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与路径选择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高校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

1.1 贫困认定程序缺乏严密性

目前一些高校贫困生申请程序操作过于简单, 而且一些学生家庭贫困情况的真实性有待进一步去考察和验证。现阶段, 有的学生家庭困难或者单亲等情况的一些认定材料存在着造假的情况, 这需要引起各高校的重视。现在各高校贫困生申请助学金的程序一般是:申请者提出书面申请→生源地乡镇政府的盖章证明→学院审核评议→结果公示。

1.2 资助缺乏监督机制

目前高校在资助方面的监督管理机制有待加强。第一, 奖助学金的评定过程以学生投诉为主, 缺乏有效的监督。目前很多学校没有制定较为严格的监督机制, 他们往往依靠学生的投诉, 如果没有学生投诉, 那么学生的贫困情况生效通过。第二, 奖助学金的发放上缺乏合理性。一些班级虽然有贫困学生, 但是他们常常采用平分奖助学金或者轮流当贫困生的方式。这些行为的出现与设立奖学金目的相悖。第三, 国家目前对高校资助方面的相关内容, 均以文件形式发布, 很少涉及一些具体的法律条文, 这样看来, 高校资助缺少一定的法律效力, 不能给经济困难学生群体应有的保障。

1.3 高校资助育人性不强

育人是高校一切工作的重心, 资助工作也是如此, 必须将资助工作与育人工作相联系。然而现实中, 高校资助工作往往紧紧作为行政工作, 与育人工作相脱离。

第一, 传统的物质传递, 缺乏激励教育

现在高校资助的形式更加偏向于单向性的救济帮助。由于绝大多数资助都是无偿的, 没有任何成本。这种资助虽能解决他们的部分经济问题, 但这种免费诱惑使得部分学生滋生“坐”、“等”、靠”、“要”的思想, 将获得资助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导致他们缺乏主动积极进去的精神, 不能起到奖优、励困的作用。

第二, 以学校实施为主导, 忽视贫困生主体地位

在现行的资助政策下, 过分强调对经济困难学生的单向性帮助教育, 在关心的过程中很少发挥其主体性。

2 针对高校资助体系存在问题的路径选择

2.1 完善认定机制, 强化对象精准性

首先, 由贫困生递交申请并提交证明, 在此步骤中, 加强对证明材料的审核, 确保证明真实有效。第二步, 由辅导员和学生共同成立的审查小组, 对其家庭情况进行深度核实。一方面, 辅导员或学生干部通过实地考察、家访等形式了解部分贫困学子的家庭经济情况, 对于贫困生的信息进行核实。

2.2 建立健全监督反馈机制, 提高工作科学性

在建立健全评定、管理机制的同时, 高校也应该建立系统化、科学化的监督反馈机制。

第一, 地方民政部门或管委会应设立专门的家庭经济情况调查小组, 在提供贫困证明时需提供具体证人或数据以便后期核查。一旦出现造假现象, 有具体惩处措施, 确保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第二, 建立一个奖助学金监督举报机构, 将申请学生助学贷款、助学金的名单进行公示, 并向全校师生公布举报机构的电话、邮箱、地址以及网站, 对于情况不属实的资助金获得者或者评定过程中存在不公平或暗箱操作的学院或老师均可进行不记名举报, 一经查实, 对他们给予对应的惩罚。

2.3 坚持物质奖助和精神育人相结合

高校应将资助与育人相结合, 既解决困难生的经济问题, 也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让他们拥有更加健全的人格和更加富饶的精神世界。针对部分学生在受助过程中出现的诚信缺失、感恩意识薄弱、坐等靠要等问题, 学校应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感恩、诚信、励志教育, 树立大学生“贫贱不能移”的社会意识, 身虽贫但志不贫, 坚决不做不仁不义、不诚不信之事。

结束语

我国的高校资助制度在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彰显着深刻的育人内涵。做好贫困大学生的资助育人工作, 不仅有利于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更有利于为社会主义建设培育全方面人才。

摘要:现阶段,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的趋势不断加强, 高校贫困生成为影响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及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 我国制定了“自上而下”的资助体系, 然而, 全国各高校在资助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为优化资助体系, 使更多学生公平地享受经济发展成果, 笔者提出了针对资助问题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高校,资助,路径选择

参考文献

[1] 韦鸣.我国高校资助育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17.

上一篇: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临床观察下一篇:城镇燃气管道设计及防腐问题处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