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资助评审办法

2024-07-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生资助评审办法(精选4篇)

学生资助评审办法 篇1

为促进我校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加强农村义务教育“一补”资金使用 的 监 督管 理,保证 农村义务教育“一补”资金的安全、合理、有效使用,促进勤政廉政建设,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根据财政资金管理办法和相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1、“一补”资金必须做到专款专用,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形式截留挪用。

2、学校组织符合资助条件希望获得资助的学生填写义务教育“一补”申请书,申请书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家庭基本情况及表现、单位或村委意见、学校意见。

3、学校成立有校委会、班主任,村干部等组成的评审小组,按照政策规定和家庭状况等进行评审,初步确定资助名单。

4、学校通过宣传栏公布资助信息,包括资助政策、资助名单、资助程序等。

5、学校将评审结果在校内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得少于7天。

6、公示无异议后,学校组织受助学生填写《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一补”申请表》,建立资助学生档案,并将受助学生名单及评审公示情况上报教育局。

7、农村义务教育“一补”资金使用必须严格遵循专项管理、专款专用、讲究效益原则,建立管理、使用档案,接受上级相关部门的审计。

恩施市学生资助工作办法 篇2

来源:

【摘要】

正文:

恩施市学生资助工作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完成学业,保障其受教育的权利,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对于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稳定、建立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加强我市学生资助工作的管理,确保资助工作顺利实施,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 资助项目及资助对象

第二条 本办法涵盖义务教育阶段、普通高中教育阶段、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及高等教育阶段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义务教育阶段、普通高中教育阶段学校是指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批准设立并备案,经费由财政拨款,实施全日制教学的基础教育学校。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是指有关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批准设立并备案,实施全日制中等学历教育的各类职业学校。

我市考入高校的贫困学生全部纳入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范围,本次明确的高校,包括所有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批准设立、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含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

第三条 义务教育阶段实施“两免一补”项目及资助对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杂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和城市低保家庭学生免课本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补助生活费。普通高中教育阶段实施 “彩票公益金”和“„三限生‟学费10%”资助项目。资助对象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实施“国家助学金”和“学费5%”资助项目。国家助学金资助对象:在校一、二年级所有农村户籍和恩施市非农户口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毕业年级学生通过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获得一定报酬,用于支付学习和生活费用。“学费5%”资助对象:成绩优秀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其他企业、个人及社会团体捐赠等资助项目,其资助对象由学校根据需要资助的实际情况或者根据捐赠者的资助意愿确定。

第四条 恩施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界定范围:

1、孤儿;

2、单亲贫困家庭子女;

3、烈士家庭子女;

4、军属贫困家庭子女;

5、红军、红军烈士、红军失散人员、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因公牺牲人员家属及后代子女;

6、残疾家庭子女、残疾学生;

7、城市低保家庭子女、农村低保家庭子女;

8、特殊教育学校内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

9、因自然灾害或家庭成员发生重大病故等突发事件导致经济困难的家庭子女;

10、异地移民家庭子女;

11、其他贫困家庭子女。

第三章 资助标准

第五条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根据当年全市寄宿生人数和本级财政预算数、上级专款数确定。

第六条 普通高中教育阶段的“彩票公益金”项目资助标准每生每年1000元;“„三限生‟学费10%”资助标准由学校根据当年的“三限生”实际学费收入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确定,其经费纳入部门预算。学校每学年开学以后将“„三限生‟学费10%”资助工作方案报恩施市教育局学生资助中心审批、备案,每学期开学一个月后将资助工作实施情况报市学生资助中心。

第七条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阶段国家助学金项目资助标准每生每年1500元;“学费5%”资助标准由学校根据当年的实际学费收入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确定。学校每学年开学以后将学校“学费5%”资助工作方案报恩施市教育局学生资助中心审批、备案,每学期开学一个月后将资助工作实施情况报市学生资助中心。

第四章 资助对象认定程序

第八条 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费资助对象认定程序。

1、下达资助人数、公开资助信息。

资助资金到位后,市财政局、市教育局根据资金数额和全市寄宿生人数将资助名额及金额分解到各学校。学校根据下达的资助名额,通过在校内及学生家庭所在乡(镇)、村张贴布告等有效途径公开资助信息,包括资助项目名称、资助名额、评定标准等。

2、资助申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或家长(监护人)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

3、评审及公示。组建评审小组,初级中学和中心小学评审小组由当地政府分管领导、学校领导、家长代表、教师代表、社会代表等组成;村级小学评审小组由村委会负责人、学校领导、家长代表、教师代表、社会代表等组成。

评审小组对提出申请学生的家庭贫困程度进行审核,拟定受助学生名单,并在校内及学生家庭所在乡(镇)、村范围内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得少于7天;公示期内,如有异议的,评审小组应对有关情况进行重新审核。

第九条 高中教育阶段资助对象认定程序。

1、下达资助人数、公开资助信息。

资助项目确定后,市财政局、市教育局根据资金数额和全市高中学生人数将资助名额及金额分解到各学校。学校根据下达的资助名额,在学校校务公开栏公示资助信息,包括资助项目名称、资助名额、评定标准等。

2、资助申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或家长(监护人)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

3、评审及公示。组建评审小组,评审小组由学校领导、家长代表、教师代表、社会代表等组成。

评审小组对提出申请学生的家庭贫困程度进行审核,拟定受助学生名单,并在学校校务公开栏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得少于7天;公示期内,如有异议的,评审小组应对有关情况进行重新审核、认定,并做好记录备查。

第十条 中等职业技教育阶段资助对象认定程序。

1、下达资助人数、公开资助信息。

资助项目确定后,市财政局、市教育局根据资金数额和学生人数将资助名额及金额分解到各

学校。学校根据下达的资助名额,在学校校务公开栏公示资助信息,包括资助项目名称、资助名额、评定标准等。

2、资助申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或家长(监护人)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

3、评审及公示。组建评审小组,评审小组由学校领导、家长代表、教师代表、社会代表等组成。

评审小组对提出申请学生的家庭贫困程度进行审核,拟定受助学生名单,并在学校校务公开栏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得少于7天;公示期内,如有异议的,评审小组应对有关情况进行重新审核、认定,并做好记录备查。

第五章 资金发放程序及方式

第十一条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资助资金必须由学校报帐员以现金方式直接发放给学生或者学生家长,特殊情况由学生监护人代领。企业、个人及其他社会团体捐赠的项目以现金方式发放给学生或者学生家长。

高中教育阶段“彩票公益金”项目资金由学校发放至学生在农村信用社开设的存折;“三限生”资助资金的发方程序及方式由学校按市学生资助中心审批备案的“三限生”学费10%资助工作方案执行。企业、个人及其他社会团体捐赠的项目以现金方式或捐赠者确定的方式发放给学生或者学生家长。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阶段“国家助学金”项目资金由学校发放至学生在农村信用社开设的存折;“学费5%”资助资金的发放程序及方式由学校按市学生资助中心审批备案“学费5%”资助工作方案执行。企业、个人及其他社会团体捐赠的项目以现金方式或捐赠者确定的方式发放给学生或者学生家长。

第六章 工作机构设置及工作职能

第十二条 恩施市学生资助中心负责全市资助工作。

负责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初审、汇总上报;负责向省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高等学校和经办银行及时报送贷款学生的相关信息。

负责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材料的审核、汇总上报;负责将国家助学金名额分配至各中等职业学校;督促学校制定落实本校国家助学金的具体实施办法;组织学校建立专门档案并进行检查。

负责督促普通高中教育阶段学校实施 “彩票公益金”和“„三限生‟学费10%”资助项目。

负责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宣传;督促学校将“两免一补”工作程序(含申请、评审、公示)、学校指标、认定标准等内容在校内张榜公布;汇总、整理每年“两免一补”学生基本情况;监督学校严格执行“两免一补”政策,定期检查学校落实情况。

5、协助其他企业、个人及社会团体捐赠等资助项目的实施及材料汇总报送;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和咨询等工作;督促学校建立受助学生与捐资人的联系制度,加强受助学生的感恩教育。

第十三条 学生资助工作实行学校法人负责制,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对学校资助工作负主要责任。学校要根据本办法,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校资助工作方案。

中心学校、初级中学、小学指定专人负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并报市学生资助中心备案。

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设置学生资助工作办公室,配备工作人员负责学生资助工作并报市学生资助中心备案。

第七章 档案资料的管理

第十四条市学生资助中心按照档案管理要求,对相关文件、生源地贷款合同、贫困学生信息、资助对象审批、经费收支及使用情况等相关资助资料实行归档管理。

各学校按照档案管理要求将资助相关文件及各类申请表、证明材料、汇总表、资金发放明细表等实行归档管理。

对学生资助工作档案要指定专人管理、专柜保存,不得随意堆放,严防毁损和散失。做到妥善保管,有序存放,保证查阅方便及其完整性。

学生资助工作档案保存期限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但至少不得低于三年。

第八章 监督管理

第十五条 学生资助工作涉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社会各方面都高度关注。我们一定要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把资助资金或物资落实到真正贫困的学生家庭。要加强对学生资助工作的监督检查,对克扣、挪用、挤占等违规使用资助经费或物资的;向救助对象发放资金或物资时弄虚作假的;欺上瞒下的;借救助贫困家庭学生之际送人情、假公济私的,追究第一责任人及经办人责任,且从严查处。

第九章 附则

第十六条 本办法暂试行一年,实施时间为2008至2009学。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恩施市学生资助中心负责解释。

摘要

义务教育阶段实施“两免一补”项目及资助对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杂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和城市低保家庭学生免课本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补助生活费。

普通高中教育阶段实施 “彩票公益金”和“„三限生‟学费10%”资助项目。资助对象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实施“国家助学金”和“学费5%”资助项目。国家助学金资助对象:在校一、二年级所有农村户籍和恩施市非农户口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毕业年级学生通过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获得一定报酬,用于支付学习和生活费用。“学费5%”资助对象:成绩优秀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恩施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界定范围:

1、孤儿;

2、单亲贫困家庭子女;

3、烈士家庭子女;

4、军属贫困家庭子女;

5、红军、红军烈士、红军失散人员、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因公牺牲人员家属及后代子女;

6、残疾家庭子女、残疾学生;

7、城市低保家庭子女、农村低保家庭子女;

8、特殊教育学校内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

9、因自然灾害或家庭成员发生重大病故等突发事件导致经济困难的家庭子女;

10、异地移民家庭子女;

11、其他贫困家庭子女。

普通高中教育阶段的“彩票公益金”项目资助标准每生每年1000元;“„三限生‟学费10%”资助标准由学校根据当年的“三限生”实际学费收入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确定。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阶段国家助学金项目资助标准每生每年1500元;“学费5%”资助标准由学校根据当年的实际学费收入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确定。

学生资助评审办法 篇3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切实做好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规范对学生资助工作的管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根据中、省、市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我院的各项资助项目,原则上仅适用于被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下简称“困难学生”)。

第二章 资助原则

第三条 坚持资助与解困、助学与育人相结合的原则。第四条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

第五条 坚持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优先、品学兼优的困难学生优先的原则。

第三章 资助工作的管理体制

第六条 我院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实行学院、系两级管理。学院成立困难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学院学生处资助管理中心,负责起草资助计划、总结,提出资助经费的统筹安排和分配意见,以及各类资助名单的初审、报批,配合计划财务处为困难学生办理资助卡、资助经费的核算、发放等工作。

各系(中心)成立学生资助工作小组,负责对本系(中心)困难学生的认定和初审。

第七条 院系(中心)要指定专人负责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接受上级资助工作的指导和业务培训。

第八条 各系(中心)要根据学院总体资助政策和办法,认真研究本系(中心)的具体情况,制订适合本系(中心)的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实施细则,对困难学生认定、资助名额的分配和评定等事项做出 明确的规定,并公告。

第四章 经费来源及使用

第九条 我院学生资助经费来源主要包括:

1、国家助学贷款;

2、学院从学费收入中划拨的专项经费;

3、国家财政下拨的专项经费;

4、社会各类捐赠。

第十条 学院从学费收入中划拨的资助经费,编入当年的预算之中。资助经费要做到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专账核算。学院有关部门及各系(中心)必须将有关资助款及时发放到困难学生手中,不得挪作他用。

第五章 资助对象及基本条件

第十一条 资助对象为具有我院正式学籍的全日制在校生。学生休学、出国、参军期间暂停受资助资格。

第十二条 申请资助的基本条件: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高等学校学生行为规范》及学院各项规章制度;

3、热爱所学专业,勤奋学习,积极上进,注重自身素质提高;

4、品德良好,诚实守信,团结同学,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各种活动;

5、申请各种助学金的学生必须是通过认定程序确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第十三条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管理按《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办法》(延职院发〔2017〕35号文件)执 行。

第六章 资助类别和办法

第十四条 学院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并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给予学生以下资助方式:

1、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

2、社会奖、助学金:企业、社会团体或个人出资设立的奖助学金。

3、学院奖、助学金:学院出资设立的院内奖助学金。

4、国家助学贷款:主要指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5、勤工助学:校内勤工助学和校外勤工助学。

6、困难补助:主要分为特困补助和临时困难补助。

7、学费减免:符合学费减免条件的学生可申请学费减免。

8、绿色通道:在每学年新生入学时,学院开设“绿色通道”,对家庭经济困难新生现场办理报到入学手续。待入校后,再对其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进行核实,采取不同措施给予资助。

第十五条 经过学院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多种渠道获得资助。具体依据学院相关规定执行。

第七章 申请、评审与发放

第十六条 申请、评审与发放程序:

1、本人申请:凡符合各类奖、助学金申请条件的学生,可向所在系(中心)递交书面申请材料;

2、民主评议:班级(专业年级)学生资助评议小组对提出申请的学生进行评议讨论,根据资助要求确定出推荐学生名单,并填写相应的申请表;

3、初审:系(中心)学生资助工作小组对推荐的学生进行初审,确定本系(中心)受奖、助学生名单,并进行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公示;

4、审定:学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汇总各系(中心)受资助学生名单和材料,报学院困难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审定;

5、发放:由学院计划财务处协调开户银行按相关规定发放。第十七条 各系(中心)根据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程度,结合学生在校综合表现,优先奖助申请并办理了勤工助学的困难学生。

第十八条 学生受助金额(不包括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原则上不超过12000元/生/学年,特别情况报学院困难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审批。

第八章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享受相关资助时要履行的义务 第十九条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履行下列义务: 1.学习努力,态度端正,遵纪守法;

2.提高修养,团结同学,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公益劳动; 3.定期向辅导员(班主任)、资助人等汇报思想、学习、生活情况;

4.正确使用资助款项,注意节约;

5.申请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学生在毕业后应按时足额偿还国家助学贷款本息;

6.自立、自强,努力通过勤工助学改善自己的经济条件。

第九章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

第二十条 院系(中心)要高度重视对受资助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引导他们勤俭节约、自强自立、艰苦奋斗,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培养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第二十一条 院系(中心)要积极开展诚信、感恩、励志、成才、勤俭“五项教育”。凡获得资助的学生都必须参加公益性的社会活动或劳动,每学年完成不少于100小时的志愿者服务,由所在系(中心)团总支记录在案。对于不愿通过自身努力解决经济困难的学生和拒绝履行学生应尽义务者,酌情减少其资助金额直至取消资助。

第二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取消其受资助资格,并视情节追回全部或部分已发款项:

1、在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中弄虚作假者;

2、在校期间触犯国家法律法规受到刑事处罚的;

3、上一学违反法律法规、校纪校规而受到纪律处分者;

4、不求上进,学习不努力的;

5、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复查不合格者;

6、生活高消费,严重超过我院学生平均消费水平者;

7、无正当理由拒不参加集体活动或公益劳动的;

8、不愿参加勤工助学活动的;

9、家庭经济情况已经好转,学习、生活费用有保障的;

10、院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认定应取消受资助资格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三条 对受资助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各系(中心)要更加重视对其综合素质考评,努力使其品学兼优。

第十章 资助工作的管理

第二十四条 学院资助工作领导小组每学期至少研究一次学生资助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从人、财、物等资源配置方面保障学生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全院的学生资助工作由学生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归口管理。相关部门和各系(中心)要严格执行有关政策,认真履行职 责,积极主动地落实学生资助相关工作。

第二十五条 学院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动态数据库,院系联动,每学年要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建档和更新工作,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档案库实行动态化管理,并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情况汇总报省教育厅备案。

第二十六条 各类受助名单在确定前都要按《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奖学金、助学金评选管理办法》规定公示,以保证资助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要全程参与学生资助工作的检查和监督。

第九章 附则

学生资助评审办法 篇4

为全面完成“两不愁,三保障”的教育行业扶贫目标,根据《2016年教育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制定的资助政策,依照贫困人口动态管理的办法,对新识别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做到常态化管理,确保应助尽助。

一、新增贫困生的识别

1、由乡镇扶贫部门提供新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校子女台账,经乡镇一把手签字并加盖公章,交县扶贫办审核后转教体局。

2、教体局根据县扶贫办转来的新增贫困学生信息,由乡镇中心校负责核实贫困生在校情况,并为新增在校贫困生确定两名帮包教师,建立贫困生台账。

3、教体局贫困生台账每个月进行定期更新,乡镇新识别贫困生信息要在每个月月底以前经县扶贫办转至教体局。

二、新增贫困生资助金发放

1、按照《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要求,贫困生资助金发放需通过“一卡通”管理系统,经银行将县补资金转账发放至贫困生本人银行账户。

2、新识别的贫困生需在两周内向教体局提供户名是贫困生本人的本地邮政银行账户。

3、在本县义务教育学校就读的贫困寄宿生,如果在新识别确认贫困生前已经享受过本学期贫困寄宿生补助,则不再重复发放。

4、教体局每学期集中办理一次新增贫困生资助金发放工作,当学期没赶上发放的,到下个学期累计发放。

三、资助金发放要求

1、资助金发放后,贫困生本人或其监护人要向教体局提供收据并签字按手印。

上一篇:水渠参考施工方法下一篇:学习反恐怖主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