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保亟需破题——以江苏省如皋市为例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很多城市规模都在进一步扩大,这就会涉及对一些农民的征地事宜。失去土地的农民其生产生活形式都会发生较大的转变,为确保其日后生活能有所保障,则应考虑将其纳入社保范围内。

二、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保概况

截至2018年底,全市办理失地农民保障12.4万人。按进保执行政策划分:省政府26号令进保人数10.8万人(其中:规范进保3.3万人,土地流转进保7.5万人),省政府93号令进保人数1.6万人;按年龄段划分:未成年年龄段1.4万人,劳动年龄段6.5万人,养老年龄段4.5万人。

失保资金累计收入48.5亿元,支出25.6亿元。全市失保现月发3000多万元,年支保障资金近4亿元,至目前,失保资金累计结余22.9亿元。

三、征地保障政策出台情况

对于征地的保障政策国家早就有了相关的规定,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从而保证征地工作的顺利进行。各级地方政府也纷纷为征地保障工作制定了有效的政策,以保证此项工作能有效的开展。为保证省政府93号令新征地保障政策落地,我市发文建立了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领导小组,常务副市长担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征地保障办,设在市农工局,由市农工局、市处然资源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公安局抽调专人组成,负责征地保障领导组日常工作。

2014年11月,市政府出台了《如皋市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实施办法(试行)》皋政规[20146]号文件;同时由市政府办公室发文出台了《如皋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定办法》和《如皋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经办规程(试行)》两个配套文件,自2013年12月起,我市实施省政府93号令新征地保障办法,凡上报省自然资源厅及国务院批准的征地,市自然资源部门、财政部门按省政府93号令要求,严格审核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进保资金,人社部门及时为进保人员办理参保登记、个人分账户管理、保费代缴、待遇发放等工作,至目前,我市新征地的被征地农民实施了“刚性进保”,未发生欠缴保障资金现象,70%以上的劳动年龄段失地人员选择参加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为被征地农民的养老工作提供了社会保障,安抚了相关人员的思想上的过激情绪,有力推动招商引资的项目落户,促进了社会的稳步发展。

按省政府93号令“老人执行老办法,新人执行新办法,有条件地区可按省政府93号令进行衔接”的精神,我市在上级无调剂金下拨情况下,发文将原省政府26号令基本生活保障办法第四段人员共计3.3万人养老补助领取标准,统一调整到与省政府93号令新办法养老年龄段人员养老补助金领取标准相一致。目前,新、老办法养老年龄段领取标准均达到我市农村低保标准的1.1倍(即:每月550元*1.1=605元),另叠加享受每月148元的居保基础性养老金,合计月领取待遇为753元,平稳进行了新、老办法养老年龄段人员待遇衔接。

四、征地保障政策实施中的存在问题

(一)顶层政策设计有不尽合理的地方

我国在征地保障方面的政策已经存在较长时间了,部分条文与规定都比较保守陈旧,导致其在执行过程中缺陷逐渐显露出来。对土地全部被征为国有,支持城镇化建设,已经全失地的被征地农民这一特殊群体,理应等同城镇下岗职工或城镇自由职业者,在就业培训、退休养老、医疗保险等方面要倾斜保障优惠政策,引导他们转入城镇企业职工社会保险。被征地农民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失去土地后其生活基本保障都将丧失,但现行省政府93号令仍把全失地后的被征地农民定性为农民,制定的养老补助金标准按不低于城乡低保标准的1.1倍享受,制定的被征地农民女性领取养老补助金年龄,也是按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领取60周岁年龄来确定的,既无任何城镇下岗职工或城镇自由职业者方面引导政策,又无缴纳医疗保险等方面的资金安排,这是当前我省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上严重缺失,不利于城镇化推进和发展。

(二)劳动年龄段被征地农民待遇不均等

新、老办法已纳入失保劳动年龄段的被征地农民,他们大部分人员又是靠自谋职业全部用个人资金缴自己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对象,现本人已到达企业退休年龄,按照现93号令新办法规定,已选择享受被征地农民养老补助金人员,不可叠加享受企保和农保养老待遇,即意味着这些被征地农民,只有达到60周岁时才可享受被征地农民本应有的个人分账户资金,其余无任何优惠待遇可言,社保部门劳师动众帮其代扣代缴企保和农保费,无实质性意义;加之老办法被征地农民人均个人账户太低,征地时间越早越吃亏,征地时间越晚,被征地农民人均个人账户资金就越高,变相鼓励了被征地农民拖延交地,同时还造成新、老被征地农民个人账户享受权益不平等的矛盾。这些问题都会给征地工作增加不小的难度,阻碍了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存在失地保障资金收不抵支的风险

对于失地保障资金的合理使用是所有征地过程中都会涉及的问题。为确保农民在失去土地后能享有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任何政策的调整必须要考虑失保资金的备付能力。由于省政府26号令基本生活保障老办法人员进保时个人账户资金的人均水平仅为2.1万元,而省政府93号令新办法人员人均个人分账户资金人均水平现已达9.5万元,我市老办法领取养老金人数已达3.3万人,老办法人员同等调整享受新办法605元/月养老补助金,其原个人账户资金将在今后1至2年会全部支光,加之老办法进保人员有10万人之多,即使我市目前失保有22.9亿元资金结余,未考虑人员待遇增加因素,也将在5~6年内全部花光,且今后新发生征地量越来越少,失保资金源头不足,由地方政府承担的失保基金收不抵支的风险肯定会加剧。

五、下一步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政策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相关政策的研究,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完善。针对被征地农民全失地安置后的人员身份已由农民转为市民,应打破户籍藩篱,比照城镇下岗职工或城镇自由职业者来对待,建议上级应综合《物权法》《土地承包法》《土地征收条例》《社会保险法》几个政策法规之间,专门修订配套政策,便于基层执行。省政府26号令老办法和省政府93号令新办法文件下发后,事实上,本省范围内的各地实践,将被征地农民保障直接与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接轨的苏、锡、常地区的市、县居民居多,南通市港闸区、崇川区、海安县均采取这一做法,外省、市也有诸多范例。

(二)进一步贴近实际

在实际征地过程中,对“部分征地”特别是线性征地安置人员难落实到位的问题,历来是征地保障工作瓶颈。土地可以拆分,个人怎能拆分,征地保障资金可以缴纳到位,但新、老保障办法安置人员难以落实到位的情况将继续下去(我市执行新、老办法,保障资金已到位但人员进保不到位:尚有滞留资金2.7亿元、滞留人员8800人),93号令“即征即保、应保尽保”初衷虽好,但难以在基层落地生根,顶层制度设计时需要结合基层实际加以调整完善,取消按人头提取安置费,统一改进按农用地面积提取安置费,被征地农民社保资金安排,按城镇下岗职工或城镇自由职业者最低缴满15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来确定。

(三)进一步提高层次

建议提高被征地农民保障资金省级统筹层次,或者将被征地保障人员和资金,一并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接轨。目前,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与被征地保障资金都是分账管理,又各自为政,不便于社会养老保险资金统一管理,也不便于人员保险转移衔接,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资金统筹层次是县级统筹,建议上级合并大社保养老保险基金,统一管理,一能增强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抗风险能力,确保被征地农民长远生计有保障;二能有利于基层政府发挥失保资金效用,统筹解决好老办法人员与新办法人员保障衔接,更好地将现有资金用于改善民生。同时还建议上级出台被征地农民保障结余资金保值、增值管理办法,增强基金抗风险能力。

六、结语

各项解决政策都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征地的进行,对于社会的安定祥和与稳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保障了农民的基本利益,同时会加快城镇化发展,减少城市户口与农村户口间的区别,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的差距,促进社会的公平化发展。

摘要:征地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必须要做好对相关农民的安置工作,本文主要对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保亟需破解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文章首先对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保的基本情况及相关政策进行了分析,而后对于在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说明,并对此提出了切实的解决方法,以期能保障征地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征地,农民,纳入社保

参考文献

[1] 王珠珊,张鑫.时间银行在中国二十年:各地星火,却亟需“破题”[J].环球财经, 2017(12):114-117.104康译文

[2] 郑秉文.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理念与策略亟需重大调整[J].中国财政,2017(19):31-33.

[3] 刘振斌,杨松江.牵住改革牛鼻子探索脱贫新路径[J].理论与当代,2017(6):27-28.

上一篇: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的问题及对策下一篇:建筑施工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