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发展环境实施细则

2023-01-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优化发展环境实施细则

中国民族政策实施环境及优化对策

摘要 中国民族政策体系实施环境是中国民族政策体系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中国民族政策体系实施环境及其优化问题没有得到应有重视与切实解决,相关问题处于不断积累的状态。解决中国民族政策体系实施环境及优化问题是破解中国民族工作难题、全面掌握中国民族工作主动权、实现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与长治久安的重要前提之一,也是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主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 中国民族政策体系 实施环境 优化在拉萨“3·14”事件、乌鲁木齐“7·5”事件以及锡林郭勒盟“5·11”事件后,人们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大局出发对中国民族政策与民族工作开始进行深刻反思,在更加理性、更加客观、更加开放、更加深入、更加务实的基础上去探索有效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去寻求提高中国民族工作质量的策略与渠道,这无疑是一种进步与升华,值得充分肯定。但是,在此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造成鱼龙混杂、是非难辨,部分探索明显步入了误区,其重要表现之一就是把由于民族政策实施环境变化而导致的民族问题简单地归咎于民族政策本身的问题,这显然是失之偏颇的。因此,我们要正本清源,拨乱反正。不言而喻,从满足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与长治久安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出发,中国的民族政策有必要紧密结合中国民族问题实际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但是,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把学术视野不断扩大,还要看到民族问题中民族政策以外的因素,努力做到全面看问题,以避免一叶障目,以偏概全。

相关概念界定及中国民族政策体系实施环境现状

政策体系实施环境具体是指民族政策体系在实施过程中所必备的诸条件的总称,是政策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之一,其状况如何直接制约民族政策体系实施效果,全面制衡民族政策体系价值的实现程度,深刻影响民族工作的质量与效率,这是不可否认也不容忽视的客观事实。

民族政策体系是指由若干民族政策相互联系而组成的政策整体,具体包括核心政策、基本政策、具体政策和实施政策的相关措施等,其构成是政策之间具有主次关系的立体结构,而不是政策之间只有平行关系的平面结构。民族政策体系具有全面性、综合性、整体性、适用性特征,这是由民族问题的复杂性、多元性、长期性、艰巨性所决定的。民族政策体系的制定与实施,一方面是国家在民族事务方面行使管理权力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国家核心利益及社会相关方面合法权益的保障过程。

民族政策体系实施环境优化,是指对民族政策体系在实施过程中所必备诸条件,通过良性改变或者择优整合的途径,使之达到优良状态的过程,进而使民族政策体系与实施环境之间形成顺畅、高效、优良的互动机制,在此基础之上形成民族政策体系与民族工作实际之间的相对动态平衡,民族政策体系的整体功能得以不断充分发挥,复杂的民族问题得以顺利与妥善的解决。

中国民族政策体系实施环境是中国政策体系实施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现状大致如下:

第一,社会环境的变化。从国际上看,随着时间的推移,趋势现代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国家开放化、政治民主化、民族流动化、人口城市化构成国际社会环境的主要特征,而中国是国际社会的组成部分。经过改革开放,中国已经融入了国际社会,实现了与国际社会的密切互动,并且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同样,国际社会环境对中国的社会也产生了日益深刻与广泛的影响。另一方面,在中国的和平崛起过程中,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世界的力量对比格局与既成利益体系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因此,在国际上围堵与遏制、西化与分化中国的言行更加甚嚣尘上,中国的国际环境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

从国内来看,中国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世界瞩目的成就,中国的综合国力迅速增长,国际影响进一步扩大,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是,“现代化就是从简单的、贫困的农业社会向复杂的、分化的、富裕的工业社会发展。”①在此过程中,民族地区与内地互动不断强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深刻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社会问题、社会环境的时空组合关系,并对中国的民族问题、对中国民族政策体系实施环境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

现代化建设一方面为民族的发展繁荣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另一方面,更值得重视的是现代化还是“双刃剑”,现代化的典型代表之一是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直接导致运输成本和通信成本大幅度下降,将人类整体纳入全球的联系网络之中,一方面突破了空间与语言障碍,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壁垒被打破了,人们之间的联系、交往、合作与竞争的程度、频率与规模大幅度上升,在此基础上,民族问题“四化”(国内民族问题国际化,国际民族问题国内化,民族问题社会化,社会问题民族化)趋势更加明显;另一方面,恐怖主义、反社会分子非常容易通过网络等途径进行联络与聚集,各种谣言和不满、失意、愤怒的情绪也非常容易通过网络在社会上迅速传播,造成社会混乱与冲突。甚至一些具有上述心理状态的人可以不用通过面对面的专业培训方式,仅仅通过浏览“恐怖主义网页”就可以“自我激化”为恐怖分子。此外,恐怖分子通过网络等途径,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在全世界范围组织、招募人员,征集、配置资源,不断制造恐怖事件,最大限度地扩大恐怖主义影响,因此,有的学者认为,“拥有卫星天线和互联网络的恐怖分子比地狱还要可怕。”②由此可见,现代化对民族关系也不可避免地产生消极或者不良影响,国内外皆如此。正是由于上述原因造成民族地区中的社会因素、社会关系、社会组织、社会问题等跨越传统的时空关系组合,并不断发生时空重组与时空变换。“变革愈是无声无息地进行,就愈是强有力的。”③少数民族地区的现代化,把前工业化社会与工业化社会及后工业化社会高密度挤压在一个短时间过程内,在西方发达国家经历几百年逐步完成的三个社会变迁过程被压缩到短短几十年。传统、现代与后现代高度纠结在一起,本来在传统意义上分布在较长不同时段中陆续发生的事情,在民族地区往往被汇聚、压缩、累加、混合、重叠在同一时段中发生,直接导致相互矛盾或者相互联系的事物交织在同一个复杂过程中,使中国民族政策体系实施环境更加复杂,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增加。

第二,民族政策体系目标环境的变化。民族政策目标具体是指民族政策设计、制定、实施与评价等全过程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直接关系到政策设计、制定、实施、评价的标准。民族政策体系目标环境具体是指,通过民族政策体系的全面实施,在解决民族问题方面实现所要达到境地或标准所必备诸条件的总称。从国外看,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国外反华势力灭亡中国、分化中国的战略目标从时空组合关系上看,没有明显改变,只是在步伐与节奏方面进一步加快。从国内看,改革开放以来,由计划经济发展到市场经济,社会阶层多元化,导致利益体系多元化,还有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涤荡与影响,再加上贫富差距拉大,非常容易发生民族问题社会化、社会问题民族化现象。在这样的民族政策目标环境中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其难度可想而知。

第三,政策体系主体环境的变化。民族政策主体是指民族政策的制定者与执行者,是政策过程核心要素之一。民族政策主体环境是指民族政策的制定者在民族政策制定方面、与政策执行者在民族政策执行方面实现所要达到境地或者标准所必备的诸条件总称。首先,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进步,民族政策体系主体在实施民族政策过程中所掌握的资源是空前丰富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皆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工作条件大为改善。其次,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民族政策体系主体自身的文化素质也达到空前高的程度,在民族工作部门及其他党政工作部门,有大量的学士、硕士与博士从事各种各样的工作,许多部门领导皆具有研究生学历。再次,工作手段也不断丰富,如在民族政策宣传方面,由过去的广播、报纸、杂志、书籍、电影,进一步发展到电视、网络等。最后,民族政策体系主体所面临的是市场经济社会环境,因此,必须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去优化民族政策体系实施环境。

第四,政策体系客体环境的变化。民族政策体系客体是指政策体系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民族政策体系所要处理的民族问题和民族政策体系目标群体,即民族、民族问题与民族关系等,由此可见,民族政策体系课题一方面有“人”,另一方面又有“事”。民族政策体系客体环境是指民族政策体系作用对象在民族政策体系实施过程中发生影响所必备的诸条件总称。民族政策体系客体最大的特点是变化性,这是由人类社会的不断变化和民族政策体系客体自身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也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的是,民族政策体系客体环境变化既有主动的方面,也有被动的方面。当社会发生变化时,民族政策体系客体,特别是其中的民族为了生存与发展,有主动适应社会的,也有被动适应社会的。主动适应有利于民族的发展繁荣,被动适应的制约民族的发展繁荣,不适应的则导致民族的衰败灭亡。不论是主动适应,还是被动适应,必须达到相应程度,否则,民族就无法生存与发展。在实际工作中,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本能及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往往被忽视,这是导致民族政策体系实施环境优化被忽视的深层次原因。正所谓“凡物变之渐,不惟月变,日变,而时亦有变,但人不觉耳。”④另一方面,民族政策体系的客体数量越多,民族政策体系实施过程就越复杂,民族工作的难度就越大。民族政策体系目标与民族政策体系对象之间的思想、行为差距越大,民族政策体系实施难度就越大。反之,民族政策体系对象对民族政策体系认同程度或者契合程度越大,其接受、配合、适应民族政策体系实施的可能性就越大。存在决定意识,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民族的社会生存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往的民族间封闭状态被彻底打破,并从前工业化社会向工业化社会及后工业化社会过渡,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人口摆脱了贫困,他们通过互联网、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媒体了解世界,认识自己,并开始了民族文化自觉过程。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他们更加注重自身合法权益的维护与实现。

中国民族政策体系实施环境优化现状

中国民族政策体系实施环境的逐步优化。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各民族人民的生活水平与文化素质整体提高,贫困面在不断缩小,一部分人还率先实现了“小康”。在民族关系方面,由于民族间的封闭状态被彻底打破,各民族间“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相互离不开)的程度进一步提高,各民族间文化的“共存、共荣、共享、共进、共识”的格局进一步巩固。2011年,西藏自治区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累计落实国家投资281亿元。西藏自治区2011年生产总值预计达到605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增速连续三年保持12%以上。2011年对口援疆省市共安排对口援助项目1302个,已开工1229个,完工278个,已到位援助资金107.6亿元。新疆2011年预计全年粮食总产1300万吨,再创历史新高;棉花产量299万吨,增长21%。2011年1~11月,新疆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2425亿元,增长11.2%,预计全年工业增加值可达3000亿元。⑤

中国民族政策体系实施环境的局部优化。在人口城市化、民族流动化的社会背景下,大量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入东南沿海及内地城市,其规模超过3000万人,使许多城市从传统的单一民族城市或者民族成分很少的城市发展成为现代多民族城市,如北京、上海、武汉、广州、南宁、深圳、青岛、宁波、福州、厦门、珠海、汕头等。因此城市民族工作逐步成为中国民族工作的重点与难点。为了做好城市民族工作,一些城市初步突破了城市管理条块分割的弊端,在整合城市管理资源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多部门齐抓共管的格局,一些城市已经开始了城市民族工作社会化的进程。

中国民族政策体系实施环境需要全面优化。从总体上看,民族政策体系实施环境优化问题还没有得到各方面应有的重视,与不断变化的中国民族问题和少数民族的迫切愿望相比较,中国民族政策体系实施环境优化明显滞后,一方面不能满足民族政策体系全面实施的实际需要,另一方面直接制约了中国民族工作的质量与效率,难以全面掌握民族工作的主动权。

中国民族政策体系实施环境存在的问题

中国民族政策体系实施环境存在的问题。一是观念问题。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对民族政策全过程的全面把握与深刻认识,忽视了民族政策体系对象对民族政策体系实施的重要影响,因此,逐步形成了重视民族政策本身的发展与完善而忽视民族政策体系实施环境优化的思维定势,其结果是导致民族政策体系实施渠道不畅通,民族政策难以全面落实,制约了民族政策体系整体功能的充分发挥,在一些方面的工作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被动应付,顾此失彼。

二是体制与机制问题。国家的部门政策、区域政策、产业政策、行业政策等对民族政策体系实施环境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由于管理体制上的条块分割,不同部门出台的政策往往只考虑部门或者产业、行业的要求,而不考虑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性,缺乏相应的科学分类管理,不断出现行政管理的“一刀切”现象,造成不同政策的相互不兼容甚至矛盾的问题,使实际工作者无所适从,导致难以举全国之力妥善解决民族问题,无法整合社会各种资源顺利解决民族问题。

三是民族政策体系与相关措施匹配度低的问题。任何政策必须有相应的措施与之匹配,方能得到贯彻落实。在民族工作领域,与民族政策体系相应的配套措施匹配度较低,导致一部分民族政策难以贯彻落实。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这对发展农业非常有利。但是,在一些地区,由于措施不匹配,导致种小麦的少数民族可以享受惠农政策,而种青稞的少数民族则不能享受惠农政策等令人匪夷所思的现象不断发生。还有,惠农政策措施匹配度高,因此落实较好,农民收入增长较快;但是,惠牧政策由于措施匹配度低,落实较差,导致部分牧民收入明显低于农民收入,部分牧民因此陷于贫困。

中国民族政策体系实施环境优化存在的问题。在新时期,由于民族问题不断发展变化,对民族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民族政策体系实施环境优化是中国民族工作需要破解的难题之一,也是制约民族工作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具体表现为:第一,在取得部门垄断性政绩动机影响下,各个相关部门对民族政策体系实施环境优化问题重视不够,并缺乏彼此间的广泛共识,在实际工作中,优化民族政策体系实施环境的动力不大,措施不足,办法不多,途径不够;第二,民族政策体系实施环境优化的体制与机制还不够健全,只是进行了一些初步的、被动的优化,明显不能适应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第三,全面优化的民族政策体系实施环境的缺乏,已经明显制约了当前民族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并影响全面掌握民族工作的主动权;第四,相关部门的工作非常习惯于简单、粗放的一刀切“管理”方式,而极度缺乏精细化的科学“智理”,因此难以掌握民族工作的主动权;第五,优化民族政策体系实施环境是涉及到诸多部门合作的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短期内不易见成效,很少有人积极主动去做这项工作,另外,部门利益与部门工作目标绩效考核也在相当程度上束缚了人们的手脚。

解决相关问题的对策

“历史川流不息。若不能因时变事,而一味恪守旧俗,那么其结局就是致乱之源。”⑥解决中国民族政策体系实施环境及优化问题是破解中国民族工作难题、全面掌握中国民族工作主动权、实现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与长治久安的重要前提之一,也是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中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⑦)的主要途径之一。“世界上使社会变得伟大的人正是那些有勇气在生活中尝试和解决人生新问题的人!”⑧因此,需要采取以下对策,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努力开创中国民族工作的新局面:

彻底转变传统观念。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为指导,各级政党领导和相关部门领导要从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大局出发,从提高执政能力与社会管理水平战略高度着眼,从彻底转变传统思维定势入手,全面、正确认识民族政策体系实施环境的深刻变化及其对民族政策体系实施过程的重要影响,充分重视民族政策体系实施环境的全面优化工作,形成全党重视、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民族政策体系实施环境全面优化的工作格局。“我们进步的检验标准,不是看我们是否锦上添花,而是看我们是否雪中送炭。”⑨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

努力进行相关体制与机制创新。“已经创造出来的东西比起有待创造的东西来说,是微不足道的。”⑩我们要从满足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出发,突破行政管理条块分割的弊端,在不同工作部门联动与整合工作资源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优化民族政策体系实施环境的合理体制与高效机制,使民族政策体系在组织内部的运作过程流畅、高效,以便在组织外使组织本身的行为准确、及时,以充分发挥民族政策体系的整体功能,避免民族政策不能全面落实的现象发生。

相关部门领导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从切实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出发,而不是从部门、地方、行业或者产业的利益出发,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对相同的民族政策有不同的解读,才能形成广泛的工作共识与实施政策体系的有效行动。同时,要积极主动、扎扎实实地做好民族政策体系实施环境的优化工作,努力提高不同政策与民族政策的兼容度和民族政策与相关配套措施的匹配度,并把落实民族政策和全面优化实施环境工作列入相关工作部门的政绩考核指标范围。

博采众长以突破创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要积极汲取古今中外在优化民族政策体系实施环境方面的经验与教训,集中全人类的优秀文明成果与政治智慧,实现中国民族工作的粗放管理向精细化“智理”彻底转变,不断开创中国民族工作新局面。

转变工作理念。各个相关工作部门要彻底转变工作理念,树立做好民族工作的信心,在实际工作中,要讲政治、讲大局、讲政策、讲法制、讲感情、讲策略、讲合作、讲共管,讲实效,在实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与长治久安方面,由被动应付向主动出击转变,真正全面掌握民族工作的主动权。

科学规划、全面优化。制定并实行《中国民族政策体系实施环境优化规划》,通过良性改变或者择优整合的途径,进一步明确相关的原则、方法及途径,在合理配置民族工作资源的前提下,全面优化中国民族政策体系实施环境,以提高中国民族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一切事物的趋于完善,都是来自适当的改革。”我们要在原有的民族工作基础之上,不断开拓创新,努力团结奋斗,争取早日实现中国民族政策体系实施环境的全面优化。

(本文系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第一批)《中国民族政策体系集成与实施环境优化》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11&ZD058)

注释

[德]沃尔夫冈·查普夫:《现代话语社会转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第140页。

[美]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第482页。

[德]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现状(导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281页。

《朱子语类》(第71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1788页。

曹曙光等:“五大自治区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综述”,新华网,2012年1月5日, 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2-01/05/c_111372578.htm。

[英]培根:《培根论人生》,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19~120页。

“坚持和平发展”,中国政府门户网,2011年9月6日, http://www.gov.cn/jrzg/2011-09/06/content_1941788.htm。

[印]泰戈尔:《泰戈尔妙语录》,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89页。

[美]罗斯福:“第二次就职演说”,《罗斯福选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第139页。

[法]雨果:《雨果妙语录》,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3页。

[法]巴尔扎克:《巴尔扎克箴言录》,北京:学苑出版社,1993年,第57页。

责 编/郑韶武

作者:余梓东

第2篇:高速公路项目绩效评价实施环境优化探析

摘要:改善和优化实施环境是实现高速公路项目绩效评价基本目标的基础条件。本文以分析当前高速公路项目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为基础,提出了完善制度体系、建立信息支持、加强绩效意识等完善和优化实施环境的措施。

关键词:高速公路 绩效评价 实施环境

1 问题的提出

高速公路作为国家基础性投资和建设项目,对沿线地区宏观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及其布局的优化、城镇化发展有积极的作用。自2008年以来,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加大了包括公路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高速公路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我国绝大部分高速公路建设离不开各级财政的支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基本都属于重点财政预算支出项目,加之项目本身具有投资规模大,投入产出效率和效果要求高,形成社会公共产品等特点,因此,对高速公路项目进行绩效评价既是预算考核的要求,也是社会公众对重大基础建设项目监督和知情的要求。但是,高速公路项目的绩效评价在实施环境方面存在着不足,诸如制度不完善、标准不统一、缺乏约束力等问题,制约了高速公路项目绩效评价工作。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尽快改善和优化高速公路项目绩效评价实施环境。

2 我国高速公路项目绩效评价的基本情况

2.1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绩效评价的政策依据

2.1.1 财政部关于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的相关要求

财政部2004年12月出台了《财政部关于开展中央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指导意见》(财建[2004]729号),2005年5 月出台了《中央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管理办法(试行)》(财预〔2005〕86号),2009年6月出台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财预[2009]76号)。上述三个办法体现了财政部对包括高速公路项目在内的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基本要求,对绩效评价的原则、绩效评价的基本依据、绩效评价的内容和方法、绩效评价的指标选取、绩效评价的组织管理、绩效评价的工作程序、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等方面做出规定。

2.1.2 交通部对交通预算项目绩效评价的要求

交通部根据财政部有关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的规定,结合交通行业的实际情况,先后制定了《交通预算项目绩效考评管理试点办法》(交财发〔2007〕367号)和《交通预算项目绩效考评操作指南(试行)》,对包括高速公路项目在内的交通预算项目绩效考核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针对高速公路项目的绩效评价主要包括项目实施内容绩效、项目功能绩效、资金管理绩效、经济效益绩效、公共(或社会)效益5个方面的内容。交通部发布的上述办法和指南是现阶段开展高速公路项目绩效评价的基本制度依据。

2.2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绩效评价的基本情况

2007年交通部组织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和部属一级单位,对47

个交通预算项目开展了绩效评价试点工作,其中包括高速公路建设项目5项。2008年安排交通预算项目绩效评价试点项目44项,其中包括高速公路建设项目7项。2009年安排评价试点项目13项,其中包括高速公路建设项目1项。

通过对试点项目的全面评价,在发现共性问题,积累经验,增强项目单位的绩效意识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在试点阶段,发现了一些绩效评价实施环境不完善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将在后文专门探讨。

3 我国高速公路绩效评价实施环境方面的问题分析

3.1 对高速公路项目绩效的理解有待统一和深化

对于什么是绩效,目前还没有一个较一致的表述。比较普遍的认识是:绩效是实施一项活动的有效性,而且是基于预期目标的有效性。简而言之,绩效可以理解为效益、效率和有效性的统称,它包括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就过程来说,包括投入是否满足经济性要求,过程是否合规和合理;就结果而言,包括产出与投入相比是否有效率,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以及其产生的中长期经济影响和社会影响。

从财政部、交通厅相关文件来看,对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绩效的界定存在两个缺陷:首先,突出结果,淡化过程。其次,注重效益,忽视效率。在《交通预算项目绩效考评管理试点办法》中,提出交通预算项目绩效考评是为改进项目管理和预算资金管理,运用一定的考核方法、量化指标及评价标准,对交通预算项目预期计划目标的实现程度及其经济性、效益性、效果性和可持续性所进行的综合性考核与评价。可以明显看出,其中没有强调对过程的评价,经济性也不能完全代表效率。

笔者认为,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绩效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项目投资建设程序和过程方面的有效性、合规性;项目建设和运营的效率;项目运营的效益和效果;项目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等。

3.2 现行的绩效评价制度并没有覆盖所有的高速公路项目

前文提到财政部、交通部针对高速公路绩效评价已有一些制度性规定,但制度主要针对有政府预算资金投入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其基本目的是为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强化支出责任。根据我国公路建设的长远发展规划,未来公路建设资金需求仍然很大,拓宽筹资渠道,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是高速公路筹资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因此,许多政府直接投资之外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是否进行绩效评价,是否统一评价标准,制度上存在缺失。

另外,交通部安排的绩效评价工作还处在试点阶段,累计试点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仅十余项。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期,仅每年新开工建设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就达几百项,据《2008年下半年及2009年中国新开工高速公路项目汇编》提供的数据:2008年下半年及2009年中国高速公路新开工重大施工项目262个,项目总投资额高达7610亿元。如何将绩效评价的范围扩展到每一条高速公路项目,也应尽快在制度上做出安排。

3.3 绩效评价实施工作的质量保证和过程控制体系不完善

在绩效评价实施工作中,应当通过建立针对绩效评价过程进行控制的制度和程序,保证各个项目绩效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和可比性,稳定绩效评价工作质量。目前绩效评价过程控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依据《交通预算项目绩效考评操作指南(试行)》指南的要求,高速公路项目绩效考评分为自评和考评两个阶段。自评是项目单位自己所做的评价,从利益取向上来说,自评结果往往只好不坏。而考评是由临时组织的专家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主要是对自评报告进行的评价。考评的组织、时间、程序方面存在一定自由度,考评实施者(包括专家)职责约定不明晰,加之一定程度存在的考评实施方与被考评项目管理单位的上下级关系及管理连带责任,造成绩效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可靠性存在一定的缺陷。

其次,高速公路绩效评价一般在项目建成运营后实施。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项目相应的业绩、效果才能体现出来。因此,运营时间较长的高速公路项目,其绩效评价结果往往相对客观。目前,对高速公路项目进行绩效评价的时间点没有统一标准,难免造成不同项目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可比性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

第三,评价指标体系的完整性、操作性存在缺陷,影响评价的实施。高速公路项目绩效评价最大的难点就是评价指标的确定。交通部发布的《公路线路基本建设项目——收费公路项目绩效考评指标表》是目前高速公路项目绩效评价的参考指标体系。现有指标体系存在三个方面问题,一是交通部的试点办法和指南都提到进行绩效评价时,可以补充完善评价指标体系,修改调整部分三级指标,确定评价指标的标准值,这样就会出现指标选择无法统一,不同项目可能采取不同的指标和评价标准;二是没有指标数据获取和计算的方法要求,部分指标数据不易获取,个别指标针对性不强,造成部分指标的计算操作性不强;三是缺乏完整、权威的指标标准值。实践中一些项目设计文件相对绩效评价的要求来说,存在信息不完整、造成无法找到可用于比较的设计数据。还有一些设计标准偏低,在已经变化的交通环境下,凸显出设计与实际的较大反差,指标计算时进行简单比较难以保证结果的客观性。

第四,没有建立绩效评价信息系统,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由于没有建立一个高速公路项目绩效评价的信息平台,各个项目的评价往往各自为政,不同的评价项目信息不能有效沟通,开展评价工作时需要花较多的时间确定相关标准、方法,不利于提高评价工作的效率。

3.4 评价结果的约束效力、权威性不足,造成绩效评价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交通部文件规定,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有关部属一级单位应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以后年度编制和安排预算的重要参考依据。但是,制度没有规定具体措施,实际中缺乏可操作性,加之多数项目单位绩效意识不强,把绩效评价工作理解为又一次工作检查,项目单位领导重视不够,造成绩效评价 “走过场”的现象;个别项目存在由同一家单位既协助自评又对其进行评价的问题。

4 以提升绩效评价效果为目标,优化绩效评价的实施环境

针对以上问题和要求,提出几个方面的建议:

4.1 进一步完善高速公路项目绩效评价的制度体系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对华相关项目的投资,都有非常严格和完善的评价制度,很好地保障了项目投资的有效性。

我国目前虽然已有交通预算项目绩效评价的一些指导性办法,但绩效评价的制度化建设尚处于试点阶段,随着高速公路项目的快速增加,针对高速公路项目的绩效评价的要求和规定必须在系统化的制度中体现。

首先,应在目前已有的《交通预算项目绩效考评操作指南(试行)》基础上,就绩效评价的基本要求、评价方法、工作程序、指标体系、评价结果的应用制定专门的制度和实施细则,对高速公路项目绩效评价的工作规则、工作程序、组织方式及结果应用等进行明确,并对相关行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进行界定。

其次,应建立绩效评价报告制度,通过项目管理单位编报年度绩效报告,实现对项目分阶段的绩效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和采取调整措施。

4.2 完善档案管理,实现资料信息共享

高速公路建设周期长,各类资料数量大,档案的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由于管理权限的问题,绩效考评实践中很多数据需要从其他单位或部门获取,而相关单位又没有参与考评的义务,因此,搞好与其他有关单位和部门的协调很重要。同时,由于绩效考评工作是一项新事物,涉及到很多的专业知识,因此评价组织方加强与会计师事务所、设计院、交通主管部门、统计部门、审计和财政监督等相关机构的合作,明确划分工作职责和业务分工,避免重工作,实现资料信息共享,以保证评价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4.3 建立高速公路项目绩效评价管理信息系统

建议交通主管部门组织开发和建立项目绩效评价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绩效评价数据的集中管理,利用信息系统规范工作流程,实现网上数据传送和共享、工作过程记录与监控、信息上报、考核评价等,从技术层面保障绩效评价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通过建立考评专家库、评价指标和方法库等基础数据库,引导具体项目的评价工作,从而增强评价结果的可比性。

4.4 加强项目管理的绩效意识,确立绩效评价结果约束力和权威性

在项目实施中,加强管理部门和项目单位的绩效意识,注重对项目管理层和实施层的日常绩效考核。应通过一系列支持和监督措施,推动绩效评价工作在部门内部的普遍认同。应进一步确立绩效评价结果约束力和权威性,制定绩效评价结束后的奖惩措施,确保绩效评价结果在后续决策中发挥作用。

4.5 进一步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作为基础设施的高速公路项目绩效评价的重点是项目的经济效益分析和社会效益分析。由于相关影响因素比较复杂,社会(公共)效益进行量化评价存在一定难度,在《项目绩效考评指标表》中“社会(公共)效益”评价均以定量数据作为评分标准,在实际操作中缺乏可操作性。虽然定量分析方法更加科学、准确,但受条件所限,有些指标无法依据统计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用计算出分析对象的各项指标及其数值。为了真正发挥绩效评价的作用,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当无法采用定量分析时,采用定性分析。由于定性指标无法像定量指标那样精确地加以衡量和考核,我们建议尽量明确和清晰地界定考核标准,为项目考核提供依据。

注:本文为河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金融危机下的企业项目投资管理体系研究》(编号:10457206D-6)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曾晓文,李江敏,谢雄标.政府投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激励机制研究,改革与战略,2010(3).

[2]卢静.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之构建,现代财经,2005(4).

[3]明哲.交通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研究,2008,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文库.

作者:王锁军 杨武岐 高檩

第3篇:整合性儿童视角下幼儿园游戏环境的优化模型与实施路径

【摘要】整合性儿童视角从“以人为中心”的立场出发,是将体现儿童自身对事物看法经验的“主位儿童视角”和成人观察描述儿童看法经验的“客位儿童视角”整合形成的一种观念。基于整合性儿童视角的幼儿园游戏环境优化模型以生态视角下的游戏环境评估为基础,以适宜方法获取主位儿童视角为突破,以描述性评论规约客位儿童视角为关键,以建立持续合作对话长效机制为目的。基于整合性儿童视角的幼儿园游戏环境优化模型的使用,首先需运用综合方法获取幼儿对游戏环境的看法经验,进而吸收多元主体解释反思幼儿的看法经验,并在解释反思的基础上对游戏环境如何优化做出决定。

【关键词】整合性儿童视角;幼儿园游戏环境;优化模型;实施路径

【作者简介】刘宇(1976- ),男,黑龙江人,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

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不应仅仅由成人设计,而要更多地从儿童视角出发审视并改进幼儿园游戏环境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儿童视角已然成为幼教工作者日常话语中颇为“流行”的术语。但若仔细辨析有关行动,则会发现对儿童视角的理解以及如何基于儿童视角审视、改进游戏环境仍处于自发而非自觉状态,其中不乏简单化、想当然甚至口号式的解读。解决这一问题,要求我们首先对儿童视角的含义进行梳理辨析,继而构建基于儿童视角的游戏环境优化模型,并分析模型在游戏环境优化中的实施路径。

一、主位与客位儿童视角:一种整合性儿童视角的建构

通俗地理解,儿童视角即从儿童的角度出发看待事物,但作为学术概念的儿童视角显然要复杂得多。有学者在对我国学前教育领域中的儿童视角研究进行系统回顾后指出,尽管其在2010年以后发展迅速,成果不断增长,但对儿童视角的界定仍不清晰[1]。对相关国外文献进行梳理则发现,除儿童视角外,众多与之近似的概念曾先后出现过,如儿童咨询、儿童声音、儿童参与以及倾听儿童等。在对林林总总的儿童视角及相关概念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对儿童视角的界定通常遵循两种路径:一种是成人尝试从儿童的角度出发看待问题;另一种则是儿童本人从自身的角度出发看待问题。前者如儿童文学作家试图在创作中表现儿童的经验、思维,儿童心理学家运用规范的研究方法发现儿童认识世界的规律,教育工作者通过观察进而获得对儿童的印象、了解、判断等;后者则表现为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不断通过自己的表情、动作、姿态、言语等表达对外部世界的体验和态度。

在获取儿童视角方面,第二种路径明显比第一种路径更为直接,但在以往的儿童研究中,研究者却更倾向于从第一种路径出发,即通过从事儿童专业工作的成人,而不是直接从儿童那里获取儿童视角。原因在于人们往往假设儿童是不成熟的、能力弱的“形成中的人”,因而无法准确、全面地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和经验。和儿童密切接触或从事专门研究儿童的成人,他们既熟悉儿童又拥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因而能更准确地呈现儿童视角,并以此为基础为儿童的成长发展提供更适宜的条件。

不过,这种认识自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特别是随着新童年社会学的发展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新童年社会学研究不像传统社会学理论那样,把儿童看作是“形成中的人”(Becoming),而是将儿童看作是“已存在的人”(Being)[2]。童年作为一个社会范畴或结构,在整个社会体系中有着独立的地位,相应地儿童作为社会行动者、文化创造者,不断地创造着自己独特的生活世界,不论有多少成人专家殚精竭虑地研究着这个世界,也不能替代儿童自身对于生活世界的经验和看法。儿童或童年的研究理应纳入儿童的视角,人们应该去倾听儿童,透过儿童自己的“声音”去了解那个早已离成人远去的独特世界。

因此,人们在获取儿童视角时,也应从原本更信任与儿童接近的成人,转变为倚重直接获得儿童自身的声音或表达。不过对于这样一种趋势并非一边倒的赞同之声,随着新童年社会学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批评质疑。例如Uprichard(2008)就认为,把儿童描绘成要么是“形成中的人”,要么是“已存在的人”的做法过于极端了,儿童既不单单是有着自身权利的社会行动者,也不单单是“形成中的人”,而应是两者兼而有之[3]。进入21世纪后,新童年社会学研究者反思了在批判传统发展理论过程中形成的自然与文化、成人与儿童、“已存在的人”与“形成中的人”之间的二元对立,对儿童作为社会行动者的命题进行了深入追问,包括儿童的行动能力究竟如何,儿童应在怎样的范围内使用这种能力才合理,等等[4]。反思的结果是,儿童反映自身看法经验的“主位儿童视角”固然不可或缺,与儿童密切接触的成人观察描述儿童看法经验的“客位儿童视角”也有自身的价值。用克拉克的话说,儿童视角与其说是仅仅适用于儿童的(Child-only Approaches),毋宁说是“参与者为中心”(Participant-centered)或“以人为中心”(Person-centered)的[5],这当中的参与者既包括儿童,也包括成人。完整的儿童视角应是“整合性儿童视角”,是作为局内人的儿童的“主位儿童视角”和作为局外人的成人的“客位儿童视角”的结合,是儿童和成人共同建构意义的结果。

二、整合性儿童视角下的幼儿园游戏环境优化模型

从上述整合性儿童视角的观念出发,结合生态视角的游戏环境评估、倾听儿童的马赛克方法以及基于現象学立场的描述性评论,我们尝试提出一种以主体多元性、方法适宜性、过程对话性和决策长效性为特征的幼儿园游戏环境优化模型(如下图所示)。其机理大致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以生态视角下的游戏环境评估为基础

游戏环境的优化始于评估。由谁、依据怎样的标准进行判断是其中的关键问题。Fenech(2011)曾指出,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学前教育质量研究曾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关注学前教育对于儿童发展的效果;第二阶段是反思学前教育质量的概念,《早期儿童环境评价量表》(Early Childhood Environment Rating Scale, 简称ECERS)和《婴儿/学步儿环境评价量表》(Infant/Toddler Environment Rating Scale,简称ITERS)等质量评价量表出现;第三阶段是采用了更为生态的视角,尤为注重家庭和儿童个体特征对学前教育质量的影响[6]。从这一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学前教育质量评价经历了由成人、局外人主导,向儿童与成人、局内人与局外人结合的发展历程转变;环境质量的评估标准不再是统一刚性的所谓的“专业标准”,而是不同主体通过对各自看法和经验的解释、对话、倾听、反思进行的意义创造。这一转变同样适用于幼儿园游戏环境的评估,转变后的游戏环境评估应成为一个儿童与儿童、儿童与成人对话交流和共同创造意义的“对话式”场域。这同基于整合性儿童视角优化幼儿园游戏环境的思路是一致的,整合性儿童视角下的幼儿园游戏环境优化既不是由成人“为儿童、替儿童”去优化游戏环境,也不是由儿童作为主体、行动者独自优化游戏环境,而是成人和儿童一起就如何优化幼儿园游戏环境展开对话的过程。

(二)以适宜方法获取主位儿童视角为突破

将儿童自身的表达,即主位儿童视角纳入幼儿园游戏环境优化行动,是整合性儿童视角下幼儿园游戏环境优化的最大突破,同时也是其核心挑战。由于幼儿的交流方式具有独特性,我们很难用传统的方法,必须通过符合幼儿表达方式独特性的新方法来获取其对游戏环境的看法和经验。“联合国儿童权利委员会”的专家们在谈到要尊重幼儿的看法和情感时曾指出,幼儿对他们的环境非常敏感,能很快理解他们生活中的人、地点和常规,并意识到他们自己独特的身份。他们做出选择,并且能在通过传统口头或书面语言沟通以前,就以多种方式交流着他们的感情、想法和愿望[7]。具体而言,儿童在熟练使用口头或书面语言之前,就能利用表情、身体活动、视觉形象等媒介表达自身丰富的想法。这意味着,我们在获取幼儿的看法和经验时不能过于倚重书面语言、口头语言,而应多采用以身体活动、视觉形象为媒介的表達途径,供幼儿选择性地使用,以幼儿擅长并能够掌控的方式帮助他们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和经验。按照这一思路,研究者和实践者已经开发试用了大量儿童研究的新方法。如儿童借助自己绘制的图画表达看法的绘画法[8][9],使用儿童自己拍摄的照片来了解儿童眼中的环境的儿童拍照[10],儿童照片与儿童访谈结合的照片引谈法 [11]以及结合使用传统研究方法(如观察、访谈)和具身化、可视化的新方法(又称参与式技术或工具,如拍照、儿童导游、地图制作、图书制作、角色扮演等)的“马赛克方法”[12],等等。多元方法的结合使用,有利于为幼儿园游戏环境的优化决策提供更为完整的主位儿童视角。

(三)以描述性评论规约客位儿童视角为关键

对于幼儿园游戏环境的优化而言,如果说作为主位儿童视角的儿童自身对于现有游戏环境的经验看法必不可少,那么作为客位儿童视角与幼儿园游戏环境相关的“重要成人”,包括园长、教师、家长、研究者等对儿童在其中经验的描摹也十分重要,前提是要避免成人在进行这种描述时有意无意的先入之见和刻板印象。从这一立场出发,作为一种以现象学为基础的儿童研究方式的“描述性评论”非常适用于客位儿童视角的研究。描述性评论拒绝使用判断性语言或简单的标签对儿童进行分类,而是倡导教师在日常教学生活中使用细腻的描述性语言和具体事例,从儿童的身体外表和姿势、气质和性情、与其他人(孩子和成人)的关系、强烈的兴趣和爱好、思维和学习模式五个方面对儿童进行持续地观察、记录、描述,从而全面呈现独特而复杂的儿童个体,以此积累知识,改进教育实践[13],这对于成人在描述儿童时避免先入之见和刻板印象非常具有针对性。此外,描述性评论采用合作对话的方式进行,除描述儿童的教师外,还要有负责主持整个评论过程的主席和其他同行参加。在主讲教师描述儿童之后,主席对教师的描述进行综合性重述,勾画其中的主要线索,并邀请其他参与者补充、提问或评论。最后主席对讨论情况进行再次梳理,由所有成员提出建议,从而结束一次描述性评论[14]。描述性评论不仅教师可以用,与幼儿园游戏环境优化相关的其他成人主体,包括园长、教育研究者、家长、环境设计者、建造者等都可以参与其中,这将有助于在所有参与者之间开启一个会话空间,彼此启迪,共同建构,达成对于儿童的游戏环境经验多维、整体的客位描述。

(四)以建立持续合作对话长效机制为目的

经过主位儿童视角和客位儿童视角的采集,关于儿童对游戏环境的看法经验已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如何在此基础上就游戏环境优化做出决策?以往的做法通常是对诸多资料进行概括、提炼,得出何处游戏环境需要改进,何处只需保持,何处最好增加。但这一做法若不加以有意识地调节,极易沦为选择性地截取资料,倾向性地得出结论,使得起初轰轰烈烈的儿童参与、儿童视角沦为装饰、口号、形式。在这一阶段,仍需坚持对从多重视角获取的资料进行解释和反思,对其进行反复澄清,考虑其对于游戏环境优化的可能影响和意义,最大限度地探索如何将它们均衡地反映在优化决策中,避免对不同主体的看法经验做评判、取舍和裁剪。这样做肯定不如提炼概括后“一锤定音”的高效,但正如描述性评论的倡导者们所指出的,对儿童的任何认识都具有暂时性,因此描述评论儿童的最终目的不是要就儿童、课程、教学等得出一个确切的结论,评价其成效的标准“不是关于解决办法,而是关于理解”,其背后的假设是“扩大的理解能够引导变革”[15]。换言之,当参与合作的对话者带着对儿童更为丰富的理解和进一步精细观察的动力回归教育现场的时候,游戏环境优化的成效将不再仅限于一时一地,而是形成更为持久的内在机制。

三、整合性儿童视角下幼儿园游戏环境优化模型的实施路径

上述模型在幼儿园游戏环境优化中的实施大致遵循如下路径:首先综合运用传统方法和创新工具获取幼儿对环境的看法和经验,进而对幼儿的看法和经验进行解释和反思,在此基础上对幼儿园环境设计优化方案做出决定。下面结合艾莉森·克拉克运用马赛克方法进行的“游戏空间研究”案例对这一实施路径加以说明。

(一)运用综合方法获取幼儿对游戏环境的看法经验

基于儿童视角优化游戏环境,首先要获取幼儿对于游戏环境的看法和经验。从整合性儿童视角出发,幼儿对游戏环境的看法经验既包括幼儿自身对游戏环境的看法经验,也包括教师、家长等对幼儿园游戏环境体验的调查描述。两方面资料的搜集需要不同的方法,前者需要儿童主导的创新性方法,如儿童绘画、儿童拍照等才能实现;后者需借助成人主导的儿童研究方法,如观察、访谈等完成。因此,整合性儿童视角下幼儿对于游戏环境的看法经验的获取需要结合传统研究方法和创新工具的综合研究方式,前文提及的马赛克方法便是这样一种方法。马赛克方法首先使用传统儿童研究方法和儿童主导的参与式工具分别搜集客位、主位儿童视角下的游戏环境体验,再将每种方法获得的资料作为一片片马赛克拼贴在一起,形成更为完整的儿童眼中的游戏环境图像[16],并以此作为进一步解释反思和调整优化的基础。在游戏空间研究中,调查者首先对参与研究的3~4岁幼儿在户外游戏空间的活动情况进行两天的观察,然后由15名幼儿使用一次性相机拍摄户外游戏空间中对他们而言重要的事物;接着以小组为单位,从已拍摄照片中选出最重要的照片制作成照片书,并添加上他们自己想写的话;再选出若干幼儿,两两一组带领调查者参观户外游戏空间,由幼儿自己决定参观的路线、记录方式。在参观过程中,幼儿可以用拍照的方式记录下自己认为的重要场景,在自己认为必要的时候发表评论并用录音记录。参观过程中所搜集的材料最终汇总在一张环状的大纸上,幼儿还可以在上面添加自己的绘画、话语等补充表达自己对户外游戏环境的看法。对所有不同视角、来源的信息加以汇总,最终会比较全面地呈现儿童对户外游戏环境的看法和体验。

(二)吸收多元主體解释反思幼儿对游戏环境的看法经验

上一阶段获取的幼儿对游戏环境的看法和经验,并不能直接为游戏环境如何优化提供答案,而是需要经过解释和反思才能成为优化决策的依据。这当中的解释和反思与以往所谓的研究资料的分析解读不同,不是由某一主体单独进行的,而是要从幼儿、教师、园长、家长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多重视角展开,借助相互之间的持续对话来加深对幼儿各种看法经验的理解。在游戏空间研究中,调查者首先利用访谈和“魔毯”的方法与幼儿展开对话,探查幼儿对于自身游戏环境体验的解释和反思。所谓魔毯,即幼儿围坐在一块带有“魔法”的毯子上,以想象的方式“游览”面前幻灯片上播放出的一些相关场景,并与同伴或成人交流对这些场景的看法。除幼儿外,这一阶段的游戏空间研究也非常重视成人对于幼儿游戏环境体验的解释和反思。调查者会将幼儿提供的照片、地图、访谈资料等汇集成册,用来和教师、家长等成人进行讨论,了解教师观察幼儿户外活动的经验,教师自身对户外游戏环境的感受以及他们认为需要优先改变的环境要素,也鼓励家长谈论他们认为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在家里最喜欢玩的游戏以及家长自身对幼儿园户外游戏环境的印象。这项研究甚至还邀请了户外环境设计专业机构的代表参与了对儿童、成人搜集的游戏环境体验资料的讨论。在多元主体对幼儿游戏环境体验进行充分解释和反思的基础上,还应进一步找出其中包含的主题并在各个主题之间建立联系,再围绕各个主题对不同的视角和观点加以汇总,列出摘要,找出其中相似的看法以及不同,甚至相互冲突的观点,为下一阶段游戏环境的优化决策提供基础。

(三)在解释反思的基础上对游戏环境如何优化做出决定

这一阶段的任务是根据此前搜集的资料和对资料的解释反思结果,就游戏环境中的要素是否需要改变、如何改变等做出决定。倘若前两个阶段的工作进行得足够扎实充分,产生的多元视角和丰富资料将有助于在这一阶段做出顺理成章、理据充分、具体细致的决策。游戏空间研究进展到这一阶段时,可以在大量前期资料和解释的基础上,清晰地甄别出四类游戏环境:保持不变的地方、需要拓展的地方、需要改变的地方以及需要增加的地方[17]。例如,观察、儿童拍照、图书制作及对实践者和儿童的访谈都表明,幼儿非常喜欢户外一个形似毛毛虫的大型钻爬材料,并在游戏中采用多种方式利用这一设施,对于这一游戏设施只要保持不变即可。而来自观察,拍照和图书制作,儿童导游和地图制作,对实践者、家长和儿童的访谈等多方面的资料表明,该园缺少可供幼儿在户外挖掘的游戏空间。例如,一名幼儿把一张室内沙坑的照片放进了他记录户外空间的书里并当作封面,还把一些户外泥土的特写照片放到他制作的地图以及为地图添加的图画里;教师也注意到孩子们喜欢在户外一块荒地上挖来挖去;而家长在访谈中也都谈到了他们的孩子喜欢挖掘和种植活动。综合这些材料,幼儿园做出在户外增加一个可供幼儿挖掘的区域的决定[18]。可见,基于儿童视角的游戏环境优化决策,是在多元方法、多重声音的共同指向下来确定的,而不是由原来的“成人做主”改为“儿童说了算”,这显然能使决策的依据更为充分,同时也使游戏环境优化中的儿童与成人的关系更为平衡。上述从获取幼儿看法经验到解释反思幼儿看法经验再到做出游戏环境优化决定的整个过程,若想如模型提示的那样成为长效机制,就不能只是在一时一事上采用,而是需要将其融入幼儿园的专业文化、组织结构和制度规范中。

【参考文献】

[1] 王景芝,王红飞.学前教育“儿童视角”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0,34(01):7-19.

[2] [英]艾莉森·詹姆斯,克里斯·简克斯,艾伦·普劳特.童年论[M].何芳,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4.

[3] Uprichard, E. Children as“Being and Becomings”: Children, Childhood and Temporality [J]. Children and Society, 2008(22): 303-313.

[4] 苗雪红.西方新童年社会学研究综述[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4):129-136.

[5] Clark, A. Breaking Methodological Boundaries Exploring Visual, Participatory Methods with Adults and Young Children [J]. Europea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Research Journal, 2011, 19(3): 321-330.

[6] Fenech, M. An Analysis of the Conceptualisation of ‘Quality’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 Empirical Research: Promoting ‘Blind Spots’ as Foci for Future Research [J]. Contemporary Issues in Early Childhood, 2011,12(2): 102-117.

[7] Committee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 General Comment No. 7: Implementing Child Rights in Early Childhood [EB/OL] http://www2.ohchr.org/english/bodies/crc/docs/AdvanceVersions/GeneralComment7Rev1.pdf.

[8] Einarsdottir, J., Dockett, S. & Perry, B. Making Meaning: Children’s Perspectives Expressed Through Drawings [J]. Early Children Development and Care, 2009, 179(2):217-232.

[9] Cox, S. Intention and Meaning in Young Children’s Drawing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t and Design Education, 2005, 24(2):115-125.

[10] Stephenson, A. Horses in the Sandpit: Photography, Prolonged Involvement and ‘Stepping Back’ as Strategies for Listening to Children’s Voices [J].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 2009,179 (2): 131-141.

[11] 李春良,張二凤,杨大伟.照片引谈法在国外儿童研究中的运用述评[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5(07):91-94.

[12] [英]艾莉森·克拉克.倾听儿童:马赛克方法[M].刘宇,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0.

[13][14][15] [美]玛格丽特·赫姆莉,帕特丽夏·F·卡利尼.从另一个视角看:儿童的力量和学校标准——“展望中心”之儿童叙事评论[M].仲建维,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6] Clark, A. Transforming Children’s Space: Children’s and Adults’ Participation in Designing Learning Environments [M]. New York: Routledge, 2010.

[17][18] Clark, A. Listening to Young Children: A Guide to Understanding and Using the Mosaic Approach (Expanded Third Edition)[M]. London and Philadelphia: Jessica Kingsley Publishers, 2017.

本文系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游戏环境优化研究”(项目批准号:19YJA880038)、2020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国际视野下‘儿童友好型学校’的建设框架与实施策略研究”(项目批准号:20NDJC058YB)的研究成果。

通讯作者:刘宇,curriculum76@163.com

(助理编辑 姬小园)

作者:刘宇

第4篇:优化发展环境实施方案1

段纯镇优化发展环境监察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山西省纪委关于纪检监察机关服务转型跨越发展,优化发展环境的若干意见》和《晋中市纪委监察局着力为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创优发展环境的决定》精神和要求,及时了解和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优化发展环境工作成效机制,实现我镇“率先实现新跨越”目标,决定在全镇范围内建立优化发展环境行政效能监察点,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全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建设,进一步拓宽和完善我镇发展环境监察网格和渠道,及时掌握发展环境动态和存在问题的第一手资料,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履职行为的监督,努力为企业和投资者创造服务优、效率高、成本低、投资无障碍的发展环境,促进我镇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组织领导

全镇建立发展环境监察点工作在镇优化发展环境工作领导组领导下,由镇纪委负责组织实施。

三、监察点设立对象

监察点设立对象为镇内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重点项目(重点工程)、民生工程等。根据自愿原则,通过筛选,2011年在我镇设立

个监察点。

四、监察点监督员主要任务及监察范围

发展环境监察点监督员的任务是负责对全镇行政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涉企检查、收费、罚款及其他工作中,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工作作风、办事效率和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及时监察。

监察范围与《关于灵石县“发展环境投诉110”投诉的若干规定》一致。

五、各监察点监督员职责

1、各监察点监督员于每月底将《灵石县入点检查收费罚款登记表》、《灵石县发展环境监察工作及时监察表》、填写后报镇办公室。

2、镇纪委人员负责对监督员上报的报表进行汇总后填写《灵石县经济发展环境监察月报表》及《灵石县单位服务质量测评表》,于每月底邮箱报送方式报“发展环境投诉110”办公室。

六、《灵石县优化发展环境监察工作即时检查表》填写要求

1、《即时监察表》表内没想内容均不能空白,也不能填“无”。

2、“时间”栏为本月填报时间。

3、“被监察部门”栏填写具体的被监察的单位和工作人员,每张《即时监察表》只能填写一个单位。

4、“监察源”栏内有

1、

2、3项,每张《即时监察表》只能选其中的一项。

5、“监察情况、意见和建议”栏填写监督员具体了解到的情况,以及对部门和工作人员的意见、建议。

6、“监察结果”栏,按监察点监督员自己的本意,按“公平、公正”原则选择其中的一项打“√”,注意每张《即时监察表》只能选择一项,多选无效。

七、工作要求

建立“优化发展环境行政效能监察点”是落实优化发展环境建设长效机制的一项重要举措,各有关单位一定要统一思想,高度重视,扎实工作,形成合力,确保各监察点发挥作用。

1、监察点监察员要充分认识此项举措对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的重要性,用高度的责任感主动监察 有关部门和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并对各监察点监督员身份予以保密。

2、发展环境投诉110办公室要加强和监督员沟通,确保监察点工作正常有序运行。

3、镇纪检部门对监察点反映的问题、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即时归纳汇总,定期向上级汇报并及时处理。

附:

1、灵石县优化发展环境监察工作即时监察表

2、灵石县入点检查收费罚款登记表

第5篇:优化发展环境活动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咸阳市纪委<关于印发优化发展环境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为进一步改进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全面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下大力气解决影响和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断强化抓环境、促发展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促进全市煤炭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结合“三为”主题实践阶段的任务和要求,现制定我局优化发展环境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在全市开展的“为党旗增辉、为发展服务、为百姓造福”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的安排部署,坚持以“转变作风、优化环境、提升效能”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以群众满意、企业满意、上级认可为标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强化工作责任,规范行政行为,提高工作效能,优化服务质量,自觉接受监督,增强机关党员干部自身的凝聚力、执行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努力营造效率高、服务优、诚信佳的煤炭工业发展软环境,促进全市煤炭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我局优化发展环境活动的总体目标任务:一是全体干部职工的作风明显好转;二是为基层服务的质量和办事效率明显提高;三是是机关内部管理制度得到健全和完善;四是建设有利于煤炭工业科学发展的思想舆论环境和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五是机关依法行政、诚信服务的能力显著增强;六是煤炭企业、人民群众、社会各界对煤炭行业管理的满意度大幅提升;

七是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市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煤矿开发建设加速推进,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三、活动内容

这次优化发展环境活动的重点是进一步转变作风,提升履职能力,核心是加强依法行政,进一步推进优化发展环境工作向经常化、制度化发展,具体有六个方面内容:

(一)巩固拓展行政审批改革成果。严格执行行政许可项目目录管理,对本局不符合优化发展环境的政策性文件进行认真清理,该废止的坚决废止,该规范的予以规范,最大限度地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减少环节,简化程序,压缩时限。运用监督、检查、备案等管理手段,加强对已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的后续监管工作。对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将审批项目、依据、程序、时限等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着力打造公开透明的政策环境。

(二)加强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发布制度。严格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制度。由本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应及时向市委、市政府上报备案,提高规范性文件的法律审查率和报送备案率。

(三)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结合我局实际,修改完善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和机关年终考核等项制度,积极推行绩效考核和绩效评估,切实解决推诿扯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等问题。严格执行限时办结制和行政问责制、民主集中制等项制度,认真履行煤炭行业“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监督检查、提供服务”和强化安全监督管理等项职能

职责,促进全市煤炭工业安全发展、科学发展。

(四)积极推行政务公开。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通过网站、公示栏等形式,主动向社会公开领导及工作人员姓名和电话、本单位职责范围、管理权限、政策法规、工作制度、审核事项、审核依据、审核条件、办事程序、办结时限、监督举报电话等政务公开信息,在办公楼悬挂机关工作人员勤务动态牌和办事指南,悬挂机关工作承诺,方便群众办事,实行阳光作业。设立监督投诉电话,建立监督举报机制,自觉接受煤炭企业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按照程序和流程,及时办理来信来件。

(五)加快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结合全市煤炭工作实际,依照岗位工作职责、《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书》和主要工作任务责任分解等有关制度文件进行问责。凡企业、群众、客商投诉的不作为、乱作为、效率低下等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的行为,一经查实,严格进行问责。建立完善监督检查制度。进一步规范执法文书,规范执法行为,严格自由裁量,坚决杜绝行政执法中的不正之风和违法乱纪行为。

(六)切实强化纪律监察。由局党组纪检组牵头对以下

情况加强监督检查。一是加大对优化投资发展环境的纪律规定、关于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优化投资发展环境的若干规定等制度的监督落实,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二是加大对落实优化发展环境活动各项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切实开展执法检查、效能监察和廉政监察。三是加大对影响和破坏发展环境行为的查处力度,对不作为、乱作为、严重影响和破

坏发展环境行为的典型案件公开曝光。

四、主要工作安排

紧密结合全市“三为”主题实践活动的安排部署,把优化发展环境活动融入到集中教育、主题实践、总结验收三个阶段活动中,融入到为煤炭企业办实事、办好事的实践中。

(一)成立市煤炭局优化发展环境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制定和修订实施方案,加强对各项制度实施工作的统筹协调、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学习中央、省、市关于优化发展环境活动相关政策文件、领导讲话精神及我市制定的优化发展环境制度,充分认识加强发展软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增强投身发展环境建设的自觉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三)根据国家、省、市煤炭工作会议精神,对2011主要工作任务进行责任分解,签定目标任务管理责任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实行目标管理,实施立项督办。

(四)将本部门贯彻落实服务承诺制等的具体意见和措施,以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形式,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承诺,进一步充实完善煤炭局政务信息内容。

(五)建立社会监督机制。通过设立公开投诉举报电话、举报信箱等形式,畅通社会公众监督渠道。

(六)采取设立征求意见箱、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走访等形式,

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特别是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

(七)深入开展作风自查活动,深入查找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根源。一查思想观念,看是否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怕负责任、怕担风险,得过且过;二查服务态度,看是否存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三查工作作风,看是否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推诿扯皮、失职渎职,以及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问题;四查办事效率,看是否存在审批事项过多、程序繁琐、时限过长,现场办结率不高,以及以核准、备案之名搞变相手法的问题;五查廉洁自律,看是否存在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甚至以权谋私、“吃、拿、卡、要、报(销)”等问题;六查严肃执纪,看各种影响和有碍发展环境的人和事是否得到了严肃查处。

(八)开展专项行政效能监察。局领导小组对各科室贯彻落实限时办结等制度的工作情况、工作效果进行考核评估,加强调查研究,不断总结完善,对完成工作目标任务的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对措施不力、工作不到位、效果不佳的科室,给予通报批评。

五、具体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对我局优化发展环境活动的组织领导,局党组决定成立市煤炭局优化发展环境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

(二)加强督促检查。健全机制,规范运作,做到归口管理、分级负责、有诉必理、有理必果,督办的事项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通过组织开展明察暗访等多种途径,运用信件复函、督查通知书和督查情

况通报等形式,加强工作督查,积极促进影响机关效能建设和发展投资环境突出问题的有效解决。

(三)推动工作落实。机关干部职工要加强学习,树立“抓环境建设、促工作落实、推社会发展”的思想理念,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转变工作作风,加强依法行政,提高工作效率,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和投资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促进全市煤炭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6篇: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实施方案

(2012年1月18日)

为进一步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上级有关精神和县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提出的工作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打造全省经济发展环境最优县,努力实现五个到位,即:专项清理到位、制度执行到位、监督检查到位、工作机制落实到位、考核评价到位。

二、工作重点

(一)开展专项清理。

1、清理行政审批事项,编制权力运行流程。按照岳办„2010‟42号文件要求,根据“一项权力一项制度”的原则,绘制流程图,分析权力风险点,制定具体风险防范措施,明确权力行使的责任、责任人。依法对职责范围内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全面清理,保留项目全部实行公示。

牵头单位:法制办、行政服务中心;

责任单位: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相关行政事业单位; 落实时间:2012年7月底。

2、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坚持以依法依规、全面精简为原则,从范围、内容等方面将清理工作任务布臵

- 1

收(征)、降低标准、归并的项目由县人民政府统一向社会进行公告。

牵头单位:财政局、物价局; 责任单位:法制办、优化办;

落实步骤及时间:(1)由财政局、物价局牵头继续开展全面清理(2012年4月)。(2)确定批准的各类收费、基金项目,由县人民政府面向社会公告(2012年5月)。(3)开展监督检查(2012年8月)。

(二)规范行政行为。

1、规范行政执法检查行为。(1)认真落实《湖南省规范涉企检查若干规定》,严格执行涉企执法检查计划、登记备案制。继续落实“企业宁静日”制度,非特殊情况每月1日至20日不得安排行政执法检查。精简和整合检查内容,同一企业、同一事项的执法检查不得多头和重复检查。(2)坚决制止公路、水上“三乱”。除经批准的治安检查站、林业检查站在指定地点依法执行公务外,其它任何部门单位不准在境内道路上设卡拦车,强行检查、收费和罚款。(3)严格控制涉企培训活动。凡行政事业单位或其委托的机构举办涉企培训,必须先向县优化办申报,经批准后方可举办,培训费用一律由举办单位承担,不得向企业和个人收取。

牵头单位:优化办。

落实步骤及时间:(1)由优化办牵头开展联合监督检

- 3

监督检查(2012年12月)。

4、推行“三项公开”。(1)行政审批公开。要将申请事项、受理情况、不予受理理由、办理状态、是否超期、超期原因作为公开重点。(2)收费(税)公开。重点公开定费(税)原则,依据标准,应收金额,实收金额,减免原因、程序,是否执行下限,经营、服务性收费还应公开是否接受自愿委托、是否提供服务等内容。(3)执法检查和处罚公开。要将涉企执法检查是否列入计划,是否登记备案,处罚自由裁量权执行情况,是否执行行政处罚下限作为公开重点。不断创新公开方式,拓展公开监督的渠道。县行政服务中心要利用电子显示屏、电子触摸屏等平台及时公开大厅各窗口单位的办事情况,方便群众查询、监督。各相关单位对本单位的审批、收费、处罚情况都要在网站、公开专栏上每月集中进行公开,杜绝不公开、防止半公开、严禁假公开。

牵头单位:行政服务中心; 责任单位:政府办、优化办;

落实步骤及时间:(1)制定好公开目录(2012年6月底前完成)。(2)建立公开载体(2012年8月底前完成)。

(三)改进工作作风。

1、着力整治部门潜意识。致力于打造“诚信政府”,运用教育和惩戒手段,彻底根治一些部门招商中存在的不按程序办事、“开门招商、关门损商”的潜意识,倡导诚信

- 5

牵头单位:县委政法委; 责任单位:公安局;

落实步骤及时间:(1)重点企业、工程项目全部实行派出所长挂牌服务(2012年5月底前完成)。(2)定期实行打击情况通报。

2、积极调处企业周边矛盾纠纷。企业周边乡(镇)党委、政府要建立企业联席会议制度,定期走访、及时疏导、化解企业与周边的矛盾纠纷。推行领导和部门联系重点企业或重点项目制度。涉企部门要建立与企业联系制度,建立沟通平台,释疑解惑、及时沟通。

牵头单位:优化办;

落实步骤及时间:(1)每月召开一次企业联席会议。(2)建立涉企服务台账。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1、建立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具体情况提请县政府主要领导召集定期召开,遇特殊情况,可适时召开,主要是听取相关单位工作情况汇报,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解决的办法和对策等。

2、建立部门责任制度和通报制度。明确县直各单位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责任制的第一责任人、分管责任人、监督责任人及他们的具体职责。县优化办要通过多种形式,

- 7

责)。

2、强化群众监督。畅通投诉渠道,县行政效能投诉中心、县优化办要利用信息测评点和监督信息员加强信息直报,拓宽监督渠道。强化对责任人的处理和处分,处理情况在全县公开通报。对各单位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情况要进行民主测评,并延伸至二级股、所、站、队。对测评综合排名倒数两位且问题严重的单位,给予黄牌警告,并责令其限期整改到位;连续二年排名倒数两位且问题未予整改到位的,按照岳发„2008‟13号文件规定,报县委批准,调整其主要负责人工作岗位。(县监察局牵头负责)。

3、强化电子监察。以政府电子政务网为平台,建立完善电子监察系统,实现县政府电子政务网、县行政服务中心、县招投标中心无缝对接,逐步实现电子监察的全覆盖。加大行政审批电子控票力度,凡窗口单位,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要全部纳入“电子控票”范围。(县优化办、县行政服务中心牵头,相关单位负责)

4、强化考核追究。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列入综合考评和政府绩效评估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办法另行制定)。通过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办法,实现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的奖优促劣。(县纪委、县监察局、县优化办、县行政服务中心、县问责办负责)。

- 9 -

第7篇:政务中心为优化发展环境实施四大举措

┈┈┈┈┈┈┈┈┈┈┈┈┈┈┈┈┈┈┈┈┈┈┈┈┈┈┈┈┈┈┈┈┈┈┈┈┈┈┈

今年以来,县政务中心采取“强化培训、深入调研、扩大宣传、强力整治”等四大举措,努力解决自身建设存在的问题,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创优经济发展环境。在今年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暨机关效能建设工作会议上,我县被评为长沙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先进集体。

一、强化培训,提升队伍素质

政务中心把建一流队伍、树一流形象作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目标和方向,对干部开展定期培训学习,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一是通过专题培训提升服务质量。今年上半年,各乡镇相继成立了乡镇政务服务所,为提高乡镇服务所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政务中心组织各乡镇99名服务所人员,就服务所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和服务重点进行了集中讲解和培训。规范了服务所工作的程序和措施,强化了依法行政意识。二是通过选拔乡镇干部跟班学习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素质。为营造良好的政务、经济环境,政务中心采取选派优秀乡镇后备领导干部到政务中心“县长热线”服务科跟班学习的形式,每季度一期,每期两人,集中轮训乡镇后备领导干部,使跟班学习者在熟悉全县政务、经济环境的同时,提高了他们处理纷繁复杂问题的能力,并增强了他们积极投身优化全县经济发展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一定程度起到了宣传和导向作用。三是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中心工作人员业务水平。政务中心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学教活动,采取轮流讲课、请人授课、开办培训班等形式,切实提高中心工作人员、部门联络协调员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水平,教育和引导他们积极投身到优化经济环境的工作中来,通过不懈努力和扎实工作,确保我县经济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二、深入调研,掌握一手情况

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过程中,政务中心的主要职责一方面是协助领导进行有效决策,另一方面是协调全县各职能部门工作的同时对各执法单位工作进行有效监督。为确保中心工作全面准确,中心就全县创优经济发展环境过程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针对性的进行调研和探讨,并提出整改意见和方案,采取相关措施,尽最大努力促进各项工作平衡健康发展。一是深入部门调研。今年上半年,政务中心组织县发改局、监察局、财政局等部门对全县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所有部门进行了一次全面收费清理,对每一项违规收费进行了详细记录,汇总归档。并针对调研中

发现的问题,重新制订了《关于规范统一建设项目重点企业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基金征收标准的通知》,就有关的收费类型进行了调整,将原来的4类8项修改为3类6项,进一步规范了有关职能部门的收费行为。二是深入乡镇调研。为加快推进乡镇工业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中心就乡镇政务服务所的成立、乡镇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化、乡镇工业企业的发展等方面,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五个乡镇进行了调研,广泛听取了乡镇领导对成立乡镇政务服务所等方面的建议和意见,就乡镇政务服务所成立的必要性和对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以及服务所运作机制和工作内容等方面进行了认真探讨。三是深入企业调研。政务中心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企业,征求意见,为企业排忧解难。2月底,召开了有10多家重点项目业主参加的座谈会,发放了意见征求表。3月初以来,工作人员分成3组深入企业,查找问题,实实在在为企业服务。半年共走访企业近30家,处理各类企业急须解决的问题54项,特别是在处理金林科技公司修路、农民阻工、用电等问题时,受到企业业主和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扩大宣传,增强优化经济环境意识

通过宣传、舆论造势,在全县范围内提高广大干群自觉创优经济发展环境意识,是中心在工作中坚持的重要作法。中心在注重对内宣传引导的同时,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对外宣传力度,营造积极有效独具宁乡特色的招商引资氛围。一是通过创办《环境内参》,及时向县主要领导汇报、反馈我县经济发展环境的热点和前沿问题。针对全县在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优化中出现的矛盾和各行政职能部门在依法行政上存在的问题,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归纳总结,并报县主要领导,协助县委政府进行有效决策。二是在宁乡电视台上开辟“县长热线追踪”专栏,及时报道反映全县各行政职能部门在处理各项事务的过程中产生的焦点性矛盾和问题,针对在全县范围内破坏和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典型案件及处理结果,追踪报道案件处理的全过程,对违规操作的人和事进行公开曝光,扩大教育和震慑效果。三是通过省市新闻媒体积极宣传推介我县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对我县在创优经济环境过程出现的典型经验和事例,长沙公共频道等新闻媒体进行了多次报道,并就我县一些好的做法进行了重点推介。县委、县人民政府还拟定召开宁乡县经济形势新闻发布会,并邀请中央、省、市新闻媒体参加,积极向外推介宁乡,政务中心为确保新闻发布会开出成效,集中精力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和前期准备工作。

四、强力整治,全面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政务中心在经济环境的整治上,突出重点、抓住难点对投诉案件逐一排查处

理,对一段时期内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专题整治、督查办理。案件办结效率和结果均得到上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企业主的肯定和赞许。一是设立举报箱。为广泛收集意见,及时了解和掌握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热点和难点问题,政务中心专门制作了6个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意见箱,分别挂到了县城喇叭口、经济开发区和县政府门口等交通要道或县城重要位置,派专人每天开箱,收集、归纳和整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方面的意见,对反映的问题、矛盾及时研究整改,或形成统一材料和意见向县委县政府反映。二是开展对照“四难”问题自查自纠整治活动。针对我县在环境方面存在的项目难开工、部门难伺候、服务难到位、业主难舒心等“四难”现象和问题,政务中心组织召开联络协调员会议,并立即展开对照“四难”问题自查自纠整治活动。各职能部门迅速行动,如房产局开展了“关于优化经济环境的五通”行动,即:“政策上畅通、操作上变通、服务上顺通、环节上疏通、配合上沟通”,整改措施得力,效果明显。三是加大对破坏环境案件的查处力度。对每一起投诉均认真对待,及时处理,上半年共接受环境投诉92起,迄今为止已办结86起,如针对反映协会乱收费的行为,行政效能监察中心予以重点调查,并及时进行了纠正。

第8篇:整顿纪律作风 优化发展环境 实施方案

金厂峪镇教育办

“整顿纪律作风、优化发展环境”

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动员我镇干部教师进一步统一思想,转变作风,严肃纪律,提高服务意识,优化发展环境,实现县局今年确定的“教育三大主题年”的工作目标,促进我镇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均衡发展,决定利用3个月时间,在全镇干部教师中开展“整顿纪律作风、优化发展环境”主题教育活动,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开启滦河时代、推进全面发展”总战略,扎实推进“教育三大主题年”工作目标,坚持讲党性、重师德、做表率,以强化教育系统党员干部和普通教职工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纪律意识、服务意识、效率意识为主线,以整顿纪律、改进作风、优化教育发展环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抓手,大力整顿和解决我镇干部教师队伍在思想、工作、纪律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使我镇教师队伍思想统一起来,力量凝聚起来,作风硬朗起来,工作担当起来,环境优化起来,实现我镇教育又好又快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二、活动安排

- 1

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县委十二届二次、四次全会报告,县委书记白春明在全县“整顿纪律作风、优化发展环境”主题教育活动动员会上的讲话,《迁西县机关工作人员行为规范》、《教育系统干部六条禁令》以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各学校还要组织专题讨论、撰写心得体会、组织研讨交流等专题教育活动。

(二)广泛征求意见,查摆存在问题(9月11日—20日) 按照县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报告中加强政治环境、工作环境、人文环境、法制环境建设要求,认真查找干部教师、特别是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在纪律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本着提高认识主动改、大家帮助共同改、组织查纠促进改的原则,切实把主题教育活动抓紧抓实,使每位干部教师都能“争做智者,勇于明辨是非;争当勇者,勇于攻坚克难;争先创优,勇于开拓创新;争创佳绩,勇于担当重任”。重点是实施三项查纠:

一是着力查纠纪律和作风上的“庸、懒、散、僵”问题。

1、坚决查纠党性观念不强,事业心、责任感不强,昏昏庸庸,碌碌无为,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工作能力不强,业务不熟悉,政策执行不得力,工作落实不到位等现象。

2、坚决查纠工作标准不高,懒于学习思考,懒于干事;精神萎靡不振,得过且过;工作推诿扯皮,牢骚满腹、怨天尤人,见困难就退、见问题就推、见矛盾就躲等现象。

- 3

建议和要求不认真落实、不解决等现象。

5、坚决查纠干事畏惧困难,遇事能拖则拖,能推则推;在学校发展问题上,一味强调经费少、师资弱、基础差,怨天尤人,不敢担当、不愿作为等现象。

三是着力查纠权力运行中的“私、奢、贪、腐”问题

1、坚决查纠利用职务便利,在工作生活上为亲属、朋友提供便利,在学校硬件建设、购置物品上谋取私利等现象。

2、坚决查纠公务消费大手大脚、铺张浪费,讲排场、比阔气、比待遇;私设小金库、搞账外账等现象。

3、坚决查纠热衷于迎来送往,沉迷于吃喝玩乐;个人生活腐化,追求享乐,低级趣味,不能坚决抵制腐朽没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等现象。

4、坚决查纠不讲原则、不懂规矩,不按制度办事;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等现象。

5、坚决查纠教师有偿家教或举办各类培训班、补习班等行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通过对思想纪律和工作作风存在问题的查纠,解决进取意识不强、发展环境不优、攻坚信心不足、教职工人心涣散,以及少数领导干部存在的贪图享乐、假公济私,教职工职业倦怠、敬业精神不强,师德缺失等问题。

查纠的主要方式及要求:一是进行自查。针对查纠重点,结合自身实际,深入查找思想、工作、纪律等方面存在的突

- 5

要特别注意解决好师生和社会群众关注、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对问题较多的学校和干部教师分别进行集中教育、诫勉谈话、直至依法依归处理。教育办将选树示范典型,采取典型引路的方式,推动活动向纵深开展。

(四)健全工作制度,形成长效机制(11月16日—30日) 建立健全有关工作制度和措施,要形成长效机制,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主题教育活动成果。

为确保主题教育活动扎实有效开展,将四项查纠机制贯穿主题教育活动始终。一是举报查纠机制。设立专项举报查纠电话:15076501886,专项接受广大干部群众对干部教师纪律、作风、环境建设方面的举报投诉。实施专案专查制度,对举报投诉的信访案件,区分不同性质,分别进行专项查纠;坚持快查快结,及时向举报人反馈结果,并视情况及时向社会公示。二是明察暗访机制。利用工作检查机会和各学校来镇汇报工作机会,实施上下互查、交叉互访等,增强暗访实效。对明察暗访结果实施通报制度,对查处的典型案例给予严肃处理。三是业绩公示机制。各学校每月公开晾晒工作进展和成绩,教育办将对各学校工作业绩进行季评打分,同时将测评结果作为学校和个人考核的重要依据。主题教育结束后,坚持常年开展综合工作评议。四是责任追究机制。对查实的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违反师德规范、干扰破坏教育发展环境的案件,实施责任追究。

- 7

重新整改,并追究学校主要领导责任。

(五)确保实效。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党员干部和教职工的政治素质,进一步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好地推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全镇整体办学水平。要把主题教育活动与贯彻落实县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相结合,与“教育三大主题年”建设相结合,与完成目标任务相结合。要妥善处理好主题教育活动与当前工作的关系,真正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 9

第9篇:县治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实施方案

为使我县以治理企业“五乱”、公路“三乱’’为重点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并达到预期目的,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治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意见》,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找文章到好范文-/-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通过治理企业“五乱”、公路“三乱”,使我

县形成执行政策与发展经济相统一,严格执法与文明服务相统一的格局。通过理顺秩序,健全制约机制,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进一步增强我县招商引资能力和经济发展活力。

二.重点工作任务

l,清理收费项目,公开收费标准。

2.整顿执法队伍,提高执法水平。

3.规范执法行为,严格执法程序。

4.建立三定收费制度。严格收支两条线管理。

5.简化项目审批程序,实行办公“一条龙’’服务。

6.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

7.严格考核制度,实行一票否决。

三.方法步骤,目标分解,时间要求

这次专项治理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阶段(7月5日—7月12日)

1.7月5日召开全县推进全民开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动员大会,全面部署专项治理工作。

2.大会结束后,各乡镇、县直各执法单位要立即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会议精神和会议文件,务求全面贯彻落实。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方案,在7月12日前报经县治环办批准后实施。

3.电视台要制定周密报道方案,全方位报道这次专项治理的有关内容。

(二)全面治理阶段(7月13日一8月31日)

本阶段,各有关单位要根据报批的实施方案,按照责任目标,各负其责,认真开展治理工作,如期完成目标任务,具体操作如下:

1.清理收费项目。由治环办牵头,财政局、物价局、监察局、计划局参加组成审核小组,负责清理审核收费及罚款项目。7月18日前各执收执罚部门将面向全县的收费、罚款、摊派和基金项目的依据、范围、标准、资金用途进行全面汇总,登记造册,经一把手审核签字盖章后报治环办,逾期不报的单位视为自动放弃。7月18日至8月31日,清理小组将按照“三个有利于”和“三个代表”的要求及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行认真清理审核,将清理规范后保留的收费和罚款项目经治理经济环境委员会批准后,通过新闻媒体和单位政务公开栏向社会公布,并由治环办编印成册发给相关部门和单位。制作《企业收费明白卡》发到各企业和门店。国税、地税、工商、卫生、质量技术监督、土地、城建、环保等部门要率先在县城企业、门店制作《企业收费明白卡》,待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从2003年1月1日起,在全县工商企业全面推行《企业收费明白卡》制度。

2.整顿执法队伍。由治环办牵头,法制办、劳人局配合。一是各行政执法部门要在7月15日前,将本单位行政执法证件统一上交法制办,同时将各执法人员的姓名、性别、年龄、政治面目、参加工作时间、文化程度以及本人身份,造册登记后报法制办。二是从7月20日开始由县政府法制办牵头,分批次组织全县行政执法人员进行学习培训。学习重点包括:部门专业法津法规、《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国家赔偿法》和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动员大会专件。学习结束后要进行闻卷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清理执法人员的重要依据。三是根据执法人员资格认定的有关规定和考核结果,确定初步清理方案,经委员会审核批准后,重新发放《行政执法证》,此项工作8月20日结束。

3.各执法部门要把落实执法申请审批,严格“两证”、“一书”、“一卡”,坚持两个原则,履行“五个不准”作为主要内容,层层签订责任状,一级对一级负责,并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与此同时,公安局、工商局、交警队、质量技术监督局、卫生局、药监局、土地局、城建局、环保局、国税局、地税局、交通局、畜牧局、卫生防疫站、农机监理站分别在电视台由一把手向社会公开承诺。此项工作由治环办督导落实。时间要求8月31日前完成。

4。建立三定收费管理制度,全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此项工作由监察局和收费局共同组织实施。要在7月20日前召开一次由企业、门店代表和执法部门领导参加的调研会,就此项工作进行研究,结合**实际,修改和完善管理办法,在抓好县直单位的基础上,向基层所站延伸。

5.简化审批程序,实行联合办公“一条龙”。此项工作由计划局负责。制定联合办公“一条龙”服务办法,并把简化后的审批程序、服务措施向社会公布。各部门也要围绕企业发展,制定·具体帮扶办法,通过电视台和政务公开拦向社会做出公开承诺,同时在治环办备案,此项工作在8月31日前完成。

(三)建章立制阶段(9月1日至9月20日)

由治环办牵头,组织制定以下制度:1.人大、政

协的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制度;2.”行风评议制度;3。明查暗访制度;4.执法审批制度,目标考核制度;5.“两证”、“一书”、“一卡”制度;6.举报重奖制度;7,责任追究制度;8。治理企业“五乱”、公路“三乱”监督管理办法。治环办要把在专项治理过程中形成的制度汇编成册,作为治理企业“五乱”、公路“三乱”的配套制度,长期用于约束执法机关

的执法行为。使治理活动有效、持久深入开展,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轨道。

(四)检查验收阶段(9月21日—9月30日)

从9月21日开始,县治环办要组织专门力量,就专项治理部署的任务和工作目标进行检查、验收,对目标完成好的通报表彰,对目标完成差的通报批评,责令限期完成,到期完不成的,单位一把手要写出书面检查,并由委员会领导对其进行诫免谈话。在检查验收阶段由治环办牵头,开展对百家企业、门店和车主、司机走访调查活动,检查治理成果,听取各届人士意见,总结经验,并对从中发现的问题,依照规定严

肃处理,此项工作到9月30日前结束。检查验收后,各行政执法部门写出书面总结报治环办,治环办将全县治理整顿经济发展环境的总体情况进行总结,报告县委、县政府,并对各单位治理整顿开展情况进行通报。

上一篇:组件常见质量问题分析下一篇:儒林外史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