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司法行政系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011年1月4日省应急办【字体:大 中 小】 【 打印本页 】 【 关闭本页 】
一、总则
(一)目的及依据
为提高全省司法行政系统特别是监狱、劳教场所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快速、高效、稳妥、有序进行,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轻人员伤亡和国家财产损失,确保全省司法行政系统的安全稳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省委、省政府、司法部有关要求,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省司法行政系统特别是监狱、劳教所、学校和国家司法考试工作中突然发生的,造成或有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重大社会影响的下列突发事件:
1、突发安全事件。(略)
2、重大事故。(略)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略)
4、自然灾害。(略)
(三)工作原则
1、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省司法厅与省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市(区)人民政府密切配合,各负其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
2、条块结合,属地管理。预防与控制工作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各市(区)司法行政机关以及监狱、劳教场所在当地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积极做好防控工作。
3、预防为主,注重化解。认真做好处置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做到有备无患。
4、分级响应,密切配合。结合突发事件的严重性、可控性、影响的区域范围等因素,分级响应级别,各方面密切配合。
5、依法处置,避免激化。严格依据法律法规,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方式和方法处置突发事件。
6、依靠科学,快速反应。应急工作应符合科学规律,确保规范性、科学性、全局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反应灵敏。
(四)预案的制定
全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特别是监狱、劳教系统各单位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本预案,结合工作实际,分别制定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全省司法行政系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
二、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任务
(一)省司法厅应急指挥机构(略)
(二)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事机构(略)
(三)各地各单位应急指挥机构(略)
三、监测预警和信息报告
(一)应急预警监测机制及信息报告程序(略)
(二)信息报告内容
1、即时报告事项及内容
(1)即时报告事项:(略)
(2)即时报告内容: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经过、原因、危害程度、发展趋势、应急处理措施及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应急指挥机构负责人联系方式等情况,并及时续报事态进展和处理情况,直到事情处理完毕。
2、随时报告事项及内容
(1)自然灾害:已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灾情发展动态。
(2)突发安全事故。(略)
(3)公共卫生事件。(略)
(4)安全生产事故: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可能产生的危害,初步推断的事故原因,已采取或拟采取的救援措施;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5)事件处置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其他意外情况。
(三)信息报告方式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在接到紧急重要信息报告1小时内向司法厅报告。来不及报送详细情况的,可先进行初报,然后根据事态进展和处理情况随时续报。不能压报、延误,更不能迟报、漏报和瞒而不报。
(四)信息报告责任制(略)
四、突发事件分级和应急响应(略)
五、后期处置
(一)善后处置
按照有关规定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包括人员安置、补偿、灾后重建及对有关人员的奖惩等。
(二)社会救助
发生突发事件的监狱、劳教单位应确定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对社会救助机构的组织协调、资金和物资的管理与监督等。
(三)保险
发生突发事件的监狱、劳教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做好应急人员保险投保和受灾人员保险索赔等工作。
(四)调查报告及处理意见
突发事件结束后,由各级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起草调查报告,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建议,报送上级机关。省监狱局、劳教局负责向司法厅上报有关报告。
六、应急保障
(一)值班制度(略)
(二)应急支援与装备保障(略)
(三)专业、技术保障(略)
(四)应急队伍培训(略)
(五)日常演练(略)
(六)法制宣传与法律服务
全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提高处置突发事件工作的法制化水平。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组织公职律师、社会律师和公证员,提出法律建议,协助人民政府在处置突发事件中依法采取应急措施并科学决策。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发挥各级人民调解组织的作用,预防和化解因处置突发事件引发的矛盾纠纷。
七、有关要求(略)
八、奖励与责任追究
1、奖励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察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对在处置突发事件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2、处罚
对失职、渎职、违反安全制度而引发突发事件的行为,以及在处置突发事件中未依法履行职责造成相应后果的行为,按有关规定对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需要追究法律责任的,移送司法机关进行处理。
九、附则
本预案由司法厅制定、解释,按程序报省政府和司法部备案,并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各市(区)司法局、陕西警官职业学院、省监狱局、劳教局制定和修订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报司法厅备案。
近年来,陕西省电力公司(公司)按照国家对应急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及国家电网公司《应急管理工作规定》等有关要求,健全了应急组织体系,逐步建立了包括电网大面积停电应急预案在内的26项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完成了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初步建成了公司应急管理工作体系,在重大灾害和事故发生时(如“5.12”地震),为公司及时进行抗灾救灾、降低灾害损失,确保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应急预案还存在责任不够明晰、可操作性不强、发生综合事件时各预案间衔接不够细致等问题。因此,为了保证应急预案能够在应对突发事故时达到理想的处置效果,必须对预案的有效性进行预先评估。
1 应急预案评价方法
1.1 故障树分析法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贝尔电话研究所为研究民兵式导弹发射控制系统的安全性问题开始对事故树进行开发研究。随后故障树分析法(FTA)被用于航空工业和以原子能工业为中心的其他产业部门。1974年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发表了关于核电站灾害性危险性分析报告——拉斯姆逊报告,大量和有效地应用了FTA,引起了广泛关注[1]。这种方法在安全评价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和应用FTA,目前该方法得到普遍推广。
FTA技术提供了一套科学分析和计算的方法,常用来解决复杂系统的可靠性问题,如用于核电站、航天技术、石油化工企业中成套设备等[2]。FTA是以人们对从结果推断可能原因的思维方法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分析方法[3],可实现对引发事故的各种基本原因进行分析。FTA以系统所不希望发生的事件(顶上事件)作为分析的目标,逐层推溯到所有可能的原因[4]。事故树进行整理和化简后,可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定性、定量分析主要是求出事故树的最小割集或最小径集,即基本事件对顶上事件产生影响的组合方式与传递途径。
事故树由输入符号和关系符号组成,用以分析系统的安全问题或系统的运行功能问题。FTA使用布尔逻辑门产生系统的故障逻辑模型来描述设备故障和人为失误是如何组合导致顶上事件的。事故树分析的基本程序如下所述[1]:
(1)熟悉系统。要详细了解系统状态及各种参数,绘出工艺流程图或布置图。
(2)调查事故。收集事故案例,进行事故统计,设想给定系统可能要发生的事故。
(3)确定顶上事件。要分析的对象事件即为顶上事件。对所调查的事故进行全面分析,从中找出后果严重且较易发生的事故作为顶上事件。
(4)确定目标值。根据经验教训和事故案例,经统计分析后,求解事故发生的概率,作为要控制的事故目标值。
(5)调查原因事件。调查与事故有关的所有原因事件和各种因素。
(6)画出事故树。从顶上事件起,一级一级找出直接原因事件,到所要分析的深度,按其逻辑关系画出事故树。
(7)定性分析。按事故树结构进行简化,确定各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
(8)求出事故发生概率。确定所有原因发生概率,标在事故树上,并进而求出顶上事件发生概率。
(9)进行定量分析。
1.2 完备性评价方法
完备性评价方法主要借鉴刘吉夫等学者的研究成果[5]。故障树分析法的关键是建立故障树。应急预案标准故障树的建立步骤及内容见图1。
在本研究中,分析对象为电力应急预案,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因为研究目的是应急预案完备性评价,所以作为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应急预案不完备被确定为标准故障树的顶上事件。
在应急预案标准故障树中,用动宾句表达和描述每个事件:以“未”、“没有”作为否定词,以“启动”、“开始”等作为谓语动词,以“分级响应”等作为宾语动作。在事件定义中,只考虑是否有该项行为事件。
参照调研所得电力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应对法》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以及前述相关资料,将应急预案不完备性分为4部分: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响应、后期处置。应急预案不完备性评价的故障树事件间也按照这4部分来组织,建立的总体评价模型见图2。
在标准故障树中,事件都以符号表示。符号与各事件的对应关系见表1。
在故障树中,基本事件的权重可以依据经验和统计数据从概率角度确定,也可以从故障树的结构方面来确定[6]。由于缺乏应急预案启动和执行后的分析数据,所以本研究从故障树结构方面确定基本事件的权重。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p(ei)为事件ei的权重;ej为事件ei的直接上层事件;t为事件ej的直接子事件数量。
为了直观地得到应急预案的不完备度,可以对评价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
式中:m为标准故障树的最小割集的数量;n为待评价预案缺失基本事件的数量。
按照式(1)的方法,计算得到标准故障树各基本事件的权重,如表2所示。
为了进行事故树定性、定量分析,需要建立数学模型,写出它的数学表达式。把顶上事件用布尔代数表示,并自上而下展开,就可得到布尔表达式。图2所示电力应急预案标准故障树,未经化简的事故树,其结构函数表达式为:
利用布尔代数化简法,将上式归并、化简,得到35个最小割集:{A11}{A12}{A14}{A15}{A16}{A31}A33}{A35}{A36}{A37}{A42}{A43}{A44}{A132}{A133}{A135}{A 136}{A 137}{A211}{A212}{A213}{A214}{A321}{A322}{A341}{A343}{A345}{A346}A1311A1312}{A171A172}A411A412}{A 1341A 1342A 1343}{A221A222A223}A 3421A3422A 3423}{A 34411A 34412A 34413A 342A 343}。
至此,我们得到了电力突发事故应急预案标准故障树、标准故障树基本事件及其权重、标准故障树最小割集数量等评价应急预案完备性必需的数据。
应急预案完备性评价的流程如图3所示。
2 完备性评价
以陕西电网应急预案系统和全国部分城市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为例,对电力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完备性进行评价研究。对这些应急预案进行文本分析,然后参照表2中的标准故障树的基本事件,可以得到被分析预案缺失还需要完善的基本事件,并根据式(2)计算出被分析预案的不完备度。本研究共分析应急预案10个,得到如下结果,结果呈现了被分析应急预案缺失的基本事件、权重及所属应急环节。
2.1 陕西电网处置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
(1) A14,未进行风险评价,权重1,属于预防与应急准备环节;
(2) A1341,没有提供信息记录保障,权重1/3,属于预防与应急准备环节;
(3) A222,未发布预警信息,权重1/3,属于监测与预警环节;
(4) A34411,未对群众采取安全防护,权重1/9,属于应急响应环节;
(5) A34412,未对应急人员安全防护,权重1/9,属于应急响应环节;
(6) A34413,未对群众安置转移,权重1/9,属于应急响应环节;
(7) A44,未进行保险理赔,权重1,属于后期处置环节。
应急预案不完备度:8.57%。
2.2 处置西安市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
(1) A14,未进行风险评价,权重1,属于预防与应急准备环节;
(2) A137,没有提供技术保障,权重1,属于预防与应急准备环节;
(3) A1341,没有提供信息记录保障,权重1/3,属于预防与应急准备环节;
(4) A346,未维护治安,权重1,属于应急响应环节;
(5) A34411,未对群众采取安全防护,权重1/9,属于应急响应环节;
(6) A34412,未对应急人员安全防护,权重1/9,属于应急响应环节;
(7) A44,未进行保险理赔,权重1,属于后期处置环节。
应急预案不完备度:13.02%。
2.3 社会稳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 A14,未进行风险评价,权重1,属于预防与应急准备环节;
(2) A133,没有提供医疗卫生保障,权重1,属于预防与应急准备环节;
(3) A171,未建立监测网络,权重1/2,属于预防与应急准备环节;
(4) A1341,没有提供信息记录保障,权重1/3,属于预防与应急准备环节;
(5) A1342,没有提供应急电力保障,权重1/3,属于预防与应急准备环节;
(6) A1343,没有提供通讯保障,权重1/3,属于预防与应急准备环节;
(7) A221,未对事故分类分级,权重1/3,属于监测与预警环节;
(8) A222,未发布预警信息,权重1/3,属于监测与预警环节;
(9) A31,未对响应进行分级,权重1,属于应急响应环节;
(10) A35,未响应社会预案,权重1,属于应急响应环节;
(11) A34411,未对群众采取安全防护,权重1/9,属于应急响应环节;
(12) A34413,未对群众安置转移,权重1/9,属于应急响应环节。
应急预案不完备度:18.25%。
2.4 电力通信系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 A136,没有提供经费保障,权重1,属于预防与应急准备环节;
(2) A1312,没有提供其他力量介入保障,权重1/2,属于预防与应急准备环节;
(3) A35,未响应社会预案,权重1,属于应急响应环节;
(4) A36,未进行信息发布与新闻报道,权重1,属于应急响应环节;
(5) A346,未维护治安,权重1,属于应急响应环节;
(6) A34412,未对应急人员安全防护,权重1/9,属于应急响应环节。
应急预案不完备度:13.17%。
2.5 重要变电站、发电厂全停应急预案
(1) A1341,没有提供信息记录保障,权重1/3,属于预防与应急准备环节;
(2) A1343,没有提供通讯保障,权重1/3,属于预防与应急准备环节;
(3) A221,未对事故分类分级,权重1/3,属于监测与预警环节;
(4) A31,未对响应进行分级,权重1,属于应急响应环节;
(5) A36,未进行信息发布与新闻报道,权重1,属于应急响应环节。
应急预案不完备度:8.57%。
2.6 陕西省电力公司重要客户停电应急预案
(1) A14,未进行风险评价,权重1,属于预防与应急准备环节;
(2) A136,没有提供经费保障,权重1,属于预防与应急准备环节;
(3) A137,没有提供技术保障,权重1,属于预防与应急准备环节;
(4) A1312,没有提供其他力量介入保障,权重1/2,属于预防与应急准备环节;
(5) A35,未响应社会预案,权重1,属于应急响应环节;
(6) A36,未进行信息发布与新闻报道,权重1,属于应急响应环节;
(7) A44,未进行保险理赔,权重1,属于后期处置环节。
应急预案不完备度:18.57%。
2.7 重大人身伤亡事故应急预案
(1) A14,未进行风险评价,权重1,属于预防与应急准备环节;
(2) A137,没有提供技术保障,权重1,属于预防与应急准备环节;
(3) A171,未建立监测网络,权重1/2,属于预防与应急准备环节;
(4) A3422,未评估损失,权重1/3,属于应急响应环节。
应急预案不完备度:8.10%。
2.8 电力设施大范围受损应急抢修预案
(1) A12,未进行培训演习,权重1,属于预防与应急准备环节;
(2) A171,未建立监测网络,权重1/2,属于预防与应急准备环节;
(3) A36,未进行信息发布与新闻报道,权重1,属于应急响应环节;
(4) A34412,未对应急人员安全防护,权重1/9,属于应急响应环节;
(5) A44,未进行保险理赔,权重1,属于后期处置环节。
应急预案不完备度:10.32%。
2.9 供电服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 A14,未进行风险评价,权重1,属于预防与应急准备环节;
(2) A35,未响应社会预案,权重1,属于应急响应环节;
(3) A37,未宣布应急结束,权重1,属于应急响应环节;
(4) A34412,未对应急人员安全防护,权重1/9,属于应急响应环节;
(5) A411,未安抚人员,权重1/2,属于后期处置环节。
应急预案不完备度:10.32%。
2.1 0 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 A14,未进行风险评价,权重1,属于预防与应急准备环节;
(2) A171,未建立监测网络,权重1/2,属于预防与应急准备环节;
(3) A222,未发布预警信息,权重1/3,属于监测与预警环节;
(4) A3423,未分析事件发展趋势,权重1/3,属于应急响应环节;
(5) A42,未调查总结与评估,权重1,属于后期处置环节;
(6) A43,未改进预案,权重1,属于后期处置环节。
应急预案不完备度:11.90%。
3 结论
从应急预案完备性评价结果可以看出,陕西省电力公司的应急预案系统完备性程度很高,充分反映出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管理的优势。同时也反映出公司系统和社会其他部门的协调沟通方面显得比较被动,预防与应急准备环节中的风险评价和物资保障方面显得较为不足。因此公司系统还要参照《国家电网公司应急管理工作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等公司规定或行业内标准,继续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开展总结评估和持续改进,提升公司应急管理水平,保障公司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保障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刘铁民,张兴凯,刘功智.安全评价方法应用指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董玉华,高惠临,周敬恩.长输管线失效状况模糊故障树分析方法[J].石油学报,2002,23(4):85-89.
[3]仲景冰,李惠强,吴静.工程失败的路径及风险源因素的FTA分析方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3,20(1):14- 17
[4]BROOKE P J,PAIGE R F.Fault Trees for Security System Design and Analysis[J].Computers and Security, 2003,22(3).
[5]刘吉夫,张盼娟,陈志芬,等.我国自然灾害类应急预案评价方法研究:完备性评价[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18 (2):5-11.
对社区服刑人员参与聚众吸毒事件时突发事件的处置
为了迅速、及时、有效地处置社区矫正工作中的突发事件,切实防止矫正对象因参与聚众吸毒而引起的重新犯罪,确保社区矫正工作顺利开展,维护油坝乡社会安全稳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社区矫正的相关规定和省、市、县有关工作意见要求,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社区矫正突发事件的适用范围及处置原则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突然发生的矫正对象参与聚众吸毒事件,在造成不良影响的同时还易引发各种犯罪行为,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和危害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主要包括:
1、社区矫正对象在各类公共场所聚众吸毒;
2、社区矫正对象因聚众吸毒引发的犯罪行为;
3、其他重大突发事件。
(二)处置原则:
1、依法处置原则。处置聚众吸毒突发事件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的要求,规范进行。
2、快速反应原则。处置突发事件应当快速反应,措施果断,迅速控制局面,有效维护公共安全和社区稳定。
3、协同应对原则。处置突发事件应当部门联动、协调配合、应急有序、处置有效。
4、按职负责原则。处置社区矫正突发事件纳入龙潭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并对接实施,按相关办公室职能积极主动地做好相关工作。
二、工作职责及组织机构
(一)组织机构
油坝乡成立社区矫正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全乡社区矫正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具体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组 长:党委副书记张进军 副 组 长:司法所长涂友平成 员:毕燊、朱国宏、朱成伟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司法所。
(二)工作职责
1、龙潭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职责
社区矫正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传达龙潭乡党委、政府和县指挥中心的指示精神;负责事件处置工作的统一领导;负责指导现场指挥组按照处置原则,及时处理突发性事件;负责将工作及其处置情况向党委、政府和县司法局指挥中心报告;负责协调有关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事件的处置。
2、现场指挥组职责
现场指挥组负责依照上级的指示对事件进行直接处置,具体落实龙潭领导小组下达的各项指令和任务;负责及时向龙潭领导小组报告事件发生的基本情况及其影响程度,已采取的处置措施、事件发展的进程和处理结果等;紧急情况下可根据有关规定,采取一切必要的应急措施,事后立即向龙潭领导小组报告;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辖”的工作原则,事发地村(社区)领导小组成员参与处置工作,按照龙潭领导小组的要求和部署,组织实施现场应急处置。迅速控制突发事件的事态发展,并及时向龙潭领导小组报告情况,提出意见等;负责联络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和社会力量参与事件的处置。
三、突发事件的处置程序及措施
突发事件发生地的村(社区)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负有先期处置的责任,必须在第一时间及时处置。一旦发生先期处置不能控制的紧急情况,应立即报请龙潭社区矫正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启动本级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实施应急处置工作。
(一)判明事件的性质和危害程度
由现场指挥组具体负责执行,在事件发生后,在迅速对事件进行追踪和监控,一旦判明性质,立即报告给龙潭乡人民政府和龙潭社区矫正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并根据事件可能产生的最大危害性,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并将影响和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二)组织开展现场处置工作
由现场指挥组具体负责执行。根据龙潭乡人民政府和龙潭社区矫正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的指示精神,结合现场的具体情况,采取下列一项或多项措施,开始先期处理:(1)核查事实,寻找涉案社区矫正对象;(2)通知公安派出所,请求出警处理;(3)运用教育疏导的办法,稳定涉案社区矫正对象情绪;(4)对涉案矫正对象实施重点监控,防止事态恶化;(5)组织抢救伤者,保护好现场;(6)其他必要的处置措施。
在处置过程中,现场指挥组应当及时向龙潭乡人民政府和龙潭领导小组报告事态发展情况。龙潭领导小组接到现场指挥组报告后,应当立即向党委、政府、县指挥中心报告,立即派人前往突发事件现场了解情况,组织协调相关办公室实施紧急处置。
(三)展开调查协力侦破案件
由现场指挥组负责执行。在处置事件的同时,派出所、司法所等相关部门应迅速配合公安机关开展侦查工作,同时收集证据,查证事实,由相关部门依照法律、法规严厉惩处制造事件的违法分子。
(四)做好善后工作
由现场指挥组负责执行。事件处置完毕后,现场指挥组经请示龙潭领导小组同意,可以宣布突发事件的处置行动基本结束。同时要对整个事件处置的详细情况进行总结,并及时向龙潭领导小组、龙潭乡党委、政府提交处置情况报告。尽快消除突发事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要按政策规定,协助办事处做好善后工作,尽快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突发事件带来的各种损失,确保社会稳定。
为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公众防范意识和社会的透明度,对外发布信息,组织事件报道,要严格把关,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四、对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的要求 社区矫正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单位要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建立并完善工作责任制;在防范和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要明确任务,责任到人;要坚持“预防为主、依法办事、快速反应、协同应对”的原则,认真做好突发事件的预测、防范和处置工作,及时发现矫正对象不正常苗头和迹象,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教育措施,将各种突发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
(1)要强化防范意识,适时开展应急演练,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2)要建立建全预防为主、防处结合的工作制度。定期分析和报告社区矫正工作进行情况及社区矫正对象动态,加强对突发事件的预测和防范,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管控,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3)要设立社区矫正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构,确保应急处置及时到位,明确各级的职责。
(4)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社区矫正工作。要在人民群众中获取社区矫正工作的相关信息,要大力加强情报信息工作,一旦发现突发事件苗头,将事件控制在萌芽状态。
为了加强对我市医疗机构内医疗废物的管理,防止医疗废物意外泄漏后造成环境污染、人员伤亡以及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我市医疗机构内发生的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及其他突发事件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指导和规范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后的应急处理工作,提高应对能力,建立统一指挥、职责明确、运转有序、反应迅速、处置有力、依法规范的应急处置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对公众健康和国家财产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身心健康与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正常秩序,制订本方案。
二、工作原则
政府领导,部门配合;预防为主,规范管理;科学应对,分级负责。
三、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成都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内医疗废弃物的突发事件处置。
五、组织管理
(一)组织机构
1.市卫生局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有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的医疗废物突发事件处置工作领导小组(附件1)。
2.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成立本单位医疗废物突发事件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其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切实履行职责,确保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
(二)职责分工
1.市卫生局对医疗机构内医疗废物处置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医政处负责日常业务管理,发生突发事件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别由应急办牵头处置,法监处、中医处、基妇等处等为相关责任处室。当发生医疗机构外医疗废弃物意外泄漏时,市卫生局协助环保部门等的调查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1
2.医疗卫生机构职责
(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责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指导突发事件时环境、物品的卫生学处理和现场处置人员的个人防护,当发生传染病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疫情控制方案,对医疗机构开展人员分级培训。
(2)医疗卫生机构职责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依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制定并落实医疗废物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要求、有关人员的工作职责及发生医疗卫生机构内医疗废物(含放射源)流失、泄漏、扩散、职业暴露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设置负责医疗废物管理的监控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根据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及机构内处置过程中所需要的专业技术、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和紧急处理知识等,提供合格的防护用品,制定工作人员的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
3.卫生监督机构职责
负责对本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转运、暂存点的交接记录、传染病疫情报告以及预防控制等管理情况进行卫生监督检查,对违反法律法规的机构和个人给予相应行政处罚。
(三)事件报告
1.责任报告单位
医疗卫生机构
2.报告时限和程序
(1)责任报告单位发现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时,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采取相应紧急处理措施,并在48小时内向属地区(市)县卫生局和环保部门报告。
接到突发事故信息报告后,属地区(市)县卫生局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现场调查确认,及时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随时报告态势进展情况。对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和危及人民群众安全的,应当按照本方案以下2-4款要求及时向本级政府和市卫生局报告。
(2)医疗卫生机构发生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1人以上死亡或者3人以上健康损害,需要对致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的重大事故时,应当在12小时内向属地区(市)县卫生局报告,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采取相应紧急处理措施。属地区(市)县卫生局接到报告后,应当在6小时内向市卫生局报告。
(3)医疗卫生机构发生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3人以上死亡或者10人以上健康损害,需要对致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的重大事故时,应当
2在2小时内向属地区(市)县卫生局报告,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采取相应紧急处理措施。属地区(市)县卫生局接到报告后,应当在2小时内向市卫生局报告。
(4)发生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传染病传播事故,或者有证据证明传染病传播的事故有可能发生时,应当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规定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任何个人和单位对突发医疗废物突发意外事故不得隐瞒、缓报和谎报。
3.报告内容
突发事故分为首次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要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事态发展和控制情况及时报告事情进程。
(1)首次报告:经调查确认的突发事故报告应包括事件发生地点、性质、波及范围、危害程度、态势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
(2)进程报告:应根据事件发生、发展情况,采取每小时、每天、每周或不定时报告事件进程。
(3)结案报告:事情基本终止,医疗单位应做出结案报告,逐级上报。主要内容:事件发生、发展的经过,人员伤亡情况,事件原因、性质,采取的措施、主要经验教训等。
六、应急处置
医疗卫生机构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时,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规定采取相应紧急处理措施,对受到医疗废物危害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求援。应当按照以下要求及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一)重要废物流失、泄漏、扩散
1.确定流失、泄漏、扩散的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
2.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适当的安全处置措施,对流失、泄漏、扩散泄漏物进行控制,并及时对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者其他无害化处置,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以防污染扩散;同时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向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通报。
3.工作人员应当做好卫生安全防护后进行工作,尽可能减少对病人、医务人员、其它现场人员及环境的影响。
4.对感染性废物污染区域进行消毒时,消毒工作从污染最轻区域向污染最严重区域进行,对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过的工具也应当进行消毒。
5.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事件的起因进行调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二)可能造成的污染
1.环境污染。当废物流失、泄漏、扩散造成环境污染时,立即封锁现场,立即向当地环保部门报告,并派出应急队伍对污染物进行集中回收销毁,对环境进行无害化处理。
2.水源污染。如发生水源污染,立即向卫生、水务、环保等部门报告,同时组织有关人员尽快对发生医疗废物泄漏、扩散的现场进行封闭、处理。
(三)分级处置
1.一般级别(一个乡镇,一个社区受到污染时):由属地卫生部门组织力量积极展开应对,并报当地政府相关部门。
2.较大级别(波及两个以上乡镇或两个以上社区):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到两个以上乡镇或社区,除属地卫生部门积极展开应对外,立即上报市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处置。
3.重大级别(波及两个以上区(市)县):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波及到两个以上区(市)县,除市卫生行政部门积极展开应对外,并上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应对能力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组织对本机构工作人员进行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的培训,定期组织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提高全体工作人员对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认识。对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
(二)加强检查,确保措施落实
各医疗卫生机构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规定,定期、不定期组织人员对本单位医疗废物管理各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各区(市)县卫生局要对辖区内各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并同时上报。
(三)做好物质储备,保障经费
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合理安排应急工作经费,做好各类应急物资储备,包括防护用品、消杀药械等物资。
附件:成都市卫生系统医疗废物意外事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灾害事故的危害,确保在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灾害事故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做好应急处理工作,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灾害事故医疗救援工作管理办法》、《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应急办法》、《岱山县重特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岱政办[2004180号)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结合本县及卫生系统实际,特制定岱山县卫生系统来发公共卫生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重大职业中毒、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重大化学毒物污染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灾害事故是指造成或可能造成重特大人员伤亡、巨大经济损失以及性质特别严重、产生或可能产生重大影响或严重后果的如暴雨、洪水、台风、潮汛、干旱、风暴、地质灾害、地震等各种自然灾害与火灾、爆炸、毒气泄漏、触电、坍塌、道路交通、海难等各类事故。
防治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加强合作的原则,建立卫生系统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群防群控的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防控与处置机制。
一、应急处理组织体系
1.为强化对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应急工作,县卫生局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应急工作。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卫生局主要领导和有关医疗卫生单位负责人共同组成,并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1)制定卫生系统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在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发生时,根据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性质和危害,决定是否启动本预案,决定是否向县政府提请启动有关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2)指挥调动各有关医疗卫生单位立即到达规定岗位,开展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调查与救治工作,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根据需要在全县卫生系统内紧急调集人员、储备的物资、交通工具等相关设施、设备。
(4)根据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性质和危害,负责向县政府请求各方面的支持,负责同县内各部门进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相关的协调工作,并在本县医疗救护、调查控制技术力量不足时,向市卫生局请求支援。
(5)根据需要报请县政府对人员进行疏散或者隔离,并依法对有关重点区域或者传染病疫区实行紧急措施或者封锁。
(6)根据需要报请县政府对食物和水源采取控制措施。
(7)对本系统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进行督查和指导。
2、县卫生局分别设立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综合协调工作小组、预防控制工作小组和医疗救治工作小组,明确相关人员和主要职责,一旦启动本预案,立即在县卫生局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有关工作。
(1)综合协调工作小组由县卫生局和各医疗卫生单位相关人员组成,负责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信息收集和通报,联络和协调各单位应急处理工作,协助做好物资准备、调配与后勤保障等工作。
(2)预防控制工作小组由县卫生局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监督所有关人员为主组成,负责指导和实施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流行病学调查、提出和实施应急控制措施、进行现场勘验、监测、实验室诊断,查明原因并作出评价报告;负责灾害事故后有关预防与
控制工作;协助进行现场救治。
(3)医疗救治工作小组由县卫生局和县级医院有关人员为主组成,负责指挥和实施各类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现场救援和医疗救治工作,协助进行突发事件的调查和预防控制工作。
3、县级各医疗卫生单位均要成立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和相应工作小组,并明确职责;县第一人民医院应成立医疗专家会诊小组。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知音wm338.com网。乡镇卫生院要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小组,各单位负责人必须对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工作负总责、负全
责。各工作小组名单报县卫生局备案。
二、预防与应急准备
1,县卫生局按有关规定制定卫生系统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并根据情况制定卫生系统有关突发事件、灾害事故或传染病疫情的专项应急处理预案。吝医疗卫生单位要相应制定本单位的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监督
所还要根据职责,制定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重.大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等事件的专项应急预案。各单位的应急预案(专项预案)报县卫生局备案。
2、各医疗卫生单位应当根据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的要求,根据各自职责,建立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流行病学调查、传染源隔离、现场救援和医疗救治、现场处置、监督检查、检测检验、卫生防护等有关物资、设备、设施、救治药品和医疗
器械、技术与人才等资源储备,保障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的需要。
3,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和县级医院应当根据不同类型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的需要,建立相应的应急反应队伍和预备队伍,并根据需要组建若干梯队,配备一定数量的医疗急救、现场调查与控制应急处理工作包,明确人员联系电话。具体负责相关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调查、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应急反应队伍和预备队伍主要由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执法和临床医疗救治等专业人员组成.
4、县卫生局定期组织全县医疗卫生工作人员进行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定期组织所属有关医疗卫生单位进行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应急处置演练,达到实战要求;各医疗卫生单位也应定期对本单位工作人员开展相关培训,掌握现场应急处理基本技能经常组织各类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应急演练;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应积极对乡镇、村等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人员进行预防控制、医疗救治等方面的业务指导和培训,不断提高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处理各类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反应能力和技术水平。
5.各医疗卫生单位应根据各自情况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组织开展突发事件应急知识和灾害事故医疗救护、自救和互救的知识及基本技术的科普教育,增强全社会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防范和应对能力。向全社会普及卫生防病知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
式,促进公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维持家庭及社区环境卫生。
6、县第一人民医院和县第二人民医院分别为我县本岛和衡山岛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定点急救医院和相关传染病定点诊治医院,应合理设置急救通道、传染病门诊、隔离观察室和病房等,提高应急救治能力。其他外岛乡镇,由当地乡镇卫生院先组成医疗救护组进行救治,县第一人民医院随后组成医疗救护组给予援助。其他乡镇卫生院要根据各自情况,加强内部建设和管理,提高协助处理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能力。
三、监测与报告 ,县卫生局建立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监测和预警系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开展突发事件的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与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潜在的隐患和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监测预警系统由全县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其他相关单位组成。
2、本县各类医疗卫生单位均为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责任报告单位。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防保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等均为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责任报告人。各单位必须加强对本单位工作人员的培训与管理。
3.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对本县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报告与管理;负责收集、核实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有关信息和其他信息;负责突发事件、疫情信息资料的报告、分析、利用与反馈;建立监测信息数据库,对各医疗卫生单位的突发事件报告和信息管理工作进行
技术指导。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卫生监督所设立立24iJ}时值班电话,随时接受突发事件、灾害事故和传染病疫情的报告,及时搜集各种来源的突发事件、灾害事故和疫情信息。
4.其他各医疗卫生单位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事件、灾害事故和传染病疫情的监测与报告任务,建立突发事件、灾害事故和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制度、首诊负责制度以及门诊工作日志制度;明确值班电话;建立或指定专门的部门和人员,配备必要的设备,保证突发事件、灾害事故和疫情监测信息的报告工作;对本单位工作人员进行有关突发事件、灾害事故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的培训。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突发事件和传染病疫情,应立即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5.各医疗卫生单位发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在2小时内向县卫生局报告,县卫生局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县政府报告,并同时向市卫生局报告:
(1)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2)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3)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
(4)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5)自然灾害和各类事故发生或可能发生重大人员伤亡的。
6,各医疗卫生单位的初次报告,必须包括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类型、特征、时间、地点、范围、受害或伤亡人数、主要病(伤)情、事件的地区分布、已采取的相关措施以及投入的医疗资源等内容,同时根据现场调查和采取措施的情况,及时作出进程报告。
7、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8.各医疗卫生单位必须严格遵守突发事件信息发布的法律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发布突发事件的有关信息。禁止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县卫生局根据国家、省和市有关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制度规定,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授权,向社会发布本县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 的信息。
四、应急处理
县卫生局接到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报告后,应迅速了解情况,统一领导和指挥应急处理工作,根据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性质和特点,组织医疗救治和预防控制应急工作人员以最快速度到达现场,开展现场医疗救治、调查与预防控制工作,必要时请求县政府和市卫生局给予支持。
(一)预防控制应急处理
1,突发事件发生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卫生监督所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人员,要及时赶到现场,对突发事件进行调查处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对突发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现场监测、实验室诊断,查明原因,并提出控制措施建议;县卫生监督所负责对
突发事件调查、现场勘验,采取控制措施,确定危害程度,作出评价报告。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与个人应积极配合县疾病预
1 我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度的基本概况
1.1 我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度的发展现状
我国现阶段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度正在进行逐渐完善, 对于生态环境问题逐渐加强重视, 所以与以往相比, 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度中增加了许多的内容, 保证目前我国生态环境所能够带来的问题得到更好的改善。但是我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度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的加强与完善是我国进行更好发展的基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能够更好保护我国生态环境, 同时还能减少由于突发环境事件带来的经济损失, 保证我国经济在未来更好的发展。
1.2 提高我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度的必要性
生态环境的状况对于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 要想使我国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有突出的优势, 提高我国的生态环境水平是发展中的关键因素。突发环境事件就是由于生态环境遭受破坏而引发的, 所以想要改善我国现有的生态环境, 首先就要解决我国现阶段的突发环境事件。提高我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度是我国现阶段发展中重要的一项内容, 这项工作既能够使我国现阶段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善[1], 又能够很好的控制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 保证我国经济进行平稳快速的发展, 在我国现阶段的发展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我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2.1 预案文本内容可操作性差
预案文本中所制定的内容必须是具有较强操作性的, 但是在现阶段我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度中, 预案文本中的内容操作性有待加强。目前的应急预案大多数是形式雷同, 有的地方应急预案除了名称以外, 其他能容都一样, 千篇一律, 照搬照抄现象十分严重, 所以操作起来缺少针对性, 难以发挥应有作用。
2.2 预案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提高预案管理制度就是在传统预案管理制度的基础上, 对于我国现阶段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定进行很好的研究与分析, 找到其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这问题提出合理的管理制度, 使得这些问题不能对正常的预案制定进行影响。但是, 我国应急预案中针对当下具体问题分析的较少, 更新较慢, 与时代发展步伐还不相适应, 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很多。同时对目前国际中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发展缺少合理的引用。
2.3 预案实施过程中缺少实践检验
预案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能对突发环境事件进行有效的解决, 在我国一些特殊的突发环境事件中, 预案所制定的内容不能对该项环境问题进行很好地解决, 使得突发环境问题对我国经济产生较大的影响[2]。完善预案的实施过程就是对于预案中所制定的制度进行一定实践后才能进行正式的应用, 这样有利于及早发现预案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快速的对其进行解决。
3 提高我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主要措施
3.1 提高文本的可操作性
提高我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度的可操作性就要对我国现阶段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较好的了解, 在制定文本内容时要针对我国生态环境的特点, 选择适应现阶段生态特点的制度进行制定。预案文本的可操作性对于预案实施的结果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 所以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想要提高我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就要不断加强预案文本的可操作性。
3.2 完善预案管理制度
提高预案管理制度就是在传统预案管理制度的基础上, 对于我国现阶段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定进行很好的研究与分析, 找到其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这问题提出合理的管理制度, 使得这些问题不能对正常的预案制定产生影响。同时还要对目前国际中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发展进行合理的引用, 选择适合我国现阶段生态环境问题解决的最新制度, 来进一步的完善我国突发环境事件紧急预案制度的管理, 保证我国未来生态环境的改善与提高。
3.3 解决预案实施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解决预案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我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完善预案的实施过程就是对于预案中所制定的制度进行一定实践检验后, 才能进行正式的应用, 这样有利于及早有效的发现预案中存在的实施问题, 从而快速的对其进行解决, 这对我国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理, 才能真正发挥预案应有的作用。
4 结论
突发环境事件是我国发展过程中所必须进行重视的一项问题, 突发环境事件的增多与我国生态环境恶化有着重要的联系, 我国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的支持。虽然在现阶段我国对于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但是相信经过不懈的努力,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特发环境事件将会逐渐减少, 我国生态环境也将逐步的改善。
参考文献
[1]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M].北京:中国法律出版社, 2015.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市教委关于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的指导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加强学生饮水卫生,为增强学校疾病预防与控制意识,预防饮用水突发事故的发生,保障师生身体健康,结合我校的实际,特制定饮用水突发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一、组织机构
组
长:
副组长:
成员:
二、事故防范制度
1、成立预防及应急处理小组,明确分工,实行组长负责制。副组长每学期应至少召开一次组员会议,安排落实各项工作。在学期中要定期检查监督各部门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校长室)
2、重视宣传教育
(1)应普及卫生知识,利用黑板报、广播、墙报等各种形式做好饮水卫生的宣传,正确认识,做好防范。(宣传组)
(2)组织机构内的各组员应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根据学校饮用水的卫生要求,依法对饮用水进行卫生监督。(校长室)
3、卫生室落实监控制度
(1)督促有关人员持证上岗,同时要加强饮水从业人员的管理,做到每年一次体检。(责任水管员:)
(2)严格消毒制度,定期对饮用水的水源、水罐、水管、藏水间、饮水机等严格消毒。(总务处)
(3)班主任每天要认真做好学生的晨会时晨检,发现学生身体不适或异常及时报告学校饮用水领导小组,并与家长取得联系。如发现发热病人及时隔离,并与班主任、家长联系送医院就诊。(专业部)
三、事故应急处理方案
一旦发生生活饮用水污染造成师生中毒故立即启动学校饮用水突事件应急机制,学校和相关部门应做好以下应急处臵工作:
1.即刻向当地政府报告,通知当地和邻近的医疗单位,在政府的领导下,开展必要的救护工作。同时立即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执法监督所和教育局相关股室报告饮用水染被污染情况、学生中毒情况、中毒发生时间、中毒主要症状、中毒的学生人数等。
2.通知有关供水企业或自备管理相关人员,迅速采取控制措施和临时供水措施,并通过多种媒体向居民通告,在污染事故未消除前,不得擅自饮用被污染的水。
3.当水质污染严重,学校调整水处理工艺后仍不能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要求时,如系化学性污染,供水区范围内没有发现《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人群身体不适等异常现象,应及时向学生通告,不能饮用已被污染的水,只可用于冲洗卫生间、浇花等;如系致病性微生物污染,应立即暂停供水,同时,采取应急供水措施,运送安全卫生的生活饮用水。
4.当生活饮用水受到强毒物质(如氰化物)污染时,应立即停止供水,不得饮用。另找水源,保证师生饮水需求。同时,采取措施,尽快使水源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的要求。
5.积极协助卫生部门做好调查工作及各项后勤保障工作。
四、其他
1、发生事故后,当事人或责任水管员应及时向学校领导小组汇报,不得迟报、瞒报。
2、对未能尽责而发生饮用水事故的有关人员,学校将视其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和责任追究。
学校停水、停电事件应急预案
为切实保障全校师生的安全,有效应急处理全校可能发生的突然停电现象,防止因停水、停电造成的事故发生,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文件精神,经学校研究决定,特制定停水、停电应急预案。
安全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员:
一、主要职责:
及时了解有关停水、停电的信息,掌握学校预防突然停水、停电的设备配置情况,并根据学校实际提出预防对策和措施,加强对学校师生安全教育,提高师生防护意识和能力。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总务处,联系电话:
二、工作措施:
1、加强学校安全教育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宣传栏、黑板报、校园广播等宣传阵地,通过主题班会、广播站等形式对全校师生进行停水、停电事故发生的预防知识宣传教育和训练,一旦发生停水、停电的现象学生不至于慌乱。
2、加强对预防停水、停电的设施检修和安装,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投入经费,安装一些相关的预防突然停水、停电设备,如:在宿舍楼、教学楼楼梯应有应急灯、安全出口标志,保证楼梯畅通及护栏牢固,停水、停电发生时年级主任、班主任、课任老师组织学生安全疏散。
3、学校食堂备用水箱10吨,浴室蓄水箱30吨,开水水箱10吨两只,平时全部正常投运,停水时作为备用水源,集中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调拨安排,根据实际需要,联系桶装水,及时补足所需水源。
4、自发电根据实际需要,实行局部供电。
三、报告与响应:
1、事先通知的停水、停电,在与各处室取得联系说明情况前提下,通知全体师生做好停水、停电前的准备。
2、事先未接到通知的临时停水、停电:(1)行政值班人员应马上把情况报告给停水、停电安全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分头布置有关工作。
(2)领导小组成员应马上电话通知各重要职能部门,如:通知食堂安排好膳食和临时照明用具,通知教育处安排好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在各楼过道、楼梯维持秩序。
(3)总务处负责组织水、电维修人员查明停水、停电原因并及时与当地自来水、电力部门联系协调,尽快排除故障。
3、晚自习期间停水、停电: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处理XXXXXX信息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紧急情况的能力,保障劳动保障信息系统稳定运行,确保相关工作的有序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和市局的要求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按照紧急情况出现造成系统停顿时间,将系统故障级别划分为AIII(一般级)、AII(严重级)、AI(极其严重级),并根据不同情况相应采取不同措施进行信息系统应急处理。
AIII(一般级):在正常上班时段信息系统发生可能停顿半天以内的故障;或在其它时间发生可能停顿一天以内的故障;
AII(严重级):在正常上班时段业务处理高峰期,全局信息系统发生可能停顿半天以上、一天以内的故障;或在其它时间发生可能停顿一天以上、二天以内的故障;
AI(极其严重级):在正常上班期内各科室业务处理高峰期,全局网络发生可能停顿二天以上的故障;或在其它时间发生全局信息系统可能停顿三天以上的故障。
第三条本预案适用于劳动保障所有信息系统,如东软
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新农合管理信息系统、机关保险管理信息系统。
第二章组织体系和工作职责
第四条局信息系统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局信息系统应急处理工作的领导、指挥和统筹部署,决定全局信息系统应急处理工作的重大事项。
第五条局信息系统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局信息系统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应急办),负责信息系统应急工作的组织实施、业务协调和发布信息系统应急指令,发布信息系统应急故障级别、决策处理方案、协调应急办各小组的工作。
第六条应急办由相关单位组成,下设业务组、技术组、保障组,负责信息系统应急方案的具体实施和指导。
(一)业务组职责:负责在紧急情况下的业务协调,研究确定各类业务问题的应对办法和解决方案。
(二)技术组职责:判断系统故障级别,根据故障级别实施相应的信息系统应急技术措施,对故障进行技术定位和实施修复。
(三)保障组职责:在紧急停电的情况下,保证局机关紧急业务的正常运行,如供电线路停电,应在及时启用UPS设备恢复对服务器供电;负责协助各业务科室接收和报送信息;负责对在发生火灾、水淹、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以及由
此诱发的各种次生及衍生性灾害等可能影响系统运行的突发事件进行信息系统应急处置工作,保障系统恢复正常运行。
第三章运行机制
第七条信息系统应急工作领导机构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建立预测预警系统,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第八条紧急情况或故障发生时,各维护监控相关单位和人员、其他各信息系统使用单位和人员或局信息系统监控、运行维护人员发现后,应及时上报局运行维护监控联系人。
局运行维护监控联系人必须马上通知市应急办技术组人员,技术组人员马上组织寻找故障点,在短时间内(一般要在半小时以内)依据故障情形和修复时间进行初步判别,确定故障分类级别,并由故障所在技术项目组负责人报告应急办负责人,信息系统应急处理工作启动。
第九条根据不同的故障分类级别,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信息系统应急处理。故障处理过程中,必要时应急办根据需要及时调整故障级别。
AIII(一般级):应急办主管副主任组织开展信息系统应急处理工作,并通报应急办其他相关副主任。
AII(严重级):应急办主管副主任向市应急办主任报
告故障情况。应急办主任召集应急办各小组开展信息系统应急处理工作。
AI(极其严重级):市应急办主管副主任向市应急办主任报告故障情况。应急办主任召集市应急办各小组开展信息系统应急处理工作,听取建议以及解决故障的意见。
第十条故障所在技术项目组负责人负责具体组织故障的处理,以及处理过程中与其他项目组的协调,并随时向应急办主管副主任报告。
第十一条确定为严重级以上故障级别的,经应急办主任或授权副主任同意后,应急办向信息系统应急工作领导机构发出应急指令。
第十二条信息系统应急工作领导机构按照应急办指令进行处理操作,协助各业务股室处理紧急业务、信息报送。
第十三条故障排除后,应急办向信息系统应急工作领导机构发出故障解除、系统恢复正常运行通知。
第十四条系统恢复运行后,相关操作人员应尽快通知各业务科室,并对在故障发生前半小时内所进行过的业务操作进行检查,认真核对业务数据是否正确或有无丢失,不正确或有丢失的应马上更正或补录,确保数据的正确和完整。
第十五条相关单位和部门必须总结和分析故障发生原因,排除隐患,提出改进措施,避免再次发生同样故障,并向应急办报告。
第四章报告与发布
第十六条信息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信息系统运行的日常监控,发现异常情况、发生突发事件或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的信息,必须立即按规定程序报告。
第十七条 信息系统应急工作领导机构对采取信息系统应急措施后出现的各种问题,要及时向应急办反映,由应急办负责研究解决,并统一进行解释和发出指令。
第十八条遇重大应急事项,应急办要及时向信息系统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报告。
第五章附则
第十九条应急办业务组、技术组、保障组分别制定和修订与其相关各环节的专项信息系统应急预案。
1.1 编制目的及依据 1.2 文物安全突发事件 1.3 适用范围 1.4 工作原则
2.组织机构和职责 2.1 组织机构 2.2 职责
3.预防和预警机制 3.1 预防预警信息 3.2 预防预警行动 3.3 预警支持系统 4.突发事件等级划分 5.突发事件报告制度 5.1 基本原则 5.2 报告条件 5.3 报告内容 6.应急响应
6.1 应急响应程序 6.2 应急终止 6.3 新闻发布 7.责任追究制度 8.考核 9.附则
荆州区文物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及依据
为了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理文物安全中的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避免与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及其危害和影响,建立起信息畅通、反应快速、高效运转、指挥有力、职责明确、临事不乱的应急机制,根据国家、省文物局《关于加强文博单位应急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制定本预案。
(二)文物安全突发事件 本预案所称文物突发事件,是指由人为或自然因素引起的突发性的危及文物安全和文物保护工作秩序的事件,包括:地震等自然灾害;火灾、建筑物坍塌、文物被盗挖、盗窃等重大刑事、治安案件。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荆州区辖区内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文物管理所等文物收藏单位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等工作。
(四)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预防文物安全突发事件始终放在各项工作首位。(1)各级领导要把文物安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教育全体职工树立安全意识、责任意识、风险意识。
(2)文物部门和文物收藏单位要切实抓好文物安全检查工作,加大管理力度,层层明确和落实责任。对检查不合格的单位及时发出整改通知,对查出的问题要限期整改,消除隐患。(3)加强文物安全防范体系建设,健全和完善保卫机构和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做到制度健全,责任到位。加大对馆藏文物安防、消防设施配备的投入。
2、依法管理: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做好文物突发事件的预防、控制管理及应急处置工作。
3、属地负责:处置文物突发事件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区文物安全应急指挥部对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文物突发事件处置工作负总责,并指导协调全区文物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4、快速反应:文物主管部门、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文物管理所等单位要建立预警和处置快速反应机制,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立即进入应急状态,启动预案,在区文物安全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采取果断措施,在最短时间内控制事态,减少危害与损失。
二、组织机构和职责
(一)组织机构
区政府成立文物安全应急工作指挥部,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区政府办公室分管副主任、区文物民族宗教旅游局局长任副指挥长,区文物民族宗教旅游局、区公安分局、区农业局、区林业局、区水产局、纪南镇、八岭山镇、马山镇、川店镇、郢城镇、李埠镇、太湖港管理区、菱角湖管理区等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文物民族宗教旅游局,由区文物民族宗教旅游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分管局长任副主任。
(二)职责
1、区文物安全应急工作指挥部职责
(1)根据文物安全形势,判断文物安全应急状态,提出启动或终止实施应急措施,并组织实施。
(2)督导各责任单位开展文物安全应急工作。
(3)及时向区政府和上级文物主管部门报告事态发展变化情况。(4)完成区政府交办的其它事项。
2、区文物安全应急工作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1)根据区文物安全应急工作指挥部指示,协调成员单位开展应急工作。(2)综合有关情况,起草有关文件和简报。
(3)协助有关部门核定实施应急行为的各项费用开支,提出实施预案单位和个人的奖惩意见。
(4)完成指挥部交办的其它工作。
3、区文物安全应急工作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
区文物民族宗教旅游局负责收集文物安全信息,做好文物安全方面的宣传教育和预防工作,完善文物保护管理机制和基层文物保护网络建设。
区公安分局负责预防和打击文物犯罪,侦破文物刑事案件,有效遏止文物案件发生。
农业局、林业局、水产局、纪南镇、八岭山镇、马山镇、川店镇、郢城镇、李埠镇、太湖港管理区、菱角湖管理区负责日常的文物安全宣传教育和预防工作,制定相应的文物安全应急预案和措施。突发事件发生后,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开展组织协调工作,配合有关部门进行上报处理。
三、预防预警机制
(一)预防预警信息 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要求,文物保护单位应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加强日常管理监测,做好日常信息的收集与传报,对可能发生涉及文物安全的预警信息进行全面评估和预测,制定有效的监督管理责任制和预防应急控制措施。
(二)预防预警行动
1、各文物管理所、文保哨人员在日常巡查和检查中,对发现的潜在隐患和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并按规定程序和时限及时报告。
2、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和文物收藏单位共同负责落实收藏文物安全保卫工作;加强安全保卫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工作人员安全意识;负责协助公安机关和消防部门对文博单位进行安全检查,并采取必要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三)预警支持系统
文物保护单位应明确重点防护部位。加强对文物安全的监控,安装必要的消防、安全技术防范设备,配备报警通讯设备;预留消防通道。
四、突发事件等级划分
特别重大突发事件(Ⅰ级):可能导致古建筑被毁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破坏的突发事件。
重大突发事件(Ⅱ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被破坏的突发事件。
较大突发事件(Ⅲ级):已经或可能导致县级和一般文物遗址点被破坏的突发事件。
在处理突发事件过程中,在区文物安全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应急体制。指挥部负责全区特别重大、重大文物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镇、管理区和有关局负责本辖区和直管单位较大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
五、突发事件报告制度
(一)基本原则
1、迅速。突发事件发生后1小时后,镇、管理区和有关局接报后应及时向区文物安全应急指挥部和区文物民族宗教旅游局办公室报告。区文物民族宗教旅游局接报核准后,立即向区文物安全应急指挥部和市文物局报告,时间最迟不得晚于接报后2小时。
2、真实。报送信息应尽可能客观实际,真实准确。
(二)报告条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区文物民族宗教旅游局在接到报告2小时内,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文物主管部门报告:
1、未经报批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施工的;
2、在施工中发现重要文物,经文物部门制止,施工单位拒不停工的;
3、因自然灾害和其它不可预知因素,造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严重损坏的。
(三)报告内容
1、事件发生或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现场情况;
2、事件的简要经过和文物损失情况初步估计;
3、事件原因的初步分析;
4、事件发生后已经采取的措施及效果;
5、其它需要报告的事项。
六、应急响应
(一)应急响应程序
文物安全突发事件发生后,区文物安全应急指挥部应立即进行研究分析和确认,确认出现文物安全应急状态后,按照应急预案的规定,立即做出应急反应,对应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1、各文保所、文保哨人员在知道突发事件发生后,应立即向所在镇、管理区、公安派出所和区文物民族宗教旅游局报告。任何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2、区文物民族宗教旅游局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力量对报告事件调查核实、确证,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提出处理意见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调查情况。
3、公安部门在接到报警后,应立即赶赴现场调查、处理。
4、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能分工,迅速执行区文物安全应急指挥部下达的各项指令,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在最短时间内控制事态,减少危害与损失。
5、本预案启动后,区文物安全应急指挥部立即进入应急工作状态,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立即组织有关人员按照本单位职责,迅速落实各项措施。
(二)应急终止
当文物安全应急状态消除后,区文物安全应急指挥部要向区政府提出终止实施文物安全应急预案的建议,经批准后,及时终止实施应急措施,恢复正常状态。
(三)新闻发布
新闻发布工作按照《荆州市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的规定执行。
七、责任追究制度
建立文物突发应急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对在文物突发事件中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依法予以处理。行政机关领导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行政监察机关或其上级行政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按规定开展文物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准备工作,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不按规定上报或者瞒报、谎报、迟报、漏报的;
(三)不服从上级行政机关对文物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统一领导和组织管理的;
(四)不及时采取措施处置文物突发事件,或者处置不力导致事态扩大的;
(五)恢复重建工作不力的;
(六)其它需要追究的。
八、考核
区文物安全应急指挥部组织有关部门定期对本预案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督促有关地方和单位对应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建立完善的文物突发事件应急工作考核体系,将文物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九、附则
(一)本预案由区文物民族宗教旅游局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