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公共卫生工作计划

2024-06-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医生公共卫生工作计划(精选11篇)

医生公共卫生工作计划 篇1

(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1、按照县局和卫生院要求,为辖区内居民建立统一、规范的健康档案;负责填写健康建档个人基本信息,上报卫生院录入合格的电子档案,协助乡镇卫生院进行健康体检。

2、定期对建档人群的健康信息及时补充、完善及更新,每年对重点人群随访不少于4次,每次随访的内容记录要详细。

3、在患者就诊、复诊时,由乡医负责更新健康档案,并上报卫生院予以保管。

(二)健康教育

1、在提供门诊、访视、随访等医疗卫生服务时,针对重点人群结合本地区的主要健康问题和服务对象的主要健康问题包括职业病危害等开展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的教育。

2、每年发放不少于12种内容的健康教育印刷资料;

3、村卫生室按照标准不少于1个宣传栏,每2个月至少更新1次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

4、协助乡镇卫生院做好健康咨询活动;

5、每2个月至少举办1次健康知识讲座。

(三)预防接种

1、做好适龄儿童的摸底统计及相关工作;

2、协助乡镇卫生院采取预约、通知单、电话、手机短信、网络、广播通知等适宜方式,通知儿童监护人,告知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和相关要求;

3、送达预防接种通知单及接种信息统计报表;

4、做好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及时收集汇总疫苗的接种有关数据,上报乡镇卫生院。

(四)传染病防治

1、协助上级部门进行疫情监测;

2、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负责本辖区传染病信息的报告,并确保数据安全;

3、协助上级部门开展传染病疫情的调查和处理;

4、协助上级专业防治机构做好结核病和艾滋病患者的宣传、指导服务以及非住院病人的治疗管理工作。

(五)0-6岁儿童健康管理

1、认真摸清0-6岁儿童底子,建立好管理档案;

2、通知辖区内适龄儿童按时接受健康管理。

3、新生儿出院后1周内,在卫生院的指导下,到新生儿家中进行访视和进行体格检查,同时卫生院建立《0-6岁儿童保健手册》;

(六)孕产妇保健

1、协助做好本辖区内孕产妇的登记管理工作,按时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

2、通知辖区内孕产妇按时接受健康管理。

(七)老年人保健

1、掌握辖区内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和有关情况,建立健康指导,实行动态管理;

2、在乡镇卫生院的指导下,每年对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1次健康管理服务,并按照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做好体检表的填写、更新。

(八)慢性病管理

1、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首诊测量血压;做好高血压患者的就诊登记,登记内容要完整、清楚和准确;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季度定期随访监测、行为干预和治疗指导不少于1次(每年不少于4次),相关信息及时记录归档;

2、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每季度定期随访监测、行为干预和治疗指导不少于1次(每年不少于4次),相关信息及时记录归档。

(九)重性精神病管理

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每季度至少随访1次(每年不少于4次)。

医生公共卫生工作计划 篇2

坚守基层无怨无悔

陈伟琳的服务态度好, 在当地是出了名的。后溪村有16个自然村, 分布分散, 但不管路途有多远, 只要村民需要, 陈伟琳总是随叫随到, 宁可自己多走路。2007年, 南山自然村唯一一座与外界联系的大桥倒塌, 村民外出必须涉水过河, 患者就医极为不便。为了不耽误村民看病, 及时解除他们的病痛, 在此后两年多的时间里, 陈伟琳背起药箱, 卷起裤腿、一次次在水中摸索着过河的镜头, 成了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家住南山村的陈田根老人, 因脑梗塞双下肢行动不便, 那段时间因不慎摔伤, 右小腿留下一处5厘米的伤口。为了让老人的伤口早日愈合, 陈伟琳每天往返数公里到老人家里为他换药。遇到下大雨时, 河面一下开阔起来且水流湍急, 不能蹚水过去, 他只好绕行十多公里路才能赶到南山村。直到2009年, 大桥重新修好, 这一状况才得以改善。

陈伟琳在村卫生所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他对自己肩上的担子有着清醒的认识, 认为这是从以医疗为重点向防治结合的社区综合卫生服务的转型;是提高全民保健知识和改善居民健康行为的重要举措;是全科医师的核心内容所在。他常常挨家挨户上门服务, 让公共卫生服务这项民心工程深入人心;做好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配合卫生院做好慢性病、重性精神病的管理和随访工作;做好妇幼保健和老年人的健康体检工作。

为了更好地为村民服务, 陈伟琳自觉要求自己提高业务水平, 认真钻研医学知识。他工作很忙, 却一直坚持参加卫生院例会和每年的乡村医生医学继续教育, 从不放弃任何一次业务学习的机会。靠着这份执着和坚持, 他先后通过了临床执业助理医师、临床执业医师的考试, 通过了全科医师岗位培训, 成为漳浦县为数不多的具有临床执业医师、全科医师资格但仍在村卫生所工作的乡村医生。在取得医师资格后, 有不少人劝陈伟琳到乡镇卫生院去工作, 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他心里装着父老乡亲, 热爱着乡村医生这份事业, 为农村基层卫生事业的发展无怨无悔。

用热血诠释人间大爱

2003年10月, 陈伟琳参加县卫生局举办的乡村医生医学继续教育课程学习, 其中“无偿献血知识”讲座让陈伟琳再一次领悟了无偿献血的意义。无偿献血既无损自身健康, 又可以救人危难, 作为一名乡村医生, 理应成为无偿鲜血的带头人。2003年11月, 陈伟琳第一次无偿献血, 从此与无偿献血结下了不解之缘。2005年, 他加入了机采血小板行列;2006年9月, 他报名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因为采集血小板要到漳州市区才能进行, 于是陈伟琳便经常往返于后溪村与漳州市区之间。120多公里、3个多小时的往返路程, 留下了他一串串的爱心轨迹。从第一次献血以来, 截至2013年2月, 陈伟琳累计献血60次。其中机采血小板55次, 累计献血总量达83200毫升, 成为漳浦献血第一人。陈伟琳还利用各种机会, 向周边的人讲解无偿献血知识和注意事项, 向自愿献血者提供血站电话和地址, 方便大家踊跃参与无偿献血。

陈伟琳的爱心之举受到了社会赞誉和上级部门的肯定, 2007年他荣获漳州市无偿献血先进个人;2 0 0 6至2 0 0 9年连续四年荣获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2008~2009年度获得全省无偿献血个人促进奖;2 0 11年他入围首届“漳浦先锋人物”候选人名单, 同年获得首届漳州市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他的事迹被中国红十字会网站、中国文明网、福建文明网、福建日报、漳州电视台等中央和省、市、县新闻媒体广为传播。

2013年是他参加无偿献血的第十一个年头。陈伟琳说:“如果有一种爱叫放手, 那么我想说还有一种爱叫‘伸手’。献血时伸出你的手, 不是索取而是奉献, 是血浓于水的奉献。”

钮柏冲开乡镇卫生院医生变身富豪 篇3

1980年,钮柏冲从屯溪卫校毕业后,被分配到绩溪县的临溪卫生院工作,在几年的从医生涯中,他曾到皖南医学院进修,为当地的乡亲们求医看病洒下了许多汗水和辛劳。1986年,绩溪城乡掀起了大办乡村企业的热潮,钮柏冲响应政府号召,毅然辞去公职,带头创办乡村企业。他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积蓄,并通过向银行和亲朋好友多方筹借,在城郊的洪川村领头办起了以养鸡、养猪和水产养殖为主的综合养殖场。经过几年的艰苦打拼,养殖场养鸡的规模曾发展到四万多只。

初战告捷,钮柏冲在加强内部管理的同时,又腾出一部分资金投入到餐饮业的经营上,并利用走南闯北跑市场的机会,多方了解信息,做起了农副土特产品和汽车销售的生意。但创业的道路总是充满了荆棘和坎坷。有一次,他采购的一批兔毛在转销时突遇价格暴跌,不仅没能赢利,就连不少本钱也赔了进去;他所做的汽车生意也亏了本。屋漏偏遇连阴雨:他所办的养殖场也因“禽流感”等大环境的影响,销售市场大幅萎缩。面对困难和挫折,钮柏冲并没有灰心丧气,也不怨天忧人。他说:想干事业就不能怕跌倒,关键是:跌倒了要想办法怎样尽快爬起来。他客观冷静地分析和总结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所在,诚心诚意地与合作伙伴和生意场上的朋友沟通交往、虚心请教。他的真诚、豁达和不畏艰苦、从不言败的敬业精神深得一位台湾老板的敬重。台湾老板给他提供了一条生产真空吹塑产品的信息。钮柏冲通过深入的调研,敏锐地觉察到生产真空吹塑产品确有很好的市场前景。于是,他多方筹集资金,并通过台湾老板的穿针引线,引进生产设备和技术,于1997年在绩溪城郊选址办起了安徽同力塑胶制品厂。

同力塑胶厂生产的是当时国内市场上比较少见的各种不同规格、不同式样的塑料五金工具箱。面对这一全新的领域,钮柏冲一切都得从头开始。从新厂的筹建到干部职工的招聘培训;从第一批产品出厂到打开欧美等地的国外市场,在10多年的艰苦打拼中,他又尝尽了酸甜苦辣。他永远也不会忘记: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当公司生产出的第一批产品出厂时,干部职职工们都充满了期待。可他自己驾车带货跑了10多万公里,还没能拿到一张订单。身居异地,雨雪连绵,想到银行所借的300多万元贷款和公司干部职工的期待,他心急如焚,欲哭无泪,甚至也曾萌生过轻生的念头。但想到肩上的责任;想到即使是市场上少见的产品,但没能得到客户的认可,就很难轻而易举地打开局面。于是,他咬紧牙关,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以真诚去换取客户的真心。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企业的产品销售终于迎来了明媚的春天。

在企业的生存发展中,钮柏冲始终坚持诚信经营、以人为本的原则,把信誉看作是企业的生命。对国家,他按政策及时主动地交清应交的税款;对银行,他坚持按期还贷,按时交清贷款利息;对客户,他从不在产品质量和交货时间数量上打马虎。他为公司的50多位干部职工全都办理了养老保险和人身意外险,从不拖欠职工的工资。平时,公司干部职工有什么难处,他总是主动关心、慷慨解囊。对于社会上的一些重病特困家庭,他知道后,也都尽力给予资助。

基层卫生院医生的工作总结 篇4

首先,医院从上到下充分领会和认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工作作为落实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转变乡卫生院服务模式的重要举措,对建立健康档案的重要意义进行广泛宣传。在乡村医生、特别是防疫、降消诊所的医生中宣传(利用例会5次)。并积极与所辖区各村主要领导沟通,在广大农村向村民宣传健康知识、引导农民自觉自愿建档。

其次,建立健全机构,医院成立了由业务院长刘晓林同志任组长、各相关科室共同参与的健康档案领导小组,抽调8名业务精、态度好的同志任组员,专职开展此次工作,制定了具体的时间进度表,要求20xx年6月底前完成建档工作。同时每周完成1至2个村的重点人群的健康体检。经过半年的工作,现在全辖区内所有村庄已完成了建档工作,共建立了15000余户的档案,为6万余人完成了信息登记,共为3500余人进行了健康体检,筛查出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6000余人,并建专档。

医生公共卫生工作计划 篇5

《中国教育报》2012年5月18日 1、16 版

□试点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试点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试点面向农村基层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记者今天从教育部获悉,为加快推进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教育部、卫生部决定共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并于近日下发了《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目前,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申报已经开始。

据了解,‚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将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核心,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高水平医学人才,提升我国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水平和国际竞争力。该计划的主要目标为,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探索建立五年医学院校本科教育加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大批高水平医师;适应国家医学创新和国际竞争对高水平医学人才的要求,深化长学制临床医学教育改革,培养一批高层次、国际化的医学拔尖创新人才;适应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深化面向基层的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大批农村基层实用型全科医生。

该计划的建设内容包括,开展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开展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开展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开展面向农村基层的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

医生公共卫生工作计划 篇6

2010年我院根据《浚县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上级部署,组织我镇乡村医生进行集体培训和辅导,取得丰硕成果。具体培训情况,现总结如下:

一、培训基本情况

鉴于乡村医生是农村一线的医疗卫生工作者,群体特殊、责任重大,在培训内容上,我院精心安排,结合培训内容组织具有中级以上专业职称的医师对有针对的对乡医进行培训。主要内容为:正常冷链运转程序及要求培训;健康档案、九项公共卫生服务、两个系统、重症精神病,慢性病工作实施、危机管理培训;农村卫生政策和卫生体系建设、急诊急救知识、血液生理知识和无偿献血、农村孕产妇和儿童保健要点、传染病的防止和报告、农村常见病的诊断治疗和合理用药以及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政策和知识,应广大学员的要求,还增设了微机管理讲解,很受广大乡医的欢迎。在培训形式上,不拘泥于室内讲授,还分别到各个村标准化卫生室进行了实考察和现场示范,增加学员的感性认识。在培训期间,184位乡村医生十分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严格遵守培训班纪律,认真学习培训班的课程内容,考勤率每次都在95%以上。培训班的课间,授课老师身边常常被围得水泄不通,咨询请教的学员络绎不绝。培训班期间,大家就如何搞好新农村建设和进一步提高农村医疗水平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切合实际的宝贵意见。

二、培训的初步成效

1、是进一步增强了乡村医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培训,广大学员纷纷表示认识到了做好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感谢上级政府对乡村医生的重视。

2、是提高了乡村医生的业务水平。培训内容都是乡村医生最急需的、最实用的,参加培训的广大学员普遍感到收获很大。

3、是开阔了乡村医生的眼界。在培训期间考察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增加了学员的感性认识。

4、是促进了市、乡医生间以及乡村医生间的相互交流。通过培训,不仅搭建了授课老师和培训对象的交流平台,也为各村的乡村医生创造了一次交流的脊灰。

5、是为进一步做好乡村医生的培训工作积累了经验

三、加强乡村医生培训的几点建议和打算

1、是建立新农村建设乡村医生培训长效机制,切实搞好乡医培训。

2、是要科学合理安排培训内容。要从农村医疗工作最急需、最实用的内容入手,创新培训形式,尊重乡村医生意愿,科学合理地设置培训内容。

医生公共卫生工作计划 篇7

1卫生服务连续性的定义和内涵

卫生服务连续性的定义可以解释为 “卫生服务的传送以一种协调的、及时的方式在卫生专业人员之间进行,病人获得不同组织提供的与其需求相适应的、一系列的、协调的和不间断的服务”[7]。这一定义适应了世界范围内卫生系统的组织变革与发展使得患者越来越多地接受来自多个机构共同提供服务的现实。乡村医生作为农村卫生服务网网底功能承担者,为了向农村居民提供连续性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初级保健服务,要注重建立与居民之间长期、良好的人际关系; 了解各个服务对象的个人状况和医疗历史信息; 并与农村卫生服务网络中其他卫生服务提供者保持联系,承担居民进入卫生服务系统后协调者、管理者的角色[2]。因此,我们定义卫生服务连续性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即人际连续性、管理连续性和信息连续性。

1. 1人际连续性

人际连续性是卫生服务连续性的重要维度之一,持续而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减少卫生服务利用者的医疗花费,提高健康产出和满意度。长期的医患人际关系可以增加安全感和信任度,从而提高患者接受医疗建议、遵守医嘱并坚持长期治疗和预防方案的意愿和程度[8]。卫生服务提供者向居民提供服务时,都要与服务对象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在专科医学中,这种关系建立在医生与有特定疾病的病人之间; 而在全科医学当中,这种联系通常于疾病发生之前就开始了; 全科医学的医患关系不是以特定疾病来定义的,而是建立在开放性、信任和良好交流的基础之上[9]。一般来说,我国大部分乡村医生与其服务对象为同村居民甚至邻里关系, 彼此有一定的了解和熟悉,这为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提供了基础; 从可及性、方便程度、费用等方面考虑,农村居民只有与乡村医生才方便建立起持续而信任的人际关系。

1. 2管理连续性

卫生系统的改变和疾病谱的变化使得当前患者越来越多地接受多个卫生机构的服务,在经历从一个卫生服务提供者到另一个提供者的过程中,患者期望不同提供者的服务传送是协调的、及时的、互补的,这样他们享受到的服务才能是连接的、耦合的并且符合自己需求的[10-11]。这种关于服务协调的观点即管理连续性[12], 包括全科医学与专科服务之间的连续性、 不同机构之间的连续性等。管理连续性是指用一种连贯的、一致的方法进行卫生服务的管理,多个机构恰当其时地交付互补式服务,以及为了保证卫生服务质量而进行协调和提供个性化服务的过程[13-14]; 包括机构之间提供和共享卫生信息、制定和实施卫生保健服务计划以及进行服务协调。总之,管理连续性可以被视为卫生服务的“无缝隙化”,主要涉及在日益复杂的卫生服务系统中跨越机构和学科边界障碍并弥合差距[15]。对于进入农村卫生服务网络中的患者来说,为了保证其接受服务的管理连续性,要求有一名全科医生对患者负责,承担患者主张的表达者和服务协调者角色,而乡村医生无疑是这一角色的最恰当人选。

1. 3信息连续性

卫生服务信息连续性是指卫生信息能够在卫生执业者或机构之间有效及时地传递[16],任何一个卫生服务提供者都能够看到患者在其他机构和医生处就诊的信息。适当的信息传送是管理连续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人际连续的有效建立也需要信息记录与共享的支持; 因此,本文将信息连续性视为管理及人际连续性的支撑工具,而不是其核心内容[17]。例如,记录的书面信息作为直接的人际或者团队内部以及机构之间沟通的补充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是面对面还是通过电子形式的沟通[14]。美国一份关于出院后信息传递和沟通的研究发现,信息缺失的普遍存在在25% 的后续随访中影响到了保健服务的质量[18]; 缺乏沟通、尤其是从一个团队向另一个团队交接工作时信息沟通的缺乏,是导致保健服务质量低下的最常见原因。因此,乡村医生应当了解居民个人和家庭的基本健康情况,在每次提供服务时及时记录并保存医疗卫生信息,并能为转诊患者提供对后续治疗有帮助的信息。

2基于服务连续性的乡村医生执业方式

社区首诊、全科医生制度是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未来模式组成部分和医改的方向性选择;乡村医生应当逐步转变服务理念,改变传统服务方式,逐步担当起全科医生(家庭医生)角色,为农村居民提供协调、连续的医疗、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为农村卫生服务体制改革提供实践基础。

2.1注重与村民建立良好而持久的人际关系

连续性的服务的最大特点是指病人到医生那里就诊时,他们之间已经有了较为长期的对彼此的熟悉和信任[19],在基层卫生机构中尤其如此。由于中国农村“乡土社会”的性质特点,村民之间在亲缘地缘上彼此熟悉,存在一种“从熟悉到信任” 的关系[20],这种信任关系可以说为乡村医生( 一般来说为工作村的村民) 与农村居民良好关系的建立提供了有利条件。不过,乡村医生对农村居民的了解和熟悉应当具有针对性,而不限于通常的人际交往; 作为基层卫生服务提供者,应当将卫生服务利用者———农村居民视为服务对象,主动去了解其性格、长期的健康疾病状况、不良生活习惯、药物过敏情况等; 甚至对其家庭或家族的疾病遗传史、家庭经济的大致状况等也应当有所掌握。与此相对应,卫生服务利用者也应该对村卫生室服务能力、设备配置以及乡村医生的资质、技术能力等有一定了解和熟悉[21]; 在乡村医生与居民之间建立起以信任、责任感和忠诚为基础的“医-民”关系,并且这种关系应当在平时就尝试建立,而非居民就诊之后。

2. 2加强与上级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的联系

英国皇家全科医师学会( Royal Col- lege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RCGP) 在全科医学工作团队与其他专业人士和机构的协作研究中强调了全科医生在初级保健团队中的领导作用,尤其是在作为患者的主张表达者和服务协调者方面。在向全科团队另一位成员“委派服务”时,全科医生的作用是“确保委托的医生有能力和资格提供需要的服务,并保证患者不脱离服务网络、陷入无人负责的处境”[9]。乡村医生的工作职责中,包括将超出诊治能力的患者及时转诊到乡镇卫生院或县级医疗机构以及向从专科机构出院的慢病患者提供保健与康复服务[1]; 因此,作为基层服务提供者,需要与综合医院专科医师在专业资质、业务特点等方面彼此熟悉和信任。以上转为例,乡村医生应对上级医院科室特色、卫生技术人力、设备等情况有一定了解,如遇到需要转诊的患者,能够准确地判断该上转到哪家医院和科室, 并与该科室的负责人保持长期的业务联系[21]。对于下转到村卫生室的患者,也能方便、及时地与患者之前看的主治医生取得联系了解病情。这就要求,乡村医生和上级医院医生平时有一定业务上的交流、 沟通与相互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对对方建立起一定的了解和信任,使居民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中接受的服务保持信息和医务人员人际的连续,从而为农村居民提供更为准确、有效、便于追踪的转诊、疾病防控及健康监测服务。

2. 3提高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记录并共享卫生信息

在信息连续性方面,RCGP认为全科医生应当做到: 保持准确的、及时的信息记录,足够其他临床医生有效地接管患者的照顾工作; 用简单、易懂的方式提供给患者他们需要的关于自己健康问题和治疗方案选择的信息,让患者充分参与治疗决策的过程[9]。信息连续性需要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信息系统要能够传输和展示从其他医生处获得的关于患者的信息。 然而,目前的现状是,乡村医生对于信息化技术的掌握能力有限,造成农村居民卫生信息缺失以及机构间卫生信息共享障碍,农村卫生服务网络中的其他机构医务人员难以充分了解和把握患者的情况; 也使得患者难以获取有效而简明的信息作为诊疗方案选择的依据。因此,针对乡村医生的信息技术培训十分必要和紧迫,乡村医生要提高自己的软件操作能力,端正信息技术、健康档案使用态度,明白信息化技术的使用从长远来看对自己和居民都是有利的,而非日常工作的额外负担[22]。对于信息技术利用及电脑操作确有困难的乡村医生,可安排相关人员帮助其记录和传递居民卫生信息。

2. 4改变服务方式,与居民签订服务协议

提供连续性服务要求乡村医生增强服务意识、转变服务观念,通过与农村居民家庭签订服务协议提供面向家庭、以健康为导向的综合性、协调性服务; 签约服务方式有助于打破“一村一室”的传统理念,村民可以选择一定范围内( 如以15分钟服务圈为范围) 的任何一个乡村医生作为自己的签约医生; 这样有利于村医之间形成竞争,也有助于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为此,乡村医生要改变传统被动等待患者上门的服务理念,原则上在卫生室以预约方式开展分级医疗服务,必要时提供上门服务; 政府及相关部门为乡村医生配备提供上门服务的交通工具与相关设备, 以满足居民( 尤其是交通不便或偏远地区的居民) 随时可能发生的卫生服务需求; 乡村医生的联系方式要公开,确保签约居民随时能够联系到乡村医生。总之,村医的服务人群相对固定,有条件基于对患者的了解提供差异化、个性化服务。受限于乡村医生的卫生服务能力,乡镇卫生院有必要加强对乡村医生的培训与支持,成立由乡村医生和乡镇卫生院全科护士、公卫医生等组成的全科服务团队。建立综合考虑乡村医生提供卫生服务的数量、质量和居民满意度的绩效考核制度,并将服务连续性作为衡量卫生服务质量的指标之一。实现乡村医生向“全科医生”的转变, 为未来全科医生首诊负责制的实施、创新农村居民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提供实践基础[23]。

3乡村医生提供连续性卫生服务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目前,我国大部分乡村医生来源于以前的“赤脚医生”,“赤脚医生”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指一般未经正式医疗训练、仍持农业户口、通常情况下 “半农半医”的农村医疗卫生人员。而全科医生是以健康为导向、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平台,向居民提供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以及人文社科为一体的连续性、综合性服务, 并能根据居民个人情况提供针对性服务的卫生服务提供者[24]。全科医生是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对卫生人才的必然选择[25],连续性卫生服务提供要求乡村医生要实现向全科医生的转变。 然而,传统的乡村医生难以完全承担起合格、居民满意的连续性卫生服务; 不过与此同时,新医改重视基层卫生工作,并实施了加强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为加强农村地区全科医学建设,向居民提供连续性服务提供了有利条件。

3. 1挑战

乡村医生整体素质不高、综合能力有限。首先是乡村医生年龄偏大,有资料显示,全国乡村医生50岁以上的占23% ,40 ~ 49岁的占24% ,而20 ~ 29岁的乡村医生只有7%[26]; 其次,乡村医生整体文化程度偏低; 加之少部分乡村医师是半医半农,除了提供卫生服务,还要进行农业生产; 导致乡村医生医疗卫生技术有限,并且缺少时间、精力和能力提升自己的医疗卫生技术水平。村医收入偏低,积极性差。基本药物制度使得乡村医生的直接医疗药品收入有所减少; 同时,乡村医生缺乏像农村地区教师一样完善的养老保障制度,存在后顾之忧; 这些问题导致村医积极性下降,服务意识差;也造成年轻人望而却步,乡村医生后继无人,年轻医务人员不愿到农村工作。缺乏稳定、高水平的乡村医生队伍,使得向居民提供综合性、连续性、居民满意的卫生服务存在很大挑战。

3.2机遇

医生公共卫生工作计划 篇8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383

由于妇科门诊患者流动性强,病种复杂,就诊时间短,每个患者的健康、年龄、文化等情况不同,因而接诊者只能根据患者所存在的问题,因人施教,在就诊时治疗时进行心理指导和健康教育。

通过妇科门诊接诊医生亲自指导的健康教育,把健康教育切实落到实处,使患者对自身所患的疾病具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从而积极配合治疗,提高生活质量。本文根据患者所存在的问题,按患者的病因、病种、心理及其他实际情况采取机动、灵活多变的策略因人施教,有针对性地在就诊时治疗时进行心理指导和健康教育,结果提高了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促进了健康的发展。指导患者的健康态度和行为,使患者获得最好的生活质量,同时也使健康教育工作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妇科门诊接诊时常见的问题

紧张、急躁:多见于一些过度关注自己疾病,对医生期望值过高的患者。表现为坐立不安,语无伦次,一下子就想向医生说出自己的全部病情。

担心、忧虑:多见于工作家庭压力大而患少见病的妇女。主要是担心查出重病、医不好病。特别是中年妇女,害怕为此会给工作带来不利,从而会成为社会家庭的累赘。

猜疑、不信任:见于一些病程长,多次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患者。表现为不合作、爱挑剔、喜欢反问或答非所问等。

无助、恐惧:多见于未婚先孕的少女,其中很大的一部分为在校生。她们不想父母、老师或同学知道,心里压抑大,自责悔恨强,心灵脆弱,孤独无助,对手术和避孕方面的知识缺乏,更害怕人流术时的疼痛和术后的并发症。

无知、无畏:①见于思想前卫健康知识缺乏的多次人流患者。认为我的身体我做主,一旦怀孕药流一服就万事无忧,无痛人流一觉睡醒烦恼消。②性病患者乱投医,认为去正规医院麻烦,就去黑诊所看病,延误了病情。③不重视自身健康患者,从不参加社区组织的妇检体检,小病也不重视,大病时己来迟。

健康咨询: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及生存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妇女开始重视自身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她们当中的绝大多数已不是有病才来求医,而是出于防范疾病和保健的目的进行健康咨询和体检[1],以获得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知识。

接诊时健康教育的应对措施

在妇产门诊健康教育之中,接诊医生必须具备广泛的知识素养,不断更新、拓展和深化自身的理论,结合专科特点和门诊患者的心理特征,选择最有说服力、最有教育作用的方法,采取简洁、易懂、明快的答复[2]。

紧张、急躁:对于紧张、急躁患者,接诊医生首先要给一个温和、微笑的面容迎接患者,并静静地等患者诉说完症状和体征后,再向患者宣传情绪与疾病的关系,以及不良的心理对健康的危害,让患者参与其中,并调动其积极性,使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担心、忧虑:接诊医生态度和蔼可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病因、治疗方法、预后以及注意事项等,消除患者患病后产生的紧张、焦虑、恐惧及猜疑心理,使患者能正确地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主动、积极地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促使了疾病的及早康复。

猜疑、不信任:对猜疑、不信任的患者,接诊医生应主动和患者沟通,有针对性地向患者讲解任何疾病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治疗治愈需要一个过程,并尊重患者的选择,使患者消除顾虑和猜疑,感觉到被尊重、被重视,并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从而建立治疗疾病的信心。

无助、恐惧:对无助、恐惧的患者,接诊医生要以温和而又慈祥的面容来迎接,对她们富有同情心,关心安慰她们,建立起亲人或朋友般的关系。并注意要对她们的隐私进行保密。在手术之前,帮助她们解除对手术的各种疑虑,使其身体处于最佳状态接受手术。在手术的过程中,边手术边同她们交谈,以分散注意力从而减少痛苦。手术后,告诉她们术后的注意事项和以后应该采取的避孕措施。

无知、无畏:对无知、无畏的患者,接诊医生要以严肃的态度来迎接。对多次人流者向她们讲解多次人流的危害性,不可恢复性,让她们自觉地采取适合自己的、安全地避孕措施,尽量减少再次手术的发生。对性病患者,不歧视,不冷落,并告诉她们必须及时接受检查和接受正规治疗,切记不要讳疾忌医或乱投医,以免贻误病情。同时告诉她们性病的传播途径,避免给家人和社会带来危害。

健康咨询:来门诊健康咨询者,一般都是对健康比较重视,对生活质量有一定的要求的人。对于健康咨询者,对文化层次高,求知欲强,接受新知识快的患者,除了常规教育外,可根据患者的需要增加新的健康知识内容,对文化低的患者,教育中应重点突出,语言通俗易懂,对年龄大,认识能力差的患者,教育内容力求简单、形象,并反复讲解重点部分,以增强记忆。也根据妇科的患者特点编写一套健康教育卡、健康教育处方等书面材料,咨询完后交给她们自己阅读,并在背面上印有就诊指南,医生的联系电话等,使医患关系变为朋友关系,共同做好疾病的预防和保健。

讨论

通过上述门诊看病时医生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工作,提高了辖区居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医学知识普遍提高,自我保健能力明顯增强,接受治疗的主动性也显著增加,缩短了治疗疗程,患者对医生的满意度大大提高,从而使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社会效益是指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对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或产生的有益效果[3]。同时健康教育是一项低投入、高效益的事业,从大的方面来讲,可以降低卫生保健成本;从小的方面讲,健康教育能使患者获得更多的防治疾病知识,最大限度地促进健康,提高就诊效率,降低了医疗费用,节约了医疗资源,从而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让人们在和谐的社会里享受健康和幸福。

参考文献

1 黄亚莉,李琼.妇科门诊患者的健康教育[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21):1679-1680.

2 曹淑君,刘桂香,孙冬梅.健康教育在门诊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2009,2(4):8.

3 李婵,苏彦芷,张惠丽.门诊健康教育的特点与社会效益的体现[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232-233.

乡村医生承担基本公共卫生 篇9

服 务 合 同

甲方:乌兰花镇第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乙方:卫生室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学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和卫生部、财政部《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精神,确保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按照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下发的《关于加强内蒙古自治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办法》规定,甲、乙双方为承担公共卫生服务事项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乙方提供国家规定的三大类、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一)居民健康档案

1、建立统一规范的辖区居民健康档案;

2、根据居民健康状况,及时更新健康档案内容;

3、逐步实行健康档案计算机管理;

(二)健康教育

1、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定期更新;

2、针对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烟草控制及本区域重点健康问题,普及健康知识;

3、配合各种卫生节日开展妇女儿童保健、预防接种、传 1

染病、慢性病防治有关知识宣传、咨询活动。

(三)计划免疫

1、了解和掌握本辖区内所有适龄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情况,动员按时接种和强化接种,逐步实行预防接种计算机管理;

2、落实流动儿童管理制度,每周定期巡查,发现预防接种应种儿童,及时告知。

3、协助本辖区内托幼机构、学校等开展调查、动员、验证工作;

4、协助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机构开展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和健康咨询,发现、报告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并调查处理。

5、协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开展预防接种工作。

(四)传染病管理

1、及时发现辖区内传染病或疑似病例,登记并及时报告,参与现场疫点处理;

2、开展艾滋病、结核病、肝病、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

3、配合专业机构人员对非住院结核病、艾滋病人等传染病进行治疗和随访管理;

4、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开展食品、饮用水安全和职业卫生监督工作;

5、参加定期培训、例会,汇报传染病管理工作情况。

(五)其他工作

配合或协助上级医疗机构开展所在辖区内妇女、儿童系统保健管理,对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保健,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高危人群进行指导管理,对重性精神疾病人登记管理等。

第二条乙方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应符合下列标准:

一、居民健康档案

(1)按照统一印制的居民健康档案为辖区居民建档,每月建档200份,建档率不低于90%;

(2)健康档案项目填写齐全、真实。

(3)及时追加主要卫生记录,35岁以上居民、残疾人、慢性病人的健康档案内容每年更新一次,65岁以上老人每年至少更新2次。

(4)居民健康档案计算机录入率要达到100%。

二、健康教育

(1)健康教育宣传栏每月更新一次,每次更换2个版面。

(2)配合各种卫生节日开展妇女儿童保健、预防接种、结核病、艾滋病防治等有关知识的宣传、咨询活动6次/年。

(3)健康知识入户每年不少于4次,每次入户率达100%。

三、计划免疫

(1)及时掌握管辖区目标儿童情况

(2)对流动儿童进行属地化管理

(3)协助辖区内托幼机构、学校等动员、验证工作

(4)及时发放有宣传资料,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95%。

(5)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95%。

四、传染病管理

(1)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法定传染病无漏报。

(2)能够协助专业机构开展疫点处理,排查密切接触者,留观随访,指导病家落实消毒预防等措施。

(3)结核病等传染病标语宣传画、公告、就诊流程、标语上墙并常年保持,咨询服务、可疑症状者、接触者检查按要求开展,相关指标达规定要求。

(4)协助卫生知识培训和健康体检。

(5)开展卫生法制宣传。

(6)明确兼职卫生监督信息员,协助做好卫生监督检查。

(7)建立职业危害企业或职业病职业卫生管理档案。

(8)时上报公共卫生管理信息报表

(9)早孕建卡率≥95%。

(10)产后7天、14天、28天上门进行母婴保健访视,进行常规体检,了解产后恢复情况,对常规问题、母乳喂养等问题进行指导,平均产后访视率≥95%。

(11)展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和咨询,提供避孕节育措施的知情选择。避孕节育措施的知情选择≥95%。

(12)时记录访视内容,并做好产后42天检查动员,及时收回围产期保健手册,并及时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归档。

(13)掌握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每两年为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一次体格检查和健康指导,包括健康危险顺素调查、一般体格检查。65岁以上老年人两年一次体检率≥95%。实行死因登记报告制度,报告率100%。

(14)对确诊的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人群进行登记、报告、管理;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分类干预:血压控制满意按期随访(3个月一次);若控制不满意,则调整药物2周时随访;连续俩次随访血压控制不满意、连续俩次随访药物不良反应没有改善、有新发的并发症出现或原有的并发症加重,建议转诊,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规范化管理率≥95%,肿瘤登记报告率达100%。

(15)辖区内重性精神病病人登记率≥60%。

第三条 甲方应及时向乙方通报有关乡村医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政策规定及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的变化情况,并负责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第四条 乙方向辖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一)乙方应掌握全科医学基础知识,按医疗操作规程进行管理,对农村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诊断和治疗,有疑难病症应逐级转诊。

(二)乙方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原则,遵守卫生室相关制度,热心为辖区居民服务,若乙方工作人员态度恶劣造成严重影响的,甲方应给予通报批评,直至取消服务资格。

(三)乙方应按照《内蒙古自治区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

疗药品目录》进行合理用药,应按有关规定进行收取费用,不得超额或搭车收费。

第五条甲方根据《内蒙古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方案》结算服务补助资金。对考评优秀的,给予适当奖励,对考评不合格的,甲方有权取消其公共卫生服务的资格,终止合同。

第六条本合同自2014年1月 1 日起至2014年12月31日止。

第七条本协议一式二份,自甲、乙双方签字或盖章后生效,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公章):乌兰花镇第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法定代表人:

年月日

乙方(公章):

法定代表人:

公共卫生科医生聘用协议书 篇10

根据马铃卫生院业务工作需要,经院务会研究决定,聘请你为马铃卫生院公共卫生科医师,从事公共卫生工作。聘期为一年(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聘用期内,聘用方马铃卫生院(甲方)与受聘方医师(乙方)必须遵守以下协议:

一、甲方为乙方提供便于开展业务工作的环境;

二、甲方向乙方每月支付工资由四部分组成:基础工资:统一定

为1000元/月;工龄工资:30元/年/月(即工龄每满整一年,每月增加30元工龄工资);资质工资:取得执业资格者按100

元/月标准发放;绩效工资:按《马铃卫生院绩效工资分配方

案》执行。

三、乙方必须听从甲方工作安排,认真完成公共卫生工作,并配

合甲方完成中心性工作。

四、乙方在工作中必须遵守职业道德,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

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

构管理条例》及各项医疗操作规程完成好本职工作,杜绝医

疗事故的发生。如不按医疗操作规程及相关法律、法规进行

工作,出现医疗事故由本人承担。

五、乙方必须遵守国家法令、法规及甲方各项规章制度。

六、此协议一式三份,从2013年1月1日起开始生效。

聘用方负责人签字:受聘方签字:

医生公共卫生工作计划 篇11

近年来,上海市逐步推进家庭医生制度改革[3]。在城乡各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由全科医生团队负责完成。即以家庭医生为主体,结合若干公卫医师、护士组成的全科团队,分地区包干提供服务。在改革的过程中,服务面临着方方面面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全科医师人力资源的不足[4,5]。而在人力不足的情况下,服务中衍生出的大量文秘性工作( 如签约、预约、数据录入等) 又占用着医务人员有限的精力,不可避免地造成服务质量的下降。

为了解决人力资源不足的困境,华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决定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适时引入家庭医生助理制度[6],即以社会招聘的形式在社区引入一定数量的非医学背景的家庭医师助理,通过培训,使之承担起全科医师日常大量的文秘性工作,为全科医师减负———使全科医师能够将更多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去。

本文以上海市闵行华漕社区为例,通过对家庭医生助理制度下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成本、效益分析,探讨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力推行家庭医生制度的大背景下,引入家庭医生助理制度的优劣。

1资料与方法

1. 1资料

1. 1. 1一般资料

通过院内信息综合查询与分析系统( 版权所有( C) Hang Zhou B-Soft Corp. 版本号 ( 2. 6,20121111 ) ) 整理家庭医生助理制度实施前后的人力成本和效益数据。

1. 1. 2问卷调查资料

以中心内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选取条件为: 12014年16月份参与家庭医生助理管理的医务人员; 22014年1 -6月份公共卫生各条线的管理人员; 32013年1-6月份参与家庭医生责任制管理的临床医务人员。符合条件的调查对象共计12人。

1. 2家庭医师团队服务模式

1. 2. 1非专职助理模式

以上海市闵行华漕社区为例,既往基础公共卫生的运作采用非专职助理的全科团队服务模式( 非专职助理模式,下同) , 即以全科医生为主、由公卫医师、若干护士组成的全科团队,分地区包干提供服务,其中基础公共卫生服务中的特殊人群、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条线由全科医师统一负责,服务信息的沟通、服务信息的录入、工作资料的整理等工作基本由社区护士协助完成。

1. 2. 2专职助理模式

2014年1月起开始采用专职助理的全科团队服务模式( 专职助理模式,下同) ,通过居委推荐、考核面试的形式,招聘非卫生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作为家庭医生助理,2014年1-6月共有12名家庭医生助理投入工作,助理根据签约服务人口量划分服务区域。助理的职责及工作内容如下: 家庭医生助理的工作职责是协助对应区域的全科医师做好家庭医生制度下的各项社区卫生工作。其工作的主要内容为: 1服务信息的沟通, 如预约患者联系的,体检信息的通知,检查结果的告知等; 2服务信息的录入,如各种随访信息、健康教育信息、体检信息、筛查信息、体质辨识信息的电脑录入; 3工作资料的整理,如各种报告的打印、分发,随访计划、资料,健康教育计划、资料的梳理等。仅就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而言,助理的工作内容中涉及特殊人群、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条线。

1. 3成本和效益的分析

1. 3. 1成本和效益的测算

以2014年1月-6月上海市闵行华漕社区的基础公共卫生服务为例,统计2014年1月-6月的完成数据作为专职助理模式下的成本和效益依据; 根据2014年1月-6月的基础公共卫生服务完成量,估算在非专职助理服务模式下的成本支出,即估算在产生的经济效益基本相同的情况下,采用全科团队服务模式的基础公共卫生服务成本。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比较两种模式中,效益相同的情况下服务成本的区别,分析两种模式的优劣。服务成本的核算采用分类法,分别统计家庭医生助理涉及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绩效成本、培训成本,考核成本。

1. 3. 2问卷调查

以成本和效益为主题,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由受过培训的调查者以不记名的、开放式问卷的形式,了解医务人员的看法, 归纳整理问卷回答情况,列出医务人员的主要观点。通过对于医务人员的主要观点的归纳和整理,分析家庭医生助理模式的优势。问卷共设有5个问题,分别是1家庭医生助理承担的工作内容有哪些? 2助理与医师如何协作? 3如何对助理进行管理和考核? 4助理工作绩效的组成有哪些? 5您对助理的工作如何评价?

2结果

2. 1直接效益

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成本计算,专职助理服务模式降低了社区的运行成本,提高了基本公共卫生的成本节约效益,即直接效益。两种不同模式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成本与效益对比见表1,总成本由工资成本、绩效成本、培训成本、考核成本构成。专职助理服务模式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总成本为44. 36万元,其中绩效 成本为15. 01万元,直接经济 效益为10. 64万元; 非专职助理服务模式下总成本为49. 50万元,其中绩效成本为20. 54万元,直接经济效益为5. 5万元。

注: 数据统计时间为 2014 年 1 ~ 6 月。

2. 2间接效益

通过调查问卷了解专职助理模式的间接效益,共发放有效问卷12份,回收问卷12份,回收率为100% 。家庭医生助理服务模式的间接效益体现在全科医师社区卫生服务的拓展以及团队建设、人员关系、病人满意度等方面的改善方面。基于对开放式问卷的分析,12份有效问卷中,医务人员普遍了解家庭医生助理承担的工作内容,了解家庭医生助理与医师如何协作,了解助理管理与考核以及绩效的组成,对于助理工作的评价见表2。7人提到招募家庭医生助理后,明显减少了医生的负担; 6人认为助理使居民与医生的沟通更便捷,5人认为专职助理对公共卫生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 4人认为助理能积极完成每月工作; 3人认为助理工作比较负责; 2人认为家庭医生助理模式有助于优化医院的管理。

2医务人员对于助理工作评价的统计

3讨论

3. 1专职助理服务模式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成本下降与效益提升

通过结果可知,专职助理服务模式降低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成本,提高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

成本方面,两种模式相互比较,专职助理服务模式下成本更低。专职助理服务模式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文秘性工作由专人负责,其工作绩效按照文秘的基准进行发放; 非专职服务模式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文秘性工作由社区护士和医生共同承担,并按照专业技术人员的基准发放,文秘的绩效基准低于专业技术人员,故而全院的绩效成本相应有所下降。

效益方面,首先,采用家庭医生助理制度后,家庭医生及社区护士不必再把有限的精力放在文秘性的工作中,减少了医护的工作压力。既往社区多采用非专职助理模式,日常的文秘性工作多由护士完成,但是目前我国的护理人员与家庭医生一样存在人才短缺现象。有研究表明现阶段护士工作压力多为为重度压力水平。护士生活质量得分明显低于常人,其生活质量较差[7]。专职助理制度实施后,医护的工作压力均得到改善, 可以将更多的工作时间分配在社区门诊、家床服务、社区随访等社区卫生服务中; 另外,随着服务量及服务时间的提升,医院的业务收入亦相应增加,直接效益进一步提高。其二,家庭医生助理制度带来的效益更多体现在间接效益中。通过问卷调查可知,50% 及以上的受访者表示专职助理有效减少了医生的负担,使居民与医生的沟通更便捷。医务人员普遍认为助理起到了重要作用,能够积极完成每月工作,由于专职的家庭医生助理存在,医生与居民的沟通更加便捷,居民满意度的提高,也有利于其他社区卫生服务的拓展。

3. 2专职家庭医生助理制度实施的前景

欧美发达国家数十年的经验已经证明,家庭医生制度是医疗卫生改革中最有效、最有用的一项制度,既能管住人的健康, 又能管住人的费用,应该坚定不移地推进[8]。在家庭医生制度推进的初级阶段,面临最大的难题是拥有执业资格的全科医生的紧缺。一方面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的进程不能减慢,需要满足人民群众对基本公共卫生,社区健康管理的迫切需求[9]; 另一方面全科医生紧缺,同时又被一系列非医疗行为的事务性工作缠身,难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医疗服务中去,所以专职家庭医生助理制度实施是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的。

上一篇:法律实践调查报告范文下一篇:快乐的读书节小学一年级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