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类课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2023-02-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是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建立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环境。软件类课程是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专业类课程, 课堂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使学生掌握软件开发的基础理论、基本思想、基本方法,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解决软件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掌握获取知识和自主学习的方法,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软件开发技术的迅猛发展也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为学生在今后职业生涯中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1 自主学习的定义

所谓自主学习, 就是以学习者作为学习的主体, 学习者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目标、调节学习策略、制定学习计划、管理学习时间, 主动营造学习条件, 并能够对学习结果做出判断和评价的学习形式。早在20世纪60年代, 西方教育界就开始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提倡将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 当前我国正在施行的高等教育改革更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视为改革的重要目标。

2 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因素

2.1 元认知能力

元认知能力是指学习者对自主学习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学生具备元认知能力, 就意味着能将自己视为认知活动的主体, 积极自觉地选择认知策略, 监视、控制和调节自己正在进行的学习活动, 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2.2 学习动机

是指学习者在没有外界压力的前提下, 选择主动学习的目标价值。学生如果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或预期到学习的结果对自己具有重要意义, 则会成为学生选择自主学习的重要动力。

2.3 学习策略

是学习者面对既定的学习任务, 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 有目的、有意识地制订有关学习步骤的方案。学生面对学习过程, 会结合学习过程的各种因素使用和调控各种学习程序、方法、资源, 达到学习的目的。因此, 掌握并且运用合适的学习策略是学生顺利完成自主学习活动的保障。

2.4 学习意志

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活动的过程中, 难免会遇到各种学习干扰和学习困难, 这时就需要用意志来控制自己, 维持自主学习过程的进行。

2.5 教育指导

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从他主到自主的过程, 在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的初期, 学生往往需要在他人的指导下才能进行学习活动, 随着学习技能的增加和经验的丰富, 就会按照自己的意愿, 自我控制、自我指导学习过程, 因此,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外界的指导和帮助。

2.6 学习环境

包括支持学习者主动学习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 它受到学校、师资、教学理念、教学条件、教学手段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学生处于有利于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 则能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动性、超前性、有效性的特点, 高校建立有利于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 形成有利与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实现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3 软件类课程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

结合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诸多因素, 软件类课程的课堂教学主要目的是为学生自主学习服务。在自主学习之前开展的授课是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 学生通过学习目标了解需要获得什么;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授课是对自主学习过程的一种示范, 说明要达到学习目标需要什么资源, 如何获取和利用资源, 用何种学习策略、学习方法达到目标;后期的授课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的知识加以总结、提炼、升华, 目的是让自主学习的成果更理性化和规律化。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设计, 都应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位置,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1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软件类课程在宏观上可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 在微观上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驱动是指教学内容以真实的软件产品为内容载体, 如“医院诊疗信息管理系统”。项目可分解为许多独立的任务来完成, 每个任务都有明确的目标, 任务的设置覆盖关键技术, 各个教学模块均以系统模块中的典型任务来驱动。比如在医院诊疗信息管理系统开发设计中, 我们将其分解为七个独立的任务单元:系统分析、需求分析与建模、软件架构设计、软件详细模型、快速原型实现、系统测试调试和产品发布, 学生完成各任务单元的过程就是学习并能够掌握应用系统流程图、类图和软件结构图等软件设计开发工具的过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生通过解决这些任务, 学习各个关键技术, 将每个任务中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延伸和拓展, 使前后知识点建立联系, 从而构建知识网络。这种教学模式以任务的设计和任务实现为主要形式, 实施要点是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改进授课方法, 鼓励学生参与其中

课堂教学要加强互动协作, 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学生就会对教学内容有更深的体会, 教学过程不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 而成为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在计算机软件教学中, 我们多选择问题引导、专题讨论等方法, 比如授课内容选择以某个项目为单元,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 以团队协作、相互讨论为主要形式, 以系统架构、算法分析、功能分析等成果、结论和过程汇报为评价依据。在学生自主寻求问题解决途径的过程中, 教师要加强启发和指导。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的主导地位不容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体现在: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的作用, 给学生讲清课程的目标和要求, 指导学生按照开发任务决定学习顺序、鉴别和查找学习资源, 在学生自主学习或小组学习过程中监督研究的进程、方向、方法和质量, 根据目标提供纠错或补充性指导, 通过考核评价及时检查学生是否学到应学的知识、掌握必要的软件技能,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咨询解答等。

3.3 授课过程采用激励策略

学生往往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有信心不足的问题。过去学生普遍的想法是认为课堂上老师讲得越多, 自己收获越大。教师在树立学生依靠自己学习这种意识的同时, 要注意采用激励机制, 激励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首先教师要相信学生有一定自学能力, 保护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控制权, 尊重学生的学习选择。在课程设计环节教师可以适当增加软件系统开发活动中学生竞争的成分, 系统的要求由易到难, 增强所选系统背景的真实性和实用性, 鼓励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开发设计, 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在系统开发设计前, 激发学生的创作动机,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进而引出主题。在监督和指导自主学习过程中,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集体讨论或汇报的方式分享阶段学习成果, 对学生所取得的每一阶段的成绩给与一定的肯定和表扬, 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方法判断做出鼓励的评价, 达到激励的目的。

3.4 教学形式多样化

系统开发类课程的实用性很强, 学生在学习需求设计、系统设计、界面设计等内容时, 会经常将其功能应用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将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 既可避免课程的枯燥, 又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所以应该多创造机会和途径丰富教学形式。比如可以结合社会实践, 或者仿真工作环境, 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 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 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源于真实的学习需求, 培养学生的个人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学生的思维可以延伸, 自主学习的空间能够拓展, 能使知识使学生理解和综合利用, 达到弥补课堂授课不足的目的。

3.5 对过程进行评价反馈

在自主学习过程的过程中, 教师从传统教学中知识的灌输者转变成了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帮助者、评估者, 通过监督和评价反馈及时指导和调整自主学习过程。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的主动性、在小组协作中的参与程度和贡献、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程度以及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创新等都可以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的来源。

由于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学生主体性特点, 监督和评价更强调学生的自我监控、自我管理、自我反思、自我评价, 鼓励学生采用自我认定、自我考核等评定方法实现自我发现和自我教育。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反馈, 推动自主学习。

4 结语

当代社会是一个需要终生学习的社会, 学生在今后要做到可持续发展, 必须不断地吸收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当前教育者必须肩负的责任。在通过课堂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 还应注意环境对结果的影响, 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都处于学校为其创设的学习环境中, 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校园环境和教学环境, 会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高校所提供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学习氛围, 不仅包括必要的教学设施、仪器设备和教学场所, 还要提供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所需的途径和工具, 比如图书馆建设、计算机教学和因特网等, 只有在促进自主学习的各方面因素都具备的情况下, 学生才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进度, 实现自主学习。

摘要:阐述了自主学习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从教学模式、授课方法、授课形式、教学策略等环节分析了软件类课程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自主学习,软件类课程,任务驱动

参考文献

[1] 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2001 (2) :79-83.

[2] 李建军, 胡弼成.高校自主学习环境的特征及其构建[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01 (2) :96-98.

[3] 雷红玉.谈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J].教育探索, 2011 (2) :87-88.

上一篇:手术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研究下一篇:“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文化课程课堂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