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综合服务系统

2023-01-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农村信息综合服务系统

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云平台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摘 要:农村信息服务对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我国农村农业信息化的信息孤岛及分散问题仍然存在。笔者首先研究了云计算系统架构、关键技术等技术进展,分析讨论了云计算技术在行业中的应用情况,之后详细设计了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云平台系统架构,对云环境下的资源集成共享、资源调度管理、业务访问安全控制等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本文只针对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云平台进行了系统架构设计,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云平台建设、运行等工作将在后续工作中开展。

关键字: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云平台;系统架构;关键技术

Study on Key Technologies of Cloud Platform for Integrated Rural Information Service

GUO Lei-feng, WANG Wen-sheng

(Key Laboratory of Digital Agricultural Early-Warning Technology,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Institute, Beijing 100081, China)

Key words: rural information service; cloud platform; architecture; key technologies

农村信息服务对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一般认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是指服务供给者充分利用现有信息资源和适用信息技术,为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和农民个人发展中的信息需求者提供或传播及时、准确、安全的信息产品或服务[1]。农业信息服务内容多种多样,涵盖了农业政策法规、农村金融、农产品市场、农村科技、农业生产经营、农村物流、农村生活、农村休闲娱乐、农村教育培训、农民就业等信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农村信息服务已从单一的传统媒体向多元化的方式发展,农村信息服务模式也各具地方特色,如“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三农呼叫中心”、“农技110”、“爱农信息驿站”等[2]。

2010年,科技部联合中组部、工信部启动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试点工作,将按照“平台上移、服务下延、公益服务、市场运营”的基本思路,依托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搭建“三网融合”的信息服务快速通道,构建“资源整合、统一接入、实时互动、专业服务”的省级综合服务平台[3]。然而,国家层面的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尚且空白,农村农业信息化的信息孤岛及分散问题、信息及时与实用问题,仍然存在。

为此,亟需建立国家层次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集成农村信息服务领域已有资源成果,加快农业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在国家层面上实现省际农村信息服务资源的共享。云计算是互联网时代信息基础设施与应用服务模式的重要形态,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集约化发展的必然趋势[4]。资源聚合和虚拟化是云计算的基本特征,其支持应用服务化、专业化,具有弹性服务、资源池化、按需服务、服务可计费等特点。

笔者结合国家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重大需求,利用云计算技术,设计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云平台系统架构。本文第2节简要介绍了云计算相关技术研究进展;第3节对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云平台架构进行系统设计;第4节介绍了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云平台实现的关键技术;第5节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1 研究现状

云计算[5]代表IT领域向集约化、规模化与专业化道路发展的趋势,是IT领域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陈康等[6]认为未来云计算主要有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构建与应用程序紧密结合的大规模底层基础设施,使得应用能够扩展到很大的规模;另一个是通过构建新型的云计算应用程序。当前,对于云计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系统架构设计以及云计算、云存储、云安全等关键技术研究方面。

在系统架构方面,罗军舟等[7]结合当前云计算的应用与研究,将云计算分为核心服务、服务管理、用户访问接口3层。核心服务层将硬件基础设施、软件运行环境、应用程序抽象成服务。服务管理层为核心服务提供支持,进一步确保核心服务的可靠性、可用性与安全性。用户访问接口层实现端到云的访问。冯登国等[5]将云计算平台以人体作为比喻,认为处于核心层的云基础设施平台将是未来信息世界的神经中枢,具有互联网级的强大分析处理能力;云基础软件与平台服务层提供基础性、通用性服务,例如云操作系统、云数据管理、云搜索、云开发平台等;而外层云应用服务则包括与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相关的大量各类应用,例如电子邮件服务、云地图服务、云电子商务服务、云文档服务等等。王聪等[8]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面向云计算的高性价比数据中心网络体系结构,给出了网络拓扑的构建方式和虚拟网络的划分管理及带宽分配机制,为上层的应用服务及资源虚拟化应用提供了更灵活的支持。

在云计算方面,为了提高了云计算资源调度效率,薛玉[9]提出一种基于混沌粒子群算法的云计算资源调度模型。徐小龙等[10]在分析目前云数据中心设备能耗和数据访问规律的基础上,研究了云计算系统任务调度和数据部署层面的节能机制,提出一种面向绿色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动态数据聚集算法。李亚琼等[11]引入了一种面向虚拟化云平台的全局内存优化框架——通过引入由逻辑地址空间和全局扩展地址空间构成的双层地址空间映射机制来构建跨物理服务器资源边界的高效、可靠的内存资源抽象。李健等[12]针对云计算环境下调度算法必须考虑资源租赁成本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粒子群优化的大规模图状数据处理任务调度算法。

在云存储方面,吴吉义等[13]对于当前各种主从结构的GFS、HDFS、Sector等云存储系统,提出了一种对等结构的云存储系统MingCloud,并采用Kademlia算法构建了原型系统。刘金芝等[14]从资源分配的角度设计了基于云的存储服务模型,并详细探讨了模型的响应过程。余思等[15]针对基于HDFS(Hadoop distribated file system)的云存储系统中小文件存储效率不高的问题,采用序列文件技术设计了一个云存储系统中小文件的处理方案。

在云安全方面,冯登国等[5]分析了云计算对信息安全领域中技术、标准、监管等各方面带来的挑战,提出云计算安全参考框架及该框架下的主要研究内容。林果园等[16]以BLP模型和Biba模型为参考,通过基于行为的访问控制技术来动态调节主体的访问范围,实现BLP模型和Biba模型的有机结合,提出了云计算访问控制安全模型。张逢喆等[17]提出设计并实现了Dissolver系统,保证了用户数据在服务器端整个生命周期中的隐私性,并且在用户指定时间彻底销毁。杨柳等[18]提出了一种云计算环境中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CARBAC,将角色分为用户角色和资源拥有者管理角色。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结合行业特点对云计算对进行了深入研究,对行业云的体系架构进行了详细设计。李伯虎等[19]针对网络化制造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服务的网络化制造新模式——云制造,并对云制造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设计了云制造体系架构。王德文等[20]针对智能电网对全部信息的可靠存储和高效管理的需要,在异构资源的集成与管理、海量数据的分布式存储与管理、快速的电力系统并行计算与分析三个方面进行具体应用,参照云计算技术体系结构,提出基于云计算的智能电网信息平台。陈琳等[21]针对目前自动气象监测系统在建设和运行中出现的硬件成本高和信息孤岛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微软的Windows Azure云计算平台的自动气象监测网络系统。闫璐等[22]采用云计算技术构建铁路运营监控系统,包括铁路运营监控基础设施即服务、铁路运营监控平台即服务、铁路运营监控软件即服务3种服务模式等。

2 系统架构设计

农村信息服务云平台分为基础设施、云资源管理系统、云资源自助服务系统、农村信息服务平台4个部分。其中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构成云平台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安全资源等基础资源环境;云资源管理系统是对基础设施中的各种资源的管理、监控、调度等;云资源自助服务系统将云平台中的各种资源以自助的形式提供给农村信息服务平台中的各种应用;农村信息服务平台面向广大农村用户提供服务,涵盖了农业科技、农业知识等各种涉农信息。

2.1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所有云计算平台的底层载体。从某种意义上说,基础设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理的硬件设施,包括了各种服务器、存储设备、PC、网络设备、安全设备等,一般认为能够支持虚拟化的设备都可以作为农业科研云平台的基础设施;二是经过虚拟化、分布式等云计算技术处理过的各种资源池,这些基础设施可以通过网络以服务的形式供用户使用。

2.2 云资源管理系统

云资源管理系统是农村信息服务云平台的核心,通过对基础设施资源的管理、监控和调度,实现对硬件资源运行状态的全方位监控、故障告警和安全处理,提供细粒度的资源调度与服务能力。

资源管理:资源管理模块能够满足用户的资源请求,然后把特定的资源分配给资源请求者,具体包括资源审批、资源分配、资源监控、资源回收等。

服务管理:农村信息服务云平台采用“应用即服务”的模式,各种应用程序,如数据存储、备份与恢复等,都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给用户。通过服务管理,可以按照个性化的部署,定制模块化的环境,实现应用的自动化部署;为用户提供服务目录选择。

权限管理:农村信息服务云平台面向的用户群体不同,需要对不同用户的权限进行管理,根据系统设置的安全规则或者安全策略,用户可以访问而且只能访问自己被授权的资源,防止对云中数据进行修改、删除等非法操作。

备份容灾:农村信息服务云平台应该实现两个层面的备份,一个是系统层面,包括对用户数据和云计算运营管理平台的配置数据进行备份;另一个是用户层面,对某个用户的特定资源提供备份服务。

安全管理:安全管理对于保障农村信息服务云平台的基础设施资源合法访问和利用极其重要。从3个方面来考虑,第一,基础数据是安全的,需要一个可靠的安全防护机制;第二,用户操作是安全的,需要提供安全审查机制;第三,应用程序是安全的,需要一套安全监测体系。

能耗管理:农村信息服务云平台的建设会投入大量的IT基础设施,IT系统的能耗也会随之攀升。能耗管理模块涉及“运行数据监测”、“设备控制”等核心功能,对数据中心的环境实时监测、构建热源模型。

资源监控:通过资源监控模块可以实现对物理设备、虚拟机以及应用系统的使用情况的监控,主要包括其配置信息、运行状态、主机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I/O及网络输入输出流量等用户关心的数值。

负载均衡:农村信息服务云平台通过运营管理平台的负载均衡按照一定的策略和机制对负载进行分配转移,使资源利用率和负载整体趋于平衡,有效解决节点资源利用率过低或者节点之间负载差异过大等问题。

资源调度:在农村信息服务云平台中可能存在成千上万的计算任务,为了使这些计算任务能够顺利完成,需要根据资源调度模块的管理,按照上层应用的需求集中调度,统一管理,保证资源在全局范围内高效使用。

自动迁移:农村信息服务云平台中存在自动迁移业务需要时,原始节点中的DB资源以及虚拟机资源等会通过专有通道复制到目标节点中,然后由自动部署模块完成对目标节点的IP地址解析,新的用户访问将会自动转移到目标节点上。

2.3 云资源自助服务系统

云资源自助服务系统是保证上层业务系统高效、稳定运行的基础,主要包括应用需求定制、资源弹性扩展、应用隔离、快速部署等关键技术。

应用需求定制:根据用户的具体应用部署相应的软硬件环境,如数据库、站点服务器等;还可以根据用户期望的访问量,来分配充足的内存、CPU以及存储等资源,满足应用的服务水平和质量。

资源弹性扩展:按照用户访问量的多少,对资源进行扩展和收缩,并且不会影响在线用户的使用,具备足够的弹性和灵活性,以实时动态地满足应用需求。

应用隔离:虚拟化是云平台实施的基础,不同应用的运行可能处于同一台物理机上,必须采用应用隔离机制,使不同应用之间互相隔离,不会互相影响。

快速部署:云平台下应用环境的创建其实是对物理资源的一种映射,一个应用的部署可以通过操作员简单的操作来完成,降低了对软硬件资源的依赖程度,缩短了应用的部署周期。

2.4 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通过惠农综合门户提供用户界面,还包括三农智能呼叫中心、农村远程教育服务系统、农村民生信息服务系统、基层农技推广信息化系统等综合信息服务内容。同时,针对农机作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农业物联网应用等提供专业信息服务。

3 关键技术

3.1 云环境下的资源集成共享技术

资源集成共享是信息服务的研究重点。国家农村综合信息服务涉及多个省份,面向广大农村地区,具有跨域分布、条块分割、设备异构等特点,大大增加了资源集成共享的难度。利用云计算技术,研究基于语义本体的资源模型、基于服务资源框架的平台服务化封装、资源服务任务分解与时序关联任务链等关键问题,实现自治、分散、异构、异地环境下的计算、存储、应用、数据等资源的快速共享、广域集成和分散服务,满足资源服务的可扩展、互主备、多中心等需求,提供计算资源统一、集中的智能化管理。

3.2 云环境下的资源调度管理技术

资源调度管理是云计算技术的核心问题,其主要目的分为降低云计算数据中心能耗和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两种。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云平台需要支撑国家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农村信息服务数据处理系统、国家农村信息专业服务平台、国家农科城信息互联互通服务及视频展示系统等业务系统运行,业务资源种类多样、业务系统粒度各异、技术维度不同。利用云计算技术,重点研究基于预测的资源调度、能耗与性能折衷地调度、面向不同应用负载的资源管理策略与机制、面向计算能力(CPU、内存)和网络带宽的综合资源分配、多目标优化的资源管理与调度[23]模型、算法与策略,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资源监控实时化、调度管理自动化。

3.3 云环境下的业务访问安全控制技术

安全控制是云平台必然面对的问题之一,安全可靠的云服务是云平台的基础和前提。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云平台实现各种资源的集中管理,系统的巨大规模以及前所未有的开放性与复杂性,使其安全性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考验。构建一体化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云安全体系框架,提供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云平台用户的身份管理服务、业务系统访问控制服务、云资源审计服务、数据及应用的加密及隔离服务,建立安全事件采集、关联分析、病毒防范等安全事件信息处理平台,提升云平台安全态势把控能力,保障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的安全、高效运行。

4 结 论

笔者对云计算技术的相关技术进展以及云计算在各行业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设计了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云平台系统架构,对云环境下的资源集成共享、资源调度管理、业务访问安全控制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

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对于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推动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和借鉴云计算技术已有的科研成果,与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结合,面向广大农村用户,提供更快捷、更有效、更可靠、低成本的农村信息服务。笔者只针对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云平台进行了系统架构设计,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云平台建设、运行等工作将在后续工作中推进。

参考文献:

[1] 蒋勇,罗利平,祁春节.现代农村综合信息服务模式设计及制度安排——基于湖北省的实证分析[J].情报杂志,2010,29(3):173-179.

[2] 李瑾,赵春江,秦向阳,等.农村信息服务综合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村级视角的调研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1,44(19):4 110-4 120.

[3] 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EB/OL].[2012-02-29].http://www.most.gov.cn/ztzl/kjhjms/hjmsnc/201202/t20120229 _92883.htm.

[4] 中国云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EB/OL].[2012-09-18].http://www.most.gov.cn/tztg/201209/t20120918_96838.htm.

[5] 冯登国,张敏,张妍,等.云计算安全研究[J].软件学报,2011,22(1):71-83.

[6] 陈康,郑纬民.云计算——系统实例与研究现状[J].软件学报,2009,20(5):1 337-1 348.

[7] 罗军舟,金嘉晖,宋爱波,等.云计算:体系架构与关键技术[J].通信学报,2011,32(7):3-19.

[8] 王聪,王翠荣,王兴伟,等.面向云计算的数据中心网络体系结构设计[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2,49(2):286-293.

[9] 薛玉.云计算环境下的资源调度优化模型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3,30(5):362-365.

[10] 徐小龙,杨庚,李玲娟,等.面向绿色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动态数据聚集算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2,34(9):1 923-1 929.

[11] 李亚琼,宋莹,黄永兵.一种面向虚拟化云计算平台的内存优化技术[J].计算机学报,2011,34(4):684-493.

[12] 李健,黄庆佳,刘一阳,等.云计算环境下的大规模图状数据处理任务调度算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2,46(12):116-122.

[13] 吴吉义,傅建庆,平玲娣,等.一种对等结构的云存储系统研究[J].电子学报,2011,39(5):1 100-1 107.

[14] 刘金芝,余丹,朱率率.一种新的云存储服务模型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1,28(5):1 870-1 872.

[15] 余思,桂小林,黄汝维,等.一种提高云存储中小文件存储效率的方案[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1,45(6):59-63.

[16] 林果园,贺珊,黄皓,等.基于行为的云计算访问控制安全模型[J].通信学报,2012,33(3):59-66.

[17] 张逢喆,陈进,陈海波,等.云计算中的数据隐私性保护与自我销毁[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1,48(7):1 156-1 167.

[18] 杨柳,唐卓,李仁发,等.云计算环境中基于用户访问需求的角色查找算法[J].通信学报,2011,32(7):169-175.

[19] 李伯虎,张霖,王时龙,等.云制造——面向服务的网络化制造新模式[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0,16(1):1-8.

[20] 王德文,宋亚奇,朱永利.基于云计算的智能电网信息平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34(22):7-11.

[21] 陈琳,齐文新,齐宇.基于云计算的自动气象监测网络系统[J].计算机应用,2012,32(5):1 415-1 417.

[22] 闫璐,胥昊,郭奇园.基于云计算和WebGIS的铁路运营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铁道科学,2012,33(z1):132-138.

[23] 林伟伟,齐德昱.云计算资源调度研究综述[J].计算机科学,2012,39(10):1-6.

作者:郭雷风 王文生

第2篇:永州市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研究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湖南省永州市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现状,分析永州市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面临的障碍,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加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对策,为永州市农村信息化、智慧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有机整合;基层治理

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和全员参与的过程,是多个社会平台的有机整合,是信息的重新整合,是政府与社区、社会及企业的多元治理,是一项长期的发展战略[1]。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是完善基层治理、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德政工程,是提升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民心工程,是体现农村基层党建水平的基础性工程,各级各部门要抢抓机遇,把平台建设作为政府公共服务内容的重中之重来抓[2]。该平台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打造效能政府,简政放权,扩大基层发展自主权,大力推动管理重心下移。湖南省永州市委、市政府以“供销惠万家”工程建设为抓手,依托供销合作社全力推进全市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通过财政独立融资,各级领导重视发展,责任到部门到个人的方式,调动各级部门的积极性。优先实施改扩建项目,项目实行经费包干,由乡镇街道组织相关村镇采取“四议两公开”的方式进行建设。

一、永州市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现状

(一)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全面推进

永州市就加强“供销惠万家”建设进行了专门部署,要求在全市推进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中每个乡镇安排120~200 m2、每个村安排45~60 m2的“供销惠民”服务窗口。2018年2月,永州市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暨农村网格化信息系统建设(“两大建设”)现场推进会在宁远县召开,标志着全市“两大建设”已进入全面实施和深入推进阶段。永州市作为永州市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试点先行区,自2016年招标建设后,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强化服务功能,推行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网上办事体系。村级服务中心的建设要从当地老百姓需求出发,从群众中收集好的意见,基本建成了老百姓办事、治病、娱乐、互相交流和“村支”两委干部办公都“离不开”的地方。“小平台、大服务”,真正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解决了群众办事难问题,极大地方便了老百姓。目前,在所有乡镇、村(居)基本完成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任务,助推774个精准扶贫村(并村后)脱贫,惠及全市380万农村群众。同时,有序推进农村网格化建设。坚持统筹谋划推进、统一标准运行、强化基础保障和服务为本原则,目前永州市所有乡镇、示范村和精准扶贫村的网格化基础建设基本到位。全面推进宽带网络进村工作,江永县、冷水滩区实现村级网络全覆盖,其他县区示范村和精准扶贫村基本实现网络全覆盖。

(二)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有了一定基础

永州市采用上下联动的方式,自上而下地推动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加强顶层设计,促进高位推动,实施周密部署。在人员支持方面,永州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顾问,市委副书记任组长的高规格领导小组;政策制定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以文件为依据,将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纳入县区绩效考核、综治考核、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考核和社会治理机制改革目标考核中;制度实施方面,永州市从平台最初的规划设计,到确定了普通型、标准型、示范型三大类设计图,到实施初始将宁远县作为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示范县,其他各县区进一步确定示范点,再到通过试点先行、以点带面,推动平台建设全面铺开;资金来源方面,积极落实建设资金,永州市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在专项资金方面争取到省预算内资金约4 000万元。

(三)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系统有了技术支撑

2017年,永州市在全省率先建立了社会治理、城市管理、公共服务三位一体的城市网格化综合信息系统,形成了社会综合治理的“永州模式”,从而在全省发挥了领先作用。通过“双管齐下”借力发展,用外力作为推动力。一是以智慧永州平台作为建设的支撑,二是以各类政府热线平台作为建设的合作渠道。目前,该系统已覆盖了263个职能部门、39个社区、6个试点乡镇及553个网格,并实现与各县区系统对接共享;在全省率先将12345和12328热线工作人员整合进入网格事件联动处置实际办公,明确设立市网格办和市网格联动服务中心。

二、永州市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面临的主要障碍

(一)缺乏一定的长效机制

高效运转、配套完善的管理体系是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核心。由于基层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平台建设比较薄弱,导致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缺乏一个长效的机制。基层综合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工作程度化、服务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等机制没有落实到位,缺乏平台的长效工作机制。首先,当前的信息服务平台缺少相应的监督考核管理机制,日常工作的评查没有标准化要求,使得平台在运营过程中出现不规范现象,有时会出现平台运行紊乱现象,平台运行效率低。其次,组织协调机制不完善使平台容易出现农村信息孤岛现象,农村信息化建设各项工的协调力度不匹配,政策实施就会出现落差。

(二)平台人员配备不足

人才是发展的有力支撑,人力资源不足是影响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重要障碍之一。永州市缺少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信息化干部队伍,使之既懂本行业务,又懂农村信息化建设、管理与服务。但是,当前平台工作队伍结构不合理,基层干部配备出现了断层,特别是农业信息化平台运行需要一定的信息技术和农业科技人才,但这种人才相对匮乏。再由于农村大量的劳动力外出务工,缺乏高素質的人才,导致各级平台工作人员不足,现有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而且村里的老年人接受新技术的能力较弱。平台管理与服务人员日常的业务与技能培训缺失,使专业化管理出现了漏洞,使平台建设缺少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平台供给水平有待提升

长期以来,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以地方政府为主。场所、硬件等设施投入,运行维护、人员经费等管理费用,均主要依赖地方财政投入。由于地方财政配套能力有限,特别是农村往往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地方财政无法有更多的资金来保证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日常运营。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有时会出现硬件和软件不完备现象。同时,因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往往承担着大量的行政性事务、服务性事务和公益性事务,如果达不到相应的服务供给水平,很难真正达到“最后一公里”,不利于农民能畅通地得到最全面、最快捷的信息,而且极易产生群众对政府部门不满意的问题,甚至影响基层政府的公信力。

(四)部门间沟通协调不足

由于各部门、乡镇之间沟通协调不足,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缺乏推进合力,造成建设进度滞后,给后续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压力。领导分工不明确,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平台建设的督查督办力度不够,导致执行力较弱。因此,下级各部门、乡镇应勇于承担责任,努力创新工作方法,加大协调力度,形成部门合力,倒排工期,加快建设进度;要完善平台建设考核办法和任务分解月清单,严格考核问责,确保按时完成首批67个建设点的建设任务。

三、加强永州市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建议

(一)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以政府投入为资金主要来源,有机整合相关涉农建投资金,通过自筹或整合党建、财政、科教文卫体等部门用于涉农建设的专项资金,探索构建涉农资金统一管理、统一使用、统一考核平台。以发改委、财政局、农建投公司为实施主体,全面负责本区域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资金筹措及项目建设,主动向中央、省及市涉农建设项目的相关政策靠拢,积极向上级申报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项目补助,切实减轻基层财政压力。基层政府应积极寻求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由实施主体向国开行等政策性银行申请专项贷款,特别是农业发展银行和当地的农商行,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分期偿还,确保资金来源持续、充裕[3]。

(二)坚持精准施策

以乡镇区划调整后的行政区域为基本框架,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靶向施策助力并村强村体现实效。深入开展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调研,从组织、人社、发改、财政、民政、教育、卫生和住建等部门抽调精兵强将组成调研队伍,对具有代表性的行政村进行实地调研,掌握大量真实可靠、详细精准的数据,对确定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选择、布址、规格提供有效依循。坚持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五个统一”,对外观设计、功能布局、平台系统、办公制度和资金整合5个方面做出详实规定,在统一标准、规范建设的基础上遵循人本、文化、生态、超前和务实的科学原则,组建专业化设计队伍,确保将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打造成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的中心,为民众提供便捷、舒适、高效的综合服务。

(三)确保成效管长顾远

综合考虑当地村情、民情、社情,平衡统一标准和突出特色两套体系,决不让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沦为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构建顶层设计、高位推动、协同落实体系,成立高规格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策划、组织及重大问题的协调解决工作。坚持实事求是,以实情为导向,根据当地人口规模、地形地貌、风土人情及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等,科学规划平台功能,合理设计建设样式,主动适应对接当地经济社会文化长期发展规划。大力实施信息化、网络化工程,以县级智慧云平台建设为蓝本,积极对接智慧工程,将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成高度网络化、信息化的先进平台,把村级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综治维稳、党的建设等工作纳入统一管理口径当中,为农村信息化、智慧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4]。

参考文献:

[1]周晓迅,李燕凌,熊春林.寧夏和安徽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经验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15(9):377-379.

[2]刘路军.关于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策略研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16):109.

[3]赵卫利,刘冠群,程俊力.国外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启示[J].世界农业,2011(5):71-73.

[4]楚实.我国区域信息化与劳动生产率关系的研究[D].重庆:重庆邮电大学,2011.

作者:周友胜

第3篇:农村有线电视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研究

摘 要:

论述了利用有线电视推动农村信息化的意义,探讨了建设荆州市农村有线电视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方法,讨论了解决农村信息传输技术和平台实现的功能目标等问题。

关键词:

有线电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1 建设农村有线电视综合服务平台的意义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经济近几年有了快速的发展,农民对于农技、农资和产品市场等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农村信息化也逐渐成为了农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支撑农村信息发展的网络资源按功能划分,有三类,即电信网、广电网和计算机网。而有线电视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和有线电视数字化启动,在政府的大力推动和扶持下,有线电视网络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以湖北荆州市为例,市政府在2008年第三次将发展农村有线电视十万户列入了十件实事之一, 荆州市也连续三年新增有线用户超十万户,有线电视总户数达到80万户,入户率53%,有线电视通村近2100个,通村率超过85%。2008年底荆州市开始启动有线数字电视整体平移,目前已平移15万户。通过这两项工程的实施,有线电视在农村有了很大的发展,已基本具备成为农村信息基础资源平台的条件。

2 研究区域概况

荆州市目前所辖9个县市区,103个乡镇,2861个村,目前人口630万人,150.1万户,其中农户100万户。目前全市总有线电视用户80万户,有线电视总户数达到80万户,入户率53%,有线电视通村近2100个,通村率超过85%。全市有线电视平均入户率54.4%,通村率超过90%。目前全市正在进行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程,预计今年内完成平移15万户,明年底数字电视用户将达到28万户以上。

3 平台建设目标

按照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标准,全面优化和完善农村有线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双向、交互、高质、大容量的农村有线电视综合服务平台,通过该平台覆盖地市以及周边的乡镇和农村,通过对进村入户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整体规划、统一部署,丰富服务“三农”的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和综合信息,使涉农、惠农信息进村入户问题能得到有效解决,使有线电视网成为“三网融合”和农村信息化的基础平台。

4 平台建设原则

4.1 技术先进性的原则

方案在充分考虑网络传输的稳定性、安全性的前提下应考虑技术的先进性和前瞻性,使终端用户得到目前最为有效的技术服务。

4.2 充分合理利用现有资产的原则

在现有模拟电视传输网的基础上进行数字化改造,在保证数字电视正常传输的前提下,尽量利用原有网络有效资产。

4.3 总体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

在全市范围内制定总体规划,按照先主干后支干的次序分步实施,滚动发展。

5 平台提供业务和功能

(1)基本业务:普通模拟广播型业务、普通模拟电视频道、调频广播。

(2)拓展业务:数字广播电视节目传输、数据广播、网络信息资源发布、高清晰电视、VOD视频点播、时移电视。

(3)增值业务:广播型数据业务、宽带Internet 接入、互动消息发布、IP电话业务、网上游戏、数据通信业务、视频会议电视、可视电话、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社区服务、买卖信息、电子商务。

6 平台建设内容

6.1 平台总体架构

整体系统包含有线数字电视系统和IP宽带传输网系统。有线数字电视系统采用分布式体系架构部署,整体分为内容服务平台、存储分发平台、运营支撑平台、网络传输平台、终端服务平台五大部分。IP宽带传输网系统包括前端管理系统、运营支撑平台、网络传输系统和终端系统。

6.2 有线数字电视系统

系统采用分布式体系架构部署,整体分为内容服务平台、存储分发平台、运营支撑平台、网络分发平台、终端服务平台五大部分。

(1)内容服务平台:主要完成前端电视节目的引入、编码、播控、管理和播出。主要构建由卫星接收机/DVB信号接收机、信号冗余交叉矩阵、设备管理平台、播控平台、内容编码设备和操作维护终端组成。

(2)运营支撑平台:运营支撑平台主要负责互动电视系统的业务管理(产品及业务定义、计费、统计等)、用户管理(开销户、认证、查询等)、用户自我服务、设备管理(系统部件的操作、维护、日志等)、媒体内容管理(节目信息、EPG等媒体内容的引入、查询、分发和调度等)、DRM系统、数据库

存储系统、第三方业务平台对接等功能。

(3)存储分发平台:存储分发平台主要负责互动电视系统的媒体内容的分发合存储。包括视频存储播出系统和媒体平台。视频存储播出系统主要由3个部分组成:服务器系统,EPG,STB。同时还需要和其他相关系统如SMS、CAS、节目内容管理系统紧密配合。媒体平台负责系统的媒体内容存储和向STB提供媒体服务。并向用户提供电子节目向导。用户通过电子节目向导进行节目内容的定购和点播。媒体平台响应用户媒体定购和点播请求,为用户提供流媒体服务。同时配合计费系统实现计费。

(4)网络传输平台:由光缆骨干网和用户接入网组成。光缆网分三级,第一级为市至各县市主干环网;第二级为县市区至各乡镇,架构为环形和星型混合型;第三级为乡镇至各村组,以星型为主。用户接入网为同轴电缆网。

(5)用户终端服务平台:主要指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STB)和电视机。机顶盒前期为单向,后期可升级为双向互动机顶盒。

6.3 宽带IP传输网系统

(1)前端管理系统:包括地市级城域核心汇聚层和业务接入控制层。城域核心汇聚层由高端路由器构建,通过出口连接到外部高速IP网络。业务接入控制层实现用户接入控制和业务分离。

(2)运营支撑平台:主要负责宽带网用户的业务管理、用户管理、用户自我服务、设备管理、数据库存储系统等功能。

(3)网络传输平台:采用“EPON(光纤收发器)+有源EOC”解决方案。EPON为无源光网络技术,它将传统有线电视网和数据网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了现有光纤资源,其网络组成符合原有HFC网络结构,实现数据业务或电视回传业务;EOC为用户接入网技术,头端设备接在EPON(光纤收发器)系统下,充分利用原有同轴电缆,在基本不改动原有网络结构的基础上,实现在同轴网络上的双向改造。从而将数据业务和电视业务混合集中传输,并混合在同一根同轴中,最终送入用户端。以此最大程度的发挥原有有线电视网络资源。

采用EPON需要对现有有线网络进行无源化改造,按照数据传输要求,每个光节点所带用户控制在150户到200户为宜,要求放大器控制在2级以内,且用户分支分配器质量应稳定可靠。需要对部分农村有线网进行双向网升级改造。

(4)用户终端系统:用户终端系统包括有源EOC终端和计算机,主要解决农户家庭上网需求,可提供1-2Mbps传输带宽。

7 结语

有线电视综合服务平台以面向农村信息化建设为重点,实现模拟和数字广播电视节目传送、数字视音频点播、节目推送、宽带上网、信息发布、数字电话、电子政务等多种业务,建设普及以数字机顶盒为主的农户家庭信息终端,为农民提供 “一站式”多种信息服务,满足其多樣化、个性化信息需求。另外,立足农村实际,对如何接入宽带接入“最后一公里”问题,进行了尝试,为其它网络平台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农业部.全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DB/OL].资源网,2007-11-30.

[2]马费成.信息管理学基础[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3]李菲,王丹,等.面向农户的市场信息服务研究综述[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4,34(4).

[4]胡昌平.管理学基础[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苏登攀

第4篇:上饶市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

工 作 总 结

上饶市是原信息产业部于2006年确定的首批“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市。两年来,我们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参与、整合资源、围绕产业、市场运作”的工作思路,构建了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了全市统一的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上饶生猪产业系统和近千个农村信息服务点,探索了市场化建设和运营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06年12月,在香港世界通信展上吴邦国委员长通过视频与我市玉山四股桥乡大洋村农民、农业专家进行了实时交流;2007年11月,英国牛津大学的瑞雪博士(Rachel Murphy)专程赴我市调研农村信息服务情况;2008年3月,中央电视台第七套《聚焦三农》栏目摄制组对我市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做了专访,并于4月7日在中央电视台第七套节目播出。

一、打牢基础,统一平台,建设站点,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初具规模

1、建成覆盖全市各乡村的通信网络,初步解决了综合信息服务的传递基础问题。两年来,我市共投资9个多亿,实施“村村通”和“自然村通电话”工程,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居中西部前列。截至2007年,实现了100%自然村通电话,100%行政村通移动电话,96%行政村通宽带,50户以上自然村通移动电话;全市电话总数达102.5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162.20万户,初步形成了大容量、高速率、覆盖全市城乡的信息通信网络,为我市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奠定了坚实的传递基础。

2、建成全市统一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初步解决了信息资源的集中处理问题。我们打破逐级建平台的传统方式,由市级建设一个统一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具有信息发布和查询、信息采集、远程教育、专家咨询和在线应答、短信服务、网上交易、基层政务和视频点播等八大功能。目前平台已初步实现集中收集、整理、发布市、县(市、区)各涉农部门、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批发市场、种养大户的各类涉农信息;能够为电脑、电视、电话、手机、IPTV等多种终端提供信息的互动。2007年,我市玉山县通过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外销柑桔120余万斤,柑桔价格由原来每斤0.3元提高到0.8元,为桔农增收60万元。

3、建成530个信息服务点,初步解决了综合信息服务的进村入户问题。从2006年起,全市共建设信息服务点530个。主要有企业信息服务点、农业特色信息服务点、共享信息服务点和乡镇(村)信息服务点等四种类型。企业信息服务点在农业企业和涉农企业的信息中心(站)建立;农业特色信息服务点围绕全市的一种特色产业,在具有一定规模的种养大户、经纪人、农产品专业市场中建立;共享信息服务点主要与“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文化共享工程”、“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示范点相结合。乡镇(村)信息服务点主要在乡镇、行政村所在地部署。其中乡镇信息服务站具备三大功能:一是展示功能,即通过全球眼系统、LED电子屏等,在互联网上向全世界展示本乡农产品和工业产品;二是查询功能,即通过电子显示屏、触摸屏、电脑、电话、农信通等传播手段,查询人才市场信息和农产品供求信息;三是培训功能,即通过IPTV、电脑教室等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知识、市场经济知识、党员教育、电脑操作等方面的培训。这些信息服务点的建立,把信息带到农民的身边,最大限度、最大可能地直接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为信息进村入户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渠道。如玉山县四股桥乡和该乡的大洋村信息服务点,从建立至今引来了浙江、福建等地客商,连片种植西瓜达1200亩,在大塘、潭头总投资310万元的甲鱼养殖基地,大洋村年出栏3000头的养猪场,200余亩冷水茭白,4000亩本乡土专家培育的紫宝香糯,3100亩花卉苗木基地和玉山生态旅游观光园,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增产增收的良好效果。

4、开展大规模的信息化培训,初步解决了农村信息员队伍的素质提高和农民信息意识的提升问题。我们通过培训班和信息大篷车等方式,在全市培训农村各类人员8万余人。特别是充分利用信息大篷车用于农村信息化培训。目前,信息大篷车共出行44050公里,培训137个课时,对全市120多个乡镇的1900多名农村信息员进行了信息化培训。我市的信息大篷车培训量在全国排名第三,得到赛迪集团领导的表扬。

5、探索商业运营机制,初步解决了综合信息服务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我们在资金投入方面,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建设、谁维护”的原则,基本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投资”的模式,公益资源整合等由政府负责,其它的建设和市场资源整合等由企业参与投资。据初步统计,各类企业在农村信息化方面的投入达8个多亿;在信息服务点的建设方面,采取信息服务与电信代办点、农家小商店等相结合的方式,保证信息服务点的自我生存;在信息终端方面,完全走市场化道路,由电信运营商与电脑商联合出台捆绑宽带上网、分期付款的方式,农民每月只付198元就能得到一台联想电脑和两年上网的服务,推出两个月就办理用户2000余位;在运营维护方面,信息服务商和平台建设方共同合作,独立进行综合信息服务经营,以农民能够接受的方式和价格提供信息服务,通过信息增值服务、广告业务、技术服务、信息中介等市场化发展项目,获得市场效益。

二、政府引导,整合资源,市场运作,全力推进农村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工作

1、理清思路,构建信息服务体系

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是一项崭新的课题,如何开展没有先例可鉴,也是试点工作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我们通过到兄弟省、市考察学习,召集相关单位、企业开座谈会,开展学术研究等方法,逐步理清了开展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的思路,构建了以通信网络为基础、以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中枢、以信息服务点为落脚、以多种接入方式为载体、以各类涉农信息资源为核心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的体系框架。整个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由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应用和信息反馈等五个工作流程组成,政府部门、电信运营商、信息提供商、信息服务机构、信息服务对象在体系内发挥不同的作用,从而使综合信息服务得以实现。有了这个体系框架,我们就能准确地把握综合信息服务的流程,把握各个主体在综合信息服务中的职能和作用,能够制定出符合综合信息服务特点的工作方案。

2、强力推动,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领导高度重视。2005年,我市就成立了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试点市批准后,又成立了以常务副市长为组长、分管农业的副市长为副组长的“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领导小组,使我市农村信息化工作在组织领导上得到了强有力的保障。市委书记、市长都亲自过问,经常听取农村信息化工作汇报,亲自部署农村信息化指导意见的起草,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增加市信息化办为成员单位,并将“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工作纳入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当中,统一部署。

出台相关政策。首先是将“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纳入《上饶市“十一五”电子政务规划》当中,综合考虑,统筹建设。试点市批准后,又及时下发了《上饶市国家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实施方案》。为加大推动力度,2008年,市政府又专门下发了《关于推进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强调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号召全市上下协调配合,积极开展工作。

给予大力扶持。我市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均财政收入只有862元,但全市财政共投入650万经费,用于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信息大篷车运行、涉农网站建设、信息资源整合、信息服务点的建设补贴等。其中给予每个信息服务点财政补贴1000元经费。

3、整合资源,提高信息共享程度

从部门方面,争取支持。我们主动上门,介绍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的意义和实现方法,争取他们的支持,共协调了50多个行政和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综合信息服务。从资源方面,我们提出了“四合用”。一是合用网络资源。各部门的涉农服务工程不再重新建设物理网络,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村通信网络。二是合用平台资源。市级建设统一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各部门的涉农服务系统均列为平台的组成部分,市直和县(市区)共享平台资源,无须另建平台。三是合用信息资源。各部门的涉农信息都要能够共享,通过统一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各自的系统,向农村提供信息服务。四是合用信息服务点资源。整合各部门在农村的服务机构,如农技站、农村党员远程教育、“万村千乡”小商店、文化资源共享点和电信运营商业务点等等,做到一点(站)多用。从方法上形式多样,如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在内容上由组织部负责整合;在平台上向综合服务平台提供链接;在教室上与信息服务点合用;在视频会议室上与政府视频会议室合用等等,只要不重复建设就达到目的。

4、突出亮点,开展特色产业服务

农业产业化是发展农村经济的主要途径。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直接为特色产业提供综合信息服务,使综合信息服务发挥更大的作用,也是我们试点要探索的问题。因此,我们针对我市生猪产业在全省的强势地位,建设了上饶生猪产业系统。该系统主要有市场行情、技术推广、饲养管理、网上展示、供求信息、网上交易、行种养殖、专家医院、生猪加工、行业资讯等十大功能。同时我们在全市的生猪产业方面的养殖大户、兽医站、专业市场、行业协会、饲料和肉制品加工企业等建立专业信息服务点网络,每个点配备一台电脑,接上宽带,登录上饶生猪产业系统。一年多来,他们利用这套系统,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在养殖致富之路上尝到了甜头。一是提高了养殖户的科学养殖技术水平。利用生猪产业系统上实用的养殖技术资源,可以对他们进行反复培训,使他们能不出门便掌握了科学养殖技术,大幅度提高了养殖的经济收入。二是便于他们查询实用信息。由于能从网上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养殖户卖猪能有个好价钱,增加了农民的直接经济效益。今年2月辽宁的一个客户从系统网站上获知我市万年县裴梅镇销售良种种猪的信息后,以较高的价格,一次就从我们这买走二元种母猪300头,农民收入39万余元。三是使饲料、种猪、仔猪、肉制品等产品销售扩大了市场份额,为他们增加了收入。

5、破解难点,探索市场运作的模式 综合信息服务的最大的难点是找到市场化的运作模式,让服务能够持续下去。因此,我们一直鼓励企业积极探索。在信息服务点方面,主要是通过电信业务代办、收取部分佣金、提供部分娱乐活动、卖一些饮料、书报等商品解决生存问题;在电信运营商方面,主要是通过宽带接入、电话、手机短信、IPTV等获得收入;在信息提供商方面,主要是采取和电信运营商分成的方式获得利润;在设备提供商方面,主要是销售设备的利润。例如我市铅山县葛仙山乡杨林村信息服务点的年收入约在20240元,主要由电信业务代收费(1300元)、部分佣金(800元)、兼营报纸和食品(5000元)和信息娱乐机时费(13140元)三部分组成;年开支约在12400元,主要在设备投资(5000元)、电费与耗材费(3000元)、店租(2000元)、宽带接入费(1200元)和税费(1200元)五项开支;核算年利润在7840元,信息服务点基本维持自我生存。

三、扩充功能,完善机制,做大规模,确保农村综合信息服务持续发展

两年来的实践,我们感到农村综合信息服务虽然有了较好的起步,但存在着三个难点问题。一是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功能还没有完全实现;二是提供农民真正实用的信息还没有做到;三是在整个综合信息服务体系中担负不同角色的企业能够从提供的服务当中真正获得稳定而较好的利润空间还没有做到。因此,我市今后一个时期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建设,将继续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参与、资源共享、共建共赢、创新发展的原则,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全面推进农村综合信息服务。

1、 扩充平台功能,增强综合信息服务能力。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在正常运转后,随着信息量、用户会员的增加,对平台功能的需求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是深化电子商务功能,重点完善网上农贸商城、电子结算系统、信用管理系统、物流配送系统等,实现网上交易。二是完善数据库。未来对现有数据库资源扩充完善,同时进一步加快重点数据库的建设,联网运行、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数据库资源效益。三是开通多种登录方式,如手机、IPTV等,实时随时随地进行信息查询、信息发布。

2、 丰富传输手段,方便农民多途径接收信息。充分发挥手机、电视、IPTV、信息机的终端设备作用,因地制宜。引进更为低成本普及型计算机及信息终端,采用性价比高、够用适用的软硬件,降低生产成本,还要解决低功耗节能、易于维护、环境适应性强等,以降低使用成本和维护成本,达到降低农民的总体拥有成本,加强对手机用户的信息服务力度,提升信息实用性、快捷性和个性化,使农民喜欢什么就用什么,随时随地接受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3、 完善运营机制,实现以信息服务为龙头的全过程市场化。以信息服务商企业为总抓手,发挥信息服务商在信息资源收集整合和开发利用的优势,全面实行信息服务市场化,加强IT企业与信息服务商的合作,做到平台能够维持发展,信息服务点不但能够生存下去,还能获得较好的收入。

4、 加大共享力度,实现“上面多条线,下面一根针”。继续加大涉农信息资源整合力度,在各涉农部门间、农业科技单位、农村市场开展横向信息交换,完善各类涉农信息数据,包括本地基础信息、政策法规、供求信息、市场信息、文化娱乐节目、农技知识等等,将多种终端、多种功能、多种服务手段、多种应用汇聚在一起,充分满足农民的信息需求。

5、 扩大产业信息服务,实现全市所有农业产业信息服务专业化。在生猪产业网取得成功经验后,在全市逐步建起涉及各农业特色产业的服务网络,开拓在粮食、畜禽、水产、茶叶等其它上饶市农业特色产业的信息服务空间,扩大信息产业专业,用信息化助力农业产业的发展,加快构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业不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

6、 扩大信息服务点建设,建成覆盖全市农村的信息服务体系。为信息服务抓住落脚点,把信息送到农户,继续坚持多方投资原则,整合各部门涉农工程,共享资源,扩大信息服务点覆盖面,到2012年,计划建设6000个信息服务点,将服务点从乡镇、村向农业企业、行业协会、普通农户家庭扩展,同时在种养大户广泛发展信息服务点,让信息服务点遍布农村各地,让农民能最近最方便的享受信息服务。

上饶市人民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第5篇:农村综合管理服务信息体系建设情况

从2009年至今,江海区农林和水务局、经促局、团委三个部门紧密配合,完成了江海区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工作。目前,已全面完成覆盖全区34条行政村的信息直通车服务网络,有关情况如下:

一、保证资金投入,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共投入150多万元,用于区中心机房设备扩容、区级平台、培训中心及村级信息宣传栏建设,对区、村两级硬件进行完善,并组织信息员进行培训。

二、完善软硬件建设,夯实信息平台基础。

一是完善区级平台建设。整合资源,建成"江海区农村信息直通车"专门网站,每条村落实一名信息员,负责农产品供求信息的上传发布和系统维护。二是完善各村办公硬件,目前各村均已实现电脑上网,并配备打印机和视频设备等系统动作必须的硬件设备,

三、完善工作制度,实现制度上墙

完成了区级"农村信息直通车"服务中心和信息员培训管理中心的建设,"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管理服务制度、信息员管理制度、信息员名单等宣传资料已上宣传栏。

四、完成各站点挂牌,系统运作良好

全面完成我区34条村"农村信息直通车信息服务站点"挂牌工作,完善各村硬件,并对各村信息员进行培训,各村平台运行状态良好。

五、实现村级信息员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由团区委、区信息产业局组织开展信息员培训,培训区"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及礼乐、外海街道办事处的信息员,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帮助农民解决问题。团区委加强对信息员信息报送的管理,建立信息员信息报送考核制度和信息员奖励制度。

第6篇: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管理制度

一、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以村民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公共服务、信息咨询、培训服务、文化娱乐和代理服务等为主要服务内容,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为广大村民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

二、农村信息化服务站由信息员负责管理、维护,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指导,为村民提供文明礼貌、热情周到的服务,义务宣传信息化知识,引导村民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恪守《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行政法规的规定,对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分析和把关,防止传播虚假信息,严禁下载和播放不健康的内容。不准在服务站玩游戏。

四、建立健全设备使用规范,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维护,保持设备良好运行。

五、加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的管理和安全防护工作,做好防雷、防火、防鼠、防盗和防电脑病毒,保证设备安全运行。

六、根据农事季节特点和本地生产生活实际情况,制定、公布开放时间,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20小时;制定专题信息服务计划和专题讨论制度,每月专题信息服务不少于4次,全年累计专题信息服务不少于50次。

七、建立健全服务站登记制度。村民自己上网获取信息及信息员提供信息咨询服务都要在《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记录簿》中进行登记;专题服务后有座谈讨论的要填写好《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记录簿》的“座谈讨论和信息反馈记录”栏。

第7篇:**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管理考核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障**市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市“网上村委会”)()正常运行,加强市、乡、村三级平台管理维护,现根据国家《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市“网上村委会”是指**市委组织部、**市经信委在互联网上设立的统

一、规范、权威的全市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网站,由一个市级平台和若干乡镇、村级平台组成。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三条 **市“网上村委会”网站实行分级负责、分层管理。建立**市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协调小组,负责指导和协调网站建设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由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农工办、市经信委、市物价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局、市林牧业局、市水产局、市农机局、市粮食局、市计生委、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市司法局、市民政局、中国电信**公司等组成。

第四条 市委组织部具体负责与各成员单位协调、各级平台管理、考核工作。市经信委具体负责网站建设的统筹规划,对网站建设、运行、维护实施监督,组织信息员培训等。各成员单位落实相关责任科室、指定一名信息员具体负责市级平台本单位相关信息的发布、更新工作以及乡镇平台本单位相关信息发布的指导、审核工作。

第五条 各乡镇党委组织科指定一名信息员负责本乡镇平台内容更新,村信息员培训、管理、考核,村级平台信息审核等工作。各村指定一名信息员负责本村平台内容更新工作,一般由本村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党组织书记负责村级平台信息审核工作。

第三章 网站信息安全和保密

第六条 信息员要定时维护站点计算机系统,及时升级操作系统和防病毒软件,做好防范计算机病毒和网络黑客攻击的安全措施。

第七条 信息员要做好重要数据的备份,严禁向外泄漏传播登陆的用户名和口令,并按照保密规定定期修改口令。

第八条 信息员发布信息时要遵守有关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严禁制作、发布或传播危害国家安全、危害社会稳定、违反法律法规以及迷信、淫秽等有害信息;各责任主体应依法对网站上发布的信息进行监督,确保网站规范、有效、可靠运行。

第九条 信息员应自觉保守单位及个人信息秘密,在做好党务、政务、村务公开的同时,做好相关保密工作,确保公开信息不涉密,涉密信息不公开;未经当事人同意,不得公布当事人证件号码、手机号码、家庭详细住址等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

第四章 网站信息发布

第十条 “网上村委会”各级信息员要及时收集本地党员教育、党建活动、公共管理、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新闻信息,注重原创性和时效性,并根据网站栏目内容,分类归纳、整理、上传至网站。

第十一条 “网上村委会”各级平台要做到栏目设置合理,内容充实完整,图片和文字格式规范,网站信息内容发生改变时能够及时更新。

第十二条 市级平台信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农业技术:主要包括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业科技知识、农村环境保护、农产品质量监管等信息(责任单位:农业局、林牧业局、水产局、农机局)。

2、涉农政策:主要包括国家、地方涉及农业方面的相关政策条文、规章制度及其相关解读(责任单位:市委农工办、市农业局、市林牧业局、市水产局、市农机局)。

3、市场信息:主要包括农产品农资供求信息、农产品农资求购信息以及相关的价格行情(责任单位:市物价局、

市统计局、市农业局、市林牧业局、市水产局、市农机局、市粮食局)。

4、农村经管:主要包括农村“三资”(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土地流转价格、运行、补偿和纠纷调解等信息(责任单位:市农工办、市司法局)。

5、社会管理:主要包括乡镇和村政务、村务、财务、党务公开等信息(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农工办、市财政局、市民政局)。

6、为农服务:主要包括教育、卫生、社保、民政、计生、法律、新农村建设等以民生服务为重点的信息(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市人社局、民政局、计生委、司法局、市住建局)。

第十三条 乡镇平台信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走进乡镇:提供乡镇概况、行政村基本情况的介绍。乡镇政府机构、领导分工、文件通知等相关内容。

2、新闻中心:提供乡镇重大活动、重要会议等信息,作为乡镇对外宣传的窗口。

3、涉农政策:提供本乡镇在涉及农业、农民的相关政策、规章和制度。

4、党的建设:提供本乡镇组织人事、廉政建设、宣传文化、人武工作、人大政协等方面的信息。

第十四条 村级平台信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村情展示:包括村情概况、村庄图片、一村一品等内容。

2、通知公告:村“两委”成员变动、党组织作出的重要决策、评先评优情况、集体资产招投标等信息。

3、党务公开:村“两委”人员、职务、分工;党组织书记任期目标承诺;党员创争规划、党组织学习计划、先进典型事迹;党员发展、党费收缴情况;村党组织书记离任审计报告等。

4、村务公开:村委会工作计划、村部值班表、村级经济收支情况(按季度公开);一事一议、债权债务等情况;低保户、五保户名单;计划生育允许生育二胎名单、土地流转信息、集体资产资源信息、集体租赁发包信息等。

5、便民服务:农村政策、地方规章和政策规章的解读;入党、参军、低保等办事流程;农副产品价格、供求等方面的信息服务等。

第五章 信息员管理培训

第十五条 市经信委负责定期召开市级平台、乡镇平台信息员培训,对“网上村委会”日常管理、内容更新、网站安全等进行培训,提高信息员责任意识、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第十六条 各乡镇(开发区)负责定期对村级信息员开展培训活动,市经信委负责培训内容和方法的指导、督查和

考核。

第六章 网站考核奖励

第十七条 各乡镇(开发区)要将信息平台建设工作列入党建工作考核内容,定期对信息平台建设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确保信息平台稳定、持续运行。各行政村要配备固定的工作场所和信息员,有电脑设备和互联网连接,要建立信息平台管理办法、信息员工作职责等管理制度。

第十八条 信息员每周至少更新1条信息,市级、乡镇平台信息员每周至少择优采用下级平台1条信息,平台信息内容发生变化时,信息员须在一周时间内进行更新。市经信委每月对各级平台信息更新情况进行统计和通报。

第十九条 市委组织部每年对各级平台信息员工作情况进行考核。根据市级平台信息员考核情况评选优秀信息员,根据各乡镇两级平台建设的整体水平评选出

一、

二、三等奖,进行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条 市委组织部每年组织百佳村级信息服务平台评选活动,对获奖的村信息员进行表彰奖励。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市委组织部负责解释,并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8篇:2010年西周镇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设综合总结

2010年西周镇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情况总结

农村信息化工作是新农村建设中的民生工程和重点工作,尤其在当前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互联网的主导地位日益凸显,围绕着互联网打造面向农村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将在加强基层党建、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西周镇党委、政府立足实际,积极探索,本着实用、实效的原则,在相继完成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门户网站建设、万村联网建设、政府信息公开建设、首批县级农信信息化示范村创建等工作后,又于去年11月底,率先在全县启动了浙江省“农村中国”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的试点工作,实现了农村信息化工作的整合。我们以“五个一”为指导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具体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构建三级网络

根据县委农办、县信息化办公室等上级部门要求,我镇成立西周镇农村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以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农村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为组长,全面负责农村信息化工作。同时,在本次创建工作中,由组织委员为责任领导,具体负责创建活动,并抽调了各办的年轻同志作为骨干力量。他们都具备良好的计算机基础,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够为我镇推广农村信息化打开局面。电信等有关部门和49 1

个试点村、50余家企业也都成立相应机构,负责信息的收集、整理、上传工作,真正形成镇农村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各部门密切配合,企业、村户上下联动的网络格局。

二、加大设施投入,提升农村信息化档次

我镇各村在现有设施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航头、荷欣等经济发达村均建立了农村信息服务平台,配备两台以上电脑,以及摄像机、复印机、数码相机等,并有大学生农村工作者负责具体工作,提升信息工作水平和档次。一方面,各村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做好本村的网上村务公开、信息宣传;另一方面,做好村民的信息服务工作,定期更新涉农信息,为村民提供上网、检索、购物等服务。镇政府在每个村安装远程教育设备,实现各村“每村一机”的目标,并有一位中层正职干部负责各村的远程教育的学习培训和设备维护,加大信息传播的覆盖面。扩大家电下乡宣传,支持群众购置家电下乡制定品牌机型,连线上网,充分享受网络带来的方便和实惠。

三、依托技术力量,积极推进试点

在县级部门的指导下,在电信公司、森特公司、网盛公司的技术支持下,我镇开展了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创建工作。创建过程中,把21名大学生村官纳入到农村信息化工作队伍中来。针对服务对象不同,召开了多次专业培训会议学习,分别对21名村官和50多名企业人员进行了专题培

训。经过工作人员近两个月的努力,收集、录入了大量基础数据,“农村中国”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在西周镇的试点工作已基本完成,并于去年12月底开始进入试运行阶段。该平台以基层政务、企业商务和网站服务为载体,实现了现有网络资源的有效整合。该平台建成后,我镇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各村汇报农村信息化工作进程及运行情况,使得农村信息化工作得以长期、有效开展。

四、加强人员管理,规范信息化工作机制

充分利用西周社区教育学院资源,结合我镇实际,对镇信息工作管理员、村级信息员以及其他人群方式实施分批分层次的网络培训,以提高对电脑网络维护、应用和信息采集、整理、发布的能力,增强网页的时效性和可看性,增加网站的点击率。制定农村信息服务平台运行制度和网络信息更新制度,做到网页更新及时。为充分调动广大信息员的积极性,我们下步还将制定《网络管理与维护制度》、《信息员信息收发制度》、《信息员工作奖励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按提供、利用信息的数量、质量进行计分排名,对先进个人或单位给予精神、物质奖励。

现在,只要登录西周镇“农村中国”网站,就可以了解到全镇的相关资讯。上至国际国内重大新闻,下至各级政府时政要闻、吃喝住行,各类信息一应俱全。该平台包括了动态政务信息、行政村简介、特色产业介绍、企业和产品展示、

景点导览和便民信息等内容,能够满足群众需要。各试点村相继完成村级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农村信息化工作阵地已经建立。

经过一年的努力,西周镇农村信息化工作充分发挥了其内容丰富、更新迅速、使用便捷等优点,给农村信息服务带来了三个提升。

一、网络化宣教手段得到提升

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的建立,为西周提供更为领先的宣传教育途径,已经成为西周的一张新名片。在该平台上,不但有我镇的基本情况介绍的文字材料、视频介绍和政务动态信息,也有其它更为丰富的内容。无论是本镇居民,还是其他上网者,都可以通过这一平台认识西周、了解西周。在今年4月份举办的西第三届竹笋节活动中,我镇就利用该平台,在“农村中国”网站和宁波旅游网等网站发布活动安排,并在网上提供路线导航和食、住、行方案,不少省内外游客慕名而来,为西周山区旅游提供了新的宣传途径。我镇还充分利用该平台在线视频功能,实现了党员干部随时随地在线观看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党建视频。同时,利用建成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更好为农村干部群众提供免费的信息化服务。现在,无论是在村远程教育点,还是在家里,只要有互联网,西周镇的党员干部就可以接受党的教育,提高党性修养。

二、服务“三农”水平得到提升

农村信息化提升了政府服务“三农”的水平。西周镇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开通了特有的电子商务板块“商贸通”,目前共有50多家企业、农家乐和旅游景点等开通了“商贸通”功能,为进一步推进农村信息化工作开辟了新的阵地。“商贸通”可以借助“农村中国”网站平台,把企业的产品供求、提供服务等在网上予以推广。同时,通过该平台登录“浙江农民信箱”后,农民不仅可以轻松向所有用户的手机发布供求信息,而且还可以查阅到各个部门的涉农文件、政策,并可以在线就农业生产中的一些困难向专家进行咨询。农业部门也可以借助该系统,将气象信息、病虫害防治、市场状况通过手机短信息及时发送给农民。

三、网格化管理得到提升

我镇还依托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在 49个行政村建成浙江省基层政务网格化管理系统。该体统包括了村务管理、村务公开和镇村通三块内容。村务管理主要针对基层组织的日常办公和业务工作的管理,围绕人口、资源资产、公共管理服务三条主线,像人口、计生、党群、社保、资产等都可以通过这里进行管理。村务公开分对内和对外,对内,有权限的人员可以登录系统查看所辖村的公开信息,可以开设几个村民的公共账号让大家来查看;对外,村务公开信息还可以与村的外网进行对接,信息可以直接展示在村网上

面。该系统还实现了镇村联动,实现了简单的办公收发文管理、镇村间数据的报送和统计。现在,在办理农村基本养老保险的时候,只需将年龄条件输入到管理系统内,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名单立刻就按序排列了出来,并通过操作,直接以电子表格的形式保存到电脑桌面上。随着该村务管理系统的推广,将真正实现农村档案数据网格化、电子化管理。

下阶段,我镇将从硬件更新和完善、数据调整、网络资源整合、综合服务平台的推广等方面着手,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减少农村信息化的重复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在村、户间的知名度和点击率,以此提升我镇农村信息化的工作水平。

第9篇:煤矿企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2004-05-24 10:40 1.煤炭开采企业生产经营特点

煤炭开采企业的经营生产特点表现为以下方面:

煤炭产品的同行差异化不大,因此其企业竞争战略为成本领先战略。

原煤产品本身没有直接材料消耗,但其生产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辅助生产材料,其成本费用约占原煤产品成本的1/4。

安全生产是企业保持高效益的根本保证。

由于煤田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煤炭生产过程中不可控的因素较多,导致生产计划的不准确和材料消耗的随机性。

生产过程复杂,存在多种辅助生产系统,在这些系统中有以自动化系统为主的系统,也有以人工管理劳动为主的系统,信息源多、信息形态多样、信息关系复杂,各个系统的协调运作,依赖于对大量复杂信息的综合处理。

井下作业环境的独特复杂性,使行业生产技术具有特殊专业要求,涉及面广,管理难度大。

煤矿生产配套的工程生产环节多,工程协作性要求高。

根据以上的生产特点和要求,我们认为其管理信息系统应具备:

统一的管理平台,以成本控制入手,管理生产过程的材料消耗、设备消耗等,实现单产、单进各种经济指标的优化控制,实现资金流和物流的闭环控制。

具有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与监测的能力。

具有很强的信息处理和信息融合功能,能够实现对来自不同生产系统和生产辅助系统信息的综合处理和动态跟踪,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实现企业各个不同系统的和谐运作。

2. 煤矿企业信息系统总体架构

煤矿信息化建设最终的效益是体现在煤矿企业整体经营效益上,而非在某个生产局部环节,因此构架数字化矿山必须充分考虑影响企业最终效益的方方面面,必须涵盖煤矿企业经营管理、生产控制、设备监控等各个层面。

1 数字化矿山三层结构:

管理信息系统总体结构:

三个层次:企业信息门户与决策支持层、企业经营管理层、生产现场管理层。

三个应用分系统:企业信息门户与决策支持系统、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分系统、现场生产管理分系统。

两个支撑环境:计算机网络支撑环境、数据库管理环境。

一个统一数据处理中心 :主要功能是为整个煤矿提供ASP服务,将三个层次,三个应用分系统,两个支撑环 境统一在一个数据平台上,实现不同数据格式和不 同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交换。同时,在保证信息资源共享的前提下,实现信息的安全管理。

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组成:

3 系统分级架构:

整个系统结构采用三级递阶结构,形成从集团公司到矿厂和区队的信息动态管理与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多核算组织、多矿厂、多地点的应用,能够适应业务分散处理与集中控制管理的模式。

数据网络与数据中心:

矿山综合自动化

3. 管理信息系统功能介绍

采购管理:

供应商管理、需求计划管理、采购计划管理、请购管理、采购招标管理、采购合同管理、物资到货管理、付款计划管理、供货质量管理

建立煤炭企业标准化的物料信息及完善的供应商档案。引入供应链思想,与包括供应厂商在内的企业内外部资源建立双赢模式。

运用合格分供方评定机制,采取比质比价采购、招标采购和定点采购相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降低采购成本,提升采购管理效率。

以企业生产计划为核心,综合分析企业物资的消耗情况,制定合理的物资需求计划、供应计划,支持多维订货,控制物资供应全过程;保证整个物资供应活动按质、按量、按期和按计划的进行,有效降低库存资金占压,使煤炭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库存管理:

物资信息管理、库房库位管理、库存盘点/报损管理、物资调拨管理、入库管理、出库管理、物资信息查询

建立企业统一的物料编码体系。针对矿山企业的特点,支持多类型、多地点的仓库管理。

通过物资需求计划的制定及执行跟踪,动态实现物资的合理配送与发放控制,可实时跟踪考核各基层单位(矿、区队)的物资消耗成本。

通过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根据历年的经验数据,建立物料的最佳库存数,设置安全库存界限和超储界限,有效控制库存,既要保证连续生产的需要,又要最大限度的降低库存,这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通过实际发生数与建立的规则进行对比,不断的修订优化。

运销管理:

销售合同管理、销售计划管理、销售业务管理、发运管理、煤质管理、销售业务分析、销售财务管理、市场信息管理、产品库存管理

实现运销业务各类计划及合同的全面管理,制定、审批、执行跟踪。

实现煤矿地销/铁运业务中销售、发运各环节的跟踪管理,实现对远程销售机构的实时管理。

销售统计分析实现对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不同煤质的销售数据进行实时分析汇总,对不同时期客户的购煤量、付款、购煤均衡性指标进行分析汇总,为企业制定营销战略提供可靠的信息依据。

安全管理:

安全现场信息收集、安全监察意见书管理、安全技术措施管理、月度隐患排查、安全信息预测预报、安全培训管理、安全规章制度、安全工程管理、一通三防管理、安全统计查询

实现面向井下现场的安全信息收集标准化、处理过程规范化,通过闭环跟踪控制管理,提高对现场的安全监管能力,明晰管理责任。

为安全工作规划的决策、评估和分析提供可靠、全面的信息依据。

设备管理:

设备综合查询、设备基础信息、设备使用计划、设备租赁计划、设备购置计划、设备维修计划、设备发放管理、出入库管理、设备送修与验收、维修招投标管理、维修合同管理、设备租赁管理、设备调拨管理、特种设备管理、使用状况监控、设备报废管理、设备费用结算

实现对设备全生命周期的各种静态、动态信息进行全面有效地管理,

实现对不同生产现场的设备状态及分布进行动态跟踪,使设备购置、租赁、检修、维护、零备件配置等业务过程准确记录和跟踪控制,实现科学有序的管理,使设备满足生产需要,降低整体运行成本。

成本管理:

成本基础数据、成本定额、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考核、成本分析

实现企业成本的动态管理,通过企业数据库实现与其他应用子系统信息的有效集成。实现会计信息直接源于业务本身,而非财务系统本身。系统能对所有成本中心、成本控制点实施有效的管理和监控。

从多维、多方位的角度,提供多前提条件的各种统计分析。系统能从不同角度进行核算及指标分析。为企业实现全员成本目标管理提供支持。

财务管理:

帐务处理、报表管理、往来管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领导查询、财务预算、财务分析,满足企业财务制度的规范要求,并与其他业务系统高度集成,无缝链接。

n 可以对需要管理的各项费用内容进行实时控制并自定义;会计科目的使用没有级数限制;各种核算项目、凭证可由用户自行定义;

可灵活完成各种财务报表、财务分析报表以及合并报表的设置和打印。交互式操作、自定义查询、报表漫游式取数等,使得系统操作极其简便。

数据的保密采用操作系统级、数据库级、应用级和数据操作级四级安全控制方法,以及使用人员分角色、分人二级密码技术,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为企业资源提供了严密的安全屏障,使你的数据万无一失。

生产调度管理:

调度值班记录、井下调度值班记录、调度汇报、上级调度通知记录、调度通知、调度会议记录、矿井停产检修记录、事故处理记录、生产单位原始记录、生产日报管理、调度知识库管理、调度信息统计查询

生产调度环节的管理首先是建立在各种信息共享的平台上,实现现场信息的增值利用。引入工作流机制,实现调度信息的及时分流处理及跟踪。实现调度工作的及时性、准确性、可追溯性。

n 引入知识管理的内涵,建立调度处理知识库,通过优化经验积累,提高调度水平。

通过生产调度的数据分析,评估生产管理状况,为优化生产管理提供依据。

技术管理

地测信息管理、储量信息管理、工程技术档案管理

对技术信息进行合理分类管理,对涉及到的各种技术数据(地质、水文、地形、井下巷道布置、工作面图表等)进行记录、处理、存档、分析,实现信息的可视化协同应用。

人力资源管理:

员工信息管理、薪酬管理、绩效考核管理、培训与考核管理、招聘管理、劳保管理

以煤炭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为起点,对组织机构、职位、人事管理、劳动合同、招聘、福利、培训开发、绩效考核及考勤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组织计划和管理,

通过应用系统,可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的自动化和不断优化。

办公自动化:

公文管理、档案管理、申请审批、会议管理、人员外出、知识管理、车辆管理、办公用品管理、个人事务管理、综合信息

通过信息共享实现企业办公现代化,提高组织行政效率、改善公众形象、加强公司内外的信息沟通。

实现知识共享和再利用。节约办公开支和工作成本。

4.技术开发及应用环境

为了适应煤炭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应用系统采用当前普遍公认具有先进技术理念的,基于框架的构件化的,一站式服务的三层或多层架构。这一架构遵循统一数据出口和统一数据入口的原则,通过统一的一站式服务门户对外给用户提供闭环式服务和共享机制,通过高效的中间件整合集成各业务应用系统。支持行业领先的J2EE,Webservices,Eclipse, 8 Rational开发标准.

选择业界领先的IBM产品作为开发平台,具备以下优势

全面集成煤炭行业异构数据,多数据源特性,多级信息安全同步或异步传输

全面支持煤炭业对安全性,易管理性,可扩展性的需求

可以提供全面完整的解决方案,最大程度保护系统稳定,避免多家系统集成之间性能,兼容性难以保证的弊端

开发技术

开发技术:基于框架(Framework)的构件化软件技术

系统公共平台:基于Web的客户、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

开发方法:采用RUP(Rational Unified Process)软件开发过程方法,并在设计中用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一体化建模语言)去支持面向对象设计

设计工具:Rational Rose 2000e

编译和集成环境和开发工具:IBM Visual age for Java 4.0或Jbuilder6.0

应用环境

服务器环境

数据库及应用服务器操作系统:UNIX、WindowsNT、Windows 2000、Linux

应用服务器:IBM Websphere

数据库系统:IBM DB2

安全环境

主机安全:操作系统安全+系统安全补丁、主机漏洞扫描(服务)

安全防护:防火墙+入侵检测(行为审计)、网络漏洞扫描(服务)

病毒防护:全面的病毒防护

客户端运行环境

Windows2000以上操作系统

9

IE5.5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能够运行以上操作系统的PC机

5.系统特点

先进的管理体系

将ERP的核心管理理念与煤炭企业管理的科学原理相融合,通过系统的应用为企业建立持续优化的管理体系,带动煤炭企业管理的科学化、体系化。

系统实用性

“管理需要基础、效益在于应用”,交大博通管理专家、信息化专家深入国内煤炭行业企业,对企业管理现状进行调研、研究分析,构建出了适合国内煤炭企业的管理基础及发展阶段的一整套优化管理模式,融入管理系统,为国内煤炭企业管理体系建设提供一个逐步优化、完全适用的支撑平台。系统从业务模型、功能设置、人机界面等方面充分体现对国内煤炭企业有针对性的高实用性。

技术适用性

本产品采用先进的基于框架(Framework)的构件化软件技术开发,应用B/S结构,具有高灵活性、高可靠性以及可扩展性。充分适用于煤炭企业地域广、应用分散的特点,为煤炭企业的集团化、多元化快速发展提供长期支撑,实现远程管理、移动办公。

运行经济性

数据的集中式管理,大大提高了信息的集成度,同时降低了由于分散管理带来的人员、设备和维护的成本,降低了实施的难度,节省了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投入。统一规划的总体原则保证了企业的投资“步步为赢”,经济性的投入有效地支撑企业规模不断发展和信息化投资之间的平衡。

信息效益性

信息定义和收集标准化

建立离散信息的关联性

信息流动的及时性,避免贻误和疏漏„„

灵活、快速的信息查询,多角度的信息统计与分析,全面的信息流管理,优化的信息模型,实现信息对管理优化的充分支撑。

上一篇:普法知识培训会议记录下一篇:语文单元测试卷七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