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的学习总结

2024-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软件的学习总结(推荐8篇)

软件的学习总结 篇1

前言

经过6天的软件学习,我们先是对SPSS和MATLAB进行了安装,可能因为不是很熟练,我们组的人在这一步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安转这个过程,我们遇到了各种问题,如安装了打不开,安装的是英文版本,不知道如何汉化等等。安装完了,我们接下来学习的是对软件的使用,因为我们组的人都学过SPSS软件的使用,所以对老师提到的回归分析,方差分析,聚类分析有一定的掌握,在这里我就不详细的说了,我们在这里重点说一下我们对MATLAB软件的学习总结。由于这次内容比较多,根据老师发的书,按照我们的喜欢,我们决定一个人看《MATLAB5.X入门与提高》,一个人看《数模算法与实例分析》,一个人看《MATLAB7.0基础教程》

正文

1.《MATLAB5.X入门与提高》总结。

(1)MATLAB软件的基本操作学习。因为我们安装的差异,我们组有两个人安装了MATLAB7.0汉化版,一个人安装MATLAB.2012a英文版,我以MATLAB.2012a英文版为例来介绍,首先我们是对MATLAB R2012a 的主界面进行学习,其中包括菜单栏、工具栏、命令窗口、命令历史窗口、工作区窗口和当前目录窗口等。然后我们对菜单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它里面包括File(文件)菜单,Edit(编辑)菜单,Debug(调试)菜单,Parallel(平衡)菜单,Desktop(桌面)菜单栏,Window(窗口)菜单栏,Help(帮助)菜单栏,在各个菜单里有许多小功能,我们都对其进行了一一了解,在这里我们就不详细介绍了。因为MATLAB版本与《MATLAB5.X入门与提高》里的版本有所不同,这部分的内容我是在百度上学习的。

(2)MATLAB的简单数学运算学习。在这一部分,我首先学到了MATLAB 表达式的书写,在MATLAB 表达式中,遵守四则运算法则,与通常法则相同。即运算从左到右进行,乘法和除法优先于加减法,指数运算优先于乘除法,括号的运算级别最高;在有多重括号存在的情况下,从括号的最里边向最外边逐渐扩展。需要注意的是,在MATLAB 中只用小括号代表运算级别,中括号只用于生成向量和矩阵,花括号用于生成单元数组。其次我学到了MATLAB 中的常用的基本数学函数,如三角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复数函数,坐标变换函数,数理函数,数组函数和矩阵函数,数据类型相关函数,位操作函数,集合函数等等。但因为时间关系,我就大略的浏览了一下这些函数,大概知道一下,没有背诵它。至于老师的要求自编函数的学习我也大略的看了一下《Matlab数学建模经典案例实战源程序》里面的函数,大致的看懂了一小部分,很大部分都是要根据里面的汉字解释来琢磨一下大致意思,并没有真正的理解,所以我离达到自编函数的要求还是有点远的。希望接下来我通过对老师发下来的其他文件的学习,能慢慢掌握自编函数。

(3)MATLAB计算结果的可视化和绘图的学习。连续函数和离散函数的可视化,二维,三维,四维(这个没有认真看)图形的绘图基本操作,这部分的内容我认真看了,二维,三维图形的绘图基本操作,里面有许多绘图指令,最常见的有plot,subplot , fplot,等等多种绘图指令,对于这方面的内容我也很难一时间完全掌握,我就大致了解一下各种绘图指令,然后看看几个例子,大致了解一下如何运用这些指令绘图。但是我还是觉得在短时间内难以掌握。希望在以后能边学变应用。

(4)工具箱的学习。看了工具箱这一章,我大致了解了个20种工具箱,对于里面提到的工具箱,我比较感兴趣的有统计工具箱,信息处理工具箱,优化工具箱,偏微分方程工具箱等几个。我认真看了这几种工具箱及其运用,希望对以后的数学建模有一定帮助,剩下的一下工具箱我也大致看了一篇其相关的运用,并未深入了解。

软件的学习总结 篇2

移动学习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人机交互研究室于2000年启动的“Mobile Education”项目。此后, 国内外学者从多个角度对移动学习开展了大量研究。一种较为公认的定义是:“移动学习是指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以及无线移动通信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获取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的一种新型学习形式” (刘建设、李青、刘金梅, 2007) 。定义中主要关注于无限通信技术手段与教育的联系。

我国余胜泉教授对移动学习的定义是:移动学习是学习者在自己需要学习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 通过移动设备 (如手机、具有无线通信模块的个人数字助理等) 和无线通信网络获取学习资源, 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协作, 实现个人与社会知识建构的过程 (刘豫均、鬲淑芳, 2004) 。这一定义将移动学习的范围扩展到了一个更为广泛的层次, 个体只要是从移动设备上获取能够提升个人知识技能以及实现个人及社会知识建构的信息, 或者与人交流的过程都称为移动学习。

二、移动学习软件的种类及应用研究现状

1. 外语学习类。

在外语学习软件中英语学习软件占主要地位。许多研究设计都为移动学习在英语学习中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如:孙丹和何骅 (孙丹、何骅, 2014) 提出的基于Android设计开发的英语学习软件, 其中包含“实用英语”、“词汇学习”、“词典翻译”、“休闲娱乐”、“交流互动”五大功能。经后期测试, 同学对这学习软件的便携性和便捷性给予了很大的肯定。

英语学习类的移动学习软件主要集中于口语学习、单词学习和复习方法, 以及英语工具书的提供或者整个英语学习流程的有机结合。

2. 阅读应用类。

随着智能手机、PAD、个人PC等移动设备的普及, 无纸化阅读也逐渐占据了一定的市场。相对来说, 可移动的设备增加了阅读的便利性, 还节约了额外的开支, 也较为环保。正是这些优点, 增加了人们对移动阅读的偏爱。有市场, 产品设计也会相对比较丰富。故而, 产生了一系列的针对手机阅读软件的研究设计。例如:刘玉利和回新宁于2014年发表的论文“基于Android平台的阅读学习软件”, 研究中设计的软件基于当前流行的Android开源操作系统, 实现了多关键字图书搜索、不局限格式的图书阅读、重力感应翻页设置、背景音乐设置等功能。并且通过运行评测, 显示所设计的系统具有功能完善、实用性强、操作简单等优点。

移动阅读从原来的只能调节字体、字号到可以改换翻页方式、重力翻页乃至能播放背景音乐, 正是不同的研究设计的不断深入努力, 才实现了这些阅读性能的优化。

3. 基于移动平台的教学系统。

移动通信设备同时也改变了人们交流沟通的方式, 这一点在教学上的体现是:学生与教师的沟通方式、学生的上课方式等。

例如:凌越2015年发表的论文“基于Android移动学习系统的设计”。其中的设计是:通过安装Android开发插件的Eclipse IDE进行系统开发, 应用敏捷开发方法论提倡的小版本交付进行快速迭代, 为教学工作提供有效易用的工具, 实现了学生跨地点、跨时间、自定步调的自主选课、自主学习及在线考试。

“术者, 道之用也”, 想要真正发挥移动学习在教学中的效用, 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能力起点和理解水平基础上, 关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有效性, 以学习平台为依托, 以活动为中心, 鼓励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达到促进学习的目的。而移动学习在其中充当了一个重要的工具角色。

4. 操作技能学习类。

除了上述设计, 移动学习还可以用来提供操作技能的学习。但因为其不具有真实的触感和操作感, 而并未受到大多数人的重视。但是, 操作技能的学习可以通过观察学习来熟悉流程, 此外移动学习在操作技能学习上的应用还可以减少人们不必要的开支。例如:蔡莉、吕兰、左继蓉于2016年发表的论文“移动学习类软件的设计与开发———以模拟钢琴为例”, 文中, 基于Android平台设计并开发了一款多功能电子钢琴学习软件OPiano。通过OPiano提供的普通模式, 初学者可以了解钢琴的一些基本乐理知识, 而学习模式则提供了较为真实的钢琴模拟环境, 让用户能够通过触摸屏幕享受弹奏钢琴的乐趣。通过后期测试, 这类软件叫适合于初学者使用, 而年龄较长者多将其当作一种娱乐休闲的软件。

操作技能类软件的设计可以让技能初学者探明自己对这一技能的兴趣, 避免不必要的“投资行为”。例如上述的钢琴软件, 可以使学习者了解自己对弹钢琴的兴趣, 而免费的APP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就是, 给无力支付高昂学习费或者工具费的人提供机会, 使可以支付但是可能兴趣并不浓厚的学习者避开将工具束之高阁的窘境。

三、移动学习软件的发展

21世纪初, 我们还对触屏手机抱有抵触情绪。可是十几年后的今天, 智能手机越来越普及, 反而使用按键手机成为了少数群体。信息技术的发展必然推动着人们跟随时代的脚步向前迈进, 同时信息技术也方便、改变了或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在教育方面, 移动学习为其提供了新方法、新技术, 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多种多样的手机应用软件。现有的移动学习软件多集中于外语的学习、阅读应用。虽然方法不断完善, 但是仅仅止步于这样一个小范围内的改进, 会大大降低移动学习软件对教育的推动价值。

首先, 现有的软件仍有改善的空间。例如外语类的手机软件应用多集中于英语学习。虽然也有软件能够提供其他语种的学习, 但是, 这些软件使用起来比较麻烦, 并且存在很多问题, 如:课程情境设置不合理、没有合理的复习规划、面对很多零基础学习者缺乏必要的基础知识的训练流程、界面单调或者不流畅。这样一来导致了很多其他外语学习软件基本都面临这无人问津或者差评如潮的窘境。与此同时, 也使得外语学习应用更加集中于英语学习上, 使得市场单调却又竞争力大。建议现有软件开发者在保持英语学习软件的推陈出新的同时, 可以考虑另辟蹊径, 改善其他外语学习软件的弊端, 使得移动学习在外语学习中的应用更加灵活、广泛。

其次, 移动学习软件还有新的发展空间。例如:

1. 移动学习在课堂中的应用。

移动学习在教学中的使用除了教学平台的设计, 还可以将其应用于课堂, 例如:翻转课堂, 即教师不再占用课堂时间来讲授信息, 这些信息主要由学生在课后完成自主学习。移动学习的加入使得课堂学习更有探究性而不仅仅是纯粹的你教我学的填充式教学, 同时也能提高学习的兴趣。虽然已有人提出了这一观点, 但是具体的应用案例较少。所以如何促进移动学习在课堂中的应用仍是一个值得探究的方向。

2. 操作技能领域的扩充。

移动学习在操作技能学习领域的应用已经存在。例如上文中提到的钢琴软件设计但是我们并不能止步于此。依据班杜拉提出的观察学习理论, 认为观察学习也是人们学习知识技能尤其是操作技能的一个重要方式。在设计操作技能知识类的移动学习软件时, 我们可以设计到更广泛的技能, 例如:设计、装修、乐器使用、运动项目等。若能辅以基本的知识点缀, 将使人们在学习具体的操作技能过程中更具信心。

3. 虚拟现实的介入。

此外,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 如何将这一技术应用于移动学习过程中, 也是我们可以考虑的方向。所谓虚拟现实, 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 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是一种多源信息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

虚拟现实使得人们对知识的接触不仅仅局限于视觉和听觉, 多通道的感知更有助于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巩固。如何将虚拟现实与移动设备相结合, 如何促使虚拟现实从不可攀的高科技变成遍地普及的新技术也是需要探究的方向。

摘要:移动学习作为一个为大多数人熟知或者使用的技术, 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极大的应用。本文章概述了移动学习软件的种类、移动学习软件在软件使用者中的反馈信息, 即软件的应用研究现状以及移动学习软件的发展前景与展望。以期对现有的研究进行总结, 启发更多的应用软件的设计与应用。

关键词:移动学习,软件,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刘建设, 李青, 刘金梅.移动学习研究现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 2007, (7) :21-25.

[2]孙丹, 何骅.基于Android的应用英语移动学习软件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时代, 2014, (11) .

[3]刘玉利, 回新宁.基于Android平台的阅读学习软件[J].计算机应用于软件, 2014, (05) .

[4]詹海宝, 张立国.大学英语词汇锁屏移动学习软件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远程教育, 2015, (4) .

软件的学习总结 篇3

【关键词】“罗塞达石碑”(Rosetta Stone) 英语学习 优化

一、引言

英语是国际上最为通用的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化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英语作为一个重要的交际工具,其重要性极为凸显。英语在我国教育系统中一直居于重要的地位,在小升初考试、中考、高考中英语是必考科目;在大学里,无论是准备求职还是出国留学,对英语都有较高的要求。

我们普遍对英语学习过程的认识是:要多背多记、要苦练语法、要大量阅读,但是在这样“灌输式”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变得枯燥乏味,收效胜微。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讨论英语学习过程:学生学习英语是否能像婴儿那样,不用发愁,不用烦恼,不用看英文电影,不用找外国人讲话,不用出国,像学习母语一样来学习英语?婴儿学习母语的过程到底是个什么过程?我们是否可以根据这样的流程来创新和优化学生学习英语,或者学习二外的过程?笔者开展了基于“罗塞达石碑”学习软件的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优化研究。

二、“罗塞达石碑(Rosetta Stone)”学习软件简介

美国“罗塞达石碑(Rosetta Stone)”学习软件是风靡全球的多媒体语言教学软件。该软件使用“互动沉浸式”教学法,使用大量现实生活中的图片、文字及英美当地人的声音,模拟自然的语言环境,大力开发学生大脑连接字与意的内在能力。在这个软件里,学习者只能感受到所学语言的图像、声音和文字,没有任何母语的帮助和参考。学习者不需要对词汇死记硬背,不需要孤立地操练语法,而是在听、说、读、写能力的互动训练之中理解词汇和语法,并且培养英语思维的能力。

“罗塞达石碑”学习软件的设计原理就是典型的“看图识音”,当然远不止“看图识音”这么简单就能概括它。它的使用过程是:

1.第一轮:系统会每次呈现四个不同的画面,学习者猜测听到的“声音”是其中的一个。如果学习者的英语基础是零,那么75%的可能会猜错。但没关系,猜着猜着,猜对的次数越来越多。利用该软件辅助,学习者可以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如果猜的正确,系统会回馈一个美妙的声音,同时出现一个小笑脸符号以鼓励;如果猜错了,系统会回馈一个难听的“嘣”的声音,同时出现一个个小哭脸。

2.第二轮:系统再次呈现四个图像,会包含前一轮的一两个图像。在这一轮的猜测中,学习者可以很容易猜到新声音对应的画面。

3.第三轮:系统会自动按一个科学的重复和替换次序,不断重复,变换和推出新图片。学习者会越猜越快,猜的越来越正确。使用该软件的关键点就是通过随时观察图像,把图像和听到的声音一起印在大脑中,让语言学习变得形象生动。

在这种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完全被所学的语言环境包围,就像海绵吸水一样,没有翻译,正如婴儿学习母语,利用这种自然的沉浸式强化训练方法,用学习母语的方式来学习一种新的语言。“罗塞达石碑(Rosetta Stone)”学习经验叫作动态的沉浸式强化训练(Dynamic Immersion),因为用5种策略来加速语言学习:图像、直觉、互动(交互性)、指导(教学),当然还有沉浸式强化训练环境本身。

“罗塞达石碑(Rosetta Stone)”在早期学习阶段是非常出色的解决方案。它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图像给您展示新词汇或新短语的含义,当学习者将词汇和图像直接联系在一起时,就理解了该词汇的含义,不用翻译,学习者有生以来就本能的一直在这样做。在整个Rosetta Stone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能把看到的和已经知道的,想象出新语言的含义,这就是直觉在起作用。通过不断地确认学习程序,互动,如果对了就继续,如果不对,就会获得另一个机会。不管哪种方式,都会学到东西,并能记住,从简单开始,然后有系统地扩展到更复杂。在“罗塞达石碑(Rosetta Stone)”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一步一步地进行学习,从头到尾都采用现有的最有效和最有趣的语言学习方式学习。

三、“罗塞达石碑(Rosetta Stone)”学习软件在英语学习过程的创新实践

1.实践一: 校内实践。首先,为了使参加实践研究的同学们充分认识该研究项目的目的、意义,达成共识,在实验开始之前,指导老师对每个参与者进行了“罗塞达石碑(Rosetta Stone)”学习软件的培训,每个参与者都把该学习软件安装到个人电脑,或者通过老师的操作演示,对该软件的操作方法和使用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其次,制定学习计划(包括每天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要求)。

然后,该计划实施2个月后,对比该班级学生实验前后的口语阶段成绩,该成绩由不参与该项目的外教进行评价。结果如下图:

图1 实用“罗塞达石碑”学习软件前后成绩对比

从上表,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学生在口语表达方面的进步。“罗塞达石碑”学习软件容易使用,简单直观,在帮助学生掌握词语的发音方面效果显著,学生在听英美当地人对单词、句子的发音,在积累词汇的同时,也很好地掌握了语音语调,指导老师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加大课堂上听说读写译能力训练的比重,学生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在实验阶段,指导老师需要引导学生从根本上接受“罗塞达石碑”学习软件,使学生产生一种心理期待;课堂上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调整课堂教学并对每个学习模块及时评价,监督整个学习过程。

2.实践二:校外实践。在市某少儿英语培训中心,我们选择了2个平行班的10岁左右的孩子进行了实验,每班各10人,确定同样的学习内容,由同一任课老师授课。一个班采用“罗塞达石碑”学习软件进行教学(实验组),另外一个班不用学习软件,采用常规的教学方式(对照组)。经过两个月的教学,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孩子进行词汇听力测试,其结果比较如下:

实验组S1S2S3S4S5S6S7S8S8S10

92869882899188969290

对照组S1S2S3S4S5S6S7S8S8S10

80677964778274888473

图2 实验组和对照组听力测试成绩对比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发现“罗塞达石碑”学习软件对每个实验组的孩子都有不同的适应性。从上表可以看出,利用该软件进行教学,可以帮助提高少儿听力水平,效果明显。让孩子们沉浸在全英文的声音和图片之中,通过图像直接理解语法和词汇,不用强制性背诵。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需要分布好每节课利用软件教学的时间,生动形象的图片和声音容易激起孩子们的兴趣,时间过长,孩子们未免会觉得形式单一。

3.实践结论。利用“罗塞达石碑”学习软件,每天利用一点时间轻松地感受图片和声音对大脑形成的刺激,形成猜测——形成条件反射——建立语言区——实现语言思维的学习过程,整个流程得以简单化,并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结语

笔者通过实践展示,体现了“罗塞达石碑”学习软件对英语学习过程的优化作用。只要电脑上安装了这个软件,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课题听到英美本地人的声音,听到每个单词、句子;该软件具备特有的声纹识别系统和评测仪,能轻松比较出学习者的发音与母语者的差距,帮助学习者加速提高口语水平;学习者通过该软件里提供的视觉化的图像和与其紧密联系的文字,可以快速理解文字和句意,阅读可以变得不再枯燥;该软件所具备的自动检查仪可以快速检查学习者在键盘输入式和字符块式两种写作练习中的拼写错误,并不断提供更多机会帮助练习。

“罗塞达石碑”学习软件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优化,必然给英语学习者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缓解他们的学习压力,点燃他们的热情,能沉浸在学英语的氛围中,用英语来解释见到的事物,用英语来思考,用英语来交流,学习语言如此轻松!

参考文献:

[1]郑赞容.你还在学英语吗?[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2(1).

学习软件项目管理总结 篇4

这学期通过宋老师讲授软件项目管理这门课程,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最初在单位做设计是一个盲目的过程,无计划、无框架设计,拿来需求大家把模块分摊,就开始埋头写代码,总认为设计代码是最重要的事情,但是经过几次尝试,每次做出的东西不是很理想,自己也不知道原因为什么会不理想呢,自己做的东西是按领导拿来的需求书上的要求做的,可为什么用户不满意呢。

通过学习软件项目管理这门课程后,我知道我们做开发失败的问题了。我自己总结了几点:

一、项目接到手,没有根据软件项目开发的流程进行分析、设计。

二、项目需求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可行性报告、详细说明书、数据库设计说明书、软件详细设计说明书,测试报告这些文档东西应该是在设计过程中产生的,但我们工作中都是软件做完了,为了项目的验收急急忙忙赶制出来的。这些说明书已经失去了他们的意义。

三、人员的配合、管理也是很重要的。我们单位中领导就是项目经理,但是这个项目经理没有达标,有项目了他带领大家开会讨论,在会议上就把此项目的可行性和工作分工就安排好了。会下大家就埋头写代码,大家之间的交流也很少,直到模块要合并时,出现问题了大家才把自己的设计理念讲一下,再修改再合并。后期的修改合并工作是一个最费时的事情,把设计中的大多时间花在了这里,如果大家在最初按照流程走,定期交流,项目经理监控、督促就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四、做项目每个人员的态度认真也是很重要的。自己习惯了大企业中的慢生

活,我们开发软件都是快到项目验收了,才加班加点的工作,这样怎么能做出好软件呢。

宋老师还给我们布置了项目开发作业。我们小组设计了“时光网上商城系统” 我这次所经历的项目更让我明确了这点。在这个小项目里,虽然我们一个月完成了这个软件设计,但存在很多问题。“时光网上商城系统”包括9个模块,我在这个项目里,我参与了概要设计、详细设计、软件测试文档的编辑和会员管理模块、商品展示模块的设计。这两个模块的设计对于自己来说没有什么问题,因为在单位就是做这个的,但是在前期的概要设计说明和详细设计说明对自己有点困难,因为以前没有这样做过,没有什么设计框架,这时自己拿出宋老师讲的笔记和图书进行学习,再和队友交流,终于有了自己的框架。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明确了技术的实在意义,明确了项目管理对我的指导,同时也明确了自己的今后项目开发应该怎样做。

整个项目进行的过程中,我一直在边学习边制作,每周与其他同学定时交流,整个过程我收获很多。

一、项目小组人员都职责明确,每周定时交流沟通工作进度,随时更新方便开发人员、测试人员之间的交流。

二、细致的计划可以让项目进行避免弯路。

三、项目经理时光的组织、督促和监督,小组人员的齐心,这个项目才顺利能完成。

四、这个项目制作把绕老师和陈老师讲的内容也都应用在初期系统构建和中期、后期的软件测试中。

五、通过学习认真分清了软件管理与软件工程的关系和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蓝马R5000软件学习个人总结 篇5

我在这里要分享的是我对LMR5000学习的一点心得和经验,首先声明,R5000我用的不是很好,常用的一些模块和操作还行,更高级一点就不是那么熟悉了,只能算作是入门吧,因为2003上的有些东西都还没搞明白,然后到了R5000,一些数据管理和操作的界面都发生了改变,特别是操作界面有了很大的变化。下面简要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和大家分享,有什么不妥或者错误的地方,还望大家批评指正,同时也希望能够给初学者一点启示。

1、对Landmark的基本操作要有所了解,比如数据的加载,这里面包括建立投影系统、建

立OpenWorks数据库、建立井的资料等等,这些都是一些最基本的东西,这些要是有问题,那以后的工作都是在错误的基础来完成了。(曾见过有人竟然把投影系统就给弄错了的)这样做的工作简直就是稀里糊涂的。

2、基础资料要整理好,特别是R5000对数据管理更加严格了,这里说的基础资料最主要的还是井的资料,比如井的坐标、钻井分层、时深表、井轨迹、测井曲线等。这些都是基础数据,要把这些东西整理好了,以后干活就会减少很多的麻烦了。

3、了解R5000相对2003的一些变化,R5000对OpenWorks/SeisWorks工区数据环境做了

很多变化,最明显的是:没有了地震工区的概念,取而代之的是解释工区;2D地震层位存储于Oracle中;所有地震数据和层位在OpenWorkss中管理;解释数据和地震数据都有了版本号;对数据的大小的限制取消了。

4、简要了解R5000对数据的管理,以前版本的地震数据及解释数据等很多东西都放在了

project下面,现在有了改变,地震数据和层位数据放在了所建的survey目录下,而其它的信息都放在project下面,如色棒、格式定义等,在SWDATA目录下,而且在project下面每个工区都对应着你所使用过的模块的信息及操作。

5、由于R5000对数据的管理更加的严格,所以有些数据的加载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基本

数据(所指的是井的相关信息)加载没什么变化,主要有了很大变化的是层位数据的加载,和以前老版本有了很大的改变,如果对老版本的很熟悉的或LM用了一段时间的相信很快也能摸索出来的,无非就是编辑格式,然后要对map进行关联(这一步刚开始时往往都没有注意,而造成数据加载失败)。还有就是现在R5000有些做的还不完善,对断层只有默认格式输入输出。

6、R5000在使用中也有些问题,比如有时候解释工区无法删除,拷贝解释工区,色棒和格

式文件拷贝不了,要自己到目录下面去拷贝。在用的过程中会发现好多的问题。

7、要对基本的解释流程有所了解,特别是对seiswork,这个是解释最基本的模块,要熟练

掌握,这个和以前的没有多大的改变,只是有些东西有了些改善,增加了可以在剖面上看一些属性的东西。

8、要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比如LM里面的很多模块对地质方面的要求较高,这就需要

平时多注意学习地质方面的东西,没有地质的思维,再好的东西,再好的资料,你也做不出东西来的。另外LM里面对属性这块也做的可以,这就需要多摸索摸索,这些属性有什么作用,我个人认为初学者先要学会怎么去做,然后再慢慢思考为什么这样做,怎样去做的更好,这个就要靠平时的积累和经验了。

9、对于软件的学习,都是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多动手去干,去摸

索,不能说平时就用到一个seiswork就只去用哪个模块,我看到单位里面的好多人都只是会用这个模块,再者就是用PostStackESP做一些简单的属性提取。完全没有去深入学习LM。

学习protel软件的体会 篇6

摘要:介绍了Protel 99 SE的系统结构、主要特色以及在电路设计中的应用,指出了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并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Protel 99 SE;电路原理图;印刷电路板;电路设计

2007年8月,在江苏省教育厅统一组织的“四新培训”活动中,我参加了由东南大学举办的“电子线路CAD——protel软件应用”培训。

作为初学者,我通过为期8天的学习,比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了绘制、编辑电路原理图和印制电路图的方法和技巧,并能处理一些常见问题。在对protel软件的学习中,我有不少心得体会,下面我就谈一下我的学习体会。

一、简要介绍Protel软件。Protel是protel公司在80年代末推出的一款功能强大的电路CAD软件,其所设计的电子电路产品范围,涵盖了从小型的电子产品,一直到复杂的电子计算机,是目前国内电子行业使用最广泛的电子电路设计软件。我所学习的Protel 99 SE 是Protel公司推出的最新版本,应用于电路原理图设计、电路板设计等,他基于Windows环境,功能强大,人机界面友好,能让人们在具有最完整的功能环境下,提升设计上的品质和效率。

二、Protel99SE软件的组成。Protel99SE由五大系统构成。

1.原理图设计系统---原理图设计系统是用于原理图设计的Advanced Schematic 系统。这部分包括用于设计原理图的原理图编辑器Sch以及用于修改、生成零件的零件库编辑器SCHLib。

2.印刷电路板设计系统---印刷电路板设计系统是用于电路板设计的 Advanced PCB。这部分包括用于设计电路板的电路板编辑器PCB以及用于修改、生成零件封装的零件封装编辑器PCBLib。

3.信号模拟仿真系统---信号模拟仿真系统是用于原理图上进行信号模拟仿真的SPICE 3f5系统。4.可编程逻辑设计系统---可编程逻辑设计系统是基于CUPL的集成于原理图设计系统的PLD设计系统。5.Protel99SE内置编辑器---这部分包括用于显示、编辑文本的文本编辑器Text和用于显示、编辑电子表格的电子表格编辑器Spread。

三、Protel99SE的主要特色。

1.Protel99SE系统针对Windows NT4/9X作了纯32位代码优化,使得Protel99SE设计系统运行稳定而且高效。

2.SmartTool(智能工具)技术将所有的设计工具集成在单一的设计环境中;SmartDoc(智能文档)技术将所有的设计数据文件储存在单一的设计数据库中,用设计管理器来统一管理;SmartTeam(智能工作组)技术能让多个设计者通过网络安全地对同一设计进行单独设计,再通过工作组管理功能将各个部分集成到设计管理器中。

3.对印刷电路板设计时的自动布局采用两种不同的布局方式,即组群式和基于统计方式;新增加了自动布局规则设计功能;增强的交互式布局和布线模式。

4.电路板信号完整性规则设计和检查功能可以检测出潜在的阻抗匹配、信号传播延时和信号过载等问题;广泛的集成向导功能引导设计人员完成复杂的工作。

5.原理图到印刷电路板的更新功能加强了Sch和PCB之间的联系;可以用标准或者用户自定义模板来生成新的原理图文件;集成的原理图设计系统收集了超过60000个元器件。6.通过完整的SPICE 3f5仿真系统可以在原理图中直接进行信号仿真;可以选择超过60种工业标准计算机电路板布线模板或者用户可以自己生成一个电路板模板。

四、用Protel99SE进行电路设计的基本步骤。1.设计电路原理图

电路原理图的设计是整个电路设计的基础,因此电路原理图要设计好,以免影响后面 的设计工作。电路原理图的设计一般有如下步骤:

(1)设置原理图设计环境;(2)放置元件;(3)原理图布线;(4)编辑和调整;(5)检查原理图;(6)生成网络表。

2.设计印刷电路板

印刷电路板设计是从电路原理图变成一个具体产品的必经之路,因此,印刷电路板设计是电路设计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步。通常,印刷电路板设计的具体步骤如下:

(1)规划电路板;(2)设置参数;(3)装入网络表;(4)元器件布局;(5)自动布线;(6)手工调整。

五、实例

下面以两级放大电路的设计来说明Protel 99 SE在电路设计中的应用。

设计要求:(1)使用单层电路板;(2)电源、地线铜膜线的宽度为1.27 mm;(3)一般布线的宽度为0.635 mm。设计电路原理图

原理图设计最基本的要求是正确性,其次是布局合理,最后是在正确性和布局合理的前 提下力求美观。根据以上所述的电路原理图设计步骤,两级放大器电路原理图设计过程如下:(1)启动原理图设计服务器

进入Protel 99 SE,创建一个数据库,执行菜单File/New命令,从框中选择原理图服务器(Schematic Document)图标,双击该图标,建立原理图设计文档。双击文档图标,进入原理图设计服务器界面。(2)设置原理图设计环境

执行菜单Design/Options和Tool/Preferences,设置图纸大小、捕捉栅格、电气栅格等。(3)装入所需的元件库

在设计管理器中选择Browse SCH页面,在Browse区域中的下拉框中选择Library,然后单击ADD/Remove按钮,在弹出的窗口中寻找Protel 99 SE子目录,在该目录中选择Library\SCH路径,在元件库列表中选择所需的元件库,比如Miscellaneous devicesddb,TI Databook库等,单击ADD按钮,即可把元件库增加到元件库管理器中。(4)放置元件

根据实际电路的需要,到元件库中找出所需的元件,然后用元件管理器的Place按钮将元件放置在工作平面上,再根据元件之间的走线把元件调整好。

(5)原理图布线

利用Protel 99 SE提供的各种工具、指令进行布线,将工作平面上的器件用具有电气意义的导线、符号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电路原理图。(6)编辑和调整

利用Protel 99 SE 所提供的各种强大的功能对原理图进一步调整和修改,以保证原理图的美观和正确。同时对元件的编号、封装进行定义和设定等。(7)检查原理图

使用Protel 99 SE 的电气规则,即执行菜单命令Tool/REC对画好的电路原理图进行电气规则检查。若有错误,根据错误情况进行改正。(8)生成网络表

网络表是电路原理图设计和印刷电路板设计之间的桥梁,执行菜单命令Design/Create Netlist可以生成具有元件名、元件封装、参数及元件之间连接关系的网络表。经过以上的步骤,完成了两级放大电路原理图的设计。两级放大电路原理图如下所示:

2.印刷电路板的设计

电路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设计出电子产品,而电子产品的物理结构是通过印刷电路板来实现的。Protel 99 SE为设计者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电路板设计环境,使电路设计更加方便有效。应用Protel 99 SE设计印刷电路板过程如下:(1)启动印刷电路板设计服务器 执行菜单File/New命令,从框中选择PCB设计服务器(PCB Document)图标,双击该图标,建立PCB设计文档。双击文档图标,进入PCB设计服务器界面。(2)规划电路板

根据要设计的电路确定电路板的尺寸。选取Keep Out Layer复选框,执行菜单命令Place/Keepout/Track,绘制电路板的边框。执行菜单Design/Options,在“Signal Lager”中选择Bottom Lager,把电路板定义为单面板。(3)设置参数

参数设置是电路板设计的非常重要的步骤,执行菜单命令Design/Rules,左键单击Routing按钮,根据设计要求,在规则类(Rules Classes)中设置参数。

选择Routing Layer,对布线工作层进行设置:左键单击Properties,在“布线工作层面设置”对话框的“Pule Attributes”选项中设置Tod Layer为“Not Used”、设置 Bottom Layer为“Any”。选择Width Constraint,对地线线宽进行设置:左键单击Add按钮,进入线宽规则设置界面,首先在Rule Scope区域的Filter Kind选择框中选择Net,然后在Net下拉框中选择GND,再在Rule Attributes区域将Minimum width、Maximum width和Preferred三个输入框的线宽设置为1.27 mm;

电源线宽的设置:在Net下拉框中选择VCC,其他与地线线宽设置相同;

整板线宽设置:在Filter Kind选择框中选择Whole Board,然后将Minimum width,Maximum width和Preferred三个输入框的线宽设置为0.635 mm。(4)装入元件封装库

执行菜单命令Design/Add/Remove Library,在“添加/删除元件库”对话框中选取所有元件所对应的元件封装库,例如:PCB Footprint,Transistor,General IC,International Rectifiers等。(5)装入网络表

执行菜单Design/Load Nets命令,然后在弹出的窗口中单击Browse按钮,再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电路原理图设计生成的网络表文件(扩展名为Net),如果没有错误,单击Execute。若出现错误提示,必须更改错误。(6)元器件布局

Protel 99 SE既可以进行自动布局也可以进行手工布局,执行菜单命令Tools/Auto Placement/Auto Placer可以自动布局。布局是布线关键性的一步,为了使布局更加合理,最好采用手工布局方式。(7)自动布线

Protel 99 SE采用世界最先进的无网格、基于形状的对角线自动布线技术。执行菜单命令Auto Routing/All,并在弹出的窗口中单击Route all按钮,程序即对印刷电路板进行自动布线。只要设置有关参数,元件布局合理,自动布线的成功率几乎是100%。

(8)手工调整自动布线结束后,可能存在一些令人不满意的地方,可以手工调整,把电路板设计得尽善尽美。

(9)打印输出印刷电路板图执行菜单命令File/Print/Preview,形成扩展名为PPC的文件,再执行菜单命令File/print Job,就可以打印输出印刷电路板图。

六、设计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虽然Protel 99 SE功能强大,人机界面友好,但在设计过程中往往遇到一些问题。

1.生成的印刷电路板图与电路原理图不相符,有一些元件没有连上。这种情况时有发生,问题出在原理图上,原理图看上去是连上了,但画图不符合规范,导致未连接上。不规范的连线有:

①连线超过元器件的断点; ②连线的两部分有重复。

解决方法是在画原理图连线时,应尽量做到: ①在元件端点处连线;

②元器件连线尽量一线连通。

2.在印刷电路板设计中装入网络表时元器件不能完全调入。原因有: ①原理图中未定义元件的封装形式;

②印刷电路板封装的名称不存在,致使在封装库中找不到;

③封装可以找到,但元件的管脚名称与印刷电路板库中封装的管脚名称不一致。解决方法:

①到网络表文档中查找未定义封装的元件,补上元件封装; ②确认印刷电路板元件封装库是否已调入,同时检查原理图中元件封装名称是否与印刷电路板元件封装库中的名称是否一致;

③将印刷电路板元件封装库中的元件修改成与原理图中定义的一致。如三极管的管脚名称在原理图中定义为1,2,3,而在印刷电路板封装库中焊盘序号定义为E,B,C,必须修改印刷电路板封装库中的三极管管脚名称,使他与原理图中定义的三极管管脚名称一致。

七、结语

随着电子工业的飞速发展,电路设计越来越复杂,手工设计越来越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Protel 99 SE以其强大的功能、快捷实用的操作界面及良好的开放性,为设计者提供了现代电子设计手段,使设计者能快捷、准确地设计出满意的电路原理图和印刷电路板,不愧是从事电路设计的一个良好的工具。参考文献

[1]夏路易,石宗义.电路原理图与电路板设计教程.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2]崔玮.Protel 99 SE电路原理图与电路板设计教程.北京:海洋出版社,2005

[3]郭勇,许弋,刘豫东.EDA技术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软件的学习总结 篇7

这样无形中相当于给每个学生配备了一个指导教师, 使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并在此基础上使得自身的知识体系得到更好的拓展。模拟真实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从而达到改变课堂教与学方式的根本目的。

一、录制前的准备工作

下面我们以《插入艺术字和图片》一课为例, 创建一个模拟的PowerPoint操作环境。

首先分别打开Adobe Captivate 4和PowerPoint, 在Captivate开始页面中选择“Software Simulation”也就是制作“软件模拟” (如图2) ,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需要模拟的程序, 本例中选择“Microsoft PowerPoint-[演示文稿1]”, 同时设置录制的分辨率, 一般选择为“Application Window”即当前程序的窗口大小。如果要录制整个桌面, 则可以在左侧列表中选择“Screen Area”即屏幕区域, 在右侧选择全屏“Full Screen”。

设置完毕后按“OK”按钮, 可以看到PowerPoint窗口的四周出现了红色边框, 这就是要录制的区域, 同时左上角出现一个工具栏, 点击第二个按钮, 设置“自动录制”的相关属性 (如图3) 。

这里我们可以设置录制的模式, 录制共有四种Mode (模式) :Demonstration模式为演示模式, 用于将操作的全过程录制下来, 这种模式不带有交互功能, 相当于是教学录像。学生可以从头到尾观看操作的过程。Training模式是培训模式, 是带有交互功能, 只有当学生完成指定的操作以后, 教学才会继续进行。Assessment为评估模式, 大体与前者类似, 不过多了评价功能, 可以给学生的操作打分, 完成某个操作可以得到相应的分数。也可以限制完成某个操作所用的次数, 当学生在指定的次数内没有操作正确, 将自动跳到下一幻灯片, 此项操作学生就无法得分。Custom为定制模式。比如:在教学《插入艺术字和图片》一课时, 演示程序可以给学生观看学习, 这有点类似于通常的教师演示, 将模拟程序提供给学生进行操作, 当然也可以用评估模式对学生的操作进行打分。

Captivate强大的地方在于可以同时选中多种模式, 这就意味着我们只要将制作过程录制一遍, 就可以同时得到演示文件、模拟程序以及操作打分程序, 可谓一举三得。

这里我们可以同时选中“Demonstration”、“Training”、“Assessment”三种模式, 如果此时开始录制, 操作过程中自动出现的提示信息都是英文的, 我们可以修改为中文。展开Advanced选项, 设置“Captions In”为“Chinese-Simplifield”。现在录制前的设置工作准备完毕, 单击第一个红色的按钮开始录制。

二、录制操作过程

在PowerPoint中完成指定的操作:首先打开“我的精彩介绍”演示文稿, 单击“插入”菜单, 然后选择“新幻灯片”;在内容版式选项中, 选择“空白”版式;接下来我们在新幻灯片上插入艺术字标题, 单击“插入”菜单, 选择“图片”, 再选择“艺术字”, 在艺术字库中选择第三行第四个样式, 点击“确定”按钮, 在文本框中输入“我的作品”再点击“确定”按钮。

缺省情况下Captivate是基于动作进行录制的, 这一点与其它的录制软件不同。只有当屏幕上发生了鼠标单击事件或者按键事件, 才会将当前屏幕录制下来, 此时我们可以听到发出的清脆的快门声音。鼠标事件和键盘事件另外记录, 而不像其它软件将全程录制下来, 这样可以保证文件的尺寸和交互性。

录制完毕后按键盘上的End键结束录制。在弹出的保存窗口中输入项目的名称 (如图4) 。因为我们同时录制了三个模式, 因此, 我们需要设置首先打开的模式。

下面我们以评估模式为例, 谈谈如何对录制好的文件进行编辑。在图4中的下拉列表中选择“Assessment Simulation”文件, 打开评估模式, 按“OK”按钮。进入Captivate的Storyboard视图, 这个视图将录制过程分成了若干个幻灯片, 每个幻灯片中有自己独立的时间轴。这种方式有点类似Powerpoint和Flash的混合体。

双击第一张幻灯片, 可以看到在插入菜单上自动增加了一个热区, 同时Captivate会自动为所录制的操作过程添加相应的说明文字及操作提示 (如图5) 。

双击说明文字的边框, 可以出现一个编辑窗口, 在这个窗口中你可以对说明文字进行适当的修改, 设置它的文字格式、显示效果及声音效果等。

下面我们加入一些语音提示, 比如:点击错误播放“加油啊”之类的鼓励声音, 操作正确了可以说“你真棒”。

仍然双击“插入”菜单上面的热区, 在弹出的窗口中打开“Options”选项卡, 同时选中“Success caption”和“Failure Caption”选项 (如图5) , 此时在窗口中出现了绿色的操作成功提示文本和红色的错误提示文本, 分别修改里面的文字内容。双击错误提示文本的边框, 弹出“Failure Caption”窗口, 打开Audio选项卡, 按Import按钮, 导入错误提示语音, 按“OK”按钮, 这样当学生操作错误的时候将会播放这段声音。用同样的方法完成正确的提示语音。

三、给学生的操作打分

Captivate可以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打分, 我们下面开始制作这样的评价系统:每完成一个操作可获得一定的得分, 每个操作错误的次数不得超过三次, 否则该操作得分为0。最后正确率高于80%为通过, 屏幕显示“成功了, 祝贺你!”低于80%为失败, 显示“失败了!”。

现在让我们回到第一个操作, 找到“插入”菜单上面的热区, 双击打开设置窗口。进入“Click Box”选项卡, 在“If the user clicks outside the click box”组找到“Infinite attempts”选项, 如果被选中则表示尝试的次数不受限制, 我们要确保其处于未选中状态。在前面设置允许用户尝试的次数为3。

单击“Reporting”选项卡, 在Points后面设置该操作的分值, 缺省情况下为1分, 选中Add to total选项, 表示将其积累进总分。使用同样的方法设置每一个操作。

下面我们在最后一张幻灯片处加入一张成绩表, 在Captivate主菜单中找到“Quiz”, 选择“Quiz Preferences”子菜单, 打开属性窗口。在左侧的列表中选择“Settings”, 在右侧的“Settings”选项组中选中“Show score at end of quiz”用于在结束的时候显示得分 (如图6) 。点击下方的“Quiz Result Messages”按钮, 可以对显示的内容进行定制。比如是否显示实际得分、应得分、正确操作数、操作总数、正确率、尝试的次数等等。按“OK”按钮, 我们可以发现此时增加了一个幻灯片, 将其拖动到最后一张的位置, 下面要做的就是将标题中的英文修改为中文。

最后, 我们还需要制作这样一个效果:当学生的正确率高于80%时, 在图7中的Review Area区域显示“成功了, 祝贺你!”否则显示“失败了!”。

单击菜单栏上的“Quiz”菜单, 找到“Quiz Preferences”选项, 打开刚才的窗口, 在左侧的列表中选择“Pass or Fail”, 在“Pass fail options”选项组中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判断通过与否:正确率或者得分。这里, 我们设置当正确率为80%或者高于80%的时候为通过。按“OK”按钮关闭对话框。双击“Review Area”评论区域, 弹出定制评论信息窗口, 设置成功的文字信息 (Pass message) 为“成功了, 祝贺你!”, 失败的信息 (Fail message) 为“失败了!”, 按“ok”按钮完成设置。

所有的编辑工作完成后, 可以点击工具栏上的“Preview”按钮进行连贯的影片浏览。发现有不合适的地方, 还可以返回来继续进行编辑修改, 再进行预览, 如此反复直到形成令人满意的影片为止。然后点击工具栏上的“Publish”按钮, 将录制的文件发布成.swf格式的flash短片。在生成.swf文件的同时, 还生成了一个html的网页文件, 你可以选择独立使用该影片或将其嵌入到网页中。为了在没有安装Flash播放器的计算机上使用, 我们还可以选择以“包含播放器的可执行文件”的形式发布。

软件的学习总结 篇8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网络学习现状的分析,在知识的分类与SECI(Socialization,Externalization,Combination and Internalization)框架模型的基础上,将学习者基于社会性软件进行网络学习的方式归纳为SS?鄄learning(Social Software learning:社会性软件学习),对SS-learning的涵义、学习条件及过程,以及学习模型进行了分析,以期能为研究网络学习者的发展成长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社会性软件 学习方式 学习模型 SS?鄄learning

【基金项目】2015年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5Y53)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005-02

一、研究背景

基于知识经济的信息社会,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几乎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的发展变革了传统的信息获取、阅读和写作的方式。社会性软件(Social Software)的出现重构了网络空间的学习组织模式,将原先置于网络之外的人和置于网络之上的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形成了网络化学习社会。

社会性软件是一类软件,它包括E-mail,Chartrooms,Multi-user games,QQ,MSN,Skype,Meetup,Blog,Wiki等软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会性软件从更多地偏向个人发展到更多的偏向群体发展,从简单的通信拓展到了群体的网络协同作业,它们的广泛使用构建了“You know who,who know what”的学习生态环境[1]。笔者依据这个生态环境的特点,结合自身及众多网友长期进行网络学习的观察和体验,以及对网络学习技术发展的考察,将学习者基于社会性软件进行网络学习的方式归纳为——SS-learning(Social Software learning)。

二、理论基础

(一)知识的分类

关于知识的分类,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最著名的提法是匈牙利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从可转移性地角度做出的划分[2],他认为凡是能以文字和数字来表达,而且以资料、科学法则及手册等形式展现的都是显性知识(Tacit Knowledge)。这种知识随时都能在个人之间正式并有系统的相互传送。隐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是相当个人化且富于弹性的东西,它因人而异,很难用公式来加以说明,因而也就难以流传或与别人分享。个人主观的洞察力、直觉与预感等都属于隐性知识。隐性知识包含在个人的行动与经验之中,同时也贮藏在一个人所抱持的理想与价值或所珍惜的情感之中。在波兰尼看来,人类的理解活动实质上就是一个隐性知识发挥作用的过程,一切显性知识都随有隐性知识的根源。

(二)SECI模型框架

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与竹内宏高两人共同提出SECI模型,用来解释知识创造与不断累积的过程[3]。他们将知识转化的步骤分为下列四个阶段:社会化(Socialization)、外表化(Externalization)、组合(Combination)以及内化(Internalization)。这四个阶段及相关的思想就被称为SECI模型,它是描述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相互交替与转化的一种动态程序[4]。通常知识在每个阶段的转化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自我突破和超越,而且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多,不断增加,并呈现了螺旋式的演进轨迹 [5]。

SECI学习模型揭示了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在组织内部不同学习主体之间转移创造的过程:组织隐性知识通过“潜移默化”转化为个人隐性知识;又经过“外部明示”转化为个人显性知识;进而由“汇总组合”转化为组织显性知识;最后经过“内部升华”又转化为个人隐性知识。

三、SS-learning的学习方式

(一)SS?鄄learning的涵义

从网络学习者的学习来看,社会性软件的出现和普及为学习者转变学习方式创造了良好的技术平台,同时它也对学习者个人进行知识管理和知识共享与创新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SS?鄄learning在网络化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笔者认为SS?鄄learning是指利用各种社会性软件进行知识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是学习者在指导者、帮助者的正确引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来源、不同层次、不同结构、不同内容的知识进行综合,实施再建构,使学习者的单一知识,零散知识和新旧知识经过自己的思考形成新的知识体系。

(二)SS?鄄learning的条件及过程

SS?鄄learning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中间网络提供了适宜的环境促进个体层面、团队层面、组织层面、组织间层面的学习,SS?鄄learning中学习者利用学习工具——社会性软件进行信息收集、知识学习和伙伴学习,并在此过程中贯穿学习反思和帮助指导。在促进学习者实现SS?鄄learning的诸多因素中,信息冗余(Information Redundancy)、意志自由(Will Autonomy)、知识愿景(Knowledge Vision)、心智模式(Intelligence Mode)、创造性混乱(Creative Chaos)、以及必不可少的变化(Requisite Variety)等几方面内容成为重要的条件,其关系如图1所示。

“信息收集”的目的是利用不同的学习软件收集信息,进行信息收集的前提条件是网上的信息冗余,学习者有充分的意志自由。信息冗余使得学习者收集信息的范围十分广泛,能够使学习者超越书本知识,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获取信息;意志自由增加了学习者发现有价值的信息的机会。

“知识学习”的目的是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知识分类,并对其进行思考消化,进行知识学习的前提条件是个人的知识愿景以及学习者的心智模式。个人的知识愿景使得知识学习中的学习内容的选择以及对知识的管理是完全个性化的,而对知识思考消化所进行的知识创造与人的思想发展、心智模式塑造密不可分。

“伙伴学习”的目的是学习者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形成成果,并和大家将成果进行分享,进行伙伴学习的前提条件是要有创造性混乱和一些必不可少的变化。创造性混乱使得学习者在进行交流的内部、外部环境产生创造性和波动性,以促进学习者在交流时与外界环境进行及时有效的互动。面对混乱,学习者的认知习惯被打破,使得学习者需要怀疑和重新认识和考虑现有的事实,从而激发了学习者的创造性。必不可少的变化使得在伙伴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信息量不同的学习者能够通过这种变化尽量使得掌握的信息量接近平衡,以促进伙伴学习的继续进行。

当然,信息冗余、意志自由、知识愿景、心智模式、创造性混乱和必不可少的变化这些进行SS?鄄learning的前提条件和“信息收集”、“知识学习”、“伙伴学习”、“学习反思”以及“帮助指导”一样,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包容整合,只是不同时候的体现程度不同,它们应该是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整体,共同构成了学习者的网络学习。

(三)SS?鄄learning的学习模型

为了较为准确地表达社会性软件在学习过程中的影响,笔者从网络学习过程中不同学习伙伴的角度出发,利用对知识的分类,结合SECI模型,将SS?鄄learning中涉及到的学习反思、信息收集、知识学习、伙伴学习和帮助指导等融合在一起,构建了SS?鄄learning的学习模型,试图对SS?鄄learning进行较为完整的描述。

在网络学习的过程中,根据学习伙伴的不同,可以分为个体学习、团队学习、组织学习以及组织间学习等几种类型,利用社会性软件作为学习工具,在“信息收集”、“知识学习”和“伙伴学习”的过程中,在个体、团队、组织和组织间通过学习反思和帮助指导,按照社会化、内部化、组合化和外部化的知识转化过程,在学习者自身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图2就表示了SS?鄄learning的学习模型。

笔者以目前网上流行的Blog(博客)为例,对SS?鄄learning的学习模型进行说明。

个体学习

学习者在个体学习的过程中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形成个体知识,这些知识在大脑中加工处理,以一种理性、客观的方法,运用一定的结构进行存储。SS?鄄learning中个体学习获得的知识有两种途径:从互联网上通过搜索等行为直接获得的显性知识,或者是通过感性的认知、个人主观推断而创造的隐性知识。这些知识在个体学习的过程中,会在个体内部进行显性、隐性之间的转换。在个人blog中,个人通过搜索引擎等方式获取信息,在自己的blog上进行知识学习,对学习反思之后将心得体会进行发布。这一过程就是知识在个体中的转化过程,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转化。

团队学习

团队学习是发展团体成员整体搭配与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6],因此,团队学习是由多个不同的个体组成的学习开放体系,这些个体在各自不同的学习阶段都通过SECI的过程不断积累知识,团队除了从更高层次进行学习外,还可以从构成它的个体中进行学习。例如在团队Blog中的团队学习是不同的团队成员(即个人)之间共享的观察、模仿和实践而得到的共享的知识集合,这个知识集合是团队Blog中的显性知识,它来源于团队Blog中的每一个人,同时也属于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团队自身特有的信念、特有的文化氛围等都属于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在团队学习中的过程中进行相互转化。

组织学习

在Blog的门户网站中可以发现与上述层面相似的现象,类似于Blog的门户网站这种组织作为一个系统,由许多团队(即团队Blog)组成,而这些团队又由许多不同的个体(即个人Blog)组成。这些Blog的门户网站与其所处的环境相关,使得它们可以从更高的系统——Blog门户网站之间层面获取知识。由此可见,组织提供了有利因素,这些因素丰富了组织知识集合,并且激发了组织层面在不同的学习阶段的知识SECI 的集成过程。

组织间学习

组织间的学习类似于各个Blog的门户网站之间的学习,Blog门户网站所处的环境包括许多主体,Blog门户网站及其环境之间的联系不断为组织之间的知识SECI的集成过程提供刺激和知识。由此可见,宽泛、一般的环境也会进行知识的SECI 集成过程,这是基于子系统不断地积累的知识。在最高的主体层面实际上是环境层面,它包括所有层面,而被其他任何层面包含,因此其知识积累只能发生在于其自身。个体基于其自身时空经历积累知识,这些知识和外部实体具有相关性;环境基于其自身时空经历积累知识,这些知识只能和内部实体相联系;而团队和组织从其自身的组元和与较高层面实体的联系中积累知识。

由以上的分析可知,在个体学习、团队学习、组织学习以及组织间学习中都存在着中知识转化过程,而且在这些学习过程中,都是由信息收集、知识学习、伙伴学习和学习反思组成。因此,SS?鄄learning的过程中都存在这种知识转化过程,SS?鄄learning的学习模型中的各部分是相互关联的,它们共同构建了SS?鄄learning的学习模型。

四、结束语

社会性软件的应用和发展为学习提供了极度友好的支持平台,它拓宽了个人和组织的学习空间,带来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渠道,促进了知识的更新和创造。能够不断帮助学习者建立或者融入一定的交流社群,SS?鄄learning概念及其学习模型的提出,是为了说明目前网络化社会的学习方式的变化,以期从理论的角度为更多的学习者提供帮助。随着SS?鄄learning的发展,学习者知识共享、知识创新、信息处理能力和协作能力会得到拓展,思维能力也会发生相应的变迁。

参考文献:

[1]庄秀丽. 拥抱2004社会性软件年[J]. 中国电化教育,2004, (5): 61-64.

[2]Michael Polanyi. Personal Knowledge: The Tacit Dimension[M]. Routlege and Kegan. Paul, 1966.

[3]Kujiro Nonaka. 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1, (6): 96-105.

[4]Nonaka. A Dynamic Theory of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Creation[J]. Organization Science, 1994, (1): 14-24.

[5]Ikujiro Nonaka, Katsubiro Umemoto and Dai Senoo. Fro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o Knowledge Creation: A paradigm Shift in Bussiness Management[J]. Technology In Society, 1996,18(2):203-218

上一篇:公司年度财务分析报告的编写方法下一篇:廉江市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