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培训计划

2022-05-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日常工作中计划是我们完成工作,实现目标的重要工具,你在拟写计划时会感到无从下手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突发公共卫生培训计划》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1篇:突发公共卫生培训计划

医学规培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教育培训探讨

摘 要:医学规培生是医院的后备力量,需要接受良好职业素养和卓越临床能力的系统性、规范化培训。以往的培训突出临床高层次医师、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等内容,而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培训不足,并且缺乏实训操作。在2019新冠病毒疫情中,我们引入对规培生的针对性教育培训,通过参与防控工作锻炼了他们的基本功,在实战中巩固了系统理论知识,让规培生积累了突发公共衛生事件的防控经验,提升了使用科学手段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有助于他们在大规模突发卫生事件中发挥积极作用,早日成长为保障人民健康的中坚力量。

关键词:医学规培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型冠状病毒;实战教育

文献标识码:A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1]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指引下,医师是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人才库,他们的入职和执业培训具有深远的意义。医学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从基础做起、锻炼基本功,把系统理论知识和各项操作实训相结合。在医师教育培训过程中,强化他们的民族使命感、事业责任感,牢牢树立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的思想。需要通过规范化的培训,使新医师既能处理常见的临床问题,又能在大规模突发卫生事件中发挥积极作用,早日成长为保障人民健康的中坚力量。

一、医学规培生的社会需求和人员层次

住院医师规范培训源于1993年,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通过开展以职业素养和临床能力为主的系统性、规范化培训,旨在培养高水平、高层次临床医师,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目前我国看病难的问题虽有所缓解,但优质的医疗资源仍然集中于等级较高的医院,城乡医疗服务与管理的差距大,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与服务供给之间存在不平衡,县乡级医院的高层次医师有很大的缺口。医学规培生包括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刚参加工作的委培生和即将走上医疗工作岗位的社会生,通过在经过省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培养基地对这些人员进行系统和规范化的培训,使走出培养基地的医生不仅成长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勇于献身的人民健康卫士,而且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临床诊疗技能,能独立诊治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合格医师。高素质合格医师的逐年增加,就能更好地缓解看病难的问题;同时,医师规范化培训均在高等级医院进行,保证了医疗水平的同质化,使下沉到市、县、乡级的医师都能掌握扎实全面的理论和临床知识,做到“小病不出乡、大病能预防”,让更多百姓不用奔波就能获得优质的医疗服务。

二、医学规培生的教育现状和改进措施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培训基地的硬件实力和软件水平在客观上有一定的差距,而且医学规培生不能为医疗机构带来经济效益,因此在实施过程中会存在重视度不够、制度落实不到位、培训方式单一和培训效果不理想等方面的不足[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相比于其他领域,医学生面对的是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其成长的过程比较严苛,成才的周期也要长很多,因此需要从以下方面做改进。在政策层面,要建立统一、可量化的培养基地准入制,按照全国统一标准制定培养模式、培训内容、轮转时间和考核方法。进入轮转科室要有专人讲解需要掌握的专科知识和操作技能,要细化到每一个理论知识点和操作的详细步骤,出科时要严格考核,记录真实成绩,并指出需要加强和改进的方面;严把培训质量关,把医学的规范、合理、严谨、科学的理念深入到规培生的心中。同时要落实规培生的待遇,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在教师层面,要强化带教师资队伍,因为带教老师的德行素养、临床经验、带教技巧和学历职称都与规培生的培养质量息息相关,需要由相关部门统一遴选和审核来确定最佳带教老师,并把规培生的考核成绩和带教老师的资格业绩做关联,做到“能者上、庸者下”,以此保证高质量的培养效果。在内容层面,既要关注知识技能、更要关注医德医风。“玉不琢、不成器”,人文素养的教育不可缺失,做医生要有悲悯之心和奉献精神,不仅要有医人痛苦的一双手,还要有安慰人心灵的一张口。另外,不可忽视规培生科研能力欠缺的现象,培养基地往往重视临床技能的培训、而对科研重视不足。带教老师要引导规培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思路,组织科研讲座、选定受过严格科研训练的同事结成对子,指导文章撰写和发表、课题选择和申请的方法,培养规培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三、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培训的重要性

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加速发展,不确定因素逐渐增多,而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同疾病和灾难的斗争史[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人类需要面对的共同课题,因为灾难没有国界,疫病不分种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的严重社会危害,是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5]。因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多为爆发性,人民的认识和准备都不足,缺少可借鉴的经验,一旦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就会引发破坏性的后果和继发危害。2019新冠病毒疫情就是这样的情况。疫情波及范围广,对地区和受灾人群的影响巨大;同时信息变化快,对导致疫情的病毒要经历不认识——探索——校正——确认等渐进的过程,然后才会确定针对性的治疗和防控方案。鉴于以上原因,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超乎我们的惯性思维,需要及时给出对策,采取非常规的措施,甚至改变区域的社会常态秩序。但只有受过严格和系统培训的人员才能进行有条理、有步骤、有方法的处理,并能配合相关部门迅速查找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趋势,快速建立积极有效的处置体系。这也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培训的重要性。因为医学规培生作为医院的后备力量,需要让他们充分认识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意义:一是能在短时间内稳定社会秩序、掌握应对措施;二是能学习使用有效渠道教育引导群众、消除异动因素;三是能学会使用科学手段减少损失、精准施治、并预防后续危害。

四、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培训的五要素

2019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目前已经波及全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列为乙类传染病,并按甲类管理,多地启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作为新冠肺炎病人的定点收治医院,担负着重要的防控任务,对于参与本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学规培生管理,我们在培训过程中引入了“五个一”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颗红心准备。新冠病毒具有传染能力强、传染特征多、宿主多样化和多器官侵犯等特征,短时间内病例数快速攀升[6],全国多支医疗队紧急驰援湖北,武汉新建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以及多个方舱医院以收治新冠感染患者,征用部分酒店作为疑似病例的隔离,以遏制疫情的继续发展。这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初期,医护人员严重不足。我们对医学规培生做了紧急动员,重温“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的医学生誓言,这些准医生们也士气高涨,都志愿要求到抗疫的一线岗位上锤炼,跟随前辈挥洒自己的青春。规培生们一颗红心,不惧危难,走上了抗击疫情的多个岗位上。无论是在人流量极大的发热门诊,在收治危重症患者的监护病房,或是轻型患者的方舱医院、疑似病例的隔离点,以及在普通病房辅助正常医疗工作,他们都用坚定的信念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教育动员增强规培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实践中深刻地体悟到生命的意义和职业的内在价值,首先从心理上成为拯救人民生命、保护人民健康的重要力量。

一直保持警惕。规培生多为90后人员,他们的优势在于年轻有活力、身体素质好,做事上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但缺点也很明显,由于缺乏临床经验,对病情的预期判断能力不足,以及防护经验少,对新冠病毒和所致肺炎的严重性没有全面的认识,容易放松警惕。同时,新冠病毒传染能力很强,潜伏期3—21天,在潜伏期内即具有传染力,且无症状者以及处于潜伏期内者同样可作为传染源[7]。另外,本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涉及范围广、影响人群多、防治周期比较长,长时间在相对封闭的环境里,长期穿防护服隔离衣,身体上容易产生疲惫,精神上容易产生懈怠,对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护在疫情后期会产生松懈。鉴于感染患者数量多,人员复杂,危险因素高,我们对于上岗前的规培生均作了严格的防控培训,增强了他们的自觉防控意识,并做到不定期检查。经过教育和培训,进入一线的规培生在工作中始终保持警惕,无一例发生新冠病毒的感染。

一定依靠团队。本次疫情防控中,集体观念和大局意识也是我们对规培生的教育培训重点内容。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精确分工、协同作战,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的防控政策,执行政府和医院的统一协调,才更有利于快速控制疫情。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教育规培生更要依靠团队,做到遇事多沟通、常请示、会配合。一是因为不同类型的新冠感染患者需要分区诊治,规培生必须服从团队安排,各司其职;二是疫情期间,医用防护物资紧张,规培生要遵照主管部门的规定,遵从分级防护原则,合理使用医疗资源,切勿浪费医疗防护物资[8];三是部分新冠感染患者病情变化快,患者和家属缺乏医学知识,当病情恶化时容易情绪失控,规培生应学习沟通技巧,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一定要请示上级医师,一定要依靠团队,因为团队是可靠的后盾。

一切相信科学。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爆发性、公众认识不足、社会效应广等特点,容易成为造谣者获取公众关注的素材。新冠病毒疫情之初,相关的谣言也层出不穷,从新冠病毒的来源、新冠肺炎的患病人数、到新冠治疗特效药等虚假信息充斥着网络,这些很容易引发公众的恐慌和流言传播。医学规培生刚刚踏入社会,因此社会经验少,易被情绪所左右,容易被蛊惑。在对规培生的教育培训中,要求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国家的宣传导向为准则,不做虚假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要结合实际情况和所学知识,对于网络信息要做出清晰的判断,慎思之、明辨之、审问之,用所学的知识批驳谣言,消除群众恐慌心理;用发展的眼光思考问题、用自身的实践传递真实的抗疫状况。规培生也在多次的教育培训中,始终坚持正确的判断力和思辨力,把救死扶伤作为第一要务。同时,在疫情期间也做到了用正能、正向和正念,向公众传递正确的防控知识,正确的应对措施和正确的生活方式。

一定注意身体。本次的新冠病毒来势凶猛、波及范围广、重症患者的康复时间长,疫情的防控可能要持续几个月,在对规培生进行岗前的培训中,一再提醒他们在参与临床一线抗疫工作时要注意身体,时刻牢记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救助更多的病人。主要有三点:(1)新冠病毒的传染能力很强,一定要做好自身防护,遵守医院相关规章制度,严格执行防护流程,正确穿戴医疗防护装备,在临床诊疗时避免暴露;(2)新冠病毒爆发时期,除了临床防护,离开感染区的个人清洁也很重要。要求规培生在下班后认真洗澡、生理盐水滴眼睛、漱口,强调每个人都要做传染源的阻断者[9];(3)在临床一线的医疗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规培生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营养,提高抵抗力。这些教育培训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所有规培生都顺利完成了医疗任务,安全返回学习的科室。

总之,通过此次新冠病毒引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入对规培生的针对性教育培训,在防控工作中锻炼了他们的基本功,在各项实训操作中巩固了系统理论知识,让规培生学会了使用科学手段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方法,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积累了經验,有助于他们成长为一位有高度警觉性、高度责任心和称职有作为的医疗工作者,也增强了他们的民族使命感、事业责任感和为祖国卫生事业发展奋斗终生的理想。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习近平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EB/OL].中国政府网. http://www.gov.cn/xinwen/2020-06/02/content_5516848.htm?tdsourcetag=s_pctim_aiomsg.

[2]關于实施《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的通知[S]. 卫教发[1993]第1号,1993-02-17.

[3]徐嘉怿,李爽,赵阳,赵予渲. 规培对医学教育现状的影响与思考[J]. 黑龙江科学,2018(7):12.

[4]习近平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EB/OL]. 中国网,http://news.china.com.cn/2020-05/18/content_76059502.htm.

[5]卫生部关于修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卫生部第37号令)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报,2006(9):1.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截至3月1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EB/OL].新华网.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0-03/02/c_1125648666.htm.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的通知[EB/OL]. 中国政府网.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2/05/content_5474791.htm 2020-02-05.

[8]李春辉,黄勋,蔡虻.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疗机构不同区域工作岗位个人防护专家共识[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0,19(3):199-213.

[9]楚黎君,王洁,贾玉段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医护人员感染防护[J]. 护理学报,2020,27(6):56-60.

Education and standardized training for residentsin coping with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through the example study of the outbreak of COVID-19

Chen Yong-shun , Cai Gao-ke

(Renmin Hospital of Wuhan University,The First Clinical College of Wuhan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60)

Standardized training of residents is the reserve force for the hospitals, and systematic and standardized training with good professional qualities and clinical ability is needed to train clinical high-level doctors aiming to improve medical quality and to ensure medical safety. However, education and training for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are insufficient and there is a lack of practical training. Targeted education and training for residents’ standardized training were introduced in the COVID-19 epidemic to exercise the basic skills of resident physicians, their system theoretical knowledge was consolidated and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dealing skills were improved. Through participating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ork in the COVID-19 epidemic, their ability of using scientific methods to manage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has improved, which was helpful for them to play an active role in dealing with large-scale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in the future.

作者:陈永顺 蔡高科

第2篇: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研究

【摘要】 本文在阐述高校突发事件基本含义的基础上,介绍了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基本内涵,认识到高校师生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探讨了提高高校师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的主要内容、主要对象和基本方法,对于有效处理高校突发事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

高校突发事件是指“在高校内突然发生的、对学校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冲击或危害的事件”,具有突发性、危害性、敏感性及快速蔓延性等特点,与正常状态有很大的差别。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是指在高校突发事件发生时相关人员(包括现场师生及相关管理人员)所做出的反应与控制行为。这种反应与控制行为与突发事件的事后救治行为是有区别的,它所显示的是突发事件已经发生且正在发生过程中的现场应急与控制事态发展的过程,而突发事件的事后救治行为所体现的是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经过讨论研究后所做出的综合性的决策和行动。但二者也是有联系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效果越好,越有利于突发事件的事后救治;反之则相反。

高校的稳定和发展始终备受政府、公众和媒体的重视与关注,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尤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提高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需要高校所有人员包括教师、学生及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突发事件意识以及应急处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而这些知识和技能在正常状态下很难获得,只有通过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即不断进行突发事件知能的培训并模拟突发事件情境才能得到较大的提升。

一、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内容

1、更新管理理念,强化危机意识

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是学校内多元主体同时反应的互动网络,需要借助和发挥校内各方面的力量来完成。然而,当前我国很多高校仍将突发事件发生后的救治及处理当作突发事件处理的全部内容,高校部分领导以及很多教师和学生尚未树立危机意识,仍然把突发事件的处理看做是学校某些部门的事情,体现出危机认识不足、危机发生后的自救、逃生的基本技能缺乏等现象。因此,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的首要内容是更新管理理念,针对危机意识淡薄的老师和学生开展应急教育、应急意识培育等培训;同时,尽量将校园应急处理的理念、案例及行动方案等融入学校教育内容之中,以做到寓应急管理于日常工作之中。

2、普及基本法规,强化法律意识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有效运行有赖于法律法规的支持和保障,然而由于传统的影响和国家目前尚无专门法律规范突发事件状态下的具体行为的关系,当前我国高校在突发事件处理中体现出“行政性强而法治性弱”的状态,这种状态无法规范学校和学生的行为,增加了双方发生激烈冲突、造成严重后果的机率。因此,在校园内普及基本法规如《教育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强化法律意识,使师生明确校园内的犯罪与违反治安问题、学生伤害和教师侵害学生人身权利等突发事件的法律要件,从而进一步从法律上界定学校、个人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和义务,减少部分事件的发生并为突发事件的有效处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3、普及心理知识,预防心理危机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障碍问题日趋严重,加之对心理危机的干预和预防的缺失,导致高校心理问题类突发事件呈上升趋势。普及心理知识培训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心理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匿名咨询及宣传栏等方式对在校师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处理紧张心理的训练,以使高校师生能够了解、认可心理疾病并主动寻求帮助以预防心理危机,从而减少高校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同时,普及心理知识可以让高校师生尽可能多地了解突发事件的特征,做好防范突发事件和承受突发事件的心理准备,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为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提供有利条件。

4、加强知能培训,提升应急技能

从当前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高校师生鲜有定期开展自护自救和突发事件处置预案模拟演练的,缺乏系统化、正规化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和教育,安全卫生知识薄弱,自救互救能力较低,突发事件紧急应对能力亟待加强。加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培训指的是对高校师生开展关于突发事件识别、防范、处理、恢复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培训,可以通过专题讲座、举办培训班、模拟演练和沙龙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具体说来,主要包括基本知识的认知、沟通技巧的培训、应急处理预案的学习、理论指导实践的演练等内容的培训。

二、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对象

1、以学生为培训主体

目前我国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参与力量不足,尤其是作为高校主体的学生未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中,各类学生社团及组织更多地扮演被管理者的角色,致使很多有效信息无法及时联通,形成信息孤岛,不能将学校各方面情况及信息比较完整快速地传递给学校决策层。因此,要通过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推进突发事件的成功解决,首先要将广大学生纳入培训对象,以学生为培训主体,逐级开展从学校到学院、年级、班级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基本技能培训,同时在各类学生社团及组织尤其是在志愿者中开展不同专题的应急处理培训,在培训他们的同时以他们为媒介向其他学生辐射,尽量在学生中开展全覆盖、重突破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培训。

2、以学生政工干部为培训重点

学生政工干部是学校中与学生接触最密切的人,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成绩等基本状况;而且,一旦学校有突发事件发生,学生政工干部都是在第一时间赶到,并积极配合相关专家开展稳定学生情绪、平息事态的工作。以学生政工干部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重点,开展法律规范、学校相关政策、心理干预基本方法、沟通技巧及突发事件状态下自救、互救及逃生技能等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学生政工干部在掌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基本技巧和方法的前提下,积极有效的参与高校突发事件的处理和应对。

3、以专业教师为培训关键

高校能够成为科研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专业教师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专业教师是学校科研和教学的主体力量,更是广大教职员工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保持高校的稳定,对专业教师的培训是关键。开展对专业教师的培训,要将校园应急处理的理念、案例及行动方案等融入学校教育内容之中,具体来说包括对各种突发事件的了解(如刑事犯罪、自然灾害、意外事件等)、安全防范知识的学习、安全防护技能的掌握,以及通过社会援助和社会支持系统来保护自己之知识的获得等方面。

三、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方法

1、课堂教学法

课堂教学法就是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纳入课程设置,以课堂教学的形式由培训者将培训内容传授给培训对象的方法。课堂教学法可以采取授课法、案例分析法和分组讨论法等形式进行,以利于培训对象直接通过培训者讲授获得突发事件及其应急处理的基本知识,通过阅读案例并进行讨论掌握预防突发事件、应急和控制突发事件及最终处理突发事件的技能和知识。课堂教学法一般适用于培训初期至中期阶段。

2、宣传普及法

宣传普及法是指利用计算机及其网络和其他支持性资源进行的培训方法,培训者将要培训的内容制作成教学课件或刻录成光盘软件,以网络为媒介,由培训对象自行下载拷贝后自助学习。在电脑和网络日益普及的高校校园,宣传普及法具有学习时间、地点及方式灵活的特点,有利于培训对象多次反复的学习培训内容,牢固的掌握相关知识,不足的是该方法较大程度的局限于培训对象的学习主动性,对于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培训对象而言,难以及时掌握所要求掌握的相关内容。

3、工作指导法

这种方法要求把应对突发事件的任务分解成若干步骤,向培训对象演示每一个步骤并让他们练习以掌握各步骤的要点,如此边讲边学,直到完成所有步骤。在适用该方法的过程中,培训者可以仔细观察培训对象的掌握情况,如果培训对象掌握的较好,培训者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和行为模拟法进行进一步的直观指导:指导培训对象通过扮演不同角色及根据自己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相互合作来处理突发事件,并和培训对象一起对该过程进行回顾和评价,以达到改进行为、加深印象的目的。

4、实地演习法

实地演习可以较为真实地显示突发事件情境,有利于培训对象切身感受突发事件状态,同时还有利于培训对象在该件情境下学习使用各种技能和知识。实地演习还可以有效地评估高校应急管理预案的可行性。演习工作要按照一定的程序井井有条地进行,包括确定目标和任务、拟定计划、实施训练、总结评估四个步骤。实地演习法要求参与演习的对象已经掌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基本技巧如沟通、自救及救护等技能,一般适用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的中后期阶段。

四、结语

为了培养高校师生突发事件应对意识及提高他们应急处理基本知识,帮助他们掌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基本技巧和方法,高校应切实提高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的重视程度,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容和方法,对本校师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以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降低突发事件发生后给学校带来的危害。

(注:基金项目:2012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

【参考文献】

[1] 庞爱莲:高校应对突发事件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4).

[2] 田川:高校辅导员应对突发事件的素质和能力[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4).

[3] 夏彩亮、陈冬林: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资讯,2010(1).

[4] 胡象明、张智新:应急管理研究:理论探讨与政策创新的统一——“应急管理与政策创新”学术研讨会综述[J].理论探讨,2007(1).

[5]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高校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研究报告[J].中国行政管理,2006(10).

[6] 杨德才、严晓:探析高校学生生活园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1).

[7] 张娅岚:我国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8.

(责任编辑:胡冬梅)

作者:谭立满

第3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法律应对

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立法方面的问题。2020年《关于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立法修法工作有关情况和工作计划报告》强调,公共卫生立法修法工作要立足中国国情,把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提炼上升为法律制度,建立依法防控长效机制,全面提高依法防控治理能力,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在法律体系建设方面,增强法律规范系统性,保证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应急决定命令、防控工作规范的协同配合。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立法背景

所谓“突发事件”,通常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其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公众健康的事件。

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立法,最早源自2003年的全国抗击非典型肺炎。那一年,国务院出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納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2003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转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这个通知对现状描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多年来,公共卫生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常见传染病得到了较好控制,总体上处于低发水平。全国26种甲、乙两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由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6000/10万—7000/10万下降到2002年的180.4/10万,消灭了天花、脊髓灰质炎,有效控制了丝虫病、疟疾等,传染病的病死率和死亡率不断下降,传染病控制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先进水平。

国际层面上,国务院办公厅于2013年转发履行《国际卫生条例(2005)》的通知,加快推进公共卫生应急核心能力。通知的评估是,我国面临的公共卫生形势日趋复杂,各种传染病跨境传播的风险进一步加大,食品药品安全、化学性事件及核与辐射事件的挑战日益严峻。通知要求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各类突发急性传染病检测试剂的有效供给保障机制,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有条件的医疗机构的实验室检测、疾病诊断和确诊能力。

2020年,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暴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立法呼声再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法,连同更广义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以及2019年通过的《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成为我国卫生立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的热门话题。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法律体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是公共卫生法与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的交叉地带。两个领域的法律,我国都有了系统性的法律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国务院的行政立法及各部委行政规章,构成了较为完整的法律体系。

首先,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公共卫生法律保障框架,共计涉及30余部法律,其中包括《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动物防疫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等。另外,还有10余部与公共卫生相关的专门法律,如《药品管理法》《疫苗管理法》《职业病防治法》《献血法》《渔业法》和《食品安全法》等。每一部法律,都会发生突发事件导致的应急法律应对。

《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是公共卫生法的基本法。法律规定,国家和各级政府都有义务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建立健全突发卫生应急体系。此法于2019年12月通过。2020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将公共卫生法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与传染病防治联系了起来,强调要“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其次,同样,我国也有了层次分明、较为系统的突发公共事件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法律体系。自2003年5月起,我国就着手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研究起草工作。2007年8月30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和公布了《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应对制度,其中包括“突发事件预案制度”“突发事件调查与监控制度”“突发事件监测与预警制度”“应急处置与救援制度”。

在行政条例层面,国务院于2003年制定了《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与之相匹配,国务院于2006年颁布了《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在国际层面上,国务院办公厅于2013年转发履行《国际卫生条例(2005)》的通知,加快推进公共卫生应急核心能力。

在部委层面,各自权限内都有相关的规章落实传染病公共卫生的法律法规。2003年国家质检局发布、2018年海关总署修改《国境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出入境检验检疫应急处理规定》,2003年原卫生部发布、2006年修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2003年原卫生部和交通部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交通应急规定》。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措施

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具备三个特征:一是突发性事件,突如其来,不易预测;二是公共卫生属性;三是对公众健康造成严重损害。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都是典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依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规定,公共卫生事件暴发后,对应的“应急处理”措施包括如下的内容:

首先,预测预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级别,依据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一般划分为四级:特别严重、严重、较重和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特别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是指,肺鼠疫、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新传染病以及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等。

其次,应急预案。按照地域管辖的原则,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在本辖区内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向国务院报告。

再次,行政强制。应急处理指挥部有权紧急调集人员、储备的物资、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对人员进行疏散或者隔离,并可以依法对传染病疫区实行封锁,可以对食物和水源采取控制措施。对易受感染的人群和其他易受损害的人群,采取应急接种、预防性投药、群体防护等措施。

第四,设定标准。对新发现的突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和控制措施。

第五,医疗救援。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接诊治疗,书写病历,转送病人,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

第六,物质保障。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提供必要资金,保障因突发事件致病、致残的人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各有关部门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及通信保障工作。

四、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医疗救援

2006年02月26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预案编制的目的,是保障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项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提高卫生部门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卫生救援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

医疗卫生救援组织机构包括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的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专家组、医疗卫生救援机构、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卫生救援机构指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医疗急救中心和急救站、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化学中毒和核辐射事故应急医疗救治专业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

到达现场的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迅速将伤员转送出危险区,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輕”的原则开展工作,按照国际统一的标准对伤病员进行检伤分类,分别用蓝、黄、红、黑四种颜色,对轻、重、危重伤病员和死亡人员作出标志,扣系在伤病员或死亡人员的手腕或脚踝部位,以便后续救治辨认或采取相应的措施。

当现场环境处于危险或在伤病员情况允许时,要尽快将伤病员转送。转运中,对已经检伤分类待送的伤病员进行复检。对有活动性大出血或转运途中有生命危险的急危重症者,应就地先予抢救、治疗,做必要的处理后再进行监护下转运。认真填写转运卡,提交接纳的医疗机构。在转运中,医护人员必须在医疗仓内密切观察伤病员病情变化,并确保治疗持续进行。转运过程中要科学搬运,避免造成二次损伤。合理分流伤病员或按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指定的地点转送,任何医疗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拒诊、拒收伤病员。

五、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

2006年2月27日,国务院制定了《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将动物疫情防疫纳入到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法律体系之中。预案规定了突发疫情中的工作原则,那就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属地管理,快速反应,高效运转,预防为主和群防群控。

农业部负责组织、协调全国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工作。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工作。需要的时候,组建指挥部。全国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部内,国务院主管领导担任应急指挥部总指挥,国务院办公厅负责人、农业部部长担任副总指挥。省级疫情应急指挥部内,省级人民政府主管领导担任总指挥。

农业部负责全国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的日常管理工作。省级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的协调、管理工作。市(地)级、县级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的日常管理工作。另外,根据需要,还可以组建突发重大动物疫情专家委员会。

应急处理机构,包括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和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前者负责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报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现场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测,疫病监测,指导、落实和监督封锁、隔离、紧急免疫、扑杀、无害化处理、消毒等措施。后者负责加强对出入境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验检疫、疫情报告、消毒处理、流行病学调查和宣传教育等。

动物防疫监督人员机构,可以是各动物疫病实验室,相关科研院校,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地方人民政府,动物饲养、经营和动物产品生产、经营的单位,各类动物诊疗机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预警,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特别严重、严重、较重和一般四个预警级别。

发现可疑动物疫情时,必须在法定时间内逐级向上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发病的动物种类和品种、动物来源、临床症状、发病数量、死亡数量、是否有人员感染、已采取的控制措施等。

根据疫情的严重程度,应急响应因此分为四个等级。特别重大突发动物疫情暴发时,启动一级应急响应。政府及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组织调集人员、物资、交通工具和相关设施、设备,发布封锁令,对疫区实施封锁,限制或者停止动物及动物产品交易、扑杀染疫或相关动物,临时征用房屋、场所、交通工具,封闭被动物疫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等紧急措施,对进出疫区、出入境的交通工具进行检查和消毒,以及信息发布和组织群防群控。

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则要组织调查与处理,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提出启动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响应的级别,紧急免疫和预防用药。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要负责信息收集、报告与分析工作,组织疫病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料送实验室。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要停止从疫区国家或地区输入相关动物及其产品,加强检疫和防疫消毒,加强出口货物的查验,停止相关动物及其产品的出口,暂停使用临时隔离检疫场。

特别重大疫情之下,分别为“重大突发动物疫情”、“较大突发动物疫情”和“一般突发动物疫情”,分别启动二到四级应急响应。从省级到市、县级人民政府领导和指挥应急处理工作,同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具体应急处理工作。

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法律的展望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引发了公共卫生法律的热点。自2003年非典到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国公共卫生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法律应对逐步形成体系。欢庆成就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不足之处和改进空间。

2020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编制了《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立法修法工作计划》。该计划拟在2020—2021年制定修改的法律17件,涉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法律有《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生物安全法》《动物防疫法》《野生动物保护法》《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境卫生检疫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畜牧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职业医师法》和《刑法修正案(十一)》等。

同时,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在《关于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立法修法工作有关情况和工作计划的报告》(简称《报告》)中,决定落实“健康中国”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重大决策。《报告》提出要“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报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立法方面的主要问题。法律上有空白、弱项、短板,缺乏全覆盖和硬约束、硬条款,有些法律规定相互衔接不够,甚至出现矛盾。比如对新发、突发传染病处置的职责划分和防控措施存在欠缺,比如突发事件应对法和传染病防治法对疫情信息发布的主体规定不完全一致。

《报告》称,公共卫生立法修法工作要立足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特色,把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提炼上升为法律制度,建立依法防控长效机制,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在法律体系建设方面,要增强法律规范系统性,保证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应急决定命令、防控工作规范的协同配合。在目前境外疫情扩散蔓延,外防输入形势日趋严峻形势下,要修订国境卫生检疫法,对接《国际卫生条例》。

(作者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尚国敏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公众健康的事件。

2019年通过的《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是公共卫生法的基本法,它规定国家和各级政府都有义务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建立健全突发卫生应急体系。

2006年国务院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目的是保障公共卫生、自然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项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提高卫生部门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卫生救援水平。

自2003年非典到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国公共卫生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法律应对逐步形成体系。

作者:徐爱国

第4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培训计划

为了切实贯彻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条例》,确保我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疫情及集体群伤事故做到快速应急、及时救治,特制定培训计划如下:

一、每年年初,由院感委员会讨论定出该年的培训内容,重点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条例》、重点传染病防治、意外灾害事故救治及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等内容进行培训。

二、由院感科不定期组织各科室主任、护士长以及院内各种防治预案中的成员学习有关知识,切实做到有备无患。

三、院感科要结合卫生部发布的有关文件精神、方针政策及时向院内应急分队成员传达并组织学习。

四、每年组织两次以上重点传染病防治全院性业务培训并进行考试。

五、经常性组织应急分队人员熟悉、掌握“120”救护车上各种医疗仪器和出诊应急箱内药品、器械的使用,以确保我院的应急救治质量。

六、院内应急小组成员变更后,院感科应及时对新进成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并督促其尽快掌握各种应急、救治知识和技能。

院感委员会

二00五年一月二十日

第5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培训总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培训总结

为不断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文件的要求卫生院展了对全院医务人员及村医的培训。参加培训的45人,培训覆盖率100%。突发事件应对法知识考试分数统计情况:

98分12人、90分以上30人,合格率为100%。通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相关制度、应急事件的处理上报。提高医疗护理人员对突发事件的预防、控 制、自 身 防 护 的 能 力 、诊

断 水平 及 报 告 处 置等实际工作能力。通过这次培训,使我院医务人员的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对突发事件形势过于乐观,村医有时不配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不断学习,提高医院医务人员和村医对突发事件处理的整体水平,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广大群众健康服务。

下白石中心卫生院

防疫组 2015.04.15

第6篇: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培训计划

新宁县新宁县一渡水中心卫生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培训计划 为规范卫生应急培训工作,提高卫生应急培训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卫生应急培训体系的系统化、正规化和标准化建设,指导卫生应急培训工作的全面开展,依据《全国卫生应急工作培训大纲》,特制定本大纲。

一、培训目的

(一)提高卫生应急意识,使卫生应急队伍建立起科学应对、依法应对的卫生应急观念,具有继续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二)充实卫生应急知识,使卫生应急队伍了解卫生应急知识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建立起卫生应急工作中应用相关知识的意识。

(三)增强卫生应急综合处理能力,使卫生应急队伍掌握卫生应急相关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将卫生应急方法和技能应用于处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二、培训人员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小组成员

医疗救治人员;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小组成员、医疗救治人员; 组成特点和岗位职责要求,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制定: 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医疗救治)培训大纲

三、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分为:

(一)卫生应急工作概述与相关理论

(二)卫生应急工作中的方法与技能

(三)各类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理与评析

强调卫生应急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要求掌握和熟悉的内容主要通过集中培训的方式完成,要求了解的内容以自学为主。

四、培训方式

采用理论授课、专题讲座、小组讨论、模拟演练、经验交流等方式,辅以情景模拟、预案推演、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做到集中培训与在岗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现场处置培训相结合,地区交流、部门交流与外出培训相结合,采取多种灵活方式,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

五、考核

(一)集中培训的考核分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两种形式。进修培训考核采取理论考试与专项调查报告相结合方式。

(二)理论考试的比重:掌握内容占70%,熟悉内容占20%,了解内容占10%。

(三)操作考试可采用桌面推演、案例讨论、分析总结等方式。

(四)专项调查报告根据进修专业选择题目,由带教导师评分。

(五)可根据每次培训班的特点选择和确定考核方式。

六、实施

要求各科按照《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培训大纲》制定实施细则并实施。

培训大纲1--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培训大纲

(医疗救治)

一、培训目的

通过培训,增强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医疗救治)成员的应急意识和科学应对、依法应对意识,掌握卫生应急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现场医疗救治能力,达到卫生应急工作的岗位要求。

二、培训对象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小组成员、医疗救治人员;

三、培训方法

(一)培训形式。根据实际情况,主要采用短期集中培训形式。

(二)教学方法。理论授课与现场模拟操作相结合,可采用情景模拟、预案演练、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等方式。

(三)学时安排。30学时/年。

四、培训内容与要求

(一)卫生应急概述与相关理论

1.应掌握内容

(1)突发公共事件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与特征;卫生应急工作的基本内容、特点和原则。

(2)现场医疗救援的概念、特点和基本内容;现场医疗救援的组织结构、工作流程、工作规范和运行机制。

(3)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的概念、构成、运行机制;医疗机构报告的内容和程序。

2.应熟悉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

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卫生应急适用条款;《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和《兴城市卫生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基本内容。

(2)卫生应急管理的概念、特点、原则与内容;卫生应急管理的参与主体及职责;我国的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概念、构成、作用和意义;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与趋势。

(3)卫生应急工作中医疗救治人员的公共卫生责任。

(4)现场伤病员医疗救援方案的制订原则。

3.应了解内容

(1)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与趋势;国外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的现况、特点与发展趋势。

(2)《国际卫生条例》中卫生应急的相关条款。

4.学时:6学时。

(二)卫生应急医疗救治的方法与技能

1.应掌握内容

(1)现场检伤分类的概念、原则和方法;现场标识和现场分区的概念与类别。

(2)伤病者的现场紧急医疗处理原则;创伤基础生命支持、心肺脑复苏的概念、内容和技术操作方法;伤病者转运的原则、方法和途中监护技术。

(3)现场个体防护的概念、防护原则与防护装置;各种突发事件中避险、逃生的概念、特点、原则与方法;现场医疗急救的装备原则、标准和使用方法。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院内处理的特点、方法与技术。

2.应熟悉内容

(1)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概念、特点和基本方法。

(2)生物安全的概念、原则与基本要求。

(3)卫生应急中公众和救援人员的心理特点与干预策略。

3.应了解内容

(1)国内外卫生应急医疗救援方法与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心理干预的常用方法与技能。

4.参考学时:总学时12,其中理论授课4学时,实践教学8学时。

说明:此项内容可采用边授课边实习操作的方式。

(三)各类突发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理

1.应掌握内容

(1)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医疗救援工作流程。

(2)鼠疫、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突发急性传染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

(3)各类常见中毒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

(4)核和放射突发事件的概念、应急处理程序、现场医疗救援的原则、应急防护措施。

(5)灾害事件的概念、特点、分类;各类灾害事故中的主要伤病类型、医疗救援原则和主要方法、技术。

(6)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医疗处理原则和病因分析。

(7)恐怖袭击事件的概念、分类、特点与医疗救治原则。

(8)群体性心因反应事件、群体性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事件、群体性预防服药不良反应事件等的概念、特点和医疗处理原则;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原则、程序和方法。

2.应熟悉内容

(1)鼠疫、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突发急性传染病、中毒事件、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与防控要点。

(2)群体性心因反应事件、常见群体性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事件、常见群体性预防服药不良反应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和鉴别诊断。

(3)样品的采集、保存和运输的特点、原则与方法;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

3.应了解内容

(1)我国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现状与发展趋势。

(2)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中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策略。

(3)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的典型案例。

4.参考学时:总学时12,其中理论授课6学时,实践教学6学时。

说明:此项培训可采用单元式教学方法,可设计4个培训单元:选择3个有代表性的场景(如传染病、中毒、灾难),开展实战模拟培训,每教学单元3学时,包括1小时理论讲授和2小时实战演练;第4个单元的培训内容为其他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理论授课

第7篇:临沂##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工作培训、演练计划

为规范卫生应急培训工作,提高卫生应急培训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卫生应急培训体系的系统化、正规化和标准化建设,指导医院卫生应急培训工作的全面开展,依据《全国卫生应急工作培训大纲》,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培训目的

(一)提高卫生应急意识,使卫生应急队伍建立起科学应对、依法应对的卫生应急观念,具有继续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二)充实卫生应急知识,使卫生应急队伍了解卫生应急知识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建立起卫生应急工作中应用相关知识的意识。

(三)增强卫生应急综合处理能力,使卫生应急队伍掌握卫生应急相关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将卫生应急方法和技能应用于处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二、培训人员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小组成员、医疗救治人员组成特点和岗位职责要求,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制定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医疗救治)培训大纲。

三、培训内容

(一)卫生应急工作概述与相关理论

(二)卫生应急工作中的方法与技能

(三)各类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理与评析

强调卫生应急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要求掌握和熟悉的内容主要通过集中培训的方式完成,要求了解的内容以自学为主。

四、培训方式

采用理论授课、专题讲座、小组讨论、模拟演练、经验交流等方式,辅以情景模拟、预案推演、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做到集中培训与在岗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现场处置培训相结合,科室交流与外出培训相结合,采取多种灵活方式,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

五、考核

(一)集中培训的考核分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两种形式。进修培训考核采取理论考试与专项调查报告相结合方式。

(二)理论考试的比重:掌握内容占70%,熟悉内容占20%,了解内容占10%。

(三)操作考试可采用桌面推演、案例讨论、分析总结等方式。

(四)专项调查报告根据进修专业选择题目,由带教导师评分。

(五)可根据每次培训班的特点选择和确定考核方式。

六、实施

各科室要按照《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培训大纲》制定实施细则并实施。

培训大纲-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培训大纲 医疗救治

一、培训目的

通过培训,增强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医疗救治)成员的应急意识和科学应对、依法应对意识,掌握卫生应急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现场医疗救治能力,达到卫生应急工作的岗位要求。

二、培训对象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小组成员、医疗救治人员;

三、培训方法

(一)培训形式。根据实际情况,主要采用短期集中培训形式。

(二)教学方法。理论授课与现场模拟操作相结合,可采用情景模拟、预案演练、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等方式。

(三)学时安排。20学时/年。

四、培训内容与要求

(一)卫生应急概述与相关理论。 1.应掌握内容。

3 (1)突发公共事件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与特征;卫生应急工作的基本内容、特点和原则。

(2)现场医疗救援的概念、特点和基本内容;现场医疗救援的组织结构、工作流程、工作规范和运行机制。

(3)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的概念、构成、运行机制;医疗机构报告的内容和程序。

2.应熟悉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卫生应急适用条款;《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等基本内容。

(2)卫生应急管理的概念、特点、原则与内容;卫生应急管理的参与主体及职责;我国的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概念、构成、作用和意义;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与趋势。

(3)卫生应急工作中医疗救治人员的公共卫生责任。 (4)现场伤病员医疗救援方案的制订原则。 3.应了解内容。

(1)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与趋势;国外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的现况、特点与发展趋势。

(2)《国际卫生条例》中卫生应急的相关条款。

4 4.学时:6学时。

(二)卫生应急医疗救治的方法与技能。 1.应掌握内容。

(1)现场检伤分类的概念、原则和方法;现场标识和现场分区的概念与类别。

(2)伤病者的现场紧急医疗处理原则;创伤基础生命支持、心肺脑复苏的概念、内容和技术操作方法;伤病者转运的原则、方法和途中监护技术。

(3)现场个体防护的概念、防护原则与防护装置;各种突发事件中避险、逃生的概念、特点、原则与方法;现场医疗急救的装备原则、标准和使用方法。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院内处理的特点、方法与技术。 2.应熟悉内容。

(1)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概念、特点和基本方法。 (2)生物安全的概念、原则与基本要求。

(3)卫生应急中公众和救援人员的心理特点与干预策略。

3.应了解内容。

(1)国内外卫生应急医疗救援方法与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心理干预的常用方法与技能。

4.参考学时:总学时12,其中理论授课4学时,实践教

5 学8学时。

说明:此项内容可采用边授课边实习操作的方式。

(三)各类突发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理。 1.应掌握内容。

(1)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医疗救援工作流程。 (2)鼠疫、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突发急性传染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

(3)各类常见中毒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 (4)核和放射突发事件的概念、应急处理程序、现场医疗救援的原则、应急防护措施。

(5)灾害事件的概念、特点、分类;各类灾害事故中的主要伤病类型、医疗救援原则和主要方法、技术。

(6)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医疗处理原则和病因分析。 (7)恐怖袭击事件的概念、分类、特点与医疗救治原则。

(8)群体性心因反应事件、群体性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事件、群体性预防服药不良反应事件等的概念、特点和医疗处理原则;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原则、程序和方法。

2.应熟悉内容。

(1)鼠疫、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突发急性传染病、中毒事件、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与防控要点。

6 (2)群体性心因反应事件、常见群体性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事件、常见群体性预防服药不良反应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和鉴别诊断。

(3)样品的采集、保存和运输的特点、原则与方法;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

3.应了解内容。

(1)我国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现状与发展趋势。 (2)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中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策略。

(3)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的典型案例。 4.参考学时:总学时12,其中理论授课6学时,实践教学6学时。

说明:此项培训可采用单元式教学方法,可设计4个培训单元:选择3个有代表性的场景(如传染病、中毒、灾难),开展实战模拟培训,每教学单元3学时,包括1小时理论讲授和2小时实战演练;第4个单元的培训内容为其他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理论授课。

第8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培训和演练工作计划

一、目的:

提高医护人员的快速反应、应急处理和协同配合能力,确保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发生时,队伍和装备拉得出、反应快、用得上、处理好。

二、培训内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方案;现场医疗救援概念、特点、流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站内医疗救援工作的组织、方法与技巧等。

培训时间:4月28日至30日

三、演练内容:

群体性创伤医疗救治。

演练时间:5月4日

二零一四年四月二十八日

第9篇: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培训试卷

姓名:

单位:

成绩: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

级(

)

A、3级

B、4级

C、5级

D、6级

2、

2、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后应当在

小时内向所在地专业机构报告。(

)

A、2小时

B、6小时

C、12小时

D、24小时

3、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后应向(

)电话报告。

A、镇政府

B、县政府

C、县卫生局

D、县疾控中心

4、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

例及以上水痘病例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A、5例

B、10例

C、15例

D、20例

5、下列传染病中不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

(

) A、猩红热

B、新生儿破伤风

C、白喉

D、风疹

6、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共有几种?( )

A、33种

B、35种

C、37种

D、39种

7、

7、下列传染病中不属于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是:(

)

A、艾滋病 B、非典 C、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D、肺炭疽

8、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

人及以上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A、5人

B、10人

C、15人

D、20人

4、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检疫期为( )

A 7天 B 14天 C 21天 D 28天

10、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的主要传染源为( )

A隐性感染者 B患者

C潜伏期感染者 D慢性感染者 11:甲类传染病报告时间( )

A:6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12.手足口病好发于哪些人群:( )

A、5岁以下儿童 B、成人 C、学龄儿童 D、人群普遍易感 13. 下列哪个是错误的:( )

A、目前尚无疫苗可预防手足口病 B、治疗手足口病无特效药物 C、以支持疗法为主 D、主要是抗菌治疗

14、典型霍乱大便的特点为( )

A血水样便 B米泔水样便

C脓血便 D果酱样便

15、细菌性痢疾发病率在法定传染病中位居前列,其原因是( )

A感染后免疫力不持持久

B菌型繁多,菌型间无交叉免疫

C带菌者耐药菌株增加 D以上均是

3、甲肝和戊肝的传播途径是( )

A呼吸道空气飞沫 B粪-口途径 C蚊虫叮咬 D人畜共患

上一篇:施工许可办理流程下一篇:安全体系建设考核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