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优化的工作方案(精选10篇)
为落实优化发展环境年的各项任务,进一步提高机关工
作效能,优化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环境,按照《XX区优化发展环境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工作要求,制定XXX局优化环境发展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工作全局,以解决损害群众利益和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为重点,严格落实责任,强化监督检查,深化源头治理,加大惩处力度,为贯彻实施“围绕一个目标、建设三大区域”发展战略,实现XX区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提供保障。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专项整治活动,强化“发展、责任、创新、求实求效”的意识,把“四个是否”作为这次活动的重要内容和验收标准:问题是否解决,行政行为是否规范,服务是否到位,企业和群众是否满意。做到四个突破:解决企业、群众反映问题及解决自身问题要有新突破,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要有新突破,规范执法行为和提高行政效能要有新突破,建立优化发展环境长效机制要有新突破。力争达到五个提升: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服务企业的能力和水平进
一步提升,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便民高效的行政效能进一步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知名度进步一提升。
三、工作任务
1、营造服务企业发展的社会环境。树立全心全意为发
展服务的意识,坚定不移地鼓励和支持企业的发展。树立整体意识和全局观念,把改善对企业的服务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重点,努力为企业提供更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
2、建设廉政高效的政务环境。正确处理政府和企业之
间的关系,切实把职能转变到经济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努力打造开明政府、诚信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一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化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充分发挥行政审批中心的职能,完善“一厅式”办公,修订审批业务流程,实行一门受理,合并联合审批,有效解决厅内外“两头办公”的问题。二是帮助企业解决具体困难,真正为企业排忧解难
3、开展民营科技企业情况调查,找准影响企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加强有关企业与科研院所的联系,搭建技术共享桥梁,形成院企联姻,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质量效益的提高。
4、建立公正公平的执法环境。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强
化服务意识教育,把教育管理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坚持在执法中服务,在服务中执法,正确处理执法和服
务的关系,协调好在执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矛盾,创造公正、廉洁、严明的执法环境。
5、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指导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
构,鼓励发明创造,推动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四、工作措施
1、切实加强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的领导。为保证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能够深入持久地开展,并取得实效,成立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由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纪检组长任副组长,各股室长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优化经济环境的组织实施工作。根据区优化办的要求,我局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纳入局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和评价体系,把工作作风、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执法情况纳入考核内容,作为衡量工作成效、评比先进、干部奖惩、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2、积极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大讨论,进一步提高对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在全局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树立XX部门良好形象”的大讨论,引导大家找准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进而提高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强化“人人、处处、事事都是发展环境”和环境是发展的第一要素的观念,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全
区经济发展的大局意识,从思想上、行动上切实增强为实现郾城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建筑风环境研究集环境保护、城市气候、城市规划、建筑学等领域研究于一体, 同光环境、声环境、热环境并列, 在建筑环境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筑物周边的地貌、地形, 建筑物自身的结构、尺寸、外形, 以及相对其他建筑物的位置关系都是影响建筑风环境的重要因素。如果在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中忽略建筑风环境问题, 就可能在一些特定天气条件下对建筑自身、城市环境等带来一系列不利的影响, 或对建筑自身某些功能造成影响, 或影响建筑物周围环境带给人们的舒适感, 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在建筑物周围造成风害, 对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此外, 室内风环境还同室外风环境有着深刻联系, 特别是室外风环境对建筑自然通风、建筑防风等有着决定性影响。因此, 在建筑设计阶段, 需分析建筑物之间位置关系等因素对室外风环境的影响, 评价建筑物室外风环境。
1 数值计算
本文采取CFD (计算流体动力学,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的方法模拟评价建筑物室外风环境状况, 原理是在构建建筑物数学物理模型的基础上, 通过求解流体流动控制方程、利用数字风洞模拟实际流动和通风情况。软件采用的是在多个领域得到准确性验证的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开发的CFD软件fluent[1]。
在初步分析建筑室外风环境流场湍流特性后, 基于Boussinesq假设, 可建立描述其气流运动特性的Reynolds时均的包括状态方程、能量方程、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的控制方程组。为使方程封闭, 湍流模型采用标准的K—ε双方程模型。其控制方程组如下[2,3]:
其中, U为速度矢量;Γ为广义扩散系数;ρ为密度;S为广义源项;ф为通用因变量, 代表特征尺寸l, 湍流动能耗散率ε, 湍流动能K, 温度t, 湍流粘度w, 速度u, 运动粘性系数v。
将建筑模型导入计算软件后并进行三维流动数值模拟后, 可得到建筑周边的流场和建筑表面的压力分布。为了简化建模, 本文对模型做了部分简化, 忽略了对风压分布影响较小的部分部件。CFD建筑模型示意图见图1。
通过项目所在地近50年来 (1960年—2009年) 的气象站风观测资料, 计算累年各月平均风速可知, 冬季室外最多风向的平均风速1.8 m/s, 夏季为2.6 m/s。主导风向季节变化明显, 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偏东风, 冬季主导风向为西风 (见表1) 。
m/s
为了研究场地内风环境状况, 需要对冬夏两季的场地内人行区风速, 建筑物迎风面和背风面风压差进行模拟。
经过国内外研究人员大量现场测试、风洞实验以及调查统计, 考虑室外平均风速和脉动风速, 提出了室外风速的等级分类及效果以及行人的舒适感与风速之间较为具体的关系, 如表2所示[4]。
m/s
另外, 建筑单体想要获得良好的通风情况, 其迎风面和背风面存在合理的压力差是重要因素之一。在冬季典型风向和风速的条件下, 建筑物迎风面和背风面表面压力差不应大于5 Pa。在夏季、过渡季典型风向和风速的条件下, 可开启外窗室内及室外表面的压力差应大于0.5 Pa[5]。
2 结果与讨论
2.1 夏季工况
从图2风速分布矢量图中可以看出, 建筑区域内行人高度处 (1.5 m) 风速较小, 最大达到2.6 m/s。在这样的室外风场环境下, 人体感觉到舒适。另一方面这样的风速也有利于空气流通, 从而提升建筑周围的空气质量。场地内无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漩涡或者无风区。
在室外公共设施布局时, 可参考风速分布矢量图, 将人群密度大的活动区域布置在风速相对较大 (不宜大于5 m/s) 区域, 可使活动区域空气流通良好, 保证空气质量。垃圾站、机动车停车场等易产生异味、废气的场所, 宜布置在下风区。
由图3可见建筑物迎风面和背风面风压差最大处为9 Pa, 部分建筑迎风面和背风面存在不明显压差。结合开口, 现有的建筑布局可实现建筑室内夏季以及过渡季节的自然通风。
参照图3压力分布图, 结合有目的的开口, 可使室内空气产生流动, 从而实现室内在夏季和过渡季节的自然通风。压力分布提供动力, 开口特点决定流动阻力。在选择开窗位置和决定开窗面积大小时, 应避免选择压力差过大的部位, 如在这些部位直接对向开窗, 会造成速度过大的穿堂风, 从而降低室内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合理的开窗位置在开窗位置存在压差的同时, 充分考虑室内空气在风压差作用下的流向, 使室内各空间都得到有效的换气。
2.2 冬季1.8 m/s (W)
从图4风速分布矢量图中可以看出, 建筑区域内行人高度处 (1.5 m) 风速较小, 均在3 m/s以下, 在这样的室外风场环境下, 人体感觉到舒适。另一方面这样的风速也利于空气流通, 进而改善建筑附近的空气质量。建筑物周围也没有产生明显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漩涡。
由图5可看出, 各建筑前后压差较小, 约3 Pa。这样的压力条件, 有利于降低建筑在冬季因冷风渗透所引起的供暖能耗损失。建议迎风面在围护结构设计时加强气密性, 从而减少供暖损失。
3 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夏、冬两个季节典型工况的模拟分析, 根据分析结果, 本文所模拟的建筑室外气流组织可达到如下效果:
1) 模拟结果显示项目场地范围内在冬夏季工况下, 场外风速均小于3 m/s, 满足行人室外活动的舒适性要求。2) 场地内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漩涡和无风区。3) 夏季工况下建筑物迎风面和背风面存在有利的风压差, 此建筑布局可实现夏季的自然通风, 有利于降低空调冷负荷。4) 冬季工况下建筑物迎风面和背风面的风压差小于5 Pa, 有利于降低冬季供暖负荷。
另外, 根据此次模拟结果, 对建筑进一步深化设计提出如下建议:1) 在进行配套设施的布置时, 充分考虑场地风环境, 将人员密集活动区设置在风速相对较高的区域。在产生废气、异味的场所, 如停车场、垃圾房设置在风速较高的下风区。2) 在建筑进行外立面开口设计时, 充分考虑室外风压场对实现舒适室内通风的影响。3) 根据冬季工况的场地风压图, 建议加强风压较大的迎风面围护结构气密性设计, 从而降低冬季因冷空气渗透带来的热损失。
参考文献
[1]杨德江, 荆平.小区规划方案的大气流场模拟及环境影响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8, 31 (9) :147-150.
[2]王福军.计算流体力学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7-143.
[3]陶文铨.数值传热学[M].第2版.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3:332-380.
[4]科技部.“十二五”绿色建筑科技发展专项规划[Z].2012-09-10.
一、影响德育工作的社会“效应”
1.过分追求学习成绩,置思想教育于不顾
重智轻德在社会生活中拥有很大的市场。“望子成龙”是每一位家长的心愿,在他们的意识中,或多或少都有些看重知识、看重分数的倾向。家长只关心子女的考分而漠视思想道德品质。有的学校为了追求知名度,为创“名校”不得不狠抓教学质量,把德育置于智育的从属地位。德育工作的整体性、完整性及渗透性,都不能在学校工作中有所表现。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仍然客观存在,德育工作常常流于形式。
2.忽视学生的心理问题
学校德育教育有一些不能与学生心理变化相适应的地方。升学的压力、青春期的困惑等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妨碍着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其主要表现为交往不适应、学习困难、情感挫折、升学压力大、厌学、社会环境不适应、心理障碍等。德育工作在健康心理的教育、心理治疗和社会活动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还需努力探索。
3.家庭教育出现偏差
许多家长忽视子女自身的兴趣与条件,忽视青少年成长的客观规律,只按自己的意愿教育孩子,结果适得其反,导致有的学生经不起家庭的压力而出走。
4.社会不良因素成为学生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对高端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学校、家庭给予学生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一部分意志薄弱的青年不堪忍受,便开始自我放纵,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就是他们放纵的“源泉”。时间一久,有的学生就与社会上的小流氓结成犯罪团伙,到学校滋事、闹事,成为学校和社会的隐患额问题。这一切都表明学校德育工作在综合治理、防止青少年违法犯罪等方面,还有许多实际工作要做。
二、学校德育工作的应对措施
一个人生活在不同环境之中,在不同文化的熏陶下,会形成不同的个性品质。所以,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就要从优化育人环境谈起。
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强化德育教育
素质教育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学生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改变应试教育中只以知识为依据,忽视德育、体育、等方面,压抑学生个性发展的不良现象,建立切实可行的素质教育评价机制,改革和完善招生考试制度,是素质教育得以全面推行的根本保证。要更新观念,大胆探索,脚踏实地,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
2.德育工作不能流于形式,要落到实处
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教育规律行事,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成长。德育活动包括班级活动、团队活动、为民服务活动、法制宣传活动、参观学习活动等。可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也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走出校园,参加社会实践,锻炼他们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的能力,使现实追求和欲望接近他们可能达到的利益,从而使这些活动更具实效性。
3.家庭教育与学校德育工作要紧密结合
当前,很多父母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笔者认为,家庭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提高上。所以,学校有必要利用家长学校开办家教指导班,有组织地指导家长们学习家庭教育理论,形成良好的家教思想,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家庭和学校教育双管齐下,促进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4.心理健康的指导与学校德育工作有机地结合
社会的激烈竞争、青春期的烦恼、升学就业的压力,给青少年的心理带来许多未知因素,再加上学生们缺乏自我调节能力,长此以往,会给他们心理造成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帮助。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不仅会危害学生的健康,而且会影响他们的生活、学习。因此,学生在承受过重学习负担的同时,需要心理指导、心理保健和心理咨询。为此,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正确运用科学的方法与正确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学生,有条件的学校应设立心理咨询室,使学生们的心理能健康的成长。
总之,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科技突飞猛进的全球化、多元化、信息化时代,社会对个人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德育工作更不可有半点松懈。德育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工程,需要在漫长的工程中不断摸索实践,更要付出艰辛和汗水。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国家培养新一代的“四有”人才、为了祖国的明天更美好,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指导思想
以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为经济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机关作风,提高行政效能,在全局营造“人人关心发展环境,共同创造发展环境,悉心维护发展环境”的良好氛围,促进经济“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为我市“在西部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在县域发展前列、跨入全国百强县”提供坚强的纪律和作风保障。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优化发展环境专项效能监察活动,更新全局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强化一流的发展理念,保持一流的工作状态,锤炼一流的工作作风、创造一流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有效治理“庸、懒、散”和违法行政问题,使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行政审批项目和手续进一步精简,工作作风明显好转,行政成本明显降低,行政效能明显提高,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三、工作内容
根据市委、政府的有关要求,结合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实际,要重点落实好以下七项工作:
(一)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全体干部职工必须正确行使国家和法律赋予的执法权,坚持依法行政、公正执法。要认真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国土资源执法工作的方式、特点和规律,避免交叉执法、重复执法。
(二)加大政务公开力度。认真执行《行政许可法》,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德阳市政务公开《实施办法》,要将审批项目、收费项目、办事流程,连同政策法律依据、收费依据上墙公示,并在相关网站公布,做到政策公开,权力运行过程公开,逐步推行并联审批,提高办事效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矿权出让、土地开发整理及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等没有特殊规定的,一律实行招拍挂,并严格执行招拍挂的有关规范、程序,做到公开、公正、公平,让社会满意。在征地拆迁过程中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也必须依法公开、公示,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三)强化“窗口”意识,加大行政审批制度的落实。强化政务中心“窗口”职能,规范业务服务流程,简化办理程序,按照“两集中两到位”的要求,做到“一门受理、窗口运作、一口告知、统一收费、承诺办结、行为规范”的“一站式”服务,最大限度减少业务办理在“窗口”外“体外循环”现象的发生。对新增建设用地申请受理,土地登记发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选址立项、验收,土地出让,探矿权申请新立、延续,采矿权许可证审批等业务,力争实现“服务零距离,工作零缺陷,群众零投诉”的目标。对于依法进行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探矿与采矿权许可证、测绘资质等年审年检,必须简化程序,提高效率。
(四)加大对收费项目的清理自查和优化发展环境优惠政策的落实。一是各部门要对涉及的收费项目进行全面的自查、清理,建立收费公告制度,杜绝将行政管理职能变为有偿服务或者通过中介机构、社会组织强制服务或“搭车”收费现象发生,若有此类现象发生,相关科室要及时清理整顿,制定整改措施,在最短的时间整改到位,并向工作领导小组作出书面汇报。二是加强对中介服务机构业务的规范、监督,配合市级相关部门,依法查处其违法行为并记入企业信誉档案。三是结合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关于做好行政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工作的通知》(府办字[2011]62号)的通
知要求,各科室要对现有的相关文件进行全面清理,废除不
适应我市发展要求的相关文件,创建一流的发展环境。
(五)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认真开展机关作风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四川省纪委、四川省监察厅关于《进一步治理庸懒散问题的通知》的精神,严格按照《XX市2011年机关行政效能建设要点》要求,建立健全办事公开制、岗位责任制、首问责任制、行政过错追究制,切实解决效能低下、政令不畅、工作拖拉、作风飘浮等问题,规范行政行为,提升行政效能。从今年8月起,局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将不定期地对机关干部作风、到位在岗等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通报。对效率不高、服务不佳、作风不良、规章不守的人员,采取效能告诫、诫勉谈话、通报批评、调离岗位、免去现职等方式进行责任追究。
(六)提高服务质量。一是接待积极主动,热情周到。把服务对象的事当作大事、份内事、最要紧的事来办,切实解决机关“门难进、人难找、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二是建立挂点联系制度。对市委、政府确定的重点企业、重点工程及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推行企业(项目)挂点联系制度,实行专人联络、提前介入、跟踪服务,为投资者提供宽松有序的创业发展环境。
(七)健全监督机制。综合运用党内监督、专门机关
监督、社会监督、媒体监督等多种形式,努力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一是加强
党内监督力度。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坚决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认真落实民主生活会制度,继续深入开展民主评议和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全面推行领导干部廉洁承诺制度。二是加强内部纪检组监督。配齐配强监察力量,加大督查督办和查处力度。三是加强社会监督。设立举报箱和举报电话(),健全来信来访制度,认真受理群众投诉。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不定期考察国土资源工作,自觉接受人大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四是加强媒体监督。及时调查处理新闻媒体、政府网站反映的与国土资源管理有关的事项。
四、总结与考评
(一)要及时对开展的优化发展环境专项效能监察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完善有关制度并汇编成册,巩固成果,建立长效机制,使优化发展环境专项效能监察工作有效、持久深入开展。
(二)要组织检查与考核。强化考评与内部监督制度,认真总结经验,实施责任追究,从今年8月起,工作领导小组将组织人员对各科室进行随时抽查和定时考评,并做好考评记录,通报综合考评结果,列出名次,被评定为不达标的部门,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要对其负责人进行谈话警示,同时取消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评优评先的资格。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端正态度。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优化发展环境专项效能监察工作的重要性,要充分认识开展这项工作对于改进作风、提高效率、依法行政、勤政廉政的重大意义。各部门要严格按照局党组的要求,针对作风上存在的实际问题,认真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并进行广泛宣传,形成人人关心、个个参与优化发展环境专项效能监察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在开展这项工作中,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认真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细化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务求实效。
(三)严肃纪律,落实责任。全局干部职工要增强责任意识,认真落实优化发展环境专项效能监察工作的各项要求,严格遵守各项工作纪律,对工作不到位,甚至破坏发展环境的,要追究有关科室负责人和当事人的责任。
为深入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中共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1年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持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经研究同意,结合我街道工作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街道优化营商环境重点工作,以打造“四最”一流营商环境为目标,以市场为主体,以法律为准绳,坚持公平竞争,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着力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完备优廉的要素环境、亲商护商的社会环境,推动我街菅商环境持续改善,进入市乃至全省前列,为我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一流的环境保障。
二、主要任务
(一)营造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
1.加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宣贯。全面开展国家、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学习,把《条例》列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内容。要把履行职责与《条例》宣传教育相结合,通过组织学习培训、专题宣讲等多种形式,全面掌握《条例》,不断提高依法履职能力。要把《条例》的宣传教育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将《条例》的精神转变为政务服务的理念,优化政务服务,提升依法服务水平。〔责任单位:各有关部门(单位),各村(居)委会〕
2.持续精简行政审批事项。要发挥主体责任,加快推进乡镇赋权工作,积极认领和承接县级审批服务执法权限指导目录事项;深入推进“容缺审批+承诺制”和“一次不跑、只跑一次”审批便民化改革,让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窗办理”“一次办好”;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充分发挥“赣服通”和“一网通办平台”优势,2021年底前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100%。〔责任单位:各有关部门(单位),各村(居)委会〕
3.开展服务提升行动。围绕开办企业、建筑许可、执行合同知识产权保护、不动产登记、纳税减税、获得用水用电用气、获得信贷、办理破产和注销等事项提升便利度,对标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参考沿海发达地区,开展专项提升行动。〔责任单位:各有关部门(单位),各村(居)委会〕
4.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加大菅商环境问题收集渠道宣传,继续开展“剑邑商谈”“入企听诉”等政企沟通活动;探索行业主管部门建立服务对象库,分期分批走访街道相关企业;加强问题跟踪督办,做好问题收集、转办、反馈和督查的闭环管理,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责任单位:各有关部门(单位),各村(居)委会〕
5.加快惠企政策兑现。更新编印《市惠企政策汇编》和《办事指南》。大力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通过政府部门信息共享等方式,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免予申报,直接享受政策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惠企政策兑现窗口,逐步将惠企政策纳入统的政策兑现平台。加强税、财、政、银、企的办事对接力度,确保各环节在第一时间办理好资金的申报、审批、兑现等事项。〔责任单位:各有关部门(单位)〕
(二)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6.保障市场主体公平地位。严格执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对未列入清单的事项,一律不得对企业设置门槛。加快清理与企业性质挂钩的行业准入、资质标准、产业补贴等规定和做法,清理各类显性和隐性壁垒。〔责任单位:各有关部门(单位),各村(居)委会〕
(三)营造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
7.加强企业合法权益保护。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加强产权司法保护、中小企业投资者保护,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实现执法信息公开透明,助推文明执法。大力推广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行政指导等非强制性手段,依法慎重实施行政强制。〔责任单位:各有关部门(单位),各村(居)委会〕
8.强化法律服务。送法规上门进行全覆盖,提升企业家及员工法律意识,扩大维护法律法规覆盖面,减少企业违法违规行为;对于存在违规风险的潜在企业,实行告知公示;对违法行为情节轻微或者社会危害较小的,可以依法不实施行政强制。各有关部门(单位),各村(居)委会〕
(四)营造亲商护商的社会环境
9.持续落实领导干部和营商服务员挂点服务企业制度。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发挥“头雁效应”,认真履行挂点企业服务工作,切实帮助企业解决问题。营商服务员要继续落实“四个一”工作要求,做好优质“服务员”,承担起沟通桥梁作用。〔责任单位:街道营商办、街道工业办,各村(居)委会〕
10.建立企业落户服务联席会议制度。全过程跟进企业签约后在开办至投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能解决的及时协调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提请上级部门帮助解决。加强政务诚信建设,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责任单位:各有关部门(单位),各村(居)委会〕
11.提升企业家安全感、幸福感。加大对侵害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案件查处力度,切实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教育引导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拥护党的领导,指导、帮助企业开展党建工作;对优秀企业家进行宣传和奖励,提升企业家的荣誉感和归属感。〔责任单位:各有关部门(单位),各村(居)委会〕
12.扩大社会监督渠道。建立优化营商环境社会监督员制度;培育和发展各类行业协会商会,指导行业协会商会完善完善自律性管理约束机制,规范会员行为,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监督和沟通作用。〔责任单位:街道营商办、街道工业办,各村(居)委会〕
13.强化监督执纪。持续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与督查,明察暗访常态化,督查通报常态化,执纪问责精准化;严格遵守优化营商环境“五条铁律”,落实优化营商环境相关工作措施,严禁非法摊派行为,对阻碍和破坏营商环境的人和事,一律严查快处并曝光;不定期通报优化菅商环境方面的先进典型。〔责任单位:街道纪委、街道营商办,各村(居)委会〕
三、有关要求
一是思想认识再提高。各地各单位要始终牢记营商环境就是一个地方软实力,也是核心竞争力,以人人都是菅商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继续强化思想认识,主动担当作为,强化协作,密切配合,全力打造“四最”一流营商环境。
二是坚定信心再提升。优化营商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改善基础设施等硬环境,更要在提高服务水平、菅造法治环境等软环境上有新突破,各地各部门要坚定信心和决心,充分展现人敢打敢拼,敢想敢干的精神,着力打造优化菅商环境新高地。
按照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切实为市场主体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基本思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围绕解决好市场主体遇到的突出问题,对标先进县经验做法,对标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曲阳目标要求,切实贯彻落实《河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把年度工作重点放在提快速度、降低门槛、增设窗ロ、优化流程、强化帮办上,着力开展政策创新完善、降低企业成本、推进项目落地、优化开发区环境、提升窗口服务、加强诚信建设等6个专顶行动,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实现行政审批更简、收费项目更少、透明度更高、服务质量更优,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二)主要原则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开展问题大排査,全面梳理法治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开放环境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分类归纳,设立清单,有针对性的逐项逐类解决。坚持突出重点、聚力攻坚。营商环境涵盖领域广、涉及内容多,将年度攻坚重点,聚焦到市场主体反映最强烈、需求最迫切的领域,开展集中整治、优化提升。坚持破立兼顾、完善制度。在大力破除现有各类体制性、政策性、程序性制约营商环境优化的显性障碍的同时,创新工作方式,破除各类隐性制约,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加大改革力度,研究提出具有创新性的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
(三)工作目标。针对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政策落实和创新不够、企业减负不明显、项目落地不便捷开发区承载能力不强、窗口服务不便民、信用体系不健全等突出问题,加强政策落实和政策创新,全面梳理现有政策措施批不符合优化营商环境要求的政策、制度和规章得到清理废止,一批有利于提升营商环境的政策措施修订出台;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有较大幅度下降,项目落地难的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广大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有较大提高;政府诚信建设得到加强,信用奖惩机制建立完善,社会信用环境良好;开发区软硬环境建设和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取得较大进展,企业吸引力和产业聚集力大幅提升,各类开发区实活力显著增强;政务服务窗口建设得到加强,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全面提升,全省营商环境明显改善。
二、主要任务和分工
针对突出问题,2018年优化营商环境活动重点实施6个专项行动。
(一)政策完善创新专项行动
1.抓好政策宣传解读落实。全方位宣传解读落实《河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做好国家和省出台的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解读宣讲工作。(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牵头、县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县有关部门配合)开展送政策下基层、入企业活动,制作宣传手册,深入解读有关政策条款,帮助基层、企业准确了解政策,用好政策。(责任单位:县人民政府,县有关部门)1.开展政策落实督查,采取地方、部门自查与集中督导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各部门是否严格接照国家和省里确定的有关要求和标准落实相关政策进行督导检查。(责任单位:县委大督查办公室)2.开展现有政策大梳理。全方位梳理已出合的县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和部门政策措施,对不符合优化营商环境要求的进行修改完善或废止,破除影响和制约优化营商环境的制度障碍。(责任单位:县法制科牵头,县有关部门配合)3.研究制定创新性政策举措。在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完善要素供给制度、提高政务服务效率等方面,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形成一批有突破性的制度化成果。(责任单位:县政府研究室牵头,县有关部门配合)(二)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专项行动
4.落实各项税收优惠。全面落实企业降成本、减负担的各项政策,特别是把国家扶持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技术转让、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用好用足,确保落地见效。(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国税局、县地税局)5.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巩固县立涉企行政事业性收 “零收费”成果,研究政府性基金方面减轻企业负担的具体措施,继续清理经营服务收费,加强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监管,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收费。严格落实涉企收费清单制度,开展涉企收费专项检査,全面取缔对市场主体的违规收费。(责任单位:县财政局牵头,县有关部门配合)6.督导降成本政策落实。督导检查公共服务单位、县政管理机构在降低企业经营用水、用电、用气价格及配套物流、行政、生活成本等方面的工作举措,切实提高企业获得感。(责任单位:县发展改革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交通运输局、县电力公司)(三)提快项目落地速度专项行动
7.深入开展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以“照后减证”为重点,加快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大幅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有效解决“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等问题。(责任单位:县编委办、县工商局、县法制科牵头,县有关部门)8.优化审批环节。严格落实《河北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实施办法》,禁止违规增设前置条件和申报材料。扎实开展业投资项目承诺制试点工作,积极积累经验,为在全县推广的造条件。(责任单位:县发展改革局牵头,县有关部门配合)9.强化要素保障。督导检查项目落地过程中存在的用地手续、资金筹措等问题以及水、电、气、暖、讯等项目建设要素保障落实情况,统筹解决环境容量、能源总量、煤炭等(减)量替代等制约问题。(责任单位:县发展改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国土资源局、县通信管理局)(四)优化开发区发展环境专项行动 10.加强硬环境建设。完善开发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市政设施、公共服务体系,推进产业聚集的水平,增强开发区承载支撑力。(责任单位:县商务局牵头、县有关部门配合)
11.加强软环境培育。建设完善政务服务、创新创业、成果孵化转化、市场拓展、品牌培育、金融服务、工业设计等公共服务平台,加强政策创新,强化帮办服务,落实优惠政策,增加优质要素有效供给,增强开发区凝聚吸引为。(责任单位:县商务局牵头,各有关部门配合)12.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支持开发区完善管理体制,推行“大部门制”扁平化管理;加大放权カ度,扩大重点开发区管理权限;理顺财税管理体制,增强园区财力;对80家重点开发区深入推进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增强园区发展活カ。(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牵头,各有关部门配合)(五)提升窗口服务专项行动
13.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加强政务服务窗口建设,完善优化行政审批运行机制,发展推广电子政务,全力打造“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政务新平台,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推动审批服务提质提效,逐步实现审批不见面或“最多跑一次”。(责任单位:县政府办公室、县编委办牵头,县有关部门配合)14.提升窗口服务质量。各部门全面排查窗口服务办事过程不透明、办事流程不规范、服务质量不高、服务态度不好,以及跨部门、跨地区、上下协调因难等方面的问题,限期整改、全面提升。(责任单位:县有关部门)15.开展问题集中整治。加强对执法行为的监管,对基层和群众反映强烈的乱罚款、乱收费、乱提价、乱作为等问题开展专项检查和整治,严厉查处一批典型案例,的发挥警示作用。(责任单位:县有关部门)(六)加强诚信建设专项行动。
16.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全面梳理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作出的承诺,对未履行的承诺事项提出整改措施或处理意见,限期整改到位。(责任单位:县有关部门)17.建立完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立省市县三级互联互通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健全完善政府部门信用信息目录,加加强政务信息记录建设,强化信用信息归集共享,为实施信用联合奖惩提供支撑。(责任单位:县发展改革局、县有关部门配合)18.建立完善信用联合奖惩机制。推动法院、工商、食药监、安监、国税、地税、人社、环保、住建、旅游、民政等领城建立完善社会信用红黑名单管理制度,对守信(失信)主体采取联合奖(惩)措施。(责任单位:县发展改革局、县有关部门配合)
三、进度安排
(一)谋划部署阶段(2018年2月-3月)。各部门根据全县优化营商环境活动方案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分解各项任务,明确时间进度,落实工作要求和责任单位。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8年3月-11月)。各部门全面开展情况大排查、政策大梳理、问题大整治,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各项行动开展和任务落实。
(三)评估总结阶段(2018年11月-12月)。在各部门总结的基础上,开展第三方评估,形成全面客观的总结报告,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建立长效机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发展改革局,建立县直各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明确时间兼兼,路线图和责任分工,确保各项任务如期完成。
(二)严格落实责任。各地各部门要严格按照职责分工,积极推进本地本部门相关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明确分管领导和牵头处室,指定专人承办;加强与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配合,建立完善联络人制度,形成合力。
(三)加强督导检查。将优化营商环境活动纳入全县重点工作大督查范围,通过全面督查与抽样督查相结合、书面报告督查与实地督査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加大督导力度,对工作落实推动不力的,坚决追责间责。各部门要相应建立督查检查问责机制,督促工作进展,确保活动效果。
1 研究方法
系统动力学( System Dynamics,简称SD) 方法与多目标规划( Multi - Objective - Programming,简称MOP) 方法整合在一起,构成SD - MOP整合的模型体系。该体系通过实效性、优化性和可行性规划支持系统运行。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 1) 构建SD模型。全面分析资源密集型区域发展战略的影响因素,选择适当参数构建资源密集型区域发展战略的动态仿真模型。
( 2) 敏感性因素识别。辨别影响资源密集型区域较大的因素进行战略研究,这些影响较大的因素称为敏感性因素。敏感性因素会对资源密集型区域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需要对系统的影响因素进行灵敏度分析,辨别出敏感性因素。灵敏度分析公式如下:
式( 1) 中: t为时间变量; Y ( t) 为输出变量; X ( t) 为变化参数; △X ( t) 和△Y ( t) 分别为参数变化量和输出变化量; S ( t) 为敏感性因素敏感度。当S ( t)> 1,表示该参数为资源密集型区域的敏感性因素; 当S ( t) < 1,表示该参数为资源密集型区域的非敏感性因素。
( 3) 建立MOP模型并求解。根据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模拟结果,构建MOP模型,并利用Matlab软件求解资源密集型区域发展战略的多目标模型。
2 案例分析
2. 1 资源密集型区域概况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在全国统计的45 种主要矿产中,该省具有基础储量的有27 种。黑龙江省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工业供应基地,一次能源消费近80% 左右,突显煤炭的供给能力,以煤炭为主的 “高碳” 能源占据主导地位近80% 。。
2. 2 资源密集型区域SD模型
2. 2. 1 系统结构分析
本文所研究资源密集型区域为黑龙江省,研究包括经济发展子系统、环境污染子系统和科技创新产出子系统,各子系统的主要变量和功能见表1所示。
2. 2. 2 SD模型构建
本文采用Vensim PLE5. 4 软件,根据上述系统边界构建了黑龙江省发展战略系统动态仿真模型,仿真时间为2000—2025 年,步长为1 年,使用的历史数据为2000—2012 年,仿真模拟的基准年为2012年,得到资源密集型区域发展战略的主要因果反馈关系图( 见图1) 。
由图1 可见,科技创新能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污染物治理量增多能有效保护环境,提高生态创新效益,增加绿色GDP,保证经济健康发展; GDP增长,用于科研的资金投入会相应增多,更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出现,使技术贡献于环保,可以有效遏制环境破坏。由此形成科技、环境和经济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因果关系。
2. 2. 3 模型有效性检验
从资源密集型区域的分析和建模来看,认为系统边界、变量和各参数设置符合实际情况,系统动力学流图和方程表述合乎一般原理,方程变量单位一致,因此,认为该系统动力学模型符合结构性检验的一般要求。变量的初始值采用2000 年黑龙江省统计值,检验时间为2000—2013 年。为方便分析问题,历史检验时间为2010—2012 年,选取的指标包括人均GDP、投资效益系数、环保专项投资、污染物排放总量等4 个。仿真模拟值和历史实际值对比如表2 所示。
表2 对2010—2012 年间的数据进行历史检验,结果表明: SD模拟值和历史值的偏差控制在[- 5% ,5% ]。因此,认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通过了历史检验,可以用来预测资源密集型区域发展战略趋势。
2. 2. 4 敏感性分析
灵敏度分析是模型稳定性分析的一种工具,是研究和分析输出变化对系统参数变化的敏感程度的一种方法。为便于分析问题,本文在SD模型中选取了人均GDP、GDP增长率、科技研发课题数量、人口增长率、R&D投资、科技研发人员投入量、科技研发机构数量、环保专项投资比、能源利用率、能源回收率、污染物排放量等10 个参变量。将这10 个参变量同比例变化,根据灵敏度计算公式( 1) ,计算得出影响资源密集型区域发展战略的敏感性因素为科技研发课题数量、污染物排放总量和GDP增长率。
2. 3 构建资源密集型区域多目标规划模型
2. 3. 1 目标函数
以影响资源密集型区域发展战略的敏感性因素为决策变量,以生态经济效益最大和环境污染水平最弱为目标,建立资源密集型区域MOP模型。将科技研发课题数量、污染物排放总量和GDP增长率分别定义为x1、x2和x3,将科技研发人员投入数量、科技研发科研机构数量、R&D投资、总投资、环保专项投资分别设为: y1、y2、y3、y4和y5。
( 1) 科技创新产出效益函数为:
其中,ki为各科技研发单位投入产出的科技成果数,以黑龙江省统计年鉴2000—2012 年的13 年数据为准,分别计算出平均数据k1—k3: k1为每家科技研发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产出数量,为6. 03件/家; k2为每位科技研发人员投入的科技创新产出数,为0. 17 件/人; k3为亿元R&D投资的科技创新产出数,为0. 81 件/亿元。
( 2) 生态经济效益目标函数为:
其中,ki为各单位投入所产生的GDP总值,以黑龙江省统计年鉴2000—2012 年的13 年数据为准,分别计算出平均数据k4—k5: k4为亿元总投资的GDP产出值,为0. 072; k5为亿元环保专项投资的GDP产出值,为0. 000 7。
( 3) 生态环境效益目标函数为:
其中,Eil为生活废水、废气和废渣综合排放量;Eip为生产废水、废气和废渣综合排放量。
( 4) 各类投资与敏感性因素的回归关系为:
2. 3. 2 约束函数
( 1) 根据历史数据的趋势预测,区域科技研发人员投入数量占区域总人口的0. 1% ~ 0. 2% 左右,即0. 1% × RTP≤0. 2% × RTP,其中RTP为区域内人口总量。
( 2) 根据统计年鉴数据可知,区域R&D投资与环保专项投资应小于区域总投资,即y3+ y5≤y4。
( 3) 采用插值法测算,到2025 年,黑龙江省科技研发机构数量将会达到1 211 家,区域科技研发机构数量的约束为: y2≤1 211。
( 4) 根据历史数据的趋势预测,区域R&D投资的约束条件为: 1% × TI≤y3≤1. 5% × TI,其中TI为总投资。
( 5) 根据历史统计年鉴数据的趋势预测,区域总投资的约束条件为: 15% × GDP≤y4≤25% × GDP。
( 6) 根据历史统计年鉴数据的趋势预测,区域环保专项投资总额的约束条件为: 5% × TI≤y5≤10% × TI,其中TI为区域内投资总额。
( 7) 变量约束条件为: x1> 0; x2> 0; x3> 0。
利用Matlab软件求解多目标模型,得出多目标优化值x1= 11 932 项; x2= 78 480 万t; x3= 7. 37% ;再将x1、x2和x3优化值写入SD流图,重新模拟资源密集型区域发展战略情况,优化资源密集型区域发展结构,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3 仿真结果分析
将优化后的多目标规划的敏感性参数写入SD模型中,运行后得到新的运行结果,即基于 “科技-环境- 经济” 三重目标的SD - MOP区域发展优化方案。方案优化前的SD模拟值和方案优化后的SD- MOP模拟值对比情况见表3 所示。
由表3 分析可以看出:
( 1) R&D投资、科技研发人员投入量和科技研发机构数量均有所增长。2020 年与2010 年相比,在以经济发展为主的SD优化方案中,R&D投资、科技研发人员投入量和科技研发机构数量分别增加了176% 、15. 25% 和33. 19% ; 而以 “科技- 环境- 经济”发展为主的SD - MOP优化方案中,R&D投资、科技研发人员投入量和科技研发机构数量同期却分别增加了235. 53% 、51. 02% 和46. 07% 。
( 2) 两种方案中,总投资和环保专项投资均呈上升趋势。2010—2025 年,经济发展SD优化方案中,总投资和环保专项投资分别增加了24. 94% 和80. 44% ; 而在 “科技- 环境- 经济” 发展为主的SD - MOP优化方案中,总投资和环保专项投资分别增加了30. 38% 和81. 89% 。
( 3)“三废”排放总量基本呈下降趋势。2025年与2010 年相比,在以经济发展为主的SD优化方案中,废气、废水和废渣排放量分别下降了6. 04% 、15. 63% 和13. 16% ; 而以 “科技- 环境- 经济” 发展为主的SD - MOP的方案中, “三废”排放总量均呈下降趋势,废气、废水和废渣同期却分别下降26. 24% 、25. 10% 和24. 45% 。
( 4) 生态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一直处于增长态势,环境污染水平呈逐年下降趋势。2015 与2010 年相比、2020 与2015 年相比以及2025 年与2020 年相比,在SD优化方案中,生态经济效益分别增加了18. 40% 、29. 14% 和10. 23% ; 而以 “科技- 环境- 经济”发展为主的SD - MOP优化方案中,生态经济效益同期分别增加了19. 51% 、34. 72% 和12. 59% 。相比生态经济效益增长而言,环境生态经济效益也得到了明显提升,环境污染水平得到进一步控制。
4 结论与建议
(1)利用SD-MOP整合模型对黑龙江省发展战略进行优化,提升区域科技创新产出水平,实现区域生态环境效益的提升。与2010年相比,2025年环保专项投资增加了81.89%,废气、废水和废渣的排放量分别减少了26.24%、18.02%和25.10%。由此表明,加大环保投入,有效控制环境污染,是实现资源型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
( 2) 实施SD - MOP优化方案,平均生态经济效益,平均科技创新产出以及平均生态环境效益分别增加了9. 05% 、17. 39% 和14. 97% ,充分说明SD -MOP优化方案,既保证了资源密集型区域经济的发展,提升了科技创新产出水平,又使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实现了区域的三重发展目标。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推进大庆高科技现代化城市建设,切实为翻两番和全面建设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服务,根据庆办发[2003]1号文件要求,结合规划部门工作实际,经局党组研究决定,在全系统范围内推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失职追究制、否定报备制、无偿代办制等六项制度。
一、工作内容
(一)首问负责制。全市规划部门的窗口单位,接受企业、投资者和群众首次问询的工作人员为第一责任人,应按照岗位责任制的规定认真接待,无论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属职责范围内,都要认真如实给予解答,不属于本岗位职责的要说明职责对口的单位或指明本单位负责该项业务的人员。各岗位要对提出的问题和要求认真登记,凡是在本岗位能够一次办结的事项,必须一次办结;需要解答的要耐心说明,不能推拖或误导;涉及到其它有关部门的问题,要热情帮助联系,搞好对接。
(二)推行服务承诺制。根据规划部门工作的实际情况,系统内各单位要根据工作职责和实际情况,通过大庆市规划信息网,把本单位的服务质量、服务标准、服务情况等向社会公示,该承诺的承诺,该公示的公示。鉴于规划审批工作需各部门协调论证,并经市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建设项目规划审批领导小组会议审查通过,此项工作应向企业和投资者或建设单位说明原因,在职责允许的范围内,为企业、投资者和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三)推行限时办结制。根据规划审批和建设项目审批的繁简程度,要对办事环节和程序进行细化量化,对大企业和招商引资项目实行快捷办事程序,对位于有详细规划地段并符合规划要求的建设项
目,经市局现场踏勘审核和主管市长批准后,可先行办理规划审批手续,报下一次建设项目审批会议备案,保证企业、投资者和群众所申报的事项如期办结。
(四)推行失职追究制。对由于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等原因导致的企业、投资者和群众申项目或需解答的事项压误、漏办甚至报建材料丢失等问题,要根据情节轻重和造成后果的程度,对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或党纪政纪处罚,并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五)推行否定报备制。对企业、投资者和群众报建的项目或提出的查询申请,不符合条件的,工作人员要耐心细致地说明原因,将不批准的理由以书面形式呈送主管领导签字后备案,以便日后查询,作为备查的重要依据。
(六)推行无偿代办制。对涉及两个以上部门办理的事项,第一个受理的部门要确定专人对企业、投资者和群众的申报事项负责到底,并报主管领导或局办公室,确定专人负责联系、督促、协调有关部门尽快办理,最大限度地缩短办理时间。
二、工作目标
2003年3月份前,全市规划系统各单位,特别是“窗口”单位,都要建立起“六项制度”,并报市规划局领导小组备案;各单位、各部门要逐步规范和完善“六项制度”,到4月份,都要基本建立起办事高效、服务周到、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优质服务机制,届时,市规划局领导小组将对“六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以此作为年度行风考核和工作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领导,成立大庆市规划局“六项制度”推进领导小组。组长:杨占鳌
副组长:唐吉力
成员:王健张中校朱云彩马志民陈秋梅
梅久森董玉林汪志伟许广辉
市规划局“六项制度”推进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规划系统“六项制度”推进工作的综合协调、督促检查和指导。办公室设在市规划局党总支,办公室主任由张中校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由汪志伟同志兼任。
四、有关要求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推行“六项制度”作为转变机关作风,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机关的重要任务,纳入领导班子重要日程,落实责任,抓实抓好。在2月20日前,各单位要将推行“六项制度”的工作方案报市规划局推进小组,经审查同意后实施。
(二)要加强学习宣传。规划系统各单位要组织本单位职工认真学习市委办和市规划局“六项制度”推进方案,了解掌握“六项制度”的具体内容,使他们在工作中严格自觉地按照“六项制度”办事。
(三)要加强监督检查。市规划局党组及领导小组将采取明察与暗访相结合、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开展对“六项制度”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各单位领导班子也要对“六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随时抽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同时,各单位要受理企业、投资者和群众的投诉举报,对违反“六项制度”的典型问题,要严肃查处。如在市局领导小组抽查时出现问题,将对单位领导及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四)要加强工作载体建设。系统内各有关单位要做好窗口服务工作,并以此促进规范化建设,实施“阳光规划”工程,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开展好咨询服务工作,把该公开的事项、能解答的问题都通过网络向投资者、向各大企业、向建设者公布,同时要开通规划信箱,充
分发挥规划信息网的作用,吸引广大群众参与城市规划工作、监督规划工作。
2011年优化市场主体发展环境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做好我县商务系统优化市场主体发展环境工作,根据《沧州市2011年优化市场主体发展环境工作方案》,结合我县商务工作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效能政府和廉洁政府为目标,全面落实《沧州市2011年优化市场主体发展环境工作方案》的要求,着力解决服务意识不强、效率不高、执行力不够等影响市场主体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转变职能,改进服务、提高效率,营造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和更加优质的服务环境,为建设沿海经济强县提供支持和保障。
二、工作重点
(一)认真开展自查自纠。按照县纠风办统一部署,对照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市场主体发展环境的意见》提出的工作任务和要求,认真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和清理。重点检查规范行政权力、降低发展成本和改善融资引资环境等政策制定情况以及各项政策措施在市场主体的实际落实情况;群众集中反映的情况;政风行风建设以及服务市场主体意识、依法行政情况;是否存在对市场主体乱检查、乱收费、乱罚
1款等违反《河北省规范市场主体监管行为暂行规定》的行为。要坚持边检查清理边整改完善的原则,凡没有落实的事项要按照要求抓紧落实,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制定整改方案,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
(二)突出抓好督导检查。今年下半年,由办公室牵头,对各科室及有关企业,采取“听、查、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督导检查。听取汇报,了解优化市场主体发展环境工作情况;查阅有关文件和帐目资料,核实各项政策落实情况;通过走访基层市场主体、发放调查表、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调查研究我县重点企业、重点产业发展现状,了解我局在行政执法、服务企业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掌握我局优化市场主体发展环境的总体情况。检查结束后,撰写督查报告,内容包括总体评价,主要成效、存在问题及意见和建议等,及时报县纠风办。
(三)着力加强制度建设。要针对影响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制度建设,实行标本兼治。一是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对工作到位、服务优质、群众称赞的科室和个人进行通报表扬,对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群众意见较大的科室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二是建立健全绩效管理制度。将为市场主体服务的绩效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制定绩效管理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促进各科室进一步增强绩效意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服务市场主体
水平。三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发生不作为、乱作为、严重损害市场主体利益、破坏市场主体发展环境、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的,要严肃追究有关科室责任人员的责任,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科室一定要充分认识优化市场主体发展环境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形成“环境出生产力,环境出竞争力”的共识,真正把思想统一到政府的政策规定上来,把行为统一到政府的要求部署上来。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进行任务分解,制订具体实施方案,限期完成工作任务。要实行科室领导负责制,明确责任,把优化市场主体发展环境工作逐一分解落实到具体人员,确保在市场主体发展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二)转变作风,优质服务。各科室要按照多服务、少干预、多帮忙、不添乱,多设“路标”、不设“路障”的要求,切实为市场主体办实事、办真事、办好事,特别是要抓好服务市场主体、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的落实,要把转变职能与改善服务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为市场主体提供长效服务的新途径,真正做好措施得力,服务优质、效率明显、企业满意。
(三)强化督查,务求实效。要坚持日常督查与集中督
查相结合,定期督查与随机督查相结合,一般性催办与重大问题挂牌督办相结合,督查各科室优化市场主体发展环境的工作措施是否落实,交办的问题是否解决,制度是否健全和落实。要严格实行涉企检查审核备案制度,超出审核备案范围的检查必须报经县纠风办批准。建立优化市场主体发展环境评议评价制度,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行风监督员的作用,定期和不定期开展综合性检查和明察暗访,对全局工作和发展环境进行评议和评价。要充分发挥纠风快速反应机制的作用,通过政风行风热线、举报电话等多种形式,畅通投诉和反映问题的渠道。
(四)强化协作,密切配合。各科室在优化市场主体发展环境工作中要相互协调配合,相互支持。对优化市场主体发展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属于一个科室职责内的,要尽快解决落实;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重大问题、难点问题,需要多个科室共同解决的,由牵头科室协调,相关科室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共同把存在问题解决好,确保工作实效。
(五)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各科室要广泛开展宣传咨询活动,充分发挥报纸、电台、网站等新闻媒介的宣传作用,使广大群众了解和熟悉进一步优化市场主体发展环境的有关政策,不断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大胆抵制各种损害市场主体发展环境的行为。要坚持典型引路,对破坏市场主体发展环境的案件要严肃查处,公开曝光,真正做到警示和震慑
作用。同时大力宣传我局各科室在落实政策,强化服务、扶持市场主体发展方面的具体措施和工作经验,着力宣传市场主体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加快发展方面的典型事例,营造全社会支持市场主体发展的良好氛围,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关键词: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电力企业
0引言
近年来,由于国家改革开放力度的逐步加快,社会上各个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电力企业也不例外。电力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关乎着人民的日常生活,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虽然国家大力倡导推进电力部门的管理创新和人员配置,但是由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根深蒂固,认为人力资源的管理就是传统的人事管理的同义语,其职能无非是工资薪酬方案的制定以及人员的调配、晋升、培训等,这些事情由人事部门承担就可以了,高层领导管理者没有必要直接过问。这种落后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使得许多企业至今保留这种传统的人事单位。没有设立高层人力资源开发部门,没有按照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将员工包括管理层做统一的规划,更没有制定出有效的员工绩效评估、任用、激励等措施,使人力资源的经济效益难以显现。
而随着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力资源配置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并放到企业发展的重要位置。现代企业管理者们也开始逐步的认识到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工作效益,降低企业人力资源的成本。因此,加强对人力资源的不断优化,其重要还是体现在其经济价值方面。本文在依据国内外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相关理论的基础之上结合案例,分析了电力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存在的问题,确定了优化的目标,确定影响人员数量配置的关键影响因素,构建了人力资源典型配置的数量和素质构成模型,以期为提高企业效益降低人力成本做出贡献。
1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概念
人力资源优化配置通常是指企业为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人力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通过科学、合理和有效的手段对自身的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在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中,最为核心的要素是对组织机构、员工结构的设计,同时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与企业自身的人力资源的长远规划。由此能级对应、优势定位、动态调节等成为人力资源优化的重要方式。
2企业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及意义
人力资源配置就是要合理而充分地利用好各方面的能力,包括体力、智力、知识力、创造力和技能等。通过一定的途径,比如说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其与物质资源有效结合,以产生最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如何使人力资源的配置达到优化,从而保证上述目标的实现,不仅是人力资源管理学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学的问题。
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可以起到很多积极的作用,如合理进行配置,可以调整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和工作关系,也可以形成组织内部的竞争机制以及对外的竞争力,产生上行激励和下行激励两种激励作用,最终不但可使社会组织内的人力资源结构趋向合理,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使每个人的才智和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
3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分析
(1)人力资源配置总量规模较大与结构性缺员之间矛盾突出,生产一线,冗员现象多存在于技能水平一般,只能开展简单性操作人员之中,而那些专业功底深厚,既有专业技术又有丰富技能实操经验,能解决复杂性技术问题的人才相对缺乏。
(2)人员配置缺乏科学性,人力资源素质分布不均衡问题是各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人员素质在地区间分布不均。二是人员素质在主网与配网间、生产和营销线条间分布不均。三是生产岗位对班员专业知识背景提出了多样化的需求。
(3)人员数量的需求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数量需求不仅与设备台账数量、设备新旧程度,变电站的分布密度,当地的地形条件,自然环境条件等密切相关,还会随着管理要求的变化而变化。
4企业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
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讲,都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作为其主要的目的。通过对人力资源的配置,从而有效地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盈利能力。因此,其具体的经济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有效的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对企业的经营成本来讲,主要包括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通过对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首先是降低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在企业当中,一方面面临着人才对价值的创造,但是同时也面临着混迹其中的剩余劳动力。换句话说,任何企业都存在着人力资源的浪费,而这些浪费给企业带来的是大量的人力成本。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其目的就是要充分利用好企业不同员工的能力,从而使得企业人力资源浪费减少到最低。其次,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大幅度地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对企业来说,良好的组织结构和合理的人力资源不仅可以提高公司的运行效率,同时还可以减少企业的办公费用、材料费用、差旅费、通讯费、生活补助费等方面的支出,而这也是做好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体现。而通过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还可以减少因为人力管理所带来的培训、招聘成本等。
4.2通过优化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盈利能力
人力资源的优化不仅仅是简单减少员工数量,而最为主要的是通过人力的优化,让不同的员工在企业的岗位中能够各司其职,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因此,其经济价值首要体现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来讲,与生产效率、销售能力、成本支出等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对人力资源的优化,一方面降低企业的成本,另一方面则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提高员工生产的积极性,从而使得企业能够更为高效率的运转起来,使更多的人力投入到企业的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人力资源。另外,通过人力优化还可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盈利能力主要是通过销售与成本这两个关键因素体现出来的。因此,企业一方面在积极扩大自己的销售,提高自己的销售业绩的同时,也在不断地降低自身企业的成本。人力资源的优化可以不断提升员工的职业能力,从而提高公司销售业绩,同时降低企业自身的成本,实现企业盈利能力的增加。
5企业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方法模型的构建
数量方面,根据总公司的配置标准应用与实践问题分析结果,结合调研发现的主要问题,我们可以明确人力资源典型配置数量模型构建核心原则:覆盖不同规模、不同层级,细化到具体班组,在承接该配置标准的基础上,补充考虑管理幅度、休假、培训、各地区差异以及其他重要影响因素,立足现状设定人力资源数量配置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式。
质量方面,立足现状岗位基本素质配置要求,合理考虑岗位专业背景结构,为现阶段班组内各岗位人员的学历、技能等级、职称、所学专业方面的配置提供基本要求;放眼长远设定班组素质配比结构,则考虑班组日后长远发展,设定年龄、技能等级、工作经验、学历方面的配比结构,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配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构建相应的数量配置模型和素质配置模型,进而制定典型配置标准。
5.1数量配置模型的构建与优化
考虑数量配置标准在各供电企业落地实施的可行性,数量配置标准应不高于核定定员人数,略高于在岗人数且与在岗人数尽量接近,既满足省公司及各供电企业层面整体的数量配置需求,又要满足各班组层面个体的数量配置需求,所以该问题属于多目标规划问题求解,利用数学规划方法,处理解决存在相互冲突和优先次序不同多个目标最优化问题。
各班组数量配置标准的制定与设备台账等多种影响因素相关,属于非线性问题,针对此类问题,一般先将其转化为无约束线性问题,然后借助两阶段法,先求出局部最优的可行解,再加入约束条件对可行解进行优化调整,从而得到全局最优解。本文中,第一阶段为各班组人员数量配置模型构建,第二阶段为省公司总体及供电企业层面数量配置模型优化。
5.1.1数量配置模型构建
首先,明确影响人力资源数量配置的关键因素。通过数据收集表调研和现场调研对关键影响因素进行初步筛选,并进行重要性分析,明确影响人力资源数量配置的关键因素。然后获取调研供电企业实际在岗人数、工作负荷,并从核定定员的设备台帐系统中导出相应影响因素的台账数据,从统计年鉴和相关报表中查找其他影响因素数据(如:雷暴日天数等)。
其次,分析影响因素与人员数量之间的关系。针对人数及工作负荷、影响因素相关数据,利用SPSS进行回归分析和曲线估计,分析调研供电企业班组工作负荷处理后在岗人数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对于与人数关系属于线性关系的影响因素,可直接用于多元回归求解;对于与人数关系属于非线性关系的影响因素,通过观察关系曲线特征,将影响因素原始数据进行处理,使其处理后的数据与人数关系转化为线性关系,再进行多元回归求解。
最后,确定各影响因素初始系数。利用调研供电企业工作负荷处理后人数及处理后的影响因素数据进行多元回归,确定各影响因素初始系数。利用初始系数测算非调研局班组人数配置,分析差异情况,查找差异原因;基于各影响因素初始系数、处理后的影响因素数值,计算各影响因素在数量配置中的贡献度,定位差异较大的供电企业班组及其对应的影响因素,明确优化调整的方向;综合考虑调研供电企业和非调研供电企业的实际情况,在满足测算人数低于核定人数且略高于实际在岗人数的约束下,系统调整各班组影响因素系数,对班组人员数量配置模型进行求解。
5.1.2数量配置模型优化
对各班组人员数量配置模型测算结果进行汇总,按供电企业、班组两个维度进行数据透视,分析省公司总体、各供电企业、各班组的实际在岗人数、模型测算人数、核定定员之间的差异及其原因。
借助总体人数配置调整定位工具,查找差异较大的供电企业或班组,返回各班组人数配置模型进行微调,确保班组层面与省公司总体及地市局层面数量配置的平衡,以进一步优化数量配置结果。
5.2素质配置模型的构建与优化
素质配置标准既要满足实际工作中对班组各岗位人员的素质要求,又要满足班组日后发展所需的理想素质配比结构。基于“立足现状,放眼长远”的原则,素质配置模型应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班组岗位基本素质配置模型;第二,班组素质配比模型。
5.2.1班组岗位基本素质配置模型构建
为了更好地衔接数量配置标准,深入了解现状需求,便于标准有效实施,采用基于现状分析的专家评审法构建岗位基本素质配置模型。
首先,通过现状分析,摸清各岗位人员素质现状。从信息系统导出“人员配置名册”,将其转换为“人力资源素质配置信息”;承接总公司的配置标准中的“人员素质当量折算表”,将学历、技能等级、职称、所学专业的文本信息转化为量化数值,分析素质现状结构与平均水平。设定基本素质配置初始值,为专家评审提供参考依据。
其次,召集专家集中评审。召开班组岗位基本素质配置评审会,邀请各供电企业各专业线条专家针对班员工作细分,班组各岗位的学历、所学专业、技能等级、职称方面的基本配置要求进行评审。现场统计结果并由专家评议讨论,得出符合现状需求且全面、真实、客观的评审结果;通过现状与评审结果的对比,查找差距,汇总整理评审结果,并与素质配置现状进行对比分析;针对评审结果与现状差距较大的班组,参考相关专家意见和经验,进行重点修正,并形成班组岗位基本素质配置标准,对基本素质配置作进一步修正。
5.2.2班组素质配比模型构建
首先,设计数据收集表,针对各班组的年龄、技能等级、工作经验、学历方面的配比期望进行调研,收集各班组的素质配比期望。
然后,基于班组归属的组织绩效维度,对素质配比期望原始值进行规范化处理;根据班组对应的组织绩效维度,查找各供电企业对应的组织绩效得分;根据组织绩效得分高低对各供电企业素质配比期望进行赋权;根据素质配比期望值及对应权重,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素质配比期望初步结果。通过加权平均法分析并确定各班组初步的素质配比期望;结合岗位基本素质配置微调素质配比。
最后,对班组素质配比调整与优化。根据班组岗位基本素质配置标准,考虑班组各岗位人员配置比例,计算学历、技能等级等方面对应的基础配置分值;将素质配比期望转化为素质配比分值,分析素质配比分值与基础配置分值差异,确保前者不低于后者且素质配比构成中的最低水平不低于班组岗位基础配置的最低水平,否则调整素质配比,使其满足基本配置标准约束,将班组素质配比调整为“整十数”或“整五数”,便于标准日后应用。
6案例分析
内蒙古华电A新能源公司于2014年12月31日由华电集团在蒙西区域原有的四家新能源公司整合而成。最早的风电场于2005年开始选址开展前期工作,2006年第一台风电机组吊装完成,2007年并网发电。截至2015年底公司所辖蒙西区域新能源产业投运及在建的风、光项目总装机容量为236.63万千瓦。是蒙西区域风电开发最早、运营经验丰富、装机规模最大的新能源生产企业之一。
然而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给发电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供求矛盾将更加突出,风、光限电形势更加严峻。对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运行机制进行相应的改革,转变管理观念,强化企业人力资源优化配置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效益已成为企业的共识。
6.1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措施
6.1.1优化员工队伍结构
以满足需要为前提,考虑当地用工来源、工作地域等情况,因企因地制宜,持续调整系统各单位招聘毕业生的学历、专业结构,组织开展毕业生集中招聘工作,提高大学生招聘现场签约率,使引进的毕业生留得住、用的好。
6.1.2劳动用工改革及管控模式创新
制定新型风电企业区域化检修管控模式及人员配置方案,满足生产检修工作需要。制定新型风电企业前期基建、生产准备人员配置管理办法,明确各时间节点配置人员的数量、岗位及条件、进度等。
6.1.3优化企业绩效考核体系
根据公司经营发展管理的需要以及内外部形势变化,加强调研和沟通,优化考核指标体系,修订考核实施细则,完善前期基建项目精细化考核机制,加强生产对标和电量的考核力度,强化对巡视审计问题整改、工程建设历史遗留问题的考核,增强考核的针对性、准确性、有效性。
6.1.4建立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并完善薪酬分配调控机制
建立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通过市场化用工引入高技能、专业化人才,进一步充实员工队伍,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全面建立和推行促进科学发展的绩效考评体系,将竞争择优体制引入公司薪酬体制,在公司薪酬向生产一线倾斜的前提下,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薪酬分配体系,突出对个人能力和团队协作的考评,进一步凸显薪酬的激励作用。
6.1.5建设了员工技能培训中心
充分发挥培训与技能鉴定中心作用,利用培训基地的资源优势,加强新入职和年轻员工的培训,大力开展技能比赛和岗位练兵,在实践中掌握本领,在工作中提高水平,为安全生产提供稳固的人才支撑。
6.2效益分析
从2015年初到2016年,内蒙古华电A新能源公司人力资源优化工作开展了大量具体、实效和创新的工作,逐渐获得员工的支持和认同,并最终建立起科学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提升了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具体体现在:
(1)建立了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组织,人力资源部门的业务能力、管理水平和权威得到提高;
(2)优化了组织机构设置,整合了人力资源,提高了管理效能,更加适应市场变化;
(3)建立了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体系和竞争激励机制,激发了企业活力;
(4)生产岗位人员得到严格控制生产效率得到提高。
整合以来,在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国家去产能要求的严峻形势下,企业通过优化人力资料配置有效减少了管理人员数量,提高了管理效率,为生产一线提供了大量优秀人才。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效能逐步显现,2016年上半年公司发电量同比上升38.99%,利用小时同比上升4.57小时,公司效益明显提高。
7结束语
总之,对企业来讲,不断优化自身的人力资源,并依据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理论,才能实现对企业内部自身资源的最大利用,发挥企业人力的作用。同时要实现其自身的经济价值,还必须遵循优化配置的几个原则,才能使企业的人力资源大放光彩。
参考文献
[1]孙静.论人力资源成本的优化合理配置[J].人力资源管理,2011(06).
[2]孟川.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升劳动效率[J].现代经济信息,2010(07).
[3]龙丽群.人力资本权力配置与企业有效激励[J].经济问题,2010(02).
【生态环境优化的工作方案】推荐阅读: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及生态环境恢复方案06-20
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方案10-24
在优化发展软环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6-27
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的发言11-23
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办公室年度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总结06-23
生态环境治理年工作汇报10-22
生态环境宣传工作计划11-22
生态环境的建设07-27
改进工作作风优化经济环境工作情况汇报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