计划下一篇:大班语言动物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